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过程

2024-07-25

美国金融危机过程(通用10篇)

美国金融危机过程 篇1

论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看我国如何防范金融危机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动荡波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金融风险传递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在缩短、频率上升,由历史上的10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2年左右。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 防范 分析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围绕着美国创新出的,并渗透到金融机构投资产品组合中的一系列“次级贷款打包”、“次级债务”衍生产品,形成了一个由全球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资金链条,随着链条的不断拉长,投行及其他机构用高杠杆的交易,使次级债务风险不断向周边关联者蔓延扩散,直到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而产生了泡沫风险。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监管缺失是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随着资产证券化的盛行,相应的金融监管并未随之更新,对金融工具创新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上的金融创新的制约机制缺失,直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自由放任和缺乏有效监管的环境,激发了追求高回报、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在基础金融产品基础上衍生再衍生,交易品种迅速增加,且交易各方都持有大量风险敞口头寸。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对与次贷相关证券和其它复杂信用产品的评级过程中,其独立性、透明度以及评级结果的质量方面也存在缺陷。全民借贷消费模式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而美元在二战后具有的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各国的外汇储备出于保值和安全的考虑,不得不又去美国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债券等金融产品。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

二、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过剩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流通中现金M0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330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62亿元。货币的供应相对与需求显得“过剩”。不受控制的流动性过剩,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流动性集中于金融体系,增加了金融企业多发放贷款的冲动和压力。

2.资产泡沫

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对银行贷款非常依赖,而且往往通过土地或者房产本身来获得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将会发生断裂,从而难以偿还银行债务。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个人违约率的上升将给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部门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样,银行难以通过变卖贬值的抵押品来收回贷款,从而形成债务危机和银行偿债压力。

3.金融体系风险

当前,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在产品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方面,还是科技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但是我国国有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差距,给将来与国外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带来巨大挑战。另外,虽然股份制改造已基本完成,但是离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特别是在经营管理、激励约束等机制上还存在不足。

三、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

1.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这场金融危机把中国更加彻底地推到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应主动调整为靠国内消费、投资的增长来带动。我们需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规划、落实以消费为主导模式的发展战略,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活跃消费,拓展内需,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革完善教育和卫生以及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挖掘消费的潜力,特别是激活农民购买力,不断把潜在消费市场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市场,就能够为经济增长创造长期不竭的动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应更好地控制住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2.理智发展房地产金融业务

对房地产而言,重新审视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尽管奥运会后,全国楼市成交量持续在低位徘徊,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政府也提出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措施。所以,从中长期的趋势看,房地产市场经过目前的合理调整,仍将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风险。所以,我国应主动挤掉房地产泡沫。银行一定要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金融风险,特别应关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加强对房贷市场的监管。

3.大力开展整顿金融会计秩序活动

针对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借助于会计手段,通过乱用会计科目、假造账表、私设账外账等方式进行违规经营,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的现象,要在金融会计部门开展打“三假”,创“三铁”活动,并将这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4.积极引入市场力量

目前,国内以银行为主要部分的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市场约束的精神,在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持有人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资料深入分析银行的风险状况。因此,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既要确定具体金融机构的应当揭示的信息,也要引导市场强化对于银行信息的分析,逐步提高市场约束的力量。富有成效的市场约束机制是配合监管当局强化监督工作的有效工具。此外,社会评级机构对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信用等的等级评价,则通过市场的压力对金融机构进行约束。美国安然公司财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就是标准普尔公司鉴于其存在财务欺诈嫌疑,将其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为获取良好的市场形象及等级评价,以确保日常业务的进展,金融机构通常会通过改进和完善经营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来赢取较高的等级评定。目前我国国内的社会评级机构尚处于发展阶段,更多的还需要借助国际评级机构的力量实施。而尽快培育本土的权威性评级机构,不但是关系评级行业话语权的问题,也是对包括金融机构在内进行有效评级的根本性措施,其中还涉及到一定的行业机密保护问题。

美国金融危机过程 篇2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1. 次级抵押贷款的泛滥。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 形容较差的一方, 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 还债能力低。在美国, 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房子到汽车, 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 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 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 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 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 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 简称次级贷款者。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由于住房以前的房价很高, 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 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 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 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 借款人无力偿还时, 银行即便把房屋出售, 得到的资金也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加利息, 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 出现严重亏损。

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 加上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 这必然导致大量的借款人无法还贷。即使银行收回房屋, 也卖不到高价, 大面积亏损, 引发了次贷危机。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 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 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 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 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 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由此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 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 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

传统上, 银行放贷后, 应该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 一旦对方无力偿还贷款, 造成的损失应由银行来承担。但是, 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 把巨额次级贷款以证券的形式在市场上发售, 吸引投资机构购买;投资机构又把这些证券变成新的金融产品, 卖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正是因为这样不断地转手、转换, 使最初1元钱的贷款可以被逐级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金融衍生品。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 美国次贷总额为1.5万亿美元, 经过转手转化后, 最终形成为价值达数十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这样, 金融业的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当这些金融产品的基础———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了问题, 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就像空中楼阁, 随时可能坍塌。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 我国金融业由于所持有的美国银行债券大幅贬值而直接蒙受了经济损失。在金融危机中相继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的美国次贷供应商, 他们所持有的大量次贷形成坏账, 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仅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这3家银行, 就共计持有雷曼债券达4.134亿美元。

其次, 国内股市受到欧美金融证券市场不景气的拖累出现大幅下挫和持续低迷。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欧美主要金融证券市场受到直接冲击, 各主要股票指数持续回落, 引发全球股市灾难性下滑。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份的6124点, 跌到2008年11月4日的1664点, 跌幅超过70%。

再次, 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在出口、投资和消费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出口贸易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金融危机爆发后, 作为我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的欧洲和美国内需减缓, 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 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美国金融危机过程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导机制;路径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onduction mechanism, analyzed the crisis conduction channel from two perspectives: Domestic and foreign. It includes: the crisis conducted from real estate markets to credit markets, from credit markets to capital markets, from financial markets to the real economy and how the crisis affected the global economy. Furthermore, the paper made a brief conclusion.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conduction mechanism,channel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16-04

2007年2月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这场金融危机最初爆发于房地产市场,之后迅速蔓延,波及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继而冲击全球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如今,金融危机已经扩展到实体经济,演化为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也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研究其传导机制,对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一、金融危机传导过程分析

从金融系统出现紊乱到实体经济全面衰退存在一系列的过程与环节,所有这些过程和环节的集合即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金融危机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金融风险形成、积累、转化和扩散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也就是相关的经济状态从均衡转向失衡,然后进一步扩散的过程。

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危机在不同市场或不同领域之间的传导与扩散过程;另一个是危机在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传导与扩散过程。

(一)金融危机在不同市场或不同领域之间的传导与扩散过程

从危机的内容来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货币危机、外债危机、银行业危机与资本市场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与传导,这些危机是相互交叉的,并不是独立的。

1.以货币危机为先导的金融危机的传导与扩散。货币危机源于汇率扭曲。由于国内出现严重的货币供求失衡、资金信贷失衡、资本市场失衡或者是国际收支失衡,国内出现严重的货币汇率高估,从而引发投机性攻击、资本外逃和投资者信心崩溃,这又加剧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和本国货币汇率的狂跌,引发了货币危机。货币危机通过传导与扩散机制,特别是信心危机的传导,造成货币供求、资金借贷和资本市场失衡的加剧,引发股市危机和银行业危机,从而形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2. 以外债危机为先导的金融危机的传递与扩散。债务危机的爆发,源于资金信贷和国际收支的失衡。过度地利用外资,导致支付能力的不足和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过度利用外资也可能是由于国际收支失衡、通货膨胀和资本市场失衡造成。支付能力不足削弱了投资人的信心,造成资金外逃,引发外债危机。外债危机通过传导与扩散机制,可以引发货币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银行业危机,从而形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3. 以银行业危机为先导的金融危机的传导与扩散。银行业危机源于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以及由此发生的各种风险——特别是由于过度信贷导致的大量的不良资产。当经济衰退或资金借贷严重失衡时,就出现了信心危机和挤兑,引发了银行业危机。银行业危机爆发后,通过传导和扩散机制,即无力支付存款人存款,导致个人和企业的破产,引发资本市场危机和货币危机。

4.以资本市场危机为先导的金融危机的传导与扩散。资本市场的失衡,除了市场内部原因之外还可能是因为实体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失衡、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或即将放慢、货币政策的调整、银行业危机、外汇市场危机和债务危机及它们所带来的信心危机而导致。当人们对于金融资产价格、整体经济的信心急剧丧失时,人们会在短时期内采取一致的行动,抛售各种资产特别是有价证券,导致资本市场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危机的爆发,使企业和个人遭受巨大损失,资金借贷和货币需求出现严重失衡。资本市场危机通过传导和扩散机制,引发银行业危机和货币危机。

(二)金融危机在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传导与扩散过程

一般来说,金融危机在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传导与扩散主要有两个载体:一是投资者信心的相互影响;二是资本的流动。货币危机与外债危机主要依靠这两者实现传导。资本市场危机,在各国资本市场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投资者信心的丧失来传导。

由于各个市场对外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如果起始爆发危机的市场不同,危机在空间上的传导能力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银行业危机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传导能力很高,而跨国度空间的传导能力较小;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跨国度传导能力最高。当然,金融危机在空间上的传导能力,还和影响到的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健程度、外汇储备水平、国际收支情况等因素有关。

可见,金融危机在不同空间和市场之间的传导过程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同步进行的,时间上相互交叉、传导上相互感染、空间上连锁反应,形成极为复杂的传导与扩散机制。

二、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长期积累瞬间爆发的结果。美国金融产品体系像个倒置金字塔,底层是基础资产,如住房贷款、信用卡贷款、工商企业贷款、消费贷款、教育贷款等等,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厦。伴随着近10年来的金融创新浪潮,以住房贷款等为基础资产,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猛,产品设计得越来越复杂,这些产品的真实价值和风险等方面信息的透明度也随之下降。当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危机就爆发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美联储的加息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在利益的刺激下,衍生金融产品泛滥。美联储的加息为这一切划上了句号,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违约现象频频出现,由此直接造成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点燃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2)金融衍生产品的催化作用。资产证券化的过度使用成了金融危机的催化剂。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使资金链得到延长,同时风险也在整体上被扩大了。危机爆发时,迅速波及整个资金链条,激发了系统风险的释放。(3)信息披露不充分。如前所述,美国金融衍生工具迅猛发展,其透明度不断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因此越发严重,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4)政府监管不力。长期以来,美国当局一直注重经济的增长,忽视了信贷风险的控制,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超越了金融监管的范畴。

评述美国的金融危机 篇4

美国金融危机首先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次贷危机,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是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最近,美国连续和集中爆发了一连串重大金融事件:美国财政部托管“两房”,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正成为下一个危机点。

美国经济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以股票、债券等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推动实体经济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是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一旦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美国的金融结构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美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实物类贷款不到20万亿的规模,包括房贷、工商企业贷款和其他消费类贷款,但衍生金融产品的规模却达到了400万亿美元。如果底层垮掉了,上面庞大的建筑也会跟着往下垮。金融衍生产品的标的都是与实物相关的贷款和债券,一旦这些贷款和债券还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厦就会坍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1999年,美国政府正式废除1933年颁布的金融管制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而代之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的迅速流动成为可能。21世纪初,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纳斯达克市场下挫,美国的经济进入了危机动荡期,美国为振兴经济,采取了十多次降息,美联储大幅度降息至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仅有1%,造成了超级低廉的信贷资本。并且政府对地产采取低首付、低利率的贷款政策,几年以后采取浮动利率还贷的方式鼓励中小阶层贷款买房,使得房地产市场不断繁荣。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与之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也随之增加,金融服务业产值占到其GDP的近40%。但几年以后美联储采取了数次加息,导致住房者无法偿还住房贷款,以此设计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宣告失败,导致投行的破产。由于国内投行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基于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不断出现逐级放大的连锁危机。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此次危机首先当然是让美国和全球的金融机构付出代价,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商业银行也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其次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受到冲击,消费信贷和其它信贷严重收缩,不仅美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投资会更加谨慎,而且其他国家的机构和个人给美国提供的信贷、资本会大幅下降,可能将压缩美国的信贷消费。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也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以及对它们的信心。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分析 篇5

2、促使美国经济大幅萎缩。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股市以及其他主要股市均大幅下挫,因此,可预计美国等经济体的投资和产出将受到更大的冲击。由于目前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已基本丧失,2008 年 9 月份在美国股市上 IPO 的公司为零,再加上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加大,因此,美国企业的投资和产出必将出现大幅下降。

3、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就业人数锐减

金融危机最先发端于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导致信贷危机,大批金融企业倒闭或并购直接导致了金融行业自身员工和相关服务行业员工的失业,2007 年年末大约 4 万名员工可能因企业破产、出卖等问题失业,如果把针对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服务行业也包含在内,失业人数可能高达 12 万。信贷危机致使很多企业无法贷款获得流动资金进行生产,居民无法贷款进行购房、购车、上学等消费,生产、消费全面梗阻,恶性循环,整个经济陷入瘫痪。房地美和房利美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的五大投行三家倒闭,其他两家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汽车产业遭到重创,汽车销售严重滑坡

4、金融业状况迅速恶化。自 2007年次货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银行的损失很大且仍未见底和完全曝光。估计美国金融业损失高达 4600 亿美元,其中近50% 为住房按揭(美国已有 230 万人断供),20% 为商业按揭,30% 为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坏账。相当多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其中不乏全球知名、有实力的银行都未能幸免。

5、住房价格大幅跳水。对房地产的悲观预期和不断紧缩的信贷状况互相影响并陷入恶性循环。房地产价格下降,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水平持续走低。从 2007 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全国范围住房市场价格平均下跌了 14%。其中,6 月份二手房销售量和价格双双下跌,同比分别下降 15.5% 和 6.1%。

6、失业率增加,给经济发展势头蒙上阴影。2007 年美国的失业率为4.6%。2009 年 9 月 26 日美国《明报》刊发报道指出,美国金融体系的近乎崩溃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远远超出华尔街。而失业率的增长势头必然会严重影响消费,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63 左右,为 1982 年 3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感想 篇6

学号:15221309 姓名:谭堃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每年生产全世界约30%的商品和服务,也消耗了约25%的能源和资源。美国始终领导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至今还没有从危机中完全恢复,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一直处于高位,高达10%。根据美国政府最新报告,八分之一美家庭面临食物短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城市单亲家庭以及非洲裔和拉美裔家庭。失望情绪现在笼罩全美,虽然奥巴马政府不断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但由于美国各个阶层和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不同,众口难调,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金融危机让美国模式受到广泛质疑,近几十年风行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也面临破产。我们既要借鉴美国发展成功经验,也要吸取金融危机教训,以推动中国实现科学发展。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自由和管制的关系

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经验是要保持市场自由和政府管制的平衡,把握好“度”。自由市场经济是美国经济制度的基石,竞争与自由发展是整个美国经济体制的核心。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鼓励金融创新,松绑金融管制,造就了克林顿政府以来经济的一路高歌。金融自由化在近些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根据有关资料,全球金融衍生商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暴增到2007年的51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约为340万亿美元,即2∕3产生于美国。金融衍生商品存在于正常的规范的证券交易之外,缺乏监管,容易泛滥成灾,次贷危机就是源于此。金融危机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市场自由很必要,但不能过度,尤其是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否则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同时,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弱点政府的干预还是必须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政府干预最少的市场经济,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法治手段来间接调整规范市场经济。2010年7月,美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重塑美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格局,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美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自由和管制之间要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自由要适度,少了经济活力不足,多了道德风险增加;管制也要把握好度,过于严格会窒息经济,疏于监管则会危机四伏。

二、处理好权利和责任的关系

人性的弱点包括具有贪婪自私的一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人”大量存在,追名逐利成为一种普遍追求,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得到广泛运用,“搭便车”成为常态。本次金融危机中资本的本性、华尔街的贪婪和美国的本质充分地暴露出来。

1.华尔街集团的权责分离。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华尔街资本的贪婪本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示:一方面,华尔街的高管照旧拿着高薪;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的过度投机导致许多公司倒闭,工人失业。华尔街的资本家让全体人民及其他国家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而自己却不用付出。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华尔街金融利益集团对该法案一直都很消极应对、不予支持。美国的教训告诉我们,资本的逐利性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对人的道德风险要予以适当约束,经济行为必须权责一致。

2.贸易政策的责权失衡。

一方面,美国在G20峰会等国际场合大谈国际合作,制造“负责任世界领袖”的感觉,强调美国对全球经济作出了最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自己想方设法向别国转嫁危机: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2009年,美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案件23起,涉案金额达70多亿美元;鼓吹全球贸易不平衡是由于人民币低估造成的,压迫人民币升值,美国领导人普遍认为中国在“操纵”自己的货币;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邻为壑”,不负责任地狂印美钞,去年美联储发行6000亿美元现钞购买国债,这种海量印钞可能带来失去可信度、通胀预期失控、美元贬值、贸易战和保护主义升温及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受到资产泡沫冲击等问题,有“玩火”之嫌。美国以他人为代价促进自身复苏,要求别的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很不公平,权利和责任严重失衡。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公开公平公正,责任要与地位权利相对应。

三、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这些年以华尔街为标志的强大食利性的金融利益集团,深刻影响乃至直接操控政权,用陆续创造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对社会进行巧取豪夺,获取垄断利润,导致虚拟经济不断膨胀,美国产业不断空心化,积累很大的金融风险。虚拟经济不是靠生产和服务去挣钱,而是“用钱挣钱”,最终脱离实体经济,成了“镜像世界”。美国整个经济呈现“倒金字塔”状况。实体经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1950年创造的GDP占总GDP的27%,到2007年则只占12%;虚拟经济创造的GDP占全部GDP的比例则从1950年的11%上升到2007年的21%。美国战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钢铁和建筑业)已被新三大产业(金融、保险、房地产服务业)取代。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似乎要痛改前非,抑制华尔街的贪婪,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提升出口,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难题。现在美国什么东西都强调要美国自己造,不能老依靠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对制造业的落后非常上心,值得我们重视,这说明实体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美国金融危机的会计原罪 篇7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 许多美国金融巨头倒闭的根源是它们滥用一些高度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譬如信用违约掉期 (CDS) 、次贷担保债务凭证 (CDO) 、资产证券化产品 (ABS) 。导致AIG、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CDS。所谓CDS就是一份买卖双方的协议, 其中买方承诺定期按照固定的价格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以换取在第三方 (如住房贷款中的买房人) 违约情形下由卖方予以补偿的权利。从产品性质上看, CDS类似于信用保证保险, 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债务保险政策, 而且还可以不受一般保险合同常有的管制。一般来说, CDS的购买者是银行, 而CDS的销售者通常是保险公司。由于CDS定价中没有考虑系统风险溢价, 故而定价极低。一方面, 银行由于可以通过CDS来规避风险而获取次贷的巨额收益, 从而积极放贷;另一方面, 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 住房价格“只涨不跌”的神话使得人们愿意贷款买房。然而, 由于住房“只涨不跌”的神话最终破灭, 次贷违约比例升高, 最终导致泡沫破灭, 酿成金融危机。

表面上看来, 金融危机的爆发似乎与会计的关系不大, 但是深入分析却表明, 正是公允价值计量与表外项目会计处理方面的缺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以及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失效, 助长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1. 公允价值计量与表外业务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界一直在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随着投资者、政客, 甚至新闻界人士都加入讨论中来, 金融危机已经将这种讨论带到社会意识前沿 (Moody, 2008) 。公允价值的批评者认为, 在金融危机中, 当金融机构将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价值冲减到投资者认为是不合情理的低价值时, 会降低金融机构筹集新资本的能力, 最终限制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借贷能力, 从而扩大了金融危机的深化与蔓延。公允价值的批评者还指出, 由于市场流动性极差, 交易很少, 拥有许多资产交易 (包括CDS) 的市场并不能反映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证券的真实“经济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者认为, 公允价值尽管不算完美, 但它是编制财务报告时唯一合理的计量方法 (Moody, 2008) 。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评估公司的流动性非常重要。公司对于长期经济价值估计的额外披露对投资者评估这些公司的长期健康性与未来前景非常有价值。如果仅仅因为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而放弃公允价值计量, 显然不能顺应会计发展的趋势, 也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在发展逻辑, 更不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徐玉德, 2009) 。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者还指出,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危机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竭力掩盖问题的真实情况反而加重了金融危机。

(2) 表外业务。表外业务问题, 曾是安然破产的根源,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再一次成为关注焦点 (Moody, 2008) 。很多人认为, 是结构化的投资工具的表外业务促进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当前与证券相关的表外业务会计处理是建立在合格的特殊目的实体基础之上的, 基于合格的特殊目的实体证券可以自动满足表外业务会计处理要求, 而不用进一步分析是否应该合并。这个规则太过于机械, 公司如果愿意, 其总能有效保持相关业务在表外反映———尽管这些业务可能对风险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Moody, 2008)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的急迫要求下,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已经建议对相应会计处理进行修改。预计最早在2010年第一季度, 许多证券化资产与其他表外业务可能会放入资产负债表内进行反映 (Moody, 2008) 。同时, 为了应对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指责, 提高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FASB还要求增加表外业务相关信息的披露。

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失效。

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经营风险, 可能导致巨额损失。例如, 1995年的巴林银行由于交易员越权私自交易而遭受13亿美元损失;2005年瑞富公司由于隐瞒债务而导致破产;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由于进行虚假欧洲股指期货“套利”而导致71亿美元巨额损失。因此, 金融机构尤其要切实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审慎操作。一个审慎的操作方法就是同时买卖CDS合约, 即在卖保护的同时买保护。在违约时, 金融机构就可以对冲CDS的风险。但是, 很多金融机构, 譬如AIG,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宁愿冒着风险暴露的危险, 仅仅只卖CDS合约, 从来不买CDS合约, 这和法国兴业银行的虚假欧洲股指期货“套利”异曲同工。一旦抵押债券市场违约, AIG将不得不代偿其CDS所担保的债务。截至2008年6月底, AIG还在为价值约4 400亿美元的CDO产品提供此类担保。AIG在2009年上半年仅信用违约掉期就损失了146.72亿美元。

当前的金融危机还与不能及时记录和报告企业风险有关。实际上, 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审计师与管制者没有意识到存在如此大规模的风险, 而忽视了集聚的企业风险。譬如, 在次贷危机中, AIG本应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衍生产品报告大量未实现损失, 但是却没有报告, 所以外部审计师对AIG关于CDS价值与盈余质量的报告给予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普华永道断定, AIG在向SEC报告时隐瞒了CDS估值方法的缺陷, 显示AIG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重要缺陷。

正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失效、冒险操作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加速了这次金融危机的蔓延与深化。

二、防范和治理金融危机的会计对策:风险会计与全面风险管理

为了有效预防与治理金融危机, 必须改善现行风险管理系统, 完善风险计量程序与方法, 树立风险文化,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1. 风险会计。

风险管理专家意识到很难计量与管理经营风险, 所有风险计量系统都很难将经营指标整合到企业风险会计系统。传统风险会计方法导致风险计量指标不能恰当地记录在传统业绩和风险报告系统, 从而导致风险管理失败。为了完善风险会计系统, 巴塞尔协议给出了一个计量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框架。然而, 这些新风险计量方法还是没有得到真正验证。许多情况下, 导致一个危害事件的经营风险因素不能被单一决定, 而且那些导致未来损失增加的经营风险因素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 在近期还不可能编制反映未来损失风险增加的、全面的管理层报告。

当前的金融危机和近期金融机构倒闭都说明企业风险很难计量。如法国兴业银行由于内部控制缺失、风险管理失效而导致的49亿欧元损失 (何玉, 2009) ;贝尔斯登由于持有次级贷款债券的抵押组合被误评为无风险级别而倒闭;Credit Suisse由于风险评估模型定价错误和使用过时价格而造成的28亿美元损失等。所有这些风险现行会计系统根本不能计量, 同样也不可能计量与报告这些风险导致的期望损失, 所以监管者、企业管理者、投资者等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风险的规模和损失如此之大, 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

除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开展的金融风险的计量和报告研究以外, 还有其他大量研究考察了企业风险和相应事件的风险计量与报告问题, 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譬如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系统。这些研究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持续的风险计量和稳健的风险价值 (VAR) 估计与报告。譬如, Grody和Hughes (2009) 构建了一个风险会计框架, 通过事先对风险过程取值, 并将风险过程和损失以及企业资本联系起来, 向管理层提供近乎实时的风险暴露和风险管理数据。该风险会计框架还要求拓展财务报告, 以涵盖新的企业风险指标。它将传统的财务报告变化与企业活动及经营业绩指标报告变化联系起来, 从而使得财务报告对于利益相关者更有效、及时。

2. 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改善公司治理结构。Andrew教授评论道, 由于当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些根本性缺陷, 许多精明的金融机构经理们常受到误导, 因此并不能仅仅责备经理们的失职与贪婪, 有必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体系 (何玉, 2009) 。许多企业已经将风险管理提高到董事会层级。安永近来的调查发现, 尽管审计委员会职责已经非常繁多, 许多企业董事会还在向审计委员会分配额外的风险评估任务。而且, 审计委员会不仅仅被要求评估管理层的风险政策, 还被要求与管理层讨论企业主要风险, 包括那些财务报告风险之外的风险。另外, 一份2006年对世界百强企业的调查发现, 71%的公司要求财务总监向董事会汇报风险管理情况。但是,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花旗集团现任董事长罗伯特·鲁宾也指出, 董事会不能操纵公司的风险管理……董事会整体上并没有具体经营的知识。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还要求企业优化风险管理流程。COSO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要求企业风险管理应持续进行、独立评估。风险会计系统提供的前瞻性的风险指标, 将为风险活动调整与业绩评价系统奠定基础, 将允许董事会在完全量化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监管。企业还需针对自身特点, 进行恰当的流程再造, 设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措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严格按内部审计规范进行内部审计, 并且强调在内部审计中, 务必要坚持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工作制度, 在完成常规审计任务的同时, 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特殊和异常情况及时开展专项审计。

三、结语

从根本上来说, 金融危机是金融衍生产品使用泛滥、定价过低以及信贷膨胀与流动性危机导致的。导致这一切发生与蔓延的正是公允价值与表外业务会计处理方面的缺陷。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风险计量和报告体系, 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很难计量, 金融衍生产品信息不能充分披露, 从而不能有效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对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 由于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不能有效地计量与报告风险, 导致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不能充分评估与计量, 定价过低, 从而造成金融衍生品使用泛滥, 信贷泡沫膨胀, 最终酿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为了治理金融危机, 防范其再发生, 必须改善现行风险会计系统, 完善风险计量程序与方法, 树立风险文化,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何玉.职务舞弊、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兼评法国兴业银行职务舞弊案例.审计研究, 2009;2

[2].徐玉德.公允价值计量、金融稳定与风险防范——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会计思考.经济研究参考, 2009;7

[3].蔡祥锋, 蔡青青.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财会月刊, 2009;24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篇8

肇始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一年。对于外贸依存度曾高达71%历史高位(2007年1~9月份)的中国经济来说,其微观和宏观经济受其影响不可避免。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并使美国金融危机的副作用降到最小?为此,本刊专访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陈志武长期致力于研究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是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中国“两房”债券无需减持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之后,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券面临的风险降低,其盈利水平会否有相应变化?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持有或减持“两房”债券?

陈志武: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对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券是好消息。这让持有近8000亿美元债券的中国投资回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减持,因为由美国政府接手之后,“两房”今后不会出现赖账的局面,违约风险几乎为零。

“两房”持有的以及所担保的住房按揭贷款5万亿美元左右,占整个美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一半,就因这一点,美国政府不会对“两房”债券放手不管,因为这是整个美国房地产行业、美国全社会的系统性问题。

只不过,由于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雷曼兄弟、美林等华尔街公司倒闭或被迫低价出售,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也相继出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的资金供应,信贷严重萎缩。继续深化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本土银行不敢多放贷,而且使中国、日本、西欧等国家的银行与投资者不再愿意为美国信贷市场、投资市场提供资金,这意味着美国今后的资金成本会继续上升。

所以,“两房”债券虽然不会出现违约,但是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这些债券的长期价格走向可能是下降,使持有债券的中国各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出现一定的亏损。因此,短期内不一定减持,但也不妨在增持之前等一段时间。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目前大约有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这些资产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中国面临的外汇形势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陈志武:短期看,中国持有的这些美国国债和机构债会有少许升值,因为次贷危机的深化逼着投资者去找避风港,而政府公债又是公认最安全的地方,因此,中国会从已经持有的美国公债中受益。

但是,“两房”的接管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美联储接手的各类问题按揭贷款证券也会使美国政府负债增加,这就要求美国政府在未来发行更多公债,这自然对美元的长久走向不利。因此,从长远看,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量应该继续向其他币种和非美元资产配置,要继续增加其他币种资产的权重。

中国出口贸易好坏参半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以及美联储9月14日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这些举措将对中国出口贸易带来哪些影响?

陈志武:接管“两房”、由银行间成立互助性的平准基金,这些举措本身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是件好事。因为这些举措对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保证美国消费信贷供应不至于下降太多或太快,让美国经济不至于一下跌入深度危机,都是很积极的。只是次贷危机的影响还不止到此结束,现在的华尔街和整个金融业在重新洗牌,因此,仅仅救下“两房”也难以扭转次贷危机对美国靠“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的冲击,虽然美国靠“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不会终结,但其程度将会有实质性收敛。

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家庭的消费增长、企业业务拓展会受到打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会有一两年的下坡路,这会进一步打击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沿海省份的经济。也就是说,现在看来,次贷危机对美国消费经济的冲击过去被低估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比原来估计的要严重,这对中国出口经济不是好事。

估计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会继续降息,只是在银行不愿意再多贷、国际投资者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提供资金的前提下,美联储降息对刺激美国经济所能起到的作用会比以前有限得多。

不过,欧洲经济受到的冲击会比美国低。原因是,过去两年欧洲为打击通胀而将银行利息上调不少,可是,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到来,油价和资源价格都已下降,甚至会继续降一些,通胀压力在迅速减轻,因此,欧洲国家接下来会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那样,中国向欧洲的出口贸易可以得到补救。

另外,能源和资源价格因经济衰退的压力而下降之后,对中国经济又是件好事,这又帮了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是没有选择

中国新闻周刊: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陈志武:次贷危机的深化恰恰发生在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亦即,中国过去那种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为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提供出路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到去年,即使没有次贷危机,这种增长模式也差不多走到尽头,WTO“红利”已经被用完,出口市场也难以继续扩大了。在这种时候又碰上次贷危机,两者加到一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必要性,转型已经是没有选择,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让中国经济今后能靠国内民间消费的增长来带动。否则,中国经济和社会将面对比较大的挑战。

如果说次贷危机是美国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至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也是近30年最大的一次。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每次面对挑战,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和西欧经济总体上还在靠信贷消费拉动着增长,更何况以前中国商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还很低、出口空间还非常广阔,所以,以前中国都能靠增加投资、加速工业化、依赖出口来让经济走出困境,走出挑战。但是,这次情况正好相反,中国经济面对的挑战比前30年严重,这下得靠内需来解围了。

中国需要减税“刺激”经济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接管“两房”的措施本身,对于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会否有相应的影响?应该怎么看待当前的“救市”呼声?

陈志武:中国的股市和房市不是因为政府“救市”不够,而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才出现股市、房市被经常变化的政策所绑架的局面。房市前些年是因为土地供应以及开发商贷款的不断被政策压缩,进而使房产供应相对需求的落后,迫使房价不断上涨,这一年多又是通过压缩住房按揭的供应、增加二手房交易费用等政策来抑制需求,促使房价快跌。

政府的过多干预制造出价格的大起大落。比如,本来股市在今年4月前,涨跌基本由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中国经济、对上市公司未来基本面的预期而决定,好不容易让中国股市与经济的基本面挂上钩,并一同涨跌。但是,突然间,“大小非”股票的交易规则被改变,接下来,从7、8月至今,关于进一步限制“大小非”的“第二次发售”等政策谣言和风声连续不断地传出来,等于是把“股改”要解决的非流通问题又请回来了。于是,股市关注的问题,不再是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基本面,左右股价涨跌的不再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是关于“大小非”政策谣言的新动向。“大小非”政策的不确定性重新绑架了股市,改变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看到这种不确定性,连那些本来不打算卖的“大小非”股东都被迫一解禁就马上要卖,先卖了走路再说!股市就是这样被政策的摇摆拖下水。

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两年需要“财政刺激”。过去在亚洲金融危机等时期,国家一贯采用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投资来刺激经济,那种通过投资来驱动增长的宏观调控手段过去起到过积极的效果,因为以前的基础设施差、工业基础需要快速发展。但是,到今天,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出口增长也越来越难,因此,由政府增加投资带动增长的做法已经不能再用了,现在更应该通过减税、退税刺激民间消费来带动经济,也就是说,现在“财政刺激经济“的办法是通过减税把更多收入留在企业和老百姓手中、通过退税把钱送回到中低等收入家庭,以此增加民间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也推动经济转型。

此外,就是将剩下的国有资产进行民有化改革,让“全民所有制”下的所有者具体落实到老百姓个人,这样,让老百姓以显性所有者身份直接分享国有企业的利润,直接享受到国有资产升值的好处。

换言之,通过将国有资产的民有化改革,老百姓才有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产权基础。一旦老百姓也有了通过“财产性收入”分享经济增长好处的这条渠道,民间消费增长就有了更强的基础,中国经济靠内需推动增长才有可能。

美国金融危机过程 篇9

在垄断资本阶段,垄断公司控制着市场运行和产品价格,这些巨型公司为了避免盲目的价格竞争损害各自利益,他们共谋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在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下,各个公司通过削减成本获得利润。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产品的价格竞争是禁止的,而生产要素的价格竞争,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竞争却明显加强了,压低工人工资成了削减成本的.有效手段,于是利润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垄断公司手中,而工人面临的却是“工资崩溃”,陷入“绝对贫困化”。这时的经济产生了一对极为严重的矛盾,一方面,资本家手中积聚了大量剩余,并且这些剩余仍日益增加,他们希望通过新投资使这些剩余创造更多的利润,即提供更多的供给;另一方面,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加深,身处“绝对贫困化”中的工人抑制需求,资本扩张的压力遇到有效需求不足,形成了保罗·斯威奇所说的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趋势”,“这种过度积累的趋势在成熟的、垄断的资本主义中日益显着,减少了增长率,并因此唤醒了经济长期滞胀的幽灵。”[2]

为了摆脱滞胀困境,一种新的吸收剩余、创造利润的方式迅速受到资本家的青睐——金融。金融本身具有高杠杆性,通过买卖金融产品,资本家可以在金融市场中迅速实现资本增值,轻松绕开实体经济受到有效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增值障碍,并且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和不断推出新型金融衍生物的刺激,再加之新自由主义极力消除资本流动限制,主张减少金融监管,金融成为资本逐利的追捧对象,并日益在经济运行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金融危机过程 篇10

对大学生而言,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就业问题。然而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不要过分悲观,但是我们自己要有紧迫感。是时不待我,而不是舍我取谁。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要增强自我素质,而不是抱怨生不逢时。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困难过后就是一片艳阳天。

然而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以及人民的生活,金融危机也对我们产生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影响:

一、更多企业会倒闭。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亏损,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候,就会倒闭,而企业倒闭自然会殃及百姓。

二、企业再掀裁员潮,工作越来越难找。企业生意难做,就会想办法压缩成本,减少生产,就会在裁减员工上打主意。

三、工资别想再提高。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加薪会逐渐变成很难的事情。

四、百业萧条。包括投资,消费,贸易都会变冷。

五、商品价格会下降。随着需求减少,各类商品价格会下降。

五、人们不会奢侈浪费的花钱了。

六、股市大量缩水。

七、穷人日子最难熬。中国尚有许多的穷人,在这场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本来捉襟见肘的日子就更难熬了,好在中国政府会关心弱势群体,因此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一是消费,二是投资。

一是提高保障水平

今年已经提高了低收入群众的保障水平,明年还要继续提高。继续提高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优抚人员抚恤标准、低保群众的低保水平等。

二是提高农民收入

今年我们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价位水平,而且采取了增加农产品储备的一些措施,维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是努力增加就业,增加农村建设基础建筑设施。

我们对于在就业上遇到困难的一些群众,特别是下岗职工,实行了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再就业。同时增加农村建设基础建筑设施,增加就业岗位。

四是进一步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包括农民工以及城镇居民在这方面的保险,进一步解决群众在消费上的后顾之忧。

五是还将采取鼓励措施,支持农村市场的开发

比如采取补助的办法,支持彩电、冰箱这类家用电器到农村销售。此外,我们还将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态势,进一步研究鼓励消费的政策。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一篇:蚂蚁和西瓜--绘本公开课下一篇:数字人事工作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