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共9篇)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除引起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s食管和食管腺癌外,还可引起慢性咳嗽、慢性喉炎、支气管哮喘、牙侵蚀症等食管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或进食途径改变,GERD的发生并不少见,但相关的研究不多。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笔者对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预防性使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法莫替丁,观察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院收治的发病4周以内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4~80)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部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2)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起草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3];(3)首次脑卒中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已明确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2)病情平稳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3)伴随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4)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
2 治疗方法
2.1 脑卒中的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的基础治疗,包括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康复训练等,脑梗死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
2.2 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治疗
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耐信,生产批号:1007030)治疗组,法莫替丁(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高舒达,生产批号:S034Y0)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mg口服,1次/d;对照组予以法莫替丁20mg口服,2次/d,疗程2周。
3 疗效评定方法
3.1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烧心、反酸、呃逆、腹胀、胸腹痛、咽部异物感、咽痛、刺激性咳嗽、哮喘等症状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行隐血试验、血常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心电图检查。
3.2 疗效判定标准
选择烧心、反酸、胸痛和吞咽不适作为典型胃食管返流症状[1]。显效,返流症状消失,生活自如;有效,返流症状明显改善、但时有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无效,返流症状无改善,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
治疗组有4例出现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有11例出现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27.5%,治疗组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4.2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腹痛、1例出现恶心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有1例出现便秘、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皮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临床常见病。有文献[4]报道,在我国有7%~15%的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且其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或进食途径的改变,GERD的发生较为多见,尤其以卒中后管饲饮食、意识障碍者发生率更高[5],食管外症状也突出,反流物易诱发吸入性呼吸道感染,因此及时识别诊断并治疗GERD对于预防脑卒中并发症,防止不良预后非常重要[6]。根据内镜检查结果GERD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及Barrett's食管[1]。由于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并不能耐受胃镜检查.因此,典型的GERD症候群成为诊断的重要依据[7],GERD是近年来消化领域研究热点,在新近的专家论坛上,一致认为依据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即可诊断,而无需依赖其他的检查手段[8]。本研究发现,脑卒中急性期并发GERD的典型症状是烧心与反酸,并可有非心源性胸痛、咳嗽、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睡眠障碍等食管外表现。针对食管外症状的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根据其伴有烧心、反酸、呃逆等反流症状,给予抗反流治疗后症状好转,继而诊断GERD。目前,GERD的治疗仍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为主,但不同的PPI治疗GERD的疗效各不相同,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光学异构体,能作用于泌酸的最终环节质子泵,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酸度迅速下降,其代谢途径多以CYP3A4途径代谢,故其血浆清除率较低,血药浓度较高[9],故其用药后具有起效快,抑酸能力强,药力持久的特点。国内有研究[10,11]认为埃索美拉唑在内镜下食管炎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本研究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有4例出现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有11例出现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27.5%,治疗组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6%、对照组为5.7%,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预防脑卒中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预防脑卒中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选用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防止脑卒中并发胃食管反流病及伴随症状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4例出现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有11例出现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率27.5%,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为一种预防脑卒中并发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法莫替丁,脑卒中,胃食管反流病
参考文献
[1]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as P,et al.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 cation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lobal evidence-basedconsensus.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8):1900~1920
[2]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林三仁,许国铭,胡品津,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4):233~239
[4]柯美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特征及雷贝拉唑治疗疗效的多中心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6):363~365
[5]李晓萌.刘伟.吕晓红.丁会.脑卒中相关肺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10):932~933
[6]Phua SY,M cGarvey LP,NguMC,et al.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 and cough have impaired laryngopharyngealm echanosensitivity[J].Thorax,2005;60(6):488~491
[7]Kahri las PJ.D iagnos is of symptomatic gastroesophageal ref lux disease[J].AmJGastroen terol,2003;98(Suppl3):S15~S23
[8]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动力学组2008胃食管反流病高峰论坛(三亚)[J].中华消化杂志,2009;29(3):145~147
[9]吴羽军,乐俊.上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39~40
[10]方玉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03~1204
[11]赵娜,高峰.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0):1233~1234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2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GENRAL工作组发表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指南,将质子泵抑制剂(PPI)推荐为糜烂性食管炎初始治疗和维持食管治疗的一线药物。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光学异构体,是第一个用于酸相关性疾病治疗的同种异构体PPI,其作用机制类似于奥美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本文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要求最近有过烧心感(胃镜检查前1周内至少有2天有烧心症状)且经过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GERD)患者345例,年龄17~73岁。其中男189例,女157例,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173例,奥美拉唑17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排除标准: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有胃食管手术史者;卓艾综合征;原发性动力障碍;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3cm);上消化道恶性病变;严重伴随疾病;孕妇或哺乳期;治疗前28天采用过PPI治疗;14天内接受过H2受体阻断剂治疗;组织学检查HP阴性者;酗酒;正在服用非甾体类药物。
方法:入选者分别随机分入埃索美拉唑40mg和奥美拉唑每天20mg组。这些剂量是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常规PPI推荐剂量。要求观察者每天早晨餐前半小时1次性顿服药物。在用药后第4周和第8周同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内容包括内镜和症状的评价。4周时达到愈合的患者可达到观察终点,经过完整的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可终止观察。如果患者在4周内没有治愈,继续给予补充治疗到8周。在第8周时进行胃镜复查并终止观察。
症状记录与评价:以烧心为主要症状,按轻重分为4度。0无症状;1轻度,有感觉但不很明显;2中度,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重度,症状重,对工作及日常工作有影响。在观察前4周内要求病人每天记录24小时内烧心症状发作次数,以及有关夜间烧心感。病人和观察者均按4度法对症状程度做出相应判断,白天和夜间无烧心症状的百分率。烧心症状首次缓解时间和持续缓解时间均进行评估。症状缓解的定义为无烧心症状记录。持续缓解的定义为7天无烧心症状记录。
胃镜评价:按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0~Ⅲ级,治疗后改善Ⅰ~Ⅱ级者为显著,无变化或加重者为无效。
不良反应评估:所有不良反应都要求询问明确记录,不论与治疗用药有无可能关联性。不良反应与药物间关系分为:可能有关、有关或无关。程度分为轻、中度,并对不同性别年龄作进一步分析。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症状总体疗效评价:在烧心症状改善方面,4周时埃索美拉唑40mg烧心症状持续缓解136例,持续缓解率78.6%,高于奥美拉唑组118例,持续缓解率68.6%(P<0.01)。8周时埃索美拉唑组40mg/日烧心感缓解167例,持續缓解率96.5%;奥美拉唑缓解148例,持续缓解率86.1%(P<0.01)。烧心感持续缓解(烧心感完全消失的那周的第1天起算)的时间埃索美拉唑组(中位数5天)明显早于奥美拉唑组8天(P<0.01)。烧心感首次缓解时间埃索美拉唑组(1天)早于奥美拉唑组(2天)(P<0.01)。夜间烧心感消失的百分比在埃索美拉唑组(87%±27%)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86%±22%)(P<0.01)。
胃镜下愈合情况:埃索美拉唑组4周治愈率75.9%,奥美拉唑组64.7%(P<0.01)。8周时胃镜下治愈率分别为94.1%和86.3%(P<0.01),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组。
安全性和耐受性:两种的种类和比例接近。常见到的反应是上腹痛、头痛、腹胀、浮肿、恶心、便秘、呼吸道感染均较轻,未见严重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两组间均有良好的耐受性。按性別、年龄等分析,未见不同组別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差异。实验室检验显示无安全性问题。
讨 论
GERD的的愈合与胃内pH>4的时间相关。因此,维持胃内pH>4对GERD的食管黏膜损伤愈合和症状缓解非常重要。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大大提高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奥美拉唑同其他PPI一样是苯丙类化合物,并以R和S异构体形式混合存在。埃索美拉唑是第一个以单一S异构体存在的PPI,可用于治疗酸相关性疾病,与奥美拉唑相同之处在于埃索美拉唑能高效抑制胃酸分泌,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肝脏首次通透代谢率较低,血浆清除率更缓慢,使药物血浆浓度更高。
本文显示,埃索美拉唑40mg在8周时治愈食管炎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20mg。同时,埃索美拉唑使更多病人烧心症状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持续缓解,效果强于奥美拉唑。
本文显示了埃索美拉唑治疗后症状消失与内镜下愈合有关联性,与文献报道一致[1]。文献报道药代动力参数平均血浆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埃索美拉唑40mg为奥美拉唑20mg的5倍。另一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生物利用和AUC从第1天到第5天逐渐增加。生物利用从64%增加到89%,AUC从4.32μmol增加到12.21μmol。由此可以看出,埃索美拉唑比奥美拉唑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
总之,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的PPI,较以往的PPI能有效地迅速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烧心症状,而且可以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
参考文献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2010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型溃疡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悸、乏力和呕血等症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排除在外[3]。按收治时间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1~73(平均62.4)岁,病程7个月~9.7年,平均3.8年。其中,胃溃疡患者12例,球部溃疡8例,复合溃疡5例。溃疡平均直径为1.3~2.5cm。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2(平均61.2)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4.1年。其中,胃溃疡患者10例,球部溃疡8例,复合溃疡7例。溃疡平均直径为1.5~2.6cm。患者之前均未接受过抗Hp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以及溃疡直径等基本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就诊后均需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补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泮托拉唑(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2014010014)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20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13120522)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18mg,2次/d,口服。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不能使用其他抗溃疡及抗酸药物。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产生不良反应等方面情况。疗效判断: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均显示正常,溃疡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溃疡消失面积达到2/3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溃疡消失面积达到1/2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有恶化的趋势,溃疡消失面积小于1/2[4]。总有效率=愈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见附表。两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的是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它的发病原因很多,综合概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攻击因子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子两者的失衡所致。其中,攻击因子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胃酸、胃蛋白酶和酒精等。防御因子则包括黏液、黏膜的血流、胃黏膜屏障以及内源性前列腺素等。其中与消化性溃疡关系最大的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病因。然而,最终形成溃疡的还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临床上只要不是恶性溃疡,都是可以经过药物治愈的[5]。
治疗单纯的消化性溃疡主要是采取能对壁细胞的抗胃酸分泌药和防御因子增强药,对于幽门螺菌感染所引起的溃疡则是要在治疗单纯溃疡的基础上再加上抗Hp药物。泮托拉唑属于抗酸及抗溃疡药物,可降低胃酸分泌,治疗消化性溃疡。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对基础胃酸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Hp生长。
实践证明,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采取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溃疡面积明显减小,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减少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说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摘要:研究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其就诊时间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消化性溃疡,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辉,陈开明,李可可.高压氧联合耐信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志,2006,22(21):3274-3275.
[2]曲永清.泮托拉唑与耐信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效果比较[J].药物与临床,2007,6(4):53.
[3]刘辽,杨代喜,蒋丹,等.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成药,2014,36(3):491-497.
[4]王明涛,姜世满.抑酸药物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治疗效果观察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9(27):1053-1054.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4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西沙比利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10-01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指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和(或)溃疡[1]。反流性食管炎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发病因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促进胃动力的治疗方案,笔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该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初诊病例,经内镜检查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以及胸骨后灼痛;排除合并其他消化系疾病者、入选前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者以及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将64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为32~53岁,平均年龄为(44.36±6.53)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4.21±0.34)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为32~54岁,平均年龄为(44.39±6.61)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4.93±0.52)年。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埃索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20mg/次,2次/d,口服,连续治疗8周。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02)治疗:西沙比利片20mg/次,3次/d,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用药方法和剂量与对照组相同,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食管粘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检查食管粘膜糜烂面积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胃镜检查食管粘膜糜烂面积缩小<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共发生1例头痛和1例腹泻,对照组发生2例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症状均较轻,可自行缓解。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因素复杂,主要发病机制为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糜烂和(或)溃疡性病变。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促进胃动力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埃索美拉唑为奥美拉唑左旋异构体,有强效抑酸作用,达到足量药物浓度后不仅抑酸迅速而且效果持续时间较长[3]。本研究中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有效率达75.00%,也证实了抑制胃酸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手段。而西沙比利为临床常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具有选择性刺激肠肌层神经丛节后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胃肠动力,预防胃、十二指肠食物滞留和反流[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方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更具临床优势,同时应用抑酸和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有效率超过95%。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上述两药对粘膜下神经丛均不会有明显影响,因此不会影响粘膜分泌,利于粘膜糜烂、溃疡部位恢复[5]。
另外,通过观察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现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埃索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药物安全性均较高,两药联用也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一鲜, 张冬琼, 黎琮毅.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进展[J]. 内科, 2012, 7(1):61-63.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学会.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4): 221.
[3] 李传元, 卜勤煜, 田涛.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评价[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1, 31(6):358-360.
[4] 孙瑞红. 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8):63-64.
[5] 陆志峰. 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2):201-202.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5
1主要仪器与部分试剂
Waters2695-299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 (自制, 规格:40 mg。批号:20120901、 20120902、20120903) ;埃索美拉唑镁对照品;乙腈、甲醇为色谱纯, 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柱:Kromasil C18 (2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钠水溶液 (取磷酸二氢钠15.6g, 加蒸馏水水溶解并定容至2 000 m L容量瓶中并用磷酸调节p H至7.6) =45∶55;流速: 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进样量:100 μL。在此实验下, 理论板数按埃索美拉唑镁峰计应不低于2 000, 供试品中埃索美拉唑镁峰能达到基线分离。
色谱图见图1、图2、图3所示。
2.2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埃索美拉唑镁对照品88.02 mg置200 m L容量瓶里, 加入p H6.8磷酸盐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得浓度为0.440 1 mg/m L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移取0.2 m L、0.5 m L、 1 m L、2 m L、5 m L、6 m L置50 m容量瓶中, 加入p H6.8磷酸盐溶液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精密移取100 μL注射进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埃索美拉唑镁的峰面积,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为y=20 121x+0.5 (r=0.999 7) 。表明峰面积与埃索美拉唑镁在1.760~52.81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
2.3制备供试品溶液
精密移取0.2 m L埃索美拉唑镁对照品贮备液置50 m L容量瓶中, 加入p H6.8磷酸盐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作为样品在p H1.2盐酸溶液介质的对照品溶液。精密移取10 m L埃索美拉唑镁对照品贮备液于100 m L量瓶中, 加入p H6.8磷酸盐溶液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作为样品在水、p H6.0磷酸盐溶液、p H6.8磷酸盐溶液介质的对照品溶液中。精密移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各100μL注射进入液相色仪, 测定埃索美拉唑镁的峰面积, 以外标法计算每个时间点埃索美拉唑镁的溶出量。
2.4滤膜吸附试验
分别取埃索美拉唑镁在上述水、p H6.0磷酸盐溶液、p H6.8磷酸盐溶液介质中溶解的对照品溶液、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的溶出液, 取尼龙66 (孔径0.45μm) 作为过滤头, 分别对对照品溶液、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的溶出液作高速离心 (4 000 rpm, 10 min) , 过滤, 弃去初滤液, 精密移取续滤出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埃索美拉唑镁的峰面积, 观察同一浓度值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高速离心相比, 此过滤头对埃索美拉唑镁对照品溶液、溶出液过滤弃去5 m L后, 即对主药没形成吸附的影响。
2.5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埃索美拉唑镁对照品溶液、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在水、p H6.0磷酸盐溶液、p H6.8磷酸盐溶液介质中相当于完全溶出时5%、100%溶出量的溶出液, 分别在0、1、2、4、8、12、24 h测定埃索美拉唑镁的峰面积, 观察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在24 h内埃索美拉唑镁的峰面积与0 h比较, 相对标准偏差是1.1%, 表明在24 h内测定样品溶液是稳定的。
2.6重复性试验
分别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在水、p H6.0磷酸盐溶液、p H6.8磷酸盐溶液介质的溶出度测定的溶出杯中, 连续取样6份, 测定其埃索美拉唑镁的溶出量。埃索美拉唑镁的溶出量相对标准偏差是1.2%, 表明此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溶出度重复性高。
2.7回收率试验
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在水、p H6.0磷酸盐溶液、 p H6.8磷酸盐溶液介质中相当于累计溶出10%、50%、120%的溶出液, 每个浓度制备3份, 测定埃索美拉唑镁的溶出量, 计算其回收率, 从结果可以看出, 埃索美拉唑镁在3个介质中3个浓度的回收率均在95%~105%间,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 表明此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溶出度的回收率高。
2.8溶出曲线测定
分别取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6粒 (批号20120901) , 按 “2.3”项下溶出条件, 测定其溶出曲线, 结果如图4所示,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在p H1.2盐酸溶液中2 h溶出不超10%, 而在p H6.8磷酸盐溶液迅速溶出, 在水、p H6.8磷酸盐溶液均显迅速释放。
2.9溶出度指标制定
上述实验显示,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在p H1.2盐酸溶液中2 h溶出不超10%, 而在p H6.8磷酸盐溶液中的溶出15 min已达溶出平台, 基本已全部溶出。为了更好地控制本品的质量, 采取适当延迟溶出度取样时间、限度, 初步定为30 min时溶出不低于80%。
3讨论
溶出试验应尽可能在生理条件下进行, 这样得到的溶出数据就可以用于解释并分析制剂在体内的行为。采用此标准及评价手段来评价口服固体制剂, 可显示出不同制剂品质间的差距, 为临床的疗效差距提供依据。
4结语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23~62(42.4±18.5)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2例,患者年龄24~63(43.2±18.8)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胃溃疡相关的诊断标准;(2)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均显示为阳性;(3)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2)患者食管糜烂;(3)患者胃穿孔、出血;(4)患者存在消化道手术史;(5)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6)患者为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后前14d,医护人员让患者服用0.5g克拉霉素(生产企业: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227)、1.0g阿莫西林(生产企业:哈尔滨三精海灵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415)、20mg奥美拉唑(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412)。从第15d起,患者每天单纯服用20mg奥美拉唑,2w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治疗开始后前2个星期,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埃索美拉唑治疗,其中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用药剂量与对照组一致,埃索美拉唑(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379)用药剂量为20.0mg。从第15d起,医护人员单纯给予患者埃索美拉唑(20.0mg)治疗。
1.3 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经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完全愈合;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积缩小程度大于50%;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经胃镜检查发现,溃疡面积有缩小但缩小程度小于50%,或者溃疡面积扩大。显效患者所占比例+有效患者所占比例总和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算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我院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生活质量指标有健康状况、精力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统计的临床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处理,其中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表现形式,检验方法为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率(%)”,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所得总有效率为83.7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均有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患者有7例出现头晕、乏力、皮疹等反应,发生率为18.92%,观察组中仅有1例出现头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对照组患者健康状况、精力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指标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胃溃疡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病容易复发,而且极有可能癌变,治愈难度较大。据调查,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要比女性群体高,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吸烟、不规律意识、精神压力等因素导致的[2]。胃溃疡初期患者会出现嗳气、反酸、上腹疼痛等不良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入院治疗,那么就有可能发生梗阻、出血、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黏膜受损等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因素[3]。所以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是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胃酸浓度、增强黏膜保护作用。
临床治疗胃溃疡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奥美拉唑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其能够选择性作用于壁细胞质子泵上,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埃索美拉唑是在奥美拉唑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该药对胃内壁细胞H+-K+-ATP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阻止胃酸分泌,而且该药能够使胃内PH值维持在6以上[4]。有学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5],在胃溃疡治疗中,埃索美拉唑血浆清除率低于奥美拉唑,该药的抑酸作用更强效,持续时间更长,其能够降低胃粘膜损伤的发生率。相较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的半衰期至少可延长2h,在抑制胃酸效果方面,埃索美拉唑至少能延长4h。由此可见,在胃溃疡治疗中,埃索美拉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反应,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用药后,31例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治疗有效率为83.7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仅有1例患者效果不明显,所得有效率为97.30%。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这提示埃索美拉唑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其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溃疡愈合。有学者指出[6],胃溃疡患者服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后,均会产生药物反应。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发生概率为18.92%,显著高于观察组2.70%,这表明两种药物安全性较高,而埃索美拉唑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患者改善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精力状况评分、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埃索美拉唑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指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疗效显著,药物毒性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薛红.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2,21(19):3-4.
[2]胡慧,胡海燕.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83-84,86.
[3]张瑾蕾,张晨曦.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9(38):330-330.
[4]王一凡.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62-164.
[5]安爱军,安广文.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25-126.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7
注:和奥美拉唑组相比,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74例胃溃疡患者均于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 数字随机分为两组, 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 每组37例。埃索美拉唑组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18~69岁, 平均年龄为 (42±2.31) 岁。奥美拉唑组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19~68岁, 平均年龄为 (41±2.35) 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属活动期胃溃疡, 且均经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存在腹胀、腹痛、嗳气及反酸等临床症状;快速尿素酶检查结果中患者幽门螺杆菌 (Hp) 均为阳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同意, 且有患者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均排除1周内有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等患者;排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排除有食管溃疡或糜烂者, 排除合并严重心、肾、肝等伴随病患者, 排除有胃肠手术史患者。
1.3 治疗方法:
埃索美拉唑组采用20 mg埃索美拉唑 (商品名:耐信, 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为:H20046379) +0.5 g克拉霉素 (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为:H10960227) +1.0 g阿莫西林 (由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为:H20003263) 治疗, 一日2次, 连续治疗2周后, 单纯给予患者埃索美拉唑治疗, 连续治疗6周;奥美拉唑组采用20 mg奥美拉唑 (由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为:H10950086) +0.5 g克拉霉素+1.0 g阿莫西林治疗, 一日2次, 连续治疗2周后, 单纯给予其奥美拉唑治疗, 连续治疗6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均于早、晚空腹口服, 而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均于早、晚餐后口服;治疗期间, 应规范患者饮食, 禁烟禁酒。
1.4 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于治疗8周后, 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查两组患者Hp转阴率;同时, 对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评定, 其中:患者上腹疼痛、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检查结果中, 溃疡面基本愈合为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且胃镜检查结果中国溃疡面缩小超过5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胃镜检查结果中溃疡面缩小不足50%, 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为无效;总有效率= (临床治愈+有效) /组例数×100%。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统计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 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 (±s) , 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 P<0.05时, 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情况对照:
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8%,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两组Hp根除情况对照:
治疗后, 埃索美拉唑33例Hp根除, 根除率为89.19%;奥美拉唑组27例Hp根除, 根除率为72.9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对照:
治疗期间, 埃索美拉唑组出现1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奥美拉唑组出现2例头晕嗜睡, 1例皮肤出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但两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 停药后均自行缓解, 未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随访6个月后, 埃索美拉唑有2例复发, 复发率为5.41%;奥美拉唑组有7例复发, 复发率为18.92%, 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上胃溃疡疾病十分常见, 该病的发病率较高, 且病程迁延不愈, 癌变的风险较大。有研究认为,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较多, 如:Hp感染、胃黏膜保护功能下降以及胃酸分泌过多等[2]。还有学者认为, 胃溃疡的发病还与人们作息时间的不规律、心理因素、精神状态等相关。胃溃疡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痛、反酸、胃胀及嗳气等, 对其的治疗若不及时, 极易出现穿孔或出血, 甚至是癌变等并发症, 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胃溃疡的方法, 抑制胃酸的分泌、根除Hp、保护胃黏膜尤为重要。
临床常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 该药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之一, 其能够选择性的作用于胃内壁细胞质子泵, 从而抑制胃内壁细胞H+向胃腔转移, 进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在此基础上配以抗生素的使用, 最终清除Hp[3,4]。但治疗时, 受患者个体差异性的影响, 使得治疗效果不稳定、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此外, 奥美拉唑还存在起效较慢、生物的利用率较低以及对肝脏的首过效应较大等局限性。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型S型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 同时也是近年来临床上公认的最佳治疗胃溃疡的药物[5]。埃索美拉唑属于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 相较于奥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半衰期较长, 其对胃酸抑制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 埃索美拉唑的血药浓度较高, 起效较快, 能更快的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溃疡的愈合。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 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三联疗法, 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 降低对胃黏膜的伤害。本次研究中, 采用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埃索美拉唑组, 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复发率, 均优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奥美拉唑组, 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 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安全性更高, 复发率低, 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7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均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组) 治疗和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组) 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4.59%、89.19%、5.41%;奥美拉唑组分别为81.08%、72.97%、18.9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与奥美拉唑相比, 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安全性更高, 且复发率较低,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比较
参考文献
[1]康立东.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5) :222-223.
[2]安爱军, 安广文.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 :125-126.
[3]林土坤, 龙伟东, 陈朝阳.埃索美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16) :23-24.
[4]王铁汉, 崔立.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4) :59-60.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病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国产的奥美拉唑, 观察组应用阿斯利康公司出产的埃索美拉唑年龄18~70岁男女均可。入选疾病: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患者自愿参加。无此类药物过敏史。不应用其他类型的抑酸药物。
1.2 方法
疗效观察组60例中, 胃溃疡18例, 球部溃疡22例。复合溃疡10例。全部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 1次/d, 空腹口服。
对照组60例中, 胃溃疡20例, 球溃疡19例, 复合溃疡11例。全部采用国产的奥美拉唑20 mg, 1次/d, 空腹口服。
其他药物:两组120例全部联合应用果胶铋:150 mg, 3次/d, 空腹口服。
1.3 观察方法
一经确诊, 检查肝功能后当日用药, 4周后复查胃镜, 复查肝功能, 进行药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1.4 评价标准
镜下表现无变化视为:无效。较初次检查病变病变范围缩小为:有效。全部愈合留有瘢痕视为:效果良好。
1.5 实验终止标准
①患者因经济问题而终止 (主要是观察组) ;②患者因恐惧不能在次接受胃镜检查的;③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④患者失访。
1.6 不良反应的观察
出现不良反应, 应询问其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采取的措施。判定标准如下:轻度:不良反应未影响日常生活; 中度:不良反应影响日常生活; 重度:不良反应明显影响正常生活。
1.7 统计学分析
疗效评估:本实验指标为4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安全性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2 结果
2.1 入选人数
入选120例按计划按方案治疗, 其中观察组2例患者因经济困难改用其他类型的抑酸剂。对照组1例患者失访, 原因为外出, 无法继续联系。所以共参加人员117例。观察组58例, 对照组59例。
2.2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参加疗效观察的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年龄、病变部位分布及病变的分期均无明显差异。
2.3 两组患者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100%和91.6%。而对照组的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倍。
3 讨论
埃索美拉唑和国产的奥美拉唑均属于质子泵抑制剂, 而质子泵抑制剂在80年代对所谓的“难治性溃疡”就获得满意效果[1]。是抑酸药中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质子泵抑制剂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的失去活性。导致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至胃腔中, 而抑制胃酸分泌[2], 从而起到胃黏膜保护作用。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 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疗效和不同的毒副作用。埃索美拉唑属于近年来新生产的质子泵抑制剂, 对此药物的疗效观察少有文献报道, 本次药物疗效观察就充分看出埃索美拉唑疗效明显, 有效率达到100%, 而国产的奥美拉唑仅达到91%, 但后者毒副作用明显高于前者, 为前者的10倍。由于病历数较少, 仍然没有太强的说服力, 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实验中进一步观察、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药物疗效观察药物疗效及毒负作用。方法两组120例全部联合应用果胶铋:150 mg, 4次/d, 空腹口服。疗效观察组60例中, 胃溃疡18例, 球部溃疡22例。复合溃疡10例。全部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 1次/d, 空腹口服。对照组60例中, 胃溃疡20例, 球溃疡19例, 复合溃疡11例。全部采用国产的奥美拉唑20 mg, 1次/d, 空腹口服。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因经济困难改用其他类型的抑酸剂。对照组1例患者失访, 无法继续联系。所有参加例员117例。观察组58例, 对照组59例。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100%和91.6%。而对照组的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倍。结论埃索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疗效
参考文献
[1]许国铭, 李石.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现代消化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8:554.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篇9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埃索美拉唑,临床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为内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为屈氏韧带之上消化道发生的出血, 发病部位主要有胃、食管及十二指肠等。出血速度快、性质严重及失血量大等为该病临床特征, 且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同患者年龄、心、肾功能等有关系。为进一步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 进行本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6例患者, 男52例, 女44例;年龄26~61 (43.52±1.03) 岁;出血量413~451 (432.51±1.05) ml;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每日均口服阿莫西林1.0g和克拉霉素0.5g进行常规治疗, 对于失血量过多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输血措施。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30mg, bid, 静脉滴注, 治疗;对照组用雷尼替丁 (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0.15g, bid, 静脉滴注治疗。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
1.3 疗效判定[1]
无效:患者胃管内抽出血液, 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大便潜血呈阳性, 经胃镜检查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3];有效:患者胃管中没有抽出血液, 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次数减少, 生命体征稳定;显效:患者胃管中没有抽出血液, 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消失, 生命体征稳定, 经胃镜检查活动性出血现象停止。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5.92%) 显著优于对照组 (79.59%, P<0.05) , 见表1。
2.2 两组Hp根除状况对比
治疗组Hp根除状率 (93.88%) 显著优于对照组 (71.43%,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内科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急症, 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为出血速度快、性质严重及失血量大等, 且该病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对患者生命及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此时, 对患者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治疗,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胃酸分泌抑制剂为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药物, 其主要是通过对胃酸的抑制, 有效维持凝血块稳定所需的p H值, 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4]。
雷尼替丁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H2受体拮抗剂, 该药对五肽胃泌素、组胺及食物等刺激后分泌的胃酸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显著降低胃酶及胃酸的活性, 但该药对性激素或胃泌素的分泌没有影响。埃索美拉唑为一种S型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 主要是以镁盐和钠盐的形式出现, 该种质子泵同胃壁细胞H+ ̄、K+ ̄ATP酶共价相互结合, 对胃酸的分泌、酶的活性具有较好的抑制性, 对消化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抑酸效果, 且起效较快。因此, 埃索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具有显著效果[5]。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 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 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92%, Hp根除率为93.88%,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但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 Hp根除率为71.43%,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两组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备受欢迎,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岳鹏.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4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9 (8) :431-432.
[2]石柳.埃索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0) :2154-2155.
[3]丁光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7) :2335-2336.
[4]任红岗.埃索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7) :99-100.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推荐阅读:
埃索美拉唑溶片01-06
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10-25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12-31
奥美拉唑肠溶片05-27
艾普拉唑肠溶片12-29
奥美拉唑钠肠溶片12-31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09-07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06-19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08-12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仁和)说明书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