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

2024-08-03

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精选7篇)

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 篇1

1 2008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总体情况

1.1 对日出口结束连续5年增长态势, 转为大幅下降

据中国海关统计,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对日出口增速显著放缓, 2008年由上年1.7%的微增逆转为7.8%的下降, 结束2003年来对日本出口持续增长态势。对日出口额前三位的农产品依次仍为水产品、蔬菜、畜产品。

(1) 水产品。2008年我国对日出口水产品64.7万吨, 同比下降10.4%;出口额27.7亿美元, 同比下降5.8%;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8%, 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2) 蔬菜。出口117.9万吨, 同比下降17.9%;出口额14.4亿美元, 同比下降9.1%;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3.6%, 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3) 畜产品。对日出口畜产品25.8万吨, 同比下降30.6%;出口额11.0亿美元, 同比下降14.2%;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 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1.2 除浙江出口小幅增长外, 主要出口省 (市、区) 对日出口都呈下降态势

2008年, 我国对日出口额居前五位的省 (市、区) 依次为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和江苏。山东出口27.4亿美元, 同比下降5.6%, 占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5.6%。辽宁出口9.2亿美元, 同比下降3.9%。浙江出口8.6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主要来自水产品的快速增长。福建出口6.4亿美元, 同比大幅下降20.8%。江苏取代广东, 由上年的第六位上升为第五大位, 出口3.6亿美元, 同比下降1 3.9%。

2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日贸易面临的主要挑战

(1)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外需萎缩势头难以扭转, 对日农产品出口势必遭受打击。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将继续加深,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预测, 2009年全球贸易将下降9%, 特别导致主要发达国家 (美国、欧盟、日本) 的经济发展减速,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 居民收入的降低, 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费、公司开支以及产出下降将导致发达国家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市场进口的消费品、资本货物、农矿产品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减少。因此, 在全球消费市场萎缩的背景下, 日本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也将大幅度萎缩, 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量将势必下降。另外, 由于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对日本的消费者而言, 均为奢侈品, 表明来自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需求对日本的收入富有弹性, 因此,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日本居民收入下降导致对中国农产品需求减少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2) 金融危机引发外资回流或转移,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回落。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不断增加, 可以说日本对中国食品制造业等直接投资的增加是直接推动中日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日双边农产品贸易与直接投资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因此, 二者之间应该存在互补关系。目前,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 部分在华企业盈利下跌, 纷纷削减产能或转移生产基地。同时, 新增外商投资也出现快速回落势头。2009年1~2月, 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滑了26%以上, 这一态势可能仍将持续, 对我国未来向日出口农产品的不利影响将日益显现。

(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诱使日本利益集团向政府施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随着经济衰退而引发失业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 日本食品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必然影响到日本国内的失业率, 同时随食品制造企业的横向与纵向联合也必然促使这些食品制造企业不断推行中国本土化, 原材料的利用也不断中国本土化, 而这些产品对日出口的增加也最终会影响到日本国内农业的生产规模, 这些因素都损害了日本国内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 自然就使得这些利益集团给政府施加压力, 游说政府制定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的政策。

3 关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几点思考

(1) 深化中日两国在农业领域的经贸合作。由于中日农产品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深化中日两国在农业领域的经贸合作, 是双方的根本利益所在。目前,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通过直接投资来整合农业产业价值链, 提升两国农业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 可能是双边农业合作更重要的方式。对我国政府而言, 在保持双边农产品贸易关系稳定发展的同时, 应建立专门的农业投资协调咨询机构, 吸引更多的日商来华投资农业与食品产业。对日本政府而言, 通过鼓励对华农业直接投资, 不仅可以把国内不具比较优势的农业与食品产业转移到中国以获取竞争力, 还可以在长期扩大对华农产品的出口。这对中日两国来说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2) 做好市场调查, 出口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在需求大量萎缩的情况下, 企业更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由于这几年日本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因而引起国内对于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高度重视, 从而在日本国内掀起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热潮, 为有机食品提供了市场。同时, 日本的生产者和销售商正在不断的联合开发并引入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追溯系统。因此, 中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出口加工区, 对种植产品引入追溯系统。

(3) 加强对出口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扶持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提高对日出口农产品的主要渠道。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因此, 应完善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推动国内银行业的信贷理念从传统的国内信贷向国际金融投资转型;构建中小企业出口基金;扩展出口信用担保制度;加强进出口信用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对贸易的信贷支持作用。

摘要:2008年, 受金融危机影响, 中日农产品贸易大幅下降, 造成中日农产品贸易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外需萎缩、外资回流或转移、政治因素等诸多因素。未来一段时间, 应加强中日经贸合作、做好市场调查, 出口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日农产品贸易,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永福.农产品贸易变动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黄建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姜荣春, 华晓红.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形势分析, 未来趋势与主要挑战[J].国际贸易问题, 2009 (5) .

[4]卢利岩.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如何应对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J].国际经贸探索, 2004 (4) .

[5]朱俊峰, 武拉平, 高连云.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新动向[J].世界农业, 2003 (1) .

[6]武敬云.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 2006 (7) .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对外贸易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积极因素

1 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 (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一般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 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 引发流动性危机, 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 就是信贷环境的改变, 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或下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 或是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 或是还存在其他的负债, 因此, 还不起房贷、或违约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 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 数量之大, 影响之巨, 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风暴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全球股市大跌, 银行业负债、倒闭, 纸币贬值, 价值缩水, 随后是企业倒闭, 大量裁员。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 还是后来的迪拜危机, 今天的希腊危机、欧洲债务危机, 追根溯源其实都是“债务危机”。在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债务危机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震源”所在。

目前这场危机已成为欧元区成立以来, 欧元和欧元经济体面临的一场最大挑战。但是更大的危险正在逼近, 除了希腊, 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国家都赤字高企, 约占各自GDP的10%, 这些国家都存在信贷飞涨、杠杆率过高、房地产泡沫等问题。

2 危机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2006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7606.9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7亿美元, 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 增长20%。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 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 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 2006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1774.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比上年增长74%。

2007年, 中国出口12180亿美元, 增长25.7%, 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在国家外贸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加快和美国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共同作用下, 出口增速从8月份开始逐步回落, 由7月份的34.2%回落到12月份的21.7%;第四季度出口增长22.2%, 低于前三季度4.9个百分点, 低于上年同期6.7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 增长20.8%, 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特别是第四季度受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 进口增长明显加快, 增速达25.4%, 高于前三季度6.3个百分点, 高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增速回落, 进口增速上升, 顺差增长明显放缓。全年顺差2622亿美元, 增长47.7%, 比上年回落26.3个百分点。特别是下半年顺差增速逐月回落, 从6月份的86.7回落到12月份的8%。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

3.1 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主导世界经济, 但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美国虽然一直提倡自由贸易, 但当其利益受损时, 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 以维护经济安全为由, 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 对发展中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 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担忧, 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

3.2 从外部需求角度来说, 中国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恶化

根据以往贸易经验, 美国消费下滑1个百分点, 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消费下降3个百分点, 经济步入衰退, 我们对美的出口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随着美国外部需求的减少, 我国出口多年来的高涨势头可能会终结。金融危机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不断下降, 失业率上升, 消费能力迅速萎缩, 据统计, 美国2007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曾经下降到76.1, 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美国平均失业率达到4.6%, 2008年3月达到5.1%, 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 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减少。

4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4.1 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 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 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4.2 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 中国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 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 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 大部分产品是日用消费品, 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 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可能还会增加,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是一个机遇。

4.3 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

2005年汇改以来, 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今年以来,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 出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

4.4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 近几年, 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 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 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

5 应对金融危机消极影响的建议措施

5.1 适度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近年来, 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 2008年, 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70%, 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 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 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

5.2 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 拓展更多的客户

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 篇3

1 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持续多年高速增长, 对外贸易也持续增长,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但是,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外贸易额于2008年11月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2009年1~2月, 对外贸易的进出口状况十分紧张, 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达到了27.2%, 其中出口下降21.1%, 进口下降34.2%。3月, 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量呈现一定的回升趋势, 但其总量仍在同比下降, 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0.9%、17.1%和25.1%, 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 劳动力成本低, 商品价格低廉, 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出口量大。例如, 2009年3月的出口情况来看, 服装出口同比增长9.9%, 家具同比增长1.3%, 鞋类同比增长7.7%。但是, 我国出口商品中, 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小。另外, 受到技术贸易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我国的部分商品出口明显受到制约, 出口量减少。

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 对全球贸易及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全球贸易量、贸易额急剧下滑的时候, 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量则环比大幅增长, 有力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稳定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

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等不良倾向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 我国政府审时度势, 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2008年底, 国务院会议专门研究确定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增长的7项政策措施, 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稳定。2009年前5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表明, 这些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 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经济运营不稳定有关, 也与全球整个经济发展的周期因素有关。只有客观分析金融危机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 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 促进经济的复苏。因此, 对于我国对外贸易而言, 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面临的主要形势和问题如下:

(1) 贸易壁垒增加, 贸易摩擦加剧。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各种贸易壁垒如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摩擦增多。部分国家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减少商品进口, 我国的商品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 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商品标准、技术认证制度等多个方面设置了贸易壁垒, 限制商品的进口。在此环境下, 我国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受到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限制, 出口困难, 出口量锐减。

(2) 对外贸易收款风险增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动荡, 信贷安全问题突出, 对外贸易收款的风险大幅增加。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倒闭, 许多发达国家的金融银行机构的倒闭频率创下历史新高, 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问题十分突出, 例如, 华盛顿的互惠银行倒闭、美林银行被贱卖。在此情况下, 我国的对外贸易结算产生的风险也增大, 对外贸易收款的难度提高。

(3) 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空间。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美元持续疲软, 而我国的人民币升值, 进口国进口成本增加, 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尤其是出口贸易量和出口贸易额。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的利润单薄, 经营困难, 企业难以维继。而此次金融危机中, 美国资金市场调整采取的货币政策, 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高潮, 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 降低部分出口商品的利润率, 压缩其利润空间, 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应对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 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危害。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深刻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危害, 提高警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已持续一定的时间, 许多国际大型公司纷纷倒闭, 失业人口剧增, 甚至出现国家破产等严重后果。由于我国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有效措施的施行,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破坏和影响相对较小。但是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明显回落, 贸易环境不断恶化, 今后几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时刻重视, 积极应对, 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 把握金融危机动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金融危机的动态。在对外贸易中树立高度的警觉, 掌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以及贸易国所采取的相应政策及措施, 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调整对外贸易策略, 以抢占发展机遇。尽量避免和减少由于信息不当而造成对外贸易的影响。

(3) 积极扩大进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要扩大进出口出口贸易企业的发展, 维护出口贸易企业的利益, 保证我国外贸业的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 要积极扩大进出口, 以进口带动出口对外贸易增长, 以出口促进外贸企业的经营, 并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 维护货币市场的安全。积极进口急需物资和采购先进技术设备, 促进国内加工制造业的升级改造, 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创新出口方式。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 要尤其注意出口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以各种创新出口的方式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例如, 积极拓展企业发展途径, 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 特别是大型的出口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建立海外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从而减少出口商品的运输、管理成本, 增加企业利润。

(5) 加强贸易结算监管力度。全球金融危机对贸易结算的安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外贸易结算监管的力度, 加强金融服务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的合作沟通。我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必须充分了解各国对进出口商品的相关管理制度, 以及金融机构对贸易收付款条件的法令, 监管信用证的使用, 保证按时收汇, 确保货币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高远.2009年一季度经济述评:打好对外贸易发展持久战[N].中国信息报, 2009-04-21.

[2]俞娟.从商品结构看近期中国贸易差额的走势[J].世界经济研究, 2004, (5) .

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 篇4

2009年是中法两国建交45周年纪念。45年前两国领导人作出中法建交决定, 显示出超凡的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 不仅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在2008年, 由于时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同情打砸抢的藏独分子, 纵容抢夺奥运火炬的辱华活动, 以及执意与达赖会面, 中法关系一度处于低谷状态。但今年4月1日中法两国外交部共同发布的中法新闻公报使中法关系具备了重新走上正常轨道的所有条件,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会面为中法关系提供了新起点。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正是目前双方努力所表现出的第一步, 新的良好政治气氛将会给两国经贸发展带来更强动力和更好环境。

二、中法贸易现状

1、两国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

过去一年, 受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法中贸易增速明显下滑。法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 法中贸易额为399.6亿欧元, 较上年380.7亿欧元增长4.9%, 与上年增速 (16.5%) 大幅降低;其中, 法对华出口90.01亿欧元, 较上年90.8亿欧元减少1%, 自中国进口309.5亿欧元, 较上年289.8亿欧元增长6.8%。

统计显示, 法中贸易法方贸易逆差状况未能改善。2008年, 法方贸易逆差额为219.5亿欧元, 较上年逆差额199亿欧元, 增加了20.5亿欧元。2008年, 中国已连续3年超过德国, 为法国最大的贸易逆差伙伴。

2008年, 法对华出口的前10大类商品是:飞机及航空产品、电器设备、有机化工品、专用机器、机械设备、药品、普通机器、汽车设备、饮料、有色金属;法自中国进口的前10大类商品是:办公用信息设备、服装、体育和娱乐用品、音像传输及录放设备、皮革及旅游用品、电器设备、冶金产品、家用电器、家具、塑料制品。法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商品就是办公设备及信息器材、服装及毛皮制品, 而这两项恰恰是中国对法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如果再考虑到音像设备、皮革制品, 甚至还有鞋类等也是法国主要逆差来源商品, 同时也是中国对法国主要出口商品,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正在急剧上升为法国的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国。

中国对于法国的某些出口商品, 尤其是皮革制品、旅行用品、手提包、动物肠线制品、草及秸秆材料制品、帽类、玩具、运动和娱乐用品等几大类型的出口商品, 占法国进口的比重已经相当高;相反其他种类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则相当低。例如2008年1-9月法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4.5亿欧元的玩具, 占法国进口玩具总量的60.7%, 大大超过列法国第2位的玩具供货商德国, 德国占比仅6.4%。

可以看出, 中国对法国比较突出的是出口商品结构过于集中在少数几大类商品上, 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不够优化。上述问题表明, 中国对法国出口贸易在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和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上, 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

2、法国企业积极扩大在华投资

根据中国政府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 截至2008年8月底, 法国公司累计在华设立企业3674家, 实际累计投资总额为86.6亿美元。法国在欧盟中是对中国的第4大投资来源国和第2大技术引进国。根据法国驻华工商会 (CCIFC) 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该会的会员人数首次突破1000大关。法国企业在中国每年的营业额已达200亿欧元, 总共提供了25万个就业岗位。法国CCIFC目前已经是欧洲驻华工商会之中规模居第2位的大商会, 其排名仅次于德国。

在中国落户的法国企业, 不仅有来自法国的大型连锁销售部门, 还有来自航空和铁路装备、发电、化工、电信、服务、消费品、奢侈品、贸易、以及运输等多个行业, 其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工业领域 (占40%) 。在华法国企业累计营业总额中, 工业领域企业所占比例为57%;其次是服务领域为31%。以往法国集团公司多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如今则有更多的法国企业选择独资的形式, 而且中小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

例如法国道达尔集团,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油气巨头之一道达尔已经在中国耕耘了30年, 并与中国主要油气公司建立伙伴关系, 目前中国已成为道达尔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今年3月, 道达尔与中海油在尼日利亚的Akpo深水油田项目已经投产;前不久, 道达尔还将其在加拿大“北方之光”油砂项目的10%股权转让给中石化;还有更多的海外开拓项目正纳入双方合作日程。

3、中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 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展开对外投资和并购活动已经不是新鲜事, 中国企业对法投资也日趋活跃。法国国际投资署认为, 中国对法国的直接投资仍然有限, 但中国企业进入法国的速度在加快, 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是在法国设立代表处或联络处, 对法国直接投资的项目很少, 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变。2008年中国大陆和香港在法国创造了1355个就业岗位, 而2005年只创造了627个岗位。自2000年以来, 中国大陆和香港在法国的投资项目已达到85个, 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 为法国创造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 居亚洲国家首位, 投资领域主要有电子和通讯设备等。

例如海尔公司产品于1982年前后进入法国市场, 1999年正式设立海尔法国公司。该公司为合资企业, POULAIN先生为第一大股东, 占51%股份;位于意大利的海尔欧洲公司占49%股份。公司销售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等几乎全品种的海尔白色家电, 年营业额达2300万欧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海尔法国公司在法国接受订单, 向意大利海尔欧洲公司订货, 再进行销售。法国公司的销售网络和销售定价、利润全部自行管理, 海尔欧洲公司及国内海尔总公司不予过问。公司在EAUBONNE市有7000平米的仓库, 库存的电器商品达2万余件套。

到目前为止, 大部分中国公司对法国投资采用设立公司的形式。除了设立分公司以外, 有些中国企业还希望发展并购业务。并购加快了中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能够满足中国公司很快获得资产、品牌、技术或知识的需求。从2003年至2007年为止, 中国企业总共收购了17家法国企业, 而这些收购大都使法国企业避免了倒闭的命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正在给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提供难得的机会。

三、中法经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 双方之间的贸易发展规模与两国的经济实力相比还很不协调, 目前中国和法国之间的贸易额仅相当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法国对外贸易还是主要集中在欧盟市场, 据法国海关统计2008年, 法国在欧盟内的贸易额为5408.6亿欧元, 占当年法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1.3%, 法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额达1032.7亿欧元, 占法国对外贸易比重11.7%。中国是法国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法中贸易占法国进口和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2000年的3.1%和1%, 分别提高到2008年的6.6%和2.2%。可以看出, 中法贸易还有很大潜力有待发掘。法国必须广泛地对华开放市场, 法国工商界应大幅扩大对华投资规模, 才能迅速缩小其与欧盟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

其次, 法国目前在华企业有3600余家, 而中国在法企业仅80余家。中国企业在对法国投资和进入法国市场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如中国的企业家只能持有3个月的签证, 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在法开设公司需要商人证, 而获得商人证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中国企业人员在法工作要交纳社会分摊金和所得税, 而他们回国后和退休后并未享受法国的社会保险;法国不承认中国驾照;中国企业在法国辞退员工非常困难, 左翼工会势力强大;外国企业要想收购法国高新企业也很困难, 法国政府甚至进行行政干预以阻止外国企业的并购行动。

再次, 由于法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 由欧盟委员会的贸易事务专员统一负责制定贸易政策。随着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 欧盟开始对华的态度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欧盟频繁指责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并且利用诸如反倾销之类的贸易保护措施。如欧洲议会于2008年12月28日通过了一项新的玩具安全指令, 内容涉及儿童玩具的生产材料、检测以及市场监管等问题。这是欧盟再度通过推出隐蔽性强的技术壁垒来增加中国产品出口的难度, 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再如欧盟通过对中国鞋类增加30-40%关税的决议, 以保护欧盟的鞋类市场。此外, 欧盟迄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到目前为止还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然而在后面这两个问题上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法国的态度是积极和明确的。早日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 也有利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最后, 法国中小企业应加强进军中国市场。无论中法, 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多法国的中小企业在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值得我国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 今后在发展中法两国的经贸关系时, 尤其应该进一步推动两国中小企业之间加强合作。

摘要:中法经贸关系源远流长, 近年来, 在中法两国最高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 中法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 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果。但2008年两国政治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导致引发中国民众抵制法国货, 对两国经贸合作的良好环境造成消极影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 中法双边亦明智地选择化解矛盾、携手合作, 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本文试图对中法贸易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中法新合作对两国经济具有及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法关系,中法贸易,投资,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江国滨.中法经贸合作关系现状及其展望[J].国际商务研究, 2004, (01) .

[2]中国贸促会驻法代表处.中法经贸关系概况.

[3]驻法国使馆经商处.

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 篇5

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进入衰退, 必然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这对于目前处于困境的我国轻工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我国轻工业所面临的贸易壁垒

初步统计, 2008年9月以来, 针对我国轻工行业的贸易壁垒106项, 涉及轻工行业的玩具、五金、文教用品、照明、食品添加剂、发酵制品、自行车、皮革 (制鞋) 、工艺美术品、蜡制品、家具、纸、家电、玻璃制品、化妆品、体育用品、制鞋、焙烤 (糖果) 、饮料、电池、乐器、眼镜、日化、塑料共24个行业。所涉及的贸易壁垒类型包括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 (安全、食品安全) 、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盟 (希腊、西班牙、法国、荷兰、塞浦路斯、波兰、斯洛文尼哑、英国、瑞典、爱尔兰、拉脱维亚、斯洛伐克、匈牙利) 、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缅甸等。

(一) 反倾销

自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涉及轻工行业的反倾销案件22件, 发起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韩国、墨西哥、土耳其、新西兰、哥伦比亚、阿根廷。涉及轻工的五金、家具、制鞋、造纸、食品添加剂、自行车、玩具、发酵制品、食品添加剂、文具、罐头、日杂行业 (见表一) 。

从上表可以看出, 五金行业涉及3起, 造纸3起, 文具3起, 家具2起, 制鞋2起, 自行车2起, 食品添加剂2起, 其他行业1起。

(二) 反补贴

2008年9月以来, 涉及轻工行业的反补贴案件3件, 发起国和地区有美国、澳大利亚, 涉及轻工的五金、造纸和家电三个行业 (见表二) 。

(三) 技术壁垒

自2008年9月以来, 截止到2009年2月13日, 涉及轻工各行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共有81件, 发起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盟、缅甸、马拉维;涉及的行业有玩具、家具、五金、家电、乳制品、化妆品、焙烤、工艺品、灯具、日化、饮料、糖果、体育用品、玻璃制品、蜡制品、电池、照明、陶瓷、制鞋、帽子、乐器、眼镜、文具、塑料共22个行业。其中玩具行业涉及案件26项;家具行业11项, 五金行业10项, 食品行业 (饮料、乳制品、焙烤、糖果) 8项, 家电行业5项目。以上这5个行业应该说是轻工众多行业中受技术壁垒影响较大的行业 (见表三) 。

1、玩具行业

目前我国是玩具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玩具出口的主要目标国。我国现有玩具企业6000多家, 玩具产量占全球玩具总产量的70%左右,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玩具的制造中心, 玩具制造业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 但同时玩具行业出口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出口目标国越来越严厉的技术壁垒。从表三中可以看出, 自从去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的涉及轻工行业的81件技术壁垒案件中, 玩具占26件, 达到近1/3, 是轻工业中受技术壁垒最严重的行业, 如何有效应对技术壁垒是摆在玩具行业最迫切的问题。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 玩具行业中最主要的技术壁垒是欧盟的标准和美国的联邦含铅涂料标准, 其中涉及到欧盟主要是安全指令和标准, 主要有玩具安全指令、欧盟标准EN71、欧盟671248/EEC指令等。所以了解欧盟的玩具安全标准体系对玩具行业应对欧盟玩具技术壁垒具有特殊的意义。

欧盟有着极为严格、详细的安全要求和合格评定程序, 集中体现在欧盟制定的玩具安全指令中。

欧盟玩具安全指令包括88/378/EEC、9259EEC及93/68/EEC。

该指令是欧盟直接涉及玩具安全的新方法指令, 规定了玩具的安全质量要求和合格评定程序。该指令是欧盟关于玩具安全的专门法, 所有进入欧盟的玩具无一例外的要首先满足该指令。

该指令的基本安全要求:儿童按预定方式使用玩具, 或考虑到儿童行为而按可预见的方式使用玩具时, 不得损害使用者或第三方的安全或健康。玩具投放市场后, 考虑到可预见的和正常的使用周期, 必须符合本指令规定的安全和健康条件。主要包括玩具的机械与物理性能、燃烧性能、特定元素的迁移、电气安全性能等安全要求。对特定元素的迁移的安全要求包括对铅、砷、钡、铬、镉、汞、硒、锑八种可溶性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规定, 以及甲醛、增塑剂、偶氮燃料等化学物质含量限定的规定。指令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均须严格禁止在玩具中含有危险物质或制剂, 对铅、砷、钡、铬、镉、汞、硒、锑这八种可溶性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该指令还规定了玩具合格评定所采取的评定型式、CE标志、合格评定依据、监督措施、各成员国采用要求等。欧盟规定, 凡是涉及安全、卫生、健康及环境保护等产品, 都必须通过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序, 并加贴CE标志后方可进入欧盟市场, 否则一律不予进口。按照88/378/EEC新指令的要求, 所有进入欧盟的玩具必须加贴CE标志。

欧盟玩具安全要求, 主要有玩具通用标准、电动玩具安全标准、无线电遥控玩具标准。

欧盟标准EN71即玩具通用标准, 其由八部分组成, 即EN71-1:物理和机械性能;EN71-2:阻燃性能;EN71-3:元素的转移;EN71-4:化学和有关活动用的试验装置;EN71-5:化学玩具 (试验装置除外) ;EN71-6:年龄标志的图形表示;EN71-7:绘画颜料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EN71-8:家庭室内或室外用秋千、滑梯及类似玩具。

美国涉及到玩具有害物质的管制法规则分为美国联邦层面及州层面, 表三中的主要涉及联邦层面, 即美国联邦关于含铅涂料和某些涂有含铅涂料消费产品的禁令 (16 CFR 1303) , 该法案要求用于玩具的表面涂料 (固体膜) , 含铅量不得超过涂料总的不挥发物含量总量的0.06%, 或超过干涂膜总量的0.06%。该法案修订版于2004年1月1日发布。

2、其他行业

除玩具行业外, 家具、五金、食品、家电4个行业受技术贸易壁垒影响较重, 应该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这4个行业中家电和五金在轻工行业中属于实力较强的行业 (两个行业的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名列轻工行业前茅) , 虽然受到一些国外技术壁垒的干扰, 但从其行业的规模和企业的实力来说, 完全有能力抵御, 而且这两个行业在标准的制修订中的力度很大, 尤其是最近两年行业标准制修订速度明显加快, 可以看出家电和五金行业、企业的领导在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方面未雨绸缪, 做了大量积极、细致的工作。

本文统计家具行业共有11件技术壁垒案件, 占轻工行业的14%, 但是其贸易额大, 其影响不可低估。家具行业在标准的制修订方面力度不大, 所以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方面比较严峻, 需要引起行业、企业高度重视。

食品行业 (乳制品、焙烤、糖果、饮料) 共11起, 虽然数量不多, 但都属于食品安全范畴 (属于技术壁垒中的安全壁垒形式, 其中食品安全是安全壁垒中最重的) 。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危, 历来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一旦有事就是大事, 所以应该引起行业、企业高度的重视。

(四) 知识产权壁垒

二、贸易壁垒新特点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 共计106项面对我国的贸易壁垒中, 技术性壁垒达81件, 占全部的76%, 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涉及面之广已经远远超过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贸易壁垒, 上升为第一贸易壁垒。

以知识产权、社会责任和原产地标准等为代表的新型的贸易壁垒虽然目前涉及的案件不多, 但其未来对轻工行业的影响不可低估。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 中国国际经济仲裁委员会2008年共受理涉及知识产权的贸易仲裁案件1230件, 审定结案1097件, 案件当事人涉及4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个案平均争议金额同比增长了70%, 案件数量同比增长了27.74%。

三、应对策略

1、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轻工行业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但很多行业仍然是“二高一低” (高污染、高能耗、低利润) 的粗放型模式, 这种模式必然受到中国自身资源条件等的限制, 是不能持久的, 没有出路的, 同时这种贸易方式也是国外贸易壁垒的主要对象。所以轻工行业出口贸易必须向“效益导向型”方式转变, 要以质取胜, 以高科技取胜。优化出口结构,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缓解贸易壁垒的治本之策。同时要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 以玩具行业为例, 虽然我国玩具出口量很大, 但拥有中国名牌称号的玩具企业只有2家, 在轻工众多行业中排名倒数第3;近两年来其在标准制修订中也没有什么举动。可以想象在标准制修订和品牌建设方面建树乏力的行业一定会遇到贸易壁垒的严重干扰!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 引导出口导向型的轻工行业和企业加快向效益导向型转变。

2、收集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 制定我国应对策略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大、涉及面广, 各国都非常重视。美国和许多国家都主动向国际组织和重点国家派出代表, 调查研究相关组织和国家的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的情况;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特别重视各国标准化和认证工作的发展动向, 以便研究对策。因此, 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机构, 收集研究主要贸易国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特别是那些正在制订中的规则。同时, 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点的窗口作用, 收集相关的信息, 了解各成员政府、工商及经贸团体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规则, 及早得到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信息, 制定我国的应对策略。

3、尽快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

目前轻工行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加快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接轨, 加速国际标准采标率的推进工作, 实现国家标准委提出的采标率目标;要继续完善标准化组织建设, 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加强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加强标准论证、检验方法研究等工作;整顿检验市场, 进一步规范产品检验机构的监管, 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技术专利标准化。

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手段合法地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经济安全, 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在国际贸易中, 利用标准争夺市场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一流企业搞标准, 二流企业抓专利, 三流企业创品牌, 四流企业卖产品”。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也是出口大国, 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4、善用规则, 主动出击

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贸易争端, 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国际贸易规则。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 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尤其是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 我们一定要争取有发言权, 令人欣慰的是, 在2008年10月召开的世界标准化组织 (ISO) 大会上, 我国首次成为ISO常任理事国, 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这是我国几代标准化工作者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 它必然会对我国企业 (尤其是轻工企业) 应对应标准而引起的技术壁垒提供积极的帮助。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出口目的国之间协会的交流, 建立贸易摩擦协商机制, 主动化解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

5、积极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加强产业损害、进出口秩序预警应对工作, 设立预警协调机制。贸易救济措施主管部门要指导产业、中介组织和地方主管部门对未立案的产业受损情况定期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预警工作, 把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

关于安全工作前置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建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主要是健全组织机构;其次要对产品出口地市场和出口数量关系进行监测预警;第三要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动向进行跟踪, 做出提前预报;第四对国外反倾销情况进行调查, 提出工作建议;第五要建立信息快速通道, 使各类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第五要一些行业协会建立了产业安全机构, 防止是上下信息渠道不通畅, 没有形成合力, 需要从发挥资源的利用效果出发进行服务功能组合, 分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 突出重点, 把信息做专做透。

具体到轻工行业, 要针对轻工行业具有外贸导向型中饱受技术壁垒和反倾销影响严重的玩具、家具、食品、家电、五金、造纸等行业加强预警, 同时要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为一体, 紧密沟通的机制, 以达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6、推行认证制度, 整顿认证秩序

合格评定程序是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合格评定程序一般是由认证认可制度来实现的, 所以推行认证制度,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 获得国际市场信誉。要积极推行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 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工作, 这些都是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当中的重要内容。目前,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或政府采购对供应商提出有关环境认证的要求, 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要求所属的公司和供应商必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认证。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环境产品认证, 被称为“双绿色战略”的认证, 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 国家应当加大力度予以推行。

目前我国的认证制度不健全, 认证流于形式, 授证企业质量依旧低下。所以我们的认证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管理, 摒弃局部和小集团利益, 多为行业、企业的整体利益着想。

7、密切注视新壁垒形式, 防患于未然

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应该未雨绸缪, 认真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例如涉及知识产权的TRIPS协议、美国特别301条款、337条款、涉及社会责任的SA8000标准, 涉及原产地的WTO原产地规则等, 其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RIPS) 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涉及面最广, 保护水平最高, 保护力度最大, 制约力最强的国际公约, 未来对我国对外贸易, 尤其是轻工产品的出口将会有及其深远的影响。轻工行业中的电池、制鞋、玩具、酿酒等行业容易受到以上新壁垒的影响,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

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 篇6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自由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 各国的经济越来越呈现多层面的联动效应。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有益于各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则在危机发生时会在各国产生极强传递效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各个国家汇率的大幅贬值、股市的大幅震荡、实体经济的萎缩等。那么2007年下半年以来, 次贷危机引发的风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 并逐步影响到世界各地。其传播速度快, 并随着危机的渐次深化, 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我国的加工贸易也未能避免, 我国贸易的半壁江山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自2007年危机发生以来, 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都不断地下滑, 其中在2009年出现历史性的负增长, 全年也不及2007年的水平, 同比下降的速度最快。但2010年以来, 由于全球经济的回暖, 我国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回升, 预计该年的加工贸易总额将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 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2.1 概念

所谓加工贸易, 是指东道国企业通过减税或者免税的方式从别国进口中间产品, 从产品物理结构、服务、营销、管理、技术升级、包装等方面对中间产品进行实际或虚拟再造后, 在对外进行销售的过程, 企业从这个过程中赚取加工费用和成本差价。

2.2 我国加工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1) 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关联度低

由于外商投资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 因此造成了我国出现违背经济学原理的“双顺差现象——经常与资本项目都出现顺差”。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与国内的关联度较低, 发展配套产业, 进行本地研发的意愿较弱。因而, 目前国内加工贸易的“飞抵效应”明显, 技术溢出效应较小。其原因有二:一是为维持加工商品的竞争力, 外商掌握进料采购权;二是因为本国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的驱动, 导致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严重依赖于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大量进口。

(2) 我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在图1中我们可以明白“微笑曲线”理论中关于产业链的描述。从总体上来看,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从事的只是对零件或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存在技术含量不高, 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 仅有部分高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过程短暂、增值不高等问题。其原因笔者归类如下:①劳动要素丰富;②政府政策的引导,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但不重视对引入外资的引导;③国内的办厂成本低廉, 土地政府赠送, 税收又有优惠;④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内市场, 根据波特的产业链理论, 强大的国内需求市场是一个产业壮大和升级的必要条件。

(3) 加工贸易中难以实现知识的转移和技术外溢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 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决定一个企业的升级能力。同样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来说, 如何从母公司那里汲取一些技术、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显性或者隐形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 对于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我国加工贸易, 其生产方式和战略只是很多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跨国公司没有义务向东道国加工企业传输其技术知识, 因而也时常与东道国产业发展目标相违背。那么对于图2中简单描述的情形来看, 我国加工贸易要想获得长足发展, 需要采取行动来获得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知识, 并且一旦获得外来知识以后, 本地厂商就要在本地已有的产业集群网络中不断地分享这些知识,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2.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艰难

据《南方周末》报道, 珠三角地区将近10000家的加工贸易企业倒闭, 直接造成1000万名的农民工失业返乡或重新找工作。本文认为,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或者政策手段来完成, 对于自由贸易的理解, 我们总能通过一个无形的手去完成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经济的转型升级问题, 任何外来的手段都会对经济问题本身产生扭曲, 有可能会更加地阻碍这种经济问题的解决。

(2) 危机将会加速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本文认为这次危机也将有利于我国加工贸易的“洗心革面”。首先要推行加工贸易主体从以外资为主转变为以内资为主。其关键之处是在国内的投资环境如何问题上。如果政府能致力于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 例如, 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简化通关手续、降低进出口税率、认真履行《劳动合同法》及《知识产权法》、鼓励企业在国内投资科研、加大教育投入等。

(3) 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政府职能的改变

金融危机不只是一次经济改革的良机, 它也是一次政治改革的良机, 而政治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是很直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 经济决定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表现, 政治都要为经济服务。但从现今我国的国情来说, 在市场中, 政府的有形之手还是相当强悍有力的, 这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利弊都有。在此, 本文认为在这个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应该由政府引导, 市场推动, 循序渐进。因为我国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基本国情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3 结 论

本文的初衷是希望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把握住这次危机中的良机进行转型升级, 实现从原始设备制造商向原始品牌生产商的转变, 同时政府的良性互动为加工贸易企业创造较好的市场环境。从宏观层次上看来, 本国产业链的完善也是增加我国加工贸易竞争力的一个好办法, 因为完善的本国产业链使得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种发展包括技术层次、管理、研发、营销、品牌服务等。发展加工贸易是符合我国人力成本比较优势原则的, 加大对我国广大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投资力度, 就可以使我国成为发展知识型加工贸易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卜国琴.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金融危机下的版权贸易 篇7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主要特征

谚语说“实现自由贸易就像上天堂, 每个人都想去, 但不想去得太早”, 根据这个谚语,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囚徒困境” (如表1)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和B, 每个国家都是理性的, 即选择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策略, 每个国家都有两种战略选择: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 表中每一格的两个数字代表对应策略组合下两个国家的效用, 其中第一个数字是国家A的效用, 第二个是国家B的效用。

根据博弈论, 纳什均衡就是 (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 :因为给定B国保护贸易的情况下, A国的最优战略是保护贸易;给定B国自由贸易的情况下, A国的最优战略也是保护贸易。所以, 出现了个人的理性选择不是集体的理性选择。明显可以看出, 全世界集体理性的选择是自由贸易, 但每个国家都想别人先采取自由贸易, 而后跟进, 不想先行动, 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要达到集体的理性选择, 就是合作, 通过协调达到合作, 同时选择自由贸易。

1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保护贸易主义在开放的经济形态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会不得人心, 备受谴责。但是, 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会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甚至盛行。比如, 在1929年金融危机中, 美国为了应对危机, 在1930年签署《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 大幅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 提高关税税率到53%的水平, 结果使美国在此后的3年中遭到了33个国家反关税政策的抵制, 国际贸易量急剧下降。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 为了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 2008年11月, 在华盛顿金融峰会上, 来自世界各地20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以及欧盟的领导人达成协议, 一致采取行动, 抗击经济减速, 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保持市场开放。英国首相布朗是最早提出要召开20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之一, 他说:“今后一年, 我们会避免设置新的贸易和投资壁垒, 各国领导人对这一点都表示赞同。更重要的是, 我们都请本国的贸易部长, 在今年年底之前, 达成新的贸易协定的原则精神。”20国集团的经济产量加起来, 占世界经济总产量的80%以上。可见20国集团峰会召开对全球经济复苏有着重大意义。令人遗憾的是, 墨迹未干, 世界银行发布的监测数据中指出: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 20国集团中已有17个国家采取了旨在限制他国贸易流动的政策手段, 金融危机以来, 在各国提出的78项贸易措施中, 有66项涉及贸易保护。世界贸易组织从2009年开始加强了对各国“救市”措施的监督和审议。据世贸组织统计, 截止2009年3月初, 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同比也增加了将近50%。重要的是在美国的经济救助方案中, 就有“购买美国货”这样明显的贸易保护痕迹。其在全球范围的示范效应不言而喻, 这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警惕和担忧。

2009年7月, WTO发布了第三份全球贸易监督报告, 报告列举的89个国家和地区在2009年3月1日至6月19日期间共采取了245项新贸易措施, 全球新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是贸易自由化措施的两倍多。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时期蔓延得多么迅速。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往往大大加深了金融危机, 大大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

2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呈现以下特点:

2.1 贸易保护的手段众多

由于关税手段比较引人注意, 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或受到贸易制裁, 即使在金融危机下, 一般国家不敢明目张胆地采用。许多国家采用烦琐的进出口手续、禁止或者限制进口数量、对进口产品实行非自动许可、限定进口商品入关口岸、提高标准化和技术规定、扩大出口补贴范围、采取救济保障措施、采取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2.2 国家之间连锁反应

这次金融危机中, 自从美国公布购买美国货政策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从少数发达国家不断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蔓延, 各国迅速行动, 形成一个连锁反应:

2.3 开始披上美丽外衣

金融危机时期, 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找到“美丽”外衣, 这个“美丽”是指貌似合理, 还有可能形式合法, 甚至可以冠冕堂皇地进行宣扬。贸易保护主义者有时以保护生命健康、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以及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由, 有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不透明的操作程序、利用各国产品标准上的差异性来实现贸易保护, 实现其贸易保护名义上的合理化。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概念的出现, 也有可能使贸易保护主义披上这些外衣。另外, 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的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具有合法的“美丽”外衣。贸易保护主义披上美丽外衣后, 难以辨认和采取预防措施, 更具有隐蔽性。

2.4 范围比较广泛

贸易保护的范围在金融危机时期, 涉及范围不仅包括货物贸易, 还逐步延伸到服务贸易、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 不仅涉及有形产品, 还包括无形产品, 不仅包括本国的幼稚产业, 也保护强势工业, 不仅保护传统钢铁、纺织工业, 也保护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不仅涉及贸易政策, 还可能触及经济其他政策、外交政策, 甚至社会政治领域的政策。

2.5 各国重点保护支柱产业

各国对支柱产业的保护在金融危机时期尤其明显。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 美国向其三大汽车企业提供了174亿美元美国经济振兴的救助金额, 加拿大、日本、瑞士、法国也发布了救济本国汽车产业的计划。类似这些, 许多国家通过对本国支柱产业的补贴、减税的支持, 来减缓经济下滑态势, 并起到避免失业率攀升、促进就业的作用。

3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原因

3.1 历史理论基础的存在

历史上就有贸易保护理论存在的基础。最早期的保护贸易政策应是15世纪到17世纪, 以托马司·孟为代表的重商主义倡导的保护贸易政策, 主张奖出限入。到了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以德国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为代表, 提出了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的建议。在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 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 提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倡导国家应干预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应建立在顺差的基础上, 只有顺差才能扩大就业, 增加国民收入。综上, 可以看出, 许多经济学家都证明了贸易保护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支撑。

3.2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重创是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根源

金融危机导致大量金融机构破产, 许多企业倒闭, 社会失业率上升, 经济发展停滞, 会给实体经济以重创。如1929年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失业率曾高达25%,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 2009年, 美国的失业率超过了7%, 实体经济受损,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迫使许多政府采取各种提高就业率的政策, 避免企业的倒闭, 这些政策包括选择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3.3 金融危机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是强权政治需求的表现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治集团存在着激烈斗争, 加上金融危机的出现, 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使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强权政治的需求。如果执政集团不能治理好经济, 迅速带领这个国家走出经济的低谷, 或没有给国民以任何希望, 就可能会出现政权的更迭。所以, 即使在国际舆论谴责下, 许多国家也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3.4 变被动为主动的无奈选择

从开始的博弈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 在金融危机中, 如果其他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自己国家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将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 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完全处于被动, 所以, 正如1929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那样,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 一旦一国先采取保护行动, 就会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报复, 而这种报复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地选择贸易保护, 一国在抨击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的同时也不得不选择保护, 来减轻来自国内外的压力, 这样使得贸易保护的链条开始延伸。

3.5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后是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冲突

在有国家存在的情况下, 就会存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冲突, 在贸易领域表现出来就是贸易摩擦、贸易保护,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 更会使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冲突升级。采取贸易保护, 虽然从长期和更大的范围上看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短期内可以维护本国利益, 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 各国更容易看到这些短期利益、短期效果。所以, 只有有国家经济体存在, 就有贸易保护存在的土壤, 并且在金融危机时, 更容易发芽、开花。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情, 但当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福利实现的时候, 就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了。比如, 一个人挥动自己的胳膊是自由的选择, 但当你身边站着其他人的时候, 你再挥动胳膊可能打伤他人, 那可就可能是犯罪了。综上, 再回到博弈论, 世界要达到集体理性, 世界各国应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行积极的磋商, 加强合作, 改善国际贸易环境, 共同应对危机, 才能使世界经济会逐步摆脱危机, 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陈柳钦.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EB/OL].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10/15/188421_9.html (价值中国网) .

[2]李健.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江汉论坛, 2009, (02) .

上一篇:医疗设备维修用下一篇:会计环境的理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