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业院校

2024-07-11

江南农业院校(精选7篇)

江南农业院校 篇1

2005年1O月11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于是循环农业在全国各地纷纷开展起来。

1 发展循环农业的作用

循环农业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策略, 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 其核心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 通过农业技术创新,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最大程度地利用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生活环境优美, 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近年来, 循环农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 通过循环农业发展,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 提升农村的生产方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1.2 通过循环农业发展, 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 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我国农业长期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农业化学物和沉淀物对地表、地下水的污染, 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 它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美”的思路, 统筹规划农业各产业发展, 为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1.3 通过循环农业发展, 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资源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 敦化市江南镇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的东部, 江南镇位于敦化市区近郊, 总幅员面积337.6km2, 共有53个村委会, 59个自然屯, 其中有9个少数民族村, 户数9194户, 其中农业户8032户, 农业人口27238人, 劳动力13791人。有耕地7506hm2, 其中水田301hm2, 林地面积13799hm2。江南镇位于市区近郊, 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发展活跃, 原江南镇大部分是菜田, 到2000年该镇日光温室发展到719栋, 40.85万㎡, 钢架蔬菜大棚397栋, 34.95万㎡, 木架蔬菜大棚753栋, 44.88万㎡。

近年来, 江南镇充分利用地处市郊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的资源优势, 坚持以“工业兴镇产业富民”为主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合理确定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发展项目, 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依靠科技兴农,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全镇已建设标准化沼气池300座, 推广和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近千公顷、中草药600hm2、甜玉米300hm2;全镇现有420hm2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1057栋, 有8个蔬菜品种通过省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的产品认证;实现规模饲养黄牛1.5万头、生猪25万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农民居住和生活环境, 完成村村通工程;创造条件对农民进行创业培训、技能培训, 全镇富余劳动力年转移数量发展到3000人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兴镇战略, 年举办各类农村科技培训班60次以上, 受训人数达到7000人以上。

江南镇近年来积极开发农村可再生资源, 引导农民实施秸秆养畜和沼气工程, 使全镇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循环农业格局, 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他们通过处理和利用秸秆, 形成了“秸秆———养畜———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目前利用这一方法转化秸秆6.5万t, 使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镇已有800个秸秆养畜示范户, 靠养殖户均年收入5000多元。通过推广秸秆养畜, 既解决了牲畜饲草问题, 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他们以沼气为纽带, 形成了“农业废物———沼气———燃料———沼肥———果菜”的生态农业循环。每个沼气用户去年节省燃料和化肥开支600元, 增加收入1500元。通过推广沼气, 减少了农民煤、电费用支出, 实现人畜粪便、废弃秸草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 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 保护了生态环境,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获得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有机肥料。

3 敦化市江南镇在发展循环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地理环境的制约

我国北方地处温带, 部分地区处于寒温带南部。年均温5~14℃, 冻春季有2~4个月冰冻期。这对沼气的正常运行是极大的威胁。因为厌氧发酵沼气发生菌类是一类要求中温 (20~30℃) 乃至高温 (30~50℃) 的微生物。温度低于10℃时就基本停止活动。为此, 确保沼气池在冬、春照常运行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3.2 沼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沼气推广项目以来, 已建成沼气池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干净的沼气专用灶。但是由于使用时间过长以及经验不足, 没有得到定期的清理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 都会引起一些小故障的出现。电石、各种剧毒农药、刚消过毒的禽畜粪便、肥皂水、洗衣粉水等进入沼气池, 使沼气菌群受到破坏。油麸、骨粉、棉籽饼和磷矿粉加入沼气池, 那将会产生严重危害人体的剧毒气体———磷化三氢。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沼气灶的使用寿命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3.3 农业废气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

土地地力的下降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 使当地农作物生产得不到保障, 刺激农民加大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进而又增加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最终造成农产品质量的降低。江南镇农业在第一环节的产品质量受到如此之威胁, 必将影响循环农业后续各个环节其他产品的可开发水平和可利用效率。

3.4 龙头企业的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农业龙头企业总量不足, 且缺乏规模大、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 这是制约江南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现有的大多数龙头企业内功基础差, 自身的水平低。一部分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初加工产品多, 深加工产品少,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名特优产品的比重低, 企业规模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进一步向优质、高效和外向型方向发展。

3.5 技术及资金投入缺乏

循环农业与循环工业不同之处在于其主要施行者和受益者都是极度分散、信息较为闭塞、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户个体, 而且农户自己搞循环农业在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投入。据调查, 有的村屯循环农业刚刚起步, 先行的部分农民尝到了甜头并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但政府苦于经费有限, 对循环农业的深入发展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循环农业生产中难以给予资金支持;而在一些需要技术不断支持的项目上, 缺乏长效机制, 往往造成花数十万甚至几百万引进的设备, 用了几年后就因为技术上的难题无法解决而放弃使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妨碍了当地循环农业的推广和深入。由于农业项目投资期较长、收益率偏低, 商业银行不愿投资农业领域, 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比较窄、职能单一, 不能有效提供服务。

4 加快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 敦化市江南镇的循环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就其现状与循环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远远不够。根据对现存问题的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4.1 尽快制定循环农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大力推广沼气等节能技术

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政府应该提出未来5~10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及相关的工程措施、支持重点领域与保障体系。要编制节水、节地、节肥、节劳、节本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 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市场化运作, 产业化发展, 社会化服务。为使沼气池在寒冷季节能够正常运行, 一个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将沼气池座到地面以下, 以改善保温性能。要正确发酵, 沼气池建成后, 要经试水、试压合格后, 方可投入有机原料生产运行, 主要的沼气原料为人畜粪便、杂草、秸秆、腐烂变质的瓜果蔬菜等。在投料时, 要注意合理搭配。以人、猪、家禽粪便为主的原料, 首次投料数量要充足, 一个8m3的标准池, 首次的投料大约需要人畜粪便60%~70%猪粪、10%~15%人粪、40%~50%青蒿或秸杆、干物质在4m3左右、水在1.5~2m3、浓度在10%~15%即可。首次投料后一般要经过5~7天才能正常产气。

4.2 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全局, 从农业产业与农村消费的可持续与整体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 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思路, 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 以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的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清洁消费为切入点, 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构建循环型农村经济体系。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结构的特点, 合理调整, 建构区域循环农业体系。推动农村小城镇建设, 为生活垃圾处理, 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根据当前现状应积极发展“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原理是以庭院为基础, 以简易日光温室为支撑、将设施园艺种植、开发可再生能源 (沼气) 、设施内寒季养猪以及对人畜粪便和菜、果产品下脚料进行质、能多层利用4个要素进行巧妙配置和组合, 所形成的高效能, 高效益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

4.3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高技术产业扶持力度

鉴于农业高技术企业前期投入较大, 从研发到推广周期较长, 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等因素, 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发展困难较大, 制约了农业高技术的转化利用, 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扶持政策, 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农业高技术企业加快发展。

4.4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要认真落实好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 在资金、技术、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 开发新产品, 搞好精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快速膨胀规模。重点突破金融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机制, 改变当前“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 发展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

4.5 加快制度创新, 为发展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 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完善有利于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增加农业的财政投入, 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 建立循环型农业推进组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环境管理, 为循环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与国家层次的循环经济立法相呼应, 急待建立本地区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应尽快启动循环农业促进法的工作, 从税收、金融保障、财政补偿等方面制定循环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提出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节约型农村社会依法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江南农业院校 篇2

一、农业生态园林概述

目前, 以农业生态园林为对象的研究中为农业生态园林给出明确定义的不多。综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和园林的概念, 即可将农业生态园林理解为一种与农业相结合的风景园林类型, 是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活动的载体。农业生态园林的具体含义, 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起来的以生态农业为背景, 以生态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为载体, 以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 围绕观光、休闲、娱乐、科教等符合功能开发各具特色项目的有明确空间范围的农业园林。它包含并融合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 以两者的发展方向为建设的引导, 以两者的收益为收入来源,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类别。

二、江南地区农业生态园林发展概况

江南,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末, 就开始逐渐发展观光农业。在上海、浙江、江苏的城乡结合部,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 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仅上海2006年30个乡村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91万人次, 比2005年增长了86%。据预测, 到2011年底, 上海郊区接待游客将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和带动消费100亿元左右, 每年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

江浙沪在发展农业旅游方面, 根据其不同的地域特征, 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 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光游客。

截至2005年底, 江苏已建成农业旅游区 (点) 400处左右, 其中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3家 (占全国总数的12%) , 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05年, 江苏各农业旅游区 (点) 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00万人次, 收入超过24亿元。目前江苏的农业旅游已经涵盖了乡村自然风貌、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生产、林果种植、水产珍珠养殖、江海河湖水利渔业等众多门类, 能够为海内外旅游者提供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欣赏、自助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三、江苏省太仓市农业生态园林发展现状分析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产, 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太仓市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 西连昆山市, 北接常熟市,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再加上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交通优势, 这些都为观光农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 太仓休闲观光农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牡丹园山庄、金仓湖公园、现代农业园、天竺园、西川休闲养殖场等一大批农业观光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旅游, 2010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294.4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37.2亿元, 增长29%。

1. 太仓市农业生态园林总体发展规模与分布。

根据太仓市农业资源、环境及农业生产特点, 全市农业观光园呈一点、四区、一带布局。一点是指中部的沙溪镇;四区分别指城厢镇、陆渡镇、浏河镇和浮桥镇;一带是指由城厢镇、陆渡镇、浏河镇共同形成的以上海为依托的南部区域。从地理位置分析, 全市农业观光园的区域配置划分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各镇的重点农业观光项目见表3-1。

目前, 太仓已经建成的农业生态园林有牡丹园山庄、艳阳农庄、艳阳山庄、天竺园、西川休闲养殖场、现代农业园、双凤生态园、太丰西庐生态湿地公园等, 基本上覆盖了太仓全部7个镇区。

2. 太仓市农业生态园林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

(1) 地方政府主导的力度明显加大。在农业生态园林的运作机制上, 太仓市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 要求每个园区逐步建立起“三大合作”机制。即:一是土地股份合作, 把园区内所有土地按照依法自愿原则进行流转集中经营。二是富民合作, 园区内参与经营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三是劳务合作, 流转土地的农户实行离土不离乡, 进园区工作。从而确保了园区农民不仅能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 又能获取打工收入和合作社二次分配收入。据统计, 08年陆渡园区核心区亩均效益达到了3万元, 农民亩均获利1万元。在投入机制上, 一是通过调整财政农业引导资金的投入方向, 几种财力扶持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农业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 真正起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是搭建融资平台, 太仓市农林局整合资产, 成立了绿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市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以土地等资源盘活资金链, 08年已成功融资1个亿, 城厢、璜泾两镇也从农发行、国开行融资4.1亿元, 切实解决了农业园区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资金瓶颈。在建设机制上, 有效集聚整合资源、项目, 把建设农业园区与村庄整理、土地复耕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 走出了一条良心、集聚发展的新路

(2) 农业旅游景区 (点) 的体验性和参与性越来越强。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农业旅游的吸引力所在, 也是农业旅游得意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游客在旅游中积极参与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而在农业旅游中, 增强旅游项目的体验性和参与性, 正是吸引游客、提高重游率的重要手段。太仓市的很多农业旅游区都把体验性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作为自己的开发重点, 目的就是要增强农业旅游区 (点) 的吸引力和增加游客在农业旅游区 (点) 的停留时间。如太仓现代农业园开展的参与项目有采摘、垂钓等;太仓金仓湖公园可参与的项目有划船、踩水车、垂钓、采摘等。这些体验性和参与性项目, 充分迎合了广大游客的旅游心理, 因而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 综合性农业旅游景区 (点) 的比重日益加大。从太仓农业旅游的发展程度来看, 目前国内游客比较热衷参与和重游率较高的农业旅游形式还是以“住农家屋、吃农机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体农家味”为特征的民俗风情型的农业旅游, 由此可见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农业旅游模式仍然是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但随着太仓农业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 各种类型的农业旅游资源纷纷涌现, 一些地区在新开发农业旅游项目的时候也越来越把农业旅游区 (点) 的差异化作为一个主要问题来抓, 目前太仓农业旅游的形式已经在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3. 太仓市农业生态园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尽管太仓的农业旅游发展, 但是由于经营者自身的能力的不足或相关部门的工作不到位, 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1) 经营和开发各自为政, 品牌效应差,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普遍存在规模小、运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片面强调对乡村旅游自然资源的开发, 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 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部分缺乏规划, 盲目经营。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农业观光致富了, 自己也办起了观光农业。既不做市场调查, 也不做规划设计, 就用自己的农田、果园搞起了旅游来。结果因低层次开发, 品味不高, 盲目竞争, 相互杀价;有的观光;有的农业开发只重规模, 不讲质量, 粗制滥造;有的地方在观光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 贪大求洋, 追求豪华, 建设上大兴土木, 建筑物富丽堂皇, 不仅脱离了农业旅游的内涵, 而且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有的地方不对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而是采取“拿来主义”, 生搬硬套, 不切实际, 效果也不理想。调查中发现, 太仓南郊区多家农户盲目上马农业采摘旅游, 从2005年陆续出现多家“草莓采摘园”、“桔园”等。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市场调查, 竞争激烈, 客源狭小, 经营状况普遍不佳。

(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混乱。由于农业生态园林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 农业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 当地农民既是管理人员, 又是服务人员, 处于粗放经营中, 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严重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发展。

(4) 模式单一, 产品特色少, 雷同多。目前太仓的农业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 面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 过分依赖农业资源, 缺乏文化内涵, 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全市的观光农业园中, 观光果园、垂钓园开发较多, 设计的一些旅游活动大多雷同, 集中于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旅游项目缺乏特色, 失去吸引力。有的园区由于决策偏差、投资不到位等等原因, 使得设计的项目既达不到高科技带来的先进、科学、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又破坏了田园应有的恬静、质朴、悠然自得的风光, 造成了雅不雅、俗不俗的尴尬局面。

(5) 宣传促销不力, 行业整体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目前太仓观光农业的促销仍采用比较原始的手段, 现代的营销手段采用的很少, 使得观光农业宣传面很窄, 营销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即使是经营较成功的太仓金仓湖公园, 在营销上也只采用了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传统模式, 效果一般, 见效慢。2009年自行车嘉年华举行, 事后反响非常好, 但当时除本地民众外, 外地游客知之不多。近年来开始逐渐探讨新型的营销策略。

(6) 观光的季节性成为观光农业的发展瓶颈。观光农业的季节性很强, 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差别。往往是旺季车水马龙, 淡季门庭冷落,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 由于气温和气候的缘故, 春季和秋季是观光农园的黄金时期, 但是夏季和冬季的情况就不是很好, 有的时候甚至只及旺季的1/3.这是观光农业与其他景区景点, 尤其是其他人文景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象采摘节、赏花节前后仅持续十几天甚至几天的时间, 这就造成了旅游旺季特别短, 游客的数量比较少, 旅游收入也就相应减少。因此, 如何延长观光时间、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项目的变换是观光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太仓农业生态园区中季节性较严重的牡丹园山庄, 由于牡丹花期短, 不过半月左右, 每年4月的牡丹节, 游客数量占全年50%以上。

四、太仓农业生态园林发展策略

1. 保护环境, 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要贯彻“乡村田园化, 大地园林化”的理念, 保护环境, 加强环境绿化和美化建设, 促进太仓农业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强调的是生态旅游, 对原有生态系统要强调其保护性, 不要打着生态的幌子, 用破坏生态的方式搞生态旅游开发。具体有以下意见:

园区内环境不能有工矿企业, 尤其是产生污染的企业。

旅游废弃物要及时的处理, 保证旅游环境的达标。

园区内不能开发商业性的房地产。

园区内的景观和建筑物的体量以不破坏原有的景观生态平衡为原则, 而且整个新建的景观和建筑物的风格要和农业生态园林的大背景相融合, 不能产生冲突。

2. 保障新农村建设下村民的经济利益。

对园区所占用的新农村中的村民, 尽可能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一方面, 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要及时到位, 另一方面, 可以使村民就近在农业生态园林当中担任合适的工作岗位, 既满足园区的劳动力需求, 也提升村民的经济效益。此外, 从宏观方面, 对园区现有的居民可实施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的人性化是一个地区社会景区的重要表现, 同样在园区内提倡实施福利制度不仅是一个创新, 而且对于整个园区的旅游发展能起到良性推动作用。这是因为在保障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相应的产生。

3. 抓宣传推介, 加大“太仓农业生态园林”品牌的宣传力度。

在园区休闲观光核心区基本建成并整体开放的基础上, 整合全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加快整体策划包装, 适时大力度、立体式展开对外宣传和推介, 有效提升太仓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整体形象, 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 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等周边城市旅行社的合作, 开辟并完善太仓旅游线路;强化营销推介, 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来园举办商务会务活动;结合农耕文化, 策划好季节性观光热点, 吸引周边城市在校生和市民来园休闲观光旅游, 尽快形成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热点和气候, 促进太仓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4. 建立适合太仓农业旅游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农业生态园林内管理、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 及其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是其形象的重要标志。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引进是农业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智力保障。针对目前太仓农业旅游总体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 应采取多方面措施来建立起适合太仓农业旅游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江南农业院校 篇3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中,农副产品规模巨大,而农副产品电商发展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截止到2014年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产品电商的份额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一是17个品种的农副产品网络期货,成交量为21.86亿手,达32.29万亿元交易额;二是有300家大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约15万亿元交易额,增长50%;三是商务部政府网上农副产品交易会交易额约110.3亿元;四是约1,000亿元的农副产品网络零售额(其中约800亿元为阿里系列交易额),约50%增长率。17年来,农产品电商产业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寡头竞争局面,“两超”是指两个超级垄断网站,如阿里系网站、京东系网站,加起来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多强”是“我买网”等许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网站;“小众”是指具有特色的网站,如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龙宝溯源商城。

东莞江南农批市场是由东莞南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投资兴建,是广东省政府在推出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所形成的,是泛珠概念下首批诞生的大型实体运作项目,总投资6亿元,也是当下“9+2”区域合作中最先结出的硕果。在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时代下,截止到2015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平台达到了3.5万家,而东莞江南农批公司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在地区形成较广的知名度,只有少数商户个体经营小型的农产品网络零售,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副产品电商人才的缺乏,缺乏同时具备农副产品及服务相关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农副产品电商交易模式和电商人才需求类型

(一)农副产品电商交易模式的分类。

根据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农副产品的电商模式可以划分为五种:政府农产品网站、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专业性农产品批发交易网站、农产品期货市场网络交易平台、农产品零售网站等。

1. 从农副产品的驱动角度来看电商模式。

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型:产品驱动型、渠道驱动型、供应链驱动型、营销驱动型、服务驱动型。

2. 从生鲜农副产品的角度看网上供应链模式。

由最基本的B2C生鲜电商模式,到随后发展衍生出的F2C(农场直供)模式、C2B(消费者定制)模式、C2F(订单农业)模式以及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和O2O模式等。由网络工具的采用来说,生鲜电商模式有五种:合作共建平台(O2O模式)、借助公共平台、委托电商平台代办、自建电商平台、“三微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微店营销)。

(二)农副产品的电商人才需求类型。

目前市场非常缺乏复合型农副产品电商人才,建立设计农产品网站、农产品市场需求的调查、网站日常维护、最新农产品信息和推广的发布更新,农产品定位、塑造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反馈、电商企业的管理以及战略制定,都急需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农业产品领域电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具备特殊性,需要大量具有营销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同时又熟悉农产品市场波动和产业特殊性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从知识结构方面入手,农副产品产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需求主要体现在技术类、运营类、市场类和管理类四个方面。

1. 网络技术人才。

(1)美工人员。网店中的文字及图片是对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由此电商企业对美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美工随即成为企业标准配置的重要构成部分。强大的设计能力、视觉营销思维能力以及对各个网络平台设计的要求和技巧的熟悉度,这些能力对于农副产品电商企业美工人员尤为重要。

(2)网络技术人员。电子商务企业要取行业得竞争优势就要依靠高度信息化产生的效率,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主要在于其内部各个环节中信息系统设计和维护的完善程度。

2. 战略型电子商务运营人才。

对于战略型电商运营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需要通晓农业行业电商理论及应用,熟知农副产品电商市场全局,能根据对季度市场的数据的调查分析,掌握市场新产品的战略部署和策划。能够对同质化严重的农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

3. 网络客服人才。

通过良好的售前售后,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优质在线服务和问题解决方案,这是培养忠实客户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客服人员将成为电商企业的重中之重。

4. 供应链管理人才。

(1)产品采购人才。对各个地区农产品特色以及成熟季节时间了解,对全国各地区的客户对农副产品的偏好及价格等敏感的需求洞悉能力,对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熟悉程度,以及与农副产品供应商即农户保持广泛而稳定的关系;

(2)仓储物流人才。农副产品的电商企业的服务效果取决于冷链仓储物流的管理效率,对于体积大,成本低的农产品来说,物流环节既是成本中心,也是利润中心。江南农批市场目前就具备比较关键的大型冷链物流,仓储物流基地建设也成为电商企业的最大投资,电商企业的物流人才也随之成为其核心部门所在。

三、“应用与创新”是应用型本科电商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基于目标“应用和创新”的设定。

由于当前农副产品电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情况,高等教育学校中对于应用型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标准应改定位于“电商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应用”主要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了解农副产品生长规律、地域特色农副产品特征以及农产品的市场基本状况。而“创新”主要是指教学中通过设置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引导学生结合农副产品的特殊性设计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培养农副产品市场推广策划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

(二)鼓励双师资质。

为了实现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目标,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把学校建立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和便利的江南农批市场平台结合起来,安排相关教学人员深入企业第一线,参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中,使得教师更加明确农副产品电商企业对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农副产品在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聘请江南农批市场的电子商务工作人员来教育和指导学生进行农副产品电商实践学习,并积极加入到实践课程中来参与教学改革。

(三)课程设置系统化。

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涉及电子商务、农副产品相关知识和市场营销三个层面,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按照“实际、实用和实践”保持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化。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课程可通过三个模块来实现:一是电子商务通识课程模块;二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三是农副产品方向课程模块。

(四)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环节。

通过建立和江南农批市场平台的对接,鼓励学生通过申报农副产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农产品为经营对象,设立相关微型企业,来真实参与农副产品电商平台运营。通过项目训练来对学生各方面的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并全力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农副产品的网络创业技能技巧,分析把握商机。

四、结语

江南农业院校 篇4

学校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太湖之滨、雪浪山麓——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蠡湖校区 (唯一校区) 落成于2005年, 占地面积3200亩、水域面积4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 以“曲水流觞, 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 获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 入选教育部、住建部首批“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高校”。

学校以“笃学尚行, 止于至善”为校训精神;以“彰显轻工特色, 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

学校办学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10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重点学科5个;4个学科进入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前五名, 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蝉联第一, 轻工技术与工程排名第二, 设计学并列第四, 纺织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五;工程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前1%。

学校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部省级平台29个;“十一五”以来承担并完成了“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50项;获部省协会以上级奖励392项, 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专利申请数、授权数稳居江苏省前三位、全国高校前列。以2013年为例, 学校全年到账科研经费4.41亿元;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880篇、CSSCI论文325篇, 最高影响因子达24.892;申请发明专利1392件, 获授权发明专利451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 国际合作奖、何梁何利奖各1项,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科) ”2项。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96人, 其中专任教师1753人 (含研究生导师788人) , 高级职称比例69%, 博士学位比例52%, 一年以上海外研修比例28%;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8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 “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在新一届教育部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占据25席;拥有部省级创新团队24个, 其中国家优秀教学团队3个;设置教师卓越中心, 实施“至善青年学者”提升计划。

学校现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及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 国家精品教材3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6部、“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0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2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优胜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2014年在51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在册学生8万人, 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931人、博硕士研究生7627人、留学生782人;在全球建有校友分会65家, 拥有海内外校友近15万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25%;学校位列教育部全国就业工作50强, 被微软、宝洁、中国电信、百威、强生、联合利华、中粮、三一重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列为校园招聘目标高校;获批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目前学生入园创业企业70余家, 成活率超70%, 获评“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校”。

学校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 于2009年成立荣誉学院——至善学院, 在不改变源学院、原专业的前提下优选各专业前3-5%的学生, 通过能力强化、资源倾斜、荣誉吸引, 努力培养未来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至善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比例达100%, 海外交流、交换比例83%, 继续深造率83%。

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有校史馆、科技馆、酒科技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钱绍武艺术馆等校内博物馆, 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每年举办“创新江南”科技文化节、“江南之春”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在校生参演广州亚运会闭幕式、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型主题晚会, 获文化部“文华奖”;推进体育精神育人, 建有棒球、女足高水平运动队, 其中棒球队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棒垒球联赛总决赛高水平组冠军。

学校倾力打造优质、舒适的学生成长环境, 目前校内仪器设备总值8.1亿元,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1.87万元;建有教学楼群组团2幢, 设施先进齐备, 可同时容纳50000人学习;建有各式楼宇152幢, 其中图书馆为江苏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之一, 藏书240多万册, 可同时容纳3000人学习;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各类球场、拓展训练基地等运动场馆;建有食堂4个, 涵盖各地风味菜肴, 可同时容纳10000人就餐;学生宿舍组团实行公寓社区化管理, 本科生4-6人/间, 研究生2-4人/间;学校位列全国高校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

江南农业院校 篇5

虽然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表达非母语地区的人文思想与文化情感, 但显然, 能够表达是一回事, 表达得贴切和亲近则是另一回事。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 尽管翻译文学让我们知晓了作品的情节和内涵, 但并非所有的翻译作品都能够让我们体悟到那种文学语言的神韵和魅力。其实, 油画也是这样。尽管从西洋舶来的油画在中国已走过了百年历程, 尽管中国画家已习惯了油画的“言说”方式, 甚至今天的中国百姓已把油画作为和中国画并举的艺术体裁, 但从人类艺术史的角度, 还不能说中国油画已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史学上的贡献。中国油画还未能摆脱从对西洋油画的承传中不可避免的学习和模仿。可见, 语言并不能简单地被他者拿来, 语言背后实际掩藏了一种文化的体系, 当语言被他者拿来时, 诸种文化体系的转换会变得艰世。就油画语言而言, 中国画家面对的是整个欧洲的文明和这种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于油画媒介上凝固与锻造的语言精华。这就意味着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媒介, 在真正形成中国本土语言上必须跨过欧洲文明的这些语言高峰, 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超越。因此, 当下油画界提出建立中国油画自己的价值标准, 其言外之意, 就是对中国油画文化语言的构建。

在笔者看来, 中国文化是内陆川江湖泊的文化, 是烟雨迷蒙、婉约典雅的诗性文化, 所谓中国丝竹、书法、绘画, 无不呈现出具有这种地域与气候烙痕的文化特征。在某种意义上, 是川江湖泊的诗性文化造就了丝竹、书法和绘画这些典型的中国艺术体裁, 而丝竹、书法和绘画的艺术语言又承载了独特的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从这个角度上, 如果油画不能在语言上体现这种诗性文化的特征, 那么从根本上, 就不能说油画具有了中国的文化特质。问题的艰巨性还在, 这种本属于水墨媒介的文化特质, 还很难在欧洲油画的语言体系里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 在油画舶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 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在表现中国诗性文化上对油画的语言有所突破和创造的案例, 更多的是对印象主义以及印象主义前后时期对于光色表现的模仿和移植。而实际上, 这种阳光下的江南, 并不具有中国诗性文化的典型性。因此, 有相当多的中国油画家在表现诗意江南时, 往往以简化色彩为代价, 向中国画水墨语言靠拢。这样, 中国的油画发展至少在表现诗意江南的色彩语言上出现了空隙。

沈行工的江南风景, 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他在色彩语言上对于中国诗性文化的表达与创造。一方面, 他深悟并极其自然地运用了中国艺术的创作方式, 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形象再现, 而是综合、提炼对某时某地的印象与感悟, 用意象来纯化他对于诗意江南的色彩表达。他的江南风景看上去很写实, 实际上, 从来都不是对某一固定视角与场景的实写, 而是经过心灵整合的图式。比如, 他的这些风景大多虚前实中, 让视觉中心停留在画面三分之二处。为制造这样的视觉中心, 他往往把几处的实景拆散, 重新组合为他预设的图式, 由此所形成的画面虚实关系, 虽每幅作品千变万化, 各不相同, 但总体上是趋向上下“虚”、中间“实”的模式。而“虚”与“实”的对比互映, 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创作方法。

心灵的意象, 也体现在色彩的设计意识上。虽然优秀的油画家在色彩的捕捉与表现上都是主动的, 一种是强化审美对象的自然条件色的色彩关系, 另一种则是完全的主观化。但很显然, 沈行工的色彩意象是介于这二者之间, 他是先捕捉自然的色彩印象, 尔后进行主观化的设计。比如, 绿色田野, 是江南常见的景色, 在他的《五月》、《锦绣江南之一》里,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条件色的绿色, 而且是那些绿色色相富有节奏的变化和对比。这种节奏感的把握, 无疑是主观化的结果。其实, 像《锦绣江南之一》、《五月》那些满眼的绿色, 像《蓝色的江南风景》、《湖畔清秋》那样盈目的蓝色, 像《秋日暖阳》、《锦绣江南之二》溢于画面的暖褐色, 都是意象色调所烘托出的抒情氛围。

另一方面, 则显示出沈行工对江南地域特征的色彩发掘, 他的作品几乎都撇开了阳光明媚的景致, 而着意表现雨雪烟雾中的江南。沈行工特别擅于表现江南四季色调的变幻, 他真正地挖掘了江南阴天蔽日里的丰富色彩, 无论绿色调、蓝色调还是褐色调和白色调, 都能显示出他对于色彩微差的识辨与驾驭。比如, 大多数油画家都能很好地把握阳光下闪烁的绿色, 而一旦表现阴雨中的绿色, 往往“绿色一块”, 毫无灵性和生气。如果说江南的绿色难画, 那么难就难在“绿色”画不进去, 总是浮于画布上。在沈行工的江南风景中, 绿色是他最擅长处理的一种江南色调, 这些画面的绿色不仅鲜有雷同, 而且变化丰富, 也可以说, 他是在丰富的绿色微差中弹奏着一曲江南的情歌。也许, 在其他画家的眼里, 绿色只能分辨出十余种, 而在沈行工的调色板上, 绿色可以变幻到百余种。最关键的是, 他能把这百余种的绿色随时随手调动起来, 既构成画面上区块的对比, 又衔接着它们之间的微妙变化。

除了绿色, 他还发掘了阴日天空的色彩和湿润的江南土地的色调以及它们与绿色的协调。那天空不是平整的烟灰色, 在绿色的田野上, 它显得微微有些暖意;在蓝色的河面上, 则显得微微偏紫。它是变化的, 随着笔触的搅动而带来云层的起伏。同样, 潮湿的江南土地被他处理为像《通往句容的村道》那样的灰褐色, 像《锦绣江南之一》那样的米黄色, 像《深秋季节》那样的灰紫色。关键是, 这些色彩虽以灰色为基调, 却充满了细微的、丰富色相上的变化和整体的剔透与灵动。在一般人的眼里, 潮湿的土地没有夺目的光彩, 更不是值得抒情的色调, 但在沈行工的笔下, 那些江南湿润的土地却被赋予高贵的灰色。甚至也可以说, 他画的不仅是土地的颜色, 而且是整个画面所需要并与之相映衬的意象光色。

在沈行工的笔下, 细雨迷离的绿色江南是主色调, 同样典型的还有秋天的江南和雪中的江南。在这些季节中, 他都长于在灰色调中寻求色彩的丰富变化, 从而把湿润气候的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雪后》、《雪后小村》里, 对于雪地的处理, 不是扎眼的白色, 而是温和的灰绿色。这样的雪景有别于北方雪地的寒冻质感, 是江南雪地里透着绿色的真实写照。在沈行工的笔下, 秋冬之际的江南更多地呈现着灰蓝色的景致。他将澄江如练的河水夸张为靛蓝和群青, 而且色调纯正饱满, 微微泛着些暖意的黄褐色的秋树, 只不过是这些蓝色旋律中的几种变奏。

无论绿色江南还是秋季江南与雪景江南, 沈行工都捕捉与发掘的是灰色谱系中的各种季节里的色调变换。但这种灰色谱系并不排斥他对于纯色的运用, 甚至于他是通过画面里那些处于视觉中心的纯度色彩的运用来形成色调中的色彩突跳, 从而提亮了整幅画面的色彩强度。因此, 他敢于在那些视觉中心使用饱和的黑色、白色、蓝色、绿色和黄色, 这些色块比例虽小, 却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就像黄宾虹画到最后所掇点的几处宿墨, 从而赋予氤氲华滋的画面以灵魂和神采。在某种意义上, 那几块黑色与白色, 才全然使那些灰色调亮起来, 压得住整个画面的分量, 甚至才使画面具有了深度。这或许是中国画怎样用墨给予他的启发和影响。同样, 他的油画也很注重用笔和用刀, 江南风景中那种特有的细腻柔和、湿润朦胧, 是通过他松疏而毛涩的笔触来体现的, 他甚至于模糊边缘的处理, 而在一些本是平整的地方, 如天空、土地等, 又似有若无地出现了用圆头画刀拖出的线条, 这些线条毛涩而粗砺, 有如硬毫书法的刚劲锐挺。就他的画面总体而言, 那些颜色在接触画布的瞬间, 都被他写意性地“用笔”、“用刀”挥扫而出, 笔力、刀韧、方向、速度为那些色彩增添了灵气和神韵。

毫无疑问, 沈行工的江南风景显示了当代中国油画在油画语言上对于本土文化性的探索, 在他之前, 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深入细微地表现阴天江南的色彩, 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自如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出江南的意蕴和情调, 甚至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够在油画色彩语言和画面境界上表现出如此浓厚的书卷气。和中国文人画家一样, 沈行工非常注重“画外功”的修炼。他不只是画江南的色彩和景致, 而是通过江南的色彩和景致传达他的文化情怀与格调。和他给人的儒雅印象一样, 他的作品不仅呈现了江南的风景, 而且传递出江南细腻委婉、温润典雅的气质与底蕴。因此, 他的那些作品, 在总体的审美取向上是秀丽、温和、平淡、萧散的, 在洒脱而简远的境界中, 弥散出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平和的遁世情怀。这种审美取向与人格境界, 也无不显示了林风眠、苏天赐对他的影响。他们共同追求的, 是将中国文化的气脉和对油画色彩语言的探索糅合一体所表达出的中国哲诗文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境。而沈行工在油画语言上的本土文化性的探索, 无疑更加明晰了中国油画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

江南农业院校 篇6

在花间一派中, 晚唐的皇甫松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皇甫松, 一名嵩, 字子奇, 自号“檀栾子”。他的词现存22 首, 收录于《唐五代词》中, 其间有十二首被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入《花间集》, 清人王国维将他的词整理为《檀栾子词》。

他的词与通常的花间词多有不同。他的词褪去了花间一味描摹物象的雕饰婉媚, 温情中多了一份清雅冷俊, 颇有风情, 堪称“花间别调”。这种词风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一定关系, 《花间集》中称他为“皇甫先辈松”, 在唐代, “先辈”乃进士之称, 但他中进士之后并未任官, 反而遁入山林, 游历山水, 终身布衣, 享受人生之乐。

“绮丽不及飞卿, 但而俊快过之”。[2] (清 • 陈廷焯《云韶集》) 他的词没有温飞卿那般秾艳缠绵, 倒颇似韦庄, 洒脱而狂放不羁, 独具韵味。民国文人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称赞他:“子奇词不多见, 而秀雅在骨, 初日芙蓉春月柳, 庶几与韦相同工。至其词浅意深, 饶有寄托处, 尤非温尉所能企及, 鹿太保差近之耳。”[2]清代词评家陈廷焯也评价说:“唐人皇甫子奇词, 宏丽不及飞卿, 而措词闲雅, 犹厚古诗遗意。”[2]山林气骨, 心向归隐, 他的词风清俊流逸, 少了“绮筳公子, 绣幌佳人”的繁华靡丽。皇甫松在境界的营造上独具一格, 清灵细腻, 使他的词从传统花间词中脱颖而出, 多了一份别样的婉伤情怀。

在他现存的二十多首词中, 最负盛名的是两首《梦江南》: (其一)

兰烬落, 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其二)

楼上寝, 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 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1]

1. 清俊婉伤的意境

这两首《梦江南》均为缘题而发, “闲梦”、“梦见”二词突出主题, 映衬这两首词的主旨——梦江南。梦中所感, 对于意象的描写和情感的把握格外细微。所营造的意境最上, 情深思切, 思悟其中, 不觉被他深夜情思所感动。

意境的营造, 能提高诗的品格, 让读者身临其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言气质, 言神韵, 不如言境界。有境界, 本也。气质、神韵, 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3]仔细品读, 这两首《梦江南》中又以《其一 • 兰烬落》更胜一筹。他所营造出清新质朴的夜景气氛, 不知不觉间便让读者置身于清萧的江南雨夜之中。

境界的营造需通过对意象的细致描写展现出来。《其一 •兰烬落》中的“兰烬”、“屏上红蕉”、“夜船”、“吹笛”、“雨”、“驿边桥”等物象的描绘, 将江南夜晚梅子黄时雨的境象描摹成一幅水墨画。动静结合更让整幅画活了起来, 为意境的整合增光添彩。“落”、“暗”、“吹”、“萧萧”、“语”又使整篇词多了动感, 更加形象逼真, 可见动静烘托使境界全出。江南之美, 正是通过对各种浅近物象的白描, 在婉约柔蓄中体现出来。

“闲梦”一词承上启下, 化实为虚, 整首词在这里便步入梦境, “人语驿边桥”更是使全词虚境若实。虚实之间灵巧地转换, 这也是整首词意境至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兰灯蜡泪, 即将灭烬, 画屏上的美人蕉也躲入黑暗中;梦见夜船之上, 笛声袅袅, 风雨潇潇, 与身旁人共呢喃, 缠绵于驿站桥边。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给人以想象回味的空间。

《其二 • 楼上寝》与《其一 • 兰烬落》相比稍有逊色, 两首词在主旨上共通。“残月”、“帘旌”、“桃花”、“柳絮”、“吹笙”等意象更加烘托出“惆怅事”, 同一内容下, 与第一首相比, 怀人意更浓。“梦见”一词后, 写梦中心情, 虚写梦境, 融情入景, 又是一个如诗如画、意蕴悠长的词境。少女静静吹奏笙乐, 春风中桃花柳絮飞扬, 动态轻灵的美景脱然而现。“千古词帝”李后主的《望江南》“满城飞絮滚轻尘”与皇甫松的“桃花柳絮满江城”有异曲同工之处。动静结合, 诗情画意, 纤秾的江南梦境。词美, 意境更美。

梦中所现之境惆怅恍然, 可见现实中更是苦闷难言。诗词, 往往是寄情之物。晚唐社会动荡, 仕途也跌宕起伏。最终, 皇甫松选择了寄情山水, 选择了遁隐。他的《摘得新》中写到“繁红一夜经风雨, 是空枝”[1], 人生行事莫来迟, 而当面对现实时, 心中也是颇为无奈。“夜船吹笛雨萧萧”, 此情此景, 皆是南柯一梦。倒是这种纵情山水的旷达心志, 使他的词有了一种不羁的任侠情怀。

梦境至美, 景物鲜明;情景相依, 纤细入微。皇甫松用词精巧之处, 与以往花间词对于美人罗绮的华丽描写不同, 他多了一份萧瑟, 多了一份清俊, 多了一份深情, 整首诗体现的意境就转向了清丽之风, 使得他的词在花间词中别具一格。

2. 意境造诣高于刘白

由于花间词处于晚唐五代时期, 正是词兴发之际, 因此与成就最高的宋词相比, 虽然逊色很多, 但花间词的创作对之后文人词的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 尤其在形式与艺术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 知晓皇甫松的人寥寥无几, 但他的这两首《梦江南》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王国维认为这两首《梦江南》“情味深长, 在乐天、梦得上也”[3]。《梦江南》, 又称《忆江南》、《望江南》, 本为唐代教坊曲名, 后因白居易三首《忆江南》改作词牌名。皇甫松的这两首词与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相比, 皇甫松在这一词牌意境上的造诣确实高于刘白二人。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4]

(其一)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刘禹锡《忆江南》二首:

(其一)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其二)

春去也, 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更多的是平易景物的展现, 客观地将春天江南的美景描写出来, 恰似一幅色彩斑驳的山水画。刘梦得在意境的营造上略胜白乐天, 也拘泥于美景描写, 景物摹状很是精致, 但词深处似乎缺少了一份空灵的意境。在皇甫松的两首《梦江南》中, 婉伤之怀能够明显深刻地体现出来。一个“梦”字, 在展现江南美景之时, 多了一些飘渺的韵味, 那就是情感的融入。皇甫松的造境之妙便是通过对事物精致的白描, 展现他深藏的情感。情景交融, 意境显现, 可见皇甫松浑然天成的艺术造诣。“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一句, 使人蓦然联想起白乐天的诗句“夜雨闻笛肠断声”, 该句以其所造之境广为后世称道, 词中展现出来强烈的画面感, 此情此景, 凄然而缠绵。

一切的繁华与潇洒, 都逃不过这时代的割离。婉转意境之中, 忧伤情怀油然流露, 这也是《梦江南》二词较刘白《忆江南》的高明之处。与皇甫松两首《梦江南》相比较, 刘白二人的《忆江南》直抒词牌本义, 描绘江南美景, 赋于个人感想, 唯独缺少了意境的营造。这也显示出中唐词创作初始的形态。从中唐刘白到晚唐温庭筠、皇甫松等人的花间词作, 这也可见词在萌芽过程中艺术形式上的渐变与完善。

清人陈廷焯在《词则 • 大雅集》中这样称赞道:“梦境画境, 婉转凄清, 亦飞卿之流亚。”[2]这句话所言极是, 皇甫松在词境上的造诣确实杰出, 创作手法上更显成熟。他的两首《梦江南》在晚唐动乱的年代里是一汪清澈的山泉, 脱俗不尘, 对后世文人词审美境界颇有影响。

夜船吹笛雨萧萧, 过往如梦, 人生亦如此。晚唐五代的花间词人少有像皇甫松这般任侠而又多情, 正是这份侠情, 绮丽的花间在他的笔下绽放出夺目且独特的光彩。

“梦境化境, 词虽盛于宋, 实唐人开其先路。” (清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评》) [1]皇甫松便是这“梦境化境”之路上的先驱, 他的词曲雅境是乱世花间之派的侠客, 蓦然间闯入世人眼前, 又在无声中淡出这个世界。如今重拾这两首《梦江南》, 感慨唯美至极的意境, 更感叹晚唐五代纷遭离乱的世事里留下的那抹短暂而又独特的花间之影。

参考文献

[1][五代后蜀]赵崇祚辑, 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3.2.

[2][五代后蜀]赵崇祚辑, 房开江注, 崔黎民译.花间集全译 (上) [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9.

[3]王国维著, 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M].中华书局, 2012.1.

俏江南餐饮传奇 篇7

短短十年, 俏江南从北京一家小餐厅, 拓展为全中国八个城市五十多家高档连锁餐厅, 并成立顶级消费的兰会所与专攻年轻族群的Subu、Steam共四大餐饮品牌。俏江南这个单一餐饮品牌就创造出人民币13亿元以上的年营业收入, 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更登上“胡润餐饮富豪榜”第二名。

20多年前, 张兰只是一位在加拿大打工的年轻妈妈。1992年她拿着13万元资金在北京开第一家餐厅“阿兰酒家”, 自己掌厨跑堂, 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曾在加拿大打工两年, 让观察力敏锐的张兰体悟到, 五千年中华餐饮文化, 在外国人的评价却是很低。“法国大菜, 中国小菜。”于是她决定挑战高档的餐饮, 要当中国餐饮界的LV。

让客人眼耳舌鼻都享受

张兰看准了中国北京、上海高收入白领市场, 以创意川菜为核心, 2000年在北京国贸大厦开设第一家俏江南餐厅。

不同于一般的大陆餐厅只重视菜色, 俏江南非常重视用餐空间与餐具设计。挑剔的张兰与13家室内设计公司沟通, 最后才找到她想要的餐厅风格。后现代江南田园, 餐厅里融合中国文化与意大利简洁吊灯、水晶灯两种中西方风格, 菜肴重视摆盘与餐具设计。

张兰不只是重视用餐空间的设计感, 更在传统川菜研发很多创意。

俏江南颠覆了中国消费者对于餐厅的要求, 从味觉享受提升到眼耳舌鼻的消费体验。举例来说, 俏江南最有名气的一道菜“石烹豆腐花”, 服务生在餐桌前, 把豆浆倒进玻璃锅, 客人看着豆浆凝固为雪白的豆腐。

新奇的用餐体验, 俏江南快速成为白领阶级的时尚餐厅。俏江南定位在商务客, 餐厅都选择在高收入白领聚集的高级办公大楼或是国际精品的聚集区域。“张兰很清楚知道城市白领是品味时尚的意见领袖。”一位经常在俏江南招待客户的台商观察。

“俏江南从来不把自己当作餐饮企业去推广, 而是推广文化。”张兰为俏江南下了定义。

标准化四百多道中华料理

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餐饮与空间设计, 吸引了美国总统布什等十多位国家元首来俏江南用餐, 并且成为法航与荷航的头等舱餐饮供货商, 打响国际知名度。

在管理上, 俏江南很重视标准化。中华料理最大的问题在于每一道菜的火侯与调料都很难被量化。俏江南导入ERP系统, 把四百多道菜色全部都建立起SOP, 做菜要用多少盐、多少油等数十种调料都设定参数, 厨师只要操作计算机, 马上就显示出每一道菜所需要的原料与配方, 甚至于连剩下多少食材都一清二楚。

大陆服务业最被诟病的是服务质量不佳, 张兰很早就看到这一个问题, 启动了员工训练计划, 设立人才培训基地, 所有新进员工与主管都必须进入培训基地“入伍”一个半月, 密集教育营养学、财务管理与用餐礼仪课程, 更聘请解放军仪队教官, 训练员工的体态。

最近, 俏江南全力启动海外布局, 立即与中国25所大学合办“俏江南班”, 培训厨师与服务人员, 培训课程长达一到两年, 培养未来海外经营人才。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下一篇:贸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