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化

2024-07-11

人化(精选12篇)

人化 篇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为“感受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 选编了一组文质兼美的课文, 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 并且这两篇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 作者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一虫一鱼, 极其充分地“人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 也是人化的自然, 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山中访友》

自然的人化

这一课, 作者用诗一般奇特美妙的联想和想象把“自然人化”。在作者笔下, 山中的一切, 都是他的朋友。“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每一棵树”是“我的知己”, “山泉、溪流、悬崖、白云、云雀”都在和“我”交流……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读来显得非常亲切。

人化的自然

课文第4段写“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它们给我送来“青翠”, 在“望着我”, “我”靠在树上, 也变成了一棵树, 人树相融。“我脚下长出的根须, 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 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我变成了物, 物变成了我, 物我相融。

作者在“自然人化”的同时, 把自己也给“自然化”了。这种“自然化”的背后, 我们所要挖掘的是他和树融为一体时的那份“欢喜和快乐”!

另外, 看全文, 作者的这次山中行程, 始终是“满怀的好心情”, 哪怕是突如其来的雨, 竟然也让他觉得:“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可见, 这是一份多么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这就是一种人化的自然。

《草虫的村落》

自然的人化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感受到:

如从课题中可感受到:一个我们平时常看到的杂草丛, 竟然被想象成了“村落”。从作者赋予小虫子不同的身份中感受到:一只孤独的小甲虫, 作者称之为“游侠”, 那里有它的“妻子”。村落里还有美丽的“南国少女”, 有一个劲儿演奏的“音乐家”等等。从甲虫生活的一个个片段中可感受到:游侠和伙伴在“寒暄”, 和妻子在“意味深长地对视”, 甲虫对着“南国的少女”在“驻足痴望”, 真是活灵活现, 可爱至极。

所以, 笔者觉得课文“自然的人化”这一点, 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 对于课后习题2:“作者想象丰富, 感受独特, 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人化的自然

对于“人化后的自然”, 对于作者神游在这个想象世界中的那份自然心境, 学生容易理解, 因为我们的学生平时也会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会坐在大树下玩毛毛虫。

针对这两篇课文的特点, 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山中访友》第4段:写“树”部分的教学

师: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在写树, 自由读一读, 你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怎样的感情?

(1) 展开想象, 丰富“自然的人化”。围绕“知己”一词想象:怎么样可以称为“知己”?既然树是我的“知己”, 那树了解我什么, 为我做了什么?

(2) 进行品读, 还原“人的自然化”。读最后一句, 思考:“作者真的变成树了吗?你怎么认为?”

(3) 引导交流, 顿悟“人化的自然”。“透过文字, 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作者与人树相融后的“欢喜和快乐”等等。)

笔者的设计大体是以读代讲, 在品读、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和树之间的那份“知己”情谊, 从而进行人文熏陶。

2.《草虫的村落》的设计思路

方法一: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品读。

课文倒数第2段有一句话: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这句话可统领全文, “快乐天地”概括了草虫村落的特点;“我多么得意啊!”概括了作者的心境。可以用“快乐天地”一词串起全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

初读交流: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些什么了?他是怎么发现这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的?

第二课时:

围绕“你从哪些地方读懂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这一问题展开, 学生能从许多地方体会到, 如:

勇敢的游侠归来了, 朋友们欢迎它, 妻子和它意味深长地对视, 这真是个幸福快乐的小天地。

大树下甲虫音乐家们在演奏, 那声音如此的美妙, 这真是个有声有色的甲虫的“快乐天地”……

方法二:抓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来品读。

第3段的感叹号:“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第7、8段的问号:“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等等。

第8、9段的省略号:“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通过读悟感叹号、问号等, 感受作者的兴奋、惊叹, 体会那份人化后的自然心境。

方法三:和原文的比照中进行品读。

《草虫的村落》入选教材后有了删减。看看入选前的文章, 我们和原文比照着可尝试一下。

原文的最后3段:

我多么得意呵!得意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也许, 还有人会笑我仍然像孩子一样幼稚。我不愿加以辩白,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别说这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吧!

你懂不懂得?一只小黑甲虫的翅膀上, 也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别笑我傻, 我爱在草虫的村落里散步。

作者以特有的笔触, 让我们品味到了“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后的那份浓浓的人文气息。

人化 篇2

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本文考察了科技异化的种种表象,指出科技异化不是科技本身的异化,而是对科技人为的误用、滥用甚至恶用的结果.探究科技异化的根源,主要在于人类认识的限制、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状态的`作用等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科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实现科技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构建一种“科技--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作 者:许珍琼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武汉,430077刊 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TRAINING AND RESEARCH-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年,卷(期):21(4)分类号:B152关键词:科技发展 科技异化 科技人化

“少人化”管理 篇3

2009年11月,当北京迎来第一场雪时候,我也在这一天,再次从北京来到丰田。第二次零距离地学习丰田,感觉仍然是那么震撼。

1945年8月,当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提出了“赶超美国”口号时,美国的生产率是日本的8倍。“8倍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美国人体力是日本人的8倍?如果不是体力,那又是什么?那是因为日本的浪费是美国的8倍。”说这句话的是后来被誉为丰田之父的大野耐一,以彻底杜绝浪费思想为基础,追求汽车制造合理性的丰田生产方式由此产生。

尽管赶超美国的目标在60多年后才实现,但丰田是整个亚洲唯一能够向世界输出管理、输出价值观的公司。可以说,丰田模式改变了对制造的定义。过去,我一直对所谓的“中国式管理”不以为然,但通过在丰田的参观学习,却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企业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背后是不是需要“中国式管理”的支撑?而没有中国传统支撑的“西化管理”能够走多远?

每年和我一样来丰田参观的人成千上万,但很少有人能够复制丰田的成功,道理很简单,他们总是习惯于询问那些技术性的问题,而不是去了解丰田的文化。作为一套基于东方文化基础的管理哲学,丰田管理是建立在消除浪费基础之上的管理,整个丰田管理的核心,全部是围绕浪费来进行的。这正是为什么丰田能够消除与美国企业8倍的差距,并最终赶超美国的原因所在。

实质劳动与非实质劳动

丰田管理体系中,有很多精妙之处,比如对个人行为浪费的分类。丰田将个人行为分为实质劳动与非实质劳动,管理者从这个分类中一下就获得了科学的入口与高效的管理。

丰田用了两个词来区别“实质劳动”与“非实质劳动”,实质劳动叫“働”,非实质劳动叫“动”。

所谓“働”,指的是对产品的客户价值直接增值的动作。这种动作每做一下,产品的客户价值都会增加,比如加工、装饰,都直接作用在产品上,会对产品的价值产生增值。而非实质劳动的“动”,指的是对产品的客户价值没有直接增值的动作,比如搬运,比如在工作岗位之间的移动,无论多么必须,对产品的客户价值都没有增加。

从这两个分类,我们就可以一下把员工的行为分开,并区别对待。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员工一天8小时在公司中,有多少是实质劳动时间?对管理者同样如此,总裁指导某个员工的行为是“动”,而通过战略来指导所有的员工,才是真正的“働”。当管理者把大量时间消耗到“动”上时,不仅员工由此会失去自主与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总裁真正应当关注的“働”反而被忽视了。

对员工而言,如果做了很多辛苦的事,却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就都是“动”,并不能产生价值。对管理者而言,“働”应当是为团队提供战略方向与执行规则,营造团队激励文化,提供作业流程与标准化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些才是真正的实质劳动。而为某个员工提供指导,则是非实质劳动。

对这类非实质劳动,即“动”的行为,丰田进行了相应的分类:

A类行为:立即可以排除并不会产生任何障碍的动作;

B类行为:作业上不需要,但需要对作业进行分析之后排除的动作;

C类行为:在当前条件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价值,但是却是必须的,需要通过改善才能排除。

我们不妨花点时间统计一下,在我们的企业中,真正的实质劳动也就是“働”,到底在我们一天的工作中,能够占到多少?丰田专家给我们画的比例图中,员工的实质劳动在整个时间中,也就是10%左右,这就意味着,员工的劳动有90%都可能被浪费掉了。

少人化实现高效率

在我们的印象中,所谓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每个人的产出。产出越多,效率就越高。中国之所以盛产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大原因就是单个人的生产效率太低。

那为什么中国企业效率那么低呢?我们归结为设备水平、员工素质等,但丰田最初的设备水平、员工素质也并不比中国企业高多少,为什么丰田一步步走向高效?

这涉及到关于高效的定义。丰田定义的高效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的,比如说10个人一天生产100件产品,现在有一种方法提高了生产能力,10个人每天可以生产120件,但是市场需要的标准一天只要100件,所以这20个是多余的。没有卖出去反而是浪费,因为你要库存,你要设备,这是更大的浪费。

那么真正的高效是什么意思呢?丰田并不是增加生产能力,真正的高效应当是仍然生产100件,但只需要9个人去生产,就是说,高效并不是要求10个员工造出120件,而是100件让9个人去造。这样节省下来的人如何办呢?丰田在这里显现出了它对于高效的创造性办法,那就是少人化,或者叫一人工。

什么叫少人化?就是根据产量的多少来增减人工,这样的生产线也叫做少人化生产线。这种少人化生产线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通常,这种少人化生产线会安装在一个“大车间”中,把少人化的专用生产线(岛)集中起来编制成多人的生产线(大房间化)。

这样,每条生产线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增减工作,而节省下来的员工可以随时调到其他生产线工作。所以,在丰田,每一个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员工都是“通才”。也就是说,员工都是多面手,都可以操作不同类型的机器。如果暂时没有工作安排的员工要做什么?那就是接受培训,学习新的技能,成为车间中的“通才”,可以随时在其他生产线上产出效益。

重视员工智慧

除了生产管理过程,丰田还把这种传统上升到商业的竞争文化层面,提出真正的浪费是对人的浪费,即对员工智慧的浪费!

举一个我们在丰田加工车间看到的例子,这是车间工人对物流流程的改善图,左图是改善前,右图是改善后。对比改善前的状况,我们可以找到曾经有哪些浪费:

1.使用的员工从4个减少到2个,也就是说,原来的状况下,存在着2个人的浪费。

2.从流程上说,过去的工序是从1到2、2再到3、3再到4,每个工序之间都存在库存与搬运,也就是说,原来的状况下,存在着库存与搬运的浪费。

3.过去的工序既然存在搬运与库存,那就意味着在时间上要比改进后多了许多,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状况下,存在着时间的浪费。

4.从设备占地空间看,原来的空间几乎是改进后的一倍,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状况下,存在着车间面积上的浪费。

在任何一家企业,像这样的浪费是普遍存在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消除这种浪费,可以给一家公司带来四大利益。包括节省工人、库存与搬运、加工时间、车间面积等。这四大项目加在一起,一年能够为企业节省的成本或者说增加的利润至少是原来的一倍。

但问题是,这样的浪费存在于任何一家公司,但当我们每天面对这样的流程、在员工无谓的消耗中走过,有谁觉得这不正常?

对存在浪费的熟视无睹,对浪费整个公司集体无意识的麻木,这才是真正的浪费。可怕的不是浪费,而是对浪费的“集体麻木”。为什么员工会集体麻木?很大程度是因为管理者不尊重员工的智慧,不懂得挖掘员工的智慧才能。

丰田管理中有一句话,那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浪费?丰田的回答是:“最大的浪费,是对员工智慧的浪费。”

人化 篇4

其实, 这种情况, 有识之士早已指出过。著名作家王蒙在第四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闭幕会上的一段话值得教育者深思。据《劳动报》报道, 王蒙说:“ (本次大赛) 许多文章富有才华, 想象力, 表达力, 冷嘲热讽, 话外有话, 是好文章。但是, 一看作者的年龄, 有的才十五岁。十五岁的人, 写出的文章像二十五岁的人写的, 这就令我担忧。……我希望看到大实话, 热烈的, 天真的, 朴素的, 明快的, 直到傻忽忽的话。”

学生十五六岁的年纪, 本未失童心童趣, 心中应充满热情和幻想。但现今一些中学生的作文“成人化”现象严重, 其立意之沉重, 语言之老辣, 让教师瞠目。这份“沉重”不应由他们体验, 这份“老辣”也不应由他们享有。

这些话可谓一针见血, 直击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病。语文教师们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造就一个个“神童”的代价是失掉幼稚, 进而扭曲学生的人格。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试想, 一个从小就用成人眼光看待世界, 看待社会的人, 他对这个世界, 这个社会还会有新奇感吗?他对人还会有一颗赤诚之心吗?长此以往, 必将使学生心理失衡, 进而导致人格畸形。

是什么因素让学生变“老”呢?这里边除了一些较复杂的社会因素外, 较明显、较直接的应是下面几点。

对“经典”的过分强调。经典文学作品固有其阅读的价值, 应倡导学生读、背, 以加强学生文化底蕴, 充实学生文学积累。但是, 正如高脂肪食物吃多了会使幼儿消化不良一样, 这里同样有一个阅读层次的问题。盲目地、不加选择地让学生生吞活剥经典, 会造成学生食“经”不化。现在情况正是这样, 无论老师推荐, 还是家长、学生购买, 必是“经典”, 古典则“诸子百家”、“四书五经”, 现代则非林语堂、朱自清不买、不读。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让小学生整篇背诵“四书五经”的现象, 至于完整背诵《唐诗三百首》的比比皆是。这种“拾进篮子里的都是菜”的做法, 把太多的青年的无耐、中年的失意、老年的哀叹印入学生心中, 学生下笔自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了。

“应试”的消极影响。虽然新课改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但高考“指挥棒”威力仍在, “分数决定一切”在各地仍是不争的现实。一些教师为使学生得高分, 强行让学生关注成人话题, 采用成人观点, 生搬硬套成人语言。“训练”的威力使学生下笔一个个老气横秋。

“垃圾语言”的全面强化。“管好老公方显巾帼风采, 相夫教子尽显女性温柔”;“让我们红尘做伴, 活得潇潇洒洒。”看到这些语句, 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些庸俗刊物上的话, 根本想不到这是杭州一些毕业生留言册上的临别赠言 (据《中国出版报》报道) 。在我的学生作文中, 也出现了诸如“有酒只求乐, 有衣只求新, 有朋只求欢”的语句。由于资讯的发达, 市场经济的运作, 一些世俗性、功利性很强的“垃圾语言”无孔不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这些语言以庸俗而富有诱惑的内容, 优美的形式, 在针对成人的同时, 无形中也影响到学生。

我们要使学生“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在作文教学中, 就应该把天真、朴素、明快、幼稚还给学生。

从素材入手, 用“童眼”观察生活。诗人陆游曾告诫儿子:“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在应试教育的训练下, 学生们是一颗僵硬、没有灵性的心, 以僵硬之心去面对生活, 过目匆匆, 尽是一些琐琐碎碎、无聊的生活片段, 学生没有鲜活的生活积累。《荀子·解蔽》中指出:“心不使焉, 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 雷鼓在侧而耳不闻。”作文教学, 首先应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 体验生活。功夫在作文外多放一点, 如鼓励学生记《自然日志》, 搞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搜集各地在节日里的不同的风俗习惯等, 让作文素材直接从生活中来, 而不是从书本中来。其次, 要训练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感动, 发现美的能力。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 蕴藏着感动, 要引导学生能发现其中的闪光之处, 提炼、加工成为作文的素材, 其作文必鲜活, 灵性必飞扬。

从思维入手,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学生即使能积极观察生活, 还有一个能不能正确认识生活的问题。毕竟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 认识水平是有限的, 因此, 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非常有效的。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语文教师程红兵作文教学就用思维训练的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他在“求同思维创新与作文”一节示范课中, 先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归纳出求同思维, 接着依次总结出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作用, 生活中的实例, 然后再引入作文教学。适当的思维训练, 一方面可以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生活, 另一方面可以教会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正是由于求异思维, 作者才在料峭的早春时节发现了闪光点, 发现了美, 而不是在繁花似锦的晚春去绕圈子, 拾取别人的话柄。

从语言入手, 杜绝“垃圾语言”。我们在学校中不能以健康、优美的语言去影响学生的生活, 就一定会被流传于社会上的庸俗语言占据学生的生活。汉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语音方面, 通过双声、叠韵、平仄、押韵等形式, 韵律和谐, 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语式方面, 通过对偶、拈连、歇后、双关等形式, 既有视觉美感, 又含蕴丰富, 特别是汉语在具体语境中, 或增添新意, 或一语双关, 或弦外有音。在语文教学中, 向学生充分展示语言的美, 让学生领略汉语言的魅力, 洞察语言的底蕴, 体味语言的含蓄, 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堵截“垃圾语言”对学生的侵害。例如, 鲁迅著名散文《枣树》一文中的一句话:“在我的后院,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 另一棵也是枣树。”如果学生不能体味出这一句话中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言外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 乃至风格意义, 仅从形式来讲, 它远远不敌流行语言的华美。学生只有真正从语言中体味出了美, 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才能在内心形成一种自觉的追求, 才能自觉地去抵制“垃圾语言”。

指导学生追求作文中的意境, 写真意, 抒真情。意境是古今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或许有人会认为, 意境是高层次的, 引导学生追求意境恰恰会陷入“成人化”的误区。其实不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界有大小, 不以是而分优劣。……故能写出真景物, 真情感, 谓之有境界。”我们不应将意境神秘化, 只要“能写出真景物, 真情感者”, 就有境界。以此观之, 追求意境, 恰恰就是追求童心童趣, 是拒绝“成人化”, 同时也是拒绝庸俗语言。如学生写校园:“我们每天从校园开满小花的小路上走过, 花香一日比一日浓。”有真感情, 也有境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 余秋雨先生相继出版几本散文集, 受到国内外华人的喜爱, 读者甚众, 被有些评论家称为“文化散文”。此后, 读“文化散文”, 成为一种时尚;写散文, 文中或多或少添点“文化味”, 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我本人也爱读余先生的散文, 况且他的散文多篇选入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 而我这里却要说“拒绝余秋雨”, 即拒绝“文化散文”, 是不是在故作惊人之语呢。

毋庸讳言, 首先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受到“文化散文”的影响, 他们喜欢考生作文中有“文化味”, 近年高考满分作文明显表现出这种倾向。这种导向作用是明显的, 一线教师的作文训练自然强调“文化味”, 或者他们自己也受到影响, 有意无意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首选“文化散文”。余先生或者别人作“文化散文”, 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 特别是传统文化功底作为基础的, 并且有其几十年的人生体验在里面, 而学生毕竟文化功底有限, 生活积累有限, 所以导致学生作文要么内容苍白, 徒有几句华丽语言, 要么语言老辣, 内容苍老, 失却本真, 因为他们笔下其实是那些大师的文化感悟、生活体验, 读的多了, 剥其皮而已。

拟人化的卡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拟人化,掌握拟人化的绘画方法。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2、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3、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掌握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通过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塑造与表现出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作品。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水彩笔、绘画纸、铅笔、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熟悉的朋友,大家想不想看? 学生:想

师:请大家仔细看大屏幕 播放ppt卡通动漫

师:它们可爱吗?可爱之处在哪呢? 学生回答是拟人化的。

二、分析探究、讨论总结

师:设计师是怎样将这些动物植物还有没有生命力的物体拟人化的呢?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所谓拟人化,就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用画人的方法来画动物、植物或物品,这就是拟人的画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画拟人的卡通形象。引出课题《拟人化的卡通》。

1、无论是滑稽可爱的加菲猫还是机敏的黑猫警长,这些卡通形象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正是因为设计者们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才让它们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表情和动作,使的它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加可爱、有趣、幽默。

2、下面我们在来看几个卡通形象,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卡通形象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分组,教师参与,并小结:(1)造型夸张、可爱,突出性格特征。(2)表情、动作拟人化。(3)色彩大胆、鲜亮、明快。

3、出示准备好的课件,对比展示。问:怎样才能将卡通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呢?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进行拟人化的画法:添加五官表情、添加四肢动作、添加衣服鞋帽。

学了这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绘制一个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呢?就让我们来举办一个“拟人化的卡通明星” 设计大评比,比比看!谁设计的卡通形象是聚会里的明星人物!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及一些动物为基础,创作拟人化的卡通形象。

(2)注意造型要夸张、变形,突出性格特征。(3)突出卡通形象生动有趣的一面。

(4)色彩要鲜艳、明快(也可以用柔和、协调的颜色)。学生体验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点评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件最具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述,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板书内容

一本个人化的历史 篇6

吕思勉先生的《吕著中国通史》,写于“孤岛”时期的上海,那时图书馆大多内迁,吕先生自己的藏书又多留在沦陷区,很多引征是靠记忆和读书卡片,认真择抉起来,当不乏小疵。而且后来的许多历史或考古的成果,吕先生都没有看到。然而就今日观之,仍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吕先生踏实的治史功力和显著的个人化色彩。

首先让人赞叹吕先生匠心独运的,是他把整部通史拦腰一分,划为《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政治史》两部。这样既避免如正史般主述政治而以典章制度学术文化为附庸,以至被讥为“二十四姓家谱”、“相斫书”弊病。又不像一般统编教材一样一勺烩,把一条活活的鱼切作几十块。如《中国文化史》又分婚姻、政体、财产、官制、住行、学术等十八章,读上去纬络分明,章节之间却又血脉相连,真正不枉了本书叫做“通史”。

一方面,吕先生牢牢坚持着“言必有据”的原则,注解几逾全文三分之一;另一面,吕先生的独到见解,在在皆是,令人有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大略可分两种:一是孤陋如我辈闻所未闻的,如吕先生在论科举时讲,古人又不是傻子,何尝不知科举考的全是无用之物?只不过一个人能否将无用的东西学好,却也可以看出其人聪明与否,所以科举选的不是学有所成之士,而是在选可堪造就之人,这种说法有些惊世骇俗,却不失为一家之言;还有一种也是道人所未道,但颇有预见,能让人借古鉴今,如谈到“为什么文明化极早的中国科技一直不发达”这一让本世纪中外学者百思不解的问题时,吕先生讲了好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一)社会上并不真正需要。这一点以史衡之,是否站得住,我不清楚,然而当下却正不乏此类“虚假进步”,形而下者如开口windows,闭口internet,形而上者如开口消解后现代,闭口颠覆后殖民,都是。(二)科技工艺进步会破坏社会规范,引发奢侈习气,引起不平和争斗,所以《记·王制》说:“作奇技奇器以疑众者杀”。这是关于“平等与效率”命题的较早的思考。虽然吕先生并未对之作价值评判,但其中自有发人深省之处。

这本书是“史”,其中的“论”也是跟着史走的。但浮浅无学如我,偏是对“论”更感兴趣。个中轻重,只好各人读完之后,自行决断了。

浅析拟人化设计 篇7

1 拟人化设计理念概述

产品设计领域一直存在一种设计手法:将人物质层面的造型、动作、行为和精神层面的情感、个性、情趣、品格应用在产品设计中, 赋予产品人的个性, 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 从而使产品具有人格的过程, 即拟人化设计。拟人化设计不应仅局限于对于外形、动作、神态和行为的模仿, 还应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包括情感、个性、情趣和品格的赋予, 甚至是抽象拟人化的表达也应归于拟人化设计理念。

2 国内外拟人化设计的现状

2.1 国际拟人化设计现状

拟人化设计在现今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即机器人设计, 比如日本本田工业技研公司研制的仿人机器人ASIMO, ASIMO身高1.3 m, 体重48 kg。早期的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无法应对突然转向的问题, 行动比较笨拙, 而ASIMO因技术的革新, 使它可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 从而自如行走, 进行诸如“8”字形行走、下台阶和弯腰等各项“复杂”动作, 这些动作都是以人类的行为方式作为模板的。此外, ASIMO还可以握手、挥手, 甚至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这些功能的加入使机器人与人类更相似, 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可见, ASIMO从造型到其行为特征都以人作为模板。

韩国Rising工作室为2013首尔设计节 (SEOUL DESIGN FESTIVAL) 带来的作品——身份台灯 (Lamp identity) 。该台灯由灯罩和简单的金属支架组成, 造型非常简单, 但正是这简单的金属支架赋予了身份台灯独一无二的拟人“身份”。支架在对灯具提供支撑的同时, 又在造型上作为台灯的两条腿, 使台灯变得像人类一样, 显得生动、可爱, 且金属支架可随意更换。该产品将拟人化带到了产品中, 虽然没有五官, 但仅仅是加上两条腿, 便使台灯具有了人的抽象形态。由此可见, 拟人化设计并不需要完全照搬人形, 如果能在行为、内涵上具有充分的表现力, 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 拟人化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在现代设计中, 国际上设计行业成熟的国家更熟练拟人化设计, 运用的手法也更为多样化。

2.2 国内拟人化设计的现状

拟人化设计在国内多用于一些工具或产品装饰, 大多造型以拟人为主, 很少涉及产品内涵, 主要是“拟型”而非“拟态”。

比如国内生产的刀削面机器人, 这款刀削面机器人采用人的造型, 右手拿着削面刀, 左手端着面团。虽然采取这种造型并不能提高做面的效率, 整体结构也不是最优化的, 甚至因拟人造型反而占用了大量空间, 但拟人化的刀削面机确吸引到了很多顾客, 在人们觉得新奇的同时, 拟人化造型的亲和力特征得以展现, 人们对机器制作的食品的排斥也随之减弱。

虽然拟人化设计在我国的设计中也有所运用, 但侧重点仍放在对人形态的模拟上。因起步较晚, 我国的设计整体上与国际设计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3 拟人化设计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应用

3.1 造型拟人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应用

拟人化在产品外部造型设计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2方面, 即将人的整体作为设计造型, 以及将人的部分作为设计造型。整体拟人指利用人的完整生物个体特征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设计方法;部分拟人是指模拟个体的四肢、五官和躯干等部分结构进行设计的方法。

将人的整体作为设计造型时, 多应用于观赏类产品, 此类产品不需要经常、近距离地使用, 将人的整体作为造型能更好地使使用者阅读产品, 从而传达产品的内涵、情趣和个性;而将人的部分作为设计造型时, 则更多应用于使用类产品, 此类产品会经常、近距离地被使用, 将人的部分作为设计造型具有更好的亲和力, 使使用者乐于使用, 感受产品传达的情感。

3.2 表情行为拟人在产品造型上的应用

人的喜、笑、怒、骂等表情, 坐、卧、行走等姿态是良好的模拟对象, 模拟这些对象产生的设计有着独特的效果。

表情拟人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产品本身是冰冷的, 但通过在表情上的拟人, 可以让产品具有人性化气息, 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行为拟人设计在产品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与表情拟人设计相同, 行为拟人设计也具有很好的亲和力, 但因行为拟人设计是以动作、行为作为设计模板, 因此, 其具有静态表情拟人所不具有的优点。行为拟人是动态表达, 在动作拟人设计的同时, 还可以表达出产品的使用方法。

4 拟人化设计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论文中提出, 需求应分成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爱和归属感 (Love and belonging, 亦称为社交需求) 、尊重 (Esteem) 和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在较高级的需求出现前, 首先会寻求低级需要, 当基本需求满足后, 就会出现更高的需求, 并激励个体去满足它。人对产品认识的转变决定了产品的功能由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发展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 重视产品所具有的内涵, 以及对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匹配是拟人化设计的核心。拟人化产品作为“部分人化的物”, 其在精神层面与人类具有相似性, 而这种相似性可唤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进而产生消费的意愿。这一优点是其他设计理念所不具备的。

5 结束语

拟人化设计手法来源于《拟人论》, 而理论核心是人本主义。在制造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 产品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 是否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满足, 是当代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重点。而拟人设计手法的应用之所以可贯穿人类的发展, 是因其能带给人独特的心理满足。阿纳托尔?法朗士说过:“形式是一只金瓶, 思想之花插入其内, 便可流芳百世。”拟人化设计手法在应用于产品设计时, 不应机械地应用和照搬。只有根据不同的设计实例灵活变通, 才能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产品蕴含的拟人化特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此, 分析了国内外拟人化设计的现状, 并阐述了拟人化设计的实际应用, 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本主义,工业革命,产品设计,机器人

参考文献

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篇8

近代以来, 科技不断迅猛发展, 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同时, 也出现了与人类发展不相协调的现象--科技异化。科技异化现象逐渐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如食品安全问题、能源过度消耗问题、生态系统被破坏问题等。所以实现科技人化, 使科技与人类协调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也是人类能够深远发展的可行方式。

1 科技异化

(一) 科技异化的定义及内涵

(1) 科技异化的定义

科技异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 人的科技活动及其产生的科技成果, 偏离人的要求和目的, 成为不受人控制的力量, 并反作用于人, 成为控制人、束缚人、危害人的特殊现象。

(2) 科技异化的内涵

应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科技异化, 不能只停留在经验层面, 应去表存真才能透彻地理解科技异化的原因和危害。科技异化不是科技自身直接转化为科技的对立面, 而是在进行科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繁衍出与主体即人的要求相异化的事物。科技异化不是科技所固有的, 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 所以当导致异化的条件被改变或消除后异化将不存在。

(二) 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

(1) 科技对生态环境的异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类生活在科技的推动下变得方便快捷, 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制造业、汽车业、工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如雾霾、酸雨、沙尘暴等。

(2) 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异化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但科技的不合理运用也抑制了社会的发展, 损害了人类的利益, 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电子设备激光扫描仪的升级换代, 盗版图书更能以假乱真, 对正版书的作者和出版商都是致命的打击。伴随科技发展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先进, 各国在军事上的科技投入激增, 但是犯罪分子、恐怖组织也会利用先进的武器制造事端, 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3) 科技对人类自身的异化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 互联网越来越便利, 微信、QQ、EMS等大量使用, 使人与人之间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 变得越来越冷漠。在网络背后, 事情真假难辨, 这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如利用网络骗钱、骗未成年少女的案例增多, 使人类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

2 科技异化的原因分析

(一) 科技的"伴随效应"导致"科技异化"

科技在运用中产生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附属产品。科技在使用中不会完全如人类所期望的发展, 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人类不愿意承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副产品。

人类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也是科技异化的原因。人类的认知水平是在探索自然界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认知水平局限性, 人类不会对现在运用的科技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避免。恩格斯指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 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 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1]

(二) 科技的非法滥用导致科技异化

科技被某一部分人不合理利用而违背人类发展的大方向。当代社会国与国间存在利益竞争、军事竞争, 本国民族矛盾加剧、民族信仰存在分歧, 某些人为实现其特有利益而不惜以科技为手段去做偏离人性道德、违背社会秩序的坏事。如恐怖分子利用科技手段制造人体炸弹, 犯罪分子利用先进信息科技进行网上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彩色复印机印制伪钞。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 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 全取决于人自己, 而不取决于工具"。[2]

2 科技人化

(一) 科技人化的定义和本质

(1) 科技人化的定义

国内学者李桂花认为:"所谓科技人化, 其主要是指由于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 科技无视人状态或无人状态, 在人道化、人文化以及人性化的异化作用下逐渐消失, 进而以人类为根本点, 立足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由来构建科技, 使得科技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最终成为为人所用的科技。"

(2) 科技人化的本质

当今社会科技异化愈演愈烈, 针对科技异化问题的出现, 实现科技人化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人类用自己能动的思维创造了科技, 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人类是活动的主体, 其主体地位是唯一的、不变的、绝对的, 人类必须保留对科技的主动权。美国学者萨顿曾指出:"不管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变得如何具体化、抽象化, 人始终都是其根本"。科技人化的本质是人类长足发展带动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实现良性循环。

(二) 科技人化的现实必要性

科技异化日益严重, 使社会矛盾增多, 只有科技人化才能解决社会各种矛盾, 也只有科技人化才能促进科技向着发展人类、稳定社会、平衡自然的目标前进。

(1) 科技异化问题日益加重要求实现科技人化

(1) 科技对自然界的作用呼吁科技人化

科技被大量的作用于自然界, 导致自然界平衡失调, 主要表现在环境被破坏、资源被大量开发、生态失去平衡等。现代化机器的使用为大面积砍伐森林、挖掘矿产资源提供了便利, 也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等, 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即科技人化的出现。

(2) 科技对社会的作用呼吁科技人化

科技的运用, 使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财富的分配不均, 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 造成霸权主义、种族歧视, 所以科技人化成为必要。

4 科技人化的实现对策

伴随着科技异化现象的凸显, 人们正在寻求一条能够摒弃科技异化的道路来实现科技人化。科技人化要求科技从人的角度出发, 奉献于人、一切为人, 使科技成为为人所用的、改造人类的生活工具, 而不是科技反客为主的驾驭人类。克服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人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科技和人文相统一重塑人类的精神家园

科技和人文应相促进、互相补充, 意识到如果产生隔阂和分裂对人类、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科学家和人文工作者虽然工作涉及不同的领域, 思维方式上不同, 但可以通过交流沟通使双方协调, 使科技和人文相互渗透, 主要是人文向科技渗透, 使科技中融入人文精神, 实现科技人化, 克服科技异化。

(2)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科技发展的价值导向

伴随着科技异化现象的日益加重, 人类受到了严重威胁,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科技的价值, 也不能抛弃科技。科技异化还需要以科学技术为着力点和手段加以解决。实现科技人化离不开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科技项目的提出、运作、筹划、实施都应该以人的利益为中心, 以人为本, 使科技走科技人化的道路。

(3) 以利益矛盾的协调实现科技人化

当前社会, 科技异化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受利益的驱使, 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导致利益分配不均。所以处理好各个层面、各个团体、阶级的利益变得尤为重要, 使财富能够均匀分配, 使每个人都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要实现科技人化, 离不开利益公正原则, 它不但可以规范科技的目的, 还可以提高人们应用科技的责任意识。要实现科技人化, 也离不开共同利益的理念, 共同的利益理念使各国之间, 同一国家不同阶级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在科技发展方面有共同的方向, 使科技健康发展, 最终实现科技人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版.

[2]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M].第3卷.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56.

业主大会法人化是否可行 篇9

业主大会是现代城市住宅公寓化和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自治社会组织,其授权的执行机构是业主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在于保护业主公共利益。然而,当涉及小区的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无论是业主大会,还是业主委员会,却都没有起诉或的诉讼资格。

根据现行《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业主大会是以会议的形式存在,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没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财产,并不具备组织的特征。 所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都没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但是,近年来的物业管理中经常出现纠纷,而业主大会不能作为民事主体进行起诉。而业主大会法人化,就意味着业主大会获得了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遇到纠纷可以代表业主起诉。

此外,业主大会登记为法人之后,业主方(包括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简化为业主大会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例如,物业管理企业违约的,由业主大会以合同当事人身份追究物业管理企业的违约责任,业主大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这使得物业管理诉讼中合同各方行使权利更为直接和便捷。在业主大会对外从事其他民事活动时,亦如此。

再者,对于业主共有部分和共有财产的归属、管理和收益问题,历来是小区物业管理纠纷的多发领域。业主大会取得法人资格之后,可以明确共有部分的归属, 避免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之间在共有部分归属上的纠纷。不仅如此,共有部分的经营收益也有了明确的归属,业主大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共有部分进行经营管理并获取收益。而在此之前,这些项目多被开发商或物业管理企业利用,业主难以从中获益。

当然,业主大会法人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实行法人登记后,业主委员会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会更大,这就要求业主委员会成员处处依法规办事,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于业主大会法人化强化了业主大会的职能,在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以及其他第三人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如果业主大会职权行使不当,亦会对业主的权利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业主大会的法人化运作要发挥更好的作用,还需在相关配套制度方面予以完善。

学生行为成人化令人忧 篇10

请客送礼比阔气不会挣钱会花钱

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的李东告诉记者, 刚一开学, 他上高一的儿子就频繁参加同学的聚餐, 把一千多元压岁钱全花光了。

当李东责备儿子乱花钱时, 儿子却说:“我们班同学家境都太一般化了, 同学聚会只能AA制。邻班的同学聚会才荣耀呢, 有个同学的爸爸是大款, 人家自掏腰包请同学吃了一顿大餐。”

“我上中学时偶尔和同学聚会, 那也是去各自的家里。现在的孩子不会挣钱, 却越来越会花钱, 丝毫不体谅家长的辛苦。”更令李东担忧的是, 每次孩子聚会回来身上都有很大的烟味。

在呼和浩特市, 记者发现很多中小学生习惯出门打车, 有一些出手大方的学生动辄请一帮同学吃饭, 或者到KTV欢聚。记者在与一些“小大人”聊天中得知, 他们交际活动十分广泛, 比如轮流请客、赴宴、给老师送礼、向同学还礼。选择饭店的档次、同学之间赠送礼物的多少, 都成为相互攀比的标准。

前不久, 周先生带着儿子参加朋友聚会。这个男孩今年上初一, 从小学习成绩优秀, 是班干部。他的言谈举止令在座的人惊讶, 一上酒桌就向叔叔阿姨敬酒, 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祝您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祝您升官发财”……呼和浩特市一所小学的班主任金丽妍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 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太“前卫”了。去年班级竞选班干部, 很多学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拉选票,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选中胜出, 还教孩子拉关系等成人常用的法宝。

“别看有的孩子年龄小, 他们还学会了戴有色眼镜看人。”金丽妍说, 很多孩子“拉帮结派”———家里有钱的孩子在一起玩, 这些孩子在一起经常会比谁的爸爸有钱, 谁的爸爸官大。“有的老师通过学生让家长办事, 因此给个别孩子吃偏食, 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金丽妍忧虑地说。

理性对待“小大人”

采访中,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早成熟表示担忧, 也有的家长并不在乎。在呼和浩特市某政府机关工作的谢海军认为, 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 只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生活, 将来难以适应社会, 所以现在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

“社会和家长对‘小大人’现象应保持理性的认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 孩子的许多成人化表达大多是“口不对心”的, 仅仅是成人世界在孩子眼里的一个浮光掠影的反映。但家长不要刻意怂恿孩子学大人, 这样可能造成孩子为了取悦大人而表里不一。

阿尔泰认为, 如今的孩子除了受社会大环境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外, 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对他们也有很深的影响。现在不少学生评优、竞赛中都需要考察表达能力, 为了争取好名次, 一些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雕塑”孩子。在表演秀中尝到甜头的孩子, 很容易把打着成人印记的表达方式学到家。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魏刚说, 小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父母往往是他们的模仿对象, 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社会现象, 剔除侵入孩子心灵的阴暗面和不良风气, 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个性丰富、才智优良、通情达理的人才。”魏刚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宠物的拟人化消费时代 篇11

“30年前,把儿子当狗一样养;30年后,把狗当儿子一样养。”这是相声中对于宠物的调侃,却也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上世纪末,宠物概念开始在中国兴起,而后的十几年,中国的宠物行业从未停下飞奔的脚步,小区里带着宠物一起散步的人群比比皆是,实体和在线的宠物商店同样有声有色。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宠物行业红火的主要推手,而家庭结构的调整让更多的空巢和单身人士试图从宠物身上找寻精神寄托,这为宠物行业的爆发提供了内在动力。

穿衣、吃饭、看病、洗澡、美容、住宿、娱乐、殡葬等,宠物的王国似乎就是一个简化了的人类世界。2011年,美国宠物消费已经达到460亿美元左右,对于发展迅速的中国宠物业而言,400亿元市场规模的猜想也只是个开始而已。在建造这个王国的过程中,处处都有机会。

PetSmart:打造全产业链

1987年创立于美国的PetSmart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宠物服务公司,1993年7月在纳斯达克挂牌(PETM,NASD)。其从产品商起家,后涉足渠道,现在已经成长为集线下商品销售、宠物配套服务以及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宠物公司。PetSmart的客户群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她们生活富足,收入比美国中等家庭水平高出30%,再加上强烈的情感纽带,其对宠物的投入比一般饲养者高出78%。这些消费者的支持让PetSmart的增幅连续数年超过美国宠物产业的整体增长水平(表1)。2011年三季度财报披露,公司全年收入预计达60亿美元。

PetSmart的模式被业界称为“大店+电子商务”,一边以大批量、低价格的方式,在全美范围内复制连锁店,截至2011年三季度有1210家店面,产品过万种,单店面积1600-2500平方米;一边在2000年就进军电子商务,举行多种促销活动拉动销售。大店和电子商务是PetSmart的“两条腿”,而以大店为依托向顾客提供的宠物配套服务则构成了PetSmart的核心竞争力。

PetSmart的所

有门店都提供美容、培训等日常服务,其中189家提供寄养服务。宠物美容服务10.99美元起价,由受过专业培训的美容师为宠物洗澡、修剪指甲、清理耳朵、修剪毛发等。而培训不仅包括训练宠物的一些行为,也会指导主人如何与宠物更好地相处。除了这些标准化的服务,PetSmart还设有专门的宠物旅馆和日间训练营,前者不仅为宠物提供单独的房间,还有专人照顾,而主人则可以通过视频观察自己的宠物,有需要时通过“骨头电话”与自己的宠物“通话”;后者则担当着类似托儿所的职责,在主人不能照顾宠物时把它们送进来,宠物在这里玩耍,接受培训。

PetSmart的另一个特色是宠物医院,并且采取了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的模式,由专业机构MMI在其店面里开设宠物医院Banfield,PetSmart本身并不从医院收入直接获益,除每年收取授权费外,还同时持股MMI。PetSmart旗下有近800家店铺提供医疗服务,可以进行常规检查、接种疫苗、牙科治疗并具有外科手术的资质。

随着宠物产业链的逐步打通,PetSmart美容、寄养、医疗等宠物配套服务的贡献逐年上升,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2%,2011年前三季度,服务收入的占比已经达到11.3%。配套服务不仅能直接带来收入,带宠物来享受服务的主人们往往会在闲逛的同时为宠物选购食品用具等,拉动商品销售。另一方面,“为宠物提供终身服务”的策略成功为PetSmart塑造了竞争壁垒,专业而完善的服务是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巨头、大型零售店、独立宠物店和电商等单纯依靠商品销售的参与者无法比拟的(表2)。

起步中的中国宠物市场

人类的基本需求从吃穿开始,但对动物而言,穿衣和专有食品都不是必需的,它们的需求从医疗开始,这也是兽医店是宠物产业链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环的原因。也因此,中国的很多宠物服务都是以兽医店的升级版本宠物医院为基础,整个宠物行业基本呈现出以宠物医院为核心的“点”状发展状态。直到近几年,中国的宠物行业才呈现出拼接整体产业链条的趋势。

在中国,以PetSmart为榜样的公司很多,其中,乐宠控股是学得比较像模像样的一家。乐宠连锁(LeePet)已经在北京、上海、西安、济南、昆明等地开设数十家店铺,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将规模扩大到300家。在服务方面,2011年6月24日,乐宠控股与北京博爱动物医院合作成立乐宠控股-北京博爱动物医院,除提供诊疗服务外,也提供美容等配套服务,辅以食品、用品的销售。

与此同时,乐宠十分注重网络推广,创办乐宠网上商城之余,还开设了宠物行业垂直门户宠物中国,打造了一个集行业资讯、品牌推广、经验交流的综合性平台,成功举行上百次线上线下活动。2007年,联想投资(现已更名为“君联资本”)联手清科创投向乐宠注资200万美元,2010年2月,乐宠获得了联想、清科等总共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如今,乐宠的“实体店+电子商务+线下活动”的宠物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但100家左右实体店的规模还仅仅是个开始。

总部设在北京的派多格则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迅速做大,这家2003年成立的企业目前已经拥有600多间连锁店,除销售商品外,提供洗澡、美容、医疗等服务。派多格旗下包含派多格宠物技术培训学校、北京怡百宠物用品公司、宠物界网络信息公司、派多格犬业(包括淘狗网和养殖基地)、北京麦顿宠物食品公司等多条业务线共同构成的宠物产业链。

整体而言,相比欧美成熟的宠物市场,中国的宠物消费者群体刚刚形成,他们的喜好以及消费行为都有待摸索与引领,尽管已经有了乐宠和派多格这样初具规模的企业,但还未出现类似PetSmart以多种业态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大型企业。而对乐宠和派多格来说,如何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协调商品销售和配套服务之间、线下和线上业务之间的关联是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行业细分:像人一样生活

除了大而全的规模企业,当宠物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专业的细分领域也开始初露锋芒。

例如以宠物为媒吸引顾客来喝咖啡兼售宠物用品的咖啡店、专门给宠物摄影的照相馆、为宠物办理“身后事”的殡葬服务公司等,澳大利亚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还于近日推出了专门为宠物猫开发的iPad游戏。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服务中,宠物保险已经相对成熟。在英美等国,随着宠物医疗花费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宠物主人选择购买保险来分担费用,不仅出现了针对猫和狗的保险,还有为鸟类和珍稀品种量身打造的宠物保险。PetSmart宠物医院的合作伙伴MMI就于2001年成立了专门的保险公司来运营宠物健康保险。中国虽然也已经有了与宠物挂钩的保险,但基本上都是宠物责任险,在宠物给他人造成伤害需要主人赔偿时发挥作用,针对宠物本身的保险还没有面市。

互联网也打起了宠物的主意。2011年11月上线的美国网站Rover,起到的是连接“有宠物寄养需求的人”和“可以帮助他人照顾宠物的人”的作用,通过一整套的搜索、沟通、评分和支付,需要寄养宠物的人可以省去把宠物送到寄养中心的高额费用,找到更为贴心的个人照顾者,而擅长照顾宠物的人在接触到更多宠物的同时,也可借此获得一笔收入。作为一个交易平台,Rover会收取预付费,等双方确认之后再转账,这跟支付宝的做法有些类似。用户可以选择收取虚拟货币Rover Bucks,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兑换,也可以直接用PayPal支付现金,Rover收取15%的服务费用,对于有“加急”需求的用户,还会收取一部分额外的服务费。

中国的宠物市场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已经出现了一些细分的服务。2011年3月,中国第一家宠物蛋糕店“泡泡宠物蛋糕店”在北京诞生,蛋糕专门根据宠物的生理需要而设计,比如硬饼干可以帮宠物清洁牙齿、添加橄榄油可以让毛色更亮等。除了实体店,泡泡宠物蛋糕店还开设了自己的独立网店,并在淘宝和拍拍都推出了分店,蛋糕的售价一般在200-300元,一斤饼干的起价基本上也需要数十元,不管是精美的造型还是不菲的价格都足以与人类的食物媲美。

海蒂——人化动物性的天使 篇12

关键词:海蒂,伦理,斯芬克斯因子

在文中我们可以得到鲜明的对比, 在山里生活的小海蒂非常的开心、快乐, 而当小海蒂去城市生活她有感到不适, 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尽管在那里要比在阿尔姆大叔住的舒适、吃得丰富, 但小海蒂仍然不喜欢那里,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以看出儿童世界中的生物性选择到伦理选择的一个过渡。

小海蒂从小由姑妈抚养长大, 而到六岁时姑妈要去别的乡镇去工作, 所以姑妈把小海蒂送到性格孤僻、怪向的阿尔姆大叔那里, 而当小海蒂到那里很是喜欢那里的环境、那里的生活、大自然的风光, 这些都让小海蒂的眼睛看到这些新鲜事物有点应接不暇, 看的她是眼花缭乱, 好奇的她与大自然玩耍, 嬉戏。然而两年之后小海蒂又被姑妈送到一个城市名字叫做法兰克福去陪伴一个富商的女儿克拉一起生活, 在那里海蒂非常想念阿尔姆大叔, 想念那里的生活, 因此小海蒂换上了夜盲症, 但当她重返阿尔姆大叔那里时, 她又重新获得了快乐, 尽情的玩耍。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 海蒂的儿童身份, 她所表现的这些。都是由于小海蒂身上的斯芬克斯因子所决定的, 两段鲜明的对比可以体现出儿童的伦理选择。

1 伦理学关于道德的界定

关于道德的科学, 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 19世纪得到了应有的推广, 哲学家赋予其伦理和道德的含义。

伦理学将人类活动从道德中区分开来, 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 道德规范体系, 道德的教育和修养, 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得知, 当姑妈给小海蒂穿上很厚的衣服时, 由于小海蒂的理性缺乏, 她不懂衣服的伦理意义, 她所以回复姑妈的理直气壮的言辞, 这与她淡薄的伦理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大自然中生活的那么舒适、开心, 人类对于自然来说, 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 是通过生物性而选择人的外形, 在之后的努力行为之下通过伦理意识而形成的由兽到人的变化。“儿童与成人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成方式决定了儿童与成人是两种不同的伦理身份, 他们的区别既是生理上的, 更是伦理上的。” (《海蒂中的儿童伦理选择与成长》, 李纲, 2013)

2 动物性与人性分析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它是由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下来的。在这五类需求中,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与动物最基本的需求层次, 都是同时具备的因素;在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方面, 人往往比动物的要高出很多、自我规范更强、需求更多。自我实现的需求, 是独立于人所具有的本质。可以看出, 和海蒂经历相同的克拉拉, 早年失去母亲, 父亲甚是疼爱她, 还有他们家的佣人, 很是爱护, 在亲人的帮助之时然而却忽略了她们原本的天真、率性, 所以他们的照顾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杜拉拉从小体弱多病, 不能行走, 而他的爸爸却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长期在外奔波, 杜拉拉由他们所照顾, 每天枯燥乏味却不得不学习, 与之相比海蒂还是比较幸福因为她有体验过大自然的快乐, 而杜拉拉却被剥夺了这种快乐, 作为儿童, 渐渐地被社会所改变, 由原本的天性到性格形成的一个完美的转变。孩子和大人们的斯芬克斯因子有不同的组成方式与方法, 在原本的天性之下, 换句话说兽性因子的不断指引下, 孩子们的看法, 思考方式以及对社会的认知, 都有所区别于大人们对社会的认知等等, 由此可见, 孩子们还没有完全的由兽性转换到人性的改变。按照文学伦理学的的观点, “人作为个体的存在, 等同于一个完整的斯芬克斯因子, 因此身上也就同时存在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

浅析人性与动物性:起初人与兽的行为都是不尽相同, 人也可以换做动物性。但合格的人性在文明社会下才能发展。我比较赞同培根的说法:“在人性中人们既有善良, 对待一切事物美好的一面, 也有万恶的一面可以说丑陋至极。”就好像人们的性格中存在着自信、善良、热情、乐于助人、怜悯之心, 也同时存在着卑鄙、小人之心, 万恶的一面。如果你想知道人们的善与恶哪方面占据的比较多?取决于社会的文明程度, 它或许来源于人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或者社会制度是否健全。人性是一个中性词, 本无褒贬。人性与动物性不一样:动物性是先天的, 而人性是后天的。它是通过人们在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教育的接受程度所形成的。

动物性又是什么?就是生物界所有动物共同的本性。然而动物性与人性也存在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为觅食而不断存活。为他们的孩子不断的猎杀、来让孩子可以继续的生活下去;而对于人类, 他们的存活存在着很多的因素, 例如:为自己为家人, 在这之后接触事物, 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在这之时, 如果未来利益或者一些原因丧失自己最本质善良的一面, 让恶占领先锋, 那就会万劫不复。就像现在反腐运动的倡导, 许多政府官员在这之下被送入监狱, 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欲望超过善良的本质, 最终把他们送入了永无止境的深渊, 难以自拔。这是人性的完全丧失, 他们只剩下黑矿主们赤裸裸的动物的本性。没有人性的人无异于彻底的动物, 难道人们愿意回到一个鬼哭狼嚎的动物世界。回到一个混沌、愚昧的时代?人不能仅像动物那样活着。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道德丧失, 那么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将不复存在。

3 海蒂的动物性———人性化分析

根据文学所指向的, 我们称之为人类, 是通过不断进化的从兽性到人性的选择, 我们渐渐地获得了人的雏形, 不断地从伦理的选择不断地获得了所具备的意识, 让我们成功的攻破兽性因子, 用我们所具备的理智来指导我们所做的行为, 不断的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伦理性的人类。但从另一面来看, 孩子们他们的伦理意识还不算完善, 他们没有足够的意识去面对兽性因子所带给他们的指引, 所以他们需要不断的长大并获得伦理意识, 从而慢慢加强。海蒂已经不自觉地从生物选择过渡到伦理选择, 当他们顺利完成伦理选择时, 将会具有伦理意识, 因此他们应该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指引儿童, 给予他们更得多的关爱, 让他们顺利渡过儿童时期, 由动物性成功转变为人性。对于彼得、克拉拉他们通过大人的指引并且顺利的完成了他们的伦理选择, 并慢慢的指引自己在正确的方法下前行。当孩子的天真、活泼被饱经伦理之苦所压抑时, 无从得到快乐, 孩子的内心逐渐变得枯燥, 烦闷, 无法获得孩子原本的快乐自由。

然而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 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指引, 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经验”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 当他们走进大自然之时, 所有的快乐, 幸福从内心中被激发出来, 感受着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好, 它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他们是大自然的产物, 应予得到自由和爱护, 为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纲.《海蒂中的儿童伦理选择与成长》, 2013.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 2011.

上一篇:喉癌病人术后康复护理下一篇:关系的成本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