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

2024-06-05

电影工业(共5篇)

电影工业 篇1

一、“粉丝电影”的成因

如今, 伴随社会快节奏的发展, 文化工业也强势兴起。文化逐渐趋于“快餐式的文化”, 提供给大众消费并试图实现利益最大化。人们受浮躁的大众文化影响, 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盛行, 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波逐流, 甘心做文化工业的奴仆。对大众文化批判最为激烈的是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如今依然可以用来审视当今的流行文化。消费者在大众文化的感化和驱动下, 潜意识里开始追随商品和广告宣传, 追随无处不在的文化工业。“粉丝经济”就是把粉丝以一种关注和被关注的规则聚集到一起, 采用各种方式盈利的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可以带来文化消费的进一步发展。[1]“粉丝电影”具有大众文化的通俗性、娱乐性、商品性, 是文化工业和粉丝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

(一) 社交媒体的宣传

电影《大武生》首映时, 韩庚粉丝启动霸屏模式, 在微博狂刷话题, 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入了热搜, 粉丝的热情让电影宣传不费吹灰之力。如今, 许多电影上映时, 都不再单纯地只开新闻发布会, 而是选择能够快速复制、及时互动, 瞬间扩散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分享。相对于传统广告来说, 这样的粉丝传播方式, 可以称为“社交广告”, “社交广告”传播中, 消费者占有信息的主动选择权和传播权, 倚重社交网络进行分享传播, 让接受者有一种信任感。

(二) 制片方的整合营销

“无粉丝, 不营销”, “粉丝电影”要想冲高票房, 良好的营销手段必不可少。大多数情况下, “粉丝电影”的品质一般, 因此一个十面玲珑的营销手段就派上用场了。电影宣传主要围绕明星, 挖掘真正的忠实粉丝, 最后将电影产品变现。

(三) 明星效应

经济的发展, 也让更多的人可以走进电影院, 观众对文化的需求, 是电影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随着电影市场的扩大, 只要可以分一杯羹, 获得一部分观众, 就可以获得利润。以明星为基础的“粉丝电影”, 不管评论有多差, 其重点消费的是粉丝的购买力。选取具有粉丝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出演电影, 把粉丝对其的喜爱和关注吸引到电影中去, 将粉丝的认同感转化为票房, 即利润。例如, 新近上映的《恶棍天使》, 虽然口碑不好, 但是票房收入相对于制作成本来说, 还是让人欣喜。小鲜肉吴亦凡参演京味儿十足的《老炮儿》后, 点燃了影迷的热情, 许多粉丝高喊“今生跟着凡哥走”等话语。对于受众来说, 有些人观影就是冲着某个明星去的, 喜欢的人看的是情怀, 不对胃口的人看着就会感到别扭。

(四) 粉丝心理和精神需求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的再思考》一书中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进行了辨析, 他认为文化工业出发点并非真正地服务大众, 虽然表面上是精心策划和制作, 但实际上是附加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时期, “文化工业”一般指的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文化工业通过电影的情节设计、电影台词对白, 为人们提供了娱乐, 让人们产生心理共鸣, 得到短暂的放松和内心的满足感。文化工业在人的潜意识里对人进行了麻痹和欺骗, 人们甘于现状, 认为找到了归属感, 并期待通过“文化工业”再一次获得心理的宽慰和情感的宣泄。

二、“粉丝电影”研究对象

(一) 粉丝本身

粉丝的存在为文化工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文化工业剥夺了粉丝的创造能力, 粉丝只能被动地接受, 成为文化工业生产链上的一个附属品, 失去了主动能力。人应该是媒介社会的主导者, 但是文化工业泯灭了个体的自由, 欺骗了大众, 强制大众接受统一标准的文化。受众想要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 担当社会公器的责任, 就要提高解读、批判、质疑信息的能力, 否则粉丝就只能在消费环节有自己的选择权, 独立意识也就随着文化工业的侵蚀而湮没。

(二) 电影制片方

电影的制片方本着娱乐消遣的目的, 以传播新技术为依托, 用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 笼络粉丝型受众, 制作出根本算不上艺术作品的文化消费产品。制片方实质上就是想通过电影这种文化形式赚取利润。粗糙的制作和离奇不靠谱的剧情, 这样的“欺骗”行为, 让文化消费者苦不堪言。不同于资本主义体系, 当今社会知识影响粉丝的意识形态和个体情感, 以期达到文化上的认同, 扼杀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达到自身的投资效果。

三、文化工业背景下, “粉丝电影”对人们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丰富了文化形式, 稳定了社会

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 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消费“粉丝电影”, “粉丝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心理、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满足了粉丝的窥视欲望和日常消费欲望, 起到了社会黏合剂的作用。

(二) 负面影响:文化创造性退化, 电影追求利益不注重质量

文化工业的生产, 需要开拓足够大的市场来消费文化产品, 文化工业生产差异性越来越小, 受众已经逐渐认识到文化工业生产的模式和标准, 文化的独创性逐渐消退。一部优质的电影应该融合了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最后才是商业价值。“粉丝电影”是文化工业操纵下的一个产物, 注重迎合粉丝的需求, 制作成本低廉、制作时间短, 因此“粉丝电影”在情节上的构思、人物塑造上、艺术技巧和形式的运用上相对不足。粉丝支持偶像电影, 是出于对明星的信任, 名气的积攒就源于粉丝的支持, 明星不能肆意消费粉丝对自己的喜爱之情, 万丈高楼没有地基也就是空中楼阁。

四、“粉丝电影”的发展前景

(一) 笼络小圈子人群, 精确地定位受众人群, 保持原有电影初衷

在社交媒体细分与小众化的背景下, 大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时代的影响下, 现代人本可以自由选择的文化生活已经被文化工业浸入。文化工业具有商业模式, 个性表达不是商业模式的目的而是手段。文化工业制造出来的产品通俗易懂、容易模仿和流行, 因此, 文化工业用尽方法来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对于文化工业中时尚的东西, 青少年就理所当然地去追逐、接受。文化工业通过各种形式, 将文化内容直接推向大众, 精确地定位受众, 满足了粉丝追逐偶像最新动态的诉求。

(二) 良好口碑建立在优质内容之上, 关注电影内容, 而不是电影阵容

“时髦不可被引诱”, 制片方别因为利益的引诱, 玷污了粉丝欣赏电影和偶像的本心。文化工业的生产与传媒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粉丝电影”的生产消费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紧密相关。“粉丝电影”不属于精英文化而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快餐式文化”。粉丝的观影行为就是一种消费行为和追星行为, 发展“粉丝电影”的关键是抓住大众的兴趣点和情感需求, 商业因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粉丝黏性。“明星制”营销, 电影的粗制滥造会影响粉丝对偶像的认同感, 重营销轻内容的电影, 让电影市场逐渐内容贫瘠, 观众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电影。良好的口碑才能让粉丝有再传播的欲望, 一部电影想要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还是需要从内容出发, 切勿绑架粉丝。

伴随文化工业对我们生活的浸入, 我们对于文化的看法和自身生活方式正在一点点地改变。如何正确地对待它, 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一些偶像拥有极为庞大的粉丝群, 在不伤害粉丝黏性的前提下, 导演在拍摄影片时必须要在迎合粉丝需求和坚持电影品质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兼顾电影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以确保未来“粉丝电影”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德泽.传统广告将死社交广告崛起——社交媒体时代广告发展趋势及传播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 2015 (7) :9-13.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30-32.

[3]熊澄宇, 金兼斌.新媒体研究前沿[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80-87.

[4]吕琦, 杨思彤.粉丝电影的传播批判研究[J].影视新闻, 2016 (3) :145.

[5]刘昶, 邓炘炘, 李建刚.互联网思维的传播学逻辑[M].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5:12-18.

[6]王昕.“粉丝电影”的积极受众分析[J].青年记者, 2016 (3) :66-67.

电影工业 篇2

建筑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2014年06月15日

原创电影节颁奖晚会总结

夏天的阳光,透过满山的树林,点点斑斑照耀在草地上。满眼绿色,空隙间闪烁着阳光点点。在这绿意盎然的校园里,我校第三届原创电影节颁奖晚会圆满的落下了帷幕。本次晚会得到了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办好这场,我院团总支学生会拼尽全力,把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都与自己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这也给晚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各部各主要负责人及学生会各部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使得我们的整个晚会筹备、准备、举办能顺利的进行。

1.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整个晚会的初步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各个环节都比较顺利的进展着,但由于大二跟大三建筑学专业的同学都要参加考试,所以对整个晚会的准备工作而言时间是比较的紧张的,但是身为学生会团体的成员大家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而把晚会的事情拉下,尤其是贾伟、赵越、程阳、张寒等这些人为了本次电影节不仅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更是为晚会的筹备而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的时间。晚会准备的第二阶段是在演出节目方面和主持人的确定、对节目的落实、排练和审核;宣传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方面;为了使得整个晚会的观赏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节目的演出者都为校园里才华横溢的人,通过学生会的积极交流和沟通下,使得整个晚会的节目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主持人方面,身为整个晚会氛围、观赏性、成功与否的把持者,他们的压力更大,但是通过辛勤的练习,一遍又一遍重复的彩排,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对于其他各项目如后勤、秩序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晚会赞助商的落实,相关设备的准备等等,一系列的准备活动都是通过团总支及学生会的努力得以进行。

2.晚会彩排:

在6月12号晚上对于整个晚会进行了一次彩排。对于整个晚会的流程;包括节目的顺利表演、奖杯的顺利颁发等进行了系统的彩排。在彩排的过程中把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在晚会现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并找到了预期的解决方法。大二的同学由于考试课程比较紧,排练的时间有限,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都是为了把本次活动办好,他们的辛苦和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3.晚会过程:

本次晚会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颁奖环节和演出表演环节。其中颁奖环节包括:最具潜力奖、最具表现力奖的颁发,最佳男女配角奖的颁发,最佳剪影、感染力奖的颁发,最佳男女主角奖的颁发,最佳剪辑、原创奖的颁发,最佳导演、编辑奖的颁发等;演出表演环节包括:方糖乐队的歌曲《sweet child of mine》,诗歌朗诵《青春和梦想共舞》,实力唱将李长泽的《趁早》、合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自编自导的双人舞《灵魂》,佟姝捷老师的动人独唱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大合唱《毕业歌》。当然,这其中还有由思巢论坛副团长赵彧萧自己策划的趣味游戏;乐队的开场,给整个晚会的开幕增添了多一份色彩,使得现场的气氛更加活跃。校园明星李长泽的一首《趁早》使得整场晚会显得更加专业,再加上唱将厚实的唱功更是得到了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好评。而舞蹈《灵魂》更是将本次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在本次晚会中,主持人多次与观众和演员互动,为本次晚会增添了不少的亮点。当然,在本场晚会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晚会期间出现了没有按照原计划播放参赛电影作品等错误。希望在今后的演出准备上能够有所提高。随着月亮的缓缓升起,本次晚会在即将结束的时刻再一次达到了高潮。最后在《毕业歌》的歌声中,唱出了即将从母校毕业的毕业学子的心声,使得本次晚会圆满的落下了帷幕。

4.晚会结束后:

晚会结束后学生会成员迅速而有序的将所有的设备、板凳桌子等都搬到了原处,帮助赞助的工作人员搬动音响设备等。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便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通过这次晚会的举办,综合体现了我校学生文化活动的丰富,表现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作为承办方,我院各领导的高度重视都促使了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尤其是团总支、学生会,为了本次活动,大汗淋漓,奉献出了宝贵的时间。通过本次活动,也体现出了建筑学院本届学生会的凝聚力,团结力,每个部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心,这也为本次晚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5.结语:

电影工业 篇3

關键词:“致青春”;“文化工业”;法兰克福

1 “文化工业”理论的缘起

“文化工业”这一术语是在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著的《启蒙辩证法》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大众文化产品的工业体系,主要凭借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广播和其他纸传媒,操纵着非自发的物化的虚假文化,直至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的产物,并充当大众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束缚的手段;因为“大众文化”这个词模糊而不准确,会让人误解其是从大众本身产生出来的,于是,他们新造了“文化工业”这一术语来代称并加以区别。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看来,“文化工业”既是技术理性对文化控制的结果,也是文化被商品化的结果,是通过娱乐方式对大众的欺骗和奴役。

2 “致青春”系列电影的解说

2013年4月26日,改自辛夷坞的小说、由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后,票房走俏,大获好评。《致青春》并不是青春片成功的首例,2010年,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2011年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都曾掀起青春片的热潮。在当下这个消费社会中,市场是最有发言权的,制片方看到了商机后,青春题材的电影变成导演和编剧的新宠。《致青春》上映后,接着《同桌的你》《左耳》《栀子花开》《第三种爱情》等电影纷纷上映。

青春电影传达的是关于青春及成长的感悟。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还没有到青春期的人希望去了解青春,正值青春期的人希望从中得到启示;出于各种目的,大家走进电影院,一次又一次地消费这种青春的情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技术化、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那种感官化、娱乐化、标准化、伪个性化的文化弊端,同样适用于今天中国电影市场上“致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大量的“致青春”系列电影用重复的手法、相似的情节和结构使得这些电影产品的生产与工厂的批量生产别无二致。电影通过虚幻的抚慰造成公众意识的“物化”,进而削弱了公众的批判能力和超越性想象。“致青春”的电影不应当只满足年轻人娱乐化、感官化的趋势,而应该保持深度的美学探索和崇高的艺术追求。“致青春”系列电影不同程度地呈现了文化标准化的特征。其在时间上大多是从现在往后看、在内容上大多是怀念青春,接连不断的相似题材的出现,使得相似内容的青春电影不断上映,造成越来越明显的同质化趋势。

青春电影的受众群体大部分以“80后”“90后”为主。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面临着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残酷的现实。他们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得到一种感官的愉悦。娱乐、消遣、感官刺激成为他们看电影的主要目的,从而达到慰藉心灵、怀念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的作用。这些都是“致青春”题材电影在我国得以存在的消费主体和现实基础。《初恋这件小事》不禁让人回忆起青葱岁月中的暗恋情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对于初恋的追忆;《致青春》是对于大学生活的追忆;《同桌的你》是对于同桌加初恋的怀念。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看电影的成本已大大降低。因此,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尤其容易得到年轻人的喜欢;电影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电影制作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质量。纵观青春电影,其服装大多以各种校服为主;场景离不开校园、图书馆、教室、寝室这些地方;道具一定有自行车;情节也基本围绕男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从其相遇、相知再到相恋,最后大多因为现实的压力或误会而导致分手。这种标准化、雷同化的青春片,不可否认,与青春校园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电影应该高于生活,导演应该在电影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为受众展现更多具有新意的影片。随着电影观众素质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千篇一律的青春片一定会让受众感到视觉疲劳,最终会被受众抛弃。

3 总结和评价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认为,“文化工业”中的文化和艺术已然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大众的工具,是人类消费的商品。同时,他们对现代科技也持有否定态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工业”的商品化有了可行性,艺术品独特的个性化都在科学技术的大量复制中慢慢消失,在这种畸形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将所有的目标都指向了盈利性。艺术不再仅仅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消遣。

在现如今的大众消费时代,我们要坚持艺术的独创原则和批判、超越精神。纵观电影产业下的“致青春”系列电影呈现出标准化、统一化、庸俗化的特征。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电影作品被批量生产,艺术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对审美价值的追求,而是商业规律的商品;年轻人的需求也仅仅是停留在消费享乐的过程中,而其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也丧失了个性、独立自主性。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艺术是纯粹的不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是对尚未存在的事物的把握,它是被创造的独立的东西,是不能被模仿的;它是人们对于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值得人们尊敬和肯定的,他们尽全力保护文化的态度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但是在我们吸取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相关理论的精华之处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持有的全盘否定的态度,看到其忽略了“文化工业”的积极意义。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看来,艺术就应该像传统艺术那样,高雅、严谨,是上流社会的人才有资格欣赏的东西;但是,他们忽略了“文化工业”带给人们的便利。“文化工业”让文化亲民化、通俗化,每个人都有接触艺术、欣赏艺术和了解艺术的权利和机会,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阿多诺(德).文化工业再思考[A].文化研究(第一辑)[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阿多诺(德).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霍克海默(德),阿多诺(德).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柴丹薇.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分析——以流行音乐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4.

[5]凌海衡.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2003.

[6]杜彩.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结构复杂性——以电影工业、电视大众文化为例[J].传播文化,2011(8).

[7]李玉杰.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前沿,2010(8).

[8]姚文放.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J].美学研究,1999(3).

[9]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电影工业 篇4

一、理论转型:互联网思维进路

借力互联网发展电影的提法,从历史经验到理论探索都并不新鲜。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开始思考互联网对电影发展策略的影响:朱倩和李亦中从电影网络营销、网络数据库、网络影评、网络电影的制作与传播等方面考察了互联网与电影结合的可行性。[2]田新玲指出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时代,电影营销需要遵循So Lo Mo理念,利用各种智能终端进行新媒体营销传播。[3]张会军等人提出的影院经营管理研究视角,思考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和传播媒介的特征而更新观念转换思维等问题,将重心放在改变电影制作质量和影院经营策略的研究之上。[4]周正兵在互联网金融与电影业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互联网金融支持电影业融资的几种模式及其价值链,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5]而蒲剑对贺岁档影片的网络评价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网络评价与电影票房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大数据与当代电影创作还未建立真正的联系等观点。[6]尹鸿等指出互联网用户,互联网IP,互联网营销,互联网的草根、碎片、网状黏合的特点,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电影似乎正在开启互联网时代新的纪元。[7]王广振认为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应不断融合,最大限度地开发电影价值,以激发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链升级。[8]胡黎红以当下广为流传的关键词众筹、大数据逻辑等为切入口,对相关现象和问题予以质询、反思。[9]另外,相关学术期刊陆续开设专栏邀请业界和学界人士碰撞对话,探讨电影行业发展问题。

近年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已在我国风行一时,产生了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进行了预热。[10]2015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5年7月,国务院再发文《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以下简称40号文)。40号文中对“互联网”的定义可视为官方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版本的强调和补充。比较而言,第二版定义去掉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增加了“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的现实价值和作用;“实现工具”改为“创新要素”,将互联网的地位提升到驱动价值创造的核心地位;“经济发展新形态”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表明互联网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经济发展,更要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互联网”电影不应该是简单的叠加和华丽的包装,也不应该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应是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提升为动力,促进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升级与重构,引领电影发展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跨界突围:合力重构电影版图

互联网企业纷纷与传统影视公司联姻,注资成为大股东,试图借助互联网产业的良好生态,改变行业工业化程度较低、盈利模式较单一的现状,重构影视产业格局。早在2011年5月,腾讯以4.5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中国影视业的龙头公司华谊兄弟,拿下华谊兄弟4.6%的股权。2014年号称中国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元年,10月8日,浙江华策影视非公开发行募资20亿元,引入北京鼎鹿中原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投资股东,其中北京鼎鹿中原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瓦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际分别为百度和小米的壳公司。2015年3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斥资24亿元人民币,认购深圳创业板上市的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9900万股,约占光线8.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6月11日,百度、厚朴基金和天安财险共斥资4.5亿港元入股中国领先的电影院运营商星美控股,其中百度斥资1.5亿港元,获得星美控股1.59%的股权。8月17日,华谊完成非公开发行,募资近36亿元,其中阿里创投出资15.33亿元认购62005519股,约占华谊4.47%的股份,成为其第四大股东;腾讯出资12.79亿元认购51758997股。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3.59%,成为第五大股东,马云与阿里创投的整体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腾讯持股相当。王中军和王中磊则分别从23.27%、6.76%调整为20.82%、6.05%,分别是第一、第三大股东。2015年11月6日,优酷土豆宣布公司与阿里巴巴达成收购协议,阿里对优酷土豆的全资收购于2016年4月初完成。

在互联网公司布局各自的电影版图、打造互联网和电影业双赢生态时,传统电影公司也在积极寻求突围之道。华谊兄弟直接与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合作,将互联网公司的“生态体系”复制到影视行业。华谊兄弟和腾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优质IP的分享上,两家优劣互补,互惠共赢;而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则主要侧重渠道的共享,如娱乐宝、淘宝电影、优酷土豆发挥其在发行、营销、在线放映等环节的优势。2013年华谊兄弟并购广州银汉科技,开启了“去电影化”之路,形成了电影业务、艺人经纪、电视剧业务和游戏产业协同作战的格局。2014年6月,华谊兄弟收购卖座网,提升了电影发行渠道、影院业务发展等方面的竞争力。2016年2月,华谊兄弟以19亿元认购英雄互娱20%股份,持续在互联网领域发力布局。传统影视公司借力互联网,手握渠道与资金的互联网企业和重视内容的影视产业形成了有益补充,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加法,更是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对整个华莱坞电影产业链的升级与革新。

三、打通产业链:改变单一盈利模式

拥有内容优势的互联网公司,涉足电影产业时则是将传统电影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通,进行整合延长:以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缩写IP)为内核,结合各个领域的资源优势持续开发挖掘IP资源的商业价值。艺恩咨询出品的《中国互联网影视产业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版权交易额不断攀升,从7.64亿元一路增长到27.7亿元。[11]在互联网助力下,中国电影有望突破单纯的票房依赖型初级发展模式,形成以版权经济为核心的大电影产业。[12]

百度从上游的IP资源入手,整合现有的文学和游戏资源,百度金融旗下产品百发有戏筹集资金,百度搜索提供数据决策支持和票房预测;糯米团购与百度地图致力于电影为本地生活服务,在移动端拥有入口流量优势;爱奇艺同步上映预告片、花絮、周边特辑等,同时探索会员付费模式;百度金融和百发有戏后续进一步完善衍生服务,如获得明星专属感谢视频、参与庆功宴和首映、制片人特权等。阿里巴巴依靠电商优势,打造移动端售票平台美团猫眼电影和淘宝电影票,粤科软件掌握了国内主流院线售票系统的拍片信息、定价体系和会员数据等,作为决策支持和票房预测;娱乐宝深度融入粉丝,增加其在融资、制作、营销环节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利用新浪微博社交媒体营销进行口碑传播;优酷土豆、天猫魔盒在线播出,拓展收入渠道,淘宝网销售电影周边产品。腾讯打通旗下游戏、文学、动漫等现有品牌资源,加强与华谊兄弟、主流出版社在优质IP方面的合作;微信电影票、QQ电影票、大众点评网合力打造电影本地化服务;与华谊合作成立明星粉丝交流平台“星影联盟”,配合QQ空间、微信朋友圈整合营销渠道;利用京东、“星影联盟”在线销售电影周边产品。

四、升维变革:产业组织方式新结构

乐视模式是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系统。乐视拥有强大的版权优势,拥有海量正版影视、赛事直播等优质内容资源,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与影视出品方、网络视频网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线上通过乐视网PC和移动端、智能电视乐视盒子进行营销和播放;影院观影综合服务平台乐影客将线上用户“导流”到线下购买,提供电影票超前预售、免费参加明星见面、超前点映、发售周边产品等。

光线影业在2014年收购了动画公司蓝弧文化和游戏公司热锋网络,动漫、游戏和电影跨领域合作,互相借力发展;2015年成立彩条屋影业,从IP源头到制作再到周边衍生品,在动画电影、真人奇幻电影和游戏领域进行跨界合作;2016年与铁血科技共同成立子公司,将现有的网络文学IP进行影视改编。2015年拟与360成立视频网站“先看”,试图拓展电影在线付费业务,释放内容资源的更多价值,后因360撤资而告终。

华策影业依托百度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前期借助百度搜索和爱奇艺用户数据辅助剧本的策划与创作,百度金融为电影项目筹集资金;一方面华策为爱奇艺提供优质的内容产品,另一方面爱奇艺为华策提供网络售票、预告片播放、在线播放和衍生品销售的互联网平台。

万达影业的优势在院线,互联网化也集中在这个领域。2015年2月和9月万达院线分别入股微信朋友圈和时光网,试水结合移动互联网将电影衍生品、电影推广与线下影院连接的模式。再加上自家的电影购票网,万达的在线购票交易量不断增加,不断沉淀的在线用户消费数据,通过连接影院完善用户体验。同年4月,与腾讯、百度合作打造O2O电商平台非凡网,集餐饮、百货、金融于一体,其中的电影O2O业务值得期待。

近期,在游戏领域风头正劲的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在影视和综艺领域快速应用。各大影视公司瞄准VR风口,推进VR在自家业务中的应用与产业化。2015年,华谊兄弟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动娱乐收购圣威特部分股权,将为《集结号》打造VR主题公园。2016年3月,华策宣布入股VR公司兰亭数字。3月,光线影业入股为影视剧提供VR技术方案的七维视觉科技,并宣布后续推出一款VR摄影机和两款VR终端。

五、让数据说话:渠道价值最大化

正如上文所说,互联网公司和影视公司合力重塑电影版图的背后,是跨界产业深度融合中的优势互补,是行业发展机遇中的风险分担。电影不再是一个单向的创作过程,而是加入了更多注重粉丝互动的经营性行为,加强数据分析对各个环节的支撑。在线售票APP(网站)如格瓦拉、猫眼、淘宝电影等,通过第三方在线售票、参与电影预售,颠覆传统的发行模式和放映机制,逐渐对院线排片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在电影发行环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注重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在世界电影史上,电影工业生产曾有过三种制度,即明星制度、导演制度和制片人制度……在当代电影生产和销售中,这三种制度已形成了以一种科学的方式组织在一起的‘三角’制度。”[13]诚然,三种制度成功的背后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资本逻辑,正是这些都曾为电影业带来了辉煌的业绩。微软纽约研究院的经济学家大卫·罗斯柴尔德(David Rothschild)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成功预测了24个奥斯卡奖项中的19个和21个。

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数据资源和数据思维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使用自动化算法代替或辅助人类预测,基于大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大幅度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水平。[14]搜索引擎记录了用户的个人偏好,在线视频网站记录了用户的观看习惯,在线售票系统中沉淀了用户的购买习惯,通过对这些用户行为背后的数据分析,能科学地辅助决策电影的创作、选角、制作拍摄、发行、排片和衍生品销售的各个环节。最典型的案例便是Netflix和《纸牌屋》。Netflix沉淀的海量用户数据、播放记录和搜索请求,预测了如何选择金牌导演、实力演员和时下流行的题材剧本;Netflix根据在线播放数据得出用户偏向于将一周一集的美剧攒起来一次性看完,在推出《纸牌屋》时一次性将13集放出。“决策依赖数据的公司运营情况比不重视数据的公司出色很多———这些公司的生产率比不使用数据进行决策的公司高6%。”[15]致力成为影视娱乐平台连接器的艺恩咨询通过数据洞察和智能决策驱动行业变革,相关产品包括enbase娱乐决策智库、enresearch行业研究咨询和CBO中国票房;整合多屏终端消费行为数据,为市场洞察、项目孵化投资、营销发行、影院经营提供策略支持和辅助运营。2015年,艾漫数据免费开放其i Film电影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影片的互联网热度追踪、投放物料的监测、影片口碑和观影期待的深度挖掘,实现营销效果的全程评估,并可有效辅助营销决策。

(二)第三方在线售票的崛起

目前华莱坞电影的飞速发展及其市场环境对在线售票大为有利。一方面,BAT等大公司对在线票务的资本注入,已走出了初期的抢占市场的乱局;另一方面,移动支付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观影习惯正在养成,作为观影主力的年轻人拥有良好的在线支付习惯。

艺恩咨询出品的《2016年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在线票务平台参与发行的影片占9部。[16]唯一例外的《狼图腾》也在格瓦拉进行了预售,并在数家团购网站进行了营销。2015年在线购票平台介入发行的影片中,微影、百度糯米、格瓦拉发行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18部、13部和11部。

在不断打通的电影产业链中,在线票务已经成为黏合上下游制片方和院线的重要一环,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在拍摄制作前,可通过众筹、预售或团购等方式提前卷入受众的参与,摸底市场,起到了推广营销的作用;预测受众构成,为院线的排片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在营销环节,利用在线购票平台累积的用户优势和线上社交优势,打通线上线下,为电影口碑的持续发酵提供可能。各家在线票务引入电影导演、演员和专业影评人的进驻,辅以普通用户不断完善评分、影评等内容建设,为观众购票提供决策依据,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提高了用户黏性。在衍生品环节,各家在线票务纷纷推出衍生品电子商城,精准地对完成观影行为的观众推送衍生品销售信息,以改变影院过度依赖电影票房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未来在线票务还会基于售票业务继续向周边业务拓展,在版权运营的模式下获取更多利润和市场份额。

六、结语

“资金的流动是影视生态维持活动的首要条件。资本的购并为生态保持活力,加速了生态圈循环的过程。”[17]正如前文所说,互联网公司和影视公司通过大规模的全资收购或合并入股等资本运作的方式,将话语权进一步聚合在资本雄厚者手中,这不禁让人回忆起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八大制片厂时代。大数据电影票房预测的趋势是否会导致选题和电影类型的同一化,热门IP、有粉丝号召力的明星和导演的恶性争夺?制片、发行和放映等各个环节的垄断减少了竞争,但有益的竞争无疑是保持电影行业良好生态的关键因素。“互联网电影”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些现象背后的东西不得不让人警惕。

(一)技术与艺术的天然矛盾

美学、技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是电影行业无法规避的内在矛盾。电影拥有超乎寻常的技术兼容性,能够兼容与吸收所有能增强其表现形式与表现力的技术成果。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史,电影技术对电影艺术发展与升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技术为影像生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正如40号文中对“互联网”的定义,此处的“互联网”并不是主语,而是作为创新生产要素和电影组合,促使人和人、人和物、人和信息之间产生新的连接、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价值。科学与艺术、技术与想象等一系列内容的相互联系和碰撞,其用意一定不是旨在双方的重叠、并列和集中,而是二者在联系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意境、新的效果、新的概念、新的形态。[18]因此,切忌孤立地看待、解读“互联网”,更不能陷入“互联网”工具论的狭隘视野。用户行为数据并不是万能的,哪怕你将人类对电影的所有认知都通过数据存储下来,制作人员仍然需要通过创造力去发掘更好的表达方式。[19]

对于大数据,业界人士的认识也很清醒。王长田认为:在电影里面,直觉、智慧、判断力是电影的精神,而不是硬邦邦的数据。现在我找了很多新导演来拍他们的第一部影片,没有一个数据告诉我说哪一个人拍他的处女作有可能是成功的。[20]因此,仍需在尊重创作者的前提下,注重多元价值观的呈现,努力维护电影内容和题材的良好生态。

(二)IP热的背后

IP热潮可以追溯到好莱坞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个时期出现的高概念电影,其中的元素包括要与大众熟悉的文本有互文关系,即由当前流行的小说、漫画改编成电影。一个优质的IP不仅仅包含这个法律术语背后对文本的所有权,更包括了可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可能性、黏合度高的粉丝基础、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性、吸引投资人的风险收益率、把握市场的营销卖点和有潜在变现能力的衍生品特征。对少数成熟IP的争抢不仅可能因为匆忙投拍毁掉一部具有潜能的电影故事,而且势必因竞价或投机性转手而大幅提高影片的制作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便可能加剧其他乱象:诸如严重“超标”的植入性广告———这是又一种反电影市场逻辑的资本运作。[21]盲目囤积的IP资源,并不能成为拯救电影市场的制胜法宝。

(三)产业链中的权力寻租

随着我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电影成为被资本热钱追逐的对象,被诟病的票房丑闻正是资本运作链中的一环:票房注水,炒热市场和口碑,抢占票房拍片档期,发行方、投资方和院线三方得益。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新片上映的生命周期平均在一周左右。票面价格高于购买价、A票看B电影、内部预购票房、片方或广告商包场等买票房和刷票房的方式,制造不断飙升的虚假票房,这些都是行业里默认的公开秘密。这不仅破坏了电影行业的生态,更影响了电影行业的整体信誉和形象。2015年10月,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实时票房数据平台(微信公众号:gjdyzjb)上线,每晚9点半公布当天国内票房前十电影和前十院线的实时数据、影院柜台售票数据、网络售票数据及所占比例等。另外还定期发布全国电影票房周报、月报和年报。官方公开数据平台的背后是对票房数据的透明和公正的要求,为抑制虚假票房、利用数据炒作的现象做出积极努力。

票房人为干预的背后,是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监管机制的缺失。2001年国务院通过的《电影管理条例》,针对电影市场中的传统违规行为做出了共68条规定,对比发展日新月异的电影市场略显保守和陈旧。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22]中,专门针对票房透露瞒报问题制定了管理规范。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尚未对干预电影票房的市场新行为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导致相关部门在规范电影市场秩序时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持。我们期待,发展势头迅猛的电影市场,尽快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摘要:在时代的感召下,“互联网”模式进入大众视野,而华莱坞电影一直在实践着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特别是与互联网不断融合,重视IP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挖掘,在投融资、发行、放映等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使电影的传播渠道和内容形成有益的互补,呈现出良好的商业前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电影公司的联合发力,重构了以往的电影产业版图,不断拓展电影产业链,但“互联网”对华莱坞电影产业链的革新、颠覆背后仍有不少值得警惕之处。

电影工业 篇5

捷成工业广播及电影方案处部门经理黄晠禓先生说:“中国广播影视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春天, 创意驱动其不断革新发展, 以期追赶‘好莱坞电影’。为呼应转型的主题, 我们所展示的一系列全新解决方案, 不仅满足于高端电影制作、高速摄影、高清拍摄以及3D电影制作, 帮助电影传媒人实现不同形式的内容创作, 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MV、预告片、广告片和其他短片等。”

高达4米的变形金刚矗立在展台中央, 多款数字摄影机设备真实拍摄, 营造出电影实拍场景, 吸引了众多观众。捷成工业今年所展示的技术涵盖了整个电影制作过程, 包括制作前期、后期的设备、周边产品及软件, 涵盖全球20多个知名品牌。今年重点展示针对电影高端拍摄系统和3D电视直播设备, 都是首次在中国亮相。

大中华地区首款Easyfocus测距系统——Easyfocus是高端2D、3D及4K高清电影制作中测距的革新产品。该产品由开发了MOVIECAM和ARRICAM摄影机的传奇设计者Fritz Gabriel Bauer (AAC) 设计。Easyfocus可方便摄影师对焦点的控制, 让画面不失焦、清晰度高, 实现一镜到底的ONE TAKE拍摄。该套系统作为全球仅有的10套之一, 在本次展会中, 搭载ARRI摄影机、安琴变形宽银幕镜头和黑豹Tristar道来, 进行首次亮相。

中国首台AB-Live电视系统——安琴和Binocle 3D的合作产品, 集两家之大成, 它融合了安琴在光学镜解决方案方面的专长和Binocle 3D在信号方案的成果, 具有装配简洁、拍摄便捷的特点, 在电视直播现场, 对立体信号进行直接输出, 呈现出最完美的电视直播3D效果。

全球4大镜头全系列汇集。本次展会, 镜头品牌涵盖了安琴、库克、施耐德和蔡司等, 从定焦镜头到变焦镜头, 从S35镜头到全画幅镜头, 再到变形宽银幕镜头。捷成工业实现了这4大顶尖品牌全镜头系列的第一次大汇集。2011-2013年, 在中国电影镜头的销售占比中, 捷成工业独占鳌头, 占据了整个中国电影镜头市场份额的75%。

此外, 还展出了其他一些技术, 如:来自天津灵然科技的动画解决方案, 来自英国公司Film Light数字图像色彩处理系统, 由美国MTI公司开发的Cortex样片解决方案平台, 斯坦尼康®摄影稳定系统等, 完整了捷成工业的一站式电影解决方案。

上一篇:资金集中管理利弊分析下一篇:现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