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喂设备

2024-08-21

饲喂设备(共7篇)

饲喂设备 篇1

由于饲料消耗占养殖业总成本的70%,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将会不断吞噬生猪养殖业微薄利润。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生猪饲喂过程中的饲料浪费,减少生产成本显得尤为重要[1]。采用现代化的饲喂设备与技术进行自动化饲喂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饲料浪费的问题。现代养殖业采用自动化饲喂设备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在畜禽精细饲养方面的研究从21世纪初期开始,起步较晚,而专注于养猪精细化、自动化饲喂设备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就更少,大部分是针对奶牛精细饲喂的研究,而传统的养殖模式严重地束缚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2]。由于现代化的饲喂设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各学科技术的支撑[3]。笔者通过对三类生猪饲喂设备的功能及特点进行介绍,指出目前生猪养殖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 干料自动输送供给设备

干料自动输送供给设备主要由散装饲料车、饲料塔、管道输送机构、定量筒(或下料管)和食箱(或干湿料箱)组成[4]。其工艺流程:饲料厂→散装饲料车→饲料塔→管道输送机构→定量筒、下料管→食箱、干湿料箱。它是一个全封闭的输送过程,见292页彩图1。

干料自动输送供给设备的主要特点是:1)能够保持饲料清洁、操作管理方便、运行可靠,对饲养管理人员水平要求较低[5];2)由于饲料不用打包、拆包,又是在封闭状态下输送,因此可以大幅减少散漏损失[6];3)最大限度地减少饲喂过程中猪只因等食而产生急躁、嚎叫的应激,可以实现同时饲喂;4)整个饲喂过程都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饲料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不会在饲喂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关键配套设备:输送盘索、饲料塔,其材料要求内壁光滑、安装简便、杜绝渗漏、便于清洗消毒,一般由橡胶、不锈钢、玻璃钢等材料制成[7]。目前多以自制或厂家定制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并逐渐在大中型养猪场开始采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设备价格高、维修困难,对经济实力较弱、猪粮比偏低的我国养猪业,如果政府不进行扶持工厂化养猪模式难以普及。

2 液态料自动饲喂设备

液态料自动饲喂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设备和空气压缩设备、储料塔、阀门、带搅拌器的混合罐、电子称重装置、储水罐(清水罐、废水回收罐)、饲料泵、下料口、热塑性树脂(PVC)饲料输送管道等[8]。整个设备由中央计算机控制,将各部分组装好以后通过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然后由计算机控制各个环节的运转。主要工作过程:操作者根据猪只的营养需求选择饲料的配方和饲喂曲线、料水比、日饲喂次数,然后利用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循环每次干料量和用水量。将废水罐中的水注入混合罐,不足的部分用清洗各循环后的废水进行补充,根据饲料配方从各储料塔依次将粉碎后的原料定量注入混合罐,混合均匀的液态料由饲料泵泵出,经饲料输送管道送到各个下料阀。指令通过传感器控制,由压缩空气的排放时间长短来控制下料量,同时回收废水[9]。每个工作周期即是一道完整的循环流程。见292页彩图2。

液态料自动饲喂设备的主要特点是:1)智能化控制。饲养管理人员输入相关程序,设备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实现全程智能化运行[10]。2)阻断饲料污染途径,改善猪舍环境。可减少饲料在运输、饲喂过程中的污染,减少干饲料饲喂引起的有害灰尘污染,增强猪只正常呼吸能力。3)液态料的微生物活动,有助于减少抗生素使用。目前世界各地大量研究显示,通过发酵液态料p H值降低,增加了饲料的生物安全性。发酵饲料创建一个良好的乳酸菌培养环境,有利于消化吸收,从而替换了需要使用的抗生素,猪只增长率约提高9%。4)高摄入量和高饲料转化率。混合搅拌后的液态料适口性好、易消化,饲料转化率提高约10%。5)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液态料是由多种原料或混合好的干混料与水的混合,在程序的配方中可以使用低成本的饲料原料———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副产品,从而降低成本。6)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液态料自动饲喂设备的运用可以使饲养员从简单重复的搅拌、投喂饲料中解放出来[11]。通常只需要一台计算机操作员就可以实现全场的饲料投喂,并消除了传统饲喂方式带来的拌料、投喂不均匀的问题。

我国现有液态料自动饲喂设备大多是在引进国外设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优化,经试验并改进以适应本土生产实践[12]。目前存在问题:自动控制设备的控制精度粗糙,饲料分层、营养素分离,且结构复杂,对管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设备费用高。目前为止,液态料自动饲喂设备在新建的大型猪场运用的较多,在小型猪场运用的较少。

3 母猪电子饲喂站设备

母猪是猪场的核心,其产仔率、存活率等技术指标直接决定猪场经营效益[13]。因此,对母猪进行精细化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母猪电子饲喂站设备主要由进口门、进入通道、控制模块、食槽、料仓、离开通道、出口门组成。

母猪电子饲喂站设备是由电脑软件设备作为控制中心,由1台或多台饲喂器作为控制终端,由众多的读取感应传感器为电脑提供数据[14],可以根据母猪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确饲喂及数据管理。见292页彩图3。

母猪电子饲喂站设备工作过程:1)饲喂站通电,控制器液晶屏点亮,表示设备正常启动,母猪可以到饲喂站采食。控制器液晶屏上显示猪只编号、体重、怀孕日期、进食量、日供量等信息;2)母猪进入主通道,进口门锁柱自动下落,进口门在拉簧的作用下自动锁住,防止后面猪只进入通道干扰前面猪只采食,造成设备采集耳标信息有误;3)当母猪在食槽采食时,射频读取设备将获取母猪的身份信息,控制下料装置电机下料,从而达到精确化和智能化饲喂的目的;4)当母猪采食完毕后从出口通道离开饲喂站,猪离开后进口门自动打开。

母猪电子饲喂站设备的主要特点:1)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电子饲喂站设备与传统养殖相比,可以减少72%的成本,使员工从脏乱差的繁重体力劳动转换成脑力劳动,吸引并留住大量的优秀人才,并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在生产成绩方面。2)解决母猪饲料采食不足、过量、漏饲等问题。满足不同母猪对饲料的个性化需求,克服传统饲喂方式劳动强度大、投料精度低、饲料浪费大的问题[15]。3)减少饲料在运输和饲喂过程中的污染。4)有利于实现饲养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16]。

母猪电子饲喂站设备在国外较为成熟,由于我国经济水平较低,且国外对相关核心技术高度保密,国内研究机构较少,国产的相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目前为止,母猪电子饲喂站设备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应用较少[17],但这种智能化设备正逐渐地被广大养殖户认可,普及范围将越来越广。

4 存在的问题

4.1 自动化水平低、饲养技术落后、养殖效率低

目前,我国养猪场生猪的饲喂主要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饲喂量控制不精确,无统一的标准,主观性较大。此外,不能根据猪只的个性需求投放准确的饲料量,导致饲料严重浪费,养殖生产效率低。

4.2 管理模式陈旧,与现代化的养殖理念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养猪场饲养管理仍停留在人工记录的状态,给管理人员带来繁重的任务,且容易出现错误,难以实现生猪养殖的信息化、数字化[18]。

4.3限位栏模式对猪只身心损害大,不符合福利养猪制度

限位栏作为20世纪80年代伴随工厂化养猪兴起的产物,目前大部分养猪场仍然在使用,导致养殖过程中猪只因缺乏运动而出现骨骼发育受限、心肺功能不全、肢蹄病多发的问题。在国外,这种不符合福利养猪制度和健康养殖的限位栏的饲养模式已被禁止,且欧盟在2013年就已经对限位栏的饲养模式发布了禁令。

5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基本养殖设备已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促进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必经之路。总体来说,我国生猪饲喂设备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 饲喂设备的标准化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养殖业相关部门会出台具有行业标准的规模化饲喂设备,发展标准化的饲喂设备。

5.2 饲喂设备的配套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地域要求有不同的养殖方式,也需要配套不同水平的饲喂设备。通过集成、组装等手段研制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下的配套饲喂设备。

5.3 饲喂设备的福利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猪场单纯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最大化,而忽略了动物福利问题[19]。为了效益的最大化,过度地榨取了猪只的生产力,使种猪过早淘汰。未来可以借助动物福利与养殖饲喂设备相结合的特性,在推进与发展我国养猪业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中,使动物福利的理念在养猪饲喂设备中充分体现出来,进而转变养殖企业的观念,促进中国的养猪业向符合动物福利化的方向发展。

5.4 饲喂设备的节能化、环保化

为了减少猪只采食过程中粪污对饲料的污染和饲喂设备电力耗费以及饲料的浪费情况,未来的饲喂设备不仅要从节能的角度出发,更要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设计饲喂设备,最大限度减少饲料的粉尘污染,最终借助养殖机械设备工程技术的手段促进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5 饲喂设备的智能化、精确化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规模化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加大,产业化不断集中,其他产业资本大量涌入养猪业,使养猪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现代化技术的依靠也越来越明显,高素质的企业家及饲养人员需要智能化、精确化的饲喂设备来提高自己的养殖理念,实现从自动上料到自动饲喂,以及饲养数据的核算等都通过计算机处理。

犊牛饲喂方法 篇2

犊牛的哺乳

犊牛经过7天的初乳期之后, 开始哺喂常乳。由初乳向常乳过渡需要有4~5天的过渡期, 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切忌饲喂有抗奶或变质的乳汁。

90天哺乳期 (510千克全乳) :1~10日龄, 5千克/天;11~20日龄, 7千克/天;21~40日龄, 8千克/天;41~60日龄, 5千克/天;61~80日龄, 4千克/天;81~90日龄, 3千克/天。

90天哺乳期 (405千克全乳) :1~30日龄, 6千克/天;31~60日龄, 4.5千克/天;61~90日龄, 3千克/天。

60天哺乳期 (200~260千克全乳) :1~20日龄, 6千克/天;21~30日龄, 4~5千克/天;31~45日龄, 3~4千克/天;46~60日龄, 0~2千克/天。

每次喂奶应在鲜奶中兑1/4~1/2的清洁温水。饲喂乳汁的温度应保持恒定。太凉可导致腹泻, 温度太高可使犊牛消化道黏膜充血发炎。一般夏天掌握在36~38℃, 冬天38~40℃。2次饲喂之间一般间隔8小时。

犊牛的补饲

补饲精料:在犊牛10~15日龄时开始补饲精料, 喂完奶后撒少许精料于奶桶上任其舐食, 促其形成采食精料的习惯。日采食犊牛料1月龄时200~300克, 2月龄时400~600克。

饲喂甘草:从1周龄开始, 在牛栏的草架内添入优质甘草 (如豆科青甘草等) , 训练犊牛自由采食, 以促进其瘤、网胃发育。

饲喂青绿饲料:犊牛在20日龄时开始补喂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甜菜等, 以促进其消化器官的发育, 每天喂20克, 到2月龄时可增加到1~1.5千克, 3月龄增加到2~3千克。青贮饲料可在2月龄开始饲喂, 每天100~150克, 3月龄时1.5~2千克, 4~6月龄时4~5千克。犊牛哺乳及补饲克参照表1进行。

狐狸高效饲喂技法 篇3

实践证明, 公狐从配种结束, 母狐从断乳以后, 幼狐从8月末就进入下一个繁殖季节的准备配种期, 是一个长期准备过程。因为公狐在配种期和母狐在产仔哺乳期体力消耗很大, 要有一个恢复体力阶段, 从8月末到9月初, 公母狐 (包括当年幼狐) 的性器官开始发育, 以迎接下一繁殖季节的到来。为了加快种狐体力恢复, 种狐配种结束后, 种母狐断乳后10~15天以内, 饲料营养水平仍要保持原来标准。从8月末到9月初, 公狐睾丸和母狐卵巢开始发育, 饲料水平要有所提高。无论是银黑狐还是北极狐按重量比动物性饲料不低于65%, 并补加维生素E 5~10mg。只有保证营养水平, 才能使性器官正常发育。银黑狐从11月中旬开始, 北极狐从12月中旬开始, 已进入准备配种期的关键阶段, 饲料营养水平要求有可提高, 按重量比, 动物性饲料要达到65%~70%。每只每日需维生素E 10~15mg, 接近配种期时要达到30mg。同时为保障狐群饮水的供应, 每天最少要喝2~3次。

2 配种期的饲喂

每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蓝狐发情配种期 (其他品种狐狸或早或晚) 。此期是狐狸年度管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1) 发情配种期。每天分早晚对母狐进行一次全面查看, 根据发情情况做好配种前的发情记录, 并编好公母狐笼号。如到了发情期, 要在饲喂前适时放对配种。为达到配种确切的目的, 当初配成功后, 然后要再复配2至3次。近年来, 由于受暖冬气温高的影响, 极个别的母狐有早发情现象, 因此养殖户切不可掉以轻心, 春节前对所有母狐特别是经产狐进行一次检查, 做到“特事特办”。 (2) 在发情配种期要适当对公母狐添加些新鲜的肉蛋乳肝鱼等营养丰富的饲料, 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其次不要喂的过饱或饲喂酸败食物, 并保持食具和场内清洁。 (3) 在发情配种期要保持场内安静, 尽量不让外人进入狐场, 给狐狸造就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 保证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 并做好防暑降温。其次, 无特殊情况不要抓狐, 以免造成母狐流产。 (4) 除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外, 还要在饲料中添加些适量的维E丸和鱼肝油乳剂, 以保证母狐和胎儿正常发育的需要。

3 怀孕期的饲喂

配种结束后, 母狐处于怀孕期, 公狐则进入体质恢复期。母狐怀孕期的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 是决定生产成败的最关键时期。妊娠母狐喜安静, 所以要保持养殖场安静, 怀孕后期胎儿发育快, 需要大量营养物质, 切忌饲喂霉烂变质和冰冻饲料, 以防造成流产。妊娠期营养水平是全年最高时期, 在日粮安排上要做到品质新鲜、营养全价、品质稳定、易于消化、适口性强, 并依据妊娠期的进程, 逐步提高水平。此期饲料重量比为:鱼62%、肉23%、谷物10%、蔬菜5%;干饲的总克数每日每只平均450g另加23.7%的水。另外每日每只添喂酵母8g、羽毛粉3g、食盐0.5g。同时, 还要及早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推算出每只母狐的预产期, 并记在小室侧壁, 从最后一次配种日期向后推算52天, 即为预产期, 在产前一周要将产箱清理干净并消毒, 铺上垫草, 保持环境安静, 准备接产。

4 哺乳期的饲喂

狐狸在产仔哺乳期饲养的中心任务是, 提高母狐泌乳能力, 提高仔狐成活率, 促进仔狐生长发育, 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母狐由于产仔、哺乳身体消耗很大, 需加强母狐的饲养, 最好是少喂勤添, 3天后日喂3次, 定时定量。而仔狐生后3周全是母乳来保证仔狐的生长发育, 所以母狐的泌乳量及品质直接影响仔狐的发育。而仔狐发育也是很快的, 出生仔狐重100g左右, 生后10天体重可达到500g, 断奶分窝就能达到1820g, 同时在各个阶段补给不同量的饲料。仔狐在出生时有短而稀的胎毛, 50-60日时胎毛生长停止。仔狐出生20~25天以后母狐泌乳量开始减少, 满足不了仔狐的需要, 因此仔狐长到3周左右就应进行补饲, 一般每日补饲2次, 这样一是可以减轻母狐的哺乳负担, 二是可以满足仔狐生长发育的需要。仔狐的饲料应当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 可将新鲜的鱼、肝、蛋、乳等调成糊状, 让仔狐采食。

5 育成期的饲喂

适时断乳分窝, 有利于仔狐的生长发育和母狐体质的恢复。仔狐一般在45日龄左右断乳分窝, 将全部仔狐从原笼内移至幼狐笼, 生产中可根据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灵活掌握, 身体强壮的、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应早分窝;身体较弱的应推迟分窝时间。断乳分窝前, 应根据狐群的数量, 准备好笼舍、食具、用具、设备等, 并且要严格进行消毒和清洗。断乳太早, 由于仔狐独立生活能力差, 易出现生长受阻;断乳过晚, 仔狐间常出现争食咬架现象, 会影响弱仔的生长, 且浪费饲料。断奶后前10天的日粮, 仍按哺乳期补饲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在2~4月龄期间, 日粮必须含有足够量的营养物质, 以保证幼狐快速生长的需要。7~23周龄的幼狐, 必须提供占饲料干物质重40%以上的蛋白质, 饲料中应补充适量鲜血和增加脂肪供给量, 以提高狐的毛绒质量。当育成期的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量低于代谢能28%~30%这一标准时, 幼狐虽体重增长正常, 但体长增长速度减慢。饲料中的脂肪要新鲜, 脂肪氧化会降低必需脂肪酸的营养作用, 育成期幼狐易出现黄脂肪病。

6 防治疾病

奶牛的最佳饲喂时间 篇4

一般来说, 奶牛的饲喂时间由饲喂者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研究人员试图发现, 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饲喂是否会给产奶牛带来某些好处, 试验记录了由此带来的对产奶量、采食量和血液化学指标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11月份的《奶牛科学杂志》。

在该研究中, 数组奶牛每天只在9:00或是21:00饲喂1次, 每隔2小时采集血样, 并在连续6次挤奶中记录产奶量。结果显示, 奶牛在21:00饲喂时提高了撒料后3小时内的采食量, 而全天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并没有增加。然而, 晚间饲喂确实提高了经产牛的乳脂率, 虽然原因不明。研究结论是, 在无热应激的条件下, 晚间饲喂对产奶牛有好处, 但是受奶牛胎次的影响。

饲喂霉变玉米的危害 篇5

1. 玉米霉变的原因

玉米霉变与含水量和温度密切相关, 当玉米含水量达到14.3%时, 曲霉 (如黄曲霉) 即可生长, 含水量达15.6%~20.8%时, 青霉可生长。玉米霉变过程:开始籽粒表面发生湿润 (俗称“出汗”) →胚部发生变化, 胚部菌丝体成绿色 (俗称“点翠”) →灰色→最后呈黑色, 霉味增加, 带有辛辣味, 再继续霉烂, 则丧失使用价值。一般籽粒表面湿润到胚部出现菌丝需3~4天, 若发现及时, 立即处理, 还可挽救, 否则再经几天就达到发热严重阶段, 失去饲用价值。

2. 玉米霉菌毒素及其危害

玉米霉菌毒素可分为田间霉菌毒素和储藏霉菌毒素两类, 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均属于田间霉菌类毒素, 而黄曲霉毒素和赭血毒素属于储藏霉菌毒素。有研究表明, 产生上述霉菌毒素的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从5~35℃不等, 在该温度范围内只要玉米自身水分低于14%, 环境相对湿度低于75%, 玉米就相对处于安全范围, 不易霉变, 但实际生产中很难满足以上条件。有报道称, 每年全世界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畜禽食用霉变玉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产生有毒代谢物, 改变饲料营养组分, 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 使养分利用率至少下降10%。 (2) 导致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 甚至拒食饲料。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3) 种畜禽生殖系统被破坏, 繁殖力低下, 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4) 免疫抑制, 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5) 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 甚至死亡。

霉菌毒素对蛋鸡看得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生长差、死淘率高、采食量低、啄癖、生产性能差等;看不见的隐性危害包括免疫抑制、肝损伤、消化功能紊乱、各种营养素利用率降低、不明原因应激等。具体表现为出生雏鸡卵黄重降低、育雏鸡腹泻、不喜采食、均匀度差、死淘率高, 育成鸡生长慢、开产后啄肛脱肛、有假母鸡现象, 蛋鸡产蛋降低、能量吸收障碍等。

3. 去除霉菌毒素的方法

对于轻度污染的玉米, 经适当处理可达到饲用标准的, 仍可利用。 (1) 水洗法。先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 将其倒进缸中, 加入3~4倍水, 然后搅拌、静置、浸泡, 每日换水搅拌2次, 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 排除法。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祛除。 (3) 脱胚去毒法。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 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 再加5~6倍清水, 然后搅拌, 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 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 如此反复数次, 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4) 石灰水浸洗法。先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 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 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 搅拌1分钟, 然后静止0.5~5小时, 将水倒出, 再用清水冲洗2~3次, 一般去毒率可达90%以上。 (5) 吸附法。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 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 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6) 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 该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 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 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降低霉素对动物生长和其他性能产生的危害作用。 (7) 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作用, 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 可有效祛除黄曲霉毒素。 (8) 补充硒。硒对于火鸡、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的作用, 因为硒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若存大量的霉变玉米, 前4种方法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4. 应对措施

科学饲喂母猪防瘫痪 篇6

一、导致母猪瘫痪的饲料因素

1. 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

据调查, 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 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 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有密切关系。

2. 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

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 母猪产仔前后就会挪用骨骼中的钙和磷, 时间一长, 就会导致母猪体内钙、磷缺乏, 特别是高产母猪更容易发生该病。母猪产仔20天后, 泌乳量达到高峰时, 母猪病情大多趋于严重。

3. 精料中谷类、豆类等含量过高。

谷类、豆类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 这种磷不仅不易被猪利用, 而且还会妨碍机体对钙的吸收, 使猪体组织中钙、磷严重不足, 导致瘫痪。

二、母猪因饲料致瘫的防控措施

1. 合理搭配饲料, 力求日粮营养均衡。

根据母猪营养需求标准,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尽量多喂青绿饲料 (不可一次喂得太多, 以防母猪拉稀) 或优质干草粉, 并补喂矿物饲料及添加剂等, 可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和预防母猪瘫痪。

2. 适当补钙。

对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猪, 每头猪每天可喂优质骨粉、食盐各20克。如果没有骨粉, 可适当加大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比例。饲喂地瓜蔓等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 对防治母猪瘫痪也有良好效果。

3. 尽早对症治疗。

对发病的猪, 可将经过微生物发酵剂处理的猪骨或其他新鲜畜禽骨烘干粉碎, 然后拌入饲料中喂猪, 每天每头猪喂30克左右。

4. 对重症病猪, 可一次静脉注射 (严禁肌

肉注射或将药液渗漏于血管之外) 5%~10%的氯化钙40~80毫升, 并用高度白酒或10%樟脑酒精涂抹皮肤后进行人工按摩, 以促进其血液循环, 恢复神经机能。在抓紧治疗的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 冬天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5. 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

肉牛肥育的饲喂方法 篇7

在我国农区, 农作物秸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价格低廉, 可以大量收购, 是肉牛生产的最基本饲料, 可占肉牛粗饲料的70%~80%。充分利用好秸秆, 合理搭配其他饲料, 对降低肉牛育肥成本非常有帮助。

1.1 农作物秸杆的特点

虽然各种农作物秸秆的营养成分差异很大, 但均有以下共同特点。首先, 粗蛋白质含量很低, 一般为2%~5%;其次, 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细胞壁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含可消化成分较少, 且不易消化;此外, 秸秆中的矿物质含量一般很低, 且不平衡, 受地区和气候影响较大。

1.2 秸秆养牛的补饲原则

一般对当地来源广、数量大、廉价的农作物秸秆应先分析其成分, 根据饲养标准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 (1) 蛋白质的补充:利用动物蛋白 (肉骨粉、鱼粉) 、植物蛋白 (饼、粕类) 、非蛋白氮类 (如尿素、铵盐类等) 等补充。 (2) 能量的补充:利用农作物籽实及其副产品, 如玉米、高粱、燕麦、大麦等补充, 但用量不宜超过日粮干物质的20%, 以免降低秸秆的消化率。 (3) 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优先补充青绿饲料, 最好是豆科饲料如苜蓿、紫云英等;其次是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冬牧70等;再次是青贮饲料、块根块茎类。必要时按实际需要添加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等。

1.3 秸秆的调制

调制秸秆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1) 物理调制:切短 (3cm) 、揉碎, 使秸秆变软, 但保持一定的物理结构, 提高消化液与饲料的接触面。 (2) 化学调制:可采用氨化、碱化等方法改变秸秆的营养物质结构, 提高营养价值。 (3) 生物调制:利用有益的细菌、酵母、酶等发酵秸秆, 产生更适于牛消化利用的营养物质。在生产中往往是将以上各种调制方法综合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调制最佳的饲料。

2 尿素的饲喂

牛瘤胃中的细菌具有分解尿素, 并能利用其分解产物 (氨和挥发性脂肪酸、酮酸) 合成菌体蛋白的能力。尿素的含氮量是粗蛋白质的2.6~2.9倍, 相当于5~8kg油饼类的含氮量。但是尿素只能提供氮素, 要使尿素转化为蛋白质, 尚需提供相匹配的碳链、矿物质、维生素等, 否则尿素对肉牛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而且尿素过量或尿素在瘤胃中快速分解时还会引起中毒。

2.1 影响尿素利用效果的因素

(1) 蛋白质水平:日粮中添加尿素的目的是节约蛋白质饲料, 降低饲料成本, 若日粮中有足够的蛋白质饲料, 再向日粮中添加尿素只能增加瘤胃中氮素的浓度, 并不能被瘤胃细菌充分利用, 造成浪费。日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低于10%时可以添加尿素。 (2) 日粮中能被瘤胃细菌降解碳水化物的含量: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产物挥发性脂肪酸、酮酸是瘤胃细菌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必需匹配原料, 碳水化合物缺乏时, 菌体蛋白的合成会受阻。 (3) 尿素在瘤胃中分解的速度:若尿素的饲喂方法不合理 (喂后立即饮水等) , 或饲料中尿素混合不均匀, 让牛一次性食入大量尿素, 尿素在瘤胃中的迅速、大量分解, 会导致中毒。按精料3%添加的尿素, 通常2~3h即可完全分解。若氨的量增加很快, 细菌来不及利用, 氨即会透过瘤胃壁进入血液, 一方面造成尿素的浪费, 降低了利用率, 另一方面还会因血氨的升高而引起中毒。

2.2 尿素的用量与饲喂方式

(1) 用量:一般情况下尿素氮可占日粮总氮量的20%~30%或占精料的3%。尿素的添加量应根据饲养标准计算, 不可随意添加, 每头成年牛每日尿素用量不能高于150~180g, 或限食体重0.02%~0.03%的尿素。 (2) 饲喂方式:饲喂时要循序渐进, 让牛有适应过程, 适应期7~10d。每天的喂量要分多次饲喂, 同时要补充纤维素、半纤维素、糖蜜等易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当地饼粕类饲料来源丰富, 且价格适中时, 可不使用尿素。为控制肉牛对尿素的进食量或限制尿素在瘤胃内的降解速度, 目前已出现了多种尿素产品, 如尿素糊化淀粉、尿素舔砖、脲酶抑制剂等。脲酶抑制剂的作用虽不能提高尿素的利用效率, 但能减缓尿素的分解, 减少氨中毒的机会。另外, 还可利用尿素氨化秸秆, 既为牛补充了氮素, 又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3 瘤胃素的饲喂

上一篇:医院人才培养下一篇:城市水污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