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对策

2024-07-10

SWOT分析对策(共12篇)

SWOT分析对策 篇1

株洲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 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融汇交织,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株洲市旅游产业虽然发展基础较好, 发展前景诱人, 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要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推动株洲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性产业,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株洲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 湘江中游, 北望武汉, 南瞰广州, 东接赣、浙、沪, 西连云、贵、川, 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长 (长沙) 、株 (株洲) 、潭 (湘潭) “金三角”的重要一极。

自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旅游产业作为株洲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以来, 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各项基础工作也在逐步完善。株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共有8大类122项旅游资源, 210个旅游资源单体数, 概括起来是四个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的四个旅游板块:以炎帝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板块、自然山川生态风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伟人足迹和革命故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板块和现代科技文明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板块。截至2009年年底, 株洲市共有上规模的旅馆超过300家, 其中星级宾馆35家, 形成了高、中、低档兼备的旅游饭店格局。旅行社由2001年的8家发展到目前的45家, 其中国际旅游行社3家。旅游车队发展到4家, 旅游从业人员增长到5万余人。旅游接待人数由2002年的270万人次上升到2009年的936.46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由2002年的7.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55.8亿元, 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 已经达到支柱产业标准。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也带动了餐饮、文化、娱乐、运输、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株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1、旅游资源的优势。

株洲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古、绿、红、蓝”四大旅游板块。“古”有以炎帝陵为代表的炎帝文化, 有以云阳山、宝宁寺、云岩寺、空灵岸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有远古时期的“磨山文化”遗址, 有南宋古城和南浦铁犀等, 全市包括史前、商周、唐宋、明清等在内的文物古迹有1600多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1217项;“绿”有空气负离子含量为亚洲之最的“幽、秀、奇”的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有“好山千叠翠, 流水一江清”的云阳山, 有“湘东明珠”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 一片山青水碧, 美不胜收;“红”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炎陵、茶陵, 见证了朱毛的首次握手会面, 有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先农坛和东富寺, 有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等;“蓝”有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红官窑”, 有花炮祖师李畋殿, 展示工业文明, 发展商务会展也逐步成为株洲旅游的热点。

2、区位交通的优势。

株洲是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是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 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长株潭三市的联城拉近了株洲与长沙、湘潭的距离, 也为三市旅游资源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武广高铁的开通, 进一步完善了株洲的旅游通行条件, 推进了株洲旅游与广州、深圳、武汉等地的交流与合作。

(二) 劣势 (Weaknesses)

1、品牌不强。

株洲旅游资源丰富, 品位较高, 但产业规模小, 产品结构不优, 功能要素不全, 真正能广泛吸引外地客源, 留得住旅客的核心景区不多, 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大, 与景区景点相相融合、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品牌活动明显缺乏。

2、整合不力。

株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 景区景点分布零散而不集中, 可观赏性的内容单一, 不利于整体开发和包装策划。同时, 由于行政区域之间存在壁垒, 区域联合协作和旅游资源整合不够, 没有形成差异互补的旅游格局。

3、服务不优。

主要是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景区景点通告条件较差, 旅客集散服务中心没有建立起来, 旅游产业链短, 存在“吃”无特色 (研究开发的特色名吃不多) 、“住”无档次 (仅市区有一家五星级宾馆) 、“购”缺商品 (土特产品没档次, 包装差) 、“娱”少去处 (没有高品位的文艺游艺演出) 等系列问题;对历史珍贵文物、文史资料保护技术不高, 缺乏专用保存库房或展览平台。旅游人才储备不足, 高素质的导游和旅游管理人员不多, 宾馆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技能不够。

(三) 机会 (Opportunities)

1、旅游产业是高成长性的朝阳产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相互交流的增加, 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 全球旅游市场迅速发展, 使旅游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旅游产业更是超越了全球旅游发展的平均速度,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说,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富民产业, 其资源消耗低, 带动系数大, 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将旅游产业作为其社会和经济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产业政策带来的机遇。

2010年, 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经济发展总体要求, 强调要立足于加速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 株洲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好旅游升温战、园区攻坚战和城市提质战“三大战役”的战略决策, 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作出了打好旅游升温战, 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决定。这些政策导向, 给株洲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基础工作的逐步完善为株洲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 株洲市全面实施了城市的“四创四化” (即创建卫生模范城市、创建交通模范城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的株洲新城) , 市区主要干道、主要广场、重要节点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基本形成, 城市绿化率提高到43.6%。现在株洲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项“桂冠”, 并正在向全国交通模范管理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发起冲刺。环境日渐美化, 外部形象日渐优化, 为株洲旅游业的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基础。

(四) 威胁 (Threats)

1、区域内的同构竞争。

就目前而言, 株洲旅游的市场定位不够明确, 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产品单一, 与周边区域的同构竞争比较明显。

2、大旅游带来的市场流失。

首先, 作为经济纽带城市的株洲, 发达的交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条件, 但如果株洲旅游产品没有特色, 服务不到位, 株洲旅游不但吸引不了游客, 原有的市场都会很快流失, 交通枢纽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其次, 株洲的旅游品牌还不是很成熟, 品牌号召力不是很强, 周边的、或类似的知名品牌就会对株洲的旅游品牌带来挤出效应, 进一步削弱株洲旅游的竞争力。

三、株洲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挖掘文化内涵, 打造旅游品牌

旅游品牌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核心载体, 而只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才能发挥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旅游产品的特色当中,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 游客到一个地方旅游的最好理由是对这个地方的文化认同。因此, 株洲市要充分挖掘原汁原味的地域风俗文化, 通过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来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 从而形成具有文化卖点的特色旅游产品, 形成品牌优势。

炎帝陵景区的打造要紧紧围绕炎帝文化, 充分发掘炎帝始祖、神农尝百草、农耕文化的文化内涵, 把炎帝陵打造成为一个寻根问祖的神圣殿堂, 一个农耕文化的生活体验。云阳山景区要深入挖掘道文化的深刻内涵, 以相关的文化活动来宣扬道文化, 体验道文化。同时, 要顺应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顺应旅游者消费的发展趋势, 立足株洲区域资源优势, 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会展旅游发展到休闲旅游、科教旅游, 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通过“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置, 以点带面, 纵横贯通, 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 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市场运作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其关联度很高。因此, 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 需要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开发管理模式。政府应该积极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加强组织协调和支持力度, 引导区域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主导发展战略, 明确发展方向, 定位主题形象;二是主导发展规划, 做好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 维护市场秩序, 完善基础设施;三是主导旅游发展政策, 制定灵活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合理的投资优惠政策, 加大旅游业的资金投入, 鼓励和带动社会办旅游;四是主导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平台;五是主导目的地的形象营销, 宣传整体旅游形象;六是主导旅游区域合作, 有效促进区域内的旅游产业整合;七是主导依法治旅。

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 要积极理顺管理体制, 转变经营机制, 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提高旅游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积极推进和强化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创新, 通过引进和推广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推进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等方式提升旅游企业的素质。

(三) 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队伍建设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强化旅游人才培养, 一要做好人才培养规划, 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途径和方法, 要实施人才储备战略, 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 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二要改变现有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 加强旅游教育, 与高等院校合作, 积极依靠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资源, 整合株洲市现有院校的旅游专业, 培养旅游人才, 建立旅游从业人员数据库;加大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以使所培养的旅游人才能够胜任未来纷繁复杂的旅游服务与旅游管理工作;三要突出旅游人才培养的超前性, 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特别是旅游企业在经历了由“接待型”向“销售型”的转变之后, 旅游人才的培养只有坚持超前意识、创新意识, 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要注重引进旅游高级专门人才, 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五要健全旅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制度, 规范旅游人才管理。

(四) 重视营销宣传, 推介株洲形象

一要围绕提升株洲城市形象、扩大株洲城市知名度来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旅游宣传营销就是城市形象的宣传营销, 要重点推介和宣传株洲市的整体形象;二要突出特色品牌的宣传营销, 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和旅行社来大力宣传本地的旅游特色, 吸引旅游者;三要加强区域互动, 通过联合举办旅游会展、节会促销等活动, 共同开展宣传营销, 形成立体化的宣传营销网络;四要创新宣传营销的形式、手段和方法, 有效利用节会资源、重大事件、名人效应, 制造卖点, 加强运作策划, 开展富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宣传促销活动;五要加强旅游宣传资料和旅游形象广告语的设计和制作, 大力运用网络、电视、广告牌等媒介进行宣传发布, 营造旅游氛围。

(五) 加强横向联系, 促进产业协作

目前, 现代旅游者旅游需求变化的总趋势是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休闲、高端、个性和特定区域方向发展, 偏爱围绕一两个中心城市进行旅游观光、娱乐康体、休闲度假、购物消费等综合目的的区域旅游。在此背景下, 株洲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将株洲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区域上, 通过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整合来促进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可分为两层面:首先, 相似旅游资源的整合, 通过整合区域内的相似性旅游资源, 做大旅游品牌。如株洲以炎帝文化为代表, 而周边县市也存在着与炎帝文化有关的生态资源, 在茶陵县、攸县、安仁县、资兴市、耒阳市, 存在着与炎帝相关的单个旅游产品。为此, 株洲市可以以“炎帝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品牌, 来整合周边县市与炎帝文化相关的生态资源, 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品牌。其次, 区域内不旅游资源的整合, 加强区域合作, 科学整合旅游资源, 精心编制精品旅游线路和“一程多站”旅游线路, 形成差异互补的旅游格局, 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摘要:株洲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旅游业也日渐成为促进株洲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在对株洲旅游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株洲旅游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株洲旅游,SWOT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株洲市旅游局.株洲旅游业发展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关于打好旅游升温战的专题调研[R].

[2]、谢春山, 孟文, 李琳琳, 朱易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1) .

SWOT分析对策 篇2

——广西横县伏波庙

横县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安广县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该地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为横县这一美丽的地方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生机。在这些丰富的资源和财富里,如今我们仍可以在某些地方找到它们的足迹,领略它们的风采。其中,横县的伏波庙就是典型的一个,而它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文化也为横县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近年来,横县积极地发掘伏波庙的各方面优势,企图打造一个新的旅游亮点,以此来促进横县的经济和提高它的知名度。但是,现今的中国有太多的优秀旅游景点供游客选择,如何使横县伏波庙这一景点众人皆知且突出自身的形象,这就需要横县的旅游部门对伏波庙进行各方面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挖掘伏波庙的内外优劣势和威胁并对其制定出合理的营销对策,确使横县伏波庙屹立在旅游第一线上。

(一)横县伏波庙的历史背景

1900多年前,东汉名将马援曾率领部众来到横县这片蛮荒之地,征讨交趾叛乱。传说中,马援的大军溯江而上,被乌蛮滩的暗礁激流所阻。马援带着将士们清理礁石,疏通河道,旌旗所指,战无不胜。战功显赫的马援一面修城治郭,设官驻守;一面下令兴修水利,穿渠灌溉,恩威并施,稳定了岭南的局势。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当地百姓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即公元78年,在乌蛮滩北岸修建了伏波庙以纪念。经过了多年的风雨冲刷,伏波庙也一年年的保存和维修下来,据史料记载,宋庆历、明洪武年间重修,明嘉靖年间增修,清康熙三十七年、雍正三年再度重修。所以,现在所见的庙宇,基本是宋元明清重修的建筑物。

(二)横县伏波庙的现状

伏波庙位于广西横县云表镇站圩村,郁江河边。距横县县城35公里,距云表镇政府14.5公里。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整座庙由南至北依坡势逐建钟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它们至今都保存得很完整。而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四那一天,在伏波庙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庙会,吸引一些敬仰马援的民众和游客前来拜祭。

(三)横县伏波庙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就是将旅游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以及自身的优劣势(strength and weakness)等各方面因素相结合而进行的综合分析和概括。(1)伏波庙的内部优势

①据调查,横县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②伏波庙的建筑设计非常的著名,它是以公元1103年宋代李诫著的《营造式法》的规定制作的,由钟鼓楼、牌楼、前殿、大殿、侧殿、后殿、回廊、祭坛等几部分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庙宇周围浓荫遮掩,而特殊的气流却使其屋面终年不落一叶,瓦面清洁异常。经过科学考察,这主要是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地形精心设计的结果。③伏波庙在广西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四日那一天,广西广东各地的人们,甚至是香港的一些民众都会来参加庙会。④伏波庙的环境非常的优美,它四周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且面向乌蛮滩,河面平静,河水清澈。⑤交通便利,横州到云表镇的国家二级公路已全面贯通,辅以郁江水路,游客可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到达伏波庙。⑥在1983年,县人民政府将伏波庙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伏波庙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⑦在横县重点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云表镇政府积极开展对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致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知识,带动本地人民一起发家致富。(2)伏波庙内部劣势

①横县政府赋予旅游部门的公共资源较少,旅游部门可配置的公共资源有限,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致使对伏波庙的调控能力较低。②近年来,横县旅游业发展较快,横县旅游法规立法明显滞后,它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旅游法律文件,旅游执法缺乏法律依据。③横县对伏波庙的宣传手段单一,且效果不明显。④横县伏波庙所处地理位置在云表镇站圩村内,它所依托的地方经济过于低下,交通条件比较差。⑤伏波庙内资源过于单一,周围也没有更多的景点相辅助,不能独显出自身的优势。(3)伏波庙的外部机遇

①国家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GDP的提出,为横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巨大的发展空间。②横县旅游部门在2011年一月份制定出了一份完整的横县旅游工作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③近年来,横县把加快发展旅游作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加大了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开发工作,积极打造横县“中国茉莉之乡”的品牌形象,深化“茉莉之旅”的文化内涵,并对主要旅游景点引资开发,加大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使全县旅游环境得到改善。④2010年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音乐节、2010年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人体花艺秀、茉莉花工艺作品暨摄影书画艺术作品展、“花海·音乐之旅”观光旅游活动、横县美食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横县的旅游开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⑤伏波庙依托横县,进而依托南宁,而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可以为伏波庙创造庞大的客源市场。⑥自2008年04月,横县成立的第一家名为南宁神州的旅行社,接下来的几年内,又有新的旅行社进入旅游市场,为横县的旅游给予了极大的推动作用。(4)伏波庙的外部威胁

①广西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客观上分流了大部分的客源,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伏波庙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②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削弱了伏波庙的旅游特色优势。③广西有两个比较著名的伏波庙,一个在横县,一个在桂林,而桂林又是广西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横县伏波庙的旅游优势。④横县县城总体的城市化还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满足游客的各方面需要。⑤横县伏波庙的广告宣传力度过低,不足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⑥桂林印象刘三姐的旅游品牌成功打造,使伏波庙旅游品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效应。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横县伏波庙的优劣势,还有它的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如何使横县伏波庙成为一个响亮的旅游品牌,这就需要根据伏波庙的这些优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旅游营销策略。

(四)伏波庙的营销策略

①横县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把伏波庙建设成横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风景区。②重点采用广告营销策略,加大对伏波庙的宣传,使伏波庙成为人们在横县旅游的得一个标志性品牌。③南宁首府要加大对横县的扶持,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横县政府等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推进横县旅游的步伐。④大力发展云表镇的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水平。⑤在横县开展各种活动时,利用这些机会把伏波庙宣传出去。⑥因徐霞客、陆荣廷还有李宗仁等著名人物都去过伏波庙游览,我们可以利用群众对历史著名人物的敬仰心理,把他们加入到对伏波庙的宣传上,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⑦大力发展横县的交通,为游客提供高速便捷的旅游交通。⑧改善横县的食住行游购娱的状况,提高横县的整体水平,扩大游客的空间容量。⑨在伏波庙前的乌蛮滩那里加入一些水上娱乐活动,以此来吸引游客的兴趣。⑩做好伏波庙的管理维修工作,保存伏波庙的最佳状态。⑾利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四日这一重大庙会的机会,向广大游客宣传。经过了我们的分析和了解,在制定出了相应的对横县伏波庙的旅游营销计划后,使我们找到了发展伏波庙旅游的路子,待做好一切相关的准备工作后,横县的旅游必定会走上新的高点,伏波庙的文化也会被很多人了解,马援的精神也会一直留存下来。

参考文献:

①南国早报

2009-05-25

农健 著

②旅游市场营销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郭英之编著,2010.1 ③http:// ④南宁市委宣传部 2007.10.16 ⑤南宁晚报

SWOT分析对策 篇3

[关键字]新疆文化产业发展 SWOT 分析 发展对策

新疆位于闻名世界的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古丝绸之路有5000公里在新疆境内,中道、北道、南道遗留有无数的文化遗产,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文物大区。《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将旅游分为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等6大类,其中,新疆就集6大类资源于一身,在中国的68种资源类型中,新疆占56种,居中国之首。目前,新疆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3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76处,初步查明的文物点达400余处,全区共收藏文物116753件,其中,一级品706件。著名的楼兰古城、高昌古城、交河古城、北庭古城等,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敦煌、云岗、龙门并称我国四大石窟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和库车的库木吐拉千佛洞,对研究龟兹佛教艺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

一、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 SWOT分析

1.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1)地理优势: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域辽阔,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8个国家相邻,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条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使新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汇聚地。

(2)民族优势:新疆有维、汉、哈、回、蒙古等13个主体民族和37个民族成分,新疆一些民族与周边一些国家公民属同民族、同种族,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相同或相似,为新疆向周边一些国家能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3)历史优势: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使新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汇聚地,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积淀和融合,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4)资源优势:新疆的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魅力,各民族能歌善舞,是全国著名的“歌舞之乡”;新疆的地域辽阔,地貌奇特,是国内外宾客向往的地方;各民族生活习俗各不相同,形成了异彩纷呈而又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文物遗存众多,是全国文物大省。

2.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

与当今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之势相比 ,新疆文化产业劣势如下:

(1)产业规模偏小: 新疆有很多文化资源优势有待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但是还缺少独具特色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当今文化产业越来越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 而新疆目前几乎没有形成真正有竞争力、集约化的大型文化产业运营者 , 呈现出 “小而散”的特点 , 很不利于竞争。

(2)产业结构单一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全区文化产业基本上以传统的文化经营为主 , 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出版业、影视业、会展业等发展还极不充分 , 这无疑极大地限制了新疆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和进一步发展。

(3)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熟悉文化产业的专门人才,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缺乏国际化、开拓型的高级人才。

(4)法制、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 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发展新疆文化产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贸易都亟待出台文化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

(5)文化产业投入不足 , 民众文化消费能力偏低 :目前新疆的经济虽然发展很大,但文化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少、底子薄、民营资本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投资主体单一 , 基本上还是以政府为主体。对文化政策和财政投入等方面还存在着“等、靠、要”的观念

(6)观念落后 , 体制僵化:现有的文化体制还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 , 没有实现向产业型的转变 , 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 忽略了其经济和产业属性。

3.机遇

正值我国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 新疆发展文化产业正恰逢其时 , 入世后, 给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 提高新疆现有文化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WTO规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三是在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品的同时, 可以逐步将民族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4.挑战

入世后对文化产业带来的挑战。表现在对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提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要求;对国内文化经营单位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价值观产生一定冲击;争夺优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趋势将加剧。

二、发展新疆文化产业的策略

1.运用现代营销策略,加大新疆文化产品的营销力度

首先要调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然后合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再通过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其次要做好文化产品的销售工作,构筑文化产品营销网络和渠道。利用代理经销、技术先进的知名文化集团的合资与合作或直接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各种文化经纪机构,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等多种手段,加大新疆文化产品的营销力度。

2.树立精品意识,为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

树立精品意识就是要努力将新疆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打造成为精品,同时还必须注意突出精品的“四性”。一是要有思想性。思想性就是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提倡形式多样化。将新疆改革开放的新面貌呈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将反映新疆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积极健康的文艺作品搬上国际文艺舞台。二是要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要大力发展具有浓郁中华民族风格和新疆特点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力争在国际文化舞台独树一帜,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文化。三是要有艺术性。艺术性是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灵魂,艺术水平高,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越高,艺术生命力就越强,就越会被广大国内外观众所接受、所喜爱。四是要有市场属性。我们要分析国际市场对我国文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趋势,抓住国际市场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规律和特点,以市场需求决定生产,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或服务

3.积极争取新疆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构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合力机制

针对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建议政府牵头协调新疆各相关部门在金融、外汇、财税、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法规支持和信息服务,通过增加专项信贷、出口退税等,甚至出口奖励等办法,加大对文化贸易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定期组织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和研究、解决与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

4.加强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国际文化市场秩序

要加强新疆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就必须不断加强新疆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而逐步提高新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新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力培养专业型、外向型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近些年来,新疆的文化资源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就是普通民众,也对新疆的自然和文化充满向往。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文化资源,抓住机遇,抢先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那么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并进而用文化产业带动经济的高速、持续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心林:关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陈超:新疆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新疆经济报,2006~02~20

[3]卢渝: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光明日报,2004~04~06C (3)

[4]李屹:新疆高官畅谈:发展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北方网

[5]姚家华: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区位性思考.中国文化报,2006~7

SWOT分析对策 篇4

关键词:中小海运企业,SWOT,第三方物流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整个海运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行业竞争不加剧。在这种背景下青岛市中小型海运物流企业应该怎样面对激烈的竞争,应该采取何种发展战略?这将决定中小型海运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

二、青岛中小海运企业SWOT分析

1、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设施。青岛港是我国的天然良港,地处国环渤海经济圈南边、北有天津、大连港,南有连云港、上海港,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西连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亚5国,位于我国北方海岸的中央,是我国沿黄流域经济带最大的出海口,是南来北往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2)腹地经济发达,进出口货源充沛,货流大。青岛港的经济腹地覆盖了山东及沿黄河流域7省,区域经济发展较快,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随着铁路集装箱专列的开通和海关直通式的通关办法的实施,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郑州、成都的进出口集装箱源源不断地在青岛口岸进出。从2001~200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情况就可看青岛港发展之迅速。见下表:(3)青岛有良好的内陆集疏运通道、海上支线网络与电子资讯网络。铁路运输通过胶济线和胶黄线与全国铁路运输网相联,公路运输通过济青、环胶州湾、青烟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运输网相联,港口年通过能力超过亿吨。(4)中小海运企业经营灵活。由于规模效益,远洋海运企业其集装箱船一般都在2000TEU以上,一般散货及干货船也趋大型化,主要适合环太平洋与欧西航线。(5)中小海运企业在劳动力成本、融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中小航运企业用工制度比各大远洋公司更灵活。其从各大远洋公司招聘船员,虽说工资较高,但无需高额的培训费及一些福利,也没有老职工负担,所以其成本相对来说是低的。其次,中小海运企业绝大部分有地方政府的参与支持,所以都有一定的融资能力。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2、劣势:

(1)绝大部分中小海运企业,服务简单,缺乏增值服务,缺乏核心竞争力,低价竞争导致营利下降。(2)中小海运企业中的大部分船公司,船队规模偏小,部分船舶船龄老化,总体技术水平低,并存在失修和适航能力的现实问题,同时公司营运也存在航线设计、运力调配的整合空间。(3)大部分中小海运企业管理制度落后。

3、机会:

(1)政府建设规划。2007年,在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中,提出以胶济线、沿海线,领衔四条发展轴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胶济线)、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沿海线)两条空间轴线将是半岛都市群发展的发展主轴。在规划中,山东省将打造青岛、济南、烟台、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等8大城市区中心城市,其中,济南和青岛将联手打造区域双中心。青岛将致力于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2)奥运会带来的影响。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首先增进了青岛的对外交流,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青岛的国际知名度。目前来看,奥运效应初步显现。青岛旅游业自2002年以来呈现迅猛攀升势头。招商引资也不断创新高。这些都会对青岛经济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4、威胁:

(1)外贸出口带来的威胁。一是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的调整,比如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半岛制造业基地外贸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青岛受影响较大的产品有生皮、皮革制品,含濒危动植物成分的工艺品、鞋类,纽扣等。化学工艺品中的氯和染料等化工产品料等(精细化工产品除外),有机、无机化学品中的肥料(除已经取消退税的尿素和磷酸氢二钱)等。二是人民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使很多出口企业苦不堪言。另外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带来的弊端,外贸顺差,贸易摩擦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加工贸易增速减缓,势必会对中小海运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2)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青岛港如果不在国际大中转上真正破题,单纯地凭借腹地直接箱源,今后几年很难有大的增长,甚至难以保住中国第3大集装箱大港的优势。另外日照港的崛起也会将对青岛港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3)石油价格的高企给中小海运企业带来不小的成本压力。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增加了海运企业的运输成本。

三、青岛中小海运企业的发展对策

1、提高服务质量,与客户双赢。

中小海运企业本来货源就不充足,不稳定。所以,应该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尽量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率的服务,减少顾客的存货和储存成本。这样也可以使企业与客户结成双赢的战略。中小海运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特别是向3PL转型,为货主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将发展的重心由自身转向货主,由输赢关系转变为双赢关系,与货主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2、综合物流导向服务。

对此青岛中小海运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传统货代向综合物流方向转型。(1)开发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海运公司应利用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顾客供应链管理提供一条“阳光通道”,为其制订采购、制造和营销计划提供基础资料,为顾实现快速周转、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创造条件。(2)中小海运企业应进一步投资,完善流设施和物流技术。例如,采用条码技术对货物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采用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识别系统,提高搬运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等。(3)强化国际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海运公司应利用自身国内网络和业务优势,通过与实力雄厚的国外物流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达到提高国内物流市场占有率,并且快速跻身国际物流市场的目的。

3、建立虚拟企业物流联盟。

我国物流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拥有物流功能实物资产的中小物流企业,他们只能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而且物流设施的利用不足,常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中小海运企业可以签订合约的方式与他们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在战略合作过程中,海运企业可以发挥其信息优势,以网络为平台,广揽货源,利用电子商务完成各项结算工作,还可协助与其联盟的中小物流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落后的运作方式。中小海运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盟,不仅能够获得充足的货源,有效利用现有物流设施,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联盟形式提供更高层次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4、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富有创新机制的企业文化。

中小海运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公司人员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增长,同时也要全力做好人才保留工作,探索改进现有的激励制度,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机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能力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瓶颈问题。另外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竞争、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青岛中小海运企业要提高竞争力,也必须得通过建立富有创新机制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等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晶莹.中小航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企业观察[J],2004年9月

[2].万兴亚.中小企业成长原理与方略.人民出版社[M],人民出版社,2005年

[3].黄辉.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战略分析当代经济[J],2005年第8期

SWOT分析对策 篇5

摘要:如今商业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科技进步与电子商务发展为林业发展创造出了新的发展方式,改变原有的传统林业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会根据SWOT的分析思路,深入分析林业电子商务发展时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会提出发展林业事业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林业;电子商务;SWOT分析

如今的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交易方式,由传统的见面交易转变为在网上直接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就高达2万亿元,为我国带来了较大的收益,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电子商务的逐步完善,林业产业规模也逐渐壮大,经济收益也明显提高。

一、林业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SWOT的分析方法是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是指的分析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所以接下来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林业电子商务,得出全面的分析结果。

1.发展的优势分析林业的市场潜力大,中国人口数量多,对林业的需求量大,虽然这些需求比较分散,但是如今电子商务与林业的结合正好将分散的个体通过网络组织起来,并且还可以将林业产业扩展到国外市场,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舞台。政府给予林业支持。《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等文件是政府给予支持的最好体现。[1]

2.发展的劣势分析宣传不够,不认可现有的宣传模式,一味的认同原有的品牌影响。思想观念的落后,企业管理者受年龄及思想的约束较大,对于新的技术与发达的科技的接受能力也不够,认为原有的传统模式更让他们放心,所以很难将电子商务应用到林业的发展中。森林食品品类繁多,LOGO及包装杂乱且不具备有美观性。食品不能统一规模,统一销售,与现有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不匹配相关的网络基础建设不到位。林业发展的地理位置主要是比较偏远的山地或林区,对网络设施的建设难以有快速的发展,并且林区都分布比较广,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大,信号不稳定,难以达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以及林农的使用网络的费用也会更高。林业产业的质量规格存在障碍。由于林产品是自然生长,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对林产品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很困难,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规范,会导致林产品难以让顾客安心选购。林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不完善。虽然电子商务能够扩大林产品的市场,甚至能将它的市场扩大到其他国家,但是林业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却不完善,会导致在交易过程中发生问题时没有法律保障。

3.发展时的机遇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络上发展,具有成本低、传播范围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信赖并使用电子网络扩展其事业。同时我国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投入资金量大,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林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其物质基础得到了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了社会,为林农提供了信息保障。互联网是当今不可缺少的事物,它的发展为我们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样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给林农带来他们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使林农享受到安全、便捷、高效的交易服务,轻松将林业发展到全世界。林业电子商务具有巨大潜力。林业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市场范围,通过网上的交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交易得以快速完成,节约了时间。并且使得资源得到高效的配置,减少了林产品的滞留。

4.发展面临的威胁林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被重视。政府并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要,所以还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电子商务在林业中的发展。同样林业企业对电子商务还没有了解,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网络会给社会带来重大变革,所以难以将电子商务运用到林业的发展中去。电子商务的风险性较大。因为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平台上进行交易,难免会存在交易时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方身份的虚假问题,会给交易带来不安全性。并且如果林业企业网络技术不过关,则容易遭到诈骗、hacker的威胁,给企业经济带来损失。[3]

二、针对目前林业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的对策

电子商务无疑会为林业带来发展,所以在面对这些劣势和挑战时,要针对这些提出相应的对策:实施试点示范。由于林区分布较广,且对于林业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部门还处于观望阶段,难以全部推进林业电子商务,所以可以选择一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根据成效在推进电子商务的全方面发展。培养人才。如今市场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也不例外,林农的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将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到林业的发展中,所以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即懂林业的管理与发展,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具备相关的法律政策。经济的发展同样是需要法律政策的保障,所以在林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并要发挥主管部门的协调部门,要倾听专家的意见,更大限度的为林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贡献。

电子商务是如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为经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也推动了林业的发展,林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落后,选择电子商务不仅扩大了交易的市场,更能为交易者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模式。所以只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将会带动林业的快速发展,也能为我国的经济做出贡献,林业也将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的领域。

作者:柏枫 单位: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石焱,温德华.林业电子商务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45:114-115.

[2]石焱,奚博.我国林业发展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与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55-58.

SWOT分析对策 篇6

关键词:SWOT;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4-0118-05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在一些财经类高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设置了贸易经济专业(原名商业经济专业),主要是为我国商业理论研究、商业企业培养专门人才。但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贸易经济专业,根据当时需要,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少数学校保留了贸易经济专业,其他高校不得不停止贸易经济专业的招生。这次专业调整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2012年,教育部再次调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在新的目录中增加了贸易经济专业,这给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为此,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从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加以分析,以探寻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SWOT分析法主要分析外部环境给贸易经济专业带来的机会(O)和威胁(T),贸易经济专业内部具有的优势(S)和劣势(T)

一、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从目前来看,外部环境的改变为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会,也有一定的威胁。

(一)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机会(O)

1. 贸易经济专业重回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因受专业调整的影响,虽然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仍保留了贸易经济专业,但同其他财经类专业相比,贸易经济专业发展严重滞后,招生规模大幅度缩小,每年毕业生非常有限。2012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恢复了贸易经济专业应有的地位,给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目前,已经有30多所高等院校恢复或重新申请设置贸易经济专业,这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 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为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从培养对象上来看,贸易经济专业主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培养人才,既包括流通理论研究人才,也包括流通产业管理部门和大中型流通企业专业人才。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加,随着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中,有许多流通理论问题需要人们去探讨和研究,如:现代流通组织、流通渠道、流通方式、流通绩效等,而且在流通领域需要大量的懂经营、会管理且掌握流通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目前,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流通产业培养专门人才的贸易经济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极好。

(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面临的威胁(T)

1. 贸易经济专业受相关专业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新设置了不少财经类专业,大多数专业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竞争。如与贸易经济专业关系相对密切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其中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贸易经济专业同属于贸易与经济大类,但有许多家长、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将两者混淆。在许多高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等专业是在贸易经济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这些专业教师是从贸易经济专业分离出去的,正当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困难时,这些相关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致使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2. 贸易经济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由于贸易经济专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学校较少,每年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很有限,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现代流通企业由于缺乏对贸易经济专业的了解,在出现流通专业人才短缺时,不知道还有专门培养贸易经济专门人才的专业,出现贸易经济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二是一些高中的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对贸易经济专业不了解,在填报志愿时,缺少主动填报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第一志愿率很低。三是在一些高校,因为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调整专业,所以有些学生也会从贸易经济专业转到金融、会计等专业,造成贸易经济专业学生流失严重,影响了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四是一些组织机构常常将贸易经济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其他专业相混淆,在公布就业率、人才需求等信息时给人们带来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二、贸易经济专业内部条件分析

尽管贸易经济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优势分析(S)

1. 发展历史悠久,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从贸易经济专业产生、发展到现在,在设置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中,贸易经济专业大多处于重要地位,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如贸易经济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初建校时的八大专业之一。从层次上来看,贸易经济专业是本科专业,在研究生层次上,1999年教育部将贸易经济专业调整为产业经济专业。因此,各高校产业经济教学团队大多建立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产业经济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效比较显著,在高校同类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河北经贸大学产业经济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产业经济专业导师同时承担着贸易经济专业教学任务,产业经济专业多次被评为河北省重点优秀专业。

2.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成效显著。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各高校都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2007年,各高校根据《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经过长期的努力,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已经获得一些成果。(1)加快建设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和品牌特色专业点。2007年河北经贸大学外贸经济教育创新高地——贸易与法律被评为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重庆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为省部级特色专业。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学是北京市特色专业。(2)加快精品课建设。高校贸易经济专业把贸易经济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加快贸易经济专业教材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如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曾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安徽财经大学贸易经济学,河北经贸大学商品流通学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加快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建立高效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008年,河北经贸大学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4)加快实验基地等的建设。上海财经大学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加快实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和高校教学和管理干部培训计划,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3. 形成比较成熟的贸易经济专业教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级流通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对流通人才的需要,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根据培养目标重新制定和调整了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大多分块设置课程群。河北经贸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两大模块,即贸易经济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和贸易经济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贸易经济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有:(1)全校通修课模块,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英语、微积分等13门课程;(2)学科通修课平台,包括平台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3)平台选修课(金融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10门课程,要求学生选修13学分)。贸易经济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有:(1)专业基础课(商品流通学、产业经济学、市场价格学等10门核心课程);(2)专业选修课(期货贸易、贸易理论前沿等10余门课程,要求学生选修13~15学分);(3)实践课程(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专业调查、专业实习、就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由于贸易经济专业长期以来注重贸易经济理论,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在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要,围绕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活动。

4. 充分发挥商业经济学会的作用。1982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成立,主要由全国从事商业的科研、教学单位、行政管理机构、工商企业、社团组织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一些省、市也成立了商业经济学会,如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商业应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学术与实务研究;开展行业培训活动,为社会培养贸易经济的实用人才;召开各种贸易经济专题研讨会,推动我国流通理论研究,促进我国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河北经贸大学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河北商业经济学会的会员。中国商经学会每年召开多次研讨会,凭借商业经济学会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加强贸易经济理论研究、开展教学研究,与高校同行共同交流,密切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

(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 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不够统一。从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差异性很明显。如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注重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贸易经济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掌握商品流通以及期货市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通晓内外贸知识的从事现代商务活动以及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河北经贸大学主要培养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具有一定能力,能在各级政府的贸易管理部门从事贸易政策研究与制定、能在大中型商贸企业从事核心业务经营和战略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南京财经大学贸经专业重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批发、零售、物流、销售代理、对外经贸等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从上述各校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等方面大致相同,但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定位上有所不同。

2. 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相同,但核心课程相差较大。从课程设置上来看,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大体包括教学与实践两部分。在教学体系中包括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与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但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北京工商大学核心专业课程:商学原理、国际贸易、消费经济学、商业经营策划、期货市场学、金融期货与期权等;中国人民大学核心专业课有:贸易经济、产业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物流学、期货市场运作、电子商务与网络贸易等;河北经贸大学核心专业课有:商品流通学、商贸公司运作实务、市场预测与决策、市场价格学、服务贸易、期货贸易、产业经济、网络贸易等。从上述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共同的课程并不多。这说明各校对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认识不一致,很难在学校之间进行课程交流,同时也给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带来困难。

3. 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性教学相对不足。在贸经专业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现象,对实践教学研究投入比较少,研究成果有限;贸经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同时,高校中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参加的实践活动较少,很难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实验室建设、实验条件的改善等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有限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4. 贸易经济专业师资建设相对滞后。师资不足是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从量上看,师资力量不能满足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学校设置贸易经济专业,对贸易经济专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贸易经济专业师资缺口扩大。从质上来看,原有的贸易经济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一些高校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从事贸易经济教学的教师,但这些教师往往缺乏贸易经济实战经验,对贸易经济理论的讲授和实践教学难以深入,贸易经济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仍需提升。

此外,贸易经济专业缺乏国家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贸易经济专业发展既有机会,也有挑战,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总体来讲,机会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只要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一定能持续发展。

三、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创新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应该为本地区流通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基本素质、掌握贸易经济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更应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色,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微观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就能从事批发、零售、期货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贸易等流通业工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的学生应全面掌握贸易经济专业基本理论体系、专门知识以及贸易领域基本工作技能,提升贸易经济专业素养;主要应关注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原理性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侧重学习掌握基本贸易经济理论以及贸易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贸易经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管理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外语和数学等现代贸易经济活动所必须的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专业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加快贸易经济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需要补充到贸易经济教学内容之中。因此,在深化贸易经济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突出本专业特色,实行模块化教学。笔者认为,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应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高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建贸易经济专业交流平台,尽可能实现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核心课程的统一、同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统一和教材的统一,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这主要从实践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考核与评价、质量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不断丰富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强贸易经济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深入到商贸企业开展实习,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种模拟实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鼓励贸易经济专业教师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网络教学,加强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

(四)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加快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步伐,使其尽快掌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交流经验;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流通企业活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聘请校内外专家、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任课或举办讲座、培训等,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教学制度,如本科生导师制度、科研系列报告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科研项目滚动制度、文献检索培训制度、课程探究性教学制度和科研加分等制度;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支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五)加快贸易经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综合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与管理等,强化贸易经济专业建设,促进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加快精品课程的建设,贸易经济专业要加快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广泛传播贸易经济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加快升级改造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补充完善课程内容,实现贸易经济专业资源课程共享。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实验教育示范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任荣,弓志刚.复合型贸易经济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2).

[2]司增绰,黄景章,洪涛.贸易经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时代,2013,(1).

[3]忻红.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

[4]任广见.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与设计——“新商业革命”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4,(7).

[5]杨波.内外贸联动发展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J].消费导刊,2014,(4).

[6]郝爱民.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责任编辑、校对:李金霞

Abstract:As one of the first founded majors in financial universities,commerce economics 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circulation. However,serious problems arise in i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uch as diverse specialty educational objective,big gap incore curriculum and deficiency in practic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SWOT analysi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commerce economics lies in aspects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 innovation,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

SWOT分析对策 篇7

都市农业兴起于19世纪末期欧洲流行的“田园城市”思想, 真正意义的“都市农业”概念, 则是上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1)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1996) 报告指出, 都市农业是指都市和都市边缘农业, 即大都市内或都市圈周围, 利用城市间的间隙, 包括耕地、山地、水面, 从事种养业等经济活动, 是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生态、旅游、休闲产品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 包括都市经济、生态及社会影响所辐射范围内所有的农业活动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都市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都市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目前, 都市农业已发展成为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并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融为一体的城乡经济综合产业。

众所周知, 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新型产业模式, 在保护环境、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 都市农业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与其他大城市相比, 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 结合太原市具体的市情, 分析太原都市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指出发展的问题所在, 从而给太原发展都市农业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SWOT分析模型

SWO T分析法模型即态势分析法,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韦里克提出, 通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该方法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 进而用来分析企业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s) , 其目的旨在对产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 本文运用该方法分析太原发展都市农业所面临的有利因素、不利条件以及机会和存在的威胁, 以期为太原都市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适应性分析过程中,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在确定内外部各种变量的基础上, 采用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四个基本概念进行这一模式的分析。

杠杆性 (优势+机会) 。杠杆性产生于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互一致和适应时。在这种情形下, 企业可以用自身内部优势撬起外部机会, 使机会与优势充分结合发挥出来。然而, 机会往往是稍瞬即逝的, 因此企业必须敏锐地捕捉机会, 把握时机, 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抑制性 (机会+劣势) 。抑制性则意味着妨碍、阻止、影响与控制。当环境提供的机会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不相适合, 或不能相互重叠时, 企业的优势再大也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形下, 企业就需提供和追加某种资源, 以促进内部资源劣势向优势方面转化, 从而迎合或适应外部机会。

脆弱性 (优势+威胁) 。脆弱性意味着优势的程度或者强度的降低、减少。当环境状况对公司优势构成威胁时, 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在这种情形下, 企业必须克服威胁, 以发挥优势。

问题性 (劣势+威胁) 。当企业内部劣势与企业外部威胁相遇时, 企业就面临着严峻挑战, 假如处理不当, 可能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三、太原都市农业的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区位优势。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 下辖一市三县六区, 是一个以煤焦、冶金、机械、化工等为主要支柱产业的重工业城市。农业生产集中在清徐、阳曲两县区, 是典型的粮食主销区,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仅为127.8万亩。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境中央, 历史悠久, 至今已建城2500多年。就山西而言,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 集聚了人口、资源、文化、经济、政治等自然和社会优势。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是我国北方联系西部地区和沿河发达地区商流、物流、人流、资讯的枢纽城市, 也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重要城市, 是重要的经济中心、消费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 自然条件优势。

太原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濒临汾河, 三面环山, 坐落在两山间海拔800米的河谷平原上。虽然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但具有区别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 四季分明,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夏秋多雨, 日照充分, 昼夜温差较大, 无霜期较长。太原物华天宝, 资源丰富, 矿藏繁多, 在众多的矿产中, 尤其以煤、铁、石膏储量为最, 素称“煤铁之乡”。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适宜粮食、蔬菜、林果、花卉、畜牧业的发展。

3. 农业发展的前景良好。

多年来, 太原市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落实农业政策, 认真开辟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 为省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初, 太原市就提出启动以道路桥梁改造为中心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群、以构造绿色产业体系为目标的绿色产业项目群、以构建五条社会保障线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项目群、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项目群。提出了“把建设八大功能区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 推进绿色标准, 构建和谐社会总抓手”的新思路。八大功能区计划投放100个重大项目, 其中20个是农业项目。这20项农业重点工程具体是:太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汾河流域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5个规模化养殖小区、3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检测中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环城林带及开山采石立面恢复、5万亩苗木花卉育苗、农村饮水解困、农村病险水库修复及城区六河的治理、汾河清水复流、城市分质供水、汾河水源地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农机现代化建设、发展壮大100家乡镇企业、农资交易市场、农村新能源、气象防灾减灾及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此外, 2011年省政府确定的481家农产品加工“513”工程企业中, 太原市就达58家, 其中省级梯次企业7家、市级17家、县级34家 (4) 。

(二) 劣势分析

1. 水资源缺乏。

太原市是我国水资源极为匮乏的省会城市, 人均水资源量为243立方米/年, 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52%, 占全国的10.6%, 是世界平均量的1/32, 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的标准。太原市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68.4毫米, 夏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冬末春初降水稀少, 仅占年降水量的31%左右。常年地表水3.04亿立方米, 地下水5.66亿立方米, 扣除二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2.15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6.6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9千公顷, 占太原市国土面积的3%。地下水也因煤矿的过度开采, 电力、冶金等行业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 导致水位大幅下降, 供民用、工业等用水严重短缺, 太原市周边山体、丘陵区, 因坡度较大、植被较少, 水土流失也很严重。

2. 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太原市都市农业水平较低, 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高, 农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够, 有些刚刚起步, 名特优新产品中所占比例不大, 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小, 市场竞争力低、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十分突出。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效益低,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9.65年, 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且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外埠化趋势明显, 其素质提高缓慢。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 太原市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9%, 小学文盲占到20%,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 (5) 。另外, 专业人才结构严重失衡, 粮、棉、油等专业技术人员较多, 而都市现代农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则严重不足。从现有的农业专业人才分布来看, “强在市区, 弱在乡镇, 断在基层”。

3. 率先发展没有突破。

太原市的改革开放不足, 创新环境没有真正形成。政府转型相对滞后, 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新, 仍跳不出“大县城式”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虽居全省第一, 但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对其他城市的传统优势也在逐步缩小, 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太原市作为华北经济重镇的传统地位逐渐弱化, 项目短缺, 投资不足, 发展后劲堪忧。“十一五”投资增长速度比“十五”低近20个百分点, 比全省低12.6个百分点, 比中部省会城市低1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末, 太原市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部和周边9个省会城市中均居于末位。2010年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已经退到第60位, 太原市城市圈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也在中部六个城市圈中居于末位。

(三) 机会分析

1. 城市空间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推动太原由传统农业向城郊农业再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表现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依存关系和互动影响关系。一方面, 都市农业的发展促进太原城乡一体化进程。都市农业的发展将依托于城市的发展, 其产业选择、布局都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来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使太原市郊区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纳入一个体系中来统筹考虑, 使城乡一体化进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 城市化对太原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诱导作用, 从而使农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转化。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消费结构, 太原市利用历史文化、现代城市、休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 大力开发农业的观光旅游功能, 积极发展生态农庄, 如清徐的葡峰山庄、康庄生态园、唐都生态园、古唐文化生态园、滨河绿洲等;生态旅游, 如九龙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北线文物旅游、娄烦云顶山旅游、清徐贾兆古村旅游区等, 为城市居民提供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 (6) 。

2. 居民需求多样化。

太原市为山西省省会城市, 人口众多,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降雨量456mm, 年平均气温9.5摄氏度, 温差较大, 冬季较长。冬春淡季瓜果蔬菜供应量少, 但是居民需求量却比较大, 冬季靠物流从南方运来的瓜果蔬菜很多不是十分新鲜, 少数新鲜的价格又十分昂贵, 如何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让居民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 这个摆在市政府面前的难题其实不难, 利用都市农业就能很好的解决;冬季太原市绿化工作任务较重, 倘若都市农业开发多一些观光型农业园区, 市民冬季旅游也多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 发展都市农业既满足了老百姓的日常需求, 又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3. 经济环境逐步改善。

太原市政府积极支持都市农业的发展, 制定了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和公平有序的规则, 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对都市农业进行投资;运用投资、信贷、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优先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等;市场拉动是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来引导消费, 拉动生产, 引导农民走农业标准化之路。企业带动是通过太原市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加工、储运、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扶持和引导, 使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 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度, 从而促进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2009年12月30日, 太原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以扶持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广、市场竞争力强、外向度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来带动太原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目前, 太原市已形成以食醋、肉制品、果蔬、乳制品和优质粮油为主的五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并建成五条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使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政策环境良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稳步实施, 太原城市圈建设进入国家支持层面, 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太原市又好又快发展。山西省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 为太原市充分发挥省会综合优势、加快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在山西省先行先试的优势, 将给太原市改革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山西省大力推进“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建设, 即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 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 辐射阳泉、忻州、晋中三个城镇组群。有利于太原市发挥龙头作用、拓展发展空间。山西省委省政府支持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 为我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有利于发挥好省会城市的带动作用, 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真正成为推进全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龙头, 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引领者, 成为新兴产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大都市。

图2 2009年和2010年太原市三大产业比重示意图

(四) 威胁分析

1. 务农理念转变的威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产业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据统计,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778.05亿元, 比上年增长11.0%。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31.37亿元, 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8.49亿元, 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48.19亿元, 增长10.5%。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1.8%、44.9%、53.3%, 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0和5.9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 (7) 。在这种态势下, 务农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 弃农思潮抬升, 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增加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成本。

2. 农村土地制度的威胁。

家庭承包经营仍是我国农村的一项根本制度, 当时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家庭承包经营形成的农业生产分散化、小型化、小农化已经不再适应都市农业生产经营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要求, 在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允许农业土地流转, 可在土地流转制度中缺乏对转让或放弃土地承包使用者进行相关的经济补偿, 制约了经济资本的流入, 不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使农业内部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缓慢 (8) 。

四、太原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提高农业内部竞争力。从太原市农业的发展现状看,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壮大规模、提升档次, 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进程。二是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产地市场等抓手, 加快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进程。三是要重点发展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化、信息化等技术支撑,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农业标准化、智能化进程 (9) 。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拓展都市农业发展的外部空间。以县域工业化为龙头, 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工业立县的意识, 以县区工业园区为载体,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以优化环境为保障, 以产业集群为方向, 加快农村工业发展。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城市配套工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培育引进一大批优势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 形成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 提升产业层次, 延长产业链条, 发展块状工业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经济, 培育新的增长点。健全完善县域市场体系,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强化面向农村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服务, 积极培育资本、劳动力、信息、土地等要素市场,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大农村商业设施建设力度, 合理布局农村商业网点。

3.提高农业物质技术的装备水平, 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城乡基础设施统一建设, 注重城市道路、公交、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当前特别要加强以水利、道路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整治、节水改造、蓄水打井等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加快发展设施栽培, 加快推行中低产田改造, 大幅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实现农业生产的设施化、机械化。加快城乡互联网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开发农业综合数据库, 基本实现农业决策、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 建设“数字农业”。城乡市场统一培育, 构建城乡统一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市场网络体系。

4.积极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坚决杜绝和克服重城区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 真正体现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市直各部门都应主动履行支农责任, 明确支农任务, 强化对农服务。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强化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 加大政府对农业支持和补贴力度, 构建城乡统筹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银地、银企合作, 鼓励工业企业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农业发展, 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投入农业, 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促进农业发展和村镇建设的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权流转机制, 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给农民和其他土地拥有者享受同等权益。发挥城乡两个优势,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推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

5.制定法规政策, 加强科学管理。实行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政策。政府调控主要体现在对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倾斜上。制定都市农业保护法, 首先是要制定保护农田的基本条例, 不允许非法占用耕地, 农业用地不允许应用于建筑业等一系列相关保护措施。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和生产风险基金、市场风险基金。要明确主管机构, 专门研究、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

6.抓住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中部崛起的“两个政策引领”和“五个政策共享”。做好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补偿两个政策引领;做好五项政策共享, 分别是枢纽政策、东部老工业基地比照政策、西部大开发比照政策、粮食基地政策和社会事业发展政策。

摘要: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崭新的形态, 是传统农业的新跨越。文章基于SWOT分析法对太原都市农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面临的威胁进行了分析, 肯定了太原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同时也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都市农业,SWOT分析,对策

注释

1何秀荣.都市农业的发展—特征和成效[J].蔬菜, 2008 (6) :1-3.

2桥本卓尔.都市农业的理论与政策:农业年鉴序言[M].日本:京都法律文化社, 1995:80-89.

3谢扬.农业的多功能和现代都市农业[J].党政论坛, 2009 (1) :41-43

4李永平, 武荣联, 赵晋兵.农发行支持太原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0 (6) :2-3.

5张新伟, 陈建成, 肖永红.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地方经济, 2008 (15) :2-3

6关海玲.都市农业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以太原市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7太原市统计局.太原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8王文玲.天津沿海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农业经济, 2009 (5) :30-32

SWOT分析对策 篇8

锤子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全文简称为“锤子科技”) 成立于2012年5月, 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 是一家制造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公司;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锤子数码”) 是锤子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以销售数码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为主营业务。2013年全球手机市场销量增速持续放缓, 但智能手机销量依旧一路狂奔, 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如下图所示, 2008年~2013年全球手机、智能手机销量走势, 其中智能手机销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锤子科技对市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看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空间, 看准了高端高用户体验的国产智能手机的可能性, 并且对客户需求和客户来源都有着深刻的认识。

二、锤子科技SWOT分析

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 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 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s) 。因此, 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 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 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三、锤子科技发展对策

1. 扩大产品品类。

锤子科技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产品单一, 只有T1一款产品。虽然锤子科技学习苹果做单品, 且定位高端精英人士, 但针对中国市场的情况, 单一产品是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且高端手机市场大都被苹果、三星占领, 锤子手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一定的市场份额, 就必须顺应手机市场发展潮流, 增加产品品类, 不仅要有高端机, 还要有中低端机, 以获取用户。只有拥有了海量用户, 锤子手机才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2. 保持精美设计和用户体验。

锤子科技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锤子手机的精美设计和优秀的用户体验, 其设计获得了国际设计师的认可, 获得了多项设计大奖, 而用户体验则是业内业外的一致好。

3. 拓宽销售渠道。

渠道制胜, 因此锤子科技很有必要拓宽自身的销售渠道。锤子手机现有的销售渠道虽然已经较为丰富, 但销售渠道的拓宽会使得锤子科技的接触面更广, 使更多人接触到锤子手机, 从而增加锤子手机的销量。

4. 拓展海外市场。

锤子手机因先前产能不足导致错过销售黄金期, 从而使其销量低迷。而与其同年发布的一家手机则在国内国外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尤其是在海外, 锤子手机应提前进入海外市场混个脸熟, 为将来锤子手机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及迅速普及, 智能手机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之手机市场成为创业者的蓝海, 各种手机品牌层出不穷, 而锤子手机也成为众多新生手机品牌之一, 在业内和消费者都获得了一定的口碑, 但仍然有很多不足。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 分析锤子科技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尝试提出发展应对策略。

关键词:SWOT分析,锤子科技,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解雪.基于SWOT分析法的电视节目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陈晔.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SWOT分析对策 篇9

一、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自身内部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遇 (Opportunities) 和挑战 (Threats) 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1. 优势 (Strengths) 分析

(1) 区位优势。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水陆交通便利, 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 再者重庆地处中国的中西部结合部, 承东启西, 正所谓"左挟右带, 控驭便捷"。所以重庆的经济具有对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双重辐射、带动功能, 在东西部间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作用。

(2) 交通便捷。重庆交通便捷, 是西部地区唯一具备水、陆、空、铁、管主体交通运输网络的城市, 2009年重庆因交通等优势被评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公路: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多公里, 2010年总里程将超过2000公里, 有21条干线公路的高速公路网络;

水路:重庆是长江三大港口接点之一, 拥有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通海港, 已实现江海联运, 三峡工程竣工后, 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70万标准箱码头首期已开港, 1600吨重装码头也即将启建;

铁路:重庆现有四条铁路与全国相连, 已开通直抵香港九龙的集装箱专列;

航空:重庆有三个机场, 其中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大型货机, 已开通国内国际 (地区) 航线130多条。

(3) 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商场基本普及了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等信息技术, 普及率80%以上。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了网上商品采购、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2008年交易总量已超过100亿元。以流通现代化为标志的重庆商贸流通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劣势 (Weaknesses) 分析

(1) 规划布局不合理, 行业监管问题较突出。在城乡商业网点建设过程中, 缺乏科学论证规划, 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各自为政, 盲目追求商业发展的数量和规模, 导致主城区大型商业设施闲置较多, 造成出租率不足, 营业面积大量闲置;另一方面, 农村缺乏大型商业企业入驻的商业设施, 难以有效满足城乡商贸资源双向流通的需要。

(2) 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缺乏高级商贸专业人才。从目前重庆商贸流通从业人员来看, 熟悉政策法规、精通营销管理的高级人才相对缺乏, 大多数是从事简单业务的服务人员。专业人才的缺乏已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3) 产业零散度过大, 中小商业企业数量过多。从总体上看重庆商贸流通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零散度过大、中小商业企业数量过多, 规模效率难以发挥, 致使与国外企业竞争实力弱。

3. 机遇 (Opportunities) 分析

(1) 相关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重庆的支持力度快速加大, 优惠的财政税收等产业政策促进了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迅速壮大, 助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 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长江上游经济带、川渝、渝黔经济合作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扩大了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空间, 为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合要素、拓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4. 挑战 (Threats) 分析

(1) 城乡商贸发展差距的挑战。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呈现发达的城市商业与落后的乡村商业并存特点。农村消费水平低, 农村市场规模小, 制约了重庆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村流通渠道不畅, 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城乡商贸发展不平衡, 加剧了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状况, 影响商贸流通产业规模扩大与健康和谐发展。

(2) 区域商贸发展差距的挑战。重庆商贸流通产业整体上仍以传统业态为主, 层次偏低, 效益较差, 辐射能力不强。连锁经营, 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重庆商贸流通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较为显著。

二、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对策研究

1. 构建城乡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

发展城乡连锁经营体系, 鼓励支持国内外大中型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区域物流中心和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构建与农村商贸发展相配套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城乡电子商务体系, 充分利用手机、固定电话等多种通讯工具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

2. 实现商贸流通的现代化。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鼓励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以及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大范围应用, 增加对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倾斜, 引导企业引进或自主研发先进管理系统。

3. 提高商贸流通人员素质。

积极引进国内外顶级专业人才并加快培养开放型经济管理人才, 为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实现长江上游商贸中心目标提供智力支持;推进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教育, 推进物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三、结语

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应发挥优势, 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加快发展的步伐和速度。

参考文献

[1]梁云: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及实践.商业研究, 2009.8

SWOT分析对策 篇10

关键词:蔬菜产业,对策,swot分析

一、康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康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 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国家秦巴山片区重点扶贫县, 蔬菜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辖21个乡镇, 350个村, 19.7万人, 常住人口17.99万人, 耕地面积2.08万公顷。2012年, 蔬菜种植面积1693公顷, 其中日光温室40座, 拱棚蔬菜面积120公顷, 通过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1533公顷。蔬菜总产量99.43万千克, 占全县蔬菜年消耗量183.5万千克的54.18%, 全县已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个, 乡镇站15个。近年来, 康县为解决好城乡居民菜篮子问题, 大力抓蔬菜基地建设, 先后建成了以城关镇孙家院村、大堡镇李河村等为代表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余公顷, 但仍然没有能彻底改变当地居民“吃菜难、吃菜贵”的现状。笔者从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和风险 (Threats)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当地如何更好的发展蔬菜产业提供决策思路。

二、康县蔬菜产业swot分析

㈠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康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 多年平均气温11℃, 年平均日照时数1715.7小时, ≥10℃有效积温在3341.4℃~4000℃之间, 海拔560米~2483米, 气温适宜,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降水量适中, 水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 冬季进行保护地蔬菜生产条件具备, 全县土壤、空气、水质无污染, 有利于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同时, 由于康县气候冬季气温温和, 有利于进行春提早和秋延后蔬菜生产, 陇南也是甘肃唯一能在冬季进行露地蔬菜生产的区域, 而这些蔬菜的上市期与周边区域错开, 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2.市场优势。康县常住人口17.99万人, 年蔬菜消耗量约183.50万千克, 2012年本地蔬菜产量仅占全县蔬菜消耗总量的54.18%, 其他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均由来自于陕西省汉中市蔬菜所占领, 康县本地蔬菜缺口大, 市场前景好。

㈡劣势

1.自然条件的劣势。当地自然条件完全可以进行保护地蔬菜生产, 但由于当地每年1月份会出现持续的低温寡照时期, 对当地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当地适宜利用日光温室育苗, 采用拱棚和地膜保护地蔬菜栽培模式, 进行春提早和秋延后蔬菜生产, 不能很好的保证蔬菜的周年生产与供应。

2.菜农文化程度低。当前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在当地进行蔬菜生产的人员多数为四五十岁以上的农民, 这部分菜农文化程度较低, 大多利用传统生产经验进行蔬菜生产, 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 先进蔬菜生产技术很难得到推广普及。

3.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蔬菜生产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多, 劳动强度较大, 随着近年来全国劳动力成本的逐年走高, 导致蔬菜生产的总体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4.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 科技含量低, 生产规模小而散。生产基地没有与市场形成良好的对接, 缺乏具有龙头带动能力的企业和经合组织, 当地蔬菜大多还处在农户自产自销的状态, 从价格、数量和规模上都难以抵御外地蔬菜对本地市场的占领与冲击。

5.蔬菜生产品种结构和季节性布局不合理。多以价格低、易生产大路菜为主, 缺少名、优、新、特蔬菜品种, 反季节蔬菜生产严重不足。

6.资金投入不足, 蔬菜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菜农自身投入能力的不足, 政府投入资金难以满足需求, 目前全县采用保护地蔬菜生产的比例低, 现有的日光温室和大棚也老化严重, 水利及交通等设施配套差, 导致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低下, 蔬菜销售运输成本高, 全县没有一家成规模的蔬菜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企业, 也没有一处蔬菜储藏保鲜库, 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㈢机会

1.康县当地蔬菜刚性需求缺口大。当前, 康县当地蔬菜的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当地城乡居民对蔬菜的需求, 特别是反季节蔬菜, 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和人均蔬菜消耗量的逐年增加, 城区周围的菜农也由蔬菜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 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蔬菜供需矛盾。

2.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为了将康县蔬菜产业发展起来, 解决好当地群众的“菜篮子”问题, 康县县委、县政府将蔬菜产业列为当地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给予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 当前是进行蔬菜产业开发的最佳时机。

㈣风险

1.市场风险。本地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一方面, 当地多为附加值低的大白菜、甘蓝等蔬菜, 生产规模小, 生产成本大, 与外来蔬菜相比竞争力弱;另一方面, 由于当地蔬菜生产品种单一, 经常发生本地产蔬菜的集中大量上市, 造成蔬菜价格降低, 效益下滑, 市场供应波动性较大。生产投入与生产效益不相称, 投入大, 产出效益相比其他产业低, 市场对效益的影响较大。

2.不可抗力风险。由于康县地处秦巴山区, 这里自然灾害频繁, 对蔬菜生产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雹灾、旱灾等, 2008年的汶川地震, 对当地的蔬菜生产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差, 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能力差。

3.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当前消费者保健意识增强, 对高营养、无污染的农产品要求日益强烈, 如果监管不到位, 蔬菜生产极易发生农残超标等事件, 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程度。

三、对策

㈠推广土地流转, 进行集约化蔬菜生产充分利用土地流转, 引导有能力的蔬菜生产大户和蔬菜合作社进行集约化蔬菜生产, 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生产效益。

㈡创新农技推广体制, 加大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 引进、试验、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新、特、优”蔬菜新品种, 兴办蔬菜标准化示范点、产业园, 通过示范带动, 推进先进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 通过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合, 突破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瓶颈, 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㈢充分发挥经合组织功能, 探索推进订单蔬菜生产引导菜农成立蔬菜生产合作社, 支持有条件的生产大户注册成立蔬菜产销、加工企业, 通过合作社和企业的统一组织带动, 提升生产规模, 并与市场进行联系对接, 统一销售, 同时与超市联络, 探索订单蔬菜生产, 鼓励企业建设蔬菜加工和仓储库房, 延长产业链条, 解决菜农“卖难”的问题。

SWOT分析对策 篇11

关键词:实验教学 SWOT分析 改革

一、 前言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各种生物的结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才能得到解释,因此实验教学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为客观的评价我国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笔者采用SWOT分析方法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基于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首先,完善的生物学科体系为中学阶段的生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生物学符合青少年学生群体的特点,青少年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实验教学的开展正好符合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小学教育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自然类、观察类教学,为中学的实验教学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劣势(Weaknesses)

1.实验教学观念与素质教学脱节

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制约着教师对实验课的改革和创新。大部分中学不重视实验教学,有的甚至根本不开实验课,开设的学校也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还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得不看重分数,只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往往忽视实验课教学,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随着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普及,学校规模的扩张,使在校学生的数目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学生实验室场地、实验设备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实验设备老化、实验种类单一、物资缺乏等问题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

3.实验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

很多年来中学的实验教学一直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与实验—撰写报告—教师审阅报告”的传统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了思考与创新的过程。另外,教学的实验内容重叠和脱节的现象严重,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各个学科都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没有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实验方法相似、教学资源浪费。

4.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学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操作这部分的考察,只重视理论课的考察。常常看见教师们对一节专业课反复研究探讨,力求推出优质的高效课堂,在市里甚至省里推广,而对于实验课却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1.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纲要明确表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考试分数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必须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实验教学成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2.教师队伍质量的优化

现阶段各地区都在广泛开展中学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如教师职工聘用制度、上岗竞争机制、教师流动机制等。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优良的师资力量也将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四)挑战(Threat)

1.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结构的制约

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各个学科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科内部结构也存在相互协调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不同学科的课时分配和比重问题。

2.传统教学与实验教学理念的博弈

一方面,一部分教师为了“实验而实验”。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只需教师稍微讲解一下就可以,但教师为了体现实验教学理念而采用实验教学方式,其效应往往是负面的,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了有效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教学比较费时,且备课花的时间也要多,于是他们还是采取“老一套”教学方式,拒绝教改所提倡的实验教学方式。

这样一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实验教学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冲突、相互博弈的局面。如何在两者间进行选择,实现均衡有效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新挑战。

三、中学教学实验教学改革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把握教改机遇,利用生物学科自身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改革教学观念,完善硬件设施,改进教学模式是中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选择。生物实验教学是借助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因此,实验教学应从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转向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协调

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各学科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这就涉及到不同学科的课时分配和比重问题。不能顾此失彼,一味强调某一学科的重要性,而忽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生物实验教学也应该建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课时制度与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验教学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成立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具体做法如下:(课前)活动小组→采集、培养、准备实验材料(业余时间)→实验过程(业余时间)→实验结果。实验课上,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答疑解惑的作用。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四)评价体系的改进

考查一堂实验课的优劣,不应只看教师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而要看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学生的潜能。

(五)实验室运作模式创新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程的可观性;注重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建立适应多种学科的实验室,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的小而全的实验室体制,让实验室服务于多专业、多学科;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完善实验设施及实验师资的配备,保证实验课的开足、开好。以此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四、结语

本文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的中学生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使我们发现了现阶段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理念、学科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中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推进中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和中学教育的合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刘恩山.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立立.实验教学中心资料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多媒体教学的SWOT分析与对策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SWOT分析

多媒体教学是指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以单一或集成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中,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的手段之一。它创设了一个更生动、更形象、更逼真的课堂环境,营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各种多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但是,多媒体教学依然存在着限制师生交流、增加教师工作量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SWOT分析,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威胁,给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多媒体教学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法,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了基于SWOT分析的4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其实质是通过分析自身内部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提出相应的战略方案。下面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逐一分析。

(一)优势分析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来自味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获取的要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其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即有记住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而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可以记住自己所说内容的70%。如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集体讨论,相互交流,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内容。这样,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正是基于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感知空间;另一方面,还提供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以便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而使学生从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相互促进,相互强化,让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的科学选择。

使教学环境清新、优雅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减少粉笔的使用,从而使得整个教室干净、无尘,这不仅保护了教室的环境,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减少教师职业病的产生,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在传统教学中,板书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需要板书的内容放到课件上,大大减少板书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使讲课更有针对性。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包含多种媒体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单纯的文本描述,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提高教师的科学技术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应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估。因而,教师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多地关注如何把各种媒体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二)劣势分析

不利于师生交流首先,学生因难以看清教师的身体语言而降低了听课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室中光线较昏暗,学生能够清晰观察到的只是屏幕,难以清晰看到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失去了面对面沟通中身体语言的作用,妨碍了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有研究表明,在面对面沟通中,语言沟通仅仅传递了35%的信息,而非语言沟通则传递了65%的信息。也就是说,在面对面沟通中,发送者的表情、手势、语调和对物体的操纵是对方理解信息的关键。其次,教师难以看清学生的面部表情而降低了授课的灵活性。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是面对面授课,教师可以时刻观察到学生的面部表情,因而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灵活调节上课的内容和技巧。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教室光线较弱,教师难以看清学生的面部表情,因此,学生的表情反馈优势被掩盖了。同时,由于授课教师的心理作用,一般情况下,多媒体课件翻页的速度较快,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等的需要,造成学生只是忙于记笔记,忽视了动脑思考。

加大了教师工作量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只要准备工作做得好,即课件做得好,课堂教学自然会轻松。但是要想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并非易事,即使是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教案也是一项颇为费时、费力的工作。除了要收集资料,要将文字、图形输入计算机并整理,还要考虑使用中的操作切换效果,因而准备一堂课的电子教案可能比上一堂课的时间还要多。对于计算机运用不是很熟练的教师,其工作量更是成倍地增加。可见,多媒体教学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可以直接、快速地将教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图形、公式、原理等用文字或图形显示出来,节省了教师40%左右的板书时间,减轻了教师授课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地增加了课堂授课的信息,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多和学识少的矛盾,满足了学生对信息量的需求。但是,信息量的增加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为信息量的加大,必然以媒体显示速度的加快为条件。教师一按鼠标,一条标题或要点瞬间就显示出来,并且为了利用其他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这条标题或要点,往往一按鼠标那些要点又被其他文字和图片所取代。由于内容显示得过快,致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记下重要的内容,不利于课后的复习巩固。

限制了教师特长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身体语言的使用,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教师的应变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对教材处理的深度、广度以及板书设计等都难以体现。有些教师如果不用多媒体授课可能教学效果很好,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由于受计算机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的限制,变得缩手缩脚,无法施展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机遇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也明确鼓励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无纸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多媒体教学更是无纸化教学的其中一种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无疑给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契机。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远程教学方式向台湾大学生演讲时指出:网络未来五年将使我们的学习形态发生重大改变,将朝无纸化、电子化、思考数字化方向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信息学习。

(四)威胁分析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威胁就是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各学科、各课程应争取建设有特色的教学资料库,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库。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长,加之很多教师本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缺乏,使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开展起来。很多教师在寻找教学资源的时候,因找不到正规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用一些粗制滥造的资源,或者,为了上好一节课,自己亲自寻找资料,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系统,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各院校的开展和普及是很不利的。

建议及对策

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在营造氛围,增大课堂容量等许多方面固然有黑板、粉笔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必须摆正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首先,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其作用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能使其喧宾夺主。其次,课件制作不应过于追求花哨,否则会让学生有“放电影”的感觉。再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简单、实用、巧妙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同时,注意有意识地多和学生交流,多向学生提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使得整个教学应用人性化。

教师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扮演着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的角色,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既要研究学生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选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又要选择和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知识情境,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教学信息作为课件的设计者,教师必须善于整合各种教学信息,一是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组合和运用图、文、声、像、影等要素,有次序、有步骤地展示和表达教学信息,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二是在把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难点与重点的基础上,敏锐捕捉课堂中动态的信息,并审视到社会生活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影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个性,对各种教学素材或课程元素进行科学、独到的设计与组织。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技能和水平为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和水平,首先,多媒体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培训,使相关教师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其次,在校园网上可开设多媒体课件的业务指导邮箱,也可不定期开设多媒体制作技巧或主要软件使用的专题讲座。再次,教师平时多存储一些自己专业的课件,从而减少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已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在教育领域必然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多媒体技术 (第二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战书彬, 李树超, 吴淑芳.多媒体教学的沟通效果分析[J].成功 (教育) , 2008, (2) .

[3]李秀芬, 路线.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2) .

[4]胡顺田.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7, (2) .

[5]张君平.要客观看待并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006, (1) .

[6]林科学.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 .

[7]吴建平.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研究[J].学科教育, 2004, (4) .

上一篇:游憩系统下一篇:材料计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