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精选12篇)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 篇1
一、我国当先的就业环境
2009年全球所面临的就业环境作简要分析:
(一) 世界经济进入经济周期的收缩期
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与以往相比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程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二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极不充分;三是本轮经济周期中各国货币政策比较一致。
(二) 中国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
从2007年3季度开始, 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 GDP增速逐季回落, 尽管2008年下半年后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拳, 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 这说明未来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是经济周期,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可能减缓经济下行的程度, 而不可能根本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
二、2009年及其若干年就业展期望
(一) 国际贸易收缩将严重影响我国就业
在我国本轮经济扩张和就业增长中, 外向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重灾区美国、欧盟, 恰恰是我国外贸最大的出口国家, 因此, 受冲击最大的也必然是外向型经济。而外向型经济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因此, 出口下降对就业的影响很大。
(二) 国内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
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趋势无法改变。2009年, 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 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但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经济周期调控的经验, 经济调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 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
(三) 新增经济活动人口下降势头稳中趋快
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率从最高峰1987年的1.67%逐年下降到2007年的0.52%, 与此相应的经济活动人口也在波动中下降, 到2014年后, 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将出现快速减少, 2017年后经济活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劳动力供求关系将发生根本改变。
(四) 高技能人才仍将是最抢手的人才
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上已经供不应求, 大量高技能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但在部分地区 (中西部) 、部分岗位 (非技术或低技术岗位) 的就业竞争仍很激烈。本轮经济调整将为产业升级提供一次机会, 也为高技能人才流动创造一次机会, 但并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 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 这种矛盾将日益突出。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以80年代为起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主要改革内容是实行国营企业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 同时, 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到90年代初, 建立了个人缴费制度, 确立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开始进行探索试点。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初至今。一是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 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了, 覆盖范围扩大到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外资及事业单位的所有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 工伤、生育保险改革试点在逐步扩大。现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太低, 城乡差别过大。二是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困难, 支撑能力脆弱。目前, 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职工个人缴费。由于困难企业比较多, 欠缴养老、失业保险费的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 截至1998年底, 全国企业累计欠缴养老保险费300多亿元。企业欠费使本来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更加捉襟见肘。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离退休人员数量增加较快, 养老保险负担系数已超过30%, 而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 基金积累地区分布不均衡, 加上企业欠费问题, 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难度不断增加。三是社会保险立法滞后。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 但多为行政性法规, 法律约束力不强。立法滞后, 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
四、经济危机下做好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保制度的措施分析
(一) 扩大就业必然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是所有社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但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和高风险, 使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保障越是在艰难的经济环境下才越能发挥其完整而巨大的维系作用。纵观历史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阶级矛盾尖锐以至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下, 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社会保障法律, 确立社会保障制度, 用社会保障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每一次发展都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稳定的大环境, 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必然促进就业的扩大。
其次, 政府宏观调控是减少和避免市场机制缺陷的必要措施, 就业和社会保障正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从宏观角度看,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保险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保障机制;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调整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矛盾的必要的协调机制;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与支付又是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 使国家能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再节, 尽量缩小贫富差距, 缓和矛盾, 确保市场稳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向是国家用以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二) 保就业必须靠加强社会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 《劳动法》作者郑成功认为:目前各级政府有两个估计不足, 一是对于劳动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估计不足。比如说, 不担心农民工返乡, 认为家里还有土地, 事实上如果出现农民工大规模非自愿性返乡却是一种倒退, 因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需要劳动者升级, 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 要让已经进城了的, 在城里和非农领域成为有素质的产业工人。二是对于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应对危机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 对于社会保障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各界, 理念上已经接受了, 但真正的投入还是偏少。
目前我国劳动者基本上实现了“付劳获酬”, 不再像前几年要总理去给农民工讨薪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更上一层楼, 做到“劳有所值”。劳动者的劳动所得主要可分为薪水、福利和保险三大部分。
(三) 促进就业的具体方法
现阶段虽然就业形势严峻, 前景不容乐观, 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有力的措施来促进就业, 例如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 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大措施促进就业工作
1. 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 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 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体系, 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
2. 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06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 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 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 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 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 连续提高粮食价格, 扩大需求, 稳定就业。
每逢经济调整, 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 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最近国家宣布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 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 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并切实帮助他们渡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 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 具有一石多鸟之功。
无论如何, 就业情况的好坏关乎社会稳定大局, 尤其在经济下行期更显重要。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 将是此次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政府的最大难题
五、尾记
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相互依托, 相互促进的。就业问题解决得好, 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对于促进就业,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面对现阶段的经济萧条现象。国家宏观能力只能从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或出现的波幅及速度上来微调不可能改变经济危机这个客观经济规律, 所以每个社会人对未来四、五年的经济必须要有打硬仗的准备,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 篇2
(一)2008-12-11 16:57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据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期估计,仅2008年城镇失业人口可能突破5000万人,农村突破2亿人。
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际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一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广东、江苏一带外贸型企业甚至出现倒闭潮。
2008年10月13日,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龙集团)传出法定代表人夫妻失踪、企业濒临倒闭的消息。江龙集团总资产为22亿元,目前仅下属两家核心企业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下称江龙印染)和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方科技)的银行负债就达11.5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该集团对外担保、民间借贷及供应链欠款合计约为20亿元。江龙控股下属共有8家子公司,江龙集团倒闭导致逾千名员工失业。
2008年10月15日,无法抵制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东莞樟木头最大玩具厂合俊玩具厂突然倒闭。合俊玩具厂是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团的主力工厂,全球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也是它的客户。合俊玩具长的倒闭导致近万名员工失业。
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制约就业。此外,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也会加剧就业压力。经济专家预计,中国的下岗或失业人员将大量涌现。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世界局势危机。所有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甚至我们自己的命运都会不同程度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的观念、思维、经验、能力、职业追求和生活理想,都可能在这场危机中发生巨大变化。
因此如何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及时做出正确的对策就成为我们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话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这场经济危机面前显得尤为严峻,那么作为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潮水般涌来的经济危机?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你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饭碗?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万~1400万人左右,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其次,是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速度,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全国的调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三个22%”将影响到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
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供两个案例,一是研究生毕业卖猪肉事件。经济不景气就
业艰难,一度令人唏嘘的“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眼下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所接受。近日,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年薪8万聘15名“猪肉荣”,竟引来包括中大、华工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
另一个就是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每到年底我们随处可见民工为讨工资四处奔波的身影,而今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就业机会索性不要工资,这种“零工资”就业看上去很美,但它折射出社会的就业压力,并且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隐患,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近年来,面对就业压力,南京的一些大学毕业生求职者,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态度———他们为落实单位,采取“零工资”就业的方式,在用人单位边工作边积累经验和积攒资历,期望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最后,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压力集中体现在“地域”、“行业”上不均衡;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需求增长有限,中西部虽有增长,但是吸引力依然不足。从学历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相对困难。
另外,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
三、大学生的对策和信念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在你们毕业之后,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很多学生会说,我没有经验,也对社会不熟悉,怎样才能和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你们虽然缺乏社会经历,缺少工作经验,但是你们的可塑性正是你们的优势!
这里我有四个字送给大家:“有勇有谋”。“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气、信心和信念,“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了信念的重要。大学生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缺乏经验,容易受挫折,这时坚强的勇气和信念是不可缺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正是少年立志,自信而为,坚持付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作为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提起麦当劳,可是家喻户晓。那个金黄色的“M”字遍布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标志。但是说到克罗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没有克罗克,麦当劳也许至今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麦当劳王国了。人们常说,麦当劳兄弟创造了麦当劳,而克罗克创造了世界名牌。任何一个世界品牌的路程都不是简单的,而克罗克打造麦当劳品牌的过程尤其艰辛。
1902年10月,雷蒙德·克罗克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少年时的克罗克是个很平常的少年,但是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经常胡思乱想,编织各种各样的梦想,冷不丁地冒出几个发财的小点子。这直接导致了他日后建立庞大的麦当劳王国。
1954年,年近53岁的克罗克偶然发现了麦当劳兄弟开设的餐厅,他敏锐的看到里面蕴含的商机,但是麦当劳兄弟却安于现状,没有大的作为。克罗克凭着多年的经验,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看准了麦当劳,决心开办连锁餐馆。他接受了麦当劳兄弟苛刻的条件,向银行贷款将麦当劳收购到自己的手中,之后,在克罗克的经营下,麦当劳快餐厅迅猛发展。直到1984年1月14日,奋斗一生的克罗克倒在工作岗位上,以84岁高龄辞世。
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还悬挂着克罗克生前喜爱的座右铭: 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恒心。
“才华”不能: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
“天才”不能: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
“教育”不能: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
只有恒心加上决心才是万能的。
也许,这就是克罗克赢得事业巨大成功的诀窍之一。
“谋”,不仅指谋略,还指摸清经济形势,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乘势而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前的社会形势纷繁复杂,大学生在学校里,很少关注和直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往往看不透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形势,这样就对自己的择业、创业和就业不利。
2003年11月份,华中科技大学3个在校大学生利用自己大四的空余时间开创了5Q地带网站(),定位于打造一个服务于全国高校大学生的网站平台,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梦想。在5Q创业团队的良好技术支持和良好宣传运作下,5Q网站迅速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中心,向周边高校辐射,进而占领了全国211高校市场,最后借助211高校的领导地位和辐射能力,不到半年时间,用户已经遍布全国高校。
目前这家合作公司,不仅仅是BT社区,而且包括5Q校园网、5Q播霸、5Q教育门户等产品。短短半年多时间,公司人数也扩大到100多人,在武汉地区也算规模最大的网络公司之一。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公司文化、团队文化明显,成为华中地区知名高校大学毕业生选择最佳就业企业!
当前社会,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这种连锁反应造就全球经济衰退形势。(次贷危机是指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但是“危机”正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有些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在危机面前倒下,最终失去发展。但是那些生存欲望强烈,有着敏锐观察力和极高适应性的企业和个人,却在经济危机中抓住有利机遇,使得企业能够度过难关,个人得到发展。
宏观方面,中国互联网进入到一个飞速增长阶段。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统计显示,我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为世界第一。CNNIC指出,上述三项重大突破初步显示出互联网大国规模。报告也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网络媒体、网络商务等互联网深层次应用比例大幅提升。(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通过B2B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额达到21239亿元,较上年增长65.9%。
2007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运营商营收规模达39亿元,同比增长49.1%,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B2B电子商务营收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艾瑞咨询预计随着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推进和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日益重视,B2B电子商务的收入规模必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总体营收规模将达到138亿元。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 篇3
关键词:就业危机;大学生就业;学生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擴大,大学入学门槛不断被降低,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到目前为止,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但是社会上有限的就业岗位和大部分大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导致了就业问题的产生。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政策的实施效果依然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依然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思想问题,因此,面对大学生的不良的就业心态,根据严峻的就业危机理念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研究,对他们的就业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导才是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
一、在就业危机理念下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原因
(一)高校扩招现象严重,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竞争压力增大。近年来为了迎合大众对高校的追求心理,一些民办高校考试兴起,他们以三本或者大专学历和高等教育的旗帜吸引了大量的成绩不理想却渴望大学生活的学生入学,大学的准入门槛不断被降低,本科生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二)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就业观念。不良的就业心理是阻碍大学身就业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每年应届大学生的人数都在几百万以上,但是每年社会上提供的就业岗位都不能被占满,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一些劳动型的工作,或者要求高收入、好环境,但是知识密集型中的十分优秀的工作又非常难找,这就造成了很多岗位空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批发零售、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目前最能够吸纳劳动力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需求的大都是低学历、高技术的人才,而以理论、脑力见长的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需求不增反降,加上扩招带来的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为就业带来的危机,使得高校不得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大学生自身就业理念的改变也决定着就业形势是否转变。
(三)高校是帮助大学生就业最直接的桥梁。大学生的就业与学校的管理密不可分,大学生是以学校为依托的,高校就业管理的水平高低与大学生就业渠道密切相关。高校如果能够加强就业管理,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帮助转变其教育理念,与更多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就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二、面对就业危机的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措施
(一)注重改变学生的就业理念。大学生眼高手低,要求高收入、好环境、高职位,不愿意尝试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怕苦怕累等等问题都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大学生本身的思想素质和高校的指导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高校应该积极重视起来,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大学生入学开始,高校就应该加强对其就业规划的指导,也可以开办一些就业方面的讲座,重点讲解我国的经济形式和就业形状,或者开展一些就业实践活动等等。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念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主要原因,应届毕业生看重的不应是高薪酬,而是稳定的就业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是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给意识到,企业肯定是不愿意养一个蠢材,没有任何价值创造的人企业是不会接收的,因此,学生还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主,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为职业,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过硬的技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才不至于在庞大的就业竞争中丧失目标和信心,才能早日找到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二)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在每年高校都会举办招聘会,而高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是大学生应聘求职的最直接途径,来高校招聘的企业多少、强弱与大学生的就业率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求职渠道,高校在进行学生就业管理时,要加强与各大公司的联系,努力达成合作协议,这样不仅为企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企业也能够为本校的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达到双赢。
(三)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企业与学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在选择企业的同时,企业也是在选择学生,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雇佣对企业毫无价值的人,因此,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应该不断的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综合实力够硬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至于被淘汰。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教育质量是面对就业危机高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工作。
总而言之,大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大学生自身应该努力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生活的依托,它在就业危机下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就业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配合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环境政策,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技能培训,为大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周倩倩.谈高校应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就业危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 篇4
2009年,我省大中专毕业生人数将突破51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毕业生数量增加,金融风暴来袭,大学生求职遭遇“寒冬”,大学生就业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刻不容缓。在2008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今年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
在国家大手笔扶持大学生就业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多项力促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与此同时,政府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力所能及的就业帮扶,企业以实际行动招贤纳才,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心态的积极转变,让我们对做好20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充满了信心。
面对危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鼓励大学生,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困难的时候,如果失去信心,那就失去了一切;有了信心,才有力量的源泉,才有勇气。其实,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挑战,都蕴涵着出路,酝酿着机遇。面对危机,我们只有满怀信心迎接挑战,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篇5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培优班顾双峰
去年爆发的金融风暴不仅破坏了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高架桥,而且使人们看不到了全球经济的未来,而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则更是首当其冲,需求下降、订单减少、企业裁员、需求又再减少。全球经济仿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泥沼中,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第一次领略到了社会的竞争,生存的压力!
美国五大投行五去三,剩下的两个也在仓忙中合并了,而美国汽车业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则更是在等着政府的救济过日子,这些往日风光的巨头终于是没能挨过这场金融风暴,如果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教训与总结的话,丰田汽车跃居世界汽车头把交椅,日本野村证券收购美林绝大部分股份,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的更多的是脱身困境的经验与技巧。“困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过硬的素质能力无疑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有611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在2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企事业招聘会,在一个只招五个人的摊位前排起了一段大约400人的长龙,场面一度还造成了混乱,一个很令人尴尬的情况,大学生这一往日是“高素质,高技能”代名词的群体今天却有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一场对大学生自身形象的变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一刻也不能耽搁了!
其实社会对于人才的追求是从来也不曾停歇的,只不过我们大学
生一次又一次的曲解了社会的意思,并不知道只有专业与复合型人才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追求!以我们所学的汽车专业来说,复合型人才将是另一个发展趋势,作为汽车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机械知识,而且需具有造型、设计、外语等基础,还要有美学意识。作为销售人员,要了解保险、金融、公关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部门、车间管理人员,还得具备现场指挥、临场应变和沟通组织能力。作为售后服务人员,要成为技术高手、维修高手和社交高手,对整车有透彻的了解,具备与客户交往的技巧,能将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将蒙受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面对日益艰难的就业环境,对大学生尤其是一般大学的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与就业相关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大学生如果要想提高自己的就业“含金量”的话,就要在大学几年的学习中,准备好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让自己有一个成功的职业起点,才能成功就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大学生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一开始的要求不能过高,最好是围绕自己的专业(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本专业,那应该通过培训和继续学习来准备),也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不要从事自己不适合不擅长的工作,那是没有发展空间的。一定要结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职业定位。二:掌握相关专业技能
求职中很多行业的企业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
是专业能力,而非学历。很多的企业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在综合考虑学历和技能的情况下,对一些操作性强的工作,他们宁肯出低一点的薪水要一些不是高学历的学生。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三: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条“要有几年的工作应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准则,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马上胜任工作的人。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就业目标来参与目标行业或职业的实践,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以学生的身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为积极有效措施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四:提升综合素质
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单一,那么职业发展也会很受限制。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类的技能,如计算机、外语等。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 篇6
今年23岁的袁海燕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在芦溪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就认识了借读生陆天明。2005年高考刚刚结束,陆天明迫不及待地找到袁海燕说“听说你们家搞了个养蚕场,能带我去看看吗,”袁海燕涨红了脸说:“长这么大,我还从没带过男生回家呢。”陆天明也觉得有点冒失,他连连道歉说“对不起,是我太心急了。”之后的几周内,陆天明经常找袁海燕聊养蚕的技巧。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漂亮、温柔、见识广的姑娘了。很快,高考录取通知书到了。巧的是,两人被同一所学校录取了,陆天明自然欣喜若狂。
2005年8月20日,两人相约一起来到大学新校区,陆天明的手机突然响了,接完电话,陆天明沉重地说“父亲出事了,母亲让我尽快回去一趟。”聪明的袁海燕当然读得懂陆天明心中的犹豫,她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放心去吧,我会等着和你一起去报到。记得给我打电话哦。”看着袁海燕深情的目光,陆天明情不自禁地吻了她。
2005年8月22日,陆天明回到东莞之后,他顾不得放下行李,直奔医院。母亲告诉他“你父亲被车撞得比较严重,医生说很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他的厂子今后就指望你了。”陆天明当然知道工厂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可是,想起自己和袁海燕的约定,陆天明还是小心翼翼地说:“爸,那我不读书了吗?”陆春强何尝不想让儿子去读大学,只是这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永远失去了站起来的机会,他不得不考虑厂子的将来,把厂子交给儿子掌管,他才能放心啊。为此,他好说歹说,甚至不惜以死相逼。在父亲的威逼利诱下,陆天明无奈地点头答应了。
雪上加霜!瘫痪老父望子成才差点逼死“负翁”
陆天明虽然年轻,却是一块经商的料,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电脑和数码相机生意,为自己赚取了两年的生活费。
转眼就到了9月12日,两人约定去学校报到的日子。袁海燕苦等了一天,但陆天明并没有来。到了晚上,一条姗姗来迟的短信才揭开事情的真相:“燕儿,对不起,我失约了。父亲车祸后就一直瘫痪在床,他把他的工厂交给我打理,甚至以死相逼,在亲情与学业面前,我别无选择。”
泪水涌满了袁海燕的眼眶,她实在不忍心再责备失约的陆天明,反而安慰道:“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不过一定要快乐,你快乐了,我在这边才能安心。”陆天明深深感动了。
在父亲的指导下,陆天明全身心投入到玩具厂的经营当中,但他知道,由于父亲以前经营不善,玩具厂已经面临倒闭的境地。在父亲当年的几个老部下的全力配合下,再加上陆天明独特的商业头脑,陆氏玩具厂的生意慢慢有了好转。陆春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的身体也在慢慢康复。
转眼就到了2007年,由于深受欧美经济萧条影响,大部分靠出口的玩具企业都受到了严重打击。这对陆天明本来就处境危险的工厂来说更加雪上加霜。
2007年8月,已经面临破产危机的陆天明正式向陆春强提出,希望能及时转换经营思路,看到陆春强诧异的眼神,陆天明迫不及待地说“爸,趁现在工厂亏损还不大,赶紧卖了,我们还能利用这笔钱做点别的。要是再拖上一年半载,您一辈子的心血就可能全毁了。”一听儿子要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厂卖掉,陆春强暴跳如雷:“你这逆子,你是要气死我啊?你敢再提半个卖字,我就跟你拼命。”陆天明还想再劝,母亲赶紧给他使眼色,让他快走。看到父亲如此固执,陆天明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
为了再搏一次,陆春强让妻子四处活动,终于七拼八凑的借来了五十万元。陆春强由妻子推着,亲自把这五十万元,送到了陆天明的办公室,他老泪纵横:“你再帮帮老爸吧,也许奥运过了,经济就好转起来了,孩子,爸就指望着你了。”
陆天明再一次心软了。袁海燕也给他打气。陆天明告诉女友,父亲的工厂一直经营状况就不理想,如今早到了面临关闭的境地,只足他不想让父亲的事业就这么在他手里毁掉,所以才一直苦撑着。
陆天明决定再放手一搏。然而,不久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次贷冲击迅速踩碎了他的所有梦想。2008年10月,万般无奈的陆天明给袁海燕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征求她的意见。袁海燕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耐心地劝他:“天明,这条路走不通了,就换一条路吧。”陆天明怔住了。
那晚,陆天明失眠了,女友的话不停在他脑海里响起,他清楚地知道,连一些大型玩具厂都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何况自己这样的小企业。与其坐等破产,还不如早做打算,至少还能把亏损降到最低。
10月底,在老员工的介绍下,陆天明将自己的玩具厂以200万元的低价转给了同行。一算账,陆天明惊呆了,除去归还银行贷款和补发拖欠的工人工资,他还有近15万元的债务。
当陆春强得知自己奔波了一辈子,竟落得如此下场,父子关系急剧恶化。一天,两人在吃饭时再次争吵起来,积压在陆天明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我真后悔听你的话,如果没有放弃学业,我至少还有一条出路。我实在是太蠢了,结果弄得自己一无所有,还欠下一屁股的债……我恨你们!”说完便冲出了家门。陆天明在朋友家待了三天,他关闭了手机,拒绝同外界的一切联系。当情绪渐渐平静下来,陆天明决定先找一份工作,以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大义女友引领创业新思路
2008年11月1日,陆天明来到了人才交流市场,心高气傲的他想凭借自己的经营头脑找一份工作,但他投出去的简历很快就被一封封退了回来。
陆天明在人才市场跑了整整一周,屡次碰壁后,他彻底绝望了。再加上家庭不和、债务压力,陆天明万念俱灰。2008年11月8日下午,身心疲惫、走投无路的他悄悄回到了家中,在留下一封遗书后,陆天明走到了工厂所在地的楼顶上。
当他正一步步走向楼顶边缘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过来。陆天明顿时目瞪口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女友袁海燕。
陆天明又惊又惭愧地说:“你怎么来了!”不知怎的,泪水却滑落下来。袁海燕扑进他怀里说“我太想念你了,所以来看看。天明,工厂即使倒闭了,你也得好好活着。我不会和你分手的,一辈子都别想把我甩开!”陆天明愣住了。
那天晚上,陆天明牵着女友的手,诉说着这段时间以来的辛酸,听得袁海燕眼泪直淌。安顿好陆天明后,袁海燕又来做陆天明父母的工作,其实陆春强也非常后悔,因为他的一意孤行,差点毁了陆天明的一生。在袁海燕的撮合下,一家人终于和和气气地坐在了起。
看着这个家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气,陆天明宽慰地笑了。晚上,袁海燕突然拿出一大叠杂志出来,陆天明好奇地翻着,忽然不动了。“这真的是你写的吗?”袁海燕告诉他,因为知道工作不好找,她在三个月前就开始当自由撰稿人了,现在每个月平均都能拿到一千五百元的稿费。接下来的几个晚上,袁海燕乐此不疲地向陆天明灌输隐性就业的理念。“给自己打工,享受高品质生活”成了她的一句口头禅。
在袁海燕的建议下,陆天明一家搬回了南充。袁海燕立即在学校旁的小区里张贴了家教广告,没几天就有家长带着孩子找上门来。此外,她还帮两家公司做文案设计,并在一家培训学校做兼职教师。袁海燕说:“看起来工作很多,其实我一点都不累。我现在很享受这种生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生活质量也不比别人差,很充实。”
在她的影响下,陆天明也很快联系了学校附近两家网吧的网管业务,与此同时,他还在周围小区的商铺里租了一个“格子”铺,寄卖自己的物品。有空的时候,他会去找一些闲事,比如去做婚礼主持人,一次报酬就在千元左右。两人齐心协力,战果自然十分明显。2008年12月,通过核对开支,袁海燕惊奇地发现,这一个月来,除去开销,他们卡上的钱还多了六千元。按照这个预算,两年内就可还清债务。陆天明不由得对袁海燕刮目相看。
前卫理念也能锻造高品质生活
2009年2月7日,是陆天明和袁海燕的高中同学相约聚会的日子。充满传奇色彩的陆天明一出现,就引起了大家的一阵掌声。陆天明向大家讲述了这几年的奋斗经历,时而扼腕长叹,时而慷慨陈词,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同学们的心。大家更关心的是他这几个月奇特的创业历程,有同学就说:“这场全球关注的金融危机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就业观念,那就是找工作一定要量力而行。既然现在是一个就业寒冬时期,就不应该在恐惧和迷茫中犹豫,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突围,毕竟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性。”有的同学说:“海燕脑袋瓜灵活,不如带领我们一起突围。”还有同学说:“对,就这样干,我们总不能等着一毕业就失业吧。”
听着这么多发自肺腑的话,袁海燕欣然答应了。接下来的整个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讨论如何自谋出路。袁海燕按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优势,量身定做了不同的就业模式。
一周后,按照袁海燕的安排,同学们都在上网讨论,在辽宁读大学的熊清说,她在淘宝网开了家网店,刚开一周就接了四单生意,虽说没赚多少钱,但她却对今后的生意充满了信心。和袁海燕一个学校的黄蓉晴说,现在她和成都的几家翻译公司联系上了,专门负责翻译文件,且不用去公司,坐在家里,就能赚到钱。再加上她还做了一家杂志的兼职编辑,这样每个月下来至少有3300元的收入。她高兴地说:“这确实比成都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强多了,生活也自由。我喜欢这样高品质的生活。”
到2009年2月28日,陆天明的银行卡里已经有了4万元存款。3月2日,陆天明和女友商量,先把欠款还了,争取明年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晚上,陆天明特意炒了一桌菜来庆祝。和女友碰杯后,陆天明高兴地说“在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里,我差点迷失了自我,是你带我走了出来,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并使我们的路越走越宽也越顺畅,真心谢谢你。”袁海燕微笑着说:“天无绝人之路,勇气加上智慧,财富就会无处不在。”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 篇7
一、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 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的就业危机意识教育严重滞后, 甚至处于缺失状态。大多数高校只在学生毕业前夕提供部分就业指导, 根本没有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活动。在这一背景下, 大学生在前三年对就业的认识相当模糊。受就业知识和经验的限制,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危机”时很难摆脱其带来的困扰, 极易诱发就业心理危机。
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教育重视大学生的求职服务, 而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特别是对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准备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心理适应关注不多。虽然国内有部分高校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开设了一些设计危机教育的课程, 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视野延伸到了就业危机意识教育领域, 但是其教学内容尚显肤浅。教育的内容基本停留在为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而不是对就业危机意识教育进行全面、深层的实施。
2. 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有效应对危机的技能需要教育, 只有从教育关怀和责任的视角出发,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 通过科学、系统的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危机意识, 才能有效消除大学生的就业恐慌心理, 化解就业危机。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伟大历史时期, 必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就业领域, 结构性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社会原因。目前, 我国“劳动力闲置”与“岗位闲置”同时存在, 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偏远、艰苦的地区就业, 造成我国基层岗位人才供应不足, 而条件优越的岗位人才过剩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 这一社会现象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成熟有很大关系。因此,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 大学生群体已经由高精尖人才逐步转换为普通劳动者形象, 所以大学生只有转变择业观念, 调整好求职心态, 才能在就业上转“危”为“机”, 顺利实现就业。
总之, 尽管国家、学校和家庭为大学生就业采取了诸多措施, 但是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依靠大学生自己。只有实施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 才能有效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走上工作道路, 依靠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同时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的内容
1. 就业价值观教育。
就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价值观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是指大学生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的引导和教育。择业观是指大学生关于择业的理想、动机、标准和意义的看法与态度, 就业观则是指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根本认识。
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不符合自身条件的择业行为进行约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以后, 尽快适应职业角色, 激励他们爱岗敬业, 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因此, 就业观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择业和就业心态, 化解就业危机。
2. 就业形势教育。
就业形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择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政策以及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和变化, 各类职业的种类和特点, 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向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的就业政策, 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以确定正确的就业观念。此外,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 可以解决部分大学生毫无就业的危机意识, 没有任何相关思想准备的问题, 使其正确的认识危机, 并积极乐观的去面对和战胜危机, 迅速走向成熟。
3. 就业心理教育。
就业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就业危机心理健康的知识普及危机干预和防治技能, 提高大学生对就业危机的心理抵御能力。进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要针对常见的就业危机采取心理问题的干预方式, 使大学生学会放松方法, 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同时开展心理技能培训, 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与人际关系的适应力, 增强大学生对残酷社会竞争的应对能力。
4.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职业环境分析、就业目标设定、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策略以及目标和实施方案的调整等五个方面。当前, 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临就业选择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 职业目标不稳定的情况。因此,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 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必须要改变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求知技巧的弊病,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
三、大学生职业危机意识教育的实施保障
1.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要实施大学生职业危机意识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要由熟悉国家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和高等教育现状的专家和学者组成, 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具备上述要求的教师极为匮乏的现状, 高校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通过招聘、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职业危机意识教育的整体水平。
2. 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的常态化。
教育主管部门是教育的核心力量, 要负责制定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的总体规划与规章制度, 从机制上保障教育的常态化。当然, 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不只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 仅靠教育管理部门的努力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 要构建以教育管理部门为主导, 全员参与和全程实施的教育机制, 充分整合各方教育力量, 共同进行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
3. 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在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教育中, 要结合大学生的具体特征, 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 对一年级的学生, 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上。具体而言, 应该帮助大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和当前的就业形势, 初步树立起一定的就业危机意识, 并以此为动力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 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高竞争力。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教育的重点在于就业心理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就业观, 形成较强的危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做好就业准备, 为毕业后的择业和就业打好基础。对毕业生的教育重点应该是就业技能教育, 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此外, 强化危机心理教育, 加强心理疏导, 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就业困难, 为以后的求职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结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 过高的就业期待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 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教育, 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科学面对就业危机, 化解就业危机, 成长为民族骄傲的一代。
参考文献
[1]雷小磊, 陈孝柱, 张怡, 等.土建类专业本科生就业难的认识与危机意识教育探讨——对土木建筑学院千名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 :149-150.
[2]庞波.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7) :67-70.
后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 篇8
一、从次贷危机到主权债务危机
从2006年至今, 世界上很多经济体经历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随之而来的主权债务危机, 令一些国家焦头烂额。
(一)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从2002—2006年, 美国的住房市场十分火爆, 房价不断上涨, 大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也加入到了购房大军当中, 这些房屋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一些机构又将“次级贷款”包装成证券化的投资产品, 然后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 这就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创立之初, 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严, 次级贷款泛滥, 次级贷款支持的证券同时泛滥。与此同时, 次级贷款支持证券中, 外国投资者持有其中大约一半。因此, 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以后, 美国的次级贷款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在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金融机构破产和重组之后, 次贷危机的影响渗透到了实体经济, 全球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 国际社会逐步进入到后次贷危机时期。
(二) 主权债务危机
1. 东欧。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2008年10月, 冰岛的主权债务问题出现, 其后是中东欧国家, 由于救助及时未酿成较大的国际金融动荡。2009年后东欧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大量国际游资从东欧撤离, 使得这些地区很多国家的货币加速贬值, 财政赤字激增, 并导致股市暴跌, 一些国家的国债信用评级已被降级并遭到抛弃。而东欧金融体系的命脉掌握在西欧的金融资本手中, 东欧经济状况的持续不断恶化, 导致信贷违约, 进而东欧危机迅速蔓延至西欧。
2. 迪拜。
迪拜2009年11月25日宣布, 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 (Dubai World) , 这是一家业务横跨房地产和港口的企业集团。迪拜还宣布, 将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延迟六个月。评级机构迅速调低迪拜政府相关资产评级, 穆迪更将部分相关企业降至垃圾级别。
3. 欧盟。
2009年10月20日,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 接着蔓延至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国。在欧元区的16个成员国中,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 这些国家的平均赤字在GDP的7%以上。尤其前述几国, 赤字和债务问题都很突出。
4. 美国。
2010年2月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到警告。美国穆迪投资服务公司2月3日警告说, 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低于政府预期, 或者美国政府不采取其他措施解决预算赤字问题, 美国所处最高级AAA级主权信用评级将面临更大压力。现今美国政府每支出一美元, 其中大约40美分是借来的, 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如果美国政府因此而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尤其是步伐过快的情况下, 就可能不利于其经济复苏。
二、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 对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很多文献中已有叙述, 自然是影响巨大。后次贷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 尤其是中国在全世界表现得“一枝独秀”。但经济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债务危机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的一些发达的大国, 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并非中国很大的出口目的地市场。此外, 中国投资在欧洲特别是希腊等国也很少。但是, 如果欧洲的经济继续恶化下去, 很可能导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1]。当前, 中国经济复苏的三驾马车中, 外需的作用不容小觑。如果欧洲经济和美国的债务危机不尽快得到解决, 中国作为外向型的大国, 出口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二) 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 对整个就业市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甚至破产倒闭, 造成工人失业人数剧增;二是经济下滑后整个社会创造出来的岗位减少, 新增就业人口就更加不好就业。中国的就业弹性是:GDP每增长1%, 经济就能多提供120万~150万个就业岗位[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经济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9.8%, 中国2010年的GDP增长速度是10.3%。GDP增长速度增加了0.5%,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提供的岗位会增加60万~75万个。中国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是1 200万左右,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大概1 200万, 与此相对应的中国每年能够提供的岗位是1 000万~1 200万个。由此来看, 本来每年就只能解决一半人口的就业问题, 只有经济增长率达到20%, 才能解决中国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员问题。
2. 大学毕业生概况。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只有114万, 但是在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 毕业生成倍增长, 达到212万;以后每年均大幅增长, 从2005年的330万到2011年的660万, 已经达到了2001年的6倍。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毕业即失业, 同下一年毕业的学生共同加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就业形势非常严峻[3]。
3. 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着就业市场的均衡, 市场均衡又决定了工资水平, 以及买者所购买和卖者所生产的就业人员数量。需求方面, 由于次贷危机及债务危机的影响, 中国的出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外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及其他贸易壁垒增加, 到时中国外向型经济受到冲击, 很多企业外需减少, 导致开工不足,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且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 很多原本准备扩展的企业, 开始收缩规模, 减少了对人员的需求。与此相反, 供给面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 排除由于中国教育体制和经济结构引发的就业难题外, 供给大于需求, 将导致大学毕业生工资下降, 或者说工资的增加幅度远低于物价增加的幅度。供给缺口的存在即为大量的未就业人员。
三、后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全国性的大问题, 后次贷危机时代更是加剧了这个难题。大学生作为当事人, 一定要从内因上下工夫。
1.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需要的都是能够直接带来绩效的人, 而大学生由于欠缺实践能力, 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单位现在看的, 不仅仅是文凭, 更是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尤其是是否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由于我们高校培养体制的问题, 偏重于理论而轻实践。比如某会计专业的学生[4], 在校期间年年拿奖学金, 专业课分数都很高, 但进入企业后, 连会计凭证都不会填。但由于专业基础扎实, 入职一个月后, 所有业务都掌握熟练了。
2.树立正确就业观。后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 大学生更应当“先就业, 再择业”[5]。获得首次就业是将来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就业环境不太理想, 大学生要灵活就业, 或者选择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在就业过程中, 一定要关注人力资本积累, 以寻找对自己更好的机会。职业生涯发展是否能取得成功, 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关键在于能否以此为跳板, 多积累工作经验, 为将来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用好就业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如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就业、基层项目就业、应征入伍、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自主创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等等。同时, 还推出帮扶政策, 高校困难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回原籍毕业生进行帮助。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 只要国家鼓励的, 都可以去尝试[6]。
4.扩展就业渠道。首先, 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大途径。特别是当今就业市场紧张, 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大学生选择父母这一社会关系网络的人数最多。其次, 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各个大学 (学院) 注重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5.继续深造。很多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渡过就业困难时期。经济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危机期间就业市场不景气, 大学生就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如:“专升本”、“考研”等。一方面继续深造, 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 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的低迷期。
四、结语
尽管次贷危机后, 随之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国际和中国的经济景气指数均下降, 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但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以拉动内需, 会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同时, 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鼓励措施, 也给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广大毕业生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初开始显现的。从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此后, 东欧经济出现恶化, 迪拜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 后次贷危机时期”来临。在此背景下, 对大学生就业难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次贷危机到债务危机的渊源介绍, 进一步分析对中国经济直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给本已不易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难题。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措施, 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样才能在人才市场上游刃有余。
关键词:后次贷危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华春.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思想战线, 2009, (35) :102-105.
[2]撒承贤.当前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J].大学生就业, 2008, (22) :10-12.
[3]蔡濛萌.次贷危机影响下就业与就学决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 :194-195.
[4]何飞龙.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3) .86-87.
[5]张宏.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转变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 :66-67.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就业,探索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 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以及由此流行开来的政府干预主义就是围绕就业问题而展开的, 故而在西方国家实现充分就业一直是政府的最重要目标。具体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 农民工就业问题, 特别是解决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影响
2008年源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出口增长大幅度下降, 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 同时,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 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影响的深入, 最近一段时期许多企业, 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经营环境面临更多困难, 导致一些企业被迫限产、停产, 甚至有些企业不得不破产倒闭, 于是在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农民工提前返乡的情况。据官方权威部门的统计,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全国有近2000万农民工失业或返乡。在09年春节前, 返乡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38.5%。在返乡农民工中, 约有60.4%的农民工是春节正常返乡, 春节后还会进城工作。其余39.6%的人则属于因金融危机而失业或未能就业返乡。依此计算, 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失业或未能就业即返乡。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发改委等机构以及一些学术机构也对农民工失业的数据有调查和估计。人保部12月的《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11月底, 十省份 (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 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这些数据或许并不十分准确, 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民工就业影响的严重性, 可以说解决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农民工就业的出路
1. 加快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在外务工或经商有成人员回乡创业
为了提升经济、促进就业, 我国近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 刺激消费,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国家增加四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投资于基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 以刺激消费, 拉动内需。而要借此改善我们的基础建设, 改善的投资环境, 就必须仔细研判形势, 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最大限度的争取投资, 并使投资最大效益化。如能做到这些, 不但能改善我们村的交通条件, 打通或硬化村社公路, 修建小型沼气池, 改变我村出行难、卫生差的老面孔, 还有有效地改善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环境, 而且能更加有力地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拓宽就业渠道。
2. 政府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 促使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出台更多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大力营造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使农民工确确实实地享受到政策的实惠。调查发现, 在返乡的农民工中, 不乏能工巧匠和熟悉管理的能人, 他们在打工中学得了本事, 淘得了第一桶金。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些优势, 大力提倡和支持这些能人返乡创业, 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优势创业, 创办企业实体, 大小不限, 一体支持。并且要在政策上倾斜, 税费上优惠或减免, 融资上想办法, 产品上找出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提供一切在法律范围内的便利条件。特别是那些有能力有技术信誉好创办企业的能人, 银行方面要给予资金贷款, 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返乡民工的创业可解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 从而有效地化解了经济危机中的“危”字, 创造出发展的“机”会, 促进本地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
3. 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 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
经验表明, 越是在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的情况下, 越应该注重提升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目前的严峻情况下, 必须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 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具体应该从积极争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资金, 搞好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入手, 可以考虑发放培训券, 使得一部分人从事培训而获得了工作, 一部分人接受培训后技能得以储备、并且有事可做。虽然农民工本不富裕, 但充电是他们想办的事情, 只要国家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 就可以使那些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民工在这段时间内学习新的技术, 学得新本领, 为我国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培育人才, 做好准备。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失业的农民工有事可做、利于非常时期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为我国储备了大量的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资源, 一旦经济复苏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发展跨国劳务输出, 实现农民工向转移
在目前的情况下, 大力发展跨国劳务输不失为我国农民工的一条好的就业出路。具体可以通过强化培训服务, 实现有技能转移。即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偏差、难以满足用工需求的现实, 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 通过科技下乡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专业技术、安全常识、异国风情及外语等相关内容的引导性培训, 努力使培训的内容符合就业岗位的需求, 受训人员符合劳务市场需要。另一方面是强化政策服务, 实现无障碍转移。结合当地实际在土地流转、证照办理、岗位培训、子女就学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土地问题上, 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政策, 使之进可外出打工, 退可巩固发展农业, 从源头上解除外出误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张昭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26) .
[2]李珂;高晓巍.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 2009, (01) .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 篇10
长期以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热点问题, 自2001年, 美国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 向次级信誉的消费者大量抵押贷款, 刺激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演变为危机全球的金融危机。根据08年数据显示危机造成了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 各金融机构已经公布的损失超过了1000亿美元。与次贷相关的风险资产总额约35000亿美元。
我国金融管理局指出, 随着我国经济放缓, 失业率上升, 首当其冲的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指标与分类方法, 本文对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西南财经大学为样本, 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06年增加85万, 同比增幅达19.9%。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 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08年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报告中指出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和主要观点
由于大学生就业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以影响就业指标的因素为基础, 对不同就业指标筛选出影响程度不同因素, 再根据这些因素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变化, 根据这些指标描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应聘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第一、把握总体经济形势。根据政府每月, 每季度发布的经济增长报告, 以及相关统计数据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大的宏观环境。政府方面受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较大,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中重要一员, 总体经济形势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选取典型企业。用人企业做为人才市场的主体之一, 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 选取典型企业的进行调研。分析其对人才的需求量, 用人观点与用人体制的变化。
第三、采用西南财经大学为样本。对06, 07级各个学院学生, 进行抽样调查, 探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 毕业生就业期望, 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高校因素具体分为西南财经大学在本科生质量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结构方案, 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案。
三、结论
在总体经济形势影响下就业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反应。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一个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结合、共同构成的人才供求平台,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双向选择。
2008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59万人。2003—2007年, 教育部直属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30.08万人增长到39万人, 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52.46万人增长到352.1万人, 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5.21万人增长到56.69万人。可以看出,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
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为此,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数据, 以及高校毕业生供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 (1) 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例方面, 2003年较之2008年上升5个百分点。说明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纳能力。 (2)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占整个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比例方面, 2003年较之上升近5个百分点。说明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与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同步增长。 (3) 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比较。2003年, 劳动力市场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人数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人数之比为0.65, 本科生则为0.71, 研究生为1.19;2008年三者分别为0.77、0.77和0.96, 说明劳动力市场对专科、本科毕业生的容纳能力在增强, 高职院校学生 (主要是专科) 就业形势稍好。对研究生而言, 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有所下降。
为深入探究金融危机对用人单位在需求量以及需求观念的影响, 选取一些在行业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 公司或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查, 获得招聘人数, 招聘要求等资料。可以看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出于本单位的利益考虑, 要求招聘的人员素质高、能发挥作用是合理的。
毕业生以西南财大学生为总体, 抽样选取400-800名同学作为样本, 研究财大学生就业期望, 就业目的, 就业方向等因素, 结果表明当前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目的不够明确, 薪酬期望值高, 就业地区的选择。2007年数据显示, 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到东部11个省市就业的比例为58.5%, 到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0.2%, 到西部12个省区就业的比例为21.2%, 说明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 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人们的价值观、就业观与发达地区“先就业后创业”、“从底层干起”的观念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求一个稳定的工作, 找一个“铁饭碗”, “攀高枝”, 成为白领拿高薪的思想观念仍存在于相当多的高校大学生和家长的头脑中, 这明显反映出就业观念的地域差异。
摘要:本文以影响就业指标的因素为基础, 对不同就业指标筛选出影响程度不同因素, 再根据这些因素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变化, 根据这些指标描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应聘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后危机时代的就业冷暖 篇11
2010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早已在各大高校火热启动,今年的校园宣讲态势与金融危机年相比有着报复性反弹的意味。于是,坏预言对就业形势依旧报以谨慎态度,好预言却看好正在回暖的就业出路。
坏预言:
金融危机影响未消,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
630万毕业生,另加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2010年新增待就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很严峻。
《小康》杂志社对就业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公众认为大学毕业生最好的出路依次是当公务员,自己创业当老板,从事记者、律师等专业性强的职业及进垄断国企。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超146万人报名,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招录比例达到4224:1.
“公务员”这个职业到底有多大魅力?小康调查发现,公众认为当前“公务员热”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追求铁饭碗、待遇稳定,就业压力大,追求隐性福利,追求权利,公务员职业声誉高。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围城现象’。”提到现在的“公务员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唐钧说,“很多年轻人进来才发现公务员的工作并不轻松,待遇也没想象的好。”
唐钧认为,“公务员热”并不正常。“大学生刚从学校出来,朝气蓬勃,第一个选择应该去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去创业。”他说,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不会把公务员作为优先选择。他们的第一职业选择是企业家;第二选择是专业人员,公务员排不进前三位。
历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这5%中的4%,广东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这个数字预示着“公务员热”暂时不会退烧。
好预言:
企业不会大规模裁员,或将增加用人
“随着2009年保八目标的实现,2010年的经济形势也会好于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认为,经济的增长能为就业提供一个好的基础,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也可能在2010年筑底,信心在恢复。
“鉴于中国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企业不会大规模裁员,相反,随着出口的逐步恢复和投资的扩大,企业还会增加用人。”莫荣预言,2010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升,新增就业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009年的水平,失业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内的水平。
近期在宏观政策方面也出现了与就业有关的利好消息: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就业优先”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得到确立。
莫荣强调,虽然就业“数量”会实现增长,但是“质量”问题却将依然存在,如30%~40%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属于灵活就业,部分已就业农民工岗位不稳定,收入降低。
虽然2009年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但2010年的整体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
2010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升,新增就业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009年的水平,失业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科学所副所长莫荣
13城市就业服务
公众满意度排行榜
No.1 广州
No.2北京
No.3杭州
No.4上海
No.5武汉
No.6郑州
No.7合肥
No.8重庆
No.9呼和浩特
No.10成都
No.11昆明
No.12海口
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与女性就业 篇12
全球化即世界经济和社会的日益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给不同国家、地区和人民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对于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它增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对于这些人来讲,全球化不仅是一个自然现象,而且也有利于整个世界。而另一些人则更深刻地关注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挑战和各种可能的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全球化为女性开辟了专门的机会,女性也比其他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多地参与有偿就业,这往往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更多的独立和平等。尽管有这些好处,全球化还是对女性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包括劳动力女性化,收入低等。在进行全球化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分析时,要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虽然全球宏观分析是与男性联系在一起的1。
一、经济全球化与男女就业参与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就业情况有了一项最重要的转变,那就是劳动力的大幅度提高。相对于男子,无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被认可为一种趋势,而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一直在下降。见表12。
表1是按地理区域列出的从1980年到2010年劳动力参与的估计和预测,数据取自国际劳工组织Active Population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第5版)。根据这些数据,在过去20年中,所有地区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一直在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妇女劳动力参与率总体在增加。总体来说,利润的全球追求提高了妇女的就业机会,就业又为许多女性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经济独立的机会。
二、经济全球化与男女失业率
过去十年,世界各地大部分地区就业增长却未能跟上人口增长或劳动力的扩大。1993年至2003年,全球就业/人口比率从63.3%下降到62.5%。不同的国家集团展示不同的趋势。例如,就业/人口比率在撒哈拉以南、中东、北非和世界的高收入国家增长。然而,在其他国家这个比率保持不变或下降。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03年大约1.86亿人失业,其中58%为男性和42%为女性。女性失业率却一般都高于男性。
*2008 are preliminary estimates.Source:ILO,Trends Econometric Models,December 2008,see also source of Table A1.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n the world(million)
国际劳工组织2009年3月5日公布报告,就业率偏低就业岗位不稳定使得女性面对金融危机比男性更困难。劳工组织这份报告估计,2009年,女性失业率将继续呈增长趋势,全球可能有2200多万女性失去工作,女性失业率最乐观的估计至少将是6.5%,最悲观的估计则是7.4%;而女性失业率长期以来一直高于男性事实也不会有所改变,最乐观的估计,男性失业率2009年可能达到6.1%,最悲观的估计为7%。这种局面事实上更体现出男女就业场的差别。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尤其是在非全职岗位以及不稳定工作合同岗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她们将更有可能面对就业压力,各企业在裁减人员时,往往最先裁减这些岗位,或缩减这些岗位的工作时间,而工作时间减少也就意味着收入减少。
三、经济全球化与男女收入差距
收入是衡量就业机会的一个核心指标。从全球范围内总就业工资看,平均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实际工资(以美元)一直在增加。然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日渐突出的薪资不平等在最近几年发生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许多因素可以解释性别收入差距:如教育方面差异,劳动力市场缩短、女性就业中断与抚养子女。然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教育,年龄和职业的任期都一样的情况下,在收入方面的性别差距仍然继续(O E C D,2002)。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职业类别中存在着持续的收入差距,表明工资歧视仍然是有影响的。研究表明,男女之间收入差距在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就业也很明显。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现在年轻妇女的薪金比她们男同事少很多,而这种不平等的现象1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这种不均衡的现象,部分是因为女性在结婚后,就放弃她们的事业,留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有些女性则在结婚生育之后,就休产假或者仅做兼职工作。然而,这项研究也发现,即使一名女性全职工作而且其职业生涯并未中断,但她们在工作10年后的工资,依然比她们的男性工作伙伴少。”目前的金融危机使缩小男女工资待遇的差距的努力。一年前,法国政府曾许诺制定法案,经济制裁那些没有努力缩小男女工资待遇差距的企业,但如今整体就业形势恶化,政府推动这样的法案将会面对更多阻力。法国全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2006年调查显示:85%的非全职岗位上是女性,女性就业者中,超过四分之一属于低收入阶层,而在男性就业者中,低收入者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四、经济全球化与性别分工
性别分工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旧的非对称形式的性别分工被废除。事实上,女性就业的增长,已经被已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性别分割影响。传统性别分工(女性在就业方面被视为天生适合,例如作为专业护理人员或纺织行业)通过新的岗位增加和工作形式的变化(服务行业,旅游等)进一步加强。女性往往集中在收入较低和稳定性较差的行业中。有迹象表明,“新经济”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即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旧经济”形式出现。新的主导增长部门,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创新和金融,虽然女性填补了某些中低职位,但还是男性占主导地位。
在美国,女性作为计算机科学家和分析师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NSF,2000)报告,1984年,美国女性取得电脑科学学士学位的人有3 7%,取得硕士学位的有29%,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有12%。到1996年,女性学士毕业生已下降到28%,硕士下降到27%,博士比例略有增加到15%。越来越少的妇女进入计算机领域。下面这些领域情况相似。女性在计算机/数学科学家(包括所有的就业者,不论其学历)所占比例似乎在1990年达到一个高点,即36.5%。到1997年,其所占比例已下降到27.3%。在计算机编程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计算机程序员的数量在1991和1999年期间增加,女性在这一领域的比例下降了6.42%(劳工统计局2000年)。
男性占主导地位和阳刚气质的计算机科学非常重要,它超越了新经济部门,并作为一个整体延伸至全球社会。国际先驱论坛报一篇文章中(2000年6月20日)预测,英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多地招募中高层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文章还指出,在英国3500 IT经理成立的一个协会中,只有3名是妇女。如果是这样,妇女将作为代表不足如昔。计算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不一定是信息管理技术的未来。相反,它们可能是在企业中被训练的人,而且广泛掌握技术问题,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妇女能够进入这些职位。然而,企业领导人对性别的期望和行为继续表明,即使妇女填补这些职位男性霸权依然是主导的。社会性别的平等,需要转变性别价值观,需要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Joan Acker,Gender Capitalism and Globalization Critical Sociology,Vol.30,No.1,17-41[J]2004
[2]James Heintz,Globalization,economic policy and employment:Poverty and gender implications Geneva,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J]2006
[4]Joan Acker Gender,Capitalism and Globalization[J],p3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推荐阅读: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12-06
经济危机下的矿业整合06-27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06-04
金融危机下的会展经济12-04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08-02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税务危机管理10-02
就业危机07-28
危机下的中职教育10-10
就业视角金融危机08-05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