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环境污染

2024-11-04

绿色化环境污染(精选12篇)

绿色化环境污染 篇1

一、关于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能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Robert和Bemda Vale说:“绿色环境的绿色方案应该是一个建筑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果要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那所有输入到建筑中的能量都必须加以考虑,包括材料、燃料或者用户产生的能量”。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6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2001年9月,由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编写,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三家单位参与编写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2004年8月27日,建设部颁布实施《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10月18日发布实施细则。尽管建筑节能规范早已经出台,但是我国所有大城市新建建筑符合建筑节能规范的也只有13%左右,能源消费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推广绿色建筑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产生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放面:

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和知识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因而很难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

缺乏严密的行政监督体系很多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不能给予高度重视,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实践证明必须把绿色建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建筑、装饰材料污染严重,室内环境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住房和办公场所的装修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由材料引发的有毒物质超标而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加上现有住宅结构上趋于封闭,建筑内部和外部缺乏有效连通,因此室内环境品质大大降低,无法满足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健康性的要求。

三、几点建议

尽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基础差,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少。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都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国土与资源有限,人口数量巨大,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借鉴国外的经验。

探索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加强全程监管,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要在建筑的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层层把关,做到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批准、不立项、不施工,在根本上控制不达标建筑的建造。推行使用当地材料,规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环节中的能源消耗。结合当地特点,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高效率地利用当地资源、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目标。

加强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系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设备十分缺乏,需要组织科技力量,加强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材料。及时、系统的引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熟技术和体系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和发展,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来加快绿色建筑的进程。

建立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考虑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减免税收等。比如对高性能的建筑物少收税,对一般的建筑物适当多收取费用等。从而进一步减少绿色建筑的运行和维护费用,优化其市场价值,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进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四、结束语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离不开全民的参与,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勤勉和努力,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定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绿色化环境污染 篇2

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一个月的能源使用就不知是他们的多少倍。

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好比说:有专家估计世界石油储备如果在这样消耗下去最多也只能维持60几年,正因石油如此紧缺导致了油价上升,不少人对加油的价钱都惊叹不已,可能是现在市面上流传着几十年后水比油贵的传言,所以现在油价才上升的吧。而且现在天灾不断降临,台风、泥石流、在侵害着我们的房屋,沙漠不断扩大,使原本美丽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同时酸雨对人体也有极大的伤害,它能使人体皮肤腐烂,腐蚀房屋,不过其实这一切追根究底还是要怪到我们自己身上,都是因为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过度开采种下了恶果,终究我们会自食其果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到那是一些都完了。说不定玛雅人说的世界末日就算是假的,可我们人类如果依旧这样不知觉醒的话,就算躲过2012,我们也会因为自己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从而走上不归路。

现在世上各种保护组织的行动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我们也需要配合他们,不要浪费水、电,节约我们身边的每一张纸,相信过不了多久,绿色将会充满整个世界。

携手酿造绿色环境 篇3

2007年12月5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与英博啤酒集团共同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广中心揭牌,同时英博正式向该中心递交其《2007年企业公民责任报告》,由此成为归档该中心的第一家外资企业。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是国家环境宣传教育对外合作的窗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广中心的成立为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企业提供了交流与分享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经验的平台,从而促使企业加强和改进自身社会责任的管理并主动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广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培训企业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CSR体系和如何编写CSR报告,分享CSR的最佳实践。同时,中心还将在宣教中心建立一个报告展示中心和一个可供企业下载报告的网站。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技术处处长李向农在会上介绍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和成效。他强调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表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广中心的成立将会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环境责任。”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广中心的成立表达了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联手各企业共同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愿景。“节能减排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关键的任务。”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贾峰表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是‘十一五期间要贯彻落实的基本国策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与企业共同携手,迅速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营造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保社会氛围。”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能够最直接地体现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英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并与中国企业分享国外先进经验。”贾峰说。

英博啤酒集团一贯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发展要务,此次公布的《2007年企业公民报告》总结回顾了英博过去一年在节能环保、提倡理性消费、员工培养和社区建设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报告中,英博啤酒集团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布里托先生(Carlos Brito)特别指出,英博通过在全球实施工厂最优化管理(VPO),正逐步取得全面的环保效益,秉持这一全球发展战略,英博在中国也始终将节能环保置于其企业社会责任的首位。英博啤酒集团全球企业事务副总裁James Villeneuve表示:“英博此次《2007年企业公民报告》归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广中心,不仅分享了英博节能减排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表明了英博未来在中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

论述环境污染与“绿色”治理 篇4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新的《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二条所列举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包括“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是我国环保法制尤其是针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伴相随的孪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正当性或社会有用性”,因此,将环境污染完全消灭于无形是不现实的,除非实行“零增长””零排放”。鉴于此,“保护优先,预防为主不是代替治理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要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第二,干扰睡眼。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使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美好的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种。

在水安全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南涝北旱的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构成威胁。另外,水资源短缺也日益影响着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广大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着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畜生存。同时,我国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近期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始治理滇池、淮河、巢湖和太湖等水域,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整体情况仍在恶化。

2需注意的若干因素

环境污染是目前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绿色化学的产生,改变了人们旧有的改善环境的思想。比绿色化学的最原始污染的预防上对消除污染更有效的观点展开讨论,认为绿色化学才是消除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今时代,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最有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化学化工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质基础,但同时又造成了很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人类对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匮乏和资源的减少日益关注。人们逐渐发现,仅依靠开发更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对改善环境是很有限的,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原始污染的预防上则对消除污染更有效。“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成型性、耐酸碱、耐腐蚀,外观鲜艳,而且它具有极其低廉的价格,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迅速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然而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废弃塑料难于降解,严重污染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还有的塑料会引起人类新的疾病的产生。通过对城市垃圾焚烧场的烟尘分析发现以下几种含氯有机物常同时存在。这些物质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如今,绿色蔬菜、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化学,还有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学校”,都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绿色话题成为人类最具共识的话题。这种绿色意识,是人类重新审视自然的表现。传统观念中把人类和自然放在对立的位置上,人类总是妄图征服自然,操纵自然,为己所用,却完全不顾及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而绿色意识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人对自然的尊重。只有培养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意识”,才能实现对环境,对人类更友善的化学———绿色化学。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使用环保节能电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灯;不食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如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与废弃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关注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新配方汽油,环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当然我们要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少用机动车。

绿色产品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理,在环境条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适用的包装材料,用后可以进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纸作购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种容积,不但可节约宝贵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快餐盒,使用后成为白色垃圾,在自然条件下,需数百年方能降解,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生产时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剂、化学助剂等,使其在使用后几个月内即分解成无害物质。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开展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研究,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绿色化学工艺代替经典工艺;在制定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的同时与其他手6段相结合,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变废为宝。三废的处理过程不应产生新的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减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绿色工艺的设计。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下以粉煤为原料,纯氧作氧化剂生产合成气,气化炉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炉型。其工艺过程的特点是消耗低、煤种适应性广,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适宜大规模放大等,是一项绿色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积极改革旧工艺,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目前,随着绿色化学作为学科前沿方向的逐步形成,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向绿色化学的各种途径已隐约可见。这说明绿色化学是有效的,也是有益的。从科学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生成,即所谓污染预防。因此,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研究出发,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化工技术,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另一关键问题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宣传,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类共同愿望,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只要我们用好绿色化学技术,搞好经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绿色环境作文 篇5

可是向往绿色环境的我们,却生活在了非绿色的环境之中:古迹因“某某某到此一游”而哭泣;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浓痰的细菌在空气中蔓延 ……

这一切的一切都太可怕了!

惟有讲文明、树新风,才会让我们拥有绿色的生存环境:

我们要爱护树木,和破坏树木的人作斗争。树木的作用可大了!它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我们人体是有益的。当我们的世界是一片绿色时,将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所以我们要保护树木,保护绿色、畅想绿色!

我们的校园同样需要绿色的环境,它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雪白的墙壁不能随便写字画画,因为这里的墙壁不是涂鸦艺术的展示舞台;废纸要丢进垃圾堆,因为垃圾堆才是废纸温暖的家;浓痰要吐进厕所,因为我们的身体不欢迎浓痰,它会让我们没有好身体,这是所有环保卫士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

谁污染了绿色食品 篇6

可在黑龙江省海林市的少数企业,天然、无污染只是山野菜包装袋上的招牌。他们加工的山野菜,不但没有了山野之味,且有了异味。最近,央视栏目的记者和黑龙江省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对海林市的几家山野菜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

◆蕨菜蘑菇“本色”重现

记者和黑龙江省工商部门的调查人员一道,首先对海林市一些出售山野菜和食用菌的饭馆、酒店进行了调查。现在已是秋天了,虽然早已过了采摘山野菜的季节,但是在海林市一些酒店里却仍然可以吃到新鲜的山野菜。

在保鲜的蕨菜包装袋上,记者看到生产日期是8月下旬,这离采摘新鲜的蕨菜已过去了2个多月,那么这样看似刚刚采摘下来的蕨菜原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决定和调查人员一道去几家加工山野菜的厂家去实地调查。

在海林市森山食品加工厂,记者看到等待加工的蕨菜。 原来这些蕨菜是用盐水腌渍过的,并不是新鲜的,那么这种看上去干瘪发黑的原料,怎么会变成新鲜脆绿的蕨菜呢? 一位工人对记者说,这个不能告诉你,绝对不能告诉你。

第二天,记者来到了另一家山野菜加工厂,海林市大野山菜加工厂,在这里看到了加工蕨菜的全过程。一大池子里浸泡着用盐腌渍的蕨菜原料,工人把铁锅里的水烧开后,老板先后把5种粉末放入锅里溶解后,才将干瘪发暗的蕨菜原料倒进了锅里,又过了10多分钟,锅里的蕨菜开始起了变化。

据李老板介绍,原料和煮过的蕨菜相比,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关键是靠一种叫做铜的蓝色粉末和叫做锌的白色粉末。这两种粉末到底是什么呢? 老板告诉记者:一种叫硫酸铜,另一种叫氯化锌。

原来,这家厂加工蕨菜的关键是通过用硫酸铜和氯化锌,将蕨菜中的叶绿素还原成本色并进行定色后,干瘪发暗的原料就还原成了新鲜脆绿的蕨菜。记者随后在配料房里看到了成桶的氯化锌,包装桶上还标明电池级的字样。

回到生产车间,工人开始把煮好的蕨菜从锅里捞出来,蕨菜装袋后,还要往里灌一种汤料。

记者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加工山野菜严禁使用苯钾酸钠、山梨酸钾和果绿这3种用来防腐和染色的添加剂,但在这家工厂里,工人把用了这3种添加剂配成的汤汁灌入了山野菜包装袋里。 就这样,这些经过硫酸铜,氯化锌还原定色,用苯钾酸钠、山梨酸钾、果绿防腐染了色的蕨菜简单封袋包装后,就可以出厂了。

◆暴殓天物不择手段

接着记者又走访了吉源食品加工厂、森野食品加工厂和森山食品加工厂,这3家厂不仅设备简陋,而且加工蕨菜过程中也都加入了硫酸铜、氯化锌等化工原料。

据一位老板透露,加工山野菜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活,至于用什么样的绝活,他建议我们再去其他厂家看看。几天后,当记者再次来到海林市大野食品加工厂时,看到车间里正在加工滑子蘑。在加工滑子蘑过程中,记者看到,工人把(焦亚)硫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也用作了添加剂。据工人介绍,用这两种添加剂目的是为了保住滑子蘑新鲜的本来颜色。记者注意到,工人把刚采摘的新鲜滑子蘑进行蒸煮时不知什么时候有只虫子落入了锅里。 据工人讲,像他们厂这样加工滑子蘑虽然不太卫生,但比起有的厂家用特殊方法加工还算是好的。其他厂家加工滑子蘑又会用什么特殊的方法呢?

几天后,记者在海林市森山食品加工厂终于见识了用特殊方法加工滑子蘑的全过程。在车间角落里,一盆白色块状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工人把大铁池中的水烧开后,把这盆白色块状物倒了进去。 记者问:这种块状物是什么? 工人说:碱。 随后,工人把白色块状物捣碎、溶解后,迅速把成袋的滑子蘑倒入了池子里,另一位工人端来了一盆白色粉末。这位工人透露,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要靠那种白色的块状物,这种白色块状物究竟是什么呢?工人向记者卖起了关子。 经过一番周旋,工人才勉强说出了实情,刚才放在池子底下的是雕白块。在配料房里,记者见到了不少雕白块。第二天一早,当记者再次来到这家食品厂时,看到工人们正把前一天用雕白块蒸煮过的滑子蘑捞出来进行冲洗,然后灌入防腐保鲜剂。据工人讲,像这样用雕白块固色增亮的滑子蘑,几年都不会褪色。

记者再次问工人:包装袋上不是说配料是山菜,柠檬酸还有盐水吗?

工人告诉记者:你看那个不行,看那个没用,你看食品哪家配方是真的?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几家加工山野菜的厂家尽管规模不大,但是每家的产量却不少。在海林市大野食品加工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把加工好的蕨菜和滑子蘑装车。

记者问老板:你们一年生产多少蕨菜? 主要销往哪里?老板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二三百吨。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卖的。

◆谁污染了天然食品

看相不好的山野菜只要十几分钟就变得秀色可餐。这些厂家把这种所谓的“还原技术”称之为“绝活”、“真本事”,但这些“绝活”连他们自己都认为不是一般问题,而是问题相当严重。

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小松教授处了解到,这样加工山野菜是绝对禁止的。胡教授告诉记者:这些漂白剂属于超范围使用。还有雕白块?这是我们在食品加工当中严打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严打,禁止使用雕白块,因为它有害,它会造成我们肝脏的损伤,比如说哮喘,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长期食用这种食品很可能导致人体畸形。

那么正规企业是怎么生产的呢? 据记者了解,山野菜的生产工艺有严格的要求,就拿保鲜蕨菜的生产来说,正规的企业用来生产保鲜蕨菜的原料都是来自我国深山主产区的优质蕨菜。

由于原料在盐渍过程中蕨菜的叶绿素会受到一定的破坏,为使蕨菜原料中的叶绿素重新还原复绿,正规企业严格按比例使用食用抗氧化剂和营养强化即对原料进行中和处理,在经过多次清水漂洗,这样还原复绿的蕨菜自然不含任何有害物。

为了延长蕨菜的保鲜时间,正规企业用的都是加厚的包装袋,这样的包装袋才能达到真空封口严密,保证水煮杀菌时不会破袋。水煮杀菌时蕨菜保鲜的重要环节,水温必须在摄氏90度左右,经过长达45分钟的蒸煮,从而保证彻底杀菌。

绿色化环境污染 篇7

周生贤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上取得的成果。

一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目前已建成火电脱硫设施3.63万级千瓦, 形成年脱硫能力1000多万吨, 脱硫装机占火电总装机的比例由2005年的12%上升到2008年的60.4%。与2005年相比,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8.95%, 化学需氧量减少了6.61%。

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多年来, 中国一直在寻找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现在金融危机这种倒逼机制, 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的最好时机。所以, 我们要应对经济危机, 正确对待产业转型, 不是简单的克隆和复制, 而是让它换个活法。

三是清洁能源利用工作积极推进。中国政府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规划》, 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清洁能源的重点工程, 积极鼓励核电的发展, 与2005年相比, 2008年全年水电、核电、风电使用量增长37.2%, 天然气使用量增长61.4%, 新增清洁能源相当于1.1亿吨标准煤, 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环境问题。

绿色化环境污染 篇8

关键词:实验污染,绿色实验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和创新活动的基地,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以及严肃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是保障学生、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教师多出成果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化学类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难闻、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气体,含酸、碱、有害的废液以及各种实验残渣等,例如:苯类、腈类等蒸气,玻璃仪器洗涤液,铬、铅、汞及其盐类等。这些实验室所产生的“三废”是构成了实验室环境的污染源,直接危害着学生、教师的身体健康,污染大气和水体。因此,高校实验室的环保问题不可忽视,而实验室“三废”治理已成为实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开发绿色化实验项目是减少高校实验室“三废”的重要手段之一。

1 高校实验室“三废”污染状况

高校实验室“三废”排放的成份复杂、污染点面广、量少、时间不确定、难于集中等特点。因此更应该注意加强对实验室“三废”的管理,加强对实验人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的环保知识和防患意识,确保周围环境的绿色化和人身的安全。

1.1 实验室“废气”污染

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对实验室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各校实验室都根据“废气”污染物的具体性质和数量,选择了适当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净化处理。例如:采取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等,在“废气”排放前加以净化,确保有良好的实验环境条件,保证了实验区周围大气环境的达标。但是,高校实验室的“废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还存在着,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内容所用溶剂或反应产物为有毒、有害的易挥发物,却认为是低“废气”污染的实验,往往不注意防护及治理,直接影响到参加实验教学的师生身体健康;有些实验过程,虽然也是在排气柜中操作,但没有做任何净化治理,而是直接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区周围的大气造成污染,直接影响到环境大气的质量,影响到师生的身体健康。

1.2 实验室“废液”污染

实验室“废液”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中,将有可能污染到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特别是含有重金属有害物质的“废液”排入,直接影响到师生用水问题。高校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液”相对较少,但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特别是高校的旧校区,目前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及治理装置,给治理“废液”带来困难,特别是有些认为是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往往是采取直接排入下水道。而毒性相对较大的“废液”,往往也只能暂时存放在槽中集中,并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果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分离回收,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即能使“废液”得到净化,避免污染环境。例如:含有酸性“废液”可用“废”碱进行中和;含有重金属的“废液”可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去除;含有有机物“废液”可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燃烧法去除等。

1.3 实验室“废渣”污染

实验室“废渣”的组成也十分复杂,它们有的是有机沉淀物、滤饼、废弃的高分子材料、用完的化学药品瓶等,这些“废渣”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目前对实验室“废渣”处理或处置,虽然也有明确的要求,但任意丢弃“废渣”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从而造成实验室“废渣”进入城市垃圾体系,这将直接会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因此,对实验室“废渣”的处理应该引起重视,积极采取特殊的办法加以治理,即采用固化,定点深埋的处理,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

2 积极开发绿色化实验,走实验可持续之路

绿色化实验是指采用无毒或无害、少污染或无污染的化学药品取代有毒有害、污染重的化学药品;采取低能耗、微量或无量的实验工艺流程取代高能耗、高用量的实验工艺流程;采取清洁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实验工艺流程取代传统的易产生污染的老实验;采取“闭环”实验或“串联”实验,实现“减量、再用、循环,即3R”的目标,使整个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及毒性降低至最低点。因此,在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中,积极开展寻找、开发可行的绿色化实验,取代传统实验,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确保学生、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在高校实验室中,推行绿色化实验是可行的,有潜力可挖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是实现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1 “一条龙”实验

“一条龙”实验的含义是把相关的多个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前一个实验所得到的产品(结果),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从而形成了多个实验串联在一起的“一条龙”实验。这种实验的特点是能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物料排放,从而减少了“三废”的排放量,同时也节省了后续实验所需的原料化学药品,以及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工艺流程的了解。例如:我院有机化学实验室开展的“一条龙”实验,即

1硝基本2苯胺3乙酰苯胺

4对氨基苯磺酸5甲基橙

2.2 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载体,安装虚拟实验软件,即可进行直观性的、形象性的虚拟实验。仿真实验开发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特色方向,特别对有毒有害的实验更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仿真实验除了具有直观、形象外,还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反复实验,包括偏差、错误的实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实验,促进学生对现象、问题的思维,有利于节约原料药品、节省经费开支,有利于削减或消除实验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研制的《有机化学实验MMCAI教学课件》、南开大学化学系研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无机化学模拟实验》、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化工原理实验仿真系统》软件等。

2.3 “微型化”实验

“微型化”实验的含义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实验或反应所需要的体积,使原料化学药品的用量最少,同样也能够达到满足实验条件的要求。这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化学药品的用量最少,所以产生的产物或副产物或气体量也最少,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最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而且也有利于保护周围的环境。例如:各类“微型”反应器、“微型”酸碱滴定管;把原有中试型的实验改为“小型化”实验(如:乙醇——水精馏实验);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等的微型化。

2.4 “无害化”实验

“无害化”实验就是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化学药品替代原来所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或改变原来的实验工艺流程路线,开发不需要用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新的实验工艺流程。例如:化工原理吸收实验中,原来实验是用水吸收氨,现改为用水吸收二氧化碳,这样可消除氨的污染;物理化学“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实验中,测定苯的饱和蒸汽压改为测定乙醇的饱和蒸汽压,消除苯对师生的危害;有机化学实验中,用“溴乙烷”实验替换“溴苯”实验,避开了苯、溴、吡啶等有毒、对空气污染大的试剂,这样就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5 “闭环型”实验

“闭环型”实验就是利用某实验所产生的“废物”,作为另一实验的原料,通过分离所得的产品,又可作为原实验的原料,形成重复利用的“闭环”实验体系,从而达到减少“废物”的排放量,例如:《物理化学实验》中的“二元完全互溶体系沸点——组成曲线实验”所产生乙醇-苯混合“废液”,该“废液”可作为《化学工程专业实验》中的“恒沸精馏实验”的原料,并通过该实验分离乙醇和苯,乙醇和苯又可以作为“二元体系实验”的原料,这样可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并减少了“废液”的排放量,形成良性循环。

3 开发绿色实验的保障措施

为了有效地开发出绿色实验项目,必须同时加强、完善实验教学的软件措施和硬件条件,建立一个有力的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实验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其主要措施有:

3.1建立一支具有业务强、敬业精神好的实验教学队伍

建立一支具有业务强、敬业精神好的实验教学队伍,是搞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不断创新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适应时代要求——“节省、环保、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支队伍必须具有良好的整体精神和敬业精神,还必须对化学实验发展的新趋势、现代化学实验的新技术以及绿色(清洁)化的原理和技术非常熟悉,能够把实验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与“微量”化、“无害”化、“综合”化、计算机仿真等各种实验方法相互交融、相互组合,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节省、环保、创新”这个主题,同时这支队伍还必须具有统筹、协调各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能力,使整个实验教学具有系统性、连贯性。

3.2 加大院系之间的协调,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绿色化实验体系

化学实验是产生各种污染的源头,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根据“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分别处理”的原则,加大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各实验室要分类回收各种废物,集中移交给《环境工程实验室》作为环境工程系学生治理各种废物实验的原料,提供给学生一个治理废物实战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实战经验,并经检测合格后排放。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绿色化实验体系。

3.3 加大投入,建设一流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手段体系

先进的实验装置及一流的实验测试技术手段,是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实力,培养学生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实验教学层次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微量”化、“无害”化、“综合”化等的重要技术保障条件,是开发绿色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接触先进仪器设备、掌握一流的测试技术手段的机会,确保学生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测试技术,建设一个一流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测试技术手段的体系,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总之,改变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对参与实验项目建设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来说,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寻找、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约化学药品资源、有利于节省能源,同时又能满足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实验项目——绿色实验项目。这是高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丁爱侠,郑春龙.实验室污染调查及绿色化管理新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76-278.

[2]徐静年,等.高校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130-132.

[3]郭亚.化学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J].环境科技,2009,22(1):55-57.

绿色化环境污染 篇9

1 人居环境伦理观概述

1.1 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观主要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受到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是在环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的研究人类道德行为的新兴学科。其研究目的在于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自然价值的含义, 转变人类传统的征服掠夺自然的手段和消耗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 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 解决人类面对的环境危机,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中, 所有生物都是自在利他的, 且都是环境系统的重要部分, 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特点, 作为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对象,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与责任。

1.2 人居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观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打破了传统伦理观意义上的单一人际关系, 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整个自然界, 包含了所有植物、动物、水、空气和阳光等在内的对象,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人居环境伦理观, 它将研究对象在其研究范围内进行细化, 体现了其特殊性。

人居环境指的就是人类进行娱乐、工作和生产生活居住的环境, 包括了室内环境和城市环境。人居环境伦理观是对人居环境的具体描述。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人居环境伦理学属于其分支学科, 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人居环境伦理观认为, 人处于主体地位, 具有主动性, 人居环境处于从属被动地位。尽管人居环境处于下属地位, 但是它却对主体起着承载和庇护的作用。由于人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的这种特殊关系, 使人具有关心和保护人居环境的责任, 这主要是出于人居环境是人进行活动的承载体的原因。

2 人居环境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人居环境受到空前的压力, 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导致人口居住和土地占有量逐渐减少;城市变化进程的加快, 导致住房短缺, 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恶化;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比较活跃, 提高了机械自动化的程度, 导致自然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问题加剧;工业发展迅速, 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现象严重, 使气候异常, 自然灾害频发, 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居住环境。

2.1 城市环境污染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城市环境不断恶化,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燥光等。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在城市污水处理上容易出现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循环系统中, 导致水体污染、水质下降;生产废水直接排放于地表, 在渗透到地下后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影响到农作物生长和生活用水的使用。

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排放引起的, 排放出的二氧化硫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硫酸盐气溶胶, 且一旦形成降雨就是有腐蚀性的酸雨, 它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燥光污染主要指的是人工白昼和白光污染。由于建筑物外墙在装修上采用的是镜面材料如玻璃幕墙。这种建筑材料所反射的光与阳关照射相比更为强烈, 它会导致室内温度上升、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此外, 如果长期处于白光污染环境进行工作生活, 容易使人的视力下降, 出现头晕目眩、食欲下降等问题。

2.2 室内环境受到污染

当前人们对室外环境污染较为关注, 人们认为在污染较重的地方就在室内能够避免, 但是, 近年来室内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 会在生活居住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有害气体, 引起室内环境污染。影响室内环境污染过的因素主要包括甲醛、重金属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氡气和氨气等。

甲醛主要产生于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 挥发到空气中, 产生刺激性气体, 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铅存在于建筑材料中的涂料、油漆和颜料等。铅对儿童的危害更大, 会影响到身体机能的发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指的是有机化合物蒸汽, 产生于装饰材料、家具和燃烧的燃料。

2.3 建筑材料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不同时期进行的基本设施建造, 其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变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通过利用土、草、木材、石材、砖瓦、石膏和石灰等多种传统建筑材料难以实现建造跨度大、空间大的建筑, 并且其不具有防水、保温隔热的优点, 导致建筑的美观、防水、隔热等条件欠缺。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居环境的质量和水平, 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了居住条件的舒适性、美观性、健康性的统一。

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料采集、原料制造、使用以及废弃物再生等, 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排放出不利于人居环境的污染要素, 导致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热岛效应等。

3 人居环境伦理观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人居环境面临多重污染问题, 使人们更加渴望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从人居环境伦理观上看, 是对人居环境和人类自身的负责。因此, 从人居环境与建筑材料关系的基础上, 寻求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这是符合人居环境伦理观需要的。

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另称为生态建筑材料、健康建筑材料和环保建筑材料, 指的是具有节约能源、净化环境、无毒无害、可循环利用的作用, 其内涵在于利用清洁生产技术, 减少使用天然能源和资源, 大量采用无毒无害、无污染、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材料是不同的, 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制造是建立在浪费自然环境资源的基础上的,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制造过程中容易忽略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建筑材料本身的安全性, 因此, 容易对人居环境造成消极影响, 引发人居环境上的危机。通过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可以有效的改善人居环境的恶化情况。

实现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首先要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和推广, 例如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建筑材料、能够吸收氮氧化合物和悬浮颗粒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中所使用加工的原料应减少使用自然资源, 可以通过大量使用城市垃圾、废渣、矿业尾矿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利用;在生产中采用耗能较低的工艺和低污染技术;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重金属铅化合物, 不能使用甲醛等碳氢化合物, 也不能使用含汞的化合物;建筑材料的设计应该坚持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为宗旨, 生产的建筑产品不仅要无害无污染, 还应对人体健康有利;绿色建筑材料应该可以被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绿色化建筑材料应该减少维修成本、提高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周期。

4 总结

从在人居环境伦理观的角度进行考虑, 改善人居环境就是使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化和绿色化, 因此可以说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有效的实现了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充分体现了人居环境伦理观, 满足了人居环境伦理观在道德责任上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居环境和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环境伦理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居环境伦理观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人居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 例如室内污染、环境污染等, 这也使人居环境伦理观受到挑战,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因此, 对建筑材料进行绿色化处理, 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 提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即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关键词:人居环境伦理观,建筑材料,绿色化

参考文献

[1]王冲, 王琛.人居环境伦理观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2, 24 (03) :96-100.

[2]刘海, 贺镇东.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03) :22-25.

论环境艺术中绿色环境的构建 篇10

一、以“全面绿色”为终极目标

在环境设计的现实中, 产生了一种误区, 认为只要注意到了材料的环保, 采用“绿色”建材, 保护环境及生态平衡, 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 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诚然, 为人类健康着想,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尽量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环保建材, 与以往相比的具有其根本的优势和进步性。然而, 这只是“绿色”的一个方面, 我们更应该关注“全面绿色”, “全面绿色”包括物质绿色和精神绿色两个方面。如果只是物质这个单一的方面达到了绿色标准, 并不意味着实现了全面的绿色标准。任何设计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的精神因素, 人的精神变化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在于选择了合适的物质原料, 更在于这些物质原料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注入了人的因素, 设计者是否关心人的情感, 是否巧妙地将物质原料进行合理的规划, 利用各种相关因素把设计对象审美化, 更切合人的情绪, 是否使人产生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物质关注加精神关注才更能体现“全面绿色”。作为艺术设计者, 应该以创意的眼光, 将环境的空间、色彩、光线、空气等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 形成独特的风格, 以充分体现“全面绿色”的形象内涵。“全面绿色”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标准, 只有高度重视精神需求, 环境才能成为灵性畅游的空间, “全面绿色”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绿色设计要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是以种族、血缘、亲缘、宗教、地域等多种复杂因素为基础构成的, 较为固定的、随血脉代代相传的人群组合形式。种族血缘的归宿感和维护感, 在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是非标准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这种民族文化积累的过程和演变所形成的规范及表现形式, 通常被称之为民族传统。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及对自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绿色设计”应体现传统文化的心理内涵, 使人更具有归属感。

首先, 从差异性分析来看, 在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虽然人们对“绿色”内涵可以基本达成共识, 但是在许多层面, 受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和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的影响, 人们对环境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有些感觉上的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中国对环境评价的标准已经形成一套独立的规范系统, 而且代代相传, 发展至今, 尽管由于过于神秘化而似乎显得缺乏科学根据,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只是它的存在形式与现代科学理论不同, 更不能简单地以伪科学论之。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这种差异的合理性, 对于一个办公空间, 中国人的评价标准里重要的一项为“宜有靠山”, 即座位后面需为实墙, 而且座位要尽量靠墙, 墙壁与座位之间不能留太多空间, 认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作者的事业发展。座位后面如果是门或窗, 则被视为人忌。与此相反, 在西方国家的办公空间里, 高级管理阶层的座位偏偏喜欢摆在人人的落地窗前, 背靠窗, 自然光线从背后投射进来, 容易对属下和来访者营造出震摄的气势;中华民族受农业文明的制约, 始终将暗示“山环水抱”的格局作为最有交全感和宜人的场所, 而西方在航海文明的长期潜移默化下, 认为是一种进攻性的表现;中国的私家园林崇尚自然主义, 微缩自然高于自然, 体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西方园林则注重理性, 强调几何形体, 表达出征服和改变的精神。所以, 设计者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关心使用者的民族文化、性格和爱好等背景, 而不应坚守一套理论标准去执行。绿色设计需要深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 力求在各自不同风格的基础上融入安全舒适而健康的新概念。否则, 一个各项数据都能达到“绿色”指标的环境, 可能对于使用者来说, 并不能让他感到舒适愉悦和有归宿感, 这将会是一种不成功的设计。

其次, 从融合性来看, 任何民族或群体, 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 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 虽然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物质的或精神的) , 但实际上就是指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民俗的最本质特点, 是在群体的传承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各个民族的风俗都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包含着浓郁的民族风味。无论是何种地域文化、何种民族传统、何种民俗中的人, 都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 力求在各自不同风格的基础上融入安全舒适和健康的概念。无论将来的环境设计如何发展, 都必须注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不断融合。也就是说, 环境设计必须与系统文化紧密联系, 创造高品位的生活环境,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设计空间、结构、图形等元素, 用现代的观念、材料和技术对其进行新的处理;二是要探索和发展传统形式背后所隐含的空间或装饰设计观念;三是要从传统的文化意象和更广阔的传统文化的视野中寻求设计表现的灵感。

三、绿色设计要注重环境设计要素

“全面绿色”的设计是由多方面设计要素构成的。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舒适安全、优美而无污染的环境, 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达到平和。新的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环境的空间、尺度、材料、装饰、色彩、风格、光线、声音等都与人体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感受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 从环境空间形式给予人的精神感受来看, 人的反应、思维、联想及感觉都是与视觉、听觉、触觉等有机联系起来的。空间环境的人体工学也加深了对人的心理、生理与空间环境的研究。如根据视觉和知觉的原理, 人们观察一个物体必须通过人的视觉和知觉, 往往是先觉察到其整体, 然后再分辨其细节。在环境与场所中, 先让人察觉到的是空间和色调, 所以, “绿色”设计应先注重整体空间的效果。

其次, 从环境空间尺度与人的对话来看, 我们所处的场所环境, 是通过实体在无限自然空间中分割出来的有限空间。因此实体与空间都是环境的基本形式要素, 人们选房子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由实体所围护的空间, 实体只不过是手段, 内部的生存空间才是真正的目的。人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处于运动状态, 并在运动中感受和体验空间的存在。从审美角度看, 空间有着重要的表现意义, 空间的形式和尺度也有着直接的心理效应。置身于不同的尺度之中, 人们与环境的交流状态会大相径庭。具体来讲, 正常的尺度可以促成视觉上的饱和感;亲切的尺度可以生成舒适的家庭生活特有的放松和非正式的气氛;令人吃惊的尺度可以使观者达到吃惊或兴奋的效果。总之, 把握好空间的尺度, 通过控制尺度以给予使用者所需要的心理感受, 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有意识去思考和努力奋斗的目标。

再次, 从环境色彩影响人的视觉判断来看, 人对环境的认知、感觉和反应是与视觉、听觉、触觉有机联系的。空间的大小和轻重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环境中实体的色调。环境色彩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和情感, 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色彩能使居室气氛增添风彩, 引起人的联想从而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刺激, 直接影响工作和休息的效率。但同时, 设计者也可以利用人们对色彩作用后的视觉差, 来创造各种不同的环境。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人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在光线的作用下, 某一物体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可能相互协调或相互排斥, 也可能混合反射, 这样就会引起视觉中枢的不同反映, 这种引起主观感受变化的现象可称为色彩的物理效果, 它可使人对物体产生感觉上的变化。但是, 色彩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复杂微妙的, 明度低的色彩会令我们觉得比明度高的色彩距离要更远, 设计者应该以充满热情和好奇的心去了解和营造每个不同的艺术空间。

综上所述, 要创造一个真正的全面的绿色艺术环境, 设计者不能单纯将视线放在绿色环保的建材使用上, 认为材质减少污染就实现了“全面绿色”。这是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主要的误区。这虽然比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要先进, 但这只能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不全面的“绿色”, 真正的“绿色设计”是物的“绿色”和精神的“绿色”的统一。只有切实注意在设计中传统文化心理的融全和各种环境设计要素如空间和色彩的营造, 实现设计的人性化。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 绿色生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生活目标。本文在科学界定“绿色设计”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全面绿色”为终极目标、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传统、注重环境设计要素的绿色艺术设计理念。

关键词:环境艺术,绿色环境,创意

参考文献

[1]冯菊香: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J].太原科技, 2005 (5)

[2]谌德军:现代标志设计中图腾文化的应用[J].装饰, 200 (57)

[3]崔天剑:从艺术文化学角度审视工业产品设计[J].装饰, 2005 (8)

[4]李:楚文化特色图案探析[J].装饰, 2005 (8)

[5]王学: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的现状分析[J].装饰, 2005 (8)

[6]焦长虹:手绘在设计中的作用[J].装饰, 2005 (8)

[7]黄建军汤士东:论室内设计的本土化[J].装饰, 2005 (8)

[8]黄智宇:产品设计风格成因辨析——以后现代主义为例[J].装饰, 2005 (9)

[9]张苏卉:“公共”、“艺术”之辨[J].装饰, 2005 (9)

创设绿色育人环境浅谈 篇11

[关键词] 绿色人文 关注生命 育人环境

绿色的育人环境,不单指要有绿化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有绿色的人文环境。“绿色”的人文,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和谐协作,尊重关爱以及在思想上树立的一种崭新的生命观与生存发展观。它显性地表现为人们思想上的民主与自由,行为上的自主与文明,心理上的健康与愉悦,氛围上的和谐与融洽。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够从根基上滋养学生的灵魂,达到“德润人心”的教育境界。

一、绿色寓意着生命,绿色的育人环境更为关注生命

“关注生命”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自主生活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与成长规律。

首先,自主生活是一个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根本前提,没有自主努力与创造,就难以收获成功与自信。反观当代学生的基本现况,绝大多数学生既不需要考虑怎样生活,也不用操心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或者从事哪些劳动,只一味地按照家长与老师的要求去机械地操作,毫无自主生活的内容,使得一些学生感到生活的空虚而又无聊。当然,所谓的道德与理想也必定成为游离于他们内心情感之外的附加物。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准则,只有他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只关注学生做到多少、学到多少。更应关注学生真正需要做什么、学什么,以及怎样做、怎样学,从而对学生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道德情操、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内容作为及时的了解与反馈。比如,在“游玩”这一小事上,我就遇到了态度方式截然不同的两类教师。一类教师,为学生精心选择了景点,策划了游玩过程,列出了游玩时孩子需要的一切物品以及应该注意的一切问题;另一类教师,让孩子自选景点、自己策划游玩过程、准备钱、物,并列出游玩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适情提供帮助与引导)。结果我们发现,同样是“游玩”,学生的兴奋程度却截然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从小处看,决定的是不同的游玩质量。从长远看,决定的却是不同的人才质量、人生质量。“自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只有具备了这一条件,学生才能够发挥智力的积极性。

其次,参差多样乃生态本原。绿色育人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生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达尔文)。我们为什么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呢?一切的统一,只能窒封学生的灵性、吞噬学生的天赋。孔子在两千年前尚且意识到了这一点,做到因材施教,我们为什么不能“降低”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形成学生独特的风格,让学生在个性成长中张扬生命的精彩。

再次,自然造物,顺序有然。绿色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天之木,以致其性”,我们不能够超越学生的本身去满足自己的传授欲。否则可能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拔苗助长”。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代表自然,绿色教育追求自然和谐

教育是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需要一种默契、一种感应。而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恰为这种默契与感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局促、没有勉强、没有呆板,一切都配合的得当而匀称。在这里师生间、学生间能够做到感情和信息的无障碍交流,使学生无意识甚至在冥冥之中接受一定的道德文化熏陶,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效果。

师生交往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应体现在师生间心灵交往的自然和谐上。要真正实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自然和谐,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尊重与信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意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所应有的尊严、权利、思维方式等。另外还要有开放的行为,要积极地从班级的掌控者,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主宰者的角色中退下来,融入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合作者。把师生之间的交往看成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协作与互动、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

2.理解与支持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理解。应该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生的各种感受,以诚心换学生真心。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更易于沟通,学生也更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3.启发与鼓励的原则。遇到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应多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哪怕让学生去选择也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比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做二选一,在学生犯错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处理方式。总之,由学生自己的主体参与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的包办代替所不能比的。

在这样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信任的环境里,学生定会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幸福。良好环境的感染、浓厚氛围的熏陶会被学生默默地转化为自己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性格,培养起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并形成有利于周身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情感态度。

另外,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和谐,还应体现在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的和谐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而我们的教育现实是,文化课的学习几乎涵盖了一切评价的标准,有较好的文化课成绩即是智商高的表现。评价标准的单一与畸形,造就出畸形发展的学生,一味木讷、冷漠、自私。只有拥有了作为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才会获得生活的充实与幸福。所以,教师的使命不单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开启学生多少扇通向充盈的精神生活的大门,引领他们走进去,让他们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愉悦与自豪。

三、绿色孕育着发展,绿色育人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人类文明一度把征服自然作为人类价值的最高体现,结果却给人类自身带来生存的危机。这一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潜能必须开发,但更要关注发展。

首先,绿色育人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既包括激发、发展和满足各种与必修学习没有直接联系的智力兴趣,又包括我们称之为知识的运动、知识的活用的东西(知识运用于实践,开展积极的活动,以便在集体中进行知识的交流)。它还包括创作活动和独立的智力发展,个人才能、志向和生活目的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而绿色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地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品位和社会价值得到提升。

其次,绿色育人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首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内容。针对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可以预见,学生也希望发挥自己的潜能、早日实现个人的价值。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以激发同学主动的生活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恰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绿色的育人环境是一方肥沃的净土,它孕育的是生命,孕育的是和谐,孕育的是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每日三省:我们在这方净土上,拨下了多少绿色的种子,洒下了多少智慧的琼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魏书生.心灵的轨迹——魏书生日记选.沈阳出版社,2000.

绿色化环境污染 篇12

当今时代, 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最有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 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 化学化工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质基础, 同时又造成了很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人类对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匮乏和资源的减少日益关注。“绿色化学”的出现, 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1 绿色化学的概念及核心内容

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 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 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 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 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 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 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 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 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 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2 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 不焚林而猎”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 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 合理利用资源, 以保证资源的永久利用。我们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 许多国家正在广泛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 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 而且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成型性、耐酸碱、耐腐蚀, 外观鲜艳, 而且它具有极其低廉的价格,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迅速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然而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 废弃塑料难于降解, 严重污染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 有的塑料甚至会引起人类新的疾病的产生。通过对城市垃圾焚烧场的烟尘分析发现以下几种含氯有机物常同时存在, 即: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 (PCDD) 、多氯二苯并呋喃 (PCDF) 、氯苯和氯代酚等。这些物质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如今, 绿色蔬菜、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化学, 还有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学校”, 都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绿色话题成为人类最具共识的话题。这种绿色意识, 是人类重新审视自然的表现。传统观念中把人类和自然放在对立的位置上, 人类总是妄图征服自然, 操纵自然, 为己所用, 却完全不顾及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而绿色意识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员, 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人对自然的尊重。只有培养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意识”, 才能实现对环境、对人类更友善的化学———绿色化学。

因此,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 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要妥善处理, 决不能随意倾倒, 造成环境污染, 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使用环保节能电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灯;不食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如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 少使用与废弃塑料袋, 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关注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 新配方汽油, 环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 无磷洗衣粉, 太阳能热水器等。当然我们要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 少用机动车。

3 设计“绿色新工艺”

我国在环境资源、容量方面, 总量虽大但人均拥有量很小。经济生产的特点是工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 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 乡镇企业比重还是很大, “三废”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四处排放, 污染十分严重。以2006年甘肃徽县铅锭冶炼厂铅中毒事件为例, 涉及村民2000多人, 其中373人为儿童。这些儿童中, 90%以上血铅超标, 最高者血铅含量超标数倍, 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 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年龄最小的孩子, 只有1岁2个月。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依次来看, 人们不仅不能走“先污染破坏, 后治理恢复”的道路, 也不能走“边污染, 边治理”的道路, 而应该采取我国政府制定的“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 还要在化工工艺上采取更为绿色的、环保的工艺过程。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 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 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 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设计环保工艺。开展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研究, 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绿色化学工艺代替经典工艺;在制定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的同时与其他手段相结合, 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 变废为宝。三废的处理过程不应产生新的污染, 这样才能实现减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绿色工艺的设计。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下以粉煤为原料, 纯氧作氧化剂生产合成气, 气化炉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炉型。其工艺过程的特点是消耗低、煤种适应性广, 碳转化率高, 热效率高, 适宜大规模放大等, 是一项绿色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 积极改革旧工艺, 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 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 报废后易于处理, 在环境条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适用的包装材料, 用后可以进行再利用, 如用再生纸作购物袋, 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种容积, 不但可节约宝贵的资源, 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快餐盒, 使用后成为白色垃圾, 在自然条件下, 需数百年方能降解, 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 生产时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剂、化学助剂等, 使其在使用后几个月内即分解成无害物质。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 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 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 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 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4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目前, 随着绿色化学作为学科前沿方向的逐步形成, 在很短的时间内, 通向绿色化学的各种途径已隐约可见。这说明绿色化学是有效的, 也是有益的。从科学观点认识, 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 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 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 降低生产成本, 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然而, 必须指出的是,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生成, 即所谓污染预防。因此, 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 从科学研究出发, 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化工技术, 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另一关键问题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宣传, 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作为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应努力学习有关知识, 加强对保护环境, 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 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篇:中国经济防范危机对策下一篇:出境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