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计算

2024-07-25

X线计算(共12篇)

X线计算 篇1

目前, 高频钼靶X线机是检查乳腺疾病最简便、有效、相对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其价值明显优于超声、CT、MRI、红外热线等。高频钼靶X线摄影CR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每年健康体检中起着决定的筛选乳腺疾病的作用。以往的常规钼靶X线机摄影屏或胶片, 受投照条件、胶片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对于乳腺病变的早期征象, 如:微小病变<1.0 cm, 细小钙化, 结构紊乱, 皮肤凹陷、增厚、牵拉的显示很不满意。近年来, 计算机X线摄影 (CR) 的广泛应用, 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 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 (imaging plate;IP) 作为载体, 以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 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从而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 能更好提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了常规X线摄影技术固有的局限性, 可采用计算机技术, 实现各种图像后处理 (post-processing) 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 可降低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 减少辐射损伤。

现将我院2004~2007年收集的84例病例报道如下, 就其临床工作种的实际应用价值作进一步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间, 对临床表现乳房胀痛、可触及肿块, 健康检查的8 4例乳腺病变的患者进行高频钼靶X线摄影CR系统图象后处理。乳腺癌17例。乳腺纤维瘤21例, 乳腺增生症31例, 乳腺慢性炎症15例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2~63岁, 平均43.6岁。其中乳腺癌17例, 乳腺纤维瘤21例。乳腺增生症11例均行手术病理证实。

1.2 摄影方法

使用钼靶摄影X线机, 选用GP91型IP板 (规格8英寸×10英寸) 。摄片后经柯达CR-850主机系统激光扫描, 然后将扫描获得图像提交后, 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优化处理, 最后由柯达8900干式照相打印机出胶片。检查时让受检者充分暴露两侧乳房, 利用乳房挤压板, 使乳房近似平铺于投照平台上。常规采用正位、斜位投照条件32~35k V、32~38m A进行摄像。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通过提交后的工作站, 对以上病例图像进行优化处理, 可获得图像清晰、对比度适宜、局部放大、正负反转、细节调节等手段, 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的结构和各种异常征象, 如:乳房内<1.0cm的小结节病灶, 细沙粒样的钙化, 充分显示。尤其对微小钙化为唯一特征表现的TO期乳腺乳腺癌 (临床未触诊阴性) , 能早期发现和诊断, 并可准确定位、定性, 还可帮助明确病变范围、有无多发癌灶以及对侧乳腺的情况。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 对一些癌前病变、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化疗后, 病变情况进行摄片随访检查, 观察疗效, 并对健侧乳房进行定期检测。

2 结果

经乳腺钼靶摄影CR系统处理, 发现<1.0cm结节者24例, 明显肿块33例, 微小钙化17例, 混杂密度影19例, 结构紊乱、皮肤乳晕增厚、乳头内陷13例 (其中包括合并明显钙化、肿块11例) 。诊断乳腺增生症为43例, 表现为局限性或漫性片状、棉絮状、团状阴影。其中部分病灶轮廓显示模糊不清, 部分显示圆形、类圆形、变椭圆形, 边界光滑、锐利密度均匀的阴影。乳腺纤维瘤21例, 显示圆形、类圆形、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肿块阴影。乳腺慢性炎症14例, 显示边界不清模糊、不规则的高密度阴影, 临床表现为具有明显触痛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乳腺癌16例, 表现为病灶中心较高密度, 小沙粒状钙化、针尖状钙化, 血管增粗, 导管走行紊乱、部分扩张, 且皮肤增厚、受牵拉, 乳头内陷征象, 溢乳。本组49例 (其中乳腺增生症11例, 乳腺纤维瘤14例, 乳腺癌24例) 均手术病理检查证实。

3 讨论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影响广大女性妇女的身心健康。据资料表明, 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的第二位。

乳腺是体表器官, 临床上可触及乳腺肿块, 通过病史、体征、相关检查及手术切检, 其定性相对简单。但随着CR系统技术的较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被发现。在乳腺定性, 定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进行年度健康体格检查, 对于早期病变, 以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明显提高。相对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 同时对于定期随访检查, 观察病变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CR系统曝光宽容度大, X线照射剂量对患者损伤小, 利用优越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的结构及异常征象。综上所述, 我们深刻的体会到CR系统在乳腺疾病和妇女年度健康体格检查中可以较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顾雅佳.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观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439~444.

[2]徐开埜.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145.

[3]何子元.当代乳腺疾病X线诊断图谱[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64.

[4]许良中.乳腺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54.

[5]谷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98.

[6]郭章留, 蔡丰.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的有关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21:738.

X线计算 篇2

规范的x线诊断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般项目、标题及副标、叙述、诊断意见或印象、签名。

1、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线号、检查和报告日期、住院或门诊号、申请科室、病案号、床位号等;

2、标题及副标:投照部位及位置、检查方法;照片序列、×线片尺寸张数;

3、叙述:应在全面观察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重要性次序描述x线所见,与诊断有关的阴性结果应加以说明,复查时应与原片进行对比,必要时附简明示意图;

4、诊断意见:应以X线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乎客观的诊断结论。一般分为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及征像性诊断。对后两种诊断,可以建议行其它方法进一步检查;

5、签名,签名必须清晰工整,实习、进修人员需经带教老师签审后方可发报告。书写报告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字迹端正,对少见或疑难病例可进行集体阅片,并作好登记及追踪手术病理结果。

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在科主任领导下,科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2、建立设备档案,对各种设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说明书、线路图、数据等)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执行“三定两严”,3、每日工作前,用干布对机器进行一次清洁工作;

4、要经常注意控制台面的各调节器位置是否松动、移位:

5、曝光时应密切注意各仪表的指示、显示情况,注意有无异常响声;

6、检查床要保持清洁干燥,在胃肠检查、摄片、血管造影时,如有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渍要及时清除,以免对机器造成损害;

7、经常检查机器各部件间固定螺丝、螺母、销钉有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机房要保持清洁、干燥。有特殊要求的机房要保持恒温。每日下班前打扫室内卫生,关闭机器电源,关好机房门窗;

9、定期对机房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血管造影机房。患者常接触的部件或传染病患者接触的部件,应在检查后作清洁消毒处理;

10、严禁在机房吸烟、进食、打手机,禁止将水杯放于操作台;

11、发现机器故障要及时向上级技师及科主任汇报。

X线投照步骤及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

2、确定投照位置,放置好照片标记;

3、做好投照前的准备,除去影响投照部位的衣物,腹部摄影应当清洁灌肠;

4、摆好投照位置,病人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选择适当的焦——片距,对好中心线;

5、根据投照肢体厚度及患者的年龄、体重情况,选择适当的投照条件;

6、根据投照部位合理选择滤线器和其它滤线设备。

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放射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护病人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发生的放射事故控制工作。

三、本预案引用的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放射事故管理条理》

4、《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5、《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四、基本情况

我院放射科有放射线装置3台,主要用于医院医疗照射,放射性泄漏是相当危险的,重要的。一定照射剂量会直接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对放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

五、放射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医院院长 副组长:分管医技、安全的副院长 小组成员:医务科、后勤部、工会、财务信息部、放射科等部门的负责人。

2、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职责:

(1)批准现场抢救方案;(2)组织协调现场的抢救工作;(3)向上级组织汇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4)与其他单位联系抢救需求;(5)组织医院放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6)监督检查二及单位应急救援演练情况。

六、建立现场事故应急处理专业组及其职责

1、放射事故控制组:由医务科、后勤保障部、院办、放射科相关人员组成。放射事故的控制,指导放射事故现场调查和处理、放射防护和防护管理等。全面掌握放射事故的概况、经过、原因、处理情况,起草放射事故预防、控制的相关文件督导落实。

2、放射伤害治疗组:由医院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放射事故的人员抢救治疗工作,组织协调医疗机构收治放射事故病人。

3、放射事故专家组:由医务科、内科、皮肤科、环保部门等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放射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判定放射事故的级别。

七、放射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接警

(1)放射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我院放射科为责任报告单位,其科室主任和设备使用人为责任报告人。

(2)放射事故的报告时限和程序:发生或发现放射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要立即向医院办公室报告,院办在30分钟内向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汇报,小组根据情况向区、市卫生局汇报。

(3)放射事故必须报告的内容:事故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尽可能报告的内容:事故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等。

2、响应级别确定

医院放射事故专家组根据放射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判定放射事故的级别,并向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意见。放射事故预警分级: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判断标准略)。

3、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启动

经放射事故专家组判断属于一般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单位启动放射事故应急预案。经专家组建议,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时,各相关人员根据职责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4、救援行动

应急处理工作应根据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科学有序地进行,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1)放射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措施,控制危害蔓延扩大。

(2)立即停止事故现场人员的作业行为,并撤离到安全地点。(3)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专家组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情况,研究、制定、批准事故抢救方案,明确现场指挥员,开展事故抢救工作。

(4)放射事故控制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划定安全范围,指导、协助事故单位人员控制放射源,防止继续危害。

(5)放射伤害治疗组全力抢救医治遭受或可能遭受放射危害人员,并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应急健康检查或医疗观察。

(6)放射事故控制组要组织放射卫生监督人员深入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发生情况,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组织放射卫生检验技术人员深入事故现场,对现场的放射强度进行检测,查明原因,为处理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7)普及防护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5、扩大应急

对重大事故要立即申请地方政府或上级机关给予帮助或增援。

6、应急恢复

根据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放射事故专家组的评估建议,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条件消失,可以解除警戒。

7、应急结束。

八、应急保障。(略)

放射科非医疗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为了保证科室日常工作正常运行,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科实际,现特制定放射科非医疗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内容如下:

1、我科各岗位人员上班前,应仔细检查室内所有电源开关、机器设备运行情况,并判断是否满足病人检诊要求,并作好相关记录。

2、当发现工作场所内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以便安排相关人员及时排除隐患。

3、工作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若出现病人触电、机器部件脱落压伤等情况时,工作人员应沉着冷静,迅速切断电源、停止检查操作,去除危害因素,对患者进行相关医学初步处理,同时将情况上报科主任、医院办公室,以便安排相关医务人员对受伤害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4、在进行事故处理的同时,科室客户管理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维护现场次序,对患者家属及周围病员做好解释、安慰等相关思想工作,以便科室工作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影响。

5、科主任积极与处理患者的医务人员、上级领导沟通交流,掌握患者治疗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检查服务,与医务科一起作好事故后处理工作。

6、科主任组织科室人员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与后勤相关人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提出持续改进、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对特殊阳性及阴性的审核及更正报告制度

1、科内各人员在病例(包括各种影像检查)的影像诊断中,若见到特殊的阳性及阴性发现,应作好登记,并经早上读片或其他集体读片后,由科主任或主管医师审核或更正后方可签发报告。

2、夜间或节假日值班时发现特殊的阳性及阴性结果可由本科诊断医师出临时报告,并留下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第二天由上级医师审核后联系患者收回临时报告并发正式报告。

关于认真书写规范合格的x线诊断报告的要求

X线诊断报告是X线检查工作的全部资料和意见的慨括,也是X线会诊者向临床医师的回答,系医学的重要记载,对病员诊治起重要作用。

报告书的任务是如实的提出某个部位经某种X线检查所揭示的病理现象,并对它作适当解释,使病情清楚,以利于进一步处理。

x线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如下:

一、一般记载: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X线片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胶片规格大小,必须认真填明,注意核对。

二、检查部位、范围、方法与过程:检查部位应为解剖部位,范围列出。选择的方法是平片或造影,各种检查程序(如造影时间选择、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注射方法等)应详细记录。

三、x线发现:经过全面观察所描述的内容,如病变的形状、数目、大小、位置、密度、结构、边缘与周围的关系、以及形态、机能、结构的变化等,用文字来构成疾病的形象图案。对于x线发现需作正确解释,把异常影像翻成病理现象,并要综合分析判断与推理,将各个个别病理现象统一成一一整体,成一病理全貌’要与其他临床资料如病史、体征等作综合分析,最后作出判断,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应严守客观事实本身的发现,避免主观臆断、牵强附会。

四、结论与讨论:结论是报告者对整个检查的总结,即X线诊断意见应包括疾病的名称、解剖部位、病变范围、病变的主要 阶段、并发与加杂症,同时要说明重要的正常部份。X线诊断一般需分三种情况:

1、肯定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有特征性的病症,如骨折或胸等。

2、否定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如心肺正常。

3、可能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某些异常病症,但目前根 据X线综合分析尚不能判断其性质,需写出其可能性供临床参考。讨论是指在结论之后对于某些X线发现或全部资料作病原问题的探讨,在某些疑难病例上有责任提出讨论,但必须以本专业事实为依据。

五、建议:对本病诊断上欲求进一步确定或排除某些情况,可作诊断方法的建议,其办法必须了解其具体特征,适宜采用。如查痰、随访、复查、病理检查等。

六、解与索引:诊断报告一般不作要求。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的标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体各部位影像 质量标准,二是标准照片遵守的一般准则。一.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标准(一)诊断质量要求

1.影像标准:影像标准系指在X线照片上能看到一些主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且用可见程度来表征其性质。可见程度分为三级,定义如下:

(1)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即特征可见。(2)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地辨认,即为细节显示。

(3)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的辨认,即为细节清晰。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到,其条件取决于两个方面:有些标准内容由病人与检查医生相互合作和正确的体位设计所决定;另一是,此标准内容反映影像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其质量。对于这些标准的判断,采用放射学者的主观视觉方法进行。2.重要的影像细节:最小可辨认细节的极限尺寸,作为影像质量定量的评价。这些细节可能是正常的解剖学细节,亦可能是病理性的。

(二)体位显示标准

以相应的标准摄影体位的影像质量标准为依据。(三)技术条件

摄影技术参数要求,是符合合理的组合。

(四)受检者剂量水平每一种选定摄影部位和体位的受检者剂量水平。

该指标是以成年健康人标准型所需的体表人射剂量参考值。(五)照片特定点的密度范围

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二.标准照片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

该准则适用于对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的评价。1.照片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学)要求。

2.照片影像中的注释完整、齐全、无误。包括检查日期、影像序号、定位标志及单位名称等。

3.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包括无划伤、无污染、无粘片、无脱膜、无指痕、无漏光、无静电及伪影等。

4.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四周略小于暗盒尺寸5 mm)。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加以屏蔽。7.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放射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 疑难病例讨论是医院、科室在职教育、科内学习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进修、实习人员必须参加。

2.科室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疑难病例讨论会,科内人员必须 参加,也可以邀请临床及相关辅助科室人员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4.凡疑难病例讨论时,必须事先作好准备,由主治医师将有关材料收集并加与整理后,作出讨论摘要,尽可能发给参加讨论人员,预做发言准备。

5.有争议、原因不明的特殊病例,由科主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视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6.疑难病例讨论的记录应该做到及时,意见及结论应在专册中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

放射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1、本科人员轮流值班、交接班,实行24小时值班 制度。

2、值班人员每天应按时交接班,坚守岗位,不得离岗。

3、值班人员负责急诊检查和书写报告,对急诊病人随到随诊,不得延误或推诿。

4、出湿片报告应注明时间,对危重病人的检查应主动与临床医生商量配合,待病情经抢救稳定后才能进行检查。

5、值班人员负责全科的安全保卫,物资管理、清洁卫生和等,待交接班后方可离科休息。

放射科科教管理制度

一、全科人员应在科主任的主持下,=积极参加科内、院内举行的继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参学率应达90%以上。

二、科内人员参加继教、三基三严培训,按参加次数与考核情况给予了一定的学分,作用年终考核、评优的指标之一。

三、科室积极支持,鼓励科内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估,给予主研人员及协同人员一定的奖励。

四、科内人员应团结协作,做好本科内的教学、科研工作,鼓励发表有价值的论文,按发表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

放射科临床随访与影像诊断符合率登记制度

l、为了不断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我科对具有教学价值和特殊疑难的病例,指定专人(客户管理组成员)进行登记及临床随访追踪工作。

2、密切配合临床对手术或经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3、对手术或经病理证实,具有科学价值的病例实行分系统、分类登记,以便教学科研等使用。

4、对放射诊断医师的影像报告,由客户管理组成员轮流、定期、主动到各临床科室了解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并作好分析讨论及登记工作,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科室人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放射科与临床沟通、征求意见的制度

1、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影像检查服务,及时了解临床对放射科工作的满意程度和业务需求,放射科建立临床沟通、征求意见制度。

2、科主任利用院周会或定期到临床科室与临床科室主任、医师接触沟通交流,了解临床对放射科工作的满意程度和业务需求,将发现的问题带回到科内研究解决。

3、放射科各专业组组长要经常与临床联系,互相沟通,及时了解临床对影像技术与诊断工作的需求,以及临床对影像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对工作中出现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

4、放射科各诊断医师对疑难、少见病例要与临床相关医师讨论、沟通,并作好临床随访追踪工作。

放射科影像资料使用流程:

当前住院患者借片:(1)由经管医师填写借片单;

(2)由医师亲自或患者家属持借片单到放射科登记室借片;(3)资料管理员根据借片单,将相应X线片借给医师/患者家属;(4)资料管理员做好借片登记,并保管好借片单;

(5)医师使用完X线片后,亲自到放射科登记室归还胶片,并注销登记记录,取会借片单;

(6)资料管理员将归还的X线片放回原位。

门诊或既往住院患者借片:

(1)借片人(患者或家属)持身份证或相关单位的公函/证明到放射科登记室申请借片;

(2)资料管理员检查证件;

(3)借片人填写借片条,并交纳50-100元/张的押金:将借片条与押金交于资料管理员;

(4)资料管理员写好押金收条后交于借片人,并做好借片登记;(6)借片人使用完X线片后,按规定期限到放射科归还胶片,领回押金,注销借片登记。

(7)资料管理员将归还的X线片放回原位。

放射科与临床科室联系与交流渠道 放射科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与交流,只有密切联系临床,才

能作出更准确的影像诊断报告。具体联系与交流渠道有:

一、院周会交流。可将有关意见与建议提到定期召开的院周会上,由主管临床或医技的副院长向全院中层干部传达说明。

二、医务科组织的临床医技科主任联系会交流,是与临床各科室联系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既方便直接又容易快速显效。

三、临床医技病理讨论会。着重加强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病例讨论弄清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影像的病理基础。

四、与临床科室随时沟通,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向专业组长及科主任汇报,随时与临床科室有关人员(主管医师)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放射科病人转诊制度

1、病员在我科检诊时,若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而因设备条件因素我科不能提供相应服务时,经病人家属同意,可以转诊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市中心医院检查。

2、因科内设备故障、检查维修、停电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病人急需放射检查时,可以转诊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市中心医院检查。

3、符合以上及其他转诊条件的病人,报告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诊。

4、对转诊的病人,科内客户管理员应做好病人一般情况、转诊原因、转诊检查结果的登记工作。

放射科

2006年3月

常规摄片操作与机器保养规则

一、作好摄片前准备工作。

二、合上电闸,调节电源电压在220伏以上。

三、呼唤病员进入摄片室。

四、仔细阅读摄片会诊单,核对病员姓名、.年龄、性别、科别、x片号、检查目的,摄片部位与投照位置,上述各点准确无误后,患者作好一切检查前的准备,包括脱去外衣,取出衣袋内各种物品清除发夹、膏钓等。

五、选择合适大小的片闸,置于检查台上或托盘上,贴上铅号码,摆好体位,选用合适的遮线筒,对准中心线。

六、选用最佳摄片条件,包括毫安、时间、千伏、滤线器、焦点,然后曝光(注意胸腹部器时摄片时,应嘱病人闭住气,再曝光)。

七、每个患者摄片完毕,操作人员应签名和记录摄片条件,对特检或重要摄片,应嘱患者等待片刻,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可叫病人离开。

八、下班时,将各旋钮退到最低档位,然后关掉电闸。

仪器设备使用、保管、维修制度

1、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由有关领导指定专人保管使用。未经批准使用人员,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2、使用者必须了解仪器设备情况,熟悉该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操作步骤和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使用记录。

3、在使用中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科主任,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听候处置。

4、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妥善保管好使用说明和有关资料。

5、对仪器设备定期校验和维护。保存好校检证书,作好维修记录,以备查考。

6、仪器设备应设有“合格”、“准用“、“停用”、等状态标志。

7、仪器设备应固定位置存放,不得随意搬动。

8、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白动用仪器设备。

X线放射卫生防护安全制度

为了加强X射线(放射诊断设备、模拟定位机和放射治疗的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管理工作,确保病人、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发生放射性事故,特制定如下制度:

1.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才能从事放射性工作。2.从事放射线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操作技术及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和法规。熟悉所管辖的机器、设备的性能,经常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在进行放射性诊断,放射性治疗前,必须检查机房门口的连锁安全指示灯亮不亮,X线管头窗口处装有的铝过滤板、投照指示灯是否齐全,如有缺失,应立即补换。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核对被照射病员的姓名、部位、剂量,防止超剂量照射所造成的事故,对被照射病员的敏感部位(如眼睛、甲状腺、性腺等)及正常组织,使用含铅的胶衣服、围裙、胶板、眼罩等进行屏障。

5.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问应按规定穿戴含铅的防护用品。

放射科医学影像报告审核签字制度

一、日常报告签发制度:日常报告均需要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签发。

二、部分疑难病例(包括各种影像检查)的影像诊断,需经早上读片或其他集体读片后,由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最终确定方可签发报告。

三、夜间的急诊报告可由本科诊断医师出临时报告,并留下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第二天由上级医师审核后联系患者收回临时报告并发正式报告。

四、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无单独发报告的资格。

放射科紧急医疗意外事件处理流程

当患者或其他人员在放射科工作区内发生诸如心脏骤停等紧急医疗意外时,我科在班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1、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关医疗处置。

2、立即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到现场实施救助;

3、如遇呼吸困难需气管插管者,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务人员到现场实施操作;

4、当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主持实施急救时,我科在班人员应密切配合、积极协调,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报知科室负责人;

5、当患者病情稳定时,协助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将患者移送至相关科室继续观察治疗;

6、做好事件过程记录,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不足之处。

医学影像报告二级审核制度

一、日常报告签发制度:日常报告均需要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签发。

二、部分疑难病历(包括各种影像检查)图像诊断,需经早读片或其他集体读片后,由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最终确定方可签发报告。

三、夜间的急诊报告可由本院住院医师单独发出,但需要留下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第二天由上级医师审核如有遗漏则联系患者收回原报告再发更正报告。

四、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无单独发报告的资格。

放射防护和保健制度

l、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护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照射。防护的基本规则是:缩短时间、增加距离和使用屏蔽;

2、防护物(如基础建筑、铅玻璃、铅屏、铅围裙、铅领、铅手套、铅玻璃眼镜等)应具有所使用射线能量相适应的防护性能。易损坏防护物,应及时检查更新;

3、透视下肠套叠复位、骨折复位、示教、插管、取异物等,超过允许剂量的操作,须慎重执行,尽量减少曝光时间;

4、不必要的×线检查应尽量避免;

5、对婴幼儿的透视或摄片,应尽量减少使用;

6、孕妇,特别是妊娠3个月以内,不得轻易使用×线检查;

7、年龄不足18岁者,不应参加放射工作;

8、准备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检,不适应者不得参加放射工作;

9、对放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档案,随工作调动转移;

10、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劳保措施,应按照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

(九)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

l、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衣、帽、佩带胸牌。接触病人和进行呼吸道感染标本检验,分离接种细菌时,必须戴口罩。

2、工作衣袋内不许放食物、香烟、手帕等个人用物。不得穿着工作衣、帽进入手术室,食堂或上街、工作衣、帽、口罩应与私人衣服分开放置。

3、工作帽、口罩洗涤前必须先煮沸消毒20一30分钟,或用7‰消洗灵浸泡20分钟后再行洗涤。工作衣统一送洗浆房消毒处理。

4、凡遇下列情况时,双手须浸泡在5%。消洗灵中消毒3--5分钟后,再用肥皂,流水仔细洗刷。

①检验标本污染手时;

②日常工作告一一段落时;

③在传染病区或对病人,实验动物采集 标本后;

④工作结束离室前。

5、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间内,不可吸烟,进食或用手擦摸面部。

6、工作人员私人用物,如笔、笔记本、书报杂志等不可任意放置于检验工作台上。

环境消毒:

l、室内经常保持卫生,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2、检验桌每日工作结束后用l%消洗灵揩洗,如揩布污染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3、室内地面每日用7%消洗灵擦一次。门窗每周须揩擦一次。

4、细菌培养无菌室,不得无故进入,室内清洁换气后,紫外光灯消毒30--60分钟后使用,每周必须用加热乳酸烟雾消毒一次,每月甲醛熏气消毒一次。

检验用具消毒:

1、手指采血针严格作到“一人一针”,用后集中于消毒容器内,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及消毒备用。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后应集中销毁。

2、注射器采静脉血严格作到一律采用“一次性空针”,用后以7%消洗灵浸泡后统一处理。

3、一般吸管、标本、瓶、玻片、试管等检验用具使用后以7%消洗灵浸泡5分钟或煮沸30分钟后方可洗涤,干燥备用。

4、细菌培养用过的玻璃器具,须经高压15磅30分钟灭菌后方可洗涤,灭菌备用。

5、凡疑为梭状芽胞杆菌污染的标本及检验用物,只能采用高压灭菌15磅30分钟处理。

6、孵育箱、冰箱、水箱、离心机、试管架、铁筐及动物用品,每周用1%消洗灵擦试一次。如被标本污染,立即用7%消洗灵消毒10分钟。

7、检验用冰箱内不能存放任何食物,并注意疫苗以及治疗药物等的分开存放。

污物处理:

1、检验后的标本,如粪、痰等集中于消毒桶内然后焚烧处理。

2、液体标本:如尿、血等以10%消洗灵消毒10分钟后再处理。

(十)检验药品保管制度

1、检验室所用的药品,应由熟悉药品性能的工作人员或各室负责人进行药品请购、领用、登记、保管等工作。

2、强氧化剂、易燃品、爆炸品,腐蚀剂等必须集中上锁保管,剧毒药放入保险柜中,由专人负责,用后记录,使用人与保管人双签字。

3、药品柜附近放置CO2灭火机等防火设备。

4、药品柜定期检查,注意门锁是否牢固,药瓶有无破损,药品是否变质等,如有上述问题发生,则调查原因,检查责任,吸取教训从速采取措施改进。

5、检验室常用的有害药品:毒药:氰化钾、氰化钠、升汞、草酸钠、亚砷酸、a萘胺、萘胺、溴及亚砷钠等。爆炸品:苦味酸、苦味酸钠、乙炔银、乙炔汞、三硝基苯、硝酸银、过氯酸等。易烧品:乙醚、二甲苯、火棉胶、甲醇、丙酮、乙酸乙脂、乙酸戊脂、丁醇、戊醇、水杨醛、辛醇、糖醛、吡啶、乙醇、酚、甲苯、呋嗝、石油醚、二氧六环等。固体易燃品: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钙、电石、锌粉、乙醇钠、五氧化磷、三氧化锑、樟脑、萘胺、低压硫酸钠。能形成爆炸性的氧化剂:发烟硝酸、过氧化氢、苯甲酸、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镁、过氯酸、过氧酸钾、录酸钾、氯酸钠、铬酸硝酸钾、臭氧、过硫酸甲等。能助燃的氧化剂:硝酸、发烟硫酸、次氯酸钠、铬酸钠、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钴、硝酸铅、次氯酸钙、过硫酸钠、亚硝酸钾、过碘酸、硫酸、碘酸、重铬酸钾、重铬酸钠等。腐蚀品: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银、三氯醛酸、醋酐、苯粉等。

(十一)检验科意外伤害

处理制度 l、触电:

(1)切断电源; .

(2)用木棍挑开电线。

(3)站在木板或木凳上拉触电者的干衣服,使迅速脱离电源。

2、创伤

受伤处不可用手接触或水洗。应立即到治疗室或急诊室处理。

3、火焰灼伤

(1)衣服着火,切勿奔跑,应立即卧地滚转压火。(2)伤处不能用水洗。应立即到急诊室处理。

4、化学灼伤

(1)皮肤灼伤——①如马强酸溴,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50%氢氧化铵液洗涤,必要时以凡士林纱布包裹。②如为强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硼酸洗涤,必要时以凡士林纱布包裹。③如马酚类化合物(煤酚皂,碳酸等)立即以50%乙醇洗涤,必要时以凡士林纱布包裹。

(2)眼睛灼伤:处理原则同上,然后滴人橄榄油,液体石腊或可的松眼膏滋润。

(3)吸入刺激性气体:如吸入氨、则吸人醋酸蒸气少许解除。如吸入酸类或溴气体,可吸入淡氨蒸气解除。

(4)误服氰化物:立即吐出,以大量清水漱口,必要时服3%H2 O2溶液,继以洗胃,并静脉注射1%美兰溶液及吸人亚硝酸异戊脂。凡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误服强酸:立即以大量0.1 m01NaOH漱口,再内服氧化镁、镁乳或牛奶,生鸡蛋等连续内服多次。不得服用碳酸氢钠,因可产生大量气体。

放射科方便病人检查措施

为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结合我科实际,现 现定以下措施,为广大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医学影像检查服务:

1、我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病人随到随检查,不论急诊与平诊。

2、努力减少检查流程,科学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3、普通X线检查10分钟内出X光片,一或二日内出诊断报告。疑难病例应讨论后及时出诊断意见。

4、科室在登记员的基础上,再设置导检员,专门负责病人检查的咨询、划价、交费、检查导向、报告发送等,以减少病人往返、侯检时间。

5、科内设置侯诊区,提供足够的座椅,免费提供开水,为病员提供舒适的检查、侯诊环境。

放射科错误诊断报告更改程序及制度

一、夜班急诊,特殊及疑难报告须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并与患者或其家属说明情况,第二天诊断组早读片时集体对影像及诊断报告进行讨论,如有漏诊、误诊等其他需要改动,需及时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同进通知患者来取更正报告。

二、日常报告均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审核,如已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而尚未打印者,须与网络管理员及时联系、修改。如已打印或发出报告,须由当事人追回已发出诊断报告,并负责向患者的解释工作及报告重发工作。

三、修改已打印报告或书写报告时,需将原报告收回并在报告上注明需要修改的内容,由原报告签发人重写并签名。

四、对漏诊及误诊病例定期总结,并定期进行漏诊、误诊读片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误诊。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制度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无菌物口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消毒或灭菌后进行焚烧)。

6、报告单必须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由专人严格管理、定期。

10、在出具检验报告时发现鼠疫、霍乱及肺炭疽、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重要传染病时应电话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

11、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放射科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的措施

1、坚持有效检查签字制度:患者检查前,负责检查医师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检查所需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待准备确认无误后,患者方可离开。

2、坚持夜班特殊,疑难急诊报告复审制度,夜班急诊医生对特殊,疑难病例书写完报告后,记录患者的联系电话于申请单上,次日由主管医师负责重新阅片,发现错误后负责发出更正报告。周六、周日的报告,照此办理。

3、技师或医生与患者发生争执后,由技术组长或主管医师出面向患者作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谅解,并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争吵。

4、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改善服务态度,多做解释工作,体谅病人的痛苦及难处。缺陷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抓好业务学习,促进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到高质量目的。

2、加强信息反馈,充分听取临床医师意见,并做好登记,以利于改善和提高医技的诊断水平。

3、对差错、缺陷应执行登记制度,对所发生的差错,缺陷应定期讨论,总结经验。

4、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5、X线由专人登记,借阅保管。本院及院外借片,应办理借阅片手续,并作好登记。

6、对已发生的事故应严肃处理。

缺陷防范办法

1、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科室每周集体阅一次片,提高对疾病和影像的认识。

2、每天早上8-9点为阅片时间,当班者要复查前一天所摄X线照片,并进行缺陷登记,以便月总结进行改进。

3、X线诊断质量监督具体由文玲主任负责。投照技术质量由黄云川、李新负责,每月总结一次。

4、投照工作人员要注意X光机的保养,并做好投照时的对姓名、对部位和所用胶片尺寸的设计,以保证摄片部位的完全显示,X片号、日期要正确,做好暗室洗片工作,对显定影药影响洗片质量时,要及时更换,保证质量。

5、书写报告要字迹工整,语言精炼、描述准确、重点突出、结论正确。

财物管理制度

1、科室所需物品原则上由科主任到医院相关部门领取,做好登记,科主任不在时由科主任指定专人领取,事后由科主任查验,杜绝无绪领取。

2、所需物品由当班人员或专用人员提前报告科主任,以保证物品衔接,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3、贵重物品投入使用时,交接人员各自做帐,定期核对,做到帐物相符。

4、对光胶片,定影剂等做好避光,通风防潮工作,避免损失。

5、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对设备运行状况及科内物品做好交接班工作,以便分清责任。

放射线工作防护保健制度

一、为了提高全科同志对放射线的防护保健意识,加强对防护保健工作的管理,制定制度。

二、加强对放射线周围环境的防护并增加设施,经防疫部门监测符合要求。

三、各X线机房曝光时关好铅铁门,避免对工作人员和来往行人的放射性损伤。

四、工作人员在操作X光机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具。

五、对照光照片病人注意尽量减少曝射量,严格执行防护操作规程。

关于X线照射的问答 篇3

连续馓几次X光透视,摄片或胃肠检查,是否照射过墨?怎样计算剂量?

答:目前,国家对X光机器防护比较重视,要求新出的X光机要符合卫生防护规定,过去的老机子要改进防护。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连续数次透视、拍片,病人受照剂量一般也不会太大。为了便于你自己掌握,可以根据《祝你健康》1984年第三期第23页中表格上的参考数值,乘以各种检查的次数,进行粗估。如七次胸透,二次拍胸片,可以用0.87×7+0.02×2=6.13伦琴(实际人体吸收剂量要比此值小)。若在25伦琴以内,一般不会产生任何症状,不需要进行治疗。

经数次拍片、透视,出现乏力、头痛、失眠,甚至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是否就是患了放射病?

答:若因数次拍片、透视,然而不是经常接触或并非大剂量照射,虽以后;出现乏力、头痛,失眠等自觉症状甚至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但是身体上没有其它系统的明显病变,脱离射线接触或不脱离射线接触都能迅速恢复正常,这种暂时性变化属于放射反应,不是放射病。

另外有很多疾病能产生于类似于放射病的症状,必须进行鉴别诊断,不能一出现上述症状,就认为是射线引起,或患了放射病。

还有部分同志,因对射线有恐惧,虽接触少量射线,就产生不适感觉,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作用。

有时,为什么同样射线剂量,有人出现痉状和体征,有人就没有反应?

答:这是各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对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放射病或放射反应是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作用和机体的防御、适应和修复作用这一对矛盾斗争的结果。当修复战胜了损伤,就不会得病或使病减轻,相反损伤超过修复,人就要患病。人体修复能力与体质条件、神经精神类型,营养状况等都有关。为了加强修复功能,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锻炼,适当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必要时进行一些治疗和预防。

未孕女子月经期摄X光片,会影响后代健康吗?

答:因医疗需要透视或拍片,这是必要的,权衡利弊,利多害少。当然,未生育或未孕的妇女应尽量减少照射机会,免得影响后代的健康。但是仅一次或数次透视或拍片,受到的射线剂量还是很小的,因此使后代产生先天畸形或疾病的机会也很小很小。科学家做了大量动物实验,据实验结果推导,当雌鼠受到1拉德的X射线照射,其生出的幼鼠,一百万只中,仅有八只是先天畸形,因此发生率是极低的。虽然人对X射线比动物敏感,但仍是沧海一粟,不必为此担心。

新婚并准备怀孕的女子,应选择什么时间作X线检查为好?

答:除因医疗急需即刻作X线检查外,为避免射线影响后代健康,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选择从月经开始的头十天内做X线检查为妥。因为月经规则的妇女排卵时间大多在两次月经的中间,即第14~15天,故头十天一般为非排卵期,在此期内的卵泡由于尚未成熟,对辐射不敏感,由此而发育成的卵子或受精卵受射线影响也较小。

如接受了X线过量照射,如何治疗?

男性出现明显的性欲下降、阳萎者,可注射丙酸睾丸酮。作为病人来讲,要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对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可增加些高蛩白食物,多喝浓茶(胃不好或睡眠不好者除外>。为了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可以适当地跑跑步,练练气功,打打太极拳,有时胜过吃药打针。接受了X线的过量照射,如何治疗?

芮林甫

答:非放射工作的人员,除发生意外放射事故(如《血疑》中幸子的遭遇)以外,一般接受几次拍片、透视,是不会得放射病的,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和治疗。

X线计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行外伤后颅面骨、手骨、足骨及颈椎、胸椎、腰椎检查的330例患者影像资料,其中行普通X线检查83例,行计算机X线摄影(CR)检查247例,两者重复检查66例,年龄14~58岁、平均41.2岁。全部患者均于外伤后20 min~3 h来院检查,经计算机X线摄影(CR)检查影像,均采用CR系统后处理方法,对感兴趣区进行后处理,如放大、对比度转换、反转图像等。66例行普通X线摄影后建议行CR进一步检查,并进行对比。

1.2 设备

使用KODAK Diretview CR850,kodakDry View8150激光打印机,KODAK Gcpacs1.5摄像信息管理系统,万东F31-A 300 m A摄像床,上海中贝2600 C自动洗片机。

1.3 诊断方法及标准

所有摄像都经打印或冲洗影像胶片,对所有外伤后骨质影像进行细致观察分析,包括骨皮质连续情况及周围软组织的显示,而对骨折则以发现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皮质隆起或皱褶、骨小梁断裂及密度增高为重点,必要时加拍对侧进行比较。普通放射线摄影胶片质量均达到甲级片。

2 结果

在330例患者中,行普通X线检查83例,CR检查247例,其中66例行普通X线检查后建议进一步行CR检查,其中有9例在普通X线检查中未发现异常,而经CR复查时发现骨折(见图1,2),含隐形骨折及肋骨骨折。

图1左手普通X线正位片未见明显骨折线图2 CR正位片箭头处可见左手第三掌骨基底部有一明显斜行骨折线

由于骨关节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外伤后,有些细微骨折和特殊部位的骨折,仅凭X线检查难以确诊,即使初次检查为阴性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性,应根据病情的发展及临床表现安排定期复查。

3 讨论

3.1 骨质结构

骨质中含有大量的钙盐,是人体最致密组织,它与周围的软组织在密度上有明显的差别,同时,骨骼本身的密质骨、松质骨、骨髓腔、关节腔等结构的密度也不同,也形成了鲜明的自然对比,给X线检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成人骨内无机盐成分占50%,有机质占25%,儿童则相反,故成人骨折比较清晰、锐利,而儿童多为青枝骨折,骨折线多模糊,显示不清。由于骨的结构和骨折的部位不同,患者外伤后来院检查时,X线摄影宜作为首选。

3.2 计算机X线摄影(CR)的优点

CR的影像比普通X线影像在发现骨折、显示骨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关系有较大的优势。CR成像原理是将透过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于影像板(Image plate,IP)上,经过读取、处理和显示等步骤,显示出数字化图像。CR经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可以在一定范围调节,从而提高图像的显示能力,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CR系统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动态范围和曝光宽容度也较大,可以得到清晰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CR系统摄影的空间分辨率低于传统放射线摄影,有时对骨骼的微细结构的观察受到限制,可以通过CR系统的直接放大摄影得到改善。CR图像有较强的后处理功能,保证图像诊断的可靠性,CR图像是数字影像,数字影像诊断的优势体现在合理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要真正体现数字摄影的优势,必须在高分辨率的显示器终端上通过适当后处理调整,多层次地图像观察与分析,再进行图像诊断,从而减少漏诊和误诊[2]。有人统计在80例胸外伤正位CR片与普通X线平片在肋骨骨折、肺挫伤及血气胸诊断中敏感度和准确度有显著差异(P<0.05)[3]。

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患者往往急、危、重,在摄片时需要放射科工作人员稳、快、准确地拍摄出最佳位置的优质片。在普通X线摄影时,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程度,有时需要重复拍摄,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不必要的辐射。CR摄片可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大多能够一次成像,并能取得较好的影像资料。CR对重症卧床患者能够提供床旁摄影,对感兴趣区可采取放大、反转图像提高诊断水平,特别是对细微骨折及骨痂生长状况,能够获得较清晰的图像,为临床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4]。

3.3 普通X线成像技术的不足

普通X线成像系统是采用屏-胶成像,其增强效果受增感屏种类、质量的影响,易产生漫射和散射造成图像的畸形、模糊和失真。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很多,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普通X线成像系统没有后处理功能,X线胶片一旦曝光就无法对影像进行补救。在对危、急、重患者摄片达不到理想图像时,重复拍摄不但浪费胶片,耽误诊断,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辐射剂量。普通X线成像图像动态范围小,因此在显示骨与软组织时形成矛盾,要得到理想的骨结构图像就必须增加曝光条件,此时软组织影像因较高的曝光量而不能显示;要得到良好的软组织影像,则需较低的曝光量而骨结构则不能满意显示。

3.4 CR的不足

CR影像与普通X线影像一样,都是二维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效果,而且对患者的体位设计要求高,对呼吸和肢体运动造成的影响更加敏感,摄影条件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影像质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5]。数字化只是一个起步,因此,为获得最佳CR影像质量,应充分了解其性能并掌握后处理操作技术。

综上所述,CR系统因其有较丰富的后处理功能,拓展了X线检查的使用范围,从而能够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并能较清晰地显示骨质结构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因此对细小骨质及复杂骨质外伤的检查,应首选CR检查。

参考文献

[1]杨新军,吴红霞.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69(2):147-149.

[2]于连水.计算机X线摄影特点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0,12(7):153-155.

[3]杨蓉,周海.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在胸外伤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1,3(6):56-58.

[4]林海波,曹然.影像技术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J].现代医院,2004,4(6):19-21.

乳腺X线诊断标准解读 篇5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5mm , 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 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 大小形态不一, 直径常小于0.5mm。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5mm ,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高度恶性可能钙化的特征就是不均质性, 包括形态、大小和密度。

钙化分布常对提示乳腺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包括以下五种分布方式。

弥漫或散在分布指钙化随意分散在整个乳腺, 这样分布的点样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改变, 常为双侧性;区域状分布是指较大范围内(> 2cm ×2cm ×2cm)分布的钙化,但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写,常超过一个象限的范围,这种钙化分布的性质需结合形态综合考虑;簇状分布是指至少有5 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 2cm ×2cm ×2cm),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 可见分支点, 提示源于一支导管, 多为恶性改变;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 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 但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特征性良性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三)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结构扭曲也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可为肿块、不对称致密或钙化的伴随征象。如果没有局部的手术和外伤史, 结构扭曲可能是恶性或放射状疤痕的征象,应提请临床切除活检。

二、特殊征象

(一)非对称性管状结构/ 单个扩张的导管: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代表扩张或增粗的导管。如果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或影像征象,其意义不大。

(二)乳腺内淋巴结:典型表现为肾形,可见有淋巴结门脂肪所致的透亮切迹, 常小于1cm。当淋巴结较大,但其大部分为脂肪替代时,仍为良性改变。可以是多个, 也可能是一个淋巴结由于明显的脂肪替代看上去像多个圆形结节影。对于乳腺外上部的特征性改变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偶尔也可出现在其他区域。

(三)团状不对称: 与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方能做出判断, 范围较大至少达一个象限。包括一个较大的乳腺组织, 密度较正常乳腺组织为高或有较明显的导管可见, 无局灶性肿块形成, 无结构扭曲, 无伴随钙化。常代表了正常变异, 或为替代性激素治疗的结果。但当与临床触及的不对称相吻合时, 则可能有临床意义。

(四)局灶性不对称: 不能用其他形状精确描述的致密改变。两个投照位置均显示, 但缺少真性肿块特有的边缘改变, 较团状不对称范围要小。它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正常的乳腺岛, 尤其当其中含有脂肪时。但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良性征象, 往往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 由此可能会显示一个真性肿块或明显的结构扭曲改变。

三、合并征象

常与肿块或钙化征象合并, 或为不伴有其他异常征象的单独改变。包括皮肤凹陷、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小梁增粗、皮肤病变投照在乳腺组织中、腋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总体评估

一、评估是不完全的

0 级: 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 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等。

二、评估是完全的

(一)1 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二)2 级:良性发现。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 线征象。(三)3 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 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 年, 一般为6 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 %。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 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 个月),再6 个月、再12 个月随访至2 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他的判断。2 年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 级判读(可能良性)定为2 级判读(良性)。这一分级用在完全的影像评价之后, 一般不建议用在首次的普查中;对临床扪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也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在随访中出现增大,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四)4 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 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 但有恶性的可能性, 总的恶性率约为30 %。再继续分成4A、4B、4C ,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1.4A : 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将可扪及的X 线表现边缘清晰而B 超提示可能为纤维腺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级。2.4B : 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 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 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除活检予以证实。3.4C : 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 但还未达到5 级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对影像判读为4 级的,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 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 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五)5 级: 高度怀疑恶性, 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 %。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级中。

(六)6 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级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 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增生报2级。有结节就报3级,良性可能95%。

不知道良性还是恶性报4级,说明还是有恶性可能的。(需要做活检)5级是恶性95%。6级有病理证实。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X线: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篇6

剂量越小,危害越小

X线检查,如拍片、造影、CT扫描等,作为目前医院常用的诊断手段,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成为目前医学上诊断疾病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

虽然X线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诊断准确率高,但是由于X线具有辐射性,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使很多患者对此产生顾虑。X射线的有害效应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两类。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叫做“躯体效应”,如出现皮肤红斑、造血障碍、白内障、成年后不孕不育、放射病等;显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叫做“遗传效应”。这些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几率与受照射的剂量大小有关,剂量愈大,损害就愈严重,发生几率就愈高,当剂量降低到一定水平时,这些效应就不会出现。

人体哪些部位吸收X线多

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其厚与薄的部分,或分界明确,或逐渐移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

1.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

2.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等;

3.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

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线的反应程度也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辐射能够引起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化,形成遗传效应。这种变化表现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近年来,人们对辐射的遗传效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发现在小剂量范围内,其对遗传方面的影响不大。?

做好防护,不必害怕

若人体接触的X线剂量过多,超过容许照射量,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但是,如X线照射量在容许范围内,一般影响极小。人们不必因为害怕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不必为此连医院的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

目前规定,公众短期偶然接受X线检查时,一年中受到的照射剂量,最高不超过5毫希沃特(单位:mSv)。例如:一次胸透的剂量当量为0.33mSv,一次胸片为0.12mSv,一次四肢关节拍片为0.15mSv,一次快速螺旋CT扫描为0.8mSV。这样看来,进行短期的、偶然的、临床必要的X线检查是安全的。

那么,当需要进行X线检查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1.如果不是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作检查,这样受辐射完全不必要。

2.受检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

3.为了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和超过容许剂量的照射,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设计正确的检查程序。

4.每次X线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

5.在投照时,医生应当注意投照位置、范围及照射条件的准确性;患者应穿戴铅保护用品;应对非受照部位,特别是性腺、甲状腺等对X射线反应敏感的部位进行防护。

专家简介

刘兆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外周血管介入病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成员、辽宁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非血管管腔狭窄、周围血管病变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X线计算 篇7

CR是用IP板作为载体, 经X线照射后, 曝光后的成像板在阅读器内被红色激光扫描, 再经光电倍增管以数字影像方式存储, 再经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最终形成影像。CR系统主要由影像板、影像阅读器、影像处理工作站、影像存储系统组成, 与传统X线机器配合使用, 操作简单, 成像速度快, 提高了工作效率。优点: (1) CR系统能提高危重急诊床边摄影的成功率。床边摄影的主要对象是危重急诊患者、牵引不易搬动者及复合性外伤、术后患者等。传统X线床边摄影,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影像质量难以保证, 摄片形成过程中的重照率高, 而CR在危急患者床边摄影过程中用IP板作为成像的载体, 因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大的宽容度, 并有高于常规胶片系统的密度分辨率, 加之计算机丰富的后处理功能, 所以大大提高了床边摄影的成功率。 (2) 减少曝光量, 减少动态模糊, 减少X线辐射量, 提高了照片质量。 (3) 不受部位厚薄的限制, 曝光条件均可由CR后处理来调整, 满足诊断要求。床旁摄片患者大多病情复杂, 而所用的设备多为中小型X线机, 故摄影所用参数有明显的限制, 而CR的投照条件宽容度较大, 选用合适的mAs后, 只需适当提高kV值并通过影像调节处理可得到理想化影像, 降低重拍率[1]。 (4) 在后处理过程中根据病情诊断的需求, 还可做影像边缘增强处理, 改变不同的密度来提高诊断水平。CR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X线成像设备, 大大改善了胸部成像的显示能力, 能清楚地显示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纵隔、心影以及膈顶、肋膈角界限, 减少了漏诊率,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疾病的范围。同时CR系统摄片也应注意:不能过度减少照射剂量, 否则易造成量子噪声而降低图像质量。床旁摄片需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 注意保护好IP板, 避免人为损坏。另外必须注意避免一张IP板的重复摄影或张冠李戴, 造成误诊。 (5) 实现图像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 (6) 放射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 加强业务学习。在工作中技术员直接接触患者, 因此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重复摄片, 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增加工作量, 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优质的医学影像照片, 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X线计算 篇8

关键词:普通放射,床旁胸部X线,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废片率

一般需要接受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的检查的患者是急危重症的患者,他们通常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同时加上普外工作的特殊性,很容易会出现废片,导致废片率的提高,从而导致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辐射量大幅增加[1]。目前出现的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与传统的成像系统比较,不仅能够立即显像,同时其动态的范围扩大,密度分辨率有所升高,而且还能够处理多种软件,有效的将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X线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影像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弥补传统的呈像技术的缺点[2]。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检查的患者共390例,作为甲组患者;选取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间在我院接受传统床旁胸部X线检查与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结合检查的患者共810例,作为乙组患者。甲组390例患者,男性220例,女性170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97岁,平均年龄60.31岁;乙组810例患者,男性480例,女性330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96岁,平均年龄65.74岁。

1.2 检查方法

甲组390例患者采用14×17 inch Kodak感绿胶片及岛津R-20CA型床旁机进行摄影。乙组810例患者采用14×17 inch IP板及岛津R-20CA型床旁机进行摄影,采用Kodak CR 800对图像进行及时处理,打印则采用的是Kodak DV医用红外激光胶片以及Kodakdo 8200型干式激光照相机。

1.3 评价方法

客观分析两组的图像,从而对两组废片率进行比较。评价内容如下:上下布局、左右是否对称、照片有无包括所摄部位、运动模糊情况、异物阴影以及污染阴影以及总体印象。两组患者胸部X线图像的评价人为2位特邀的专业影像师,采用的是双盲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比较两组患者的胸部X线图像的优良率,采用P值比较。

2 结果

比较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摄影检查患者所产生的废片率与用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摄影和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相结合进行检查的患者产生的废片率。采用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摄影的390例甲组患者的废片率为9%,而用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摄影和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相结合进行检查的810例患者的废片率为2%,由此,仅采用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检查的废片率远高于采用传统床旁胸部X线检查与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结合检查的废片率。其数据P<0.01,因此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3.94,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进行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检查的患者一般为急危重症的患者,他们通常无法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再加上摄影设备以及环境等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导致其摄影的质量不高,重照的概率以及废片率都居高不下。而普通放射的特殊性加上多次重复操作又会对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再加上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导致放射防护工作的开展面临巨大的困难[3]。

相比传统的成像技术而言,计算机X线成像有以下优势:与常规的X线摄影相比,计算机X线的X线曝光量已经有所降低,且其IP能够被重复使用,通过与原先的X线设备的匹配,使其配备有多种图像处理软件,使得其显示的图像更加直观易懂的同时,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再加上其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以及其网络系统,对于降低废片率是非常行之有效[4]。同时,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处理图像能够使图像显现无法在传统的摄影技术中显示的某些异常图像。对于床旁胸部X线而言,影响锐利度的增加意味着患者肋骨边缘清晰度的增加,当不确定患者是否骨折或是无法精确知道患者的骨折部位时可以采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局部放大功能,将患者的骨折线清晰化,有效的减少由于患者的X线检查影响不清楚而导致误诊、漏诊情况的出现。对于存在有血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能够采用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的高密度阴影法遮掩患者的肋骨骨折情况,同时也能够通过对于图像的窗位、窗宽等进行调节的方法,显示患者的骨折线。

通过比较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摄影检查患者所产生的废片率与用传统的床旁胸部X线摄影和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相结合进行检查的患者产生的废片率,从而对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产生初步的了解,明确其在普通外射检查中的优势的同时,也能够预想到其将来在普通外射工作开展中将会占据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刘广琥,刘洪,李逢春.计算机X线成像在婴幼儿床边胸部摄影的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5):484-485.

[2]胡茂能,周俊生,荣光生,等.计算机X线成像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0):1451-1453.

[3]郑涛,黄云,张建波,等.计算机X线成像测量青少年四肢长骨推算身高[J].法医学杂志,2011,27(3):178-181.

X线计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先后在我院进行乳腺检查的女性患者40例, 年龄25~60岁, 平均41岁。受检者分别应用CR技术与传统的屏-片技术各摄乳腺1份, 共80份, 收集320张双侧乳腺片, 两组照片进行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1.2 仪器设备

Senographe DMR+钼靶机 (美国, GE公司) , 空间分辨率为15像素/mm的乳腺专用板 (日本, FUJI公司) , FCR5000图像处理系统 (日本, FUJI公司) , DRYPIX7000干式激光打印机 (日本, FUJI公司) , HIC655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日本, FUJI公司) , 单面药膜X线胶片 (日本, FUJI公司) 。

1.3 检查方法

每位患者投照体位均为常规双乳头尾位 (CC位) 和内外侧斜位 (MLO位) 。CC位:让受检者受检侧胸部及腹部挺起, 受检侧肩下垂, 头转向对侧, 另一侧手握住手柄, 拉受检侧乳头同时对乳房进行加压, 以减少皮肤皱褶。MLO位:让受检者受检侧上臂抬高并充分展开, 充分暴露腋窝部, 指导其挺腹突出乳腺下半部, 机械臂倾斜45°, 在受检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用压迫器压紧乳腺, 该体位为乳腺摄影最有效的体位。CR摄影选择自动曝光系统, 曝光条件为22~32kV, 20~40mAs, 压力10~15dN。传统屏-片摄影选择手动曝光条件, 23~34kV, 50~150mAs。获得影像后采用CR系统图像后处理工作站HIC655进行空间频率和谐调处理, 处理好的双侧乳腺四张图像通过干式激光打印机打印在一张胶片上。

1.4 评价标准

由两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按照常规评判标准对40例患者的双侧乳腺CR摄影片与传统屏-片对比评分, 评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评价标准为: (1) 无皮肤皱褶; (2) 无异物等伪影; (3) 乳头与胶片平行; (4) 清楚显示乳房整体; (5) 乳房皮肤、乳房皮下脂肪组织及乳房腺体组织均清晰显示; (6) 清晰显示腺体后部的脂肪组织; (7) 清晰显示病变征兆。上述标准全部符合者为优, 有一项不符合者为中, 有两项以上不符合者即为差。

1.5 统计学处理

观察结果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

如表1所示:CR乳腺摄影的优片率, 总有效率都要明显高于传统屏-片, 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 (CR) 在乳腺摄影中更能满足临床检查要求。

注:两组数据比较, 优片率、总有效率χ2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2.2 病变细节

CR乳腺摄影不仅能清晰显示乳腺的正常组织结构如皮肤、脂肪、结缔组织、血管、腺体、乳晕、乳头等, 对其内部病变, 尤其是对结节肿块及微小钙化的边缘细节的显示也很清楚。

3 讨论

目前乳腺疾病的检查, X线乳腺摄影是首选的方法, 也是较为灵敏的检测手段之一[4]。乳腺线片图像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检查的结果。传统的屏-片组合图像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而且影响效果特别明显。比如常见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摄影条件、个体的差异和体位等, 因此相对来说其图像的质量比较难以控制;另一方面, 摄影结束后其图像质量就定形了, 无法再进行任何改变。此外, 传统的屏-片系统的摄影条件是固定的, 如果选择适合腺体结构的条件进行曝光时腺体组织显示相对清楚, 而对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则会造成曝光过度;反之如果选择适合皮肤、皮下组织结构的曝光条件时, 则腺体组织结构显示曝光不足,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而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又多位于腺体与皮下组织交界处, 此处组织密度上的微小变化, 往往是诊断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最有说服力的根据据。所以传统的屏-片组合曝光宽容度小, 图像对比度不是很理想, 对微小钙化病变的检出率也较低, 而且相对来说摄影图像质量比较依赖于摄影条件及操作者的经验, 所以限制了诊断的准确率和病变的检出率的提高[5]。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 (CR) 乳腺摄影是在常规钼靶机上采用曝光宽容度大, 特性曲线好, 灵敏度高的IP板采集, 使获取的信息能自动进行调节和放大增益, 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对摄影对象采用任何X线曝光剂量, 来取得最适宜的、稳定的影像密度, 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而且图像通过后处理技术, 可以清晰显示腺体组织内肿块的大小、边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能分辨出<0.2mm的微小钙化灶, 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大量信息。CR乳腺摄影弥补了传统屏-片成像期间由于曝光不足或过度产生的图像密度的不稳定性, 对乳腺结构的微小密度变化, 微小钙化等均可清晰显示, 图像清晰度高, 病灶显示也更加清楚[6]。

本研究中两组40例乳腺片对比, 可以明显看出CR乳腺摄影片在图像质量方面要优于传统屏-片, 而且在病变细节显示方面其对微小病变细节的显示也更清楚。

综上所述, CR乳腺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燕.CR系统在乳腺摄影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 2011, 41 (1) :62.

[2]黄绮文.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0, 33 (11) :182.

[3]毛丽娟, 林尔坚.CR技术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09, 28 (5) :152.

[4]封任冬.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7 (4) :297.

[5]黄迪开.计算机乳腺摄影与常规乳腺摄影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 2012, 7 (2) :117.

X线计算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进行诊断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 男53例, 女27例, 胎龄24~40周, 其中胎龄<35周58例, 体重600~3 500 g, ≤2 500 g患儿76例。80例患儿中, 母体患有糖尿病2例, 剖宫产23例, 存在围产期缺氧或者出生后窒息史患儿19例[3]。在出生后1 h以内出现呼吸窘迫患儿68例, 患儿在出生15 min~24 h就得到诊治。

方法:患儿均接受吸氧治疗。使用型号为Brivo XR515, DR X线摄影机[4], 曝光条件设置为70 k V、2.4~2.8 m As, 由2位技师共同负责, 以保证影像资料的清晰度。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计算机X线分级标准: (1) Ⅰ级:双肺野存在细小颗粒阴影, 而下肺野明显, 心缘较为清晰, 支气管疾病症状不明显; (2) Ⅱ级:双肺野透过度降低, 细颗粒阴影、网格影密集且分布均匀, 存在支气管充气征; (3) Ⅲ级:患儿肺内颗粒影变大, 双肺野透过度降低明显, 且有磨玻璃样转变的趋势, 膈肌、心影部分消失或者模糊不清, 支气管充气征广泛存在; (4) Ⅳ级:双肺野呈现“白肺”状态, 支气管充气征更为明显或者消失。

结果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分级情况:80例患儿中,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占10.00%、26.25%、53.75、10.00%, 见表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5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65%。22例肺炎, 8例缺血缺氧脑病, 2例颅内出血, 4例肺出血, 6例气胸, 7例胸腔积液, 2例先天性心脏病, 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其中13例患儿死亡, 死亡率20%。

讨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出现呼气性呻吟、皮肤黏膜发绀以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多发于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会继发多种系统疾病, 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因而存在很高的误诊率漏诊率, 病情发展较高, 死亡率较高。X线检查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不可或缺的一种检查方法。新生儿在出生后, 一旦出现宫内窘迫、窒息或者母体存在糖尿病史就需要医护人员早期进行胸片的拍摄, 以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诊断[5]。

DR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图像的处理, 能够将二维X线影像资料转换成数字信号, 属于一种全新技术。DR所获取的影像资料不仅质量较高, 而且显示的病变组织较好, 特别是在空气支气管征的诊断中, 更具有优势, 清晰地显示病症特点, 将细网状影与细颗粒等细微病变征象清晰地反映出来, 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6]。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肺泡萎缩也会逐渐严重, 患儿肺泡内的气体消失或者是渗出液填充, 丧失了肺部原本具备的功能——气体交换, 无法提供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氧气。而细支气管具备气体交换功能, 就会出现代偿性过度充气、压力升高等情况, 从而造成扩张, 导致支气管充气征的出现[7]。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 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进行诊断的8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的表现, 以对X线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8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8例、21例、43例、8例, 所在比例分别是10%、26.25%、53.75、10%。5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65%, 其中13例患儿死亡, 死亡率20%。杨兆建等人的文献资料指出根据患儿的X线影像进行诊断[8], 患儿影像显示出空气支气管征与白肺, 且存在颗粒影, 即可确诊, 利用计算机X线摄影对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转归情况进行观察, 与笔者的探究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情发展快, 且多发合并症, 死亡率较高, 因此需要尽早确诊, 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中更应注意此病。计算机X线摄影能够为医护人员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影像资料, 并对患儿病情的转归、吸收、恶化以及进展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诊治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裴长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8 (35) :150-151.

[2]钱慎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并发症的数字化X线胸片表现[J].江苏医药, 2011, 28 (14) :1717.

[3]韩长利.CR床旁摄影对新生儿气胸X线表现与伪影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46 (23) :233-234.

[4]李泳.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DR诊断[J].海南医学, 2010, 12 (6) :35-37.

[5]贾鹏起.不同胎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点[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0 (10) :1547-1549.

[6]刘昌伟.DR与传统X线平片在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30 (15) :1785-1786.

[7]李光民.数字床旁胸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42 (21) :3549-3551.

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诊疗分析 篇1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91

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1]。回顾132例儿童小叶性肺炎患儿的X线征像及临床诊疗情况,综合总结小叶肺炎X线征象及临床追踪,经济落后、生活卫生条件较差农村儿童小叶肺炎影像典型,发病率、死亡高于城居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因病因不同而不尽相同,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必须掌握好各种小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资料与方法

收治儿童小叶性肺炎患儿132例,男73例,女59例,农村79例,城市53例。平均年龄4.7岁。108例临床具有发热、咳嗽和咳痰;17例具有呼吸困难、缺氧,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临床症状重;7例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123例白细胞、粒细胞升高。9例白细胞、粒细胞数低下或正常。经X线影像检查具有典型小叶性肺炎X线征像。常规治疗前、后胸部正、侧位摄片。

结果

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影像表现农村儿童比较典型、较重,但因病因、病程不同又不尽相同,影像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

儿童小叶肺炎在我院占儿科住院患者46.8%,儿童病变死亡中小叶性肺炎28.3%。收治儿童小叶性肺炎患者132例,4例死亡,均为5岁以下,其中3位为农村儿童,其余1~2周治愈。

讨论

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形态: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形态可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前者以支气管壁附近的肺泡为主,支气管壁仅仅是黏膜发炎。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炎性渗出,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中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病菌;病变通过肺泡间通道和细支气管向周围邻近肺组织蔓延,呈小点片状的灶性炎症,而肺间质病变多不显著。有时小病灶可融合起来成为较大范围的支气管肺炎,但其病理变化不如大叶肺炎那样均匀致密。后期在肺泡内巨噬细胞增多,大量吞噬细菌和细胞碎屑,可致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溶解吸收、炎症消散、肺泡重新充气。间质性肺炎主要病变表现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壁,呈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炎及肺间质炎的改变。蔓延范围较广,当细支气管壁上细胞坏死,管腔可被黏液、纤维素及破碎细胞堵塞,发生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病毒性肺炎主要为间质性肺炎;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晚期少数病例可发生慢性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于腺病毒肺炎[2]。

回顾我院132例小儿小叶性肺炎患儿的X线征像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影像表现农村儿童较典型,较重。小叶性肺炎X线征像呈多样性。①病灶的形态:支气管肺炎主要是肺泡内有炎性渗出,多沿支气管蔓延而侵犯小叶、肺段。X线征象可表现为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下野、心膈角区及中内带较多。小斑片病灶可部分融合在一起成为大片状浸润影,甚至可类似节段或大叶肺炎的形态。若病变中出现较多的小圆形病灶时,就应考虑可能有化脓性感染存在。②肺不张和肺气肿征:支气管内分泌物、肺炎的渗出物阻塞,可产生肺不张或肺气肿。在小儿肺炎中肺气肿是早期常见征象之一,病程中出现泡性肺气肿及纵隔气肿的机会也比成人多见。③肺间质X线征:婴儿的肺间质组织发育好,患支气管肺炎时,可出现肺间质X线征象。常见两肺中内带纹理增多、模糊或出现条状阴影,甚至聚集而成网形。这些间质的改变与两肺下野的肺过度充气而呈现明亮的肺气肿区域鲜明的对比。流感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百日咳杆菌肺炎所引起的肺间质炎性的反应都可有这些X线征象。④肺门X线征:肺门周围局部的淋巴结大多数不肿大或仅呈观肺门阴影增深,甚至肺门周围浸润。⑤胸膜的X线征:胸膜改变较少。有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的现象。各种不同病因的小叶性肺炎在X线表现上有其共同点,但又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掌握好各种肺炎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影像表现农村儿童比较典型、较重,但因病因、病程不同又不尽相同,影像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小叶性肺炎是威胁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在我院儿童小叶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46.8%,儿童病变死亡中小叶性肺炎28.3%;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我院儿童疾病首位。文中4例小叶性炎死中,3例为5岁以下农村儿童。首先,儿童年龄越小,支气管壁越欠发育完善,管腔越小,炎变时易狭窄或阻塞,造成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等,病变相对较重;其次,农村经济条落后,小儿营养缺乏,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父母缺乏病变相关知识,能托则托,就诊较晚、较重;再次,我院作为县级医院,且儿科专科成立不到3年,医疗团队业务水平及设备比发达城市、国家存在着差距。种种原因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典型,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居高。

高质量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关键:小叶性肺炎目前辅助检查以X线平片为主,一般不作CT或MRI等检查。年龄越小儿童在检查配合上越差,作为投照工作人员,要耐心、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投照必要性,争取患儿配合,选择好适宜投照条件,摄出高质量X线平片,给阅片诊断提供优越条件是关键。

注重及早期诊治、預防是关键:家长有必要熟悉、了解小儿肺炎相关临床知识,及早送往医院诊治,以免耽误、拖延、加重病情。儿科医务人员应详细体检作相应胸部X线平片及相关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治疗。对重症小儿肺炎有呼吸衰竭者,要充分了解缺氧程度、电解质与酸碱

失衡的类型和程度,有助于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3]。预防:小儿肺炎好发季节少带小儿到公共场合、人员拥挤的地方活动,房间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小儿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小儿膳食合理搭配。易反复感染肺炎的患儿,在冬季来临之前应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

参考文献

1支气管肺炎.http://jbk.39.net/keshi/neike/huxi/4e356.html.

2支气管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http://jbk.39.net/keshi/neike/huxi/cause/4e356.html.

X线计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 54岁, 背部疼痛4个月余, 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针刺样疼痛, 有前胸放射, 持续数分钟, 休息平躺可缓解。行磁共振成像 (MRI) 、CT等检查诊断为“胸4椎体占位待查”。例2:女, 59岁, 胸背部疼痛1个月, 患者于1月前无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 夜间疼痛明显, 伴有明显束带感, 无放射痛, 自感疼痛经休息后仍不能缓解。行CT检查诊断为胸6椎体占位。例3:男, 75岁, 腰腿疼痛不适半年, 于行走时明显, 临床考虑骨转移瘤可能性较大, CT检查诊断胸11椎体占位性病变。

1.2 检查方法:

18F-FDG PET/CT的图像采集: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ST64 PET/CT扫描仪, Xeleris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检查前患者禁食4~6 h, 并确保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内, 静息平卧15 min后注射示踪剂18F-FDG, 注射剂量为0.10~0.15 m Ci/kg。静卧50 min后行全身PET/CT扫描, 扫描范围从颅底至股骨上段。先行CT扫描, 层厚3.75mm, 然后进行PET采集, 使用3D扫描, 每个床位3 min, 共采集6~7个床位。采集结束后融合图像, 重建后分别得到全身的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2 结果

例1:T4椎体斑点状骨质密度减低灶, 呈虫蚀样骨质破坏, 累及右侧椎弓根伴椎旁软组织增厚影, 病灶不均匀放射性浓聚, 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4.2, 相邻椎间隙存在 (图1) 。例2:T6椎体骨质呈穿凿样破坏、边缘硬化伴均匀放射性浓聚, SUVmax 15.8 (图2) 。例3:T11椎体偏右侧膨胀性、穿凿样骨质破坏, 骨皮质不连, 骨质破坏区见软组织填充, 不均匀放射性浓聚, SUVmax 4.5 (图3) 。本组例1、例2均经手术切除, 例3经CT引导下骨刺活检。

病理诊断:例1为 (第4胸椎) 浆细胞瘤;例2为 (第6胸椎) 浆细胞瘤;例3为 (第11胸椎) 浆细胞瘤。

3 讨论

原发于骨骼的、单个孤立的SP称为SBP[1]。SBP约占骨髓瘤的2%, 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 易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3]。脊柱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 而在脊柱各节段中, 胸椎是孤立性浆细胞瘤最常累及的部位[4,5]。发病年龄平均约为55岁, 男女比例约2∶1[3]。本组病例均发生于胸椎, 与文献[3]报道基本一致, 而男女比例约1∶2, 发病平均年龄为63岁, 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临床表现以局部骨骼肿物伴有疼痛为特征。由于骨质破坏造成的局部疼痛, 不仅脊椎受侵, 而且椎弓根也常遭破坏而引发神经根症状。除孤立的骨骼受侵部位外, 其他骨骼及骨髓均正常, 血象正常, 除10%~20%患者伴有血和尿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轻链外, 绝大多数患者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 (轻链) 增多[1]。

SBP的诊断标准为[6]: (1) 在放射学检查仅见单个溶骨性病变; (2) 肿瘤组织病理证实为SP; (3) 多部位骨髓穿刺均为正常骨髓象; (4) 无全身受累表现。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SBP的影像学表现:脊椎孤立性SP多位于胸椎, X线片显示椎体呈膨胀性破坏、压缩变扁, 病变可累及附件, 相邻椎间隙保持正常。CT显示为膨胀或溶骨性破坏, 病变向周围侵犯形成软组织肿块。MRI上T1WI多呈较均匀等或略高信号, T2WI为高信号, 骨周围软组织肿块常见, 并可侵及脊髓和神经根[7]。据本组病例所见, 笔者认为SBP的PET/CT表现为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 部分可呈轻度膨胀性改变, 骨髓腔点片状骨质密度减低灶及边界较清楚的“虫蚀样”骨质破坏, 病灶边界大多清楚, 部分可有硬化缘, 即所谓“穿凿样”骨破坏, 骨破坏区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呈中度至高度不均匀放射性浓聚, 本组病例SUVmax 4.2~15.8。

SBP的主要鉴别诊断: (1) 转移瘤, 脊柱单发转移瘤相对较少, 常累及多个椎体, 少有膨胀性改变, 转移瘤常引起溶骨性破坏、成骨性破坏和两者相混合, 瘤体内无残存骨小梁, 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全身PET/CT检查对椎体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条件, 如果全身PET/CT检查未发现组织器官内原发恶性肿瘤病变的话, 则转移瘤的可能性极小。 (2) 脊椎结核, 常累及邻近椎体和椎间盘, 椎间隙常变窄, 并可见椎旁脓肿形成及沙粒样死骨。 (3) 血管瘤, 椎体血管瘤的典型改变是瘤体内增粗的骨小梁呈栅栏样排列, 排列的方向是上下纵行与应力方向一致。 (4) 骨巨细胞瘤, 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 多呈膨胀性生长, 病灶膨胀程度较SP明显, 破坏区多呈典型的皂泡样外观, 骨间隔较细且均匀, 无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硬化现象。

综上所述, SBP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早期常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PET/CT一次扫描全身显像的优势可以了解病灶分布情况, PET/CT将功能影像及解剖影像融合, 可以获得功能学信息, 对判断骨质破坏及局部肿块的性质非常重要, 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此外, PET/CT可以评价采集范围内骨骼、脏器及软组织代谢情况, 有助于骨转移瘤的鉴别, 并能明确恶性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分期情况, 有利于手术决策, 获取进一步病理诊断, PET/CT还可指导骨髓活检部位的选择, 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参考文献

[1]张之南, 郝玉书, 赵永强, 等.血液病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080.

[2]张翠翠, 王建广, 刘军平, 等.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临床分析.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1) :52-56.

[3]姜亮, 袁伟, 刘忠军, 等.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附20例报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 (4) :316-320.

[4]贾宁阳, 沈悌, 王晨光, 等.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0, 44 (7) :776-777.

[5]Huang W, Cao D, Ma J, et al.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cervical spine:treatment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lesions and spinal instability.Spine, 2010, 35 (8) :278-284.

[6]Weber DM.Solitary bone and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05, 45:373-376.

上一篇:三审下一篇: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