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人化(精选5篇)
行政法人化 篇1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最初是作为日本战后第三次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一环登场的。1997年第二届桥本内阁出台“财政重建计划”,提出了六大改革目标,其中行政改革的核心就是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精简行政机构和削减公务员编制的10%,冀望由此实现行政系统“瘦身”,缓解经济低迷带来的政府财政困难。在此行政改革政策下,国立大学作为拥有约12万公务员的政府隶属机构首当其冲。日本政府提出引进民间经营体制、实现国立大学法人化政策构想,通过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一方面使教师脱离公务员身份,达到削减教育公务员编制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以往根据大学的设置形态实行“差别化”财政支援的政策,采取第三方评价等评估手段对所有的大学进行绩效评估,并推行将评估结果与资金交付相结合的竞争性政策,减轻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压力。
一、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前的日本国立大学的财政支援体系
截至2004年4月1日国立大学法人化政策正式实施之前,日本的国立大学处于“国家设施型”(State Facility)经营形态,[1]是由国家(文部省)根据《国立学校设置法》设置的、归属文部科学大臣管辖的教育研究机构。根据《学校教育法》中“设置者经费负担”的原则,国家有承担国立大学教育经费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国家财政税收支付国立大学的法律依据还有1964年的《国立学校特别会计法》。该法在国家财政预算中设立了区别于一般预算、遵从议会民主的、统一管理的国立学校特别预算,国立大学通过开展教育研究活动而产生的年收入和年支出的总额都要接受预算议会的事前统一管理,由文部科学大臣作出年收入和年支出的总预算,送交财务大臣,然后再经由内阁会同一般会计预算一起向国会提出,最后通过审议表决。国立大学的年收入除了一般会计转入金额(即政府的各项财政拨款)外,还包括学费、入学注册费、附属医院收入、通过产学合作等途径获得的外部创收资金等。所有这些收入都要集中到国立特别会计账户与政府财政拨款合并,共同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之中,然后再根据国立大学规模的大小、办学质量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等具体标准进行事后统一管理。
“国家设施型”大学的经营形态可以确保大学财政的长期稳定,国立大学只要遵循《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大学设置基准》,就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维持学校正常运营所需的日常经费资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甚至停滞不前,导致日本政府长期被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所困扰,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就是限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对象的高等教育预算经费被大幅度削减。由于不同大学之间的预算分配受到国家的强烈控制,并且所有的国立大学采取相同的运作方式,独立地进行运作受到过多牵制,于是国立学校特别预算这项制度的缺点逐步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束缚了国立大学开拓多元性资金渠道和实施灵活的财务举措,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亟待改革。另外,僵化的单年度预算制度导致国立大学在经费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屡屡发生每个年度末普遍存在的“为花钱而花钱的现象”。[2]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国立大学的这一“国家设施型”经营形态理念已愈来愈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国立大学僵硬封闭的组织结构和日益僵化的行政体制使其应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难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采取法人化的形式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反应。
20世纪90年代初,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严重不足促使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大学预算的配置上不得不改变原有无条件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政府对大学研究经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在原有的国立大学普通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类型的经费,并采取竞争性、重点性资源分配政策,即对科研成果突出、社会信誉良好的大学在预算及科研补助金上实行方向性倾斜,优先配置财政支持,把大学评价的结果与有限的资源配置和资金援助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政府财政拨款在大学间的有效配置。下图显示了1997~2003年7年间国立大学经费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1997年以来高等教育基础经费增长非常缓慢,2001年以后甚至出现零增长的现象;而竞争性研究资金和科学研究费辅助金则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学若想取得更多的办学经费,必须通过校际竞争获取有限的经费资源。
二、法人化改革后的日本国立大学财政支援体系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大学”这一新称谓的出现意味着国立大学脱离了“国家设施型”的经营形态,在法律地位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根据2003年7月16日颁布的《国立大学法人法》(法律第112号)的规定,日本国立大学由国家行政机构身份转变成为由文部科学省设置和监督的独立行政法人。两者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渐淡化,国立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行政服务的机构将享受充分的裁量权。新的财政管理体系旨在保障国立大学拥有相对独立于政府的自主性的同时,提高大学组织的自律性。它改变了以往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事前干预与限制,使政府的管理重心转为事后监督。为此,除了直接管辖大臣的管理与监督之外,来自于政府的财政干预只能保持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内。虽然国立大学仍然处于政府的间接管理之下,国立大学的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依然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作为国立大学主要经费负担者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机能多样化的潮流中,“法人型”(Corporate)国立大学在财政方面不必再束缚于政府预算的种种繁琐的制度,在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及学生所缴纳学费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向社会提供教育、研究等服务来增加学校资金来源,进一步开拓多元资金渠道,促进大学财政的灵活性。[1]
法人化改革后,国立大学在运营上引进了区别于以往的由中期目标、中期计划、中期评价组成的目标管理与第三方评价制度,并且在资源分配方面引进了基于竞争原则进行的资金分配方式,具体体现在国立大学的财政、财务方面导入的运营费交付金制度。其运作方式是,各国立大学法人根据文部科学大臣设定的中期目标,每6年向文部科学省提交一次中期计划,期满时由专门评价机构“国立大学法人评价委员会”对目标是否实现、计划完成情况做出评价,文部科学大臣在听取意见之后,决定是否拨付由中期目标所制定的运营费交付金,而评价的结果又将成为下一个中期目标制定(包括财政预算)的基本依据。[5]
国立大学法人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来自政府拨付的公共财政支援和自筹资金。其中公共财政收入由机构资助金、项目资助金和个人资助金构成,具体细分为运营费交付金、重点科研基地建设资助金计划(Center of Excellence,简称Co E)及特色大学教育支援计划(Good Practice,简称GP)等竞争性科研经费、公共奖学金和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自筹资金包括学费及入学金、附属医院收入、通过委托研究及企业派遣等途径获得的学校的外部创收。
(一)运营费交付金
政府将国立大学的自我收入与维持正常运营所需经费之间产生的差额以运营费交付金的形式下拨,而年支出中的设施购置、维修费是由文部科学大臣以设施费补助金的形式拨付的。其中,运营费交付金不再像以往在资金的使用途径上受到单年度预算的种种制约,并且其剩余资金可以结转到来年度继续使用,有利于大学财政自主性的增强。[6]
运营费交付金由标准运营费交付金、特定运营费交付金和附属医院运营费交付金三类构成。其中,标准运营费交付金是为了保障各国立大学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运作,根据各国立大学的教职员工、在校生人数等客观指标对各大学采用统一的核算基准,进行平等资源配置。特定运营费交付金是根据各国立大学的规模、所在地区以及职能等不同特点,对各大学采用不同的核算基准确定其必要经费。附属医院运营费交付金的拨付对象限定为设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7]
运营费交付金制度的明显特征是效率化系数及经营改善系数的导入。所谓效率化系数,是指逐年削减对学校运营补助的特定运营费交付金预算中的1%;经营改善系数是指逐年削减拨付给拥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的运营费交付金预算中的2%。其目的是期望通过适当的削减经费促进大学资金结构的多元化、大学运作的高效化,推动高等教育的财政预算朝着追求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如表1所示,自法人化改革实施后,运营费交付金呈逐年下降趋势。
单位:亿日元
(二)学费收入
为鼓励大学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学校的自我收入将不再一并收缴国库,纳入到运营费交付金的预算中。关于学费及入学金等收入,在文部科学省每年公布的“学费标准额”的基础上,给予校方一定的自主裁量权。但为了减轻受教育者负担,保障高等教育正常化,规定其调节上限设为“学费标准额”的10%。学费及入学金等收入见表2所示。
单位:亿日元
(三)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与政府公共财政资助范围和额度逐年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竞争性研究经费的逐年递增。总体来说,国立大学科学研究经费的来源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经常性教育研究经费。
它是根据各国立大学的教师人数为基数乘以人均补助额度,以政府财政预算拨款形式下拨的一次性预算拨款,其经费包括实验室设施和研究杂费等,是运营费交付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2008年的经常性教育研究经费分别是10,369亿日元、10,148亿日元、9,984亿日元、9,884亿日元、9,735亿日元,呈逐年递减态势。
2. 竞争性研究经费。
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掌管的科研经费包括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战略性创造研究推进事业资助金、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研究基地创建费补助金等。其资助对象为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国立、公立实验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独立科研政策与管理行政法人中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群体。
3. 外部研究经费。
外部研究经费主要是大学与日本公司企业或财团合作的研究经费。日本政府鼓励产学合作,希望大学能够吸引社会上的委托和合作的科研项目,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的“竞争性资金制度”中,金额数量最大并且保持稳态增长的是“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由文部科学省与学术振兴会共同管理,用于资助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所有学术研究。在1993至2009年的17年内,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从736亿日元增加到1,970亿日元,增幅超过167%,如表3所示。
在文部科学省“竞争性资金制度”中,除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资助主体是国立大学外,另一项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研究基地项目创建费等补助金”,主要包括“21世纪Co E计划”、“国际Co E计划”、“特色大学教育支援计划”和“面向现代教育需求的项目支援计划”。这些计划的科研资助经费的拨放主要依据独立于政府和院校之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的绩效评估考核的结果,强调竞争性原则,而不是按照大学归属来分配政府的资金。其目的是通过实行倾斜式的重点科研项目优先拨款,引导和促进各大学形成自身优势、个性和特色,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些计划也意味着法人化改革后的国立大学,虽然主要预算仍将由国家财政拨款,但也将同其他大学一样,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在此以“21世纪Co E计划”为例一窥参与到科研经费竞争中国立大学的实况。“21世纪Co E计划”是于2002年启动的一项大型资助计划,该计划的资助对象没有国立、公立、私立大学之分,是以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或专业及大学附属的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单位进行绩效评估和资助金的拨放。纵观“21世纪Co E计划”的立项评审,从2002~2006年的5年间,预算拨付资金1,643亿日元,资助科研基地项目254个,在全部十大学科领域设置了274个重点科研基地。这些重点科研基地分别隶属于93所大学(国立51所、公立7所、私立35所),在国立大学设置的重点科研基地数为204个,占基地设置总数的74.5%;公立大学为9个,占3.3%;私立大学为60个,占21.9%。[11]综上可以看出,“21世纪Co E计划”无论从重点科研基地的设置数量还是经费分配上,都大幅度向国立大学倾斜,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重点研究型国立大学。
三、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带来的国立大学财政支援体系的问题与争议
法人化改革对原有的国立大学的财政支援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首先,运营费交付金制度中“效率化系数”及“经营改善系数”的导入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不可忽视。一方面,法人化改革有利于减轻日本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将依据对国立大学的评估结果通过资源分配的重点性、倾斜性方针重新对其财政收入进行分配,进而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国立大学在设立之初就存在财政和制度上的差距,不同的国立大学间存在金字塔式、相对固定的等级关系,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地方国立大学与少数社会威望和声誉极高的、研究型国立大学之间在国家财政的各项拨款上存在巨大差距。法人化改革打破了原来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对每年的运营经费实施逐年削减1%的措施。与此同时,在经费配置上增加了竞争性科研经费拨款的比例,这就使在外部资金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非研究型”国立大学陷入运营经费短缺的困境之中,进而影响到大学日常教育研究活动的正常运作。并且,政府只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重点分配到培养社会精英和推动国家科研竞争力提升的一些有实力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及实用性领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倾斜性教育财政投入机制。长久以来这种资源分配的重点性、倾斜性方针导致了国立大学间的不均衡发展格局,法人化改革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善,反而对在法人化后的大学评价过程中外部创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财政压力很大的地方国立大学以及以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类大学造成了更为猛烈的冲击。[12]
其次,学费的上涨违背了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后,随着政府教育经费拨款的逐年递减,为了弥补经费补助减少造成的财务缺口,国立大学必须逐步负担自筹经费之重责,而自筹方式中最便捷的当属提高学费。由此,教育负担模式逐步从以公共开支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及其家庭承担为主。例如,绝大多数国立大学都于2005年采取了提高学费的措施,2005年学费标准额是535,800日元,比2004年提高了15,000日元。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择校难度和家庭开支,高额的学费侵害到教育机会均等及《宪法》保障国民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学费的划一性也阻碍了国立大学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此外,国立大学虽然在称谓上发生了改变,但在根本性质上可以将其看作是介于政府直属机构和民间法人组织之间的一种“准”政府机构,财政大权、制定中期目标的主导权以及中期计划结束后决定国立大学的存亡特权依旧紧握在政府手中。这种政府权力的隐性膨胀,无疑将会严重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四、结语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在国内经济不景气,国家财政经费紧张的背景下推出的,日本政府希望在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将国立大学推向市场,增强其竞争能力,激发大学在科研方面的潜力。长远来看,法人化有利于加快大学的优胜劣汰,提升国家的整体科研水平,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但由于日本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在体制转轨时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自然会引起社会上的批评。所以,法人化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要经过不断的探索甚至反复,通过各方不断的博弈,最终达成一个更为合理的局面。
法人化改革不仅是日本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高校体制改革方面,我国也面临着类似的机遇和挑战,关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和进展,将为我国高校未来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4]金子元久.大学的经营形态—日本的特征[J].教育与经济,2002,(2):5~9.
[2]高益民.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决策过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5):15~20.
[3]国立大学の基盘的经费と竞争的研究资金の推移[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4/siryo/04112401/011/012.pdf/2009-07-28.
[5]吴遵民.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访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马越徹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4,(6):3~7.
[6]山本清.日本大学财政的结构和课题——国立大学为中心[J].教育与经济,2002,(2):10~18.
[7]岛一则.国立大学における运营费交付金に关する实证的研究-效率化系数.经营改善系数がもたらす影响について―[J].広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発センター大学论集,第40集,2009,3,87~105.
[8]国立大学法人运营费交付金の推移[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0/05/08060201/001/008/004.pdf/2009-07-28.
[9]国立大学等の法人化について[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houjin/houjin.htm/20090-07-30.
[10]科研费の予算[EB/OL].http://www.jsps.go.jp/j-grantsi-naid/index.html/2009-07-30.
[11]21世纪COEプログラムの成果[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coe/06092116/all.pdf/2009-07-30.
[12]鲍威.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的重构——从“行政隶属型”向“契约型”的转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7,(9):62~67.
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 篇2
《山中访友》
自然的人化
这一课, 作者用诗一般奇特美妙的联想和想象把“自然人化”。在作者笔下, 山中的一切, 都是他的朋友。“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每一棵树”是“我的知己”, “山泉、溪流、悬崖、白云、云雀”都在和“我”交流……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读来显得非常亲切。
人化的自然
课文第4段写“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它们给我送来“青翠”, 在“望着我”, “我”靠在树上, 也变成了一棵树, 人树相融。“我脚下长出的根须, 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 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我变成了物, 物变成了我, 物我相融。
作者在“自然人化”的同时, 把自己也给“自然化”了。这种“自然化”的背后, 我们所要挖掘的是他和树融为一体时的那份“欢喜和快乐”!
另外, 看全文, 作者的这次山中行程, 始终是“满怀的好心情”, 哪怕是突如其来的雨, 竟然也让他觉得:“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可见, 这是一份多么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这就是一种人化的自然。
《草虫的村落》
自然的人化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感受到:
如从课题中可感受到:一个我们平时常看到的杂草丛, 竟然被想象成了“村落”。从作者赋予小虫子不同的身份中感受到:一只孤独的小甲虫, 作者称之为“游侠”, 那里有它的“妻子”。村落里还有美丽的“南国少女”, 有一个劲儿演奏的“音乐家”等等。从甲虫生活的一个个片段中可感受到:游侠和伙伴在“寒暄”, 和妻子在“意味深长地对视”, 甲虫对着“南国的少女”在“驻足痴望”, 真是活灵活现, 可爱至极。
所以, 笔者觉得课文“自然的人化”这一点, 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 对于课后习题2:“作者想象丰富, 感受独特, 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人化的自然
对于“人化后的自然”, 对于作者神游在这个想象世界中的那份自然心境, 学生容易理解, 因为我们的学生平时也会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会坐在大树下玩毛毛虫。
针对这两篇课文的特点, 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山中访友》第4段:写“树”部分的教学
师: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在写树, 自由读一读, 你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怎样的感情?
(1) 展开想象, 丰富“自然的人化”。围绕“知己”一词想象:怎么样可以称为“知己”?既然树是我的“知己”, 那树了解我什么, 为我做了什么?
(2) 进行品读, 还原“人的自然化”。读最后一句, 思考:“作者真的变成树了吗?你怎么认为?”
(3) 引导交流, 顿悟“人化的自然”。“透过文字, 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作者与人树相融后的“欢喜和快乐”等等。)
笔者的设计大体是以读代讲, 在品读、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和树之间的那份“知己”情谊, 从而进行人文熏陶。
2.《草虫的村落》的设计思路
方法一: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品读。
课文倒数第2段有一句话: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这句话可统领全文, “快乐天地”概括了草虫村落的特点;“我多么得意啊!”概括了作者的心境。可以用“快乐天地”一词串起全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
初读交流: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些什么了?他是怎么发现这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的?
第二课时:
围绕“你从哪些地方读懂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这一问题展开, 学生能从许多地方体会到, 如:
勇敢的游侠归来了, 朋友们欢迎它, 妻子和它意味深长地对视, 这真是个幸福快乐的小天地。
大树下甲虫音乐家们在演奏, 那声音如此的美妙, 这真是个有声有色的甲虫的“快乐天地”……
方法二:抓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来品读。
第3段的感叹号:“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第7、8段的问号:“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等等。
第8、9段的省略号:“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通过读悟感叹号、问号等, 感受作者的兴奋、惊叹, 体会那份人化后的自然心境。
方法三:和原文的比照中进行品读。
《草虫的村落》入选教材后有了删减。看看入选前的文章, 我们和原文比照着可尝试一下。
原文的最后3段:
我多么得意呵!得意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也许, 还有人会笑我仍然像孩子一样幼稚。我不愿加以辩白,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别说这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吧!
你懂不懂得?一只小黑甲虫的翅膀上, 也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别笑我傻, 我爱在草虫的村落里散步。
无人化超市构建 篇3
超级市场是一种以自动取货、自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经营业态。它以开架销货、顾客自选的全新方式受到了顾客的广泛欢迎, 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超级市场的生命力主要来源于它的革新性, 即销售方式的革新、价格体系的革新和连锁化经营。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 如容易丢失和损坏商品, 不便于消费者与营业员进行沟通等。最后消费者买单时需要排起长龙等待收银员一个一个地扫描商品条形码读取商品信息, 然后付账。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设计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来调控消费者的购物行动, 从而优化超市的经营方式。
超市经营过程中容易丢失和损坏商品, 如果摆放在货架上的商品只是样品, 这种损坏成本便可降到最低。
消费者购物时间包括挑选商品时间、等待收银员扫描条形码时间、付款时间, 如果将商品扫描时间融入到消费者挑选商品中间, 最后消费者只剩下付账时间, 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无人化经营则大大可以减少经营成本。
1设计内容
1.1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是超市的核心部分, 作为主控制系统调控超市所有智能活动的运行。一般性的命令包括接收数据并加以分析, 然后发送命令给相关子系统, 执行相关操作。主要是接收所有在超市中被消费者使用的电子手提包的信息, 并分析处理, 即计算所有电子手提包所记录商品的总价值和通知相关子系统检索出相对应商品并输送至与电子手提包相对应的存货箱中, 总之, 中央控制系统是调配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所有商品的处理活动的总控制器。
1.2 运输系统
用于读取仓库中的任意一个存储空间的商品, 并输送到指定的存货箱中。消费者购物过程中, 其通过电子手提包录入的商品信息会被发送至中央控制系统, 商品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 中央控制系统会命令运输系统到仓库检索对应商品, 并运送至对应信息的商品存货箱中。
1.3 电子手提包
用于消费者购物时携带在身上, 扫描并存储所购商品的条形码信息, 并发送至中央控制系统供其分析处理, 和存货箱对应使用。在最终结算时需要放入对应存货箱中并付款, 然后消费者可以再存货箱中领取自己所购买的所有商品。
1.4 存货箱
用于系统为消费者存放其购买的所有商品, 和电子手提包对应使用。在电子手提包每发送一个商品信息经中央控制系统分析处理之后, 都会通过运输系统将与信息对应的商品运输至对应的存货箱中。在消费者购物过程中一直处于锁定状态。只有消费者购物结束后将对应电子手提包和商品款项放入指定位置时, 存货箱打开, 消费者提货, 然后一次消费结束, 存货箱再次锁上。
1.5 智能储物仓库
智能储物仓库用于存放超市出售的所有商品, 这些商品都分类存放在同一个仓库, 按照特定顺序依次存放。需要提货时, 由中央控制系统发出指令, 控制运输系统读取仓库所有存储空间, 然后取出对应条形码的商品, 传输到存货箱, 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
2运行方式
超市实行先付款后提供商品的销售方式, 从而可以实现无人化销售, 所有商品只放置条形码和样品。消费者只需携带一个电子手提包, 用电子手提包上的扫描仪读取一下商品条形码信息, 电子手提包则读取条形码并发送指令到中央控制器 (不读则不发送) , 控制器调配运输系统到智能储物仓库中读取商品并取出对应的商品放在销售终端与电子手提包对应的存货箱中, 等到消费者购物结束后, 将电子手提包放入存货箱对应位置并结算商品后, 存货箱自动打开, 消费者取出商品, 一次购物结束。
3结论
本文针对消费者挑选商品时间、等待收银员扫描条形码时间、付款时间等购物时间中60%以上的时间浪费而设计了一种无人化的超市运营模式。该模式以条形码为商品信息的数据传输信号, 通过消费者购物过程中自行扫描需要购买的商品, 并在此期间由中央控制系统对商品进行分析处理, 进而整合该消费者所购买的所有商品信息, 将结算总价值直接反馈到结算终端服务器上。与此同时, 超市的运输系统接到命令后将对应信息的商品从智能仓库中读取输送到对应存货箱中。从而节约了人们在结算商品时, 为了扫描所有商品而浪费的大量时间。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电子化的分析处理, 并按部就班的控制超市所有子系统的运行, 从而实现商品绕过售货员等耗时的人工服务, 通过设定渠道由仓库流向消费者这一目的。从而实现超市经营的快速和无人化, 为超市管理者节约成本, 为消费者减少时间浪费。
摘要:本设计通过使用中央控制系统接收电子手提包的信息, 然后调控运输系统读取智能储物仓库中的商品并输送到与电子手提包对应的存货箱中, 然后通过存货箱与电子手提包的对应关系确保消费者所选商品的对应性, 消费者放回电子手提包并买单。这样使每一个消费者的购物过程都形成一个循环, 从而实现超市无人化运行。
关键词:中央控制系统,电子手提包,对应,存货箱
参考文献
[1]袁作为.小型超市管理系统分析[J].时代经贸 (中旬刊) .2008 (S4)
[2]张珍宝, 刘升.超市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伍明星, 郑多玲, 关玉蓉.基于Java的超市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24)
浅析拟人化设计 篇4
1 拟人化设计理念概述
产品设计领域一直存在一种设计手法:将人物质层面的造型、动作、行为和精神层面的情感、个性、情趣、品格应用在产品设计中, 赋予产品人的个性, 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 从而使产品具有人格的过程, 即拟人化设计。拟人化设计不应仅局限于对于外形、动作、神态和行为的模仿, 还应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包括情感、个性、情趣和品格的赋予, 甚至是抽象拟人化的表达也应归于拟人化设计理念。
2 国内外拟人化设计的现状
2.1 国际拟人化设计现状
拟人化设计在现今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即机器人设计, 比如日本本田工业技研公司研制的仿人机器人ASIMO, ASIMO身高1.3 m, 体重48 kg。早期的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无法应对突然转向的问题, 行动比较笨拙, 而ASIMO因技术的革新, 使它可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 从而自如行走, 进行诸如“8”字形行走、下台阶和弯腰等各项“复杂”动作, 这些动作都是以人类的行为方式作为模板的。此外, ASIMO还可以握手、挥手, 甚至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这些功能的加入使机器人与人类更相似, 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可见, ASIMO从造型到其行为特征都以人作为模板。
韩国Rising工作室为2013首尔设计节 (SEOUL DESIGN FESTIVAL) 带来的作品——身份台灯 (Lamp identity) 。该台灯由灯罩和简单的金属支架组成, 造型非常简单, 但正是这简单的金属支架赋予了身份台灯独一无二的拟人“身份”。支架在对灯具提供支撑的同时, 又在造型上作为台灯的两条腿, 使台灯变得像人类一样, 显得生动、可爱, 且金属支架可随意更换。该产品将拟人化带到了产品中, 虽然没有五官, 但仅仅是加上两条腿, 便使台灯具有了人的抽象形态。由此可见, 拟人化设计并不需要完全照搬人形, 如果能在行为、内涵上具有充分的表现力, 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 拟人化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在现代设计中, 国际上设计行业成熟的国家更熟练拟人化设计, 运用的手法也更为多样化。
2.2 国内拟人化设计的现状
拟人化设计在国内多用于一些工具或产品装饰, 大多造型以拟人为主, 很少涉及产品内涵, 主要是“拟型”而非“拟态”。
比如国内生产的刀削面机器人, 这款刀削面机器人采用人的造型, 右手拿着削面刀, 左手端着面团。虽然采取这种造型并不能提高做面的效率, 整体结构也不是最优化的, 甚至因拟人造型反而占用了大量空间, 但拟人化的刀削面机确吸引到了很多顾客, 在人们觉得新奇的同时, 拟人化造型的亲和力特征得以展现, 人们对机器制作的食品的排斥也随之减弱。
虽然拟人化设计在我国的设计中也有所运用, 但侧重点仍放在对人形态的模拟上。因起步较晚, 我国的设计整体上与国际设计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3 拟人化设计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应用
3.1 造型拟人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应用
拟人化在产品外部造型设计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2方面, 即将人的整体作为设计造型, 以及将人的部分作为设计造型。整体拟人指利用人的完整生物个体特征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设计方法;部分拟人是指模拟个体的四肢、五官和躯干等部分结构进行设计的方法。
将人的整体作为设计造型时, 多应用于观赏类产品, 此类产品不需要经常、近距离地使用, 将人的整体作为造型能更好地使使用者阅读产品, 从而传达产品的内涵、情趣和个性;而将人的部分作为设计造型时, 则更多应用于使用类产品, 此类产品会经常、近距离地被使用, 将人的部分作为设计造型具有更好的亲和力, 使使用者乐于使用, 感受产品传达的情感。
3.2 表情行为拟人在产品造型上的应用
人的喜、笑、怒、骂等表情, 坐、卧、行走等姿态是良好的模拟对象, 模拟这些对象产生的设计有着独特的效果。
表情拟人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产品本身是冰冷的, 但通过在表情上的拟人, 可以让产品具有人性化气息, 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行为拟人设计在产品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与表情拟人设计相同, 行为拟人设计也具有很好的亲和力, 但因行为拟人设计是以动作、行为作为设计模板, 因此, 其具有静态表情拟人所不具有的优点。行为拟人是动态表达, 在动作拟人设计的同时, 还可以表达出产品的使用方法。
4 拟人化设计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论文中提出, 需求应分成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爱和归属感 (Love and belonging, 亦称为社交需求) 、尊重 (Esteem) 和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在较高级的需求出现前, 首先会寻求低级需要, 当基本需求满足后, 就会出现更高的需求, 并激励个体去满足它。人对产品认识的转变决定了产品的功能由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发展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 重视产品所具有的内涵, 以及对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匹配是拟人化设计的核心。拟人化产品作为“部分人化的物”, 其在精神层面与人类具有相似性, 而这种相似性可唤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进而产生消费的意愿。这一优点是其他设计理念所不具备的。
5 结束语
拟人化设计手法来源于《拟人论》, 而理论核心是人本主义。在制造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 产品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 是否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满足, 是当代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重点。而拟人设计手法的应用之所以可贯穿人类的发展, 是因其能带给人独特的心理满足。阿纳托尔?法朗士说过:“形式是一只金瓶, 思想之花插入其内, 便可流芳百世。”拟人化设计手法在应用于产品设计时, 不应机械地应用和照搬。只有根据不同的设计实例灵活变通, 才能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产品蕴含的拟人化特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此, 分析了国内外拟人化设计的现状, 并阐述了拟人化设计的实际应用, 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本主义,工业革命,产品设计,机器人
参考文献
童装成人化趋势(英文) 篇5
Some people think the trend of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s clothing a good thing, other people doubts that children who are too dressed like an adult is detrimental to their healthy growth, so adult-oriented dressing is easy to affect their sense of aesthetics, resulting in precocious mind and harm to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But I think the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s clothing is the necessary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its market basis.The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s clothing is just to use some adult pop factor, but the Children's wear's functionality and comfort are still the priority .
1.1 expression of social progress
The trend of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 wear is a reaction to social phenomenon and a manifestation of social progress.From the Internationalfashion show of children's clothes we can see that small wrapped chest, overalls, small shawl, small fur have appeared long ago , when children put on those , they don't lose their innocence but display their loveliness.so it seems suitable for the foreign children to wear adultification clothes.Because of early maturity, they can wear this kinds of clothing and the clothing is suit for them, does not seem“off.”So I think there h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s clothing and social progress.Education is not to limit children but to help them develop and form their own ideas.
1.2 The mentality of marketers
Any design's and any style's communication and motivation comes from the popular market, therefore, for manufacturers wh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eet this consumer psychology,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The designer's design concept will mainly be following the market, and now most of the designers also say tha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tentions, they are very willing to design the children's clothing by adding more playful element , but the market does not appreciate it.Designer Wu Lai-sheng said:“In fact, we are very passive in design and do not hold the initiative.Our design ideas mainly follows the market.”Designer Yang Liu, also said:“Now the children's gar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mature, the main reason is mainly that children are generally mature, we often give them what we wanted when we were young, that they should wear a little more cartoon, a little more playful element, but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think so.”So, sometimes the designe is not the first , more often, th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market.
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tendency of children's clothing adultification meet the growing children's psychology, but I do not support too much adultification clothing, In order to make kids more playful to add shiny beads, diamond and other jewelry in clothes, which may scratch the child's delicate skin.In addition, over-decoration is not good to make students concentrate on study.Children in a kindergarten class can only remain attention a few minutes, if he spends time to play with small decoration in cloth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is significantly impaired.To make matters worse, the children may swallow the little jewelry carelessly.So , the good designe must cancel unnecessary decoration , and keep the design concise , elegant but not lack of liveliness.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 in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s clothing.Most of Children's clothing brands with Adult-oriented design , put great emphasis on the space for a child's body in the clothes, as comfort warm-keeping and air permeability, which is often overlooked in the past.Because of achieve a breakthrough of the designed, it is always enclosed by a gas-tight chemical lace in the collar and cuff's edge, and does some hoops in waist and wrist.while the adult design provides the straight little windbreaker, Sweat-absorbent lint shirts and inside keeping warm inside and rain proof outside sportwear.it has a design of both side zipper with the function of windproofness and heat radiation, which lets kids have easy movement and avoid cold.It accords with the active nature of kids.Remove all the trammels of physical growth in design of kids-clothing in detail.Furthermore, children usually find their psycho-localization from the clothes that they wear.they judge the role of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their costume.for example, the girl wearing sown white's dress and high cylinder damask shoes will think herself as“snow white”, kids' thinking is so simple and direct.This reminds us that if a child is too coddled themselves, self-centered, it would make the children become late-maturing and non-sensible.If they are still dressed as delicate princesses or childlike little childe, it is not good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 especially for the 8-12 year-old kids.
Conclusion:
The concep of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s clothing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market.The purpose of international adultification of children's clothing is not noly pursuing the simle and generous style but also the soft and elegant colors.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yle of kid's clothing references to adults, it should not bindly pursue adult-oriented and follow the trend of adult apparel.We should take the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into conceration while absorb the pop elements of adults, because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practicality in kid's clothing.
摘要:近年来, 关于童装的服装风格, 几乎全部集中在"童装成人化"这个点上, 人们对童装的观念已不再停留在卡通造型、可爱等传统的印象中了, 随着成人服饰品牌争相推出童装, 卡通就成了童装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童装品牌的选择与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同时, 越来越接近成人线路。
关键词:童装,成人化,风格
参考文献
[1]《成人化童装流行元素的市场分析》许岩桂广西纺织科技2007年第36卷第4期49-50
[2]《浅谈童装设计中的“成人化”问题》邓凌虹纺织科技进展2009年第1期102-104
[3]《童装设计的成人化倾向极其问题分析》刘伯荣陈世栋服饰设计89-91
[4]《童装成人化, 有些道理》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