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共9篇)
网易新闻 篇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对新闻生产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闻客户端又称为新闻APP, 是为用户提供新闻资讯、新闻服务、实时推送的手机应用程序。近年来,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迅速, 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之一。
2014年11月22日, 艾媒咨询集团主办的“2014全球移动互联网卓越成就奖”评选活动中, 网易新闻客户端斩获“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奖”和“年度最佳新闻客户端”两项重磅大奖。
一、内容聚合与原创
网易手机新闻客户端聚合了政务、财经、科技、娱乐、军事等超过40个栏目, 包括轻松一刻、段子等原创栏目。此外, 用户可以订阅自己所在城市或关注城市的新闻, 目前已涵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用户可以及时获取地方新闻资讯。
在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中的“报刊”部分, 可以订阅《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 也可以订阅《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杂志。一方面, 这便利了人们了解报纸或杂志的有关信息;另一方面, 也充实了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内容, 并且由于网易新闻客户端每天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内其他媒体机构, 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 通过编辑的筛选整合, 提升了新闻的质量。
“易百科”是网易新闻客户端打造的一档新闻百科类栏目, 它不同于百度百科等开放式百科。易百科是网易新闻编辑针对时下新闻热点问题, 而产生的各种令网民疑惑的问题进行解读普及。易百科所引用资料皆来自各大权威媒体平台或维基百科等, 易百科针对性强, 讲解知识通俗易懂。
通过对内容的聚合以及原创内容的呈现, 网易新闻客户端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 并且形成了大量忠实的用户。在碎片化阅读时代, 打造丰富而又有价值的资讯饕餮, 无疑会引发关注。
二、时效和深度并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新闻得以快速传播, 这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易新闻客户端, 每天为用户提供滚动及时的新闻信息。独特的新闻, 通过推送功能第一时间发送至用户, 不需要打开客户端, 便可以马上获知最新最重要的资讯。
碎片化阅读时代, 如何能吸引用户点击阅读, 成了一道难题。网易新闻客户端注重对新闻深度的挖掘, 增强了用户的关注度, 这在“专题”版块表现明显。面对一些突发事件, 新闻处于不断更新中, 网易通常会推出专题报道。例如, 福建古雷PX项目爆燃事故, 事故发生不久, 网易就推送了最新情况的报道, 然后不断补充相关信息, 让受众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这起事故。
由于网易新闻客户端对于时效和深度的良好把握, 并且秉持“有态度”的立场, 相比于其他新闻客户端, 网易新闻客户端在知识文化程度较高层次人群, 如大学生、研究生等群体中受到欢迎。
三、重视用户体验
网易新闻客户端自推出以来, 进行了多次升级, 每一次改进, 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 而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界面设计人性化
客户端界面导航分类清晰, 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切换新闻类别, 也能便利地添加或删除相关新闻类别。点击左上角, 或者手动向左滑动, 会出现“新闻”、“订阅”、“图片”、“视频”、“跟帖”、“投票”;向右滑动, 会出现个人登录页面, 还有“商城”、“活动”、“应用”、“游戏”、“盛典”;点击右上角, 可以设置离线模式, 还可以扫描二维码, 搜索相关新闻。
登录网易新闻客户端界面, 首先看到的是占据了三分之一页面的图片, 标题醒目, 跟帖都有更新的数目, 整体上让人感到比较舒服, 用户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二) 注重互动
“无跟帖, 不新闻”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秉持的理念, 相比于其他新闻客户端, 网易在这方面尤为重视。如果一条新闻跟帖评论较少, 说明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如果一条新闻有大量的跟帖, 客户端的编辑会对其再次进行编辑, 然后推送到头条或热点中, 这又会引发更多的跟帖关注。
“跟帖”专栏包括跟帖策划、精彩跟帖、今日排行三个栏目。跟帖策划部分会精选一些热点事件或话题, 吸引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精彩跟帖部分, 选择有特色的跟帖, 其中会有一些“神回帖”, 看了后让人拍案叫绝, 这些跟帖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同时网友看到自己的跟帖被选为“精彩跟帖”, 也会有一种满足感, 激发他们跟帖;跟帖中, 网友相互之间也会进行互动, 形成了一个用户之间、用户和编辑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每篇报道的右上角, 有“分享”项, 网友可以将新闻分享到微信、易信、新浪微博等平台。在分享页面, 会出现“我的分享也要有态度”这句话, 表明网易新闻客户端希望在激发用户分享的同时, 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个性化定制
网易新闻客户端通过界面设置、兴趣内容、本地资讯四部分构建“个性化定制新闻客户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阅读界面, 如用户在浏览新闻时可以设置字体和字号;阅读时可以自由切换夜间模式和日间模式;也可以通过设置图片模式应对不同的网络环境。用户还可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栏目内容。通过选择性地定制自己喜欢的内容, 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对新闻来说, 通过这样的订阅方式, 能针对用户更好地展现。个性化定制正体现了用户的差异性, 能更好地服务受众,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媒体产生了新的挑战, 也带来了机遇。网易新闻客户端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坚守“有态度”的原则, 提供全方位内容的同时, 加大原创力度, 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 并积极探索盈利的方式, 成为新闻客户端的引领者, 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媒体的转型和突围提供了启示。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然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接下来网易新闻客户端该如何改进, 增强自身优势, 凸显品牌价值, 仍值得继续关注。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手机新闻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 这也加速了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的变革。网易新闻客户端在内容发布和用户体验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内容,用户,个性化
参考文献
[1]罗赟, 王朝荣.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观、运营观与产品观——解析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运作模式[J].中国记者, 2013 (5) .
[2]韩亚聪.手机新闻客户端何以“割据”新媒体[J].现代视听, 2013 (5) .
[3]毛嘉琳.浅谈个性化定制新闻客户端的设计[J].新闻世界, 2014 (5) .
网易新闻 篇2
新闻新闻如何投稿?
方法1:如果是企业或者个人的宣传稿件,联系专业发布新闻的机构,例如往上推软文城;
方法2:如果是比较劲爆的新闻,例如人咬狗,而且把狗咬死了这类的新闻,可以打新闻爆料电话。
做好软文营销的小技巧?
软文一篇接着一篇发,客户一个都没来?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不公平”的待遇,那么你很有必要看一下这篇文章。今年之前,笔者也没有接触过软文营销。最近由于百度推广方面不景气,笔者也开始尝试做软文营销。不过结果可能你已经料到了,前期就是撒钱玩儿,投入不少,回报压根没捞到。不过好在笔者算是喜欢钻研的人,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和分析用户特点,慢慢的找到了一些技巧,算不上“圣经”,不过我的软文开始有回报了,而且回报还很可观。现在把我的小技巧公布出来,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软文营销的关键:怎么写出好软闻?
1.软文目的决定标题写法:
往上推软文城小编在做软文营销期间,我阅读了大量前辈的经验,发现很多前辈,在说起软文营销时,总是强调标题要吸引人。我对此吃保留意见,因为据我的测试结果来看,渴望达到不同目的的软文,标题的写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给大家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经验分享类的口碑软文,那么标题自然越吸引人越好,因为这时候你追求的是有质量的流量。但是如果你发软文的目的,是给已有的流量增加公信力和转化动力的话,则不一定要吸引人,反而要在标题里加入品牌词。
小贴士:永远不要低估了网络用户的懒惰心理,有时候不是用户急需的内容,即便你的标题很吸引人,用户也不回去点击。不过软文标题中加入了品牌词,你的传播目的就达到了,因为不管点不点,你的服务和产品已经被用户看到了。
2.软文的第一段要写好:
关于软文的第一段怎么写,第一段的目的是什么,我思考了很久,最终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软文的第一段,只是为了让用户继续浏览第二段,仅此而已。因为如果用户已经点击了你的软文,那就是你的精准用户,如果看完了第一段,没有兴趣和动力看第二段了,那么你就将失去了一次营销的机会,而且面对的对象是精准用户。
看了是不是觉得很颠覆?以前你所接触的说法,是不是都教你要在第一段提到产品或者服务内容,最起码用户只要点击就会看到?我负责任的告诉你,你那么做用户点击了也不会转化为你的用户的,因为他只是看到了你,并没有深入了解你,也就不可能产生消费的欲望。
小贴士:研究发现,一个网络用户,如果看到了你的软文的前25%,不觉得讨厌,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把你的软文从头到尾看完。那么你为什么要害怕他走掉呢?反正都已经是盘里的菜了,炒热了再吃怎么了?
3.软文要简洁、简洁再简洁!
我在做软文营销的这段时间里,研究过许许多多的软文。发现很多软文都写的非常长,而且内容极其丰富,都是知识。拜托大家,我们发软文不是为了做科普,是为了赚钱、赚钱、赚钱,好吗?你做科普给谁看?当然了你如果有财力,能够精心组织一次软文套餐群发的话,当我没说,因为那样确实效果更好,但是大多数人没那么多钱,要立即要效益。
小贴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谁有耐心老实巴交的看完一篇广告软文?莫言老师的《丰乳肥臀》我还没看过,好吗?想让我看你的软文,那好用最简单的句子,最简洁的排版,让我一眼就看到我关心的、想要的。否则对不起,虽然我不是杜甫,但我也很忙,谢谢。还是那个道理,网友都很懒,网友的时间都很贵。
4.能留电话的话,别留网址:
别以为超链接点击一下就过去了,就认为留个超链多好啊,既能把用户拿到手,还能增加点网站权重。但是机关算尽,未必如你所愿。有时候太过于贪心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保底的方法是留下最方便的联系方式,当然如果两个都可以留,当然一个都不能少咯~
小贴士:不要高估了网友的智商,点击超链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关页面,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并且拿起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跑到另外一个网页呢?我还要浏览改网站别的页面呢,你真的以为我很空,对不起其实我很懒。
5.软文也需要做优化:
看到太多的软文,发完就不管了,包括我身边的朋友。软文营销的流量从哪里来?毫无一位搜索引擎是大头。既然流量大多数来自搜索引擎,没有排名你的软文营销效果不是大打折扣吗?所以好好优化一下花钱买来的软文吧,白花花的银子不值得你好好维护一下吗?
小贴士:每天做软文营销的竞争对手那么多,得走多大的狗屎运,你的软文才能在不优化的基础上,排在关键词的前几位啊?我没那么好的运气,所以我每次都去优化我的软文,不过我获得回到也很丰厚。
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实践探析 篇3
何谓数据新闻
关于数据新闻的定义,目前新闻学界尚未给出统一的说法。但明确的是,数据新闻又被称作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过滤而创作出的新闻报道。近年来,西方新闻界对数据新闻关注越来越普遍,也进而引发国内学者关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方洁博士根据外国媒体实践人员对数据新闻的介绍、 总结的博客、视频和其他相关资料, 认为狭义上可从新闻呈现形态、新闻生产流程、新闻行业发展这三个角度来理解数据新闻的内涵:即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清华大学郭晓科博士对全世界有关数据新闻的 介绍进行过梳理和总结,认为数据新闻为记者将传统的新闻嗅觉与运用规模庞大的数据信息报道新闻创造了可能。
目前来看,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已普遍实践,西方媒体对数据新闻的认知和实践水平领先于我国。从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报道期间英美各大主流媒体数据新闻的大行其道、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中西方媒体的参与量都可看出近年来国外媒体对于数据 新闻所花费的功力。如表1所示。
尽管我国媒体对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和应用有待提高,但实际上数据新闻对我们并不陌生。1821年5月5日创刊第一期上的一篇调查未成年教育系统的报道被视为英国《卫报》最早的数据新闻。目前虽然未考究我国最早 的数据新闻出自哪里,但可以看出数据新闻也可认为是很早年代以前就已出现但形态较为初级,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及媒介融合趋势推动下,新闻界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发展的一大领域。其中,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商业机构与个人都在对数据新闻进行有益的尝试。相比而言,以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尤为甚。
网易“数读”作品分析
网易“数读”(网址http://data.163.com/special/datablog/) 是网易近年来新开的一个栏目。该栏目设计主旨是用数据说话,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与其他网页新闻不同的是,在该栏目版块中,可视化的信息图表和说明文字相结合构成一篇新闻报道,其中信息图表占据了重要一部分,改变了传统的以文字见长的新闻报道方式。
(一)议题选择:牵涉公众利益 寻 找个人关联
网易“数读”作品的新闻议题大多是某一时段内全球媒体共同关注的话题,平均两天出一期。以2013年11月份为例,该栏目的新闻标题如表2所示。
欧洲新闻学中心(EuropeanJournalism Centre)和开放知识基金会(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共同开发的《数据新闻学手册》是针对数据新闻这一新兴领域出版的最早的一本免费开源的工具书。该书由全球多个国家的数据新闻领域的倡导 者与资深专家以网络协作方式编写而成。认为数据新闻的意义是能够帮助记者使用数据图表讲述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还可以帮助解释新闻事件和个人之间的关联。从这个层面看,网易“数读”在议题选择上较为成功, 创作者对于受众的分析把握也很准确。从表2可看出,网易“数读”专栏的新闻选题基本上是在国际传播视阈下关于中国的话题,比如“中国女性”“中国父母”“中国创业环境”等,网络传播的主力军又是以拼搏中的70后至90后的中青年为主,新闻传递的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信息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正好满足受众环境监测的需求。
数据新闻的议题也并非全都重大,覆盖范围广,关键是能找到事件与受众个人的关联,即新闻透明度: 关注公共数据哪些是可用的,哪些不是;哪些是有用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在2013年10月13日的报道《大陆考生雅思口语世界最差哑巴英语困境难破》中,就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示了全球41个主要雅思考试国 (地区)考生的听力、阅读、写作、口语成绩,图表中的各组数据串联成一条条线索,引导受众将数据应用到自身的生活中去,数据新闻价值得以有效实现。
(二)报道方式:用数据说话 建立 相关关系
与纸媒和网络媒体上其他报道最大不同是,网易“数读”专栏中的数据图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新闻叙事。数据占据了报道的重要部分, 文字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也正体现出数据新闻的特征。
网易“数读”作品的数据大多来源于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公司在官网上发布的公司财报以及其他媒体的公开报道中的数据或者由媒体自行调查抓取的第一手数据。在这里, 数据成为了报道的信源。记者首先在对来自各方面的原始数据进行抓取后,再按照既定的选题聚焦部分专门信息,过滤和筛选数据,最后通过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这是最能体现数据新闻本质的一个环节。例如网易“数读”专栏2013年7月15日的报道《青年就业怪现象:没好工作宁愿待业》中,记者通过展示分析青年失业率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的青年就业呈现出了怪异的态势:受教育越多越可能失业; 之后再通过剖析西南财经大学对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明确教育并没有降低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率。最后记者再将两组数据与美国的情况以及中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数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造成中国这一怪异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的错位以及青年人扭曲的就业预期。如图1所示。
从客观冷静的数据分析,对受众关注的事件予以科学解读,这也正是数据新闻的魅力所在。受众能在数据背后找到自己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联系。正如同数据可视化专 家、斯坦福大学杰夫·麦考吉(GeoffMcGhee)教授在其制作的《数据时代的新闻学》(Journalism in theAge of Data)教学视频中所描述的那样:“在一个连线世界中,数据越来越成为个人表达的载体。”数据新闻作为精确新闻的一种延伸,较之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而言,它更能做到新闻的事实真实和逻辑真实。“相关关系成为数据新闻的出发点,数据新闻也因此具有预测和寻找规律等特质。”
(资料来源:根据网易“数读”专栏的数据整理)
(三)分析方法:多法并用 彰显 新闻价值
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关联、对比、换算、量化、溯源、发散、综评等。通过利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数据新闻价值彰显的关键。网易“数 读”作品中,经常通过对比、关联等多法并用,凸显新闻价值。例如:其中一篇《中国三大主粮靠进口自给自足不应成唯一选择》的数据新闻报 道中,通过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数与近十年来中国粮食总产量进行纵向比,再将近年来中国三大主粮进口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合官方公布的95%粮食自给率红线进行量化换算,就得出了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在耕地不断被消耗、粮食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单纯依赖国产日益变得成本高昂且不现实。
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有其不同其特点,分析方法很多,采用最合适的,是一件“数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点。数据背后是逻辑存在,网易“数读”中有很多报道都是结合往年积累的翔实的数据,通过各个数据的对比、换算、分析、整合,对媒体新发布的数据进行二度剖析和反思,并从受众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找到各种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为读者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及时满足“公众知情权”。这样一来也就自然会产生有价值的报道。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媒体的责任转变之一就是“如何向公众解释复杂难懂的数据——既给予足够的信息,又不至于危言耸听。
(四)新闻呈现形态:可视化手段 创新新闻表达方式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可视化的发展,数据新闻的制作已成为囊括多媒体设计、视觉艺术在内的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网易“数读”通过创新图表表达方式、移除无用元素、创造视觉层级、设计精确的比例,定义调色板,巧搭说明文字、利用交互式设计等多种艺术设计手段,为读者展现出了一组组大量的精美信息图表,使得数据新闻叙事变得可视化,让人们对数据不再感到冰冷和陌生。例如在《美国民众紧盯中国动态巨额美债 成最大忧患》这篇报道中,读者可滚动页面或点击地图坐标,浏览自己需要的信息。正是利用这些可视化的手段将数据不再枯燥地呈现出来,数据新闻才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受众。
网易“数读”的不足及建议
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开始涉足数据新闻服务,除了网易“数读”外,类似的还有新浪图解新闻、搜狐数字之道等。尽管这些门户网站的数据新闻业务发展方兴未艾, 但却并未成为核心竞争力。单从网易“数读”栏目官方微博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网络媒体的数据新闻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数据抓取可充分利用社交媒体
新闻的数据化除了可以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发展和拓展新闻线索与深度之外,媒体自身还可以依靠数据整合技术,自动进行新闻采集和编辑。而社交媒体的日趋兴盛给新闻业的生产与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记者可充分挖掘社交媒体上的原始信息作为数据来源。但在目前网易的“数读”作品中,以社交媒体上的数据作为信息来源的鲜为少见。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分享性、开放性、 及时性等特征优势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从技术层面上看,这些特征优势能使得社交媒体能提供比其他渠道更加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数据新闻完全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体得以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英国《卫报》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报道专辑中,就有多篇是通过抓取、分析推特 (Twitter)上的信息制作而成且大受欢迎。
(二)数据可视化手段需丰富
网易“数读”作品在呈现形态上多是以静态图表为主,缺乏交互式信息图表和动态信息图表,数据可视化手段较为单一。数据新闻的最终呈现方式应是丰富的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手段。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随着数据新闻的不断实践,原本掌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人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数据新闻已经不仅仅是华丽丽而讨巧地视觉展示,而已经加入越来越多的互动的成分”。数据新闻是跨学科的,数据新闻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传媒领域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数理统计、计算机绘图等理工科知识。“数据新闻学使新闻生产过程更为精细化,它对新闻工作者的技能要求除传统的文字写作,音视频制作外,还包括社科研究方法,计算机数据抓取、处理、可视化,平面/交互设计,计算机编程等多个领域。也就是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可视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媒体要更进一步发展,必须整合技术资源,重组新闻编辑室,让程序员和设计师共同来制作互动式图表,给全媒体的读者提供更好玩的互动式阅读体验。
(三)与受众互动交流渠道单一 , 原始数据可向读者开放
尽管受众在进行阅读体验后可将网易“数读”作品一键分享到QQ空间、微信、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但受众与创制者之间的交流却仅能通过栏目下方评论功能和栏目官方微博,互动渠道相对单一。在此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不得不提英国《卫报》。该报一直倡导开放新闻,在《卫报》网站上的“开放新闻”栏目中,公民个人可以针对数据表达自己的分析和理解。随着数据可视化技术日渐走向大众,《卫报》已实现公民自身参与到数据新闻的制作当中,实现数据新闻的众包运作。《卫报》的数据博客(Datablog)里也为数据新闻的爱好者提供了有关新闻可视化的知识,受众允许在线上自主获取和检测数据新闻的相关数据,同时可以线下自主进行数据新闻再创作。就目前国内门户网站的数据新闻实践而言,不妨借鉴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在数据新闻的制作方式,在法律范围内,向用户开放、分享原始数据,让受众参与社会议题,鼓励用户参与制作数据新闻,再通过社交媒体与创制者、专家进行交流互动,让数据新闻得到二次传播。这本身就是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媒体的优势。另外也可在栏目官方微博上展示或提供有关数据新闻 可视化的视频和网站,供有兴趣的读者学习下载,实现对忠实用户群体的新闻生产结构的开放和移动服务。
(四)不能将数据新闻报道仅仅停留在视觉化报道层面
数据新闻本质还是新闻,其价值在于新闻中的数据对受众个人有什么影响,读者希望和每天出现在新闻中的数字发生联系。目前网易“数读”专栏的作品均为独立作品,整体而言,传媒公信力尚未树立。另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该避免为比较而比较,不能将数据新闻仅仅停留在视觉化报道层面,洞悉数据和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才是关键。
(五)对数据要持怀疑态度,数据 挖掘应避免眼球经济
尽管数据新闻已在全球媒体平台上大行其道,但对于记者而言,不能被海量数据“淹没”。在原始信息数据的抓取上要心存求证意识。绝大部分记者数据挖掘大多源自政府部 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公司在官网上发布的公司财报等,或者对网友的调查数据、公众爆料的众包数据、通过不同渠道爆料得出的数据等。在筛选分析数据时应先求证其是否真实准确, 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同时,记者还应避免在数据处理上“只看树木, 不见森林”。例如,看报表时不能仅仅看“三公”消费等几个公众普遍关心的数据,不去关注别的领域公共开支中的数据,在展示通过对比得出的数据时应将比较的前提和方法告知公众,筛选数据不能仅仅追求眼球效应,应注意避免社会化思维。
总结
在传媒业正在受到巨大挑战和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时,媒体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转型,对策之一就是数据化。数据新闻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记者具备新闻专业知识,更要懂得数据挖掘分析、可视化技术的掌握。既要有理性思维,同时又要有深刻的人文素养。面对数据, 记者的“新闻鼻”要更加灵敏。目前来看,尽管我国网络媒体数据新闻业务尚缺成熟,但不可否认数据新闻作为一片新的疆域,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有着互动优势的新媒体平台在发展数据业务上存在着巨大的生存空间,相信国内新闻学界和新闻界也将会对此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以充分地发挥媒体传播信息、环境监测、沟通服务等职能。
163网易面试试题 篇4
证明题:在三角形中,假设等角对等边,证明大角对大边。
文学题:在以下的空白中填入相应的词(蔼、断、淡、泰)并解释其含义。
自处超然,处事 然,无事澄言,处事 言,得意 然,失意 然。
问答题:为什么现在的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八进制或十六进制?你认为以后的计算机会采用几进制?
阅读理解题(记不清楚是不是有这道题及具体是什么了)。
程序设计题:给出若干个单词,组成字典,要求查找速度最快。
不知为什么,那天心态特别放松,放松的结果就是思维很发散,写字不是太工整,尤其是做到后面的题目时,写字写得很快,自己看上去都有些潦草。总共我写了三页纸(正反面),自己感觉还是做得不错的。
但是后来并没有收到网易的面试通知,总结了一下,结论就是那天的字迹太潦草了。潦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态度不认真,进一步就是你做事情的风格就这样马虎,或者说你对我们公司不感兴趣,所以,不给我面试机会也是很正常的。
这是一个教训。在做这份题目的时候,就应该想到面对一份答案,阅卷人员会如何去看待,也就是说如何通过这份答案去影响阅卷人员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他面对的是一份潦草的答卷,即使答案是完全正确的甚至是有些创意的,他也许看都不看就直接放到一边去了。
态度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做,就要端正态度,做到最好,不然就不要去做了。
1.写出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2.用中文写出尽可能多的中文语句,要求包含有“都”的意思(all、both之意),但不能有“都”字
3.new/delete和malloc/free的区别,并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另行建立自己的内存分配机制。
4.求极限lim(x-[x]),x趋于-3。
5.比较两个电路的可靠性。
6.编程题:输入一个正整数,若该数能用几个连续正整数之和表示,则输出所有可能的正整数序列。
7.有两个字符串 str1和str2,写一个函数实现在str1中查找str2的初始位置。要求不区分大小写。
8.在字符串S中寻找最长的字符串x,条件是x存在于S中。即是如:abcabcdcd中的abc。
9.求Fibonacci数列中第k个与前面所有数互质的数(除前面两个数 1,1 )。
10.有100个真币和一个假币,只知道真币与假币不等重,要求只称两次,得出是真币重还是假币重。
11.证明题:给出n个互不相同的.分数数列a1/b1, a2/b2… an/bn ,证明(a1 + a2 + … + an) / (b1 + b2 + … + bn) 的值在数列a1/b1, a2/b2… an/bn 数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12. 证明题:在三角形中,假设等角对等边,证明大角对大边。
13. 文学题:在以下的空白中填入相应的词(蔼、断、淡、泰)并解释其含义。
自处超然,处事 然,无事澄言,处事 言,得意 然,失意 然。
14. 问答题:为什么现在的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八进制或十六进制?你认为以后的计算机会采用几进制?
15.程序设计题:给出若干个单词,组成字典,要求查找速度最快。
16.,有b1/a1,b2/a2,....,bn/an 共n个分数,分母同号,证明:
(b1+b2+...+bn)/(a1+a2+...+an)的值在上面n个分数值最大制和最小值之间.
17.证明: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已知等边对等角
18.为什么计算机中多用二进制,16进制也用在程序中.你认为有没有可能回出现多进制的计算机,为什么
19.一个没有拷贝构造函数和重载=运算符的String类,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0.编程题.
有篇文章,找出文章中单词在词典中的序号,要求高效率.词典没排序.
21.
有一位警长,抓了三个逃犯。现警长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他拿出3顶黑帽子,两顶白帽子,然后往这三个逃犯头上每人戴了一顶帽子,每个逃犯只能看到另外两个逃犯帽子的颜色,不能看到自己帽子的颜色,而且不能进行通讯,不能进行讨论,只能靠自己的推理推出来,如果猜出来了,放一条生路,否则处死。
警长先问第一逃犯,结果第一逃犯猜错了,被杀掉了。
警长问第二个逃犯,结果还是猜错了,同样被杀掉了。
警长再问第三个逃犯,结果第三个逃犯猜对了。
说明一下,每个逃犯在回答问题时,其他逃犯是听不到的。
为什么第三个一定能猜中,请你给出解释。
今天去网易笔试了,虽然选择了考研,但是还是想多给自己一些机会,说实话,有些厌倦了学校的安逸的生活,觉得该有些事业,该有些理想,为自己的事业努力一下,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一下。
但是考试的时候,简单的卷子,但是感觉自己做得不怎么样,在考试的时候狠狠把自己BS了一下.这些知识应该是我掌握的啊,但是没有.可能和我平常看书的习惯有关,我总喜欢看大概,不会去细细的看,在细的方面,总是对自己说等需要的时候再去查DOC,何必化时间去解决呢。.... 这样导致我总会忽略一些东西... 我想我得改..... 或许不改...我好矛盾...... 因为不知道好坏..
无论怎么样,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需要锻炼.什么锻炼更适合我呢,我不知道,我迷茫,因为我迷茫,所以我不会改变,就这样考研.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考上否,至少我努力了。...
最近很忙好久没有更新了,群硕笔试好像过了收到面试通知的邮件说是22~26号具体时间会电话通知,期待中加油了。。。
偶然间看到网易互动的在招人,仔细一看是搞游戏的,还蛮有挑战性的,在网上投了简历,昨天收到去南大的宣讲会通知,反正要过去本部于是乎就去了。下午过去的大概三点,因为网易的宣讲会是在晚上,听说东大有万科就先去东大了,万科感觉还蛮不错的,可惜人家现场不接受简历,呵呵回来网上投出去了一份不知道结果怎样,美的的笔试面试名单也快出来了,期待。。。
昨晚收到网易互动的邮件,网上投的简历被刷了,说得好听是不适合应聘岗位,其实就是被bs了,因为晚上有和同学一起现场投简历,问华华,她说收到通知了,那个一个心寒,在筹划着去霸王笔试中,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网易的让我过去南理工笔试,还有座位号之类的。再问华华她的座位号多少,她说没有,晕了。。。。
本文章更多内容:1- - - - -
网易新闻 篇5
关键词:网易新闻客户端,网络新闻内容,整合,创新
一、新闻客户端及其应用现状
(一) 新闻客户端
UGC指的是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新闻客户端。近年来, 网易新闻客户端也逐渐开始依赖于UGC。
PGC指的是由专业人士生产内容为主的新闻客户端, 是我国目前为止最为常见的客户端, 如新浪、搜狐等。由专业人士来暴恐新闻信息, 进而来过滤不良的信息内容, 为用户提供良好信息服务, 进而来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AAC指的是的算法产生内容的新闻客户端, 如“今日头条”, 在深度挖掘、分析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 然后通过算法来推介用户可能喜感兴趣的新闻信息。
(二) 发展现状
第一, 网易、搜狐、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抢占先机, 已然初具规模, 并形成自由特色。第二, 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发展良莠不齐, 市场表现不尽人意。第三, ACC模式下的新闻客户端虽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但其管理风险较高。
二、创新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技术
(一) 版面、操作简洁化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界面简洁, 初始版面排列的是新闻头条和清晰的图片, 方便用户的浏览, 并采取在大图上添加几句摘要的形式来展示一些较为重要的新闻内容。栏目导航位于界面的下方, 通过简单的滑动即可操作新闻分类的条目, 并且这一系列条目是按照用户的订阅和设定来进行排序的, 个性化十足。
并且网易新闻客户端还能由用户自行选择字体, 采用的是高清的矢量字。并且在新闻报道的阅读过程中, 自然体显示较大, 配有高清的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的下方, 设有关新闻的推介和评论栏以及分享和收藏按钮等, 全程都是滑动操作, 进一步提高了便捷性与人性化。
(二) 新闻信息聚集的有效化和本地化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右侧订阅栏目中整合了信息聚合功能和新闻推荐功能, 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来选定和排列各类新闻内容, 如新闻头条、娱乐、财经、体育以及科技和生活等多方面的信息。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订阅栏目中设有“地方咨讯”选项, 银狐可点击进去选择或是利用GPS定位来选择自己所在城市的新闻信息, 进一步强化了新闻信息接受者与新闻的贴近性, 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三) 新闻信息推送、保存和检索的及时化
网易新闻用户端利用RSS阅读器, 通过“通知”的功能, 第一时间将重要的新闻推送给用户, 用户则通过点击通知推送进入客户端阅读。并且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推送效率较高, 一般一小时内能收到一到两条通知。
网易新闻客户端可通过收藏和关键词搜索的方式来实现对新闻保存和检索。用户可在阅读新闻报道后, 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加入到收藏栏, 便于下次阅读查找;同时用户也可通过搜索新闻报道的关键词, 来寻找在客户端中刊登过的新闻信息。
三、整合新闻客户端的内容
(一) 互动功能下的原创内容
在网易新闻客户端中, “另一面”和“今日之声”等二手加工的栏目反响热烈, 其主要是有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编辑经过二次加工编辑, 将其原有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度整合, 再次运用。与此同时, 网易新闻通过新闻策划来进一步加深用户的参与度, 利用三方平台来进一步加强与社交网络的整合, 如联和网易微博, 同时也加强了与微博、微信、QQ以及人人网等三方平台的合作。
(二) 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
移动智能手机功能强大, 具备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功能, 同时也具备多媒体暂时的功能。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新报闻报道中图片较多, 大多数新闻都是放一至两张高清图片在版面中央, 以此来读者流畅的思路, 和阅读的连贯性。
四、实例应用
搜索“中国飞人”关键词所显示的新闻或者搜索“苏炳添”关键词所显示出来的苏炳添比赛新闻报道, 进一步得知网易新闻网简单、快速的搜索和检索新闻的功能, 并且从图中也可看出网易新闻客户端简洁的版面和便捷的操作, 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对相关新闻的搜索、阅读与关注。
从苏炳添进入决赛的新闻报道可看出,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报道版面主要是放置了一至两张高清大图于版面中央, 以下则是关于苏炳添进入决赛的相关报道, 并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苏炳添比赛后的相关信息, 并且版面下方设有“写跟帖”的评论栏, 用户可在此处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与新闻报道, 并随时更新进度, 进而来进一步加大了公众的参与度, 和与新闻的交流与沟通。
三方平台合作:从新闻的图中可知, 网易新闻客户端与第三方的合作是较为广泛了, 易信、微信、微博以及QQ等等, 用户可更具自身的喜好来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分享到这一系列三方合作平台中, 在一方面加强了公众对新闻报道的参与度, 强化了新闻报道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广度;另一方面, 用户通过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 并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分享出去, 在满足了自身对新闻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网易新闻客户端与第三方合作平台的联系。
五、结束语
网易新闻客户端, 作为新闻互联网的巨头之一, 用其客户端的新闻信息进一步证明了“内容”的重要性, 采用先进的技术来不断地创新版面和操作方式, 有效地实现了技术和内容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稳定了市场的竞争地位, 并为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杨立, 刘彧扬.新闻客户端:网络新闻内容的整合与创新——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J].新闻与写作, 2013 (08) :30-33.
[2]姜胜洪, 殷俊.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与问题[J].新闻与写作, 2015 (03) :54-57.
[3]陆遐.新闻客户端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以门户网站类新闻客户端为例[J].新闻传播, 2015 (09) :32-33.
网易新闻 篇6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媒体, 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网络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使用的信息交流工具。中国3亿的网民总人数和网络新闻使用率的大幅攀升, 无可争议地体现出互联网强大的影响力。新闻跟帖因为议程设置功能和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 以及参与主体多样复杂, 内容数量庞大,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虚拟世界“话语权”和“干预力”不断增强。
根据DCCI NETmonitor网络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对综合门户网站的总访问频次最高, 达到1294.2亿次。CR-Nie ls e n针对2009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从访问者浏览网站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上来看, 访问者花费在综合门户网站上的时间最多, 达到了总体上网时长的27%, 可见门户网站对网民的网络使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NETRATINGS统计报告, 网易新闻频道UV (点击某条新闻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数) 和PV (页面浏览量) 都维持较高水平, 说明了访问门户网站的大部分网民主要是为了搜集信息、浏览新闻。新闻跟帖是附设在新闻报道之后专门供网民对新闻事件发表意见的公告板, 是网络论坛的较早的一种形式。[1]在我国, 网络舆论主要通过网络媒体言论、网络论坛与网民的新闻跟帖等形式反映。其中, 网络新闻跟帖至今仍是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新闻跟帖这一形式首先出现在商业网站。从新浪网2000年率先开设新闻跟帖功能以来, 目前稍有规模的新闻网站都设有跟帖功能, 不同的网站叫法各异, 新浪和腾讯叫“我要评论”, 搜狐叫“我要说两句”。2003年12月3日网易第一条新闻跟帖出现, 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版块都设有新闻跟帖功能。根据研究人员的实证分析显示:“网易格外重视受众的互动参与, 当天主页中有60条链接是与受众的互动, 占主页链接总量的14.8%, 同比近3倍于新浪。论坛链接是网易的重要特点, 表格显示当天主页中有20多篇的论坛文章, 占到链接总量的6.7%左右。”[2]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 在诸多新闻网站中, 网友对网易的认知度较高, 网易在新闻跟帖方面较其他同类网站特色也较明显, 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新闻跟帖的特征分析
(一) 新闻跟帖的草根式评论
在大众媒介的新闻传播中, 记者、编辑、评论员是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经过把关人的过滤和筛选, 剔除那些被视为不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内容, 而将那些已包含着自身价值观念和主观态度的信息传达给受众。但随着网络传播出现, 受众在看完新闻后会有一定的感想, 相对于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能在受众读完新闻后给受众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 使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网民发表的意见代表他们的自己的声音, 虽然某些建议不是很成熟, 但是是从一个百姓的角度去解读新闻, 发表的评论具有草根的视野。目前在我国网络媒体没有独立的新闻采访权和发布权, 新闻跟帖做为网络新闻的一个附加产品, 不但满足网民对发言权的需求, 也是网络新闻在发展中相较传统媒体的优势之一。新闻跟帖的草根式评论的另一方面是草根式的话语, 这种语言往往具备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言特征。网民能在不同的新闻事件中找到其中的联系, 对新闻所发表的意见经常超越新闻内容的本身, 这种看似东拉西扯、顺势帮腔、逆行直言、归谬反讥的点评风格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寥寥几个字不经意间深刻了新闻主题, 结合新闻本身读起来, 两者相映成趣。字里行间透着草根式的幽默, 让人轻松一笑的同时了解了新闻, 相比较大众媒体的记者和评论员的文章以及专家学者的高谈阔论更加具有平民大众的视角, 观点也更易得到其他网民的认同与追捧。
(二) 跟帖中的“观点极化现象”
新闻跟帖作为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一种交流形式, 其观点可以反映出某些网络舆论的特点, 如去中心性、主体隐匿性、互动性等。在对网易新闻跟帖分析, 可以看出网民在对新闻事件意见表达的环境下, 容易出现观点极化现象。1961年詹姆斯·斯通 (James Stone) 在验证群体决策时发现:如果一开始群体内成员的意见比较保守的话, 经过群体的讨论后, 决策就会变得更加保守;相反, 如果个人意见趋向于冒险的话, 那么讨论后的群体决策就会更趋向于冒险, 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现象。[3]在“南京一房管局局长抽天价烟事件”的新闻报道跟帖中。笔者对2008年12月16日的这则报道进行分析, 得到结果如下:新闻跟帖19592条, 其中网民顶贴数过万次的帖子共有4条, 顶贴数排名前7的帖子的顶贴人数分别为如图表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网民在表达意见的同时喜欢追随已经成型的意见群体。网易网友对于网友爆料当时未经证实的消息时, 持有相信的态度, 并对该房产局长的背景、身份、行为进行了“刻板印象”的归纳, 将其列为贪官进行抨击。其背后有网民对社会现实的本身理解, 也有网络媒介传播自身的特点。关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如此突出的原因, 许多学者进行研究认为: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个体身份隐匿的状态下迷失自我, 沉浸于一种“法不责众”的群体心理。法国学者勒庞也认为, 群体经常失去方向感, 表现为一种纯粹的无意识形态。在群体的心理中, 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 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 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 无意识占了上风。[4]另一方面意见领袖对网络事件的推波助澜, 甚至控制网络事件使之朝着某个预定的轨道发展。从传播学角度分析, 虽然人们在网上都是以匿名身份发表意见, 表达更加自由, 但是新闻跟帖的形式加大了大量网民对已“主流意见”的跟从。从发帖时间来看, 大多数新闻跟帖数量前几名的发帖时间都是在新闻发出后一小时内的发言, 这些帖子很快时间内被顶了上去, 再也下不来了, 不能代表跟帖的内容水平, 也不能完全代表网民的意见。
(三) “新闻”与“跟帖”的本末倒置
网易曾经以“无跟帖, 不新闻”为口号策划网络新闻, 以网友跟帖作为新闻版块的核心竞争力, 网易湖南长沙网友跟帖:“上网易六七年了, 早以养成习惯:点开新闻, 看下核心提示, 打开网友评论...感谢网易.....和我习惯一样的点下右下角。”此回复得到3万多网友的回复。四川成都网友也在回复中评论道:“没有我们这些网易的人才就没有你们网易新闻出彩的地方!!网易新闻的价值全在于我们这些新闻评论家!……”这种以新闻跟帖为主要卖点的网络新闻正成为目前新闻网站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媒体角度分析, 这样不仅忽略了新闻的主体地位, 也偏离了新闻的真正价值。但以新媒体发展来看, 这种趋势也是“用户生产内容”与“大众媒体生产内容”的融合的体现。
目前, 在中国由于采访权的缺失, 网站只能转载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 这导致了当前各大网站新闻内容严重同质化的现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中心教授约帕维里克曾将网络新闻传播分为拷贝借鉴、用户化和网络原创三个阶段。网络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拷贝借鉴”阶段, 新闻内容同质化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是致命的弱点, 因为大部分网民的信息需求仅限于对当天新闻有大致了解, 对于他们来说, 看哪家网站新闻并无太大差别。大多数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 甚至有很多网友表示自己更多时候是看了标题跳过新闻去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在信息时代, 门户网站很难凭借新闻内容本身获得固定的受众群, 这也导致其新闻传播方式的严重不稳定性。在这个信息泛滥重复的时代, 了解新闻产生舆论或许比仅仅了解新闻本身更有价值, 新闻所带来的不同思考方式、不同社会背景的网民对议程的讨论跟帖反而成了各门户网站差异化的一个关键因素。网民在浏览新闻时, 不但关心新闻本身, 他们更关注新闻背后的现象、新闻背景以及热点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其中主要原因是网民不再满足于被动阅读新闻, 他们想通过跟帖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别人的看法, 以满足关注和参与的心理需求。这种新闻内容与网友跟帖“倒挂”的现象, 一方面是网络传播方式本身属性所决定, 同时也是网民积极参与社会讨论的结果。
(四) 新闻跟帖的“失范”现象
“失范”是一个社会学术语, 指现代化过程中, 因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 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心理上的无序状态。[5]目前网络活动“失范”趋势正在蔓延整个网络, 作为网上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的新闻跟帖中也出现跟帖“失范”现象。这里讨论的失范现象主要是指失范的行为, 即跟帖中对于新闻中组织和个人及其他网民的恶意侮辱与人身攻击。网络新闻的互动直接体现在它把新闻的单向传播模式, 改变成多向的交叉传递。新闻学理论证明一则新闻存在多个角度, 记者眼中的新闻和受众眼中的新闻视角可能是不同的。但是, 当更多的人参与到一个新闻事件当中时, 受众的主观议论可以更具有自由化和娱乐化倾向, 这往往会使得严肃的新闻事件被个人随意娱乐, 从而造成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造成对新闻人物的伤害, 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根据社会学理论分析, 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日常活动受到法律规范以及各种道德的约束与监督, 一旦进入一个自身运作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网络世界, 则容易发生无疑无从、自由活动的状态。对于新闻跟帖失范的原因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道德和心理多方面都有关系。从社会学场域理论看, 一是人们的行为活动本身从现实转为虚拟;二是人们在网络活动中, 身份由固定转为机动, 人们在网上发布意见更加自主灵活;三是网民的社交关系的变化, 从网下的“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 其发表帖子的内容与其社会角色联系程度较弱, 对其失范成本较低。
虽然有些网友以诙谐幽默的点评, 使其他人对事实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些建立在客观认知上的娱乐式的表达方式是互联网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 但也有许多随意的、不负责的哗众取宠式的发言。例如在一则“女首富张茵光环褪尽身价仅剩7%”的报道中, 网易网友评论道:“把他老公干掉, 公司会有起色的”。另一则“许小年:洗头搓脚是朝阳行业”的新闻话题讨论中, 有网友评论:“看来许教授是经常光顾洗头房了。”在新闻话题讨论中肆意侮辱谩骂、攻击他人, “出口成脏”的帖子随处可见。这些都迫使新闻传播让位于网络娱乐, 使得一个良好的讨论空间失去其自身的价值。
从“使用与满足论”分析“跟帖失范”原因, 网民在网上消费新闻时, 更多的时候是满足一种信息消费需求 (Informatio n Cons um ption) , 以娱乐的心态消费新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认为:“网络媒体娱乐化主要原因在于网民结构的大众化, 网络正在由“精英”的“专利”转化为大众媒体, 网民结构呈现出大众化趋势,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大众”与“精英”相比, 更喜爱娱乐信息。网民结构的大众化造成了网络媒体的娱乐化趋势。”[6]与此同时, 商业网站为了迎合网民“娱乐新闻的需求”, 默许甚至鼓励这种不客观、偏激的言论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网络, 以故意谩骂方式吸引注意也是许多跟帖失范的原因之一。新闻跟帖失范背后是新闻娱乐化心理带来的负面效应, 值得我们警惕, 否则容易导致不正常的社会心理, 影响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混淆了是非判断的价值观。
(五) 新闻跟帖对社会议题更关注
网络跟帖反映的是网民的社会心理, 比如近期的跟帖数较多的新闻, 常常是反映了网民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不满、同情弱势群体心理、仇富心理、憎恶贪污腐败现象。从网易新闻点击和跟帖排行榜 (见表2) 可以看出:例如汽车以及娱乐消息点击率较高, 但跟帖评论的却不多, 而社会新闻与时政消息更加吸引网民的跟帖。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指出, “网民关注的议题也正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快速转化, 网络意见的主流化、政治化、现实化趋势非常明显”。[7]这表明网民更加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新闻舆论对社会监督作用的价值体现也是在此。
网民对讨论话题的热情程度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 正确地看待和思考这些舆论, 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利益调整、制度改革的方向, 同时也可能起到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和出气筒”的作用。一方面, 我们的政府机构和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网络新闻跟帖理性意见的支持与引导, 减少网络噪音和垃圾信息对民主的公共空间的破坏。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新闻的议程讨论功能倾听社会舆论的呼声, 这些都有益于形成理性的舆论环境, 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都有好处。
三、结语
新闻跟帖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提供了便利通道, 跟帖也具备了聚集与反映网络舆情、提高网络新闻质量、搜集线索并指导新闻报道、评估网络新闻传播等强大功能。网络由于其开放性和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容易使得跟帖质量和水平出现不稳定状态。网民在新闻跟帖中表现出具有明显群体化的特征, 且网络上对新闻事件的意见极易出现群体认同现象。为了争夺话语权, 在语言表达上也容易出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失范现象。随着网民阶层结构、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媒介素养的提高, 网民对于新闻跟帖会越来越理性, 但是如何引导正确舆论和更多沉默的网民参与到议题讨论中来, 仍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侯东阳.舆论传播学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117.
[2]易前良, 奚流.新浪、网易网络新闻比较分析[J].新闻界, 2007 (1) :21.
[3]AngleRoh, Zfj3000, Kuxiaoxue, Cabbage.群体极化[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Group_Polarization, 2009.
[4][5]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79.
[6]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31.
网易新闻 篇7
关键词:数据新闻,媒体融合,网易《数读》
一、网易《数读》栏目的数据新闻实践
国内四大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独立数据新闻栏目,但是仔细观之,内容同质化问题较大。其中,网易《数读》成立较早,可视化程度较高,较之以设计为主打的搜狐《数字之道》更具有科学严谨性,色彩搭配和元素运用更加美观直白,选题更加具备国际视角。笔者将选择网易《数读》这一栏目做重点分析。
网易《数读》在2011年年底正式上线,于2012年2月9日发表了第一篇数读文章《两百年来200多万中国人成功移民美国》。其更新速率为平均5天发一期,着力于把当下的新闻热点连接,主张“用数据说话,为读者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何谓“轻量化阅读”?众所周知,赛车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从而有利于产生更高的加速度。阅读体验也是如此,《数读》着力于将纷繁的数据整理分析,用最简单最贴切的可视化分析视角向读者呈现数据背后的社会意义。这比较贴合数据新闻的制作要求,避免花哨的形式主义作风削弱了新闻感。
(一)报道选题:立足国际视角贴合受众利益
据笔者统计,截止至2016年4月12日,网易《数独》栏目已经累计发稿439篇。其7大子栏目国际、经济、政治、民生、社会、环境和其他分别精选收录了文章59篇、48篇、25篇、26篇、61篇、16篇、13篇,共计文章总数248篇,每个栏目文章占比如图1所示。
从图可以清晰看出网易《数读》栏目的选题具有国际视角,其中更加偏重国内有关社会和经济类别的新闻报道。
目前海淘的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成交规模超过1400亿,预计到2018年,跨境电商的市场份额将达到万亿级别。2016年4月8日,中国海关执行新政,对跨境电商课税的同时,针对个人海淘行为的邮税也提高了税率。对于喜爱海淘的人士来说,这直接关系着他们“剁手”成本是否会提高,提高的幅度多少也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因此海淘征税的话题比较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议论。网易及时关注到这一热点话题,在2016年4月12日发表文章《对个人海淘征税:中国远比国外高》,上线当天网上更贴人数52051人,热度在所有文章中排名第二。
此篇数据新闻选取中国、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把中国置身与国际之中,从香水、粉饼、手提包、手表、笔记本电脑、奶粉等海淘热品下手横向对比四个国家的税率征收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特色的邮税的实行,虽然名义上是将关税和国内税合并后的简化税,但这种简化的税率却常常比国外关税和消费税的总和还要高,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入境物品的全额征税比中国更宽容。
(二)数据分析:多法并用凸显新闻背后价值
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总体上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利用第三方平台公开数据,如政府网站、企业公开报表等;二是编辑自主综合第三方数据;三是利用平台自身的私有数据;四是利用平台产生的UGC。虽然这些数据客观上为数据新闻报道提供统计学数据,但是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尤待考察。企业和国家出于自身安全性需要可能会隐藏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对此数据新闻编辑的不论是直接来源还是综合第三方数据都可能是不完全的。更甚者,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虚假捏造数据,记者如若不加以甄别,其经过整理清洗的数据也会导致新闻失真。而另一方面,社会化媒体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获取用户信息建立数据库也会涉及侵犯用户隐私的危险。
笔者统计网易《数读》439篇文章的数据来源,得到以下结果,数据显示,直接引用第三方平台数据占比58%,整合使用第三方平台数据占比42%,而利用平台私有数据和平台UGC的基本为0。在整合第三方数据的新闻中发现其数据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内外双向平台,足以管窥《数读》的国际视野在不断加强。
数据采集之后,经过新闻编辑的筛选、整合细化分类信息后便开始进入一个重要的流程,即数据分析。吴静曾概括数据新闻分析的方法种类,其主要包括统计、关联、对比、换算、量化、溯源、发散、综评等。[1]网易《数读》多采用对比、关联和统计等手段,如在《国际油价大跌,中国本是最大赢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14个石油主要进出口国家的石油进出口量统计,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中国放在国际环境中比较。另一方面,通过换算,计算其占据中国GDP体量的多少,最终得出中国虽然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但因为其主要能源消耗主要依赖煤炭进口,受石油影响有限的结论。其丰富的数据分析方法,使得事件背后所体现的新闻价值跃然纸上。
(三)可视化呈现:突破传统图表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从可视化元素来看,数据新闻呈现主要分为三个梯度。其一是传统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等,此种图表制作要求较低,可借助EXCEL表格或者百度图说等第三方开源软件制作。在2015年之后的《数读》栏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使用桑吉图等高级图表;二是创意图示,此种数据新闻呈现方法更加灵活,如矢量图标和文字数据的搭配、传统图表改造、地图、人物关系图谱等。此种图表需要借助PS、AI等设计软件,对于艺术审美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三是交互图表,此种图表通过动态体验增强用户参与感。与之相对的是制作成本更高,花费的时间成本也更大,所使用到的往往是编程技术。国内目前使用交互图表比较纯熟是财新网的《数字说》栏目,对于网易《数读》来说仍旧是短板。
笔者统计网易《数独》栏目目前发的439篇稿件,按照传统图表、创意图表和交互图表对其分类,统计结果如下图5:
从中不难发现,网易《数读》基本脱离了传统图表的表现形式,运用图形图像说故事的技术也相对成熟,其中,创意图表占据66%,传统图表占据32%,互动图表占据约2%。以《失败的中国式控烟全球四成香烟中国制造》一文为例,可以发现此文从中国烟民数量、中国烟民每年消耗的香烟数量、每年死于香烟的人数和烟草行业2011工商税率来试图表现中国吸烟体量巨大。左边通过香烟承载数据信息,数据并没有用亿、万、百万等单位,而是直接展现数据用以衬托中国吸烟人数众多,中国式控烟成效不足。右侧将烟民数量和美国人口、每年消耗香烟盒累计长度和地球周长、烟草行业工商水利和新西兰全国GDP做对比,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数据的换算量化了解。
从色彩搭配来说,网易《数读》的配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一用色,如上文所例;还有一种是采用冷暖色搭配,此种表现手法强调了视觉变化,丰富了画面内容。同时,对比色彩的成功运用依赖于良好的色调平衡,过强的色彩对比反而会造成视觉不适,对此,网易《数读》采取了降低色彩饱和度的措施。如下图所示,作者通过一个色轮里的8种邻近色,降低了色彩饱和度,改变每个扇区的大小以缓解色彩冲击(学名为南丁格尔玫瑰图),增加视觉变化的同时却不会破坏视觉和谐。
二、网易《数读》栏目存在的不足之处
网易云阅读曾在为网易《数读》做的一篇推文中论及数据新闻面临的困境———在中国,一是数据很难找,信息公开不全,很多时候只能从新闻或论文里寻找或者通过其他的逻辑来说明问题。再者,找人才也难———做数据新闻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要会做图、懂传播,还要懂编程。“遇到数据,不仅要做图,还要用合理的逻辑生成一个耐看的专题,不光要做到好看,还要做到更加精准和直观。”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探索也是道阻且长。
(一)数据来源单一,缺乏多平台整合的发展思维
在上文中笔者曾经分析过网易《数读》栏目的数据来源,可以发现平台数据大多依赖第三方平台数据整合,缺乏独家数据。
据笔者统计,网易《数读》的内容流量主要还是基于网易门户和移动新闻客户端,其在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流量仅仅保持在几百。自从网易新闻客户端2011年上线以来,累计到2015年9月,平台累计用户量已经达到3.6亿,月活跃量突破1亿。如此大的用户量和访问量,为用户生成内容和平台生产私有数据提供了可能。据腾讯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全媒派》所言,腾讯新闻在2016年两会报道中独家策划的《2016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和《“生”意:中国人“二孩”生育意愿调查报告》H5新闻专题,报告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投放,面向全网网友、调查他们对罕见病的认知以及“二胎”生育意愿,各自回收有效问卷10余万份。随后,团队将回收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总结形成报告。[2]“二孩”报告出炉后,很快被第一财经等媒体所引用。报告还得到著名人口经济学界梁建章的推荐,并为其作序。
网易《数读》栏目的数据来源涵盖中外媒体,比较宽泛,但是其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在新闻选题的策划上也较少利用到网易自有的平台优势。伴随着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挑战以及公民新闻的出现,《卫报》的应对之策是开放新闻,即并不将公民新闻视作对传统媒体的挑战,而是将其引作自己的报道内容。毕竟记者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报道专家,所以在《卫报》眼中,开放新闻才是唯一的发展方向。[3]网易《数读》栏目是否可以做出尝试,欢迎广大读者数据新闻来稿,形成良性互动。
(二)互动程度较低,立体化设计干扰阅读体验
网易《数读》栏目自成立至今,439篇文章中只有9篇是互动图表。笔者仔细比较之后发现其互动效果还是欠佳。如在其2013年1月6日发表的《跟钱过不去的美国富翁》一文中存在如下交互体验问题,一是互动图表没有自适应屏幕,页面超过了滚动框,无法一目了然,仍然需要上下左右地拉动滑动轴。二是没有自带检索功能,用户只能根据行业标注的色彩区分,这也侧面反映了数据的单薄。三是色觉搭配不是很和谐,饱和度过高,无法提供舒适的视觉体验。
笔者观察发现,《数读》栏目自2015年后开始逐渐尝试立体化设计,而之前大多是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即不加任何三维属性特质,没有浮雕、阴影、发光等特效。对于一些背景和新闻相关的照片也降低了透明度,使得图片不会干扰新闻内容的体现。之后《数读》在视觉表现上的探索力求推陈出新,开始尝试在可视化处理中加入立体元素。如图9的《二孩生育意愿山东四川最强东三省不积极》中使用在一个立方体的构图上加入了横向与纵向两张图表,突出了立体化效果,虽然富有创意和表现力,但是如若在手机端呈现则会导致阅读障碍,侧面数据展示不清晰,让读者无法完全了解其中的文本信息,干扰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显得形式大于内容。南方日报美编谭唯曾经说过,如果想让图表中的数据自己说话,就不要让它被周边的装饰所淹没。[4]设计是服务于新闻内容的,是为其更好呈现做准备,而不是喧宾夺主或者干扰阅读。
(三)数据可视化团队建设尤待完善
从数据新闻的团队建设来说,数据新闻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的新闻调查到数据整理,从设计到编程都会涉猎。国内一些传统媒体的新闻可视化作品往往是记者和视觉中心进行合作,由于视觉中心的人员不直接参与新闻采写的工作流程,双方沟通起来以及制作效果都有所欠缺。
网易《数读》栏目采取的是小组分工作业,一篇报道根据选题大小和耗费工时会分派2~5个编辑,分别参与设计和数据整理。[5]国内的数据新闻团队基本是由传统的新闻编辑团队转型而来,这导致了两个问题,首先是这些团队人才欠缺,缺乏数据新闻理念和专业的人员配置,导致了我国数据新闻的策划能力和创新水平低,数据能力差。笔者观察,在四大门户网站都存在着内容同质化问题,网易《数读》也缺乏像财新可视化团队那样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和编程师,主要是由1~2个老师带着实习生完成的。再者,数据新闻的生产周期较长,很多作品往往耗费时间人力成本长,但是收益往往比较低,也是使得国内数据新闻团队建设相对滞后的一大原因。
上述几点不足,不仅在网易的《数读》栏目中有所呈现,在目前媒体所做的很多可视化内容中也都多少有所涉及。媒体内容可视化是在目前移动终端与大数据相融合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可视化给读者提供的直观、直接的阅读感受是以往文字与图片无法企及的。这就需要媒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扬长避短:第一,创建与完善独家数据库。相比较传统纸媒,互联网平台在获得数据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选题策划得当,可供使用的数据唾手可得,关键是要有专业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过滤,形成有价值的可视化内容提供给读者。第二,可视化设计切勿形式大过内容。使用可视化的内容呈现方式,根本目的在于缩短用户了解内容的时间,将复杂的关系链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变得简单、简洁,便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并不是为了可视化而可视化,也不能一味追求可视化效果而忽视使用者对内容的理解。第三,建立专业化的可视化制作团队。这个团队中一定有人熟悉内容,有人谙熟技术,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看到的国外媒体优秀的可视化作品,大都是在记者的指导下由技术团队来完成的。现在国内有很多传统媒体的可视化团队建设也已经相当成熟了,比如新京报的动新闻制作团队。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传统新闻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数据驱动的深度新闻报道和趋势性新闻报道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而另一方面,可视化新闻的制作包含了前期的数据挖掘、新闻选题,以及后期的设计、编程等专业领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数据来源多元化也驱使新闻媒体加强与外界企业的合作,技术对于新闻业的制约更进一步,而如何获取和辨别真实全面的数据来源也值得数据新闻记者深思。
作为新闻人才输送源头的广大高校也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了解大数据时代新闻业务的变化和新闻人才的新型技能需求,对应修改或增设相应技术或营销课程,强化师资团队建设,为未来新闻业发展培植具备良好数据意识和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1[1]吴静.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实践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4-02-08
2[2]腾讯传媒.拒绝伪刷屏,腾讯新闻扎实攻坚了4个选题,2016-03-14
3[3]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06-05
4[4]谭唯.网易“数读”的信息图表运用[J].南方传媒研究,2014-07-25
网易新闻 篇8
一、网易新闻客户端与澎湃新闻客户端简介
关于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定义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综合分析认为, 手机新闻客户端, 是媒体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向用户实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新闻类信息的应用软件, 其信息搜索覆盖面广、内容丰富。
(一) 网易新闻客户端
网易新闻客户端是一款新闻资讯类App, 以海量资讯、智能推荐、跟帖盖楼、本地服务等独特优势始终占据新闻客户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其第一个建立原创栏目, 并首创用户积分制度, 深得用户的喜爱。“至2015年9月, 网易新闻客户端全平台累计用户量已经达到3.6亿, 月活跃量突破1亿。”
网易新闻客户端是针对自身内容特色开发的新闻客户端, 突出特色是方便的“跟帖”功能, 提倡“无跟帖, 不新闻”;另外, 其倡导的“有态度”的理念被众多用户认可。
(二) 澎湃新闻客户端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的最新成果, 澎湃新闻客户端的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 即致力于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澎湃的内容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通俗但不庸俗, 懂批评也懂建设, 听民意但不迎合, 谈问题也谈主义。澎湃希望在信息纷杂的时代, 由追问洗得真相, 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见解, 促进民智的成熟与社会的发展。”
二、网易新闻客户端与澎湃新闻客户端内容概况
(一) 内容定位
网易新闻客户端致力于为所有“有态度”的网民开放, 倡导“无跟帖, 不新闻”, 提倡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跟帖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出自己的想法。
澎湃新闻客户端则以时政与思想定位, 将对象定位于精英阶层, 主要服务时政爱好者, 给每个有思想的人以平台, 期待可以获得知识精英的青睐。
(二) 频道设置
网易新闻客户端共开设51个频道, 包括头条、热点、政务、财经等多个频道, 每个频道之下又有多个小节目, 如《每日轻松一刻》《易百科》《历史七日谈》等多档原创栏目, 深受用户热捧。
澎湃新闻客户端共开设4个主频道:时事、财经、思想、生活, 每个频道之下又有多个子栏目, 共计53个, 它已经成为国内聚合新闻和思想内容的最大平台之一, 主打时政新闻和思想分析。自推出之日起, 其深受关注栏目的有《打虎记》《社论》《文化课》等。
(三) 服务开发
早在2011年11月, 《新周刊》网络生活价值榜就将网易新闻客户端评选为“年度最有价值手机App”, 虽然它不是国内最早推出新闻客户端的门户, 但是它对于其他门户类新闻客户端的影响是巨大的。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界面顶端标出了“网易新闻”字样, 接着是下设的51个频道导航, 用户可以通过喜好来切换频道或者对频道进行排序、添加。阅读界面顶端分为“推荐阅读”和“我的订阅”两部分, 右上角更有33类网易号的订阅选择, 其中的分类选择更是有上千种。视频界面有12个分类, 包括推荐、新闻现场等。话题界面有话题、问吧以及用户关注的话题、提出的问题及收到的回复多个内容。在用户界面更是有金币商城、活动广场、游戏中心等多个下设分类, 浏览历史、收藏跟帖全都一目了然。
澎湃新闻客户端的“问吧”选用的问题以当下热点问题为基准,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答疑解惑。用户可以提出自己的各类问题, 但问题大多与新闻中所涉及的背景信息、相关知识, 或是新闻当事人本身相关。针对大众提出的问题, 澎湃新闻客户端制作成问答式新闻, “追踪”功能则是帮助用户将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跟踪。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 四面八方的信息让用户眼花缭乱, 因此对于新闻客户端而言, 在海量的信息中及时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闻客户端的未来发展走向
新闻客户端虽在现今的各类媒体中拔得头筹, 但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新闻客户端未来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 多做原创节目;紧贴自身定位, 突出独特优势;优化用户体验, 提高用户黏性;不断更新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只有如此, 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站稳脚跟、日益壮大。
(一) 坚持“内容为王”, 多做原创节目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内容成为媒体竞争的重中之重。坚持“内容为王”, 是媒体立足的根本, 也是新闻客户端得以不断发展的长胜之道。
如今, 新闻客户端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内容的同质化。同一篇文章被不断转载是常有之事, 内容缺乏深度, 只是对表象信息的概括, 而没有实质内容的现象普遍存在。
澎湃新闻客户端在上市之时就将自己定位为内容供应商, 坚持提供优质、精品内容。“内容为王”的宗旨使它将其余一切产权、渠道、技术都摆在了第二位, 它卖的是原创内容, 内容就是它的产品。网易新闻客户端也把打造优质原创内容作为自身赢得用户的关键, 推出了《另一面》《数独》等四十余档原创节目, 深受用户热捧。
(二) 紧贴自身定位, 突出独特优势
新闻客户端设立之时便有对于用户、对于自身发展、对于内容等的定位, 也拥有自身功能设置或是用户体验当中的优势、独到之处。
澎湃新闻客户端聚焦时政新闻, 以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见长, 目标读者是那些关心时政而又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 内容和定位都十分强调新闻专业主义。澎湃新闻客户端的功能设置中以“问吧”最为特色鲜明, 以热点新闻为依托, 邀请专家、学者乃至事件当事人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对于有意义的问题, 制作成软新闻进行知识性普及或事件澄清等。“问吧”功能为澎湃新闻客户端增色不少, 点赞率高、跟帖量巨大也说明了其独特的优势所在。网易新闻客户端也开设了“问吧”这一功能, 但问题涉及范围广而杂, 虽然用户关注度颇高, 但相对而言, 缺少了新闻客户端的专业性, 鱼龙混杂的问题与解答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答疑解惑的作用。因此, 网易不应刻意模仿, 只需发挥自身优势, 在优势领域不断发展, 如新闻跟帖盖楼的优势、首创的用户积分体系等, 在其优势领域不断开拓, 胜过一味模仿。
(三) 优化用户体验, 提高用户黏性
“数百位专业记者在追逐新闻, 近百名思想大家在奋笔疾书, 当然, 更重要的是, 还少不了你, 我们的用户。你不只是沉默的阅读者和围观者, 你可以随时随地追问新闻、探讨思想、书写来信或在澎湃开设栏目。澎湃新闻尊崇最大限度的平等与开放, 每一位用户都是真正的主人。”
澎湃新闻客户端的这句介绍词很好地诠释了手机新闻客户端应有的态度。在新闻客户端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之下, 如何利用技术给每位用户带来最愉悦的体验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网易新闻客户端与澎湃新闻客户端都注重评论、转发、收藏、分享等功能的深度开发, 并在这些功能设计研发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个性化。澎湃新闻客户端的问答模式和新闻追踪这两项原本寄希望于能和读者形成新型互动的模式, 并没有为澎湃带来多大实际上的声势, 反而是来自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助其声名鹊起。可见, 新闻客户端与第三方的分享合作至关重要。将社交性融入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当中, 以此提升用户黏性同样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澎湃新闻客户端的分享平台涉及8个,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分享平台多达15个, 更突显其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 对用户黏性的追求。
(四) 不断更新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
就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而言, 新闻客户端日益占据重要位置。因此, 新闻客户端有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 应力图起到传播信息, 报道新闻;反映舆论, 引导舆论;服务受众, 服务社会的功能。
社会责任理论认为新闻自由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构建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理想的传媒应当传递真实的信息, 全面客观地报道事件;提供一个公开透明、自由交流的互动平台;注重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引导, 努力维护社会和谐。新闻客户端理应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以“内容为王”, 辅以技术手段, 承担社会责任, 并不断推进创新。
参考文献
[1]杜哲.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对比分析——以腾讯、网易、搜狐、新浪为例[J].新闻世界, 2014 (8) :34-35.
[2]李文.浅析网络新闻的多样性与交互性——以“澎湃新闻”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7) :29-30.
网易新闻 篇9
一、网易新闻客户端流量数据相关性解读
(一) 微博官方账号数据解读
综合累计观察数据, 网易微博新闻客户端的流量数据分析可以依据三个方面, 即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首先从“发布时间”这个维度来解读, 就其相关性分析, 1点赞量、转发量与发布时间的相关性较高, 而评论量则相对受时间的影响较少;从第二个维度“题材”分析, 题材与评论量间的相关度最高。
究其原因, 转发、点赞行为相对比评论行为的操作更简易, 用户接触到的可能更高, 而评论行为相对操作更麻烦, 用户进行评论行为前更容易瞻前顾后, 受到题材、相关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时间这一单一维度的影响力就相对下降。
从发布日期来看, 转发量的日均流量分布方差最大, 说明转发的日平均流量在不同日期内分布分散, 其次评论、点赞的方差较小。可以发现, 在面对内容丰富的新闻时, 用户更多选择转发、评论, 因为其能在一定公开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立场, 点赞的行为一般很难引起其他浏览者的注意, 无法满足个体渴望通过表达立场获得社会关注的心理需求, 更多是部分用户的个人习惯性行为, 如粉丝用户“刷赞”现象。
(二) 微信公众号数据解读
针对微信发布规律, 公众号内容推送都在当日的同一时间, 所以每日的发布时间对用户的各项行为差异不存在影响, 但从周分布来看, 由于用户在周末期间的阅读行为更多, 流量在周末的平均水平高于工作日期间的水平。不同栏目决定了内容的排版位置, 从而影响了用户的点击行为, 题材影响了内容的质量, 进一步影响用户的阅读行为。
观察分析可得, 不同栏目对于用户的阅读量、点赞量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关性主要体现在用户点击难易度及视线移动规律上, 推送内容的首条图标较大, 有效点击范围较大, 视线是由首条向下移动的, 所以首条内容的用户阅读行为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其他位置的内容。
题材相对阅读量、点赞量的影响十分小。实际上, 标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量, 内容质量好, 点赞量可能达到峰值, 这受益于微信没有微博平台的字数限制, 各类型的新闻内容都可以阐述得丰富、生动、有吸引力, 且微信用户也具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 黏度更高, 从而使题材的独特性相对减弱, 标题及内容对用户的点击阅读、点赞吸引力更大。
二、网易新闻两大社交平台选题倾向解读
(一) 微博选题倾向
在2015年7月13日~9月7日这八个星期内, 网易微博客户端共发布各类微博总计903条, 其中和公众日常切实相关的社会新闻多达455条, 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热门跟帖”互动式新闻、重大事件天津港爆炸和9.3抗战胜利日阅兵是网易新闻微博客户端的报道重点之一, 娱乐新闻和非新闻体裁的搞笑图片等休闲娱乐内容占比同样较高。
微博的选材中揭露社会负面事件的民生类新闻占比较少, 倾向于居民文化生活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小事, 报道深度较浅, 但极易引发读者讨论和共鸣。而在内容较深、对用户水平要求较高的时事、财经、法治、科技、历史方面的报道, 网易新闻客户端微博的着力较小, 无论从微博数量抑或是内容深度上都还保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 微信选题倾向
2015年7月13日~9月7日, 网易新闻客户端在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409条内容, 涉及社会新闻、历史、科普类文章、娱乐新闻等多个类别, 同时发布了一些网易招聘信息和广告。
网易新闻客户端微信平台注重文化内容传播, 硬新闻相对较少, 同时在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等方面的着力较小, 鲜少出现相关题材的报道和文章, 这三种题材的文章在7、8两个月内累计有12篇, 对负面事件的报道相对微博进行了更多更深的挖掘。例如, 有围绕天津爆炸、股市暴跌和国家反腐等主题的文章内容。
三、特色总结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的综合性发展特征, 网易新闻在两大平台上呈现出其特有的特色, 但很少针对用户习惯进行调研,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平台资源的浪费, 具体特色总结如下:
第一, 微博账号发布的新闻资讯中, 用户希望体验更新快速、内容丰富及图文并茂的信息, 对交互类的功能兴趣较低。
第二, 用户倾向于在微博中关注娱乐性的内容, 而微信平台上用户对深度新闻有更高的需求, 对快讯类新闻的期待较弱, 对视频新闻类型有更多的关注。
第三, 新闻、资讯类的内容, 质量影响转发量。微信用户的转发意愿高于微博用户, 使用微博接收新闻信息时更多采用浏览的方式。
第四, 大部分用户对娱乐、文化、生活等休闲类的内容在数量上需求度较高。
第五, 时间维度上, 每周二的阅读人数和点赞数最高, 每周五的阅读数最低。
摘要:新闻门户网站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进入瓶颈期, 受众市场扩展受限, 各类新闻平台的出现也极大地挤压了传统新闻门户网站的发展空间。为了促进多平台发展, 原本仅出于社交目的的平台——微博、微信开始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新的推广平台。通过案例的跟踪式研究, 能够细化分析网易新闻官方微博、微信的发展状况, 有利于不同传播平台间的资源整合, 从而探析网络门户网站在新媒体时代的突破。
关键词:微博,微信,网易新闻客户端,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宝.新兴社交媒体的探究与对比——以腾讯微信和新浪微博为例[J].艺术科技, 2013 (09) :84.
[2]曾莹莹.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信微博[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4) :34.
[3]姚丁菁, 白静.微信公共平台——自媒体发展探析[J].金田, 2014 (12) :400.
【网易新闻】推荐阅读:
网易新闻如何发布文章12-19
网易探索06-10
网易邮箱签名插入图片方法01-03
网易销售部笔试题目探讨06-08
2024网易校园招聘笔试题目07-22
网易企业邮箱操作说明08-23
网易泡泡里的邂逅散文10-28
网易游戏校招研发类笔试题09-09
网易校招业务发展管理培训生笔试经验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