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检测平台

2024-05-29

应急检测平台(共7篇)

应急检测平台 篇1

在工业化、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愈来愈频繁,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例如大规模的有机化工厂的爆炸,化学物质泄漏;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等,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小规模的有各种食物中毒[1]、放射源丢失等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另外,随着国门的开放,重大型活动的举办、不同宗教信仰间的冲突、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恐怖袭击也成为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因此,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已为政府、群众和专业人员所高度重视[2]。在欧美国家均已建立起了重大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对突发应急事故的防范、处置、监测控制和各部门职能均有详尽的规定[3]。我国目前也已建立起了该系统,并在90年代中期相继颁布了相关法规,成立了相关职能机构,有了一定工作基础,但如何快速准确找出危害因素,确定危害能级,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完善辖区内应急体系?从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无有效的应急处置体系。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③快速检测方法能力储备较差,范围较局限。大部分实验室未配备快速检测设备,且只有有限几种快速检测方法能开展应用,根本不能满足应急检测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上海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2010年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的需求,因此,大力支持和发展快速检测平台建设已成为中心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对中心检测能力的评估及承担职能的综合分析,构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体系,为2010年世博会顺利召开提供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应急检测体系共建立了3个应急检测平台:化学毒物应急检测技术平台、病原微生物应急检测技术平台、现场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1 化学毒物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主要运用化学测试组件法、气体检测管法、试纸法、化学法、便携式仪器法等对亚硝酸盐、氰化物、甲醇、甲醛、有机磷、重金属(砷、铅、汞等)进行定性。

2 病原微生物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免疫标记技术、改良培养检测技术对于新发、再发病原微生物如SARS、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军团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空肠弯曲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瓦克病毒、轮状病毒等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4]。

3 现场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应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对现场污染源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

核辐射事故方面:X、γ射线,α、β射线,气体氡等;职业中毒方面:氧含量、可燃性气体含量、氯气、氨、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氯、汽油、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水污染事件方面[5]:余氯、总氯、臭氧、浊度;环境污染事件方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

使用现场检测仪器,初步查明污染源的种类、浓度(强度),为实验室的进一步检测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实施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在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的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个体防护,配备了相应的防护设备。主要有:放射防护服、放射防护镜、防护口罩、防毒面具、防护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4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以《ISO/IEC 17025-2005实验室认可准则》[6]的要求对建立的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加强管理,加强对管理方面的15个要素和技术方面的10个要素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日常监督机制,对检验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仪器、方法、试剂、实验环境等进行全面控制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改进,通过了国家认可委的复评审及监督评审,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7]。

5 快速检测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5.1 专业技术人才的组建及培训

组建一支处置公共卫生突出事件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加强毒物现场采样知识和技能及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的培训,提高疾病控制人员的应急观念和应急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体制,定期进行应急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和演练。

5.2 仪器设备的配置更新及技术储备

装备必要的采样设备和各类先进仪器,为快速及时正确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现在已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PCR仪等设备,还进一步配置快速检测便携式检测设备及各类先进的检测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仪、离了色谱仪、热解吸仪、自动顶空进样器、自动液—液萃取仪、固相萃取系统、全自动微波消解仪、数显高速分散仪、全自动核酸抽提工作站、全自动细菌快速鉴定及药敏鉴定分析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系统、全自动蛋白印迹仪、自动凝胶成像仪、双筒倒置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实验室温湿度监控系统、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等。

5.3 加强对快速检测平台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

针对人员和技术不足的现状,依托市疾控中心及各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应急检测技能的培训,提升现场处置人员及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应急作战能力,完善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案,编写快速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对各类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及验证,完善检测、审核、报告流程,提高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

6 取得的实际成果

通过近3年的不断努力,中心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实验室的人员、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团队的整体能力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中能为现场控制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撑。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有效地处置了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检测数据,为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在日常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检测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功能。

关键词:疾控机构,应急检测平台,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子刚.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提高安全水平的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23(6):468-461.

[2]朱爱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检验能力储备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735.

[3]聂京申.地市级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J].职业与健康,2007,23(2):143.

[4]何金林.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5):958-95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2001.

[6]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ISO/IED17024[S].2005:1-12.

[7]段燕.浅谈现代质量管理与实验室认可的关系[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15(3):52-54.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篇2

关键词:应急指挥,应急预案,管理信息

1 引言

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直观高效的应急预案,使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达到规范化、可视化的水平[1]。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应建立应急预案系统层次结构模型,能使各类应急预案信息资源得到及时更新,促进信息的资源共享,为高效应急决策过程提供技术支持[2]。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油气生产设施逐年增加,隐患点源随之变多;同时,油田开发已经几十年,在用的容器、管线、设备也逐渐老化,穿孔泄漏、出现故障的频率呈上升趋势,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和次数都将扩大。因此,建立可对各种紧急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的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迫在眉睫[3]。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以大庆油田为例,根据油田的实际状况,在油田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设计开发具有可行性、高效性、安全性的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是采用J 2 E E(J a v a 2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作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技术框架,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系统平台的可移植性、安全性与再用价值。同时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的存储,借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理论构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高安全性的企业应急管理信息平台[2],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重大危险源管理,隐蔽工程定位,应急资源保障,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及培训,突发事件处置,移动数据处理,用户管理等。这里主要讨论各个功能模块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流程。

3.1 重大危险源管理

将油田公司所属的各转油站、脱水站、油库等重大危险区域,以及学校、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分类、分级、分单位进行登记备案,对其生产或经营规模、地理位置、危险源等基础信息,以及现场处置方案网络发布、更新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将现场实时生产数据、装置运行情况、值班岗位工作情况的视频通过局域网接入,并可用浏览器进行查询、查看。以加强对油田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并组织进行消除。

利用最新的流媒体技术(Streaming),把音频、视频数据经过压缩后再进行存放或传输,保证现场的影像信息流畅的传输及播放[4]。同GIS和GPS系统结合,快速定位影像采集点。系统将把影像采集点的信息存入数据库,利用GIS和GPS接口程序,实现采集点的快速定位。将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分类、自动辨识然后分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化控制管理[5]。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2 隐蔽工程定位

在油田内进行产能建设、老区改造、维护性作业等施工,以及新建改建商住、路桥等市政设施前,可能影响到油田已建隐蔽工程时,由施工单位向所在区域生产管理单位提出确认现场申请,由管理单位通过手持设备现场定位,并将地理坐标发送至生产调度中心,由其管理员登录油田地理信息系统,对该施工区域附近的埋地油、气、水管线、电缆等进行确认,划定危险作业区域,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避免因野蛮施工,将隐蔽工程破坏,而导致油气泄漏、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发生[6]。

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复杂性,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现场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及无线网络访问到调度中心,根据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后输入当前的坐标信息,系统将调用GIS接口把现场的详细信息反馈给施工人员。二是现场人员通过G P S手持设备把坐标信息发送到本单位生产调度中心信息平台内或指定手机号码,验证通过后登陆GIS系统,查询相关信息[7]。隐蔽工程定位流程如图3所示。

3.3 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保障模块分为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专家数据库、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应急联动资源数据库、应急车辆设备数据库和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其中应急车辆设备数据库和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为日常动态数据系统,涵盖油田公司各单位所有特种车辆和设备的车型、功率、运行、维修等情况,以及油田公司应急物资申购、贮存、使用、更新情况。并可实现在油田某一地点出现某一类突发事件时,自动生成最快到达路径图、以及就近区域的设备、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联动资源的优化统筹调动方案。应急资源保障结构如图4所示。

3.4 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

在油田某一地点出现某一类突发事件时,在平台内输入发生地、事件性质等关键信息,可自动生成优化处置方案,内容主要包括:a.突发事件现场基本情况;b.最快到达路径图;c.戒严半径;d.疏散路线;e.对应专项预案;f.就近区域的设备、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联动资源;g.以往类似事故案例。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最佳路径算法D i j k s t r a算法,描述出最佳路线图形。结合G I S系统,显示出周围所有可控半径内的资源信息。通过点击相应的资源信息,系统自动切换到相应界面,以最快速度显示所需要的结果信息。在该子系统中输入“发生地点”、“事故类型”等关键字后,通过后台运算调用其它子系统的数据,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各条数据中的同一类数据,即以“属性”区分身份,按照固定格式生成综合性处置方案。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流程图如图5所示。

3.5 移动数据处理子系统

在发生较高级别突发事件时,可能导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闭路电视、局域网等常规通讯方式中断。因此,按油田公司应急工作计划安排,拟配备移动通信指挥车,移动指挥车内的现场服务器和应急信息平台服务器之间设置接口,实现数据互通。

在平台内单独开发接口程序读取移动指挥车的数据库,考虑到发生突发事件后要及时传送现场数据,所以需要单独开发一个多线程程序(m u l t i t h r e a d i n g process),以秒为单位监听最新的数据。利用Socket接口建立现场实时数据库和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双向通信通道,除了接受现场的实时数据,指挥中心也可以通过应急管理平台向现场发送应急救援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资源。这段程序是当发生突发事件后由平台自动调用,所以平常的时候不会运行,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个性能。移动数据处理子系统流程图如图6所示。

3.6 应急演练及培训子系统

编制应急演练及培训模块,模拟突发事件的场景及发展过程,按应急指挥人员、现场处置人员的等级、专业和分组情况,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实现在计算机上对应急预案的桌面推演和应急救援的实战培训。内置的数据库涵盖油田公司各类各级预案,及所有基层现场处置方案的答题模式。

应急演练将事先利用3DStudio工具根据实际场景建造模型,模拟出实际生产运行环境。系统平台根据不同的场景建立相应的演练事件模型,对应专项预案。应急培训将采用问题答卷和系统自动flash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基础知识培训、专项知识技能培训等。利用计算机分叉树算法,对模拟培训题库进行综合处理,根据答案的选择情况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培训。

3.7 用户管理子系统

油田公司对各单位的应急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查看各单位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是否开展落实。并在此模块中,发布或上传一些文件性文本。同时,预留石油集团公司、周边大企业、市政相关部门单位的平台对接接口,形成台网,实现有条件的资源共享。

这个模块包括人员管理、组织部门管理、权限管理、信息发布与接收等四个系统。以应急综合数据库为基础,高度集成各业务系统,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救援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平台主界面包括最新消息、紧急事故报警、公告信息等,利用AJAX技术及时刷新显示集团公司的政策法规、施工现场的相关报道及突发事件后的跟踪报道。灵活的权限设计,包括是否有查看数据的权限、是否有修改数据的权限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7]。是目前公认的解决大型企业的统一资源访问控制的有效方法。其显著的两大特征是:A.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B.灵活地支持企业的安全策略,并对企业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用户管理子系统流程如图7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在现有油田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J2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作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技术框架,Java为编程语言,Oracle10G数据库存储生产数据信息,借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理论构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高安全性的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并且在处置突发事件时,通过平台的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可将大多数危险状况控制在初期阶段,进行迅速处理,从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油田生产生活秩序的平稳。

参考文献

[1]邓华江,邓云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化工,2006,(3):10-15.

[2]夏成林,刘政.对加快应急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5):55-57.

[3]王家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4]谭彬,袁波.流媒体技术分析与应用[J].电脑学习,2007,(4):24-25.

[5]杨昆,许立泉等.基于ArcGIS的地震灾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2006,(2):204-208.

[6]陈振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东南学术,2010,(1):41-47.

赛迪时代城市应急指挥平台 篇3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和功能的增强,人们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综合应急体系建设成为保障现代城市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赛迪时代城市应急指挥平台依据国家应急规范标准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坚持平战结合、共享共用的原则,集成信息处理技术、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数据采集、应急值守、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视频会商、现场支援、资源保障、评估统计、模拟演练、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日常应急值班与信息处理,事件发生时能以事件处置流程为核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作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理预案和有效措施,实时快速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通过信息与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城市应急保障体系。

二、系统功能

赛迪时代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图1)在架构技术上通过采用基于协同技术、SOA、松耦合的通用平台,能够服务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主要阶段,形成一体和连续的信息链,联接各项应急活动的纽带,能够对不同阶段的应急管理提供快速、高效和安全的保障。

根据事件类型的不同,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包括监测子系统、应急保障子系统、预测预警子系统、预案管理子系统、指挥调度子系统、应急评估子系统、模拟演练子系统、值班管理子系统和综合业务子系统等。

三、系统特点

(1)提供全面整合方案。能够实现应急视频会议会商、图像监控、数据网络互联、电话调度等功能,使监测信息能实时、迅速、准确地汇集到指挥中心,实现高度自动化的人情、工情、灾情监测网络系统和无纸化办公。

(2)实现应急联动机制。应急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与政府部门、其他行业之间需要遵守共同的标准和规范,实现信息共享、服务供求和业务协同,能够与110,119,120,122、人防、环保监测、防空防灾、地震监测、公共事业等系统联网。

(3)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与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相结合。除城市应急指挥平台外,赛迪时代的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具有先进的视频监控、卫星通信等功能,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移动应急指挥系统不仅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集现场情况,而且能够通过卫星通信系统联合相关部门快速决策,布置应急处置办法,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四、技术优势

1.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应用

在城市应急领域,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城市危险源及重要目标的监控,包括高层饭店、大型商厦及其地下商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繁华商业街等进行预警监测。

通过对各类生产场景、生产者、特定物品、人员密集场所、重要设备设施安全监控,以及事故应急处理时对场景、人员、物品的信息搜集等,构建城市应急监测物联网,从而感知公共安全隐患,以及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之间如何互联互通等问题(图3)。

考虑到城市应急安全监测物联网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其具有一些其他物联网应用不具备的技术特点,总结如下:

(1)在感知层,被感知信息的类型多样,实时性要求高,大多数信息的感知(如桥梁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危险物品的监测等)要求精度高且很难通过人工手段检测。由于安全隐患的信息类型不确定性很高,在人员密集场所或高危生产场所应长时间部署大量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对感知层的组网策略、能源管理、传输效率、QoS、传感器的编码、地址、频率与电磁干扰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也是城市应急监测物联网能否成熟应用的关键。

(2)在网络层,由于城市应急监测物联网感知到的信息涉及国家重点行业以及群众的日常生活,一旦泄漏或不正当使用都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隐私。因此,城市监测物联网的信息内容有必要通过专用网络或者对3G移动网络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进行传输,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3)在应用层,针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和安全隐患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需要建立专有的不同级别的城市应急物联网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不仅应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及融合能力,还须具有安全隐患的识别以及预警能力,当突发公共安全事故时,应及时联动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应急处理,争取将损失和影响减到最小。另外,将不同级别的城市物联网平台进行互联,有利于根据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地调配资源,便于公共安全事件的及时、有效、透明解决。

2. 基于GIS的协同指挥应用

应急体系架构的核心是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指挥中心支持指挥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作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借助有线、无线、语音系统、视频会议、卫星等各种通信设施,把应急措施与处置命令下达到有关单位和人员。

应急指挥中心对有关突发事件的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都离不开GIS的支持。GIS电子地图作为业务信息的载体,可提供对业务信息在地图上的直观定位、可视化展示、查询和专题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特有的空间关联关系,可以建立多种业务信息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寻找业务信息之间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为指挥决策、情报分析等提供依据。利用地理信息可以实现对控制力量、命令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与监督,对应急态势的实时掌控,实现对应急力量的科学管理、合理调度。

3. 基于云计算的SaaS应用

通过SaaS,将GIS平台、应急指挥、内容管理等服务进行配置,通过云平台进行集成。底层终端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集,用户通过统一认证的模式和控制访问单独开放的服务。

在云计算模式下及应急模式下,用户的计算机会变的十分简单,只需通过浏览器给“云”发送指令便可以接收相关数据,使用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各种应用软件。

在综合指挥系统中用户直接登录系统,云计算中心通过统一认证,验证用户的权限和资源并进行管理和服务发放。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中,用户只需要一台显示器,就能够获得计算机中心提供的服务。

在突发应急中,利用云计算资源的横向扩展和计算能力的统筹管理,在应急管理中体现出快速反应,促进应急指挥平台跨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五、发展趋势

在综合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中,除了完成基本的信息采集、信息报送、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地理信息管理、通信调度、视频会议、协同办公、数据整合与分析、指挥控制、应急联动、安全管理、网络管理等功能之外,将重点研究如下关键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集成应用。

⊙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提供应急软件设计开发,而且应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指挥车、单兵设备。

⊙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基于多媒体的应急预案数字化表示技术、基于内容的多媒体应急预案搜索技术、应急预案辅助生成技术。

⊙实现应急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应急信息分类和标准格式、应急信息交互与共享技术规范、应急信息交互与共享中间件技术。

⊙具备重大基础设施监测预警:事故现场应急信息实时监测采集与传输。

⊙具备智能应急辅助决策:多种即时通信方式的无缝集成与应用技术、多线程的事故后果实时模拟预测与显示技术、多用途的态势分析技术。

⊙具备应急演练可视化:典型场景及典型事故应急演练虚拟仿真、典型场景及典型事故应急演练可视化。

中国石油应急平台初步探讨 篇4

中国石油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按照国务院政策方针确立了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 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为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能力, 适时启动了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项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石油应急平台的相关情况。

1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于建立和健全中国石油应急机制, 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减少损失, 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中石油应急平台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 科学整合各方面应急管理资源的要求。集团公司已经组织编制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6项专项预案,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要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必须形成对重大事件的可靠预防、重点监测监控、快速响应、准确预测、快速预警和高效处置的运行机制与能力。通过集团公司应急平台项目的建设, 能够实现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的统一科学调配, 优化配置, 实现最大化效能。

(2)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的要求。目前集团公司还未建立应急管理平台, 有的部门和板块已经建设了具有应急部分功能的系统, 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并实现了对重点场所进行监控, 但在集团公司层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 初步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

(3) 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需要。集团公司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借助技术先进、功能完整的应急平台, 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急管理机构的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建设, 可以大幅提高集团公司应急处置能力。

2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效益

最大化的关键要素

2.1 加强应急部门各级人员对应急平台重要性认识

中石油应急平台是中国石油应急指挥中心、预测预警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具有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应急平台为实现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供基础支撑, 可全面提高集团公司应急管理能力, 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减少突发事件对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 应急部门各级人员要高度认识到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要性, 使应急平台在实际工作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2.2 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在加快推进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过程中, 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石油各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都开发了很多业务系统, 有很多与应急直接相关,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业务系统与应急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应用, 节约资源;另一方面, 国家各部委及省市已经建立 (或正在建立) 应急平台, 中石油应急平台有必要加强与这些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只有解决了应急信息在各平台之间的流通问题, 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2.3 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并确保高效率稳定运行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确保各种通信渠道畅通并稳定运行不但有助于应急部门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稳定人心, 平息情绪性反应, 引导舆论和公众行为, 而且还可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减少谣言, 以保证突发事件得到迅速、平稳、有序的处置。因此通信系统的建设与稳定运行是应急平台建设应用的重中之重。

2.4 确保应急平台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应急平台最主要的预警和动态分析能力的实现, 必须以大量的真实数据作为基础才可能是可靠和有效发挥其效能, 因此确保数据可靠、真实和有效是应急平台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3 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重要意义

(1) 应急平台建设, 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预警和监测。从近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灾害突发事件来看, 预测预警机制是否健全决定了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成败。如:去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无可挽回的损失, 主要是在灾害预防和预测预警等方面, 存在对灾害预测评估的严重不足, 没有对山洪泥石流预报提出前瞻性分析和及时预测。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 应急平台的有效监测预警对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少灾后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应急平台建设, 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处置。一是应急平台能使信息传递快速准确, 能够赢取突发事件最佳处置期。在每一次突发事件发生后, 随着灾情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升级, 灾情信息的获取有时会成了应急部门决策的最大障碍。如果应急平台作用充分发挥, 处置就不会显得如此被动。二是应急平台可以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三是能够优化选择处置预案。应急平台建好后, 能够综合突发事件各类信息,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分析, 选择最佳处置方案。

(3) 应急平台建设, 可以提高中国石油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也对应急部门决策及行政效率的全面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突发事件的突发性、扩散性、不确定性和发展变化的两重性, 使得各企业在处置突发事件上面临巨大压力, 决策效率和行政效率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因此急需应急平台这样具备预警能力及动态指挥能力的系统来推动企业提高其决策和行政效率。

4 结束语

中石油应急平台的建设应用, 能大大提高集团公司在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应急事件掌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 进而大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可为集团公司挽回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同时由于集团公司在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应急平台的建设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 中石油应急平台的建设应用在可预期的未来能极大提高集团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以及对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相关著作的学习, 对中石油应急平台发表一些认识。一是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二是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效益最大化的关键要素;三是中石油应急平台建设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急平台,应用认识,必要性,重大意义,思考

参考文献

[1]范维澄, 袁宏永.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信息化建设, 2006, 9:14-17.[1]范维澄, 袁宏永.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信息化建设, 2006, 9:14-17.

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的应用 篇5

1 移动信息平台应用系统总体定位

1.1 需求定位

应急移动信息平台应用系统是应急平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为应急体系中信息的交互、查阅、推送起到有效的支撑, 可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扩展。

应急值守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应满足本地区应急值守、信息推送、资源共享、综合业务应用等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同时满足用户自身一些个性化需求和业务功能处理, 这是对现有应急管理工作方式的有效补充和提高, 对应急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的扩展。

应急值守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在地市应急体系中的位置如下图1所示:

1.2 功能涵括分析

我们把支持危机管理作为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的目标。因为, 要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突发或紧急事件带来的损失, 不仅仅要求我们在事件发生后做出迅速、准确的应对和处理, 还要求我们在事件前期进行预警和辨识、在后期进行常态恢复。然而, 这一目标, 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系统可以达到的。它要依赖基础性的网络和多个专业化的应用系统, 要依赖多种技术的支持。一套完善的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信息汇聚与共享。从应急事件现场或监测网络采集到的各种信息, 将被传输到信息汇聚点 (应急指挥中心) 。

通讯信息资源共享。将应急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部门、机构、人员信息这些海量数据信息按照一定的维度进行归类后, 通形成统一化的通讯共享资源信息, 以供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需要。

应急资源信息共享。有效而准确地了解一些应急物资资源、救援团队、设备、危险源、防护目标等信息, 可以更加优化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调度, 从而提升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处置效率。

OA办公。应该有日常办公的功能, 对于通知公告、个人日程安排、信息查阅等功能。同时对于本单位机构内的应急值班安排信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应予以及时准确公示在移动信息平台。

辅助功能。为配合移动信息平台更好的人性化使用和契合, 还应提供与信息交互相关的功能, 电子地图、GPS定位、短信灵通等功能, 以配合信息的共享传递, 提供人性化的互动。

1.3 移动信息平台与现有其他系统资源的接入

应急移动信息平台是对有线网络环境中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有效补充, 根据本地区实际工作业务的需要, 可将现有其他应用系统中的资源引入移动信息平台, 以完善移动信息平台的对外服务功能。主要包括:

(1) 应急资源信息的接入 (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专家团队、救援队伍、应急资源设备等) , 展现方式可以为文本、图像、视频等。

(2) 预警信息、应急方案、紧急事件处理等信息资源的接入, 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加完善和直观的基础数据信息。

(3) 会议会务、语音调度、综合办公等系统中可以与移动信息平台对接的、且在移动终端具有可移植性的相关数据信息、文本信息等。

(4) GIS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的接入。

2 系统功能介绍及网络架构

应急移动信息平台是依托电信3G无线网络环境, 综合无线通讯技术、视频采集技术、PDA无线应用技术为一体的, 提供诸多资源信息在同一平台下共享的软件环境, 具体业务功能模块包括视频监控、视频采集、值班要情、通讯录、日程安排、资源查询、综合信息等融合其他一些现有资源。它所要实现的移动应急指挥是以无线网络为纽带, 以实时的现场视频监控及回传、信息发布、要情信息浏览、日程事务安排、通讯资源查询等功能于一体, 并借助各种辅助系统进行无线应急指挥。

2.1 功能模块简介

视频监控。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的无线音视频传输及无线视频监控, 可使不在现场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 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及时获取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实时音频数据、视频监控图像。

视频采集。用户可利用手持移动终端的自带摄像头, 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的视频采集, 并通过无线网络转发至后台服务器, 由服务器对外转发, 其他用户可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和有线应用平台进行视频信息实时观看。

值班要情。突发事件发生时, 值守应急人员可以根据事件的分类、发生时间、发生地将突发要情编辑, 并通过手持移动终端或有线应用端发送至应急管理系统。

通讯录。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登陆软件打开通讯录模块按照单位、部门、姓氏、职务、手机号码等进行模糊查询, 终端软件访问后台管理系统通讯录模块。查询后直接在软件中进行拨打, 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进行相关协调和联系工作。

日程安排。日程安排为应急值守日常工作中领导的日程安排提供集中管理和归档入库, 支持多领导的工作安排共享。

其他功能。集成网络优势资源、提供互联网新闻资讯信息等, 融合手机本身的GIS信息系统、GSP导航等功能, 丰富客户端功能, 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2 系统接入简介

与电信网络接入。移动信息平台服务器通过2M/10M的VPDN专线。

与客户应用系统集成。移动信息平台服务器与企业的各类应用系统 (如OA、Mail、CRM、ERP等) , 可以通过DB接口方式、Webservice接口方式以及基于B/S的界面集成方式, 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访问、共享。

移动终端访问服务器。各种手机用户, 包括领导、单位工作人员利用中国电信CDMA无线数据信道, 采用B/S、C/S或者其他方式与内部业务系统进行交互。系统实现了端到端的安全性, 除系统本身的安全保护以外, 采用了手机终端VPDN安全接入方式实现了链路的安全性, 手机用户通过点击页面的操作达到操作企业内部业务系统的效果。

PC访问服务器。PC用户如以往一样, 通过WEB方式访问内网业务系统, 也可采用无线网卡 (CDMA1x或3G) 方式通过VPDN加密隧道以及隧道上的数据二次加密与内网IT系统进行交互, 办公习惯保持不变。此外, 可以基于PC浏览器访问本系统后台管理部分, 实现对系统应用服务器的业务及其数据的维护、管理。

2.3 网络架构组成简介

应急值守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基于.net技术开发, 采用多层架构进行设计,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包括用户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接口层、网络服务接口层, 系统基于B/S和C/S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以及组件化技术进行构建。对外均以Web Service接口提供服务。在网络环境方面, 以3G网络环境为主, 采用成熟的网络技术, 要求铺设覆盖面全、网络信号优异、服务完善的体系。系统构建在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环境之上。

3 结语

通过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的建设, 可以将现有资源充分集成, 通讯录信息查阅后, 一键呼出, 方便操作, 有效提高处置效率;公文档案, 归类明确, 为今后的查阅提供了明晰的资源;信息传阅及时有效, 弥补传统纸质报送方式的效率低下, 还可以使得信息被领导随时随地查阅审批, 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视频资源的共享使得打破传统的监控模式, 将视频资源移植至移动终端, 方便查询, 随时随地调取视频资源进行观看。

移动信息平台以信息化的手段、借助网络化的优势, 充分体现了信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它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得政府职能机构不仅从办公效率上得到提升, 也充分弥补了传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和公众形象。

摘要:描述了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的需求定位、功能分析及与其他资源系统的接入, 以及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网络架构, 指出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使应急管理工作过程更加科学化和可视化。

关键词:应急移动信息平台,系统,移动,接入

参考文献

海上钻井平台的应急管理分析 篇6

1 人类应对灾难的方式发展

1.1 人类如何认识灾难

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 人类由刀耕火种的“山洞人”进化成了信息时代的“现代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进步, 对能源的种类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文明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各种核泄漏事故, 石油安全事故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这些苦难提醒着人们在注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关注能源开采的安全问题。灾难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历史, 从远古时代到现代, 灾难从未离开人类的视线。人们预防和处理灾难的方式也发生改变。远古时代的人类因为知识和生产力有限, 只能被动地承受灾难, 听天由命, 主要通过祈祷的方式盼望灾难的减少。后来人类事后开始慢慢总结灾难的规律, 学会了灾难发生后提出对策应对灾难。20世纪50年代以后, 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的速度提升, 人类开始意识到事先预防灾难的重要性。

1.2 提前预防灾难的重要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前, 人类面对灾难是极其被动对, 对灾难几乎毫无办法, 人类对灾难的认识也以宿命论为主, 属于无意识的状态。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有意识的应对灾难, 逐渐实现从事后总结, 到事中应对, 再到事前预防的跨越。进入现代社会之后, 人类的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 高科技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同时, 安全事故所带来的灾难破坏力也可能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核泄漏事故, 石油泄漏事故, 对某个地区的环境影响和人类生命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有的事故影响力甚至是全球化的。因此, 人类迫切地需要对生产安全提前预防, 需要主动、超前地发现问题, 将生产风险减少。

2 海上钻进平台的发展和安全现状

我国的石油开采战略已经逐渐向西部和海上转移。内陆的石油开采工作将逐渐减少, 海上石油开采工作将逐渐增加。海上钻井平台是海上石油工作的重要设备。其用于勘探, 开发和开采等各个方面, 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海上拖航移位、钻井平台的就位、设备检查及保养、钻进施工、试油及燃烧、放弃及暂停、拆卸设备等。

建立一个海上钻进平台需要数亿元的资金投入, 因此海上钻井台出现问题, 其带来的经济损害是巨大的。海上钻进平台一旦出现事故, 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除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及造成人员伤亡之外, 也可能对员工造成心理阴影, 使其对工作环境产生恐惧心理, 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但是海上钻进平台设备多, 作业复杂, 技术要求高, 工作强度大, 都给海上钻进平台的工作带来了风险。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受上天气、海况、潮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海上安全工作极其复杂。所以, 设定海上钻井平台的应急管理方案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海上能源开采工作的风险。首先, 有了良好的应急管理预案对职工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海上钻井平台一般处于海上, 离陆地比较远。当发生灾难时, 外部很难提供实时的救援工作, 只能更多的依靠海上工作人员来减少损失。其实, 设定应急管理预案对海上能源开采的开远发展也有一定作用。国内外的能源公司都对石油开采的应急管理有着要求, 一个良好的应急管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海内外客户, 增加市场份额。

3 如何进行海上钻进平台的应急管理

3.1 注重训练企业和员工的应急意识

组织定期的实战演练, 培养海上平台各部门的应急意识。通过定期的实战练习, 海上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意识等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3.2 应急管理体系的内部应分工明确

因为事故处理发生时, 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因此不能完全由上级分配工作, 须发挥一线员工的自主决定权, 对待不同的事故灵活处理, 积极创新。

3.3 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

海上进行能源开采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应该建立全面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 将安全隐患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3.4 设立专门的平台应急小组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设立专门的平台应急小组对整个海上作业安全体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海上能源开采工作有着极高的风险, 存在大量的不安全素, 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当灾难发生时, 专门的平台应急小组将把其研究成果和应急方案运用到事故处理中, 起到指挥整个救援工作的作用。当然, 应急小组的最大作用不是灾难发生的应对问题, 而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上。

应急小组的工作范围:

组长:事故发生后, 组长应全面统筹, 第一时间指挥救援工作的展开, 向应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 请专家进行事故分析, 确定事故处理方案。

执勤人员:执勤人员应听从组长挥挥, 协调好平台其他工人员, 配置好重泥浆, 并帮助指挥压井。

技术员:检查好储能器和防喷器、保证其安全运行。

司钻和安全监督:准备好相关文件, 准备关井工作, 并监督压井和循环工作的展开。

电工:保证电力输送的正常运行。

泥浆工:听从执勤人员安排, 保证压井需要的重泥浆的充足供应。

3.5 明确相当人员的责任

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将激发大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每个人明确了自已的工作范围, 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应急事件的处理中来。

3.6 加强沟通

因为海上钻井平台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 其中岗位较多, 人员复杂。员工与员工之间, 员工与领导之间需要加强沟通, 共同参与, 相互协作, 使事故得到快速解决。

3.7 加快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

当发生突发事件后, 加快事件的处理速度, 缩短救援时间, 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降低经济损失。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之后, 大家都应该熟悉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情况得到控制, 避免措手不及, 组织混乱的情况发生。

4 结语

建立海上钻井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 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事故发生后, 应急安全小组也能及时参与指挥救援工作, 将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建立海上钻进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海上能源开采的重要保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天然气, 石油等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而石油的开采是一项高度危险的工作。由于石油开采的特殊作业环境, 近来石油开采中的安全事故频发,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石油开采安全的重要性。由于近年来我国的资源开采战略的改变, 海上石油开采将在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因此, 本文将通过结合理论和大量的实践工作, 对浅海钻进平台的应急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上钻井平台,应急管理,石油开采

参考文献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2008;145—147

[2] (美) 普拉卡仕《企业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22—25

应急预案智能平台研究与应用 篇7

应急预案是指政府或生产单位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根据事件的特点、以往应对类似事件的经验、对事件结果的预测分析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在应急预案中,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与步骤,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使各部门在事件发生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工作,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传统的文本方式的应急预案在使用中难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发挥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指挥人员面对现场复杂局面,很难作出正确的应急方案;当前正在试验的数字预案,基本上属于信息大集中的模式,所有的应用和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节点上统一维护管理,信息很难与实际现场同步,同时系统应用是事先设置好的,不能随着突发事件的变化而更改系统功能流程,系统应用也不能根据需要随时迁移到现场处理。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热插拔”能力、具有移动性特点的应急预案平台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也是应急预案智能平台被提出的根源。

应急预案智能平台是在职责规定、步骤安排、资源调集、信息发布流程等重要环节严格遵循应急预案规定的前提下,以应急预案为依据,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根据事件信息和其他与之相关的数据信息,借助于应急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快速生成直观、有效的行动方案,并可以对方案进行实时调整的软件系统。应急预案智能平台把调度指挥和应用功能剥离开来,平台本身关注于应急流程的管理,而与流程相关的系统应用功能独立部署于平台之外,根据需要随时接入平台,这样平台就具有动态调整业务流程的功能,也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并可多点部署,随处运行。

2 应急预案智能平台技术架构

应急预案智能平台基于SOA架构,其核心是服务流程引擎。

SOA核心思想是服务,业务被划分为一系列粗粒度的业务服务和业务流程。业务服务相对独立、自包含、可重用,由一个或者多个分布的系统所实现,而业务流程由服务组装而来。一个"服务"定义了一个与业务功能或业务数据相关的接口,以及约束这个接口的契约,如服务质量要求、业务规则、安全性要求、法律法规的遵循、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等。接口和契约采用中立、基于标准的方式进行定义,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不同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的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相互理解,服务的请求者和提供者之间高度解耦。

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分为三层:应急服务管理平台、流程服务容器和门户系统。应急服务管理平台提供应急预案管理所需的后台技术支撑;流程服务容器构建业务流程,设置服务访问路由;门户系统负责业务应用的展现。

2.1 应急服务管理平台

应急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服务注册、流程建模和组织机构管理。采用通用资源标识符来表示每个应急管理要素。

应急服务独立部署在应急智能平台之外,由相关应急组织机构进行维护管理,智能平台对服务进行注册管理,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将该服务纳入应急流程中。

1)服务入口注册:注册服务的授权访问入口,取得合法访问服务的权限;

2)用户接口注册:一个应用服务具有不同的用户界面,供指挥用户、调度用户、操作用户等使用。

3)数据接口注册:一个应用服务具有多个数据接口,供其他应用服务使用,进行数据交换和服务交互调用。

应急管理平台提供了流程建模和组织机构管理模块,以便创建完整的服务流程定义文件,形成应急预案。

2.2 流程服务容器

为了实现业务流程的实时部署和运行监管,采用服务容器设计模式,构建了流程服务容器。流程服务容器容纳应急预案业务流程的本地实例,提供了业务组件集成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对各类标准服务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编排和管理,是应急预案智能平台的核心引擎。

服务容器采用服务控件(Controls)技术对应用服务进行封装,支持控件接口与实现的动态绑定,支持运行期控件元数据重写,这些特性构成了服务动态接入和服务编排的技术基础。服务容器读取应用服务的WSDL文件,根据元数据信息自动实现对应的应用服务管理接口,由服务容器生成控件实例,在不进行编码开发和重新部署的情况下对应用服务资源进行“热插拔”操作。

服务控件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应急服务语义匹配和控件(过滤器)实例化。

应急服务语义匹配模块包括语义分析器和应急救援本体库。应急救援本体库存储应急救援领域知识,包括各级应急救援组织网络、各级救援服务接口描述、救援预案流程定义、专业术语定义等。语义分析器通过读取流程定义文件和外部服务的WSDL信息并与本体库进行智能匹配,生成服务流程模型;控件工厂和过滤器工厂分别解析服务流程模型中的节点和链接信息,匹配出合适的控件模板和过滤器模板,生成控件实例和过滤器实例。

过滤器负责节点之间参数传递中的模型转换,解决流程中前后服务节点参数语法语义的差异性问题。-语义分析器在分析节点间存在语法语义差异后会在节点之间插入过滤器,进行语法语义转换,使得流程中后服务节点能够理解前服务节点传输的参数内容。

2.3 门户系统

门户提供了用户登录系统和管理应用的接口,用户通过可视化建模工具,根据预案要求编排应急服务流程,构建应急救援应用。

门户系统负责应急救援服务流程的展现,门户系统通过访问应急服务管理平台的服务注册信息,获取相关用户的授权界面,并可根据组织机构的权限,将相关服务界面整合在一起,构建用户终端页面,形成实际运行的应用系统。

3 应急预案智能平台应用

智能平台是一个面向应急流程的调度管理平台,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应急指挥人员,加载相应的应急电子预案,应用事件分析与模拟预测结果,结合空间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现场情况信息等,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流程与行动方案,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工作流程、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处置方法等。

应急预案智能平台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方案管理和外部系统智能接入等功能。

3.1 应急预案管理

3.1.1 预案要素管理

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应急服务管理和要素关系管理等内容。

应急组织机构管理: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各级政府机构及主管部门、专业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等。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救援中真正承担救援活动的主体。平台存储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及联系方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自动、快速联系相关机构,激活相关服务,启动应急救援流程。

应急服务管理:应急服务包括资源服务、通信服务和应用服务等内容。各级应急组织机构都维护着对应其自身职责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通过封装成服务供应急预案智能平台调用。资源服务包括救援物资、设施、设备、队伍等的现状和调度;通信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短信平台、自动传真、视频电话等多种通信手段的调度;应用服务包括环境监测、地理分析、预测模拟等专业应用服务。

预案要素关系管理工具:给组织机构分配应急服务的访问权限。应急服务和应急组织机构是多对多的关系,在实际应急流程中,一个应急服务对应着操作用户、指挥用户等多个用户,这些用户来自不同的组织机构,共同协同完成整个应急流程。在应急预案编制中,需要事先确定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搭建每个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从而确定预案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3.1.2 预案制作和维护

预案制作维护包括服务流程和用户界面要素的建模设计。

在应急救援标准流程中,包括预测预警、分级响应、现场处置和应急总结等几个大的阶段性活动,每个活动里面还可能包含了若干子活动,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这些子活动也会有所不同。一个危化品应急预案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预测服务调用了环境监测服务和事故态势分析服务两个子服务,而现场处置则调用了应急资源服务、通信调度服务等多个应用服务。这些服务构成了应急救援服务链,把整个应急救援过程中组织机构、救援人员、应急资源和救援行动有效整合,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在应急智能平台中,应急服务的入口、用户界面和数据接口都是注册作为平台资源进行管理,可以借助可视化建模设计工具,编排整个应急服务流程链,并对每个应急服务的用户界面进行定制,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

3.2 应急方案管理

应急预案主要针对单项事件,在发生大面积、跨区域的应急事件时,不仅仅需要协调多部门,多行业的应急救援,而且还需要面对次生、衍生事件,需要整合多个数字预案,生成应急方案。应急方案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工作流程、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处置方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以相关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内容为基础的。

智能平台中的应急预案是以服务链的结构化形式管理的,通过对服务节点的调整,可以快速整合服务流程,形成实际的应急方案,并根据应急方案生成应急服务流程和用户界面,自动通知方案中规定的相关人员与部门,启动应急流程。

3.3 外部系统的智能接入

在应急救援流程中,智能平台起着“中枢”的作用:现场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队伍等之间需要通过平台实时交换业务信息,传达指令,发送报告;需要通过平台接入气象监测仪器、各类GPS信号、视频监控信号、现场检测信号等各类实时信息,通过地理信息位置同步系统,接入应急平台的各类业务应用模块;需要临时接入本地或异地专业信息系统,开通数据传输通道,为本地应急平台提供专业信息。

4 总结

智能平台是以应急救援调度为核心业务,通过对数字预案和智能方案的管理,生成应急业务调度流程,并在流程的各个节点上连接相关服务,接入现场信息、辅助决策信息、指挥调度信息等内容,形成应急指挥核心中枢系统。智能平台剥离了与核心调度业务无关的业务功能,采用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新技术,实时接入外部信息,真正起到了指挥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瑞新,门红,廖凌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7(1):13-18.

[2]李曼,王大治,杜小勇,等.基于领域本体的Web服务动态组合[J].计算机学报,2005(4):644-650.

[3]Alur D,Crupi J,Malks D.Core J2EE Patterns:Best Practices and Design Strategies[M].Prentice Hall/Sun Microsystems Press,2003.

[4]OASIS.Web Services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Version2.0[EB/OL].http://docs.oasis-open.org/wsbpel/2.0/wsbpel-v2.0.doc,2007.

[5]The Apache Software Fundation.Beehive1.0.2Documentation[EB/OL].http://beehive.apache.org/docs/1.0.2,2006.

[6]樊运晓.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双层负载均衡下一篇:普采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