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标志

2024-12-02

特色标志(精选4篇)

特色标志 篇1

农产品地理标志, 既是农产品产地标志, 也是农产品品质标志, 更是一个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生态优势品牌。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全国各个区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商标抢注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 特产的假冒品也频频出现, 因此保护一个地区的地理标志变得尤为重要。

一、宁夏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势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 古老的黄河文明, 神秘的西夏文化, 浓郁的回族风情, 共同演绎了源远流长的塞外农耕史诗。宁夏农业历史悠久, 自秦汉就开始引黄河水自流灌溉。依据宁夏的地理、资源、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 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北部引黄灌区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稻丰鱼鲜, 瓜果飘香, 旱涝无虞, 素有“西部粮仓”、“塞上江南”的美誉;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 草原辽阔, 物产丰富, 绝少污染, 是旱作农业和特色种养殖的主要区域;南部山区气候冷凉, 雨热同步, 水草丰美, 环境洁净, 物种多样, 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区域。目前已有宁夏大米、盐池滩鸡、西吉马铃薯、贺兰螺丝菜、中宁压砂瓜等26个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二、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我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生态优势品牌, 既是农产品产地标志, 也是特色农产品品牌标志, 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意义重大。

㈠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是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和生长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有特别紧密的联系, 不仅得益于区域内的温光水土气等自然条件, 还凝聚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习惯和特长等历史人文因素,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不可复制。利用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 为当地名特优农产品贴上区域标签, 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相对优势,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形成拳头产品, 利用农产品区域性特色和优势, 形成响亮的品牌。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可提高特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 而且能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中宁压砂瓜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后, 产品价格同比每公斤提高了0.2元~0.4元, 产品远销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成都、深圳等大中城市, 通过带动使20余家流通企业、4万余户农民从中获益。通过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与保护, 为产业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

㈡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分散的小规模特征, 多数农民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组织化程度不高, 不具备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条件。而农产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 就必须实现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这样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本身具有集体品牌的功能, 它既是产地标志, 又代表了产品品质, 其市场信誉是固有的历史形成的。因此, 地理标志为个体农民提供了可以无需自创品牌而分享品牌利益并形成规模经营而提高品牌附加值的可能。并且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很强的组织功能, 地理标志产品执行国家统一的标准, 能将分散经营的某种农产品按统一的标准、标识组织起来, 形成规模经营的效果, 从而实现一定区域内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因此, 地理标志是登记保护区域内申请主体成员所共有的知识产权,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一定的区域共享性, 有助于将分散经营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联合起来, 实现规模经营。如宁夏“灵武长枣”推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纽带, 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为该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价值平台。

㈢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有利于高效农业发展

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宁夏中宁枸杞享誉国内外, 登记注册了地理标志, 在“三农”政策的指引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下, “中宁枸杞”优势品牌越做越大, 产品出口到美国、韩国、泰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年出口达1000吨以上。除此之外, 依托枸杞产业, 还涌现出一批枸杞深加工企业, 开发出枸杞原汁、枸杞糖、枸杞酒、枸杞八宝茶等系列产品, 使宁夏枸杞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㈣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有利于传承发展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 农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 同样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如贺兰螺丝菜, 始于上世纪80年代, 有近30年的历史。已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以“金贵螺丝菜”注册新鲜蔬菜、腌制蔬菜类商标。通过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 通过产品特色的打造和产业的发展, 不仅可以更多的让消费者品味浓郁的乡情、亲情和传统文化, 也能让更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生产当地特色产品的同时, 体验到传承文明和创造文化的自豪。

㈤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有利于规范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

地理标志可保护特色农产品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扰。如宁夏枸杞是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 主要产自中宁地区。但前几年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枸杞数不胜数, 这些枸杞的品质无法保证, 模糊了广大消费者的视线, 以至于对于正宗的中宁枸杞消费者也不信赖, 严重损害了宁夏枸杞的声誉。通过对宁夏枸杞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增强了消费者辨别商品的能力, 有效防止他人仿制及假冒, 规范了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 保障了枸杞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几点建议

宁夏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尽管盐池滩鸡、西吉马铃薯、贺兰螺丝菜、中宁压砂瓜等26个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但仍有许多特色农产品需挖掘出来, 发展成为地理标志的产品。同时, 对已获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应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地理标志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㈠努力挖掘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宁夏是个农业主导地区,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特殊的人文环境决定了有特色品质的农产品、食品的丰富性。引黄灌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乳制品、优质粮食、脱水蔬菜、淡水鱼、葡萄、苹果等地理标志品牌;中部干旱带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以滩羊、红枣、旱地瓜果为主的地理标志品牌;南部山区要围绕生态农业建设, 加快发展肉牛、马铃薯、小杂粮、油料、中药材等地理标志品牌。努力为今后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资源储备, 为继续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打下基础。

㈡强化监管, 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不管地理标志效应有多大, 产品质量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产品属性, 因此在使用地理标志时政府必须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的身份和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产品才能受到地理标志的保护, 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信誉。要及时确定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和生产规模, 引导生产者严格按照特定的生产规程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 开展地理标志标示产地条件的评价和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 并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质检部门指导注册人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行为。应当确立一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监管的综合监管模式。政府应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地理标志制度的认识, 防止由于无形资产流失而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损失;行业协会应加强对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企业的监督管理, 设立地理标志使用企业档案, 督促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及时改正, 保证行业内部的良好秩序;生产、加工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监管。

㈢对已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要加以保护

地理标志注册是对与所标示地区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密切相关的质量、信誉和其他特征的产品进行保护的一项制度, 对已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进行保护, 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也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生产特色产品的积极性。进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作必须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 地理标志可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形成商品的附加值, 如果地理标志被冒用则会使生产者受到信誉和经济上的损害, 引发不公平竞争, 也会误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要求的商品, 损害公众利益。所以要有效运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法, 逐步完备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 使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与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是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重要途径, 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有利于高效农业发展, 有利于规范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加快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发展, 要努力挖掘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强化监管, 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对已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加以保护, 使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建议

特色标志 篇2

双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余子游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既是产地标识,又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部署,以塑造特色品牌为重点,以畅通销售渠道关键,以实施质量兴县为保障,全力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价值,加快打造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近期,县质监局对全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总结、深入思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双流县农业资源丰富,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特色果蔬、无公害畜禽、林业水产、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五大产业”,并成为“冬草莓之乡”、“枇杷之乡”。但一直以来,农业产业规模的“大块头”与特色产业“小名气”形成强烈反差,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农民增收致富。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战略,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市场竞争力。2009年,双流县成功争创“双流冬草莓”、“双流枇杷”、“双流二荆条辣椒”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全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最多的县;“双流冬草莓”种植面积5.1万亩、年产量6.5万吨,双

流枇杷15.8万亩、年产量5.2万吨,双流二荆条辣椒2.2万亩、年产量4.8万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年产值8.65亿元,“双流冬草莓”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成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科学规划。围绕县域产业优势,对照产品地理标志固有特性和登记条件,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和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聘请专家对特色产品的历史文化渊源、地理气候特征、土壤水系特点、原料生产工艺、产品独特作用、市场及产业发展前景等进行论证,深入挖掘符合地理保护产品条件的地方特色产品,科学制定《双流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层级合理的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和保护梯队。2010年,我县在冬草莓、枇杷、二荆条辣椒成功获地标产品后,启动了云崖玉兔地标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目前已进入总局形式审查和公示阶段。

(二)狠抓高端营销。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促农增收”的原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举办双流冬草莓节、双流枇杷节等节会活动,并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渠道推广普及地理标志知识,推介营销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在深圳、重庆等地举办农产品新闻发布会,在双流国际机场设立“双流枇杷”、“双流冬草莓”专销点,提升地理标志

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让双流农产品迅速打入国内大中城市超市、酒店等高端市场,并远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

(三)提升综合效益。一是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实施标准化相结合。坚持以合作社为载体,对双流枇杷、冬草莓、二荆条辣椒等特色地理标志产品,积极推行品种、农资、种植、技术、销售“五统一”的生产模式,并严格市场准入、实行质量追溯,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认证体系。2009年,双流县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拥有5个良好农业规范认证、50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8个有机食品认证、56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GAP认证和1个CHTC认证。二是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推动产业化相结合。重点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现代农庄农村“三大市场经营主体”,并积极推广“市场经营主体+农户+农业标准化+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化发展。2009年,全县已培育“三大市场经营主体”297个,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6.37亿元。三是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带动农民增收相结合。围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借助地理标志产品,努力实现“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2009年,我县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18元,比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增收1639元。

(四)强化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双流县质量兴县实施意见》、《双流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关于维护和使用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实施方案》、《双流县发展现代农业若干扶持激励办法》等扶持政策及配套文件,给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力扶持。近年来,县财政已拨专款70万元奖励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并每年给予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经费20万元。

(五)加强品牌保护。建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政府责任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和维权打假机制,形成了合力维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形象的良好环境。一是建立政府责任机制。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和使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安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以及专用标志申报工作,并明确从技术业务、生产组织、资金投入、产品申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扶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立了部门分工协作,保护有力的联动机制。三是建立维权打假机制。整合各相关执法部门力量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打假维权活动,严厉打击损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品牌形象,使地理标志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虽然我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与集体化集约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双流枇杷、双流冬草莓等产品的生产上,绝大多数仍然是农户单家独户生产、分散经营,这给品牌的维护和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带来了不

小的难度;二是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追溯制度尚未建立;三是农产品宣传营销工作有待加强,订单农业等模式尚需深化完善;四是相关部门、各镇街以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户的品牌意识亟待加强。

三、关于深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思考

(一)着力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严格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要求,采取标准化生产方式,积极推行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重点做好品种提纯复壮及更新、种植技术管理及创新、产地相关指标监测及评价等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着力加大产品宣传营销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统一宣传营销品牌和标识,杜绝不用、乱用和滥用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现象。拓宽宣传渠道,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平台,推广普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关知识。强化品牌营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的作用,通过产品展销会、特色节会、网上交易等多种营销活动,积极开发配套延伸产品,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机场等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专柜,切实提高双流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着力构建产品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信息查询平台,将已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汇总、公布,为经营者提供生产

管理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品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向消费者介绍地理标志产品的鉴别方法、维权途径等知识,并设立地理标志产品的统一包装,制定统一的使用办法,强力推进双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特色标志 篇3

4月21日,在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主题为“魅力彩云南 特色云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李晗介绍说,地理标志商标已经成为云南省打造“云系列”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将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李晗表示,近年来,云南省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是地理标志商标培育注册成效显著。云南各级工商部门紧紧围绕云茶、云牧、云果、云药、云烟、云菜、云花等特色优势农业资源,加强服务指导,加快推动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培育注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注册总量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了全国前列。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云南省已核准注册和初步审定的地理标志商标达120件,形成了一批具有云南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的商标组合,这些地理标志商标基本涵盖了我省的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充分展现了云南省各州市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优势。

二是地理标志商标管理使用成效明显。从云南省已经投入使用的地理标志商标情况看,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品牌化运作,在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产业规模壮大、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作用明显,部分运用较好的地理标志商标,其品牌附加值大幅提升,产业集群初现规模,有效推动了我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注册一个商标,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三是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保护有序推进,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的发展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云南确立了‘打造一个品牌、兴旺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地理标志商标发展目标。”李晗表示,云南在地理标志数量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与山东等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云南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还很不相称,地理标志商标意识还有待提高,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管理、使用、保护等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云南省工商系统将会同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落实激励措施,结合部门职能,充分利用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突出的气候特点、丰富的物种资源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以地理标志资源的普查为基础,以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管理、使用、保护为重点,以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创建为核心,加快推动地理标志特色产业的发展。

特色标志 篇4

关键词: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开发,湖南桃源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 是地方的形象名片。近年来, 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广的范围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市场竞争力、发挥区位优势的重要途径, 如何充分利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桃源地理标志与特色品牌农产品开发现状

桃源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 洞庭湖尾闾,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6.5℃, 年平均降水量为1 437mm, 降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成就了桃源野茶王、鲁胡子辣酱、钱缘牌大米、古洞春野茶王、腾琼野茶王等一大批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

1.1 地理标志与特色品牌农产品开发顺利推进

近年来, 桃源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强化“三品一标”认证, 打造农产品品牌。全县共培育农业特色品牌34个, 建成了米业、糖业、竹业、茶业、油脂业、果蔬业、畜禽业和棉麻业八大龙型产业, 形成了业业有品牌支撑、项项有龙头牵引的发展格局。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75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5个、绿色食品2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 并有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2个中国驰名商标。桃源野茶王、瓦儿岗辣椒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富硒柑橘荣获“中华名果”称号;“世外桃花香”大米、野茶王、陬福牌大米等一系列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陬福牌高麦芽糖浆与大米、金果牌糖水桔片罐头获“中国名牌”;“义哥”清真牛肉系列产品还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食品。

1.2 地理标志产品已经成为桃源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也不断市场化和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 地理标志产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后销售价格成倍增长, 市场知名度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成为地方特色经济的一大品牌,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旦拥有了品牌“身份”, 原先不起眼的农产品便身价倍增。如“桃源大叶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 成为桃源大叶茶进入市场的有效“身份证”和“通行证”。桃源野茶王分布在桃源县南部山区茶庵铺、太平铺、沙坪镇等10个乡镇, 茶园面积达0.27万hm2。以品牌桃园野茶王为例, 2005年开始进行保护, 经过1年的发展, 种植面积增加了420hm2, 产量增加672 t。2006年, 全县大叶茶的种植效益达到了6 250万元, 新鲜芽头的收购价格增加了55元/kg。2011年4月, 由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茶所、中国茶叶网等联合开展的“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桃源大叶茶”品牌评估价值为7.4亿元。

利用桃源野茶王, 开发出了一系列品牌产品, 如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银毫、曲毫、毛尖、烘青、绿茶等高、中、低档绿茶、红茶、黑茶产品在内的130多个系列产品, 湖南腾琼野茶王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野茶王、毛尖、曲毫、银毫、茶粉等绿茶产品, 毛尖、曲毫等红茶产品以及黑茶产品, 还有其他170多家小的茶叶加工厂。现在, 桃源野茶王已撑起了桃源县南部山区农业一片天, 年产值达2亿元, 年创利税3 000多万元。

瓦儿岗七星椒于2013年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瓦儿岗七星椒分布在桃源县西部山区牛车河乡瓦儿岗村、柿子坪、毛公坝、凡寺坪等21个村, 七星椒种植面积达0.18万hm2。利用瓦儿岗七星椒, 开发出了鲁胡子牌剁辣椒系列、腊八豆等系列产品。该产品由桃源县鲁胡子辣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该公司是一个集种植、选育、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常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 现占地5万m2 (不包括辣酱种植基地) , 拥有厂房3 000 m2, 公司总资产1 383万元, 员工108人,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人, 公司在农副产品加工中, 全面推行现代化、标准化、生态化管理, 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生产线, 检测设备齐全, 具有科学严格的工艺流程, 公司2013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 利税达到500万元, “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为销售收入达5 000万元, 利税850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存在的问题

2.1.1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桃源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 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 仅由各协会 (县茶叶协会和辣椒协会) 管理, 协会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协会没有执法强制权, 存在管理松散问题, 产品品质没有保障, 严重制约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向纵深发展。

2.1.2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 桃源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明显比发达地区落后, 使很多品牌难于发展或发展不好, 甚至出现品牌流失现象。有一些农产品虽然注册了商标, 形成名牌, 但作为“产地身份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注册太少, 产品无法走出“有品无牌”“高质低价”的怪圈, 难以突破地域限制。

2.1.3 农业投入品隐患重重。

由于目前的承包经济, 茶园和辣椒园属于千万家分散农户, 对于投入品的管理, 县产业协会和县农业局只能提出指导性意见, 县农业执法大队等执法机购也介入了检查, 但决定权还是在农民手里, 大多数农户因市场原因不能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也有少数存在侥幸心理, 蒙混过关, 导致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2.2 地方特色品牌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1]。

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和关键。目前, 桃源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很多, 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2]。如桃源野茶王生产厂家共有170多家, 而较大规模的只有2家, 即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腾琼野茶王茶业有限公司,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瓦儿岗七星椒的生产规模更小, 不能起到品牌建设带动作用。

2.2.2 市场开拓力度小。

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 开发市场一要靠产品质量, 二要靠宣传运作。在这两方面, 桃源的政府和企业闯了不少路子, 但他们的产品目前大多数还仅在县内销售, 处于礼品阶段, 这样的情况很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2.2.3 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不够。

就目前情况来看, 有3个部门负责农产品品牌建设, 涉及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 各部门和行业之间协调不利, 沟通不畅, 不利于品牌建设。3种品牌建设渠道、程序不统一, 评比标准和创建重点不统一, 品牌建设不利[3,4]。

2.2.4 支持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仍然薄弱。

一是农产品原料的生产尚未做到规模化、标准化, 不能为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 影响了农业产业链的延长, 不利于其发展。二是农产品的质量缺乏保障。农民种植技术较落后、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较低等因素都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尚未建立, 农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三是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不利于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推进, 制约农产品品牌建设。

3 对策与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优势, 强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 使广大茶叶、辣椒生产农户和生产厂家, 充分认识地理标志产品的意义, 自觉维护产品质量。二是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纳入对部门的考核, 出台有关创建政策, 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 协调各部门, 共同管理好地理标志农产品。三是县财政要把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列入农村发展规划, 投入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该项工作。四是县委、县政府和各职能部门, 要搭建平台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宣传, 打开市场, 让产品走出县境、省境, 甚至国境。五是加强执法, 对于损害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的行为予以严惩, 共同维护地理标志产品形象。六是在提高产品质量, 在搞好市场宣传的基础上, 扶持、引导企业扩大规模, 形成统一的在全国知名的品牌, 走联合化的道路, 让世界因为品牌而知道桃源。

参考文献

[1]邹丽丽.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0 (7) :58.

[2]邱平荣.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探析[J].财贸研究, 2008 (2) :134-140.

[3]李东生.大力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工作, 为促进农民增收尽职尽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4-09-21.

【特色标志】推荐阅读:

标志合同08-30

识别标志05-11

肿瘤标志06-26

分子标志07-29

标志图案09-08

定位标志09-16

地理标志10-05

企业标志11-23

矿床标志12-03

标志教案11-17

上一篇:采购供应下一篇:共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