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计划管理

2024-07-10

材料计划管理(精选11篇)

材料计划管理 篇1

0 引言

2014年9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建标[1]142号),明确要求建设项目主体各方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控制和精细化管理[1]。在建筑业转型发展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四次经营的概念应运而生。四次经营是在建筑企业“三次经营”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企业对建设项目物资材料从计划、采购、储存、使用及回收利用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与方法[2]。大部分建筑企业的材料计划管理虽然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但往往在实施层面得不到重视和落实,影响到工作执行的难度[3]。项目部材料员对规范制度理解不一,执行过程屡有偏差[4]。大部分项目计划管理相对粗放,容易出现材料设备变更频繁,出现应急和盲目行为。基于此,本文重点从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流程及方法、物资材料需求量确定方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工程项目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精细化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1 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流程及方法

在此,依据项目计划管理及项目质量管理有关工具和方法,提出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中流程图左边是有关编制的依据,右边是相关工具和方法。

1)成立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小组,全面负责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计划实施、监控审核以及计划改进等工作,并积极收集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有关资料,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编制施工预算。依据各专业施工图、工程量清单、投标文件、企业定额,应用实物法,即各分部分项工程量乘以定额工料机消耗量,得到单位工程各实物消耗量。

3)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年物资材料需求计划表,说明物资材料品种、规格、单位、需求总量、按月需要量等。同时说明属甲供或乙供材料,采购及租赁范围等。然后报物资材料部负责人审核签字,项目经理审批,通过后可按季度编制物资材料需求计划,每季度计划应在上一季度末提前一个月编制完成。

4)季度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完成后按上述审核流程签字审核,通过后可按施工进度编制月物资材料需求计划,每月物资材料需求计划应在上月末提前15 d编制完成。编制完成后按上述审核流程签字审核。

5)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按照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材料消耗量调整月、季度及年物资需求总计划,采用对比审核法、排列图法等分析材料实际消耗情况,对材料超支严重的情况应采用因果分析图等方法分析超支原因,按照ABC分类法对材料消耗进行分类管理,对A类和B类材料使用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

6)调整后的月、季度、年物资材料需求计划应及时上报公司采购部门,以便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安排采购及租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物资材料需求计划进行动态监测和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对计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将改进建议和结果纳入到下次计划编制过程中,促进计划编制质量不断提高。

2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物资材料需求量确定方法

依据数理统计方法,以建筑面积与混凝土消耗量关系为例,建立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一方面在项目前期,对于同类型建筑能够很快运用模型公式估算出混凝土消耗量。另一方面,如果施工企业积累了相关数据,对于其他物资材料需求量的确定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2.1 收集数据

通过广泛收集相关工程数据,得到共18组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与混凝土消耗量数据,如表1所示。

2.2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设x是可控变量,Y是依赖于x的随机变量,它们的关系是:

其中,α,β均为常数;ε服从正态分布N(0,σ2)。x与Y的这种关系称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5]。

此处,x为建筑面积;Y为混凝土消耗量。

因此混凝土消耗量Y对建筑面积x的经验回归直线方程为:

2.3 线性回归检验

由数理统计一元线性回归假设检验方法,给定显著水平α,一次抽样后计算得:

给定显著性水平α=5%,样本容量n=18,查t分布数值表,可得:

而|T|>2.119 9,所以混凝土消耗量Y与建筑面积x之间线性回归显著。

2.4 预测与区间估计

给定x=x0时对Y做区间估计,给定显著性水平α,由数理统计区间估计相关理论,在x处,Y的置信下限与置信上限分别为:

此处假设对建筑面积x=12 500处的Y做预测,取1-α=95%。

故在建筑面积x=12 500处,取1-α=95%,则混凝土消耗量Y区间估计值为(4 007.67,7 401.33)。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项目部应参照弱矩阵型组织结构,成立物资材料需求计划编制小组,通过编制施工预算,汇总物资材料消耗量,然后分阶段编制物资材料需求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需求计划进行动态监测检查,并不断修正与改进。2)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混凝土消耗量与建筑面积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了线性回归检验,为物资材料需求量确定提供定量分析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建标[2014]14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Z].

[2]晋艳.谈四次经营与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关系[J].山西建筑,2015,41(11):237-238.

[3]梁明新.路桥施工企业材料设备管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174-175.

[4]贾战群.浅谈如何发挥物资管理在工程项目精细化施工中的作用[J].建筑施工,2009,31(10):920-922.

[5]汪荣鑫.数理统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76-192.

材料计划管理 篇2

材料部的工作是围绕公司及项目的材料设备需求来进行的,是服务保障性质的,所以材料部的工作计划主要在确保质量、降低成本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方面,同时对部门的工作分解,对流程的跟踪及事务的细化落实,确保员工能够负起责任的来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若因为遵守相关制度规定,未造成损失,视执行完成落实情况对执行人员评定,若造成损失,由执行人员与直接主管承担损失。主要从以下方面计划进行:

1、项目投标阶段,根据成本部提取材料单询价,于2日内将全部询价信息签字确认并返回成本部。

2、项目于每月22-25日在OA申报次月材料需求计划,材料部提醒督促,项目经理跟踪完成。

3、在项目材料申购单到达库房管理员处,库房管理员必须于半日内完成库存材料查询及OA单据的审批。

4、采购员确保申购审批程序完成后2日内完成考察,7日内材料进场,特殊或需定做加工材料设备依据特性或周期执行。

5、在询价及确定供应商的过程中,及时取样,供技术人员确定实物标准,待确定供应商后,将样品及时送至项目,给现场提供收料依据。

6、采购单在询价完成后由信息部核价,并完成材料设备确定意见表(此表由采购员、材料主管、信息部及主管副总填写),做到询价准确,定价透明。

7、采购员在合同签订后及时与项目联系,一般材料在合同签订后1日内完成材料验收、装车、发货工作,并实时跟踪到货状况,及时解决此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8、在组织验收发货过程中,经手人必须严格对数量、质量验收确认,确保供应与订货一致,资料齐全。

9、采购员必须重视材料设备采购进场过程的跟踪落实,多下项目现场(每周至少一次),勤沟通,避免出现购买与需求出现偏差。

10、根据项目申料需求,依照公司采购计划的安排,采购员要及时了解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完成材料采购工作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

11、针对材料性质、数量、价值等,采取多渠道采购、多方式供应,进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12、地材供应价格要每月或以定好的量进行核查,及时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地材供应价格,在供应过程中实现降低成本。

13、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多到项目了解跟踪,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情况,严禁浪费材料的现象,杜绝施工不当监管不严形成成本的增加,若抽查发现浪费材料,现场进行处理。

14、在询价过程中,要注重专业供应商的选择,从质量、价格、资质、信誉、供应能力等多方面考察,严禁与劣质供应商合作,若违反未造成损失,对相应采购员处理,若形成损失,由材料主管与采购员承担损失。

15、在项目收到材料后及时跟踪督促返回收料单(到货3日内),采购员在票据资料齐全5日内完成票据的粘贴,进行账务核销工作,同期完成采购统计表的台帐登记工作,并以月为单位汇总,供公司核算工程实际成本使用。

16、每月25-28日由材料部、财务部对项目地材办理结算,提前2日通知材料员做好票据整理、汇总工作。

17、材料进场时材料员及相关人员必须严把材料收料关,材料、资料有异可拒绝收获并向材料负责人反应,在收料完成后及时开据收料单,并将收料进行统计,做好材料进场统计表,每月最后一天将本月进场材料统计表发于材料主管。

18、应国家税收新政、适应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今年所有采购必须根据项目性质开据对应的发票,从询价环节开始掌控落实。

19、材料考察依照工程项目具体要求,与信息部对接明确,确保核价的有效性,并贯彻质优价廉的标准,同时可接收公司的核查,包含任何部门和人员。

材料计划管理 篇3

【关键词】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特点;主题教育活动

美术区域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以美术活动为主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通过主题教学活动与美术区域活动的渗透和融合,拓展美术教育的范围,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旨在以美术区域活动为平台,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充分发挥美术的各种教育功能,使主题教育教学中的内容与美术区域活动资源都能围绕着“为了幼儿多元化的全面的发展”这一核心服务,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班幼儿在思想、学习方法、各种能力较之中小班时都有了提高,怎样才能更大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呢?而美术区域活动丰富的材料、不同的作品展现方式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与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更使幼儿体验到自主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怎样结合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探索材料呢?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选择适合自己操作水平的,自己较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去创作,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又照顾到了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材料的投放要为主题教学活动做铺垫、延伸或衍生

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创作是主题教学活动的铺垫、延伸或衍生。把美术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铺垫、延伸或衍生环节,及时地把与主题活动进行所需的材料投放到美术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它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并且也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顺应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操作活动中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进行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之前,教师先期在美术区域中投放了活动材料:不同的叶子、颜料、毛笔等,让幼儿在课程进行之前先尝试了树叶拓印,初步理解了复制。在《小盘子、大创意》延伸活动中,老师提供了颜料、橡皮泥、毛线、彩纸、彩笔糖纸、废旧包装纸等,孩子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创作。有的画、有的剪贴、有的做挂饰、还有个别幼儿用老师提供的橡皮泥在盘子上装饰,作品中充满了幼儿的智慧和审美。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让幼儿学习了新本领,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更大的提升。

三、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多以废旧材料为主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并且在美术操作活动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在美术活动区域,我们给幼儿提供材料多是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而所提供的材料中,大部分材料是来自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各种瓶子、瓶盖、种子、毛线、蛋壳、幼儿不穿的背心、白鞋子、糖果包装纸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请家长和小朋友利用周六、周日、节假日,一起去户外捡石头,收集不同形状的、不同颜色的树叶,废旧闪光纸等装饰性材料、水粉颜料、彩色泡沫、一次性盘子、废铁丝、酸奶盒、枯树枝等。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时,利用这些材料做成了花束、挂饰、瓶子装饰画等,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四、提供的材料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主题开展情况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例如: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创意彩条》活动区域中投放了一次性盘子、碗、彩笔、油画棒、彩纸。刚开始,孩子们对装饰盘子很感兴趣,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该区的孩子越来越少。于是,我们投放了新的区域活动材料:小毛笔、水粉颜料、旧线衣、旧鞋子、旧背心、废旧彩纸等各类装饰材料、各类粘贴材料及剪裁工具,幼儿自己画的衣服小图等。孩子们对新的材料产生了兴趣,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线条粗细、颜色搭配自然、五彩缤纷的线条装饰作品。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根据自己需求自主的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创造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掘。

五、根据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

节日教育,是我们在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也指明了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投放不同的材料,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创作。如教师节前夕,我们结合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刮蜡画:我和老师在一起》在区域中投放了刮蜡画的创作材料白纸、油画棒、棉签或牙签,幼儿进行刮蜡画创作;还投放了彩笔、线描笔、胶水、剪刀、彩色纸、毛线、废旧包装纸、水粉颜料、吹塑纸、糖纸、吸管等,让幼儿进行创作。在庆元旦活动中,我们在区域中投放剪刀、胶水、彩色纸,手工纸、锡箔纸、镭射纸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的拉花、窗花、灯笼、鞭炮等,让我们的环境变得靓丽,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清明节我们进行了制作风筝、画彩蛋的活动,幼儿利用区域中提供的材料:塑料袋、各种彩色纸、皱纹纸、彩笔、颜料、鸡蛋壳(完整的蛋壳)等进行制作,通过活动让幼儿更加清楚地了解清明节。国庆节临近时,我们在区域准备了制作国旗、绘画天安门、剪折五角星的活动,通过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

材料计划管理 篇4

1 公路工程施工材料有效管理的价值

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决定了公路工程的质量, 只有建造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使公路的性能得到正常发挥。所以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具有巨大的价值, 可以使公路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提高施工效率, 加快施工进程;公路工程的施工材料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之后, 把这些材料运用到施工的过程中, 使得工程的质量基础得到了保障。只有把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好, 才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材料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对公路工程施工材料进行管理的目的

2.1 使施工材料能及时、足量地供应到公路施工中

公路施工过程本身是复杂的, 但是必须在施工材料都到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所以这对施工材料的供应时间、供应数量有着很高的要求。材料管理人员必须有责任意识, 应该先去市场进行相关调研,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购买计划, 选取具有国家认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后续有保障的材料厂家, 购买之后还需要考虑运输的因素, 材料运回之后需要对其保管以及后续的发放, 每个环节都是材料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如果这些材料不能按时按量到达施工工地, 并且品种质量不合规范, 这都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

2.2 确保良好质量的施工材料能投入到施工中

公路工程的建设必须以高质量施工材料为基准, 这样用良好材料建造的公路才会有质量保证。高质量的公路工程不仅影响公路竣工后的使用, 也会影响公路工程建造企业的未来前途。所以材料管理人员必须在对工程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时注重施工材料的质量。公路工程的建造需要多种材料, 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同一种材料在市场上的价格和质量都是有差别的, 如果一时不注意, 没有选取合适的良好材料, 就会造成公路工程的质量事故, 甚至公路工程进行返工, 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也会影响企业的口碑与信誉。所以材料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 选择材料时必须以材料质量为主, 不可一味地节约成本而以次充好。材料的采购部门也需要抵制外界的诱惑,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材料的采购。

2.3 使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建筑公路项目中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是公路企业成本的花费所在, 尤其是购买施工材料的费用比例在所有成本中所占比例份额最大。所以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消耗, 就可以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控制。若想在材料控制中减少相关成本, 就必须从材料的价格以及使用数量上着手控制。相关材料管理人员需要控制公路施工过程中材料使用数量与预计使用数量之间的差额;也需要控制施工材料的实际购买价格和预计价格之间的差距。材料管理人员购买材料之后, 需要进行相关调研, 选取最合理、价格最公道、最适合的运输方式, 严格控制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

2.4 进一步规范公路工程项目的设备管理

针对公路施工机械种类多、技术状况复杂、工作面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完善管理思路的同时, 组织设备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 选用具有良好技术技能的机械操作人员, 保证做到机械设备物尽其用, 提高施工进度, 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设备材料管理的几点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公路工程企业材料管理的情况, 各大公路工程企业要想对材料进行有效管理, 就必须积极联系市场, 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价格。公路工程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管理的重视, 相关部门也必须加大材料管理的管理力度, 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这样才能使公路工程施工材料得到有效管理。

3.1 建立多级材料管理机构

由于公路工程本身具有重要性, 使得必须严格对其进行材料管理。有序良好的材料管理必须以健全合理的管理机构为前提, 所以在企业内部需要建立管理层、材料管理部门、工程施工部门的三级材料管理机构, 各部门的责任不同, 权力也是不同的, 必须充分发挥各级部门的特性, 这样才能对材料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要利用互联网的相关功能, 使这三级部门能及时地贯彻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 以实际的公路情况为依据, 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来加强公路工程的施工材料管理。

加强材料采购及管理人员意识, 牢记自己岗位职责, 规范管理过程、标准入库、规范领用过程, 严格执行材料管理制度, 完善材料管理细节, 提高材料细节的管控意识, 以保证材料成本可控。

3.2 建立健全材料管理的制度规范

合理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是材料部门、材料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所遵循的标杆。如果公路工程企业没有建立相关制度, 就需要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制定;如若建立了材料管理制度, 相关企业需要根据时代特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与补充, 管理材料的制度规范必须涵盖管理材料的各个环节, 缺一不可。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后, 需要把它实践到日常管理中, 不可使文本与实际相脱节。

3.3 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

为了使公路工程的施工材料得到有效管理, 就必须使各级材料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实际的材料管理工作中, 需要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监督, 可以设置监督小组, 也鼓励材料管理人员进行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 对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对其表彰, 表现不好的管理人员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批评处罚, 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材料管理人员绩效和薪酬挂钩, 见图1 所示。

3.4 严格材料出入库流程管控

(1) 严把验收入库, 要加强材料验收工作, 按照采购合同约定, 严把验收质量、数量、规格尺寸关, 经验收合格后的材料方可入库; (2) 严控领料出库, 项目物资领用结合现场施工进度配置适量物资, 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授权的领料人, 办理领料手续后方可领用出库; (3) 专项落实盘点制度, 项目材料设备部联合合约部组织相关人员, 采用现场盘点两种方式, 准确掌握材料余量, 合理安排采购, 从而降低材料成本; (4) 跟踪材料使用监督, 现场跟踪出库材料的使用情况, 要求领料班组按照设计要求的损耗进行加工、制作、安装, 杜绝浪费; (5) 台账、报表数据同步建立, 项目材料用量动态化管控, 为项目成本提供好真实依据; (6) 材料计量结算与废旧物资处理管理。一是要及时归集成本, 据实结算;二是严格废旧物资再加工、调拨、废料处理工作, 严格物资修旧利废工作, 能加工调拨的绝不作废处理, 不能再利用的废料严格执行公司处理制度, 项目多人确认处理物资后, 申请经公司审批后处理。

3.5 引进高新材料, 培养专业管理人员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诸多材料所需昂贵的成本, 公路工程企业需要引进相关的科学技术以及一些高新材料,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必须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公路工程企业除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材料、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的同时, 自身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 去研究高新材料, 去培养内部的专业管理人员。

3.6 利用甘肃路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材料管理

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公路施工材料进行管理, 合理利用计算机的高效率, 对材料管理中的成本消耗以及材料用量进行记录管理。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开发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利用该管理系统可以对材料从价格指导、合同签订、材料入库、材料领用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 最终实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4 结束语

我国各大公路工程企业必须在保障公路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公路的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 需要从公路工程材料管理机制、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人员、高新材料引用研发以及信息技术的利用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材料控制。这样才能建造高质量的公路工程, 节约工程成本,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雅维.公路施工企业材料管理[D].西安:长安大学, 2008.

[2]林荣光.对高速公路施工材料造价管理探究[J].中国建材科技, 2015 (02) :62-63.

[3]朱彦军.对公路施工方材料管理的研究[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1 (08) :274-275.

[4]张发军.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材料供应与核算[J].青海交通科技, 2011 (01) .

[5]王惠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J].发展, 2010 (09) .

管理材料会计工作计划 篇5

(一)做到会计账务处理正确无误,自己责任下的会计科目无异常情况。

(二)敢于突破自己,改变现在不好的工作方法,在做的过程中更多的去想,提高自己的主动能力,每次进步一点。

二、工作改进方面

(一)账务处理,凭证处理过程中,慢点做,凭证完成后再到核算项目明细中核对一遍。

(二)对于一些时间较长且未对账的外购入库单,每月除了做未勾稽和采购核对外,还应该加强对这些后续的跟踪。

(三)对于外购入库单,审核慢点,改变以前注重核对送货单的单价和采购订单单价的`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入库规格型号和供应商的核对。

(四)对于一些供应商有代开票的供应商的处理及其一些外购入库单有异常处理情况的,及时和外帐材料会计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

(五)在完成好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细节方面,账务处理摘要,尽量做到从摘要就能了解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例如,标明付款的起止时间,数量,是否代开票以及多开少开票情况。

(六)提高自己的对工作的主动性,对于采购单价及时向采购相关人员了解单价是否有变化,尽量不要月末反审核改动订单和单价,及时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采购人员做好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的对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及一些有异常情况的及时沟通解决。

(七)报表方面,报表有异常的,及时查明原因,能改的就改正,不能改的就及时向领导说明情况,让领导做到心中有数。

(八)对于一些平时比较少处理的会计凭证,不要盲目的处理,应该先查查以前帐套的处理情况,如以前无相关处理的,向主办会计请教处理。

(九)和采购人员做好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的对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及一些有异常情况的及时沟通解决。

(十)关于学习,立足本岗位的同时,空闲时间可以学习了解其他的岗位方面的知识,由于身处管理材料会计位置,对一些涉税问题不太了解,在新的一年中希望提高自己税务方面的知识,在每个阶段都给自己订下一个提高自己的学习目标,分阶段提升自己。

【管理材料会计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管理材料会计的工作计划范文

2.管理材料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3.会计管理科工作计划

4.材料管理工作计划

5.材料管理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6.车间管理方案材料

7.会计为管理而活论文

材料计划管理 篇6

摘要: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目标。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强化工程认知、分层次实验教学和课程论文三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改革实践在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材料力学课程;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改革实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通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目标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置于核心地位。

在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中,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多研究。而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好材料力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笔者在材料力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强化工程实践认知、分层次实验教学和课程论文三种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教学现状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课程的要求,现阶段材料力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一)材料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材料力学作为工科专业的经典基础课程,课程整体内容体系、理论框架已经相对成熟,而且课程中用于推导计算的力学模型一般为理想化、满足假定条件的抽象简化模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种抽象的力学模型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将导致学生无法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实际应用做出直观的判断,从而直接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

(二)与后续专业课的学科交叉不能融为一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调整,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学生知识面不断拓宽,需要学科不断地交叉融合。而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往往仅能讲授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没有形成各门课程紧密衔接而又各自独立的教学体系。材料力学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专业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材料力学的课程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的内容交叉而又不能融为一体,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运用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去解决专业课程中的问题。

(三)授课方式灵活性不够及课程缺乏实践环节

课堂灌输式教学在现有的材料力学课程授课中仍然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式的讨论沟通。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差。而且在材料力学的课程中,教师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常规的拉伸、压缩、扭转、弯曲等实验也仅仅是理论验证性实验,直接工程实践应用性不强,这不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三种教学改革实践

(一)强化学生工程认知

材料力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材中给出的大都是简化了的抽象力学模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了解这些简化的力学模型是如何从实际工程问题中转化而来的。在学生后续的工程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过程中,接触到工程问题时就容易感到茫然,与基础力学理论知识难以建立联系,缺少从实践向理论、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工程认知环节。

学生工程实践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引导、激发,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力学课程学习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已经将工程问题的认知广泛引入到材料力学的课程学习中。直观的工程认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学生的工程与科研意识的启蒙,可以挖掘其潜在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卓越工程师过程装备专业材料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化工过程装备及其力学问题介绍,使学生对本专业工程领域与材料力学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性认识,激发其将理论知识与工程课题结合起来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到两个学时的化工过程装备领域专题学术报告,通过对某工程课题(包括工程背景、科学问题、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与过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达到良好的工程认知和科研启蒙作用。例如:在给卓越工程师过程装备专业学生讲解《压杆稳定》章节时,结合学校科研团队进行的“地震作用下大型球罐结构的桩腿失稳问题研究”课题中的工程背景、科学问题及研究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杆稳定理论的理解,而且将理论知识与重大工程问题紧密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对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所具备的一个重要品质。

实践表明,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工程认知强化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对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培养模式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协调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分层次开展实验教学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常规的力学实验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为必做实验,包括拉伸、压缩、扭转、纯弯曲和冲击实验等。这些实验内容和方法有较为成熟的实验大纲指导,以理论验证性实验为主,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但缺乏一定的探索性,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学生可以在必做实验的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的独立设计力学实验,将材料力学理论和实际工程实例有机结合,进行独立的选题、实验设计、测试及分析讨论,以培养独立的探索、研究及创新能力。

笔者在卓越工程师过程装备专业的材料力学的教学中,利用力学开放实验室,依据其专业背景和实验室科研情况,鼓励、支持学生独立完成力学实验设计,并进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使学生尽早具有工程意识和学以致用的思维。学生也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实验构思,设计了初步的实验方案。例如:针对化工装备中输油管道的振动疲劳问题,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振动测量方法以及解决振动疲劳问题的措施。实践表明,分层次实验教学将工程实践背景与力学理论有机结合,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布置课程论文

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课程论文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然而,大多数高校的材料力学课程中往往缺乏课程论文教学环节。课程论文起着材料力学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作用。课程论文可由教师启发,让学生自主选题,通过详细的力学问题分析、实验设计或建模分析、数据及结论讨论等环节,最后以科技论文的模式来完成,从而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认知、创新能力及科研素质等得到提高。

在卓越工程师过程装备专业材料力学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每一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行搜索相关的实际工程问题材料并获取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建立力学模型,再进行实验测试或计算机辅助计算,最后以科技论文的形式进行书面整理并在课堂上汇报和讨论。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一些课程论文具有内容新颖和创新性特征,起到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并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作用,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能力。

三、结语

美推出“材料计划”网络搜索引擎 篇7

“加速新材料的研发, 能促进在清洁能源和公共消费产品领域尽快取得发现。”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表示, “这一研究将能帮助美国和其他国家在新材料研发中展开有力竞争, 为美国带来潜在的新产业。”

发现新材料并强化现有材料的性质, 是改良人类所用一切物品的关键———从建筑、高速公路, 到各种现代必需品。尤其在清洁能源领域, 加速一类被称为“关键材料”的开发对美国而言比以前更加重要, 手机、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和各种军用技术都依赖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大约14种元素, 其中9种是稀土元素。

随着“材料计划”的开展, 研究人员能通过超级计算机描绘出各种无机化合物的属性, 包括它们的稳定性、电压、电容和氧化状态, 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这些结果将被整理编入数据库, 让所有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能自由检索。这一数据库已经包含了超过1.5万多种无机化合物, 每天还将有数百种新的化合物被添加进来。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三个问题 篇8

关键词:计划成本法,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分摊差异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 是指企业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单价核算, 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 期末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对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分摊差异, 使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笔者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三个问题感到疑惑,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企业实际情况逐一进行探讨, 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材料采购”科目的应用问题

目前, 大多教材举例应用或一些研究者观点一致认为外购材料计划成本核算的流程是: (1) 采购时, 按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 (2) 入库时, 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 按计划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科目; (3) 结转差异时, 若是超支差异, 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贷记“材料采购”科目;若是节约差异, 则做相反分录。

笔者认为, 上述业务处理对“材料采购”科目的应用并不妥当,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材料采购”科目, 借方核算实际成本, 贷方核算计划成本, 还要在不同的方向核算差异额, 这样科目缺乏一致性, 对初学者很难接受。二是 (2) 、 (3) 分步骤做, 需要转一个大弯, 先按计划成本入库, 然后去比较“材料采购”借方的实际成本和贷方的计划成本孰大孰小, 形成超支差异或节约差异, 再进行结转, 一不小心就写反了。可见, 这样做不仅麻烦, 还容易出错。因此笔者认为, 采购时, 同 (1) ; (2) 、 (3) 合到一块做, 即入库并形成差异, 借记“原材料” (计划成本) , 贷记“材料采购” (实际成本) , 借贷平衡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 借方记超支差异, 贷方记节约差异。这样处理, “材料采购”只核算实际成本, 入库并结转差异一步完成, 操作简单, 容易理解。

例1:甲公司购入A材料一批, 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0 000元, 增值税税额5 100元, 发票账单已收到, 计划成本为32 000元, 已验收入库, 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会计处理为: (1) 采购时:借:材料采购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5 100;贷:银行存款35 100。 (2) 入库并形成差异:借:原材料32 000;贷:材料采购30 000, 材料成本差异2 000。若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 则会形成超支差异, 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二、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的计算问题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应用指南》) 的相关规定,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 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月末计算一个指标“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据此来计算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应分摊的差异, 使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应用指南》也给出了计算公式,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100%。该公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 但公式设置不够细化, 如未考虑到实际存在的月末料到单未到、暂估入库材料及月初冲销暂估入库对计算本月成本差异率的影响。

笔者认为, 因料到单未到暂估业务的特殊处理, 即月末:借记“原材料” (计划成本) 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下月初借记“原材料” (红字计划成本) 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红字金额) 科目。可见, 期末暂估入库材料并没有形成差异, 下月冲销也没有影响差异, 但对原材料计划成本均有影响。如果在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时计划成本总额均计算在内, 则会使公式分母偏大, 公式分子不变, 使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显然需要对计算公式分母金额进行调整, 本月不仅要考虑月末是否有暂估入库材料, 还要考虑月初是否有冲销上月暂估入库材料的情况, 调整后的分母应为“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月初暂估入库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月末暂估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改进后的公式,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月初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月末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100%。

例2:甲公司某月月初结存A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 000元, 成本差异为超支3 200元, 月初冲销上月暂估入库A材料8 000元;当月入库A材料的计划成本340 000元, 其中包括月末暂估入库10 000元, 本月形成成本差异为节约12 000元。

改进前公式计算,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3 200-12 000) ÷ (80 000+340 000) ×100%=-2.10%

改进后公式计算,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3 200-12 000) ÷ (80 000-8 000+340 000-10 000) ×100%=-2.19%

可见, 两个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正确核算差异的摊销额, 改进后的公式更符合真实性。

三、发出材料分摊差异的账务处理问题

《应用指南》指出, 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 , 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结转节约差异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 则相反, 即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贷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笔者认为, 这种做法有两点不足:一是实际工作中成本费用类科目明细账格式大多是采用借方多栏式, 若是分摊超支差异, 成本费用都是借方发生额符合人们记账习惯和满足多栏式账页记账需求;反之, 则需要登记到贷方发生额, 而账页格式贷方没有设置多栏式, 这样既不能详细反映数据的形成, 也不符合人们的记账习惯。二是不便于会计分录的掌握, 特别是初学者容易写反。因此笔者认为, 分摊差异会计分录可以统一为: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分摊超支为蓝字, 节约为红字。这样既符合了人们的记账习惯, 又方便了初学者使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材料计划管理 篇9

(一) 固定资产清理的残料入库

企业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残料入库, 按残料计划成本, 借记原材料, 按残料市值,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按差额, 借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这样处理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清理损益 (营业外收支) ;同时正确反映存货价值, 从而未来正确反映耗用材料成本 (生产耗用——产品生产成本;行政管理耗用——管理费用) , 进而正确划分各期营业损益和营业外损益。比如, 企业某固定资产原值为20000元, 已提折旧17800元, 现报废转入清理:

残料入库 (残料市值为2500元, 计划成本为2000元) :

清理完毕结转清理净损益:

当期产生了营业外收入300元, 增加存货2500元 (2000+500) , 准确地反应了当期损益和资产 (存货) 。假定残料入库不确认材料成本差异, 则影响当期营业外收支, 后期影响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经营损益。依前例, 按残料计划成本冲减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完毕结转清理净损益:

这样, 当期产生营业外支出200元, 增加存货2000元, 虚减资产 (存货) 500元, 虚减利润500元 (营业外损益) ;未来生产或管理耗用该材料, 使未来利润虚增500元 (营业损益) 。由此可见, 固定资产清理的残料入库应确认材料成本差异。

(二) 周转材料报废的残料入库

周转材料报废残料入库与固定资产清理的残料入库不同, 前者只涉及营业损益内部的此增彼减, 后者涉及营业损益和营业外损益的此增彼减, 因此周转材料报废残料入库可不确认材料成本差异, 以简化核算。比如, 企业基本生产A车间领用工具一批, 计划成本为10000元, 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应作如下会计处理:领用及领用时摊销低值易耗品分录从略。

报废时摊销低值易耗品:

转销在用周转材料: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10000贷: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 (A车间) 10000

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假设差异率为3%) :10000×3%=300 (元) :

残料入库 (假设残料市值为430元, 残料计划成本为400元) , 按计划成本:

二、材料盘盈与材料盘亏是否涉及材料成本差异处理

(一) 材料盘盈不涉及材料成本差异的处理

如果盘盈材料, 进行材料成本差异处理的话, 会出现会计处理倒来倒去的现象。比如, 盘盈乙材料200kg, 计划单位成本为1元, 当时市价为230元, 则:

处理时:

以后行政管理 (或生产产品) 按计划成本领用200kg, 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假设按综合差异率计算, 200kg乙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仍为30元) :

盘盈材料直接按计划成本, 借记“原材料”,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 材料盘亏涉及材料成本差异的处理

比如, 企业盘亏甲材料100kg, 计划单价2元, 由于盘亏材料可能涉及个人 (单位) 赔偿问题, 因此应将盘亏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本例中假设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会计分录为:

参考文献

材料计划管理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企业会计,周转材料

为了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3年9月25日颁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于2004年1日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至目前,施工企业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本办法将周转材料作为补充会计科目做出使用说明,周转材料可以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价两种方式核算。

由于施工企业的性质决定,周转材料在该类型企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周转材料核算的掌握显得非常重要。实际成本计价下,残值的会计处理方式比照工业企业“原材料”的处理方式即可,较为简单。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吴风奇(2006)在“施工企业周转材料报废的核算”中提出在预计残值与实际回收残值不一致情况下,残值如何处理进行了举例分析说明,但仅限于在实际成本计价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残料价值部分所对应的材料差异如何处理,没有给出意见。根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处理办法,在计划成本计价下,“周转材料”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共同显示周转材料的实际价值;材料成本差异随着周转材料价值的转移而逐渐转移,由受益对象承担,但对于残料价值部分所对应的材料差异如何处理,没有做出说明。

以下通过实际的例证说明在计划成本计价下,残料价值及其所对应的材料差异如何处理,并就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给出意见。

1案例描述及账户对应关系的说明

某施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周转材料日常核算,本月施工现场领用分次摊销的模板,计划成本5000元,预计使用8个月,预计残值率为4%,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上述模板在使用了5个月后全部报废,残值回收100元入库其他材料。以该案例为例,说明账户的对应关系。

1.1领用周转材料时,账户的对应关系

周转材料具有多次使用的特点,使得在实物管理上存在没有使用和正在使用两个阶段,据此,在“周转材料”一级账户下,需要分别设置“周转材料—在库”、“周转材料—在用”两个明细项目。当企业将周转材料从周转材料库领用至施工现场时,应借记“周转材料—在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库”科目,如图1。

1.2周转材料摊销时,账户的对应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的周转材料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改变其原来的实物形态,其价值是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根据周转材料使用情况和特点,周转材料有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定额摊销法等方法。转移的周转材料价值应借记“工程施工”、“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

根据上例,计算摊销额:

周转材料的每次摊销额=5000*(1-4%)/8=600(元)

则,5次的摊销额共计3000元,账户的对应关系如下图2:

计划成本计价下,周转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应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并随着计划成本的转移而转入到有关成本、费用等账户中。因此,每次(期)摊销的周转材料金额是多少,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就应该是周转材料摊销金额乘以差异率,计算如下:

周转材料的每次摊销额=600(元)

每次摊销额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600*2%=12(元)

则,5次摊销额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2*5=60(元)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时,本期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借记“工程施工”、“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如图3。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1.3周转材料报废,残值入库处理时账户对应关系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计价,那么“原材料”账户此时反映的也应该是计划值,假定残料的入库计划值为X,应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使得在用周转材料在用价值减少,见图4。相应地,该部分价值应该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值为X*2%,使得周转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减少,原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增加,账务处理为借记“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周转材料”科目,见图5。

1.4周转材料报废,补提摊销时账户对应关系

由上述可知,如果残值(即X的取值)一经确定,周转材料共应计提的摊销值就可以确定,随之需要补提的摊销额就可以确定,补提摊销额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也可以确定。

即,应提摊销值=5000-X

已提摊销值=3000

因此,补提摊销值=(5000-X)-3000

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5000-X)-3000]*2%

有关账务处理比照上述周转材料摊销时的处理即可。

由此可知,补提摊销的处理取决于残值的处理,上述残值入库及其承担差异的处理是说明的重点。

1.5注销报废周转材料价值的账户对应关系

周转材料一经报废,也即不再使用,不需要摊销,那么“周转材料—在用”与“周转材料—摊销”账户应该没有余额存在。此时,“周转材料—在用”与“周转材料—摊销”的价值均为5000-X(也即周转材料的净值),应从各自账户的反方向转出,账务处理为借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见图6。

2残料价值按实际值和计划值选取不同时,账务处理方法的选择不同

上述残值处理中,X值的取值问题成为核算与理解的关键。如果获取的残料价值为计划值,账务处理的结果简单,而且容易让人理解。但在实务中,可以得到的往往是残料的实际价值,根据上述资料“残值回收100元入库其他材料”,可知这里的“100元”指实际价值,但会计处理有两种选择:按照上述说明,X的取值按“实际值”处理时,该种处理方法容易理解;X的取值按“计划值”处理,实际运用中均采用该种方法进行处理,但该种处理方法不容易理解。在此给予对比说明。

2.1 X的取值按“实际值”处理时,处理结果的说明

X的取值按“实际值”处理时,按下列的关系式:

计划值+计划值*差异率=实际值

得出:X+X*2%=100

X=98.04

即按照上述残值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残值入库的价值为98.04元,残值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1.97(即98.04*2%)元,即从贷方结转出去的“超支差”为1.97元。

假设:本企业该周转材料购入时无其他周转材料,从购入到报废的整个处理过程均无其他周转材料的购入。那么,在周转材料摊销前,应该在“材料成本差异—周转材料”的借方“超支差”为100(即5000*2%=100)元,按照上述处理方法,从贷方结转出去的“超支差”为100元(由两部分构成:摊销负担的差异(5000-98.04)*2%,残值负担的差异:98.04*2%=1.97)。通过计算发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超支差”,与从贷方结转出去的“超支差”正好相等。

2.2 X的取值按“计划值”处理时,处理结果的说明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及资料发现,残值的处理方法为:直接取X=100,即用实际值等于计划值;X*2%=0,即残料不承担材料成本差异。

那么,假设资料同前的情况下,在周转材料摊销前,“材料成本差异—周转材料”的借方“超支差”为100(即5000*2%=100)元,按照上述简便处理方法,从贷方结转出去的“超支差”为98(即4900*2%=98)元。通过计算发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超支差”,与从贷方结转出去的“超支差”并不相等。

该种处理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没有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解释,让人费解。

3用周转材料残料价值的实际值代替计划值入账的解释

采用实际值等于“计划值”对周转材料残料价值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分析,主要的原因有:第一,残料的价值在周转材料的原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残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值更小,上述计算中值为1.72元,该差异放到原材料的差异中进行相应的处理,与残值承担对原材料差异处理的影响也很小,而且最终该差异仍由企业的成本、费用承担,但使得日后的处理程序变得复杂了;第二,“材料成本差异—周转材料”账户的借方有2元没有从贷方结转出去,成为日后周转材料差异计算的影响因素,随着日后各期周转材料差异的不断结转从“贷方”结转出去,最终该差异仍由企业的成本、费用承担。

从长期来看,两种方法对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结转结果均相等,即有多少借方“超支差”,就会有多少“超支差”从贷方结转出去;有多少贷方“节约差”,就会有多少“节约差”从借方结转出去方。因此,采用两种方法均正确,只是理解的角度有差异,而第二种方法的处理较为简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处理。

参考文献

[1]徐佳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吴风奇.施工企业周转材料报废的核算,会计之友[J],2006.

材料计划管理 篇11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目前, 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 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 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0年6月第一批入选的61所高校已开始“卓越计划”的实施, 并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 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各试点高校在学校培养标准编制、专业培养方案论证和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也对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东北石油大学作为第二批入选的133所特色高校之一, 探索和研究相应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在此“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 省级重点建设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工程人才教育理念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和探索, 力在培养一批创新性强的材料应用型人才, 着力解决工程材料领域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 但从目前来看, 对于材料类专业实施“卓越计划”还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看, “卓越计划”明确要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技术人才有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三种。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以材料类专业为例, 目前国内开设材料类专业普通高校近180所, 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复合材料与工程等材料科学类和材料类专业近20个。其中, 东北石油大学自1999年国家专业调整后, 在原腐蚀与防护专业基础上, 整合铸造、热处理、焊接、腐蚀等专业, 开始开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经过13年的建设,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特色, 是国内唯一立足于油田并以腐蚀与防护为特色的材料类专业, 具有省内唯一腐蚀领域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管材防腐技术研发中心”, 同时也是国内率先启动以“卓越计划”为背景培养以腐蚀为特色的创新型材料工程师的专业。因此, 针对本校材料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宽广的材料科学、腐蚀科学、腐蚀防护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能够在材料腐蚀科学与控制技术领域内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真正做到为油田企业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腐蚀工程师。

所以说, 各高校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具体情况来制订切合本校各专业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方案。要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 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从而创建有本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高校联合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 普通大学均采用“3+1”模式, 即有一年为实习期, 工程实践时间 (包括毕业设计) 累计均要达到一年。在企业一年的学习阶段, 强调从到企业实习转变为到企业学习, 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 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 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这是决定并影响其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其内涵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即“卓越计划”的实施是随着企业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但我国国情目前还没有太多的企业真正愿意介入到学校的办学之中。可以说, 企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是企业培养阶段的关键。各高校应选择在行业中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企业, 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企业还应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道德。但目前, 国内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不是很多, 个别先进的企业都追求以效益为目标, 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和经历在人才培养上。一些中小型的企业, 为了发展, 储备后备人才, 愿意和高校进行合作进行人才联合培养, 但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是太先进。当然, 企业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也有需求, 学校应考虑企业的要求。因此, 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企业鼓励政策。

另外, 针对“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要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多数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比较滞后, 都需要重新进行优化设置。课程根据其培养目标而设置,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面向职业和实践。从实际效果出发, 企业需要什么, 学校就教什么。该新课程体系打破以往只考虑学科的传统, 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优化整合专业课, 减少课程总门数, 杜绝因教师设课;重新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时, 重新分配理论与实践学时;重新调整专业实习目标及时间;加强社会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人文知识方面的培养。

三、创新师资队伍培养

“卓越计划”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 有计划地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 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度的建立, 优化校内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发挥企业导师优势, 可以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顺利开展。校内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 全面负责学生的理论课教学。校外导师由联合培养单位技术人员担任, 主要负责学生实践、企业项目、专题设计和毕业实践等环节的教学、指导和研讨。

但多年以来, 多数高校都向高学历、高学位方向发展, 老一辈具有很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已退居二线或基本退休, 个别能力强返聘到原工作岗位, 但数量极少。而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由于其具有高的论文发表量、高的科研经费和高的获奖, 但是这些教师中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非常少甚至没有, 实践类课程教师纸上谈兵、教学内容几乎不涉及真实工程环境等问题, 这是很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问题, 工程型师资的缺乏已严重影响到“卓越计划”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

当然, 绝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学校教师主讲某门课程, 聘请企业教师讲部分实践性强的章节。这里就存在企业教师的时间安排、讲课费用等, 都需要校企的深度合作才能保证。基于“卓越计划”材料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 确保在4年内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 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因此, 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提高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工程素养, 是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

四、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如何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 保证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有效性, 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 在企业的顺利进行以及指导水平等, 都存在一个教学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估的问题。目前, 高校传统的考核方式均是以专一的知识点考核为主, 以学生答卷应试考试方式为主, 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暇顾及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也主要依据教材内容, 死板教条, 考核不具有挑战性、竞争性, 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

因此, 为实现以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为目标, 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时应着重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的考核也应以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 以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转变为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 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讨、钻研。在评价标准上, 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 将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最后, 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 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五、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如何保证参与“卓越计划”学生的积极性, 也是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由于“卓越计划”的学生在大三下半年或大四学年有近1年的时间需要在企业学习和实习, 这正好与多数学生复习考研或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 多数学生会有顾虑, 怕影响考研或找工作, 因此也影响了学生报名参加“卓越计划”的积极性。所以, 从学校层面上, 高校非常有必要制定学生选拔、激励和淘汰政策。比如, 在推荐研究生方面提供单独通道, 或者参加研究生考试时, 制定特殊政策, 无疑能极大地激励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束语

高校和企业都要正视“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并努力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 研究制定切实符合本校特色和实际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 以确保“卓越计划”在工科材料类专业的顺利实施, 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 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以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为契机, 以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 在分析国内高校已取得成绩基础上, 对材料类专业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面临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培养、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学生积极性的培养等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材料类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卓越计划,创新,材料专业

参考文献

[1]彭熙伟, 廖晓钟, 汪湛清.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高教论坛, 2012, (11) :60-63.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中国大学教学, 2012, (1) :4-6.

上一篇:SWOT分析对策下一篇:现代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