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亦艺术

2024-10-25

工业亦艺术(精选4篇)

工业亦艺术 篇1

长期以来, 工业建筑虽未被列入建筑艺术的禁区, 但在观念上, 一直被认为只是生产活动空间的外壳, 建筑技术的同义语。建筑设计作为一种从属性的工种, 只是为工艺做些“穿衣戴帽”的工作, 也只是局限于厂房的一些形式。下面就工业建筑艺术处理问题, 谈一些在工作中的体验。

体型组合是立面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工业厂房是工厂的主要车间, 所以无论在其功能上, 还是在建筑体量上都是该厂的主要项目, 左右着工厂建筑群的空间组合, 它的体形设计, 既要反映功能的需要, 还考虑全厂建筑构图的完整与统一, 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正确表现建筑物本身的特征, 做到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恰当地确定体型和各个部分的比例;合理的选用材料和结构;适当注意装饰和色彩。

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 它的体型组合必然与内部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工艺的起伏变化, 高低错落等各种不同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使建筑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型组合, 不仅丰富了建筑造型同时也体现了内部的特征。

工艺要求高的地方就高些, 要求矮的地方就矮些, 结合这些特点, 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

体型组合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基础上, 还应运用建筑构图的一般规律, 组织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群。

组合空间时, 在突出重点, 强调中心的同时, 建筑体型应简洁, 使变化中有统一, 统一中有变化, 使我们的工业建筑更具有艺术特色。

墙面处理是在体型确定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立面上。

墙面色彩与门窗的大小、位置、比例和组合形式等直接影响工业建筑的立面效果。

不同的工业建筑对采光通风有着不同的要求, 它们的开窗形式大小, 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立面。一些采光要求较高的厂房就应该多开窗, 开大窗;而另一些要求空调的密闭厂房, 则要求尽量少开窗, 开小窗。

很显然, 它们的立面处理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开敞明亮, 窗比较多;有的则窗比较少, 实墙面较多, 需要一定的处理,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对建筑立面有很大的影响。

框架及排架结构, 它的开窗形式不受窗间墙的限制, 可开成带型窗及玻璃膜墙;而混合结构则受制于窗间墙, 即使立面做出带型窗, 也是假的, 内墙处仍为承重墙, 只能开小窗。

为使墙面整齐美观, 窗洞口的排列应有规律。一般多以一种窗洞口和窗间墙的组合类型为准, 在厂房的墙面上重复运用, 是整个墙面产生统一的韵律。

当墙面较长时, 也可以每隔一定间距有所变化或做些重点处理, 构成必要的节奏变化。

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同样应运用一些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下面谈一谈几种建筑中常用的技术手法。

工业建筑外部体型的艺术处理, 是离不开统一与变化这个构图原则的, 即从变化中求统一, 从统一中求变化, 运用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 设计出有特色的建筑, 形成一定良好的氛围。

对比的内容一般有体量之间、线形之间、虚实之间、质感之间以及色彩冷暖浓淡之间的对比等, 通过这些手法, 使整个建筑体量组合既主次分明、丰富多彩, 又完整统一, 是很好的艺术手法。

在运用对比手法的同时, 还应注意运用协调的处理手法, 一般来说对比的手法, 易产生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形象感, 而协调的手法则易取得互相呼应、调和统一的效果。在一座成功的建筑中, 对比与协调两种手法综合应用, 才能使体型处理形神兼备, 达到一定建筑境界。

在工业建筑的艺术处理中, 均衡与稳定的手法也是常用的, 在建筑体量的构图上, 有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之分;有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之分。它们各自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 有的雄伟, 有的轻巧, 形成各自的艺术特色。

所谓韵律, 通常指建筑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与有规律的重复, 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感, 给人以艺术的气息。它是工业建筑中最常用的手法。

这种手法强调运用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的有组织的连续运用, 或有组织的重复, 增加工业建筑的节奏感。有时在连续的同时, 还有一部分的重点变化, 突出重点装饰的手法, 使变化中的有统一, 统一中有变化, 使工业建筑的艺术魅力更多。在这种手法中通常将体量的大小、高低;色彩的浓淡、冷暖等做有规律的增减, 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它与渐变的韵律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某一因素的变化, 使体型高低错落, 起伏生动。这种手法是指运用造型因素, 入体量的大小, 色彩的冷暖, 质感的粗细, 空间的虚实, 细部的疏密等手法, 做有规律的纵横交错, 相互穿插的处理, 形成一定的丰富的韵律感。良好比例与尺寸是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要运用以上手法, 同时还应注重建筑本身的尺寸, 如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注意建筑本身的尺寸, 不是绝对的, 而应是相对, 它应结合人的某些感官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 一个良好的工业建筑设计, 不仅要体型合理, 还应运用一定艺术手法, 同时还应结合一定的新技术, 新材料运用一定的新科技, 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业建筑。

摘要:对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运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体型组合,墙面处理,结构形式,韵律

展出在济南:艺术亦社交 篇2

一块造型峥嵘的乌木,歪歪曲曲向着天上伸展,奇、瘦的枝干古怪的侧伸,乌木表面刷满油亮的油漆,乌木外包裹上一圈圈的“年轮”,取名为《木本心》;天花板上横挂着一棵苍劲的松树,虬曲的根须,枝桠自然伸展,而树干的中间部分则经过旋切加工,像卷轴一样缓缓展开,切面微微泛黄,呈现出经年累月的感觉,叫做《一个松》;更意味深长的是一张细瘦的黑色铁桌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白色骨头,这些骨头形象原始,头骨、腿骨各种部位一应俱全,被放置到昏暗的角落,这幅作品叫做《利刃》……

以上为10月12日下午2点在山东时代美术馆举行的“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展览中的部分作品,这些作品分布来自于艺术家邵译农、郭工、张永见。展出中亦有不少行为艺术表演,各大院校的艺术学生做着“稀奇古怪”的动作,缓缓站立或者游走,挑战了济南市民的视觉神经。

除了独到的艺术理念,提供社交平台,寻找自己的精神同类也承担了此次展出的另外一个功能。展出中丁炜、郭工、郭燕、何多苓、贾真耀、李勇政等二三十位艺术家的到场为这次展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一是来看别人的作品,二是想有机会和前辈请教问题,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本刊记者随机采访了前来参观的一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

随着山东博物馆、山东美术馆等重要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艺术展出近些年在济南轰轰烈烈。在“无常之常”展出一天之前,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传承——单应桂美术作品巡礼展”于10月11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幕,展出山东省著名女画家单应桂不同时期的作品137幅,现场记者看到一大批的美术系学生蜂拥而至。“一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二是山东画坛的名画家几乎全部出动,想一睹风采。”参观学生告诉记者。

而这样间隔时间不长的大型艺术展出在济南越来越多了起来。“周六中午,我在泉城路新华书店做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沙龙讲座,便与分别来自北京和长沙的媒体朋友相约,他们是专程来济南到省博看古代沉香展的。晚上老友参与导演的《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在山东剧院上演,京湘的朋友一同前去观赏了;回到家,省美术馆郭老弟发来微信说,张大千艺术展周日10点开幕。今天(周日)上午,他们在省博品了香席,看了沉香展,下午带着余香去看张大千那狂放不羁的笔墨。这还没完,位于齐鲁软件园的品聚书吧的小王给我电话让我赶过去参加那里举行的世界小提琴名琴鉴赏及演奏音乐会……”这是2014年4月份老济南作家、《济水之南》作者牛国栋的一条微博。

“济南的演出和展出越来越多了!”热爱话剧的山艺学生陈晨几年前曾需要往返京沪,去观看话剧,“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的艺术展览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2010年荒木经惟的摄影展,我便和同学结伴去的上海。现在济南的艺术活动丰富多元了很多。”

现场趣事:

艺术展成为另一桌“团圆饭”?

单应桂先生的作品展上,记者见到了之前曾经的采访对象陈凤玉、张鹤龄、王晓辉、徐玉华等诸多知名画家,这些业内的顶尖人物自然是寻常不得一见,展出成为一个交流平台。

“艺术展现在变成了另一种‘精神团圆饭’。比如你特意约见几个人,或者想要见到某些人,往往有些麻烦。艺术展、书吧等能聚拢起品位、趣味相同的人,并迅速因为精神上的共通性达成对话或者社交。”济南品聚书吧总经理徐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这么评价。

展出的“轶事”不可不谓数不胜数。苏州虎丘南社、“泰州四侯”重要成员韩亮侯便在演出现场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

当时韩亮侯和李叔同同在东京留学,一日,韩亮侯去听西洋音乐会,身边坐着个衣衫褴褛的观众,与满堂附庸风雅的阔人们形成鲜明对照,韩一时不免诧异:“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呢?这门票又怎么会给他买到的呢?”散场时,彼此打了个招呼,这人便是李叔同。而歌德与贝多芬的友谊据传也有音乐会和画展的不少贡献。

展出同样使济南的各种圈子迅速找到交集。2013年“十艺节”期间省博物馆的达芬奇画展是济南影响力颇大的文化事件之一,《齐鲁周刊》派记者前往采访,并以此为封面制作一期选题。一年之后,2014年3月,本刊记者采访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文化、旅游、商业贸易活动促进部首席驻山东代表卢卡,正好携带这期报刊。卢卡十分眼尖,指着图片上围在《达芬奇自画像》前面的某个后脑勺,告诉本刊记者:“这个就是我!”而到了六月份,本刊记者前往品聚书店采访,徐欣又翻看着卢卡的报道说:“这是我的朋友,他和我们一起参加过艺术活动。”

“之前谁会花钱去看博物馆?现在的确有了很大的变化。”王雁南说。王雁南是中国前领导人赵紫阳的女儿,在文革中长大,1982年前进入文物拍卖领域,帮助创立了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对外公布的2013年全年各场拍卖会中,统计了这些展出。其中仅四季拍场就有各种专题:近代书画系列,齐白石《秋光山居图》、谢稚柳《五松图》、杨虎城《楷书》;当代书画系列,冯大中《觅》,范曾《神童放牧图、行书七言联》;古代书画系列仇英《坐谈风云》、项圣谟《花卉册》……

艺术品收藏爱好者邹女士向记者介绍,如今一年下来全国举行的各类大型艺术展览多达数十场,“艺术会展内容比较丰富,将许多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的作品集中在一起,不论是艺术品爱好者,还是收藏家,都可以在现场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甚至可以直接购买其作品,这无疑为艺术知识的普及,以及艺术品的市场流通构建起良性的流通渠道”。

展出的未来:

如何正确使用公共空间

对于艺术家而言,参加艺术会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作品;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可以借助艺术会展搭建的平台,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的艺术品信息。绘画艺术家杨路家告诉记者:“在业内,不仅艺术家会关注这些展览,专业的艺术机构、画廊、策展人,甚至是博物馆也会对此十分关注。”

正因为艺术展览的数量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容繁杂、展会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邹女士对此直言:“有些会展不仅参展艺术家整体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在展会内容、场地布置上也十分随意,不利于艺术品的推广。艺术展览并不是越多越好,多并不意味着艺术市场的繁荣,关键还在于高质量。”

近日,当代艺术家舒勇第55届威尼斯中国馆参展艺术作品《古歌砖》挂牌上海文交所。《古歌砖》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征集了数千条反映社会生活百态的代表性话语,从中选择了1500条,通过谷歌翻译出来,分别嵌入特制的琉璃砖内,每块砖规格和长城砖一致,并用这些砖砌成一堵墙。

1500块“古歌砖”呈现出当代中国丰富的社会现实和当代文化变异,组成的一道墙也客观呈现了中国艺术表达与国际交流的相互误读和障碍。

当代艺术在中国几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在野蛮生长。资源狭窄是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困境之一。艺术赞助匮乏,收藏家稀缺,政府支持有限,社会基础薄弱是当下艺术发展的现状,短期内也无法解决克服。

展出一定程度上让作品的流通、投资、收藏有了保障,进而艺术品可以走出小众圈子,让更多的公众、企业、社会机构将其作为一项资产配置来投资、收藏,给当代艺术品市场带来不少积极推动作用。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开放、互动、分享的精神和价值观逐步成为共识,艺术让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互动成为可能,将会开启新的艺术社交时代。艺术社交时代的特征是在艺术创作、展览、传播和收藏四个阶段的社交化,艺术机构的定位也将发生变化,艺术产业成为信仰产业,其兜售的不是一张画、一件雕塑和任何一件作品,而是一种追求极致精神的态度,一种价值观。”舒勇说。

浅谈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 篇3

体型组合是立面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工业厂房是工厂的主要生产车间,所以无论在其功能上,还是在建筑体量上,都是该厂的主要项目,左右着工厂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它的体型设计,既要反映功能的需要,还考虑全厂建筑构图的完整与统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谐调;正确表现建筑物本身的特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恰当地确定体型和各个部分的比例;合理地选用材料和结构;适当地注意装饰和色彩。

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体型组合必然与内部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工艺的起伏变化,高低错落等各种不同的工艺流程及设备,使建筑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型组合,不仅丰富了建筑造型同时也体现了内部的特征。

工艺要求高的地方就高些,要求矮的地方就矮些,结合这些特点,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

体型组合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运用建筑构图的一般规律,组织与周围环境相谐调的建筑群。

组合空间时,在突出重点,强调中心的同时,建筑体型应简洁,使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使我们的工业建筑更加具有艺术特色。

墙面处理是在体型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立面上。

墙面色彩与门窗的大小、位置、比例和组合形式等直接影响工业建筑的立面效果。

不同的工业建筑对采光通风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们的开窗形式大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立面。一些采光要求较高的厂房就应该多开窗,开大窗;而另一些要求空调的密闭厂房,则要求尽量少开窗,开小窗。

很显然,它们的立面处理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开敞明亮,窗比较多;有的则窗比较少,实墙面较多,需要一定的处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对建筑立面有很大的影响。框架及排架结构,它的开窗形式不受窗间墙的限制,可开成带型窗及玻璃幕墙;

而混合结构则受制于窗间墙,即使立面做出带型窗,也是假的,内墙处仍为承重墙体,只能开小窗。

为使墙面整齐美观,窗洞口的排列应有规律。一般多以一种窗洞口和窗间墙的组合类型为准,在厂房的墙面上重复运用,使整个墙面产生统一的韵律。

当墙面较长时,也可每隔一定间距有所变化或做些重点处理,构成必要的节奏变化。

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同样应运用一些建筑形式美的规律,下面谈一谈几种建筑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工业建筑外部体型的艺术处理,是离不开统一与变化这个构图原则的,即从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运用好二者的关系,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设计出有特色的建筑,形成一定良好氛围。

对比的内容一般有体量之间、线形之间、虚实之间、质感之间以及色彩冷暖浓淡之间的对比等,通过这些手法,使整个建筑体量组合既主次分明、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是很好的艺术手法。

在运用对比手法的同时,还应注意运用谐调的处理手法,一般来说对比的手法,易产生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形象感,而谐调的手法则易取得互相呼应、调和统一的效果。在一座成功的建筑中,对比与谐调两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使体型处理形神兼备,达到一定建筑境界。

在工业建筑的艺术处理中,均衡与稳定的手法也是常用的,在建筑体量的构图上,有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只分;有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只分。它们各自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的雄伟,有的轻巧,形成各自的艺术特色。

所谓韵律,通常指建筑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与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感,给人以艺术的气息。它是工业建筑中最常用的手法。

这种手法强调运用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的有组织的连续运用,或有组织的重复,增加工业建筑的节奏感。有时在连续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的重点变化,突出重点装饰的手法,使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使工业建筑的艺术魅力更多。在这种手法中通常将体量的大小、高低;色彩的浓淡、冷暖等做有规律的增减,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它与渐变的韵律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某一因素的变化,使体型高低错落,起伏生动。这种手法是指运用造型因素,如体量的大小,色彩的冷暖,质感的粗细,空间的虚实,细部的疏密等手法,作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的处理,形成一定的丰富的韵律感。良好比例与尺寸是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运用以上的手法,同时还应注重建筑本身的尺寸,如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注意建筑本身的尺寸,不是绝对的,而应是相对,它应结合人的某些感官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工业建筑设计,不仅要体型合理,还应运用一定艺术手法,同时还应结合一定的新技术,新材料运用一定的新科技,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业建筑。

摘要:本文对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进行了论述。

浅析工业建筑的视觉艺术设计手法 篇4

一、工业建筑形态设计

首先是建筑形态对企业文化的阐释。这种文化需要通过物质载体而体现出来, 比如现在流行的企业Logo、企业员工统一的工作服装等载体。而工业建筑庞大的体量是对企业文化最直接的表达。西欧某国的St.veiter工业园区内创新式建筑雕饰设计将企业印刷生产的特点在建筑上进行了延续表达, 体现了企业最显著的文化特征.

其次是利用“隐性关联”“变异生成”的方法对地域传统建筑的延续、变异、整合和超越。“变异生成”指对地域传统建筑的形态、空间结构中所蕴涵的一般原理, 通过变形、错位、转换和提炼具有象征性的符号等变异手法, 带来一将种“似是而非”的视觉感受;“隐性关联”指利用新技术、新载体将地域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典型特征等通过抽象和象征的设计手法进行变异生成, 形成更高层次的地域新建筑

再次是一种概念化厂区建筑形态设计。所谓概念化是对设计对象的本质以一种抽象的手法进行表达, 提炼其精髓、挖掘其内涵。无锡大拇指广场概念办公建筑的设计寓意“生命的起源及未来”, 建筑形式随地形蜿蜒起伏, 空间开合不受人主观意念所决定, 体现出了对自然的尊重, 传达出的是一种反秩序同时又合乎逻辑的美的特征。概念化建筑有助于避免工业建筑形象雷同而带来的视觉疲劳。

最后是注重综合效益的建筑空间形态营造。这主要是指适用于一些没有任何概念可遵循的单纯的工业房地产开发项目这种工业厂房最容易造成一种景观程式化现象, 因此在开发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在材料使用或色彩选用上保持一定的特色和可识别性。风格统一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特点, 在立面装饰或局部材料使用上加以标识区分。

二、材质与色彩结合的视觉艺术

弗里德里希.汉德瓦萨同皮特林根合作的维也纳施皮特劳焚化炉发电厂实现了绘画艺术与建筑的结合。他们吸取了自然环境中的形式和颜色, 使用了钢铁、水泥、玻璃、陶瓷和珐琅器等多种材料, 减弱了电厂的压迫和威胁感, 让其处处散发着一种艺术气息, 令人心情舒畅。汉德瓦萨也用此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以一种创新的理念去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批判了当今建筑注重功能与理性的千篇一律的现象。现代科技的更新和审美观念的多样化会引导着现代工业厂区景观以一种更加时尚、美观、个性和充满时代韵味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对建筑表皮进行艺术效果的处理正是一种比较时尚的现代处理手法。“建筑表皮”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外墙, 是指人们通过眼睛、肌肤直接感受的建筑外表。柯布西耶在1923年的时候提出的建筑的三个主要要素中, 除了体量与平面两元素外, 另一个元素就是表皮。德梅隆和赫尔左格的早期作品美国“多纳米斯葡萄酒厂”设计中, 他们创造性的在金属钢丝编织的笼子里装入各种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当地石块, 形成一种具有特殊视觉感受、然后又同当地景观融为一体的表皮处理效果, 这一经典之作现在正在世界各地被反复运用。多纳米斯葡萄酒厂建筑表皮设计中, 首先是因为当地温差大, 不利于葡萄生长, 所以采用当地石头幕墙悬挂于外墙之上, 白天吸收热量, 晚上释放热量来平衡温度, 因此它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体。可见对材质的色彩、表面质感和肌理效果进行选用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到材质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 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再考虑视觉艺术效果。

三、工业建筑色彩的选用

色彩可以在生理上刺激人们, 也可以引起一系列心理效应。比如在生理上, 不同的色调可以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色调偏暖的色彩可以引起心跳和脉搏加快、瞳孔变大, 能促进血液循环, 能增加人的活力;而色调偏冷的色彩则带来相反的效果, 它可以使人更加安静、放松, 有利于减轻疲劳。而色彩带来的生理刺激会间接的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例如冷色经常给人一种后退的视觉感觉, 暖色则给人一种向前的感觉;纯度低明度高的色彩 (浅蓝、淡黄等) 给人的感觉比较轻快, 而纯度高明度低的色彩 (深蓝、黑红等) 给人的是一种厚重的感觉。由此可见色彩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色彩的各种理论研究也将指导和决定着工业建筑及其构筑物、厂区标识及植物等的色彩搭配和实践运用。

首先, 工业厂区景观整体色调应与当地地域景观相融合, 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上海某卷烟厂的建筑主体立面采用色调温和的绿色建材陶土板, 不管是色彩还是材料质感上都同上海传统卷烟厂的步调一致, 既延续了传统又同周边景观达到了整体统一。同时处于不同环境的工业厂区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比如位于城市郊区的工厂大的环境背景是各类农田、森林或其他工业建筑, 因此建筑在色彩上可以选用淡雅、轻快的色调。

其次, 工业建筑及构筑物在选色中应该充分利用色彩的情绪调节效能和可标识性进行色彩搭配。工厂环境一般比较嘈杂、工作性质单一, 工人很容易产生单调烦躁的情绪, 而下班后一接触到鲜艳多彩的颜色就会心情舒畅。因此在工厂色彩选用上, 适当的的色彩变化可以起到消除不良情绪的功效。同时工业厂区景观色彩在保持整体性的基础上可以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比如重庆可口可乐工厂的厂房建筑就是选用企业标志色大红色, 醒目的色彩不仅可以令人精神振奋, 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可识别性比较强。有些工厂内部管线或栏杆等构筑物比较繁杂, 视觉上也较凌乱, 因此可用色彩来加以标识统一。

最后, 应当正确的利用色彩的安全警示作用。工厂环境经常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 比如一些容易引发火灾、引起爆炸的原料仓库、穿梭于厂区建筑之间的高压电线电器等。安全色在我国常用的有红、黄、蓝、绿四种, 其他比较醒目的颜色如橙色、紫色等也可以用做安全警戒色。在工业厂区中应当对这些色彩进行合理运用。安全警戒色一般都是小面积点缀, 常见的如各种安全标志, 还有各种建筑构件或工厂机器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体上也被涂成比较跳跃的色彩, 但是在选用警戒色的同时也应当考虑整体背景色调倾向, 做到既能协调一致, 又可达到醒目提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顺安、黄学军主编, 《工业景观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

上一篇:现代工程意识下一篇:企业家是否应该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