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控制及应用(精选12篇)
施工技术控制及应用 篇1
摘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 探讨了醋酸物料管线电伴热的参数设计、控制原理。
关键词:电伴热,控制原理,电热带
电伴热是利用电能致热, 在物料管线或罐体上发出均匀热量, 以补偿被伴热物体在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损耗, 维持物料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从而满足其工艺技术要求。同传统的蒸汽伴热相比, 电伴热具有高效节能、发热均匀、可靠性高、安装维护简便、无“跑冒滴漏”现象、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是电热工程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下面以某石化企业醋酸管线电伴热为例, 对其控制原理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1 参数设计
某石化企业, 从生产区到船运码头的醋酸管线, 长度3510米, 采用Φ108×4不锈钢管, 保温材料为岩棉, 厚度80mm, 醋酸凝固点为16.63℃。为确保管线顺畅, 不因环境温度降低而导致管线内醋酸结晶, 介质维持温度要求为25±3℃。
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工艺条件, 管道隔热层厚度与管道热量损失q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1]:
式中:q—单位长度管线的热损耗 (w/m) ;k—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w/m·k) , 取0.044 w/m·k[1];T1—保温层的内表面温度, 即维持温度25℃;T2—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 取最低环境温度-14℃;d1—保温层内径, 即管道的外径108mm;d2——保温层外径, d2=108+2×80=268mm。
将数据代入式 (1) 得:q=11.86 (w/m)
考虑到风速、极端气候条件对管道保温的影响, 取工程保险系数 (1.1~1.3) , 则:
该醋酸管线总的伴热量为:
2 控制原理
2.1 主回路
对于电源部分, 为确保输出功率, 要求采用升压变压器。由于电热带为纯电阻性负载, 考虑到变压器空载损耗、线路损耗, 以及起动瞬间的冲击电流, 通常取可靠系数k=1.1, 即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2]:
可选用SG–65, 380V/830V, 65 kVA三相干式变压器。
主回路为空气开关、接触器控制方式, 具有过流、短路保护功能, 设计选型原则为:空气开关按2~2.2倍工作电流、接触器按2~2.5倍工作电流选择。
则过载电流Ik=2.2Ie=2.2×38 (A) =83.6 (A)
空气开关选用NS160H–100A, 绝缘电压为1250V;接触器选用LC1–D9511C, 主触头、绝缘电压均为1000V。
2.2 电热带
电热带是电伴热系统主要的发热元件, 目前最为常用的有高值PTC电热带、恒功率电热带、自控温 (又称自限式) 电热带等三种, 可根据现场的工艺要求、应用场所的不同, 加以选择。醋酸管线选用了高值PTC串联式电热带。
由内而外, 高值PTC电热带包括以下几层:发热芯线、绝缘层、内垫层、屏蔽层、防腐层。其中, 绝缘层采用聚四氟塑料带, 具有绝缘、耐高温的效果, 耐温等级达200℃以上;内垫层与绝缘层材质相同, 进一步增强绝缘;屏蔽层用镀锡铜丝编织成网, 具有防护作用、加大热辐射面积、用于接地保护;外护套为塑料薄膜, 能防潮、防腐。
伴热带的选型, 是以每米发热功率为标称值。在式 (2) 中, 伴热功率为15.42w/m, 三根平行敷设, 即单根电热带功率为5.1 4 w/m, 取5.2 w/m, 则该电热带型号为5.2DFI–BS。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线芯处于发热状态, 当伴热维持温度为25℃时, 线芯温度将达到50℃。为确保调试中参数的准确性, 必须将芯线换算成20℃时的电阻值。由于P=Uϕ2/R, 则R=Uϕ2/P,
根据温度系数公式可得:, 其中温度系数α=0.00393,
则:
即线芯发热温度达50℃时, 为确保5.2w/m的发热功率, 换算成2 0℃时的电阻值为11.25Ω。
2.3 控制回路
电伴热的控制, 以管线的温度作为反馈信号, 控制温控器的输出节点, 使伴热达到自动控制与调节的效果。
控制回路的电源, 采用了J B K 3–480V/220V隔离变压器, 具有降压、隔离的作用:一方面, 将电压降为220V工作电压;另一方面, 使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防止触电危险[3];同时, 具有滤波作用, 抑制高次谐波传入控制回路, 防止干扰。
醋酸管线的测温采用Pt100铂电阻, 量程范围―50℃~100℃, 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抗氧化能力强, 适用于酸碱腐蚀场所, 测温精度高;铂电阻内接一温度变送器模块, 通过24V直流电源, 将电阻信号转化成4~20m A电流信号, 作为温控器的输入信号。
现场电流信号通过控制电缆加以传输, 称之为温控电缆, 沿管线敷设。由于外管廊属防爆危险区域, 因此采用隔离式安全栅[4], 对窜入现场的电流、电压加以限制, 确保物料管线的安全;当温控电缆短路时, 安全栅将被损坏, 回路断开, 对24V电源、温控器具有保护作用, 防止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温控器的设定温度为25℃, 且具有±1.5℃的回差:当管线温度低于23.5℃时, 温控器节点闭合, 主回路接通, 管线处于加热状态;当管线温度高于26.5℃时, 温控器节点断开, 主回路随之断开, 管线停止加热。
控制回路的保护, 采用ZEV–65电子过载继电器, 具有缺相、过载、三相电流不平衡保护功能。过载电流通常按1.05~1.1倍额定电流整定, 当Ie=38A时, 过载电流为:
3 安装调试
电热带出厂时, 必须通过交接试验, 试验标准为:用1000V摇表, 线芯对屏蔽层绝缘电阻≥50MΩ;工频2500V、一分钟交流耐压试验, 绝缘层不被击穿。
在沿管线敷设时, 三相电热带应平行敷设, 不宜交叉、叠绕, 以防止局部过热而烧坏;电热带紧贴管壁, 用铝箔胶带加以固定;三相电热带采用“Y”型接法, 在尾端接线盒内将线芯并接起来。
因使用长度的限制, 电热带采用D J H–V I–100型防爆接线盒过渡、连接, 接线端子容量为100A, 接线盒防爆等级达到E x d I I B T4, 以符合现场防爆要求[5], 电热带属无火花型电器, 防爆等级为Exe IIT4;每段电热带的屏蔽层, 必须相互连接, 且可靠接地, 接地电阻值<4Ω。
温控器是电伴热控制的核心, 具有接线简单、安装方便、功能完备、参数设置灵活的特点。在输入方式上, 温控器支持热电偶、铂电阻、4~20m A模拟量输入, 可根据现场信号采集的实际状况加以选择;就输出方式上, 采用了温控节点输出, 节点容量达到10A, 具有较强的带载能力;在控制方式上, 通过PID调节功能[6], 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度。
温控器接线调试完毕, 接着对铂电阻进行校验。采用标准电阻箱, 参照Pt100铂电阻分度表, 现场输入电阻信号, 观测温控器显示温度, 并做好记录。调试数据如表1所示, 表明铂电阻测试温度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运行正常。
对三相电热带直流电阻进行测试, 分别为11.62Ω、11.60Ω、11.65Ω, 与理论计算值大致接近;送电试运, 三相电流平衡, 均为38.1A, 电热带发热正常, 热效率稳定, 可以正常投用。
4 结语
电伴热是一套成熟的技术, 从控制方式、元器件选型, 到防爆安全性, 均能达到现场运行要求;而随着电气控制理论的发展、电力电子元件的开发应用, 电伴热控制系统将更为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1]张昌煜.工业蒸汽的有效利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88、345
[2]方大千.电工计算手册[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264-265
[3]张伟.电气安全[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1990:137-143
[4]乐嘉谦.仪表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318-322
[5]王尽余, 潘妙琼, 钟梅.防爆电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5-20
[6]王馨, 陈康宁.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176-181
施工技术控制及应用 篇2
通过总结智能交通系统(ITS)数据质量控制中所涉及的数据属性,提出了ITS数据质量控制算法:根据阈值理论和交通流理论,针对错误数据、丢失数据和不精确数据设计相应的`判别规则,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修正,并提出了针对数据中的不规则时间点的修正算法.在对北京市和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两组不同时间序列的ITS数据进行实践应用后,比较质量控制前后的数据特征,证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提高数据的精确度.最后,对国内外ITS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后的结论和经验作了总结.
作 者:耿彦斌 于雷 赵慧 GENG Yan-bin YU Lei ZHAO Hui 作者单位:耿彦斌,赵慧,GENG Yan-bin,ZHAO Hui(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于雷,YU Lei(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德克萨斯南方大学)
探析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技术 类型 特点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不管是微型的控制设备,还是大型的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计算机控制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其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1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由数字计算机对动态系统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在计算机的控制系统,数字计算机代替自动控制中的常规控制设备,对动态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根本变革。数字计算机功能强大,具有采集、传送、存贮、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推动了自动控制的发展和变革,实现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控制设备的新阶段。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当中,其控制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三个部分。系统对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输入计算机系统当中,并对其进行处理,同时按照已经设计的控制规律计算出控制量,并实时向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计算机控制技术要求控制实现实时性和实效性,对于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要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且信息处理这个过程是不断重复的,能够按照一定的指标完成工作。同时,对于被控参数和设备本身所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并能够做出迅速处理,促使系统更好的工作,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类型
根据控制功能和控制目的不同,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操作指导控制技术。该技术是指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控制被控对象,而是每隔一定时间,计算机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将系统的一些参数经过转化之后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报警、打印和显示。根据这些结果,操作人员去改变给定值或者直接操作执行机构。该技术简单,控制灵活,并且安全性高,不过往往需要人工操作,速度受到相应的限制。(2)直接数字控制技术。是工业生产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的模式,通过检测元件,计算机对一个或者多个系统参数进行巡回检测,通过输入通道,将检测数据送入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然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要求。在该控制技术当中,计算机参与闭环控制过程,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取代模拟调节器,实现多回路的PID调节,并且操作简单,只需要通过改变程序就能够有效的实现复杂的控制,如前馈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3)监督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按照描述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给定值,然后送入模拟调节器,最后由模拟调节器控制生产过程,使得生产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4)分级计算机控制技术。由若干的微处理器或者管理计算机分别承担部分任务,该技术将控制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多台计算机的形式,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不仅能够实现控制,还能够实现管理,满足生产运行的实际需要。
3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一般控制技术相比而言,計算机控制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既有模拟信号,也有数字信号,在实际工作中,只需要修改相应的程序,就能够实现改变控制规律的目的。同时,计算机控制技术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采用的离散控制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有利于实现控制与管理的一体化,显著提高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取得更好的生产效益。
4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管是微型系统还是大型系统,都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控制技术,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各种微型控制器逐渐出现,不仅性能优良,而且价格也低廉,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控制器成本的降低,更好的推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此外,通过各种软件编程,还能够实现复杂的、灵活的控制算法,使得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更为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将会出现,其控制效果必将更为可靠,适用范围也必将更为广阔,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好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对国外先进成果的吸收和引进,我国计算机控制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有着更为广大的应用市场,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高工艺水平,满足高精尖技术发展的需要,促进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发展作用。
参考文献
[1] 伍晓红.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1998(3),43-44.
[2] 刘开茂.谈谈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J].四川建材,2006(5),49-50.
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 篇4
21世纪, 在全世界范围内, 计算机早已全面普及, 计算机网络亦不再是一个新名词。网络时代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它超越了某种程度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相对以前, 人们可以畅游在信息与知识的海洋里, 快速找到有关方面的资料和信息。网络对日常办公也显得格外重要, 甚至公司在置本地局域网内传输文件和沟通。因此,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关系着国家政府和军事机密、社会安定、企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稳定性。
1 网络信息安全的介绍
网络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及系统中的数据的安全, 不因为偶然或人为操作造成信息的篡改、破坏、窃取或泄露, 保证网络传输的正常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包括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这五大基本特征。
2 信息安全控制技术[1,2]
目前控制信息安全有很多种方法, 为达到不同效果, 选择相对的控制技术有助于发挥其最强功效。下面将对当今使用较为普遍的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进行介绍。
常见的技术有:访问控制——控制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或系统的越权操作。用户的权限等级分有普通用户、超级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等, 是在注册时被赋予的。不同权限等级意味着访问的受限程度;防火墙技术——使用综合网络技术设置的一道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间的网络隔绝墙, 阻绝了外界对被保护网络的不可防御的侵害, 抗攻击能力较强;身份验证——通过鉴别代表用户身份的物品 (如磁卡) 、密码设定或用户身体特征识别 (如语音、指纹、视网膜、面孔扫描等) 来确定该用户是否有权对特定系统和网络进行访问;主机认证技术——通过检测IP地址来确认对客户端授权或禁止;安全审计技术——用某种安全扫描器预先扫描系统, 检查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报告, 接着进行系统漏洞修补;一次性口令——英文为One TimePassword (简写OTP) , 其操作原理是对登录加进不确定因素造成每次登录都发送不同的信息, 从而提高登录安全性。比如:登录密码=MD5 (用户名+密码+时间) , 接收到登录口令后验算一下就能验证是否为合法用户。OTP密码体制的诞生有效解决了固定口令的一系列问题, 保护重点资源;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检测分析主体存有的安全风险, 被攻击的可能性指数以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数据加密——按既定的密码算法换算明文数据成较难识别的密文数据, 需要时亦可对其进行解密操作;网际协议安全——基于安全协议和密码学保护服务的IPSec套件是安全网络的长远目标, 无需对协议或应用程序进行更改, 就能对网络进行部署IPSec。安全服务网络技术——第四代防火墙使用分别保护方式来维护对外服务器时, 用网卡把服务器看作单独的网络对其处理, 对外服务器既属于内部网又跟内部网关隔离。较之传统“隔离区”方法, 安全服务网络 (SSN) 技术更具有优势, SSN与内部和外部网都有防火墙的保护, 即使SSN被破坏, 其内部网也在保护下;网络反病毒技术——自1981年电脑病毒首次发现到现在已有30年, 病毒逐渐进化为更高层次和等级, 随之而来的对治技术是与病毒对抗的软件, 我国有瑞星、VRV、KV300、行天98等等一系列查杀病毒的产品。
3 加密技术的应用
保证信息安全需要很多相应的实际操作, 其中, 加密技术的运用是被公认的其中一项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 进行实时的密码算法可以有效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有序进行, 因而防止计算机信息处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也就需要加密系统不断的跟新与改进, 从而满足当下保障安全的需要。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大类。对称加密 (Session Key) 指加密和解密运用相同密钥, 目前广泛被使用, 美国政府使用的DES就是典型的Session Key (长度56Bits) 。反之, 非对称加密 (即公开/私有密钥) 技术使用不同密匙进行加密和解密, 其中的公钥可对外公布而私钥则由私人持有, 因而保障了数据安全性[3]。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密钥和算法两要素。当今被使用频率最多的算法是DES算法、PGP混合加密算法和RSA公开密钥密码。
事实上, 加密技术需要的技能比较广, 包括有身份的鉴别、密码、TLS、web和IP的安全等等。最常规的密码项目就包括数字证书、数字签名、信息加密及发送的验证。
为了对传输数据进行保密, 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加密是使用特定的密码算法转化明文数据, 使其不易辨认, 可用不同密钥, 相同算法加密某一明文称不相同密文。解密是指密钥转化密文数据成明文数据的过程。
信息安全领域主要包括在电子商务、系统 (防火墙、VPN等的边界安全) 和数据方面。而最普遍使用的技术便是加密技术[4]。
3.1 在电子商务的应用
类似淘宝, 易趣等的网络购物网站已深入到大众日常生活, 网络购物时的付款方式大多是信用卡支付。由于涉及到保证客户财产安全问题, 确保顾客信用卡帐号被他人盗取使用, 保障网络安全尤为关键。如今普遍使用的RSA加密技术应运而生, 有效确保信用卡交易的可靠性。
安全插座层 (Secure Sockets Layer, 简称SSL) 技术由Netscape公司开发, 是在因特网上运用保密密钥和RSA技术。SSL结合了“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加密方法, 电子商务服务器和顾客端产生沟通时, 客户端会得到一个Session Key (SK) , 接着客户使用电商服务器的公钥对SK加密, 然后向服务器端进行传输, 双方都确认Session Key后, 在保证电商服务端传给客户的公钥已向相关发证机关申请并被公证的前提下, 所有数据都是通过Session Key加密或解密进行传输。
3.2 在VPN的应用[5-6]
在一个单位区域里设置多台计算机互联的计算机组称作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 。现今国际化公司在全球很多国家都设有分公司, 各分公司都有自己的LAN, 为了办公方便, 总公司运用租用的专用线路来连接各分处的局域网, 这就是虚拟专用网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数据一旦被送离发送者的局域网, 便开始由与客户端互联网连接的路由器实行硬件加密, 互联网上的数据以加密形式进行传送, 直至目的LAN路由器, LAN便会解密此数据, 于是客户就能得到真实的信息。
3.3 其他方面的应用
在电子邮件方面, 为避免有人刻意伪造成他人身份的邮件, 往往使用数字签名技术来甄别发信者的身份;最适合确保服务器访问安全的技术是信息技术加密基础上的身份认证;为确保在线支付安全, 一般使用安全认证协议, 其中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和安全套接层协议应用最广;为了保障密码的安全, 微电子工业开发出密码专用芯片。
4 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 加密技术作为保障网络安全技术无疑是重中之重, 其运用最多领域是在VPN和电子商务。即使再无懈可击的加密技术都很难保证没有漏洞, 都存在被入侵的可能性, 因而加密技术不应停滞不前, 为保证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安全更应持续开发出新的技术。
摘要:提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常用的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在控制技术应用方面, 主要针对电子商务方面和VPN的运用进行详细介绍, 大概的说明了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信息安全控制不应该停留在当前的技术层面, 应该不断的更新创造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信息安全,安全控制技术,加密技术,电子商务,VPN
参考文献
[1]陆莉芳.关于对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的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9 (16) :84—86.
[2]刘东.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2 (6) :148—150.
[3]胡昌振.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应用[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1999.6
[4]潘瑜.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科学出版社, 2006.3
[5]Jim Guichard, Ivan Pepelnjak, Jeff Apcar著、卢泽新, 朱培, 栋齐宁, 孙余强译.MPLS和VPN体系结构 (第2卷) [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9
施工技术控制及应用 篇5
硅微技术在导航、制导与控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主要对近几年来微机电系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情况作了介绍,特别对基于微机电技术的敏感器和执行机构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导航、制导和控制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最后指出了MEMS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目前正在突破的关键技术.
作 者:周凤岐 刘智平周军 ZHOU Feng-qi LIU Zhi-ping ZHOU Jun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西安,710072刊 名:测控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年,卷(期):26(3)分类号:V241关键词:硅微敏感器 导航、制导与控制 执行机构 噪声模型
施工技术控制及应用 篇6
【关键词】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微表处是功能最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之一,七十年代出现于欧洲,八十年代进入美国,如今已成为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很多国家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已有十年,成为国内高等级公路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工艺。它是由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采用专门机械设备摊铺到原路面上,并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它可以起到封水、恢复路面抗滑性能、填充车辙、改善路面轻微不平整的作用,是针对高速公路、城市干道、机场跑道等高等级路面的经济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一、微表处技术的应用
(一)沥青路面微表处下封层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对路基及基层形变的适应性强、养护和使用性能的恢复较容易、行车舒适噪音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路面结构层。由于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刚性基层在结构、组成材料、施工工艺与时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面层与基层之间客观上形成了断层或滑动面,由于路面结构体系中各结构层承担作用不同,必须使面层与基层之间有着较强的连续性从而达到传递荷载的目的,这种连续性可通过下封层、粘层、透层的作用来实现。另外,由于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致使沥青面层透水率偏大,路面防渗能力降低,造成基层及路基的稳定性较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明确规定:位于多雨地区且沥青面层空隙较大、渗水严重时,应在沥青面层下铺筑下封层。下封层是一种细料式沥青混凝土薄层施工技术,其矿料级配应是连续的,通过拌和、摊铺、碾压等步骤,使沥青混合料在基层表面形成密实均匀的结构层。
由于混合料是一种可以流动的浆体,在流动过程中浆体底部的游离沥青颗粒可以形成一个相当于粘层的沥青油膜,油膜的隔水作用相当好,即使封层在没有密实情况下地表水也很难渗透到下层。实践证明,下封层对原路面的封水效果比热沥青表面层好,封层时间越长,渗水系数越小;用油量越大,渗水系数越小。
(二)桥面微表处
研究表明:由于桥梁在交通道路中使用的特殊性,桥面的铺装在交通状况改善维修中是个薄弱部位。采用微表处技术施工,具有简易、快捷、经济、环保等特点,同时对桥梁本身不存在结构性破坏,快开放交通最小限度影响交通压力,相对传统的铣刨加铺、多涂多布等施工工艺是最有效的一种桥面处治方法。这种技术的应用在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桥面上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三)高速公路微表处
近几年,由于政府强大的投资倾向,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201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这些高速公路大多采用密级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使建成的公路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交通部提出公路的发展要“建养并重”。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线长,南方雨季漫长,北方寒冷低温时间长,热沥青养护工作存在着诸多不便,微表处是一种常温施工方法,能够满足高速公路的养护要求。微表处在高速公路的养护中具有以下特点:①代替粘层油,提高抗滑能力与罩面完好结合;②作为防水层,封闭道路表面下渗水,防止道路基层受水侵蚀破坏;③弥补沥青面层贫油情况,修复沥青面层功能;④增加粗糙度,改变道路面层构造深度,提高路面抗滑性能;⑤提高路面平整度,有效的填补车辙;⑥改善旧路状况,使病害得到妥善处理,延长道路大、中修周期。
至此,我们对微表处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由于微表处工艺对道路不具有补强作用,它只是一种快捷、有效、经济、环保的道路预防性养护方式。为了充分体现微表处工艺的优良作用,我们在采用微表处施工时,就要用其所能。必要有效地进行路面前期病害处理是尤为重要的。
几年来,通过微表处技术在泉厦高速、漳诏高速、漳龙高速、福泉高速、福宁高速等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性能和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微表处技术施工质量控制
(一)原路面施工要求
微表处技术作为道路预防性养护工艺,主要起防水、防滑、耐磨和改善路表外观的作用,在路面结构体系中,只能作为表面保护层和耐磨层,不起承重性的结构作用,因此为确保施工后的质量,原路面必须满足:1、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3、表面平整、密实、清洁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与控制
1.1集料
用于微表处的集料,必须坚硬、耐磨,不含泥土杂质,砂当量不低于65%,组成级配依据施工设计类型满足相应的级配标准。
1.2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是微表处的粘结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微表处施工后的质量与使用效果,为确保施工质量,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该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1.3填料
微表处施工常用的填料有水泥、熟石灰、硫酸铵、粉煤灰等,其质量要求主要是细度和含水量,确保不含泥土杂质,应干燥、疏松、没有聚团和结块,并且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少于80%。
1.4水
施工拌和所使用的水采用引用水即可,避免使用盐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含泥土的水,当PH值在7左右并无咸味时通常可使用。
1.5添加剂
添加剂主要起调节拌和时间的作用,尽可能使用室内试验同一品牌的添加剂,使用时一般需要稀释,避免使用含有铁锈的容器进行稀释。
2、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是确定微表处生产施工配合比和施工质量的主要依据,其试验内容主要有:1)拌和试验;2)破乳时间试验;3)粘聚力试验;4)湿轮磨耗试验;5)负荷车轮粘砂试验;6)微表处混合料轮辙变形试验;7)配伍性等级试验
通过上述试验确定微表处施工配合比、掌握交通开放时间及材料间的相容性等,保障施工顺畅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3、人员设备
组建一支管理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的施工队伍,是确保微表处施工质量的前提;施工前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要安排到位并进行必要的检测与调试,尤其是对施工封层车的机械检查和计量标定,在下列情况下要进行重新标定:机械第一次使用时;材料输送系统调试维修过时;一定使用时间后(通常为1年);原材料或配合比发生变化时。
(三)现场质量控制
1.材料存储与使用
施工材料在满足相关的技术指标要求时,施工过程中的存储与使用也要尤为注意:
1.1集料在使用前要充分拌和,避免施工中出现离析现象
1.2集料的存放地点要进行场地硬化处理,防止杂物掺进
1.3集料的使用前既要避免过分干燥和雨水淋泡
1.4改性乳化沥青避免生产后高温使用,宜至常温后使用
1.5改性乳化瀝青的存放尽可能减少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1.6改性乳化沥青常时间存放时要进行定期搅拌
1.7填料的存放与使用要确保干燥、疏松
2.摊铺质量控制
施工摊铺是微表处技术在路面体现的关键工序,现场管理与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外观效果。
2.1根据道路宽度调整摊铺箱,确保摊铺幅数为整数
2.2施工摊铺行驶时要设置行走控制线
2.3依据计量标定结果确认各料门开度,必要时进行吐料观测
2.4摊铺起点放置油毛毡或薄铁板,移走不合格的混合料
2.5调节混合料分向器确保摊铺箱内混合料均匀分布
2.6严格控制混合料拌和使用水的用量尽量避免外加水使用
2.7保持混合料的输出与摊铺用量的一致性,通常为1/2左右
2.8施工摊铺中出现的局部问题要进行及时修补
2.9依据混合料级配类型严格控制摊铺厚度,避免麻面和泛油现象
2.10严格控制横、纵接缝的施工,避免台阶和重叠现象
3、成型养护
养护的时间,视混合料中水的驱除及粘结力的大小而变化,通常认为,当粘结力达到120N.cm时,混合料已初凝,当粘结力达到200N.cm时,混合料已凝固到可以开放交通的状态。影响养护成型的因素有:1)集料的本身性质和级配组成;2)乳化沥青含量及乳化剂的性能和用量;3)填料、添加剂的类型及用量;4)拌和使用水的用量;5)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
(四)施工质量外观评定
1、表面平整、密实、无松散现象;
2、横纵接缝平顺,外观色泽均匀一致;
3、摊铺范围外无稀浆流淌现象;
4、整体粗糙度一致,无光滑现象。
三.结束语
微表处技术是一种功能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它不仅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路面的磨损、老化、光滑、松散、坑槽等病害,提高路面的抗滑性,改善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还可以提高原路面的承载力和防病害能力。对于降低路面的透水性,治理和改善路面网裂、松散等功能性破坏也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微表处的应用对降低路面的噪音污染也有显著的效果。微表处技术完全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的养护及新建路面下封层,与其他的路面施工养护措施相比,微表处技术具有施工快捷方便,大大缩短开放交通时间,节约能源,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微表处技术以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在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转炉自动加料控制技术及应用 篇7
转炉的设计是十分巧妙,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更多地改进以便于转炉的实用更加的方便快捷。其中自动加料技术是冶炼金属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对于其自动化控制的改进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所以本文主要对转炉以及自动加料技术进行介绍。同时介绍转炉的炉体的结构以及各个部位内部结构以及作用进行介绍, 这样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转炉的自动加料技术, 同时深层次的了解转炉的工作原理, 以便于我们理解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1转炉的基本介绍
1.1炉体
炉体是指可以倾动的圆筒形状的吹氧炼钢容器。他们根据炉体的内部材料分别分为碱性的和酸性的转炉。按照气体吹入炉内部的位置分为底吹、顶吹和侧吹转炉。并且按照吹练采用的气体分为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转炉主要的应用方面是对钢铁的冶炼, 所以炉体的材料选择十分重要。
钢铁想要精炼首先要将原材料化成铁水, 温度一般在千度以上, 所以对于炼钢炉的材料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一定要有防氧化性并且可以耐高温。转炉炉体由炉壳和炉衬组成。炉壳由钢板焊成, 而炉衬由工作层、永久层和充填层三部分组成。工作层是直接与炉内的冶炼的材料相连接的, 在永久层和充填层中有一部分的隔热物质。其中主要由炉帽、炉身、炉底三大部件。炉帽主要是防止液体的喷溅, 形成一种阻塞的作用。同时炉帽的所承受的温度一般在300°-400°之间, 所以要对炉帽进行一定的降温处理, 有一个水循环系统。并且炉帽处安装有飞起回收处理系统, 但是此系统要进行密封式的处理, 否则将会使气体外泄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而炉身是整个炉子的承载部分, 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炼钢行为都是在炉身中进行的, 他的设计也应该是十分精妙的, 在炉身的设计中要注意到液体的液面高度, 因为高度的不同或者炉身设计角度的不同可能影响在最后出钢液的时候是否堵塞。炉底的主要设计一般是锥形和球形两种, 锥形的炉底一般受力不好, 所以只能用作中小型的转炉中进行使用, 球星的炉底受力面积均匀, 便于转动, 所以一般用于大型的转炉的炉底使用。转炉的三个主要构造都是十分精妙的, 每一个部分都是相吻合的。在设计中有三种方式死炉帽活炉底、活炉帽死炉底和整体炉壳。
1.2防喷溅装置
防喷溅装置在于转炉得使用中是很关键。在进行金属的冶炼时, 固态的金属要被融化为液态, 他们熔点一般都非常高, 如果在冶炼时因高温加热产生了喷溅的现象那么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避免钢水过氧化;在开始炼钢时要大量加入氧气, 同时在加入合金氧时要先弱后强的顺序加入硅铁和锰铁, 防止过度氧化。保证拉碳位置的准确性, 钢包要清洁, 最后清晰钢包时要充分的清晰最后可加入少量的石灰等物质, 防止在炼钢是的过氧化行为的产生。同时盖好转炉盖是很好地防止喷溅的方式。
1.3回收气体装置
在金属的冶炼中会产生很多的废气, 这样的废气一般都是有毒的。例如可能产生SO2, 氧气过量可能将更多的气体吹出, 所以对于废气的收集是很重要。炉体的废弃收集装置是一个收集管道, 在管道的外部有冷水降温的装置, 同时有鼓风机将气体吹出, 通过煤气鼓风机的大功率作业将气体吹出, 从而可以起到收集气体的作用。
2自动加料技术及应用
2.1模型设计
转炉加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由溶剂加料和合金加料两种加料方式组成。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熔化剂和金属的加入。其中转炉加料中需要加入焦炭、萤石、炉衬压块、活性石灰、白云石、铁矿、硅铁等等作物都需要加入其中。加料器的设置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系统, 可以在每一次的冶炼之后或者在冶炼过程中检测到缺少的东西自动加入, 他的过程是一个自动的振荡给料器, 其中与之相匹配的是很多个斗仓, 在每次需要进行加料是都会自动化的给进需要的材料。在需要加料是缓冲斗和称量斗下的振动给料器进行材料的供给。同时在供给时如果料物进行了冗杂, 那么在这个时候公用一个称量斗时要有一个快速的判断处理机制, 这样才可能在恰当的时机快速的加入需要的东西, 不影响金属的冶炼进程。
2.2自动加料系统
在金属的冶炼进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自动的加料技术进行自动加料。在这种基础的控制下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联动的控制体系, 同时要好好地分析需要进行的加入量。在需要加料时称量斗会进行加料的物质的质量称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快速的置换, 如果进行过不快速则可能造成冶炼的失误。同时我们要联动控制各种缓冲斗和货仓, 避免多种材料同时进入称量斗, 这样的话会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危险。所以一个重要的联动控制是重要的。同时我们需要在转炉中加入自动测量装置, 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处理, 分析什么时刻需要进行加料, 加什么料。这样会使自动加料系统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事情。对于转炉的自动加料系统必不可少的就是手动控制的方式。程序在多次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错误, 或者由于偏差而产生不可预知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再次进行自动加料那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一个手动的控制, 可以手动结束进程, 这样有助于我们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与损失。
2.3自动加料带来的好处
转炉得自动加料技术在金属的冶炼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 事物的发展都趋向于自动化。如果一个事务可以大大的解放人力的存在, 那么将是一个很好地改进。转炉得自动加料系统可以大大的解放人的劳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冶炼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更快的进行金属的冶炼。同时可以快速的进行金属的冶炼。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冶炼的速度与质量都会大大的加快。由于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存在, 可以使每个冶炼金属的过程都趋近于程式化, 更加的精准、准确。
3结语
通过转炉散状料自动加料实施, 切实达到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减轻了炉前工的工作强度, 减少了散状料在生产中的浪费, 加快了生产节奏的目的。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转炉得自动加料技术也会得到更好地改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转炉的改进更加的迅速。国家的发展是缺少不了钢铁的, 转炉得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本文就转炉进行了大致的简介, 并且深度的介绍了转炉得自动加料技术的应用以及好处, 让我们对转炉有所深层次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马竹梧, 邹立功.钢铁工业自动化 (炼钢卷) [J].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40-42.
[2]战红仁.自动控制在冶金工业中应用新动向[J].冶金自动化, 2002 (5) :7, 24-25.
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 篇8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
1.1 计算机系统问题
目前, 很多计算机系统网络都普遍存在控制性差的特点, 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再加之缺乏相应控制的系统, 很容易给电脑黑客提供可乘之机, 电脑黑客会利用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漏洞, 来攻击和破坏计算机用户的系统, 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
1.2 计算机病毒传播
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也呈现出多种形式, 这些计算机病毒严重的威胁着计算机信息安全, 容易造成计算机用户的信息数据流失或者被破坏, 威胁着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
1.3 计算机存储传播
计算机信息在存储和传播的过程中, 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 可能导致计算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任意修改, 导致信息的失真。此外, 计算机信息的保密技术不高, 存在信息被偷看或者被偷盗的可能性, 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2.1 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根据计算机用户的人体特征来进行识别操作的。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 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技术的运用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 确保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2.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被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 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计算机网络和外用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 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内在信息不受外在网络信息和环境的影响和侵害, 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内在的安全性。
2.3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将将计算机用户的一些明文数据进行加密, 运用密码进行转化, 一般不知道转化密码的人员就无法破解相关数据, 这样来保证计算机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4 安全审计技术
安全审计技术主要是定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 一旦发现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 能及时对计算机漏洞进行处理, 减少有害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 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2.5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应用系统, 软件等安全性进行保护, 这样才能确保计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护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安全和计算机系统安全。将入侵检测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系统中,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 可以及时的发现各种可能入侵计算机系统的病毒和垃圾信息, 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完善, 降低各种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所带来的损害, 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淘宝、唯品会、当当等网络购物网站的成立, 人们的购物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人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多数都会选用信用卡作为付款的主要支付方式, 这就会涉及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问题, 也会存在消费者的信用卡账号被别人盗用的情况, 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因此,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RSA加密技术的出现, 极大的解决了消费者的信用卡支付安全问题, 确保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交易的安全性。
3.2 VPN中的应用
一个单位区域内会设置多台互联网计算机组, 被称之为局域网LAN。目前, 很多国际化的公司, 会在其他很多的国家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分公司, 每个分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LAN, 可以方便分公司和总公司的办公, 会利用专门的线路来连接各个分公司的LAN, 这时就会运用到虚拟的专用网VPN,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公司信息的安全性, 也能给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3.3 其他方面的应用
电子邮件的传递过程中, 为了防止他人伪造客户的身份信息,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保护客户的网络信息安全。在人们进行淘宝的网络购物支付时, 可以运用电子交易协议和安全套接层协议, 来确保消费者的信用卡信息安全。此外, 为了确保消费者信用卡密码的安全性, 专门研发出密码专用芯片, 来保障消费者的网络信息安全。这些都是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了便利, 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为人们的信息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 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多个层面,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都开始将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运用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工作中, 逐渐网络信息的安全传递。同时, 在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不断对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 为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提供更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 在实际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过程中, 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案, 逐渐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发展, 推动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开始涌现出来, 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也变得至关重要, 可以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传递, 维护计算机用户的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要合理有效的运用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 才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减少计算机用户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进行分析, 来探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应措施, 促进网络信息健康、安全的发展和传递。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现状,应用
参考文献
[1]陆莉芳.关于对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的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8) .
[2]李玉敏.工业控制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与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 2012 (11) .
[3]樊国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控制技术及应用[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5 (08) .
新型化学防尘控制技术试验及应用 篇9
粉尘污染在空气污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很多工作活动都会产生细颗粒粉尘, 威胁到人体的健康[1]。由于粉尘颗粒大多非常细小, 遇风易飞扬, 对周围附近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造成毒害和刺激, 降低能见度, 引起设备磨损腐蚀等。为此国内外在粉尘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使得防尘技术水平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出了许多的新型除尘方法及除尘设备。其中化学抑尘[2]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防尘新技术, 实践证明其防尘效果很好, 特别是降低对人体有害的呼吸性粉尘效果更加明显, 但针对化学抑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现有的各种抑尘剂存在性能单一、工艺复杂、成本高、污染环境及应用推广度不够等问题。因此, 研究开发适用范围更广、性能更稳定、效果更明显、价格更低廉、污染更小的抑尘剂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笔者在论述化学抑尘技术的基础上, 研制了抑尘效果好、稳固周期长、成本低廉及污染小的新型抑尘剂。
2 新型化学抑尘剂的组成及性能
抑尘剂-1:由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组成。
成膜剂、粘结剂———海藻酸钠:具有成凝胶和成膜的能力, 其含有大量游离的羧基, 性质活泼, 具有很高的离子交换功能, 极易与Ca2+、Cu2+、Fe2+、Mn2+等离子发生交换, 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来抑制粉尘飞扬。
保湿剂、助剂———无水氯化钙:吸湿能力极强, 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 增加粉尘颗粒的单重, 并能与海藻酸钠发生交联反应, 生成交联的三维网状的海藻酸钙聚合物。
抑尘剂-2: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钠组成。
成膜剂、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粘合、增稠、增强、保水作用, 粘度在pH值为6~9时最佳。因此常作为絮凝剂、螯合剂、增稠剂、保水剂、成膜材料。
保湿剂、粘结剂———硅酸钠:溶于水成粘稠溶液, 是一种无机粘合剂, 可作为粉尘粘结剂。
3 化学抑尘稳固性的测定
3.1 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
基于《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94) 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
将养护后的圆柱形试件置于强度测力仪的升降台上, 调节升降旋钮和速度控制旋杆, 保持mm/min的恒定速率增加。抗压强度Rc按下式计算, 试验原理如图1所示。
式中:P为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 (N) ;A为试件的截面积, A=πd2/4, d为试件的直径 (mm) 。
对圆柱形试件不加垫条直接施加径向压力[3], 直至试件被压裂, 如图2。劈裂强度Ri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为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 (N) ;L为试件的长度 (mm) ;d为试件的直径 (mm) 。
3.2 水稳定试验
将试件浸泡于水中 (保持试样不被破坏且体积恒定) , 10min后取出并擦干试件表面的水分, 然后测定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在此用水稳定系数Kr来衡量其水稳定性。水稳定系数Kr按下式计算:
式中:R标准为标准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MPa;R浸水为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MPa。
4 抑尘剂最佳配比的确定
4.1 抑尘剂的选择配比
利用蒸发率 (SVR) 的变化情况评价保湿剂对粉尘的作用能力[4], 以确定试剂的百分比范围。在此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吸湿保水材料 (硅酸钠和无水氯化钙) 的抗蒸发特性。
根据试验结果, 得到无水氯化钙和硅酸钠对粉尘的吸湿保水能力, 如图3, 4。综合考虑氯化钙、硅酸钠的成本及湿润能力, 试验最终选择5%~10%这一适宜的浓度范围作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选择依据。
其他试剂的剂量范围主要根据实验室配制结果和实际生产中的要求来确定, 达到效果显著且节省成本的目的。为确定粉尘中抑尘剂的最佳掺量配比, 试验选用L9 (34) 正交表, 各成分均取3个水平, 并以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水稳定性3个指标作为抑尘效果的考核指标。
4.2 试件的制备和养护
按既定的各种配比制备抑尘剂, 将其与普通粉尘拌和均匀, 对照组试件按最佳含水量拌和, 然后将配好的粉料分3次压入试模中, 最后将试件脱模即得Φ50mm×50mm圆柱形试件。将成型的试件在自然条件下养护, 完成抑尘剂与粉尘颗粒之间的各种物化反应, 养护龄期为14d。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采用极差分析法对表1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 (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最优配方方案0.5%海藻酸钠+5%氯化钙;重要顺序:氯化钙>海藻酸钠。 (2) 水稳定试验得到最优配方方案2%海藻酸钠+0%氯化钙;重要顺序:海藻酸钠>氯化钙。 (3) 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得到最优配方方案1%海藻酸钠+5%氯化钙;重要顺序:海藻酸钠>氯化钙。 (4) 综合考虑实用性及经济性最终选得抑尘剂-1的最佳配比为:1%海藻酸钠+5%氯化钙。
采用极差分析法对表2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 (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最优配方方案0.2%羧甲基纤维素钠+10%硅酸钠;重要顺序: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2) 水稳定试验得到最优配方方案0.2%羧甲基纤维素钠+0%硅酸钠;重要顺序: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3) 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得到最优配方方案0.2%羧甲基纤维素钠+10%硅酸钠;重要顺序: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4) 综合考虑实用性及经济性最终选得抑尘剂-2的最佳配比为:0.2%羧甲基纤维素钠+10%硅酸钠。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抑尘稳固效果不是随抑尘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避免了盲目加大试剂用量而带来的成本浪费;只加纯水的试件培养一段时间后浸泡于水中, 试验结果见表3, 由于粉尘颗粒之间没有形成网状膜, 粉尘颗粒之间的粘结力不及添加抑尘剂的试件;在粉尘中添加海藻酸钠和氯化钙, 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及硅酸钠都可明显提高粉体的结构强度, 相对于在粉尘中添加单一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抑尘效果较好。
5 抑尘剂实际应用研究
将粉尘按照表4添加最佳配方抑尘剂-1、抑尘剂-2及水, 制成圆柱形试件。将成型的试件置于自然状态下分别养护3d、7d、14d、28d, 之后取出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由表4可知, 在粉尘中喷水的抑尘效果不及2种抑尘剂的作用效果, 其中抑尘剂-1的效果较抑尘剂-2的效果显著。
通过扫描电镜[5]定性分析养护好的粉尘样本, 观察其微观形貌, 见图5~8。
由图5~8可以观察到粉尘的微观结构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关系, 添加水及抑尘剂的粉尘的团聚程度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原状试样。相比与加水和抑尘剂-2, 抑尘剂-1的抑尘固结程度更好, 粉尘的团聚体的粒径较大。
将处理后的粉尘放大至20000倍, 见图9。可以看出在粉尘颗粒之间充满着凝胶状和纤维状水化物物质, 这些水化物与粉尘颗粒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形成了很高的强度。它是抑尘剂与粉尘颗粒及自身相互反应产生的。这些凝胶物质覆盖在粉尘颗粒表面并将颗粒包裹成较大的团粒状结构, 这些团粒状结晶体排列非常紧密, 从而使粉尘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微观形貌照片恰恰充分证实抑尘剂对粉尘颗粒的包裹、网状连接和孔隙填充作用。
6 结论
(1) 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及水稳定试验, 研究了有效测定化学抑尘剂抑尘效果的测量方法。
(2) 基于吸水、保湿、凝结原则, 充分考虑各试剂的性价比、污染等问题确定了2种抑尘剂的组分。通过对2种新型的抑尘剂的正交试验, 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 其最优配比分别为1%海藻酸钠+5%氯化钙, 0.2%羧甲基纤维素钠+10%硅酸钠。
(3) 基于2种新型抑尘剂的最优配比, 研究了应用在实际的抑尘效果, 可显著增强粉尘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抑尘、除尘效果。
通过实验, 研究出了抑尘效果好、稳固周期长、成本低廉及污染小的新型化学抑尘剂, 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剂量来改善和提高粉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 (如抗压、抗剪、抗冲刷和抗渗能力) , 从而使粉尘颗粒相互积聚稳固, 达到防尘、抑尘目的。
摘要:指出了为有效抑制粉尘飞扬, 研制了两种新型的抑尘剂。运用正交试验方法, 对两种新型抑尘剂的配方进行了优化, 以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及水稳定性为指标初步确定了两种新型抑尘剂的最佳配比。同时将得到的最优配比的抑尘剂应用到实际中, 并通过电镜进行了微观分析, 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抑尘剂的抑尘效果明显高于纯水, 尤其是抑尘剂-1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粉尘,防尘控制技术,抑尘剂
参考文献
[1]李锦, 柳建龙.改良MPS型抑尘剂在料堆防尘中的试验研究[J].工业安全与防尘, 2000 (1) :13~15.
[2]彭小兰, 吴超.化学抑尘剂新进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1 (5) :44~47.
[3]杨同, 王宝学, 孙林, 等.垫条方式对岩石劈裂试验的影响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 2002 (1) :3~7.
[4]李建法.新型高分子沙土稳定材料的研制与应用[D].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2003:110.
矿井巷道掘进率控制技术及应用 篇10
矿井巷道掘进率是生产矿井在一定时期内每生产1万t煤炭所需掘进的巷道总进尺数,它反映在既定煤层赋存情况、开拓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等条件下的掘进效果,是采掘比例关系的主要指标之一。掘进率的高与低均影响矿井日常生产:掘进率高,则说明开掘巷道工程量大,无效进尺也会多,造成浪费;掘进率低,很可能是开掘工程安排不足,一定时期后将可能引起采掘接替失调,影响矿井“三量”和正常生产。因此,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优化设计,科学确定合理的掘进率。
1 矿井巷道掘进率状况
从全国国有煤矿掘进率发展情况(表1)来看,新建矿井巷道掘进率呈下降趋势。矿井在不同时期、不同煤层的掘进率多不相同,其数量关系大致是:新投产时期掘进率>技术改造时期掘进率>正常生产时期掘进率;薄煤层掘进率>中厚煤层掘进率>厚煤层掘进率(表2)。且在煤炭经济形势高涨时,巷道掘进率高;在煤炭经济形势低潮时,巷道掘进率低;有新的掘进技术突破时,巷道掘进率低;受掘进技术瓶颈制约或在瓦斯含量升高(突出)时,巷道掘进率高(表3)。
m/万t
注:资料来源于《当代中国煤炭工业》。
注:2008年统计数字。
注:瓦斯治理工程包括开采保护层工作面准备工程,高、低位瓦斯抽采巷,尾巷和改变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等施工的工程。
2 降低掘进率的开掘布置方式
虽然煤炭企业是国家能源企业,但仍要追求成本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煤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势必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巷道掘进率较高是主要因素之一(据估测,巷道掘进费用占煤矿完全成本的20%~30%)。因此,强化工程设计技术管理,优化巷道布置设计,简化生产系统,合理确定掘进率,从而减少掘进投入势在必行。
采矿技术的发展为不同地区的煤矿降低掘进率提供了很多种方法,如跨大巷采煤、倾斜长壁布置、180°旋转采煤和短壁开采等技术均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采准巷道的数量和长度,但又各有其局限性,其应用不是十分广泛。以下为常见的降低掘进率的方法。
2.1 沿空留巷
沿空留巷是在上一区段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巷旁支护等有效方法,将运输巷保留下来,供下一区段的工作面开采时做回风巷使用,其目的是使1条巷道可以使用2次,这种布置方式也称为“巷道二次使用”、“一巷二用”、“单巷开采系统”;其主要优点是下一工作面回采时只需掘1条巷道(一般为运输巷),从而大大降低了掘进率;其次是,从根本上消除了沿空掘巷需要滞后掘进的缺点,有利于上下区段按正常顺序连续开采,有利于矿井生产集中化和改善采掘接替关系。
一般讲,沿空留巷适用于煤层顶板易冒落和中等冒落程度、底板不易发生严重底鼓、煤厚在2,3 m以下的薄及中厚煤层工作面。
2.2 一条片盘多工作面共用
工作面片盘(甩车场)是指连接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与采区轨道运输巷的巷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已回采完毕的上一个工作面的片盘保留下来,使用前进行维修加固,并根据工作面现场情况,沿将要回采的工作面的煤层层位向“上”或向“下”延伸掘进,与工作面的运输巷或回风巷贯通,继续用作下一个工作面的运输巷片盘或回风巷片盘,条件适宜时可供多个工作面使用。
这种布置方式一般适用于同一区段相邻的工作面或分层开采的工作面;煤层倾角较小,且煤层瓦斯含量不大。
平煤股份某矿约长150 m的己15-17-12131工作面回风巷片盘,经技术改造,所服务的工作面多达6个,服务年限长达12 a,累计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近1 200 m,其中岩巷工程量750 m。
2.3 对拉工作面布置
如图1所示,戊8-10-23072和戊8-10-23082即为对拉工作面。从图1可以看出,对拉工作面是利用3条巷道准备出2个采煤工作面。中间的运输巷铺设输送机作为运输平巷,上、下工作面的煤炭分别向下方及上方运到中间的运输平巷,由此集中运送到采区上山。对拉工作面布置方式一般适用于普通炮采、煤层倾角小于15°、顶板中等稳定以上、煤层瓦斯含量不大的工作面。
由于下工作面(戊8-10-23082工作面)的煤炭是向上运送,因此下工作面的采长应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及工作面输送机的能力而定,下工作面的采长应比上工作面短一些。
2.4 大采长工作面
加大长壁工作面参数,可以相对减少采区和工作面的数量,相应减少掘进工程量。煤层赋存条件、通风及安全条件和工作面配套设备的装备水平等因素,制约超长工作面参数,工作面不是越长越好,也不可能无限长。目前,国内大采长工作面可达250 m,国外在350 m左右。
2.5 放顶煤长壁采煤法
法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等国在1950年前后开始应用厚及特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法,我国于1982年引进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目前已成为厚及特厚煤层开采的一种主要采煤方法。其实质是在厚及特厚煤层工作面沿煤层底板布置一采高2~3 m的长壁工作面,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回采,并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松动爆破等方法,使顶煤支架后方或上方的“放煤窗口”放出。
相同条件下,与厚煤层分层开采方法相比,开采同一区段煤炭,放顶煤采煤法至少减少掘进工程量一半,掘进率降低一半。放顶煤长壁采煤法可分为表4中所示的几种类型。
3 影响掘进率增高的因素
3.1 人为失误
由于种种原因,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发生人为失误,巷道掘进率因此而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平煤股份某矿设计施工的三水平戊一轨道上山,全长1 300 m,施工时,巷道要穿越落差为30 m的断层的上下盘。为赶工期,该巷采取对头施工方式。由于断层影响,煤层层位变化,加之工程技术人员疏忽,施工至剩余430 m时,解算贯通点标高发现,贯通段巷道的坡度只有5°,无法满足轨道运输的要求。无奈之下,将巷道贯通段施工成平巷,并在此增设中部车场,为此增加工程量210多m,同比增加16.2%。
(2)平煤股份某矿丁6-22040工作面,回采丁6组煤(其上赋存丁5组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沿丁6煤顶板掘进,该工作面回风巷揭露1条落差4.0 m的断层。过断层施工期间,地测部门误将断层附近的丁5煤层判断为丁6煤层,施工队沿丁5煤层顶板继续掘进。在施工了480 m后,发现层位错误,不得不封闭480 m长的巷道,退至断层面后方沿丁6煤层顶板掘进,造成480 m长的巷道成为废巷。
3.2 灾害治理
灾害治理是生产矿井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对矿井瓦斯、矿井水防治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试验研究布置采区专用回风巷、工作面顶底板瓦斯抽排巷、回采工作面多巷布置、各种抽采瓦斯钻场和专用探放水巷、排泄水巷等,是常用的措施(表5)。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扬长避短,科学设计,推广适应当地情况的方法,不搞一刀切,既不违背安全法规,又确保掘进率适中。
4 结语
施工技术控制及应用 篇11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应用;维护
液压系统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大、易于安装、可控性好等诸多优点,可实现无极调速、快速响应等功能。但液压系统由于本身的复杂性,也存在着运行可靠性较低的缺点。因此,加强液压系统的诊断和维护研究,对于确保液压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液压技术的内容
液压技术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先导控制技术,即用较小的力度去操作操纵手杆,由操纵手杆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藉此对较大功率的主阀芯进行控制;②通过负载传感技术,克服工程机械荷载变化大及多路阀复合操作彼此干扰的问题;③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进行应用,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实现提供硬件保障;④将伺服技术、比例技术用于工程机械精密控制,从而实现操作上的方便和控制上的高精度;⑤运用液压泵控制技术,提升发动机的控制及利用效率。
二、现代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的应用
1.定量泵设计
在以往的工程机械系统设计中,或是小型工程机械的设计中,一般选择定量泵设计。该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如下:系统的最大工作流量和最小工作压力之积换算为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后不得大于发动机净功率。但该设计方法在通常工况下的功率利用系数不高,且不利于较强控制功能的实现,故性能较差,仅在小型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运输车等设备中使用。
2.单泵恒功率控制
单泵控制技术是借助变量控制系统来达到控制变量泵排量的目的,而更早的恒功率控制是借助对变量系统中两根弹簧弹力的区别设定来达到控制变量泵输出流量的目的,其运行曲线为一条折线。当系统压力增至第一根弹簧的预设压力时,变量泵排量趋于降低,当压力达到第二根弹簧的预设压力后,变量泵变量曲线的斜度产生变化。藉由上述控制,让变量曲线上P与Q之积的离散值向常数C靠拢。经过这一控制过程,一方面大幅增加了发动机功率的利用系数,另一方面可防止因超载而导致的发动机熄火。
3.双泵恒功率控制
双泵恒功率控制主要有两种组合形式。一是分功率控制技术,即依照各泵所控制执行机构的真实功率需求,将机器功率以特定比例分给各泵。采用分功率控制技术时,各泵都有单独的变量调控机构,从而使相应的执行机构运行在计划的工作曲线上。分功率控制技术的最大缺陷是无法最大化发挥发动机功率,当其中一泵因各种原因而应该退出工作时,其功率无法被另外一泵所使用,使发动机处于“大马拉小车”的工作状态,因此不宜用于大型工程机械之中。二是总功率控制技术,即共用同一变量机构,各泵保持同等流量,其作用于弹簧上的载荷为各泵工作载荷的加成。当总载荷的1/2值满足弹簧预设值以后,主泵逐渐出现变量,其变量机理与单泵恒功率控制相同。
4.计算机控制功率优化技术
传统的恒功率控制技术难以实现控制系统和柴油机之间的良好匹配,油泵输出扭矩远达不到发送机最大输出扭矩。同时,当柴油机性能下滑时,常因柴油机转速较低而造成熄火。计算机功率优化控制技术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液压控制系统之中,通过对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化演算、分析,对柴油机转速、油门开度、液压泵排量等进行自动调节,以实现控制系统与柴油机之间的最佳匹配,同时使系统变得更加简单化。
三、现代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办法
1.直观检查
直接检查即诊断人员凭借看、听、摸等方式对液压系统实施检查,并结合个人诊断经验,分析、总结故障原因。直接检查法的具体内容如下:观察液压油颜色,并与正常颜色进行比较,分析油液是否变质;部分液压元件因长期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作业,会发生颜色改变,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在液压设备运转期间,可通过设备声音来判断其状态,若设备出现杂音,很可能是系统的内部元件发生损坏;若声音较为沉闷,应着重检查液压油浓度是否异常,发现油液浓度过大时应及时予以更换。触摸也是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正常情况下液压元件表面是光滑、细密的,若触摸时有粗糙扎手的感觉,可初步判断元件发生硬伤,比如设备在剧烈震动时,可能使一些元件之间发生碰撞,从而留下物理硬伤。
2.排除分析
排除分析法即借助对液压系统的整体把握,依次将未发生故障的环节排除在外,逐渐明确故障诊断范围,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诊断环节,有效增加系统故障诊断的准确度。此外,以排除分析法为基础,可进一步进行逻辑分析诊断,即借助对故障环节的分析,判断故障出现的具体原因。
四、现代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办法
1.正确使用液压油
液压系统中经常出现的各类故障及损坏情况,大多由于油液变质和密封破坏所导致。为此,应做好液压油清洗工作,确保液压油清洁。油品性能可依照实际需求来选用,并确保油品洁净、无污染。
2.预防空气进入
液压系统中一旦混入空气,会使油液产生泡沫,降低油液工作性能,并导致液压执行元件在运转时出现力度不足、运行缓慢等情况。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空气混入系统,特别是注意回油时不要带入空气,且不能使油箱内液位低于回油管以下。若系统中已经混入空气,要尽快定位漏气的位置,予以妥善修复,同时设法将混入系统内的空气排出。
3.延长液压油滤芯使用寿命
首先,改善油液质量。在确定液压系统所需液压油的清洁度等级后,应尽可能维持这一清洁度等级,确保系统始终在该清洁度下运转和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油液污染而导致的元件损坏,从而增加系统的使用年限。其次,防止液压油污染。高污染侵入率会额外增加滤油器滤芯的工作负担,导致滤油器失效或使用年限下降等。要想降低污染侵入率,关键是对可能进入系统的外界污染的通路进行封堵、限制。因此,应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设备油口等敞口处保持盖好状态;在对设备进行分解和重装操作时,也要在经过保护和洁净处理的环境下进行,以免空气粉尘等污染物混入系统之中。
4.日常维护
液压执行元件在长久使用之后,其残留污物会干扰阀芯与阀体之间的配合,造成密封不足、动作失灵等,使液压系统循环不畅。遇到这一情况,要对元件进行清洗或直接更换总成。液压泵启动前,应将泵内注满油,避免液压泵空转受损。当液压系统运行稳定之后,维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温度、压力等参数变化,并注意倾听设备运转有无杂音,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予以处理,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结语
液压控制技术是工程机械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在大型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机械液压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做好设备的故障检修工作,及时地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保障機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高汉德.浅析船舶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维护保养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
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篇12
一、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各种关键技术原理
电力负荷系统信道主要有这些技术:230M无线专网、GPRS无线公网、光纤、有线modem拨号、有线通讯、电力线载波、小无线 (微功率) 等信道。电力负荷的主要控制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电力负控终端进行监控。
负控管理终端即为用电侧负荷控制以及管理终端服务器的总称。终端的检测原理是:通过终端系统的软件来控制装置的硬件, 模拟种种用电环境和电路故障, 在高仿真现场监测终端的反应, 以达到对被测试终端设备功能和性能全方位的检测。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用户电力的负荷实施监控, 实现限制电量但不停止供电和公平合理、有秩序用电。同时可以提供远程电表数据观测、提醒用户缴费、电表计量监察管理等功能, 也会为电力企业的营销及考核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还可以预售电量, 先交费后用电, 使电力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负控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系统管理、线路分析、负荷监控、表单及曲线的输出、用户用电档案管理, 同时可与其他系统连接等功能。负荷终端通常还将配置自动采集和抄录电表模块, 可以对电量数据进行采集以及远程抄录电表点量, 而且具备一定的防止偷窃电量的效果。
(二) 必要的负控终端装置检测。
负控终端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变电站、公用配变和用户专用变的日常运行的管理和监控, 适合用电现场的管理与服务, 在电力设备中具备电力营销自动化的优点, 包含比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对于这样功能复杂且精密的产品, 从前检测的方法相当简易和不规范。
(三) 负荷终端的功能、优越性和检测原理。
它的功能包括:对于负荷的控制、数据的整理和采集、监控现场、终端测试以及通信功能。使用终端装置可以在装置模拟终端电气的环境下, 具备统一且标准、精确的数据, 可以及时采集终端反应数据, 再与模拟中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 可以得出精准的量化误差值。另外, 以前的过程和工作量相当繁琐和复杂,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该技术进行连接和配置后可以让设备自动对终端的各个项目进行单位批次检测。
二、电力负荷控制的具体措施
当前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检测装置的研发和应用的状况是, 在已经投入使用的装置和系统中还普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装置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装置的操作缺乏规范的、统一的考核与认证;装置在检测时不能自动查找出电流故障的终端。电力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减少供电线路的电能损耗, 提高供电电压质量, 使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处于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而实现该技术的途径是进行电力负荷的调整。他们之间依次的连接关系可以用图1进行形象的表示。
(一) 减少各设备之间的接触电阻。
电气连接的接触面都存在接触电阻。消除或减少接触电阻, 对于经常有大电流流过的导线尤为重要, 而且该技术的节电效果较好。
(二) 减少由于设备产生的涡流损耗。
有些用电设备如电焊机的二次端属低电压、大电流电路。为了降低电损, 降低电缆的欧姆损耗, 使电弧保持稳定, 必须把电焊机置于离施焊最近的地方, 更不能把电缆线绕成线圈状放在钢板上, 否则会造成电流的涡流损失。
(三) 减少投入备用电路。
有些用户设有备用电缆和线路, 虽然使用效果明显, 但是使用的效率却不高, 若把这些备用线路也投入运行, 可使配电线路的截面成倍增加而又不需要额外投资, 还减少了电路上的电流密度, 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不影响备用回路的作用。
(四) 调整供电线路。合理调整负荷, 降低线路上的电流。
(五) 减少空载损耗。采用定时电力自控器, 节电效果会更好。
三、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是电源变换技术。由于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现在发展火热的电动汽车和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方向都需要大量新型高效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不仅是用于电厂以及相关产业, 而且在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单位中也有较多的应用, 不过由于我国目前在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上, 发展和掌握还不是太成熟, 所以仍然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
(一) 在乡镇企业和单位中的使用。
由于乡镇企业和单位比较注重经济性, 所以就必须有科学、有效的用电管理办法, 这样才可以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在使用技术上负荷控制终端系统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实现了各个村庄之间的配网自动化和地区、县、大用户的分级管理。它们主要通过GPRS无线公网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特点, 以及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传输, 来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并针对系统运行时所发生的故障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也可以较好地为广大居民和单位服务。
(二) 电力负荷系统在IT行业也有大量的应用。
主要包括, 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用电营销信息系统、配网自动化、企业ERP、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及发电机组智能测试系统等方面。使用电力负荷系统可以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电力负荷系统目前在我国的使用还不是太广泛, 因此, 在该项目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属于待发展产业,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允许下, 可以适当转变电力负荷技术, 将该领域的空白填补。
电力负荷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电网负荷的强大压力, 所以对于该技术的使用还是应该大力推广的, 通过对于之前经验的总结以及新技术的引进, 不断去挖掘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且应用到实际的电力技术中去, 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任燕, 梁明, 何颖平, 李莹, 顾欢欢.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杂志, 2004
[2]魏杰.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J].黑龙江电力, 2007
【施工技术控制及应用】推荐阅读: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05-30
电伴热控制技术及应用10-30
铁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07-06
电子控制技术应用05-16
施工及质量控制10-18
地铁绿色施工技术应用06-27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对策07-15
桥梁拼接施工技术控制06-02
施工操作及控制要点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