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污染处理(精选12篇)
城市水污染处理 篇1
0 引言
近几年,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存环境却越来越差。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我国虽然对环境保护加大了投资力度, 但目前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市, 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 并且近几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农村环境问题也应同城市环境问题一同看待, 共同处理, 实现农村与城市污染物一体化无害处理。
1 户县城市和农村环境调查结果
经走访、问卷等方式调查发现城市垃圾量大, 但垃圾比较集中, 回收与处理也方便易行。但近年来农村垃圾量逐渐增大, 且比较零散, 农民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 难以集中处理。如:某村的小河里遍布生活垃圾, 已经形成了一条垃圾带, 废纸、瓜果皮、废塑料、废旧电池、各种用电器等垃圾随意堆积在河中。
户县县城生活垃圾由环卫人员将垃圾统一收集到垃圾场进行倾倒、烧毁、碾压和填埋等简单处理, 虽使得城市环境有所改善, 但垃圾未进行有效分类和处理, 致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破坏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空气等途径进入生态系统, 对动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在农村虽然有不定期的环境治理, 但常常是治标不治本,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生活环境的脏乱差等现象。因此环境污染与处理不能对城市与农村区别对待, 应该一同看待, 共同处理, 建立农村与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一体化处理体系。
2 农村与城市污染物一体化无害处理实现方法
农村与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体系是将农村与城市环境问题整体看待, 联合解决, 形成县域环境治理体系网, 以达到处理环境问题的资源合理分配与调用的目的。
2.1 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方法
资源的分散化就是在户县范围内不建或只建一个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在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多建、分散建立小型垃圾处理站, 并在农村建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小型处理站就近清理本区域 (城市或农村) 固定垃圾堆放点垃圾, 在站内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再利用、可分解和其它等类。把其他类就近进行夯实或烧毁最终卫生填埋;把可分解类就近选择在农田附近进行堆肥化生产出堆肥, 最终当作化肥使用;把可回收利用类运输至较近的大型处理厂将污染物资源化。例如:废纸的再生利用;塑料的热解再塑等。
这样做可以极大的减小大型生活垃圾厂的工作量;同时可少建大型处理厂, 以减少环境方面的经济以及物资等的投入;对农村与城市环境问题做到统筹兼顾, 使农村环境质量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提高废物利用率。从2000年开始, 我国垃圾回收已经在很多城市通过制定回收目标等办法确保垃圾回收的有效进行[2], 现在已经比较完善, 将它稍作调整就可在农村与城市全面推广。
2.2 污水一体化处理方法
污水一体化处理是少建大型的污水处理厂, 多建、分散建立全方位的小型简单污水处理厂。大型污水厂建在污水量大、污染严重的区域, 采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处理过的水质各项指标必须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用来供给就近地区市民的生活用水。由于上游的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 致使河水不仅不能饮用, 大多数连基本的浇灌、环卫用水都达不到国家标准。因此小型处理厂建在各河流域的城市上游, 进行污水处理, 被处理过的水只需达到灌溉、环卫等用水标准。即只进行一级污水处理和二级污水处理, 使得绝大部分悬浮固体被除去, 虽然残留有微量的悬浮物和可溶物, 但最终水质基本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4]。将流域附近的原地下水灌溉以及城市环卫中的道路洒水改用此处理水。可以极大的减少饮用水的不合理应用, 有效控制淡水资源的过渡浪费。
小型污水处理厂建在各河流城市上游的优势: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但这种能力有限, 污水流至城市附近时再对其处理可简化流程;可将河流上游污水一并处理再利用;城市附近农田能有效灌溉, 储存的处理水还可同时担任防尘洒水的使命, 能够有效的减少饮用水的浪费。
同时在城乡大力推广生活污水与雨水的蓄水工程。生活污水和雨水本身污染程度较小, 用来灌溉完全符合指标, 也可缓解地下水过渡使用的问题。多年以前, 此工程虽在部分地区实行过, 但终因技术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不足等原因而以不了了之。但现在技术发展飞快, 各种制度都已基本完善, 国家的政策与经济的大力支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 结语
该体系建设前期确实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并且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经济效益不会较大, 但这是社会公益工程建设, 总体而言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国家会在经济上加大投入力度, 在政策上也会提出相应支持和鼓励。建立并完善该体系可以解决全国突出的农村与城市环境矛盾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有力推动城市化和城乡结合部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污水资源化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战略措施,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农村与城市污染物一体化无害处理体系的建立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基本的环境问题的, 并在我国是完全可以推广成功的。
摘要:为能够有效的缓解农村与城市突出的环境问题。本文特提出农村与城市污染物一体化无害处理体系, 该体系主要是通过区域或县域的宏观调控, 整体分析, 一同看待, 联合解决两者的环境问题。通过资源的分散化和全方位覆盖等方式有效的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使农村与城市的环境问题能够统一解决。
关键词:农村与城市,固体垃圾,污水,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郑好, 梁成华.我国农村固体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 (09) :223-226.
[2]李传统, [德]Herbell等编著.现代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02) .
城市水污染处理 篇2
(建城〔2000〕120号)
一、总则
1.1 为了引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应用,指导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立项、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1.4 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指导下,制订与垃圾处理相关的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和规模。有条件的地区,鼓励进行区域性设施规划和垃圾集中处理。
1.5 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1.6 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
1.7 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执行,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验收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污染排放的监督。
1.8 鼓励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设备标准化和监控自动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减量、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1.9 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要积极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水平。
二、垃圾减量
2.1 限制过度包装,建立消费品包装物回收体系,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产生的垃圾。2.2 通过改变城市燃料结构,提高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2.3 鼓励净菜上市,减少厨房残余垃圾产生量。
三、垃圾综合利用
3.1 积极发展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开展对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3.2 鼓励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垃圾的高温堆肥和厌氧
消化制沼气利用等。
3.3 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
四、垃圾收集和运输
4.1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应与分类处理相结合,并根据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4.2 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
4.3 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4.4 禁止危险废物进入生活垃圾。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杀虫剂容器等。
五、卫生填埋处理
5.1 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5.2 卫生填埋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应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等要求执行。
5.3 科学合理地选择卫生填埋场场址,以利于减少卫生填埋对环境的影响。
5.4 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标准要求的,可采用天然防渗方式;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技术措施。
5.5 场内应实行雨水与污水分流,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渗沥水(渗滤液)产生量。5.6 设置渗沥水收集系统,鼓励将经过适当处理的垃圾渗沥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单独建设处理设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水体。渗沥水也可以进行回流处理,以减少处理量,降低处理负荷,加快卫生填埋场稳定化。
5.7 应设置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填埋气体侧向迁移引发的安全事故。尽可能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和利用;对难以回收和无利用价值的,可将其导出处理后排放。
5.8 填埋时应实行单元分层作业,做好压实和每日覆盖。
5.9 填埋终止后,要进行封场处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继续引导和处理渗沥水、填埋气体。在卫生填埋场稳定以前,应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进行定期监测。
5.10 卫生填埋场稳定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后,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宜的开发利用,但不宜用作建筑用地。
六、焚烧处理
6.1 焚烧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5000KJ/KG、卫生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6.2 垃圾焚烧目前宜采用以炉排炉为基础的成熟技术,审慎采用其它炉型的焚烧炉。禁止使用不能达到控制标准的焚烧炉。
6.3 垃圾应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烟气在后燃室应在不低于850℃的条件下停留
不少于2秒。
6.4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应尽量回收利用,以减少热污染。
6.5 垃圾焚烧应严格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有关标准要求,对烟气、污水、炉渣、飞灰、臭气和噪声等进行控制和处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6.6 应采用先进和可靠的技术及设备,严格控制垃圾焚烧的烟气排放。烟气处理宜采用半干法加布袋除尘工艺。
6.7 应对垃圾贮坑内的渗沥水和生产过程的废水进行预处理和单独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6.8 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经鉴别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可回收利用或直接填埋。属于危险废物的炉渣和飞灰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七、堆肥处理
7.1 垃圾堆肥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的垃圾。鼓励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行高温堆肥处理。
7.2 高温堆肥过程要保证堆体内物料温度在55℃以上保持5~7天。
7.3 垃圾堆肥厂的运行和维护应遵循《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7.4 垃圾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水可用于堆肥物料水分调节。向外排放的,经处理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要求。
7.5 应采取措施对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7.6 堆肥产品应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及《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有关规定,加强堆肥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和控制。7.7 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可进行焚烧处理或卫生填埋处置。
水污染威胁城市饮用水安全 篇3
事故警报为何“迟到18小时”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一事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不仅仅是因为对饮用水质量的担心,更重要的是“迟到18小时”的事故警报。居民比较关心的是,对于此次事件,兰州市政府方面是否有延迟报告的嫌疑。对此,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表示,对此次事件,并没有任何隐瞒。
而另一方面,自来水厂的说辞也难以让大众信服。据兰州威立雅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发现苯超标的时间是4月10日23时。到了4月11日,兰州市政府、甘肃省环保厅、兰州威立雅公司和兰州疾控中心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称,发现苯超标的时间为4月11日。人们有疑问,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并采取停水措施?对此,自来水公司负责人的回应称,“不能一发现有问题,就关水,必须确定污染源性质”。企业有自己的考虑,这可能还被认为是按规定办事,但最终结果,毕竟还是警报迟到了18个小时。
警报迟到在多起事故中成常态
从近几年水污染事件来看,在居民饮用水被污染后,居民通常不能在第一时间接到有关预警信息。
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潞城境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苯胺泄漏事故,造成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水体污染事件,导致河北邯郸大面积停水,市民到超市抢购饮用水,并殃及河南安阳市境内部分水体。然而,山西省环保厅直至2013年1月5日才获知消息,中间整整间隔了5天。居民得知消息,已经是2013年1月6日。
而在被定性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的沱江水污染事件中,当化工厂污染源被强制切断时,严重超标排污已经持续了近20天。
谁的责任 涉事企业停工检修太晚
在多起水污染事件中,可以看出工厂、自来水厂和政府之间的衔接,出现了真空地带。
在赤峰水污染事故中,据媒体报道,赤峰市建委接到新城区自来水污染报告后,立即向该市市政府作了汇报,启动了供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并向卫生主管部门通报了情况。之后,所有的工作就又回到了工厂方面。据报道,在水源被污染3天后,该公司才向社会公布污染信息。很多市民由此怀疑,自来水公司是不是存在缓报、迟报、瞒报的情况。
在沱江水污染事故中,化工厂的工人发现问题,工厂上级却在20天以后,才作出相应处理。对此,当地政府明确表示,责任就在工厂身上。
地方政府总是“大意”
但在很多事例中,当地政府要么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要么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延迟了通报时间。
城市水污染处理 篇4
对于恶臭气体和微生物气溶胶两类典型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我国已于1994年1月15日和2003年7月1日起分别实施了《恶臭污染排放标准》( GB 14554—93) 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对恶臭气体的排放作了严格的规定。近几年,随着SARS和禽流感等传染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微生物气溶胶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等微生物集中污染源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传输、迁移及控制研究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然而,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们对于城市污水厂气体污染物的研究尚不全面和深入,特别是研究对象大都限于恶臭气体,对微生物气溶胶等气体污染物的研究涉及较少,更没有涉及到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和组成特性。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对象,进行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单元恶臭物质和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物的产生、逸散和组成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气体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评价和污染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采样地点与方法
采样地点选择北京市郊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格栅间、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4个功能区。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为城市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工艺为A/O工艺,日处理规模为4. 0万m3,进水COD平均为350 mg / L。
分别选择硫化氢、氨、甲硫醇、甲硫醚和苯乙烯等恶臭物质以及异养细菌和真菌三种微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对象,每个功能区分别设置一个采样点,监测不同功能区的恶臭气体浓度以及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
本研究共采样5次,每次采样3 d,采样时间为每天上午8: 30 ~ 11: 00,采样时尽可能保持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的一致( 平均风速1. 20 m/s,温度范围为14 ~ 20℃ ,平均相对湿度范围为32% ~ 37% ) 。除在曝气池上空为直接取样外,其他采样点的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 2 ~ 1. 5 m处。
1. 2 分析方法
硫化氢和氨采用QC—2型大气采样器(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采样后,分别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和纳氏试剂法进行浓度测定,其他恶臭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进行定性,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图检索,识别和确认出较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再采用外标法进行恶臭物质的定量。
采用国产Andersen FA—1型生物粒子采样器( 辽阳应用技术研究所) 进行微生物气溶胶采样,该采样器模拟人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空气动力学特征,采用惯性撞击原理将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分等级地收集到采样介质表面。该采样器共6级,每级400个孔,该采样器各级孔径与采集的粒子粒径的关系见表1。
采用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培养皿中培养基的量为20 m L,采样器各层的孔眼至采样面的距离为2mm,于28 ~ 30℃培养24 h。异养细菌采集和培养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24 h,真菌采集和培养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28℃培养5 d。为了避免通过采样器各筛孔撞击在同一点上的重叠现象,采集的样品在进行菌落计数时,采用positivehole method方法对各级菌落数进行校正。根据采样时间和气体流量,分别计数各级平皿中菌落数( CFU) ,计算出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的浓度 ( CFU/m3) 。微生物气溶 胶粒子的 浓度计算 采用下列公式:
式( 1) 中: C为空气异养细菌或真菌浓度,CFU/m3;N1~ N6为各级总菌落数; Q为采样气体流量,L/min; T为采样时间,min。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不同功能区恶臭物质产生浓度
分别于该污水处理厂格栅间、曝气池上空、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四个不同功能区设置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得出各采样点产生的浓度最高的六种恶臭物质的浓度范围和平均值,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得出,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氨、甲硫醇、甲硫醚、苯乙烯和二甲苯六种物质。其中硫化氢、氨、甲硫醇、甲硫醚和苯乙烯5种物质为国家《恶臭污染排放标准》( GB 14554—93) 指定控制的恶臭污染物。
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恶臭物质浓度存在差异,其中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产生的各种恶臭物质浓度相对较高,其次是曝气池上空,产生恶臭物质浓度相对较低的是格栅间。如污泥浓缩池产生的硫化氢、氨、甲硫醇、甲硫醚、苯乙烯和二甲苯浓度分别为0. 09 ~ 5. 96 mg /m3、0. 13 ~ 11. 24 mg /m3、0 ~ 0. 019 mg /m3、0 ~ 0. 06 mg /m3、0. 01 ~ 1. 05mg / m3和0 ~ 1. 31 mg /m3,污泥脱水间产生的硫化氢、氨、甲硫醇、甲硫醚、苯乙烯和二甲苯浓度则分别为0. 17 ~ 27. 3 mg /m3、0. 2 ~ 18. 45 mg /m3、0 ~0. 033 mg / m3、0 ~ 0. 11 mg /m3、0. 02 ~ 1. 23 mg /m3、0. 02 ~ 0. 98 mg / m3,而格栅间产生的硫化氢、氨、甲硫醇、甲硫醚、苯乙烯和二甲苯浓度则仅分别为0 ~1. 63 mg / m3、0 ~ 5. 85 mg /m3、0 ~ 0. 008 mg /m3、0mg / m3、0 ~ 0. 86 mg /m3、0 ~ 0. 75 mg /m3。
从产生的恶臭物质浓度来看,各功能区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浓度均较高,格栅间、曝气池上空、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产生的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为0 ~ 1. 63 mg / m3、0. 03 ~ 3. 78 mg /m3、0. 09 ~ 5. 96mg / m3和0. 17 ~ 27. 3 mg /m3,氨浓度分别为0 ~5. 85 mg / m3、0 ~ 9. 7 mg /m3、0. 13 ~ 11. 24 mg /m3和0. 2 ~ 18. 45 mg / m3。而各功能区甲硫醇、甲硫醚、苯乙烯和二甲苯的产生浓度均较低,其中,甲硫醇和甲硫醚检出的浓度均在0. 1 mg /m3以下,苯乙烯和二甲苯的产生浓度均在1. 0 mg /m3及以下。
这与Easter C等研究者们研究的结果类似,城市污水厂格栅间、进水泵房、沉砂池、污泥浓缩池和脱水间产生的主要恶臭气体主要为硫化氢、氨、甲硫醇、胺和挥发性有机物,且以硫化氢和氨为主[4]。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恶臭气体种类和浓度差别较大,这与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域、气候条件、污水水质、污水处理工艺及工艺运行工况等因素均有关。比如,在研究中发现,污泥脱水间硫化氢和氨的产生浓度波动较大,在污泥脱水机运行与不运行时,产生的硫化氢浓度最多可以差几百倍。
2. 2 不同功能区微生物气溶胶产生浓度
对该污水处理厂格栅间、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四个不同功能区异养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产生浓度进行了计数、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差异较大。其中,曝气池上空逸散的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最高,平均值分别达8. 6×104CFU / m3和2. 2×104CFU / m3,其次是污泥脱水间和格栅间,浓度最低的区域为污泥浓缩池,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平均值仅分别为6. 8×102CFU / m3和8. 2×102CFU / m3) 。同时,试验中发现,除污泥浓缩池外,其他三个功能区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均高于真菌细菌浓度,特别是格栅间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 8. 6×104CFU / m3) 为真菌浓度( 6. 0×102CFU /m3) 的143. 3倍。
结合2. 1节中的试验结果,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恶臭气体和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均存在差异,产生恶臭气体浓度最大的功能区为污泥浓缩池和脱水间,而微生物气溶胶产生浓度最大的区域为曝气池上空。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恶臭气体和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机理的不同,硫化氢的产生主要源于污水的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经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还原作用,氨的产生源于污水中的有机氮、硝酸根离子发生生物反硝化作用。因此,在污水好氧处理工段之后的污泥浓缩和脱水工段,硫化氢和氨更易于形成和释放。
与恶臭气体的形成不同,微生物气溶胶的形成主要在好氧曝气单元,污水中原本含有的大量异养细菌和真菌会在供氧曝气和搅拌过程中从液相转移至气相,逸散至周围空气中,造成该区域较高浓度的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3]。
2. 3 不同功能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
根据所使用的FA—1型生物粒子采样器的特征,研究了粒径为0. 65 ~ 1. 1μm( 即分布于stage3、stage4、stage5和stage6) 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在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得出,对于该污水处理厂的四个不同功能区,大部分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粒径主要分布在stage3、stage4、stage5和stage6中,即粒径范围主要在0. 65 ~ 1. 1μm。其中,粒径为0. 65 ~ 1. 1μm的异养细菌粒子分布于格栅间、曝气池上空、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所占总异养细菌的比例分别为72% 、70% 、67% 和71% ,而粒径为0. 65 ~ 1. 1μm的真菌粒子分布于格栅间、曝气池上空、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所占总真菌的比例分别为83% 、81% 、88% 和86% 。很明显,分布于stage1和stage2( 即粒径 > 7. 0μm) 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所占比例均较小。
此结果与区域、城市等大尺度空间大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粒径分布规律有所不同。方治国等在研究北京市各大气功能区的真菌粒径大致呈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stage3和stage4中( 分布此两级的真菌总数占到总数的80% 以上)[5]。造成此城市污水处理厂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径分布特性有别于区域、城市等外界大尺度空间大气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原因可能是城市污水厂大气微生物气溶胶主要来源于污水中微生物的逸散和挥发,来源较为单一,且各处理设施单元空间相对封闭,受大气气象条件的影响也较小。
当然,不同级别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由于粒径不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其中,其中国内外研究者最为关注的是粒径为2. 1 ~ 4. 7μm的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能进入人的气管和支气管,而粒径为0. 65 ~ 2. 1μm的微生物粒子则能自由进入人的肺泡,易造成人体的呼吸道感染。在本试验中,该污水厂不同功能区逸散的粒径为0. 65 ~ 2. 1μm( 即分布于stage5和stage6) 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则分别占到了30% ~ 33% 和31% ~ 37% ,说明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内的空气微生物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可能对人呼吸道构成感染威胁。
2. 4 不同功能区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污染评价
结合表2结果和国家1993年颁布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 ( 表3) 对各功能区恶臭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见表3。
由表3结果可以得出: 不同功能区的硫化氢和氨平均浓度均超过一级厂界标准值,其中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产生的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超标84. 67倍和219. 67倍,氨平均浓度分别超标8. 65倍和11. 39倍。而污泥浓缩池和脱水间的甲硫醇和甲硫醚浓度也都超出了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表中的一级厂界标准值。
对于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污染评价,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异养细菌和真菌气溶胶浓度标准,研究者们采用较多的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制定的微生物气溶胶评价标准( 表4) 。
按照此标准对该污水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见表5。
由表5结果可以得出,曝气池上空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平均值均达到极严重污染级,污泥脱水间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平均值达严重污染级,格栅间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平均值达污染级,仅有污泥浓缩池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为清洁级,说明在该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功能区均受到异养细菌污染。
与异养细菌不同的是,真菌浓度在各个功能区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其中,曝气池上空逸散的真菌浓度平均值均达到严重污染级,而格栅间、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逸散的真菌浓度平均值均为清洁级和较清洁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污水处理厂某些功能单元产生的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不高,但是在这些受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的区域内可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会对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3 结论
( 1) 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产生的恶臭物质浓度相对较高,其次是曝气池上空,产生恶臭物质浓度相对较低的是格栅间。相对于硫化氢和氨,甲硫醇、甲硫醚、苯乙烯和二甲苯等物质的产生浓度相对较低。
( 2) 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逸散的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的浓度不同,尤以曝气池上空最高,其次是污泥脱水间和格栅间,浓度最低的区域为污泥浓缩池。
( 3) 依据相关评价标准,该污水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硫化氢、氨、甲硫醇和甲硫醚等恶臭物质和异养细菌、真菌气溶胶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 4) 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粒径主要分布在stage3、stage4、stage5和stage6,其中,可吸入人体上呼吸道和进入肺部的微生物粒子占一定比例,说明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建伟,马文林,黄力华.城市污水处理厂除臭生物滤池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12):4—8Liu J W,Ma W L,Huang L H.Performance of biofilter for odor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ntrol,2010;32(12):4—8
[2] 刘建伟,马文林.生物滤池去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因素研究.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5):62—66Liu J W,Ma W L.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moval of bioaerosols emitted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ith the biofilter.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3;20(5):62—66
[3] O’hara R E,Rubin R.Reducing bioaerosol dispersion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its land application:a review and analysi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5;68(2):24—29
[4] Easter C,Quigley C,Burrowes P,et al.Odor and air emissions control using biotechnology for both collec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5;113:93—104
水污染处理 篇5
环工122班-22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持要素。
水资源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限定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规划布局。区域、流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具有很高的依存度。
水环境状况反应了区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和水环境保护的现状,并制约了区域、流域的城乡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村镇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污水的来源、污水的分类和污水的处理。对水污染的治理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一篇 污(废)水来源、水质
一、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指来自家庭、学校、商店、机关、市政公共设施、宾馆饭店、餐厅、浴室、洗衣店等排放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清洗水、衣物洗涤水、身体沐浴水以及其他排水等。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动植物油等有机物,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氯化钠和泥沙等无机物,以及粪便、尿液等含有的细菌、大肠杆菌、病毒等微生物。影响生活污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水资源状况等。
二、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指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被生产物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生产设备所污染的水。由于工业行业众多,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性质相当复杂,其所含的有机物、植物营养素、无机固体悬浮物、酸、碱、盐、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化学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均可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初期雨水
初期雨水是指雨雪降至地面后形成的初期地表径流。初期雨水水量水质与降水强度、降雨历时、大气质量、区域箭镞环境、地面状况有关,水量变化较大,成分较为复杂。尤其是大气悬浮物浓度较高、工业粉尘排放量大、机动车保有量大、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存放量大、建筑工地多且地面覆盖差的地区,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浓度往往会超过生活污水浓度,会对黄晶看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四、城镇污水
城镇污水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组成。其中,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包括雨水,在半分流质排水系统中包括初期雨水。对大多数城镇而言,城镇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这种变化往往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比例、排放特点以及排水体制有关。
第二篇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1)污水处理按原理分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复合技术处理法4类。
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实现固液分离。去除较大颗粒物和呈悬浮状污染物。方法包括:筛选、沉淀、上(气)浮、过滤、离心、澄清、隔油(或除油)、膜过滤等。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分离、转化、破坏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并使其转化为无害化物质。方法包括:中和、混凝沉淀、氧化还原、气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消毒、高级氧化等。
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的溶解性和胶体状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化物质,最终泥水分离。方法包括:好养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其中前者有可细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中的浓度邮寄废水的处理;后者多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无你笑话以及可生化性较差有机废水的水解酸化。
复合技术处理法是一种根据污水性质、污染物成分及浓度等合理利用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对污水惊醒综合处理的方法。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单一的方法或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往往需要整合多种方法或技术,才能处理不同性质、不同成分的污染物,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复合技术有:膜法+生物法、生物法+化学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按处理的程度分为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一级强化处理)、二级处理、二级半处理(二级强化处理)或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是采用沉淀法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一般可去除30%的BOD,为预处理。对普通活性污泥法,因初沉池在水里停留时间较长,可去除40%以上的COD 一级半处理时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在沉砂池至初沉池之间投加化学絮凝剂或生物絮凝剂,能去除70%左右的SS、50%邹游的BOD和绝大部分磷。中国香港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就是采用此理方法。
二级处理是指采用传统生物技术去除污水中的胶体状和溶解性有机物,能去除90%左右的COD、BOD,但氮、磷可能不达标。常规方法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和生物膜法等、二级强化处理或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氮、磷。常见的技术为在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生物化学协同脱氮除磷处理基础上,对处理尾水进行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膜分离等。三级处理与深度处理基本相同,只是后者以污水回收在用为目的。
第三篇 村镇污水处理
在二元会结构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大部分头像城市和工业,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堪忧。同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弄明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一方面,农村在为城市转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也为城市环境的改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农村自身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资源过度开发,畜禽养殖污染物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乡镇企业“三废”排放等。因此,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避免因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二队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壤、生态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确保农村水资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是新农村建设飞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当前农村人居换将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水污染现状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波分地区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污染问题并不是突出。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
二、农村水污染的原因
1、农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造成水污染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长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更加之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
通过对农民神火用品和生活习惯的调查,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1)厨房污水 厨房污水多余洗碗水、刷锅水、淘米、洗菜水组成,出淘米、洗菜水中含有蜜糖菜屑等有机物外,其他污水含有动植物脂肪和钠、氯、碘等元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肉类食品及油类使用量增加,生活污水中的有成分增加,增大了污染负荷。
(2)生活洗涤污水 农村居民的生活洗涤用品有洗洁精、洗衣粉、肥皂、洗发水等。根据对洗衣粉用量的实地调查,现在一个5口之家每月使用500g的洗衣粉2-3贷,用量比过去显著增加,有些地区仍在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洗涤污水污染物浓度升高、成分增多。
(3)冲厕污水 这是经济较发达农村改水改厕后产生的问题。如张家港市水联村,该地区农村都用上了自来水,大部分农户用上了抽水马桶,但并未考虑污水的处理问题。该地区一般农户都有2个以上管道,抽水马桶的水流入简易化粪池,然后直接排入房后面的河流。部分农户马桶的水排到粪坑里,但粪坑没有采取防渗措施,而且粪坑 一般都紧靠河流或池塘,易渗入地下或河流。冲测水中含有大量的氮、有机物等,污染负荷较大。在对张家港地地表水体的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水体营养化现象普遍存在。
(4)人畜粪便污染 农村公共设施落后,环保意识不强,饲养家禽及牲畜大多散养,禽畜粪便散落村庄;大部分家庭采用露天厕所,入连雨天气,厕所粪便极易漫溢。
(5)农村服务业带来的污染 随着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郊区农家乐服务业发展迅速,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不少景区、景点周边的水库业受到污染。如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西水域村,常住人口只有134人,而旅游接待高峰游客达5000余人,高峰污水量达300t/d。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水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处理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污染物处理率低。许多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飞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加强,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
三、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模式 农村污水处理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做到既节省投资,又便于管理。
(1)分散处理模式
分散污水处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分散居住农户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农村,几户、几十户村民相对集中住在一起,与周边村落相距较远,宜采用就地分散处理模式。
两个村落隔河而居,每个村落相对聚集,污水分别收集和处理比较经济合理,否则,管道跨河施工难度较大,投资高。
分散处理的优点是:灵活、施工简单、管线短、埋深浅,缺点是:建站多,管理不方便,建站投资大,适用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地区。
(2)集中处理模式
集中处理模式是将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建站处理。该处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便于管理、出水水质好等优点,缺点是连接管线长,埋深大,管网投资高。
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要有完善的管网收集系统。该种模式适用于农村布局相对集中、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
第四篇 城市污水处理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国外先进国家较为落后,城市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带来的污水排放问题。污水处理技术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污水处理率低,结果造成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应加强对城市污水治理的政策措施,将城市污水处理列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保证我国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污水的来源
城市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各工业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以及城市降水和部分受到污染的地表水这三个方面。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居民家庭。宾馆饭店、机关单位、学校、商场等设施由于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如洗菜、做饭、淋雨、冲厕等。这里污水的水质特点是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油脂等以及氮、磷等有机物,此外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
各工业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
生产工艺废水、循环制冷水、冲洗废水以及综合废水。由于生产汗液不同,其产生的废水水质也不相同。这类废水总的来说废水排放量较大、污染物含量高、较难进行处理、对环境危害大。
二、城市污水的分类
根据撑死污水的来源不同,城市污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部分地表径流。
生活污水根据污水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居民水区生活污水、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的生活污水以及一些娱乐场所的生活污水等。
工业废水的分类一般是按行业分的,如食品行业废水、化工行业废水、造纸行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石油工业废水、冶金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和制药废水等。
给我那句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不同,可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混合废水、放射性废水等。
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1、物理处理技术
(1)格栅:是一种最简单的过滤设备,用于载留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防止气候处理构筑物的管道阀门或水泵堵塞。
(2)沉砂池:一般设臵在泵站、沉淀池前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防止管道发生堵塞,提高后续工序产出的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以利于进一步对污泥加以利用,增大曝气池后续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沉淀池:是利用自身重力的作用,是污染物质从污水征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4)气浮池: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力将空气吹入水中,是水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使其作为载体,黏附污水中的污染颗粒,形成密度小雨水的浮体,浮到水面,实现固液,从而分理出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5)过滤:是水处理基本单元操作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给水和工业水处理,在污染处理方面仅仅应用于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1)混凝:就是想污水中投入带相反点和的混凝剂,改变五岁中交替颗粒的电荷相对平衡,使互相凝聚,产生沉淀。
(2)氧化还原:是利用氧化还原剂在污水中发生的是电子的化学反应,是污染物质转化成为无害的物质。
(3)化学吸附:是指通过向水中加入具有吸附能力的吸附剂,是污水中溶解性的污染物质吸附在吸附剂上,从而得以去除的方法。
(4)电渗析法:是在电场的作用下,使污水通过例子交换膜进行反应。
3、生物处理技术
(1)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
(2)氧化沟:也叫氧化渠,也称为循环曝气池,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3)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分为A,B两段,A段为吸附段,B段为生物氧化段。
(4)SBR法:是间歇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应用的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具有一系列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5)生物滤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
(6)生物转盘法:是合理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群新陈代谢的胜利功能对有机废水净化的生物处理法,其原理与生物滤池向类似,生物转盘法是废水处于半静止转台,微生物生长在转盘的盘面上,转盘在废水中不断缓慢地转动时期活像接触的处理方法。
(7)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也被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
(8)生物流化床:是采用对谁的相对密度大于1的细小惰性颗粒,是一种搞笑的生物处理构筑物。
(9)厌氧消化池:是厌氧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也可称为厌氧消化。
(10)UASB法: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的简称,具有很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产甲烷活性。
(11)厌氧生物滤池:是装有滤料的厌氧生物反应器。污水流入厌氧生物滤池,与滤料表面的微生物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载留、吸附和分解,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12)A/O工艺:是与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主要是对水体有富营养化和氮磷污染水体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的
第五篇 工业废水处理
一、工业废水的特点与组成
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以及应采取的防治决策,取决于工业废水的特性。即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浓度。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不单依废水的类别而异,往往因时因地而多变。工业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排放量大;(2)组成复杂;(3)污染严重。对废水水质常用两项最主要的污染指标来表示,也就是指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不同的工业废水,其水质差异很大。以化学需氧量为例,较低的也在250-3500mg/L之间,高的常达每升数万毫克,甚至几十万毫克。
二、工业废水的分类
工业废水是区别于生活污水而言的,含义很广。由于工业类型繁多,而每种工业又由多段工艺组成,产生的废水性质完全不同。难以明确共性和进行简单分类。影响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多少机器种类的因素主要有(1)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2)工业生产中的工艺过程;(3)设备构造与操作条件;(4)生产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实际上,工业废水成分非常复杂,每一种工业废水都是多种杂质和若干项指标表征的综合体系,人们往往只能以起主导作用的一两项污染因素来对工业废水进行描述和分类。
三、工业废水的处理
废水处理,实质上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是水净化。工业废水的处理的方式分为集中处理和单独处理两大类。
1、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
各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在单位内先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后,在排入城市排水管道,与生活污水共同处理。废水集中处理的优点是: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便于美化环境;易于管理,节省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
2、工业废水的单独处理
含有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含有酸碱污染物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含有不能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废水,污染物多是有毒有机化合物,这些水应在源头就地单独处理。
四、工业废水处理的方法
现代废水处理技术,习惯上按作用的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大类。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或乳浊物。常见的有格栅、筛滤、离心、澄清、过滤、隔油等方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常见的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电解、点解絮凝、焚烧等方法。
物理化学法师利用物理化学作用来去除废水中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常见的有混凝、浮选、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萃取、汽提、吹脱、蒸发、结晶、焚烧等方法。
生物处理法师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是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微生物营养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消化法、稳定塘与湿地处理等。生物处理法也可按是否供氧而分为好痒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前者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后者包括各种厌氧消化法。
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设想一种处理方法,就能把所有污染物质去除殆尽。一种废水往往要采用多种方法组合成的处理工艺系统,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处理效果。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缺少了人生航线上的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了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更不会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大学时代作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极其珍贵。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挠,不怨天尤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参考文献
城市噪音污染调查 篇6
何超光是一个北漂,半年前住进朝阳区光熙家园小区,这位青年对于这个小区的评价是:什么都挺好,就是噪音太大。“晚上地铁停运之前,甭想睡觉。”他向记者抱怨。
在这个小区住了2年多的张丽萍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所在的2号楼紧邻小区围墙,是距离墙外的地铁13号线最近的几栋楼之一,与地铁线不过十几米远。即使关着窗户,列车经过时,屋里依然轰轰作响。“听着呗,能怎么着?”她说。
他们都是交通噪音的受害者。在城市交通日益发达、机动车辆急剧增加的今天,交通噪音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生活中一种令人烦恼的不和谐之“音”。
噪音无处不在
机械装备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的难题,噪音污染是其中之一,它已经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世界范围内四大环境问题。在各种噪音中,交通噪音是最普遍、影响最大的一种。
在首都地铁、铁路、快速路沿线以及多种交通方式混合地区,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发现,交通运行引发的噪音问题长期影响了一些居民的正常生活。其中,地铁13号线、5号线、八通线沿线部分地区以及城区西南三环、四环以及部分快速联络线的部分路段噪音问题尤为突出。不少居民区噪音问题久拖不决,有些小区业主因为无法忍受噪音之扰,甚至与城铁公司、开发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簿公堂。
在位于知春路西侧的太阳园小区,最近的楼房距离地铁13号线只有十几米远,更远一点还有市郊铁路S2线,中间没有任何隔音措施。在靠近围墙的10号楼里,列车经过时,正常音量播放的电视几乎听不到声音。即使夏日,居民也多是窗户紧闭。有时候,地铁列车和火车同时经过小区,前者的轰隆声和后者尖锐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居民们不胜其扰。
除了生活,它甚至影响到一些人的工作。纪海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是附近一家房产中介的业务员。“唉!又没租出去!”他叹了口气说道。
记者来此采访时,巧遇纪海正送一位租房者出门。当天上午,他先后带了两个人来看房,都因为人家嫌噪音太大没有达成租赁协议。“前后看房的人不下10个了,基本上都因为这个问题没谈成。”他说。
北京市政协委员赵小鲁的调查说,13号线全线有11个小区反映噪音扰民问题。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一位副总工程师保守的估算,北京城区内生活在交通干线以及次干线两侧遭受公路交通噪音污染的人口在100万左右。
令人忧虑的是,这一问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来自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建成区道路交通噪音方面,城区部分2001年是67.9分贝,到2011年这一数据已经是69.6分贝,最高的2010年达到了70分贝。
在城市规模同样巨大的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噪音问题也困扰着不少人,上个月,广州环保部门一次集中接访中,道路交通噪音污染问题成为投诉的焦点,一位十几年来因饱受道路噪声污染的上访者甚至当场痛哭失声。本月初,上海路政局局长戴晓坚在当地一家媒体做客时说,随着上海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噪音日益增加,进入夏季,沿线居民天热开窗,对解决噪声扰民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环保部公布的最近一次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结果显示,对噪音环境质量满意率为62%,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空气质量满意度。环保部在這份名为《2010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中指出,城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是公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
治理难在哪里
早在1996年,我国就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但由于法律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噪音污染认定标准和赔偿标准,导致其在实际执行中不尽如人意。
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长期以来,在楼盘开发时,相关部门通常只涉及容积率、采光、绿化等,并未涉及小区的防噪审批等细节。
直到2007年,北京市才开始实施《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它要求:北京市噪声污染将由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房地产开发商须明示销售住宅的隔音情况。
这一规定还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和北京市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但问题是,它并没有解决立法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交通噪音的治理往往涉及环保、交通、铁路、开发商等多方关系,牵扯到多方利益,协调难度很大,由此,受害的业主们往往处处碰壁。
张莉萍告诉本刊记者,之前,她所在的部分小区业主因为噪音问题,曾和开发商、城铁等部门多次协商,但是,后者互相推诿,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后来,有业主起诉城铁公司和开发商,但未能胜诉。
对于城铁部门而言,地铁建设早于小区开发,通过了环评等要求,当然不愿意负责,而对于开发商来说,由于当时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噪音污染并未纳入到规划之中。
记者调查时还了解到,有些老的楼盘,开发商或破产或消失,协商都没有对象,成为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
因此,民众呼声始终强烈,2009年,北京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在已有的高速路和铁路应加装隔音墙或隔音罩,减少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可降噪70%-80%。市政府考虑改造现有道路路面,采用能减少交通噪声的新型材料。在改造道路的同时,一并解决井盖产生的噪声问题。另外,对市内的地铁地上运行的路轨和靠近居民居住区的火车路轨进行改造。
而且,相关专家从技术角度分析,治理交通噪音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刘维宁公开表示,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轨道交通噪音问题。他说,通过声屏障、隔声窗、隔声阳台等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解决轨道交通噪音的问题,技术上没有障碍。
关键科学规划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无论是路线建设还是楼盘开发,科学的规划尤为重要。
长期关注噪音污染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郝如玉表示,如果现在各个城市大量正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轨道里程都不把减振降噪纳入长远规划,将来对之改造的成本会是个天文数字,而且会影响正常运营。他说,要减少地铁扰民,除应提高标准外,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地铁规划,将减振降噪纳入地铁建设的长远规划,以免事后弥补造成城市规划的缺憾。
刘维宁也指出,除了政府统一规划和投资外,对于开发商责任,要有制度去保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规定,在楼盘规划的时候要求开发商预留噪音防治基金,切实保障居民权利。
北京已经开始行动,除了2007年已经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之外,今年4月1日,北京又颁布并实施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规定如果地铁地上线和居住、医疗、文教、科研区的敏感点水平距离不超过50米,就需要采取噪声控制措施。而且,新建地铁须预留采取噪音控制措施的条件,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从宏观层面设计了下一步的目标:在规划新城土地用途时,将预留交通线路两侧噪声防护距离;已建成的地区,新、改建道路将调整线位,避让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物。而对于已经产生噪声污染的地区,拟启用新政策,建立居民个人、产权单位和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出资,分期、分批对道路两侧住宅等敏感建筑物更换隔声窗。
城市水污染处理 篇7
1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工艺流程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工艺通常由污泥干化和水泥窑焚烧两大工艺组成:生活污泥先进行干化处理, 再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和燃料输送入水泥窑进行焚烧处理, 最终以熟料及水泥产品产出。协同处置工艺流程见图1。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工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 生活污泥焚烧后灰分含CaO、SiO2、Al2O3、Fe2O3等氧化物, 是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必需成分, 灰分高温分解成为熟料组分[4]。
(2) 生活污泥中的有机物得到彻底分解。水泥回转窑温度一般达1 350~1 650℃, 燃烧气体在高于800℃时停留时间8 s, 高于1 100℃时停留时间3 s, 窑内物料呈高湍流化状态, 在此高温下, 生活污泥中的有机物、微生物、病原体等将彻底分解[1]。
(3) 生活污泥中的重金属在水泥窑内在高温液相环境下通过化学反应被水泥矿物吸收或者固熔, 固熔在水泥熟料矿物结构中, 达到被矿化的作用, 其水泥产品制成的混凝土重金属渗出液极少, 不会对水泥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5]。
(4) 充分利用了生活污泥的热值。生活污泥含有有机质 (55%以上) 和可燃成分, 它们在水泥窑高温分解时会产生热量;污泥的低位热值为11 MJ/kg左右, 在热值意义上相当于贫煤, 可替代部分燃料, 减少了燃料的用量[5]。
(5) 回转窑内的耐火砖、原料、窑皮及熟料均为碱性, 可吸收生活污泥焚烧过程产生的SO2等酸性气体, 减少其排放量。同时污泥有较高热值, 可替代部分燃料减少燃煤量, 也减少了SO2排放量[2]。
(6) 回转窑热容量大, 工作状态稳定, 连续作业, 处理量大, 避免了生活污泥不完全焚烧排放废气的出现。
由此可见, 生活污泥中的可燃物在水泥生产系统中完全分解, 而残余部分则全部作为水泥原料之一制成熟料, 同时充分利用了其可燃成分的热值, 生活污泥中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均能得到充分利用, 资源化效率高。而且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具有处理温度高、高温停留时间长、处理规模大、无二次固体废物排放等显著优点。通过水泥生产和处置生活污泥的结合, 充分利用水泥生产的余热, 减少传统能源消耗量, 有效消减生活污泥, 而且降低水泥生产成本, 降低生活污泥综合利用成本, 实现资源再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污染防治分析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工艺产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有废水、废气和设备噪声, 无固体废物产生。
2.1 废水及其污染防治分析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工艺新增废水主要是污泥罐装车卸泥后罐车的清洗废水和接收、干化、输送设施每年检修产生的清洗废水, 废水量较少。这些清洗废水均可引至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常规的二级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于厂区绿化及冲厕用水。
2.2 废气及其污染防治分析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工艺主要大气污染物有粉尘、臭气、重金属等, 均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净化处理。
2.2.1 接收和输送系统臭气及其净化处理分析
生活污泥在运输、厂区接收和输送过程均会逸出臭气, 可采用如下防治措施:
(1) 污泥采用密闭罐装车运输, 运输途中不洒不漏。污泥罐装车配备实时定位监控系统。制定合理的运输时间, 避开交通高峰期。
(2) 湿污泥收料间设为负压, 储罐和输送系统采用密封系统, 其内部也设为负压, 防止臭气外逸。维持负压抽取的臭气经管道送入水泥窑窑头篦冷机风机进口, 随空气一起进入窑头高温区高温焚烧净化除臭。
2.2.2 污泥干化废气及其污染防治
2.2.2. 1 污泥干化的粉尘及其处理措施分析
污泥在烘干车间的烘干机中由来自水泥窑熟料生产线的窑尾废热烟气进行干化。烘干机内热气流与污泥进行气固两相的对流型干燥, 完成热交换后的污泥颗粒送至干污泥间, 尾气则经布袋收尘器收尘处理后排放。
污泥干化是利用水泥窑尾热烟气干燥湿污泥, 该系统利用水泥窑排出余热, 简化了工艺过程, 减少了窑磨排气筒的粉尘排放量, 还减少了污泥干燥系统单独建设的占地、工程投资和运行等费用。
2.2.2. 2 污泥干化产生臭气及其净化处理分析
污泥干燥机内污泥干化过程污泥颗粒表面温度在80℃以上, 污泥干燥速度特别快, 干燥机内平均停留时间约10 s后, 污泥含水就从80%降至30%, 高温环境下快速干化, 污泥不会发酵产生新的臭气污染物。但污泥原有的臭气污染物大部分未能分解, 从烘干废气排气筒排放。
治理臭气按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具体措施主要有掩蔽法、稀释法、燃烧法、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等处理方法。表1列出可适用于含臭气的烘干废气的处理方法。
根据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烘干工艺和臭气排放特点, 可在烘干生产线中安装生物除臭设施, 采用生物除臭工艺对烘干废气除臭处理后达标排放。
2.2.3 污泥焚烧废气及其污染防治分析
污泥干化后作为替代原燃料进入水泥窑内焚烧, 成为水泥生产线的正常生产工艺, 窑内烟气进入窑磨收尘器收尘后经窑磨排气筒高空达标排放。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后排放到大气的污染物除原有的粉尘、SO2、NOX外, 还增加了污泥带来的重金属污染物。
污泥内的重金属进入水泥窑后有3条出路:一是随烟气和粉尘排放;二是进入熟料中;三是随窑灰带出又回到生产线重新利用, 最终仍进入熟料中。
水泥窑高温环境下, 重金属元素与石灰石等物质分子进行矿化反应, 大部分矿化为熟料;而进入烟气的量取决于元素在水泥窑中的挥发性。难挥发性重金属, 如Cr (沸点2 672℃) 、Ni (沸点2 732℃) 、Cu (沸点2 595℃) 、Mn (沸点1 900℃) 等, 这些金属元素经矿化作用绝大部分直接进入熟料, 随粉尘排放的量很微小。进入熟料中的重金属元素经过高温发生化学反应的矿化作用存在于水泥熟料矿物晶体中, 重金属被结合在水泥矿物中, 均以不容易迁移及极低溶出速率的稳定矿物被矿化在水泥产品中, 实现了重金属的均化稀释和水泥矿化稳定。通过水泥窑高温反应, 水泥熟料矿物可以矿化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7]。污泥中气化温度低的重金属, 如沸点温度汞356.9℃、镉765℃、砷613℃, 在水泥窑850℃以上高温环境中基本气化, 大部分进入窑磨废气, 在烟气中主要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实际工艺中, 窑磨烟气以较低温度排放, 特别是经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后的烟气排放温度更低, 冷却过程中这类重金属大部分又冷凝并附于粉尘中, 大多在袋收尘器与粉尘一起截留附于窑灰, 重新作为原料入窑或作为混合材参与粉磨进入水泥产品, 因此汞、镉、砷等重金属也有部分最终进入熟料和水泥中, 而少部分则由窑磨排气筒高空排放。
控制重金属排放量, 应从源头开始。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艺可制定接受污泥的重金属控制指标, 不接收含有易挥发的重金属如汞、隔、砷等较高含量的生活污泥。对不同来源污泥应在首次、后续接收过程中定期抽检分析重金属成分并备案存档, 结合烟气监测等环节严格控制污泥有害成分进入环境空气。
生活污泥含有汞、铅、镉、砷、镍、铬等各类重金属, 目前这些重金属随污泥填埋或作为农用肥进入土壤环境中, 对当地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污泥送入水泥生产线进行协同处置, 绝大部分重金属将被矿化在水泥产品中不会进入环境, 大幅削减了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量, 减少了重金属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
3 结论
水泥窑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可充分发挥水泥工艺的优势, 实现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工艺主要产生臭气、粉尘和含重金属的烟气。对接收和输送系统的臭气采用负压收集送入水泥窑高温焚烧措施;对污泥干化过程的臭气采用生物除臭工艺进行净化处理;对污泥干化及高温焚烧工艺产生的粉尘采用收尘处理;对重金属排放的控制主要从源头控制, 不接收较高含量的低沸点易气化的汞、隔、砷等重金属的生活污泥。
摘要:水泥窑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可充分发挥水泥工艺处置固体废物的优势, 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但工艺过程产生和排放粉尘、臭气、重金属等大气污染物, 本文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过程的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泥窑,污泥,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施惠生.利用水泥窑处理污水厂污泥的应用研究[J].水泥, 2002 (7) :8-10.
[2]马勇, 郁卫华.水泥窑处理污水厂污泥的应用技术[J].上海建材, 2000 (1) :38-40.
[3]朱建平, 常钧, 芦令超, 等.利用城市垃圾、污泥烧制生态水泥[J].硅酸盐通报, 2003 (2) :57-61.
[4]赵庆祥.污泥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21-49, 223.
[5]胡芝娟, 沈序辉, 陶从喜, 等.污泥在水泥窑上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J].水泥, 2003 (4) :6-8.
[6]徐晓军, 宫磊, 杨虹.恶臭气体生物净化理论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7-52.
城市水污染处理 篇8
近年来, 桐城市生猪生产不断发展, 规模化、集约化尤为突出, 据统计, 全市年出栏生猪约40万头, 其中规模养殖出栏在28万头左右, 规模养殖比重达70%。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100余家, 年出栏1 0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22家, 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有5家, 全市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0家, 拥有部级标准化养殖小区2家、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家, 规模化养猪已成为桐城市养猪业的主力军。
1 桐城市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便污染现状
桐城市年出栏生猪28万头左右, 产生大量粪便。除了部分标准化的养殖场 (小区) 在粪便污染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其余约70%几乎未经过无害化处理, 这些粪便的乱排乱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和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对空气的污染
硫化氢、二碳化甲基、正丁酸、氨、二甲硫、三甲氨及丙酸、正戊酸等是猪粪中含有的恶臭物质, 如不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或处理不彻底, 畜禽圈舍周围空气会充满恶臭味, 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对畜禽和人体造成危害[1]。
1.2 对水体的污染
桐城市中小型规模养猪场主要集中在农村, 有相当数量的养殖场位于居民区内, 如果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即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 会污染地下和地表水源, 导致周围水质恶化,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其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1.3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畜禽粪便若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 会大量滋生蚊蝇, 导致病原体和寄生虫大量繁殖、环境中的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人畜共患病蔓延。不少畜禽养殖场地处居民稠密区, 一旦发生疫情, 后果不堪设想[2,3,4,5]。
2 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污染治理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但在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的具体工作实践中, 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畜禽污染治理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主体是养殖企业, 但多数养殖企业对养殖污染治理认识不清, 意识淡薄, 只注重发展生产, 对养殖造成的污染敷衍了事, 这是造成污染物乱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 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本身资金有限, 污染处理投入成本高, 畜牧业生产效益不高且不稳定, 仅靠业主自行投资建设难度大, 多数人不愿意拿出资金用以治理污染, 有些人甚至认为污染治理是环保部门份内的工作, 与己无关[6]。
2.2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前, 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对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废弃物的治理执法、监管主体不明, 存在各部门互相之间权责不清现象。目前, 这一问题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已明确界定。
2.3 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农村耕作方式的变化导致养殖业和种植业分离, 加之化肥的使用使畜禽粪便成为了污染源。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养殖小区, 种养比例失衡, 畜禽粪便缺少足够的土地消化, 大量畜禽粪污随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水体, 造成农村环境质量的恶化。
2.4 畜禽粪便处理方法———沼气应用效果不显著
沼气技术有待创新, 沼气推广应用效果不显著, 许多沼气在建设完工后无法使用。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对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管;二是应革新技术, 降低沼气建设和运行成本, 提高处理率和综合利用效益;三是综合利用配套设施有的不够完善, 沼气工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和专门的管理人员, 应建立相应机制解决这一问题[7]。
3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和引导
加强对养殖业主的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防治畜禽粪便污染的重要性;按照种植业和养殖业配套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加强引导, 使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3.2 实行养殖准入制, 制定优惠政策
在养殖场的设计和施工中, 应同步进行治污配套工程, 否则不得进行生产。此外, 政府部门应尽快制订有关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通过政策引导、效益吸引等方式促使养殖业主和农民增加对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投入, 形成整体合力, 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提供保障。
3.3 加强沼气工程建设, 不断开发畜禽粪便利用新途径
加强沼气工程建设, 减少户用型沼气建设规模, 沼气工程建设主要以中小型规模养殖户为主, 把沼气技术列入畜禽污染治理的重要部分。建设沼气工程, 发展农牧结合型养殖模式, 处理生猪养殖场内的畜禽粪便及污水, 方法切实可行, 具有工艺先进、结构简单、投资少、处理成本低的特点, 且管理方便, 解决了养殖场粪便和污水的出路问题;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 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经过发酵的粪便污水成为沼液、沼渣, 用作果园、茶园和农田的优质有机肥料, 同时对沼液、沼渣进行综合利用, 可以节约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 将多余的沼渣加工制成商品有机肥料, 投入市场销售, 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具有良好的推广以及示范作用[8]。
加强技术研究, 在提高现有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畜禽粪便利用新途径, 以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 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发展迅速, 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该文对桐城市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便污染处理现状进行介绍, 指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污,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桐城
参考文献
[1]张国强, 潘科, 王海兵.加强畜禽养殖业沼气工程建设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J].河南农业, 2007 (7) :9-10.
[2]郝莉娟.浅谈榆次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站的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 (新能源产业) , 2012 (4) :8-10.
[3]王庆祝.加强养猪污染防治促进养猪业科学健康发展[N].光华时报, 2009-05-15 (3) .
[4]叶美锋, 林代炎, 林琰.规模化养猪场污水综合治理工艺模式分析[J].能源与环境, 2006 (5) :60-62.
[5]何英琦, 崔宏业, 杜秀丽.集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3) :82-83.
[6]陈方舟, 吴飞龙, 叶美锋, 等.养猪场粪污治理与再利用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 2009 (5) :488-492.
[7]欧荣娣, 占今舜, 张彬.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 2013 (6) :88-90, 4.
城市水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篇9
1 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
1.1 人们环保意识淡薄
在城市中人们从思想观念上就缺乏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 严重缺失环保意识, 其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一是, 政府相关部门不重视水污染问题。很多地区存在对本地区的排污企业监察工作力度不够, 加之监察体系还不够完善, 因此对水污染控制没有发挥监督作用, 使得环保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二是, 百姓对水污染问题的不重视。百姓对水污染的认识, 主要集中到水体受到污染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而缺少在水污染进程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百姓普遍存在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误区和盲区, 这使得百姓的环保意识淡薄, 对于水污染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 更没有意识到会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
1.2 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城市水污染立法表现出的问题体现在城市发展政策中, 从目前的城市发展政策来看, 其表现出很大的片面性、盲目性, 过于重视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城市环境效益的重要性, 同时规划不完善且预见性较差, 城市水污染防治策略不全面, 城市中的废水处理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城市水污染问题。此外, 监管体制及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其中主要体现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控制责任不明确, 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范围较小, 无法起到全面控制的作用, 针对过量开采地下水这种违法的行为缺少明确的法律责任, 城市水污染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以及针对污染水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我国的环保立法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起草的, 这必然会出现个别部门在起草环保立法时为本部门利益扩大本部门权力并得到法律承认, 这使得部分领域出现了真空现象。
1.3 城市水处理技术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其对排水和供水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水处理技术存在不足的情况。生物处理需要反冲洗处理设备和充气供氧系统, 这便增加了运营成本并且管理也十分的复杂, 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生长对水温变化十分敏感, 所以该种处理方法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化学氧处理方法效果好, 但是需要加入大量药剂同时处理成本也增加了, 运用化学氧化处理会增加出水的突变性, 从而增大水中低分子有机物浓度, 如果缺少有效的后续处理, 则出水的水质会随之降低。以上技术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 但是想要在国内普及推广还是很困难的。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2.1 开展教育加强人们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其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 应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首先, 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 政府监察机构在各单位进行会议时必须要开展环保教育, 在教育环节中配有真实的案例, 使各单位深刻的认识到污染行为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提高相关单位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心和环保意识。其次, 对百姓进行教育。对百姓进行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由于城市中百姓的数量是巨大的, 在对百姓的环境意识教育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 开展百姓的教育工作需要有资金作为支撑, 可以采取分区的方式进行教育。百姓关注水环境问题主要是从切身生活开始的, 其教育内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 使百姓清楚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哪些行为会造成水污染, 以及水污染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其次, 使百姓了解自己在环境保护和监督中的权力和义务, 百姓是公众的一份子, 更是切身利益的直接评价者, 具有广泛性和积极性, 当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其会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自身利益。此外, 公众监督机制促进了百姓环保意识的提高, 监督和举报增加了重点污染企业的压力, 使信息更加的透明化, 通过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 使重点污染企业改进排水设施, 使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最后, 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环保教育。利用好的媒体平台和社会名人开展教育工作, 这样可以使环保教育工作更加的有效, 曝光污染单位的种种行为, 通过社会舆论强化对污染单位的督促力度。
2.2 完善监督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
面对水污染立法体系缺陷笔者给出下面几点建议:第一, 将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扩大, 完善环境评价制度;第二, 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水量确定, 完善排污的控制制度;第三, 完善水资源监管体制, 健全浪费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以及污水集中处理机制;第四, 重视起节水设备, 并积极推广节水设备的应用;第五, 增大城市地下水的保护力度, 针对违法和超量开采地下水的行为, 要加大惩罚力度。
改善城市水污染现状的先决条件就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 针对得到国家财力支持的排污企业, 监管部门要督促其改进排污工艺和设施, 针对没有得到资金支持或资金支持少的排污企业, 相关部门也要督促其能够达到单位拥有的水平, 并增大排污超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监管部门在执行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负责的态度, 要赏罚分明、加大力度、下定决心, 否则监管制度也将成为面子工作, 并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此外, 国家方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工作也是非常迫切的。对于超标的排污企业, 法律要发挥监督和督促作用, 使监管部门严格行驶自身职责, 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针对由于意外事故而造成排污企业, 从法律上要给予惩罚, 对于得到财政支持但是没有达到排污标准的企业和钻空子的单位, 法律上要给予重罚, 在对排污企业罚款的基础上, 还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2.3 改进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方式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 根据城市的特点选定相应的处理方式。人口密集地区适用于集中处理方式, 污水处理较为分散且不易建设收集系统, 可以选择分区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办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将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是处理城市污水的最佳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区、水质和排放标准, 要灵活的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经济实力较强时可以选择排放要求严格的工艺。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在选择水处理工艺上, 要根据以建设水厂工艺经验来选择, SBR工艺流程较为简单, 具有静止沉淀效率高、去除有机物速度快等特点, 在组合式构造方法中尤为适用, 更利于污水处理厂的改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要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城市水污染并非单方面问题, 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政府、企业、个人都是保护水资源的责任人。面对目前城市水污染现状, 不能只着眼于水污染的表面现象, 而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将城市水污染问题彻底解决, 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瑞丽, 乔龙.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24-25.
[2]姚澄宇.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剖析与对策初探[J].给水排水, 2010, S1:138-143.
[3]李玉文, 周玮.浅谈城市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9:96.
城市水污染处理 篇10
1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主要原因
河流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 不难发现人类文明都起源于河流。现代城市建设中依然会进行城市河流规划建设, 例如, 隆昌的金鹅江、长春的伊通河等。但却对城市河流维护并不重视, 许多城市河流缺少维护计划, 没有良好的城市河流保护机制, 致使许多城市河流遭受污染。这些被污染的河水中将产生大量病原菌、病毒、寄生虫, 更会发出恶臭的气味, 人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 嗅觉和神经系统都将受到破坏。导致城市河流污染的原因有很多, 既然生活污水, 也有工业排放。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城市河流水污染主要原因:
1.1 垃圾入河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 不论经济水平, 还是教育水平都有待提高, 国民整体素质并不高, 许多城市居民对环保没有一个正确认识, 普遍缺乏环保意识, 加之政府方面缺少宣传和监管, 所以经常出现沿河居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河的现象, 且这种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 被污染后的河水未能及时得到治理, 最终水体被严重污染, 水体生态遭到破坏。
1.2 上游污染下游
我国城市河流污染中上游污染下游现象十分严重, 许多城市河流污染都是由于上游污染导致, 这已不是局部问题, 而是当前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普遍现象, 其中上游污水下排就是典型的上游污染下游的表现。另外, 上游违章建筑、简易住房、工棚等等, 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河水造成污染。
2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运用
由于城市河流不同于野外河流, 所以不能使用大型清污船。想要真正意义上控制城市河水污染, 不仅要治理污染, 还要尽快恢复水体水质, 改善河流生态环保。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加大处罚力度, 杜绝垃圾、污水排放, 从根源上控制污染源。另一方面, 还要对已受到污染河水进行治理, 对污染进行控制。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
2.1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除藻技术、金属化学固定技术、化学絮凝技术等。化学处理法与其他技术相比, 不仅见效快, 操作简单, 适用范围广泛, 且能够应用于特殊条件下的严重污染, 是控制城市河流谁污染的有效手段。化学处理技术的原理是, 通过化学药剂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实现水质的改善。常用药剂有:明矾、硫酸铝、氯化亚铁、聚丙烯酸钠、聚丙烯氯胺、硫酸亚铁等。实践证明, 化学处理技术对水体中CODcr去除率高达70%, TP去除率达到了94%。但化学处理法应用中, 必须控制药剂用量, 避免对水体造成化学污染。
2.2 曝气复氧技术
水体污染严重后, 水体耗氧量将大于水体自然复氧量, 这会使水体处于缺氧状态, 便会失去自净能力, 发出臭味。曝气复氧技术对改善水质,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着很大帮助, 能够有效控制水体黑臭现象, 且反应速率快。但成本相对较高, 在我国应用度不高, 普遍应用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污水治理中。该技术原理是, 通过人工充氧方式, 改善溶解氧, 增强河流自净能力。由于成本原因, 应用时一定要结合水质污染情况和财政情况, 合理运用。
2.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转化和降解方式去除污染物, 修复河内植物和生态, 这种技术是最为生态环保的污染控制、处理方式。该技术由美国发明, 是通过加速水体自然降解能力实现控制污染, 净化水体目的。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的是特定微生物或植物来实现。重庆桃花溪的污染控制就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污染控制效果非常好, 既能提高水体含氧量, 又能改善水体生态,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染控制, 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3 结语
城市河流对城市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日益严重, 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 城市河流水污染必须引起重视, 想要改善城市河流水污染现状, 必须采取想要治理措施, 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周墨菁.城区河流污染对生态环境及系统的影响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经济管理学院, 2012, 13 (11) :119-124.
[2]李志搏.城区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浙江经济管理学院, 2011, 19 (14) :132-136.
城市河道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篇11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特点;成因;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排涝、调节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景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多方面的功能。同时,河道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纳污能力。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部分城市河道水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这不仅会破坏水生环境,还可能危害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污染控制和治理的重点课题之一,值得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1.城市河道特点及其污染状况分析
1.1 城市河道的特点
城市河道是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总面积内的河道,它界于天然河道和人工渠之间,具有其独特的水力特性。城市河道普遍较浅,河道顺直,水量小,流速慢,枯水季节甚至断流,河道两岸甚至河底多采用混凝土衬砌,两岸植物少,水中生物少。这些特性决定了城市河流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从功能而言,城市河道一般不具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功能。同时,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廊道,还具有生态资源的功能。
1.2 我国城市河道污染状况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城市水利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的问题,我国多数城市河道淤积、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城市大多建在地势平坦之处,城市河道比降很小,流速很慢,受到污染后不能及时自净,加之城市建设与发展也大量侵占城市水面,造成河道空间减小,水面缩窄,行洪能力降低。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河道中悬浮物和沉淀物明显增加、河道侵蚀加剧、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输入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国家重点监控的141个城市河道中有63.8%的城市河段为Ⅳ类甚至劣Ⅴ类水质。城市河道污染情况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越快,城市规模、人口增加压力越大,环境负荷也越大,城市河道的水质也就越差。
可以说,加大城市河道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城市河流水体污染状况,恢复城市河道水系综合功能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
2.河道污染成因分析
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可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类,外源污染又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形式。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大部分工业废水都能集中处理后再排入河道,但仍有部分企业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对于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的地区,可以有效阻止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河道,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市政管网的雨污分流建设并不完善,大量生活污水通过合流制管网直接排入河道;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流。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车辆废气、垃圾、大气沉降物形成的污染物也较多,这些污染物被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道。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河道后,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内源污染也是城市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河水滞流,河道淤积,大量含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底泥沉积造成了内源污染。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沾染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城市河道受到严重污染。
3.城市河道污染治理措施的探讨
3.1 合理规划,合理布局
对城市河道治理具体方案的规划设计要全面、细化、到位。比如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截污工程和污水收集系统。必须全面规划,综合考虑河道的左右岸、上下游,并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把整治的效益做到最大化。同时,要正确把握水环境总体功能及区域功能,进一步对各区域的不同河段做出相应的具体功能定位。同时借鉴其他河流的成功经验,又不能照搬,要根据本河段的实际情况确定。要充分考虑保持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如自然景观类河道,尽力维持河流的原始、自然特征,满足人们溶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对于广场化河道,广场与河道相靠,喷泉与河水相连,城市中的人们既能聚集在一起交流、联络感情、举行集会,又能充分体会自然和谐的亲水感受;对于公园化河道,给河道增添公园的灵气及活力,公园来装扮河道的空间环境,二者融会贯通,体现河道水环境的休闲性、游玩性。
3.2 加强污水源头的控制
污水的超量排放是造成城市河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产生。对因技术原因而导致耗水量大的企业,必须督促其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进行清洁生产,切实减少污水的排放,加强水的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
适当推动居民用水回归合理价位,也是减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的有效措施。
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使城市居民从思想上认识水资源价值及其可贵性,自觉地节约用水,并促进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的发展。
3.3 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削减污染物总量
在河道管理问题上,关键是要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要提高居民的素质,特别是沿岸居民,严禁他们将生活垃圾、粪便等废弃物倒入河里;严禁他们直接排放生活污水进入河道。要严格控制企业,特别是餐饮业和宰杀畜禽的企业,严禁其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中;此外各类废弃物以及易燃易爆和含有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危险物品不得堆于河道附近。更重要的是,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将流域内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排放的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4 因地制宜,分清主次进行河道综合整治
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的战线长、工程量大,在整治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对河势变化影响较大的工程、对控导作用较明显的工程应作为重点,优先安排修建。此外,应该根据河势变化情况,投资力度等,及时对重点工程进行实际调整。河道整治工程的规模大,战线长,所需物料也很多。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该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结构和所用材料要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费用,节约整治投资。
3.5 加强河道生态的修复
河流水生生物的适度生长可对有机污染物起降解作用,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如一些特种鱼类、虾是水体的清道夫,金鱼对清除藻类有良好效果。可选择一些适生的水生生物,重建水体生物群落,逐步优化城市河道水体生物结构,缓解相对严峻的污染现状。例如,可以在城市河道水下种菹草等沉水植物、水面种水葱等,并适量放养螺蛳、河蚌、小鱼,这样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投入取得显著的生态修复效果。
3.6 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产业结构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标志,同时也反映着环境问题的不同阶段,当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时其污染水平较低,随着第二产业的增加,污染水平相应提高,而当第三产业大量增加时污染水平又将有所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总体上污染较重的第二产业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应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控制城区工业格局,通过引导使之向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即改变低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的方式,走向高技术含量,高资金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经济素质,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发展,从而不断加大污染小的第三产业比重。
4.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视,城市河道水质情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满足广大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环境要求,严控污染源、完善水循环、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已成为城市管理当局必须直面的重要管理课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不断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万玉媚,李萌.河道污染及治理技术[J].天津科技,2010,(2).
[2]丁书红,白继平,苏长岭.城市河道污染成因及治理模式[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9).
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分析 篇12
1 城市河流污染产生的原因
1.1 城市人口的增加
造成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类: (1) 工业废水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 (2) 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不管是哪种原因, 城市河流水污染都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有不可分离的直接联系。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一批外来人口涌入城市, 不但造成了工业废水的增加, 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活废水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生活废水造成污染的增加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尤为重要, 控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是相关从业人员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2]。
1.2 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增加
工业废水对城市河流的水质量能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尤其对冶金、造纸行业来说, 会给城市河流的自净化能力造成沉重的负担。由于我国发展的需要, 国家鼓励民间开办工厂, 因此在短短的几年之间,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如同雨后春笋, 林立在我国的城市之中, 迅猛的发展造成的后果是, 相关管制条例不够明确, 大批中小型企业钻了制度的空子, 导致城市周边的河流各种有毒元素严重超标, 甚至影响到我国城市周边的生态和谐, 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施行。这个问题由于十分严重, 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同时, 由于我国重工业起步较晚, 在许多方面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尤其在环保理念上, 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 领导层也忽视了这方面的建设, 因此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以及废水处理能力普遍低下, 造成城市河流水污染严重, 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了不利的影响。
1.3 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
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也影响到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 由于畜禽养殖业都需要进行家畜粪便的处理, 这就给我国城市河流的自净化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同时, 我国的畜禽业的粪便处理相对落后, 因此许多粪便没有经过环保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城市周边的河流里, 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河流的水污染。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对于饲料的规范相对较少, 因此造成严重的水体营养化的现象, 给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1.4 雨后污染
雨后污染也是导致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较低, 因此常常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 这种现象也严重的影响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工作[3]。通过雨水的冲刷, 将许多城市中的污染通过排水系统排到了城市周边的河流生态系统中, 造成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紊乱, 甚至阻碍了我国城市的生态平衡, 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2 物理法治理河流水污染技术
物理治理河流技术是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技术。由于利用物理的治理方法,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小, 并且其以自然治自然的方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不谋而合, 因此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中。一般来说, 物理治理河流的技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这三种方式分别为截污分流与引水冲污。
2.1 截污分流
截污分流利用了城市的排水系统, 通过修建污水截取的基础设施, 从而减少城市水污染的程度,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污染现象。利用相关基础设施, 可以达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从而拯救城市边缘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 增加其运行的自循环能力[4]。当然, 截污分流的工作需要水利, 市政与城市给排水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才能达到较好的物理治理效果。
2.2 引水冲污
引水冲污是一门比较古老的河流水污染的治理技术, 通过将河流改道, 实现稀释污水的效果, 从而减少城市废水排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进而增加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改善我国城市河流的污染情况。但引水冲污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将河流改道的成本较高, 同时也难以实施, 比起其他城市河流水污染技术缺乏操作性, 因此在我国的实际案例比较少。
底泥是河流污染的来源之一, 因此对河流中底泥的控制也是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技术的一个目标之一, 底泥通过一定时间的分解, 会产生有毒物质, 影响城市周边河流的生态系统, 从而造成一定的污染现象。目前, 我国对此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 只能通过人工疏通来减少底泥的污染, 同时在清除底泥的工作中, 也常常出现因为操作的疏忽而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
3 化学法治理河流水污染技术
化学法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通过对城市周边的河流投放化学药品, 借此来改善我国城市周边河流的生态面貌, 从而实现河流水污染根治的目地。相比发达国家, 我国的化学法水污染治理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比如我国化学法水污染治理技术的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 因此实施起来, 极容易造成河流水质的二次污染, 甚至会影响河流本身的生态系统, 因此在开展化学法水污染治理技术时, 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对化学药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增加化学法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稳定性。
3.1 化学除藻技术
化学除藻是针对营养化的水体投放胶原体, 从而实现化学除藻的目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化学除藻工作之前, 要对投放的药物进行长期实验, 在保证其安全性达到国家要求之后, 才能投入实际的应用, 否则会给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 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5]。
3.2 重金属化学固定技术
重金属的化学固定是通过投放特定的药物, 将水质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一定的沉淀, 从而保证水质的清澈。这种方法较为廉价, 实施起来也不难, 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的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之中,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碱性物质的溶解, 能够提高河水的PH值, 从而使河水中的有害物质, 固定在河水的底泥之中, 方便城市河流水治理的后续工作。
4 生物法治理河流水污染技术
4.1 生态修复
通过生态修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复城市周边的河流生态系统的循环能力, 从而达到自净化的目的。生态修复技术是如今学术界最为提倡的一种技术, 因此受到了各个部门的关注。生态修复技术运用生态系统修复与人工辅助结合的方式, 提高城市周边河流生态系统的自修复能力, 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建设, 给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生态修复技术对相关技术人员的生态学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之前, 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城市周边河流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从而保证环境多样化的前期下, 开展河流水污染的防止工作, 通过相关苗木的选择, 能够固化城市周边的土壤, 提高城市的抗腐蚀能力, 从而保证不发生水土流失的状况, 优化我国城市化的资源配置工作。
5“水十条”的政策导向
针对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 经过国务院常委会的批准, 出台了《水污染防水纸行动计划》。一方面体现出国家的对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 水十条的颁布促成了多元化的水污染控制措施。首先,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河流水污染情况, 将酌情关闭一些污染超标的造纸、印染等企业, 促其整改。其次, 相关部门将加大污水的处理费的收取力度, 从经济层面上, 限制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扩散情况。同时, 加大社会投入, 引入第三方的监督管理制度, 从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治理和修复城市周边河流的生态系统, 促进我国建设可持续化经济, 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 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 因此对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修复城市周边河流的生态结构, 降低城市污水排放的力度, 能够有效增加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治理能力, 从而完善我国城市的面貌, 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纯洁, 王丽芳.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技术综合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308:62-63.
[2]邓柳.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5.
[3]徐文芳, 杨准, 姬晓娟.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和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 2013, 403:29.
[4]宋钊.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及修复技术[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3, 704:6-8.
【城市水污染处理】推荐阅读:
城市水污染治理管理09-11
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06-10
城市污染05-26
城市空气污染05-14
城市交通污染05-20
城市污染水防治06-27
城市基建与污染07-06
城市大气污染12-24
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探究-以城市河流为例06-04
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