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防范危机对策(共4篇)
中国经济防范危机对策 篇1
近年来, 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在加大, 不少大中型企业也进入破产行列, 与此同时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 如银行连续降息、债转股、提高出口退税率等, 但是这些举措都集中在公司已形成的巨额债务的化解上, 目的是减轻公司负担, 而对如何防范新增债务风险措施不多, 公司账面亏损暂时得到缓解,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果只能是从一种风险转化为另一种风险, 财务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严重影响到公司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公司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 内部原因
1、缺乏管理经验与管理才干。
公司财务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才能, 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 当这种混乱的管理状态所带的弊垢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公司就会陷入危机和困境。例如, 公司的管理者在不做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而当产品生产出来后不适应市场需要, 形成产品大量积压, 这样一方面挤占了公司的流动资金, 致使公司流动资金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又造成公司库存成本增加, 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负担。而与此同时, 公司的财务人员又随意向客户提供信用, 应收账款过多而催收不力。两个因素加在一起, 就可以使一个原本资本比较充裕的公司陷入危机状态。
2、财务管理不严, 公司缺乏危机意识。
公司财务管理的严与不严直接影响到一个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许多公司在财务经营过程中缺乏科学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基础十分脆弱, 理财随意性极强。资产管理漏洞百出, 公司浪费严重。
3、公司经营不善, 资产流动性差。
引发公司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资产的流动性差。当前, 在我国的公司当中, 流动资产质量普遍不好且结构不合理。而造成资产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经营不善。三株公司的衰败便是对经营不善的一个最好说明。三株公司经过4年的飞速发展, 逐渐形成内部管理混乱、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痼疾。因此, 当“常德事件”发生后, 企业迟迟没有反应。这一事件就成为导致三株公司从极度辉煌走向快速滑落的导火线。
4、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造成公司财务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是由公司融资决策的失误造成的, 在进行融资决策的过程中公司没有处理好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额以及偿还期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
(二) 外部原因
1、国家宏观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经济和会计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 在对公司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时缺少法律依据, 从而使少数公司或个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得以实施经济舞弊行为, 进而使公司产生财务危机。另外, 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不严, 对公司贷款缺乏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机制, 也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源之一。有些公司在经营已经陷入困境, 无法扭转经营局面的情况下, 某些银行不经过调查研究就同意为其提供贷款, 而之后又对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 致使公司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财务危机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2、社会环境的变化。
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公司财务危机形成的一个客观原因, 它会使公司管理者的主观努力付之东流或者使管理者所付出的代价与收效不成比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采取的货币金融政策也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其中, 对公司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利息和汇率。另外, 国家的产业政策规定了要对某些产业实行限制或淘汰, 对某些产品实行加税或减少信贷资助等, 也可能引发那些产业和公司的危机。
二、公司财务危机的防范对策
财务危机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特有的经济现象, 对其管理和控制极富挑战性。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避免危机的发生或降低危机产生的损害程度, 从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本文基于财务运作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一)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关注财务风险的新变化
公司理财活动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 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和承担风险, 风险与收益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 理财活动必须遵循风险-收益匹配原则, 在追求财务杠杆利益时, 谨慎对待偿债风险;在提高投资收益时, 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时, 能避免外汇风险。
(二) 规范投资行为, 提高投资收益
投资决策是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内容之一, 直接影响公司较长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和资金结构, 投资决策失误会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 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直至破产、倒闭。坚持投资决策科学化、规范化, 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集中统一运用资金, 使资金投向合理配置, 保持投资规模适度, 通过定性和量化的分析方法对投资回收和盈利能力进行科学预测, 以防范投资风险, 避免因投资失误引发财务危机。
(三) 实施资本结构的动态管理, 防范负债风险
资本结构是指债务资本与自有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负债筹资具有节税、降低成本、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杠杆作用, 同时可以让公司在不稀释控制权的条件下, 掌握和支配更多资源。这些好处吸引为数众多的公司纷纷踏上负债经营的道路。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 使负债规模适度是防范负债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 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保证资金合理匹配
在日常理财过程中, 应重视流动资金的投放与管理, 维持资产流动性;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 做好信用调查与信用评价工作, 防范信用风险;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存货监控, 盘活存量资产。
(五) 建立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加强财务危机预测与监控
财务预警系统是适时数据化管理方式, 通过全面分析公司内外部经营情况的各种资料, 将公司存在的潜在财务危机预先告知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工具。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 科学的防范性, 预警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财务危机可能发生的有效信息, 指导他们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避风险, 防患于未然。第二, 广泛的实用性, 预警系统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为方便实用, 所选用的指标力求能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地寻找财务危机“恶魔”的踪影。第三, 较强的可操作性。预警系统中所采纳的各项预警指标能从大量的财务数据中获取相关可靠的信息, 操作灵便。设置财务预警系统, 可以促使公司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迅速做出现状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变对策, 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六) 建立财务危机防范机制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和预警体系, 还应创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 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防范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加强对财务危机的预测, 主要是利用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对公司在负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过去中不利因素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程度大小进行估计,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防范危机的发生。二是事前预防, 即对公司的资本经营活动制定一套乃至几套防范危机的方案, 以便对危机进行预先控制, 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危机的事中或事后控制, 这主要是在危机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时, 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或通过严密的危机处理计划, 迅速制定处理方案, 进而及时控制和扭转局面, 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七) 设立危机处理基金, 加强知识产权的维护
危机爆发时急需资金解决危机, 尤其是财务危机更是如此, 如何紧急调集资金补充缺口, 缓解财务压力, 实为当务之急。为解决危机爆发所需要的资金, 公司可以更进一步将每一年的盈余提取3%-5%, 设立危机处理基金, 以备急时所需。知识产权是公司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力武器, 而攻守之间又蕴涵着有机的联系。在攻的战略方面, 公司可通过知识产权, 有效阻碍后继者进入此市场, 甚至以各种专利作为公司收入的来源。如温州乐清的小家伙果奶公司为瓶盖专利诉浙江金义奶有限公司获得判赔人民币3000万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种种措施, 来防范财务危机, 避免或减少财务危机对企业所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玉波.危机管理智囊[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王开田, 娄权.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1 (3) .
[3]、王惠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财贸研究, 2004 (1) .
[4]、李秉祥.我国财务危机公司投资行为的财务特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 2003 (2) .
[5]、张赛琴.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及预防[J].浙江金融, 2003 (6) .
中国经济防范危机对策 篇2
内容摘要:此次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有极大的影响,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使中国金融机构对这部分资产的投资遭受了损失,外汇储备资产价值也因此受到了不利影响,带来诸如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合作伙伴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商业银行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应对的措施有:扩大低风险信贷,降低高风险信贷;加强信贷资产管理,防范信用和流动性风险;谨慎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商业银行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源,塑造企业文化;商业银行要提高危机的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等,内外兼治,从根本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国家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危机风险防范措施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
此次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原因可以归纳为:一是贷款机构放弃信贷原则使次贷质量先天不足。高达1-3万亿美元的次级贷款主要由游离于存款体系以外的专业按揭贷款公司发起,其先天风险被节节攀升的房价所掩盖。二是投资银行高杠杆率操作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投资银行一方面从事高风险的证券业务,另一方面则运用高得惊人的平均3O倍资本杠杆。杠杆的顺周期效应使风险在市场景气时被忽视,而在市场向下时却被放大。三是一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对减缓危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不能有效识别新业务带来的新型风险、对结构化金融产品的风险识别和计量能力较弱、应对压力状态的测试与预案准备不足、忽视表外风险的管理等。四是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存在缺陷。对衍生产品估值过度依赖于模型本身的假设,依此进行定价的产品在系统性风险面前往往会产生估值不确定性。五是外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金融工具评级存在严重问题。外部评级机构对金融工具评级仅依赖历史数据、压力测试不足、对金融工具评级缺乏主动性、信息掌握不充分等导致其不能有效揭示基础资产风险,助长了投资者的非审慎投资。六是政府监管缺位:其一,对不同业务监管标准不一致,部分监管领域出现空白,使监管体系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其二,美国没有一个联邦机构可以实现对全部金融市场整体风险状况进行监控和预警,使美国政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
(二)本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使中国金融机构对这部分资产的投资遭受了损失,外汇储备资产价值也因此受到了不利影响。不过,大多数损失应该是账面损失,需计提坏账准备,因而需要防范因为账面损失带来的挤提等信心不足情况的发生。二是次贷危机所导致的美国经济下降、国内需求萎缩,对中国向外出口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008年1—7月份中国的出口增速已经明显下降,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增长同比只增长了9.9%,美国市场出口占比也下降了0.2%。如果美国经济及欧洲经济进一步陷入衰退,这一不利的影响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会使中国出口变得更加困难,对实体经济产生更大的冲击。三是资金层面的影响,金融体系危机必然会使资金供应紧张,跨国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可能收缩投资以应对美国国内的资金需求,这就可能使一部分资金从中国外流。而这种影响对中国来说不完全是不利的,到目前为止,海外资金仍有流人中国获取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利差的动机,部分资金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而流出,缓解了资金流人的压力,进而缓解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这是有利的一面。另外,资金如果因为某个特发事件而集中流出,将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造成冲击,因而需要在政策上防患于未然,避免这种连锁性的冲击。四是心理冲击连锁反应。美国大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破产和重组虽然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延伸性危机,但是它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美国房价下跌、资产价格缩水等不利的影响。美国各大投行的破产使人们产生了全球金融陷入危机的错觉,不仅引发抛售资产的风潮,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暴跌的联动效应,还使国内包括海外投资于我国的很多投资抉择往后推移,这不仅造成金融市场的萧条,还使实体经济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商业银行风险
(一)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币债券投资损失和潜在风险,尽管中国银行业持有与危机相关的各类资产总量是有限的且提取了一定的拨备,但是现在这些产品的潜在风险,仍可能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显露,商业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高,在利率和汇率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市值变化比较剧烈。同时全球也进入了低利率时期,银行外币债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控制面临新的压力
(二)合作伙伴风险
在银行业的改革与开放进程中,我国引入了30多家外资战略投资者,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瑞士联合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国际银行业巨头。它们的参与对于中资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与上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外资战略
投资者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其中部分外资战略投资者因自身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开始减持或出售其所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投资资产价值下降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美国雷曼兄弟因次贷危机而破产的负面影响正蔓延至中国金融机构。如招商银行率先披露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第二,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将进行更多的拨备并加强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资金的成本;在未来利率下调的预期下,将可能缩小银行的利差;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收入增长缓慢。
(四)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处于调整期,住房价格下行的压力很大,并且,房地产业未能进入国家2009年2月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其发展趋势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房贷业务表现出的“高收益、低风险”特征使商业银行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内在动力并不强,而收益水平相对于股市缺乏竞争力也使资产证券化产品遭受投资者冷遇。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向下逆转的趋势,这些积累在商业银行的风险就会集中爆发出来。
三、金融危机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政策建议
(一)扩大低风险信贷,降低高风险信贷
金融危机爆发后,信用危机和信贷危机往往也随之产生。对商业银行来说,首先需要加紧回收高债务杠杆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贷款,其次需要恢复对健康的工商企业贷款。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全球普遍现象,国内房价近年涨幅过大,存在调整要求,导致银行风险累积。银监会和各商业银行宜采取措施,加大开发商贷款监管力度。只有合理房价基础上形成的供需两旺房地产市场,才能既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又无泡沫,不危害金融稳定。
(二)加强信贷资产管理,防范信用和流动性风险
首先,在商业银行内部应努力制订和实践新的信贷管理办法,把风险管理贯穿于信贷审批与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并覆盖所有业务部门。在贷前应积极遴选优良客户,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在贷中应科学决策,为贷款审批提供科学指导,从审批上控制风险在贷后应及时掌握客户资产、负债、盈亏状况及发展趋势,跟踪监测,针对其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从监测上化解风险。同时要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日常走访作用。特别是在授权、授信、审批、经营、展期、担保、抵押、核销、检测、考核、贷后跟踪等方面修订、完善、补充相关制度,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其次,要真正做好
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努力外,还有赖于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一是要改善目前商业银行的社会经营环境,弥补我国信用制度的缺位,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培植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二要加强同业间的合作,联手防范信贷风险;三要加强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杜绝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保证司法在信贷风险防范中强有力的援助作用。
(三)谨慎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化机构以现金方式购入,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无法否认资产证券化对于风险分散的积极作用,要看到此类金融创新为风险管理提供了风险对冲、分散化的工具和手段。但并没有最终消灭风险,只是改变了风险的配置结构,从经济金融体系的整体角度看,风险依然存在,并且有可能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又回到银行。因此,盲目推进住房贷款证券化是不合适的。如果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建立类似美国住房贷款式的二级市场,一旦发生偿付危机将会造成比次贷危机更加危险的局面,这是需要认真防范的。
(四)商业银行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源,塑造企业文化
构建科学的任免机制,改变我国的经理人员聘用、考核与激励和约束手段的行政化现状,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独立的、客观公正的经理阶层的评价体系。此外,加快外部支持环境建设,包括:加强金融法律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准许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一定限度内的综合经营,规范中央银行监管行为和监管重点,转变行政领导管理方式为以市场为基础的董事会聘任制,真正发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引进和加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保证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合理有效的法律约束
我国应针对在金融制度、组织体系、金融产品和业务以及金融技术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建立起前瞻性的法规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进行宽泛性总体框架设计的前提下,重点对金融发展的目标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法律约束.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我国政府必须对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和经营进行合理有效的法律约束及监管,同时应对国内商业银行进行适度保护,以避免金融业开放对国内金融体系造成过度冲击。
(六)建立全社会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大体系
在转变职能过程中,政府要力促银企关系由过去的资金供给型向互惠互利型转变。政
府还要处理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地方政府一定要在鼓励兼并、规范破产过程中,严格按中央文件精神操作,杜绝各种形式的逃废银行债权现象发生作为银行也要积极支持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工作,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尽力盘活一块存量资产为了有效地促使地方政府支持防范金融风险,还应当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政府目标责任制,把金融风险的防范直接与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挂钩,形成以政府为龙头,银行为核心,企业为基础,其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防范体系,以有效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高 琦 杨 铭 陈高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财税金融,2009年11期上
2.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编,《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07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3.余芳东,《多因素支撑美国经济复苏》,国际经济,出版日期:2008年08月11日
4.高析,《世界经济复苏尚需假以时日》,经世导刊,2009年08月12日
5.陈华
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控制对策探讨 篇3
1 财务危机的概念
财务危机一般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主要表现为经营失败、资不抵债、技术性无力偿债、破产及处于这几种状态之间的各种情况。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2 财务危机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2.1 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产生及其后果来看,它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累积性。
财务危机的客观累积性表现为一个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运用、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并非会计报表上某一时点上或某一项目的失误。也就是说,财务危机累积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反映。例如,在生产方面,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形成亏损,或者因产品质量不达标,造成产品积压;在营销方面,因为市场定位不准确,或促销手段落后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以至于造成产品滞销;在筹资投资决策方面,因为筹资渠的不畅通,未能保证投资计划顺利实施,以至于投资效益未能如期实现,或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资金回收困难,或因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配比不当,造成还款期过于集中。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以至于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
(2)突发性。
发生财务危机是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意外性的。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一直很好,但因为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破产,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无法按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在突发性这一特征显现时,若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则可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则企业就将陷入危机。
(3)复杂多样性。
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受企业经营环境的多样化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多样化及财务行为方式的多样化的影响。首先,受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的影响。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要面对传统产品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高科技产品市场的竞争。这样多样化的经营环境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多样性的危机影响。其次,受企业经营过程多样化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环节,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个过程中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财务危机。再次,受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企业财务行为方式包括筹资、投资、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利润分配等,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危机。
(4)灾难性。
财务危机包括了多种情况,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但是,因资金管理技术失败而引发的偿债能力不够的问题,相对而言,在诸多危机种类中,还是比较轻微、比较次要的,一般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补救,例如通过沟通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进行债务重组;或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形式借新债还旧账。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例如增加了资金成本或提高了财务风险程度。但是如果破产,给企业带来的必然是毁灭性灾难。
2.2 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资金不足,延期支付债务;第二阶段,资金周转不灵,债务违约;第三阶段,负债总额超过了资产总额,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为负数;第四阶段,丧失清偿能力走向清算破产;第五阶段,即为法定破产。财务危机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又可以分为资产存量危机和资产流量危机。资产存量危机即为资产价值小于负债,使得净资产为负数,资不抵债。资产流量危机即为企业缺少能够偿还短期到期债务的现金流。
3 财务危机的危害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贯穿于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的各个方面,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因此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急剧上升,资金极度缺乏,而无法进行日常周转;另一方面,可利用的资金相对减少,致使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生产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由于企业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周转不灵,加之由此而带来的资金占用成本和银行贷款利息费用不断上升,造成恶性循环,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日常生产经营严重受阻。
(2)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心将由日常生产经营转为危机处理,造成企业管理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决策,打乱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3)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财务危机致使企业效益不佳,流动资金无法周转,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参与市场竞争,而处于被动状态。同时,多数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通常会出现潜亏挂账、虚盈实亏的情况,甚至已经无法为企业形成资本积累,因此也就无力参与市场竞争,无法扩大生产规模。
(4)影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财务危机会引起企业负债经营,使效益严重下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经济收入,从而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财务危机意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及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财务信息,加强防范控制,避免决策失误,积极规避财务危机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良好的动态循环之中。
4 财务危机的防范控制对策
4.1 财务控制是防范控制财务危机的关键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有效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的关键所在。
一个失败的管理者最明显的失误往往表现在对企业财务控制不力方面。当一个企业缺乏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没有完善的成本核算及会计信息系统时,往往会陷入对公司财务控制不力的状况。财权控制上的失误又将会导致企业在投资方向、遭受损失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对策等问题上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这是使企业陷入困境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
当企业因财务管理松弛而陷入经营危机时,必须采取种种约束措施,例如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和预算控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间接费用的控制,以及建立一种现代化的财务制度等,使企业脱离困境。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陷入困境都是因为财务管理混乱,但是为了减少开支、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就必须健全财务制度,因为这是使企业摆脱困境的一剂良方。企业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可以迅速增加企业的收入、减少开支和浪费,可以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利于公司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企业在陷入困境时更应将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摆脱困境的手段。
4.2 基于财务管理活动各环节的财务危机防范控制对策
4.2.1 筹资环节的防范控制对策
资金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的筹资方式,往往会有不同的资金成本和相应的风险,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必须在风险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便选用最佳的筹资方式。负债权益比率反映了财务杠杆程度,财务杠杆越大,股本的收益率越高,但相应的财务风险也越大,最优的资本结构是在对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之后得到的适合企业特点的资本结构。此外,通过加强对流动负债的管理,可以提高短期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成本,从而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
4.2.2 投资环节的防范控制对策
企业可投资的流动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必须在流动性和获利性之间进行权衡后再做出最佳选择。对流动资产投资过多,虽然可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从而增加公司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但是通常会降低公司的获利能力,影响资金的周转。企业也可投资于长期资产,例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证券。较大的资本投资项目一般需要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实行计划和实施,由于资金数额大,时间跨度长,投资项目未来收益是不确定的,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很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在这一环节上,一要特别注重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二要注意投资风险的分散,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三要注意考虑投资的变现能力,尤其注意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结合。
4.2.3 资金回收环节的防范控制对策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而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如果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的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比例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甚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将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原材料和产品的库存,促进产品的销售;规范结算的秩序,加快货款回笼速度,加速资金周转;加大清收力度,减少坏账损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资金回笼方案,以防止因资金流通不畅而形成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4.2.4 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防控对策
在遵循有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主安排盈利中用于给股东发放股利与用于保留盈余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本数额之间的比例,这就形成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如果股利分派水平过低,则股东的近期利益得不到满足;而股利分派水平过高,虽然满足了股东近期的愿望,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对这2个方面的比例要处理得当。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状况,选择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比例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些股利政策将会对企业财务结构产生影响,也会间接影响财务危机的形成。
企业加强财务控制的具体措施:①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加强预算控制;②建立管理会计数据系统,建立资本预算系统;③加强对间接费用的控制;④要求下属有关部门或子公司向公司最高层汇报关键财务比率;⑤改善财务信息质量;⑥将先进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技术引入财务系统加以运用。
5 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发生巨额亏损或连续亏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还是资不抵债、面临破产,这些都是财务危机的显性表现,只要其中的一种情况一旦发生,都将成为影响企业能否生存和持续经营的严重事件。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只有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防止人为舞弊行为的发生,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活动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防范控制措施,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摘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财务危机,使企业的财务陷入困境,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财务危机可以说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因为财务危机的一些显性表现,例如发生巨额亏损或连续亏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是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只要其中的一种情况一旦发生,都将成为影响企业能否生存和持续经营的严重事件。所以,认真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表现形式、危害性,并对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防范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详细分析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财务管理活动各环节即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财务危机防范控制对策和具体措施,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中国经济防范危机对策 篇4
石油, 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在全球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它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 同时也是很多化学工业的原料。石油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带动科技的发展, 由此石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石油经济的风险、危机及其影响
(一) 石油经济
石油经济危机是指石油经济在发展中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石油经济中的供需比、储采比和价格比严重失调, 造成油价暴涨暴跌, 最终失去控制的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会危机石油工业的生存, 还会诱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会产生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后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石油危机共有三次, 除了这三次大的石油危机外还爆发了多次石油战争和局部地区的石油危机, 这些对石油经济的发展都造成很大的破坏。造成石油危机爆发的因素很多, 有政治的、经济的、还有未来争夺资源的, 所有的这些都是围绕着石油这个特殊的战略资源进行的斗争。
(二) 影响石油经济安全的风险及危机因素
1. 政治风险危机及影响。首先石油经济危机可能会引起战争的爆发, 这是破坏力和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战争的爆发会影响石油的生产, 同时还会对石油的运输、加工产生严重的影响, 造成油价的剧烈波动。其次会引发国际冲突。国际冲突主要包括: 政治冲突、领土争端、宗教冲突、名族冲突等, 这些会直接影响石油的生产, 甚至还会导致利用石油作为雾气来参与国际冲突。
2. 经济风险危机及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 并且石油还是全球性的经济战略资源, 所以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会引发经济危机。众所周知, 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造成经济动荡, 更严重的会导致社会和政治动荡。其次是经济政策的变化。石油的开发投资大多是跨地区、国际性的, 所以会受到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会造成风险的经济政策有: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最后也可能会产生经济冲突与摩擦。虽然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 但是在经济交往中摩擦是难免的, 毕竟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都是为了竞争在竞争中获取更多优势,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 影响经济的发展, 也可能对石油工业带来风险。
3. 市场风险及影响。石油经济所面临的最频繁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 这也是最难预测最难阻止的风险, 对石油经济的冲击也是经常性的。市场风险包括市场竞争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市场需求风险等。首先, 石油工业的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 虽然风险大牡丹石生产升本差异很大, 收益可观, 且石油具有战略性资源的价值, 因此许多国家会干预市场。其次市场价格风险主要是指受现货油价和期货市场油价波动的影响, 这种风险更加的难以预测, 风险大, 受许多外在的非价格因素影响。最后是市场需求, 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给石油的开发、生产带来风险, 也就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以及需求量和预期需求量产生变化导致的问题。
4. 技术和自然条件的风险及影响。石油属于有限能源, 所以它的发展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 且对石油发展是不可抗拒的。石油资源是在不断采掘中逐渐减少的, 并且, 对技术条件要求特别苛刻, 如果技术达不到要求, 不仅会出现事故, 而且可能对石油的品质产生影响。自然灾害对野外进行的采掘影响更是巨大, 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地址勘探技术不成熟, 只会增加开发带来的成本, 而生产工程的技术不合格, 飞石油的开发影响也十分严重。
(三) 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油价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石油是一个很奇特的资源, 一般情况下某一资源或者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必然会导致产量的下降, 但是石油的价格即使是在低到每桶11美元, 并且这个价格持续了一年之久, 生产也没有减少的太离谱, 而现在每桶38美元的高油价也没有刺激到生产, 相反还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油价暴涨会导致生产成本激增, 市场混乱, 很多企业都会随之倒闭,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通货膨胀加剧。油价的暴跌会导致生产下滑, 股票下跌, 油井关闭, 勘探开发投入减少, 引发连锁反应, 使很多产油国收到严重影响。石油危机还会引发战争, 例如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造成局部地区不稳定, 影响社会的发展稳定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三、防范措施
( 一 ) 制定安全战略, 化解政治风险
最重要是制定对石油资源的保护的规定, 石油资源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 对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减少国际冲突和争端, 当涉及到对我国资源的不合理侵占时, 必须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当然也可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资源共享”这一方针。
(二) 合理经营,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石油企业应该实行一体化、集团化经营的道路, 因为石油产业的发展风险较大, 一体化有助于规避风险。也可实行国际化经营, 这样既可减少因国际冲突产生的摩擦, 突破资源的约束, , 也可以互相交流技术, 实现互补和资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当然, 合理经营下必须有高素质的管理者, 在好的带头者的领导下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 提高技术水平, 节约资源, 减灾防灾
石油工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投入都十分高, 因此要求又高的技术水平, 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石油行业的发展严重地受自然的影响, 必须大力提高勘探技术, 但同时也必须节约资源, 发展节能技术, 开源节流。还得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测能力, 加强生产安全, 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总结
现在, 石油经济是各国的重点, 因此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和危机, 提高认识, 加强研究, 促进石油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危机的波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影响也在不断变大, 因此,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防范经济风险和危机的重要性。经济危机会造成油价大跌, 给石油工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由于这个行业的风险比较高, 因此对风险的规避以及防范就十分重要, 本文就石油经济的风险、危机、防范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石油经济,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周凤起.中国石油供需展望及对策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 2001
【中国经济防范危机对策】推荐阅读:
中国会发生经济危机吗08-11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07-16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06-04
妥善应对次贷危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07-19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不会太大09-2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08-26
中国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5则范文06-26
经济危机10-07
理解经济危机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