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精选12篇)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1
主人管理是魏书生最常用和最见长的一种管理策略。首先,是营造学习主人翁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其次,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我们认为魏书生教书育人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具体谈谈魏书生主人管理艺术在其语文读写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一、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魏书生向学生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这“四遍八步”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绝无代劳之举,只负责向学生介绍清楚“四遍八步”的具体做法而已。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一是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二是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即复述内容与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即理解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的目的。
如何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分析写作特点呢?魏书生对学生进行以下详细指导。
1. 划分文章层次
魏书生与他的学生一起归纳出不同体裁文章划分层次的方法。
(1) 划分记叙文层次的五种方法: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以时间顺序划;有的文章以空间顺序划分;有的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有的按材料性质划分;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
(2) 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逆进式。
(3) 划分说明文层次可以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魏书生指导学生归纳中心思想常用的是六种方法。
(1) 看文章题目; (2) 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 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4) 分析人物性格; (5) 综合文章各段段意,适用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 (6) 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3. 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
所谓写作特点,是区别于一般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成功之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从五方面入手。 (1) 分析中心; (2) 分析选材; (3) 分析结构; (4) 分析表达方式; (5) 分析语言。
学生在“四遍八步”读书中对文章进引分层,归纳中心,分析出写作特点,往往很快就掌握了整篇课文知识,常常享受到一种做学习主人的快乐,于是做学习主人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二、写作文的指导
学好语文,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写作几乎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魏书生通过强调主人意识的指导方法,把作文课上得让学生轻松快乐且有收获。
他的做法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让学生坚持每天自主写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三年初中一千多篇日记;二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如何能批改作文?魏书生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研究,指导学生从10个方面写评语,打分,就是差生也能学会改作文。 (1) 格式是否正确? (2) 卷面是否整洁? (3) 错别字几个? (4) 有几处病句? (5) 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以上五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 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 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 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 看表达方式。 (10) 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减分。在多数情况下,批改作文都在语文课上进行,教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一般情况下,批语的篇幅都有作文本的一页之多,最多的批语达到500字。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就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效。尤其通过在读写教学中运用主人管理的艺术,不但使语文成绩逐渐提高,而且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成绩也逐渐提高,真正实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2
【摘要】我校“生本教育”课堂可以用孔子的“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来教导,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教育。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老师需要尽可能让课堂生动有趣新鲜,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本文通过对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拼音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关键词】汉语拼音学习要求;生本教育;趣味教学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要求是: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2.区别形近声母和韵母。3.准确区分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音。4.准确拼读音节。5.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朗诵儿歌、童谣和意思浅显的古诗、寓言和故事。6.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准确标调[1]。但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拼音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教师需采取多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拼音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拼音知识[2]。
1.小学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小学拼音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要解决。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在课堂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抄写,并且背诵拼音字母等。这种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只是将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无法激发出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忽略了小学生对拼音的理解能力。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大多数小学生厌烦拼音学习,其学习效率不高。另外,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研究以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的参与到拼音教学中来,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小学拼音教学对策
2.1借助教学道具提高学生学习乐趣
在小学拼音教学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书本中的知识形象化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例如,教师在讲授《汉语拼音j、q、x》的时候,可先通过“j”的谐音想象成“鸡”的音,将一张画着一只母鸡伸长脖子在啄头顶上的蝴蝶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母鸡的“鸡”读轻一点和短一点,就是声母“j”。通过图片的展示,将教学内容通过形象化的事物展示出来,使得枯燥的教学内容多了些趣味性,学生更能够在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还需要学透,我们通过一些小游戏和字母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边演边编儿歌:小鸡小鸡真聪明,见到雨点把腿弯,赶紧跑回四线格家里。雨点要放第一格,身子躺在中间格,再把鸡爪弯在第三格,头要看到鸡爪哦!游戏或者表演都由学生自由编创,课堂上学生既玩好了,更学好了。真正做到依靠人的自然意志来学习。
2.2贴近生活实现拼音教学的生活化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无法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拼音的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在拼音教学中,引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便让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的内涵,学习拼音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例如,学生在学习“b与d”、“p与q”之间的区别时,可以通过手势来引导学生认识这几个声母。同学们都知道,竖起大拇指是夸赞别人,左手大拇指竖起来就表示“b”,右手大拇竖起来就是“d”。左手大拇指朝下,就可以表示“p”,右手大拇指朝下就表示“q”。同时,在认识“b”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上顺口溜,“拉开天线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其中广播的形状比较像“b”,并且广播中的“播”发音与“b”相近,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加深学习对拼音的理解。有了这样的引导,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自己利用肢体语言,利用生活所见来学习拼音字母,区别相似字母。
2.3合理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通过穿插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其在游戏中加强拼音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复习拼音的时候,可以开展“拼音名片卡”游戏。学生先制作自己的名字拼音卡,早读课拿著名片卡去找朋友玩,认识朋友的拼音名字。如认识了10个朋友的到老师那盖个奖章,让大家知道你有多受欢迎。每天早读课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候,可以将拼音当歌唱一样!每天开展“拼音名片卡”课前游戏。上课前请四个坐得最端正,准备最迅速的同学约他的朋友展示朗读,比比谁又快又准确。通过热闹整齐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掌握好拼音知识。课堂上还可以玩“站队”游戏,游戏中有后鼻韵母的请举手,名字中有翘舌音的请站起来,同学们齐刷刷地行动。小组内还可以自由创设游戏,组与组间互相挑战,团结合作学拼音。可以加大难度,鼓励学生每天晚上回去读《日有所诵》,读拼音句子再读句子,再背诵。由于一年级孩子在背诵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几字韵文朗朗上口,把拼音吟唱成了诗歌,以便更好的记忆。学生可以对照拼音总表,按拼音顺序找,按四声落,是谁就落到谁的头上。比如shuì,先根据声母表顺序找zhchsh边找边读,落到sh;然后找复韵母aieiui找到ui,再uīuíuǐuì落到第四声uì,合起来读shuì。哪个韵母不熟练就把诗歌里这一面所有拼音里的那个韵母圈出来,记住并读一读。按这样的方法读下去,学生的拼音掌握能力就会突飞猛进。这同时对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敏捷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都是一种锻炼。
3.结语
小学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教师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整合,以便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在拼音教学中还有许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反复实践,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拼音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S].:12.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学,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知识渗透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多种方式进行情感教学的创设,理解不同的课文内容,充分挖掘出要表达的情感,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情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进行体验,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创设情感教学法的目的
情感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景或者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学习的客观体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持久反应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都没有达到成熟,在这个阶段采取的情感教育能够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首先,能够培养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情感,如果通过教学能够恰当渗透到小学生的行为反应中,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道德,能够唤醒情感意识。其次,能够提高审美力和想象力。通过语文情感教学法的创设,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这样可以为小学生展现更多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处在一个动态、美感的画面中,深刻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不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想象。最后,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承受力弱且好奇心比较强,对外界产生的压力或是存在的新鲜事物反应比较大。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语文情感教学的创设,可以给予指导和沟通,利于学生控制情绪。
二、小学语文创设情感教学法的途径
1.挖掘具体课文情感,积极创设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所选课文都是经典作品,文章语句优美、感情真挚,通过课堂情景的创设,更利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1)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创设气氛。有感情朗读对语言文字中包含的感情是有深刻感悟的,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关于描述桂林的山和水,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怪石林立,桂林的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翠,如果引導学生能够有感情朗读,掌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快慢激昂,则学生会在反复的朗读中进入文中意境,如同作者感受“舟行水中,人游画中”。学生会在有感情朗读中,感悟作者的心情、文章的意境,欣赏美、产生美。(2)在课文讲解中,应该加入表演形式,增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语文教学中,加入富有戏剧性的表演形式,是创设情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产生深刻的印象。如在《田忌赛马》一文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表演赛马的输赢,理解战国时期孙膑的智慧与技巧,通过学生自己手脑并用的表演,能够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3)让学生加入讨论也是增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在《争论的故事》一文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兄弟俩为什么没有抓到大雁,兄弟俩的争论是否有理等,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思想去理解文章。
2.小学语文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感教学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进入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越来越普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更好地反应教学内容、更真实地渗透学生感情,增强小学教学效果。因此,如果有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上的画面,来合理想象文章意境,更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如在讲述《观潮》一文时,有的学生可能没有亲身体验过,不能够深刻理解浪潮奔涌的那种壮观场面与潮水声音产生山崩地裂的那种震撼感,老师可以通过搜索网络资源,下载比较经典的观潮视频,使学生在多媒体的观看上,感觉身临其境、震撼壮观。
3.小学语文可以通过对照比较、增加想象来创设情感教学
为了让学生理解过去的事物与场景,可以通过对照比较和增加想象力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如在讲述《艰苦的岁月》一文中,描写小红军穿着破烂、赤脚扛枪的情形时,要恰当进行对照比较,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深刻体会小红军当时的情景,再与现实中学生的生活相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珍惜与热爱。在讲述《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就要通过增加学生的现象力,来理解邱少云被火活活烧死的那种情感体验,也正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才能使学生体会到邱少云作为一名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邱少云的伟大,以此产生敬佩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情感教学法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深刻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境。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还不成熟而且好奇心强,情景教学法应当得到提倡与重视,可以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等形式创设,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粟春容.浅议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J].心理健康教育,2003.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4
一、对当前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现象的简析
一是用直观视觉限制学生的思维想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集多种信息于一体,把音图文等综合效果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以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然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蕴藏于字里行间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正因直观演示而使得学生的思绪无法放飞,从而较大程度地丧失了“感悟”功能。二是用多媒体替代教师的范读、讲解和板书。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于“机读”而言,教师的范读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因为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刻体会,而且教师范读时所流露出来的表情和体态语言等也能生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产生比较深刻的综合性影响,这是录音范读所不具备的功能。而且课堂教学中的变数比较大,如果缺少教师的现场板书而一味地使用预设投影,则会使得师生之间的现场互动显得僵化。三是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过程趋向机械程式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多媒体“喧宾夺主”,以机械性的预设问题和答案去“引导”甚至“限制”学生,则会严重地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扼杀学生的活性思维和创造心理。四是影响师生的情感互动,不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情感互动和艺术交流活动,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能体现其情感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像。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这是违背教学发展规律的现象。
二、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简要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适度高效、科学合理的原则,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有效辅助教学活动。
1. 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激发语文学习情趣。
实践表明,积极开展多媒体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快速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映成趣的立体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可以给学生适时播放一段邓丽君的《几多愁》歌曲,那缠绵悱恻的旋律、愁肠百结的内容和美妙动人的歌喉,能够创设出一种令人心驰神往而又挥之不去的情境,营造出和谐共振的诗词氛围。又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一幅幅与之相应的连环画,再引导学生根据连环画中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文字自然生动起来,把学生吸引到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之中。尤其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多媒体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趣为有趣,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2. 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然而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过对人体视听感官的有效刺激,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综合效应。多媒体技术为增强直观性和培养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支撑。如在教学《故都的秋》内容时,假使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他们则很难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有鉴于此,如果借助多媒体,把牵牛花与秋雨图、落叶图等综合而成一种形象性画面,再配置与文段相应的朗读录音;或者给出一个简单“留白”的画面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自行添加一些内容创设完整意境并用文字表述出来,如此不仅能够大大增强文本内容的直观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极为有益的。
3. 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化解语文教学难点。
传统教学设备的“大体积小容量”与多媒体技术的“小体积大容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相关知识贮存于多媒体设备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赏析,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化难为易。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环境描写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口头描述,那么对贾府内外那气势雄伟的外观环境、精致讲究的摆设布局及不同凡响的吃穿用度等,则学生难以理解。而如果把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断制作成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林黛玉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外貌描写,并在追寻黛玉行踪和移步观赏之中“切身体会”贵族贾府的煊赫家世。这也是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巨大魅力之所在。
摘要:任何科学技术及其产品都有着双刃剑的功能属性, 随着运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 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不可避免地形成教学上的模糊思想和错误行为。为了澄清和减少诸如此类的意识行为, 在一定的教学时期和范围内, 有必要把多媒体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发展性课题予以深入探究。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积累运用六》语文教学设计 篇5
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教学要求:
1. 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 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 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积累运用六
1. 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积累运用六
2课时
积累运用六
第一课时
一.揭示教学内容
本节课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二部分内容,达到词汇积累,从故事中受教育的效果。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
1. 复习旧知识积累:说说这学期学过的四个字的成语。
2.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
3. 指导个别字的音、形记忆。
4. 用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5. 指导个别词造句。
6. 读读背背。
开火车读。
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词背下来。
7. 巩固练习,检查背诵。
情同( )( ) 不分( )( ) 推心( )( )
( )( )之交 问( )问( ) 亲( )无( )
( )老( )贫 心心( )( ) 天( )比邻
三.完成“阅读”部分。
1. 快速阅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以下词语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攒:积聚,储蓄。
妥当:适当,停当。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
3. 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觉得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张三和王二都害怕别人怀疑到自己所做的事,用留言来告诉别人这地方没有埋三百两银、王二没有偷,殊不知正是这些留言泄露了天机,给自己带来烦恼。所以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4. 联系实际,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他们做错的原因在哪里?
5. 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否则迟早有被发现的一天。另外,不要时时刻刻怀疑自身的安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作业
1. 抄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2. 将成语故事讲给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
1. 开火车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 默写其中的八个。
二、 学习新内容
(一) 揭示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购物讲价”,要求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购物讲价。
(二) 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提示。
1.齐读题目中的要求。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货比三家不吃亏”------比货、比价。
a.看质量,问价格,是否物有所值。
b.找另外几家比较价格、质量。
c.确定其中一家(也可以几家)讨价还价,比较满意的价格成交。
(2)活动过程 分两步:
a.按以上方法模拟购物(不购物也行,但过程要去训练。)
b.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的购物活动。
满意:怎么完成这一过程的。
不满意:为什么没成交。
很差:上当受骗。
(三)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开展模拟活动。
1.小组内组合,分好角色表演,再互换角色表演,组内评议:要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2.选1—3组表演,师生评议。
(四) 谈活动感受,得到启发教育。
正:得到能力锻炼。
反:以前缺乏这方面能力,受过骗。
升华:在购物讲价过程中要文明礼貌,不乱还价,不漫骂卖主,不毁坏商品。
三.小结
今天,我们模拟表演了上街购物讲价的经过,懂得了应当怎样做才能买到较满意的商品,得到能力的锻炼,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作业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6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将故事与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让枯燥的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涵盖知识面广,更是包含着丰富而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如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作者生平趣事、文章创作背景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活动之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收集相关的信息,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认知活动。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相关的图片,并用简短的语言来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的开头,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认真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不是机械的复述课文,而是基于对文本理解的自我语言的再加工。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的认知活动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被动参与及机械接受,是在好奇心与求知欲驱动下的主体参与及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1.问题的探索性。也就是说,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具有一定的深度。问题过于简单,是检测型问题,没有思考的空间;而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无法完成探究,就是失败的。问题要有探索性,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具有一定的难度,要通过学生的思考与思维才能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提高。
2.问题的开放性。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为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提出答案唯一的封闭性问题,而是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将学生从固有思维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进而提出新的观点与见解,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才能让学生基于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多维思考与深层次探究,从而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要知道每一篇优秀文章并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而是作者对生活的艺术加工,是作者精心构思与语言巧妙运用下用文字来表达与宣泄情感的形式。脱离生活的教学,只能将学生封闭起来,单纯地从文字表面是无法达到对文章的真正理解,并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与认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整体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丰富而真实的大千世界搬上荧屏,搬入课堂,可以将那些隐含在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内容,如情感、意境等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综合呈现,这使得教学更具感情色彩,更有趣味性,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特定的学习情感,更加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每一位作者在写作时都融入了真挚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而这些并不是浮于文字表面的外显事物,而是需要读者入情入境,深入思考而体会得来的。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些枯燥的文字材料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创设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自然就可以产生特定的文本情感。这正是理解文本的关键。
四、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最终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力的高低不是取决于知识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运用的程度。死学知识无法运用注定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指导行为实践,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习了说明文,可以让学生来围绕相关事物来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用于写作之中,让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之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更能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运用情境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篇7
一、展开想象,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情境教学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 并将学生带入情境, 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产生学习动机, 从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如在教《渔夫的故事》一课时笔者告诉学生, 这则故事在选入课本时删去了原文的结尾:渔夫放出了魔鬼, 魔鬼给渔夫指出了一条发财路。笔者在此处适时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人救起, 他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吗?”“你认为原文结尾保留好还是删去好?”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对这两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马上展开了讨论,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部分学生认为魔鬼如果在前三个世纪被救出会兑现许诺, 反方则提出:如果渔夫选择了老死, 魔鬼会答应吗?通过激烈的讨论, 最后得出了一致的意见, 表面上看来魔鬼会兑现自己的许诺, 但从他的本性看是不会兑现的, 他不会让渔夫选择老死。兑现诺言表明他讲诚信, 不杀渔夫表明他讲道义, 这不符合他无恶不作的恶魔形象, 因而魔鬼不会兑现自己的诺言。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不删原文的结尾就会削弱故事惩恶扬善的意义, 就会淡化魔鬼邪恶的形象, 因此删去原文结尾比较好。
二、设置问题, 优化情境, 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能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后, 教师应努力优化情境,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亲身体验的乐趣, 并从中培养自身的能力。如, 一些学生在读完《孔乙己》后, 认为现在学生读书考大学跟古代考秀才、考举人没有什么不同, 笔者首先对学生的积极思考提出了表扬。当然, 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 并非都值得探究, 教师在大胆肯定的同时, 还要懂得“集疑”——听取和归纳学生的提问;“设疑”——继续提问;“析疑”——组织讨论;“置疑”——筛选定向, 浅显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回答, 与教学关系不大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作为预留作业, 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这一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情境, 使原先的阅读课转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一跃成为演员, 他们用感官和心智去感受、去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从而产生了探求未知的愿望。
三、参与体验, 联系情境, 在积极创新中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情境, 优化情境, 更要凭借与教材相关的特定情境训练学生的感觉, 培养学生的直觉, 提高学生的悟性,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老残游记》等课文后, 笔者和学生一起设计并开展了命名为“小导游”的语文实践活动, 请几个学生当“导游”, 其余学生当“游客”。“导游”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点介绍给“游客”, “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这样的体验活动既有利于师生互动, 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广泛阅读, 拓展情境, 在比较探究中巩固知识
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思维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材编排正体现了比较的特点:以相同或相近的主题组成单元。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了教材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如七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歌吟”, 同样是母爱题材, 课本选择了《慈母情深》《父母的心》《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等五篇文章, 有古代的, 有当代的, 也有外国的, 笔者引导学生对这几篇课文进行比较探究, 深入地认识每篇课文的特点,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情感世界, 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最终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亲情这一主题。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8
《实用语文》是针对全体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教育需要而编写出来的应用于特殊教育的语文教材, 它从语文基础的听、说、读、写入手, 生活化的《实用语文》教材真正地满足了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实用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为不断促进智障儿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自理能力以及生存能力而设定的, 因此, 《实用语文》作为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实用教材, 是符合智力障碍学生身心特点的, 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特殊教育语文教师从《实用语文》教材出发, 实施符合教材编写目的的有效的生活化教学。《实用语文》课程的焦点应该聚集在全体特殊儿童身上, 尊重每一位特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在注重提高其知识能力、生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智障儿童健康的情感走向。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应体现立足生存、回归生活、和谐发展的特点, 突出生活的核心, 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二、《实用语文》在特殊教育语文中的渗透
1.合理制定生活化语文教学目标。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师针对智障学生的不同, 更加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满足他们急切的生存需要, 以及身心发展需求, 来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关于智障儿童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通过《实用语文》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 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基础能力。教材要求智障学生认识的常用汉字在600—1100个, 并能够完整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意愿。在具体教学中把语文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 让语文知识转化为一种生活工具、生活能力。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师应该帮助智障学生获得会学习的能力, 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学习提高生存能力, 使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饮食起居和休息能符合安全的需要, 以保证身体健康适应社会的规范, 提高劳动和学习效率。其次, 教师应根据智障学生特殊的认知实际, 正确对待智障学生的认知缺陷, 充分依靠他们以往具有的直接生活体验和经验。《实用语文》在学习训练体系上是开放、灵活的,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更加强调语文的学习与生活能力。智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接触的东西发生联系, 产生情感认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把生活作为主线, 按照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用多种办法, 将生活化的知识讲授给孩子们, 让他们善于学习并且乐于学习。此外, 特殊教育语文老师还有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那就是不断引导智障学生, 促进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 激励他们与障碍做斗争的勇气, 思考生命的价值, 唤醒生命潜能发展的意识, 实现自身发展的超越。真正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教学资源与生活化教学有机融合。智障学生是由于天生的智力缺陷, 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词汇贫乏、口头难以正确表达、发音不准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切实从智障生的特点出发, 实施语文有效教育, 并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智障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周边的人、事、物, 而这些事物都应该融入语文教学资源中。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实用语文》的指导纲要, 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与生存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考虑到智障学生智力不高, 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缺乏长久的耐性, 因此, 我们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要优先选用那些生动的、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激起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进行特殊教育教学时, 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使教材形象直观、生动具体, 符合特殊教育学生的感知觉特点, 让学生学习有声有色的语文知识, 有效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语文教学更为贴近生活。
3.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针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智障儿童的实际状况, 因材施教。考虑到智障儿童的特点, 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让教学贴近生活实际, 使智障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具实用性。因此在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是具有多样性、趣味性、补偿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等这些特性的, 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生活的乐趣, 使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首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感官刺激, 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道具等具有直观性的教学实物, 来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 并通过触摸道具, 加强学生的触觉认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 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用的物品, 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味觉, 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在教《水果》一课时, 老师可以准备多种水果让学生通过看和尝, 正确认识各种水果, 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智障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趣味小游戏, 促进特殊儿童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从智障儿童的关注点和爱好切入学习知识的主题, 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取知识技能。我们都知道智障学生的求知欲差, 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因此枯燥的语文课堂添加生活化的趣味教学, 能极大地提高智障孩子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课堂模拟场景再现里,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样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人交往, 提高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
三、进行分层分类的个性教学, 力求评估准确
事实上每个有缺陷的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病因、学习经历、年龄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智障儿童, 因此这个特殊的群体个体差异很大, 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也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差异实行分层分类进行语文教学, 实现科学的人性化教育教学目标。前期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依靠一张卷子、一套试题、一个分数就判定了学生能力的强弱, 这是不合理的。因此, 对于特殊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不仅仅依靠一张卷子, 可以变一张为多张, 并将多张分为不同的方向, 或者不同的层次, 让评价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 都能反映出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进步情况。此外教师也可以采取与学生一对一的方式, 从内在语言、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根据教师指定的要求, 进行表达、模仿、鉴别、书写等方面的测试。运用聊天、鼓励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评估气氛, 这样的评估方式, 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 对学生的考核面变得更加全面, 并能够凸显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考核。从学生角度而言, 一对一的测试评判极大地放松了学生的心情, 学生在轻松简单的氛围下畏惧紧张的心态也不复存在, 学生也更能够轻松面对, 取得的考核成绩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让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能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而言之, 《实用语文》是一套适用性、实用性都非常强的特殊教育优秀教材。诚然, 上苍对智障儿童是不公平的, 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将生活能力还给他们, 教师应该不断钻研《实用语文》这样优秀的特殊教育教材, 设计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每个智障儿童都能在学习的同时收获快乐, 学会生活, 提高能力。
摘要:在特殊教育教学中,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但他们的基础教育的目标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 那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学习兴趣都与特殊语文教学质量有密切的关联。本文主要讨论了《实用语文》在特殊教育中的优势, 提出了《实用语文》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以期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促进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9
我们首先来谈谈“鱼缸法则”。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 三寸来长, 不管养多长时间, 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 如果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 两个月的时间, 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 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教师也应该给学生多些时间, 上课时, 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下课后, 少布置一些作业,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回顾白天学习的内容。要想让孩子健康强壮地成长, 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而不要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课堂所提供的“鱼缸”中。随着社会的进步, 知识的日益增加, 教师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 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这样, 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过去, 教师就是管得太严了, 课堂上也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这就造就了人偶一样的学生。如今的新课标要求, 教师只需启发引导, 解疑探究留给学生自己来就好。这样的要求更加符合鱼缸法则。看来, 我们语文教师多学习教育原则必然大有好处。
其次再来谈谈“狼性法则”。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 他们不会将任何事物的存在当成理所当然, 而更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 大自然的神秘、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对周围的环境很感兴趣, 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 了解危险, 从而有力地生存下来。这就教导我们要培养学生超强的学习能力, 一定要培养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 让他们仔细观察生活, 用兴趣来作为他们学习的老师。现在一些高中学生给人的感觉有些老气横秋, 对什么事都产生不了兴趣。一方面是由于学业过重的压力造成的, 另一方面, 教师也缺乏培养。高中语文老师有很好的培养基础, 书本有大量新奇有趣的内容, 还可以利用作文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点燃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新奇感觉。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才能成为明亮之星, 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再次, 我们来了解一下“南风效应”。北风与南风打赌, 看谁的力量更强大, 它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地吹, 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 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 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 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那些一味责备学生学不好的教师, 最终会发现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差。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 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缺点, 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体谅他们的同时, 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我们要以爱的春风, 感化学生, 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惩罚只会使学生越来越自卑, 进而产生弃学的念头。我在教学时, 面对学生回答错误, 或者课堂上的小动作, 总是温柔地指出来, 让学生感到我不是在批评他, 而是希望他变得更优秀。这样, 我教出来的学生越来越自信, 学习越来越热情。
最后, 我们一起来看看“磁化效应”。普通的铁都具有磁性, 但通常情况下其磁性不能像磁石、磁铁那样显示出来, 因为其内部分子结构凌乱, 正负两极磁性互相抵消了, 而用磁石加以引导后, 铁分子井然有序, 从而就具有了磁性, 具有了吸引力。一个优秀集体的形成, 同样也需要一种良性的外力作用加以引导。校长有人格魅力, 才会有一个团结上进的教师集体;班主任有人格魅力, 才会有一个和谐奋进的班级;老师有人格魅力, 才会有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喜爱。“亲其师, 信其道”, 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这个是个内部原因, 是很关键的一点。教师应充分领会这一教育原则。班级应该形成一个有序的磁场, 要能把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吸引过来。教师要加强自身锻炼, 完善自身修养, 以其魅力深深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有的学生可能就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 才喜欢上他所教的课程。语文中有很多地方能够吸引到学生, 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 把语文课堂上得精彩纷呈, 从而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教师自身的提高, 加上班级强大的磁力效应, 还有学校良好的校风, 这无疑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其中学习, 必定能身心愉悦。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10
一、多媒体技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采用声像技术, 能够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 调动学生感官, 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高兴, 学得开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遇到一些不感兴趣的课文, 例如古文、散文等等, 就会精神分散、心不在焉。如果这时教师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不仅听不进去, 还会使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压抑, 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到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如果学生始终无法提起兴趣, 那么学生就无法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时间长了, 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 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 让不知从何处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们感到欣喜不已。充满趣味性、生动性的多媒体内容,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课堂上瞪着好奇的眼睛, 带着兴奋的表情, 进入到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之中。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态为动态, 化腐朽为神奇, 化呆板为生动, 声色齐集, 图文并茂, 光影结合, 让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并在心里产生好奇、探究、思索等念头。这种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便于让学生接受, 从而主动学习。
例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 学生如果只凭借课文的介绍, 以他们小小的年纪, 是很难理解文章中浓郁的父子之情的, 即便是教师读得再生动, 学生背得再认真, 他们也只会觉得那是与他们无关的文字, 无法真正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体会不到作者所反映的那种深沉的爱。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领悟, 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 制作了一组关于背影的幻灯片, 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触动心灵、发人深省的图片, 给学生观看。同时, 我还给这些图片配上了二胡独奏《牵手》《父亲》等曲子。在出示这些图片的时候, 音乐缓缓响起, 原来还有些窃窃私语的课堂立刻安静下来, 学生都盯着屏幕, 屏住呼吸, 去看那些图片。在图片依次展示完之后, 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整个教室都安静了。这时我对学生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也许亲人的关爱是那样的多, 以至于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当我们长大后, 再看看父母的背影, 那略有些驼背、夹杂着许多白发的背影, 里面承载了多少爱……”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起来, 不仅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深切体会, 也在心底涌起了很多的感动。这时我利用幻灯片出示图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面的典型句子, 快速、直观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熟悉写作背景, 将情感思绪作为铺垫, 然后开始课堂教学, 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 想要了解其中的内容, 这样教学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二、多媒体技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都渴望能够在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内学习, 教师如果总是高高在上, 不苟言笑, 不愿意与学生交流, 那么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会使师生之间出现一道鸿沟, 产生距离感。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学生只能看到课本中的材料, 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 却无法收束统一起来。如果教师能够统一学生的想象, 帮助学生学习, 做到既“授之以鱼”, 又“授之以渔”, 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 多与学生交流, 掌握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 使他们主动与老师亲近, 主动进行学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事物和具体场面更加翔实地描述出来, 丰富了学生的感官,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 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例如,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教师可在大屏幕上播放三味书屋的画面, 让学生看一看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又如,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 教师可播放泉城济南的四季风光, 让学生感受济南的景色。这些内容都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时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鼓励他们展开想象,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能引导学生体验美感
情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 学生情感充沛, 有助于他们审视美、发现美、感受美。多媒体教学可以作为师生情感的纽带, 以此来渲染气氛, 丰富学生感官, 帮助学生体验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内容上, 多媒体中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视听感;在形式上, 多媒体集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 教学氛围生动活泼,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将学生带入了意境美中。例如, 在学习散文《春》的时候,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将图片、配乐、视频都融入进来, 根据朗诵和讲授内容, 随时切换画面, 同时播放伴奏音乐。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也让学生如同沐浴春风, 身处在充满花香、芳草、阳光般的春天里, 感受春的气息。在这堂课中,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 只要让学生细心体会、感受, 就能让学生感到春天的美丽, 感受到作者那曼妙的文字所营造的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氛围。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74-01
一、教学语言要做到清晰明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榜样性与引导性,要以清晰明确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以清晰明确的语言来熏陶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推广普通话是语文教师的艰巨任务,然而在西南地区,由于人们的方言口音较重,导致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不少的误会。高中生面临着升学深造与步入社会的双重选择,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长远的发展理念,注重对于学生普通话的培养。“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口熟练流畅的普通话,具体要求: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楚,叙述要流畅,对于各类语音现象,如多音字、近音字、同音字等要善于区分和运用,给学生健康纯洁的语言导向。如果教师发音不准确,不仅会失去语言应有的导向作用,而且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语速快慢适宜,停顿适度,重音突出,也是教学用语的要求之一。魏书生说:“讲课时声音突然提高一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声音突然降低一点,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课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调整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的声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顿增。”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词句内涵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讲课必须有条有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按一定的线索和需要调整讲授知识的先后,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讲授,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师也要丰富自身的词汇积累,以便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准备一些诸如“刻画”、“描绘”、“塑造”、“抒发”、“表达”、“肯定”、“颂扬”、“歌颂”、“赞美”、“揭露”、“抨击”、“针砭”、“讽刺”等词汇在课堂上变换使用。一方面,教师丰富的语汇能够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服力;另一方面,避免了课堂上表达众口一词、千人一腔的恶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技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
二、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
同样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同样的含义、形象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高中时期的语文知识更趋于感性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教师的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鲁迅讲课,用“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一句话,将“审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讲得生动形象。这样的案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借用。
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旁推侧引,通过多样化内容引入来使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讲《论语心得》说过这样一段话:“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刘禹锡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这就像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所发出的这种无端之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在这样一种天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种物序流转中,每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要有一定的人生规划。”这段话优美凝练、流畅华丽,使得教学语言格外精彩。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运用,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语言要做到幽默风趣
在高中时期,随着学生的成人意识逐渐增强,师生之间的矛盾也显得更为突出,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阻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幽默像催化剂,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它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的表现,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有一次指导学生做手抄报,有部分同学出现斜排版斜书写的错误。为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评讲手抄报时,我将这种错误的排版和书写的现象板书在黑板上,我故意歪着脑袋,然后对学生说:“要看清这些斜排的文章,读者必须歪着脑袋看,但长期歪着脑袋看文章,很容易得颈椎病(学生大笑),为使读者不犯颈椎病,你们以后千万不要再做斜排版书写的手抄报了。”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手抄报排版和书写的认识。巧妙使用幽默技巧,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迅速掌握,使枯燥的学习演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四、教学语言要做到积极向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情绪风格、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特别是语文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大。教学中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乐观的情绪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学习过程带来趣味感,激励可以让教学活动成为体验成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过积极的教学语言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
语言是知识的基本载体,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科学与否、标准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内涵的认知,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特别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聂勋伟.高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策略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 篇12
一、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例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这样能对学生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直观性、形象性增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四、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优势互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师生交流除了传统课堂上提问与回答方式之外,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采用图文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师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和资源的优势互补。
例如我在对《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时就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向同学们提供了诸如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温州教育资源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相关网站的网址。我们选一些仅供参考的图片、资料以及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将作品及时上传给教师,教师阅读后,对学生作品及时批阅,并将此信息迅速反馈:或简短的鼓励或巧妙的提示,或适度的修改。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模式,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享资源。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语文课堂教学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能够加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直观性、形象性增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丰富作文素材, 拓展思维空间, 优化作文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优势互补。
【语文教学法运用管理】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运用管理08-26
语文教学中插图运用07-10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06-12
运用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09-15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09-28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CAI课件06-17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08-20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10-07
情景教学法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中的运用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