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

2024-07-15

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精选7篇)

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 篇1

20世纪90年代末在发达国家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所具有的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性质以及我国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背景, 也成为我国最受追捧的产业, 被国内外学者誉为能“点石成金”的产业。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为什么能“点石成金”,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本文将首先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入手, 从理论上回答创意使文化产品增值的经济学原理, 进而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对此作进一步阐述。

一、边际收益递减与边际收益递增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高艺术的加工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市场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性质, 被誉为是“点石成金”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这些产业特性已经超出传统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能解释的范畴。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之一, 是由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的, 即生产要素的增加达到一定限度时, 增加的价值和产量将会逐渐递减, 甚至没有增长或衰减。这一定律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由于大家普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边际收益递减揭示了以有形物质的投入为发展基础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规律, 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传统经济学的这一定律却失去了它的解释力, 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显示的是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其“新增长理论"中提出, 知识或者是创新科技这种新型要素作为要素投入其他生产要素中时, 对其投入应用和改进越多, 这个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产品的核心价值越高, 则市场价格就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带来边际收益递增,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的不再是稀缺的有形资源, 而是无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当知识和创造力成为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时, 人类便逐渐进入了边际收益递增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如今企业拥有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越多, 其财富越多, 因为具有创新力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和高效的管理与营销模式, 成为企业财富的源泉。

有价值的创意思想一旦被开发应用便可一次投入, 多种产品使用;一人创造, 多人同时拥有。对于这种现象, 著名的创意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将其称为“创意思想的非竞争性”。文化创意正如信息一样并不因为被多次应用, 多人拥有而降低自己的价值, 相反该项创意被应用的产品越多, 它的价值增长越快。这与传统的以成本决定效益的产品完全不同, 可以说文化创意产品改变了传统产品竞争的基础和方式。一种文化创意思想如果不被应用于产品生产, 其价值等于零;而对该创意的开发越多, 技术含量越高, 则其价值越高。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z) 就曾经指出, “在知识经济中, 公司或者制定远远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或者免费赠送自己的产品”。这一现象也正如霍金斯所总结的, 在创意经济中成本与价格之间往往没有关联, 价格竞争已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需求成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创意经济的价值, 按照约翰·霍金斯的总结应当是:创意经济 (CE) 等于创意产品的价值 (CP) 与交易次数 (T) 的乘积, 即CE=CP×T。例如中国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意设计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又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世界著名体育品牌相联系, 便具有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当福娃形象被开发应用于多种产品生产中时, 如体育用品、旅游纪念品、动画动漫制作、金银纪念币等, 所有使用这一创意设计的产品由于拥有了福娃形象而使产品价值大大提升。在产品附加值链中福娃形象成为产品的价值核心。

文化创意产品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部分是创意思想。正是由于创意思想可以用于不同的产品开发, 并且在不同的产品开发中都占据核心地位, 这就为文化创意提供了巨大的增值空间, 使其能够一次投入, 多种形式产出和获利。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链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他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中指出, “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 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 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 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 其价值链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和高科技、高艺术的投入。

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 (如图1) , 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 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 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该图清楚地表述了企业从生产经营到获得利润的主要价值链条。就一般企业来讲, 生产经营价值链都会有以上几个部分, 但是具体到不同的企业每个部分的价值贡献率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微软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各部门对企业价值生成的贡献比率是截然不同的。

与传统企业价值链不同的是, 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经营更多地偏向于创意型的生产经营, 其特点是以知识创造为主, 因而企业活动中创造价值的最初阶段也由单纯的进料后勤发展成为了以创意策划为起点的初始部门。这是因为文化创意型企业是以创意设计作为基本要素投入, 而物质投入则处于次要地位。另外两项与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要不同点是, 一项创意设计的价值必须经过高技术的加工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因此技术研发部门成为产品生产中的基本活动。然而使设计和研发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力资源的投入, 因此人力资源已不再是企业价值链中起辅助作用的要素, 而成为基本的要素投入, 这是符合知识经济发展特点的 (见图2) 。此外在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中, 市场营销部门对产品价值链增值的贡献率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用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品牌的影响力更加突出。

三、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实例分析

体现创意思想巨大增值潜力的案例已经比比皆是,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外案例当属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节目和“哈利·波特”的巨大成功。这两个案例充分说明新兴媒体、影视和信息技术,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3G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如何改变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结构, 使创意人和制作商获取超额利润的。

首先以国内的超级女生节目为例。根据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 2005年“超女"节目中, 以不同方式获得收益的各方的直接总收益高达7.66亿元。

数据来源:《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在这个产业链中, 创意思想和设计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不断延长, 使各种行业通过同一创意相互融合, 不断创造新的增值点。其中湖南卫视作为节目创意人成功地设计并运作了此次范围波及全国的大型节目, 其收益占到2005年该产业价值链直接收入的8.9%, 达到6800万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上海天娱传媒公司由于经营“超级女生”品牌, 使其当年的收入就达到2750万元, 该品牌还使其他娱乐包装公司获得7700万元的门票和唱片销售收入。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等也从中获得价值3100万元的收入。“超级女生”的成功说明在现代传媒技术、互联网络、手机等的共同作用下, “超级女生”这一创意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线, 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奇迹。“超级女生”产品的生产过程印证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理论, 说明人的创意设计成为产业链的基本要素, 同时市场营销部门对“超级女生”产业链的价值增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样, 英国作家J·K罗琳的一只魔笔所塑造的哈利·波特使她在10年时间内获得10亿美元的收益, 而同期哈利·波特所创造的产业链价值通过小说、电影、DVD、录像带、电视片、唱片、游戏、广告等衍生品创造了60亿美元的价值。如今这一链条还在继续延伸——华纳公司携手奥兰多环球影城所建造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主题公园将于2009~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索尼、任天堂的游戏软件, 以及各行各业制造商模仿电影魔法物品和服饰产品都拥有巨大且稳定的消费群体。“哈利·波特”的成功历程也是对边际收益递增的最好诠释。作家罗林的创意构思从一开始无人问津, 分文不值;到首次发行500本, 收入仅为3000英镑稿酬, 再到全球销量3.25亿册, 收入达5.45亿英镑 (10亿美元) ,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富婆”。预计当《哈利·波特》小说系列完成后最终将使罗琳的个人收入达到上百亿美元。

“超女”与“哈利·波特”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 但两者的成功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 首先这两个案例的成功都依赖创意思想与技术的结合, 这种结合使创意能够以最受欢迎和便捷的方式与最广大的受众见面;其次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塑造了“超女”与“哈利·波特”两个文化品牌, 使其成为精品文化产品;第三, 不断地通过各种衍生产品打造自己的产业链, 在高技术和品牌作用的催化下使各种行业与产品不断融合, 最终锻造出具有巨大增值价值的产业链。

然而“超级女生”与“哈利·波特”相比, 其成功更多依赖的是媒体、互联网络和手机等市场营销方式的运作,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种运作方式成功掌握了观众的好奇心与热情, 通过轰炸式的媒体传播, 收到了短平快的效应。但由于“超女”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限, 甚至其运作方式也可能是舶来品, 因而“超女”在短暂的热闹之后大有偃旗息鼓的可能。然而“哈利·波特”的成功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更有体现各国大众的同质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因而“哈利·波特”不仅在英美家喻户晓, 而且成为全球知名的文化品牌,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6部已被译成60多种语言, 全球总销量超过3.25亿册, 哈利·波特5部电影票房累计达43亿美元。哈利·波特能够在盛行10年后依然势头不减。

我们从“哈利·波特”得到的启示是,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以世界文化中的精髓为基础, 以人性中所具有的共性为出发点, 这是创意思想的源泉。以此为基础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才可能具有广泛的受众, 成为世界级的产品, 其价值增值才可能延续。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点石成金”的产业, 其理论依据在于文化创意产业体现的是“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创意思想是产品增值的核心。本文进一步应用波特的产品价值链理论解释了创意思想之所以成为产品增值的核心, 并结合理论研究对中外两个著名的文化创意产品“超级女声”和“哈利.波特”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核心,经济学分析,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 (英) .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洪庆福, 孙薇薇, 刘茂铃译.上海三联文化出版社, 200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 (1994-2003) .2006.

[3]叶成云.哈利波特魔法产业链十年创造60亿美元市场.广州日报, 2007-08-26.

[4]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N].2006-01-12.

城市发展下的创意产业经济 篇2

在东亚, 一些重要领域的成长过程及其增长来源正在发生变化, 尤其是中、高收入经济体。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创新活动, 而不是过去的要素积累。最近的研究表明, 这种创新活动, 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制造产业和高科技集群产业都集中在全球重要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倡议进行结构性变化的结果。本文探讨这些问题, 并提出了政府和机构如何构建支持创新活动的城市环境, 从而使经济快速增长的建议。

一、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在过去二十年, 东亚的核心大都市区已经开始转化。大多数制造活动已迁移到郊区而不是大中城市,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低收入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 服务业,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如金融、法律、市场营销等, 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引领服务业和零售业的扩张。东亚经济正在进入中上等收入范围, 寻求通过创新的竞争力形成创意产业。一些该地区领先的城市, 其创意产业从一个小基地逐渐成为国内领先的部门, 并为其他大量的外溢经济提供高薪职位, 创意产业在新加坡、香港、首尔、台北和中国的几个新兴城市蓬勃发展。在美国, 创意产业在1977年至1997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3%, 而整个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7%。到1998年为止, 美国创意产业雇佣人数超过4万人, 美国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者整体中的占有率超过45%。

积极的市场激励机制和政府政策使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创意产业日益突出, 他们对GDP的贡献率与2000年美国的7.75%相比分别了增长3.0%、3.8%和5.9%。在过去的十年中, 设计、软件、电影制作、电子游戏和出版业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资及租金压力使得制造业远离城市, 而熟练工人的日益普及、创新和需求的变化是诱导创意产业集群扎根的主要原因。

东亚大都市区价格的相互作用,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科技及服务, 创意产业的所有特征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符。他们需要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来服务客户, 并创建与IT制造业相关的产品基地。创意产业, 例如电影制作和电子游戏, 企业的市场前景取决于国际和本地的网络。高度出口导向型产业依赖于与买家的个人接触, 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甚至大于制造企业。文化产品围绕产业聚集区在全球联合制作, 联合企业是创造性的伙伴关系, 并依此类推。这种生产力的组合方式, 是特定的竞争优势影响下不同集群集聚的基本力量。

东亚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大力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并以此推动未来大都市经济的增长。因为创意产业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东亚开发商借鉴在美国被视为最具“创意”城市的模式, 如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和纽约。这些城市都具有充满吸引力的物理环境, 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污染水平较低。20世纪80年代后期, 政府投入相当大的努力整治犯罪, 创建混合居民区和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东亚城市寻求创新的进展仍然不明朗, 但作为一个开始, 他们已经逐步扭转过去对物理环境和城市设施的忽视, 企图建立一个创意产业基地并最终能与西方媲美。

二、创意产业对城市因素的选择

1、城市的属性

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定位遵循经济和非经济的考虑, 城市的属性影响公司的性能。随着通信技术的大大提高和全球化的进程, 企业及他们所寻求的工人有更多的选择, 城市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创造属性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素质是重点。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市场机遇和方便地获得生产性服务是相结合的。

美国、英国和北欧国家的一些经验似乎说明创意产业和其他高科技产业是自力更生的。所有性质类型的企业都在关注城市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可用性住房、教育及个人服务业, 但他们同样重视电力和水力供应以及交通运输、电信和环卫基础设施的质量。整个东亚地区的特大城市和较大的城市都在努力, 以满足所需的公共服务质量标准, 而迫于政治压力, 将被限制价格增加, 由此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2、人力资本

大量研究表明, 人力资本供应通过一系列技能密集型制造业活动、生产服务以及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据统计, 在1980—2000年期间, 美国25岁且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数在城镇人口中所占的份额每增加1%, 经济增长上升近2%。商业服务和创意产业比其他行业雇用的专业人士比例高, 大量的文书和其他服务工作却需要更少的高学历者, 一个大都市区主要生产活动重点转移的最终结果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北京、伦敦和东京等城市, 由于有强大的中央政府, 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且还提供了各种资源, 这有助于推动创新。大都市地区的网络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大量知识工作者, 这与强大的多学科研究大学密不可分。世界一流大学能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的学者和有能力的学生, 它们可以作为最有效的节点, 联系到其他主要学习中心, 其他机构可以补充大学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

3、工业结构

高科技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行业并存与工业多样性体现了实质性的竞争优势, 它诱发这种协同优势公司维持昂贵的研究和生产局域网的设施。在纽约, 国防工程、服装等行业的生产已退出, 在那里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下降到不足10%。这些工作被零售业、饮食业、个人服务业和酒店行业所替代。该地区的工人和生产者从事知识密集型服务, 已形成了世界最强大的创意产业集群。曼哈顿的核心生产者为创意产业服务, 反过来, 创意产业又会影响华尔街投资公司的命运。

对于一个大都市区, 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有以下原因。首先, 所有类型的企业 (尤其是高科技企业) 通过经济集聚, 多样化基地通过技术进步和商品化的活动, 提供了跨学科的组合技能。其次, 新公司需要多种业务服务, 获得制造产品的牵引力, 从而进入全球竞争市场。最后, 多元化的基础提供了市场经济稳定的保证。最大的东亚大都市地区, 如曼谷、首尔、台北、上海和北京等, 都通过清楚定位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

4、对外开放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学家认识到财政和市场对经济增长起到的贡献作用, 重视开放定向资本账户。资本市场国际一体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步骤, 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全球金融整合是一种集中市场力量的手段, 加强市场体制和化解金融创新风险。香港和新加坡两地是连接世界的城市, 不仅是该地区的交通枢纽, 也成为外国子公司地区总部和金融中心的选择位置, 跨国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这些地点对该地区进行管理。

知识工作者的流通是确保获得最新的科学和技术的唯一方法, 在这样一个时代, 沟通的巨大进步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伦敦、东京、纽约和香港的创意产业和机构资源的不断循环为它们中心的持续成功作出了贡献。创造力繁荣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 对外开放能支撑金融机构相关服务的建设。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东亚正在进行两个结构性变化, 一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转变, 二是主要城市经济中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转变, 这些可能导致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增长。城市可以增加不同的价值属性, 各机构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监管, 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研发的进行, 金融流动的开放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卓有成效的国际经济关系是国内繁荣的基石。

国家政府采取相关政策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寻求城市发展创意模式下的宏观经济稳定, 也就是说, 形成与经济活动波动最小化和贸易自由化相关的价格环境。知识产权、专利和版权是促进IT行业增长的重要原因, 这是重要的第一步。目前仍有许多工作有待专利和版权来保护, 尤其是软件、书籍、影视和其他产品。

造就人才流通可以发展商业服务和创意行业。回顾城市发展历史, 所有的创意城市几乎都出现在国际大都会, 城市任何时候都继续着重建创意。人才巩固了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的地位,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吸引知识工作者。对不同外国人的技能类别工作许可证、移民法都可以影响游客人数及其滞留时间, 对当地的住宿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规范城市交通、城镇土地使用和分区的政策影响服务业和创意产业, 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的发动机, 促进东亚主要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和所提供的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空间和混合使用的街区可以增加价值。此外, 在一些老城市重建城市景观, 可以引入房地产和新业务的新投资。

参考文献

[1]Chris Bilton: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From Creative In-dustries to Creative Management[M].Beijing:New Wor1d, 2010.

[2]厉无畏:论文化资本在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8) .

文化创意与茶产业经济的发展 篇3

1 简述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单就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来看, 创意产业注重的是产业的个体创意以及知识产权的价值属性, 而文化产业则是强调以文化作为整体的产业价值。但在实际中, 个体的创意是离不开作为整体的文化素养的, 而整体文化的价值也要经过个体的创意才能将其价值在产业要素中体现出来。将文化作为创意的基础, 将创意当作文化的载体, 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进一步说, 创意产业是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建成的。

就我国目前而言, 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西方的文化也同属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 要以时代意识为基础对二者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 只有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才是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 这种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进一步的传播开来和发扬光大, 不能停留在当下阶段就止步不前。将这种创意带入产业发展的生产链条中, 以这种创意为核心, 研发和形成新的产业,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给旧的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让新的产业蓬勃发展。

由此可见, 文化创意产业在不断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也在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起着一定的改变作用, 从各个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固发展, 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增高点, 成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进程中的助推器。

2 文化创意在我国茶叶经济中运用的现状

2.1 经营模式缺乏文化营销力量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模式, 企业经营模式的决定是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理念, 以实现企业价值为前提而采取的某些方式的总称。我国在茶叶经济的发展上虽然有着一定的历史, 其自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国, 但就产业经济效益来看, 远不如印度等一些国家。分析其原因, 关键在于我国的产业经营方式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上, 营销理念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管理水平也因小农经营理念受到制约, 这就很难形成具有规模化的标准的茶叶经济体系。其中, 经营者对茶叶文化营销方式的不重视, 导致在茶叶经济中运用较少,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茶叶经济的发展。

2.2 茶叶产品缺乏文化创意

茶叶文化就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载体。茶文化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承着中国典雅儒道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再者, 它又和茶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给千万茶农带来了经济效益。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 茶文化都是中国让世界了解自己的有力平台。但是, 我国的茶叶经济发展并没有利用好这一平台, 绝大多数的茶产业经营者或者企业对于茶文化创意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产品的文化创意没有花精力去研究, 茶叶经济的附加值久久得不到提高, 茶叶经济也就很难得到进一步拓展。

2.3 茶叶品牌构建缺乏文化支撑

我国茶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出现了犹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一系列闻名国内外的名茶, 但是, 我国的茶叶经济中却并没有属于世界级品牌的茶。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茶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文化创意对茶产业进行品牌构建, 把重心都倾向于产品生产上, 忽视了文化创意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认为文化创意是虚幻的, 进而使得整个茶产业经济发展创意力量缺乏, 能够在世界经济中打响的茶叶品牌几乎没有。

3 文化创意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路径

3.1 文化创意产业形式改变茶业经营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对于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体现出高品质化。传统的茶叶经营模式——自产自销, 已经不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面对消费市场与生产者之间的矛盾, 茶业经营者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将文化创意与茶叶经济相结合起来, 让茶叶经济向着多元化的模式发展。敢于打破传统茶业经营框架,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消费者的需要, 利用文化创意这一有利元素, 促进经营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从而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

3.2 文化创意有效地促进茶产品进行创新

(1) 茶饮食创新。当前茶叶经济的发展要发展茶产品的样式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进而刺激消费。比如说茶叶饮用品种就分为散装、精装、真空包装等, 甚至还有罐装的茶饮料以及珍珠奶茶, 伴随着茶叶引用样式的多样化, 各种各样的茶点心, 比如甜点或者蜜饯一类的都成为人们在饮茶时侯的休闲食品。这些元素的添加, 为茶饮食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为茶叶经济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期间体现出来的别致创意, 就是文化创意的体现, 既让茶叶的价值得到提升, 也促进了消费, 达到获取经济效益的目标。

(2) 茶具创新。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不同的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消费观念是不同的。有些消费者熟知茶文化, 对茶具也就存在一种特殊的消费心理。陆羽在《茶经》里面记载了关于饮茶的二十多种器具, 如果在茶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将每一种器具都进行创新, 那么, 由茶具带动起来的茶叶经济发展将又是一个

大的空间。比如有的茶叶生产商在进行茶叶经营时, 在饮茶的器具上面做了一些创新, 比如在茶壶上刻上道家名言或者利用紫砂茶壶的一些性质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满足消费者对于茶文化需要了解的心理, 给他们带去茶叶商品的同时, 也给他们带去了心灵上的人文感受。

3.3 文化创意推动茶叶产品的生产

文化创意具有推动产品制作改进的作用, 在我国的茶业经济发展中, 六种茶叶的生产制作都是根据各自的品质和制作工艺来区分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将两种茶叶的优良品质在加工制作时进行糅合, 让茶叶的品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使生产出来的茶叶具有多种茶叶的特点, 进而在市场消费中占据一定的分量。因此, 茶叶经济的发展要想取得市场竞争中的胜利, 就必须打破传统, 根据消费需要以及市场发展, 不断利用文化创意进行创新, 研发出更多新的茶叶产品, 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当下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 茶叶产业的经济发展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利用知识为自己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知识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给茶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我国的茶产业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 正确处理好茶产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 那我国的茶叶经济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为社会经济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3, (4) .

[2]张潮.试析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历史必然[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02) .

[3]刘国信.茶叶包装体现人文特色, 符合标准规定[J].中国包装, 2004.

[4]过山.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化性中国包装[J].中国包装, 2003.

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 篇4

关键词:体验经济,创意产业,路径选择,政策建议,现状

引 言

体验经济作为从服务经济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刚刚出现就成为众多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以后, 已经显示出与其它经济形态不同的特点它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 更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体验经济是市场经济完善化的标志, 是服务经济的一种延伸, 是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体验经济的运行使顾客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同时也使企业的品牌价值得以全面提升, 体验经济与创意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是体验经济出现的必然, 那么创意产业的发展则是体验经济出现后的必要要求。创意产业是体验经济的详实体现, 也是实现传统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的重要举措。因此, 这就需要站在体验经济的历史背景中去深思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 随着外商的大量进入, 我国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的商务成本日益提高, 劳动力、商务成本低的优势逐步淡化, 制造业需要向内地转移, 传统工业已经不适宜在沿海地区发展, 这些地区需要的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从而给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近10年得到迅速增长, 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也在加快, 再加上我国人口多、消费市场巨大, 对创意产品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 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这些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也说明发展创意产业在现阶段是有必要的。本文就集中讨论基于体验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问题, 并就如何推进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变迁提供若干政策建议。

1 体验经济与创意产业关系分析

1.1 体验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 到20世纪90年代, 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体验经济被解释为继农业、工业、服务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所谓体验经济”就是顾客的经历, 一种创造难忘经历的活动;它既是一种心理感觉又是一种行为过程, 在商业上则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 以商品为道具, 围绕着消费者, 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 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1]。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也预言: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经济, 几百年的工业经济, 几十年的服务经济等浪潮后, 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2]。

体验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 在科技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 物质需求不再是主导需求, 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和情感需求。这也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找到根据。当今社会已迈入商品相对过剩的时代, 顾客消费需求观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希望在消费商品的同时得到一种心理情感的认同和满足追求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这种体验。体验经济就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迄今, 体验通常被看成服务的一部分, 但实际上体验是顾客在获得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高层次心理与情感的享受。在服务经济时代, 许多企业只是将体验纳入传统产品中, 作为产品的附加价值, 以促进产品的销售。而在体验经济时代, 体验将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商品, 顾客必须为获得体验而付费。它是由企业设计并提供条件[3], 最终同顾客一起完成的。体验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价值性

按照马克思的经典劳动价值理论, 产品的价值在于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产品的价值量大小由生产该产品的一般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这是一个社会价值属性, 也就是说产品一旦生产出来, 那么它的价值量就已经决定。而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的探讨更多集中在顾客这方面, 指出价值在于产品带给顾客的有用性, 这是个主观价值概念, 不同的主体对应于不同的价值大小。体验经济的出现更多强调了产品价值的主体性, 只是这种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多体现在主体“体验”的层面。因此, 在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下, “体验”将被赋予更多价值。

1.1.2 参与性

消费者参与的典型是自助式消费, 如自助餐、自助导游、自己制作 (DIY) 、自己配置饮料、农场果园采摘、点歌互动、自己设计产品、自己参与产品制作等等。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型下, 更加注重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互动, 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适应个性需求的产品, 同时更强调顾客对于产品生产所有过程的参与性, 从生产来看, 现代生产技艺的趋同, 生产技术秘密程度降低, 消费者可以参与到供给的各个环节之中去。

1.1.3 知识性

消费者不仅要用身体的各个器官感知, 更要用心来领会, 体验经济重视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内涵, 使消费者能增加知识、增长才干。现在, 发达国家的银行已经将取款、存款、转帐等业务交给自动机去做了, 在银行窗口, 工作人员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家庭理财咨询;在一些饭店或理发店有报纸杂志供人阅读等等。

1.1.4 终极性

现代营销学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渠道”, 即如何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一般来说, 在生产环节中, 制造单元的供求关系形成了“供应链”, 商业买卖关系形成的是“价值链”。而体验经济明确指出是最终消费者, 是作为自然人的顾客和用户。体验经济强调的是竞争的方向在于争夺消费者。体验经济聚集于消费者的感受, 关注最焦点、最前沿的争夺。除此以外, 还有差异性和补偿性等特征, 应该说, 这些特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地起作用[4]。

1.2 创意产业及其与体验经济的关系分析

创意产业又称创造性产业, 1998年,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 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主要涵盖广告、建筑、艺术品与古董、手工艺、设计、时装、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电视与广播等13个产业部门。不同于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经济形态的体验经济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产业作为支撑, 那么这种产业就是日益发展的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将个性化、价值化、知识化和价值高端化寄于一生, 其发展壮大反过来强有力的推动了体验经济的深度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体验经济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综合概述和时代特征。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提就是在于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 并显化在体验层面, 创意产品正是满足于顾客这种需求层次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行业, 它的出现又将使得满足顾客需求更加专业化, 进而构成体验经济条件下的主要支撑经济部门。没有体验经济形态的价值变迁就不会出现创意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

(2) 创意产业将体验经济发展具体化, 并通过自身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体验经济。任何经济形态的出现总是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的高度概括, 也许一个时代我们对于经济形态的概括可以有多种, 但是一个时代总有个别产业或者几个产业是被大家公认为这个所在时期的主要产业。创意产业的萌芽可以追述到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但是一直未能走到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位置, 就在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达不到体验经济状态要求, 体验还没有走向需求的重要舞台。当一种经济形态出现后往往会成为政策制订关注的焦点, 并给予大力支持。反过来支持了产业的发展。

(3)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了产业和经济形态的错位。这种错位的过程也将构成各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动力。体验经济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 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扩散, 这将首先在发展中国家兴起创意产业, 通过创意产业的世界产业分工合作, 和进一步融合最终实现体验经济形态和创意产业的齐头并举发展。因此在西方体验经济浪潮的推动下, 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生机。主要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美国增长速度到达2位数以上。但是发展中国家却发展落后, 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经济形态的出现。

2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 当我们还在为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喝彩的时候, 创业产业却悄然而至。在体验经济的催生下, 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

2.1 意识不强

曾有某杂志做过一次关于“创意产业”的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1000多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大学生中, 有74%的人无法回答“什么是创意产业?”, 而最终的调查结果又显示出这些年轻人是创意产业消费者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5]。消费着“创意产业”产品的人, 却不了解产业本身, 这让人觉得很奇怪。 或许正因为类似的原因,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落户两个月的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也并不怎么惹人关注。除了普通消费者以外, 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于创意产业了解也不多, 研究成果在我国少见。因此, 国民对于创意产业意识不强。

2.2 制度供给不足

创意产业多属于知识产权领域内容, 其发展包括各种类型的制度体系支撑, 尤其以知识产权制度为主。比如近年来频惹争议的“网上下载”问题, 是创意行业最头痛问题之一。据调查在该行业中列前几位的侵权形式中, 除了“盗版和非法下载” (26.3%) 外, “剽窃抄袭” (65%) 、“擅自复制” (53.8%) 和“擅自使用” (32.5%) 也是创意企业的心病。尽管有不少企业通过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等方式予以保护, 但仍有二成企业对创意产品未采取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措施[6]。即便有了专利这个“护身符”, 但是维权成本太高也影响了创意产业发展。以程序相对简单的普通作品的著作权登记为例, 也要平均花费5个月, 专利权从申请到授权更是要经历数年之久。另一方面, 对盗版、仿冒的惩戒力度过轻, 一般不超过5万元的经济惩罚;而对商业秘密侵权、网络搜索引擎提供下载等尚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 也造成了法律上的真空地带。

2.3 创意产业软环境落后

除了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以外,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和建设时间不长, 市场化程度低这是我国主要的国情。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创意产业将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1) 基于体验经济的创意产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空间。在我国创意产业的主要消费者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上, 而这个群体消费潜力有限; (2) 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多方面优惠政策支持, 在我国除了少数发达城市开始着手建设创意产业基地等空间载体以外, 关于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扶持不够, 还没有专门支持创意产业的优惠政策出台; (3) 创意产业文化发育不良。创意产业需要一个宽松、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背景, 但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文化严重缺失, 尽管最近兴起的高新技术园区文化具备一定的创意产业文化特征, 但是毕竟点太少, 对这个国家创意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4) 创意产业人才不够,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弱点。

2.4 创意产业硬件品质不高

应该说创意产业已经在我国引起了高层的一定注意, 但不管政策执行得多么高明有力, 它也不会造就创意经济。如果我国想释放创意企业的潜力, 它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是, 需要认识到在新文化经济中, 升级“文化硬件”的必要性。例如, 据总部位于北京的Claydon Gescher Associates2004年报告称, 虽然中国可能有超过7000家影院, 但没几家设施达到国际标准[7]。此外, 在柏林与纽约等城市, 围绕文化的基础设施十分发达, 包括时尚与演出信息杂志、电视与电台节目, 以及在线与移动服务等, 这些都给文化活动带来了当地观众和游客观众。而中国各大城市不是缺乏文化基础设施, 就是基础设施质量欠佳。

3 基于体验经济的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作为我国发展的一类新兴产业,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国家基本的国情, 中国的创意产业必须在体验经济的浪潮的带动下深刻反思过去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服务产业的经验教训,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定国情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3.1 走基地建设的产业聚集之路

面对我国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和软环境建设的落后, 走出一条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 选择基地建设的产业聚集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类似于当年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的产业园建设。通过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形成局部范围内的良好制度供给和享受大量优惠政策, 可以快速组装我国创意产业的大船, 同时也是局部创意产业文化形成的载体所在。正是沿着这条路线的指引, 目前, 在北京北四环边的海淀图书城东侧, 一项大型的地产项目“第三极”正在紧张施工。但这却并非一个单纯的地产项目, 不久之后, 这栋大楼将成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标志性建筑, 而整个海淀图书城地区也将成为创意产业基地的核心区。除此, 上海、大连等地也着手实施创意产业的基地化建设。或者是说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的高新技术园区, 创意产业将最大程度上促成科技与文化的融合[8]。

3.2 走科技和文化协同之路

创意产业发展要把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方向, 并以此为机遇, 形成以文化为内容、以科技为载体、以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有统计资料显示, 在北京市有超过30所的设计类专业院校, 有超过两万家的专业设计公司, 在中关村, 联想、方正、同方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都拥有独立的设计机构或部门, 但这些资源都各自为阵, 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局面。对此, 加强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落成, 会吸引高素质的创意企业入驻, 通过他们向中关村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的创意服务, 并力争让中关村的创意产业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格局。优秀的产品仅有科技含量远远不够, 还必须拥有与众不同的设计创意, 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目前十分走红的MP3等数码产品, 就是依靠设计人员的创意, 才让原本单一的技术转变成各具特色的产品。

3.3 走自主发展与对外合作之路

创意产业发展应该说是需求层次提高拉动的结果, 尤其是国外力量引动国内需求发生突变的结果造成的。但是从国内市场来看, 基本没有自主创新的产品出现, 都是由国外市场拉动所致, 这一方面是国外高级市场经济发展后对发展中国家的扩散机制所致,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所谓集体主义思想和标准化生产观念造成的。因此, 在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必须将国内自主创新、挖掘国内传统文化同国外合作之路结合, 利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名品牌进行对外合作, 推进国内创意产业发展。

4 推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变迁的政策建议

4.1 严格完善的法律法规, 保护知识产权

开发与运用知识产权是创意转换的关键, 知识产权涉及了保障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执法及资讯自由流通等多个层面。英国专利局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多方面的知识产权, 并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网站, 提供使用者和创作者关于版权、商标、专利及设计等信息促进资讯的自由流通。我国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低, 软件业、音乐等行业盗版现象严重, 若不加以控制将会严重削弱创新的积极性。我国应该进一步严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创意产业创造一个适合生存发展的有利空间。

4.2 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增强教育及技能培训

人的因素是创新的关键, “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我国应该重视国内创意人才的培养, 通过设立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把设计师和全国各地的学校联系起来的计划、连结学校与文化组织的创作伙伴计划, 在各大专院校开设创意方面的课程并形成相应的院系, 以及设立基金为创意产业创业者提供创业计划训练或创意奖项等, 使产、官、学有机结合化解创意人才荒。

4.3 创意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解决融资问题

由于创意产业的企业规模较小、风险较高, 在筹集资金开办公司或进行业务拓展方面出现困难, 因此需设立多项资助计划协助创意产业获取资金。伦敦每年将近两亿美元用于文化创意产业, 其中财政拨款46.1%, 地方政府31.1%, 彩票15.2%, 赞助商5.3%, 信托基金1.5%, 欧盟0.2%, 其它0.6%。我国在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时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 建立对股本进行投资的创意卓越基金, 以及对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融资的地区创业资本基金;对小型公司从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获得贷款提供贷款保证计划;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家彩票为创意产业创造大笔经费, 有力地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4.4 发展创意产业需要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分工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 有专门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投, 有辅导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的管理顾问和品牌策略顾问, 有实际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家, 有提供政府政策建议的智库主持人, 有民间业余社团, 有学院学者, 其结构是一边有政府, 一边有文化艺术创作者, 中间是各种层次 (社团、创投、顾问公司等) 。民间组织有独立游戏开发商协会、英国电影学会、观光协会、英国文化资产协会、田野考古机构、苏格兰历史学会、历史建筑保存机构、文化建筑管理组织、博物馆协会等, 民间组织之间相互合作、推动、交叉设奖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的发展。此外还有半官方性质的组织英国当代艺术中心, 由英国政府每年补助100万英磅, 协助文化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协调政府与文化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共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9]。

4.5 发展创意产业行业协会作用

在国外发展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中, 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日本有大量社会团体, 如国际商标法研究会、不正当竞争研究会等, 会员间经常就如何防范侵权进行交流;英国的行业协会还以发行彩票的方式, 为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法律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而中国除了版权保护协会、反盗版联盟等五六家专业的保护组织外, 与创意产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总量不足, 大多数企业还是“单兵作战”。“结盟”的真正目的, 是加强交流、促进创意产业繁荣。从上海某机构调查情况看, 分别有61.2%和81.6%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接受他人“无偿、非商业化使用其创意产品”;也有超过70%的企业愿意“使用他人作品、专利或商业秘密, 并支付报酬”, 或是“合理使用他人作品, 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目的并非各自“死守”自己的作品、互相垄断, 而应在合理的交流使用中, 发挥创意产品的社会价值。例如新加坡的公共交易平台, 将知识产权所有人、潜在购买者、销售者和被许可方聚集在一起, 促进创意产品的商品化, 其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 詹姆斯.吉尔摩著, 夏业良, 鲁炜等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托夫勒著, 蔡伸章译.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3].王晶等.基于体验经济与顾客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45~48

[4].张承耀.体验经济的六大特征[J].望, 2005, (4) :61

[5].杨艳华, 荣书霞.中国创意产业的尴尬[J].中国中小企业, 2007, (3) :10~12

[6].汪传雷, 谭星, 谢阳群.中国创意产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7, (6) :81~83

[7].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8].张嵩.创意产业与城市的发展[J].理论界, 2007, (4) :12~13

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 篇5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部沿海的多个城市一直保持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形势, 使得这些区域就业机会较多、消化外来劳动力较多、城市化等级较高, 能取得这样好的成效,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区域创新行业聚合群体发展的有利影响。创立以及发展创新行业群体, 为区域经济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系统。

1 创意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分析

1.1 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创意产业集合群体的陶染

创意产业集合群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企业之间不仅能够完成讯息的沟通与规模的成效作用, 而且能够共同使用区域内的公共设施, 有助于节省资源。

除此以外, 创意产业集合群体可以利用集合群体所产生的效果来吸引更多的精英和投资人, 增加区域内企业获得资金扶持的途径, 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从未来长久的发展方面来看, 创意产业集合群体对于企业形象的建立、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名牌作用、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

1.2 创意产业集合群体受区域经济发展的陶染

虽然创意产业集合群体的产业集结需要在对应的地区, 但是也不是全部相同的产业或者相似的产业都能够组成产业集合群体, 是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为标准的。所以, 创建创意产业集合群体时不要单独把同种产业融成一体, 而要深入思考对地区的环境和发展可能有利的诸多要素。

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创造利润能力, 剖析投资收益值、生产成效值和创意行业集合群体的成效, 这也是组成创意产业集合群体需要思考的重要要素, 对创意产业集合群体未来能否向着预先期待的方向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1) 坚持把市场需求当做引导方向的准则。体制的创建要符合区域市场经济体系的整体发展趋向。 (2) 坚持沟通和合营的准则。应当把产业集合群体的发展当成是一个开发的历程, 产业集合群体的发展要符合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还应和外部地区之间有效的连接和合营, 凭借持续不断的相互沟通及合营, 缩短它和外部地区之间的距离。 (3) 坚持和谐性的准则。产业集合群体除了企业之间的互助联系、互相影响是一种经济现象以外, 金融单位、研究所、研究院、高校、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等有关单位组织构成了支柱单位, 给产业集合群体提供相匹配的一整套服务, 是社会、经济、文化多层次的区域复合体, 所以, 产业集合群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每个方面相互谐调有着特别的价值。 (4) 坚持以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的指导为准则。尽管产业集合群体在其刚发展的时候多数属于市场自发组织的行为, 但是, 在后来的深化自我的历程里充当着关键的角色。因此地方权力机关应当在遵从产业集合群体发展的内在定律的基础上, 施展它筹备、计划、指导、协调的正面作用。

3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3.1 增强产业集合群体和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战术筹划

创造良好的行业革新环境和增进产业发展强大的关键是产业集合群体的筹划。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生不但依靠市场的体制, 同时还依靠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的调控。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要依据每个区域的发展特性、地区有利形势、产业分布的需求以及产业组织规律, 出台一些针对产业集合群体的筹划。对产业集合群体的筹划要密切结合市场, 坚持“产业链——产业群——产业驻地”的发展理念, 凸显以企业发展和国家权力执行机关适当宏观调控等的作用, 创建良好的合作分工互联网, 并且与世界集合群体的价值链相结合。筹划的关键是密切衔接市场, 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发挥着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调控作用, 除此以外, 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应当对解决市场不能够自己有效化解的问题发挥主要作用, 如供给公共设施、生态环境整治。环绕大型工程及大型项目, 将工程项目的实行、研究、培育、运输、展示等与服务行业一同筹划设计, 借助强化关联的效果, 提升总体功能。环绕开发重大园区, 招引大型工业生产项目加入到区域建设的同时, 同时加入物流运输、研发中心与教学培育等设施和项目, 做好行业配套设施, 减少商务的投入资本, 提升竞争力。环绕开发大型产业带, 冲破原来单纯的产业分布的筹划发展形式, 利用服务产业的延展、渗透和推动, 增进科学研究的研发、讯息的共同享用、环境的共同建设, 完备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服务。

3.2 通过实行集团化的战术, 达到创意产业经管的规模化

所谓的创意产业集团化就是利用创意企业技术和资本相结合, 促使创意产业在空间里产生聚合效应, 有利于节省创意企业的生产费用和别的各类费用, 并以此来提升它的生产率, 最后提高它的竞争实力。当前, 在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中, 提高创意产业竞争实力的关键路径就是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发展。产业集合群体同时需要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与市场二者共同的推动和调控。一方面, 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会积极的选取一些发育性好、综合性能力比较强的创意企业作为其发展创意产业的主要帮扶对象, 借助有关政策的部署与体制的设计, 破除单位、产业及所有制方面人为因素的制约, 把创意产业里有关的领头企业帮扶得更加强大, 这样可以推动和其有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达到创意产业集合群体之间的良好交流, 增大集合群体的规模。另一方面, 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很大范围内是遵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定律, 把市场的需求作指导方向, 完成企业的资本和规模的扩充。把资本作为连接的纽带, 增进小型企业和关键企业二者间的密切协作, 保障内部需要和国外资本有效的相互配合, 增加创意产业集合群体的聚合效应, 提升创意产业集合群体的竞争力, 创建创意产业的整体的利益链条, 使得创意产业集合群体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3 通过实行发掘创意精英的战略, 实现激起创意产业地区的生命力

创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精英已经是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最关键的资源。当前, 我国创意产业的精英人员不但总数非常少,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 且在构造与等级方面也满足不了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这就是限制我国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所以我国需要尽早的完备针对创意精英培育的体制, 革新创意精英的培育形式, 强化创意产业聚合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有助于创意精英发展的地区气氛。城市是创意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创意精英们喜爱的工作城市与生活城市通常要有有条不紊的工作环境、气候宜人的生活环境、宽泛自由的人文环境。所以, 要坚持增加城市的软硬环境的建设, 改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良好的城市面貌与通畅的城市道路;下大力气建设展览馆、影剧院,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改进休闲娱乐、教学以及居住房屋等一连串的基础社会服务设施提高生活品质。更为关键的是创造宽泛自由的社会氛围, 创建多元化的文化生活, 激发革新, 尊崇个性, 包容创意误差, 容忍多种方向思想。城市越开放或越包容, 就越容易形成众多精英聚集的地方, 对创意精英就越具有诱惑力, 从而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3.4 增强区域集合群体革新互联网的建设

结合集合群体的实际发展, 主动构造与完备区域集合群体革新的互联网络, 为集合群体提高自主革新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建设区域集合群体革新互联网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和国外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把集合群体里具有有利形势的企业作为核心, 把学校和科研院校作为科学技术与智慧的支柱, 把资金作为担保, 把中介服务作为连接的纽带, 构造展现区域特色行业、融合革新环境, 利用有效的革新互联网体制。在集合群体革新网络建设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需要增强企业革新的主体位置。要集合群体企业能够成为革新的主导者, 就需提升自己积极学习和自主革新的思想意识, 不断的积累知识, 提升体系集成的能力, 理解关键的技术与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完成技术的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在集合群体革新互联网的建设中要深入施展集合群体优势企业的领头作用以及典范作用, 使它变成集合群体革新的主要力量。其次, 充分运用学校与科研院校优势的科学技术资源。学校与科研院校都是知识革新的发端, 区域内有学校及科研院校的, 应该提升集合群体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校协作的思想意识, 重视产学协作, 积极选择符合企业革新的科学技术资源。最后, 创建与完备科学技术中介服务的体制。主动培养和建设同国际服务标准相连接的, 并且为地区的技术推行、技术交易、技术支撑、讯息服务、评价、估测、咨询等服务的科学技术的中介组织, 给集合群体企业尤其是中型和小型企业提供科学技术、精英、讯息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演化等一连串的服务, 加快科学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的历程。

4 结语

在经济的全球化与竞争日渐猛烈的现实情景下, 创意产业集合群体是行业发展的新的趋向, 是产业特点和区域特点有效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式的产业结构模式。新的空间行业构成形式与最合理的资源配备构成形式, 在区域经济项目中体现出宏伟的空间输出效果。现如今中国内部极小部分区域已然创设了富有当地特征与色彩的创意文化交流地, 但是绝大部分创意行业交流地仍然缺乏带有当地文化特征的价值标志, 甚至未确立起扎根于特定的文化标志的整合的创意行业价值圈, 所以, 我国应该规划出具有实效性的行业方案,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 强化对创意行业发展的方针性指导。

摘要: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一个新型的产业应运而生, 它就是创意产业。自1990年开始, 创意产业迅速传遍全世界, 并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与单纯的公司、组织的发展相比较, 创意产业集群具有革新能力大、参与竞争有利形势强以及发展迅速等优势, 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产业标志与促进经济的推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壮大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条件, 它们互相依附、彼此推进。基于此, 本文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2013) [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徐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上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 2005.

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篇6

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以按主导因素划分为以下类型[1]: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 资本决定模式占据着统治地位。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中认为, 资本和劳动直接决定财富的增长, “很明显, 要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 必先增加资本, 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基金。要增加同数量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 唯有增加那些便利劳动、缩减劳动的机器和工具, 或者把它们改良, 不然, 就是使工作的分配, 更为适当。但无论怎样, 都有增加资本的必要。要改良机器, 少不了增加资本;要改良工作的分配, 亦少不了增加资本。”[2]的确, 劳动和资本的高积累和高投入在英法等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推动了现代工业的起步, 但这种严重依赖资本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很快就由于资源短缺的限制而放慢了步伐, 并被技术决定模式所取代。

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技术决定模式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发展轨迹中表现特别明显。比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 (Robert M.Solow) 提出, 在发达国家, 技术进步对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大大超出了要素投入增长的贡献。由于新古典增长经济学把技术进步作为外在因素考虑, 因此认为只要保证资本的积累, 所有的国家无论其初期的人均收入有多大差异, 最终都会趋于接近。原因是, 发达国家由于资本报酬递减而会导致增长不断减缓, 而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资本的回报率和经济的增长率相对较快。然而, 这一预测显然与现实不符, 一方面,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另一方面, 世界上富国和穷国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 反而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这种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增长理论, 即内生增长理论出现和成长的背景和契机。

知识经济增长阶段强调在经济的发展中, 知识和文化的积累以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正是依靠知识和文化的积累, 依靠教育, 个人的素质才得以全面提高, 个人才能够以知识和文化作为基石进行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意, 并把这种创意融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之中, 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事实上就是创意决定模式。从内生增长理论的角度来看,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普遍创意活力的文化在这一经济模式中, 不仅仅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性原动力, 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在这一意义上, 文化艺术绝不是某种具有市场价值的资源或商品, 文化艺术是具有巨大外部性的公共品。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即经济的增长日益与文化创意相关, 文化创意作为资源和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几个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与演进的脉络。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英法等国依靠海外扩张, 占有了大量殖民地的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美国日本等在一战和二战之后依靠技术的进步, 迅速崛起, 取代了英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这些发达国家都认识到了无论是资本决定模式还是技术决定模式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 它只是单纯强调经济的增长, 而忽视了人的最根本的需要。于是, 这些发达国家先后都开始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开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 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 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 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 并以5%的速度递增, 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 美国为14%, 英国为12%。2004年, 七大工业国中, 半数的工作人口在从事创意产业, 并且它的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业快两倍, 比制造业快4倍。

二、何谓文化创意产业

从“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内涵上看, “创意产业”更多的侧重于个体的创意和知识产权的产业价值和属性;“文化产业”更多地强调文化作为整体的产业价值和属性。事实上, 个体的创意离不开作为整体的文化的涵养, 作为整体的文化必须通过个体的创意才能成为产业发展的有机要素。所以, 把“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概念整合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更为合理。这种概念的整合不是无聊的文字游戏, 而是能够促进我们对于这一新的对象形成明确的认识, 能够促进我们对它的发展路径和意义价值进行更好的把握。

经过整合后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是指:以文化为基础的创意, 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进而言之, 创意是以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基础的, 对于中国当代而言, 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 也包括西方文化, 并且以当代意识为基础对二者进行批判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只有这种创意才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对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而言, 这种创意不能仅停留在创意阶段, 而是要使它传播开来并发扬光大, 这就需要使这种创意进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之中, 以这种创意为核心, 形成新的产业, 或使旧的产业升级改造, 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由此看来,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追求经济的高速而稳定的增长, 而且追求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而且是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三、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然性

中国自从1949年建国以后, 事实上也经历了经济发展的这几个阶段。当然, 由于中国是后发国家,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 所以, 在经济发展的各阶段中呈现出一种混合和压缩的状况, 很难以某一个时间点作为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志, 不过我们仍然大体可以看出这几个阶段的发展与演进轨迹。建国以后, 面对美国和前苏联两极争霸的国际形势, 势必要大力发展工业和重工业, 在百废待兴中, 只能依靠农业支援工业, 这可以看做是资本积累的第一步。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逐渐迈入了市场经济时代, 开始大规模地利用外资, 使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把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然,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 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环境污染严重, 贫富分化加大。前者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后者危及人与人的和谐。如果经济的发展只能是以此为代价的, 那么后果将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近几年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所谓科学发展观, 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经济的发展, 而且是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 而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近几年来, 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空前重视, 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和措施, 其目的就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文化创意产业所承载的事实上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使命,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从毛泽东在建国后优先发展工业和重工业, 到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再到胡锦涛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 是符合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规律的。

当然, 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诸如体制不够健全, 市场机制不够完备;创意人才匮乏, 原创力不足;产业规模较小, 效益不够明显。但是应当看到,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现阶段应该说还是一种战略性的产业, 它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贡献不能仅仅从直接的GDP的增加值来衡量, 而应该从对于传统产业的渗透、辐射并因此带动传统产业、公共文化教育事业的融合优化, 提升内生经济增长能力的高度去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从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制造业与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 使高创意与高科技有机结合, 实现在制造中蕴育创造, 以创造提升制造的协调发展;建立作为公共品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私人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协调联动机制, 以优良的文化创意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强化文化创意环境的建设。

摘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增长阶段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创意, 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它不仅追求经济的高速而稳定的增长, 而且追求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启明, 等.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332.

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 篇7

1 文化创意产业的简析

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为创意产业,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其对创意产业的定义,英国的创意产业范围包括建筑、手工艺、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带、广告、休闲软件游戏、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等十三类。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出现“文化产业”这个称谓。从本质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致的。在不同场合,这三个概念也常常被混淆使用。例如,2003年,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在其《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报告》中,使用了“创意产业”这一称谓,其中包括11个主要行业。到了2005年,香港政府又用“文化创意产业”替换了原来官方文件中使用的“创意产业”。这种对概念的选择不做过多区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其制定政府政策服务的。上述三个术语在字面上比较接近,所包含的范围也基本一致,没有实质性差异,它们之间的“异”远小于“同”。故而本文在使用上不做过多区分。

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资源,灵感、知识和天赋等元素是创意活动的关键,创意的生产过程对传统实物资产的需求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创意活动才能开展,它不是复制传统,而是依靠人的智慧和创意,借助于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2)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高。文化、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文化创意产业投入的核心生产要素,它们所产生的价值比例是普通商品和服务所无法比拟的。以苹果手机为例,位于美国硅谷酷比蒂诺的总部完成产品设计,日本和韩国提供传感器及各种芯片等精密零部件,中国大陆生产耳机、包装盒及表面玻璃等替代性较强的零部件,然后在中国大陆组装向全球销售。数据显示,在整个价值链分布中,苹果公司因“概念与设计”获取的利润占销售价格的26.76%,日韩在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过程获得占销售价格的12.71%的利润,我国大陆所负责的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组装环节,仅获得终端零售价格1%的价值。在苹果手机的价值链条中,苹果公司只负责概念与设计、品牌营销,对附加值低的制造部分进行外包,其自身没有生产线,而概念与设计、品牌营销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因而,文化创意产业攫取了产业链的绝大部分价值,具有附加值高的特征。

(3)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性也较强。文化创意产业打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传统界限,不再受限于产业分工,产业边界被弱化并趋于无限变化。其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显性化的结果,是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与升华,因而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辐射力,对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文化创意产业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并能影响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

(4)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特征。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与自然人不可分离,而每个人有多少潜在的天赋和灵感是没有办法确定的。所谓“创意不是大师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供创意资源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人人都能成为创意产品的生产者,或者为创意产品的生产做贡献。文化创意企业呈现小型化、个体化、灵活化的特点,通过网络化和跨媒体数字传播,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实现特色化、精确化的营销,为无数的小众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

3 文化创意产业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其自身创造的附加值不菲,与其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使其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因而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

(1)文化创意产业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突破性的带动效应,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的内生增长因子,成为推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化创意产业多以集聚形式发展,以创意产业发达的英国为例,伦敦城有着多个主题各异的创意产业园区。这种产业园模式意味着产业一旦成形,将为当地直接创造税收,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动诸如旅游、餐饮等周边产业的发展。2011年,江西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20.4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94.85万元,同比增长28.5%,占江西省GDP的比重超过2.5%。到2014年,江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增长势头继续保持,文化企业实现超过200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61.3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增加值580.1万元,增长15.6%,比全省GDP的增长速度高出5.9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吹响了江西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奋力迈进的号角,业已成为江西省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之一。

(2)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安排民众就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民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数据表明,每百万元的重工业投资可为400人解决就业问题,每百万元的轻工业投资可吸纳700个劳动力,而每百万元的第三产业投资则可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第三产业能够吸收社会不同阶层、素质不一的劳动者就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门类多、形式广泛,有着巨大的就业拉动潜力,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效应。通过创意产品的开发和制作,促进物流、咨询、营销、旅游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创意产业价值链,吸纳相关人员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江西省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为50.94万人,比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增加31.26万人,增长158.8%,五年平均增长20.9%,为促进江西省民众就业做出了有益贡献。

(3)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作为第三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不仅可以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而且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对改善传统产业结构的作用表现在: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比颠覆了传统产业结构。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而创意依赖于人脑,所以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是脑力劳动的成果,这改变了传统产业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例关系,以动漫业为例,编剧、美工等创意工作的岗位数量和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工种。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渗透到其他传统产业中,形成全新业态,并推动其他产业的全面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对第三产业具有乘数效应,其效用远远大于自身发展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直接贡献。例如,在互联网时代,以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为驱动,传统的智能手机借助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今天既可以观看电影小说、收听广播音乐,又可以进行在线游戏及交流活动的智能手机,极大地促进了手机制造业开发新产品并拓展新业务。再如服装行业,通过创意设计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其经济活动从围绕制造转变为以设计和品牌为中心,占领高附加值的品牌营销环节和研发设计,提高企业的境内外竞争力,实现产业附加值和内涵的提升。

(4)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它是一种绿色环保型产业,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中的工种划分。生产与消费同步化的作业模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体现了个性丰富、多样化的创意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友善性使得创意产业能够全面改善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金亮.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实现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4(23):34-36.

[2]黄春平.创意经济兴起的文化、技术及产业背景解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6):43-46.

[3]林锋.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带动作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5(1):30-32,35.

[4]周蜀秦,李程骅.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转型的机制与战略路径[J].江海学刊,2013(6):84-90,238.

[5]艾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价值[J].国际融资,2013(1):43-45.

上一篇:自我同一性危机下一篇:县城园林绿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