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绿色办公

2024-10-25

保护环境 绿色办公(共12篇)

保护环境 绿色办公 篇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我国,绿色建筑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总体建筑质量较差、区域差异巨大、制度体系不完善、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等多方面特殊的国情,使得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

作为为扭转全球环境不断恶化而兴起的绿色建筑运动,首先代表着的是一种观念的革新,如何理解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不仅影响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态度,更直接关系到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建立什么制度、应用并发展怎样的技术,并最终影响整个运动的发展过程。

1 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1.1 绿色建筑与环境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需要实现与内、外部的和谐。内部的和谐指的是应该不危害在其中居住的居民健康,不应散发出有害气体,有效阻断外界的有害物质的进入,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的和谐指的是建筑要与环境相和谐,应尽量减弱或避免产生外部污染。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需要从开始施工、建造、使用,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都与环境相和谐。这就要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要精心对待。

1.2 我国建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以施工面积增长尤为迅猛,2004年的施工面积达到近30亿m2。而且自2000年以来,每年的施工面积超过竣工面积的绝对值不断加大,说明这些年的建筑业呈现出不断扩张的势头,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的建筑竣工交付使用。

如此大量的建筑的竣工,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的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给居住在其中的人们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1.3 建筑能耗巨大,制约经济发展

2004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后,全球油价屡创新高,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直接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增加,随后传递到各种需要运输的货物上,给中国带来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建筑基本材料的价格也随着铁矿石、铜矿石等全球金属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与运费价格的上涨相叠加,导致建筑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成完工只是第一个步骤。如果建筑的设计、施工不合理,建成后仍会有大量的能耗。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分配极为不均,总体上仍处于能源短缺的局面。一方面要不断开发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改造现有建筑、降低能耗,在设计、建设新建筑时考虑节能和环保,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国而言,经济的发展必然涉及到能源和资源的分配问题,把如此巨大的建筑能耗降下来,才能够更好地支持其他行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2 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1)转变领导观念,加深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负责规范市场行为,建设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的自发性和无序性必须由政府加以规范和协调。例如,在建筑物建设开工之前,必须由城市的规划部门进行总体规划。城市的规划者首先就需要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和谐,各级领导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认真领会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切认识“绿色建筑”的含义和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严格控制审批程序,按照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批准新项目,以减少新建建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充分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企业和自然人的行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平台和基础,国家利用财政和金融杠杆调节企业行为。“绿色税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概念,其实也是一个理念,是所有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税收的总称。除了与环境有关的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以外,凡是能够间接地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都可以纳入“绿色税收”的范畴。不论是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是自然人的消费行为,都会受到国家经济杠杆的影响和调控。

3)加强对建筑设计、施工人员有关“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培训。员工是企业理念的执行者,一个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完成其目标的能力,企业在高层制定战略后需要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以使其理念得以真正推广和实施。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并不是完全颠覆现有的建筑理念,而是在现有建筑理念基础上的改进和提升。要求设计者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在设计时考虑更多的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建筑,力争使建筑与内外界环境能够和谐共处。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尽量实现设计的目标。整个施工的过程也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排放废气、废水,削弱噪音及其他污染。

4)避免盲目改建原有建筑,造成巨大浪费。

5)提倡全民“绿色”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日益高涨的能源价格也促使人们想方设法节约能源,以降低生活的成本。

建筑只是一个载体,给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平台。在中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提倡全民的“绿色”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合理、有效地使用绿色建筑提供的功能,避免因为追求一时的享受而破坏了环境,影响了绿色建筑原本设计的功能。

6)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循序渐进地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提出很久了,国外已有不少的实践。但是人们对于这个理念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由于工业化时间较早,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发展绿色建筑,并大面积推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绿色和环境保护的追求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断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依照绿色的理念,逐渐改造现有的建筑,把有限的资源和能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对于建筑承包企业而言,从原有的施工方式的转变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比较困难。但是企业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好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关系。绿色是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短时间的改变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3 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和方式,推广、实施绿色建筑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可过于急躁,应该循序渐进地改造现有的建筑,创造绿色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贺永,乐颖.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6,32(10):11-12.

[2]牛铮铮,张有恒.绿色建筑技术[J].山西建筑,2007,33(2):55-56.

保护环境 绿色办公 篇2

关心环保,从现在做起,支持环保,从小事做起。

学校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保护蓝天碧水,建我绿色家园。

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请别乱坎树林,让空气更加清新。

把绿色带入校园。

36、123,321,保护树木是第一。

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生态文明。

人人爱花草,空气环境好。

倡导绿色生活,争做环保先锋。

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绿色GDP。

为文明喝彩为低碳点赞。

爱护环境,珍惜生命。

我是环保一员,我为环保做贡献。

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家园。

多一份低碳少一份“霾”怨。

共建绿色城市,同享温馨生活。

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实现碧水蓝天,建设美好家园。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篇3

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環境污染

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气污染问题:这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烃等造成的污染。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

二是水体污染:这是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汞、铬、铅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使用的磷肥造成的。

三是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造成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2.环境保护的措施

(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易降解塑料。

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有关概念

(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学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

c.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d.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

2.原子经济性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篇4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 “绿色”社会为内涵, “绿色”技术为支撑, “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 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 它追求人 (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二、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 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 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 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 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 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 依靠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 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 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 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 (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产生的问题) 、电磁污染 (指天然的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 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 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 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 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 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 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 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 研制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 的收集, 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 便捷, 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 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 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 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 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 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 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 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 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 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 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 如:我国陕北的窑洞在-20℃左右的气候下, 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 仍保持着15℃上下的舒适室温;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 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 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 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 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 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 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太阳加热, 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 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 因为, 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 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

四、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 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 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 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 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 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 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 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 而实现这一理想,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 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 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 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 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 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 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 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 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 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 并降低温度,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 自动调节太阳光亮, 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 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无论使用何种技术, 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循环生产 (recycle) 等几个方面。其次, 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 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 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 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 而且,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 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 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 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 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年初宣布, 只向绿色建筑贷款。

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 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 采用多种高新技术, 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圣。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的OBERLIN学院最近推出一项耗资500万美元的环保建筑设计, 它所需能源之一半是由曲线形屋顶上板状太阳能光敏发电设备供应, 板的倾角可自动追踪太阳行迹;另一部分屋顶则为绿化所覆盖, 具有迅速吸纳太阳能、缓和雨水排放流速的特点, 是理想的自然隔声、绝热层。同时具有供应物和消耗物持衡、食物和废弃物等量、生活和设施体系的生成品均安全分解、拆卸处置、回收再使用的特征。今天, 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 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 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但是, 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 在经济方面, 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 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 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 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 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 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 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 (如投资回报比) 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 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 (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 长寿命、节约资源等) 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 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 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 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 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 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 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 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 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摘要: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 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 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 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参考文献

[1]陈述彭.数字地球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1]陈述彭.数字地球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2]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3]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3]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4]吴立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4]吴立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篇5

摘要:绿色化学是指利用一系列原理来降低或消除在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应用中有 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科学。它致力于从源头上制止污染物的生成。发展绿色化学是实现 环境保护的途径。

关键词: 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从七八百年前人类开始用煤产生的空气污染到当代多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无不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产生的大量排放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研究和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势在必行。

1传统化学的贡献与危害

化学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尤其是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药品的发展减轻了人类的痛苦,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农药、化肥的大力发展使人类得以增产增收,减轻了人121增长对食物需求的压力;聚合物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制衣等日用产品和建筑材料以及电视、电话、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部件的更新换代。20世纪化学工业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其他任何部门。不幸的是,在许多成功的故事中蕴涵着一些化学家们所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例如,当时人们没有认识到那些多氯代杀虫剂像l,l—双(4—氯苯基)—2,2,2—三氯乙烷(DDT),会由鸟类进行生物富集,引起蛋壳变薄和筑巢失败,从而导致游隼、秃鹰、鹗和鹈鹕等鸟类数量的急剧下降[1]。传统的化学化工对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是不争之事实,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环境危机。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与日渐枯竭、工农业污染物和生活废弃物等的大量排放,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主要表现为大气被污染、酸雨成灾、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淡水资源紧张和被污染、海洋被污染、土地资源退化和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废弃物造成污染等。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2绿色化学的兴起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化学工业在致力于减少污染危害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化学家们发展了许多新方法来处理化学废物及减轻废物排放的后果,新的分析检测手段、新的控制程序、综合治疗技术等被不断提出,这些努力对减少污染危害的作用值得称道,但这些被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不是绿色化学。

那么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就是在化学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利用一系列的原则来减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或在过程中的生成。

绿色化学又称可持续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指利用一系列原理来降低或消除在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科学。它是从最基本的分子科学出发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办法,而不是以“绷带和补丁”的方式来降低危害[2]。从1991年绿色化学概念的形成到现在,绿色化学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涉及再生的原材料、溶剂、催化剂、试剂、设计安全的化学品及合成方法等领域。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绿色化学及技术将成为人类强有力的武器而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化学与传统化学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多的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使环境资源的化学变换体系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运行模式,对环境支持系统的破坏作用更小,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协调。传统化学只对目标产物有兴趣,常常用收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来评价化学效率,而对这一化学过程所产生的其他物质统统视为废物,对环境对资源关注甚少。

绿色化学与环境化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研究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和技术,特别是新的催化反应技术,而环境化学则是研究影响环境的化学问题。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污染预防,即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生成;环境治理是末端治理,即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自从绿色化学这一颇具生命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出现以来,受到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工农业部门的积极和热情关注,并纷纷展开研究和探索。然而,绿色化学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面对机遇和挑战,应大力推广绿色化学的知识、研究和应用。

绿色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绝非仅与合成化学和工程学有关,从美国提出至今,包括环境化学家和化学、化工分支学科专家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从节约能源、资源,特别是防止生态和环境污染的观点重新审视和革新传统化学[3]。

3绿色化学十二条原理 1998年,明确了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简称前十二条:(1)预防防止产生废物比在其产生后再处理或清除更好。

(2)原子经济性设计合成方法时,应尽可能使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材料都进入最后的产品中。

(3)无害(或少害)的化学合成所设计的合成方法应该对人类 健康和环境具有小的或没有毒性。

(4)设计无危险的化学品化学产品应该设计为使其有效地显示所期望的功能而毒性最小。

(5)安全的溶剂和助剂所使用的辅助物质包括溶剂、分离试剂盒其他物品,当使用时都应该是无害的。

(6)设计要讲求能效化学加工过程的能源要求应该考虑它们的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节省。如果可能,合成方法应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

(7)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当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原料和加工厂粗料都应 可再生。

(8)减少衍生物如果可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利用衍生化反应。因为,此种步骤需要添加额外的试剂并且可能产生废弃物。

(9)催化作用采用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化学计量学助剂要优越得多。

(10)设计要考虑降解设计化学产品应使它们在功能终了时,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并不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11)为了预防污染进行实时分析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分析方法,使其可进行实时的生产过程监测并在有害物质形成之前予以控制。

(12)防止事故发生的固有安全化学在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和物质形态的选择,应使其尽可能地减少发生包括释放、爆炸以及着火等化学事故的潜在可能性。

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是相互关联的,综合的考虑施行更为有效。然而,在一项绿色化学研究项目中不易同时体现这12条原理,实质上最关键的核心精神就是在化学品的创造、应用乃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做到少废、无废和无毒、无害。

绿色化学的这12条原理可被进~步浓缩成两个主要的观点。第一观点是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反应应该在尽可能产生少量废料的情况下发生。第二点是减少废料:也就是说,反应最后产生的废物中应该还有尽量少的有毒、有害和其他废料[4]。4发展绿色化学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

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的创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看,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新科学和新技术;从经济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工业乃至整个现代工业的革命。同时,绿色化学的出现也推动了现代化学面向社会生活延展,它与人类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人类福利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4.1资源利用与保护

随着人口的增长,有限资源的使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资源的重新利用是绿色化学的主要原则之一,也是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对于有限的资源来说,最重要的是绿色化学力求把废弃物转变为可利用的原料。

在绿色化学和绿色工程中,氢能源成为研究得比较活跃的领域。在制造和使用中经济可行并且可以确保能量平衡的光电能和太阳能正在开发。通过绿色化学的研究,可能研制出产生风和地热能所需的材料。总之,未来的能量需求应转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这种转变中绿色化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水资源已成为2l世纪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绿色化学通过防止水源污染和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方法来提高水的供给和水的质量。绿色化学的研究致力于寻找更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纯化饮用水,通过使用无氯的消毒剂,水不仅得到纯化而且不会产生毒性及生物富集物质。

4.2全球气候变暖的减缓

目前,全球呈现气候变暖的趋势,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及对大气的排放。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重要的是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绿色化学可以设计和发展更灵活的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例如,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聚合材料或建筑材料。将废弃物二氧化碳转变为原料将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点处理和控制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途径。4.3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控制

有毒物质的产生及对环境的释放一直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生物富集的化学品和内分泌干扰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化学的最大力度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审视毒性物质,通过了解毒性物质对人体及生态的作用机制,设计分子结构,使分子不显现一定的毒性终点,或破坏毒性的作用机制。这些原则和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染料、杀虫剂、塑料及制药等领域[5]。

5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自从人类环境问题被提出来。各国都是采用环境治理的办法进行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也叫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的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情况。实际环境保护是带有一种被动色彩。是在已经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迫使人们去反思,是一种不得已的被动行为。人们在集累了多年的环境治理经验后,认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倡导绿色化生产,在污染的源头防止污染的产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绿色化学工艺宋代替传统的化学工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希望。

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更友善的化学,这种绿色意识是人类追求自然界完美的一种高级表现。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它不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着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员,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和通常讲的“环保意识”不同。通常讲的环保意识带有明显的被动状态。当我们谈到污染,污染给人类带来多少疾病,多大经济损失的时候,实际上还是把人放在与自然相对立的位置上,是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点上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可以去治理和解决一些急迫的污染问题,但对于眼下不对人产生危害而仅危害自然的行为反应就不那么在意了。只有在以绿色意识为核心谈环保意识的时候,才会有正确持续的作用。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上化学学科研究的前沿。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从源头上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科学。绿色化学的目标是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生产废物,不处理废物。它和“末端治理”不同,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

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家在研究和设计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同时,考虑它的环境副作用,尽可能减少环境副作用。并且考虑它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所以绿色化学是从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经济效益三方面来考虑的[6]。

6结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绿色化学使用现代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和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的使用和产生,使所开发的化学产品和过程更加友好。绿色化学从源头上阻止污染,是防治污染的最好办法。因此,无论在化学界还是在环境科学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绿色化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环境保护的挑战,我国应大力扩展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绿色化学不仅要针对于化学工业过程,从节约能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而且要求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对环境科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科学不能只局限于像跟踪污染物这样的老课题——只注意污染的减轻和补救,环境研究应从单纯的清除污染深入到污染的预防。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为环境而设计化学,大力研究和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化学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赵文岩,戴树桂,韩萌.绿色化学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J].生态环境,2004.13(3):42-428.

[2] 闫立峰主编,绿色化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3]杨德红,杨本勇,李慧,张留学。绿色化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4]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绿色化学是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篇6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应用

当下,绿色化学及其引发的产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发展中的中国是宝贵的机遇。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人类环境危机,绿色化学追求的是变废为宝,从源头上致力于禁止生成污染物,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能有效保护环境,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绿色化学研究范围及特点

(一)绿色化学的研究范围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绿色技术、环境友好化学等,也就是用化学技术方法减少或消除有害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原料、产物等的生产及使用的化学[1]。绿色化学研究的环境副作用要尽可能小,并且在经济、技术下可行,是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绿色化学研究范围为:一是研究、设计、选择对环境、人类健康友好的起始物、原材料,二是研究最佳的催化剂、转换反应,三是重新设计更安全的目标产品。当下,绿色化学研究重点包括:重新设计更安全的化工产品;探索更安全的、新的、环境更友好的产品合成路线、生产工艺;优化化学反应条件,降低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减少产生、排放废弃物。此外,绿色化学的原则包括:预防污染优于治理污染;增强原子经济性;尽可能减少有毒原料及产物;设计安全的化学产品;选用无毒无害助剂、溶剂;科学使用并节约能源;用可再生资源替代资源性化学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步骤;使用高选择性催化剂优于采用化学计量助剂;注重产物的易降解性;改善分析方法,实行污染物在线监控;减少对易燃易爆物质的使用,排除事故隐患。

(二)绿色化学的主要特征

一是绿色环保。传统的化学化工产业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威胁人类生存,边污染边治理是不行的,要加强事前预防,而绿色化学提供了预防环境污染的新途径,绿色环保是其核心特征,通过新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最终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绿色化学理念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发展化学化工产业的新方向。二是技术革新。绿色化学致力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选择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绿色原料、清洁能源,选择无害工艺生产化工产品,逐渐将原有技术取代,减少污染物排放。绿色化学的新技术能从化学原子层面来提高化学反应的转化率,提高使用原料原子的效率,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生产新的环境友好产品。三是效率优化。绿色化学期望将反应物原子彻底转化成最终的产物,不选择有害辅助剂,整个化学反应过程无害、无毒,生产效率优化,预防污染优于治理污染,且在优化效率的同时综合考虑化学设计保持产品既有的功效,降低产品的有毒有害性;选择清洁能源,减少使用并逐渐代替污染能源,减少化学合成方法中的衍生步骤,实时监控有毒有害物质,让其快速降解。

二、绿色化学的应用

(一)研制新材料与新燃料

人类从工业发展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帮助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产生大量垃圾,恶化人类生存环境。为不破坏环境,又不影响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研制环境友好型新燃料、新材料是绿色化学最主要的任务,包括环保汽油、生态协调废料、低毒高效的农药、可自然降解的塑料等,从而用无毒无害原料生产化工产品,有效环节环境污染。如作为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生产和使用燃煤的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而净煤技术能帮助解决燃烧煤炭这一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只是污染难以根除,且煤储量有限,所以解决能源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应用绿色化学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包括直接的太阳能、洁净的核聚变能源等。

(二)绿色产品开发与生产

绿色产品指的是在使用中及使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其使用功能及寿命合理,方便回收、利用、再生,报废之后也方便处理,容易在自然环境里降解[2]。如购物袋使用再生纸制作,或用能重复使用的布料制作,在节约宝贵资源的同时减少排放固体垃圾。又如人们大量使用的发泡塑料聚苯乙烯快餐盒被丢弃后就变成垃圾,在自然环境下需要数百年才能降解,严重影响环境,为加速其自然降解,在生产时就可加入化学助剂、光敏剂等,使其只需几个月时间就分解成无害物质,保护好环境。但化学工作者们的努力尚属初步范畴,绿色在合成路线中可能很局部。要想真正应用和发展绿色化学,就需从观念、理论、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这既是合成化学面临的挑战,也是合成化学革命性发展的绝佳机会。

(三)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随着绿色化学学科的逐步形成,短期内通向绿色化学的途径隐约可见,这足以说明绿色化学是有效的、有益的。站在科学的角度,绿色化学更新并发展了传统化学思维;站在环境的角度,绿色化学致力于消除环境污染源头;站在经济的角度,绿色化学对资源、能源进行合理利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绿色化学的目的就在于将现有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化工化学生产技术路线转化成根除污染源头,但需要强调一点,绿色化学、环境治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治理已经污染的环境,让其恢复污染之前的面目,前者是阻止生成污染物,也就是预防环境污染,既然绿色化学不使用、生成和排放污染物,就不会出现污染环境的问题[3]。所以只有采取绿色化学途径发展环境友好化学技术、化工技术,解决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结语

化学工业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绿色化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大推动绿色化学产业的进步。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充分重视绿色化学产业的发展,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尽早实现零排放,才能践行绿色化学对保护环境的标本兼治理念,这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倩.“绿色化学”与节能减排[J].石油石化节能,2013(08):52-53+58.

[2]王晶.试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5):12-13.

保护环境 绿色办公 篇7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内涵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何谓绿色建设?绿色建筑指的是, 在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活动空间的同时, 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充分“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理念,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平衡的的一条重要途径。

1.2 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的内涵

(1) 建筑物的自然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 不致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 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2) 建筑物的资源利用:要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也就是说, 要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程度、消耗降低至最低程度。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 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气密性良好, 又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特点是保证夏季有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

(3) 建筑物的施工建设: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噪音, 注意粉尘的排放、运输的遗撒, 建筑垃圾要合理处理等。

(4) 建筑物的材料选择:尽可能选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并积极利用工农业废弃物料;室内装修, 应选择无环境污染的油漆、地毯、胶合板、涂料及胶粘剂等。

(5) 建筑物的废物排放:减少建筑物的污染排放;生活用水可实行分类多次重复使用;粪便可实行脱水灭菌处理, 生产农家肥料, 或发酵综合利用。

(6) 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 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 以改善景观, 保持生态平衡, 并取得防风、遮阳等效果。

(7) 建筑物的人文景观: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

(8) 建筑物的费用选择:建筑造价与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使用合适的先进技术, 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 使建筑造价得到节约。

(9) 建筑物的拆除回收: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 从旧有建筑中拆除的建筑材料, 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 尽可能保护好, 根据不同情况, 力求回收利用。

2 绿色建筑的发展重要性

根据近年来村镇建设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截至2008年年底, 我们估计:中国内地城镇和村镇房屋建筑面积已经达到530多亿平方米, 村镇房屋建筑面积340多亿平方米左右, 其中村镇住宅270亿平方米左右;城镇房屋建筑面积近200亿平方米。这个体系目前集成了中国工业的主要生产能力, 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主要的居住和生存方式, 分期分批将我国新建和存量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 将使这个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升级反应, 这是目前搭建我国内需体系核心框架的优选路径, 也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 推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房地产业运转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中国别无选择, 2009年我们应该尽快有序启动这项工作。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房屋面积的中国, 也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 我们测算, 未来10年, 中国绿色建筑市场改造的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这个需求的市场化运转, 不但必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改革主题之一, 也将成为中国人民生活最流行的消费追求。

3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影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 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 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 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应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 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

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 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 也关注小区的环境, 不但注重结构安全, 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 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 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 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 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 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 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一般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同步发展, 逐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比重。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公共建筑应率先采用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基本对策是建立健全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强化执行监督;建立各类财政税收激励政策;抓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从重点镇入手, 开展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试点工作;开展建筑节能调查, 建立能耗和“四节”数据库;建立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建筑认定制度, 推行建筑能耗性能评估和绿色建筑性能评定分级。通过建筑节能评审, 对节能效果显著的建筑颁发“绿色建筑之星”标识;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宣传教育培训, 发起绿色建筑活动。

4 控制住宅建筑面积, 是CO2减排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建筑的CO2减量对策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就是前述的建筑节能导致CO2减量, 第二部分是建筑CO2减量设计。建筑业的CO2排放, 部分出自于建材生产的CO2排放。建材的CO2排放, 并非建材本身会释放CO2, 而是建材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会消耗电力、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释放出大量的CO2。建筑上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是能源的产物, 都排放出大量的CO2, 减一份不必要的建材, 节省一平米的建筑面积, 都可降低大量CO2排放量。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来评估CO2排放, 同样看出控制建筑面积是十分必要的。有专家说, “不建设”是最好的绿色建筑, “越简单”是越好的绿色建筑, 应补充“适用的面积”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5 大力发展绿化, 创造生态环境

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力大力发展建筑绿化 (包括城市绿化、住区绿化、屋顶绿化与建筑立体绿化) , 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弥补行业的负面效应。台湾地区曾对不同的绿化群落提供了CO2固定量数据, 他们是以植物自幼苗成长至成树40年之间的CO2总固定量来评估绿化的成效, 根据我国绿化规模及各种措施规定, 粗略地估算绿化吸收的CO2相当于总排量的10%-20%之间, 算得上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减排CO2的措施, 况且绿化尚有其他生态环保的效益。

谈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作用研究 篇8

随着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 人类过度开发地球资源, 导致自然界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气温上升、冰川溶化等。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土壤和生物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坏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植物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挚友, 对环境的保护起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及其它一些有害气体, 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杀灭细菌以及净化水源。因此本文就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 希望为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 改善生存环境提供参考。

一、绿色植物对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吸收和净化

1.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据不完全统计, 1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二氧化碳的消耗率在1t/d, 同时能够释放出来0.73t氧气。也就是只需要十平方米的森林就能够将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吸收掉。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氧气的主要原理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是在光的作用下, 绿色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同时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全世界的森林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18.3×109t, 释放出氧气13.4×109t, 大概是全世界人口需氧量的十倍。因此, 根据人类呼吸的需要, 再加上燃烧、腐烂等耗氧活动, 一般认为城市绿地的定额必须在30-40m2。

2. 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化学成分。二氧化硫主要是通过各种含硫石油和煤的燃烧产生的产物, 一般来自发电厂、石油加工厂和硫酸厂等。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硫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据报道, 绿色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是所占土地面积的八倍以上。并且在空间阈值范围内, 植物吸收二样化硫的能力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增加。常见的对二氧化硫气体吸收效果好的植物有山楂、夹竹桃、丁香、板栗、梧桐、枫树、芹菜、黄瓜、番茄、菊花等等。实践表明, 落叶树的吸收硫能力最强, 常绿阔叶树次之, 针叶树较差。同时, 季节以及植物年龄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 二氧化硫经过叶片吸收后能够转化成亚硫酸盐, 之后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盐。

3. 绿色植物吸收氟化物

氟化氢、氟气、四氟化硅、硅氟酸都是常见的氟化物, 其中, 氟化氢是排放量最大, 毒性最强的氟化物, 具有极强的酸性。一般, 铝厂、钢铁厂、磷肥厂、玻璃厂等利用冰晶石或含氟磷矿石等原料的工厂是氟化氢的主要排放源。另外, 煤的燃烧也会产生少量的氟化氢气体。绿色植物具有一定的吸收氟化氢的能力, 能够在叶片、茎等部位富集一定量的氟化物。但是各种植物吸收和富集氟化氢的能力各部相同, 其中菠菜、菜豆、万寿菊以及矮牵牛等在叶子含氟200~500 mg/L时不会受到伤害, 而唐菖蒲和桃树在30~50mg/L时就会受到伤害, 出现受害症状。另外, 植物对低浓度氟化氢的净化作用十分明显。

4. 绿色植物吸收其他有害气体

除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之外, 绿色植物对许多其他有害气体也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如大豆、向日葵、玉米等对大气中的氨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夹竹桃、棕榈、樱花、桑树等对汞蒸气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悬铃木、榆树、石榴、女贞等对铅气体有良好的吸收作用;苏铁、爱尔大松、美洲槭等对二氧化氮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梧桐、女贞、悬铃木、山茶、蚊母等对氯气有很好的吸收作用等等。加拿大白杨、栓皮槭、桂香柳等职务对醛、酮、醇、醚等有机有害气体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二、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灰尘

绿色植物, 尤其是树木, 对灰尘、粉尘有非常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据统计, 地球上由于工业生产等因素产生的灰尘量能够达到1×106~3.7×106t, 为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伤害与不便。树木的树冠能够降低风的速度, 并且叶面不平的绒毛能够将尘埃附着在表面。草坪也能够有效的减陈, 不仅吸附空气中的尘土, 还能够固定地面的尘土。

三、绿色植物的灭菌作用

实验表明, 柠檬、橙子、银白杨等树木的叶子具有消灭细菌的能力;某些植物产生的挥发性油类, 如丁香酚等等也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在绿色树木中, 具有较强杀菌力的物种有黑胡桃、悬铃木、柠檬桉、松柏、紫薇、橙、荔枝、茉莉等等。

四、绿色植物消除噪声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噪声也逐渐成为困扰人类生活的重要城市污染问题之一。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还能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耳鼻喉疾病的发病率。绿色植物对噪声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据试验测定, 40m宽的林带, 能够降低噪声10-15d B, 30m宽的林带能够吸收6-8d B的噪声。因此, 绿化街道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一般, 树冠矮的树木防噪声的能力更大一些, 灌木的吸音作用更加明显。

五、绿色植物净化水源的作用

绿色植物对水源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能够降低水源中的氨、细菌、氯化物、磷酸盐等有害物质, 同时降低水的硬度。常见的具有很好的水净化能力的植物有芦苇、凤眼莲、浮萍、牛毛毡等。

结束语

总之, 绿色植物与我们的生活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它对环境的保护起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因此, 要充分发挥绿化工程的环境保护作用, 开展生态恢复系统工程, 植树造林, 为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而努力。

摘要: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绿色植物的环保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希望对提高人们对绿色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绿色植物,环境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豫林、陈代鸿, 空气中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J].微生物学通报, 1989 (5) :277.

[2]黄彬汉, 空气微生物简易测定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 1985 (1) :29.

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 篇9

以往传统化学工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人类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目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化学物质污染有着相当的关联度。化学物导致的环境污染占到总环境污染的80%-90%, 我国化工业排放的“三废”占到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22.5%、7.82%和5.93%。如何有效降低化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探究的问题。“绿色化学”的诞生和发展对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 、环境友好化学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 、清洁化学 (Clean Chemistry) 。绿色化学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停止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1], 从源头上消除化工污染。

1 绿色化学的特点及内容

1.1 绿色化学特点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在生产之初就把预防污染作为首要考虑, 因此在生产的过程和终端实现了近似零污染或零排放的良好效果。具体表现在“五R”, 即, Rejection (拒绝使用) , 有毒有害的污染原料禁止在生产中使用;Recycle (循环) , 化工生产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重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 体现节约理念;Reduction (减排) , 也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三废”的排放量;Regeneration (再生) , 变废为宝, 采用先进技术将“三废”处理回用, 作为新的生产环节中的原料;Reuse (重新使用) , 将生产过程中的溶剂等原料持续性利用, 降低成本和原料的消耗。

1.2 绿色化学研究内容

1.2.1 反应催化剂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绝大多数都会见到催化剂的身影。当前对催化剂的绿色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固体酸催化剂和仿酶催化剂方面。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酸催化反应主要是硫酸、氢氟酸, 以及三氧化铝等液体酸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的使用会对生产设备产生较大腐蚀性, 应推广使用杂多酸、固体超强酸等固体酸催化剂;天然酶易变且对环境敏感, 因此, 开发与酶具有相似功能甚至更优越的人工酶已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 目前生产中已厌倦出使用咪唑环番仿生体系模拟硫胺素酶取代氰化钠催化剂。

1.2.2 反应溶剂

目前在化工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容易造成水源污染。研制绿色、无毒无害溶剂便成为绿色化学一大研究内容。开发超临界流体 (SF) 技术, 尤其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便是绿色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主攻领域, 采用这种超临界的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应用于涂料、油漆的喷雾剂和泡沫塑料发泡剂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2.3 化工原料

当前, 95%以上的有机化学品来自石油, 以石油作为化工原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显见的, 因此, 许多科研工作者开始寻找生物质 (Biomass) 来替代石油作为化工原料, 生物质主要是由淀粉和纤维素组成, 淀粉容易转化为葡萄糖, 而纤维通过纤维酶转化为葡萄糖难度较大, 目前从合成的大量有机原料中去除苯是绿色化学主要研究目标。平时也要主要尽量少用氢氟酸、氢氰酸等有毒原料。

2 绿色化学在环保中的技术应用

2.1 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城市及工业污水是水环境主要污染源, 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循环冷却水零排污技术便是“绿色化学”理念为基础, 目前采用的热水锅炉零排放技术也可以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此外, 生物农药、光活化农药的研究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未来, 开发高效、低毒、低能耗、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水处理技术, 特别是光、声、磁、电、无毒药剂氧化、生物氧化等多种手段联用的新型绿色技术将成为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和方向[3]。

2.2 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主要是SO2的污染, 而SO2又主要来自煤中的硫化物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物。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引入绿色化学技术, 采取绿色化的煤炭生物脱硫工艺是新时期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生物浸出法、微生物-絮凝法、表面处理浮选法以及生物-非生物综合法。

2.3 固体废物中的应用

固体废物主要是城市垃圾、白色污染物和矿山废弃物。针对城市垃圾的防治, 绿色化学工艺主要有固体废弃物电离化技术和热分选煤气化技术;白色污染中的绿色化学处理技术较为典型的是开发出可生物降解塑料;矿山废弃物主要是尾矿和废堆矿石, 这些污染物重金属含量较高, 目前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是生物浸出和非氰化法提取技术实现了金属的回收利用。

3 结语

绿色化学是将传统化学与可持续理念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 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 是未来化学的发展方向。当前应将环保理念、绿色化学理念同探索实现绿色环保途径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好、绿色环保的化工产生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鹏, 李维俊.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 2011 (9) :25-26

[2]唐星华, 张爱琴, 吴光辉.等.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J]江西化工, 2002 (2) :7-9

南北贸易中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壁垒 篇10

关键词:南北贸易,环境保护,绿色壁垒

在南北贸易中, 由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上, 双方利益的出发点不同, 很难达成一致的观点。南北贸易与环境相互影响, 如何促进南北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也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而各国为保护自身经济贸易, 利用环境保护的名义纷纷制定绿色贸易壁垒政策, 也对南北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环境保护对南北贸易的意义

南北贸易中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制约, 使环境保护已经从普遍的行为需求, 上升到了全球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当南北经济行为对地球环境产生破坏时, 双方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然而, 当今世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远远不及对经济发展重视。

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相融合的新型增长方式。南北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 受到环境问题压力的影响, 各国都应该全力以赴的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二、南北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和责任承担

南北贸易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不仅是因为在进出口贸易中, 各国对于环境过分的掠夺和剥削, 也由于南北双方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同, 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也存在差异。

1. 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使用, 都使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在贸易过程中,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采, 使得地球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2. 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在南北贸易中, 许多商品中夹杂着病虫害, 使得这些外来物种能够越境传播, 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强大的攻击和破坏。而由于外贸经济的飞速发展, 遭受到外来病虫害的袭击也越来越严重。这些入侵的病虫害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 都造成了惊人的经济损失。

3. 污染的境外转移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 很多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大量引入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而发达国家为寻求利益最大化, 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管理漏洞, 将重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加剧了其环境污染。

4. 南北方环境保护责任承担问题

北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南方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实力不足, 也无力承担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所需的费用。由于北方发达国家将污染企业和垃圾废物进行境外转移, 将环境污染问题转嫁到南方发展中国家, 严重的破坏了南方国家的生态环境。北方发达国家虽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要承担主要责任, 但其利用国际政治和世界贸易的主导地位, 对于环境保护并未尽其责任和义务。

三、绿色壁垒的产生及分析

1.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的基础是南北贸易中的环境问题。由于南北贸易中环境问题逐渐增加, 绿色壁垒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国际趋势。某些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 对外来产品实行严苛的环境要求标准, 从而达到对本国经济贸易保护的目的。

2. 绿色贸易壁垒的分类

绿色壁垒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区分。广义的绿色壁垒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生态保护和人类健康为主的善意绿色壁垒, 其能够促进该国的环境保护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实质为本国贸易保护的恶意绿色壁垒, 利用这种贸易壁垒可以有效的防止外国货品的流入。而狭义的绿色壁垒专指恶意绿色壁垒, 其有两种主要表现:第一, 对本国产品和外来进口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在环境保护的借口下, 削减其他国家的竞争力;第二, 对某些特定国家的出口产品采取不同的环保标准, 以高标准的规定阻碍特定国家产品的出口, 从而实行本国贸易保护。

3. 对绿色贸易壁垒性质的分析

温室效应、酸雨危害、臭氧层空洞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都是全球环境遭受破坏的例证。面对环境问题, 各国要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如果正确的利用绿色贸易壁垒, 是可以达到环境保护作用的。这一措施符合现今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 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标志。但北方发达国家为提高本国经济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不顾对世界生态环境的影响, 制定了苛刻而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 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一意孤行, 这对南方发展中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上, 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四、不对称的南北贸易

1. 南北贸易不对称由经济决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对等性, 直接造成了双方国际地位的悬殊。北方国家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 一直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起主导作用, 并将自身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 左右着世界经济的走向。

南方国家不具备北方国家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并且长时间的依附于北方国家的经验中。虽然南方国家积极想要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却仍受到权力不对等的制约。在南北关系发展的阶段里, 权力与贸易的不对称性, 一直都是双方关系的主要体现。

2. 不平衡的南北贸易引发的绿色壁垒问题

由于经济的不平衡性, 南北贸易的矛盾也层出不穷。二战之后, 各国为控制环境问题, 签订了许多环境协定。但因为经济实力的不对称性和南北贸易问题的产生, 北方国家的环境措施也在逐步扩大影响, 以美国为主的北方国家纷纷制定绿色贸易壁垒, 并对发展中国家带有很明显歧视性。南方国家为快速发展经济, 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就不太注重, 对环境保护的技术也相对落后。因此, 南方国家对进口产品的环境要求也无法影响到北方国家。在整体国际贸易的格局中, 都对北方国家的发展更为有利。

五、对绿色壁垒发展的分析

绿色壁垒实际上是北方发达国家对南方发展中国家实行的贸易歧视, 虽然发展中国家企图通过谈判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但根据现实情况出发, 在缺少经济利益的诱惑下, 北方发达国家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一贸易保护壁垒政策的。

1. 从经济发展看, 北方发达国家很难放弃绿色贸易壁垒

在经历数次工业革命后, 发达国家的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现有的法律法规, 都是绿色壁垒政策实施的强力后盾。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使得发达国家开始关注重视并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生态保护。而南北贸易中恰恰又存在进口产品带来病虫害越境威胁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投入如此巨大, 又怎么会轻易放弃绿色贸易壁垒。

2. 经济危机和产品过剩的压力

全球经济发展已经日益成熟, 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变革将会影响全世界的经济发展走势, 因此经济危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而直接和世界经济危机相关的就是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来自于产品过剩的压力, 这使国内竞争也不断加剧, 再加上外来商品的冲击, 就更需要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平衡和控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低廉商品, 使南北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必然要采取措施, 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进出口, 保护本国的经济发展, 而绿色壁垒就成为了发达国家冠冕堂皇的借口。

3. 绿色壁垒得到国际法律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有所提升, 却仍然无法参与到决策的核心部分。以经济政治为依托的北方发达国家, 是国际舞台的主要决策者和规则的主导者。对于国际法律的制定, 北方国家必然以自身经济利益出发, 因此绿色壁垒也就得到了国际法律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想要废止这一政策, 必然会受到发达国家的阻挠。

六、绿色壁垒的解决对策

1.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副产品的出口, 想应对绿色壁垒的贸易阻碍, 需要发展中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技术发展的方向上, 这也是解决问题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

2. 完善绿色包装

绿色壁垒是披在环境保护外衣下的, 要想打破这一壁垒, 可以直接在绿色环保上下工夫。发展中国家在确保出口商品绿色环保的基础上, 对产品进行绿色包装, 将绿色标志印放在包装的醒目位置, 对于产品的原料和生产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都能够增加商品出口的实际依据。并且在细节上也关注商品包装的可回收利用性, 力图将环境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3. 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国际检测标准是最大符合国际管理要求的, 为了成功冲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发展中国家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商品, 尽早推广和实施国际环境标准的准则, 并且在本国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检查部门, 将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使环保和绿色生产的理念体现在法律当中, 都能够增强发达国家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南北间的合作

环境保护并不是单一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这关系到整个地球的未来发展, 因此要求南北方共同合作, 以先进技术为前提、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 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起来。

而在南北贸易中,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对等性, 双方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不同。相对来说, 北方国家由于经济发达, 基本将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工业企业都转移到了南方发展中国家, 致使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破坏更加严重, 甚至有受到越境病虫害威胁的隐患。从表面看南方国家可能是环境污染的源头, 但实际上北方国家的污染转移才是罪魁祸首。南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政治斗争和环境管理等方面, 都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经济发展只能忍受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危害。而北方国家则处于主动地位, 无论经济实力还是资源技术, 相对南方国家来讲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在南北合作的基础上, 就目前现实状况而言, 北方国家的责任应该更重一些。首先, 北方国家应该对南方国家实施经济补偿, 南方国家有了资金保障后才能重视环境破坏问题的解决。其次, 北方国家要对南方国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南方国家相对落后的技术, 很难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总的来说, 南方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具体举措, 直接关系到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未来发展。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 北方国家不愿在对南方国家的补偿和技术支持上做出让步, 这也是改善全球环境的一大关键障碍。

5. 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由于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 使得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在追求循环经济发展时, 既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也要达到经济效益的增长。达到南北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才是良好的解决之路。

对资源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 可以缓解经济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 并且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保证循环经济的发展, 达到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目的。

6.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由于世界人口的膨胀和经济贸易中所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使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求我们不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也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留有空间。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维持生态平衡, 对保持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七、结论

南北贸易影响着全球环境和经济的发展, 由于南北差异显著, 对于环境保护的解决上也难以统一。而由环境保护问题产生的绿色壁垒政策, 也影响着南北贸易的发展。面对环境问题和绿色壁垒的影响, 南北双方应加强合作积极解决, 而南方发展中国家更应从自身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努力发展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1]徐狄伟.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应对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08 (05) :156-157.

[2]陈运辉.南北贸易中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壁垒[D].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 2002, 02 (20) :2-30.

保护环境 绿色办公 篇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反映的是人类现实生存条件的危机,空气安全、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物种濒临灭绝等,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和普遍的关注,对西方国家环保决策和环境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和绿色和平运动的发展。

西方环境保护运动

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其形式多样,其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诞生,促进了环境立法;环保机构在大中小学开展生态教育和环境知识的普及,促进了新一代生态道德观和生态伦理观的形成;生态环境学者在社区巡回演讲和环保展演,促进了民众生态保护观念和动物保护观念的形成,逐步达到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目的。

1949年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先行者、新环境理论的创始人——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问世。该书被认为是生态哲学的经典力作。作者提出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问题,认为土地是一个共同体的概念,由于土地孕育了人类文明,人们应该热爱土地,珍惜大自然的生命,“这是长期以来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却总被人所忘却。” 他还指出,“我们的自大和完美的社会,现在就像一个忧郁症患者,它是那样为其自身的经济健康而困扰着,结果反而失去了保护其健康的能力”。利奥波德旨在唤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和土地的伦理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保护环境的标志性成果。作者指出:“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阶段的产物。当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作者还揭示了农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颁布了“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

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人类社会处在环境灾难的边缘,生态危机、物种灭绝,必然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美国环保主义运动主要表现为反省工业化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迫害动物等,表现出回归自然、回归乡间运动的倾向,他们关注环境伦理思想与反对越战。1973年美国政府开始重视保护濒危物种,签署了“濒危物种法案”。1975年美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和“清洁水法案”。美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美国环保志愿者和环境学者积极参加环保宣传工作,推动了美国社区生态文明建设。

1979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发表《盖亚:新视野看地球上的生命》,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是一个有机体整体。“盖亚”学说代表了西方“深绿色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想。20世纪80年代,西方人意识到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欧美国家开展了环保问题“公众辩论”,环保观念、环保意识深入人心。1986年国际保护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改名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实现保护大自然的战略转向。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环境保护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流派之一。卡罗琳·麦茜特、葛蕊塔·高德、马蒂·基尔等是美国生态女性主义的杰出代表。

麦茜特的《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揭示了机械主义造成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生态女性主义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高德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抛弃本质论恢复物种在物质女性主义环境论中的地位》通过考察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提出避免被边缘化的对策。

素食主义者基尔于1977年加入“动物解放团体”,1982年在加利福尼亚参与创立了“女权主义者保护动物权利协会”,该协会旨在加强女性主义与动物保护运动之间的联系,反对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和动物权利的剥夺,反对性别歧视和物种歧视,如FAR网站首页所述“作为生态女性主义动物权利保护者,我们认为,对女性和动物们的剥削是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本身就带有性别歧视和物种歧视”。

基尔还参加了一系列生态女性主义的实践活动,用图片向人们揭示了父权制对妇女和动物的迫害。基尔的巡展讲演,提高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影响力。基尔的多篇文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向全球传播了生态女性主义。

西方绿色和平运动

绿色和平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反对核试验和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各种保护地球运动的总称。

1971年,西方绿色和平组织在加拿大成立,这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全球4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绿色和平组织的使命是:“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作出积极的改变。” 绿色和平运动以非暴力方式力图阻止核武器试验及公海捕鲸,也关注其他环境问题,如水底拖网捕鱼、全球变暖和转基因食品等。

1978年,绿色和平组织开展了反捕鲸和反捕杀海豹活动。1979年,绿色和平组织的“彩虹勇士号”首航,航行到冰岛附近海域阻止捕鲸活动,“彩虹勇士号”就成了绿色和平运动的重要工具。1978年到1985年间,“彩虹勇士号”船员多次实施非暴力行动,反对有毒性和放射性物质倾泻海洋,反对猎杀海豹,抗议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

nlc202309081413

1985年,“彩虹勇士号”开赴南太平洋穆鲁罗阿珊瑚岛水域——当时法国的核试验区域,抗议法国进行核试验,在停靠新西兰奥克兰港口时,被法国特工炸沉,摄影师费尔南多·佩雷拉遇害。后来,法国政府向绿色和平组织及新西兰人民道歉,并对受害方做出了赔偿。1989年,绿色和平组织命名了另一艘船为“彩虹勇士号”,作为绿色和平船队的旗舰,继续开展环保工作。

近年来,绿色和平组织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城市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有时候把自己置于鲸鱼和鱼叉之间,有时候打扮成放射性废料桶闯入核设施中”,旨在唤起公众反省特定的环境问题。绿色和平运动最显著的成就是,“永久禁止国际商业捕鲸”;通过条约声明“南极洲是世界公园”,禁止由个别国家占有和在该大陆进行商业活动。绿色和平组织经过五年(1987—1992)不懈的努力,最终在南极建立了“世界公园”基地。绿色和平组织也反对任何国家在北极圈内开采石油,反对远洋渔船在该海域大量捕鱼。

绿色和平组织还推动了“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关闭部分太平洋国家之间的国际海域,将之设立为“海洋保育区”,禁止所有捕捞、垃圾倾倒以及开矿等活动,并将“中西太平洋区域的鲔鱼捕捞量降低50%”,以保护鲔鱼产卵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鉴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2010年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绿色和平组织呼吁各国在2030年以前汽车停止使用石油。绿色和平组织呼吁各国制定法律,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工业肆意排放。绿色和平组织严厉批评生产转基因食品,认为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年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报道,引起了各国广泛关注。

总之,由于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促使西方工业国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环境立法,治理污染,节能减排,保育生态环境,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西方国家的大学和环保机构深入社区,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环保知识普及活动,加强了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的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和自然生态伦理观,使环保意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

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和绿色和平运动是西方社会对生存环境问题的回应,其意义:促进了西方生态文明建设,也促进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值得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借鉴。

谈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绿色建筑设计 篇12

1. 1 绿色建筑

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对于绿色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国外对于绿色建筑的界定: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

在整个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的过程中, 从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维修及拆除等等方面都要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对环境负责[1]。

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 年4 月15 日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 “在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其定义相似, 除了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整个过程中要体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对环境负责之外, 还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理念。

1. 2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利用科学的环境保护理论和方法来充分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发展关系, 解决各种环境污染问题,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的总称。

关于环境保护, 也不乏一些行政、法律等多方面的措施, 例如: 2014 年4 月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公众健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3]。新的环境保护法从环境出发, 考虑人的行为活动, 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规范来实现环境的保护。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在人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所说的环境保护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也就是说, 当今的环境保护不只是体现在单纯的环境出现问题后, 再去解决这些问题, 而应是在这些问题产生之前, 想办法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这是现如今对于环境保护比较重要的理念的体现。

而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设计, 恰恰是这种新型的环保理念的切入点。

2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现状

2. 1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我们所熟悉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 体现了古代西方的建筑思想, 一切建筑都应当遵循“实用、坚固、美观”的建造思想中, 也包含了一部分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建造理念, 对于我们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 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18 世纪~ 19 世纪, 欧洲的产业革命, 给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城市环境遭到污染破坏, 政府在这种形势下, 积极开展实施了城市公园绿地的建造工作, 并且对废弃土地加以利用, 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20 世纪60 年代, 世界上出现了生态建筑的绿色建筑理念, 即把建筑学与生态学合并, 称之为“生态建筑”, 也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理念。

1980 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也就是国际建筑师协会提出的可持续的未来。

2000 年以后, 由于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 对于绿色建筑的建造不仅仅限制于理念的驱动, 更多的是朝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 并且进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巅峰。

2. 2 国外绿色建筑现状

1) 美国。

a. 植物建筑。在美国的芝加哥, 建成了一座纯天然的植物生态楼, 整个大楼没有使用砖墙与混凝土板壁, 而是在原来应设置墙壁的位置上种植植物, 把每个房间隔开, 人们称之为“绿色墙”, 这就是整个建筑的绿色墙体, 并取名为“植物建筑”。b. 新型太阳能建筑。通过一定的新型建筑技术手段和建筑材料, 把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中, 使得建筑整个外立面形成了可接受太阳能的板面, 从而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德国。

零能耗住宅。这种住宅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的能耗, 来源全部来自太阳能的供给, 既不需要传统的电力, 也不需要烧煤来产生热能, 更不需要消耗木材来产生需要的能耗。提高获得太阳能的效率, 使得整个建筑对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降到最低, 是比较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

3) 日本。

环境生态住宅。日本的九州市建造了一栋环境生态住宅, 大部分的建筑能耗, 来源于风力发电设备, 同样, 跟美国的新型太阳能建筑一样, 采用了太阳能辐射收集器, 来满足建筑的热能供给需求, 而且, 最具环保理念的是在每家每户的室外阳台上, 都设置了垃圾处理装置, 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处理, 而且能通过一些特殊处理, 产生植物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而室外停车场地面的设置也具有独特的设计, 混凝土地面具有良好的雨水渗透能力, 从而使得雨水能够渗透到周边的树木植物根部, 起到了浇灌的作用。

2. 3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的绿色建筑理念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 在20 世纪90年代, 绿色建筑的概念才被引入国内, 直到2006 年国家才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999 年的《北京宪章》制定了建筑师和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建造的过程中的工作准则。

2006 年5 月, 我国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确立了60 项发展战略项目, 绿色建筑就是众多项目其中之一, 并且颁布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这标志着国内绿色建筑发展开始真正的往前迈步。

2014 年4 月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目标为保护和改善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公众健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到, 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大多数都是政府的条文规定以及法律的规定, 还没有很好的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来探讨和评价绿色建筑的明确原则。

2. 4 国内绿色建筑现状

1) 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科技馆采用的最大的绿色技术就是高性能围护结构保温系统设计, 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高性能幕墙, 合理利用环境风能,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 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 从而节约了能源。除此之外, 还运用了一些高效节能的地源热泵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以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

2) 天津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设计之初就运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及新型绿色建筑技术, 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 新材料的应用、能源分项计量、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以及雨水回收等等绿色建筑技术手段。除了运用了较为成熟的绿色技术外, 还可以通过监测绿色建筑技术及设备的实际运行效果, 为绿色建筑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3) 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生态家”单从名字来看, 就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一栋绿色建筑, 充分应用了新技术, 例如: 建筑本身通过种植植物来形成整个建筑的过滤系统, 使得室内空气清新, 屋顶设计成开合屋面, 增加了通风效果, 也解决了采光问题, 起到节能的作用。从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和现状可以看出, 各种新建筑材料、新技术、节约能源的新型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各种建筑当中, 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的低能耗、零污染、低排放等等环保的效果。

3 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建筑设计

环境的保护, 除了依靠建筑的绿色建造和改造手段, 实现建筑的低能耗、低排放, 更应在建筑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建筑与环境、人、科技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涉及到了工业制造、医药生产等等各行各业, 方方面面。因此, 不仅要依靠使用新型科技手段来满足对于绿色建筑的追求, 还应当慢下脚步, 从建筑本身的设计出发,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去让建筑适应环境, 让人适应建筑, 让环境适应建筑, 最终达到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3. 1 设计理念

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 真真切切的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设计始终。

1) 节约资源, 回归自然。设计初始, 就要充分考虑到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起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通过借鉴参考一些成功案例来进行设计, 如美国植物建筑, 在设计上使用植物作为建筑的外墙, 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环保效率, 更能够降低建筑成本, 节约建材资源。

2) 不仅限于新建筑。当今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新建的, 通过全新的设计, 全新的材料以及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的环保。但是, 绝大多数已有建筑还是不具有绿色建筑的标准, 在对这部分旧建筑的改造过程当中, 就应当从改造设计出发, 尽量的应用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来实现旧建筑的改造, 这也是我们进行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当中的重要一环。试想一下, 我们生活中, 所有建筑, 无论新建筑还是旧建筑改造, 都具有绿色建筑的标准, 那么, 对于环境保护将是质的飞跃。

3) 概念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之初, 先进的概念设计是重要的环节, 这要充分运用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要充分考虑到不仅仅是一栋建筑自身的绿色理念,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建筑周围的环境, 以及建筑产生的环保效应来综合考虑。应当从整个建筑的选址、规划、功能定位、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以及建成后对建筑的运营维护设计方面出发, 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建筑使用周期, 以至于要考虑到建筑拆除等方面的环保要素。

4) 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开发建设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经济背景结合, 在发展建设的同时, 创造性的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使得整个建筑与自然、与人形成一个统一可循环的开放体系, 也就是有机系统。一方面, 建筑自身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例如, 太阳能收集循环利用, 以及雨水收集的循环利用, 使得建筑自身能够自给自足。另一方面, 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建筑自身收集各种能源, 多余的能源可供给城市照明, 市政取暖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2 设计原则

1) 因地制宜。

城市的发展, 各种建筑的建设应当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的经济背景相互结合, 在发展建设的同时, 创造性的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

a. 需要在建设与规划过程中, 改变不合理的建筑布局模式, 充分考虑建筑与当地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采取适合当地建筑的设计方式、建造材料、技术手段等设计语言。

b.要遵循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 也就是历史文脉。

2) 保护环境为先, 建筑设计为后。

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的不同, 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建造的过程中, 是否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而融入环境, 环境衬托建筑, 这种差异就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那么, 在设计阶段要尽可能的保留建筑环境, 应当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进行评价, 才能更好的做到保护环境为先, 建筑设计为后的设计原则。

3) 健康舒适。

我们知道, 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是由建筑的室外环境、室内环境所组成, 因此, 在考虑节能环保的同时, 要充分从人的角度出发, 以人的体验为主线,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人们在使用建筑的同时, 关注人的感受与体验, 进而来作为评价建筑对环境的保护标准。

美国绿色建筑标准LEED (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当中, 通过绿色建筑标准LEED认证的建筑就有将近6 000 个之多, 并且数量在逐年飞速增长。

这种飞速增长的绿色建筑, 都是以人的舒适度作为参考依据, 是绿色建筑给人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受。新时代的绿色建筑, 不仅仅是体现在建筑给人的感受, 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绿色建筑的设计语言, 来形成人们的绿色生活方式, 如低碳出行等, 这恰恰符合了最初的对于环保理念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更多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绿色, 才能更好的起到环保的作用。

4) 遵循政府措施。

一切绿色建筑的建造, 不仅仅是对于建筑本身的一些规定与标准, 同样也需要建筑遵循政府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在基于评价标准的要求下, 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设计因素, 来满足绿色建筑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要求。

在这基础上, 政府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相关政策。现如今最要紧的是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政策, 比如政府补贴、节能奖励、减税政策等等。并且要注重加强国际上的技术合作, 为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铺路。

4 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 大面积的雾霾天气问题, 空气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人类的未来。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建筑行业对于能源及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 所以应当着重考虑建筑对于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在这一过程中, 要充分从绿色建筑设计出发, 结合一定有效的政策措施, 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 提高绿色建筑的数量。力求能够从环境出发, 从人出发, 减轻对于环境的污染,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摘要:介绍了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概念, 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阐述了基于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原则, 指出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万振华, 郭艳红, 李升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措施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9, 27 (6) :56-59.

[2]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上一篇:女性解放下一篇:不确定性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