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2024-09-10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共12篇)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1

近些年来,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高等教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更是将高等教育推向了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时代前沿。随着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实验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高校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综合素质教育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服务经济建设的主要载体, 是衡量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 实验室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然而, 当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在建设管理上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实验室尚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实验室管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是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3]。

1 高校实验室现状分析

1.1 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实验室相对封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院校都增加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由于高校实验室尤其是国家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大多购置的是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 因专用试剂和耗材价值不菲, 往往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困难, 目前仅仅是面向科学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开放使用, 而忽略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因传统思想和历史沿袭等原因, 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相对封闭, 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 (1) 重复购置造成浪费; (2) 仪器设备使用率低, 未能物尽其用。

1.2 安全隐患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在:实验用房设施陈旧、供电线路老化、可燃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 例如我国高校有不少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或更早的, 私拉乱接线路常见、实验室顶棚和地板有不少使用泡沫板, 造成了极大的火灾隐患。消防设备和相关消防设施配备不达标, 有的虽然配有相当数量的灭火器但没有定期检查制度, 多数已经过期失效, 有的实验室为了防盗乱装防护门窗和防护网等, 往往把防火通道部分或完全堵塞, 一旦发生意外, 后果不堪设想。不少高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只重视实验室的运行和使用效益, 不重视安全预防措施, 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3 实验室队伍建设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 高校对实验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要么成为安置闲人的场所, 要么成为解决就业的出路, 导致实验室教师水平良莠不齐[4]。众所周知, 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所以实验室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管理好实验室, 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行不通的[5]。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才建设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高校采取种种措施提高了教师的待遇。然而实验室人员的福利待遇与专职教师还有一定差距, 晋级晋职比较困难,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往往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实验室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年轻人大多不愿意来这里工作, 认为实验室没有发展机遇, 结果造成实验室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缺少新鲜血液的填充, 实验室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

1.4 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普遍存在实验室规章制度缺失、不够全面或不够详尽等问题。例如有的实验室连最基本的实验室守则或规则都没有建立;有的虽有规则但不够明确、不够具体;例如虽然写了要爱护仪器设备但没有写怎样爱护, 如切片机出现异常, 应立即停机调节;再如冰箱突然断电应切断电源, 待恢复供电后应根据冰箱的具体型号稍微等待一定时间再重新通电, 这些都应在规则里有所体现。规章制度内容泛泛或缺失的现象给实验室工作带来低效和极大的安全隐患。

1.5 经费投入不足, 使用不合理

主管部门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再加上高校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不强, 导致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受到经费的制约。据统计资料表明, 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即使得到经费投入, 在使用上也不尽合理或存在着浪费现象, 例如很多高校只注重实验室规模和设备设施这些硬件, 而忽视了实验室人才和高精尖技术的引入。

2 解决对策与建议

2.1 加大实验室开放, 提高设备使用率

为了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较低、实验室较为封闭的问题, 应全面加大开放程度。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 功能上的“三个面向”, 即面向教学、面向科研、面向社会; (2) 对象上的“多面向”, 即面向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及社会相关人员。高校应打破传统观念, 不仅立足于科学研究, 还要重视人才培养, 对全校有使用需求的本科生进行培训, 让他们了解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激发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意识, 又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于学校其他部门和社会相关人员, 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一方面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所收的费用可以用于维护和保养, 以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

针对实验室的种种安全隐患, 高校实验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制订应急预案:第一, 树立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观念。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根本解决之道是从教育、安全方面入手, 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6]。第二, 改善实验用房设施, 这是实验室安全最基本的保证。学校应对实验用房进行安全评估, 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立即关停。第三, 做好消防工作, 加强消防知识和实际演练的培训, 要保证消防设施及器材的数量和质量, 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 确保师生及财产的安全。

2.3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要从层次、结构、数量学科分布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整合[7]。首先学校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 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制定奖励措施, 提高福利待遇, 把现有的实验室人员留住[8]。其次, 鼓励并引进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实验室队伍, 使这个队伍保持活力和工作激情。选派实验技术人员到实验技术力量雄厚的高水平大学或国外高校交流学习, 以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 提高自身的层次。最后要保证不断优化实验室队伍, 通过“引进排出”的方式使年龄、学历、职称及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以促进实验室队伍的梯队建设。

2.4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

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 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形成的范围内活动。同样, 制度是约束, 它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高效运转, 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学校应制订以下一些规章制度, 例如实验室岗位安全责任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规则、防火防盗制度等。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遵照执行, 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

2.5 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 合理使用资金

实验室的投入,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9]。高校应多方筹集资金, 除了争取财政拨款投入还应鼓励申报课题而获得专项资金, 并且逐年逐项加大投入力度, 使资金投入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科学合理分配资金, 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两手抓, 不能偏颇, 均衡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广泛的社会需求[10]。只有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现状上存在的问题, 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才能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高水平的实验室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因此加强实验室工作, 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施琪.实验室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J].甘肃科技, 2009 (8) :174-175.

[2]焦德凤.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管理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 :91-92.

[3]曾春霞, 黄翅勤.地方高校实验室运行管理与人才培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 :105-108.

[4]车将, 廖允成.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的几点看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6) :183-185.

[5]赵忠银, 潘竞萍.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0) :11-12.

[6]常粉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 :178-178.

[7]罗玲, 汪海琴.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4) :159-160.

[8]王海翔.浅谈高校实验室队伍专业素质要求[J].商业经济, 2011 (23) :121-122.

[9]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90-93.

[10]刘丽娜, 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35) :81-81.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2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纺织行业具有分工复杂,从业人员多而杂,作业环境差,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任务重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纺织行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成为当前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1.企业劳动负荷过重

纺织企业大多是以多机台、多工序、长流程、流水作业及连续性大协作生产方式、轮班工作制进行生产的,一线挡车工大多随机运转,多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且大部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噪声大、粉尘浓度高,并伴有高温高湿等不良作业环境因素,车间内人员高度密集,机器设备、采光照明、通风都不太理想,员工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容易疲劳而造成安全事故。

2.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差

纺织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往往大量招工,新工入厂时间不一,在年龄、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安全教育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对新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很难做到保质保量,这就给企业生产留下安全隐患。

3.企业设备安全性差

大部分纺织企业当前使用的仍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纺织设备,部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被损坏或作用不良,且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自身的缺陷,导致设备运行中损伤操作者。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困境的解决对策

1.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亟待加强

纺织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组织对生产管理人员、安技人员及新上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一定要做到保质、保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且应针对纺织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及原材料的特点来制订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2.企业组织安全生产要讲究科学

纺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应“以人为本”,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最大限度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以人为中小的管理思想,对企业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组织动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企业生产设备改造

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篇3

摘要:本文以土地开发整理为例,深入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程序及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依据,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及分类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选取,同时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前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对土地进行计划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有效措施,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科学的推行土地开发整理措施,是增加我国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手段。

1、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程序

1.1 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专项的规划设计;

1.2 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要对这个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进行具体的立项;

1.4 要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预算的基本编制;

1.5 要进行土地项目的招投标工程;

1.6 要进行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

1.7 针对土地发展的已施工工程,要对其进行验收;

1.8 要对实行了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工程进行整理后土地的交付与使用;

1.9 要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出最后的评价。

2、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依据

2.1 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还有省级相关的政策文件。

2.2 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文件。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项目预算书、变更设计文件及图纸、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核定的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的各项项目管理制度、有关施工记录、所有材料、构件和设备的之间合格文件、年度验收意见。

2.3 技术标准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验收规程》、农业、林业、牧業、水利、环保、交通、城镇(村镇)建设等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

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选取原则

3.1 利用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农业利用,种植作物其应具备整理条件不同的要求,各种土地开发整理首先必须具备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光温条件和具有可供灌种水源条件,其次田面要平整,并有能够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条件。

3.2 地域差异性原则。因我国多山地丘陵、平原少、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域性差异明显,划分一般按照因地制宜,地形、水文条件、土壤类型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条件的差异性进行划分。

3.3 田、水、路、林综合开发治理的原则。根据田、水、路、林综合开发治理的不同,确定田块平整质量、土壤耕作质量、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业经济效益等五项工程质量标准。

3.4 设计易以量化、易以施工和检查验收的原则。根据稳定性、生产性、主导性、空间变异性和质量的差异性,分别确定田块平整工程质量指标等级、土壤质量指标等级、农田水利工程和交通道路工程质量指标等级。

4、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分析

4.1 程序尚未成熟,机制有待完善。国内土地开发整理真正开展应该是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学大寨等阶段后,仍需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因此,程序上难免存在一定缺陷,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还不很理想。

4.2 不同部门步调不一,设计理念有待统一。不同部门对相同项目区投入资金,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局限了总体规划的思路。同时由于部门职能的不同,对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不同,或由于不同部门策划者本身对投资项目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直接影响了项目设计的方向。所以往往形成有的工程内容重复建设,有的倍受冷落或刻意规避

4.3 重数量,轻质量。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因此很多地方单位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数据上的“一本账”,对于后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不够重视,耕地质量问题往往不能顾及。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的一些工程措施,比如:土壤改良、地力改善等措施视觉上大都难以辨别,难以技术检验,工程量审核只能通过签证来体现,效果也是滞后的。

5、土地开发整理对策与措施

5.1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单靠一个部门难以为继,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工作优势,争取多渠道投资,加大项目投入力度。项目所在地相应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和协调,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健全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县、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的职责和任务,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5.2 完善科学规划,硬化治理措施。为使土地开发整理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开发整理一片、成功一片,土地开发整理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基本前提,通过采取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及措施,实施对土地综合治理,最终达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按规划确定的用途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树立精品意识,凡是被纳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和项目库的,要及时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科技人员组成技术专家组,编制项目实施规划方案,上报审评,使规划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5.3 坚持招标制度,强化工程监督。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项目工程实行招标制。招投标可以择优选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控制工期,确定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对推动项目规范化管理,确定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为对项目实施专业化管理,要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法人要聘请专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的建设活动进行咨询、顾问,并与承包方实施项目建设签订各类合同。

5.4 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机制运转正常。土地开发整理从立项到实施,从项目管理到资金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国家、各省投资的重点项目要全面实行公告制、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五制”管理方式,项目库项目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平衡推进,稳步发展。要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引导和调动集体和个人投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方集资搞开发整理。相应完善提高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土地开发整理与建设用地审批挂钩制度、异地占补平衡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竣工项目奖励制度、镇村干部责任考核制度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康、良性的运作机制,实现项目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的开发整理是项长期又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瞬间达成,只有正视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才可能让我国的土地整理进入到更为规范的轨道中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福。

参考文献:

[1]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4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一般表现在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计划,主动营造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反馈、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评价、检查、总结补救。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并非放任自流或散漫的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总体教育目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规划、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和系统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发展需求理论、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现代教学理论、教育创新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高等数学理论等。本文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数学自主学习对策措施。

1 高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1 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学生的学习因没有升学压力,认识不到数学对锻炼理性思维和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低,学习动机削弱。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限制了学习动机的延展。社会上还存在着重文凭、重学历、轻水平、轻能力的偏见,造成部分学生因缺乏目标,价值观扭曲,学习仅仅为混文凭,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压力,自主学习难以实施。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定向,树立为就业积极做准备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1.2 自主学习方法欠缺

高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习惯于教师的灌输,缺乏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精神。大部分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通过反复练习来记住解题方法,学生很少课前进行主动预习新课,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相当部分学生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并不是以其来考核检验学习成效。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主动地复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遇到难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1.3 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记忆性知识的传授,而淡化学习方法,出现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的状况。一些高职院校,“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具多,教师直接给出概念,后对概念进行验证、演绎,反复进行讲解与练习,不重视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完整的学习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较少。

1.4 教材相对落后

现行教材偏重知识的连贯性,应用性环节薄弱,在数学教学、知识应用脱节,重视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轻知识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虽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数学教材,比过去的教材有了较大优化和提高,仍不能满足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这是高职教育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2 高职数学自主学习对策措施

2.1 弘扬自主学习思想,营造数学自主学习情境

高职学生正处在认知蓬勃发展、情感逐步升华、意志不断稳定,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心理特点呈过渡性、可塑性和矛盾性并存。尤其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内在学习动机的推进、智力水平的提升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教师应运恰当的引导策略,弘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高等数学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使用的是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较之别的学科更抽象、概括。以前的课堂灌输已使学生厌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的时代使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设置悬念,讨论热点问题,解析实践中的问题等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重要,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3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

高等数学中有许多数学概念和定理、公式,学生常常因其失去自主学习的信心。科学的学习策略可使学生增强信心,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坚韧精神。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在理解概念或定义时,把实际问题作实例,启动学生思考,获得新知识,训练学生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通量、环流量、旋度和散度时,要结合实际,在讲解微分中值定理时,引导学生从几何直观得出命题。需要定理或命题的证明时,要通过反证法训练学生的反向思维。

2.4 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包含学习的计划能力,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要培这些能力,有效途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情况,确定基本目标,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状况制定适合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并要保证学习按时、及时、有效地完成。

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是学生自我监视学习进展和根据自我反馈结果调整学习进度的能力。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目标,监督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查自省,自我反馈和纠正,对不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习步骤等进行科学调整,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自主学习还应具备合理利用学习的物质、社会资源的能力。主动寻求帮助并合理利用学习资源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习的物质资源。

摘要:高职学生数学存在着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方法欠缺、教学方式落后、教材相对落后等问题。提高高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要弘扬自主学习思想,营造数学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5

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下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人竞争。虽然,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在其生产经营中享有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条件,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逐渐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1.管理理念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电力企业因其特殊性,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按部就班的管理惯性,反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则表现为:其理念还是停留在人事管理时的.旧思维体系之中,并没有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模式,既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管理的变革需求,也缺乏对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是在建立起一整套的能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培训的机制理念上,还是建立起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理念等方面都存有明显的不足。尽管随着近几年电力企业的改革,有不少企业将原来“劳动人事部”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但“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牌子换了,但管理理念却陈旧依然的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2.人才培训上的短板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缺乏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习惯于按行政计划招聘员工,再安排到一个具体岗位后,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只是体制上的劳资人事关系,对于员工的后续发展能力培训并不重视。这种只限于对员工安置的人事管理,因其对员工智力资源开发的缺失,导致了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上技能人才的不足。据中电联数据显示:电力企业目前生产岗位上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人员不及员工总数的2 %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 % 的水平。

3.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囿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陈旧,因此,没有一套有效的竞争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一是平均主义仍然是电力企业薪酬的主要分配方式,绩效考核的执行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化上;二是内部人员流动性差,用人机制不灵活,员工尤其是生产岗位上的员工,基本上入厂是什么岗位,退休时还是什么岗位。这种用人机制灵活性的缺乏,使员工容易产生一劳永逸的惰性,满足于只掌握本岗位技能的基本需求,而缺乏提升综合素质的学习主动性。

二、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思路及对策

理念决定行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从构建员工技能培训模型,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构建员工培训机制,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优化体系;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实际效能这三方面转观念、建机制,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1.建立员工岗位能力模型,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结合企业实际,参照员工岗位能力模型先进经验,摸索并建立电力企业员工专业或岗位能力模型,夯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这个模型,要具备既可以有效地观察、分析企业所有员工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业绩表现,并且具备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工具能够对员工综合素质进行动态分析的功能,从而使人力资源部门从低层次的人事管理,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上来,真正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构建员工培训机制,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优化体系

针对目前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低电压技术等电力专业人才不足的实际问题,立足于电力行业特点,构建基于评估效果模型的新型员工培训体系,以企业培训部门为依托、以本地高等院校为支持,启动针对岗位实际技能需要的员工培训。培训要立足于评估效果,把培训效果是否推动了企业发展、是否提升了员工素质、是否给企业提供了所需人才纳入培训评估效果体系加以考核,以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3.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实际效能

把目前企业中所采用的薪酬、福利、精神、员工个人成长等激励机制用好、用活,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之于企业的归属感、使命感和成就感。针对绩效考核作用不明显的弊病,按照业绩和能力相挂钩的原则,细化考核项目、严格考核标准,执行考核内容,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会遇到更多、更新的问题和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工作实际,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7)

[2]毛临玲.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5)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大学阶段,学生们生理和心理上逐渐成熟的阶段,越来越复杂和沉重的生活学习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隐患,因此高校和大学生自身都应该积极应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一)不能适应大学环境

大學生在刚进入大学环境的适应情况,将会较长时间的影响其在大学期间的心理状况。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这个过程,经过高考的洗礼之后,绝大部分大学生不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这也导致大学生心理严重受挫,使他们容易产生对所在大学的抱怨和不满。进入大学后,不同地方学生精英的汇集,导致大学生之间的学业竞争尤为激烈,而大学生生活的背景文化也将受到大学校园中的主流文化冲击和洗礼,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之间在生活的态度和消费能力上的差异让大学生感到压力。

(二)就业过程中抗压能力低下

大学生毕业,他们踏入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求职问题。面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时,大学生思想和现实脱节,缺少实践能力和择业心态不端正等问题开始出现,这也是大学生从学校这个象牙塔走向社会生活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困难时期。面对用人单位苛刻的用人条件和自己过高的工作预期之间的矛盾,部分大学生在抉择的过程中表现出烦躁不安等种种不适。

(三)性成熟和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18岁到24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发育完整。性成熟导致大学生自然而然的向往爱情和进一步的性关系,导致大学生中出现因为恋爱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等问题。大学生中恋爱中的常见问题有恋爱挫折、单相思、恋爱和学业的冲突、恋爱关系结束后的仇视心理。

(四)大学生自我定位中的迷茫

心理趋于成熟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自我剖析和反省,思考自己的人生。随着大学生一步步加深融入社会的历程,内心和现实的不适应,造成大学生自我反省的过程中会出现让认知和自身价值判断的矛盾,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自我定位中出现迷茫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自我反应,从而不断提高其应对社会实践问题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多参加竞技对抗和其他胜负分明的对抗活动,通过让大学生经历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帮助其调整心态,达到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心理状态。 通过讲座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通过成功的社会人士的强大内心帮助其在人生的道路上劈波斩浪的事例,激励大学生向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人学习。

(二)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心理情绪。相关科学研究证明。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用脑、没有不良嗜好和讲究个人卫生等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学习效率。过度用脑会导致学生精神疲惫,思维混乱,甚至神境衰弱,进而引发思维和记忆力下降。

(三)培养广泛的个人爱好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广泛的爱好可以帮助其缓解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压力。爱好体育的学生能够释放学习造成的沉闷之气,使心态放松;爱好阅读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休闲类的书籍舒缓内心的情绪;喜欢研究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爱好的基础上建立自信心;喜欢文艺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文艺作品,将自己通过作品的演绎细致体会更为丰富的人生,从而帮助他们获取自己的人生经验。

(四)鼓励大学生对负面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如恋爱这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的心理问题时,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心中的不良情绪。学生遇到挫折后,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进行自我治疗的过程。心理老师应该教会大学生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通过自我心理梳理,帮助大学生重拾恢复斗志和重拾信心。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帮助大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学的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并对他们给予鼓励和帮助,消除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在学校召开相关的心理问题讲座,告诉大学生在面对同样心理问题时应采取的必要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的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积极认真的对待。学校要给予大学生相关的心理辅导,大学生也应该积极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保持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梁文博.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措施[A].学理论,2011(10):272-273.

[2]郑国凤,兰珍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总结[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1-4.

单位岗位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篇7

1当前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现状

1.1考核奖惩政策不完善

目前事业单位在岗位的类别、基本条件、设置审核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越来越明确,但是在岗位考核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设置。事业单位在职工的职位升降、职位解聘等方面没有一套完整的机制,现有的一套程序也难以执行。这样容易造成职工在当前的岗位上缺乏工作积极性,往往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如果事业单位不能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的效率日益低下,正常工作也难以维持。岗位考核和奖惩体制能够有效的刺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需要对目前的考核制度不断进行完善,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2岗位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体制长期缺乏适合单位本身的专有管理体制,大部分存在沿用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方法,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岗位管理过程中并不是根据社会功能要求、岗位职务功能来管理单位岗位,这一落后的管理形式无法满足当前的单位岗位管理的工作需要。目前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实行办法,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和处分规定进行详细的规范,不断完善单位岗位的竞争上岗、解聘辞职、 考核奖惩等措施。对于部分单位存在政策落实不彻底,政策执行力度低等现象,在薪资调整方面没有严格按照岗位变动来调整。同时单位的岗位考核体系存在缺陷,考核方面不健全,无法有效全面地对职工展开考核工作。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存在考核工作和岗位实际工作相脱离,考核工作忽略了岗位职务涉及的实际技术,忽略岗位职务的实际工作要求,这也是造成职工升、降级问题无法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2]。

1.3岗位聘用得不到重视

根据颁布的有关事业单位岗位招聘的规定,事业单位聘用职工过程中应该对空缺岗位实行公开招聘,然后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应聘者。但是择优录取的实际操作过程没有实际的参考标准,单位岗位数量较少,但是单位的职称工作人员比较多,所以导致事业单位岗位和职称之间的矛盾问题的存在。所以,目前事业单位解决这种矛盾的方式是在聘任过程中依据职工的年龄和职称取得的时间,只要职工通过考核,在岗时间达到要求,就可以聘任,这种考核模式往往造成竞聘是员工根据时间和原来职称的积累进行聘任, 而不是对职工的自身能力的一种考核。

1.4第二次受聘具体实施政策的缺失

目前的岗位工作设置方式是任命和竞聘,这是职工的首次聘用,但是首次聘用期满之后的再聘用问题以及第二次聘用考核的标准及具体实施意见没有明确的指示和规范,法律法规也没有给出详细的规定[3]。

2单位岗位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对于不同岗位和不同职称的职工管理的方式是不同的, 根据岗位职能的需要,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单位的合理发展需要设置岗位的数量和类别,对应聘者的工作培训也要根据科学规划进行相应学科的建设和人员培养,提高岗位的服务效能,合理管理岗位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岗位聘用合同合理保证双方的权益。双方对工作内容、工作薪资等相关问题作出书面协议的签订,同时协议的时间和权限范围。岗位考核和惩罚体制能够有效的刺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需要对目前的考核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积极性。

2.2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岗位管理法规体系

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岗位配套政策,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不断的完善,聘用的考核体系也更加的规范和正规化。政府加速出台相对应的竞聘上岗、考核和培训、奖励和处分、 聘用合同签订等岗位管理政策。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操作流程,明确工作程序,使得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系统的工作体制。严格按照竞聘上岗的相关要求进行聘任,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岗位管理过程中根据社会功能要求、岗位职务功能来管理单位岗位,不断改进管理形式以满足当前单位的工作需要。

2.3增设“过渡岗”,确保因公调动人员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岗位调整之后,对于出现的岗位空缺可以通过聘用的方式招收大量的优秀人才担任。只有提高岗位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保证,才会得到大量优秀人才的应聘。特别是一些工作条件较差,基础比较薄弱的单位可以应聘到大量的优秀人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能有效的调动起来。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人才调动的灵活性,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的相关改革和调整之后,需要大量的职工调动以满足空缺,所以提高过渡人员的福利待遇可以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4明确首次聘任后有关聘任细则

根据颁布的有关事业单位岗位招聘的规定,事业单位聘用职工过程中应该对空缺岗位实行公开招聘,然后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应聘者。单位岗位首次聘期期满之后的再应聘问题,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应聘方式和参考标准。事业单位是重新对职工进行聘任,重新从社会进行优秀人才的对应聘用,但是如果单位的岗位工资和退休工资依然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对于岗位择优录取的原则依然实现不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和实施[4]。

3总结

文章主要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简单讨论,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为改进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对房地产管理岗位职责的实际分析,对其管理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体制僵化、 发展动力不足,造成较大的成本开支,同时对社会的服务质量依旧得不到提高,所以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目前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单位不断地学习先进经验和自身不断地摸索,积极克服外界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和内部条件的阻碍。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将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以及转变工作方式的重点内容。现代的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要做到从人到岗的转变,从职位安排到对应聘用,实现事业单位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异常迅速,因此房地产管理方面的工作也需要不断的跟进,以满足发展需要。随着国家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全面推进,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效,但是实际在单位岗位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单位岗位管理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推进单位岗位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的简单分析,对其中的不足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的对策。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8

关键词:会计报表,舞弊现状,解决对策

一、会计报表舞弊及其理论界定

(一) 会计报表舞弊的概念。

会计报表舞弊是指企业故意提供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会计报表的行为, 它具有故意性、欺骗性、危害性等特征。由于它是一种由企业管理当局主动实施的舞弊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通常不能预防和纠正。根据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教授的“舞弊三角”理论, 即压力、机会和借口。企业只要存在足够的舞弊动机或压力及可以舞弊的机会, 通常就会产生舞弊行为。

(二) 会计报表错误与会计报表舞弊的区别。

会计报表的错误与舞弊行为都是会计报表质量的影响因素, 都与会计报表的“三性”即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无论在主观方面, 还是客观方面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不对错误与舞弊加以区分和界定, 很可能使精心策划的舞弊行为漏网, 使不法之徒有可乘之机, 也对经济利益及市场秩序有着不良的影响。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的定义:错误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错报与漏报。错误行为没有不良的企图, 是非故意行为, 是一种过失行为。而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两者存在根本性的区别。错误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等。舞弊则主要包括: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财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1]错误和舞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原因及法律后果不同。错误不存在主观故意, 是由于行为人业务不精通、技术不熟练、政策法规不熟悉等客观因素导致的, 是行为人在办理业务时发生的一种会计过失, 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而舞弊则是行为人有目的的特定的主观故意行为, 是受利益驱动而导致的有预谋、有策划的违法行为,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采用的行为手段不同。错误产生时, 是在不自觉和无意识状态或虽然有意识, 但因能力、技术或政策法规水平所限而无力自行纠正和避免的;而舞弊则是有意掩盖事实真相的非正当行为, 通常利用篡改经济活动真实凭证、编造或虚拟经济活动等非法手段。

3.行为后果不同。错误易被发现和纠正, 因而, 一般不会给国家或公司造成损失;而舞弊因故意掩盖其行为而不易发现和纠正, 容易使国家和公司财产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 会计报表舞弊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出发, 会计报表舞弊有不同的分类。一方面, 根据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主要分为因企业管理所引起的会计报表舞弊和企业的经营失败而引起的会计报表舞弊。[2]因企业管理引起的舞弊由于从事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非管理舞弊和管理舞弊。非管理舞弊又称员工舞弊, 通常涉及因直接挪用公款或窃取财务而引起的公司职员对会计报表的舞弊, 一般可以用内部控制制度加以预防和发现。而管理舞弊是泛指中高级管理人员为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蓄意地粉饰会计报表, 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一般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会计舞弊时存在六种动机: (1) 确保职位和获取奖励; (2) 募集资金; (3) 逃避税收; (4) 避免巨额政治成本; (5) 操纵公司的股价; (6) 为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另一方面, 从宏观角度, 会计报表舞弊又可分为管理层面上的舞弊、关系层面上的舞弊、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上的舞弊以及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上的舞弊。管理层面上的舞弊主要指由于高层管理人员主观及行为方面、公司内部管理、职位变动的异常而在会计报表上体现出来的舞弊;关系层面上的舞弊主要指公司与金融机构、关联公司、事务所、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在业务关系或监管关系方面过分紧张或过于密切的往来而在会计报表上体现出来的舞弊;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上的舞弊主要指组织结构上的冗杂及行业层面落后而引起的在会计报表上的失实;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舞弊主要指为掩饰财务恶化及经营失败而进行的会计报表的作假。此外, 从各会计要素中的具体科目的角度看, 会计报表舞弊又可具体分为销售收入舞弊、销售成本舞弊、负债和费用舞弊、资产舞弊和披露舞弊等。

二、会计报表舞弊的现状及危害

(一) 会计报表舞弊的现状分析。

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近年来的资料显示, 明显看到我国会计报表舞弊的案例在逐年增加, 在诸多案例中, 年度报告虚假披露的占绝大多数, 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上市公告书和招股说明书中舞弊, 也有中期报告虚假、有关重大事项未能及时予以公告的舞弊行为。由于欺诈上市会影响到模拟报告的真实性, 虚增资产和利润、提前确认收入等影响到年度财务报告, 而虚增资产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舞弊的主要方面。[3]近几年的种种案例中, 会计报表舞弊行为呈现四种趋势:

1.现金舞弊日益泛滥。现代公司, 尤其是上市公司改变了以往简单地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来制造虚假利润, 而是将矛头对准了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由于它的强流动性, 一直被注册会计师和监管机构列为重点对象, 但他们却只注重货币资金的贪污和被挪用, 却忽视了利用货币资金来粉饰会计报表。[4]

2.舞弊数量直线攀升。调查表明, 2005年度包括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因涉及到财务问题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及被证监会公开处罚及两个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就有130家, 数量与以往任何年度相比都直线攀升。

3.串通舞弊日益深化。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 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利益关系相当微妙, 导致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独立董事不独立, 只是形式上的独立, 无法对舞弊现象起到任何阻止作用。注册会计师不诚信, 不能依法对舞弊行为予以揭示。

4.舞弊手段日益高明。随着会计电算化等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 企业更多的利用网络进行会计报表的舞弊行为, 使得缺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注册会计师对相当多的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束手无策。

(二) 会计报表舞弊的危害。

日益泛滥的会计报表舞弊行为, 已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 阻碍了公平竞争, 给国家和企业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会计报表舞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国家的危害。会计报表舞弊败坏了社会风气, 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也导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失误, 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舞弊行为, 会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对债权人的危害。如果债权人通过债务人提供的会计报表所获得的会计信息失真, 即债务人少计、漏计收入或多计、重计成本费用支出, 这样计算出的利润总额就会减少, 会使债权人误认为企业的净资产相对少, 对企业偿债期限、金额等做出让度, 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反之, 利润总额虚增, 会使债权人误认为企业的净资产不断增加, 偿债能力不断增强, 而在原来债务基础上增加新的债务数额, 而蒙受损失。

3.对投资者的危害。企业为吸引投资, 筹措资金, 从而进行会计报表舞弊, 非上市公司通过在会计报表中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支出等舞弊手段以降低利润总额而达到少分配利润予投资者的目的, 而使投资者误认为公司经营利润相对少, 对分得的利润毫无疑义, 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而上市公司则通过在会计报表中虚增收入、少计成本费用支出等舞弊手段夸大其利润总额, 使投资者认为经营业绩优良, 而对公司进行投资, 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使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4.对企业自身的危害。会计报表的舞弊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影响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5]

(三) 会计报表及治理会计报表舞弊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报表是市场上投资者获取企业有关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虚假会计报表错误地向投资者及社会公众、政府传递有关公司的信息, 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 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也给国家造成损失。企业会计报表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 决定了治理会计报表舞弊刻不容缓。审计署在2000年检查的1, 290户国有企业中, 就发现68%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 可见会计报表舞弊问题的严重性。会计报表的舞弊对国家、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治理会计报表舞弊迫在眉睫。

三、会计报表舞弊的解决对策

(一) 国家法律法规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首先, 在法律制度方面, 应加大对会计报表舞弊行为的专门立法, 使识别、严惩舞弊行为有法可依, 对于会计报表舞弊行为从法律角度予以确认。其次,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通过近年来一系列上市公司舞弊的民事诉讼案件, 可以明显看到我国会计实务领域法制化程度欠缺。目前, 我国应当维护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充分肯定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在认定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同时, 以会计准则为基本依据。最后, 我国的舞弊审计制度有待改善。我国当前审计制度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在公司舞弊造成重大财务错报的案件中, 注册会计师究竟应担负何种责任一直没有明确定论;二是过于原则化的审计准则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由于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中缺乏对于如何审计舞弊报表的详细指南, 也没有提供需要关注的舞弊风险因素, 而使得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舞弊审计质量难以提高。[6]对此, 从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变迁中, 我们应当有所借鉴:首先, 新的舞弊风险评价模式。强调将重点放在舞弊产生的根源, 即压力、机会和借口上;其次, 要有“有错推定”的假设, 通过假设, 可以更有效地发现舞弊的预警信号;最后, 要将“职业怀疑”精神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7]我们应通过美国舞弊审计模式的启示, 竭力克服我国当前舞弊审计准则缺乏实用性的严重缺点。

(二) 会计人员诚信观念的提高。

经济伦理学认为, 经济交往必须由一种道德框架作为基础, 现在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道德框架是“诚信”。[8]首先, 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其次, 在制度上也应为“诚信”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一要减少会计准则制度中会计选择的弹性区间, 二要让单位负责人完全承担会计舞弊的责任, 以警示负责人对舞弊行为加强监管。

(三) 监管机构监管工作的加强。

首先, 应加强监管机构, 包括国家监管机构和社会监管机构的诚信建设, 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自律。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 建设诚信档案和信用惩戒机制, 改变当前的单一行政处罚, 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等途径, 营造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 使监管机构依法执法。其次, 在监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工作时, 应在关联交易、不良资产、异常项目、现金流量以及会计时间序列的应用上加大重视力度, 仔细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对发表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重点关注, 确定其是否存在会计报表的舞弊行为, 从而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马丽莹, 李阳.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的识别与揭示[J].商场现代化, 2006, (483) :352~353

[2].秦荣生.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分析及其识别策略[J].会计师, 2005, 1:22~27

[3].张立民, 陈小林.虚假财务报告的理论界定[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3, 5

[4].申草.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及审计透视.中国会计网, 2006

[5].薛邦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危害[J].兰州大学学报, 2000, 4

[6].叶萍, 李若山.对我国舞弊审计制度的思考[J].中国审计, 2004, 3:33~34

[7].张龙平, 王泽霞.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 2003, 14:66~64

国有人才招聘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篇9

1 目前县属国有企业人才招聘现状

1.1 国有企业不断增加, 造成每年人员缺口增加

目前, 截止到2010年底我县下属各镇 (区) 、部门国有企业共有127家, 其中包括我县县属五大国有集团公司、各镇、街道 (区) 下属国有企业。2009年就新增国企16家, 2010年新增国有企业18家, 每年以17%的增长率增长。从2009年到2010年, 我县国有企业的增长迅速, 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我县五大国有企业的规范运行, 在国有企业内部成立相应的子公司。二是我县实行两分两换后各镇、街道 (区) 成立了自己的下属国有公司。三是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 我县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转化成国有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增加, 原有的国有企业人员已经不能再适应现有国有企业的岗位要求, 一部分员工选择在转型过程中提前退休, 一部分员工选择技术岗位转管理岗位, 还有一部分员工选择了分流。加上我县国有企业近几年来承担的职能越来越重, 人员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1.2 国有企业职能逐步规范, 造成企业岗位更专业化

近几年来, 随着国有企业的职能越来越细, 工作量越来越大, 需要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 自2009年以来, 我县国有企业共到人才市场招聘有共有23家企业, 近30次的招聘。2010年, 我县就有13家国有企业通过我县人才市场招聘人员64人, 涉及岗位18类, 比2009年企业数增加了4.3倍, 招聘人员数增加了3倍, 岗位数3倍。今年上半年, 已经有7个企业招聘人员76人, 涉及岗位18类, 这些岗位主要包括了建筑、管理、财务、路桥, 市政等多个专业的52人, 远高于去年同期, 且今年招聘的专业范围也比前二年的专业更加宽广, 招聘的职位与专业更加匹配。

1.3 国有企业岗位的精确化, 造成不同岗位招聘方式各不同。

随着岗位的细化, 各个国有企业采取的招聘模式也不同, 目前我县国有企业招聘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自主招聘。主要是针对专业性不强, 服务类或是技工类的岗位, 如保安, 保洁, 接待, 水电维修等岗位。这些岗位专业要求不强, 属于企业的基础工人。2009年至今共招聘此类基础员工51名, 占所有招聘的31%。二是招考式招聘。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一定学历的海盐籍本地大中专毕业生, 他们大部分要求有二到三年的工作经历, 主要是以一些文职或建筑类专业性比本地专业比较充足的专业招聘。这也是2009年以来主要的招聘模式。三是外出招聘。对县内该专业无法满足或是无法引进高学历的情况下, 如路桥专业、具有中级职称的建筑类专业或是博士学历等, 都需要到县外去招聘, 主要是通过嘉兴、杭州等市场或高校, 或是更远的市场或高校进行发布信息或是直接招聘。这样的招聘也占到目前国有企业招聘的10%左右。

2 国有企业人才招聘采取的对策

2.1 正确理解企业人才慨念.树立招聘工作的人才观

企业效益的最终成果是一个群体效应, 是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 生产等不同功能的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而体现出来的, 是企业各种不同类型人才作用的综合反映。因此, 企业应当树立"人无完人"的人才观, 不过于求全, 而注重其一技之长, 并以其特长能否满足企业要求为准。同时, 由于围有企业自身内部各方面的功能、作用不同, 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如经营管理要求知识面宽.并具有一定的经验、技术研究开发要求专业素质高, 有技术之长;生产组织注重的是实际组织和管理能力。因此, 企业应当树立"才分长短"的观念.全面理解企业人才, 而不能单纯地注重学历, 将学历、经验作为人才衡量的唯一尺度。另, 在衡量人才时, 除专长、能力外, 还应看其内在的标准、即德。那何为德呢?简单地说就是愿为企业效力,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愿为企业之所用, 反之, 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人才。

2.2 进一步明确标准, 尽量使渠道灵活多样

为了提高招聘质最, 吸引高素质、适合空缺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 避免出现人才高消费。招聘人员在招聘前应对空缺岗位进行职责分析, 确定职位的责任、内容、操作规程及职位对胜任人员的素质要求, 以形成该职位书面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 并以此为标准开展招聘工作。确定空缺职位的职责, 可以通过观察, 和在职人员的面谈, 也可以通过职责范围专家列举什么样的雇员在该岗传上效率高, 什么样的雇员效率低, 根据职务标准确定a、h、c三等选聘标准:a标准则可以放松, 并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 选择相应的策略。譬如, 企业需要招聘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的任职者, 要求员工素质较高, 应采取"高门槛策略", 即只引用a标准;如果劳动力市场供给形势紧张, 企业也缺乏足够的招聘费用, 需招聘工作人员的岗位对于企业不是十分重要, 则应采取"低门槛策略"。即b、c等标准可以放松;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企业也应灵活运用, 空缺岗位是否需要经验在于学习所需技能的难度和时间。有些技能在工作中容易学到的话。就不一定耍把那些缺乏经验和培训的求职者立即淘汰。因此, 在确定选聘标准时, 不能太高, 也不能过于盲目。

2.3 加强招聘队伍的选择和培养, 强调招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

招聘队伍是企业的一面广告, 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同时其个性特点、个人修养、能力层次往往影响优秀人员应聘该企业的决心, 决定着招聘质量。招聘人员需要诚恳、热情、友好而富有同情心。同时需要对本企业很熟悉, 言行举止要能代表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在安排招聘工作时, 应针对应聘人员的心理特点, 通盘考虑招聘工作人员的个性特点、个人修养、知识能力结构和年龄层次, 使其合理搭配, 形成理想的层次分布, 全面提高人事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加对应聘人员的吸引力。

合适的招聘工作人员不是天生的, 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仪表、提问方式、交谈语气、面试技巧、各岗位的要求及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招聘渠道、招聘的流程等。同时, 对招聘人员的组织方式有3种:一是集中式, 即专门的招聘部门 (如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组) ;二是分散式, 即各部门自己的招聘人员;三是联合方式, 即各部门拥有自己招聘人员的同时, 也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招聘机构存在并提供服务和协调, 一般来说, 联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为采取联合方式可以避免招聘人员不懂专业技术知识的局面。

3 结束语

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 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人才招聘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一个环节, 如何使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管理者任重而道远, 需要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 找到合适于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 (第6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 (第6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10

一、贫困生就业难是综合因素形成的结果

具体分析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社会就业大环境

因为我国高校扩招, 高校毕业生增长迅猛。据统计, 2001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 万, 2016 年高达770 万。毕业生数量翻了7 倍多。但是就业岗位的增加程度远不如此比例。待就业人员与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 造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应届毕业生就业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学生早已从“天之骄子”退为“大众化劳动力”。贫困生亦是如此。

2. 个人家庭小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生的家境贫困, 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是有异于富裕家庭的。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会导致就业能力较低。贫困生可能自小就受家庭影响而存有些许自卑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信心的缺乏会造成不能利用相关平台去提高素质、锻炼能力。这些诸如社交礼仪、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在招聘的过程中使得贫困毕业生处于劣势。

其次, 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就业资源非常有限。在当前的社会, 贫困毕业生只有通过自己寻找就业机会, 形成的是社会支持较少, 就业渠道较窄, 就业机会较少的局面。

就业资费也是贫困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业期望也是贫困毕业生寻找工作的一个阻碍。因为家境贫寒, 所以自己会非常努力的去争取好的就业环境、就业待遇, 以期完成父辈们改变生活境况的愿望, 也改变自己比较困苦的生活。如此, 形成的结果是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较高。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贫困生的这种就业期望无疑会更加大就业难度。

贫困生就业虽然有很多劣势, 但也具有一些富裕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没有的优点。例如继承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 学习刻苦, 自强自立, 有很突出的优秀品质。这些都是被某些用人单位看好的。

二、降低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 政府提供倾向贫困生就业的政策。

政府要对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统一调控, 减少就业歧视, 把一些对贫困大学生不利的就业政策给予取缔。要鼓励贫困毕业生到基层去, 到西部去, 到农村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么需要政府制定更优惠的政策。比如工作的薪金待遇、合同期满后再就业的优先优惠政策等。有关部门还可以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贫困生, 比如对招聘会门票、一些资格考试的报名费进行减免等等。

2. 学校针对性开展就业工作, 提高贫困毕业生就业能力。

对贫困的大学生要多加关注,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上, 学校应当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贫困生树立信心, 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理解。能力上, 指导他们多参加、多参与各种活动, 担任一些干部职务, 多做一些学生工作。通过工作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

学校还肩负着对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职责。要让贫困大学生学会知恩图报, 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常怀感激之心, 增长本领, 用行动来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他人和社会。

学校还要完善自己的就业体系, 提供适当的、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及服务。让贫困生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自己, 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要正视现实, 敢于竞争, 但不要好高骛远, 就业期望值过高。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现实先完成就业。

3. 贫困毕业生本人也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提高就业能力。

要克服自卑心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家庭的物质条件匮乏但不能阻挡精神世界的富有。

要自强自立。保持自己生活的勤俭节约作风之外, 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得到一些收入。贫困生在为自己生活甚至学费打工的同时也会深入了解社会, 为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要构建自己良好的知识结构。在校期间应当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各种文化课程。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出真知, 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前社会上的各种单位招聘, 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很多企业看重学生其他能力例如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团体协作。在考核的时候会注重应聘者的情商和逆境商, 最后看的可能才是智商。

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贫困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 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树立全新的就业观, 先就业再择业。

总之,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任重而道远, 需要多方协作。

参考文献

[1]徐先战.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 (11) .

[2]王忠华, 姚佳, 吴济龙.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1) .

[3]欧阳萍.严峻就业新形势下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之我见[J].金田.2014 (12) .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并非现在才被广大学者所认识和研究的,在很早就有著名学者论述过这一问题。朱自清先生是这样论述阅读教学中的弊端的:

《文心·序》:“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

在这段论述中,朱自清先生主要讲的是中学的阅读教学,放到现在的高中我们亦发现了同样的问题:首先是,远离文本,抛弃文本内容。这一点亦是朱自清先生早就论述过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而随意延伸阅读内容,把学生理解的或是不理解的都统统的搬到课堂中来。其次是,多媒体的乱用,使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假象。将多媒体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虽然有益处,但是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对语言和字词进行鉴别和赏析,而是借助多媒体以图代文、以影像代替文字,甚至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这些做法都严重的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的成就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收获很多,或者说依然有成就。首先,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全面推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教材在编写上积极创新,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另外,教学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助于推进阅读的素质教育,还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发展。还有,新课程下阅读教学注重了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法、分层式的阅读教学法、体验式的阅读教学法等等。

二、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

1.细读文本

要想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了,细读文本是必然选择。提出这一点建议,我们是有据可查的:文本细读源自20世纪欧美“文学新批评”,它强调对文本的词句、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还要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微妙处;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体味隐藏在作品缝隙中的意蕴;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

另外,在细读文本方面,我们也做出很多成就,比如:金圣叹评《水浒传》23回:西门庆勾引潘金莲一节文字,统计“笑”出现38次,“帘子”出现13次,“后门”出现4次。各有其妙。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细读文本,尤其是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文本的解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更应该反复研读文本:读到表层的皮相一一淡去,读到文章的精义渐渐浮出,读到自己对文章烂熟于心。在研读文本的时候,作为专业的语文教师,我们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老舍曾经对某编辑说过:“请不要修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推敲。”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见微知著,从细节处,掌握文章中心。

2.培养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首先,发挥教材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不仅在兴趣上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还要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发挥阅读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关注身边事,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阅读的能力,这也会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从更全面的角度发展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通过知人论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走进古诗,当学生对作者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经历了解以后,学生才能将文本与作者結合起来;当学生了解了作者以后,他们才能一步步地接触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有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了。

其次,营造能很好的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从生活中提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的能力,多与学生进行阅读互动,学生就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积极的阅读氛围的熏陶。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是件事半功倍之法。

3.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效果很明显,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现实中,多数教师往往对这一理念在表面上接受,而实际教学中却是读写分离,或者是缺少自己的创造,常常是拿来一篇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或者搞点改写、续写之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此方法落到实处。当学生写出了好作文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总批。然后再做一些眉批,在眉批的时候教师要下苦功夫。首先,找出学生写的好的地方,然后在后面批注,比如:此处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用上这样的修辞手法后,这句话有什么效果。其次,发现学生写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做批注,比如:此处肖像描写不够具体,可不可以借鉴《祝福》中,作者对祥林嫂的描写来进行修改。这样为学生指出来以后,学生不但会把作文修改好,还能把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及鉴赏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梁芸.中专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其训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12).

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12

1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实践经验, 加上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文献的分析, 对于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体来讲,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农村饮水安全意识薄弱。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 农村人们科学知识匮乏而且环保意识不强, 对于饮水安全存在着较大的漠视。农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农民直接饮用没有经过处理的天然水, 对于水质超标没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饮水安全隐患极不重视。一旦农村饮水出现问题, 那么直接影响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安全。第二,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弱化。虽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在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明确了管护主体, 但由于用户分散, 对人为造成管路渗漏损失的监督难度大, 对个别不缴水费的用户没有迅速处理的好办法, 需进一步充实力量, 加强管理。第三, 农村饮水安全技术力量不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技术因素是很多的, 包括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勤杂人员、维修人员, 但是由于财政力度不够, 农村饮水安全技术组织不完善, 直接影响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水平。第四, 农村饮水安全监测力度不够。国家颁布有饮用水源监测规范, 但有些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基础工作还刚刚起步, 如何开展好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工作,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策略

2.1 加强水源地保护, 改善水环境

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 农村地区的水资源比较匮乏, 而且分布也是极为不均匀。作为管理部门, 政府要想提高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 就必须要修建水库, 使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建立水利工程设施, 提高农村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科学度与合理度。对于农村田地用水, 需要改变传统的灌区模式, 改用渠道用水,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程度, 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另一方面, 当地政府还需要加大对于水环境的改善力度。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以及养殖污染比较严重, 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加大对于当地污染的治理力度。必要的情况下, 甚至可以采用河流周围禁止养殖或者是退养的举措, 加大对于河流的保护力度。另外, 当地部门还需要加大对于水源地的监测力度, 设置专门的水质监测断面, 严格控制污染物进入水源区。

2.2 全面统筹, 合理规划, 分步实施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个大问题, 饮水安全与水源条件、地形条件以及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条件紧密相连, 因此, 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 需要做到统筹兼顾, 通过合理布局与规划, 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水平。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建设思路是:高水平、高标准管理与建设, 实现城镇供水一体化, 实现农村与城市供水的互通, 解决地区性缺水。对于城市来讲, 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对周边的农村与郊区进行救济, 通过城市自来水网, 实现农村与城市管道的延伸, 使得农村缺水地区可以得到城市的水资源的供给。对于农村来讲, 则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建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自来水厂, 有条件的地区甚至还可以进行联网, 建立起一体化的水资源共享互用体系。

2.3 招揽技术人才, 建立水源监测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与专业技术人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专业技术人员是农村饮水安全的极大技术支持者。目前来看, 我国农村在农村饮水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失。因此, 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力度, 招纳一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队伍中。同时, 加大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尤其是要加大对于水质监测、工程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责任制度, 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承担起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另一方面, 建立起完善的水源监测体系。水源监测体系的建设, 对于农村饮水安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建立水源监测体系, 可以及时掌握饮用水水资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 从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系数。

3 总结

综上所述,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更加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团结,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 从政策上、法律上等多方面, 采取不同的措施, 才能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尽管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但是在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过程中, 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农村饮用水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深入研究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 创新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策略, 是今后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重大课题。

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于环境以及生态有着巨大反作用, 尤其是近几年来, 污染已经由城市走向农村, 农村饮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工业企业以及产业慢慢地走向农村, 农村为了发展经济, 对于饮水安全监管极为不力, 加上农村饮水安全意识薄弱, 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 加强对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研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针对出现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解决对策,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晶, 岳恒, 王建平, 王丽艳.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水利, 2006, 11:26-29.

[2]李伯华, 刘传明, 曾菊新.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04:81-86+112.

上一篇:界面关系下一篇:人工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