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2024-09-29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精选12篇)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篇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文明的不断加强, 礼仪走进社会, 走进企业, 也走进了各大校园。教师的礼仪修养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职业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 主要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礼仪本身既需要具有内在职业道德涵养的提升, 又需要外化于具体言行的规范修炼。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引导着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 其对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社会角色所不能替代的。

然而, 在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中, 礼仪素养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从教师自身来看, 很多高职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和评职称上, 对教师职业礼仪不够重视。其次, 高职院校在教师职业礼仪的认知、教育、管理上也没有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节拍。一般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对学生礼仪素养的教育, 特别是和服务行业接口的专业大都开设了礼仪类的课程, 但是对教师队伍的礼仪素养要求却有所忽略, 也缺少对教师职业礼仪方面的引导和养成教育。

二、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现状,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淮安某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从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现状、教师职业礼仪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学生对教师职业礼仪的期待三个方面进行。本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随机形式, 共发放问卷230份, 回收225份, 回收率为98%, 其中有效问卷221份, 无效问卷4份, 有效率98%。调查和分析的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适性。

三、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现状

对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现状的调查主要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课堂礼仪、校园形象礼仪三个方面展开。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该学院教师的师德还是被学生认可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院教师的敬业和爱心, 100%的学生对教师的敬业表示赞同, 只有1%的学生对教师的爱心选择了不同意。97%的学生认为学院教师整体形象基本符合教师职业要求。调查中对学生能一视同仁一项认可度稍低, 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受到过教师的区别待遇。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最主要的场所, 课堂礼仪是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重要体现。对于课堂礼仪的现状调查主要从教师的精神状态、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学院教师的课堂礼仪总体尚可, 在某些方面学生认可度比较高, 比如上课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只有6%的同学认为有教过他们的教师在课上精神不够饱满、热情。也有少部分高职教师在课堂上有些礼仪细节没有很好的注意。比如, 调查显示, 有10%的同学表示看到过任课男教师有在教室抽烟的现象;10%的教师在上课会有迟到现象;17%的教师在上课时不关手机, 影响正常教学。另外较为突出的问题反映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礼仪和表达艺术。有44%的学生对授课中教师语言幽默持一般态度, 而8%的学生持否定态度;14%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时不习惯用“请”字;15%的学生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个人习惯用语很多。

教师的形象礼仪主要是指教师的外在修饰, 包括服饰穿着、体态行为、语言谈吐等能让人直观感知的礼仪。从学生的评价中发现, 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还是比较注重的, 着装打扮能够符合职业礼仪规范,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有一定的约束。但是通过调查仍反映出一些问题。部分女教师在外表修饰上不够端庄大方, 如有12%的学生认为一些女教师妆容过浓;有16%的学生认为有些女教师衣着过短过露;有12%的男教师有严重不修边幅现象;13%的学生认为教师办公桌有杂乱邋遢现象;少部分教师在办公室这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比较放松, 忽视了在办公室应遵守的礼仪, 有11%的学生见过教师出现坐姿不雅或两脚放置桌面的现象。另外, 有些教师出于身份不同的原因, 对学生始终存在距离感, 对学生不够亲切, 调查显示, 36%的学生不同意当在路上碰见, 教师会主动问好。一些教师的语言文明还有待加强, 14%的学生同意有些教师会爆粗口。

四、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对策

(一) 增强教师自身思想意识

要提升教师礼仪素养, 首先要让广大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并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 强化教师自觉塑造形象的意识。调查问卷显示, 对于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4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要平易近人, 具亲和力;3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素质一题中, 52%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而只有2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授课能力。很明显, 这与部分教师所理解的教师首要的素质是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有出入的。对于教师的仪容仪表修饰, 相对于传统教师的俭朴美, 高职学生更期待看见教师美观、大方甚至是时尚的外表修饰。比如91%的学生认为教师可以烫染发;82%的学生对教师涂抹指甲油的时尚行为持认可态度;3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仪表美必须有适当修饰体现外在美;61%的学生对女教师提出了化妆的要求。

(二) 实施教师礼仪素养培训

目前, 高职教师整体上对职业礼仪素养的知识有所欠缺, 有些教师即使主观上有提升自己礼仪素养的美好愿望但是把握不了其技巧。比如有些教师缺乏驾驭课堂的语言技巧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去提高授课效果。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升提到日程上来, 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教育, 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在对教师职业礼仪的管理中, 可以采取培训的形式邀请礼仪方面的专家或培训师对教师进行礼仪专题教育, 培训内容应围绕教师的仪容、仪表、仪态、言语、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展开, 力图通过培训活动, 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礼仪素养,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此外, 高职院校还应将教师的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制定相应的教师礼仪规范, 发放相关的教师礼仪手册, 实施细化考核, 从而推动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 开展教师礼仪实践活动

礼仪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的过程,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并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应该将教师的礼仪教育融入到学院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 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学院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 鼓励教师开展礼仪实践, 扩大礼仪教育的影响。学院可以将教师的职业礼仪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生活、校园宣传活动相结合, 开展多渠道建设活动, 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 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当代高职教师的风采。

总之, 高职教师应当遵循礼仪规范, 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促进教师全面、健康的发展, 提高教师的职业魅力, 并赢得广大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参考文献

[1]金正昆.教师礼仪规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韦小军.浅论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质的提升[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12:193-195.

[3]将秀碧.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2:219-220.

[4]郑晓生.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23-25.

[5]刘永滨.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1:157.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篇2

仪表、仪容礼仪:

仪表要求:教师服饰要求整洁、文雅、大方、美观。切忌过露、过透、过紧。夏天忌穿背心、吊带衫、超短裙和拖鞋。

仪容要求:男士不留长发;女士可适度淡妆,发型要大方得体,不染指甲和过分夸张的发色。

教师坐姿、行姿、手势礼仪:

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教师站姿要端正、稳重、亲切、自然;站姿要端庄、舒适、高雅,无特别重要事情,不能在校园内奔跑。

电话礼仪:

1 、正确、迅速、谨慎、礼貌地打、接电话。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超过三声应向对方道歉。

2 、通话时先问候“您好”,并自报单位、部门。对方讲述时要留心听,并记下要点,重要电话要作好接听记录。未听清时,及时告诉对方,结束时礼貌道别,待对方切断电话,自己再放话筒。

3 、通话应简明扼要,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分钟。

4 、对不指名的电话,判断自己不能处理时,可坦白告诉对方,并马上将电话交给能够处理的人。如不属于本岗位或部门负责的事务,应向对方说明,并告知所属部门或人员的电话号码。

5 、对打错的电话,应礼貌告知,不得讽刺挖苦,以免损坏单位或个人形象。

见面礼仪:

1 、握手礼: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顺序: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 、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 、颔首礼:点头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

介绍礼仪: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介绍人在介绍前必须先了解被介绍双方的各自身份、地位等。尊者,女士有优先知晓权。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篇3

一、中职生礼仪现状

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在心理成长的方面出现扭曲、自卑、游离状态,外在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好斗、偏执、敌对,非常难以管教,进入中职学校后在礼仪修养方面常常有以下共性问题:

1.课堂纪律涣散,对待老师常常出言不逊,不尊重师长且不以为耻。

2.日常生活中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平实说话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脏话不断。

3.任何情况下与人交往都不懂得使用礼貌用语,更别说礼貌的举止。

上述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帮助学生改变这些坏习惯,让学生在三年到四年的职校学习中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知书达理,懂得礼义廉耻的人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学校在礼仪教化方面下大力气去抓。

二、职业礼仪养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一个人无论是高雅的还是粗俗的,他的言谈举止都从属于心理学中行为控制和调节的范畴。中职生的无礼表现是最初良好的动机总是不被认可,被尊重的情感长期遭到压抑,不良情绪长期累加得不到释放,最终导致坏情绪的全面爆发,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系列邪恶的表情,诸如面部表情的扭曲,姿态不端正,脏话不断。当这些坏情绪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控制,就会内化为心理定势,让这些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认为自己注定就不是什么好人,就這样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时候,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心理层面及时破冰,通过示范、暗示、心理干预等手段调整、控制学生的情绪,首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产生被尊重的需要,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才能真正实现。

三、培养中职生职业礼仪的方法策略

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日常礼仪行为的转变作为教师、学生学年考核的评价标准。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及升学率为标准,那么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向社会(用工企业、单位)输送了多少合格的技术工人。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当需求。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共性美的认同,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对于什么是美整个哲学界至今也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美的事物带给人的感受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能让人产生愉悦、舒畅、轻松、满足、振奋的感觉。现在很多中职生的审美由于受自身文化底蕴、心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呈现出一种追求奇特怪异的扭曲审美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身着奇装异服,染着黑色的指甲,烫着爆炸头出入于学校的各个地方。如何使中职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是直接影响学生礼仪修养乃至今后就业的一件大事,职教工作者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教师在仪表仪容方面应该身先士卒给学生做好表帅,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学校应该开设美育、礼仪课程,利用课堂向学生传递礼仪知识、美学信息;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学校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各种体育比赛、学生仪容仪表大赛等,使得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自己逐渐意识到什么才是美的,主动纠正自身的审美偏差,逐渐趋向最终实现对共性美的认知。

3.通过文化理论学科教学跟进,在文化、哲学、心理层面帮助学生练好内功,内外兼修,培养学生的气质及自信。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文化理论课基础差,知识的贫乏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都明显滞后, 语言行为方面表现出粗俗无礼的表象特征。治标先治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职生的精神面貌,使得他们的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文化理论课的教学跟进是必须的。学校应该开设文学欣赏课程,课程可涵盖经典阅读、影视欣赏、哲学探究、普通话训练等内容,同时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心理学讲座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采取方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地开展教学,启发学生愉快自主地学习知识,主动提升自身价值。

4.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在做中学提升学生对职业礼仪的认知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的培养,各职业学校都会下大力气抓学生的专业实作能力。其实对学生职业礼仪培养个职业学校也应赋予同样的重视,甚至可以把职业礼仪作为专业技能的一部分加大实训力度。学校可以联系正规的企业、公司或校企合作单位,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观摩、实习的方式,近距离的接触社会,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在看、听、练的实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养成职业礼仪思想,使自身的言行符合礼仪规范。

职业礼仪教育是一种软实力的培养,用工企业和职业学校对硬件的要求都是毫不含糊的,但现代企业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比得却是软实力,大家熟知的青岛海尔集团在众多电子企业中遥遥领先,比得就是售后服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在各种技能大赛或技术大比武中获奖的学生,基本都是品行兼优的学生,这就说明操作技能不是游离于学生整体素质之外的东西,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所以,中职学校要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职业礼仪养成必须赋予足够的重视。

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 篇4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形象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重要。给你的老板、同事、客户留下干练的专业形象,是你成功的开始。成功的职业形象对自身有暗示作用。我们要生存、要立足,一个人的形象与礼仪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良好的品德。古人云:欲修身必先利其德。在家里要有家庭美德;在工作岗位我们要有职业道德;在公共场所,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有公共道德。德是一个人的形象与礼仪的很好的体现。

第二、有学识。人们说形象好,礼仪得当,是不是有气质?有内涵?气质来自于什么,内涵来自于什么,外包装固然重要,然而,学识带来的底蕴,才是气质与内涵最根本的要素。人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穿着礼仪。这个礼仪看似外在“包装”,确是内涵的外延。试想一个人如果你道德卑微,不学无术的话,你不可能有高雅的举止,也不可能有优美的言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你的外在的举止,穿着打扮,接人待物,人们可以探询到,你内涵到底深厚到什么程度。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形象与礼仪在其德,在其识,在其表,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它各个方面及要素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职业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一项调查显示,形象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那些更有形象魅力的人收入通常比一般同事要高14%。美国心理学家奥伯特·麦拉比安调查发现人的印象是这样分配的: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饰,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如何自我表现,包括你的语气,语调,手势,站资,动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所讲的真正内容。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之为“30秒文化”的世界中,不论我们自己愿意与否,别人都会根据我们的衣着、说话方式、环境布置及对同事的影响来判断我们。

但是现在社会上,仍有很多人不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与礼仪,更有人认知错误,步入误区,认为礼仪形象是礼仪小姐的事,又或者身着职业装就是注重礼仪。对此,举两个例子说明:事例一,一所名气很大的幼儿园老师上门家访,结果引出了转学风波。原来,幼儿园老师上门家访,前脚离开,后脚就引起了一场家庭会议,“我们一定要转园!”妈妈、奶奶斩钉截铁。园长想不通了,别人抢着要求进园,这家却强烈要求退园,一问原因才知:“不能把宝贝交给这样的老师”———挨个家访的女老师穿着吊带背心,还是露脐装!事例二,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秘书正在陪同外商参观,优雅的举止、礼貌的谈吐赢得外商的好评,却意外地发现秘书小姐的丝袜破了个洞,很不雅观,最后使得合同签订泡汤。

两件事说明了什么?故事一说明:礼仪细节关系到为人处事的品质,任何行业的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打个比方说,上门和客户谈业务,有没有大大咧咧把公文包往客户桌上一甩的?有没有不顾及客户不见烟缸的书香环境而贸然递烟的?所以,转学风波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故事二的那位主角看上去就有点无辜了,她各方面都做的很好,但是破了的丝袜却暴露了问题,往往有些人地类似丝袜、领带、皮鞋这些小的细节不够重视,这些缺失的礼仪细节,都会让所倡导的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大打折扣’。很多人把正规场合穿不穿正装当作衡量注不注重礼仪的一把尺子,这实际上是错误的。穿套装,袖长及手腕,裤长及鞋面,身长盖及臀部;衬衣领子高出外套一厘米,袖边长出外套一厘米;领带的标准长度是,领带尖对着皮带扣;女士裙装应过膝盖、皮鞋是船鞋、丝袜没有破损……这些,才是真正形象与礼仪的体现!

礼者养也,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仪,指具体表现的形式。职业礼仪主要体现在:职业形象、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三个方面。可见,一个人的职业形象与其是分不开的。

身为一个职场人,要表现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决胜于职场,就应该:

一,尊重为本。自尊第一,尊重他人。“礼仪者敬人也”,也就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比如在公共场合,接见重要人物时,手机应设为振动。拿取名片时要用双手去拿,拿到名片时可轻声念出对方的名字,以让对方确认无误等。

二,学会沟通。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对职业人而言,拥有礼仪知识以及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展现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职业形象,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马斯洛理论:交际来自需要,与任何人打交道,要想办法满足需要。

三,礼仪规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作为一位现代职业人员,不知礼,则必失礼;不守礼,则必被视为无礼。职业人员若缺少相关从业礼仪知识和能力,必定会经常感到尴尬、困惑、难堪与失落,进而会无缘携手成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懂得相关的职场礼仪规范,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商务交往的成功率。

作为一个职场人,在忙碌的职场中,还要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开心每一天、快乐在此时”。

职业礼仪与职业形象不只是一门技巧和艺术,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现代职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基于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促其熟练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展示沟通艺术,进而完善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增进职业竞争能力而言的。“职业礼仪”,来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各行业竞争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职业礼仪”定位于职业人员的基础技能,是每一位职业人员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的关系, 及职业礼仪对于职场人的重要意义。作为个职业人员应如何掌握职业形象和职业礼仪取胜职场。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篇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把“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推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美好的,他们是博学多才、正直高尚、讲究礼貌、富有涵养的化生。当代社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生前提出:“要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最近几年,媒体上有关教师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种形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值得反思。探究教师形象招讽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因素,比如学生对教师的知识崇拜减弱、人格崇拜降低等等,但毁坏教师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还在于教师自身忽视礼仪修养、礼仪素质降低所致。真乃“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荀子.修身》),教师不讲礼仪的危害可谓大矣。

一、教师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

所谓礼仪是会交往活动中,为了表示相互尊重而形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程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礼仪等。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务、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教师角色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外化,是教师思想素养的外部表现。礼仪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礼仪是尊重之意。孔子把礼仪的核心思想概括为“礼者,敬人也。”这个“敬”既是尊敬别人,又是指尊敬自己,而且首先要尊重自己。其次,礼仪是道里之意《礼记.钟尼燕》谓:“礼也者,理也,”“理”就是做人的道理。再次,礼仪是规范之意。它是一种做人的规范。孔子曾说:“礼者,人道之极也”,对人必须“约之以礼”,还提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具体的行为规范。

因此,作为教师,要懂礼仪,重礼仪,做到自重而敬人;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践行这些道理,并且向学生“传道”;要言行符合教师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讲礼仪,成为传承文明,在课堂上随意说粗话脏话,甚至辱骂学生,在办公室随便信口胡言、甚至讥笑同事,或是举止不文明,上课坐桌子、插口袋、吸烟、接打手机、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凡此种种现象,都暴露出教师的礼仪素养的缺陷。那么,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礼仪形象呢?

二、教师礼仪修养的具体内容

从教育需要出发,教师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怯懦。具体而言,教师职业礼仪规范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人格修养的人一般都会主动地讲究礼仪,展示自己彬彬有礼的优雅风度。正如《礼记》所说:“礼由心生”。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惠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风正派,诚信善良;要积极进取,博学多才,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还要正确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淡泊名利,不见利忘义;正确认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遵纪守法,不自由散漫;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大局为重,不搞个人主义;正确处理好与同事的协作关系,互敬互勉,团结共进,不单打独斗。

(二)端庄美观的仪表

仪表主要是指人的仪容、发型、服饰等个人的综合印象。教师塑造自己良好的外部形象,是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便于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并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外部形象,要简约朴素,自然大方,体现出积极进取、严谨治学、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1、仪容礼仪。教师的仪容礼仪包括清洁与美容化妆两大方面的内容。清洁是仪容美的基本要求。包括:面部清洁、须发清洁、手的清洁,身体无异味等。美容化妆是教师仪容礼仪的高层次要求。教师适当的美容化妆能表现出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要求是淡雅清逸,自然适度。比如女教师淡扫峨眉,薄施脂粉,显得庄重大方,自然天成,不可浓妆艳抹,轻浮花哨。

2、发饰礼仪。教师的发饰要朴素大方、庄重自然、偏于保守。不可标新立异、过分新潮。比如男士不要长发飘飘或扎辫子,女士则不可头发太短或剃光头,那都显得不伦不类,滑稽怪诞。同时发型也不可古怪妖气,而且最好不要染发。

3、服饰礼仪。服饰是指人的着装、佩饰,它是仪表的重要部分。对教师而言,服饰是师生交流的的主要视觉对象。教师应通过服饰展示自己整洁典雅的着装打扮,体现良好的职业形象。首先,着装要整洁卫生。即教师的衣服不论其质量好坏、新旧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帖,干净整齐,每粒扣子都要扣好。这样,即使衣服朴素,款式陈旧,质料一般,也会给人清新、高雅之感,让学生感到可敬可亲。

其次,着装要朴素端庄。即教师的着装应该体现出朴素自然、庄重优雅的职业特点。例如旧时的教书先生身着长袍,单从外表上看,就给人一种整齐端庄、儒雅威严之感。教师不是艺术工作者,不生时髦的明细,而是传授知识为人师表的楷模。因此,教师不能穿奇装异服或太时尚华美的衣服,否则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会导致幼稚的学生跟风效仿,引发学生不正确的审美观和不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着装应做到款式简洁大方、明快自然,不标新立异;色彩雅致内敛、柔和清新,不鲜艳刺眼。

再次,着装要大方得体。即穿着既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性格,又要跟自己的身材、体态和肤色相搭配。不可随波逐流,打扮得俗气呆板、千篇一律。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服装,体现出职业特色和个性特点。同时,着装还要注意协调一致。衣服的风格要协调、颜色要协调、饰品和衣服也要搭配和谐。

另外,教师的着装要符合服饰礼仪的“TOP”原则,即就是着装要符合时间、地点及场合的需求。

(三)文明得体的语言

语言表达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语言表达应遵守文明规范,讲究语言艺术,要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1、表达准确生动。

2、表达简洁明了。

3、语气亲切柔和。

4、语言文明礼貌。

(四)优雅大方的仪态

仪态是一个人知识、阅历、文化和教养的集合。心里学家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的实际效果只有20%的部分有声语言决定,而另外80%的部分是由人的无声语言所决定的。一位训练有素的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中,会不知不觉地以优雅的仪态,展示自己良好的教养和风度。

1、表情要亲切。教师讲课时要面带微笑,表情亲切自然,目光和蔼坦诚,要让学生从教师热情注视的眼神中看到鼓舞和尊重。不可表情冷峻严肃,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可盛气凌人,一脸傲慢,对学生不屑一顾。教师注视学生时要目光柔和有神、平易近人。

2、手势要自然。手势是教师讲课中不可缺少的身体语言。手势的运用要自然、舒展、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自然变换,既不要过分单调,也不要过分繁杂,原则上是“以少胜多”。教师不要指手画脚,忌讳敲击讲台、桌子和黑板,也不要用手指指点学生。

3、站姿要端庄。站立是教师最基本的举止。教师端庄稳重的站姿,有助于稳定学生的听课情绪,振作学生的精神。基本要求是: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身躯正直,双眼平视。双肩自然放松,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正中。所谓“站如松”是也!男教师显得挺拔稳健,女教师显得亭亭玉立。不可弯腰弓背,倚卓靠椅;不可双腿叉开过大;不可双手插在裤兜里;不可踮脚颤腿,身体乱摇晃。

4、步履要轻盈。安静的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行姿应和平时有所不同,不应强调行如风,大步流星。而应是轻轻悄悄的、从容舒缓的。比如,教师在讲台上不能来回不停地走动,也不可走得太快。这会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法专心听讲。女教师不可穿硬底的高跟鞋在教室内来回走动,“笃笃 ” 的噪音会搅得学生心烦意乱,无法精心学习。

(五)礼貌宽和的交际方式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它的核心就是“尊重”。我们要尊重身边所有的人,这是一种做人的教养。正如全国著名的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正昆教授所讲的:“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公众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因此,教师在和学生及同事的交往过程中,首先做到的是尊重对方。除 独此之外还应该注意:

1、与学生相处贵在度。教师和学生相处要亲疏有度,首先是庄重。我们强调教师要把学生看着自己孩子、弟妹和朋友,要对学生平易近人,不能高高在上,但绝不等于可以忽视自己教师的身份,老师就是要有老师的样子。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人人都要端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义务,不可长幼失序,伦理失常。教师要想建立自己的威望,必须在学生面前保持老师的尊严,做到庄重自尊。教师若动不动就跟学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说话随便,过分亲密。这等于自毁尊严。“重” 已不在,“威”从何来?

其次是关爱。老师既然如同学生的父母兄长,就有义务有责任关心爱护学生,不能喝学生关系太疏远。这种爱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博大的爱,包括对学生的同情、理解、尊重、宽容、赞赏等等。有了这份关爱才会使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2、与同事相处贵在和谐。

首先对领导要支持,作为教师,呀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就必须支持领导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工作,欣然地接受领导的安排,坦然地面对领导的批评,时时配合领导的工作节奏,事事谦虚谨慎。

其次,对同事宽和。同事之间交往重在礼貌谦让,宽容友善。要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光明磊落,坦诚大方。对待他人的成绩要放平心态,不要心生嫉妒、肆意诋毁;对待他人的缺点善于包容,不可指手画脚、妄加议论。同事间相处要彬彬有礼,和和气气,相互尊重,讲究诚信。

关于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思考 篇6

【关键词】高职 职业礼仪教育 背景 功能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48-02

目前,高职毕业生文明礼仪、职业规范、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对此,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文化修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举止得体、人际交流技能娴熟,能直接胜任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型人才。本文试对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进行思考。

一、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背景分析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0多年,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统一高考制度并未改革,为了考上好学校,许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为其规划了人生路线:上名牌小学→上名牌初中→上名牌高中→上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似乎是中国家庭孩子的唯一选择,必然催生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辅甚至统一考试答案,各级部门以考试分数作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质量好与差的唯一标准,这种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家长和老师们把精力都放在了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上,而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事等文明礼仪和思想道德教育。

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认为,儿童良好礼仪习惯养成期在2.5~6岁。然而,处于应试教育强压下的中国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们参加各种数奥、英语等补习班和兴趣班,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文明礼仪和道德教育。虽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语文课程标准》中,《孔子》《孟子》《左传》等典籍中有关礼仪道德的名篇佳句也被列入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各种交往礼节、交往文化也要求学生熟习和掌握。但中小学生们普遍为了考试分数而机械学习,并未真正理解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上大学后,从小缺乏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学生只“知书”而不“达礼”者多,一些大学生不懂得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不懂得礼貌待人、谦虚礼让,不少刑事案件起因缘于非常小的琐事,有的仅仅是因为对方没有说一句“对不起”而引起。从近年来企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来看,总体感觉当今大学生在为人处事、谦虚礼让方面不如以前的大学生。事实上,企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学生的人品如道德水平、个人修养、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精神等,其次才是才华和技能。可见,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要尽可能在大学期间加强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教育弥补回来。

二、职业礼仪教育的功能——促进形成良好道德规范

职业礼仪是帮助企业和企业中的个体对市场产生影响力的最有效资源,每位企业个体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员工的职场形象与职场礼仪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高职学生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职员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的技巧,才能快速建立良好的职场形象,学习职场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现代职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形象,促其熟练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展示其与人沟通艺术,增强其工作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而言的。职业礼仪具体表现为:同事相处礼仪、与上下级相处礼仪、汇报与听取汇报礼仪、使用电话礼仪、接待来访礼仪、部门交流礼仪、企业代表礼仪规范、文明礼貌用语等。职业礼仪定位于职业人员的基础技能,是每一名职业人员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道德教育使人们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长辈、办事诚实及讲究信用等道德风尚。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礼仪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职业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应试教育导致的文明礼仪和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从而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操作性和有效性。礼仪教学要内外兼修,德辉于内,礼发于外。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的实行不仅体现在“礼”的观念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礼”的行为上,即通过仪态、语言、动作和活动表现出来。职业礼仪教育是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的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礼仪传统和礼仪知识的教育,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传统,接受礼仪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坐有举,行有礼”,树立崇尚礼仪的理想和信念,增强礼仪的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礼仪教育从青年学生抓起,每年几百万讲文明懂礼貌的青年学生进入社会,必将改善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三、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职业礼仪教育讲座列在入学教育中。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笔者认为职业礼仪教育应贯穿从入学到毕业各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具体可在入学教育中开设职业礼仪讲座,让刚上大学的学生了解职业礼仪的重要性和学校对学生职业礼仪行为的要求,通过“文明礼仪讲座”教育,让学生一入校即竖立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观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修养做好铺垫。

(二)将职业礼仪教育课列为专业必修课。职业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职业礼仪教育是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等个人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塑造和培养学生内在品格和修养,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因此,职业礼仪教育应纳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必修课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和普及。通过礼仪教育与礼仪举止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礼仪的基本理念、职业形象塑造(仪表仪态、仪容、服饰的规范和交谈艺术技巧)、职业礼仪运用(礼宾礼仪、办公礼仪、仪式礼仪、行业礼仪、社交礼仪)等。

职业礼仪教育课具体可分在三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礼仪文化课,第二、三学期开设职业礼仪举止训练课,第四学期开设职场求职礼仪课等。职业礼仪文化课讲授职业礼仪的内涵、目的、内容、标准等理论知识,了解仪容仪表、站姿坐姿、动作、神态、表情、语言、具体场合的运用等各个方面职业礼仪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职业礼仪具体作法有初步认识。职业礼仪举止训练注重演礼环节的反复学习演练,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礼仪的具体做法和规范,进行走姿、站姿、坐姿、鞠躬礼、微笑、指引手势、托盘送茶、传递物品、哑语等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富有内涵、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职场求职礼仪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求职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礼仪规范,可有效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率。

职业院校只有将礼仪课纳入必修课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努力学好、练好。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礼仪训练课的视、听、说、练等职业礼仪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为学生毕业后成为具有文明行为举止和仪表的企业员工做好准备,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具体表现。

(三)将职业礼仪规范列入顶岗实习考核内容。职业礼仪教育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和领会,必须让学生深入企业工作岗位,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体会面对真实的服务对象如何运用职业服务礼仪,而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最有效的办法。

以铁路运输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到车站等铁路部门窗口单位实习,让学生体会在车站不同的工作场所、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服务对象应如何运用服务礼仪,在日常工作中要从文明礼仪入手,做到文明礼貌、微笑服务、热情接待,使旅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效减少旅客投诉,提升文明服务窗口质量,培养学生服务岗位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以在顶岗实习考核中,可把铁路窗口服务岗位的具体礼仪表现纳入考核中,如旅客到来有问候声、旅客问询有应答声、服务不周有道歉声、得到支持有道谢声、旅客下车有告别声等,考核评分标准可量化为旅客表扬和投诉次数等。实践证明,高职学生专业顶岗实习对文明服务质量、优质服务水平、岗位工作技能等服务文化建设,转变铁路部门长期以“铁老大”自居的傲慢作风,打造铁路服务文化新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每年定期举办职业礼仪大赛,通过第二课堂的比赛活动,充分展示大学生的青春与风采,倡导学生学礼、知礼、讲礼、守礼,增强未来职业竞争能。职业礼仪大赛可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礼仪水平,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应有深刻认识礼仪素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作用,通过职业礼仪素质教育和训练,将职业礼仪标准化、规范化和有形化,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知礼仪的人。应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把讲诚实、守信用、知廉耻、守公德、讲良心等道德建设内容融于礼仪教育中,让学生学习礼仪规范,提高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了解做事的正确态度,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明确只有讲文明、守规范、懂道德,心中有集体、有他人,才能是一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员工。

【参考文献】

[1]周益群.浅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2]龙一平.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24)

[3]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作者简介】王 琳,女,广西柳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分院院长,讲师,礼仪培训师,研究方向:礼仪教育。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篇7

一、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 坐立行走皆修养, 吃穿住行有讲究, 迎来送往讲规矩。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现在有部分学生认为, 在同学闲聊中爆出些不文明用语或脏话没什么, 相反认为是自我宣扬的一种方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穿着“特”、染发、烫发, 涂指甲油, 就是时尚就是个性。一方面追求美, 另一方面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盲目模仿别人的穿着, 在学校形成了一股倾慕虚荣、哗众取宠的风气。有些学生平时走路时大摇大摆, 含胸弯腰, 外八字……自己并不认为多难看, 大多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 等等。究其原因是对礼仪知识知道得太少, 或对自己的行为不约束, 明知故犯。只有充分认识了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主动改正。如我和学生一起从挖掘身边的例子入手, 通过正反两面对比进行教育, 对比身边同学或社会上有些人的正确和不正确的站、坐、走姿, 使他们意识到自身不足, 从而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 改掉缺点。再如针对认为说脏话没什么的学生, 和他们一起探讨说脏话的心理原因, 通过多媒体视频、身边同学说脏话的录音等, 让学生切实感到说脏说会影响形象、人际交往, 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从而主动改掉说脏话的坏习惯。再如学生上课爱拿镜子左照右照, 粉扑到脸上一层又一层, 指甲油抹了又抹, 穿着大胆新潮, 与学生身份严重不符。在讲职业学校仪容仪表礼仪规范这章节时与学生进行座谈, 了解学生自己的审美标准, 分析学生审美偏向的原因, 结合心理学进行引导和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体会出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 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在日常交往中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能够使其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礼仪。

二、激发塑造自身形象、提升自身气质的情感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很爱美, 都想拥有良好的气质, 拥有礼仪就拥有了良好的形象、较高的素质、优雅的气质, 所以在礼仪课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 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首先, 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其次, 要注重个人的养成教育, 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再次, 要有优雅大方的外在形象。在课堂上我注重思想教育, 行为养成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真正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 不断完善自己。引导他们注重仪态、仪表、言谈、举止, 结合礼仪规范对照自身, 深刻反省, 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另外, 通过网上视频, 讲授专门的美容、服装色彩搭配、化妆、配饰等方面的知识, 教会学生真正会美。总之, 在日常授课中如果能注重激发学生塑造自身形象、提升自身素质和气质的情感, 就能使教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与多种活动形式、多门学科相结合, 提高礼仪课实效性

怎样才能使中职生主动应用并长期坚持应用礼仪呢?怎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礼仪课与其他学科、其他活动形式相结合。礼仪可以与心理学、职业道德、舞蹈等学科相结合, 如站、坐、走姿是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 如果单纯地讲和简单地练是远远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的, 可以与健美操、健身舞、瑜伽相结合, 在学生体会到美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纠正自己的不良形体;礼仪课可以与其他活动形式相联系,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和学习的主动者, 如“做文明职教人”礼仪知识竞赛, 在发动全员参加试卷答题后, 由各班根据分数派出代表参加竞赛, 当场抢答, 根据总分评出一、二、三名;“身边不文明行为”调查可以从校园和社会的范围内进行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 反馈给老师, 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文明礼仪示范表演, 自编自演内容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小品剧;组织“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演讲,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通过这些形式, 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 扬褒弃贬, 掌握了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四、注重礼仪课程校本开发,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礼仪课必须贴近实际,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做法: (1) 在课程设计中以学生为本。着重指导和训练“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举止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沟通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 (2) 在课程内容上、教材的组织上以学生为本, 并注重实用性。如在讲授递接物品这一节课中, 不仅有书中介绍的递接刀、剪、茶杯的礼仪, 而且增加了递接钢笔、筷子、勺子等物品的礼仪。 (3) 在考核方式上以学生为本。平时成绩我采用的方法有:讲练式课堂教学评价, 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情景模拟式课堂教学测评, 如针对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礼仪规范分小组自行设计生活情景剧, 由师生共同点评;学生讲课式教学评价, 如“维护环境卫生”这节内容较为简单易懂, 让学生上台讲课, 教师和学生在台下结合仪容、仪表、仪态共同点评;问题讨论式教学评价, 如什么是你心目中的绅士风度?在交际中令人讨厌的行为有哪些?等等, 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课上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概括点评……期末成绩测定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试题结合公开向学生征集的办法, 教师筛选、整理, 制成题签, 学生提前两天抽签, 做好面试考核的准备。面试考核人员由专任教师和被评为“文明礼仪之星”的学生组成。根据学生答题准确程度和考试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打分, 取平均分, 并由教师当场点评。通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生礼仪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注重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学会礼仪容易, 记住较难, 持之以恒地应用更难。礼仪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呢? (1) 充分利用其他宣传方式时刻提醒学生。如利用校园广播, 每天播出一些礼仪知识;利用板报开设“文明礼仪在我身边”专栏;利用学校宣传栏展示一些文明在我身边的图片, 报道一些相关事迹等。 (2) 加强道德修养。罗提诺说:“善在美后面, 是美的本质。”没有了道德规范的礼仪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如在家庭礼仪这节课的处理中, 我以一节“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礼仪课, 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懂得必须尊重父母, 并表现在行动中。 (3) 树立榜样。向伟人、名人和身边“文明礼仪之星”学习, 通过自我认识, 自我完善, 促进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4) 注重实训。坚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强化训练, 把礼仪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并养成习惯。 (5) 在幻灯片的设计中注重行为养成教育的熏陶。如在幻灯片上设计了“同学们, 修养源于日常生活中礼仪知识的点滴积累”, “生活时时处处有礼仪, 礼仪体现在细节中, 细节源于你的坚持”, “学习礼仪要有耐心、细心、恒心”等劝诫的语言。学习礼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持之以恒,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 才能真正学会礼仪。

以上是我多年来从事礼仪教育实践的一点体会和意见。总之, 一切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礼仪、持之以恒地应用礼仪服务的。礼仪老师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细致入微地观察了解学生, 做贴近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仪态大方, 温文尔雅, 举手投足适度, 待人接物得体, 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 提高其社会交往、待人处事以及择业的能力。

摘要: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要使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从而主动地学习礼仪。贴近学生实际,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 不断进行礼仪课程开发, 提高课程实用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塑造自身形象、提升自身素质和气质的内在需求, 使之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守礼、用礼。

关键词:礼仪素养,学以致用,行为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玉.礼仪规范教程.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篇8

关键词:护士,礼仪,护理

0 引言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戴尔卡耐基经过调查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另外85%取决于人际关系和生活技巧。”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士的形象是良好职业素质的具体表现,它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和文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最前线,急诊病人多、工作预见性差、抢救、护理操作频繁、工作节奏快,容易影响护士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规范的礼仪可以有效缓解护患纠纷的发生。

1 礼仪方面存在问题

(1)个别护士没有建立“病人至上”服务理念,自律性差、意识倦怠、缺乏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缺乏应用礼仪的习惯。(2)不注重细节。护士在为病人服务时缺少和病人交流的意识,使病人感到压抑。工作时衣帽不整,工作服不清洁,让病人缺乏信任感;站立跟同事谈话时,扶肩搭背;说话时背对病人,目光游离或斜视。走路时左顾右盼,举止不端;用治疗车推门,车上物品叮当作响;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 对策

(1)强化职业道德。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一种诚实、负责、爱岗、服从、敬业的职业精神。(2)营造优良的礼仪氛围。良好的氛围环境可以带动整个团队成员强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意识,更好地服务病人。(3)规范护士礼仪,成就职业之美。1)热情接诊。急诊护士往往是病人来医院第一个接待人,其言谈举止对病人是否配合救治起很大的作用。护士应热情、主动、面带微笑有礼貌的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使病人消除陌生感,迅速适应医院环境。一句温暖的话,一个自然、亲切的表情,一种文雅、健康的姿态,都可以使病人把心里话讲出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健康隐患。2)多为病人想一点,多听病人说一点,多给病人讲一点,多为病人做一点;病人入院有招呼声,给病人多一点问候声,各种治疗检查前有解释声,操作失误有歉意声,合作后有感谢声,病人不适应有安慰声。3)主动与病人交流。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是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良好的沟通使人心旷神怡,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收集病人资料是护理成败关键的一步,在病人入院后护士要尽早与其交谈,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耐心、容忍心。与病人谈话时,注意说话时的声调、语调,以及面部表情,要以亲切、体谅的态度,用优美、文雅、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鼓励性、安慰性、积极的言语,坚决避免使用消极的伤害性言语,要巧妙地化解病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以便取得病人的信任,切忌用生硬粗暴的言语刺激病人,影响病人配合治疗。(4)着装。衣帽整洁、合体美观,长发不过肩、前面露发3-5公分,后面的长发可用发网套住。淡妆上岗,夏日必须穿白色或者肤色长连裤袜,禁忌裙子与鞋子之间的隔断,鞋子建议穿白色坡跟软底鞋。裙的长度应高于白大褂的下摆,穿短裙的时候更要注意,千万不要穿那些可以看出里面的内衣内裤的衣服。(5)行为。在与病人的交谈过程中,护士的行为往往是左右病人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护士应正确运用解释、劝导、安慰、暗示等方式,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因势利导进行心理护理。(6)博学: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使病人获得安全感。操作准确、反应灵敏,是护士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能针对病人细微的反应及时判断、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办法。在护理过程中既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还要注意病人及其家属的相互影响和病人的心理变化。所以,护士不仅要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有相应的心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在解答病人及家属的询问中,要认真对待、正确运用,不可含糊其辞,更不可用简单的“不知道”来回答。(7)微笑服务。笑应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真诚的。保持嘴角略微上翘,笑不露齿,如果你牙齿还可以的话,你可以露出上面正中的6颗牙齿。也可以在内心发“一”的声音。在护理活动中正确运用微笑,可以缩短与病人的距离,改善护患关系。(8)站姿。正式场合:头正颈直、嘴角微微上翘、双眼平视、两肩外展、双臂自然下垂。收腹挺胸,收臀并膝,两脚脚尖距离10-15公分,脚跟距离3-5公分。两手交叉于腹部,右手四指在上,握左手食指。非正式场合:采用自然站姿,即在规范站姿的基础上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9)坐姿:坐姿显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护士坐在椅子上,应该左进左出,从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将右脚后移半步,稍微侧头,顺左眼余光,抬左手从腰间往后下挪动理顺白大褂下摆,缓缓落座,臀部占椅面的1/2-2/3。(10)行走姿势:在站立姿势的基础上,双手臂自然前后摆动30度左右,双脚落地在一条直线,不要扭动臀部。要求抬足有力,柔步无声。下蹲姿势:要求侧身顿下,先后移右脚半步,左手整理衣服,缓缓下蹲,挺胸收腹,调整重心,收回右脚。不面对他人蹲下,也不要背对他人蹲下。护士端盘的时候,应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掌住盘的两侧,其余三指分开托于盘的底部,原则上要求双手不能触及盘的内缘,需要开门时不要用脚踹门,可用后背开门。

3 总结

总之;通过礼仪规范让护士真正做到:接待病人热情、微笑护理、消除病人的陌生感;使病人感受到被人尊重的满足,从而产生美好的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和疾病的康复;坐姿谦逊端庄,上身挺直,双腿并拢后收;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履轻盈,抢救病人时忙而不乱,紧张有序,使人感到信赖;护士的完美形象不仅体现在护理操作中,而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角色中。规范持续的礼仪运用至护理工作过程中,不但能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而且能增进护患间的理解与信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蔡燕婷.护士礼仪对住院病人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10年12月.

[2]蒋明珠.护士礼仪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

职业中等学校礼仪教育探索 篇9

一、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礼仪教育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 思 想 道 德 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反映着一个人 的气质风 度、道德情操、阅历见识、精神风貌等等,它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之一。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让更多的学生明理、守礼。

2.加强礼仪教育是塑造职业学校学生 良 好 职 业 形象的必要措施

近年来,一些职业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情商”“德商”偏低者不乏其人,有些学生甚至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都知之甚少,择业过程中处处碰壁,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职业学校要在开设相应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安排必要的礼仪教育课,引导学生进行各项职业礼仪训练,这将有益于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3.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社会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的形成

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职业学校,要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同时,还要强化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得以提升。只有大面积提高学生———未来建设者的文明素质,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只有讲究个人礼仪礼节,做到文明礼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人心,精神文明之花才会开遍神州。

二、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不容忽视

师生间礼仪缺失。一些学生在校内 或校外遇 见老师,总是绕道回避或视而不见,连打招呼、问好这些基本礼仪也很难落到实处。同学之间礼仪缺失的现象更为普遍。脏话脱口而出成了某些学生的常态,在日常班级事务管理当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倚强凌弱,缺乏尊重别人的意识,不懂得宽容、理解和尊重,很难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少数学生与父母交往也缺乏基本的礼仪素养,在家动辄顶撞父母,有的则一味地向父母索取,不懂感恩和回报。

三、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缺失的主要原因

职业中等学校学生礼仪意识淡薄,礼仪行为不够规范,究其原因,家庭礼貌、礼 节方面教 育不足是 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孩子情操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很少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说教。有的学生因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而自暴自弃,内向自卑,不善人际交往,这些学生进入学校后更容易出现礼仪缺失现象。

学校忽视礼仪教育,重“知”轻“行”是学生礼仪缺失的重要因素。据笔者所知,许多职业学校从未开设专门的礼仪课,认为礼仪应该是德育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甚至认为礼仪应该是家庭、社会给予学生的教育,并不需要设置成专门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具体实施和体现。然而现实是家庭礼貌、礼节方面教育欠缺,社会不良人群与不文明现象的负面效应侵蚀了意志薄弱者的灵魂。尽管多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知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掌握颇多,但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知”“行”两张皮,或者不懂得如何才能把道德规范恰到好处地外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四、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的途径和措施

首先,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发适合农村职中礼仪教育的校本教材,为中职生礼仪建设做一些探索以供同仁借鉴。只有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将礼仪训练与专业学习有机整合,中职生才能潜移默化地端正自己的行 为规范,给人以如 沐春风的 感觉。其次,教师的率先垂范、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在塑造学生心灵和人格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示范育人、环境育人、情景育人等途径,大力倡导文明言行,让中职生成为社会欢迎的技术型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就要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懂礼仪、有修养、会技术的学生才能成为社会欢迎的建设人才。阐述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提出解决策略,供职业学校礼仪教育提供参考。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的礼仪教育 篇10

由于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中等职校学生的礼仪缺失现象普遍, 对学校管理及学生终身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礼仪教育不仅能塑造中职生的高尚人格, 还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强化他们的创业能力。

1.多形式开展礼仪教育

1.1开设课程 : 中职学校应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 系统讲授礼仪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以提高中职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其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兴趣。

礼仪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是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为学生讲解礼仪基本知识是必要的,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核心精神、了解各类礼仪的基本知识,从而让学生对礼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有基本认识和判断,为自己的行为选择奠定基础。由于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礼仪教学必须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教学实践中,一是把教学内容体系分解为不同教学项目, 确定教学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二是广泛采用体验式和技能训练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小组评价等途径体验礼仪行为,再加以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礼仪技能。三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组织,在教学时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礼仪模拟、礼仪训练,进行小组内或小组间相互评价和纠正。

1.2知行统一 : 礼仪教学活动应联系所学专业 , 开展模拟实训、案例或互动性教学,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实践,让其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如站姿、坐姿、握手、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尤其引导中职生注重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1.3组织活动 : 在校内 , 组织举办 礼仪演讲 比赛、抢 答竞猜、才艺展示、主题班会、模拟竞聘等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中职生礼仪素养,提高人际交往活动能力;在校外,成立礼仪服务队, 积极开展礼仪服务活动, 在活动中提高中职生的礼仪修为,提高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2.重视服饰仪表教育

仪表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关系。职业学校学生服饰仪表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2.1卫生 :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 ,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而且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2服饰 : 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 , 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来说,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2.3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3.礼 仪教育原则

3.1贴近生活 : 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讲究沟通 ,懂礼仪用礼仪不再是航空服务、酒店服务、商务公关人员的专利,学习并运用文明礼仪能提高个人品位及个人魅力,促进人们之间交际交流。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源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用于生活、交往和工作,学与做互相促进。在礼仪教育内容上既要继承传统礼仪文化,又要去除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加入当今年轻人关注关心内容。如个人魅力提升训练、约会礼仪、聚会礼仪等常用礼仪内容。

3.2贴近社会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轻 ,思维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快,对社会上的新奇事物感兴趣,关心当今社会对人才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关心求职就业,关心个人发展,关注社会群体对他们的认可。在礼仪教育内容上应更多地融入他们关心的内容,更好地贴近社会,增强教育效果。

3.3贴近专业 : 各中等职业学校所设专业不尽相同 , 有些专业对礼仪素质要求高些,如旅游服务、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这些专业更注重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礼仪素质,这些专业的礼仪教育除常规交际礼仪、个人礼仪外,还需加入服务礼仪等专业礼仪内容, 对个人礼仪和交际礼仪部分要求也较高,需根据专业需要加大实训力度。对如车工、电焊等直接与人打交道少的专业,懂得必备的个人礼仪、就业礼仪、办公室礼仪,能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即可。

高职学生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生;商务礼仪;职业形象;设计;服饰;仪态;语言

1、前言

在严峻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如何扩大就业范围,实现对市场和企业的广泛适应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关键,高职院校和学生都要有危机意识和长远目标,要看到素质和能力对市场选择的重要性,要将教育教学和成长发展都统一到为社会服务和自身素养的提高上。从发展和当前社会来看,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商务礼仪的高职院校学生无疑会有独特的竞争力,职业形象的建立可以使学生迅速实现职业身份的转化,而商务礼仪的掌握无疑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交际和商务活动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应该将职业形象设计工作作为重点,加速商务礼仪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样就可以达到高职院校学生竞争力和素质的全面保障。

2、职业形象设计的概念

职业形象是职业人员从事本项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特征、气质,这种职业形象可以表现出专业的身份和仪表,在展示人格魅力的同时表现出职业的特点。而职业形象设计就是将职业形象的构成元素、管理理论、养成方法和设计理论进行整合,通过系统性设计和习惯养成使被设计者能够从职业气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达到职业的需求,进而达到辅助职业发展,展示职业者特质,增长成功潜力的目的。现代的职业形象设计还包括职业思想的渗透、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职业文化的培养等方面,是从思想、文化、制度等全方位对职业者进行的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系统性的设计。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形象设计的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在学习阶段就应该开展职业形象设计的教学,这不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通过不断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设计的引导和教育,以不断完善的职业形象设计理念,达到对职业形象设计更进一步地深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之中。

3.1合理定位职业形象设计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形象设计教学时应该主动把握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来实现对个人特点和优势的把握,要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弱点,看到社会和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科学确定职业形象设计的出发点。

3.2建立“第一印象”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面临社会和企业实际任然属于“白纸”,想要打开社会的大门,获得企业的认可就必须通过有效地沟通,而沟通和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将职业形象设计工作结合如何成功建立“第一印象”作为重点,通过短短一两分钟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交流来传递出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表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为了的发展,总之,以健康、自信的表现来迎接社会和企业对自身“第一次”地考验。

3.3职业终身规划战略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观念,要在设计教学中体现出职业终身发展的规划战略。要将职业规划设计与营销学、广告学、心理学、美学等不同门类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实现终身的规划,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实现长期性、战略性的发展。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形象设计和商务礼仪的关系

4.1服饰礼仪与职业形象

高职院校学生在参加面试和进入职场之初,应该了解服饰选择和搭配的技巧,学习服饰礼仪,为顺利开展工作做足准备。同时服饰礼仪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形象,起到对企业文化和行业理念的认同感,进而达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2仪态礼仪与职业形象

高职院校学生在面试时应该更为主动,要采用积极的态度回应企业和面试官员,留给面试主考官一个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充满自信的印象。面试过程中,站立时应挺胸收腹、稳重挺拔,入座时动作轻缓、身体端正、手脚放置规范,行走时平稳从容、步伐均匀,全身姿态灵活而不轻浮,庄重而不呆滞,给面试官职业成熟和职业发展的良好感觉。

4.3语言礼仪与职业形象

礼仪是一座桥,不是一堵墙,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读礼仪,可以说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语言是人际沟通和交往的重要载体,恰当地运用语言礼仪可以帮助职场新人在面试求职中占得先机。比如问候语、应答语、道歉语、致谢语、道别语等礼貌用语的使用和准确地运用称呼礼仪能为沟通营造良好的氛围,见面的问候和招呼应照顾到面试过程的每一个人,包括主考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包括一起参加面试的其他面试者。认真倾听是语言礼仪的重要内容,谈话时要尽量避免打断别人,听取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时要及时回应,对谈话者的观点尽量认同有助建立和谐的关系。高职院校学生还应该掌握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如遵时守约,准时到达,独自前往,不结伴而行,面试全程关闭手机等等,都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面试形象和职业形象。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应该通过职业形象设计来实现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同时也应该通过合理的商务礼仪来扩大企业和社会的接受度,当前应该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形象设计教学和商务礼仪教学列为重点内容,通过全面学习和重点掌握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应对就业的能力和仔细,时期从容应对各种商务和社交场合,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原.浅析高校开展“职业形象设计”教育的战略优势[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北,2009(06)

[2]张维君.成功背后的哲学:浅谈职业形象的塑造[J].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05(05)

[3]毕延廷.青年学生:软实力决定就业竞争力[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9.(09)

[4]徐静,吴蕴慧.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秘书礼仪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5]李家智.关于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1)

基金项目

※此论文为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商务礼仪对职业形象影响的研究》科研成果。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 篇12

我们认为, 职业高校应把“礼仪”设置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我们的理由、依据是: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指出高职教育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学生五大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和途径之一。

二、礼仪的概念及作用

现代学者对礼仪的概念有诸多理解和阐述。如:“礼仪是社会人际交往中表达尊重的行为规范。”“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这些表述均有失偏颇, 均未触及礼仪的社会实质、基本特征、作用及完整的表现形式。

我们通过研究“礼仪”的起源、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借鉴周文柏先生、夏传才先生、黄士平先生的权威观点, 并加以补充和强调, 形成了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礼仪概念——我们认为:礼仪是一定社会的民族、国家或人群约定俗成的以等级制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制度规范及道德行为规范;礼仪在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中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表达尊重的社会作用。礼仪具体表现为社会法律范畴之上的或与法律范畴部分重合的一定的制度、规范、规则、规章、守则、公约、民约和相应的道德观、价值观;礼仪还表现为礼物、礼貌、礼节、仪式仪态、仪表、服饰、器物、标志、象征等表达尊重、隆重与秩序的行为方式、活动方式的总和。

据上述“礼仪”定义, 一定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社会制度与社会道德规范属“礼仪”范畴, 而这些恰恰是当今我国高职“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因此可以说, “礼仪”教育就是“德育”。同时, 礼仪学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思维方式、方法及人性和人道的观念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提升“智育”水平。“礼仪”还可指导学生与人相处与沟通, 融洽人际关系, 减缓心理疾患, 愉悦身心, 塑造优雅的仪态仪表,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国外高校礼仪教育的状况

据网上调查资料, 自20世纪70年代末始, 由于社会及家长抱怨大学教育质量下降, 美国各先进大学掀起了新一轮“通识教育”理论探讨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浪潮。

“通识教育”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一种非专业、非功利性的知识与能力的教育。“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善的社会人与健全的国家公民。许多哈佛教授认为:“最佳的教育不能以美元来衡量。不能只重视经济资本, 还要发展文化人。要考虑文化传承、心灵积习。除了智力教育、科技方法之外, 还要培养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能力、道德信仰等等。”我们认为, 上述素养、智慧、能力、信念、精神价值的培养, 均与礼仪教育息息相关, 均包含着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识教育”的内容很多, 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但其核心内容是“人文科学”, 而其中就包含了诸多礼仪学内容, 如:哈佛大学开设“道德思考”课, 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课程;斯坦福大学开设《论语》、《孟子》、《道德经》、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等课程, 成绩计入学分;而这些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的礼仪课课程或相关课程。美国先进大学的通识教育注重“全人”的教育, 注重人格塑造, 注重学生基本素养, 尤其是礼仪素质之养成, 这些经验、理念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借鉴。

四、国内大学礼仪教育的现状

据网上调查资料,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经理谢克海指出:“中国大学生缺乏沟通能力......”上海交大学者熊炳奇在《天下无墙》对话中指出:“80%的大学生承认存在人际冲突。”山东大学消息:“学生对导员、老师不理睬, 生疏。打游戏、上网、逛街、恋爱为‘主业’, 学习是‘业余’。”一些企业老总说:“毕业生知书而不达礼。”据我们与教师学生座谈、调查问卷意见, 学生及老师们普遍认为当前高校学生在衣、食、住、行、学、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礼仪”问题。

如:衣着过透、过露, 发型、装饰怪异, 宿舍食堂垃圾乱扔, 仪态举止不规范、无礼貌, 抽烟、酗酒, 公共场合恋爱举止轻佻, 同学之间吵架打架、与老师发生冲突, 违反学校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屡有发生。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 各大学校园中一系列极端案件的发生——媒体报道的清华学生硫酸泼熊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四名同学案;云南三名女大学生运输大量毒品构成死罪案;河北省某大学男生恋爱不成重伤同班同学茵茵四十余刀的故意杀人案......

这些大学生严重事件的发生, 直接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 但更深层、更根本的原因是道德行为规范的第一道防线——礼仪防线的“缺失”。因此他们在面对问题、困难、纠纷和诱惑时自私、狭隘、冲动、任意妄为, 最终会轻易冲破道德行为规范的第二道防线——法律防线, 走向犯罪。

中国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现状堪忧, 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首要原因是中国现代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出了问题, 是“礼仪”教育课程的“缺失”所致。

改革开放后, 中国教育在重新恢复中, 并未对“礼仪”给予应有的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及热度, 使得教育界短视、功利, 重专业技能, 轻人文素养的现象抬头。高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的专业性使得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是:除少数职业高校外, 绝大多数均未把礼仪课设置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即使设置了也仅仅是根据专业需要而设置为礼仪操作课, 并未把“礼仪”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予以建设。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据网上调查资料, 武汉大学副校长黄进表示:当前我国高校主体仍是专业教育, 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 素质教育薄弱, 学生知识结构单一, 基础学养不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完善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另有专家评述:“重专业技能知识传授、轻人文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在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高职教育由于它的特点, 这一弊端更为突出。”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刘俊说:“大学生对礼仪知识十分渴求, 非不愿学, 是缺乏相应的课程。”如何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呢?社会各界均对此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据网上资料, 企业人才经理们呼吁:高校应教会大学生基本礼仪。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仅仅是个工具人。”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彭湘宁老师撰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实用性的注重, 但应防止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职业高校应加强全面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以人为本’设置高职公共基础课。”

《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上蒋碌萍老师撰文《高校礼仪课德育功能简论》指出:“高校开设礼仪课, 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服务意识、和谐精神、谦逊态度、严谨习惯的同时, 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纪律观的教育结合起来, 充分展示礼仪课的德育功能。”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华老师撰文《浅谈职业高校礼仪课教学》指出:“礼仪课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步入社会与人交往的一座桥梁。”另外,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马幼莲老师、陈海英老师、韩冰老师、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胡丹老师均发表文章, 论述在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程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性。

据问卷调查, 高达94.6%的学生认为在职业高校开设礼仪必修课与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礼仪的规范技能对于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融入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看来, 在高校开设礼仪必修课与选修课,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能力的教育势在必行。高校“礼仪”教育的实践拉开了帷幕——据网上资料, “近日‘报喜鸟’聘礼仪专家与上海复旦、同济大学合作, 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上礼仪课。”这是“补救”学生礼仪能力的不足。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职业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则从战略的角度采取了更为积极、长期、有效的“礼仪教育工程”。

武汉大学学习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理念, 自2004年始, 推行通识教育, 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2个通识教育学分, 才可获学士学位。在50多门通识课中, 就设置了《社交礼仪》课程。据对“武大”学生调查, 《社交礼仪》是所有通识课中最受欢迎、到课率最高的课程。2006年,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生在“通识教育”中新增设一门必修课《社交礼仪》。据报道, 它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将礼仪课作为必修课的高校。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也将礼仪课作为优质课程加强建设, 该校老师刘俊将礼仪课讲到了十多所高校, 都是“公选课”, 而不仅仅是“讲座”。刘俊的礼仪课颇受大学生的欢迎。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认为, 作为“通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教育课程, 必将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 理应设置为职业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

五、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理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极为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礼仪”教育。孔子办学所开设的六门“理论”必修课程中, 就有《礼经》, 内容是当时社会的“礼制”和“礼仪”规范。同时, 孔子所开设的六门“技能”必修课, 也有“礼”的课程, 学习的是当时的礼节仪式规范及演练。

六、我们的教学实践及效果检验

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自2004年开设“礼仪”公共基础必修课, 已有五年的实践探索。五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们对礼仪必修课十分感兴趣, 到课率高。经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训, 同学们的礼仪素质较入学时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见了老师主动问候, 打招呼;过道里男生主动礼让女生;教室、宿舍卫生有了很大改观;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多了;同学之间发生纠纷的事件减少, 纪律观念提高;同学们的仪态、着装、发型均较前规范高雅, 校园文明气氛浓郁。近年来, 全院从未发生触犯法律的极端行为及恶性案件。

综合上述理由、依据, 我们认为在职业高校设置礼仪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 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论语》[1]《论语》

[2]《党中央科学发展观书籍》[2]《党中央科学发展观书籍》

[3]黄士平:《现代礼仪学》[3]黄士平:《现代礼仪学》

[4]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4]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

[5]夏传才:《论语趣读》[5]夏传才:《论语趣读》

上一篇:烧结过程下一篇: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