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2024-05-29

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共8篇)

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篇1

1 电梯在检验过程中所潜在的危险因素

当前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1 存在于电气伤害方面的危险因素

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 电气伤害方面存在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因为违章进行作业, 为了节省时间, 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检验规范对电梯进行检验。

(2) 因为人为无意识的原因导致与高压带电地方进行接触, 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3) 因为没有完全按照电气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 也就是说使用不合格的产品、破旧、老化的测量仪表不能及时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发现。

1.2 存在于机械伤害方面的事故危险因素

因为机械伤害而导致的危险事故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经常出现, 电梯中每一个可以旋转、移动的部位都能伤害到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挤压、剪切、咬入、撞击。

(1) 剪切的伤害;所谓剪切的身体伤害主要发生在电梯的进出口地方, 检验人员在检查电梯时需要经过厅门达到桥顶或者底坑, 这时运动轿厢就有可能出现剪切的情况。

(2) 挤压的伤害;所谓挤压的伤害主要出现在底坑或者轿顶上, 在检查电梯时检验人员通常需要在底坑或者轿项进行作业, 这时如果出现站立不当或者操作失误的情况就会出现身体受到挤压的情况, 导致人身伤亡。

(3) 撞击的伤害;电梯中任何能够旋转、移动的部件都会导致检验人员出现一定的撞击伤害, 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意识对旋转部件进行接触, 就有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撞击的伤害。

(4) 咬入的伤害;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需要对钢丝绳进行一定的检验, 这时就必须对钢丝绳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以判断其中是否有断丝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忘记对电梯进行断电, 那么启动时钢丝绳就容易将手指曳引到轮处进行咬人, 造成身体的伤害。

2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预防有效措施

2.1 努力提高检验人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应注重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因为在检验的现场, 检验人员需要进行总体的负责, 所以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对于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其技能和安全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1 加大力度使得电梯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 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所存在的一种心理态度。同样是接受到检验任务, 如果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比较高, 那么他就会努力启动思维, 运用思维能力进行思考, 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充分联想, 他们通常会进行非常多的考虑, 确保工作任务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而对于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 往往就不能进行全面的思考, 经常出现拖三拉四的情况, 不利于电梯的检验安全, 因此, 对于电梯的检验人员应定期加以培训, 以使其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

2.1.2 加大力度使得电梯检验人员思想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电梯检验人员是否具有责任心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其思想素质, 通过思想素质可以看出检验员在安全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这对于电梯的安全检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检验的过程中有很多检验人员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他们通常会认为按照规定采取相关的措施会比较麻烦, 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紧急的任务, 由于受到时间、任务量等问题的限制, 经常不按照规定的安全程序进行电梯的检验, 这样不仅不能将工作进行充分的落实, 而且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 要想使得安全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得到执行就必须努力提高检验人员的思想素质。

2.1.3 加大力度使得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业务素质是对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进行检验, 以确定其是否能够从事电梯检验的工作。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反应着其工作的能力和安全意识。所以检验人员如果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就能够安全的进行电梯检验工作, 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应努力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其能够熟练的运用安全技能完成任务。要想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 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投入。

(1) 检验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 按照相关的规则程序进行电梯的检验。在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对电梯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2) 对于检验的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只有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 按照相关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电梯检验才能确保检验的安全性, 避免出现事故伤害。比如在对电梯的可动部件进行检验时要注意断电, 或者是在将电梯中的急停开关进行打开后再进行一定的检验。在对带电部件进行检验时要首先做好绝缘的防护。在进入底坑、轿顶前要对轿厢的所处位置进行检查, 以防止发生坠落事故以及剪切事故。 (3) 应组织检验人员到现场进行交流和培训。电梯检验工作属于一项实践性的工作, 所以应对检验人员进行一定的现场组织交流, 组织其到现场进行示范, 从而使得高效安全的检验方法得到有效推广, 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此外, 检验人员应注意的是个人防护, 这是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避免出现事故伤亡的最后防线, 在发生事故时还可以将事故的伤亡降到最小化。所以, 检验人员到达检验的现场以后, 应及时对安全帽、安全带、工作鞋进行佩戴。由于验收电梯的检验时, 通常情况下是土建工程还没有完成, 所以在工地上经常会出现高处坠落物件的情况, 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因此检验人员只要是到达工地以后, 就应该戴上安全帽, 同时穿上绝缘工作鞋, 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意外触电的伤亡。

2.2 认真对待需要检验电梯的环境

如果检验的环境非常昏暗和恶劣, 那么就容易出现跌倒、坠落、触电、机械撞击等情况, 所以认真对待需要检验电梯的环境对于提高检验的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检验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需要从层门到达轿顶进行检验, 这时如果环境非常昏暗, 视线也不清楚的话, 检验人员在对厅门进行打开后就会因为看不清轿厢的位置而导致发生坠落的事故。所以当前的相关规定中都对现场检验时所需要的验收条件和检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也就是说应保证检验现场具有清洁性, 不能将和电梯工作不相关的设备和物品放入到底坑、机房中。对于那些没有满足电梯检验条件的电梯, 检验人员可以对其检验进行拒绝, 直到其达到安全标准为止, 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摘要:电梯检验属于高空、高危的工作, 所以在检验的整个过程中一直都会有一定的事故隐患存在。为了能够对事故发生进行检测, 并及时作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电梯检验程序来进行, 发现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确保电梯在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分析,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钟阳, 张明鹤.永磁同步曳引机在电梯检验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J].价值工程, 2010 (10) .

[2]汤军贵, 李昕咛.电梯检验小窍门[J].品牌与标准化, 2010 (6) .

[3]林晓明.谈谈电梯检验中的安全保护[J].电梯工业, 2007 (2) .

[4]牟永卫.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浙江建筑, 2009 (26) .

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篇2

施工电梯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做垂直运输使用,运载人员和物料的人货两用电梯,由于经常附着在建筑物的外侧,所以亦称外用电梯。近几年,高层建筑施工电梯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产品安全性能与一般载人电梯有一定差距,施工现场工作环境较差,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能力不足,致使设备经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对于施工电梯而言,是施工现场唯一能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安全管理不当极可能造成梯笼(亦称轿厢)坠落,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因此该设备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据有关报道,2008年底国内发生了两起施工电梯梯笼高处坠落、死亡十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10月30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的房地产项目“阳光城”施工工地发生施工电梯坠落,造成笼内12人全部当场死亡;12月27日,湖南长沙市井湾子韶山南路643号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上海城19栋项目部发生一起施工电梯坠落事故,造成笼内18死1重伤。目前事故原因未见公开的资料,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是导轨架升高后,上限位行程开关挡块、极限开关上挡块未及时安装,司机误操作(未及时平层)后梯笼冲顶,导致最高附墙点以上导轨架标准节的联接螺栓损坏,导轨架断裂后梯笼高处坠落,造成笼内人员伤亡。

施工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出厂前均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验合格方可出厂,在施工现场投入使用之前,按规定由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合格,参建各方共同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按常理,施工电梯的设备安全性能是有充分保障的,但为何施工现场梯笼(亦称轿厢)高处坠落事故频发呢?说到底,是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通过对上述三起重大安全事故原因的简要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综述电梯梯笼坠落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参建各方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责任履行不到位。具体表现是施工总承包单位以包代管,项目部未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未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出租单位不具备设备检修能力,误以为设备检测检验合格、有报告就行了,在出租期间未检查设备安全状况;安装单位注重初始安装及拆卸,对施工电梯升高作业不重视,有时升高作业由总包单位或出租单位的非专业人员完成,或升高作业后未经验收即交付使用。此外,工程监理不具备起重设备专业知识,致使安全监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2、设备资料不齐全。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电梯已按规定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安全监督机构办理了设备备案手续,但是设备历次安装、使用记录不齐全,如设备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项目部周检记录、企业月检记录,施工电梯装拆、使用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等资料不齐全。关系到梯笼安全的重要构配件修理记录不齐全,包括维修驱动装置,更换防坠器等资料,重要部位维修焊接后无焊缝评定合格资料等。

3、设备安装、升高及拆卸时未按操作规程、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作业。首先是设备基础,施工单位常认为设备荷载不大,对设备基础重视不够,如设备安装在软弱地基上未经处理,或安装在地下室顶板上而板下未按规定加固。其次是导轨架安装,安装时其垂直度未在两个方向进行测量,垂直度偏差超出万分之五;导轨架顶部自由高度超标(一般不超出九米)、导轨架与建筑物距离超标时擅自接长附墙件,附墙架的首层高度超标(一般不超出六米)以及层间距超标(一般不超出九米),或者附墙架附着不牢固,如穿墙螺栓未按规定设置等;还有,导轨架联接螺栓未使用说明书指定的高强螺栓,使用普通螺栓或未按产品说明书安装;梯笼运行时与脚手架、卸料平台、防护挑架等障障物间距小于0.25米,可能造成干涉;最后是安装、升高及拆卸作业时未安排专职人员现场监管,作业时未挂安全警示标志,作业完成后未办理交接手续即投入使用。

4、安全防护装置安全管理不到位。首先是制动器。由于电梯起动、停止频繁及作业条件变化,制动器容易失灵,应加强维护,保持自动调节间隙机构的清洁。部分施工电梯的电机制动器连接U型手闸拉手未保留2-3mm的松动间隙,影响制动盘自动补偿甚至导致不能制动;其次是防坠安全器,部分产权单位未按规定及时送生产厂家或有资质单位检定(检定有效期一般是一年),又如有的产权单位无备用防坠安全器,在检定有效期将满前再拆卸送检,导致现场有可能在无防坠安全器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设备。部分设备未按规定每三个月做一次防坠落试验,或试验无记录。第三是上限位装置失效,其一是限位行程开关在频繁使用后失灵,其二是导轨架上的限位挡块未及时安装或安装不牢固,而后者往往出现在导轨架升高后。另外,如果限位挡块安装位置过于接近导轨架顶(越程一般应超出两米),也可能会发生梯笼冒顶的险情。为避免梯笼冲顶,有的施工电梯最上一道标准节未装齿条,效果较好。第四是极限开关,在导轨架上的限位挡块未及时安装、开关杆未伸出的情况下使用,不能发挥安全防护作用。最后是梯笼门机电联锁装置,该装置一般是用行程开关控制的,有可能在频繁使用后失灵,有的电梯加装了机械式门联锁装置,效果较好。

5、电梯日常使用管理不规范。梯笼内无限载牌、操作规程牌;部分施工电梯司机作业前不按规定进行试车,也未正确履行交接班手续;部分司机利用上、下限位装置平层;部分施工现场司机暂时离开岗位时,未锁好电梯,可能会有其他人员擅自操作电梯;未按时检查驱动齿轮与导轨架齿条的工作间隙及磨损情况;未按时检查驱动装置减速器润滑油情况;楼层清理建筑垃圾时乱扔,建筑垃圾(比如扣件)可能会卡在导轨架齿条与上行的梯笼驱动轮之间;部分施工电梯未按规定装设楼层联络信号装置;有的进料平台口无楼层标志或标志不明。

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篇3

关键词:电梯事故;发生原因;预防对策

目前,电梯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在电梯普及之后,人们越来越注重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若出现电梯事故,则会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冲顶、溜梯、蹲底、系统事故等[1],对电梯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提升电梯安全性,必须做好监督工作,确保电梯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为电梯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的提升提供几点建议。

一、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电梯安装不合理

电梯若安装不合理,便会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如果安装人员没有意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未按照安装要求对电梯进行安装,例如利用客梯载物,则会导致电梯性能造成损害,严重情况下,可导致电梯安全事故、运行故障的形成。除此之外,电梯安装操作失误也会诱发电梯难以运行的现象,如果施工人员未实现电梯安装的规范化,且检修、保养时间不及时,电梯在长时间运行后,也易出现安全事故。除此之外,电梯安装质量与工作人员水平存在较大关联,现阶段,电梯安装工作者在专业水平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安装人员对安装规范并没有足够认识,导致安装质量不佳。

(二)机械故障与电气故障的发生

因受到机械腐蚀、机械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器制动力矩不足,一般情况下,需调整弹簧压缩力与制动器工作行程。在以往的电梯中,大部分制动线圈通断正常运行过程中,会存在切断装置,若电梯出现故障后,该装置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则可能出现溜梯、蹲底等事故[2]。

(三)门系统事故的发生

所谓门系统事故,就是指电梯门在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事故,从所有电梯事故发生情况上看,门系统事故的发生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电梯运行时,门系统需要进行两次运动,分别为开门、关门,每天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与电梯的其他设备相比,电梯门受损风险较高,另外,电梯门在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后,其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会逐渐降低,易诱发电梯事故[3]。

(四)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

有数据资料表明,在电梯事故中,超过80%的事故出现于维修保养环节,定期进行电梯维修保养,有利于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然而在电梯维修保养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工作者维修能力不够理想,导致维修、保养质量降低。

二、电梯事故预防对策

(一)提高电梯安装质量

在安装电梯前,监督人员要了解安装流程,并核实施工阶段的具体内容,电梯机房需存在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安装期间,监督者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尤其针对重点环节,要严格管控,提高施工质量。完成电梯的安装后,施工人员需给予电梯运行测试。对电梯监控进行调控,检查供电电压是否稳定,明确电梯按钮、开关、接触器是否无误,观察线路绝缘状况。

(二)预防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的发生

在电梯验收环节,还需检查安全保护装置,实施噪声试验与超载试验,确定制动器、缓冲器、安全钳均有着较好的性能,工作人员要做好调试、安装记录,所有资料要注重保存。

(三)强化对门系统的保护

电梯完成安装后,要着重检查电梯门系统的设置,提高电梯使用安全性。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所有安装人员必须遵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4],提高施工安全性,确保电梯门系统的安全运行。

(五)定期维修、保养电梯设备

电梯生产公司必须强化售后服务,及时保养、检修电梯,促进维修质量的提升,为电梯乘客提供更优质服务。保养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将安全隐患消除。在平常的维修工作中,需对润滑部件着重检查,明确紧固件是否良好,对机件间隙进行调整,将故障发生率减少。实现电梯的动态管理,可利用网络系统对电梯给予动态管理,及时了解电梯运行情况,管理部门可以互相交流,共享资源。

(六)增强乘客安全意识 完善电梯管理制度

在乘坐电梯时,乘客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则,不可出现超载现象,也不可故意损坏电梯设备,当发生意外事故后,需等待救援。电梯管理部门需制定完善的电梯管理制度,将自身责任意识增强,制度的制定完成后,需严格遵守,并告知乘客在乘坐电梯时相关的注意事项,确保电梯的有效运行。

(七)及时更新电梯设备

任何机械的使用都有时间限制,电梯设备也同样如此,在电梯安装前,管理者必须明确电梯使用年限,针对使用较久的设备及时更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维护人员、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电梯安装质量有着较大关联,安装人员不仅要了解电梯使用寿命,还需提升自己的电梯安装技能,确保电梯质量,保证电梯可安全运行。

结束语:

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常用,为此,必须注重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完成电梯安装后,必须注重对其进行检验,针对发生过电梯事故的电梯,需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强调安装重点,最大限度将安全隐患清除。电梯运行质量会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威胁,安装者在安装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电梯安装企业也需注重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从而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導致电梯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然后对电梯事故预防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有利于为日后电梯的安装提供有效依据,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易风华,徐义.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116.

[2]徐培龙,张东平.基于虚拟技术的电梯事故调查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03):39-40.

[3]左华贞.电梯事故原因和有效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7):92-94.

[4]陈仕佺,肖锋.浅谈电梯事故的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04):53-55.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强国栋 男 1986.12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 电梯检验工作 272000

第二作者 韩现宝 男 1986,1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 电梯检验工作 272000

浅谈电梯事故及预防 篇4

电梯事故主要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它事故。其中, 门系统事故发生频率和比重最大。据统计, 在造成电梯事故的电梯隐患中, 有10%是质量问题, 90%是维护和使用不当造成的。为有效地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保证,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法律法规, 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及防止事故发生作了明确的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还出台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系列国家强制标准。这些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出台,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1 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及预防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用户和电梯管理人员对电梯安全认识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电梯能使用就行, 加之管理单位由于人手不足, 一些检查只停留在抽查的层面上, 许多电梯检查常常被忽视, 只有在出现问题后, 才派人检查。平时对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漠不关心。更有甚者, 管理使用单位没有完善规章制度, 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 因管理者不重视, 有章不循, 形同虚设, 给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一旦发生事故追悔莫及。

哈尔滨市目前共有电梯上万台, 且每年以几千台左右的速度增加。其中高层住宅楼电梯增长速度最快, 而高层住宅小区也是近年来电梯隐患多发地带。南岗区市保健路某高层住宅小区的居民说, 他们楼的电梯从2005年开始就经常出现故障, 物业的工作人员根本就没受过专业的电梯维护培训, 对日常出现的电梯隐患检查不出来, 给电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2006年8月30日, 哈尔滨市蓝色水岸高层住宅楼内, 一部电梯突然从6楼急速坠落, 电梯里被困12人, 4人受伤。事故原因为, 物业管理部门管护不到位, 电梯经常出现故障。这是一起典型的管理人员未尽职尽职造成的安全事故。

此外, 电梯维保已成为电梯安全的一大隐患。电梯维保单位或维保人员不按章办事, 恶意竞争、低价竞争、维保人员超负荷维保等情形导致维保质量难以保证, 维保单位不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维修, 而出现问题后, 才进行抢修, 既误时又误事, 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 甚至是敷衍了事, 置电梯安全于不顾。这些都为电梯事故留下了可乘之机。

要彻底预防人为因素造成的电梯安全事故, 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 人人爱护, 时时呵护, 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将会很大程度上增加电梯的使用寿命, 预防事故发生。其次, 要加强电梯管理者和维保人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 加强有关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 做到有法必依, 遵章办事, 做事有原则, 技术有保障, 服务有质量, 同时, 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 不断完善法规建设, 形成合力, 达成共识, 全面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避免电梯事故发生。

2 电梯自身的安全隐患及预防

在电梯事故中, 门系统事故发生频率最高, 这是由于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电梯每一次运行都要经过开门、关门动作各两次, 电梯门工作频繁, 老化速度快, 时间一长, 容易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靠。若维修更换不及时, 电梯带病运行, 则很容易发生事故。据统计, 门系统事故占整个电梯事故的80%左右, 而由于门锁开关不能及时接通和损坏频繁造成故障占门故障的80%。国家标准中对坠落危险的保护中规定:正常运行时, 就不可能打开层门是否锁紧的功能, 即使在层门没有锁紧的情况下门锁也照样接通, 甚至在锁紧装置失效的情况下电梯也能照常运行, 所以很容易导致坠落或剪切事故的发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门走梯。冲顶或蹲底事故在电梯事故中也是常见的。冲顶事故危害十分可怕, 尤其是发生在高层楼房的电梯上。发达国家已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列入安全元件。这些在我国目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冲顶或蹲底事故往往是由于电梯制动器故障所致, 制动装置是电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制动装置失灵, 电梯将处于失控状态, 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 电梯如脱缰野马, 后果非常严重。要有效地防范门系统事故和冲顶或蹲底事故的发生, 除应加强标准的完善外, 必须要加强对门系统安全以及制动器的日常检查、保养和维修。只有真正做到小则防危, 大则立安, 有计划, 有保障地做好电梯安全保养和维护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 电梯个别装置失效或不可靠所造成的其它事故, 这些年也是屡见不鲜。

电梯伤亡事故及预防措施 篇5

1、问题的提出

自从电梯发明100多年来,电梯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不断被改进。安全钳一直被做为一个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设施安装在电梯系统中,防止各种原因的轿厢坠落事故发生,基本上保障乘用者的安全。现在的问题是在电梯外部打开厅门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坠落于井道造成伤亡的事件却一直存在着,仅南京市而言去年1年就发生4起与电梯相关死亡事故,其原因就是1个:厅门打开后由于疏忽而跌入底坑。进一步分析实际情况要更加严重,这是因为电梯基站大都设在1楼,相关的操作也大都在这一层,如若跌入没有地下室的电梯底坑的话,大都会造成摔伤或是致残。自从电梯大规模地使用以来,这一类型的伤亡事件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成为在用电梯相关死亡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根据以色列这一方面情况资料看,由厅门打开而坠入井道造成死亡的有12起,是主要的死亡事故原因。伤亡总数为31起,列第2位。第1位事故原因是乘员被卡在移动部件之间,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轿门的简易电梯情况下造成的(我国基本不存在)。在我国,据专家粗略统计在电梯相关的事故中95%属于坠入井道这一类型,这一点与国外情况大体相似。分析以往事故,操作者大都是打开厅门后不加观察便以为电梯在本层,有的则是由于疏忽而造成跌入井道。问题是人类本身的生理特点无法完全消除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大意、疏忽和失误,此时的出错就酿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厅门在打开的情况下走梯、溜梯而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出现。在这类电梯事故中,当事人的肢体被卡于电梯轿厢与地面或是厅门上框而造成伤亡。究其原因这类事故与电梯制动机械有关,或是制动电路失控,或是维修人员忘记去除短接的门锁电路的封线等。除安装、维修人员工作中出现的公伤事故外,就在用电梯出现事故的类型来看,基本上是这3种:

(1)轿厢冲顶或坠落造成乘梯人伤亡(已经很少);(2)坠落井道事故;

(3)开门走梯、溜梯引起的事故。归结到一点,这些事故都与厅门有直接关系。2对策

这些问题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已尽可能地完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但这一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开厅门后电梯立刻停止运行。从世界各大名牌电梯使用情况看也是如此,没有一个能很好地解决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能够预防操作者跌入井道的方法。例如有人提出在每层的厅、轿门之间加一横杆,当电梯在这一层时横杆自动落下,不在此层时横杆升起,挡着打开厅门的操作者,防止跌入井道事故的出现;有的提出引用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加在底坑;还有的在底坑铺一层安全网(确有这一授权的专利技术,并在极少数电梯底坑安装)。这些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说明人们在不断地考虑怎样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预防坠入井道事故的发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都没有最终实现,人身伤亡事件始终还存在着。如果此时在厅门刚刚打开时就发出报警声响,并且井道内的灯光全部打开,强迫使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则可以消除操作者的疏忽大意,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电梯控制制动电路而言,无论是短封着门锁电路或是其它情况,也不管电梯处于检修状态还是正常状态,电梯的任何一层厅门被打开,轿厢都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发出报警)。另外,当电梯平层后再启动运行,只要厅门是开着的,电梯便不能启动,消除开门走梯现象。从这两个环节消除产生事故的可能,这便是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对误入井道以及开门走梯产生事故的预防对策,可以认为是积极主动措施。3条件

既然是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被打开时的报警系统,那么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数量就有可能是1层也可能是10层、二三十层甚至近百层。因为每一层厅门都有被操作者打开的可能,必须对每层厅门都进行检测。即使这样厅门又分成多种类型,有单开门、双开门、三折门、栅栏门„„,实际上还要考虑到适合于正在设计制造中的电梯,也要适用于正在使用中的各种形式各个年代的电梯。并且还要满足下列条件:

(1)系统简单,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本身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2)安装方便,尽力减少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各种使用工具、量具及测试设备;(3)减少调试,降低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

(4)适应性广,耐热耐寒,电压使用范围宽,抗尘埃,抗强电磁干扰;(5)可靠性强,不易误报警;

(6)检修方便,包括在检修电梯的情况下,以及系统本身出现故障时的检修;(7)造价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8)体积小,便于安装于电梯控制柜内;

(9)停电能用,虽然不能点亮井道灯,但仍有报警声;(10)使用简捷,不需用户进行其他相关的操作

;(11)长期使用,至少满足电梯近千万次的使用寿命;(12)具有独立性,与电梯原有的控制电路无关。由于上述条件的十分苛刻,这就对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实际上真正困难的是找到一种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以及停层时轿厢位置不在安全区域的检测方法。4具体方案

经多次修改和不断改进,现采用的方案是在每层厅门安装检测机构,当检测到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的信号后,由控制电路进行处理,点燃井道内原有的全部照明灯,同时安装在井道内的蜂鸣器发出“嘀„嘀”报警声,这样迫使打开厅门的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电梯厅门未关闭而轿厢启动时,一旦离开门区,系统检测到厅门未关这一状态后,控制电路中发出指令,断开串接与电梯控制电路电机主接触器线圈及抱闸的供电回路,使电梯不再运行。实际上是在电梯原有的厅门安全保护触点电路基础上再增加1组厅门位置安全保护电路,形成厅门门锁电触点回路-厅门安全位置回路双重保护作用,只要有一个回路被打开,电梯就不能运行。该报警系统由4部分组成:(1)检测部分是由设在每层厅门的检测机构完成;

(2)控制部分是将测检到的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刚刚打开时(<5cm)的信号加以处理控制;(3)执行机构由加在每一层的蜂鸣器及井道照明控制开关以及一组继电器常闭触点组成;(4)电源部分由整流电路及蓄电池组成,用以保证系统对蓄电池的充电,使该系统在停电的情况下能够发出报警声响。5其他

对于电梯开门走梯、溜梯这一现象,一种是属于电路控制方面的问题(前面已论述过解决的方法),另一种则是抱闸制动机械出现了问题。机械故障而造成开门走梯则有3种可能:(1)机械上出现金属材料突然损坏、断裂造成的失控;

(2)长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关机械的磨损造成制动力矩不够;

(3)相关制动机械调整严重失当。从去年北京8月1日某住宅楼电梯溜梯造成田女士致残事故的报道中反映出该电梯事故前一星期就出现平层超差楼面±30mm,甚至达到80mm这种不正常情况,这显然属于第2种或是第3种情况。

如果在平层超差问题出现的初期有关人员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相关的调整,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一事故。该报警系统就有这一功能,当平层误差超过30mm就会下令电梯不再运行,迫使出现平层超差时令维修人员非维修调整不可。从这一角度来防止制动机械磨损或是调整不当而造成的开门溜梯现象的发生,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实际上系统检测到平层超差时,发出报警并令电梯停止运行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当平层超差时,报警系统发出报警,提醒进出的乘员防止被高出的地坎绊倒。当乘员进出轿厢完毕后,只要电梯关好厅门,电梯依然正常运行,但在实际电梯运行中,如果三番五次地出现平层超差,引起系统经常报警的话,乘员或是管理人员也会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从这一点考虑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开门走梯、溜梯事故的发生。

根据己安装这一系统的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2台医梯、2台客梯的情况看,当厅门被打开不足5cm时以及平层超差3cm时系统便会发出不小于64dB的报警声响。该报警系统对电梯的运行及对电梯的维修工作都不产生影响。例如当需要检修电梯的各层厅门系统时,维修人员只要将位于电梯机房的该报警系统控制装置面板上的开关拨下或是电梯轿顶灯打开,井道灯便点亮,此时的检修过程中遇到打开非轿厢所在层厅门时,系统不再发出报警声响。当检修完毕之后,将开关拨回或是关闭轿顶灯,系统便恢复报警状态。整个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各项要求。

红河州德润物业(503248529)2011-1-5 9:31:35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购买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公众责任险是一种对投保人在公共场合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保险的险种。业主大会设立后,物业服务企业购买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由业主大会决定。

物业企业投保公众责任险后,一旦业主及非物业工作人员在小区里发生积水滑倒、摔伤、高层墙砖脱落伤人、楼顶坚冰砸人等意外事故,都可以获得保险赔偿。此外,公共水管堵塞、老化造成业主家里财产损失,停在小区里的机动车辆部件失窃、电梯坠落造成人和物的损失等情况,也都可以得到赔付。

红河州德润物业(503248529)2011-1-5 9:33:17 物业公众责任险保费=累计赔偿限额×费率×风险调整系数。以一个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为例,物业公司每年通过行业统保只要投入2500元至5000元,一年之中,就可获得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公众责任险的保障额度。投保“物业险种”后,业主、物业企业及行业多方受益。

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篇6

【关键词】超载保护;事故;电梯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已成为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但电梯在提升公众生产、生活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其安全保障工作也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安全状况备受公众与媒体关注。

在这个不断膨胀的“世界第一”电梯市场中,安全应是第一要素。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公布的资料,在近年电梯事故中,违章操作占62.7%,设备缺陷为22.7%,意外为8.0%,非法使用设备为6.6%;在事故伤害人员中,普通乘客为50%,维保人员为13%,安装工人为12%,电梯操作人员为4%,其他保安等未经培训人员为21%。通过比较,设备缺陷及普通乘客伤害所占比例较高,加之在整体电梯事故中因超载发生的事故对人员伤亡很大,损失很重,所以对超载导致的事故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本文统计了数起因电梯超载装置问题引起的事故,并对各起事故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解决方案,以防止超载装置失效和事故预防的目的。

1.事故概况及原因分析

(1)2011年11月23日,某国际大厦发生电梯下滑事件,14人被困电梯近1小时。电梯故障是因为超载所致,因电梯滑落时正好停在1楼,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原因分析:超载不报警,已故障,但电梯一直正常运行,已多次关人未及时维修。

(2)2011年9月10日凌晨,东莞市某酒店内商务写字楼A1电梯突发事故,电梯厢从19楼直接坠落,停顿1秒后继续下坠,掉到了负一层。此次事故造成12人伤势较重需住院治疗。

原因分析:其首先由于电梯超载保护失效,轿厢超载没有报警致使电梯下行过程中超速运行。但为何当时在7楼稍作停顿后又继续下坠,调查结果显示,是由于超载状况下,下行超速导致电梯限速器电气开关作用,制动器动作至电梯在七楼短暂减速,但轿厢内严重超载,制动器未能刹停,直至下滑到负一楼。

(3)2011年8月10日,广州某酒店大厅左边的电梯,1人从14楼正常下到8楼后进入多人,电梯突然失去控制,从8楼直坠而下。事故造成1人重伤,多人轻伤。

原因分析:超载装置失效,达到超载时未报警,导致超重坠梯。

(4)2008年6月,一观光电梯,8层,额载1000kg,电梯乘载14人,向下运行时发生故障,乘客被困轿厢。

原因分析:电梯乘载14名乘客,超载装置有效但未报警,这是由于该电梯轿厢重新装修,电梯实际乘客量比原额定乘客量小,电梯实际已处于超载运行状况。

(5)2007年2月6日,延安一商厦电梯突然发生故障,25人被困约80分钟,导致其中8人昏倒。

原因分析:出事电梯额定载重量为1000kg, 延安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对出事电梯的检验报告显示,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灵敏度不够”,由于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灵敏度不够,乘客进入梯厢后电梯未发出超载报警,电梯运行后微动开关工作,电梯遂停止运行,导致乘客被困。

(6)2007年1月,福州某培训中心电梯,6层,额载1000kg13人,电梯一下涌入18人,从6层开始溜梯,安全钳动作,造成困人。

原因分析:超载装置失效,但因瞬间严重超载,抱闸制动力不足以制停住瞬间超载的轿厢,溜车坠梯。

2.电梯超载预防措施

通过对以上多起事故分析来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作为乘电梯时的首要安全保护措施,它的产品性能将会影响到整个电梯的安全运行状况,在电梯超载装置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超载装置的质量问题,一些简易的超载装置,受安装因素影响,使用一段时候后,出现严重误差或损坏,不报警导致超重,须更加重视并严格控制称重装置的质量问题及选型标准。

(2)超载装置已损坏但维保或管理人员不知道,此时电梯无法判断超载,继续运行导致超载事故。超载装置发生故障时应具有给电梯输出故障信号提示功能,不能让电梯继续运行使用,也就是说超载装置应具备断电、断线或故障报警信号输出。

(3)电梯已超载但轿箱内没有报警提示或提示不明显,虽然电梯未关门不能运行,但乘客继续进入轿厢,导致超重,电梯直接下坠。

(4)电梯轿厢装修后未对超载装置进行调整,轿厢本身重量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超载装置的称量。

3.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作用

超载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对电梯轿厢的载重实行自动控制。一般在载重达到电梯额定载重的110%的时候,切断电梯控制线路,使电梯不能启动,实行强制性载重控制。

超载保护装置具有多种形式,但都是利用称重原理,将电梯轿厢的载重量通过称重装置,反应给超载控制电路。称重装置可以设置在轿底、轿顶及机房内。当轿厢内负载超过额定载重量时,能发出警告信号(如超载蜂鸣器发出响声及红光闪亮),并使电梯不能启动运行,常用的称重装置有:

●按设置位置分为:轿底称重式,如图1,绳头板安装(含轿顶称重式,机房称重式),如图2。

●按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电磁式,传感器式。

目前电梯上大多采用活动轿底称重式,其结构特点:轿厢体与轿底分离,轿壁直接安装在轿底框架上,轿厢活络地板支承在称重上,它能随载重量增减在轿厢体内上下浮动。

不论何种称重装置,只要电梯超载(约110%额定载荷)时,均应发出超载的闪烁灯光信号和断续的铃声,称重装置动作,切断控制电路,与此同时使正在关门的电梯停止关门,成为开启或电梯不关门状态,直到多余乘客(或负载)撤离,减少至ll0%额定载荷以下,轿底回升不在超载,控制电路重新接通,并可重新关门启动,超载装置必须动作可靠。

4.我国现行电梯规则、相关标准中对超载保护装置的规定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电梯应当设置超载保护装置,在轿厢内的载荷超过110%额定载重量(超载量不少于75Kg)时,能够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下转第146页)(上接第23页)平层,并且轿内有音响或者发光信号提示,动力驱动的自动门完全打开,手动门保持在未锁状态”。《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A4第l3项轿厢称重装置的维保基本要求为“准确有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在轿厢超载时,电梯上的一个装置应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平层。所谓超载是指超过额定载荷的10%,并至少为75kg。在超载情况下:

(1)轿内应有音响和(或)发光信号通知使用人员。

(2)动力驱动自动门应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

(3)手动门应保持在未锁状态。

(4)根据7.7.2.1和7.7.3.1进行的预备操作应全部取消。

5.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5.1电梯管理方面

a.管理应到位,责任应明确,制度应齐全。b.应当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维保单位)进行维保,并且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保期限、要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c.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适时进行演练。d.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与培训。

5.2维修保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 电梯出现故障导致事故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唯有电梯溜车导致危险后果的几乎为100%。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电梯的检查、调整、维保和修理等环节避免溜车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一起吊篮坠落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篇7

某大厦工程由公寓(25层)和办公楼(28层)两幢高层建筑和底层裙房组成,建筑面积53 100m2,建筑物高105.5m。该工程办公楼幕墙由某幕墙公司施工,该单位租赁了某实业公司的高处作业吊篮,由某实业公司将1台LGZ300—3.6A型的吊篮从办公楼的第28层位置向上移到该建筑物屋顶的西北角处(高度为102.7m),某幕墙公司的3名作业人员在吊篮内安装19层~20层幕墙玻璃窗。由于吊篮的中心位置距玻璃窗的中心位置尚差3m,于是采取了斜拉吊篮方式勉强安装,作业时吊篮的悬挂结构突然坠落,导致吊篮坠落,3名作业人员随同从67.2m处坠落地面死亡。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技术方面

1)高处作业吊篮是直接关系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生产设施,不但产品本身设计制作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同时必须保证在建筑物安装后符合安全要求。该吊篮悬挂结构的设计采用了加配重块的方法来平衡倾覆力矩,但对配重块没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当悬臂或吊篮作业有振动或晃动时,若配重块脱落,则会造成抗倾覆力矩减小,悬挂结构失去平衡发生坠落。

2)按规定悬挂结构抗倾覆力矩安全系数最低不小于2,当使用配重块作平衡措施时,还应适当加大安全度以确保作业安全。而此悬挂结构悬臂长2m,平衡臂长3m,当配重块没有足够的重量时,极容易产生失稳。

3)吊篮移位安装后没能经过验收确认,悬挂结构安装不符合原说明书要求,使用前又未进行检查,在安全度不足的情况下上人作业,以致发生失稳。

4)作业人员违章施工,斜拉吊篮使上部悬挂结构产生了不稳定,使原来固定不牢的配重块脱落,导致平衡力矩减小,悬挂结构失稳坠落。

2.2 管理方面

吊篮施工危险性大,按《建筑法》规定应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应认真做好如下工作:(1)每次安装后使用前,必须有严格的验收手续,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必须提出使用注意事项;(2)对操作人员必须专门培训,制定操作规程,并设专人检查。

该吊篮的使用,既未组织验收,也未提出使用注意事项,每次移位安装后也未经验收确认即开始使用。操作人员违章斜拉钢丝绳作业,说明未经培训,无知蛮干,最终导致发生事故。

综上所述,本次事故主要是高处作业吊篮设计上有缺陷,施工单位在吊篮进场后未组织验收,安装后又未进行验收确认,从而未能及早发现隐患;又由于作业人员违章作业造成悬挂结构晃动,配重块脱落,悬挂结构失去平衡而坠落。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失误造成。

电动吊篮事故有以下特点:(1)伤害率大,即发生事故后死伤率高,后果特别严重;(2)与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安装的可靠性、操作者使用的正确与否(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关系密切;(3)受现场管理状况影响大。

3 吊篮坠落事故的预防

对此类事故的预防,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应着重控制以下几个环节。

1)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按《建筑法》规定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1)工程简介;(2)电动吊篮的选型;(3)电动吊篮主要技术参数;(4)电动吊篮在建筑结构平面图上的布置;(5)吊篮长度、数量全围统计表;(6)设计说明;(7)机构简介;(8)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配合的项目;(9)吊篮施工过程;(10)安全技术措施;k季节性施工措施;l对工程成品的保护工作;m抗倾覆安全系数验算;n电动吊篮技术交底兼安全操作规程;还要有详细的配置安排和相关部门的审批。要把握好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针对工程的特点选配电动吊篮,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能保证安全,尽量使电动吊篮覆盖整个作业面,不留死角。据统计,有些事故是由于电动吊篮配置不合理造成的。

2)控制好设备的进场进场的设备要与方案相符,配件齐全,完好有效。还要严格审核材料进场清单,认真清点,逐一对照,既不能不同型号间电动吊篮混装,又不能以小代大,以次充好。

3)加强对电动吊篮安装的监控一般情况下电动吊篮是以散件形式进入施工现场的,应重点监控每个电动吊篮是否按方案正确组装、安装。既要组装牢固,组件齐全完好,放置的地点又要安全可靠。

4)必须组织好验收电动吊篮安装完毕后,要及时组织吊篮厂家、现场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及上机操作人员一起进行联合验收。重点控制电动吊篮的安装位置,结构的组装情况,配重、安全绳、安全锁、电气装置的灵活完好情况,电动吊篮上下运行不应有障碍物。验收必须百分之百;数量大时可分阶段验收,并形成文字手续。未经验收的电动吊篮禁止使用。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限期整改,确认无问题后投入使用。

5)对上机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首先对上机人员进行挑选,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考试和发证。教育和培训的重点放在如何正确操作和使用电动吊篮以及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对和处理等方面,以增强上机人员的自保意识。还必须强调,禁止作业人员向下扔掷杂物,以免造成对他人的伤害等。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操作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如必须保障钢丝绳与地面垂直的作业条件)等。

6)控制好日常管理必须对全部电动吊篮进行编号并贴在电动吊篮上,做到清晰醒目;对每部电动吊篮上的人员必须进行登记,并保持人员的稳定;绘制出电动吊篮的平面布置图。要指定专职电工每天上班前检查电动吊篮的电气系统,安全人员检查配重块(必须固定好)、安全绳、安全锁,作业人员是否正确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的系挂是否正确;严禁酒后作业,确认无误后方可上机作业。作业中必须有专人巡视检查,遇有5级及以上风必须停工。有条件的可封闭吊篮放置地点(例如屋面),除检查维修人员外他人一律禁入。遇有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应设专人进行看护。电动吊篮的一切组件严禁挪作他用。电动吊篮厂家必须有专职维修人员在现场及时维修故障电动吊篮。存在故障的电动吊篮严禁使用。每天作业完的电动吊篮应停在首层安全网以上位置。

7)电动吊篮的拆卸、退场电动吊篮必须在工程质量通过验收后方可拆除。预先要了解拆除的顺序、运输的方法、解体的场地、人员的配置、天气的情况。还要对拆卸人员进行必要的交底。

8)电动吊篮安全技术措施(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电动吊篮抗倾覆安全系数进行验算;(2)使用过程中严禁在三层以上上下人员及物料,以防坠人坠物;严禁交叉作业;(3)工作吊篮应有2~3名工人操作,可以相互配合;(4)吊篮内载荷应大致均匀,严禁超载;(5)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发证,持证上岗,尤其应掌握应急措施;在施工人员发生变动时,必须通知厂家派人培训;(6)上篮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当吊篮上下运行及停在空中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将安全带扣在自锁器上,自锁器扣在保险绳上(自锁器由厂家提供);(7)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电动吊篮技术交底兼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9)季节性施工措施(1)雨季须将吊篮的提升机、电控箱用无纺布包裹住,并将电缆和电控箱的各个承插接口处用防水胶布密封,以尽可能地防止雨水进入,使用前必须打开各承插接口,通风晾干,以免发生电器事故;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滑和绝缘电工鞋;(2)雷雨天绝对禁止施工,并在雷雨到来之前彻底检查吊篮的接地情况;(3)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里,必须将吊篮下降到地面或施工面的最低点并固定好;(4)冬季施工应注意不可以让施工用水到处飞溅,以免结冰导致施工人员摔倒而出现事故;施工人员必须穿防滑绝缘鞋,将棉衣和棉裤穿好并系好袖口裤脚;(5)冬季雾天施工时,应等大雾散去并在日照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电动吊篮,否则,容易出现钢丝绳打滑并可能发生设备事故。

10)工程成品的保护(1)安装悬臂机构同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对安装好的门窗及做好的防水层不得损坏,搬运配重及悬臂机构应轻拿轻放,前、后支架下垫木板,不得损坏防水层,对安装人员要做好技术安全交底;(2)吊篮要距墙面200mm左右,操作人员面向墙遇到突起物时要用力推开,以避免碰撞墙体;(3)电缆线及安全绳在女儿墙上转角处应采取软材料(如塑料布、麻袋片等)包裹,防止电缆线和安全绳的磨损及女儿墙角的损坏。

11)应急措施(1)施工中突然断电时,应立即关闭电器箱的电源总开关,判别断电原因,必要时可操作专用手柄,使平台缓慢降至地面;(2)当松开按钮但不能停止上、下行时,应立即按下电器箱上的红色急停按钮,或者立即关上电源总开关,切断电源使悬吊平台紧急停止,然后让专业维修人员排除电器故障后再进行作业;(3)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悬吊平台倾角过大,此时安全锁自动锁绳,应及时提升低侧平台使悬吊平台接近水平状态,开锁后正常使用。(4)当工作钢丝绳突然卡在提升机内时,应立即停机,严禁用反复升、降操作来强行排除险情;操作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撤离悬吊平台,并派专业的维修人员排险,故障提升机必须全面检修后才能投入使用;(5)一端工作钢丝绳破断、安全锁锁住安全绳时,仍然采用上述方法排除险情,但是特别注意动作要轻、要平稳,避免安全锁受到过大冲击和干扰;(6)凡工地出现任何与吊篮有关的问题,应马上和技术人员联系,切不可盲目操作。

摘要: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一起吊篮坠落事故,并依据多年的施工实践总结提出了预防和纠正的措施。

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篇8

【关键词】事故概况;曳引力校验;原因分析;事故处理

Accident Analysis of a load test traction force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of the elevator car safety gear

Jin Zhong-ping

(Taizhou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Abstract】When the author of a recent model THJ2000 / 0.5-JXW, 5 layer 5 station five freight elevators supervision traction force load test done tests and found that the elevator rope is further enhanced for some distance and then cause the car to fall, resulting in the car car safety gear. In normal again after the test, 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same phenomenon, the same room standard models are the same size of the other elevator testing is completely normal. Thus the author of the hoisting force check carried out in detail.

【Key words】Before the accident;Traction power parity;Cause analysis;Accident treatment

1. 事故概况

笔者最近在对一台型号为THJ2000/0.5-JXW、5层5站5门的货梯进行监督检验做空载曳引力试验时,发现电梯被钢丝绳进一步提升一段距离后又引起轿厢下坠,造成轿厢安全钳动作。在恢复正常后再次试验,还是发生同样的现象,而同一机房规格型号尺寸都相同的另一台电梯试验却完全正常。该电梯基本参数如下:提升高度18.3m,顶层高度4.6m,钢丝绳规格5×Φ 13mm。主机型号为YJ200 ,曳引轮绳槽类型:U型切口槽。

2. 曳引力校验

根据国家标准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要求:应验算下列两种情况时的曳引力。

摩擦系数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往往由于与绳的结构、润滑条件、绳及绳轮的材料、摩擦温度以及制造质量等均有关系,因此不应该将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系数看作是一个固定的值,而只能认为是一个范围,所以建议优先选用95。

结论:与曳引条件的公式(3)相比,在情况(二)时也符合要求。既然计算结果在理论上是符合曳引条件要求的,那么在现场试验时结果应该是轿厢不能被进一步提升,当然也不能下坠下来,而现场试验结果却与理论计算结果不符,造成了轿厢被提升一段距离后又下坠,因此这里面必定还存在着一些因素破坏了曳引条件。

3. 原因分析

从以上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造成此现象发生的唯一因素就是efα存在变数。从图1中可以看出,包角α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现在值得怀疑的就是摩擦力f还是个变量。从现场试验的现象可以判定f的变化规律是:f首先变大,致使公式T1/T2≥efα遭到破坏,此时变成T1/T2≤efα,致使轿厢被进一步提升,在提升一段距离后f又开始变小,其摩擦力大小又不足以拉住整个轿厢,因此轿厢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坠,由于瞬间速度过快,导致限速器安全钳动作。经过现场对钢丝绳的仔细检查,发现轿厢在顶层平层后由于曳引轮到轿顶轮之间的这段钢丝绳与曳引轮不经常接触,造成钢丝绳生锈严重,引起摩擦力变大;当与轿顶轮经常接触的这段钢丝绳碰到曳引轮的时候(钢丝绳外观没有生锈现象),又导致摩擦力变小,因此在试验时会造成电梯先被钢丝绳带上去后又掉下来的现象。

4. 事故处理

在对轿厢侧顶部整段钢丝绳仔细清洗后,重新进行多次空载曳引力试验,轿厢都不能被进一步提升,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打滑,其结果已经符合空载曳引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上一篇:虚拟实验及其应用研究下一篇: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