应急平台论文

2024-08-20

应急平台论文(精选10篇)

应急平台论文 篇1

摘要:本文利用现有的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各单位现场视频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等信息资源,设计开发了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可实现及时预警,快速定位,信息共享,有效救援和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控。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能够满足油田生产对应急管理的需求,从而确保油田生产秩序的平稳。

关键词:应急指挥,应急预案,管理信息

1 引言

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直观高效的应急预案,使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达到规范化、可视化的水平[1]。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应建立应急预案系统层次结构模型,能使各类应急预案信息资源得到及时更新,促进信息的资源共享,为高效应急决策过程提供技术支持[2]。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油气生产设施逐年增加,隐患点源随之变多;同时,油田开发已经几十年,在用的容器、管线、设备也逐渐老化,穿孔泄漏、出现故障的频率呈上升趋势,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和次数都将扩大。因此,建立可对各种紧急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的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迫在眉睫[3]。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以大庆油田为例,根据油田的实际状况,在油田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设计开发具有可行性、高效性、安全性的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是采用J 2 E E(J a v a 2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作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技术框架,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系统平台的可移植性、安全性与再用价值。同时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的存储,借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理论构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高安全性的企业应急管理信息平台[2],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重大危险源管理,隐蔽工程定位,应急资源保障,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及培训,突发事件处置,移动数据处理,用户管理等。这里主要讨论各个功能模块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流程。

3.1 重大危险源管理

将油田公司所属的各转油站、脱水站、油库等重大危险区域,以及学校、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分类、分级、分单位进行登记备案,对其生产或经营规模、地理位置、危险源等基础信息,以及现场处置方案网络发布、更新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将现场实时生产数据、装置运行情况、值班岗位工作情况的视频通过局域网接入,并可用浏览器进行查询、查看。以加强对油田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并组织进行消除。

利用最新的流媒体技术(Streaming),把音频、视频数据经过压缩后再进行存放或传输,保证现场的影像信息流畅的传输及播放[4]。同GIS和GPS系统结合,快速定位影像采集点。系统将把影像采集点的信息存入数据库,利用GIS和GPS接口程序,实现采集点的快速定位。将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分类、自动辨识然后分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化控制管理[5]。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2 隐蔽工程定位

在油田内进行产能建设、老区改造、维护性作业等施工,以及新建改建商住、路桥等市政设施前,可能影响到油田已建隐蔽工程时,由施工单位向所在区域生产管理单位提出确认现场申请,由管理单位通过手持设备现场定位,并将地理坐标发送至生产调度中心,由其管理员登录油田地理信息系统,对该施工区域附近的埋地油、气、水管线、电缆等进行确认,划定危险作业区域,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避免因野蛮施工,将隐蔽工程破坏,而导致油气泄漏、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发生[6]。

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复杂性,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现场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及无线网络访问到调度中心,根据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后输入当前的坐标信息,系统将调用GIS接口把现场的详细信息反馈给施工人员。二是现场人员通过G P S手持设备把坐标信息发送到本单位生产调度中心信息平台内或指定手机号码,验证通过后登陆GIS系统,查询相关信息[7]。隐蔽工程定位流程如图3所示。

3.3 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保障模块分为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专家数据库、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应急联动资源数据库、应急车辆设备数据库和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其中应急车辆设备数据库和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为日常动态数据系统,涵盖油田公司各单位所有特种车辆和设备的车型、功率、运行、维修等情况,以及油田公司应急物资申购、贮存、使用、更新情况。并可实现在油田某一地点出现某一类突发事件时,自动生成最快到达路径图、以及就近区域的设备、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联动资源的优化统筹调动方案。应急资源保障结构如图4所示。

3.4 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

在油田某一地点出现某一类突发事件时,在平台内输入发生地、事件性质等关键信息,可自动生成优化处置方案,内容主要包括:a.突发事件现场基本情况;b.最快到达路径图;c.戒严半径;d.疏散路线;e.对应专项预案;f.就近区域的设备、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联动资源;g.以往类似事故案例。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最佳路径算法D i j k s t r a算法,描述出最佳路线图形。结合G I S系统,显示出周围所有可控半径内的资源信息。通过点击相应的资源信息,系统自动切换到相应界面,以最快速度显示所需要的结果信息。在该子系统中输入“发生地点”、“事故类型”等关键字后,通过后台运算调用其它子系统的数据,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各条数据中的同一类数据,即以“属性”区分身份,按照固定格式生成综合性处置方案。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流程图如图5所示。

3.5 移动数据处理子系统

在发生较高级别突发事件时,可能导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闭路电视、局域网等常规通讯方式中断。因此,按油田公司应急工作计划安排,拟配备移动通信指挥车,移动指挥车内的现场服务器和应急信息平台服务器之间设置接口,实现数据互通。

在平台内单独开发接口程序读取移动指挥车的数据库,考虑到发生突发事件后要及时传送现场数据,所以需要单独开发一个多线程程序(m u l t i t h r e a d i n g process),以秒为单位监听最新的数据。利用Socket接口建立现场实时数据库和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双向通信通道,除了接受现场的实时数据,指挥中心也可以通过应急管理平台向现场发送应急救援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资源。这段程序是当发生突发事件后由平台自动调用,所以平常的时候不会运行,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个性能。移动数据处理子系统流程图如图6所示。

3.6 应急演练及培训子系统

编制应急演练及培训模块,模拟突发事件的场景及发展过程,按应急指挥人员、现场处置人员的等级、专业和分组情况,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实现在计算机上对应急预案的桌面推演和应急救援的实战培训。内置的数据库涵盖油田公司各类各级预案,及所有基层现场处置方案的答题模式。

应急演练将事先利用3DStudio工具根据实际场景建造模型,模拟出实际生产运行环境。系统平台根据不同的场景建立相应的演练事件模型,对应专项预案。应急培训将采用问题答卷和系统自动flash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基础知识培训、专项知识技能培训等。利用计算机分叉树算法,对模拟培训题库进行综合处理,根据答案的选择情况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培训。

3.7 用户管理子系统

油田公司对各单位的应急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查看各单位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是否开展落实。并在此模块中,发布或上传一些文件性文本。同时,预留石油集团公司、周边大企业、市政相关部门单位的平台对接接口,形成台网,实现有条件的资源共享。

这个模块包括人员管理、组织部门管理、权限管理、信息发布与接收等四个系统。以应急综合数据库为基础,高度集成各业务系统,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救援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平台主界面包括最新消息、紧急事故报警、公告信息等,利用AJAX技术及时刷新显示集团公司的政策法规、施工现场的相关报道及突发事件后的跟踪报道。灵活的权限设计,包括是否有查看数据的权限、是否有修改数据的权限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7]。是目前公认的解决大型企业的统一资源访问控制的有效方法。其显著的两大特征是:A.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B.灵活地支持企业的安全策略,并对企业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用户管理子系统流程如图7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在现有油田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J2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作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技术框架,Java为编程语言,Oracle10G数据库存储生产数据信息,借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理论构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高安全性的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并且在处置突发事件时,通过平台的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可将大多数危险状况控制在初期阶段,进行迅速处理,从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油田生产生活秩序的平稳。

参考文献

[1]邓华江,邓云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化工,2006,(3):10-15.

[2]夏成林,刘政.对加快应急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5):55-57.

[3]王家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4]谭彬,袁波.流媒体技术分析与应用[J].电脑学习,2007,(4):24-25.

[5]杨昆,许立泉等.基于ArcGIS的地震灾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2006,(2):204-208.

[6]陈振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东南学术,2010,(1):41-47.

[7]禇文彬,万里红,简季.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指挥系统(110)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4):34-36.

应急平台论文 篇2

【字号大中小】发布时间:2007-09-04 来源: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

2007年5月11日,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及企业应急管理与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技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有幸请到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接受本网专访。

栏目编辑:我国当前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救援工作有什么特点?

范院士:在应急救援方面我国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比较成功的案例。近期比较成功的应急案例就是我国成功抗击SARS。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如果SARS发生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像中国这样迅速地把SARS病毒控制住。再如98年我们战胜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实际上,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应急救援实践。在政府的工作方面,比较系统的,自觉地研究在非常态之下实施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是在SARS之后全面开展的,这也是我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第一个里程碑。

美国和英国以前遇到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另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欧美西方社会比较早地认识到。再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有非常强大的基础。所以当政府或社会考虑到要把这些科学技术用于应急领域的时候,实现的就比较快,形成了一些比较强有力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的技术装备和应急体系的变化、应急法律法规的变更。

所以就我们国家而言,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当党和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得力的。政府在事故灾难的教训当中进行了学习和总结,从管理到科学技术如何作得更好,这一届政府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当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速度比很多国家都快,正在逐步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作为当前的应急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部科技支撑保障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迅速。从党和政府的决策,科技支撑,建设项目立项,全国上下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在国际性的大会上,和一些外国专家进行交流的时候,包括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的专家都认为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推动的速度非常快,已有的进展令人瞩目。在他们各自自己的国家也存在各部门条块分割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协调也很困难。我们相对来讲还比较顺畅,所以领导同志提出要把我们的应急平台做到国际一流水平。我们正在向这个方面迈进。

栏目编辑:应急救援系统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有哪些?从这些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看,背后涌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事物都是在变化的,已有的平台不可能一劳永逸,平台的建设如何应对新问题的出现。

范院士: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究、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能动态生成优化的综合协调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战指南。

平台在其建设、运行、应用的整个事件过程中,都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平台。譬如说我国建立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对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向前迈了很大的一步,但是另外一方面,应急预案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作为国家实施应急管理和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和平台,应急平台一样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所以在设计应急救援体系的时候,就要考虑其可扩展性,这是需要事先统筹考虑的,这也是国务院领导同志在一开始就提出的要求。

栏目编辑:现在,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产都有自己的应急系统,如何实现这些网络相互之间以及新旧系统在国家层面上的互联互通。

范院士:应急平台本身是一个技术装备系统,它不具备促进管理体制变化的功能。我们只能在现有体制下,利用应急平台的技术和装备,来满足国家提出的互联互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而对于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各自的平台如何能够统一进行有效管理,就涉及到体制问题了。所以目前我们的平台研究和建设的思路就是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设定的。如果今后,管理体制上有所变化的话,我们的应急平台也会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

网络作为当前数据汇集的主要方式,电子政务的内网和外网,很多部门还有自己的专网。作为应急平台信息传输的困难就是既要信息流畅通,又要按照规定进行不同网络间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可以考虑在应急平台上实现内网、外网、专网、媒体信息的同时存在,又不影响他们的具体隔离方式。

栏目编辑:在整个平台建设中要涉及到100多个部门,作为项目的领头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是不是很让人困扰?

范院士:我只是项目的参加者之一。其实就各个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工作流程上的相互配合,我自己的感受,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当的。

各个部门之间虽然在认识和侧重点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上都是在不断将自己部门的工作对准国务院的要求。我曾经陪着应急办的负责人到安徽考察他们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也曾经到陕西和河南,从我们目前接触到的省、市、部门来说,大家都非常自觉地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开展自己的工作。

目前,大家都迫切地希望国务院及早出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应急体系建设没有像有些其它的事情所出现的那种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一提到应急体系建设,大家都非常自觉地共同推进这项工作。这也是中央和地方、各个部门之间高度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一项事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栏目编辑:平台数据采集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出现因为信息脱节而产生平台救援不到位的问题?

范院士:平台的数据存贮是共享模式,实现分级存储,所以并不是细到某一个基层,比如不会出现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城区的信息都存储到国家的大数据库,然而,作为应急平台的顶端,应当可以了解到非常细的终端信息,也可以掌握宏观的信息。凡是原来到现场才能了解到信息,原则上通过应急平台都能够实现,领导同志可以通过平台非常细致地了解到现场的信息。

作为应急平台的信息获取,一个来源是通过监测监控系统,虽然监测监控系统更多的是服务于基层,但是也不排除应急平台上对周边情况进行图像采集或是其他监测监控手段,它有一部分的信息也是直接来源于终端设备;第二个来源是按照层级,一层一层报送的信息;第三类就是来自社会公众的信息。现在大家各种安全方面的意识都增强了,媒体有些时候比职能部门获取的信息还要快捷。现在每一个应急平台上都要有通道通向媒体,有些媒体的信息确实要比部门上报的信息要快。这个系统在信息获取的方面是开放的。

栏目编辑:现在有些行业,如煤炭、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有很多标准长时间没有更新,有些现行的行业标准已经过时,那么在平台体系建设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因为标准过时、没有更新而影响平台体系的建设进度的可能?

范院士:现在平台建设中遵循着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对于国家已有的标准就遵循已有标准;国家没有国际上有的就尽量采用国际标准;都没有的就要自己编写标准。目前,国家标准委正在筹建国家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委员会,然而公共安全的领域过宽,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全国标准化委员会,比如说安全生产AQ标准。但是在公共安全领域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应急的。但是一件技术工作,最后经过批准形成一项技术标准要经历很多严格的程序。这就必然需要一段时间,大概要一两年的时间。作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来讲,这个时间,是无法满足当前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工作的。

因此,清华大学配合国务院应急办,在充分采纳现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编写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这个技术要求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不久就会正式下发。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各个节点,按照这个要求,就能保证实现互联互通。

这个技术要求并不是要把同一层级的平台建得千篇一律,完全一样。打了个比方说,在体育比赛中,这技术要求相当于是规定动作,完全可以有更具特色的自选动作。每个部门或省市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做自选动作,可以做得丰富多彩,更加符合部门和地方的要求。

栏目编辑:您领导的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方向是是什么?

范院士:作为长远目标,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希望能够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智库和实践者,多为国家出一些好主意,并被采纳。清华大学有实践能力,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应该主动去实践,用清华大学的实践去说明,我们提供的智力支持是正确的。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关键技术持续创新的基地之一,并能为国家培育公共安全的产业链做出贡献。另外,也希望在公共安全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一些事情。当然,还希望在国际该领域为我国争取重要的一席之地。

现在研究中心的绝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在清华大学建立技术原型系统。目前整个研究中心动用了100多人在进行此项工作。

栏目编辑: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以煤炭产业为例,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没有实现工业化,有部分企业仍在使用“炮采”等落后的采煤方法,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烟花爆竹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实现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范院士: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在本世纪初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和政府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应急平台论文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TM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36-02

1 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定位

1.1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的定义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的创建依据是以公共安全的基本理论为主,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应用技术,可以对电力生产环节所发生的特别严重的事故、设备故障情况、电力供应受到阻碍等与电力生产相联系的突然发生或者对公共安全造成隐患的各类事件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比较紧急信息的收集及管理,具有一定的先见性,可以进行预测,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问题进行预警、进行资源信息管理等,是一项综合性功能极强的安全保障系统。电力应急管理平台集合了电力应急管理中所涉及的硬件及软件设备,是保障应急流程推进的信息基础平台,虽然如此,这一平台上的应用技术并不完全都是新型的技术种类,对信息资源及源头的维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它却可以对应急管理中所涵盖的所有信息及信息内容体现却是具有整体性及可靠性特点的,是信息资源充分整合的应急应用管理系统。

1.2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电网调度系统的关联性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可以为电力运行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技术处理及预测,这是一种具有全面性特点的技术供应系统,不仅能够在电网大范围断电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准备,还可以对其他项目进行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措施。在电网出现大范围电力供应间断的应急处理环节,电力应急管理平台就可以对故障点及存在危险点的源头进行监控,并检测其存在问题的主要位置,并作出紧急处理,将事故进行控制等。

电网调度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电网的持续、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从而使得电网运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而电网调度还有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在保证电网持续运行的基础上,对电能质量进行保护及保障,并使电压等的核定系数能够保持在标准范围内。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电网调度系统在进行电力系统发生紧急事件的处理及指挥中所发挥的功能是具有差异性的,这就使得二者实际上的应用作用是互补的,处于总体与部分合作共赢的局面中。电力应急管理平台虽然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但是它与电网调度的分工是明确且不同的,因此应急管理平台并不能将电网调度的功能进行掩盖及转变,前者的管理重点主要是对可控点进行监督及管理,而电网恢复运行这一工作则是由电网调度完成的,当电网恢复正常状态后,电网调度系统就可以将恢复信息传递到平台上,为应急管理提供可靠基础。

由于电网系统是可以进行检测及控制的,可以对电网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这一系统是由静态的模型及具有动态特点的数据信息融合而来的较高级次的应用型软件,可以实现对电网中问题的查找及分析。而突发性事件通常是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这类问题的波及面较广,不仅与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更与外界因素有极大的相关性,由于这类因素具有十分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及控制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这就需要利用预备方案等将精确解进行替换。

电力应急平台不仅能够对大范围的电网断电进行应急管理,更可以对防洪及施工工程等进行应急管理、安全应急处理、培训等工作。当电力应急管理平台在获得流程推进相关的数据信息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及研究,为决策提供基础理论及辅助,因此通过上述论断不难发现,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以及电网调度系统在进行应急处理工作中,功能发挥并不受双方限制,并且具有相关性及联系性,可以弥补处理环节中的漏洞。

1.3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关系 特点

计算机应用系统是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该平台可以计算机系统为媒介进行应急信息的收集,并在信息整合后将反馈信息传送给应用系统,以技术为主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与其他计算机系统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并处于互相合作配合的实际环境下,而应急管理平台是建立在各个组成系统专业功能的基础上,对应急事件进行指挥及控制。

2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的整体结构

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对应急管理平台逐渐重视起来,而电力应急管理平台是众多平台中的重要平台。电力管理平台不仅可以为决策层提供信息基础,更能够将政府下达的任务及信息进行掌握,是双向型的管理平台。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中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应用区分点,并且这三个部分并不是依存关系,可以分开进行设计及维护工作。在进行结构设计过程中,最下层的就是平台应用所涉及的硬件,具有应急系统、安全系统、计算机及通信系统等。这其中的应急通信系统对于应急处理及救援来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实际作用的,需要重视起来,并加大建设力度。

应急通信系统实际上就是为应急情况下的信息收集及指挥工作所提供的通信设备。以应急事件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电力企业完成建设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应急指挥过程中,光纤等网络通信同样可以将电网信息进行传递,并应用于更多系统中。而卫星通信由于其应用特点,可以作为替补性的通信传递方式。第二层中主要涵盖了技术支撑软件及数据信息。支撑软件是促进平台运行的操作型软件,包括各种操作及数据信息系统等。而这其中的数据信息库则高达十五种。第一层主要是由具有专业特点的下属系统组成。

3 电力应急信息采集与交换

电力应急中所发生的数据信息是电力应急管理的首要条件,而对数据的收集及交接转换则是平台建设的关键点之一。这就需要应急信息能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平台上进行显现,并达到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内容相互协调,使各个应急管理平台的信息都能够做到资源共同享用,促进平台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促进信息共享首先就需要将实时数据等各类信息进行掌握,而后才能够将内容进行传递及融合贯通。通常情况下取得数据信息的基本形式又很多类,可以对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信息反馈,不仅有基本信息,更能够将安全信息及动态信息进行传递。

4 应急管理平台应用建设

4.1 应急值守与预警资系统

应急值守与预警子系统是实际应急工作中在值班环境下的应用技术方式,以应急基础设备为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及传递等,具有直观便利特点的内容主要为视频信息及具有全面性特点的指挥信息等,这就可以对危险源范围及位置进行基本了解,并对其进行实时变化监控及检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系数结合实际信息显示状态进行研究及分析,对事故进行进行大小程度预测及警示,这就可以在值班过程中将应急信息进行监视及掌握。而地区性质的电力企业则应当将应急值守与预警子系统与接警功能进行相互连接,并与当地的消防等部门建立较为完善的接警平台,从而便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4.2 应急指挥子系统

应急指挥子系统是应急管理平台中较为主要的关键点功能,可以对重大事件的指挥及调度提供核心基础,其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应急功能启动及信息上传等,可以在电网断电环境下对电网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及动态监控。

通过对大量数据库信息的研究及分析就可以将电网恢复进程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事故波及范围、频率及时间等进行方向性探究。在进行应急救援的决策过程中,需要以实际发生情况为标准,将其与数据信息及规划方案进行相互结合,并请相关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将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性分析及整理,最终形成可行性方案及办法。

4.3 应急决策支持子系统

应急决策支持子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为依托,对电网事故原因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现象进行整体细化分析,从而为应急指挥提供参考依据。该系统的主要任务即是将大范围内的电网断电的不利影响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类因素造成的断电现象进行先进性预测及警示。

4.4 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

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以应急资源为控制点,并对其中所涵盖的各项应急准备的数据信息进行资源收集及整合,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维护工作,从而使得信息的调度更加具有时效性及共通协调性,从而形成对应急效率的专业性评估。

4.5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对预案内容进行信息的电子化转换、查找等。一旦事件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了,预案系统就会根据具有相关性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事故程度进行危险性等级划分,再通过相应模型对其内容进行数据计算以及数量优化配比,从而使得救援次效率与实际需求相符合,救援物资得到合理规划及分配。

4.6 应急培训演练子系统

应急培训演练子系统可以实现对培训流程的合理化进行规划,不仅能够完成培训任务,更能够对其结果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估,是具有一定培训优势的功能性应用软件。其作用就是为了增强供电企业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从根本上使得企业的 应急指挥水平有所上升,提高救援效率,从而使得救援物资及力量能够达到最佳分配。

4.7 数据管理子系统

数据管理子系统是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的基础与保障,用来采集、存储、管理与应急有关的静态和动态数据,为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提供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辅助决策所必需的数据。依托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电力应急数据库,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国家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国家应急平台数据库共享数据。数据管理子系统对应急管理系统中各种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建立、信息的录入、更新、备份、安全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虞列华,史磊.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探讨[J].贵州电力技 术,2012(01).

[2] 张会娟.对县级供电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J].科学 与财富,2012(12).

[3] 陈政琦.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10).

[4] 吕映艳.关于电力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华民居旬刊,

应急平台论文 篇4

1.1应急管理体系简介。所谓的应急管理体系指的是面对突然发生的一些事故时的机构、机制、资源、行动方式等有关的应急因素和因素之间关系之和。只有设立了较为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 才可以确保在防止、预告、监督、调节、处理、救助、评价、复原等应急管理部分飞速、有效实现效果, 以防突然发生的危急事故, 降低非正面影响。

1.2应急平台简介。应急平台属于应急管理的分支, 能够满足现今各种不同的突然事件, 符合其时效性的特点, 具有非同寻常的构建价值。总体来说, 应急平台是一种基于当今信息通讯科技, 配合软件与硬件的突然发生事件应急保护科技体系, 并且兼具监督管理、风险解析、报警预测、指挥调节和归纳评价等整体作用的体系。应急平台的设计是应急管理的基本构成部分, 其对健全应急制度, 高效处理突然发生的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2.1迎合国家应急管理制度的需求。在我国, 几乎所有的正规石油公司, 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都会拟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章制度, 这是国家制度的要求, 也是保障石油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该预案要求石油公司通过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设计实施, 充分发挥监督监管、预防预警、高度协调等作用, 努力达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获取利益最大化。

2.2完成资源共享, 提升应急管理效率的需求。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建立, 可以最大范围的完成相关资源的共同享用, 该体系和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升石油公司的应急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 更好的促进石油公司持续平稳发展。

2.3提高应急沟通和应急处理技能的需要。我们已经了解到, 应急平台属于应急管理的分支, 二者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整体[1]。必须凭借着科技发达、影响力深远的应急平台, 才可能将应急管理体系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能够充分提高应急沟通和应急处理技能的需要。故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必须高度重视。

三、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设计与应用

3.1增强应急部门职员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重要性认识。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是整个石油公司的制度维护保障, 牵引着公司整体的脉络。而应急平台则属于中国石油总部应急指导中心、监督监测中心与消息传发中心, 拥有监督监测、预告提示、消息报备、辅导决策与归纳评价等功用。

3.2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快速推动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建立时, 要求更加充分地引导所有信息的互动与资源的共同享用。石油公司在不断成长过程中, 务必会设置大量不同的业务, 单一部门职员并不能有效实施应急管理, 需要公司所有部门共同参与。这时, 就要求管理人员统一部门信息, 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发挥总体力量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

3.3增强应急通讯体系设立并保证其高效平稳运行。在突然发生的事故出现后, 保证所有的通讯途径通畅并且平稳运转, 不仅可以帮助应急机构占据应急管理工作的最终决定权, 稳住公民的情绪和急躁心态, 而且又能够确保公民准确知晓, 降低辟谣度, 进而确保危机事件快速获得有效的处理。所以通讯体系的设立与平稳运转是影响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重要因素。

3.4保证应急平台数据的可信赖性。中国石油应急平台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预告和报警解析技能的完成, 需建立在多数可以信赖的数据基础上, 方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所以, 保证应急平台数据的可信赖性, 是确保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充分凸显其功能的根本条件。

四、小结

当今社会多种石油突发事故的频繁出现, 使得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功能逐渐显现, 但是也会出现很多的压力。对于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进行改进与完善, 不但可以保证公民自身的安危, 又可以促使社会经济的进展, 推动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另外,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设置, 需根据实际情况,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适时分析, 将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危当成条件, 将 “安危第一, 防御为主, 综合整治”当成引导方法, 设计体系与平台, 为中国石油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应急平台论文 篇5

建设方案汇报

***市应急办 ***市信息化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七月

***市政府应急通信与指挥调度平台(以下简称“应急平台”)是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具备多种语音、数据、视频等通信手段的融合和互为备份、实现包括现场信息、调度信息、预案等在内的各种信息的集中处理,为实现快速、科学、有序、高效地指挥调度提供技术保障功能。

一、***市应急指挥技术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日常性的社会治安、消防、急救、交通事故处置部门,应急联动中心已实现了110、119、122、120等个报警电话的整合以及多警种的联动,为***市提供集中统一的报警电话接听、警情处理、指挥调度、紧急状态控制等服务。

另外,我市各部门还建设了多个专业系统,包括防汛指挥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为各专业部门的日常和应急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作为应急管理和处置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市还先后建设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其中,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作为政府无线调度共网,与应急联动系统同期建设,为应急联动及市政府、公共事业等各部门提供无线指挥调度的通信保障手段,具有快速、有效、及时以

及便于管理和互联互通等特点。目前,公安、卫生急救、市城管局、市交通委员会等单位已经成功应用本系统。

“天网”系统也已建成覆盖重点场所、主要街面的视频监控系统。目前主要用户有公安局、防汛、城管等。

与此同时,自然灾害也暴露出现有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手段的不足,主要如下:

(一)通信不畅,缺乏统一、可靠的政府应急通信保障平台:信息通信是应急指挥的“神经”,在自然灾害中,有、无线公众通信网均遭受严重破坏,政府又缺乏统一、可靠、有效的专用有、无线通信手段,尽管临时建立了一些应急性通信系统,但由于其覆盖范围、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以及互联互通存在问题,难以完全满足抗震救灾和应急指挥的需要。

(二)信息不全,缺乏一个全面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平台:在此次自然灾害中,涉及卫生、自然灾害、气象、交通、民政、公安、建设等众多部门,科学的决策应建立在综合分析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但现在尚无有效的技术平台支持这种应用,各部门都是独立的信息系统,缺乏更新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因此有必要建立市级统一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平台,实现应急资源信息的信息共享,为突发事件分析、指挥调度和事后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三)缺乏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的管理平台:应对大型突发事件,需要全面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并综合研判,科学决策。我市目前已建成的应急联动系统,实现了卫生急救及多警种的统一接

警、分类处警,可以处理各种个体性、小规模事件,但无法应对大型群体性事件。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综合协调不同部门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置、及时信息发布、灾后救助和事后恢复重建等等,需要一个信息化统一的指挥调度的管理平台,不仅要实现事件的接报、分派、处置、反馈等,保证处置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同时也要提供现场管理与过程跟踪功能。

二、***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依托政府应急平台,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保障至少一种通讯形式畅通,并通过统一沟通平台尽可能实现与多种终端的信息互通,实现信息的无壁垒沟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至少有一种可用的通信方式将远端的信息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

依托政府应急信息平台,建立一套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形成一个整合、标准、开放的应急数据库平台。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为突发事件分析及资源调配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

依托政府应急信息平台,构建起为指挥机关与各职能部门建立起信息化沟通桥梁,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估”的三段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不断增强政府完成多样化应急指挥任务

的综合能力。

三、***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的原则

我国的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包括国家级应急平台、省级应急平台、部门级应急平台、地市级应急平台、县级应急平台、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我市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思路进行,本次建设主要包括***市应急平台、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与省级、国家级应急平台实现互联,并接入部门级和县级应急平台,我市各区县按照“***市应急平台的统一规划”进行建设区县级应急平台,并与市级应急平台互联。

(二)平战结合的原则

平时: 战时(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我市政府应急预案构筑了中国应急管理机制的“软环境”,但从应急管理的发展需要来看,应急处置机制还需一个强有力的“硬环境”——应急信息平台来支撑。

突发事件的应对采用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到平战结合,“防

病与治病并重”,对各种无法抗拒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强大的抵抗力,***市应急平台需要考虑突发事件发生,出现极端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建立我市应急平台的灾备体系:包括网络通信链路、系统平台、数据库和软件系统、通信设备、背负式发电装置等软硬件的灾备,如平时主要依托电子政务网、***市公共呼叫中心和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应急平台的网络通信支撑,战(灾)时将租用卫星电话、微波通信等通信网络提供通信保障。

(三)资源共享的原则

应急指挥的核心宗旨就是争取在最短的事件调动多个部门、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实施,有效解决突发公共事件,这就需要各种信息与资源的整合,部门、单位之间才能协调“作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应急资源的数据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应急资源数据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四)实用为主的原则

面对各种复杂的突发事件,往往要求应急平台在 图像为指挥人员提供综合的多媒体信息。

同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突发事件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估”的应急处置流程。

强大的互联网作为新兴通信工具,在自然灾害中的应急通信作用也日益突出,此次自然灾害发生后,某政府网站在电力、通信瘫痪、人员惊魂未定的情况下,网站发布小组坚守岗位,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互联网持续披露灾区信息,使该政府网站成为所有心系灾区的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渠道,让大家在 等多媒体融合通信。

 政府呼叫中心平台扩容、升级及备份  卫星通信系统(车) 有、无线通信互联互通系统  无线采集、发布  视频会议会商系统

***市12345呼叫中心已经覆盖了38个政府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成为“***市应急呼叫处理中心热线”,并将部门覆盖到政府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同时考虑到容灾需要,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备份中心。

平台战(灾)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平时作为政府非应急热线,也可为大型活动、展会、体育赛事等提供通信保障服务。

(二)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在应急指挥和应急事件的处置中,需要用到各种应急资源信息,如水务、气象部门的水情信息、雨量信息、卫生部门的医院床位信息、血浆信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监控图象(天网)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数量巨大而且随时都在变化中,因此,应急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对事件处理效果,各种相关应急信息资源是应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目前,各类应急信息资源往往存在于各相关部门,为实现对各类应急信息资源的统筹使用,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建设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将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部门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归集整理、集中管理、分布更新、共享共用。

 GIS  与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的接口  天网接入系统

 应急资源信息采集、管理、分析系统  预案管理系统

(三)应急指挥调度与辅助决策系统

基于融合通信,构建U字形应急处理模式,建设指挥调度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大屏幕系统等,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

估”的三段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平台提供各类事件的分发处理、文件消息分发、应急物质调度、医疗救护调度、人员调度协调、虚拟团队管理等等功能。

建设面向公众的应急信息门户,作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二级子站点,主要面向公众为广大市民提供应急防范知识、应急处置知识、应急信息发布等功能,其主要目的是要在灾害来临前对公众普及灾难知识,在灾害发生时提供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

 市长公开电话(政府服务及事务调度系统)升级(日常使用)

 统一信息采集及发布系统  政府事务调度系统(平时使用)

 政府应急实时现场态势管理系统(应急状态使用) 虚拟团队管理系统

 辅助决策系统

 人员救助及物资管理系统

(四)备份系统

重要系统及核心应用的备份及快速部署

中国石油应急平台初步探讨 篇6

中国石油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按照国务院政策方针确立了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 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为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能力, 适时启动了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项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石油应急平台的相关情况。

1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于建立和健全中国石油应急机制, 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减少损失, 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中石油应急平台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 科学整合各方面应急管理资源的要求。集团公司已经组织编制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6项专项预案,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要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必须形成对重大事件的可靠预防、重点监测监控、快速响应、准确预测、快速预警和高效处置的运行机制与能力。通过集团公司应急平台项目的建设, 能够实现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的统一科学调配, 优化配置, 实现最大化效能。

(2)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的要求。目前集团公司还未建立应急管理平台, 有的部门和板块已经建设了具有应急部分功能的系统, 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并实现了对重点场所进行监控, 但在集团公司层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 初步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

(3) 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需要。集团公司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借助技术先进、功能完整的应急平台, 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急管理机构的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建设, 可以大幅提高集团公司应急处置能力。

2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效益

最大化的关键要素

2.1 加强应急部门各级人员对应急平台重要性认识

中石油应急平台是中国石油应急指挥中心、预测预警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具有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应急平台为实现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供基础支撑, 可全面提高集团公司应急管理能力, 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减少突发事件对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 应急部门各级人员要高度认识到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要性, 使应急平台在实际工作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2.2 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在加快推进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过程中, 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石油各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都开发了很多业务系统, 有很多与应急直接相关,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业务系统与应急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应用, 节约资源;另一方面, 国家各部委及省市已经建立 (或正在建立) 应急平台, 中石油应急平台有必要加强与这些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只有解决了应急信息在各平台之间的流通问题, 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2.3 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并确保高效率稳定运行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确保各种通信渠道畅通并稳定运行不但有助于应急部门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稳定人心, 平息情绪性反应, 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 而且还可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减少谣言, 以保证突发事件得到迅速、平稳、有序的处置。因此通信系统的建设与稳定运行是应急平台建设应用的重中之重。

2.4 确保应急平台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应急平台最主要的预警和动态分析能力的实现, 必须以大量的真实数据作为基础才可能是可靠和有效发挥其效能, 因此确保数据可靠、真实和有效是应急平台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3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重要意义

(1) 应急平台建设, 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预警和监测。从近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灾害突发事件来看, 预测预警机制是否健全决定了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成败。如:去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无可挽回的损失, 主要是在灾害预防和预测预警等方面, 存在对灾害预测评估的严重不足, 没有对山洪泥石流预报提出前瞻性分析和及时预测。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 应急平台的有效监测预警对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少灾后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应急平台建设, 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处置。一是应急平台能使信息传递快速准确, 能够赢取突发事件最佳处置期。在每一次突发事件发生后, 随着灾情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升级, 灾情信息的获取有时会成了应急部门决策的最大障碍。如果应急平台作用充分发挥, 处置就不会显得如此被动。二是应急平台可以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三是能够优化选择处置预案。应急平台建好后, 能够综合突发事件各类信息,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分析, 选择最佳处置方案。

(3) 应急平台建设, 可以提高中国石油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也对应急部门决策及行政效率的全面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突发事件的突发性、扩散性、不确定性和发展变化的两重性, 使得各企业在处置突发事件上面临巨大压力, 决策效率和行政效率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因此急需应急平台这样具备预警能力及动态指挥能力的系统来推动企业提高其决策和行政效率。

4 结束语

中石油应急平台的建设应用, 能大大提高集团公司在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应急事件掌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 进而大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可为集团公司挽回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同时由于集团公司在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应急平台的建设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 中石油应急平台的建设应用在可预期的未来能极大提高集团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以及对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相关著作的学习, 对中石油应急平台发表一些认识。一是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二是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效益最大化的关键要素;三是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急平台,应用认识,必要性,重大意义,思考

参考文献

[1]范维澄, 袁宏永.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信息化建设, 2006, 9:14-17.[1]范维澄, 袁宏永.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信息化建设, 2006, 9:14-17.

城市应急联动平台架构设计 篇7

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现代社会要求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细化, 这就导致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 以前可能需要个别政府部门就可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现在必须整合协调各方面的行政资源和处置力量, 才能有效应对。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指导, 科学地、有准备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需要在平时进行数据的收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立、应急处置流程的细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演练以及对公众危机意识的培养和自救互救常识的普及。这些工作需要一个日常性的职能组织和系统平台才能完成。

同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成为一个巨大的灾害承载体。由于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具有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财富集中、建筑物与构筑物集中和各种灾害集中的特点, 一旦发生事故灾害, 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 做好城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1]。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构建城市应急联动平台, 及时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 应对突发的灾难和事件, 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城市应急平台的建设, 能够在公共事件应急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提高城市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二、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建设目标

依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中对城市应急平台总体建设要求和原则, 以城市应急管理需求为导向, 建设集风险监测、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评估、应急保障、智能辅助方案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应急联动平台, 提供面向决策的综合应急管理服务;实现应急管理的信息汇聚、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全方位展示, 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立体互联、安全畅通的城市应急管理枢纽系统, 提高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有效预防和降低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2]。

三、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特点

(1) 一体化:城市应急联动平台以应急管理流程为导向, 对现有的信息与资源进行了整合, 实现对各种应急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既满足“撞击—反射式”模式下应急指挥和专业处置的需要, 又满足从事前的预警、事发时的响应到事后评估的全过程管理中。

(2) 联动性:城市应急联动平台为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之间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渠道,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实现指挥中心和救援人员、相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信息畅通, 联合行动, 以提高救援效率、减少损失。

(3) 实时性: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采集突发事件的现场信息, 调用数字预案。这也克服了传统的文本预案操作、查询不便等不足之处。它可以迅速自动生成应急处置方案, 为决策层提供支持, 还保持对突发事件现场的追踪, 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 并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优化行动方案。

(4) 集成化:城市应急联动平台不仅集成各种先进的技术, 还集成了跨越多个管理域、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各种信息系统, 这使它具有天然的优势, 可以利用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进行系统优化升级。

(5) 开放性:城市应急联动平台采用开放的设计模式, 遵循国际上通用的信息标准和设计标准, 通过信息平台的对接完成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使数据信息得到及时更新。

四、城市应急联动平台架构

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采用基于J2EE架构的分层体系架构。架构如下图所示:

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基于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运维体系, 总体架构从下至上包括基础软件层、信息资源层、数据共享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统一门户等部分。同时, 该架构建立向省级应急平台的上报通道, 实现和市级部门及县 (区) 应急部门的信息交换;面向市政府领导、市政府应急办、市级部门、县 (区) 应急办、媒体、行业、公众, 提供综合应急信息服务和统一展现。

(1) 基础软件层:基于各种基础软件, 建立城市应急联动平台运行的软件环境,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J2EE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

(2) 信息资源层: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 实现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统一信息资源规划, 提供信息存储、信息管理、数据挖掘、资源访问等机制, 为城市应急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信息资源层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其中业务数据库包括基础信息、空间信息、事件信息、模型库、预案库、案例库、知识库和文档库。

(3) 数据共享层:基于ETL技术, 对来自市级部门、县 (区) 应急部门、应急现场等不同源数据进行采集、清洗、转换、装载、交换, 实现异构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4) 应用支撑层:基于J2EE技术, 为应用层提供基础应用支撑服务, 包括工作流引擎、模板管理器、全文检索系统、权限管理系统、报表管理引擎、通讯标准接口管理器和个人工作平台。

(5) 应用层:基于统一信息资源和应用支撑服务, 实现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核心业务, 主要包括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测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系统、智能辅助方案系统、应急地理信息系统 (GIS) 、应急广播系统等。

(6) 统一门户:统一门户是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展现层, 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交互接口和展现服务。

总之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和资源整合的过程。随着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应急平台运行机制的顺畅, 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将不断发展、提高与完善, 为科学、高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越来越强的技术和手段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王文俊, 翟国良, 高珊.应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J].中国应急管理, 2010.

[3]董立岩, 李真, 王利民, 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系统研究[J].吉林大学社科学报, 2009.

海上钻井平台的应急管理分析 篇8

1 人类应对灾难的方式发展

1.1 人类如何认识灾难

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 人类由刀耕火种的“山洞人”进化成了信息时代的“现代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进步, 对能源的种类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文明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各种核泄漏事故, 石油安全事故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这些苦难提醒着人们在注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关注能源开采的安全问题。灾难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历史, 从远古时代到现代, 灾难从未离开人类的视线。人们预防和处理灾难的方式也发生改变。远古时代的人类因为知识和生产力有限, 只能被动地承受灾难, 听天由命, 主要通过祈祷的方式盼望灾难的减少。后来人类事后开始慢慢总结灾难的规律, 学会了灾难发生后提出对策应对灾难。20世纪50年代以后, 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的速度提升, 人类开始意识到事先预防灾难的重要性。

1.2 提前预防灾难的重要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前, 人类面对灾难是极其被动对, 对灾难几乎毫无办法, 人类对灾难的认识也以宿命论为主, 属于无意识的状态。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有意识的应对灾难, 逐渐实现从事后总结, 到事中应对, 再到事前预防的跨越。进入现代社会之后, 人类的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 高科技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同时, 安全事故所带来的灾难破坏力也可能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核泄漏事故, 石油泄漏事故, 对某个地区的环境影响和人类生命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有的事故影响力甚至是全球化的。因此, 人类迫切地需要对生产安全提前预防, 需要主动、超前地发现问题, 将生产风险减少。

2 海上钻进平台的发展和安全现状

我国的石油开采战略已经逐渐向西部和海上转移。内陆的石油开采工作将逐渐减少, 海上石油开采工作将逐渐增加。海上钻井平台是海上石油工作的重要设备。其用于勘探, 开发和开采等各个方面, 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海上拖航移位、钻井平台的就位、设备检查及保养、钻进施工、试油及燃烧、放弃及暂停、拆卸设备等。

建立一个海上钻进平台需要数亿元的资金投入, 因此海上钻井台出现问题, 其带来的经济损害是巨大的。海上钻进平台一旦出现事故, 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除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及造成人员伤亡之外, 也可能对员工造成心理阴影, 使其对工作环境产生恐惧心理, 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但是海上钻进平台设备多, 作业复杂, 技术要求高, 工作强度大, 都给海上钻进平台的工作带来了风险。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受上天气、海况、潮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海上安全工作极其复杂。所以, 设定海上钻井平台的应急管理方案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海上能源开采工作的风险。首先, 有了良好的应急管理预案对职工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海上钻井平台一般处于海上, 离陆地比较远。当发生灾难时, 外部很难提供实时的救援工作, 只能更多的依靠海上工作人员来减少损失。其实, 设定应急管理预案对海上能源开采的开远发展也有一定作用。国内外的能源公司都对石油开采的应急管理有着要求, 一个良好的应急管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海内外客户, 增加市场份额。

3 如何进行海上钻进平台的应急管理

3.1 注重训练企业和员工的应急意识

组织定期的实战演练, 培养海上平台各部门的应急意识。通过定期的实战练习, 海上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意识等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3.2 应急管理体系的内部应分工明确

因为事故处理发生时, 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因此不能完全由上级分配工作, 须发挥一线员工的自主决定权, 对待不同的事故灵活处理, 积极创新。

3.3 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

海上进行能源开采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应该建立全面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 将安全隐患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3.4 设立专门的平台应急小组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设立专门的平台应急小组对整个海上作业安全体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海上能源开采工作有着极高的风险, 存在大量的不安全素, 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当灾难发生时, 专门的平台应急小组将把其研究成果和应急方案运用到事故处理中, 起到指挥整个救援工作的作用。当然, 应急小组的最大作用不是灾难发生的应对问题, 而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上。

应急小组的工作范围:

组长:事故发生后, 组长应全面统筹, 第一时间指挥救援工作的展开, 向应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 请专家进行事故分析, 确定事故处理方案。

执勤人员:执勤人员应听从组长挥挥, 协调好平台其他工人员, 配置好重泥浆, 并帮助指挥压井。

技术员:检查好储能器和防喷器、保证其安全运行。

司钻和安全监督:准备好相关文件, 准备关井工作, 并监督压井和循环工作的展开。

电工:保证电力输送的正常运行。

泥浆工:听从执勤人员安排, 保证压井需要的重泥浆的充足供应。

3.5 明确相当人员的责任

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将激发大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每个人明确了自已的工作范围, 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应急事件的处理中来。

3.6 加强沟通

因为海上钻井平台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 其中岗位较多, 人员复杂。员工与员工之间, 员工与领导之间需要加强沟通, 共同参与, 相互协作, 使事故得到快速解决。

3.7 加快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

当发生突发事件后, 加快事件的处理速度, 缩短救援时间, 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降低经济损失。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之后, 大家都应该熟悉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情况得到控制, 避免措手不及, 组织混乱的情况发生。

4 结语

建立海上钻井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 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事故发生后, 应急安全小组也能及时参与指挥救援工作, 将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建立海上钻进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海上能源开采的重要保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天然气, 石油等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而石油的开采是一项高度危险的工作。由于石油开采的特殊作业环境, 近来石油开采中的安全事故频发,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石油开采安全的重要性。由于近年来我国的资源开采战略的改变, 海上石油开采将在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因此, 本文将通过结合理论和大量的实践工作, 对浅海钻进平台的应急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上钻井平台,应急管理,石油开采

参考文献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2008;145—147

[2] (美) 普拉卡仕《企业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22—25

江西地市地震应急平台设计探讨 篇9

地市政府是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基础执行层面, 其地震应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应急指挥的成败[1]。在当前, 地市政府的地震应急工作主要是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作为指导, 当真实地震来临时这些预案普遍存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弱、可供指挥长参考决策的资料和图件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无形中极大地影响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和指军调度,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面对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急需借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填补这些空白。江西省地震局在国家“十五”、“十一五”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较完善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该系统能在震后快速评估伤亡结果、辅助决策报告及各类应急专题图件等, 能有效的辅助指挥长提出救灾方案, 鉴于该系统的逐渐成熟及地市地震应急辅助资料偏少问题的交织, 尝试在地市地震部门建立地市地震应急平台显得极为现实可行和意义深远。本文主要对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应急平台建立方面做了架构介绍和设计初步探讨。

1 地市地震应急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严峻的地震形势, 在震后两小时的地震应急处置显得极为关键, 地市地震部门提供的救灾现场资料准确与否将成为省级指挥长处置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建设立一套地震应急平台来辅助地震应急工作就成为了江西地市地震局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建设适合地市的地震应急平台, 在地震发生后可自动触发, 实现地震震情、灾情、应急指挥决策的快速响应, 实现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震后强余震趋势判断、应急辅助决策等功能, 实现中央与地方、后方指挥部与地震现场之间的信息图像传送、可视化指挥, 使各级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能够合理调度、科学决策、指挥到位。对显著提高地方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搭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2.1 数据库内容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是指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为有效开展震区救灾活动, 指挥长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社会、经济、人口、城市地图、自然地理地貌、重要目标位置、救灾队伍情况、救灾通信联络、地震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综合性基础数据信息。为满足地市地震应急平台设计的要求, 应具备如下九类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地图类、社会经济统计类、地震基础数据类、工程地震资料类、灾害影响背景类、灾害相关因素类、救灾力量储备类、震时紧急联络类以及地震应急预案类[2]。

2.2 数据收集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收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数据涉及各行各业、数据标准不一、应急数据时效性较强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数据收集工作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去。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江西省地震局应急基础数据中既有数据:各类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各种历史地震数据、各地活动断裂资料、各类监测台网数据、地震应急预案等。同江西省地震局签订数据保密及数据共建协议即可获取。二是同级各政府所持有的数据, 包括政府各部门联络数据、居民点分布、学校、医院、重点目标、救灾队伍、生命线工程资料等。通常由地市地震局以公函形式或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数据共建共享形式向各部门获取。三是公开出版的年鉴数据, 包括各地人口中、经济、气象、企业等数据。通过自行购买年鉴进行更新。四是通过县 (市) 地震局向同级相关部门收集上报, 由地市地震局统一整理入库。五是与公司签订购买合同获取相关数据。

2.3 数据检查入库

各种数据收集后, 需要进行分析、统一数据规范和数字化处理等整合。整合过程中对数据质量有标准检测, 只有通过检测要求才能入库存并发挥系统使用实效, 对入库后的数据要进行完全物理隔离, 防止数据泄露。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流程如图1所示。

3 地震应急平台建立

3.1 地震应急平台功能

地震应急平台主要功能是辅助地市地震部门及政府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掌握震情和灾情信息、灾情评估结果、辅助决策报告、专题图件、前后方通讯保障等功能, 基于基础数据库和现场信息, 迅速判断地震规模、影响范围等, 并提出科学救灾方案和调度方案, 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 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水平, 最大限度减少震时混乱和人员伤亡[3]。

3.2 地震应急平台总体架构

地震应急平台包括系统基本通讯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三部分。其中系统基本通讯平台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数字会议、音响扩声系统、投影显示、集中控制等;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广域网接入、服务器、工作站、终端设备等;业务应用系统是整个地震应急平台的灵魂, 主要包括触发控制、震害评估、辅助策、灾情获取和数据库服务等功能。平台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3 地市地震应急支撑基本通讯平台

地市地震应急支撑通讯平台主要功能是满足地市应急指挥中心与江西省应急指挥中心、县 (市) 应急指挥中心、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之间实现互连互通, 现场指挥决策, 灾情信息快速传送, 远程会议等。主要的要求是:震后尽快同公共安全平台建立联动支撑关系, 同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应急指挥机松建立联动关系, 向社会提供地震应急灾情信息、救援信息等多位任务[4]。详细架构如图3所示。

4 应急产品快速产出探讨

地震1小时内现场信息未全面上报时, 快速灾情预评估 (震中烈度、死亡人员预估、受伤人员预估、地震影响场、主要次生灾害类型及分布、地震类型、地震级别、响应级别等) , 为领导部署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地震1小时后需要提供灾区各类基础信息、专题图件、会议支持、前后方指挥部的通讯支撑、灾情实时标注图等。上述数据及图件的产出在时效方面要求很高, 面对当前人员少, 任务多的客观困难, 只能选择震前多做准备,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达到预期应急目的:

1) 研发快速出图软件。通过二次开发与已有应急系统相对接, 研发出简易方便快捷的出图软件。在地震来临时只要输地震三要素, 利用提前做好所需专题图件模板和系统产出的裂度图即可快速生成应急专题图件, 极大地缓解现有系统出图慢的问题, 为实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2) 做好辅助决策模板。系统自动生成的辅助决策报告往往内容上相对较泛, 很难在地震应急时启动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为此需要我们在震前做好适合自身地市的辅助决策模板, 方便震时能快速有效地提供给指挥长作为参考依据。

5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为地市地震局建立一个简单实用高效的地震应急平台, 通过该平台的建立能够在地震发生后为地方政府快速决策指挥提供灾区的基础信息和专题图件, 为地震部门在震时能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应急救援能力, 从而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出一定的社会效应。

摘要:以快速产出地市应急辅助决策资料为目标, 首先对地市应急平台在地震应急中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对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及地震应急平台的建立做了介绍, 最后就如何快速产出应急产品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地市地震应急平台的建立能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进一步提高地市地震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

关键词:地市地震,应急平台,数据库,应急产品

参考文献

[1]邓砚, 聂高众.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县市政府为例[J].灾害学, 2013, 28 (2) :147-148.

[2]聂高众, 陈建英, 李志强, 等.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J].地震, 2002, 22 (3) :106-107.

[3]帅向华, 杨天青, 马朝晖, 等.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9

论地方政府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篇10

一、建设全面的信息发布渠道

应急信息的及时公开是地方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一环, 应急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方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全面的应急信息平台。

1. 建立健全政府内部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

政府内部各相关部门通常有常规性的信息沟通渠道, 但无法满足应急信息过于庞大的信息量和传递的紧迫性。因此, 地方政府还需要建设全面、快捷的应急信息沟通渠道。地方政府要明确所属各部门职能和责任, 并且要考虑政府应急处置的透明程度和民众接收信息的实际情况, 及时、全面的进行信息发布。

2. 建立规范化应急信息传递制度。

政府管理部门众多, 各司其职往往导致在应急信息传递方面缺乏全面和准确。规范化传递应急信息, 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 避免发生推诿和纠纷。应急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和理解错误, 可以导致应急信息传递末端单位无法准确全面的接收应急信息, 以至于在应急处置中错误的判断和决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应急信息发布。

地方政府还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进行全面、及时的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 如使用广播、电视、传单、移动广播站、公共场所的大屏幕、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手段进行应急信息发布, 加大民众能够接收信息的可能性, 特别是对突发公共事件涉及区域内的民众发布相关的防范、自救、救援、避难等重要信息。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大的特点, 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有可能会对地理环境有所改变, 一些常见的信息传递手段失灵, 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到其破坏性, 防止造成“信息孤岛”和沟通不畅。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还应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进行信息发布, 以保证让民众能够准确的接收应急信息。

建设全面的信息发布渠道, 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民众进行有效防范和自救。

二、积极健康的引导社会舆论

地方政府在应急处置中, 流言对社会的经济、政治稳定的破坏性和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民众在震惊和恐慌的同时, 会想方设法的搜索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所有信息, 包括小道消息、各种传闻等, 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政府的应急信息隐瞒不报或不及时发布, 民众得到信息将是失真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就给流言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空间, 流言也就有了发挥的舞台, 直接导致民众的恐慌加剧, 进一步导致民众恐慌性的经济行为发生, 衍生出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并造成次生灾害。因此, 应急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公众发布简要信息, 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处置情况和公众防范措施等, 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广大传媒在塑造民众价值观、强化民众意识、反映和引导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媒体的信息传播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在突发公共事件多发的现代社会, 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脆弱的。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 想要避免流言四起, 政府就必须通过媒体发布必要的应急信息, 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并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媒体的正确宣传, 才能降低民众恐慌, 安抚民众维护社会稳定。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好应急处置工作, 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不同阶段, 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一般应分为前期、中期与后期, 不同时期报道重点应有不同侧重 (参见表1) 。

三、加强与媒体合作和良性互动

地方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传媒作用, 及时、主动、准确、客观、全面地向媒体发布信息, 以满足社会民众获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需求。

1. 要预防在先, 关注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 及时启动应急信息发布预案, 各相关部门做好接受媒体采访的准备工作。同时加强社会舆情的监测和媒体信息的收集工作, 为新闻发布会做好准备。

2. 要把握先机, 引导舆论。

安排专人主动接受媒体采访, 对媒体不能回避、拒绝, 并针对应急处置的不同阶段, 通过媒体将事件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民众防范要求等信息传递给民众, 使媒体第一时间了解真相, 作出客观的报道, 以避免媒体猜测、炒作甚至是失实的报道。要充分利用好政府能够掌控的主流媒体, 以主流媒体为主不间断发布信息, 以此掌握新闻舆论主动权。

3. 增信释疑, 赢得支持。

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事件, 要把握好新闻发布的节奏, 既要对突发公共事件准确定性, 还要根据事态的进展, 不断调整、改进与媒体的合作, 向媒体公布事态进展中的最新情况, 增强媒体对事件处置组织者的理解和支持, 既满足媒体深度报道需求, 又满足民众对事态关注的需求。要将舆论引导、媒体合作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全过程, 从整体预案到处置结束, 舆论引导贯穿始终, 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建立与媒体良性互动的信息传播机制, 如何与媒体沟通、与记者打交道,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和日益增多的突发公共事件, 加强应急信息管理, 是当前政府官员感到非常棘手又急需着力掌握提高的问题。传统主流媒体的弱化与市场化媒体的兴起, 使传统新闻价值让位于新闻的经济价值。这就给政府提出了一个新闻执政的课题。

四、健全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地方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事关公共利益的信息, 公开还是隐瞒的取舍, 是摆在地方政府管理者面前最难和最现实的问题。二是对事关公共利益的信息, 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进行发布,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目前,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设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代表地方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这是规避政府风险、化解突发危机的有效途径。“积极响应媒体记者, 而不是有意回避”, “在第一时间讲出事实真相”, 这种制度对于化解危机、提高政府公信力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进程是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地方政府不可能掌握和控制所有的事态发展信息。因此, 首先要求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机构中设置新闻发言人,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不断向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说明事态发展的现况, 唤起社会公众对政府应急处置行为的支持和理解。美国著名的危机管理专家库姆斯 (Coombs) 在其出版的专著里专门阐述了新闻发言人和媒体打交道时的任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相关技能 (参见表2) 。

应对复合性问题总之,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功能的发展和强大, 应急处置信息平台所能达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效率越来越高, 这对地方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这种特殊的事件来讲是最好的手段之一。因此, 建立一个功能强大、覆盖面广、功能协调的应急处置信息平台,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认可的应急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 新闻媒体作为应急管理组织的主要合作对象之一, 在危机状态下,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承担着多重任务。适当的信息发布, 可以避免民众情绪失控, 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 更加有利于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摘要:地方政府建设全面应急信息平台, 规范应急信息传递制度, 健全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民众进行有效防范和自救。地方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传媒作用, 及时、主动、准确、客观、全面地向媒体发布信息, 以满足社会民众获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需求。

上一篇:亲情文化下一篇:龈下刮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