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班集体活动

2024-06-17

组织班集体活动(通用12篇)

组织班集体活动 篇1

集体教学活动是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要遵循学前儿童教育规律,尊重听障儿童的特殊性,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全面实施“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五大领域的学前基础教育,使听障儿童获得有意义的、统一完整的学习经验,实现听说技能的强化,促进全面发展。

一、听障儿童集体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重心不突出,有些偏移

北京市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吴潭老师强调: “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集体教学要注重语言的学习与发展。”集体教学活动针对的是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肩负着强化听障儿童听说能力的任务,必须在活动目标和教学活动凸显听力与语言方面的学习。但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语言学习这一重心不突出,甚至出现偏移。

比如,一位老师在制定的《小青蛙,跳跳跳》活动目标 ( 右图)就忽略了听说能力锻炼的预设; 整节教学活动也都围绕“跳”的动作、行为展开,缺乏对听障儿童之间的听力、言语锻炼,使集体教学偏移了“听说”这一重心,不能有效激发听障儿童对“听说”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

2. 互动繁多,导致落实成“虚”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互动交流困难,理解速度相对慢很多。要让教学活动起到学习与康复的双重作用,必须做到活动少而精,保证听障儿童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理解、活动、交流。

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小青蛙打呼噜》教学时,就创设了找图片、学唱歌曲、边唱边跳、找朋友游戏、个性展示五个活动方式,可谓“立意丰富,精心备至”,但却弄巧成拙,听障儿童的“不配合”导致活动不能预期进行。老师的一再赶催,弄得听障儿童“身体疲惫”,更让有些听障儿童萌生对集体教学的“恐惧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 强调合作教学,忽视个性指导

康复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也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具有个性特征的听障儿童,让他们的听说能力能在双边的师生、生生互动中得到锻炼与强化,提升教学与康复的效果。

有些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发挥了合作教学的优势,让听障儿童在集体活动、合作交流中锻炼和发展听说能力,但忽视了听障儿童的不同特征,没有针对儿童的不同听障程度进行相应的活动角色安排,使儿童的听说能力锻炼与强化的集体活动中,活动的主角成为听力损失程度较轻儿童的“天下”,听力损失极重度的儿童却被“遗忘”在教室的角落,能力得不到锻炼,康复效果不明显。

二、听障儿童集体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技能

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活动,一定要凸显特殊康复教学的特色。鉴于招聘的教师缺乏对特殊教育实践的认知与经验,康复中心或机构必须定期对教师进行听障康复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强化教师听障教育特色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在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关注听障儿童的认知与语言发展的特点,凸显“言语交流”这一听力语言康复手段的重心,针对性地、专业化地对听障儿童的听说能力进行锻炼与强化,使听障儿童的缺陷能得以弥补,潜能得以开发,使听障儿童早日得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

2. 实施集体教研,优化教学设计

为了让听障儿童的康复集体教学活动目标、活动方式、评价策略具有更强的指引性,最大限度地消除教师个体考虑略显片面的不良影响,集体教研势在必行。实施集体教研,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依据听障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其自身的特殊性,最终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目标、预设活动的方式,才能让凸显康复集体教学的活动重心,让活动方式的选择更契合集体教学的需要,提高集体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比如,在《找规律》教学前,三位小班教师一起集体教研,研究了小班听障儿童的特点,制定出凸显言语强化的活动 目标 ( 右图) ,预设了“摆玩具”“串珠子”两个找规律的游戏,并着重强调让听障儿童自己用语言表达“规律”这个细节和重心。集体教研让预设更贴近听障儿童的实际,更突显康复教学的重心。看到听障儿童沉溺于“规律”的寻找中,“艰难”地表达,听课的老师都说“质量与效率凝聚集体教研”。

3.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互动

每个听障儿童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着不同程度的听说障碍,所以,集体教学要起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必须因材施教,做到“面向全体中照顾差异”。

教师要让每个听障儿童平等地享受到参与活动的权利,更要让不同程度听障儿童受到相应程度的听说训练。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十二生肖歌》的教学中,首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听障儿童小组内的互动,保证了大部分听障儿童的言语交流,然后采用个体展示让4位听力损失程度极重度的儿童言语得到适当的强化锻炼,在“全体”与“差异”共鸣中教学的康复效果“应声而生”。

总之,我们教师要适应这份“挑战性与创新性”并存的听障儿童康复教学工作,真正发展听障儿童的认知与能力,必须强化师德与专业方面的教学培训,以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听障儿童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保障听障儿童康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康复集体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加强培训、集体教研、因材施教等措施克服重心不突出、方法不精炼、个性指导欠缺等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方能提升康复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听障儿童,集体教学,问题,对策

组织班集体活动 篇2

【摘要】当学校生活成为逝去的一页,当学生时代的憧憬正变为现实,当人们回忆起成功的艰辛,谈起当年的学校生活,最难忘的话题之一将是当年班主任精心组织的班集体文艺活动。班主任有效的开展班集体文艺活动, 能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教育教学、班集体文艺活动实践为依据,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挖掘文艺活动的灵魂”,“班主任要善于指导使班集体文艺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倾向”,“班主任要善于有效的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塑造学生”进行探讨,以“班主任要善于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为最高目标。

组织班集体活动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开展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指标。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对策,以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

一、选题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师在选择集体科学活动的内容时容易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选题太大,定位模糊。一些教师由于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缺乏了解,加之对所选内容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大主题下,各种内容都被“蜻蜓点水”式地涉及到了,可又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探究。例如在中班“我们怎样过冬”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引导幼儿探讨了不同动物的过冬习性,而且讨论了人类怎样过冬的问题。如此多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不仅组织者自己概念模糊,幼儿在活动过后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存在畏难思想,只图简便。操作与探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材料。这使一些幼儿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只想选取一些不需准备材料或只用很少材料的主题,结果使科学活动像语言谈话活动。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动物怎样运动”的科学活动时,整节课就是让幼儿谈自己认识什么动物及这些动物是怎样运动的,然后做模仿动物运动的游戏。整个活动因没有材料的支持而显得十分沉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所选主题因很难收集材料而无法开展。教师一般都知道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来学习科学,但因所选主题不易收集材料,而造成材料单一、数量有限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在中班“好玩的石头”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鹅卵石可供操作,又怎能感受到石头好玩呢?

四是选题不符合幼儿年龄水平,不具挑战性。只有所选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探索和学习。一些教师因对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欠了解,使所选主题太浅或太难,导致幼儿对活动毫无兴趣。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调制泡泡水”中,教师准备了洗手液、洗衣粉、肥皂片和洗洁精四种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调制泡泡水。因准备的材料都很容易调出泡泡水,而且操作方法非常简便,对大班孩子不具挑战性,所以孩子们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然后就到处追跑,干别的事去了。

针对幼儿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分管教学的园长、教研组长与教师共同分析主题。通过共同分析,可以使教师深入了解所选主题蕴含的教育内容,明确重点与难点,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等。二是让教师进行比较性尝试,即让教师比较使用操作材料与不使用操作材料两种情况下幼儿的学习效果,从中体会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三是提示教师选题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条件,以能否收集到相应的充足材料为重要的活动取舍标准。四是倡导教师多与幼儿接触,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能够根据幼儿的一般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施教。

二、目标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要达到的要求,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选好了活动主题,怎样分析、挖掘这一主题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并合理表述教育目标,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具体设计与表述活动目标时,幼儿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定位模糊、表述空泛、针对性不强。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我们怎样过冬”中,教师将活动目标设计为:“知道动物与人怎样过冬。”由于人与动物在过冬的方式、方法、行为、习性、对环境的依赖与改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也就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而如此空泛的目标定位也反映出教师对主题缺乏深入的分析,自身概念模糊,自然在目标定位时会不着边际。

二是目标缺乏层次性,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在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将目标表述为:“发现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学会用词‘沉浮’。”这一目标只提出了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未考虑幼儿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的发展,反映出教师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的价值倾向,容易导致只重活动结果,而忽视活动过程和幼儿探索体验的现象。

三是表述角度混乱。如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的目标被表述为:“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和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此目标中,既有站在教师培养角度的表述(“让幼儿……”),又有站在孩子发展角度的表述(“乐意……大胆……”)。表述角度的混乱必然会制约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

针对幼儿教师在目标设计与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指导教师多实际演练。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帮助教师学会分析每个主题内容的内涵、涉及的关键概念及相关知识,以准确定位,并使活动组织目标明确、具体。二是选取教师在目标设计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予以具体指导和修改。如针对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的问题,通过组织教师讨论,可以将目标修改为:“观察、探索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感知水的浮力;学习细致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大胆探索。”如此表述就全面、规范多了。三是让教师相互改错。如针对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教师讨论、改错,最后将其修改为:“运用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途径,观察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意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并能大胆参与活动。”修改后的目标显然表述角度统一,也更具操作性。

三、材料准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因此材料准备是组织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准备材料方面,幼儿教师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材料种类不丰富,不能支持幼儿通过操作达成活动目标。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给幼儿准备的糖果只有两种,即软的和硬的纸包糖,而且数量有限,每位幼儿不到两粒。由于材料的种类很有限,无法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糖果,其活动效果必

然大打折扣。

二是材料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如在小班“传声筒”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只有一个传声纸筒。由于小班幼儿缺乏主动交换、比较探索的意识,活动也就无法达到通过幼儿探索,发现纸筒传声条件的目的。

三是材料摆放不当,影响幼儿操作与教师指导。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将水、教师自己折的纸杯、涂了蜡的纸杯、毛笔等材料全放在桌上,而桌子就放在幼儿面前。孩子自然会被材料所吸引,结果是不仅孩子难以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且孩子们你玩这个,他拿那样,弄湿了衣服,打翻了纸杯,整个活动乱成一团。

四是材料呈现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科学活动讲究“以材料说话,让材料引领幼儿学习”,因此对材料的呈现方式很有讲究。一般来说,材料呈现应根据活动环节需要,采用逐步呈现的方式。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本是让幼儿猜测“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然而,由于教师一开始就将糖果呈现在桌上,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一猜测问题,孩子们自然就没有了想像的必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呈现材料时,还要注意不能干扰幼儿的注意。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一种纸杯装水漏水,而同样是纸杯的另一种纸杯却不漏水”这一问题时,配班教师在每个孩子的座位后放了一个未涂蜡的纸杯,以为他们下一步操作“给纸杯涂蜡”做准备。然而,配班教师突然在孩子后面这样神秘地走一圈,还是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纷纷转头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从当前讨论的问题转移开了,从而影响了讨论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

五是材料的卫生与安全未受到高度重视。幼儿操作的材料应尽量注意安全与卫生,这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大前提,但一些教师在设计组织科学活动时会有考虑不周的现象。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给纸杯涂蜡,以发现蜡可以保护纸杯不漏水。教师事先未做任何示范与要求,就让孩子自己去用烧融的蜡给纸杯涂蜡,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可能导致幼儿被烧伤或烫伤,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注意。

针对在材料选择和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一是针对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结束后,让执教教师与观摩教师围绕“活动效果不理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展开充分的讨论,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材料准备上的问题,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提出更好的教学实施策略,如有老师提出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包装纸颜色、外形、种类、软硬、大小、气味、口味、数量、剥开方法等。如此深入挖掘材料的探究价值后,再次试教时,教师就懂得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质地与不同包装外形、大小、软硬、颜色、气味、口味的糖果了,活动也由此生动起来。二是让教师多次试教,比较体验。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失败后,经集体讨论,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材料摆放太集中,没有合理利用空间。再次试教时,教师将孩子听课的座位与操作区相对分开,从而保证了孩子在听教师讲解和进行问题讨论时不受干扰。当然这样的调整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后才能完善。三是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事先应当尽量排除;确实需要幼儿操作的,教师必须先讲解示范,并强调注意事项,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四、设计与组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活动目标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当前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单一,环节设计缺乏趣味。如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中,教师开始将环节设计为:“让幼儿用两个纸杯(一个涂了蜡,一个未涂蜡)分别装水,发现一个漏水、一个不漏水的现象,然后引导幼儿抠一抠、刮一刮,发现不漏水的杯上涂了蜡,接着让幼儿在两张纸(一张有蜡、一张未涂蜡)上做滴水实验,发现涂了蜡的纸不透水,最后小结结束。”从这一设计可以看出,整个活动全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操作任务,幼儿被动操作,毫无趣味可言。

二是未注重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内涵单一。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中,教师第一次设计时,只知围绕糖果的外形、口味这些单一的维度进行,致使活动内容不饱满,孩子感知不充分。

三是设计提问不精练,不能激活幼儿思维。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设计的提问通常十分空洞,指向性和引导性不强,或者多为封闭性问题,只有惟一的答案,不能激活幼儿思维,或者不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幼儿不理解或不好回答。

四是教师缺乏激情,也未注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因科学概念要求严谨与准确,使部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不苟言笑,语言呆板生硬,过分严肃,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怎样清楚地向幼儿解释概念,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与探索。

五是语言不精练,概念表述欠清晰。对科学概念,教师有时自己也把握不清,导致在组织活动时环节展开不充分或各环节只是走过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未能落实到位,组织语言罗嗦,表述繁杂,一句话反反复复,越说幼儿越糊涂。

六是教案表述欠规范,层次不清。教师的教案要么过简,只有对主要环节的表述,对各环节引导的关键语和提问未作设计,使他人无法知道她将怎样指导活动,或者是过繁,将教师课堂中可能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表述出来,又未理出层次,他人也很难明白其设计的各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班集体的培养和组织探讨 篇4

一、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制订可行班规, 规范学生行为

古人云:“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全面了解学生, 制订可行班规, 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平时除认真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 还要结合班级实际, 制订更为详细的班规。因此, 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班级后, 就着手掌握全班学生状况, 了解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情况, 分析出好、中、差各类生的特点与比例, 班干部、积极分子的情况,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 班级风气, 以及个别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状况等, 建立学生档案。然后, 我根据实际精心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定出实际可行的班规、工作措施和要达到的目的, 使班主任工作有序开展。

二、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必须建立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

每当接到新班后, 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注意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从中挑选思想好、学生好、身体健康、关心集体、热心为同学服务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 进行培养锻炼, 组成班组的骨干力量,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帮助他们提高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工作信心和责任感。要求班干部在同学中处处以身作则, 平等待人, 团结同学, 树立自己的威信, 带领全班同学实现共同的目标。平时,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 教会工作方法, 对他们的工作成绩, 给予表扬鼓励, 充分发挥他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在工作中树立威信, 形成强有力的核心。同时, 我又非常关心班干部的学习, 经常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改掉自身的缺点, 使干部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三、必须形成和谐的班级气氛、正确舆论, 培养优良班风

教师要让全体学生达成一个共识:班级是一个温暖的集体, 在集体里, 无论谁有难处, 都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在和谐的气氛下, 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 向学生讲清道理, 树立榜样,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时, 我都虚心向原来的班主任了解该班每位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并把每位学生学科综合评估按优、良、中、不合格分成四个等次, 让每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时时激励自己。凡成绩有所提高的, 就在班内黑板报给予表扬, 在评比栏中分等次加分鼓励, 并及时电访给他们的家长报喜。这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鼓起不甘落后的风帆, 跃马扬鞭, 奋起直追, 从而形成一股“我不甘落后”的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风学风日益形成, 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爱好学习关心集体的同学越来越多, 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四、必须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提高整体素质

(1) 摸清情况, 分析原因, 对后进生要献出一颗真诚的心。一般来说, 后进生都有共同的毛病:懒惰、散漫、不遵守纪律, 对学习缺乏上进, 失去信心, 心理品质差, 意志薄弱等等。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 我全面了解他们, 摸清情况, 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如, 我班的小L同学, 很任性, 让课时经常讲话, 或在课桌下玩弄东西, 作业不完成。家长对他无可奈何, 我曾多次找他谈心, 也无多大的转变。一次体育课上, 他不小心崴了脚, 疼得坐在地上, 眼泪直下。当我得知后, 第一时间赶到操场和其他同学一起搀扶着他到医务室帮他敷冰止痛, 并细声安慰他。放学后, 送他回家。因他父母均在外打工, 只有上了年纪的奶奶照料他, 因伤无法走路的他可能几天无法到校上课, 我就坚持天天接送他, 关心他。他被我这种爱心感动了, 他说:“老师, 你对我真好, 今后我一定会专心听课, 认真完成作业, 把成绩赶上去。”果然, 从那时起, 小L同学不但认真学习, 而且乐于为班集体做好事, 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2) 尊重、信任后进生, 挖掘闪光点, 多给予赞美。人人都有自尊心, 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 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信任, 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 愿意和大家一同进步。教育后进生, 我从不当众批评, 从不讽刺挖苦, 坚持正面说理教育, 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 还要认真寻找他们的特长, 抓住闪光点, 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环境, 调动积极因素。

集体绘本教学活动的组织 篇5

幼儿园集体绘本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以帮助幼儿梳理阅读材料的脉络,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对此。我园采取了如下五种策略。【策略一】封面导入式。启动阅读

一般来说,在封面上我们能找寻到绘本故事的主要角色、故事名称、绘本作者等。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察封面,对故事进行猜测,往往会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

1.画面导入。绘本封面上的画面往往简洁又凸显主题。比如,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的封面上有一只带了厨师帽的狼,手里拿着一本“烹饪大全”。它偷偷地躲在树背后,在偷看一只母鸡。教师出示封面后。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都有谁?”“狼在干什么?头上戴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我们再来猜猜,狼大叔想要干什么?”“到底是不是像小朋友讲的那样呢?一起来看一看。”这样通过对富有情节的封面上画面的观察,一下子就使活动进入了主题,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2.故事名称导入。有的绘本封面上面面不是很突出,而故事标题特别显眼,能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如绘本《嘘》《我家是动物园》等。以大班绘本教学《我家是动物园》为例。教师刚出示绘本,就有不少幼儿把故事名称说了出来。教师则趁势引导幼儿想一想:“家怎么会是动物同呢?”“一般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长什么样的?喜欢干什么?”“封面上的这个小朋友要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去看一看,想不想去?”就这样,幼儿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开始了愉快的阅读活动。

3,作者介绍导入。该方式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绘本。我们每次开展集体绘本教学,一般都要介绍一下作者。对一些著名的作者,幼儿也比较熟悉。如日本著名的女艺术家庆子,创作了不少经典的绘本。在中班时我们就组织幼儿阅读了她的不少作品。这天,我组织幼儿阅读庆子的《我的幸运一天》。当我利用投影仪放大作者的姓名时,幼儿马上欢叫起来:“哇,是庆子写的,我好喜欢哦。”“我喜欢看她的《不要再笑了,裘裘!》”“《小老鼠和大老虎》更好看。”“庆子写的故事很好看的。”„„当幼儿对一个作者产生好感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其作品也产生好感。【策略二】对比分析式,理解阅读

对比分析式是指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绘本中的角色、情节、个性等内容进行对比,使幼儿通过对比发现事物异同,从而加深对绘本故事角色、情节、主题的理解。这种组织策略比较适合那些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绘本作品,如《小老鼠和大老虎》《小房子变大房子》等。

1.画面对比展示。对于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绘本作品,其在设计绘本画面时常会考虑到把迥异的角色、场景等放在一起让幼儿进行比较。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重点的画面进行放大,引导幼儿对比捕述。如在组织《小老鼠和大老虎》时,我就把小老鼠和大老虎贴到展示板上,让幼儿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么小的一只老鼠和这么大的一只老虎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鲜明的外形对比,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词语对比运用。面面对比在加深幼儿理解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因此,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教授幼儿使用对比性的语言。如:矮小的老鼠和高大的老虎,拥挤的房间和宽敞的房间等。或许在绘本中没有这样的字眼,但教师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传授并教幼儿正确运用,则会不断强化和巩同幼儿对绘本的理解,3.动作对比体验。有时候幼儿单靠看和说,对绘本的理解不一定深刻,还得通过自身的动作、声音、感觉等来表达对绘本的感知。比如,在学习绘本故事《小房子变大房子》时,为了让幼儿真正领悟“拥挤和宽敞”是一对相反的概念,我在活动中穿插了游戏:一半幼儿围图当做房间,一半幼儿在房间里跳舞,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请部分客人老师到圆圈中一起跳舞,并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请客人老师出去,再让幼儿谈谈这时的感觉。从而让幼儿亲身感受到空间的拥挤与宽敞,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策略三】顺藤摸瓜式,深入阅读

顺藤摸瓜。顾名思义就是指顺着某一线索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幼儿对阅读的感知表现出层次性和秩序性,但幼儿在感知、理解阅读的过程中无法自发地进行层次与秩序的调节。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引导,他们就难以使阅读概念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因此,对于那些情节一波三折而线索又比较清晰的绘本,顺藤摸瓜式是比较适合的组织策略。

比如,在组织绘本活动《胆小的老鼠》时,我以绳球和玩具老鼠为线索,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经历的路线,所发生的一场场虚惊,并通过局部的细节观察,帮助幼儿建立起围巾、玩具、垫子、鸡毛掸子与大黄猫外部特征之间的联系。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以顺藤摸瓜式来组织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有利于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脉络,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充分融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之中,加深对绘本角色的情感体验。

【策略四】难点凸显式,内化阅读

难点凸显式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重难点部分提出来,专门组织幼儿对此进行阅读。这是理解绘本中重难点内容。找准提问切入点的前提,也是渗透凸显主题的关键所在。

比如,绘本《黑色故事》讲述了颜色宝宝们从起初嫌弃黑色宝宝到最后和黑色宝宝相互和好的故事。我把“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没有黑色宝宝后发生的奇怪事情”作为活动的重难点。一开始,我和幼儿一起逐页地进行阅读。当看到颜色宝宝们都不和黑色宝宝玩,黑色宝宝一气之下把世界上的黑色都收起来时,我暂且让幼儿放下绘本。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份自制的图片,这个图片是把绘本上的四幅面合并到了一张纸上,这样便于幼儿主动学习、主动观察和自南讲述。因为突出的这四幅画涉及的内容很有典型性,所以幼儿观察的点特别细。幼儿在观察时会自然而然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说m没有黑色后发生的各种有趣的奇怪的事情,活动难点也就轻松突破了。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再拓展提问:“除了会发生我们同片上看到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了黑色,还会怎么样?”从而引导幼儿对黑色做m深入的思考。

在运用难点凸显式组织策略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重点的观察,以自己的推理方式对难点进行有效的猜测与想象,并通过自己的探究与思考来验证猜测。将阅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阅读经验。【策略五】细节捕捉式,精化阅读

细节捕捉式是指通过引导幼儿辨别绘本厕面中的细微差别,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的“发现”能力,从而精化阅读内容。

比如,在开展《狼大叔的红焖鸡》绘本教学时,我分三段逐一出示脆脆饼、甜甜罔、蛋糕、三幅不同的月色图及代表狼大叔心里话的符号图,请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和狼大叔做的美食,并学说狼大叔的心里话。在捕捉细节分解讲述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月亮的细微变化知道了狼大叔做三种美食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观察狼大叔的动作和所做的食物,学习了动词“棒、托、举”及“香喷喷、香甜、香酥”等词语:通过模仿狼大叔那句“快吃吧!快吃吧!我可爱的母鸡。长得肥肥又胖胖,让我痛痛快快吃一场”的话,幼儿体验到了狼大叔急切希望母鸡长胖的心理。这样的细节解读,无疑为接下去的阅读活动做好了铺垫。

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优秀班集体 篇6

班集体是班主任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健全的班集体的建立,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如何,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高低及成绩大小的主要标志。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强大力量。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通过集体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品质,形成勤奋、认真、努力进取、关心他人等优良品质。所以优良班集体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显得尤为重要。

一、不断提高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具有指向、激励和凝聚集体的作用。培养班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目标,使班级绝大多数学生明确认识与赞同这一目标,把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统一起来。目标的设计是目标管理的首要问题,目标过高或过底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方向性、针对性、激励性、系列性,要以我国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为依据,从班级实际出发。如对后进生多的班级,应从纪律、文娱、劳动等方面提出较低的要求,以后逐步提高。制定的目标要有实现可能,高度适当,使学生感到有奔头,而不是高不可攀。目标还要有吸引力,能够激起学生实现目标的热情,分阶段的实施,由低到高,逐步提高。

二、对学生要有厚重的爱心

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是培养优秀班集体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曾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学生。”这种师爱要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这种师爱的内涵主要包括:

1、要爱生如友。即要像爱朋友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时时处处讲究师道遵严,不要居高临下地训学生。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观念。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合作”就要讲究民主。作为“合作伙伴”的班主任,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管理班级。比如在制定班级各项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在充分讲明白为什么要如此规范管理之后,让学生自己补充制定奖惩细则。這样,学生就能乐于遵守制度,当他违反了制度时,也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并从中受到教育,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

2、要爱生如己。即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学生。能将学生当作自己对待,我们班主任老师就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信赖和尊敬,进而便于我们开展班级工作。

三、培养班级干部,形成集体的核心

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要有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才能带动全班同学不断前进。首先班主任要善于选拔班干部。在班级初建还是一个松散的群体时,需要挑选一批各方面表现好、能力强,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当干部。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还可以采用干部轮岗制。这样有利于班级的优化管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每个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

活动和交往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也是形成优秀班集体的基本途径,因为集体活动是联系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的桥梁。集体活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经常的教学活动;二是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则是最基本、最多的集体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明确目标。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形成生动、活泼、多样化,吸引与组织全班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的心血,因为学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劳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爱集体进而爱国家,逐步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

组织班集体活动 篇7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尤其是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促使政府掀起了一股城中村改造的热潮, 但是由于农民失去土地, 户籍身份的改变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社会保障, 产权不清使集体资产形同虚设, 农民融入城市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何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将原来属于农村集体经济性质的经济组织顺利地演变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组织, 构建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 逐步建立能够保证村民获得可持续性利益的运营管理机制, 实现城市发展与村民利益保障的双赢, 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二、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的组织制度选择

(一) 合作制

合作制即合作经济, 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共同劳动, 按劳分配的一种生产、经营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的制度或组织形式, 目前主要是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合作制产权具有封闭性和内部化倾向, 社员是财产的所有者, 集劳动者和出资者身份于一身, 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产权量化程度低, 公共积累部分归全体社员共同所有, 个人份额不明晰, 具有产权模糊的特点。

(二) 股份制

股份制企业是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的企业。股东依在股份制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参加管理、享受权益、承担风险, 企业股份可以在规定的条件下或范围内转让, 但不得退股。股份制产权制度的特点是产权主体的广泛性, 股东资格开放, 产权量化程度高、产权明晰, 能有效克服集体资产产权模糊的弊端。但是, 农村集体财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 土地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 而且价值会不断上升。

(三) 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股份制经济和合作制经济两者的融合, 把股份制的融资功能和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到合作经济组织中, 是一种对资金、实物、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新型组合。股份合作制产权分布相对均衡, 通过将集体资产产权以股份形式量化至个人, 使村集体成员都能享受集体财产带来的收益, 明晰了社员个人的产权份额及产权边界, 产权量化程度高, 克服了集体资产产权模糊的弊端。

三、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

(一) 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

1. 组织环境因素

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制度、产业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因素。

(1) 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各地区为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改制、保障村民切身利益、促进改制后经济实体发展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和指导意见, 成为城中村集体经济改制工作推进的主要依据。政策导向性体现在选择的组织制度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在计划审批、工商登记、资金投入、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和税费征收等方面提供方便, 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得到支持和援助等。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法律地位、业务范围、章程制定、成员资格、教育培训、存款放贷及成立、解散程序都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 并且组织制度选择同时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集体组织顺利转型需要村民的支持和配合。

(2) 产业资源环境。产业资源环境包括知识技术、经济规模、资产特性、产品特性等。产业资源环境包括进入经济组织的资源种类、特性, 也涉及资源要素的专用程度、经济规模。城中村集体经济规模相差悬殊, 资产构成不同, 经营状态和产品存在差异, 不同的资产特性、产品特性、经济规模和知识技术条件都会影响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织制度的选择。

(3)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包括市场机构、市场规模、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市场风险等因素。城中村处于城市中心和城郊, 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 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后, 无论是在要素市场还是在产品市场, 都会面临来自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竞争。市场机构、市场规模、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市场风险等因素都会影响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织制度的选择。

2. 组织内部因素

组织内部因素包括组织内含的资金制度、产权安排、治理机制、利益分配、组织规模、转制成本等方面的内容。

(1) 资金制度。资金制度包括资金筹措、资金稳定性等因素。集体资产是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在市场经济中, 随着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资金需求量会不断扩大, 完善的资金筹措机制和资金的稳定性是集体机构组织稳定发展的要求。

(2) 产权安排。产权安排包括改革后是否具备市场主体资格、产权是否明晰、产权界定中内含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组织是否具有市场主体资格参与市场竞争、产权界定的清晰程度、产权界定中内含的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为主体是否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 治理机制。治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组织机构是经济组织日常运行的载体。民主决策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充分保障村民剩余控制权的前提。

(4) 利益分配。利益分配包括利益分配标准和报酬计量能力等方面。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是村民实现剩余索取权的充分保障。经济组织报酬计量能力强, 组织效率和分配公平性就高。

(5) 组织规模。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织制度的选择要结合组织规模的大小。股份合作制比较适合小规模的生产或劳动密集度较高、资本密集度较低的村集体, 股份制适合比较富裕、集体净资产额较大、股东较多的村落。

(6) 转制成本。转制成本包括转制时机是否合适, 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等, 转制成本也是影响组织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 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织制度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制度选择的指标体系多具有多层次性和复杂性, 且多为定性指标。应通过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制度选择的分析, 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通用可比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建立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制度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论

城中村组织转型组织制度的选择是多样的, 不能简单地判定哪一种组织制度类型是最优的, 需要综合分析集体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 通过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打分, 选择最佳的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制度。

摘要: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是解决集体产权制度固有的产权模糊、产权主体缺位等弊端的关键。文章比较分析了合作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三种组织制度的特点和适用性, 通过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组织制度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城中村组织转型中组织制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组织制度

参考文献

[1]刘香玲.“城中村”集体经济改制的限制性因素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05) .

[2]尚馥娟, 曹丽勇, 姜文静等.城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经验与成效[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04) .

[3]万伟, 魏洪昌.我国城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S1) .

[4]朱容慧.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探析[J].生产力研究, 2012 (07)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完善研究 篇8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改革中的障碍

(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不清

虽然《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是“经济组织”, 它的职能是“经营”;村委会的职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它的职能是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 办理本村的公益事业, 并为本村村民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从宪法的角度看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的分隔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中, 由于我国现行的农村体制是从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公社体制演变而来, 虽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 但农村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变。在农村中, 村内一般只设置村委会, 没有其他的具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虽然在近些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也出现了一些诸如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股份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但组织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村委会中的管理人员兼任或者由村支书代理, 那么这样一来, 村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就与村委会在职能上关系不清, 还会出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隶属于村委会的局面[1]。这样, 人民公社时政社合一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 村委会既扮演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又代表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既有农村人民的自治职能, 又有集体经济的经营职能。

(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法人地位无法确定

从我国目前所行的法律框架来看,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行法人治理机构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首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被视为《民法通则》中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四类法人类型。其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不能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 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两者内部中的成员结构以及成员资格也不一样[2]。另外, 虽然部分地区根据发展要求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证书”制度, 但其缺乏法律依据, 运行起来较为困难, 也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 制度内部缺乏规范的设立程序, 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法人与村委会或者其他农村社区组织的关系, 缺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利益分配机制, 并且也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法人的明确定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法人地位无法明确确定。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 明确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权关系

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权关系的不明确,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集体的发展, 也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完善。因此, 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时, 首先就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农村中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权关系。在这个方面, 虽然《宪法》中已经明确了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以及各自的职能, 但在实际运行中, 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并没有做到政社分离, 此时就应该针对这种现象制定具体的法律制度, 明确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与村委会的职能分离。但在分离两者职能之前, 首先就应该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而不是单纯由村委会代理, 并且在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 组织中的人员也不应该与村委会中的人员有过多地交集, 从而造成两个机构中人员的过分叠加, 导致人员双向职权的出现, 从而影响其职能的正常发挥[3]。另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人员资格的审查也应在法律法规或者其他相关制度中进行明确的规定。

(二) 构建新的法人类型

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立为相关的法人地位, 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就目前阶段而言,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并不属于现存《民法通则》中的四类法人类型, 因此, 构建新的法人类型, 应当成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以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法人制度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是由民事法律所进行规定的事项, 因此, 在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法人地位时, 首先, 可以通过修改《民法通则》中法人分类的局部内容, 增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相关内容, 其次, 可以在《民法典》的修订过程中, 逐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另外, 还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出台相关的立法解释, 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 此种方法也是目前阶段最具可行性的措施[4]。

(三) 建立具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和法律

除了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权关系以及增添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之外, 还应该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例如, 可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及经营实体的性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职权和职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设立条件及设立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与其成员间的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组织机构、集体财产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财务管理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利益分配等[5]。除此之外,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中还应该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相关事项, 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其经济经营职能的正常发挥。

(四) 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方面, 还应该完善与其制度运行相关的其他配套制度, 如可以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完善, 对村委会的各项职能在明确规定的基础上, 还应对其进行明确限制, 避免村委会人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人员的相互交叉和叠加, 使村委会的职能与其“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真正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的“实施办法”, 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此外, 还可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税收优惠以及财政扶持政策进行完善, 各部门应该在各自的职权职责范围内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呈现逐渐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 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 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 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立法进程, 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配套制度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传宓.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完善[J].农业经济, 2012:6-8.

[2]关锐捷, 黎阳, 郑有贵.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探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28-34+84.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课题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调研世界, 2015:16-19.

[4]李洪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与功能发挥的理论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 2014:19-25.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概述 篇9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作用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农业经济越发展,农村会计越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很快装满了农村各家各户的“米袋子”,但要装满“钱袋子”,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应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农业转型;要进行农村小康建设,科学改善农村生存环境;要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民和谐生活,快速缩小城乡差别,只靠一家一户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村民委员会,又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干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或者干起来经济上不合算的大事。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三农”发展的物资基础,如何管好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领导村民在“三农”发展中积累资金、增加资产、开发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更快更好地进行“三农”发展,是加强“三资”管理的着眼点、落脚点。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肩负着核算和监督村集体“三资”的重任,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最清楚,对农村政策最了解,是“三农”发展的“参谋长”,是“三资”管理的“大管家”。他们既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农”发展的重要决策者,又是默默无闻的执行人。占财政支出三分之一的支农资金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发放、情况说明、登记审核、落实各项资金到各部门、各项目以及村民每个人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村干部,被村民称为“三把手”、“明白人”。

2、对“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农村经济是集体经营方式。虽然每个生产队有会计,还有出纳和保管,但当时采用的是“一大二公”的生产模式,抑制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会计的管理作用难以发挥。80年代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并对农民实行支农补贴,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会计具体核算的业务量大幅度地减少,会计工作一度被忽视。21世纪初,农村会计记账方法由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不会用市场经济的思维进行管理。在会计业务上,许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还不太懂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还不能正确使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以乡镇农经部门为基础,设置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在坚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不变和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由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对“三资”实行统一管理。主要内容为:以乡镇统一制定“三资”管理制度、统一确定核算方法、统一制定财务公开措施、统一公开招投标办法、统一公开“三资”管理分配情况等,建立“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的管理模式,实行“村财乡管”。

3、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关系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属于集体性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平调、挪用。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采取的是“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的管理模式。因此,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不可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地进行大包大揽、核算和监督。对经济业务发生前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决策,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一般不可能全部掌握;在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由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会从始至终亲身参与,所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业务的具体细节不可能一清二楚;对于经济业务事后需要查询了解时,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不可能动辄就跑到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去翻账查看。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功能。通过进行会计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通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调整和控制经济活动,保证计划和预算的完成,对于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评价,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因此,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必须建账,不仅需要建立各种日记账、明细账,还应该建立总分类账。依据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共同编制的记账凭证,“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进行记账,并且双方定期对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自的积极性。

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服务功能,即执行财经法规政策的掌控功能,会计核算、监督技术技巧的指导功能,经济业务流程的核对功能,经济档案资料的统一归档保管功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没有变,法人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权利没有变,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职责权利没有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永远是会计,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整理原始凭证的报账员,也不应该只是往返于村集体和乡镇服务中心之间的票据传递员,而是肩负着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核算和监督重任的村主干中的“三把手”。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管理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要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对“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具体的核算和管理中正确讲解、严格执行。应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热爱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办事公道、廉洁奉公。

(2)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熟练掌握农村财务会计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熟练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业务,包括能独立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能独立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一般的财务分析;条件具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还应会进行电算化核算。要了解农村经济审计和统计方法,掌握支农惠农资金的收发和“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资金的收缴方法,会进行经济合同的起草和审查,会进行经济研究会议的记录和常用农村公文的写作。

2、应实行回避制度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规定,村级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长)、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村会计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出纳工作,需回避的近亲属是指夫妻关系、血缘关系、三代内旁系血缘关系以及其配偶关系。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执行任免制度。为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利于“三资”管理的连贯性,一般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被聘任的会计人员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认可,并进行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可以连续聘任,对不称职的可以解聘,但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批准。

3、应持证上岗

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由县级或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从业资格证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分析当前我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年龄老化和更换频繁现象并存。不少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繁多,其工作强度和会计人员所获得报酬严重不成比例,有些人不愿意从事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是技术工作,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会计专业技术的人难以胜任,致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年龄老化、后继乏人。还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管理人员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业务简单,只要会写几个字、会摁计算器,这样的人就能担任,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业务记成“糊涂账”、“残缺账”,正好给有些人“浑水摸鱼”提供机会。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为了便于工作,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担任,不可能去其它村镇招聘会计人员,所以有条件的村镇应该通过上岗培训,选拔后备会计人员,先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理财小组成员,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熟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运行情况和会计业务特点,随时准备接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

4、应定期参加后续教育培训

为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具有掌握一定农村政策水平和会计核算专业水平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队伍,县、乡两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后续教育。培训内容应紧扣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知识和技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方法等内容,立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核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形成与其他经济实体继续教育所不同特色的培训体系。

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指导相结合,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分层次培训。第一层是对刚上任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的培训;第二层次是对在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使会计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村的政策法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操作等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应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要素及其特征

1、要素

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收益六类,会计上称为会计六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收入、费用、收益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中列示。

2、要素的特征

(1)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资产三部分。流动资产是指预计一年内出售或耗用而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实物资产等。农业资产是指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年限或持有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2)负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使得经济利益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一般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部分。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一年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剩余权益。一般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本年收益、未分配收益等。

(4)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会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一般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

(5)费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会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般包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

(6)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成果,即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金额。通常情况下,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收益,表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了亏损(即收益为负数),表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所以可以将收益看作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林艳、郭艳坤、石泓:浅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J].北方经贸,2009(8).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 篇10

1 建立健全内部负债管理制度,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行为

1.1 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基本原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集体企业、生产公益事业负债筹资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二是量力而行、群众收益的原则;三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照顾村集体、村民的当前利益, 又要兼顾村集体、村民的长远利益, 充分考虑村集体、村民的负担承受能力。

1.2 严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审批程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负债筹资, 必须依法按程序办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筹资事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群众要求提出, 并编制项目预算草案, 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民会议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半数参加, 或者有本村2/3以上村民代表参加, 所做决定应经到会半数以上村民通过, 负债筹资项目决定通过后,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负债筹资决定报乡镇经管部门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并报县级经管部门备案[1]。经批准的负债筹资事项及预算草案,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向群众张榜公布, 积极争取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1.3 严格负债筹资的管理与使用

(1)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筹资事项的管理、严格按预算办事, 精打细算, 勤俭节约, 充分利用好所筹资金, 严禁挪作他用。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集的资金实行乡管村用, 专户存储, 专款专用, 乡镇经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预算确定的开支项目、数额和规定用途, 提出拨款或报销申请, 经乡镇经管部门审核后, 从专户中拨款或报销。

(2)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采取切实措施, 建立负债资金偿还保障制度, 必要时可设置专户, 确保按期偿还债务, 防止增加新的不良债务。

1.4 健全民主监督管理制度[2]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民主理财小组, 定期将负债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提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议, 并张榜公布, 重大开支事项要及时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终要根据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 编制年度决算,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报乡镇经管部门审核后, 在村内张榜公布, 并报乡镇政府备案。

1.5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实施的负债筹资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 事关村集体和村民的切身利益, 必须认真对待, 出现问题要严肃查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 要按谁借款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处理。对不按规定程序, 盲目大量举债, 加重集体经济负担,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2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 农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同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举债, 进行负债经营,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有的不顾农村经济实际状况, 超过自身承受能力, 盲目向单位、个人举债, 营造所谓的“政绩”或借 (贷) 款交纳各种规费, 大量用于非生产性开支, 甚至挥霍浪费, 使村级不良债务大量增加, 债务包袱沉重, 加重了村集体经济负担, 损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利益, 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如任其蔓延, 不仅会拖垮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重农民负担, 而且会扰乱农村经济秩序, 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工作, 这不仅是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 对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的运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积极妥善处理好已形成的不良债务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中, 对确实已形成的不良债务, 要在彻底搞好清查的基础上, 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理, 逐步化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风险。

3.1 分类处理, 化解债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良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村企不分, 权责不明, 盲目兴办企业举债;有的是搞“达标”, 讲“政绩”, 迫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债;有的是借集体之名大量举债, 而给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此, 对化解已形成的不良债务也不能搞一刀切, 应在认真查清底子的基础上, 分类处理, 采取多种渠道逐步解决:一是收欠还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债权, 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和借助行政手段催收单位和个人所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款项, 用收回的欠款偿还债务。二是核销减债, 对债权单位已撤消或债权人主动放弃追债要求、已无法落实债权人等的债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按有关程序, 经查实核准, 予以核销, 以减少债务。三是拍卖还债, 主要是原以村集体名义为企业贷款或直接兴办的企业关停破产的, 要积极做好企业资产的善后处理工作, 通过转让、拍卖等, 用以抵债还帐。四是划转债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性事业及其他事物性工作要与集体企业分离, 原以村集体名义借 (贷) 款形成之债务, 要划转企业, 由企业负责偿还, 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脱债务。五是增收还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各种资产和资源, 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门路,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管好用好集体的资产、财务, 开发农业资源,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增加集体收益[3], 以发展促进不良债务的化解。六是节支还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减少村干部职数、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 特别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增强还债能力[4]。

3.2 依法办事, 维护群众利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偿还债务时要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偿还债务, 严禁向农民转嫁、摊派债务和借还款之名向农民收费, 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对农民欠缴村集体款项, 要坚决取消不合理的项目, 不准再催缴;对合理的项目, 应帮助群众发展生产, 制订计划, 逐步催缴, 防止因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而激化矛盾。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坚决杜绝新增用于达标升级活动、完成摊派任务、发放干部工资和上缴税费的贷款项目, 自觉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4 大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监督管理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和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的审计监督, 以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工作规范化。县级计划、财政、检察、审计、农业、乡镇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对村级提出的新建和村改项目、贷款申请和其他融资计划, 要严格审核。对不顾农村实际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的贷款项目, 要坚决制止和拒绝。乡镇经管部门要加强村级负债的专项审计和村干部的离任审计, 加强对集体负债项目开支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同时, 政府部门要规范政府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 不能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借款缴纳各种税费, 更不能以“奖励”、“回扣”等手段借 (贷) 款代缴。对于政府及部门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生产、建设性项目, 不得强迫村和农民提供配套资金, 给村集体和农民增加新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在刚, 王秋兵, 石水莲.新农村建设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 :269-270.

[2]刘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的思考[J].绿色财会, 2007 (12) :41-43.

[3]韩东林.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投资行为分析[J].南都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8 (3) :124-128.

组织班集体活动 篇11

关键词:高效 音乐 集体备课模式

随着授课形式的多样化,备课也更加丰富多彩。由从前的个人备课逐渐转化为集体备课这样一个新兴的备课模式。集体备课的要求是相同学科的教师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进行讨论研究,从而让教学更加顺利有序地进行。

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音乐教学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课程需要音乐课堂越来越生动、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日益更新。尤其是小学音乐课堂,怎样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已经成了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所以,想要上好一门高效的音乐课,要靠全体师生共同的智慧。光靠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必须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制定系统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并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让每一节课都焕发出光彩。

一、集体备课采取的方式

集体备课对许多教师来说还比较陌生,集体备课需要音乐教师有一颗平静、认真的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1.普及式集体备课:确定两册教材,组织教师集中在一起,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带领全组的教师来一起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理清教学思路,经过教师的共同研究和探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实施课堂教学。

2.提高式集体备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多元化。所有教师同时备同一课题,由组长召集组员开展集体备课,最后每组先由一名教师代表陈述自己的想法,不足之处由其他教师进行补充说明。通过教师们共同的智慧和力量,找出备课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整理和提高,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长处,也弥补了个人的不足。

二、集体备课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集体备课,调动了每一个音乐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每个教师都在精心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可能做小动作,甚至捣乱。教师要挖掘教材,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如在教学歌曲《踏雪寻梅》中,在“0 X X |X. X|”这个节奏中,前八分休止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前八分休止的困难问题,以此激活了学生的悦纳心理。有的学生说:“我唱到这里点一下头。”有的说:“我在心里嗯一下。”有的说:“我用响板在这里拍一下。”这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并鼓励说:“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一起试着唱一唱!”结果,难点不攻而破。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纪律良好。

2.恰当地运用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喜欢教师表扬自己,不喜欢冷冰冰的批评。有些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为了教育学生,有时候在课堂上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有了错误,教师可以批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

3.透彻分析学生心理,机智处理纪律问题。课堂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我班小吴是一个“问题学生”,小李是一名“多动症”儿童,他们上课时,有时讲话或拉同学的衣服等,给教师出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机智灵活,妥善处理,不能简单地停下讲课,严厉训斥一番了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或接话分析,用教学内容中的道理去说明,使之深化;或善意引导,晓以大义,以宽容的态度、渊博的学识、透彻的分析,去征服学生的心。

三、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学习效率高,课堂气氛活跃氛围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充分地被学生所利用,让学生非常迅速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构建小学音乐和谐、灵动、创新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音乐教学的最大效益;是充满和谐、灵动而具有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是系统地研究音乐教学的高效性理论,规范音乐教学与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努力形成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将课堂的“意外”巧妙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捕捉“灵动之美”,生成高效音乐课堂。通过“音乐形象、体态律动、学科综合”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造音乐高效课堂。

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2.看学生是否能学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3.看课堂上是否让教材变成了活示范;4.看教师的角色是否是主导型;5.看学生的角色是否完成了转化,由观众转化为参与的主角。

四、打造音乐高效课堂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打造音乐高效课堂呢?

1.要认真备课,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但是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就必须靠教师过硬的备课水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提高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钻研教材,钻研课标,了解学生。

2.为学生创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音乐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发挥教师的主观性作用,为学生的课堂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认真地学习。

3.以学生为主导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给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实际的情况是教师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音乐家,却忽略了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怎样来感悟音乐,领悟音乐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感觉音乐的优美,让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发挥音乐教育带给学生的审美功能。

组织班集体活动 篇12

成华区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位于成都市的东北部,并与新都、龙泉驿、青羊、金牛、锦江接壤,是成渝经济区和成德绵经济带的桥头堡,成都向东发展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成华区全区辖猛追湾、建设路、万年场等10个街道办事处和圣灯、保和、青龙、龙潭4个涉农街道办事处,39个涉农社区,其农村地区被划分为北郊风景区、龙潭丛树片区和龙潭外环路片区。截止2013年底,农村居民64284人。近年来,成华区坚持 “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使拥有数十年底蕴的老工业基地 “涅磐”重生、成功转型,开创了成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2014年上半年,成华区GDP在成都市中心城区中增幅继续名列前茅,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0.02∶25.79∶74.19, 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94.6%,城镇化率已达到95.3%。〔1〕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成华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乡村逐渐过渡成为城市居民社区,农民的职业已不是主要从事农业,多数从事着二、三非农产业,城郊乡村的社会形态正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变。

1.传统村落区域加速萎缩

成华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演绎,城市版图不断向农村延伸,主城区不断扩展,造成近郊农村大片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集中居住、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居住或就业的基本态势。在城市化带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传统的乡村聚落体系也受到强烈冲击,原有村庄的大部分用地被快速扩张的城市建设所蚕食和包围,原村落在城市的挤压下被不断萎缩,原来完整的村落形态已被城市扩张所肢解,并在城市建设的切割和渗透下变得支离破碎而散布于城市建成区之中;传统村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因被不断 “入侵”的外来人口所 “稀释”、农民不断向新型社区集中以及赖以维系这种关系的土地被征用而快速走向断裂状态。

2.涉农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和社会结构多元化

在城市化袭来之际,成华区城郊的 “农村”社区不仅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还严重倒挂,原来村落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已经被外来暂住人口所打破,出现了人口结构多元化趋势。原村庄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学生到市中心或外地上学,富裕家庭迁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城市居住以及大批农民 “农转非”到城市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从而使得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村庄不断萎缩。在这一过程中,原村落社会结构和原村民生活空间淡出村落范围的同时,外来流动务工人员迅速占据 “城中村”聚落,并快速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由于外部流动人口的大量入住,成华区大部分的 “城中村”出现了 “同乡村”、“同业村”的现象。因此,成华区传统村落不仅在领地范围上受到挤压,而且在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上也受到了外来人口的严重 “入侵”和不断 “更替”,成华区 “城中村”的社会结构出现多元化和混合化的趋势。

3.涉农社区成员分化后利益冲突加剧

因城市化、工业化的拉动,许多原社区成员流出、新移民进入社区,户籍也不再是衡量社区成员身份的唯一尺度,涉农社区成员构成日趋复杂。〔2〕因不同区域和不同集体组织的资产收益不同,必定带来利益分配 (分红)存在一定差别,在原社区成员流出和新成员流入时,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集体资产收益在组织成员分配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十分突出。尤其是流动人口中不乏被周围良好的环境吸引而来的 “富人”,他们有自己稳定的事业和较高收入,同住在一个社区,这些现象与 “农转非”居民的一般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造成社区居民内部不和谐。同时,在涉农社区中生活在一起的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不同,这样极容易造成整个小区环境不尽人意。

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关系不顺

目前,成华区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未理顺,往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代理人是原村委会 (现社区居委会),即使组建公司,仍然是居委会相关人员在运作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这样,集体经济组织既要负责发展集体经济,又要承担社会职能,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1.现有法律规定

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村 (居)委会和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两个独立组织,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但是现有法律规定在两者职责权限上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依据 《农业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做好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使集体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并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 主权”。这一规定 应当是明 确了村(居)委会和农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但是该法在同一条中又规定: “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而造成了村 (居)委会职权与农村 (社区) 集体经济组织职权的交叉。据此,村(居)委会在集体土地等资产的管理方面,可取代村 (社)集体经济组织。不仅如此,村 (居)委会和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交叉的规定在多部法律中都有体现。例如, 《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又如,《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3〕

按照上述法律规定,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既可以由村 (居)委会负责实施也可以由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实施,但是究竟该由谁负责会不会带来冲突?最后会不会导致 “大家都负责、大家都不负责”的问题?如何防止推诿扯皮的情况出现?尽管一些省 (市、自治区)的地方立法中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大多认为农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独立行使经济管理职权,但是在尚未设立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 (社区)中,由村 (居)委会行使相应的权力。如 《四川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设立专门的组织具体经营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也可委托有关机构具体经营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组织 《章程》,实行民主管理,依法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集体资产依法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尚未成立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 (居)民委员会暂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在实践中,虽然绝大多数地方都成立了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但是其功 能虚化、弱化,村(居)委会替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情况十分普遍。

2.村(居)委会和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合二为一具有弊端

鉴于上述情况,有人提出要扩大村 (居)民委员会的经济功能,使之向集体经济组织方向发展。在 《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过程中,也有人主张明确村委会主任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的法律地位。这些主张的实质是将村 (居)委会和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合二为一。其理由主要是,既然在许多地方村 (居)委会已经在事实上替代了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干脆就从法律上予以确认,以避免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之间的冲突,而且合并后也可以减少人员,节省开支,减轻村 (居) 负担。从理论上来说,村 (居)委会和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合并可能会带来减少开支等暂时收益,但是从长远看会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1)村 (居)委会和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性质不同

虽然二者都是以建制村 (社区)为地域范围,以该地域范围内的农 (居)民为其成员,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两者有着不同的组织目标、价值诉求和运作逻辑。村 (居)委会虽然在法律上定性为群众自治组织,并不是政治组织,但是它与一般的自治组织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村 (居)委会的成立并不是基于自治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而是按照法律规定必须设立的,村 (居)民也没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村委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根据此项规定,村 (居)委会设立的提出和批准都是由政府决定的,村 (居)民的共同意志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村 (居) 委会承担了很多政府职能,如协助政府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村 (社区)公共服务等。按照宪法和 《村委会组织法》,村 (居)委会要办理本村 (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乡镇 (街道)政府与村 (居)委会之间虽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村 (居)民委员会有义务协助乡镇 (街道)政府开展 工作。 因此, 在一定意 义上, 村(居)委会是一个准政府性质的公共权力机构。许多外国学者也因此将村 (居)民自治理解为 “地方自治”。村 (居)委会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组织目标是为村 (社区)内的所有成员提供同等的公共服务,公平正义是它的价值诉求,民主是它的运作逻辑。这就是为什么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 (居)委会实行 “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因。而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是经济组织,它的组织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做好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使集体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并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效率是它的价值诉求和运作逻辑。虽然法律也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但是两者还是有着根本性差异,在价值诉求上甚至存在冲突,因此不宜混同,也无法混同。

(2)给村 (居)委会干部利用执掌公共权力的优势谋取在经济组织中的非法利益提供便利

在当前两者关系不清的情况 下,许多村 (社区)干部违法犯罪和腐败案件都与贪污、侵占、挪用、挥霍集体财产有关,在土地征用问题上尤其突出。一旦两者合并,则面临更多的 “内部人控制”风险。

(3)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村 (社区)情况

例如村 (居)民资格问题,由于在现实中两种组织混同,村 (居)民资格等同于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会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集体经济发达的村 (社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许多外来人口要求参与村 (居)委会选举,但是常常遭到村 (居)委会的拒绝,因为村 (居)委会与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重合,外来人口一旦参与村 (居)委会选举,就可能影响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原住村 (居)民显然不希望原本为他们所共有的集体财富被外来的人口 “摊薄”。〔4〕但是作为准公共权力机构,村 (居)委会的决定会直接影响到外来人口的利益,若没有外来人口的参与,村 (社区)干部的权威性、村 (居)民自治规则的合法性很难得到外来人口的认同,从而也会影响村 (居)民自治的成效。在这个问题上,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封闭性与村 (社区)公共权力组织的开放性发生严重冲突,由此引发的关于村 (居)民资格的纠纷甚至诉讼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群体利益差距加大。2010年修订的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了外地人参与本地选举的权利。在政经混合体制下,一旦外地人当选,便会影响村居民经济分红和股民利益,改变村(社区)集体经济结构,引发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推进村 (居)民自治还是发展农村 (社区)集体经济的角度看,村 (居)委会与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宜分不宜合。

三、成华区涉农(社区)“三位一体”的混合型治理模式具有局限性

长期以来,成华区涉农 (社区)基层组织存在着党组织、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 “三位一体”的混合型治理模式,这三驾马车的体制混淆、政经混合的状况,造成村 (居)民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不分、职责不清,不仅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腐败现象,更会造成经济利益和宗族势力捆绑基层组织,导致农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绑架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为新一轮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埋下“定时炸弹”。

一是容易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成华区涉农社区的党支部、村 (居)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等混在一起,村 (社)干部身兼多职,既要管日常的计生、消防、流动人口 等行政事 务, 同时也要 负责村(社)集体经济发展重任,由于事务繁多,村 (社)干部难以集中精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是容易导致利益分配不均。成华区涉农社区村 (居)委会作为基层组织,承担着一部分经济职能,难免会导致机体资产的管理和交易存在一定不规范操作,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些村 (社区)矛盾的根源。随着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成华区不少农村 (社区)土地等资源资产迅速增值膨胀,面临重新再分配。如果不规范管理,难免会滋生新的社会问题。

三是容易滋生村 (社区)内更多的矛盾冲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成华区涉农社区有股份的村(居)民占社区总人口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外来的常住人口会越来越多,如果政经不分离,仍然由集体经济组织来承担社会管理工作明显不合理,同时,村 (居)民的股权会被稀释,会引发更多的争议和矛盾。因为村 (社区)内有有股权的村 (居)民,也有没有股权的村 (居)民,还有一部分人祖辈是农民,但是因为工作、生活等多种原因户口迁出后再迁回却已经是没有股权的居民。因此,村(居)民未必都是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民,如果不实行 “政经分离”,极易产生股权争议。

四、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的主要思路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土地为核心的集体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代表者,是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是与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经济组织实体。社区自治组织是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自治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者,而后者则是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的经营者;自治组织受居民授权,它的宗旨是从事公益事务,不具有营利性,不承担市场风险,而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土地等集体资产,其目的是用集体资产实现村(社)的生产和福利,开展经营活动并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集体经济组织是经济组织,其法人财产完全按市场法则运作,有其独立的运营模式;自治组织是准行政组织,其运行遵循政治规则;集体经济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治组织以服务村(居)民、贯彻执行党和 政府的政 策法规为 目标,二者是各自独立的组织。〔5〕因此,对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进行组织和职能上的分离,是十分必要的,是必然趋势。

在新形势下,成华区必须着力理顺村 (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促使各组织的职能归位,为保持农村 (社区)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第一,对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作出更为清晰的规定。需重点突出村 (居)委会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剥离其在农村 (社区)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功能,使之成为单纯的村 (居)民自治组织,其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和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支付。村 (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则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全权负责。

第二,分设机构,形成独立的工作体系。将各村 (社区)自治组织中的经济实体与权责分离出来。村 (社区)党组织领导成员由所在党组织的全体党员选举产生;村 (居)民委员会领导成员由具有选民资格的村 (居)民选举产生;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由具有选举资格的社员股民选举产生。在条件成熟下,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公司,在党组织与自治组织担任职务的人员,一般不得在集体经济组织内任职,不得担任集体经济组织领导职务。例如同乐社区党委 (党总支)书记不能兼任集体经济组织 (大同乐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领导成员,以便其发挥对村 (居)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村 (居)委委员一般不能再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也不再直接参与集体经济经营活动,各组织有各自的工作架构和人员。

第三,明确分工,确立权责明晰关系。村 (社区)党组织的支部书记、支部副书 记和委员 由村(社区)党员、辖区内 “两新”党组织支部负责人选举产生,支持村 (居)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并负责开展党内组织业务工作;村 (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任、委员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握工作方向,抓好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事务,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对外公开招聘或由股民投票选举产生,对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对股民负责,确保集体资产如何保值增值,并做好集体资产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奖惩报酬、收益分配、股权转让等制度,维护集体经济利益;开展集体资产确权登记,理顺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将非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自治组织名下,将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同时分设行政账和经济账,实行资产、账务和核算分离。

第四,健全制度,规范各组织高效运行。无论是村 (社区)自治组织还是集体经济组织,也不管怎样 “分离”,它们都是在村 (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是可建立党组织民主议事会制度。针对村 (社区)重大事务,村 (社区)党组织要定期与不定期召开民主议事会,充分听取党内外意见建议,并邀请群众列席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每月开展党代表接访工作;二是建立 “两委一社”联席会议制度。村 (社区)党组织原则上每月或不定期主持召开 “两委一社”联席会,协调研究重要事项,参会人员包括村 (社区) “两委”委员和集体经济组织总经理,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股东代表。其中涉及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事项,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再分别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股东代表大会议决。三是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缴纳公益基金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按集体纯收入的一定比例向所在村 (社区) 交纳公益 金,用于本村(社区)公益事业或自治事务。〔6〕

上一篇:时代性与生活化下一篇:集群学习理论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