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地区

2024-10-02

桂中地区(精选7篇)

桂中地区 篇1

百香果因其含石榴、草莓、柠檬、菠萝、香蕉等多种水果香味而得名, 有“果汁之王”的美称。其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 当年种植当年结果, 经济效益极高。对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开展研究, 可以为桂中地区推广百香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生长习性

百香果适应在冬季最低温度0℃以上地区种植, 温度低于-2℃或霜冻连续2天以上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 南方地区2~3月始花, 边生长, 边开花, 基本上全年有鲜果成熟。笔者所在的广西武宣县在冬季时偶尔会有霜冻, 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一般在霜冻来临前在根部覆草盖膜, 一旦受冻害严重立即剪除地面上部分, 来年春暖时根部则萌发新枝, 到5月份即可开花结果。

2 园地建设

2.1 选择园地

在选择园地时, 除了要尽量选择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的背风向阳地块外, 还要考虑到百香果喜水怕干的生长习性, 选择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沙壤土。百香果最佳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所以选择的园地年平均气温要尽量在17℃以上。

2.2 修建梯田

若园地选在丘陵山坡地, 还要为百香果的种植修建梯田。笔者所在的武宣县存在一定面积的丘陵地区, 在栽培百香果时按照等高线定标厢面宽1.2~1.5m的梯田, 株行距为3×2m。这样可以帮助园地的水土保持, 便于之后的栽培和管理。

2.3 整地施肥

选定园地后在园地四周挖出深度0.3m以上的排水沟, 再拉线确定种植厢和定植点:厢宽一般为2.0m~2.5m, 高为0.2m, 沟宽为0.8m。厢面要按照2.5~3.0m的距离定好种植点, 用石灰进行标记。整地完成后, 要接着施基肥, 可以在每坑施10~20kg腐熟农家肥、10kg塘泥土杂肥和0.5kg磷肥。将底土和基肥充分拌匀后堆上坑, 并填土至高出地面0.25m, 形成定植墩。2~3个月后, 泥土基本回落到地面高度时便可进行种植。

3 栽培技巧

3.1 定植搭架

定植要尽量选在阴天进行, 先要适当剪除苗木的老叶, 理顺根系后植入穴土中。在栽植时要注意苗木的根系不能接触到肥料, 避免出现肥害烧苗的问题。在栽植后要尽早浇定根水。由于百香果属于蔓生植物, 所以要为百香果搭设棚架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和结果。搭架的方式有很多, 种植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立篱笆式、门字形篱笆式、人字形篱笆式和平顶棚架式。搭架对材料的要求不高, 竹竿、木桩、尼龙网、铁丝等材料都能用来搭架。搭架的高度要控制在1.8~2.3m。

3.2 科学追肥

在百香果定植之后, 为了促进植株的快速生长, 要及时为其追施氮肥。定植后的10~15天左右, 百香果苗木根系开始生长, 这时通过追施0.1%稀尿素水可以有效促进植株的前期生长。之后可每隔10~15天每株追施0.1kg的复合肥, 保证百香果肥料的供给。为了避免肥害, 施肥时不能直接接触到植株根部, 一般施在距离植株根系15cm外的地方。全年共要追施0.3~0.5kg的磷肥、0.3~0.4kg的尿素和0.6~0.7kg的磷酸钾, 一般分5次施完。在百香果开花结果期间, 要将尿素和0.5~1.5kg硫酸钾与50kg水勾兑, 进行沟施。

3.3 及时灌溉

百香果根系较浅, 对水分的多少很敏感, 习性喜水怕干, 忌渍水, 所以除了在园地建设时开挖排水沟, 避免果园渍水外, 还要在行间铺些稻草和生草, 帮助保持土壤水分。若长时间没有降水, 会对百香果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百香果的开花结果时期, 缺水将会造成百香果花器发育不佳、果实小、果肉少、果汁含量低甚至落果的情况, 直接影响到百香果的果实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一旦出现多于15天不下雨的情况, 就要及时进行灌水, 保证百香果的水分供给。

3.4 土壤管理

为了保证百香果树的顺利越冬, 要在冬季对全园进行翻土, 翻土的深度以10~15cm为宜, 然后每公顷果园撒施337.5~375.5kg的石灰。并通过覆盖地膜或利用落叶、杂草铺盖植株基部为百香果树保温御寒。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对百香果的生长造成危害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茎基腐病、炭疽病、疱叶病和病毒病几种。对百香果病害的防治不仅要合理使用农药, 还要规范农业活动, 加强农业防治。进行药物防治时, 可以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茎基腐病;选用10%苯醚甲环水分散剂2000倍, 或使用600倍的50%多菌灵防治炭疽病。

4.2 虫害防治

危害百香果生长的虫害主要有桔小实蝇、红蜘蛛、蚜虫类、螨类等。防治桔小实蝇时, 可选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每4~5日喷施一次, 连续喷施三次即可;防治红蜘蛛时, 可选用螨危4500倍液或73%螨特乳油2000倍进行防治;防治蚜虫类虫害时, 可以选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防治3次即可。对百花果树虫害的农业防治手段主要是在整地前仔细清理出园地中的落叶、枯枝、杂草等, 将其集中烧毁。

5 适时采收

百香果的花期较长, 同一果园的百香果成熟期也往往不尽相同, 所以在采收时要做到分批采收。在授粉后的2~3个月后, 百香果果皮颜色会渐渐变黄 (黄果实) 或变紫 (紫果实) 。等到百香果果皮开始变色并稍有香味时, 便可进行采收。我们在加强对百香果的宣传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帮助种植户从园地建设、栽培技巧、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几方面做好百香果的栽培工作, 提高百香果的产量, 使其为种植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欧高政, 陈晓波, 陈谟凑, 张华锋, 黄勤清.百香果山地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李育初, 李汉铣, 朱利锋, 缪奕雄.百香果山地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荣光勋, 何金旺, 程仙枝.百香果的市场前景及吉龙1号百香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吴爱珍, 蒋丽芳.百香果丰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 (理论版) , 2010.

[5]李琼, 张汉波, 谢剑灵, 张桓涛.无公害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6]黄均成.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7]李明江, 李慧, 魏练平, 蒋立科.关于百香果可持续性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0.

[8]陈永明.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 2014.

桂中地区 篇2

2010年桂中社区平安建设工作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群众利益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城中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所、信访等相 1

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强化治安管理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健全和完善平安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现将社区2010年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为把平安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社区确实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根据“五位一体”的职责要求,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程,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落实了人员具体抓。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全体全体工作人员大会,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五位一体”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辖区内的治安动态,对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处理,把问题和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坚决不留隐患。

二、认真搞好平安建设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区把市民学校和社区活动中心作为安全教育的宣传阵地,利用科普讲座、黑板报、横幅、宣传材料等方法,扎实有效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切实开展平安城中法制宣传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全面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桂中社区于2010年3月21日开展了主题为“欢乐城中,与法同行”及大力宣传依法治水、科学节水、反邪教、社会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文艺演出。柳州市质量监督局为居民讲解各类产品质量知识。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增强全民消防法制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御火灾的能力,避免重特大火灾的发生。桂中社区于2010年11月9日举办了主题为“全民关注消防、生命安全至上”的文艺晚会,以增强居民的消防知识,经常性组织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开展各类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全年举办讲座10多次,参加培训的居民500多人次。利用宣传栏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向居民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反对--功,远离毒品等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在广大居民群众中开展警示教育。经常性的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以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为对象邀请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结合各种宣传日,宣传法律知识,交通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知识,使居民、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责任感得到增强,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做好重大节日的社会稳定工作

在各重大节日期间社区严格按照上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领导的会议要求,专门召开二次专题会议。监控辖区内的上访人员的动向,耐心的做好思想工作,并做到内紧外松。

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

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切实有效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群众来访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使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化解。2010年社区共受理各类纠纷13起,调解成功1

3起,涉及家庭问题、邻里纠纷、违章搭建等。社区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使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更严重后果的产生。

五、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群防群治

根据平安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社区保安联防队和治安志愿者巡逻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区联防、定点盘查、流动巡逻、重点防范等措施全面开展了基层群防群治工作,社区定期对基层值班巡逻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社区民警和联防队员与辖区的私房出租户签订安全承诺书,配合执法部门设卡检查。对一些重点地段的外来人员居住地积极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确保本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0年桂中社区的平安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离广大人民群众对治安环境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找准不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使桂中社区的治安环境和平安状况再上一个新台阶。

桂中社区居委会

追溯桂中甘王文化渊源 篇3

甘王被桂中地区民众视为保国安邦、护佑乡梓的保护神,历代倍受尊崇。笔者年少时就在长辈们口口相传的描述中耳闻甘王的种种传说和故事,在心中产生极大的兴趣,近年在查阅史料中又屡见其记。近日实地到金秀县大樟乡甘王祖庙览胜,却发现流传的记载与历史多有出入,为正视听,特以史志记载为主对桂中地区甘王文化作了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勘谬误。

甘王文化是以象州为中心,旁至来宾、武宣、金秀,北达鹿寨,南至桂平,形成以大瑶山为中心的,存在于桂中地区广大民众当中一个独特的信仰和文化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的甘王庙总数在200座以上,其中犹以象州县各村落分布为最多,周边各县也屡见不鲜。在古代的县城也有甘王庙(甘将军庙),如清代同治年间《象州志》载“甘将军庙,在城内西北隅。”清代嘉庆《武宣县志》载:“甘王庙,在北门外,乾隆五十九年阖邑重修,嘉庆九年邑士重修,有碑。”

在现存的甘王庙中,以金秀县大樟乡三江口(原属象州)的甘王祖庙、象州中平镇仁义河边甘王庙、运江古镇甘王庙、桂平市南木镇弩滩甘王庙等最为古老和著名。各地庙会举办时人山人海,数以万计。其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还形成了唱本而流传后世,甚至还出现了“甘王爷显圣”铸制花钱(据分析应为明代铸造)。

作为桂中地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近年来也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经当地市县的积极申报,“金秀跳甘王”“象州甘王庙会”分别先后获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和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王文化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魅力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

在现代网络上查找,搜寻到的关于“甘王”的信息是这样的:“原姓罗名应,广西象州县大樟乡人(原大樟乡属象州县管辖,后划到金秀县),后来为甘姓,受封大将军时姓名称甘佃。他带领一帮难兄难弟参加了南朝军队,并屡立战功,大获全胜。南朝皇帝刘裕念其军功,欲封他为‘护国大将军’。甘罗应不受封爵,只请求:请皇帝免去他家乡百姓的皇粮。刘裕乃下旨免去大樟、中平、象州一带百姓皇粮。罗应去世后,南朝朝廷念其功绩,拨出重款,派出能工巧匠,在甘罗应的故乡古车河边依山建修了一座前后三进的大庙,庙因人而取名。建成后,各地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甘罗应逐由人而被神化。”

关于“甘王”的身世在网络记载中有这样的内容:“甘王原姓罗单名应,后来为甘姓,受封大将军时姓名称甘佃。罗应于(公元)394年(东晋夏历甲午年七月二十八)出生于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古车村(大樟乡原为象州县辖地,于上世纪80年代划归金秀)。”

但这些现代网络的内容多是根据传说故事收集而来,与历史志书的真实记载是有较大出入的。

关于甘王(甘将军)历代志书多有记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宋代。

宋代王象之所著的国家地理志《舆地纪胜》,其记为:“甘将军正庙,在阳寿县北七十里。公家富饶,务赈济。一夕梦一神人告之曰:‘汝处心公平,幽冥已录姓名。’公自是不治产业,公兄弟诮之,分其已分之田,责其自耕,公乃缚数茅人立于田旁,次日视之,插莳已毕,众皆神之。一日聚诸邻里日:‘吾已厌于世矣!’自瞑目而去。”

明代万历《广西通志》记载:“甘佃,象州人,家富而乐施,凡窘戚有求者,未尝少吝。性灵异,决祸福如响。一日聚邻里告曰:‘吾已厌世矣!’言讫遂瞑目而逝。乡人立庙祀之。”

明代《大明一统志》载:“甘大将,五代时象州人,名佃,家富,有窘乏告者,皆满其欲而去。性特灵异,乡人决以祸福者,无不奇验。一日聚邻里告曰:‘吾已厌世矣!’因教众以修身事亲大节,言讫即瞑目而逝。乡人因建庙设像祀之,屡着应验。”

吴任臣编撰的《十国春秋》,主要收集记录五代十国之事,其中有记:“甘佃、象州人,家素富,四方告匮者,遂探囊中金,乞之满所欲而去。性特灵异,人有决祸福者,无不奇中。一日聚邻里告曰:‘吾已厌世矣!’因教众以修身事亲大节,言讫瞑目而逝。乡人肖形祠之,号日甘大将。”

清朝乾隆年间《象州志》载有明代吴从拭所作的《甘王庙碑歌》,其为:“甘帅狗齐胆略雄,那堪南汉据潭中。吴越见侵御敌锋,阴兵助捷奏奇功。特除护国彰忠眷,烈烈神威千载现。象郡士民争走奠,如响决疑祸福见。佃公性异好东施,慷慨遍周粤溜赀。同叔神明能预知,吉凶不待问龟耆。一日忽然聚闾里,修身密秘传真指。厌尘瞑目游太始,庙貌巍峨肃裎祀,苾芬俎列肴牲。于休哉,百代赠封无有已。”

清代康熙《广西通志》载:“甘陆,象州人,有志晷,时柳州为南汉所据,诏陆出征,每以阴兵得捷,拜护国将军。及归里,祸福先知如神,州人立庙祀之。”“甘佃,象州人,家富好施,贫而告者,未少吝,性灵异,决祸福明于陆。一旦聚邻里告曰:‘吾厌世矣!’示众以修身事,言讫瞑目而逝。乡人设庙像祀之。后封惠济感应侯,元和加惠济显应圣公,明加封王号。”

清代雍正《广西通志》卷四十二中对“象州”的记载有:“甘将军庙,在州城中,将军名陆,事详仙释传。”“惠济侯祠,即甘王庙,在州城西南隅,王名佃,陆之侄也。生有灵异,历宋元明屡进封祀,详见仙释传。”在卷八十七中有记:“甘陆,象州人,有志晷,时柳州为南汉所据,诏陆出征,每以术得捷,拜护国将军。及归里,祸福处先知如神。州人立庙祀之。”“甘佃,象州人,家富好施,贫而告者,未尝少吝,性灵异,决祸福无不奇中。一日聚邻里告日:‘吾厌世矣!’示众以修身事,言讫瞑目而逝。乡人设庙像祀之,后封惠濟感应侯,元加封孚应惠济圣公,明加封王号。”

nlc202309080858

现存的《象州志》及《象县志》中关于“甘王(甘将军)”的记载,多是根据以上志书所记综合而成。

由以上志书记载可知,甘王(甘将军)由最初乐善好施、具有神异功能的甘佃,约在明代时演变成了甘陆、甘佃叔侄俩,到了清代则延续了甘陆、甘佃的这种记载。因此严格来说甘王指的是甘佃,泛指则为甘陆、甘佃叔侄俩。而在后世民间传说故事中两人逐渐演变成一人,名字也合并而变成了甘罗应,则是民间的演化了。

由以上志书可以肯定,甘王(甘陆、甘佃)所处的时代为唐后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而南汉(917-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当政者以汉朝刘氏后裔自视,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于公元971年为北宋所灭,历五主,54年。清(雍正)《广西通志》对运江古镇(原属雒容县)甘王庙的记载为“甘太公庙,在县南运江镇,南汉时建,祀惠济感应侯甘佃。”在此更是点明运江古镇甘王庙是在南汉时所建,因此甘王所处年代为南汉至宋初的时代是无疑的。网络所记其为“东晋南北朝”时代是错误的!其出生日期更不可能是公元394年。而在普通群众中,把“南汉”误作为“南朝”也是可以理解的。

甘王籍贯为今金秀县大樟乡古车村(原属象州)却是无疑。清代乾隆年间《象州志》载:“甘王祖莹,在州城东南甘公岭,距城八十里,地方围四尺许,履之铿然有声。”“甘将军正庙,在阳寿县北七十里”。

被后世尊称为“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的郑小谷对此也做过考证,他在《弩滩北岸甘王庙碑记》中写道:“吾乡甘将军庙,宋时已有,见王象之《舆地纪胜》;称为甘王庙,则明时始于吴从拭《甘王庙碑歌》。据旧志载,神为象州古车村人,叔讳陆,征南汉有功,拜护国将军,不言何封;侄讳佃,于乡里有德,殁后屡封侯王,又不言何官。而《舆地纪胜》于甘将军庙下注甘将军成神事,则皆其侄好施之德,非其叔出征之功也。得毋善决吉凶,能为祸福,叔侄皆然,故叔侄不分,而庙额不妨偏举欤?抑生前未为将军,殁后并予将军,而封号不妨统加欤?其详在前人已莫考矣。”

在甘王由人而神化的过程中,他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以象州为中心,各地纷纷建起甘王庙,供人们纪念朝拜。最远并且也很有影响力的是位于大藤峡的甘王庙。郑小谷在《弩滩北岸甘王庙碑记》中写道:“浔江有甘王庙,在大藤峡口,距弩滩之北岸崇姜里,上水二十八乡所共建祀也……藉神之灵以镇滩之险。舟楫以时拜祷,乡里按岁巡游,其为赫赫久矣。”

出于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需要,历代朝廷都把甘王敕封为国家祀典的神明。据笔者目前所查到的最后对甘王的最后一次敕封在是清咸丰年间,民国《清史稿》志五十九载:“文宗朝,临清、东昌、河南正阳关并祀金龙四大王……桂平祀孚应惠济王宋甘佃……杭州、嘉兴、汤阴、武昌并祀宋岳飞。”《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在咸丰敕封甘王庙时记:“神名佃,宋时象州人,殁封惠济感应侯,元加封孚应惠济圣公,前明进封王。”

也正是甘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方的“正统神明”,也就引发了当年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取道象州,捣毁大樟乡甘王祖庙,并以此作为“拜上帝会”对现行秩序挑战、树立自己信仰的一个标志性行动。

关于甘王的民间传说非常多,但有志书记载的并不多,塘头田螺却是一个特例。俗话说“一个螺蛳一个盖”,但在象州县妙皇乡塘头村北面的一片山田里,却生长着一种无盖田螺,堪称一绝!据志书记载,此亦与甘王有关。

乾隆《柳州府志》卷之四十《杂志》:“甘将军有仙术,率兵至象州塘头村之南,炊饭熟螺以食。适敌兵至,陆即置釜于地,倾螺于田,率兵往御。后他处所产螺俱有盖,惟此田中独无。至今置釜处宛然釜形,印于石上。”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掌控和应用甘王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摒弃那些迷信和糟粕的东西,而将其正能量方面的因素加以弘扬。

弘扬甘王“护国爱乡”的精神。传说中,甘王在国家需要时应诏出征,尽心竭力带兵打仗,为国立功。功成之后却不贪慕功赏,努力争取为家乡人民免除赋税。这种“护国爱乡”精神与我们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倡的敬业、爱国是相通和统一的,值得加以弘扬。

弘扬甘王“乐善好施”的慈悲情怀。志书中所记“贫而告者,未尝少吝。”“有窘乏告者,皆满其欲而去。”“公家富饶,务赈济。”“家素富,四方告匮者,遂探囊中金,乞之满所欲而去。”“好施之德”等等词句,无不是描述甘王(甘佃)有如同佛教观世音菩萨“乐善好施”的慈悲情怀。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价值观中“友善”的至高境界,也与文明、和谐相融通。

弘扬甘王“修身守节”的道德境界。甘王在临终之前召集邻里之人,目的是“教众以修身事亲大节”,当即明示了要有成就必须要“修身亲大节”,此与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一致的。而真正做到严于“修身守节”的道德境界,才能真正具有所谓的“神通”,从而成就人生和大业。

金秀大樟甘王祖庙经历了千年岁月,门槛上的古石刻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其上栩栩如生的图案一直在讲述着甘王的故事。但传播甘王文化的内涵还在于弘扬其精神中的正能量,真正达到文化“化民”的作用,而不至于演變成为愚昧的神话崇拜。

桂中地区 篇4

广西桂中地区是炭疽流行的重疫区, 常发生较为严重的人畜感染发病、死亡现象。为了全面详细地掌握全地区1950~2000年51年来炭疽流行情况, 了解其发病规律, 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控制炭疽疫情, 降低家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减少畜牧业经济损失, 保护人体健康。我们组织和发动地、县、乡三级兽医人员, 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档案和疫情资料, 以及开展询访、座谈、现场调查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和实验室检查, 历时一年时间, 比较详细地纪录了本地区51年来炭疽疫情基本情况。现将有关资料进行综述。

1疫情基本情况及流行特点

1.1疫区 (点) 覆盖面大

全地区10个县 (市) 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过炭疽疫情, 炭疽疫点县为100%。有74个乡镇发生过疫情, 占本地区乡镇的53.6%。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平原乡镇。

1.2疫情危害严重

人畜间感染, 病例多, 病死率高, 据统计, 51年间牲畜发病总数1080头 (匹、只) , 病死牲畜总数737头 (匹、只) , 病死率68.24%;感染人数679人, 病死人数52人。有5个以上乡镇发生疫情、25头以上牲畜发病、有5人以上被感染的重大疫情年份有15年, 占年份的31.91%。其中, 1958年牲畜发病89头, 死亡70头;有58人被感染, 病死1人;1990年牲畜发病64头, 死亡32头;有46人被感染发病;1992年只南泗乡就有16人被感染发病。

1.3疫情连续不断、具有周期性

51年间, 有47个年头发生疫情, 占年份的92.1%。疫区 (点) 分布面的年度分布似乎有一定的规律性:每10年或者11年出现一个周期:1950~1960、1960~1970、1970~1981、1981~1992, 每个周期内疫区 (点) 分布面近乎呈正态分布。疫区 (点) 地理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呈较典型的河流分布, 以融江、柳江、红水河、黔江为核心纽带, 以及与这些江河相连接的支流如洛青江、贝江等构成的流行带, 最明显的是长安、和睦、黄茆、迁江等疫情反复的22个老疫区 (点) 均分布在这4条江河两岸。高山区域很少发生疫情, 如金秀县、融水县的山区乡镇。

1.4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受自然条件如气候、气温、湿度等影响, 在多雨和洪水泛滥的时间发生疫情的可能性增多、疫区 (点) 面较大。在51年间累计181起疫情中, 有150起疫情出现有5~9月份多洪涝季节, 占82.87%。

1.5流行过程

表现为散发形式为主, 有部分表现为地方流行性。一般只在某个乡镇的某个或者2~3个乡镇的几个沿江河及其支流的村屯发生疫情。51年间, 平均每年有2~3个县份、3~4个乡镇的少数几个村屯有疫情。其中:1976年发病面最大, 涉及了10个乡镇, 但只占全地区乡镇总数的7.37%, 发病牲畜55头;而1950、1966、1998年等有12个年份只有一个乡镇有疫情, 占乡镇总数的0.74%。

1.6感染发病的动物种类

有牛、猪、马、犬, 其中牛感染发病921头, 占动物发病总数的83.73%;猪155头, 占14.09%;犬19只, 占1.73%;马5匹, 占0.45%。

1.7感染过程表现类型

牛、马多呈急性败血型, 有少部分牛出现最急性病例。犬多表现为胃肠炎及咽炎。猪主要见于咽型、肠型炭疽。

1.8老疫区 (点) 不断反复

据统计, 有大巷、永乐、迁江、黄茆等14个疫区 (点) 发生5次以上疫情;其中某个疫点连续6年发生疫情, 累计发生10次疫情, 有4个县为疫情多发区。

2传播途经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皮肤感染发病。炭疽杆菌随着病畜的排泄物或其尸体而污染土壤, 形成芽胞后长期保存在土壤中。芽胞在土壤中随着水流方向逐渐转移扩大和向积水的沼泽地积累, 由于洪水冲淹, 芽胞被冲起, 或土壤深层的芽胞被冲刷到表面, 附着在牧草上, 牛马食入带有芽胞草料或饮水而感染发病。健康猪吃入被污染的饮水、病死于炭疽的牲畜产品等引起发病。犬吞食病死畜尸体及脏器而使疫情蔓延。人的炭疽主要是由于宰杀病、死牲畜, 或吃进病畜肉品所致。

3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有20个乡镇连续2年以上发生疫情并都有人员感染发病, 甚至死亡的现象。群众由于对炭疽的认识不足, 宰杀病死牲畜和吃了这些没有经过彻底消毒处理的肉食而引起发病, 并且将疫情扩散, 污染水源和土壤, 给消毒灭源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群众对炭疽危害严重性的认识, 使群众能掌握炭疽防治的基本知识和防治传染病法规知识, 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

有一些疫情大发现是因卫生部门追踪病源后兽医部门才察觉有动物疫情, 错过了扑灭疫情的最有利时机, 说明我们兽医部门对疫情的监控和管理严重滞后。了解疫情动态、掌握疫情, 是控制、扑灭疫情的首要条件。因此, 抓好疫情管理工作, 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及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发生炭疽疫情时要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采取隔离、不放血扑销毁、消毒、紧急预防注射、限制易感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等措施, 把疫情控制、扑灭。炭疽病、死畜及其产品动物检疫国家标准 (GB16548-1996) 处理。此后, 要定期对污染环境进行监测。

部分乡镇疫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动物出入境不报检, 检疫技术力量薄弱, 特别是对猪和牛的检疫, 监督工作松懈。从历史上几年较好地控制了疫情扩散面来看, 可以从此得出这样一条经验:加强检疫和监督工作是预防疫病发生, 及时发现疫情,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以及防止疫病传入、传出的有力措施, 特别是产地检疫工作, 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产地检疫按国家标准GB/T16569-1996执行。

疫区 (点) 不断向周边村屯的沿江河村屯扩散, 分布面广, 且疫情反复不断, 特别是重点疫区 (点) 突出, 说明环境中有大量有活力的炭疽芽胞存在, 一些场所成为了本病常在的疫源地。其重要原因是对污染的场所、用具、工具等消毒不彻底, 对病害肉尸、其产品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和垫草等处理不当, 主要表现为疫情发生后, 灭源工作跟不上、消毒工作抓不紧不细等。消毒灭源、净化环境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只有加强, 不能有半点松懈。这也是多年来防治工作的教训和经验。其中要把几十年来对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和垫草等深埋处理的方法改为彻底焚毁处理, 避免造成土壤污染, 留下隐患。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10cm厚的表层土全铲除, 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所有消毒必须在发生炭疽后6h内完成。

老疫区 (点) 疫情反复不断, 特别是重点疫区 (点) 尤为突出, 进一步说明这些疫区 (点) 的土壤中蓄留有大量有活力的炭疽芽胞, 一些场所已成为本病的常在疫源地。因此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状况检测力度, 把病源消灭在源头。对当年有疫情发生的乡镇, 从疫情处理完成后的1个月开始进行, 每个季度采样检测一次。对近年多发但当年没有疫情的疫区 (点) , 每年上、下半年各采样检测1次。根据检测结果指导消毒和防疫, 对带毒的环境重新消毒, 消毒后1个月再采样检测, 直至环境检测结果为阴性。消毒药可用20%的漂白粉、10%火碱溶液、5%甲醛溶液或0.1%汞溶液。

强化疫苗接种工作, 全面提高疫区和受威胁区家畜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这是防治炭疽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 疫情几十年几乎连绵不断, 危害严重, 有29.4%的疫区 (点) 连续2年以上发生疫情, 有22.06%的疫区 (点) 隔年出现疫情。究其原因, 最重要一个方面是基础免疫抓不牢, 免疫密度和质量不高, 不少乡镇难以开展免疫注射, 有的当年免疫后次年的免疫就放松了。14个老疫区 (点) 的疫情不断反复也说明了这点。因此, 每年定期对疫区或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作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又迫切的。疫区和受威胁的家畜免疫密度要求达到95%以上。免疫可用无毒炭疽芽胞 (山羊不宜使用) 和第Ⅱ号炭疽芽胞苗, 前者:1岁以上大动物皮下注射1ml, 1岁以下大动物皮下注射0.5ml;后者:各种动物均皮下注射1ml, 山羊皮内注射0.2ml。两者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经费投入不足或短缺, 无法进行疫情和污染环境的监测, 致使炭疽杆菌及其炭疽芽胞得不到彻底根除, 留下隐患。这也是疫情反复、不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多渠道争取, 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逐年加大防治经费投入力度, 确保综合防治工作全面铺开。

加强汛期的炭疽防治工作。从调查结果看出, 由于该病多发于气候温暖、雨量较多的季节, 特别是大雨以后, 所以加强这期间的示范工作非常重要。

桂中地区 篇5

2014年春, 在来宾市兴宾区五山乡马则村委马则村杨雄才的承租地, 面积0.33hm2, 地块肥力中等, 排灌便利, 前茬作物为玉米。

2 供试验的品种、密度、药剂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正大619和兆丰788, 每品种各种1666.67m2, 其中1000m2正大619喷药, 667m2正大619 (ck) 不喷药, 1.5亩兆丰788喷药, 667m2兆丰788 (ck) 不喷药, 共四个区, 不设重复;种植密度为3300株/667m2, 在大喇叭口期前使用“阿米西达”进行喷雾2次, 两次的时间间隔 (10叶期和12叶期) 为10天, 田间管理按当地种植习惯进行, 期间不另外使用其它防病农药。

3 试验品种主要生长期 (表1)

4 收获期随机测产验收及考种

4.1 验收方法折亩产

在每个区验收三点, 每点36m2, 共108m2, 称取验收面积鲜重, 拆亩鲜重, 晒干取折干率折亩干重。

4.2 考种数据分析

秃顶率是指玉米苞不结粒长度与整个玉米苞长度之比;出籽率是验收时每个处理随机连续取20穗玉米称重脱离后称籽粒重折算而得;籽粒含水率是每个处理随机连续取20穗玉米脱离后用水份速测仪测量10次取平均值;百粒重是各个品种玉米分别晒干后随机称10次千粒重取平均数。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 试验品种全生育期, 正大619比兆丰788长;平均株高, 正大619比兆丰788高;平均穗位高, 正大619﹥兆丰788;平均穗长, 正大619比兆丰788长;平均穗粗, 兆丰788比正大619粗;平均秃顶度, 正大619﹥兆丰788;平均穗行数, 兆丰788比正大619多;平均行粒数, 正大619比兆丰788多;千粒重, 兆丰788比正大619重;出籽率, 兆丰788比正大619高。喷农药的比不喷农药的好。

4.3.2 产量构成因素。

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由表2可得知, 产量构成的因素兆丰788比正大619好, 喷农药的比不喷农药的好。因此产量高。

4.3.3 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 从产量来看, 兆丰788 (喷药) 比正大619 (喷药) 增产58.2kg, 增产12.9﹪;兆丰788 (CK) 比正大619 (CK) 增产68.8kg, 增产16.7﹪;兆丰788 (喷药) 比兆丰788 (CK) 增产27.4kg, 增产5.7﹪, 正大619比正大619 (CK) 增产38.0kg, 增产9.2﹪;兆丰788 (喷药) 比正大619 (CK) 增产96.2kg, 增产23.3﹪。

由表4可知, 从被害植株来看, 调查植株总数50株中, 兆丰788 (喷药) 被害株总数37株, 比正大619 (喷药) 被害株总数33株, 多4株, 被害率兆丰788 (喷药) 比正大619 (喷药) 高12.1﹪, 兆丰788 (喷药) 比兆丰788 (不喷药CK) 被害株总数46株, 少9株, 被害率低24.3﹪, 比正大619 (不喷药CK) 被害株总数50株, 少13株, 被害率低39.4﹪。

5 综合分析评价

通过对玉米叶斑病防控技术应用, 从整体上来分析:叶斑病方面兆丰788中抗大、小斑病, 正大619高抗大、小斑病;产量方面兆丰788 (喷药) 比正大619 (喷药) 增产58.2kg, 增产12.9﹪, 兆丰788 (喷药) 比正大619 (CK) 增产96.2kg, 增产23.3﹪, 由此可见, 在大喇叭口期前使用“阿米西达”进行喷雾2次, 两次的时间间隔 (10叶期和12叶期) 为10天, 兆丰788比正大619和正大619 (CK) 增产效果显著, 因此在生产上建议应用和推广。

注:表中数据除生育期外, 其余为20株/区的平均值, 生育期以完熟期计算。

桂中地区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正大16、苏玉10号、三元灯391、正大305、红单4号、正大629、红单3号、PAC759、PAC134、PAC224、三元灯精品5号、正大518、正大619(对照,CK)等13个品种,由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广西种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蒙村乡蒙村村委6队曾祥立责任田,供试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13个处理,简比试验,不设重复,共13个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长600 cm,每小区种5行,每行种16株,行距55 cm、株距38 cm,密度为47850株/hm2。双粒播种,定苗单株,小区应有株数80株。

1.4 试验实施与管理

试验施肥总量为:尿素450 kg/hm2,氯化钾270kg/hm2,磷肥450 kg/hm2,农家肥15000 kg/hm2。受干旱因素影响,玉米播种期比2008年推迟了15~18d。本试验于2009年3月7日统一播种,试验地播种前施用基肥(磷肥450 kg/hm2,农家肥15000 kg/hm2);3月16日为出苗期,4月7日小培土,施尿素135 kg/hm2、钾肥90 kg/hm2;5月6日大培土,施尿素315 kg/hm2、钾肥180 kg/hm2。在玉米生长期间观察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抗倒伏性等[5],收获前进行测产。

1.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13个品种均在3月16日进入出苗期;出苗期调查发现,除正大619长势较弱、叶色淡绿外,其他品种出苗均比较整齐,叶色为青绿色。抽雄期除PAC759、PAC134抽雄吐丝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花粉授粉、籽粒结实,其他品种间隔天数都较适宜;正大16、苏玉10、正大185全生育期比对照早熟8~10 d,其他品种全生育期与对照相差不大,均在117 d左右。

2.2 不同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2可见,13个玉米品种株高变幅在105~266cm,除红单系列高于对照外,其他品种株高均低于对照,“三元灯391”株高最低;穗位变幅在35~120cm,与对照相比,穗位延续了株高的长势,其中穗位最高的是“红单4”;粒色除PAC系列,其他品种均是黄色或者淡黄色;在粒形上红单3、PAC759、PAC134、PAC224属于硬粒形,正大16、正大305、正大629、正大518、正大619属于半硬粒形,三元灯391、红单4、精品三元灯5号属于半马齿形;轴穗色三元灯系列为红色,其他品种均是白色;植株生长过程中,属于紧凑型的是三元灯391、正大629、精品三元灯5号、正大518,半紧凑型的是正大16、苏玉10、正大305、PAC759、PAC134、PAC224、正大619,松散型的是红单4、红单3。

据田间观察,与对照相比,PAC系列抗旱、耐涝、抗倒伏较强,尤以PAC224较突出。

2.3 不同玉米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表3),13个玉米品种穗长幅度在14~24 cm,PAC224穗最长,比对照长2 cm,三元灯391穗长最短;穗粗幅度在4~5 cm,最粗的是红单3;穗行数幅度在14~18行,正大629、正大185行数最多;行粒数幅度26~46 cm,PAC759行粒数最多,每行比对照多6粒,其次是PAC224,每行比对照多5粒;秃尖的幅度0.5~1.7 cm,正大305的最长,其次是对照。

收获产量以PAC224最高(7808 kg/hm2),比对照高3.98%,其他品种的产量均低于对照,去除未验收产量的品种,10个玉米品种产量按递减顺序为PAC224>正大619>PAC759>正大629>PAC134>正大16>正大185>苏玉10>精品三元灯5号>正大305。

注:单元格内容“-”表示因6月上旬持续降雨,玉米三元灯391、红单4、红单3均因内涝被浸泡倒伏,提前收获,没有验收产量,其他相关数据也没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PAC224平均产量达7808 kg/hm2,比对照正大619高3.98%,居参试品种第1位。其生育期118 d,株高245 cm,穗位高95cm,穗长24 cm,穗粗4.5 cm,秃尖1.2 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45粒,籽粒红色,硬粒型,白轴,株型半紧凑,苗期长势整齐旺盛,中期抗旱耐涝抗伏倒,不早衰,落色好,外观品质优,较晚熟,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正大619,可见,PAC224在桂中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这不但可以缓解正大619因品种市场短缺对当地玉米生产的影响,而且可促进桂中地区玉米品种的多样性良性发展。

注:“-”表示因6月上旬持续降雨,玉米三元灯391、红单4、红单3均因内涝被浸泡倒伏,提前收获,没有验收产量。

参考文献

[1]黄拔程,刘永贤,陈德威,等.广西玉米免耕栽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204-205.

[2]覃永嫒,时成俏,覃德斌,等.9个玉米新品种引种试种评价[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5):588-593.

[3]侯青光,郭万生.河池市玉米主推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5):583-588.

[4]杨太新,王志伟,陈瑞修,等.不同玉米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J].农学学报,2011,1(2):11-14.

桂中地区 篇7

1 材料

1.1 病料

柳州、来宾、桂林等地2008—2010年临床送检的疑似病猪的肝脏、脾脏、肾脏、肺脏、淋巴结及流产、死产胎儿等221份。

1.2 主要试剂

组织样品RNA抽提的UNIQ-10柱式Trizol总RNA抽提试剂盒, 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Taq DNA聚合酶、反转录酶 (AMV) 、RNA酶抑制剂、dNTPs (10 mmol/μL) 、随机引物和100 bp DNA Ladder Marker, 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总RNA的提取

按照UNIQ-10柱式Trizol 总RNA抽提试剂盒说明的方法提取RNA, 抽提所得的总RNA立即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或-70 ℃保存, 备用。

2.2 cDNA的反转录合成

采用25 μL的cDNA合成体系:取抽提的RNA样品15.5 μL, 加入0.2 mL反应管中然后加入5×RT Buffer 5 μL, 随机引物 (50 pmol/μL) 1 μL, dNTP (10 mmol/L) 2 μL, RNA酶抑制剂 (40 U/μL) 0.5 μL, 反转录酶 (5 U/μL) 1 μL, 混匀, 置于PCR仪中, 以25 ℃ 10 min, 42 ℃ 60 min, 96 ℃ 2 min的程序循环1次, 即得cDNA。

2.3 多重PCR扩增

多重PCR扩增的引物及其反应条件参照参考文献[3]。该方法可同时鉴别检测猪瘟 (CSFV)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HP-PRRSV) 、经典型猪蓝耳病病毒 (PRRSV) , 扩增CSFV目的基因时可获得508 bp的片段, 扩增HP-PRRSV目的基因时可获得230 bp的片段, 扩增PRRSV时可获得320 bp的片段, 根据RT-PCR产物片段大小可将三者区分开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反应管中加入经反转录获得的cDNA 2 μL, 10×PCR Buffer 2.5 μL, MgCl2 1.5 μL, CSFV引物C1/C2 (25 pmol/μL) 各0.5 μL, PRRSV引物P1/P2 (25 pmol/μL) 各0.5 μL, dNTPs (25 mmol/L) 0.5 μL, Taq DNA聚合酶0.3 μL (1.5 U) , 加灭菌双蒸水至25 μL, 混匀。按如下程序进行多重PCR扩增:94 ℃ 5 min; 94 ℃ 1 min, 56 ℃ 1 min, 72 ℃ 1 min, 共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4 ℃结束反应。

2.4 扩增结果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取6 μL PCR扩增产物与2 μL 0.1%溴酚盐混合, 加到含溴化乙锭的1%琼脂糖凝胶上以60~80 V电压电泳50~60 min, 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结果并拍照记录。

3 结果与分析

临床送检的病料多重RT-PCR检测结果见表1。部分病料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见图1。病料中检出病毒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情况见表2。

M1. DL-2 000 Marker;1~4, 6~8, 10.PRRSV+HP-PRRSV;5. PRRSV;9, 17.CSFV+PRRSV+HP-PRRSV;11. HP-PRRSV;12, 13, 16.CSFV;14.HP-PRRSV;15. CSFV+HP-PRRSV; M2.100 bp DNA Ladder Marker。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出病毒单一或混合感染数/被检测病料数;混合感染是指同一份病料同时检出HP-PRRSV、PRRSV、CSFV中2种或3种病毒。

由表1和表2可知, 2008—2010年送检病料中有28份扩增出CSFV预期的基因片段, 16份扩增出PRRSV预期的基因片段, 83份扩增出HP-PRRSV预期的基因片段。说明HP-PRRSV检出率最高, 阳性率达37.56%, 其次为CSFV (阳性率为12.67%) , PRRSV阳性率为7.24%。其中HP-PRRSV、PRRSV和CSFV单独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24.89%、2.71%和4.52%, 有26份样品同时检出HP-PRRSV和CSFV和 (或) PRRSV, 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1.76%。

4 讨论

(1) 从近几年调查的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障碍的发病因素中, 发现在2005年以前以猪瘟和猪伪狂犬病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 而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为次要疫病。从2006年夏爆发猪高热病起, 猪蓝耳病病例显著上升, 特别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例上升至第1位, 而猪瘟病例显著下降。本研究对2008—2010年桂中地区送检病例的检测结果表明, HP-PRRSV的检出率最高, CSFV的检出率较低。说明随着猪瘟的强制性免疫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其免疫密度的覆盖率越来越大, 养殖户防控观念不断提升, 猪瘟的防控形势逐渐好转。而始于2006年夏季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已成为养猪业的最大威胁, 对其高效疫苗的研发及强制免疫措施的贯彻执行已刻不容缓。

(2) 猪蓝耳病病毒也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 具有免疫抑制性, 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疾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1,2]。2008—2010年, 桂中部分养猪密集区域出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情, 其中有些猪场发病非常严重, 主要表现为母猪发热、停食, 大部分怀孕母猪流产, 母猪或生长肥育猪有较高的病死率, 产房小猪和保育猪病死率较高 (可达到80%~100%) , 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说明蓝耳病病毒经过几年的演化变异后, 可能又出现了新的特征, 有必要对临床上流行的新毒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弄清其病原特点。

(3) 本试验采用多重RT-PCR对临床送检的病料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猪群HP-PRRSV、CSFV和PRRSV混合感染率较高。有报道称, 临床上猪圆环病毒2型 (PCV-2) 的检出率也较高, 其检出率仅次于HP-PRRSV, 并多与HP-PRRSV混合感染。这表明桂中地区生猪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严重, 提示目前的疫病防控已不是单纯的某单一病种的防控, 而是要做到综合防控。

参考文献

[1]TIAN K G, YU X L, ZHAO T Z, et al.Emergence of fatal PRRSVvariants:unparalleled outbreaks of atypical PRRS in China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the unique hallmark[J].PLoS ONE, 2007, 2 (6) :526.

[2]童光志, 周艳君, 郝晓芳, 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7, 29 (9) :323-327.

上一篇: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下一篇:地震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