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全宫切除术(通用4篇)
广泛全宫切除术 篇1
作为临床腹部外科最重要、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 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引流有重要意义。在腹腔内残留气体的引流, 清理腹腔内残留冲洗液, 观察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 减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作用突出[1]。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的渗出液、冲洗腹腔使用的生理盐水、平衡液、囊液、出血等液体在传统的头低仰卧截石位 (Trendelenberg位) 容易积聚在腹部肠曲位置, 导致难以用吸引器吸净[2], 从而导致使用引流管再次引流, 如此增加了患者的紧张情绪、插管时间、住院时间等[3]。因此我院就体位干预方法在此做一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36例, 年龄24~69岁。纳入研究的36例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无心肺功能障碍, 无盆腔手术史或结核史,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所有纳入患者无术后感染, 伤口愈合良好。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8例。观察组中, Ⅰa期1例, Ⅰb1期9例, Ⅰb2期3例, Ⅱa期2例和Ⅱb期3例。对照组中, Ⅰa期1例, Ⅰb1期7例, Ⅰb2期6例, Ⅱa期3例和Ⅱb期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用时、二氧化碳使用量、气腹压力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头低仰卧截石位, 角度在10°~40°之间, 以20°最为适宜[2]。按照常规护理方法, 在手术医生将腹腔内残余液体吸净后, 将手术床水平放置。
1.2.2 观察组
在同样采取头低仰卧截石位基础上进行体位干预。在手术医师吸腹腔内残余液体前, 护士将手术床由原来的角度小心调整到头高10°~20°。如此一来, 积聚的残余液体会流至子宫直肠陷凹位置, 再由手术医生吸净[4]。
1.2.3 引流管的放置
所有患者手术结束时, 在下腹一侧穿刺一个5 mm穿刺孔, 将腹腔引流管置于穿刺孔中, 广泛性全宫切除术辅助将引流管末端置入子宫直肠陷凹底部。另一端接引流袋置于体外, 于腹壁上以丝线固定引流管,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色、量, 24 h引流量少于50 ml者可拔管[5]。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根据手术内容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置管天数、引流总量、住院天数进行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 术后两组患者置管天数、引流总量、住院天数的比较,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残余液体充分吸引的意义
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术后渗出液、冲洗腹腔使用的生理盐水、平衡液、囊液、出血不能被充分吸引, 患者会有长期慢性疼痛的症状, 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感染、发热、粘连等不良反应[6]。在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的优点被认同的同时, 这些不良因素阻碍了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的发展。器械在引流时反复进出腹腔, 带进腹腔的微量细菌也可以及时通过引流带走[7]。宫外孕患者的积血较多, 吸取难度更大, 此时的引流管不仅起吸取积液的作用, 同时可以观察术后有无出血, 故放置引流管的意义已被广泛肯定[8]。
3.2 体位干预的意义
通过引流可以及时解决腹腔内残余液体。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 由于术野的暴露不直观, 通常采用头低臀高截石位的手术体位。由此导致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残留液积聚在肠曲位置, 用吸引器无法完全吸引干净。术后渗出液、冲洗腹腔使用的生理盐水、平衡液、囊液、出血随着患者早期活动, 淤积于子宫直肠陷凹处, 应用引流管引流可能造成引流量较多。在本研究中, 护士在手术医师吸腹腔内残余液体前, 将手术床由原来的角度小心调整到头高10°~20°, 使患者从原来的头低臀高截石位调整为头稍高位置, 患者腹部肠曲位置积聚的残余液体会流至子宫直肠陷凹位置, 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中, 有利于吸引器的充分吸引, 手术医生可吸净腹腔内残余液体。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在置管天数、引流总量、术后住院天数3个方面中, 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都有明显的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故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体位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会, 赵震, 谭进成.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后负压引流管的常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 (3) :331-332.
[2]Rock JA, Thompson JD.铁林迪妇科手术学[M].杨来春, 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851.
[3]韩雪松, 秦兴.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放置交通引流臂的临床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6) :69-70.
[4]郑旺福, 雷李培, 项燕.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体位对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0) :1507-1508.
[5]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92.
[6]林金芳, 冯缵冲, 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77.
[7]熊光福, 腹腔引流的合理应用及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8, 5 (34) :142-143.
[8]胡永胜, 张静一.腹腔冲洗引流在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J].吉林医学, 2006, 27 (11) :1365.
广泛全宫切除术 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腹腔镜,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全程护理
宫颈癌占我国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1], 其病死率占妇女疾病病死率的前3位, 且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早期, 手术效果显著, 预后好。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瘢痕小、恢复快等优点[2], 腹腔镜技术的得到蓬勃发展。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对38例宫颈癌、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4~74岁, 平均46.8岁。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5-84岁, 平均年龄57.3岁。本组患者均无心肺疾患, 其中10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5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经过术前预见性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细致的护理, 有1位患者合并有膀胱阴道瘘, 转泌尿外科行修补术, 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全部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预见性护理
2.1.1 心理支持与疏导
(1) 知道自己患癌症的患者, 心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 (2) 对腹腔镜手术不了解, 认为腹腔镜手术不如传统开腹手术直观, 腹腔镜只有3~4个小孔, 切下的组织怎样取出, 是否能完整取出, 会不会残留病灶, 担心疾病复发和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耐心向其解释腹腔镜是通过改进手术操作方法及手术器械, 使手术视野更清晰, 手术操作更细致, 可以彻底切除肿物;并向患者及家属列举此术式与开腹术式的异同点, 介绍手术适应证、手术大致时间、手术医生的技术。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解释, 取得患者充分信任, 消除不必要的担心。有研究表明, 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手术前患者的焦虑[3]。
2.1.2 阴道准备
向患者解释阴道灌洗的目的是预防感染。方法:术前常规行白带检查, 有阴道炎症者治愈后再手术。术前3d及术晨用有效碘250mg/L的碘伏进行常规阴道灌洗, 每日2次, 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 根除感染隐患。
2.1.3 一般准备
向患者解释术前准备的内容及目的, 与开腹式的术前准备基本相同, 取得患者的配合, 内容包括如备皮、备血及肠道准备等。我院术前皮肤准备选择在术晨进行, 但特别强调要注意脐部的护理, 由于腹腔镜手术通常在脐区做一小口插入腹腔镜, 所以既要彻底清除脐孔内的污垢, 又要保证脐孔内皮肤完好无损, 无感染。方法是于备皮前先用松节油浸泡脐孔, 备皮完毕, 再用75%酒精棉签清除脐孔内污垢, 最后再用干棉签擦洗干净, 送患者回病房再用清水清洗、擦干。
2.1.4 术后可能并发症的应对方法
(1) 术后呕吐:解释术后呕吐原因较多, 多因麻醉药物所致或CO2人工气腹引起催吐中枢兴奋性增高。护士可以告诉患者术前一天勿进食过量、或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患者可以准备两个新鲜的柠檬, 术后刮破柠檬, 其味道可以使空气清新, 减轻恶心等不适。同时我们也会在术后可预防性使用抗恶心呕吐的药物。护理措施是将发生呕吐的患者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 及时清理呕吐物。 (2) 皮下气肿:向患者解释术后无不适, 不需特殊处理, 气肿自行吸收。皮下气肿的原因与气腹穿刺未进入腹腔, 腔内压力过高, 反复抽插挫等有关。手指按局部皮肤有捻发音。 (3) 肋下疼痛、肩痛: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其原因:二氧化碳转变为碳酸后刺激横膈, 由膈神经放射至肩部而感到疼痛, 以右肩痛最为多见[4]。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术后1~3d自行缓解。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床上翻身、活动技巧, 督促术后早翻身、早活动可以促进CO2排出, 减轻疼痛。 (4) 腹胀的观察与护理:向患者解释腹胀的原因:主要与腹腔内残留CO2气体及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有关。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紧张情绪, 鼓励床上多翻身并争取尽早下床活动, 嘱家属准备用陈皮煮水, 术后饮用可以促进肠蠕动, 肛门排气。 (5) 双下肢乏力:向患者解释其原因:由于盆腔手术范围大, 支配膀胱的输尿管大部分被剥离, 血管、神经难免有损伤, 术后易出现双下肢乏力。一般经过积极锻炼均可以恢复, 解除患者的顾虑。术前指导患者练习蹬腿运动及踝泵运动。术后早期督促患者锻炼, 每天3次, 每次10~15min。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向患者解释DVT的发病与年龄、制动、外科手术、血液黏稠度增高、高血压、糖尿病、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因素有关。另外, 肥胖、下肢静脉曲张、阴道手术腿架放置不当、麻醉时间太长、失血过多、输血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5]。妇科手术后的患者几乎具备静脉血栓形成三大要素, 即血流缓慢、静脉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6]。但是术后的积极锻炼是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的, 术后护士督促患者勤活动双下肢, 进行蹬腿运动及踝泵运动锻炼。
2.2 术后严密细致护理
2.2.1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1) 术后常规使用监护仪监测T、P、R、BP, SPO2最少6h;有异常时及时处理, 直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7]; (2) 观察腹部四个小切口敷料有无出血, 如有出血因报告医生, 及时以纱布压迫止血, 更换敷料加压包扎。护士不能因腹壁切口小而忽略对创口的观察。 (3) 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量、性状等;少量暗红色出血无需处理, 一旦发现出血多, 色鲜或伴有血凝块, 应及时汇报医师, 查找原因并配合处理。本组86例仅1例患者穿刺孔出血, 予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处理。。
2.2.2 术后饮食及活动
术后6h可以少量喝水, 8h进食清流, 术后第一天进食半流, 不吃产气食物, 如豆制品、奶制品, 甜品;第二天肛门排气后进普食, 多吃高纤维食物, 如蔬菜、水果, 增强肠蠕动;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麻醉清醒后, 生命体征平稳, 可鼓励患者多翻身活动, 也可让患者取半卧位, 次日可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以促进肛门排气, 减轻腹胀,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3 尿管管理
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 由于盆腔手术范围大, 支配膀胱、输尿管的组织大部分被剥离, 血管、神经难免有损伤。留置尿管长, 易并发膀胱炎和膀胱麻痹。此期间尿管管理尤为重要, 术后应严密观察尿量、尿色, 有无少尿、血尿、无尿等情况;保持尿管通畅, 尿袋每3天更换1次较为合理[8];需做尿检时, 以无菌操作从尿管末端穿刺抽取;每日用有效碘5000mg/L碘伏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2次;鼓励多饮水, 每日>2000m L;拔尿管前1d定期开放尿管以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后需测残余尿, 尿量少于100m L为正常, 超过100m L则需继续留置尿管;拔管后指导患者定时排空膀胱, 不要等膀胱充盈时再行排尿, 排尿时可增加腹压或取半蹲位, 减少残余尿, 协助膀胱功能恢复。本组中86例术后14d拔尿管后测残余尿, 仅3例残余尿>100m L, 需重新停留尿管2周。1例患者因膀胱阴道瘘转泌尿外科治疗。86例尿常规检查正常, 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
2.2.4 阴道引流管护理
术后留置引流管可引流出盆腔内的渗血、渗液和冲洗液, 并可观察有无内出血及感染。阴道引流管的不易固定, 容易脱出影响了引流的效果;经研究我们与医生商量放置引流管时将其与尿管固定, 效果很好, 之后未发生过引流管自行脱出, 保证了引流效果。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 随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若引流液>100m L/h, 并为鲜红色, 应考虑为内出血;若引流液量多且呈粉红色或淡黄色, 应分析有无尿瘘, 并及时通知医师, 留取引流液标本, 做肌酐、尿素氮及电解质测定, 其水平与同期尿液、血液相比做出鉴别诊断, 及时处理。术后1d患者为半卧位, 以利于引流, 如引流液<20m L/24 h, 体温正常可拔除引流管。
2.2.5 出院指导
(1) 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及过度用腹压。 (2) 平衡膳食, 多食蔬菜、水果, 防止便秘。 (3) 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清洗1~2次。 (4) 禁盆浴3个月, 性生活依照术后复查结果而定。 (5) 认真随访, 治疗后最初每月1次, 连续3个月后改为每3个月1次, 1年后每6个月1次, 3年后每年1次。出院电话回访, 80例术后回院化疗, 余6例拒绝化疗, 按时复诊。
3 体会
全程护理干预是指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运用医学知识, 找已出现存和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腹腔镜下广泛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 手术范围广, 手术时间长, 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也多, 术前运用预见性护理, 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 有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术后严密细致的干预, 从而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郑怀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272–273.
[2]夏恩兰.妇科内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 (8) :502–505.
[3]张进瑜, 李君, 郑修霞.妇科腹腔镜手术前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6) :488–490.
[4]顾静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2) :248.
[5]董彦亮.抗凝剂在防治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3) :178-180.
[6]段志泉, 张强.实用血管外科[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543-544.
[7]吴桂仙, 王文英, 杨国玲.102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护理探讨[J].实用医技志, 2004, 11 (12) :2544–2545.
广泛全宫切除术 篇3
关键词:子宫,性功能,失调,观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因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有50%复发机会[1], 故对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大多行了子宫切除术;子宫手术可因改变阴道解剖结构和盆腔血流等原因影响性功能[2]。作者利用3年时间观察了临床全宫切除术对妇女性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因子宫肌瘤住院的患者共约500多例, 现将全子宫切除术 (保留双側附件) 术后随访资料完整者60例, 作为切除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随访资料完整者40例, 作为对照组。切除组年龄最小35岁, 最大48岁;农民20例, 工人15例, 商人9例, 干部16例:小学文化23例, 初中文化13例, 高中文化16例, 大学文化8例;均已婚, 丈夫健在, 取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切除组相仿, 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40例, 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设立问卷调查表, 及时反馈信息: (1) 收集上述出院患者的通讯信息: (2) 分别随访出院6个月后的患者; (3) 2组患者分别完成下列问卷: (1) 性欲有无下降; (2) 性兴奋有无缺乏; (3) 性交时有无疼痛:每个问题设2个答案:有或无。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和χ2作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对性功能的影响 (性欲下降、性兴奋缺乏、性交痛) , 切除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见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切除组的性功能影响明显比对照组高。
3 讨论
(1) 性生活作为生理过程, 其完成不仅涉及生殖系统, 而且有赖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参与, 尤其是神经系统调控及内分泌系统调节;性反应的神经调控基本是反射性调控, 研究表明, 调控性反应的初级中枢位于腰骶部脊髓, 来自生殖器或其他性敏感区的刺激通过感觉神经传入初级中枢, 再由中枢通过传出神经达到性器官引起性兴奋;除神经系统调控外, 性激素在女性性反应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分化成熟及功能维持起关键作用。
(2) 心理因素是人类性行为独有的也是重要的因素[1], 多数性功能障碍由心理因素造成。因本组病人文化程度偏低, 对手术切除子宫心理负担较重, 部分病人会认为切除子宫后就不是女人了, 从而会感到自卑、忧郁, 畏惧性生活, 产生性厌恶, 若其丈夫不理解的话, 更加会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 导致其心理痛苦;故切除组性欲下降率比对照组高。
(3) 性欲和性行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个体的生殖器解剖结构及神经内分泌的生理调节是性欲和性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 切除组切除子宫后, 阴道有残端伤口, 伤口愈合时常常有炎性肉芽而致性交时出血和性交时疼痛, 故切除组性交痛明显多于对照组。 (2) 切除组切除了子宫, 子宫被丧失, 而子宫的存在对女性性欲高潮有着重要的作用[2]。对照组因为保留了子宫, 故性兴奋率高于切除组。
(4) 性是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生活中直接面临的敏感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3];随着人们卫生知识的普及, 生活质量的提高, 性器官缺乏致性功能失调被逐渐重视;生育年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20%左右, 剔除术存在术后复发的问题, 医生和病人都有顾虑, 临床常见对这类病人只要无生育要求, 均行全宫切除术, 但切除了子宫的部分患者, 表面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 但心理却承受着难言的痛苦, 有的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心身健康;为了这些妇女的心身健康和家庭幸福美满, 从妇女保健和保护女性性功能的角度出发, 我们提倡尽量保留子宫。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9~271, 360.
[2]李英勇.妇科疾病与女性性功能[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7, 13 (3) :139.
广泛全宫切除术 篇4
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本科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宫切除术的7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子宫肌瘤41例, 子宫下垂15例, 阴道前后壁膨出5例, 子宫腺肌症2例, 子宫肌瘤合并中度贫血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 有糖尿病史6例, 3例心功能Ⅱ级。在术前、术后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 顺利手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宫切除术在本科开展的时间短, 多数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顾虑, 在接受治疗的同时, 容易产生紧张、怀疑与恐惧等情绪, 术前由责任护士运用心理知识, 结合病情详细向病人讲解该手术目的、过程、优点, 并请病房内已成功实施同类手术的病人现身说教, 让病人相互沟通, 解除病人的顾虑。年龄小于45岁的病人担心子宫切除会引起早衰及夫妻的性生活质量, 针对这种心理, 应从生理学、解剖学角度讲解, 使她们认识医学知识, 调整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医生的技能及此手术的可靠性, 得到他们的信任, 使他们积极地配合手术。
2.1.2 肠道准备
术前3d给予半流质饮食, 术前1d给予流质饮食, 术前10h禁食、禁饮。术前晚采用本科的改良式清洁灌肠, 利于手术的进行, 促进术后正常肠功能。
2.1.3 阴道准备
术前3d和术前用碘伏溶液阴道灌洗, 子宫脱垂者, 用1∶5 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坐浴后用己烯雌酚涂于患处, 促进宫颈、阴道上皮增生软化[2]。术前做好阴道准备可减少术中出血, 预防术后术口感染和促进术口愈合。
2.1.4 皮肤准备
术前1h备皮, 手术区备皮, 备皮范围同常规腹部手术。在备皮时间的选择方面2002年美国手术室护理协会推荐, 尽可能保留术区毛发而不去除, 如果必须去除, 剪毛是最佳的方法;备皮时间距手术时间越近越好, 离手术开始时间短, 感染的可能小, 备皮时尤其要注意的脐窝的清洁, 备皮清洁时注意动作轻柔, 以免擦伤皮肤影响手术[3]。
2.1.5 术前积极治疗并发疾病
术前完善各项的辅助检查, 有内科合并症, 如高血压、心功能异常、糖尿病、贫血病人都需要积极治疗, 直到心功能改善和临床状况稳定、纠正贫血后再行手术, 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1.6 术前服用镇静药
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对手术的恐惧, 常使病人焦虑不安, 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手术前1晚给予口服艾司唑仑5mg, 让病人充分休息。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麻醉方式、病人情况采取术后体位, 腰硬麻醉者取去枕平卧6h, 全身麻醉者采取去枕平卧位, 在复苏护理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未清醒者有躁动不安, 适当加以床栏保护。全身麻醉病人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取半卧位, 协助勤翻身。防止压疮发生。注意给病人保暖, 避免因受凉而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2.2.2 饮食护理
责任护士详细讲解术后饮食的目的, 该手术对胃肠功能干扰相对少, 术后6h, 清醒病人无恶心呕吐可进食流质, 少量多餐, 肛门排气后半流, 限制豆类、水果、甜食产气的食物, 逐渐过渡到普食。
2.2.3 管道护理
管道护理的要求是固定牢固、引流通畅、观察记录、防感染、标识清楚。该手术后有静脉留置管、氧管、留置镇痛泵管道, 引流管有尿管、腹腔引流管、阴道引流管。在翻身及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管道留有足够的长度, 防止脱管, 注意避免活动牵拉移位。 (1) 氧管: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6h, 提高血氧饱和度。 (2) 静脉留置管及留置镇痛泵的连接管应避免受压、扭曲, 对于年老的、心功能异常者输液时注意输液量及速度。 (3) 尿管:留置尿管1d~2d, 观察尿液性质、颜色、尿量;拔尿管前先定时夹闭尿管, 训练膀胱功能;拔尿管后观察排尿情况及排尿量。 (4) 引流管:留置12h~24h拔除, 必须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及有效引流, 维持一定的负压, 注意观察与实时记录。引流管主要引流出腹腔及盆腔渗血、渗液, 防止感染及观察有无内出血,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引流量、性质,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尿管、引流管在引流期间每天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装置。本科规范了管道标识, 尿管用橙色标识、腹腔引流管用绿色标识、阴道引流管用红色标识, 醒目标记, 便于护士观察。
2.2.4 会阴护理
会阴伤口处应保持清洁、干燥, 术后24h无菌条件下取出阴道纱布。一般于手术后2d, 阴道可有少许淡红色出血, 为宫颈残腔电凝后残迹排出, 一般持续2d~3d, 但少于月经量, 每次便后行会阴抹洗[2]。
2.2.5 舒适的护理
这类手术的病人, 因为使用了二氧化碳 (CO2) 气腹, CO2气体可转换成碳酸, 对横膈造成刺激, 使受同一神经支配的肩部引起放射性疼痛。腹腔镜术后虽然常规放出气体, 有时会有残留, 若残留较多, 可引起术后颈肩痛。此时可采用头低臀高位 (15°~30°) , 使气体上升, 达盆底, 不再刺激横膈, 疼痛消失, 气体逐渐吸收[4]。腹胀:因CO2积聚, 鼓励或帮助病人早期床上活动, 可行腹部热敷、按摩腹部来加速气体的排出。咽喉不适:插管全身麻醉的病人, 出现喉干、疼痛, 予雾化吸入缓解咽喉不适。
2.2.6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 皮下血肿:术后应认真检查全身情况, 注意穿刺部位周围有无气肿、血肿, 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 内出血的观察:包括阴道残端出血及切口出血的观察。注意阴道内有无渗血、渗液, 若出现血压下降, 引流液呈现鲜红, 且每小时大于100mL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做好输血、再次手术的准备。 (3) 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预防:主要由于术中或术后体位不当导致静脉受压, 手术创伤造成的静脉壁损伤, 卧床时间长使血液缓慢, 术后48h内, 出现腹股沟区疼痛和压痛, 腓肠肌疼痛, 为防止其发生, 告知早期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出现症状时抬高患肢并制动, 严禁按摩与热敷, 禁止经患肢静脉穿刺。每日检查腓肠肌是否有压痛的情况。 (4) 脏器损伤: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持续加重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及出汗, 腹部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术后脐孔有无多量液体流出, 应警惕肠穿孔的发生。观察尿管有无血尿、漏尿、腹痛、腰痛、发热症状, 警惕输尿管、膀胱损伤的可能,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7 安全护理
加强预防跌倒意识教育, 制订防跌倒预防措施, 针对老年病人实施防跌倒护理, 在生活上协助病人下床活动。用药安全:掌握最佳的用药时间, 6例糖尿病病人使用降糖药时, 给予正确地指导餐前、餐时、餐后服用, 每日定时监测血糖, 根据结果调整降糖药。本组有8例高血压病病人, 指导病人避免睡前服用降压药物。预防脑血管意外: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病人由于术后卧床、用力排便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因此, 责任护士要跟进病人的“三个一”, 即第1次肛门排气、第1次进食情况、每1次排便情况。
2.2.8 出院指导
合理休息, 告知病人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 不宜久站、久蹲、提重物;禁止盆浴1个月, 3个月内禁性生活;要定期复查, 检查伤口愈合后方可恢复性生活;手术后的14d内阴道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 这是阴道残端溶化所致, 不需处理;注意保持会阴清洁, 若发现盆腔疼痛不适, 阴道出血量多及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诊。
3 小结
随着腹腔镜术式的开展和技术逐渐熟练,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的手术的主要方式, 同时结合本科开展的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整改了护理服务理念, 完善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 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住院时间缩短, 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使病人满意, 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永娣, 房燕娜.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08, 6 (10B) :2688-2689.
[2]张新荣, 高秀英, 孟云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干预[J], 河北医药, 2010, 32 (7) :883-885.
[3]施祝英.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新改进[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2) :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