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心论文(精选12篇)
医疗中心论文 篇1
近几年来, 医疗建筑在国内建设领域发展迅速, 成为很多城市规划的重点项目。因此, 医疗建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成为项目前期策划的重点。如何从城市设计角度, 考虑医疗建筑与环境、空间及人们心理的关系, 是现代医疗建筑设计的关注点。
一、项目概况
山东省德州市中心医院项目位于自古有“九达天衢”之称, 并有着董子文化、太阳文化的德州市, 规划总用地面积218.2 亩, 总建筑面积20 万平方米, 设计床位1200 张, 是一所新建非营利性三级综合性医院 (图1、图2) 。
二、协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在项目建设前期, 即非常注重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对基地的区位分析, 到周边用地、道路及景观条件等技术层面的基础分析后, 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及建筑的限制条件, 为建筑设计推导出了基础的条件和依据。
项目位于德州市高铁新区, 从城市的整体规划来看, 有着相对规整的布局。方案用地较为方正, 周边为规划的未建设用地, 景观上拥有西侧河流的景观资源。
1. 医院效果图
2. 医院总平面图
从未来规划的空间尺度上考虑, 整体空间呈水平线性, 建筑层数为中高层。在设计上力求迎合水平方向的带状形式, 并采用折线的形式降低庞大的医疗尺度。
为提供广场活动空间, 将建筑向后退让出距离, 同时考虑到主街的视觉形象, 采用连续与完整性的界面。对于城市来说, 界面外与道路间的空间具有外向开放的特性, 提供了景观绿化以及活动广场。同时, 建筑具有其内向性, 住院楼间的康复庭院产生了半围合的内外相融的空间, 贯穿南北的内街与序列性的内庭院为内部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与空间。“外向”与“内向”在建筑上呈现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又通过建筑首层的敞开空间产生了密切的互动联系, 形成以医疗内街为空间序列主轴, 连接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线性交叉关系, 使得内外各个空间有着相对独立的界限, 又可以将二者便捷联系起来, 形成了丰富又逐层递进的空间层次。
针对每个内与外、静与动空间属性的不同, 进行与其属性相符合的界面处理。外部界面面向城市, 有着快速通过、相对活跃的因素, 采用了连续的有机变化的立面肌理;内部界面面向建筑内人群, 属于相对稳定和安静的氛围, 提供静态的休息场所, 可以采用近人尺度的木色百叶立面, 结合内部景观, 创造宜人舒适的空间。
三、规划设计特点
(一) 合理高效的医疗规划
建筑形式上采用集中式布局, 使医疗流程合理、高效, 局部穿插景观生态中庭及共享空间, 建筑组群疏密有致。
根据规划设计要求, 在东侧主干道设置基地主入口, 考虑到机动车及就医人群的交通组织, 设置了大面积的院前广场, 同时也形成了较大建筑展开面。建筑南侧紧邻城市快速路, 有利于展示沿街建筑形象。同时, 为了减小超大型医院对城市道路的压力, 此处规划为步行主入口, 提高市民的可达性。西侧和北侧次干路上分别设置次入口和后勤出入口。
规划设计方案将门诊区布置在基地东侧, 西侧结合城市景观布置住院区, 后退干道较多, 且远离城市干道, 避免噪声的干扰。两栋住院楼独立成区, 围合成大面积的康复花园,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疗养环境。急诊区临近住院部, 便于快速转诊。医技区布置在用地中部, 高效支撑各诊疗区域, 功能布局紧凑。行政科研区布置在用地北侧, 独立成区。感染门诊病区位于医疗区西北角, 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区域。各种入口分开设置, 避免相互间的交叉、干扰 (图3) 。
(二) 营造多元化的共享空间
现代化医疗空间设计不再仅仅专注于医疗功能, 而是通过空间的营造向人们传达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以更包容的方式提供给城市更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该项目中, 将整体设计纳入整个区域规划, 以增强其开放性。在交通、景观等多方面, 增进区域内的微循环。
在院区内营造多元化的共享空间, 增加彼此之间交流机会, 创造出丰富的活动场所, 使建筑除了发挥本身的医疗服务外, 提供周边人群以更多的参与度, 减少公众对医院的恐惧感, 重塑医院健康自然的形象, 使“以人为本、绿色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方案内核的集约空间与外围的开放空间打造了连贯、丰富、多元化的空间体系。公共广场、康复花园、生态医疗街、组团绿化庭院、立体疗养空间等多种空间模式穿插其中, 满足医患及探视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在功能规划中预留咖啡厅、餐饮、银行、超市、书店、休闲娱乐等人性化功能空间, 形成多种形式的共享空间, 满足人们彼此交流和使用的需求。
3 . 医院规划布局图
(三) 多层次的绿色景观体系
该项目采用多层次立体景观体系, 力求用绿色生态技术将城市秀丽的自然景观纳入到区域景观体系中, 并将地块周边的城市景观引入建筑, 将基地内空间与自然环境对接连通, 创造节能生态的建筑氛围。
建筑外部合理利用现有场地的植被, 在用地周边设计了生态绿化景观区, 四周通过栽种乔木、灌木, 起到隔绝城市影响, 减低外界噪音、灰尘及行人的视觉干扰, 将整个建筑群包围在景观当中。在建筑各功能入口, 设置景观绿化与休闲广场, 打造丰富自然的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内部裙房中设置景观内庭院、生态医疗街与外部景观相互渗透;考虑最大化病房楼间距, 创造大面积的疗养康复庭院;高层中设置绿色垂直共享空间, 一系列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构成了整个景观体系。多样性的绿色景观让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医院内部活动时从不同角度随处都可享受到景观资源。
建筑屋顶采用大面积的屋顶绿化, 为医患提供了绿色活动空间, 同时形成本区域内的绿色呼吸肺, 促进大环境内生态质量的提升 (图4) 。
(四) 节能生态在医疗综合体中的应用
通过规划布局、建筑立面、材料、细部、节能技术等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医疗运营模式 (图5) 。
考虑到几千名患者同时就医造成的人流高峰, 在门诊医技中间部分用绿色中庭作为连接, 功能上满足了挂号、等候、零售等方面服务。动态直线的生态长廊将园区所有部分联系起来, 形成了和谐生动的医疗中心。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全天候医疗街内, 有着充足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且中庭屋顶采用可自动开启式玻璃顶, 利用空气自然流通给患者提供了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 使得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皆得到安抚。
建筑物朝向采用南北向, 使得自然采光和通风达到最大;通过自然通风、烟囱效应和冷梁系统进行除湿;立面窗前采用竖向百叶, 由百叶系统覆盖, 屏蔽直射阳光, 节约能源。
建筑采用模数化标准, 可以在统一的体系下组织整个建造, 达到整体化的视觉效果, 并且有利于节约材料, 并使得建筑空间更加灵活, 适合远期改造。
应用太阳能集热、地源热泵、光伏发电、雨水收集等技术为建筑提供能源, 利用天窗和屋顶系统, 打造可调节式节能技术。同时, 选用节能保温建筑材料减少能源损耗。
(五) 建筑第五立面的绿色设计
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当中, 考虑了建筑第五立面的设计。一个与城市环境协调的医院建筑, 不但可以让患者产生共鸣与认同, 同时可以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因此, 在设计当中将建筑作为综合体统一考虑, 打造整体性的立面, 在城市当中考虑作为城市景观而存在于环境当中 (图6) 。
4. 多层次的绿色景观体系
5. 节能生态原理图
6 . 第五立面绿色设计图
7. 医 院 整 体布局鸟瞰图
设计考虑将立面处理与屋顶相结合, 以高低起伏的折板作为整体手法, 从墙体延续到屋顶再如此有序重复, 打造富有韵律的建筑形态。
在折板构架的形式下设置绿色屋顶花园, 为住院患者提供地面以外的休闲活动场所。屋顶花园考虑可持续性的概念设计, 其建立方式是实用且可自我维护的, 并采用节能环保的综合性环境景观设计, 应用不同的主题, 使其具有趣味性, 达到舒缓和放松情绪的作用。与此同时, 这些绿色景观的其他功能是为手术室供应循环冷空气和新风来源。
将住院楼与裙房中间架空, 架空屋顶作为休闲平台, 设置咖啡茶点等服务设施, 为患者以及家属和朋友提供了共享的休憩场所。休闲平台与屋顶花园通过连廊连接, 较为便捷。
在连续型的折线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用清洁能源来补充市政用电, 使得形式与功能合理结合。同时, 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来加热水, 满足热水供应的需求。
(六) 打造具有时代感的医疗中心
设计上强调造型手法的整体性, 采用统一的建筑语言将功能、空间、形式有机的整合成一个整体, 同时将建筑语言巧妙化处理为与其适合的功能性要求。将绿色的功能性空间穿插在白色建筑表皮当中。通过有规律的高低起伏的线条, 形成富有光影的层次, 一方面起到遮阳作用, 另一方面又形成韵律感强烈的立面形象。面向南侧宽阔城市道路和空旷的绿化环境, 连续的折线界面形成的沿街整体形象更容易产生视觉上的共鸣, 打造正式的主入口形象。东侧线条屋顶转折到立面上, 形成有节奏的四段, 并在中间设置门诊入口。建筑凭借其出众的空间氛围感染力及整体的建筑形象, 凸显城市魅力 (图7) 。
四、主体医疗区功能布局
在主体医疗区的布局上, 避免了超大型医院迷宫似的布局, 采用现代化的生态景观医疗街。利用南北向医疗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 成为整体的交通核心。以医疗街作为功能主轴, 将医疗区划分为门诊、医技及住院区, 并将医疗中心各个区域串联起来。这样的布局方式, 使得就诊环节清晰明确, 保证医技高效率的运行。
住院区布置在用地的西侧, 两栋L型的住院部形成独特的韵律, 病房南向布置, 保证所有病房都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视觉景观。行政科研办公楼布置在用地的北侧, 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部服务区域, 并通过连廊与医疗区便捷联系。为了适应未来的规划发展需要, 在规划设计中预留了发展用地, 实现可持续发展。
平面设计贯彻 “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 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 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 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 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五、内部空间设计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意识的进步, 以往医院冰冷严肃的面孔已不再适宜。现代医院空间、造型需要向更舒适、更宜人、更生态的方向迈进。针对这一点,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强调人性化医疗空间的营造, 力求为患者创造温馨的就诊空间, 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在建筑设计上, 根据就诊数量考虑大厅及等候空间的尺度和面积设置, 并预留发展空间。利用现代化手段设置自助挂号, 自助提取检验结果等设备, 合理利用空间, 提高了效率, 减少了排队等候现象。诊室布局考虑医患流线相对独立, 通过各自的交通到达目的地, 互不影响。首层沿街内退, 形成遮风避雨廊, 并在某些位置设置通路, 与内部庭院连接, 满足了消防要求, 增强了空间的交流与共享。医疗街内不同标高的连廊与不同层次的墙面穿插, 在屋顶光线的作用下形成生动的光影变化 (图8) 。
8.医院室内效果图
六、结束语
现代医疗建筑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移动医疗、生态医疗、科技医疗、人文关怀等等, 每一个分支都有其延展的方向。针对当前“模式化”的医院建筑设计, 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 展现其多元性, 是建筑师应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规划设计中, 如何将医院建筑融入到城市环境, 在保证医疗功能与工艺合理的前提下如何去创新设计医疗建筑, 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摘要:文章围绕德州市医疗中心方案设计, 阐述了其规划设计、功能布局、内部空间设计等方面的特点, 提出了现代医院不仅应该关注工艺化流程的设计, 同时要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的理念。
关键词:医疗建筑,医疗中心,生态空间设计,绿色设计
参考文献
[1]廖军.“生态型医院”建设工作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5 (04)
[2]卡琳·埃莫勃多夫, 李健美.瑞士医疗中心设计的新手段[J].城市建筑, 2010 (07)
[3]赵晶.集成式医疗中心发展模式与设计初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3 (08)
医疗中心论文 篇2
(一)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医疗事故鉴定中心。陈述顺序先患方,后医疗机构;
(二)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三)双方当事人退场;
(四)专家鉴定组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及答辩等进行讨论;
(五)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专家鉴定组成员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应当予以注明。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四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第十条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常
医疗机构应患者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十七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常
第十八条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二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盛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盛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第二十三条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
专家库由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符合前款第(一)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依照本条例规定聘请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第二十四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龋在特殊情况下,医学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需要,可以组织医患双方在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鉴定或者函件咨询。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并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十五条 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的主要学科的专家一般不得少于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并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
第二十六条 专家鉴定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二十七条 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别和判定,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提供医学依据。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不得威胁、利诱、辱骂、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
专家鉴定组成员不得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二十八条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患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二十九条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可以向双方当事人调查取证。
第三十条 专家鉴定组应当认真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答辩并进行核实。
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材料,并积极配合调查,鉴定材料《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当事人任何一方不予配合,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不予配合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 专家鉴定组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过。鉴定过程应当如实记载。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第三十二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三十四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鉴定费用标准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三十七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第三十八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一)患者死亡;
(二)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本条例规定,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交由盛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第四十条 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
第四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应当对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鉴定程序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听取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本条例规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应当作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以及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的依据;经审核,发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应当要求重新鉴定。
第四十三条 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第四十四条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逐级将当地发生的医疗事故以及依法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的情况,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五章 医疗事故的赔偿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四十八条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第四十九条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第五十一条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第五十二条 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
第六章 罚 则
第五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事故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有关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未及时组织调查的;
(二)接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审查或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
(三)未将应当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医疗事故争议移交医学会组织鉴定的;
(四)未按照规定逐级将当地发生的医疗事故以及依法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情况上报的;
(五)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审核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第五十六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
(三)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
(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
(六)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的;
(七)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
(八)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
(九)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的;
(十)未按照规定进行尸检和保存、处理尸体的。
第五十七条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接受申请鉴定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出具虚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
第五十八条 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
(一)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没有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尸检的;
(二)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
第五十九条 以医疗事故为由,寻衅滋事、抢夺病历资料,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依照刑法关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县级以上城市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发生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但是,其中不属于医疗机构的县级以上城市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发生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行使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的受理、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和赔偿调解的职能;对发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的该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第六十一条 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十二条 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医疗呼叫中心的内涵与展望 篇3
【关键词】医疗呼叫中心;医疗营销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99-02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性质的医疗机构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纷纷走进医疗市场,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各家医疗机构必然会运用一些营销手段,其中最重要的营销方式――医疗呼叫中心的建立,势必对现行医疗机构产生一个重大影响。可以说建立医疗呼叫中心的必要性已取得共识,但其如何组建、医疗呼叫中心的系统功能、模式及队伍建设、服务内容等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呼叫中心的概念
医疗呼叫中心主要是一个融合了计算机管理功能和电话通信功能两大集成的患者服务中心系统。目前医疗呼叫中心与服务对象可以通过电话、传真、互联网访问、电子信箱、视频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沟通与交流,为服务对象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咨询以及业务受理和投诉等服务综合系统[1]。医疗呼叫中心的应用对于提升医疗整体服务质量,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破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医疗呼叫中心的系统功能
2.1 基本通讯功能:基本的通讯功能主要有交换功能、统一号码接入、自动话务分配、自动语音应答、多方电话会议、传真功能、来电记录转邮箱、电话监控与录音、通话质检,短信服务及黑白名单。
2.2 来电弹出:当电话转至人工服务时,系统会自动地根据来电号码从医疗数据库中进行如患者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以往的咨询、投诉等记录信息,以及来电日期、时间、受理人等以往信息的搜索,让工作人员迅速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
2.3 人工业务受理
2.3.1医疗咨询: 可以现场接受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所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咨询与指导,并提供各种有效的信息。
2.3.2预约分诊: 工作人员在接受到人工服务时,可以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所诉的病情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提供的看病时间及院内专家专科诊室安排情况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有效的预约分诊,这样患者可以在预定时间得到优质高效的治疗。
2.3.3投诉处理: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信息系统接受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各种相关投诉,并进行分类处理,并根据既定的流程,分发到相应责任部门,再由相关责任部门将处理的情况进行汇总至信息平台,由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反馈。
2.3.4电话录音: 为了提高呼叫中心的透明度,在整个业务受理期间要进行电话录音,并保存一个周期,在业务纠纷发生时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对中心进行有效的质控管理。
2.3.5外拨应用: 工作人员可以电话,互联网、传真、手机短信等形式对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回访,实现呼叫中心的闭环流程处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另外还可进行特色技术的宣传及广告功能。
2.4预约管理:呼叫中心向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并按患者要求生成预约诊疗单;根据订单的预约方式对患者推荐医疗专家及服务。
2.5知识库管理:医疗呼叫中心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知识库作为技术支撑,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疾病知识、 医疗常识、 服务知识、 技术支持、公告信息的汇总。将有利于工作人员对问题处理的统一,提高了服务质量。
2.6统计报表: 系统可以对平时医疗咨询、预约分诊、投诉处理等情况进行自动记录并保存统计,生成各类业务报表,为医疗质量提供详实而有力的客观依据。
2.7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是确保系统操作安全性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内容主要有对操作员、管理员的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人员有不同的控制、访问权限;并对各种数据自动采取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3 医疗呼叫中心的模式分析及队伍建设
呼叫中心的模式原本来自于营销手段,尤其是在保险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常用的模式有三种:自建呼叫中心长期经营模式;自建电销团队外派合作模式;外包模式。基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及专业性主要采取自建呼叫中心模式。
自建呼叫中心模式是指由医疗机构自行搭建呼叫中心和组建呼叫团队,利用自己的专属号码和目标市场名单开展各项服务。其名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通过以往住院及门诊患者资料;另一种二是对来电咨询患者的资料自行记录。通过搜集患者资料,再通过呼叫中心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对呼叫中心专员队伍的控制力强,可由医疗机构直属管理;二在培训及激励方面可均衡医疗机构其他渠道资源,便于协调统一。三在运用搜集的名单搭建数据库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随访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四是流程和医疗营销服务均由医疗机构相应职能部门管控,便于跟进,进行针对性的医疗营销。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早期投入较大,如场地租赁、呼叫中心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固定的人力成本支出等,会给医疗机构带来一定风险。
呼叫中心专员队伍分为三线:一线主要由初级护理人员组成,对应于医学分类,每个人分别掌握一至两个方向的专业;二线主要是中级主管,由医师组成;三线是高级主管,由高年资医师组成。所有人员均要接受专业培训。对于患者的提问由呼叫中心根据专业自动分配给一线呼叫专员,对问题进行解答。如有困难则自动转接二级及三线。
4 医疗呼叫中心主要服务内容
4.1医疗咨询: 医疗咨询是通过医院医护人员头脑中所储备的知识经验和对各种信息资料的综合加工而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各类医疗知识的介绍、解释,为患者及其家属充当顾问、参谋和外脑的作用。咨询的内容有医学各科的症状解释、诊断分析、疾病分析、心理咨询、检查检验意义咨询、药事咨询等。因为由于目前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往往与主治医师交流沟通时间较少,往往都常常在半迷半惑中结束医疗。还有就是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医疗知识沟通平台,往往借助网络,对号入座,容易夸大病情,更有甚者,根据网络的一点知识就进行自我治疗。所以医疗咨询在平时医疗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4.2预约分诊:预约分诊就是在医疗咨询的基础上进行"导医"。有些患者在咨询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呼叫中心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结合医院医师的专长与特点及门诊时间,可以对患者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挂号是各地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便民就医服务,旨在缩短看病流程,节约患者时间。这种预约挂号大多通过医疗机构提供的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基本上是免费或者只收取很少的手续费。它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改善就医环境,促进"实名制"的推行,受到了不少患者的肯定和欢迎。根据卫生部下发《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原则上要优先安排预约挂号的患者就诊。出诊医师可以针对预约患者的初步情况,提前安排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和设备检查。当前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主要有电脑上网预约、手机上网预约、手机短信预约、自助预约机预约、热线电话预约等几种。
4.3院后回访:院后回访是源自于营销学的概念。院后回访是患者服务的重要内容,做好院后回访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法。通过院后回访不仅可以得到患者的认同,还可以创造患者价值。一般来说,患者对于具有品牌知名度或认可其诚信度的医院的回访往往会比较放心,愿意沟通和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患者提供的信息是医院在进行回访或满意度调查时的重要目的。如果医院本身并不为太多人知晓,而回访又策划的不好,往往很难得到患者的配合,得不到什么有用信息,更有可能会对医院及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随访形式及内容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网络随访等。随访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如何处置等[2]。
院后回访可以跟医院质控部门相关联,具体实施主要有分析资料、制定回访方案、准备回访相关知识、实施回访、整理回访记录、资料保存和使用等几个部骤组成。
5 应用与展望
目前医疗呼叫中心的服务内容在各大医院都由相关的科室比如导医台、病案室、质控办、信息工程科等承担着,尚没有统一整合的形式出现。医院作为向患者提供特殊服务的组织,一般情况是" 病人求医生",所以很多医院都认为医院不需要营销。但一些经营良好的医院的实践证明,医院同样需要营销。医疗营销在特色医疗服务设计和价格的制定、 医疗服务的推广、 医疗服务的通道设立、 建立和巩固与患者的关系以及留住现有病源和发展新病源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现有医院营销中,目前还存在营销意识淡薄、形式单一、缺乏专业营销人员、缺乏准确定位等一系列问题[3]。
医疗呼叫中心在医疗系统应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在医疗大改革背景下结合医疗营销而产生的,它的建立是医疗营销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能很好的解决现在医疗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它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服务制度的改善、患者认知度不断提升等而逐步完善,在医疗营销市场中必将发挥更大营销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侠."呼叫服务工作坊"解决方案[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2):66.
[2]邓胜伟.医疗随访服务的要求与方法[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7):38.
以人为中心重构医疗服务 篇4
互联网大连接的最终目的并非取得技术上的成就,而是要触达互联网设备背后的“人”。互联网在横向、纵向影响世界的同时也在重新定义规则,“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将是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趋势所在。互联网更多地代表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需求,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每个人和所有接触到的服务都发生了可以直接实时的连接,技术、设备、商业的创新最终都将指向人,一切的需求都是基于个体需求,并在网上延伸、辐射到所有商业领域。
2015年,“互联网+”大热的背景下,传统行业纷纷借助互联网手段加速自身转型。在医疗领域,互联网+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将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更是能够帮助医疗行业更好地回归以人为本。日前,2015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在厦门召开,大会上,除各种技术创新外,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得到凸显。
数据采集以患者为中心
根据国家卫计委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令人忧虑,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每4人中就有一个患高血压,每10人中有一人患糖尿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危害非常严重,会引起失明、肾病、中风、心血管疾病等。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任倩介绍,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患者同时达到很好的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的比例只有不到7%。比如Ⅱ型糖尿病降糖药首选是二甲双胍,但只有不到40%的患者使用了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为此,北大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组织设计了基于平板电脑的糖尿病管理软件,将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的流程图纳入其中,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该软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运用后,二甲双胍的使用率上升到60%.降脂的他汀类药物也从60%上升到90%,治疗心血管病的阿司匹林也从60%上升到了80%以上。在使用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之后,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比例明显升高。
如果说数据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在数据采集端就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则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刘帆表示,“追求以人为本是现在中国IT发展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开始进入到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时代了。IT的价值核心就是数据。因此,医院的IT系统在数据采集时就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把患者的所有数据连接在一起,供医生、护士、医院管理者来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服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以人为本再造流程
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简称温附一)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不透露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名制就诊为例,虽然目前大多数在温附一就诊的病人都是实名制,但没有身份证并不意味着不能就诊。“没有身份证可以由亲友担保,我们说‘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温附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处处长潘传迪表示,“类似这样的服务技术上都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是不是考虑到,是不是以患者为中心。如果你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为患者着想,技术上实现一点都不难。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信息化是一种循序渐进,不断优化、创新的迭代过程。需要不断打破思想的禁锢和制度的篱笆,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潘传迪介绍说,温附一推出的院外医疗关怀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医患沟通,在就诊时间以外加强医生和病人的有效沟通。同时,健康记录功能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病人在来医院之前在手机上输入病情,到诊室以后医生一刷就诊卡就可以清楚了解病情,使得在有限的就诊时间沟通更加有效。
还有院外医疗功能,比如有的慢性病人来医院主要是为了开药,为了开药跑一趟医院不仅耽误了病人时间,还浪费了医疗资源。这时医生可以在系统内和预约病人进行沟通,如果病人只是单纯有开药需求,医生可以在系统内开好药,信息自动发送到药房,就诊卡扣款后,药房可以把药快递给病人。还有一种情况,医生见到病人时发现病人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本次就诊只能开检查单,没有对病人进行诊断就诊就已经完成了。对此,医生可以在系统内为需要检查的病人提前开具检查单并预约好检查时间,再来就诊时检查结果都已经具备,医生可以直接下诊断。
与患者进行就诊前的沟通、提前开具检查单,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信息化建设和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对此,作为温附一的合作伙伴,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销售总经理叶明补充说,“信息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提升对患者的医疗服务和患者的就诊体验,这是我们以人为本的中心。但我们要记得,对于医疗信息化里面还有两类人也非常重要,一类人是医护人员,另一类人是医院的管理者,我们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是包含对患者,对医护,对医院管理者的总体支持。联想将从顶层设计、一站式服务和构建开放生态平台入手,再造业务流程,为医患双方创造就医新体验。同时,现在中国医院信息化除了遇到技术挑战外,人才的培养也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用创新的方式和医院、行业ISV一起去配合,能够为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只有从顶层设计开始抓起,真正把信息化落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作为重要的战略,才能更好的发展信息化,从而更好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对此,联想智慧医院2.0整体解决方案不仅提供端到端的总体支持,还携手温附一成立‘温州医科大学——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培养医疗信息化专门人才。”
医疗中心论文 篇5
@@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
做为@@市120急救中心的一名调度员,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调度接诊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感受到了其责任的重大。每当我穿着衣袖上方带有“河南急救”字样的工作服时,我倍感荣幸与自豪。调度工作看似简单,但想最大限度的节省每一秒钟,圆满的完成每一项调度任务,对于我们调度员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0指挥中心通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连接着病人和急救站,是生命延续的希望,是生命延续的保障。我的工作是每天都在架起生命延续的桥梁。病人通过我能感到安慰,能感到即将凋谢的生命之花能重新绽放。
我作为一名调度员,用最短的时间让我们的急救站医务人员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病人的身边就是对每个病人最大的回报,因为他们仅仅通过一根电话线把信任传递给我,我绝不能让他们的希望在我的手中消亡。为了保证每个接诊电话都能高质高量,我坚持不定时去城区周围熟悉地理信息,和周围同事交流辖区地理信息,真正做到一个“活地图”。当医务人员没有到达病人身边的时候,给他们做好电话自救指导,我始终牢记“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心系人民群众,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想病人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为广大群众随时提供院前急救调度,120急救事业,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我
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接触的是老弱病残等急需治疗和帮助的人群,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和更好的技术,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坚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政治业务知识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创先争优”活动契机,学习先进典型为导向,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加强业务学习,工作中不断创新、进取,团结协助好上级开展的各项工作。
二、立足本职,做好工作.(一)、规范的文明用语与较强的沟通能力是身为一名优秀调度员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因为报警者在拨打120时的心情都是很着急、焦燥不安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语言把我的热情、爱心准确地传递给报警者,从而使他能够感受到可靠、可信和希望。在受理呼救时应做到口齿清楚、语言简练、态度和蔼。面对呼救者的慌张急躁、语无伦次、地址诉说不详要劝他镇定自若、必要时对其加以细心引导。面对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情绪化语言,需要我们去化解和承受。
(二)、全面掌握多元化应急能力
在调度接警工作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守中心制定的调度原则。同时应具备灵活应变能力与掌控全局的能力。准确掌握了院前急救全局的动态信息,包括各急救站点的分布、救护车的技术装备、各急救网络医院的应急承受能力等等以后,就能使我们的调度原则不论是在日常急救还是在处理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自身的业余学习、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学习能力。工作之余,要加强政治与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身边的事物每天都在不断的更新,地域地名也一样。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的了解各地区的地图信息,并加以记忆。调度员的工作不仅是单纯的指挥调度,更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来填充。期间汇总整编了@@辖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地理标志和主要道路,创造了“白加黑”接诊模式,总结并和同志们一起分享接诊电话经验和注意事项,不断压缩派诊时间,探讨不同类型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2011年,被郑州市卫生局评为急救工作先进个人。
(四)、团队精神
加强团结协作精神才能提高整体的凝聚力,工作中都必须相互协作,例如在调度过程中若遇到不同或相同呼救电话对同一事故进行催车时,调度员做到团结、协作,可避免同一事发地点重复派车现象。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样才能体现出集体的力量。
(五)、应对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
如遇到有重大事故发生时,应就近原则派救治能力较强的急救站,并根据伤员的数量派出相应的救护车辆。同时立即向中心领导汇报事故情况、救治情况。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应及时了解伤员的救治情况,认真填写好重大事故报表。面对突发而来的大型事件,应做到不慌不躁,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对伤员进行调度。
(六)、认真做好每一次交接班工作
每一次上岗前或离岗时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并检查网络线路情况,随时确保线路畅通。交接班分为口头交接班与书面材料,认真完成交班本的书写。这样通过工作交班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吸取教训,无形当中又提高了自己的水平。院前急救调度工作可谓重于泰山,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怠慢。时间就是生命,每时每刻都要和时间赛跑,只有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认真的处理好每一个日常调度,才更有信心的面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把院前急救调度工作做的更好。
医疗中心论文 篇6
资料显示,公司投资5亿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东富龙医疗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以开拓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主要对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领域进行布局和经营,并提出了到2020年医疗领域营收10亿元,净利润1亿元的长期发展目标。东富龙已先后投资了典范医疗、建中医疗、诺诚电气,拟增资伯豪生物等优质医疗器械和精准医疗企业,逐步把公司医疗健康板块的架构搭建完成。
上半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公司提出新的五年规划:立足注射剂,做强原料药,布局生物工程与固体制剂,快速成长为综合性制药装备主流供应商。公司以冻干系统为核心,积极拓展系统集成和工程总包业务,上半年公司冻干系统设备实现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8.6%。公司与国瑞药业共同举行冻干系统交钥匙工程现场交流会,成功迈出了“冻干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向制药工业4.0智慧工厂”升级的第一步。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对外投资进入活跃状态。2015年,公司通过投并购的方式开拓医疗器械、精准医疗、食品工程等新领域,先后投资典范医疗、建中医疗、上海瑞派、诺诚电气等,寻求新的增长点。公司目前尚有18.14亿现金,外延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谈康复中心医疗建筑设计 篇7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医学专科医院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 应用功能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等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 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诊疗空间, 并负责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专业咨询、培训和技术指导。
康复医学科主要处置神经系统相关伤病、骨与关节伤病、心肺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退行性病变、儿童神经骨骼发育迟缓与先天性缺陷等所导致的功能障碍, 以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等。其诊疗对象包括上述伤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出现身体结构与功能异常、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
(一) 疾病诊断与康复评定
纳入国际功能分类范畴的标准化评定和实验室检测项目, 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活动和参与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运动及步态分析、平衡测试、作业分析评定、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心理测验、认知感知觉评定、疼痛评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
(二) 临床康复处理
针对功能障碍和疼痛的医疗技术、药物治疗以及其他以功能恢复为目的的临床医疗手段。
(三) 康复治疗
在执业医师指导下, 由康复治疗师、医学工程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所实施的康复专业技术服务。包含:物理治疗 (含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 、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矫形器制作及训练。
二、项目概况
某省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工程 (图1) 位于交通便利地段, 与城市中心及机场均有地铁相连, 环境舒适, 便于患者修养康复。其建筑面积47000㎡, 地上建筑面积35600㎡, 地下建筑面积11400㎡, 基底面积7000㎡。地上9层, 地下1层。主楼高45 m、裙房高18m。容积率1.7, 建筑密度27%, 绿地率45%。
康复中心四周用地为规划路, 南侧规划路以南约100m处为城市干道 (下通地铁) 。用地南临城市绿化用地, 其余周边均为现状耕地。院区地势平缓, 地形平坦, 东侧略高。院区北、西、东侧功能绿化起到减弱城市噪音对医院影响的作用, 改善医疗环境。康复中心南侧设置的大面积水景园林与用地南侧的城市绿化用地连成一片, 并通过台地状阶梯绿化与建筑内部庭院沟通, 为住院患者提供良好的休闲康复环境。
康复中心周圈设置不小于4m宽的消防道路;门诊及住院入口前设置广场, 便于集散人流。在首层周圈设计了以下9个出入口:门诊出入口位于北侧偏东部位, 门诊患者及家属由此进入;康复出入口位于北侧偏西部位, 康复患者及家属由此进入;住院出入口位于西侧中部, 住院患者及家属由此进入;货物入口位于西侧偏南部位, 主要用于厨房所需货物的运送;餐厅、报告厅出入口位于南侧偏西部位, 主要服务于就餐人员及报告厅;办公出入口位于东侧偏南部位, 办公人员由此进入;疏散出口共三处, 分别位于北侧中部、西部及报告厅东南角, 专供消防疏散使用。
三、单体设计
康复中心地上9层, 地下1层, 针对其特殊的康复医疗性质, 对其平面功能布局、立面效果及无障碍设施, 进行了针对性设计。
(一) 平面布局
地下一层:地下车库、太平间及冷冻机房、职业康复、管理用房、康复工程、机电设备用房等。
首层:公共空间 (图2) 、康复门诊、普通门诊、门诊治疗、社会康复、检验科、放射科、出入院办、餐厅厨房、报告厅及附属用房。
二层:功能检查科、心理科、言语科、运动治疗、理疗区。
三层:作业治疗、手术中心、供应中心、针灸推拿区、亚健康中心。
设备管道夹层:功能为管线转换及布置净化空调机组。
四~八层:病房。
九层:行政办公区及附属用房。
机房层:电梯机房及设备用房。
(二) 外形设计
外装修以干挂石材为主, 裙房部分局部设置玻璃幕墙。主楼以断桥铝合金带型窗为主。层间装饰铝合金线脚, 以简洁、明快、大气的装饰材料和手法营造现代化医疗建筑的形象 (图3) 。
(三) 无障碍设计
由于康复中心主要接待各类因伤肢体残疾及慢性病患者, 所以其无障碍设计尤为关键。住院出入口、门诊出入口、康复出入口、VIP出入口均为无障碍出入口, 坡度不大于2%。无障碍出入口平开门选用小力度弹簧门。主要出入口与室外广场设置的无障碍停车位及城市无障碍系统之间设盲道相连。首层以上各层均设有无障碍专用卫生间。其他各层公共卫生间设助力拉手, 病房卫生间设安全抓杆, 门锁可双向开启。无障碍专用卫生间及病房卫生间均在低位 (距地约0.5m处) 设置防水型呼叫报警按钮。设置无障碍电梯, 应具有呼叫、控制、语音系统、扶手及盲文提示等符合残疾人使用的各项功能。门厅、电梯厅、主要楼梯间等设置盲文标识牌及扶手、地面设盲道;公共服务台、公用电话、出入院接待、吧台、导医台等处设750mm高的满足无障碍设施要求的低位台面。另外各层病房均按照无障碍病房标准设置。
四、结束语
我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建立 篇8
对于医院的每个临床科室(除急诊科外)而言,急救医疗设备是必须常备的,但由于急救病人又不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急救设备的利用率极低。这样就容易出现急救医疗设备有时明显不够用,有时又大部分闲置;或有的科室明显不够用,有的科室却闲置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医院急救医疗设备总数不断增加,但急救设备却仍然不够用的现象。对于进行成本核算的医院来说,如何合理配置、科学管理医院的急救医疗设备,提高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是医院一直关注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设备的重复购置,我院决定成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实行对急救医疗设备的专管专用。
1 急救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院医疗设备管理采取的是科室“自管自用”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是:(1)急救设备只能随本科室危急病人的需要不定时地开机,可能相当长的时间内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益;(2)由于各科室拥有的设备数量有限,许多科室尚未能配备呼吸机,有些科室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等也配备不足,一旦有危重病人急需用呼吸机或重症监护仪时,借调设备困难、协调时间长,而且科室之间互相借调常发生机器故障、零配件丢失、损坏等纠纷,既牵扯机关领导和职能科室精力,又延误对病人的救治;(3)我院的医疗科室相对独立,临床科室小而全,如果分散配置、全部配齐,必然造成设备的重复引进,资源浪费;(4)我院实行全成本核算、购买的医疗设备要扣除折旧费,无论设备的使用率如何,每月的成本核算中都要在科室支出中扣除设备折旧费,这样设备闲置无形中就给科室增加了负担。总之,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下,通用性强的急救医疗设备在管理和使用中普遍存在着设备闲置、购置重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医院资源的浪费。
2 解决的方法
针对上述现状,参考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我院决定成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对一些通用的医疗设备采用“专管共用”的模式,即除了把专用性强的设备配置到科室中,对多科室通用、常用的部份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归到租赁中心管理,使用科室需要时去租赁中心租借,根据使用时数扣一定租赁费,用后及时归还,不耽误其他科室借用。这样,既能满足不同科室的使用需求,又有效地提高了这些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率。
(1)租赁中心的管理范围。根据我院医疗设备实际的配置情况、设备的使用率和需求状况以及现有医学工程人员数量,租赁中心的管理范围首先是(除急诊、ICU、手术室外)各临床科室配置的呼吸机、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等通用性强的医疗设备,以后再逐步扩大到各科室通用和便于搬运的设备,如心电图机、除颤仪、血糖仪、褥疮垫、实验室设备等。
(2)租赁中心的工作流程。(1)使用科室持租赁申请单(科室负责人或当班护士签字)到租赁中心租借仪器。(2)租赁中心工作人员与科室人员当面共同试机,双方认可后签字借出。(3)科室使用完将仪器及时归还租赁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负责登记仪器使用时数,并对仪器验收,登记在案。(4)送回的设备按照要求进行消毒、试机,维护完毕放入存放室,供其他科室下次借用。
(3)收费标准。制订合理的租金收取原则是促进租赁工作能延伸发展的润滑剂,以小时为单位收取租赁费用,科室租赁设备的租金计算如下:
租金=设备折旧费×租赁时数
其中,设备折旧费=设备的原值÷折旧年限÷12个月÷30d÷24h×(1+50%)。50%包括:维修人工费、配件费、消毒灭菌费、管理费、计量检定或质量控制等费用。租金从租赁时起收,设备退回验收交接时终止。凭单计算租赁时数,按月结算租金并报经济核算部门。租赁期间丢失和非正常损坏的配件由科室按价赔偿。
3 实施的效果
目前,我院共有各类心电监护仪160台、呼吸机19台、输液泵45台、推注泵86台,对这些医疗设备中的一部分实行了租赁管理,采用“专管共用”的管量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减少设备的闲置时间,做到了物尽其用。统计数据表明,医院租赁中心运营以来中心的13台监护仪每台每天闲置时间平均不超过5h。
(2)盘活设备存量,优化资源配置。采用设备租赁的方法,可减少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减轻机关领导和职能科室协调设备使用的精力,使医院的医疗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如原先普外科申请购置5台监护仪、脑外科申请3台、妇儿科申请5台,共计要13台,而实际通过租赁中心业务开展只增添了5台即满足了其临床诊疗需求。
(3)减少科室支出,增加医院收益。采用设备租赁前,设备无论是否使用,科室都要全部负担设备的折旧费,采用设备租赁后,科室只负担租赁时间内的设备折旧费,成本支出大幅减少,再加上设备使用率的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增加了医院的收益。以普外科租借监护仪统计数据为例分析,其每天最多需用监护仪10台,每月平均租金1954.2元,而一般配备1台监护仪所需资金为5~8万元。通过租赁中心设备租赁服务可大大缓解其1次性大额现金支出带来的财务压力,同时保障其诊治能力,从而获得最好的收益。
(4)租赁中心由专职工程师全面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对设备的结构、性能熟悉,设备使用正确、规范,势必会降低机器故障率,减少设备损耗,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4 结论
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成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设备使用率,充分发挥了医疗设备在救护、治疗中作用。而且,在医院开创和建立了一套有益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展开的模式,使租赁人员在医院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密切了租赁人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建立,使医疗设备配置更加合理,质量性能、安全应用得到保证,中心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由于设备性能影响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从而防止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晓华,贾兆山.设备租赁中心管理模式[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79-80.
[2]王耀平,汤黎明,刘玉亭.医疗设备租赁式使用与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0,26(6):359-360.
[3]王拴武,张长虹,黄志聪,等.医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建立及其管理规定[J].中国医学装备,2007,4(2):28-29.
[4]王艳,李伟.浅析医疗设备的租赁[J].医疗装备,2004,18(12):39-40.
医疗设备呼叫配送中心管理系统 篇9
南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拥有总值接近10亿元的医疗设备,均由设备器材科进行维修、保养和管理。2007年,设备器材科对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流程进行改造,成立了24h呼叫配送中心。本文针对呼叫配送中心全新的工作流程,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医疗设备呼叫配送中心管理系统,取代了原有的人工记录统计管理方法,经过半年多的实施应用和功能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背景
1.1 科室流程改造
南方医院设备器材科的呼叫配送中心配备了医院内部专线电话,每天24h专人值班。临床科室只需要通过电话,就能够进行医疗设备的租用、报修和查询。中心人员会根据科室工程师的工作职责范围来进行任务分配和电话通知,要求工程师需在30min内到达现场处理,缩短了维修服务响应时间,为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1.2 急救设备租用制度
南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急救设备使用率不一样。设备器材科建立急救设备仓库,拥有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和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近100台。通过租用制度,临床科室就不必购置大量的急救设备,只需租用急救设备,提高了急救设备的使用率,而且为医院和临床科室节省医疗设备成本。
1.3 医疗设备配送中心
南方医院设备器材科离住院楼较远,医疗设备在维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故障设备进行搬运。某些医疗设备比较贵重,在搬运的过程中需要防震和特殊的搬运设备。成立医疗设备配送中心,培训专门的配送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搬运工作,避免了医疗设备在搬运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故障扩大,保证了医疗设备的安全[1]。
1.4 信息化管理
呼叫配送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使用人工记录和统计管理。配送人员需要每天手工填写大量的工单,值班工程师需要手工统计急救设备的库存量,而且每月底都需要进行配送人员的工作量统计和急救设备的盘点。在填写工单及统计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人为的填写错误,无法对工单的填写进行规范化管理。随着急救设备数量和日均医疗设备配送量的增加,急需一个与呼叫配送中心工作流程紧密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高效和规范化管理。
2 系统分析与实现
2.1 实现工具
本系统利用UML建模方法分析需求,采用C/S架构、面对对象VC++编程语言和Microsoft SQLServer2000[2,10]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开发。
2.2 UML用例图分析
利用UML用例图分析需求,可以体现出系统需要的高级功能[3,4]。呼叫配送中心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⑴设备租用流程接听电话后,确认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然后填写并打印设备租用工单、设备配送工单,配送人员把设备送达临床科室,结束工作流程。
⑵设备归还流程接听电话后,确认科室需要归还设备,在系统中调出设备租用工单信息,填写工单中设备归还的信息,打印设备配送工单,配送人员将设备取回配送中心,结束工作流程。
⑶设备维修流程接听电话后,填写并打印设备维修工单、设备配送工单,配送人员把故障设备送达设备器材科,结束工作流程。
⑷租用统计每天交班时,值班工程师需要对仓库设备进行盘点。每个月底,值班工程师需要进行设备租用时间统计,然后上报医院。
⑸工作量统计每个月底统计配送中心人员工作量,进行量化考评。
通过分析呼叫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可以初步确定如图1中的核心用例。
2.3 系统类图
面对对象中类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关系也就是继承关系,横向关系包括了依赖、关联、聚合和组合四种[3,4]。通过上面UML用例图,进行静态类设计,系统需要的主要静态类如图2所示。工单对象和用户对象是依赖关系,每个用户对象都可以生成多张工单对象。工单对象拥有医疗设备对象和临床科室对象,它们之间是聚合的关系。用户对象派生出不同类型的用户对象,工单对象派生出不同类型的工单对象,它们之间是继承关系。数据查询对象主要用于产生各种报表和数据统计,响应用户对象的各种数据汇总请求,它与用户对象之间是依赖关系。
2.4 功能模块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下面进行各功能模块的分析。
2.4.1 来电管理。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改善已有的医疗设备报修流程,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每一个报修电话的来电时间和对应的部门,并且对电话进行录音,方便工程师了解故障的详细情况。USB接口是一种可以连接多个不同的设备,而且支持热插拔,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2Mb/s的计算机接口技术[5]。利用USB接口的语音采集卡来进行电话录音,采用PCM编码,采样的速度可达8000次/s,完全满足系统的需要。该语音卡支持ADPCM编码[6],可以对录音文件进行压缩处理,减少磁盘的存储空间。本系统采用的是32kbps的ADPCM压缩编码对电话进行录音和放音。
2.4.2 工单管理。
包括对急救设备租用工单、医疗设备配送工单、医疗设备维修工单进行管理。条形码扫描技术采用激光扫描,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强、效率高和成本低等特点[7]。本系统利用条形码扫描技术,中心人员只需要扫描条形码,即可完成医疗设备信息的输入,填写完整相应责任工程师的信息后,就可以进行各种工单的存储和打印,替代了以往使用人工填单的方式。
2.4.3 汇总报表。
利用图表直观地体现出来每台急救设备的租用状态,并且同时显示其租用的信息。值班工程师和配送人员可按照急救设备、科室来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对急救设备进行每天的库存盘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工单,可以完成配送人员工作量的统计,急救设备使用率与医疗设备故障率的统计分析,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
2.4.4 系统维护。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维护模块对设备信息、用户信息、工程师信息和科室信息进行维护,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利用数据备份功能,也可以对系统的录音数据、工单数据进行光盘刻录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
3 结果
该系统实施半年多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均30台次医疗设备配送过程中,利用条形码完成医疗设备信息的录入,降低了人为错误因素的影响。日均打印60份工单,减少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手写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租单和工单的填写规范化。对日均40个电话进行录音,工程师可以轻松地了解医疗设备的故障情况,避免重复给临床科室打电话。值班工程师每月完成5万多个小时的急救设备租用统计记录,替代了以前手工进行统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论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设备器材科都有自己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但是基本上都只是对医疗设备的库存进行管理[7]。国内很多应用于呼叫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大部分都针对特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定制开发[8]。本系统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采用语音采集卡对所有来电进行录音,利用条形码技术加快了工单数据录入,与呼叫配送中心的实际工作流紧密结合,提高了医疗设备维修服务质量,同时对医疗设备租用和维修进行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峰,刘曼芳,许明强,等.成立急救设备配送及维修中心的必要性[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8):70-71.
[2]刘晓华.SQL 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Bernd Oestereich.软件开发方式-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李肇庆,廖峰,刘建存.USB接口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6]吴家安.语音编码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韦元华,舟子.条形码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8]吴向阳,张超群,杭建金,等.基于C/S模式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3):36-38.
[9]林海,武波.基于B/S架构的呼叫中心业务系统框架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8):202-205.
医疗中心论文 篇10
这些由市场需求而衍生, 由医疗院校带动的集成式医疗中心优势明显, 经过数十年的品牌沉淀, 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由医学院校提供的充足的后备医疗科研人才也增强了这些医疗机构的可信度, 并且提供了这些机构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
然而这些自然形成的集成式医疗中心也有很多无法避免的弊端, 首先是较为混乱的医院规划布局。由于在集成医疗形成初期, 没有人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且由于土地限制, 需求较大的机构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相互关联性很强的医疗机构由于空间限制, 无法紧密衔接, 科研机构和临床结合不够密致。这种混乱, 在硬件上往往表现为:违章加盖, 交通拥堵, 存在安全隐患;在软件上则表现为:效率和人性化程度偏低。更加难以逾越的障碍是由于空间的关系, 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的匮乏, 极大地制约了医疗中心的未来发展。尽管国内外各大医疗中心都在持续地对现有的机构进行或多或少的整改, 但由于诸多原因往往力不从心。
在中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 人们对于高水准医疗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城区外发展集成式医疗中心与其说是个决策, 不如说是个必然结果。这些新的医疗中心承载的功能有:一是分担中心城区的医疗压力, 解决医疗供需矛盾, 提供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去处;二是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 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共享,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当然, 对于不少地方政府而言, 在经历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历练后, 医疗经济也成为继制造产业、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然而, 这种集成式医疗中心, 是否需要像“前辈”那样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呢?有一些怎样的理性发展模式呢?从专业角度上, 我们应该如何系统化地对集成式医疗中心进行策划和规划呢?我们先从集成式医疗中心的发展模式说起——
一、集成式医疗中心发展模式
(一) 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为一体的典型模式
不难判断, 最典型的集成式医疗中心, 是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为一体的医疗中心。在设计北京国际医学中心时, 如图所示, 医教研一体的发展模式是我们确定这个医疗中心的一个主体发展模式。医学教育集中了医学院、护理学院和医学商学院, 在建成后, 将会为未来的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的医学人才和医疗管理人才。反之, 这些医疗机构也将为这些人才提供一流的培训基地。医学科研包含基础和应用科研。尤其是药物的研发机构, 与各大医疗临床机构的紧密合作, 势必推动药物的研发, 以利尽早转化为市场价值。这样的模式, 如果规划得当, 三者互惠互利, 则能迅速在发展初期即形成强势而良性的依存互促关系, 其中患者无疑将成为这种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当然, 作为地方政府, 如何确定这三者的规模和入住条件, 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议题。
(二) 系列医疗实体叠加而成的模式
完全脱离医教研的体系, 由一系列的医疗实体叠加而成的医疗中心, 是否具备快速成功的条件?答案是肯定的。但实体叠加, 并非简单地把各个实体聚集到一个区域, 而是充分考虑到各个实体间的相互关联, 在引进医疗机构时, 需要避免恶性竞争, 增强相互间的互补功能。然而, 没有教育和科研作为支撑, 如果不能在早期快速形成特色医疗, 那么这样的医疗中心势必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道路, 这些游离在强势的城区大医院之外的医疗中心, 如果需要聚集人气, 则必须确定其发展特色。对于这些医疗中心特色的确定, 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 地理条件和人才状况。在充分研究这些条件后, 确定特定的服务人群和疾病群。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在与城区内医院的人群和医疗项目上进行错位发展, 是保证此类医疗中心良性发展的条件。在上面举到的北京国际医学中心的例子, 这种模式是医教研模式外的一个辅助模式。在服务人群和特色专科的认定上, 这个医疗中心与北京其他各大医院以及姊妹医疗中心都有着明显的区分。
(三) 以其他医疗相关产业为重心的模式
如果受条件所限, 短期内无法实现以上这两种医疗中心,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完全放弃集成式医疗中心的想法呢?其实不然, 集成式医疗中心, 除了以诊断和治疗作为重心, 也可以其他医疗相关的产业作为重心。国际上比较常见的有健康管理、生命科学、养老、康复和医疗旅游。这些集成式医疗中心的显著特点是, 医疗不是单纯的治疗和诊断的手段, 而是一个相对比较综合的用以提高健康品质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一种医疗中心, 对于整个地区的疾病治疗和服务人群的分流往往是次要的, 核心的往往是这些与医疗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各种产业。在我们最近接触的几个项目中, 业主往往会针对本地的特点提出一些医疗产业设置的观点, 这些想法在经过严密的研究分析之后, 如果是合理可行的, 那么对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条件往往起到很大的确认作用。和另外两种模式一样, 各个产业和医疗机构的分配比例, 规模和入住条件的确认, 对整个医疗中心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新建医疗中心往往空间充足, 相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医疗中心而言, 具备了不可比拟的规划优势。这些新规划的医疗中心, 往往可以有充足的地块考虑商业、配套服务、住宅和文娱等辅助设施。尤其是通过对患者流量、从业人数和访客人数等的动态评估, 设计师可以科学地规划出陪护酒店, 便民设施, 普通和高端住宅的数量和面积, 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个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集成式医疗中心。
二、集成式医疗中心策划和规划
(一) 结合场地特点, 综合考量
集成式医疗中心的策划是一个集经济学、地理学、人文科学、医学和规划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分析的过程。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包括基本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 对于是否适合医疗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另外, 人口条件, 民众的年龄, 受教育程度, 疾病谱, 当地医疗资源的丰简程度等, 也是发展医疗中心必须考量的一个内容。经济分析, 包含土地开发和房地产, 资金平衡, 风险评估等, 则是保证医疗中心顺利发展的前提。对于人群的行为分析、心理分析和对医疗市场的走向和预测, 医学行为的模拟等等, 是医疗中心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上种种, 在设计师的综合考量下, 结合场地本身的特点, 才能完成对一个集成医疗中心基本的策划。
(二) 找准市场定位
从集成式医疗中心的想法形成开始, 由各个专家和政府组成的智囊团, 需要根据以上收集的信息, 找到医疗中心准确的市场定位, 并且在这个市场定位下, 确定医疗中心的产业模式和经济模型。土地功能和开发策略, 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决定, 更多的是在集合各个因素和条件下的一个综合考量。设计师的职责, 也绝不仅仅是架构各个功能组团和提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规划概念那么简单。因此, 在概念设计之初, 规划设计师需要和政府、经济分析师等一道, 对土地使用和经济平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才有可能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三) 内在联系紧密, 相辅相成
随着设计的深入, 集成式医疗中心的设计显现出不同于其他任何设计的一些显著特点。和单体医院设计或者由少许几个医院形成的简单的院落设计不同, 它对于如何“集成”来节约用地和资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国内外已有的中心, 很多是应市场需求自然形成, 对于节地和节约资源更多的是教训, 少有经验可以借鉴。而设计师们需要根据对每个机构进行深入研究, 方能提出可行的方案。同时, 这些医疗中心和其他的工业园区或者商业园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商业园区或者住宅, 基本每个都可以看作独立的经济实体, 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充分。而一个医疗中心, 不管以何种模式存在, 其内在联系非常紧密, 彼此相辅相成, 这也正是集成式医疗中心策划和设计的难点所在。
(四) “反规划”
“反规划”是设计这种医疗中心的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招商过程的深入, 参与开发的各方对土地功能的规划会提出更多要求。反规划的能力, 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 对于某些设计元素和规划概念取舍的能力, 是设计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保证各方需求和利益的能力。在反规划过程中, 设计师的功力不是单纯的设计表现力, 而是对于医疗中心各种功能关系的梳理和平衡。
(五) 人性化设计
基于医疗中心的固有特点, 相对其他商业或工业中心而言, 业主往往对人性化设计会有更高要求。景观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调节身心所起到的作用, 往往成为除土地功能设计之外的另一重点。除此之外, 道路交通的设计, 中心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 对残障人士的安全设计, 对噪音的控制, 以及周边基础设施的布局, 使之做到其电磁辐射对重要医疗设备的零干扰等等, 都是集成式医疗中心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范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集成式医疗中心是解决我国目前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平衡地区医疗资源,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多元化服务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同时, 经过对医疗资源和某些设施的整合, 可减少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浪费。集成式医疗中心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 我们不应照搬别国模式, 而是应该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经过详细科学系统化的分析, 确定市场定位和经济模式。设计师则要摆脱单一追求设计形态的思路, 从根本上梳理医疗中心各个组成的功能关系, 根据经济模型和项目目标最终确定切实可行, 符合各方利益并且满足医疗中心特殊需求的方案。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集成式医疗中心概况, 阐述了集成式医疗中心发展模式及其策划和规划, 并建议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 经过详细科学系统化的分析, 确定集成式医疗中心的市场定位和经济模式。
关键词:集成式,医疗中心,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小北武, 中村俊一, 等.共享空间共享成果——日本两家医疗中心的建设思路[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1, (3)
[2]孙邦贵.关于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s1
医疗中心论文 篇11
With the October 1 launch of a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arketplace put in place by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Americans will have a new way to find affordable health care.
But they won’t be left to their own devices. The Act requires states to fund a system of “navigators,” organizations that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ir health care options under the law. And in Vermont, one of those navigators will take a decidedly youth-friendly approach.
Spectrum Youth & Family Services in Burlington, VT, is one of 18 organizations awarded funding by the state’s health department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ir health care options and find insurance. The runway and homeless youth organization and Family and Youth Services Bureau grantee plans to expand its drop-in center to educate young people ages 18 to 24 about coverage options and provisions of the Act that may affect them. Bridget LaRoche, Spectrum's drop-in and outreach coordinator, says the organization aims to enroll 300 young people in insurance during the first year.
“It just seemed like a really easy fit for us because we were already doing this work of helping people navigate the state benefits website and figuring out how to get health insurance,” LaRoche says. “We’ve been helping people do that for years.”
Translating the Legislation
LaRoche says Spectrum staff will be trained to understand as much as possible about the Act and the marketplace and translate that information into youth-friendly language. For example, an upcoming expansion of Medicaid eligibility may be especially useful for youth with no stable income. Homeless youth may be less likely to benefit from a provision allowing them to stay on their parents’ insurance until age 26.
“Everything's up to the person as far as what they want to choose for their plan. We just help them understand all the options and then it’s up to them,” LaRoche says.
Getting the Word Out
To educate the community about the health insurance marketplace and Spectrum's services as a navigator, staff plan to set up an information booth in a popular pedestrian mall near their office and to get the word out through social media, email distribution lists and recurring community meetings. Spectrum is also collaborating with other state navigator organizations, LaRoche says, to expand their collective reach rather than duplicating efforts.
医疗中心论文 篇12
1.1 场地策略与建筑布局
盛行风向;地形特点;用地配比;机构属性;布局介绍。
对场地的研究包括实地勘测及资料分析。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 滨海城市大连拥有两个几乎相反的盛行风向, 冬季为北风, 夏季则为东南风。区别于新华医院和儿童医院, 妇产医院的主要病人为不具有传染性的健康人群。将妇产医院设计在场地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即东南方;而儿童医院的传染病楼则位于整个场地的最北侧。
在综合考量了场地的地形特点、各家医疗机构的属性关系、用地配比关系等要素之后, 确定了如下的建筑布局。场地中部预留3万平米用地建设为医疗城的中央公园, 东部为妇产医院、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北部为儿童医院, 西部为新华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及专家公寓。环绕每座建筑设置了绿化休闲空间, 以及必要的停车场地。主要的停车空间位于地下一层。
1.2 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
整个医疗城的空间规划意在塑造一个建筑与景观相融合的、完整的都市花园区域意象。体育中心的景观体系, 通过公共防护绿地, 与医疗城中央公园联成空间上的一体, 造就新城的绿色双核, 并作为用地西边未来科研建筑组团的景观轴的空间起点。
中央公园作为空间门户, 为整个园区提供了核心位置的宜人户外空间, 奠定了都市花园的空间意象。以人与自然密切接触为出发点设计的一系列尺度宜人、主题各异的景观休闲空间, 创造了病人、家属及医护工作者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适度运动帮助恢复健康是户外空间设计的另一原则, 中央公园的漫步道及开阔空间的设置, 可以容纳种类多样的轻型体育运动。
2 医疗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2.1 绿色建筑———体型设计/屋顶绿化/半地下采光
2.2 灵活扩建———柱网/层高垂直交通/柔性空间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中, 从节能和经济两个角度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节能方面, 主要建筑体量均为8层以内, 进深在18米到23米左右的薄型板楼。建筑与院落的空间穿插, 在满足医疗功能的前提下, 实现了医院内部良好的日照和通风;裙房屋顶绿化的设置不仅利于改善病房区的小气候, 更能增强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防止炫光;在场地地形有利的地方, 利用地形高差可以设置地下室的直接对外出入口, 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可达性和光照条件。
在经济方面, 考虑到医疗建筑使用时的灵活特性和改建、扩建的必然性, 对所有的建筑平面都采用9米×9米的柱网, 以降低建设造价, 方便设施设备的采购与维护;建筑层高的统一设定、充足的垂直交通同时为水平向和竖向扩建提供了充分的先期条件;在建筑内部不同医疗功能区交界处, 设计了一定量功能模糊的“柔性空间”, 以应对未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功能调整和部门增设。
3 医疗建筑的功能设计
3.1 基本需求
3.2 场地流线
3.3 建筑流线
基本原则———内外分流的人性化设计
3.4 护理单元
在建筑功能设计中, 首先尊重并实现了院方的基本需求, 包括:所有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均为南向或东向;所有医疗机构的病房单元均为南向;为所有医疗机构的扩建设定了明确的区域和建筑形态。其次, 在场地流线的设计上, 为不同的车流划定了相对独立而清晰易懂的流线。各家医疗机构的主要门诊出入口, 在场地位置和建筑造型角度而言, 都具有鲜明的标识性;门诊出入口直接通向门诊大厅, 附近的地上地下停车流线的组织也十分便捷。
住院部出入口与门诊出入口类似, 拥有独立的门前区域, 同时与门诊的公共区域有方便的联系。
急诊部均设有独立的人行和急救车出入口, 新华医院急救中心还设有直升机停机坪。
通过结合地形高差的设计, 将医疗机构的物品运输设定在半地下的物流院落内, 保证了视觉上和流线上对园区环境的最小干扰。
对于要求有独立行政或教学单元的医疗机构, 我们设定了专门的职工入口, 并实现了与医护人员工作区域的便利联系。
在建筑流线的设计上, 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设计原则, 以功能对公众的开放程度为标准, 将各种功能分为“开放-私密-封闭”三个类型, 相应的, 也就有三种类型的流线。
绿色区域表示对所有公众最大程度的开放, 包括门厅、咖啡礼品店、公共电梯、宣传教育区等, 也包括门诊病人可以到达的门诊科室和医技检查部门的前部。
当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或急诊病人进入门诊科室、医技区域和住院部后, 流线则要求他们迅速而便捷地到达各自的目的地。为了维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 这些区域应该限制公众到达的程度。用褐色表示这类通常是安静而高效的区域。红色表示禁止无关人员的出入。建筑的后勤辅助用房属于此类区域。庭院穿插在这三类空间当中, 以提供整个医院内部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及优美的自然环境。
以此基本原则为纲, 分别参照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要求设定了具体的内部流线。
新华医院拥有最大的门诊量, 在建筑南侧设定贯通东西的公众绿色流线, 同时用中央门诊大厅来疏导大量人流。医技和住院部位于建筑的北侧, 中部为门诊区域。急诊位于西侧相对独立单元, 后勤服务区域则位于西北部的半地下空间。这样的布局非常便于理解和使用。
妇产医院的布局与此类似, 但因为其功能的特殊性, 病房楼被安排在南侧以获得最佳朝向, 门诊入口则在后部东侧。内部的流线同样清晰易懂。
儿童医院的布局与妇产医院大致相同, 结合具体功能要求作了适当调整。
从整个场地来看, 建筑内部流线构成了明确的秩序。
在内部医疗功能的设计上, 也结合国际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作了深入细致地考虑。我们以护理单元的设计为例。
传统病房的设计是将成对的病房背靠背设计, 而我们的设计将病房同方向排列。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 同方向的病房能减少医护人员的误操作率, 从而提高医疗环境的安全性。
在病房的室内设计中, 采用了有防护措施的落地窗, 以增加病人与外界自然景观的视觉联系, 这对病人的康复有益;我们在每张病床的床头都设置了洗手盆,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之前可以边洗手边与之进行目光和言语的交流, 这也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儿童医院的病房设计中, 特别增加了家庭区;为了防止患儿摔倒, 多处增设了扶手。类似的人性化设计被整合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4 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
医疗建筑是为全社会服务的长寿命公共建筑, 在设计上值得仔细推敲、精益求精。希望通过努力, 在设计中实现国际水平的功能规划与优雅的建筑造型的完美结合。
室内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塑造友好而清洁的空间感受。清晰的空间布局和明确的标识, 创造出医院平易近人的社会形象。在材料、色彩和艺术品的选择上, 都特别注重符合每家医疗机构自身的特色。儿童医院将采用明亮的色彩和简单的几何形状, 专家公寓则体现出简洁高效的空间特征。
高层住院部的立面设计适当增加了玻璃的面积, 以获得建筑内部更好的光照条件;裙房外围则覆盖以疏密不一的金属肋条形成的半透明丝带, 在标示建筑内部不同性质功能分区的同时, 柔化了医疗建筑的社会形象。
在建筑外观造型风格的选择上, 着重考虑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最终的整体建筑造型特色, 既体现了体育新城蓬勃发展的活力, 又通过材料与空间氛围的设计传承了大连老建筑庄重典雅的气质特点, 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在新世纪的建筑文化语境中获得了延续与新生。
5 循证设计理念 (evidence-based design)
在医学发展走向循证医学的同时, 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逐渐走向循证设计。从统计数据和既往经验出发的设计思路, 必将推动医院建筑设计的广泛创新。如何利用国际先进理念, 结合中国的气候特色和国情特征, 改善医疗环境质量、提升人性关怀, 使医院建筑设计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人本意义, 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摘要:在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目标中, 南关岭体育新城, 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中心。规划卫生中心既是新城建设推进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医疗中心论文】推荐阅读:
医疗救治中心08-19
医疗中心简介07-16
医疗中心建设方案08-29
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模式06-27
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10-28
东阳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整改08-17
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10-21
临涧中心卫生院康复医疗工作实施计划07-17
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