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法》

2024-05-31

《行业协会法》(精选10篇)

《行业协会法》 篇1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 包括PE、PB、PB-ROE、PA-ROA和PR-ROE等。其中最核心、最常用的莫过于PE (市盈率) 估值法和PB (市净率) 估值法。市盈率是证券市场上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它直观简洁地反映了公司的股价水平是否被高估或是否被低估。其计算公式为PE=Price/Earnings, 即股价除以每股盈余。市净率则是股票价格相对于公司净资产的比率, 它侧重于反映公司的投资风险。其计算公式为PB=Price/Book Value, 即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

银行业在中国目前证券市场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具有很好的代表作用, 同时, 银行业公司特点也比较突出, 目前人们关于银行估值体系的认识也普遍模糊不清。怎样的估值方法才适合于银行业的估值呢?笔者将在本文中结合银行业的特点, 对PE估值法和PB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读者理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适用情况以及局限范围, 也希望能够给银行业估值提供一些思路。

一、PE估值法

PE估值法即我们常说的市盈率估值模型, 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运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它以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来反映公司的价值, 体现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较高的市盈率表明投资人对公司未来的价值增长保有信心, 而较低的市盈率则表明公司价值未能够得到认可。

我国银行业现如今已有14家成为上市公司, 银行的业绩也是稳重有升, 明显优于其他行业。作为国家监管严格的行业, 潜在的进入者对银行业没有较大威胁。同时, 由于银行在国家金融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受到国家信用的担保, 其自身的资产质量也相当健康, 不存在不良贷款大量发生的可能性。所以, 我们可以认为, 银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有较快的发展。因此, 银行业估值运用PE估值法是比较合适的选择。相对较弱的周期性以及相对稳定的收益是PE估值法估值精度的保障, 也是其适用的范围。

事实上, 使用市盈率估值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每股盈余的衡量, 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会计人为操作的痕迹。以银行业为例, 贷款拨备的提取, 呆坏账的处理都有可能作为会计利润操控的手段, 从而使得每股盈余并未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 PE估值也就有失偏颇。并且每股收益也只是体现了公司价值的一个方面, 单单以此为依据难免会不太科学。其次, 市盈率指标极不稳定, 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市盈率也将跌宕起伏, 不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价值。最后, 市盈率的真实性还得依赖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投资者的预期,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 银行股收益高而稳定, 发展前景良好, 但却只有10倍左右的市盈率, 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银行未来的预期较为悲观, 导致股价上不去, 可以说此时银行的市盈率并非是银行价值的真实体现。

不过, 市盈率估值模型作为市场上较为常用的估值方法也有其理由。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讲, PE的计算简单易懂, 用于各行业间的比较也较为便利。最重要的是, 由PE=PB/ROE=PA/ROA, 我们可以得出PB-ROE和PA-ROA方法其实也是源于PE估值法, 所以PE估值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二、PB估值法

PB估值指的是市净率估值模型, 在证券市场中公司和股票估值都很常用。它以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的值来反映公司当前的价值和投资风险, 侧重于从资本本身盈利能力的角度体现公司价值。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 投资价值较高, 相反, 则投资价值较低;但是必须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分析。

在现实中, 银行业的分析员大多喜欢使用PB而非PE, 而其他行业人员则更倾向于使用PE。一方面, 是借鉴国外经验:国外银行周期性非常明显、资产风险性高, 因此普遍使用PB估值。另一方面, 银行较其他行业受到政府更严格的监管, 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高, 资本受到约束, 市净率恰好能体现公司的扩张需求。因此不难看出, PE估值特别适用于评估高风险、周期较为明显的企业。从某种角度讲, PB估值结果也告诉我们:公司估值水平是否合理, 投资该公司的风险大小如何?

PB估值也有其局限性。首先, PB估值忽略了净资产收益率 (ROE) 差异的影响, 这明显使得PB估值得出的结论不太让人信服。ROE衡量了公司对股东投入资产的使用效率, 它的高低恰恰是区分公司是否优秀的根本。其次, 市净率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市场经济体的市净率, 同一市场经济体的市净率, 甚至是同一经济体在不同的股票市场的市净率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不适合作为一种标准用于相互比较。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PE估值法和PB估值法的一个简单的分析, 由PE=PB/ROE公式, 我们可以用净资产收益率 (ROE) 将市盈率 (PE) 和市净率 (PB) 联系起来, 它们都是反映公司价值很好的指标。而PE估值和PB估值在单独使用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给企业估值的过程中, 应该按照公司及其行业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的组合, 才能避免估值结果出现不合理。

参考文献

[1]吴松凯.到底怎么给银行股估值?—中国银行业估值体系深度研究报告.联合证券, 2010.

[2]张敏.PE估值法在我国证券市场失灵的原因探析[J].甘肃科技, 2010, 26 (10) .

《行业协会法》 篇2

一、触动灵魂,警钟长鸣 。做金融行业,手中管理与经营特殊的商品―货币,没有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权力观,不加强学习,不加强改造,就会断送我们自己的美好前程,毁掉幸福美满的和谐家庭。县联社组织的此次观看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对正在作案或有作案动机的人员发出的一次警报,是对执行制度不严,以人情代替制度的行为发出的一次警报,是一次触动灵魂,对全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提高防案意识的再次清洗。

二、加强学习,高筑篱笆

学习可提高人的心智,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可增加知识积累。作为新时期一名农信社员工,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只有经常加强自我学习,开展自勉、自诫、自省活动,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休养,强化职业道德学习,使自己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只有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努力提高执行力,学会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努力作好执行制度的表率,高筑执行制度和思想防范的篱笆。

通过此次学习,在我们的脑海中要时时绷紧防案工作的弦,要深刻牢记其经验教训,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深刻认识到防案工作也是我们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到案件的发生对本单位带来的严重后果和造成的巨大风险、对个人的前途带来的灭顶之灾,对家庭带来的巨大不幸。对案件的防范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决不能心存半点麻痹和侥幸,做到警钟长鸣。

相关文章推荐:

1.银行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2.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银行

3.农行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4.银行人员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5.银行员工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6.农行员工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7.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柜员

8.农业银行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9.银行柜员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行业协会法》 篇3

世界每年患癌症的人中50%左右与食品的污染有关。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出口食品因农药残留、添加剂、杂质、微生物污染而被国外扣留。这不仅对人民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更应该从源头把关,杜绝不安全物质流入,把好食品源头关是提高食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法律法规明确指出食品原料中不允许添加不安全化学物质

新《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分析。由习近平主席签署的新版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行。此《法》围绕“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更加突出预防为主;二是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的过程控制;三是创新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四是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五是突出食品安全制度共治体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法第四条)。此《法》是食品由“卫生”到“安全”的一个巨大进步,是由食品的“检测监督”到“全过程控制”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GB2558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氯化钾》的相关分析。此标准在原料控制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前提规定,原料必须是“以氯化钾和氯化镁为主要成分的岩盐光卤石或海盐生产的氯化钾”。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禁止生产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第五十条:“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所以,以纯净的光卤石和海盐生产的氯化钾且生产全过程控制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作为食品添加剂氯化钾的原料是符合国家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5585-2010与原行业标准QB2554-2002相比,在原料选择上就排除了以浮选工艺所生产的氯化钾为原料生产食品添加剂氯化钾。

以浮选法生产的氯化钾危害性分析

浮选剂的分类。浮选法进行矿钾提纯,就是采用浮选剂从含钾矿浆生产氯化钾的方法。所用浮选剂包括:①捕收剂,十八胺或烷基吗啉及其相关衍生物。②调节剂,调节捕收剂和起泡剂的作用,改善浮选条件,一般有三种:抑制剂,如淀粉、硫酸铝等;活化剂,如铅盐、铋盐等;调整剂,如碳酸钠、硫酸钠等。③起泡剂,松油和二恶烷和吡喃系的单原子和双原子醇类(每个企业工艺流程和原料成分的不同选用化学品也不同)。

浮选剂的危害。浮选剂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它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如何鉴别氯化钾中是否含有浮选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步初步判别氯化钾是否添加浮选剂:

①目视法:色白,加热溶解至饱和过程始终无异味,正常视力可见杂质极少。

②定溶法:取10g氯化钾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要求清澈透明,没有浑浊,液体表面无泡沫和杂质漂浮物,杯壁无挂杯有机物。

③PH值界定法:PH值6.0-9.0。

④颜色分层法:称取1.0g氯化钾试样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10mL水溶解,再加入2.6mL 0.1g/L的溴甲酚绿指示剂和10mLpH=3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在25℃水浴中保温振荡5min,然后加入5mL三氯甲烷,充分振荡1min,静止分层,观察三氯甲烷(下层)颜色,如果呈黄色,即氯化钾中含浮选剂,颜色越深含量越高。

符合上述特点的氯化钾,基本符合要求。相对的,加热有异味,溶解后会有浑浊现象,液体表面有泡沫和杂质漂浮物,杯壁上有挂杯的有机物,PH值大于9.0(浮选剂多呈碱性),或分层后颜色发黄,这样的氯化钾多为浮选工艺生产的氯化钾。

如何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食品的生产、经营、消费建立在可持续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组织和管理好一个安全、健康的人类食物链,这不仅需要科学研究、政策支持、法律法规建设,而且必须有消费者的主动参与和顺应市场规律的经营策略。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也要从行政、法制、教育、传媒等不同角度,提高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素质,排除自然、社会、技术因素中的有害负面影响,并着眼于未来世界食品贸易前景,整治整个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使提供给社会的食品越来越安全。

结论

浮选法生产氯化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和GB2558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氯化钾 》的要求,且作为食品添加剂氯化钾的原料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危害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行业协会法》 篇4

1978年以来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为中国市场力量的充分释放提供了空前的机会。与新的经济政策相适应, 中国的政治体制开始了以改变全能主义行政机构组合方式为中心任务的自觉调整, 从而保证交易行为不受国家权力的过渡干预的自主地位, 并试图剔除旧体制中政府寻租与滋生腐败的可能。在这一背景中伴生的半官方行业协会的兴起便得益于国家权力的谨慎转移为民间组织的发育提供的规模适度的合法性空间。除了历史性地扮演了“蓄水池”的角色外, 它们的生存状态和行动逻辑在市场转型、国家治理和公民社会发育等领域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变量。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的今天, 中国面临着大规模产业结构的重新转型, 半官方行业协会如何在资源集中与市场引导方面继续体现其传统优势, 同时提高其代表性与独立性, 最终为行业发展企业与政府的重要中介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一种政治理论, 法团主义最早由斯密特于20世纪70年代总结并梳理。他指出, “法团主义, 作为一个利益代表系统, 是一个特指的观念、模式或制度安排, 它的作用是将公民社会种的组织化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法团主义理论的兴起是针对多元主义价值观支配下西方自由经济在当代社会遭遇困境的主动响应。它本质是区别于多元主义对国家与社会或民间组织关系的一种重新认识, 主张将多元主义理论“国家—社会”对抗模式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互动关系。他认为, 分散的利益集团难以准确而有效率地将差异化的需求输入到国家政策系统当中。另外, 强势集团与弱势集团过分悬殊的力量对比往往使边缘群体利益轻易地被排斥在议事日程之外甚至遭受合法侵害, 从而看似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事实上却掩盖着话语权的严重失衡, 不可避免地潜伏下日后弱势者对政权的冲击和社会震荡的可能。法团主义建议通过整合与协调的利益组织化手段, 在利益单位中树立必要的权威, 将存在分歧的利益诉求通过协商对话实现一致的同意, 达成基本共识, 进一步由利益代表机构借助于同国家建立的常规联系与政府进行妥协与谈判, 最终实现有效率的表达传递, 以期保护边缘利益群体不会受到政策偏好的忽视, 最终在利益增长的前提下也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根据权威来源路径的不同, 斯密特进一步将法团主义划分为“国家 (权威) 法团主义”和“社会 (自由) 法团主义”。前者所描述的是在国家主动干预下自上而下生成的社会团体, 它们的特殊地位与合法性来自国家意志的行使, 而周边的竞争性社团则难以被国家纳入影响政策的队列之中。后者则描述了在社会竞争淘汰中自下而上获取影响地位的社会团体, 法理上国家对各个社会团体的利益表达愿望给予足够的开放空间, 但能够博得国家信任与支持的组织却依然能够保持方便接近决策的能力。斯密特指出, “社会法团主义一般与这样的政治体制相联系, 它是相对自治的, 有多个地方单位的, 有开放的, 竞争的选举过程和政党, 有多种变化的意识形态。有着主动的政治文化传统;国家法团主义则同中央科层的协调政治体系相联系, 它通常有取得支配地位的政党, 行政权威有意识形态统一的传统, 它通过特别渠道招募成员, 其政治文化是阶级成员或种族, 并伴随有地方主义的严厉抑制。”

由朱镕基主导的以变革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的行政机构改革里, 重要的一个动作便是将国家工业部门改制成为半官方的行业协会或者工业联合会。这其中包括了原国家经贸委所属的国家内贸局、冶金局、建材局、纺织局、轻工局、机械局、石化局、有色局、煤炭局等九个国家局停止职能。被撤销的国家局工作职能被并入国家经贸委有关司局。国家为了继续对这些行业进行监控, 经贸委成立了相对应的十大行业协会, 并将部门政府职能转移到行业协会之中。原国家建材局被改制为中国建材工业联合会。当改革深入地方时, 省级的工业局终于复制了中央部门的变革套路, 陆续浮现了一批行业协会与工业协会。由于中央直属的建材企业不多, 绝大部分建材企业分布在省市 (区) 这个层面内, 全国建材行业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要通过省市这个层面来贯彻落实。因而, 省级建材行业协会有承上启下的重任、探讨省级建材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K省建材行业协会 (以下直接简称“协会”) , 于2004年K省行政机构调整中在原K省建材局暨K省建材协会 (设置在原省经贸委, 于20世纪90年代成立) 的基础成立。与建材局一齐转型的包括其他五个工业局, 它们是机械、冶金、石化、轻工、纺织部门, 他们被改制成为行业协会或者工业联合会。协会设会长1人, 驻会副会长3人, 企业家副会长20人。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人。单位会员409家。协会有着完整的科层结构, 设有综合部、行业部、党务部、专家委员会、职业技能鉴定站、硅酸盐学会。专家委员会内设有若干专业委员会, 包括彩钢、外加剂、混凝土、陶瓷、玻璃等专业分会。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水泥是K省建材行业的主导产品 (409家会员单位其中350多家是水泥企业) , 为了开展工作的方便, 2001年在旧的建材协会基础上成立了K省水泥协会, 它如今与协会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协会地理位置依然是原建材局所在地的一座办公楼。

协会的产生是为了顺应国家为保障市场经济独立运行而作出的政治反应, 而协会的成立的整个过程完全在上级组织的强力干预支配下进行的。它脱胎于旧的行政组织, 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国家的烙印。“改革就是对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改革必然导致一部分既得利益的削弱。在计划经济年代, 工业官僚部门拥有着庞大的权力, 尤其是以地方企业为主的建材行业, 省级的建材工业局常常可以自主地决定生产指标的分配、物资的调剂以及厂长的任命。这种国家主义模式在建国之初起到了迅速集中资源从而贯彻国家意志的效果。但随着市场化对政府行为边界限制的天然要求被提上日程, 意味着工业官僚部门权力的大规模流散, 而被后人评价为“路子走得过急”的那个阶段的行政机构改革则选择了直接撤销工业局的建制的做法。这种略显激进的政治安排必然危及工业官僚的既得利益。或许是为以平稳地推进改革, 最后一任建材局局长晋升至K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职位, 这种明升暗降的策略多多少少起到了减轻协会从体制内分离的阻力。

“人事即政治”。这个道理鲜明地体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之中。根据组织领导人的选择方式以及领导人的履历背景, 可以轻易地判断出有关这个这组织接近国家体制的程度, 体现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高低。从2004年协会正式成立至今, 总共举行过一次换届选举, 是在2008年的7月。选举采取的是等额方式, 会长、副会长 (驻会) 以及秘书长的候选名单都是先由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K省工业与信息化厅提出, 后经过协会理事会2/3以上选举通过便可得到承认。这次选举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人员构成, 而这些人在协会成立之前都是建材局的核心。此外, 同一般的社团类似, 协会拥有两名顾问和4名名誉会长。这两名顾问其中一位是K省政协主席, 而另一位则是一家港资企业的董事长。4名名誉会长分别是建设厅厅长、工信厅副厅长、铁路局局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原省建材局局长) 。通过吸引政府要员担任协会虚职, 协会可以较为方便与政府部门维持联系, 从而顺利地博得政府的信任, 并争取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补贴。依据国家法团主义理论的看法, 民间组织与国家之间是互惠合作的关系。协会依靠政府获取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但3名来自政府的要员绝不将进入协会担任名誉会长仅仅看做是沽名钓誉的事情。稍微熟悉中国建材市场就能发现, 除了政协组织更多是一种象征力量, 而工信厅是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其他两个部门和协会有着密切的互利关系。建设厅内部设有“墙体改造办公室”。“墙改”关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这意味着国家会投入巨资支持这一国家工程的展开。而它的核心就是要求建材质量的普遍提高, 这必然刺激了建材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而协会中介职能的发挥就影响到建设厅的政绩以及建材企业的效益。铁路局与协会的关系更像经济组织与协会之间的关系, 两者的中心议题常常是企业运输成本问题。这是由于铁路部门在中国是一个“政经合一”的机构, 它自成一体, 以国家的身份介入运输市场, 用行政的手段左右着运输的价格。由协会出面与铁路部门谈判, 可以聚合分散的力量, 争取优惠的价格, 协调有关乱收费的事务。铁路局曾与协会双方深入建材企业调研, 提出政策措施。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材铁路运输管理, 促进铁路、建材行业发展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的文件。这项政策的实施, 将使企业铁路运输费节省3 000元~4 000万元, 基本杜绝铁路运输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使建材产品运输环境进一步宽松, 建材产品铁路运量不断增加。而运量的增加则有助于铁路部门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接受上级的考核。

中国的半官方社团常常被称为“二政府”, 主要是因为它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职能。协会的一位副会长尴尬地把协会比喻成“四不像”:“它保留了政府的职能;有一部分人是公务员编制;有一部分人是事业编制;但协会又本应该是社团。”由于中国采取了双重登记的社团管理体制, 任何民间组织的成立必须首先取得一家业务主管部门的接受。而半官方社团的职能始终脱离不开“婆家”的干预。由于主管建材局的原K省经委的职能在最近的行政改革中被部分划入工信厅, 于是工信厅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协会新的业务主管部门。国家法团主义理论主张由具有高度权威性中介组织将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整合协调, 达成共识, 代表其背后的利益群体向国家表达政策意愿。因而协会职能的安排与运作状况关系到会员单位的直接利益, 更关系到协会存在的最终价值。

会员单位对协会的评价总体上还是不错的。推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切实为建材企业搞好服务;努力做好建材行业自律, 维护建材企业合法权益;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需求。企业能够真正把协会视为“行业之家”。每当遇到困难摩擦时, 它们会主动地找上门来, 请求协会的帮助和干预。协会帮助建材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为会员单位及大中型建材企业解决了运输、运费、熟料、生产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审批、论证等困难和问题。为搞好价格自律、制止企业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维护企业利益, 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扰乱市场秩序现象的发生, 协会常常会主动将有利益冲突的会员召集在一起, 耐心教导、陈明利害, 努力地做到维护好建材行业持续发展的大局, 实现行业的良性竞争。

而工信厅则将协会视为重要的政策辅助工具。建材产业作为K省十大产业之一, 工信厅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建材行业的监控与领导。但工信厅自身对建材行业的熟知程度和驾驭程度与协会的能力相去甚远, 在许多方面工信厅不得不依赖协会的帮助。协会为工信厅经常做的工作就是追踪本省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撰写调研报告。协会为政府部门可利用的领域集中在以下方面:协助政府部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墙体材料改革和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建材发展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 促进建材产品质量提高、新标准达标及粉尘排放为重点的环保标准的进程。除此之外, 由于中央空前提高了对生产安全事务的重视, 协会常常需要配合政府各部门进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的工作。由工信厅牵头,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公安厅、建设厅、建材行业协会联合开展, 办公室设在协会, 工信厅副厅长任小组组长。但除了对会员单位特别有利的工作之外, 协会并不情愿将更多的精力侵蚀在工信厅下派的琐碎的行政性事务当中, 可是协会严重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 而会费的比重则屈居其后, 影响了协会独立话语权的表达。

三十年的市场转型本质上也是一个不断为国家和社会厘清边界的进程。在当代中国,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深受中央集权体制遗留的影响。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 制度变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既得利益集团会义无反顾地对变革进行抗争, 而接受新的观念和规则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对于社会来讲, 自组织能力的改善才是实现社会自治的最重要前提。从改革对利益关系调整的角度上看, 当代中国的半官方社团构成了改革的利益受损方。不用避讳地说, 这些社团的领导者至今依然留恋着计划经济年代权力鼎盛的场景。他们随时有着一股“行政化归附”的冲动。但换一个角度分析, 政府对半官方社团的态度不是没有问题的。他们确实通过行政机构改制实现了暂时的精简, 可是政府似乎并未有意通过还权于行业协会实现上下互动的治理。譬如关于行业准入权力, K省建材协会至今没有任何的影响力度;而有关项目的论证会, 协会也经常被排斥在活动之外。如果说与工信厅的“婆媳”关系使得协会只能逆来顺受, 那么与同样为正厅级单位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冲突则常常被激化, 矛盾出现在对于建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许可证的颁发权的争夺上。说到底, 行业协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在于彻底改变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 从而将中微观的市场管理事务实实在在地交给社会中介组织, 而政府安心于宏观层面的规划与把握。协会的财务不能再依赖于财政预算的拨款和补贴, 必须通过市场定价, 建立政府向协会购买服务的机制。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 才能提高协会的服务质量, 同时突破“二政府”的困境。国家法团主义理论是一个解释中国半官方利益代表组织政治生态的有力模型, 它看到了当代中国在半竞争政治体制下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的真实关系。法团主义所重视的是对分散的、原子化的利益群体间零和博弈的制度超越, 它追求的是通过遵守规则完成社会向国家的诉求输送, 实现稳定与秩序的价值目标。半官方行业协会必须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存量, 寻求一切提升服务质量的机会。而政府所应深入思考的则是过多的不合理行政事务设置是否带来了行政成本的居高不下与反应效率的极度迟缓。对于半官方社团态度的重新调整也许才是达到国家与社会相互增权从而实现“善治”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贾西津, 沈恒超, 胡文安, 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顾听, 王旭.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J].社会学研究, 2005, (2) :155-175.

[3]张静.法团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行业协会法》 篇5

华图教育

人岗匹配是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核心标准,近年来,国家公务员面试越来越注重针对具体岗位的素质考察,来自用人部门的考官比例逐年递增,评分标准更加侧重答案的岗位差异化和个性化。此种考察方式从部门工作的实际出发,旨在选拔与部门岗位精准匹配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同样的试题,在不同岗位情形下,作答方式亦存在明显差异,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从命题规律和考察要求出发,结合考生实际需求,以面试真题为例,为大家进行深入解析。

【邮政行业监管职位】单位组织一次新入职公务员培训,由你负责,你有什么打算?

【专岗解析】

在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邮政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邮政系统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快速适应变化,快速提升。共同促进邮政事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邮政。

此次单位对于新入职的公务员进行培训,作为负责人,我会借此机会对新入职的邮政人员进行组织文化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单位中,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邮政工作者。

整体的培训过程,我会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我会和整个培训团队进行规划确定培训的方式、主题、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同时,分工完成各项工作,保障培训的有序进行。联络人员负责将培训的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注意事项通过单位邮件的形式通知到新员工所在的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并及时收集汇总。同时,按照培训的流程联络和确认负责培训的相关领导和培训师,确保大家能够准时参加。后勤人员负责对于培训所需的物资装备、场地布置等工作进行确定,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整个过程中我也会随时跟进,了解工作进展状况。

第二阶段主要是培训的具体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障培训的实效性。因此在整体培训过程中我也会随时与培训师进行沟通交流,把控培训的核心和方向,保障培训的效果。具体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

组织文化层面的培训,主要由单位的主要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对于邮政系统的整体情况、职能架构、工作理念、规章制度工作原则等内容进行介绍,特别是对于邮政行业

监管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纪律要求进行讲解。深刻把握和理解邮政系统“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业务技能层面的培训主要包括重要理论知识的培训及邮政行业监督相关业务的实践学习。此部分会邀请行业监督相关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及业务强手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如老带新等形式,参与到邮政市场和集邮市场的监督检查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学习提升。

第三阶段主要是组织参加培训的所有新入职人员进行考查。此环节中主要采取书面报告和测试两方面。要求新员工一方面提交培训心得,感悟成长,以及对于邮政事业和组织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邮政行业监督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查,检验培训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作为培训负责人最后提交培训报告,供以后工作参考。

华图教育

公务员考试面试职位保护,你了解吗?

2013国考面试培训课程具有职位保护的优势,就是说如果一个职位只招考一个人,我们华图也只培训一个人。大大增加你通过面试的几率!

但是进入面试的人那么多,你怎么能保证你能报班成功呢?

别担心,网上报名,省时省力!避免职位被占!

2013年国考面试辅导课程

推荐内容:

国考各招录部门面试时间汇总:

国考面试辅导备考资料

国考面试辅导资料

浅谈统一法在行业审计中的运用 篇6

一般情况下, 由于审计项目所处行业、时间、地点、要求等情况的不同, 审计成员组成、方案制定、审计实施等方面也各有差异, 审计所必须履行的程序和环节只能走“单行道”, 而不能平行进行。在行业审计中, 部分重点审计程序和环节平行、统一进行, 则是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强化成果运用的有效方法。

一、在审计准备阶段, 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调配力量。行业审计时间紧、任务重、集中性强, 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 打破科室和市、县审计机关界限, 最大限度整合审计力量, 分别组成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骨干任组长或主审、其他审计人员优势互补的审计组。

二是统一编制方案。根据试审结果或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统一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明确审计内容、重点、范围和工作要求等各个事项, 确保思想统一, 目标一致。

三是统一下发通知。行业审计涉及部门 (单位) 较多, 少则几个, 多则十几个, 集中下达审计通知书, 既简洁了多头履行的繁琐的审计程序, 又能集体告知被审计单位认真做好审前准备, 突出了整体效应。

四是统一进点时间。行业审计要坚持统分结合、统一为主的原则, 要求各审计组同一时间进点, 更加凸现了审计的严肃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以联合进点模式为主。根据实际情况, 也可使用“1+N”模式, 做到一次进点, 同时审计, 一审多果。

坚持审计准备阶段的“四个统一”, 有效地整合了审计资源, 节约了审计成本, 增强了被审计单位的重视程度, 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二、在审计实施阶段, 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调度情况。在时间过半或关键节点, 要集中调度各审计组现场实施审计情况, 及时通报好的做法和经验, 解决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 确定下步审计重点。这样, 既实现了审计经验和方法的共享, 增强了审计思路的借鉴性、趋同性、可复制性, 又起到了帮先促后的作用, 推动行业审计整体向前推进。

二是统一报告模板。要根据审计法规、规定、准则要求, 结合审计工作方案和行业审计实施情况, 统一制定审计报告参考模板。这样, 既进一步规范了审计行为, 又督促各审计组根据要求强化审计实施, 确保审计质量, 努力审出成效。

三是统一问题定性。行业审计发现的问题大都具有普遍性, 有些问题由于机制、制度等原因甚至基本雷同。为防止同一问题多头定性不同处理, 要对查出的诸多问题进行汇总、分类, 统一问题定性, 统一处理处罚依据, 更好地维护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是统一审核报告。对各审计组形成的审计报告在征求意见之前, 要由职能科室统一进行初步审理, 纠正存在的共性问题, 补充、完善审计报告框架, 统一审计评价标准, 然后再由各审计组分别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坚持审计实施阶段的“四个统一”, 提高了审计项目的综合质量, 增强了审计的规范性, 实现了审计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 形成了纵向有深度、横向可比较的行业审计体系。

三、在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阶段, 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综合分析。要根据行业单位工作特性, 从全局性、整体性角度, 加强对审计结果、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 从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宏观性、建设性、可行性审计建议。

二是统一结果报送。要在对行业中各被审计单位分别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上, 根据综合分析情况, 进一步进行归类、整理、提炼, 形成高质量的精品审计综合报告, 提交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行业主管部门, 为其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统一督促整改。审计结论性文书下达后, 要对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 及时推广问题整改中好的做法, 督促各被审计单位在全面整改的同时, 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切实规范权力运用和经济行为。

四是统一公告情况。对各审计组提报的审计经验、做法以及图片等信息, 要由专人进行收集、整理, 经领导审阅后, 一个口径对外通报。行业审计全面结束后, 要按照有关规定, 履行有关程序, 适时进行公告。这样, 既强化了全体参审人员的行业审计意识, 又提高了信息质量, 增强了社会影响。

坚持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阶段的“四个统一”, 提升了审计分析水平, 提高了审计报告质量, 揭露了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规范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 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

《行业协会法》 篇7

电石法聚氯乙烯(PVC)生产是公约重点管控并逐步淘汰的用汞工艺,也是我国独有的且用汞量最大的用汞工艺[4,5]。电石法PVC生产过程中使用载有氯化汞的活性炭触媒,在汞触媒失效废弃后,废汞触媒、废活性炭等由负责回收的企业继续处理。从汞触媒的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来看,不仅涉及PVC生产,还涉及氯化汞生产、氯化汞触媒生产、废汞触媒回收处理等阶段。以往汞排放清单的研究[6,7,8,9,10]仅考虑了PVC生产阶段汞的使用和排放,忽略了氯化汞生产、氯化汞触媒生产和废汞触媒回收阶段汞的排放和回收再利用,且未考虑采用不同催化剂和工艺类型对汞使用和排放的影响。使用全生命周期物质流的研究方法可以全面、合理地估算电石法PVC生产中汞的使用量和排放量。

本研究通过识别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汞排放节点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汞输入因子(q,g/kt,即生产1 kt PVC消耗的汞的质量)和输出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工艺类型的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估算了全国电石法PVC行业的汞使用量和排放量,建立了我国电石法PVC行业汞排放清单,并为其他行业汞的流向研究提供借鉴。

1 电石法PVC生产相关行业汞流向分析

电石法PVC生产相关的全生命周期汞排放包括氯化汞生产、氯化汞触媒生产、PVC生产和废汞触媒回收处理4个阶段的汞排放。由于氯化汞的生产工艺简单,汞排放量极少,因此在建立电石法PVC生产全生命周期汞排放清单时忽略氯化汞生产过程的汞排放。

1.1 氯化汞触媒生产阶段

氯化汞触媒是目前电石法PVC生产所必需的催化剂。氯化汞触媒以氯化汞为活性物质,使氯化汞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分布于载体活性炭微孔的表面。按照氯化汞含量的不同,分为低汞触媒(氯化汞质量分数4.0%~6.5%)、中汞触媒(6.5%~10.5%)和高汞触媒(10.5%以上)[11]。低汞触媒的氯化汞含量仅为高汞触媒的一半左右,明显减少了汞的使用量。

氯化汞触媒的生产采用浸渍法,不同类型的汞触媒产品生产工艺相近,主要差别在于采用的配方、载体、负载工艺和助剂[12]。氯化汞触媒生产阶段的汞输出流向包括:氯化汞触媒产品、干燥和筛分工序产生的含汞废气、浸渍和液-固分离工序产生的含汞废水、车间地面和设备冲洗废水、筛分后废弃的汞触媒、废气处理时产生的底灰和废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

1.2 PVC生产阶段

PVC生产阶段采用氯化汞触媒作为催化剂,使乙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单体再经聚合得到PVC。

低汞触媒的使用和盐酸脱吸技术是目前大力推广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最佳可行技术[13]。低汞触媒可以提高汞的利用率,降低汞的升华速率,使用寿命不低于传统的高汞触媒,因其氯化汞含量仅为高汞触媒的一半左右,从而减少了汞的使用量和排放量。盐酸脱吸技术是在酸洗过程中利用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原理,将氯化氢气体解析出来,氯化氢气体或返回到单体合成工段继续使用或制成盐酸出售,对脱吸后的含汞废水进行处理,其中的汞转移到泥渣、锯末等固体废物中。若不采用盐酸脱吸技术,汞将随废酸转移到下游化工企业,下游企业一般不再进行汞回收处理而直接用于化工生产。因此,触媒种类以及是否采用盐酸脱吸技术是影响PVC生产阶段汞排放的重要因素。

PVC生产阶段的汞输出流向包括:转化器产生的废汞触媒、除汞器产生的废活性炭、处理含汞废水时产生的泥渣和锯末、抽汞触媒废水和沉淀池滤液等含汞废水、触媒翻倒和更换时无组织排放的含汞废气、管道残留以及其他未知途径等。

1.3 废汞触媒回收处理阶段

汞触媒使用一段时期后,会因中毒、失活或积炭而无法正常使用,需更换而废弃。废汞触媒产生量大,具有回收和再利用价值。废汞触媒(包括废活性炭等含汞固体废物)的回收处理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目前普遍采用的回收处理方法是蒸馏法,仅少数企业采用化学活化法和控氧干馏法。

废汞触媒回收处理阶段的汞输出流向包括:回收的产品汞;化学浸渍、焙烧、蒸馏、冷凝过程中产生的含汞废气;烟气净化的废水;焙烧蒸馏炉渣、废水处理的泥渣和除尘器底灰等,主要的汞输出流向是回收的产品汞。

2 汞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

借鉴UNEP工具包的汞排放清单的编制流程,针对全生命周期识别汞排放源及其主要的排放途径,基于统计数据并结合物料平衡方法,计算汞的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

2.1 汞输入因子的计算方法

以PVC年产量为活动水平,汞输入因子是利用氯化汞触媒生产阶段单位汞触媒的汞使用量(q1,g/t)和PVC生产阶段单位PVC的汞触媒消耗量(q2,t/kt)来推算的。

汞输入因子的计算公式见式(1)。

2.2 汞输出分布因子的计算方法

汞输出分布因子为向不同途径输出的汞占汞输入量的比例。电石法PVC生产全生命周期汞输出包含3个阶段的所有途径的汞排放,包括回收的产品汞输出分布因子(p,%);固体废物汞输出分布因子(s,%);废水汞输出分布因子(w,%);废酸汞输出分布因子(h,%);大气无组织排放、管道残留及其他未知途径的汞输出分布因子(g,%)。氯化汞触媒生产阶段用下角标1表示,PVC生产阶段用下角标2表示,废汞触媒回收处理阶段用下角标3表示。电石法PVC生产全生命周期汞输出分布因子的计算方法如下。各阶段汞输出分布图见图1。

2.3 各阶段汞输入和输出的量化方法

2.3.1 氯化汞触媒生产阶段

氯化汞触媒生产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但不同类型汞触媒中氯化汞含量不同,单位产品汞使用量有较大差异。产品种类是影响汞输入因子的主要因素。

q1采用生产汞触媒的汞使用量与汞触媒产量的比值计算。汞触媒产品汞输出分布因子(p1,%)、固体废物汞输出分布因子(s1,%)、废水汞输出分布因子(w1,%)分别采用触媒产品含汞量、固体废物含汞量、排放废水含汞量与触媒生产汞使用量的比值进行计算;大气汞输出分布因子(g1,%)采用物料平衡计算,g1=1-p1-s1-w1。

2.3.2 PVC生产阶段

PVC生产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由于使用触媒的汞含量不同,单位PVC产品的汞使用量和废汞触媒中汞含量有显著差异。废酸、废水中的含汞量主要受是否采用盐酸脱吸技术影响。虽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人的操作水平等对汞触媒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汞触媒的使用量,但与汞触媒种类和是否采用盐酸脱吸技术相比,对汞使用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在计算PVC生产的汞输入因子和汞输出分布因子时,应区分使用汞触媒种类和是否采用盐酸脱吸技术。

q2采用汞触媒使用量与PVC产量的比值进行计算。固体废物汞输出分布因子(s2,%)、废酸汞输出分布因子(h2,%)、废水汞输出分布因子(w2,%)分别采用固体废物含汞量、废酸含汞量、废水含汞量与触媒含汞量的比值计算;大气无组织排放、管道残留及其他未知途径汞输出分布因子(g2,%)采用物料平衡计算,g2=1-s2-h2-w2。

2.3.3 废汞触媒回收处理阶段

各企业的汞回收率和输出分布因子相近。因此,在计算汞回收率和输出分布因子时,不再考虑工艺、原料种类、企业规模等因素对汞流向的影响。大气汞输出分布因子(g3,%)、固体废物汞输出分布因子(s3,%)、废水汞输出分布因子(w3,%)分别采用排放废气含汞量、固体废物含汞量、废水含汞量与废汞触媒含汞量的比值计算;汞回收率(p3,%)采用物料平衡计算,p3=1-g3-s3-w3。

2.4 全国电石法PVC生产汞输入量和输出量估算方法

利用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估算全国电石法PVC生产汞输入量和输出量。采用低、中、高汞触媒对应的汞输入因子和对应的PVC产量分别计算。汞输入量估算公式见式(2)。汞输出量估算公式见式(3)。

汞输出分布因子考虑了使用触媒种类和有无盐酸脱吸的情形,因此在估算全国汞输出量时,采用与汞输出分布因子工艺类型对应的PVC产量分别估算汞输出量。

3 结果与讨论

3.1 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

本研究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计算使用的汞使用量和排放量数据来自氯化汞触媒生产、电石法PVC生产、废汞触媒回收处理企业调查表以及对企业的监测数据。氯化汞触媒生产有效样本10个,废汞触媒回收处理有效样本7个,涵盖了两个行业所有正常生产的企业;PVC生产高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有效样本3个,低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有效样本2个,高汞触媒无盐酸脱吸工艺有效样本2个。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采用以企业产量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受样本企业工艺限制,未计算中汞触媒的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

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根据使用触媒种类和是否采用盐酸脱吸工艺划分,低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汞输入因子为0.045 g/kt,采用高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的汞输入因子为0.091 g/kt,采用高汞触媒无盐酸脱吸工艺的汞输入因子为0.122 g/kt。汞输出分布因子见表1。

%

3.2 全国电石法PVC生产汞排放清单

调研得出,2010年我国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共85家,PVC总产能14 260 kt/a,产量8 538 kt,各工艺类型的PVC产量见表2。

利用本研究获得的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结合电石法PVC产量,估算了2010年全国PVC行业的汞输入量和输出量。其中,低汞触媒无盐酸脱吸工艺估算采用有盐酸脱吸工艺的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中汞触媒分别视为低汞触媒和高汞触媒进行估算,得出汞输入量和输出量的低值和高值。全国电石法PVC生产汞排放清单见表3。

2010年我国电石法PVC生产汞输入量为792.8~814.8 t,回收的产品汞705.9~724.4 t,通过大气无组织排放、管道残留以及其他未知途径汞排放79.6~82.8 t,废水汞排放1.3 t,固体废物汞排放3.6~3.7 t,废酸汞排放2.5~2.6 t。

3.3 不确定性分析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PVC生产阶段产生的废汞触媒属于危险废物HW29类,必须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处置。因此,本研究假设废汞触媒全部进行了回收处理,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给汞输出分布因子的估算带来不确定性。

实际生产过程中,除触媒类型和是否采用盐酸脱吸技术两项主要影响因素外,企业的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工人操作水平也影响汞的使用和排放,进而影响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此外,受到样本数量和企业提供数据的可靠性限制,所估算的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分布因子难免存在不确定性。

4 结论

a)提出了我国电石法PVC生产全生命周期汞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采用低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高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高汞触媒无盐酸脱吸工艺的汞输入因子分别为0.045 g/kt、0.091 g/kt和0.122 g/kt,回收的产品汞输出分布因子分别为95.37%、81.97%和97.18%。

《行业协会法》 篇8

1981年前, 加拿大沿用英国招标法的传统做法。在英国, 投标被认为是“合约邀请”。业主发出招标邀请, 投标人响应提交标书, 直到业主接受投标人的投标时才与其建立了合同关系【1】。

2 合同A/B分析法

1981年, 加拿大最高法院在R.V罗恩工程建设 (东部) 有限公司诉讼案【2】中采取了新的被称为合同A/B分析法的法律框架。在此案中, 承包商罗恩工程公司在开标后但是业主未接受前, 意识到在他们的投标书上有一个误差为75058美元的计算错误。公司把错误及时书面通知给业主, 但业主利用其权力扣留了其150000美元的投标保证金并把合约授予了第二低价投标人。承包商提起诉讼要求业主返还其投标保证金, 因为他们在业主接受投标前已告知其投标书有误。

审理此案的埃斯蒂法官是这样解释合同A/B的:“在提交投标书之后毫无疑问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出现了一个合约。这个最初的合约被称为“合同A”, 区别于接受投标之后签订的施工合同—“合同B”。

合同B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没有区别。合同A/B分析法的独特之处就是多了一个合同A。合同A是递交投标书后自动产生的, 招标文件中出现的条款和条件成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合约A的部分条款。当业主与中标人签订施工合同, 即合同B之后, 合同A就自动终止了。也就是说, 合同A是规范业主与众多投标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一个合同。

在此分析框架下, 在业主承诺考虑接受投标人的投标时, 作为交换, 在合同A中承包商通常需要承担两种责任。第一个是, 承包商同意在招标所规定的期间不撤销所递出的投标书。第二是, 承包商如果被选中将同意签订施工合同 (合同B) 。这种投标的不可撤销性被看作为“合同A的精髓”。的确, 为了防止在递交后撤销其投标书, 这正是最高法院在罗恩工程案中设计合同A/B框架的明显动机。而业主的责任则包括:业主只接受符合的投标书, 而且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投标人。

3 为何使用合同A/B分析法

使用合同A/B分析的一个明显理由就是各方在招标过程中想要签订合同可以依据招标文件中的条款和条件, 而且根据合同A, 法院可以轻松达成意愿。在本章第一段中简要提及的以招标方式来销售货物发行公告的斯宾塞案件, 其招标文件非常简单, 就是一个单纯的关于业主准备去为销售货物的通告。通告里要求潜在投标人承诺:所有感兴趣的投标人必须去指定的场地提交标书。相比较而言, 在现代社会一个典型的招标文件需要一整套综合资料包括:技术规格、图表和其他详细的条件。还包括具体的选择标准。标书通常会占用业主许多时间和精力去编制招标文件, 其很容易的就包含了数百页的信息。这就难怪业主通常会聘请顾问来编制这些文件。同样的, 承包商需要仔细阅读这些具体要求, 还可能花费数夜来编写合格的投标文件。甚至如果业主通过特权条款明确拒绝把合约授权于报价最低的投标人 (法院坚持事实是由斯宾塞导致的合约关系) , 而特权条款只是一条规定而且“必须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其余部分”。因此, 招投标工作对业主和承包商来说都是很复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提交标书后, 双方如都有签订合约的意愿时要引进合同A的原因。

法院同样有可能会认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事先签订的合同A是促成商业合作的最好途径, 按照最高法院的说法, 其可以保证招标过程的完整性。若没有合同义务, 承包商可以在业主接受投标文件之前随时撤回文件, 这一行为会对业主造成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当符合条件的投标人有限并且业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评估这些投标人时) , 这就会使业主被迫与承包商进行谈判。同样的, 若业主没有义务去履行招标公告里做出的承诺, 如规定的招标流程, 承包商会沮丧地发现他们努力编写的投标文件只是被业主和第三方当作了谈判的筹码。招标过程的秩序和公平会让业主和承包商得到信心和信念, 换句话说, 这也就是合同A/B分析的优势所在。尽管如此, 这个观点的说服力经常被某些事实所削弱, 例如招标过程遵循传统方式也并没有陷入混乱, 这个观点也会引起必然的结果。

现在在运用合同A/B方法时有公共政策考虑因素。出于成本的考虑, 大多数的招标需求都是因为大型公共项目。业主 (即各级政府) 和承包商都不会忽略掉合同义务, 民众都希望促使公共资金支出和节约成本问题能够长期施行问责制。尽管如此, 通过罗恩工程案会显示出业主 (即政府) 也会经常陷于诉讼并偶尔承担巨大的经济赔偿。除非政府经常胜诉, 但这是根本没有的情况, 因此合同A/B方法是否确实可以为公众节省开销仍值得商榷。

4 实际应用:如何处理投标中出现的错误

鉴于金钱利害攸关, 有太多案例涉及投标人犯下文字或数学上错误, 数额从几百到几千元, 虽然这看起来很异常。建筑业招标过程的本质应该受到责备。准备标书是精细的和令人精疲力竭的过程, 招标文件是复杂和难以阅读的。负责人有可能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把整个工程分解为若干子项目, 这些子项目被不同的内部团队, 外部二级承包商和供应商所负责。让事情变得更糟是许多二级承包商和供应商要等到逼近最后期限时才报价给投标人, 这就使得投标人在竞标购物中很沮丧。因此, 投标人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不得不进行最后的核算。由于投标中错误一定会发生, 一个有效率的法律分析框架应该能够公平公正的解决这一类的错误投标案件。

当在提交的投标书 (通常在开标后) 中发现一个错误后, 承包商不太可能去执行施工合同, 因此业主会把合同授予第二低价的投标人。承包商担心如何可以免除签订合同B的义务, 而业主主要考虑可以从法庭获得的损害赔偿金。由于承包商签订合同B的义务是合同A的一项条款, 问题是如果这个投标书是有错误的, 那这个条款是否可以强制执行。如果不可以强制执行, 承包商则可以逃脱该义务, 而且业主什么都得不到。如果可以强制执行, 业主可以获得错误投标价和第二低投标价之间的差额。

在北方建筑案中【3】, 阿尔伯塔上诉法院 (Alberta Court of Appeal) 的上诉法官克伦斯仔细分析了关于投标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法律应用。第一, 他陈述道:“传统的合同条款规定的是, 单方面的错误无法拒绝接受要约, 除非这个错误与合同条款是截然相反的, 而且, 这一错误被要约对象在打算接受要约时已经发现。第二, 他发现在计算其价格方面的错误“是由于动机而不是条款”, 因为“递交给市里的投标报价是北方建筑公司打算给出的价格”。业主决定发出要约正是由于这个错误的价格, 这个错误的价格正是业主要约的原因和动机。因此, 在传统的规定下, 尽管报价是错误的, 施工合同也得强制执行。第三, 他检查了传统条款下可能的例外情况。他首先评估了安大略省上诉法院在贝尔河社区体育场有限公司与W.J.C考夫曼一案中【4】的判决。他解释道这个案例是一个就“扩展传统条款”的提议。因为它允许了影响合同基本条款并且有动机的单方面错误可以拒绝接受合同。值得注意的是, 贝尔河案是在罗恩工程案之前判决的。评论者就罗恩工程案是否否决了贝尔河案在法律上的错误问题, 有着不同的观点。法官克伦斯认为传统规定不应该做出变化, 他随后又考虑到公平性。他似乎显然更为关注对传统规定的恶劣影响, 因为在严格的合同条款中“可能人们在知道这个错误的情况下接受了一个基于错误的要约。”他注意到“公平性会干涉并拒绝去执行一个不公平的合同。”而且“除非可以清楚的发现合同一方有着不平等的谈判能力, 否则有权势的不会干涉另一方做亏本买卖。”检验这种做法的不正当性在与强制施行合同是否会给投标人造成极不相称的负担。

上诉法官克伦斯的方法存在一个问题, 就他关注的“不正当”来说, 似乎很难使一个递交了错误投标书的承包人免罪。“不正当”通常指的是在签订合同时不平等的谈判权力。承包商与二级承包商不同, 是商业上久经世故的公司, 而且通常有能力在一项交易中保护他们自己。即使他们与业主在实力和权威上不在同一水平, 但不平衡的谈判能力是不足以使法庭介入调停的。因此, 北方建筑案中法院认为合同条款是可强制执行的。然而, 克伦斯谈论到就避免投标人的“极不相称的负担”的重要性, 一些真正应该解除合同的投标人, 在一些案例中是可见的。这给投标人提供了免责的希望。的确, 这一方法在加拿大得到了更多的效仿。举例来说, 安大略湖上诉法院在多伦多运输委员会与圣哥达建设有限公司诉讼案中给出了相似的分析, 不幸的是, 得到了与北方建筑案相同的结论。

除了上诉法官克伦斯所接受的公平考虑方法外, 另一权威提出一个替代选择来让无意犯错误的投标方免责。这一权威学说源于埃斯蒂法官在罗恩工程案中的观点, 在此案中他认为投标人犯错的责任无法免除, 不能撤销投标。而且他说:“我们谈论的不是一个由投标承包商导致投标书上发生明显错误的案例。”因此, 理论上说, 一个投标书表面上的明显错误 (即“显而易见的错误”) 可能让投标人逃脱责任。可是, 这一观点并不能令人信服。法律的错误涉及了合同的签订。当合同A一旦签订, 承包商有责任签订合同B。合同A是递交投标而产生的。密封投标文件在当今是非常普遍的, 业主不能复审投标数, 而且承包商开标前无法知道错误。一个明显的错误在人们看到投标书之前, 都不明显。投标书递交后和被打开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意味着, 在错误被发现时合同A已经形成了。怎样才能让合同在成立后, 再去否认这个促使其合同的形成的错误呢?换句话说, 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方法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5 关于合同A/B分析法优劣的讨论

根据各项规定的要求, 许多大型公共项目只有通过有许多团体参与的竞争性招标过程才可以授予承包商。鉴于过程的竞争性和金钱的参与, 它变成了诉讼的肥沃土壤并不奇怪。在解决与这个过程相关的问题时, 加拿大法院已经采取了相当独特的方法:在实际施工合同形成以前, 规定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形成合同关系。另一方面, 英国法院坚持采用传统的做法, 将招标视为要约邀请, 并没有规定合同义务。在某种程度上, 这两种方法是类似的, 都旨在反映各方的意图。根据加拿大的做法, 假定在招标过程中的各方有形成合同关系的意图, 而英国法院则假定直至各方签订了建设工程合同才有这样的意图。如上所讨论的, 根据这两种方法的假设在在某些情况下都可以被推翻。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筑行业做得很好, 并不能说明表明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本质上是优于另外一种。事实上, 就招标过程的复杂性和正式性来讲, 按照加拿大的方法 (即双方有意图形成合同关系的假定) 是更有说服力的。

尽管如此, 有关评论家对加拿大的方法进行了批判。首先, 有人认为预评标的合同关系将各方置于一个不灵活的位置, 而合同A/B分析为业主施加了过重的负担。合同A有助于确保在招标过程中的确定性, 但同时也造成了法律风险的不确定性, 尤其对于业主来说。在合同的A/B框架下, 招标过程中将有许多投标人与业主被引入合同A。因此, 业主面临巨额负债的风险。落选的投标者, 出于失望或其他一些原因, 有可能找到一些方法来起诉业主。毫不意外, 罗恩工程案以后, 业主通常会成为铺天盖地的诉讼中的被告。第二, 错误出标情况的现有处理方法并不能令人满意。犯有无知错误的投标人将被强制承担重大的经济损失, 而业主则不法地大量“抢购”错误投标, 并以远低于公平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完成项目。第三, 法院似乎过分热衷于确保招标过程的完整性, 甚至不惜牺牲一个公正的结果。对公共利益的考虑有时超过了诉讼各方的私人权利。法院也许应该借助公共法 (如行政法) , 而不是私法 (如“合同法”) 来确保招标过程的完整性, 以保护公众的利益。事实上, 英美法系中要求的公正责任以及管理公共项目招标过程的各项规章制度 (例如, 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法案) 为通过公法来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足够的手段。另外, 法院并没有正式承认合同A/B框架下公共和私人投标的不同, 监管使得招标的私营业主承担了与公共招标者相同的额外费用 (主要是法律费用) 。有人认为, 高昂的成本很可能妨碍私人公司使用招标过程。

以下讨论可以对于这些批评做出回应。首先, 加拿大的法院并未武断认定招标产生了合同A程序。双方想要构成合同关系的假定可以被推翻。由于M.J.B.企业再一次强调各方的意图的生效。在这方面, BCSC Tercon案中的狄龙法官所举的因素, 是非常有助于确定各方招标是否打算调用合同A程序。即使合同A程序产生, 投标的不可撤销性也不一定就是程序A的条款之一, 这取决于招标文件的条款和条件。因此, 按照加拿大的做法分析招标的项目并不一定意味着合同A/B框架的强制应用。除此以外, 说事主将被迫面临难以控制的法律风险的说法也不够准确。虽然理论上招标应该在世界范围内发起, 但是有经验的业主通常会在资格预审阶段限制投标人的数量。此外, 只有第二低的投标人有起诉业主的动因, 因为即使法院认为业主违反其义务, 也没有对第二低的投标人以外的其他投标人造成损害。因此, 业主对于风险有一定的可预见性, 并能够采取措施以尽量减少它。事实上, 从法院的裁决来看, 建筑业已制定了标准化的招标形式, 并适用于“任何公共或私营部门的项目, 无论规模大小”。这种招标形式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代价高昂的错误, 纠纷, 延误和其他困难的存在“。其次, 尽管目前处理标案中出现的错误的方法可能是对于犯了一个无辜错误的投标人过于苛刻, 这种上诉法官克伦斯在北方建设中阐述的方法 (即如果错误的出价在执行时会强制产生“极不相称的负担”, 投标人将被免除, ) , 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三, 合同法诉因并不妨碍行政法的诉因。原告可以选择对其最有利的诉因。实际上, 承包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喜欢“合同法”, 因为它提供了最实用、最有效的补救措施 (比如损害赔偿) 。缔约方对于按照行政法的途径追究责任的兴趣缺乏不应用以反对在招标过程中使用的合约分析。同样, 私人公司在投标过程中的兴趣缺乏可能不是法院采纳本合同的A/B框架的结果。招标过程所固有的成本是如此之高, 以至于除非大型项目, 采用招标的形式并非经济合理。很难想象, 有人在修剪他或她的草坪时, 肯为“割草”项目准备各种参数的招标书。即使那个人通过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征求建议, 法院也不可能将这种公告定性为招标 (更有可能仅仅是一个“要约邀请”) 。此外, 采取本段提到的措施, 私营部门可以有效的控制这些由合同的A/B框架产生的额外支出, 最大限度地减少招标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罗恩工程案至今已经超过30年, 加拿大法院已经根据长期的情况, 制定和完善了合同A/B框架。这个惯例在短期内不太可能突然的发生变动。令人欣慰的是, 在此期间该框架对于招标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能够做出有效和公平的裁决。

摘要:从1981年加拿大最高法院采用合同A/B方法以来, 这种分析方法就成了加拿大法院解决投标过程中的法律纠纷的分析框架。本文概述了30年来加拿大在此领域的发展、进化, 并将加拿大与英国对待此问题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 尽管加拿大的方法存在一些缺点, 这种合同A/B分析框架本身的灵活性很适用于解决投标中的法律纠纷。

关键词:建筑,投标法,加拿大

参考文献

[1]英国普通法院.斯宾塞.V.哈丁案[R].伦敦:案例报告, 1870, 561-565.

[2]加拿大最高法院.罗恩工程建设 (东部) 有限公司案[R].渥太华:最高法院案例报告, 1981, 111-120.

[3]阿尔伯塔省上诉法庭.卡尔加里市对北方建筑公司案[R].卡尔加里:上诉法庭案例报告, 1985, 25-30.

《行业协会法》 篇9

1 分光光度法简介

分光光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较常用的一种分析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具有仪器简单、操作快捷、灵敏准确的特点[1]。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分为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其中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波长范围在400~760 nm的可见光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波长范围在200~400 nm的紫外光区。

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是朗 伯 - 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t为透射光强度;a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层厚度;c为溶液浓度。

进行定量测定时,首先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出待测物的紫外 - 可见吸收曲线,从而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然后将待测物配制成已知梯度浓度的溶液,分别测该溶液的吸光度,再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吸光度 - 浓度曲线,即工作曲线。测定未知浓度溶液时,根据测得的溶液吸光度查吸光度 - 浓度曲线即可确定待测物浓度。

2 分光光度法在皮革中的应用现状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分光光度法在皮革行业中有着日益广泛地应用。通过使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皮革加工中一些化学品的性能,从而为这些化学品 的使用提供计 算依据;使用分光光度法,还可以测定皮革废水中总铬、总磷、氨氮等有害物的含量,以及成品革中六价铬、游离甲醛等限量物质含量;同时,根据染料在不同波长下具有唯一的吸光系数和吸光度的叠加原理等性质,分析了它在皮革染色工序中进行测色、配色的应用前景。

2.1 分光光度法在化学品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蛋白酶在皮革制造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皮革浸水、浸灰、脱毛、软化工序中都有使用蛋白酶。蛋白酶能够除去生皮中非胶原性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蛋白多糖、网硬蛋白、弹性蛋白、角蛋白[2]等,有利于胶原纤维的松散,褶皱的打开,增加得革率,有利于毛根的除去,促进脱毛。

制革中使用蛋白酶时对酶的使用量需准确控制,否则易损伤皮面。蛋白酶活力是衡量酶催化能力是指标之一,通常采用福林法[3]对其进行测定,即以酪蛋白作为底物,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时间、p H)用蛋白酶水解得酪氨酸,再用福林试剂进行显色,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80 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蛋白酶活力。

2.2分光光度法在皮革废水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皮革加工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未经处理的制革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离子Cr3+等,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极大。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逐渐提高了对制革行业的监管力度,因此,对制革废水的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2.2.1 废铬液中铬含量及制革废水中总铬含量的测定

为了使制革过程清洁化,大多数企业都将铬鞣废液进行循环使用,这需要测定每次铬鞣结束后废铬液中铬及盐的含量,作为材料补加的依据。并且根据废液中的铬含量可了解皮对铬的吸收情况。因此,铬鞣废液中铬含量的测定对制革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废铬液中铬含量可通过铬酸钠比色法测定。用过氧化钠在碱性条件下将废液中的三价铬氧化为六价铬,根据所生成的铬酸钠含量不同溶液的颜色深浅不一,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在390 nm波长处测得吸光度,再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废铬液中铬含量[4]。

制革废水中总铬含量的测定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用高锰酸钾氧化已用混酸消解过的废水中的三价铬,生成的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 nm处测得吸光度,再通过标准曲线可计算得出制革废水中总铬含量[4]。

2.2.2 制革废水中氨氮含量的测定[4]

废水浑浊或者带有颜色都会影响氨氮含量的测定,因此测定前需对废水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在废水中加入硫酸锌溶液和氢氧 化钠溶液 , 调节p H=10.5,静置使其沉淀。然后倾取一定量上层清液,将其加入比色管中,再加入酒石酸溶液及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后,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在420 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再通过标准曲线得到废水中氨氮的含量。

2.2.3 制革废水中总磷含量的测定[5]

取一定量的废水加入具塞刻度管中,用硫酸调节p H后,加入过硫酸钾溶液。旋紧管盖并用纱布固定,置于高压蒸气消毒器中 。在压力 为1.1kg/cm2、温度为120℃的条件下消解30 min,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正磷酸盐,取出冷却后用水稀释至标线。然后加入抗坏血酸溶液,30 s后加入钼酸盐溶液显色。在室温下放置15min生成蓝色络合物后,再在700 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照,得废水中总磷含量。

2.2.4 制革废水中总氮含量的测定[6]

取一定量的废水加入具塞刻度管中,加入过硫酸钾溶液。旋紧管盖并用纱布固定,置于高压蒸气消毒器中。在压力为1.1~1.4 kg/cm2、温度为120~124℃的碱性条件下消解30 min,将废水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取出冷却后先用盐酸溶液调节p H值,再用无氨水稀释至标线。然后加入抗坏血酸溶液,30s后加入钼酸盐溶液显色。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波长220 nm和275 nm处的吸光度,得校正吸光度A=A220- 2A275。再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废水中总氮含量。

2.3 分光光度法在成品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2.3.1 成品革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铬鞣革具有收缩温度高,耐微生物作用,耐化学试剂作用,染色性能好,成革手感丰满柔软,粒面细腻,操作方法简单等优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但三价铬在皮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的逐渐被氧化为六价铬,而六价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为保证安全,皮革制品中六价铬的含量通常被限制在0.5mg/kg以内。

成品革中的六价铬可根据二苯碳酰二肼(DPC)分光光度法测定[7]。用磷酸盐缓冲溶液萃取皮革样品,萃取液中的六价铬与DPC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再通过分光光度法测 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六价铬含量。

2.3.2 成品革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

甲醛作为一种基础化工材料,在制革中可作为添加剂使用,例如含甲醛的鞣剂,复鞣中使用的氨基树脂等。皮革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甲醛,而甲醛对人体有较大危害,轻则使人体感到刺激,重则引发癌变。因此测定成品革中游离甲醛指标的含量是必不可少的[4]。

在一定条件下用水萃取皮革样品,将萃取液用乙酰丙酮显色,再用分光光度法在412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计算成品革中游离甲醛的含量。

2.4 分光光度法在皮革染色工序中的应用前景

2.4.1 测定拼色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

在皮革染色时,使用一种染料常常得不到所需颜色,需要选择几种染料混合染色。在拼色染色时,由于染料之间存在着竞争上染等问题,所以拼色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与染料单一染色时的上染率 不尽相同,而拼色染色的废液中由于同时存在着几种染料,染料间相互影响,很难简单的对染料上染率进行测定。理论上,用分光光度法可在混合染料中每种染料的λmax下测染色废液的光密度值,根据染料在不同波长下具有唯一的吸光系数和吸光度的叠加原理等性质[8,9]得出混合染料中各种染料的浓度,从而计算出染料的上染率。

以红色与黄色两种颜色的染料混染为例。首先分别配制两种染料的稀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绘出吸收曲线,从紫外 - 可见吸收曲线中找出红色 染料的最 大波长λ1max,黄色染料的最大 波长λ2max。然后配制梯度浓度的红色染料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得其在最大波长下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与浓度的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单位克每升浓度的吸光度 (吸光系数),用K11表示,用相同方法测得红色染料在λ2max下的K12。同理,测定黄色染 料在λ1max、λ2max下的K21,K22。然后取红色和黄色染料混染后的废液,稀释后用分光光度 法分别测 得其在λ1max下的OD值A1和在λ2max下的OD值A2。联立二元方程组(公式2)求得废液中红色染料浓度c1和黄色染料浓度c2,可得红色染料和黄色染料的上染率。同理,用分光光度法可测三种、四种染料混染时,各染料的上染率。

2.4.2 在配色中的应用

在皮革配色中,传统的配色主要依靠配色人员的实际经验,最后得到的配方往往是色料种类多、成本高、色差大,从而导致传统的配色既不经济,效率也低[10]。根据2.4.1中理论,结合公式2,在染色打样时,待所需颜色调配出来后,可利用分光光度法精确测定所调配颜色里面各染料的含量。今后如需再生产该颜色产品时,无需打样即可根据所测得的染料组成数据,直接进行调配,使得配色精确化[11]。

同时,在染色生产时,实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液 的组成,与日常生产建立的染色数据库进行对比,可及时、有效地发现染色时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拼色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指导皮革染色加工等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需实际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但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光光度法在皮革行业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3 结束语

《行业协会法》 篇10

企业成长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以获得经营成果并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能力。高成长企业具体表现为公司所属产业与行业前景广阔,产品需求旺盛,公司规模逐年扩张、经营效益不断提升。酿酒行业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促成的消费升级,连续数年获得高速增长。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复杂性,酿酒行业在发展中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如十八大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公款消费的举措,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分别被国家发改委处以高额罚款等,这些因素导致高端酒品在消费旺季呈现价跌量减的势头。而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普通百姓收入水平不断上涨,商务活动及普通居民对中低端酒品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再加上酿酒企业自身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降低经营成本等举措,将对酿酒行业的成长力产生持续推动。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据突变级数理论的基本原理构建酿酒行业上市公司成长力突变评价模型,并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顺序,对酿酒行业上市公司成长力进行综合评价。

二、突变级数评价方法及模型

突变级数法是由突变理论衍生出来的一种多准则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然后将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 结合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计算,最后归一为一个综合指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对评价目标进行排序分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无需人为对指标设置权重,且其考虑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减少了主观判断,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计算结果又不失科学性、合理性,因而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依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构建酿酒行业上市公司成长力突变评价模型。

突变系统类型一共有7个,包括折叠突变、尖点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双曲脐突变、椭圆脐点突变、抛物脐点突变,其中尖点突变系统、燕尾突变系统和蝴蝶突变系统最为常见。

上述模型中,f(x)表示一个系统的状态变量的势函数。状态变量的系数a、b、c、d表示该状态的控制变量,按重要性大小依次排列,a是最重要的控制变量,b、c、d重要性依次减弱。若一个指标只分解为两个子指标,那么该系统可视为尖点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分解为三个子指标,那么该系统可视为燕尾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分解为四个子指标,那么该系统可视为蝴蝶突变系统。

根据突变理论,由突变系统的分叉方程导出归一公式:

此处的归一公式实质上是一种多维模糊隶属函数。

三、酿酒行业上市公司成长力评价

(一)样本选择及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以沪深股市2012年涉及酿酒业务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ST广厦因财务数据异常而剔除,最终选定31家上市公司。其中,白酒行业16家,啤酒行业8家,葡萄酒行业4家,黄酒行业2家,其他酒1家,样本公司名单见表1。

参照相关文献,结合酿酒行业特点,本文拟从财务能力和非财务能力两方面评价酿酒企业成长力。财务能力方面设置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三级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指标下设置主营业务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 基本每股收益三个四级指标,运营能力指标下设置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四个四级指标,发展能力指标下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净资产增长率三个四级指标。非财务能力方面设置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两个三级指标。其中创新能力指标下设置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人数的 比重、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两个四级指标;管理能力指标下设置公司品牌价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管理层平均年龄以及硕博士在管理层中所占比重四个四级指标,共涉及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16个四级指标。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证券网发布的样本公司2012年年报数据;公司品牌价值依据世界品牌实验室 (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缺失值的处理:(1)有7家公司未发布研发支出数据,这些公司的“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标以其余24家样本公司在该指标上的最小值替代; (2)进入品牌价值500强的酿酒上市公司有15家,而海南椰岛正好排在第500位,公司品牌价值为15.36亿元。其余公司品牌价值按以下方法推算:如果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海南椰岛的,公司品牌价值以15.36亿元替代,主营业务收入小于海南椰岛的,公司品牌价值按如下公式推算:

(二)样本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按照突变级数法的评价要求,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样本数据转化为[0,1]之间的数值。本文所选评价指标中,“管理层平均年龄”为适度指标,其余均为正指标。对于适度指标,本文按以下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对于正指标,本文按以下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其中,Xij为第j家样本公司在第i个指标上的原始数据,ij为样本公司在第i个指标上的均值,x'ij为样本公司无量纲化数值,maxxij为样本公司在第i个指标上的最大值,minxij为样本公司在第i个指标上的最小值。

(三)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顺序按照突变级数 法的要求,在同一属性、同一层级的指标中,相对重要的指标应排在前面,次要指标排在后面,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权重大小来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对指标加以排序,权重大的排在前面,权重小的排在后面。

(1)定义熵。在有m个指标、n个评价对象的评估问题中,第i个指标的信息熵为:,其中

(2)定义熵权。在定义第i个指标的信息熵之后,可得到第i个指标的熵权:

其中,m为评价指标的数量,本文具体为16个;n为评价对象的个数,本文具体为31家酿酒上市公司;rij为第j个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的原始数据,fij为均值化后的标准数据,目的是将不同量纲的指标转换为相同的量纲;hj为第i项指标的信息熵,信息熵越小,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其权重也越大;wi为第i项指标的熵权系数。

根据各指标的熵权系数得出各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列结果如表3所示。

(四)计算样本公司成长力突变值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评价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一方面为了满足综合评价的需要,我们选择的评价指标绝大多数为非互补型,某一层级的下属指标很少出现绝对互补关系;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评价指标为正指标,采用阈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转化为[0,1]之间的数值,每个评价指标上至少出现一家样本公司的无量纲化数值为0的情况,并且会有若干样本公司在不同评价指标上的无量纲化数据为0。在此情形下,如果对非互补指标严格按照“大中取小”的原则计算上一层级指标的突变值,很有可能出现多家样本公司的最终突变值为0的结果,不能体现出公司之间的成长力差异。也就是说,只要样本公司在某一评价指标上出现了最差值,不论该公司在其他指标上的表现如何,按照非互补原则计算的最终突变值均为0,无形中体现了“木桶定律”, 即企业成长力完全取决于评价指标中“相对最差”的因素, 这样的评价结果显然不够客观。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本文对突变级数法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依据多级分类指标采用突变级数法进行评价时,由无量纲化数据计算上一层级指标的突变值,严格按照非互补“大中取小”和互补“求均值”的原则处理;根据各层级指标的突变值计算上一层级指标的突变值时,只要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即便是“弱互补”,都可以按照互补“求均值”的原则计算突变值。以泸州老窖为例,各层级指标的突变值计算如下:

(1)计算三级指标突变值。根据无量纲化数据,按照指标间的互补性或非互补性计算三级指标的突变值。

运营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周转率”属于蝴蝶突变系统,为非互补型,归一化结果为:。按照非互补“大中取小”原则,可得运营能力指标的突变值为:

盈利能力指标“基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毛利率”属于燕尾突变系统,为非互补型,归一化结果为:。按照非互补“大中取小”原则,可得盈利能力指标的突变值为:

发展能力指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属于燕尾突变系统,为非互补型,归一化结果为:。按照非互补“大中取小”原则,可得发展能力指标的突变值为:

管理能力指标“公司品牌价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硕博士在管理层中所占比例、管理层平均年龄”属于蝴蝶突变系统,为非互补型,归一化结果为:。按照非互补“大中取小”原则,管理能力指标的突变值为:

创新能力指标“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人数的比重”属于尖点突变系统,为非互补型,归一化结果为:。按照非互补“大中取小”原则,可得创新能力指标的突变值为:

(2)计算二级指标突变值。财务能力指标“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属于燕尾突变系统,指标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归一化结果为:。按照互补“求均值”原则,可得财务能力指标的突变值为:

非财务能力指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属于尖点突变系统,指标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归一化结果为:,按照互补“求均值”原则,可得非财务能力指标的突变值为:

(3)计算一级指标突变值。成长能力指标“财务能力、非财务能力”属于尖点突变系统,指标间存在互补性,归一化结果为 :。按照互补“求均值”原则,可得泸州老窖公司综合成长能力突变值为:X=(0.862453+0.881264)/2=0.871859

同理计算出其他样本公司各层级指标的突变值。其中财务能力、非财务能力以及综合成长力突变值见表4。

四、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从综合成长力排序结果来看,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和古井贡酒分列前五位,均为白酒企业,这五家公司除古井贡酒外均有一项或几项评价指标排名第一的情况;通葡股份、西藏发展、惠泉啤酒、中葡股份和莫高股份则分列最后五位,这五家公司均有一项或几项评价指标在样本公司中表现最差,通葡股份和西藏发展两家公司在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层级下均有最低值评价指标,所以两家公司在非财务指标上的突变值均为0。不论是财务能力、非财务能力还是综合成长力,样本公司之间的差异都比较明显,说明酿酒企业成长力的分化严重。代表高端白酒的贵州茅台,其非财务能力在所有样本公司中位列第一,表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但在财务能力上仅列第14位,说明公司在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财务上的优势。研究发现, 贵州茅台在财务能力上的劣势突出表现为存货周转速度极低,公司存货在酿酒上市公司中是最高的,近几年的存货增长率都保持在30%以上,存货周转率连续几年保持在0.22-0.29之间,公司能够拥有今天的行业地位,主要依靠其强大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产品价格,维持极高的毛利率。

根据综合成长力最终得分,将样本公司分为[0.9,1]、 [0.8,0.9)、[0.7,0.8)、[0.6,0.7)、[0,0.6)5个等级,分别表示成长力强、较强、中等、较弱和弱5个级别。各等级下样本公司的分布情况见表5。从等级分布情况看,成长力强和较强的公 司分别占3.2% 、38.7% , 成长力中 等的公司 占32.3%,成长力较弱和弱的公司均占12.9%,说明酿酒行业上市公司之间成长力差异明显。从细分行业来看,白酒行业的成长力最好,葡萄酒最差。

(二)相关建议

(1)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国家限制公款消费以及反奢侈浪费的大背景下,高端酒品的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酿酒行业需要适当下调高端产品的市场价格,增加中低端产品的比重,以缓解长期以来酿酒行业存在的供需矛盾。特别是高端名酒,在整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更要在经营中着眼长远,切忌盲目扩张,将工作重心放在产品结构调整上,采取“以价格换市场”的策略,提高销量,减少存货,以降低经营风险。

(2)杜绝虚假宣传,规范企业行为。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某些酿酒企业使用“专供酒”、“养生酒”、“年份酒”等进行虚假宣传,给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我国葡萄酒、黄酒的国家标准对年份酒有明确的规定,但对白酒没有具体的年份规定。由于标准缺失,白酒年份标注随意,甚至出现了年份酒酒龄超过白酒企业厂龄的情况,这种以“年份酒”为噱头的营销手段,严重削弱了消费者对白酒行业的信任度。对于这类虚假宣传,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规范和监管职能,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白酒年份酒的国家标准,以约束和规范白酒企业的行为。

(3)严把产品质量关,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酿酒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才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但近年来,“塑化剂”事件、“酒精勾兑”事件等折射出企业的质量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缺失。酿酒企业需要防微杜渐,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讲诚信、保质量的理念。同时,加强舆论监督,畅通举报渠道, 建立长效和常态的工作机制,切实筑牢食品安全的基础, 重塑消费信心。

上一篇:高校合唱与指挥课教学下一篇:职高学生的语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