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济发展

2024-12-06

江西经济发展(精选12篇)

江西经济发展 篇1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 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 长期以来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使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这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因此, 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江西省工业资源相对薄弱, 但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要实现中部崛起, 其选择只能是走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步伐, 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不能走别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发展江西生态经济就是要将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 强化生态资源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培育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优势的产业, 这也对今后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1 江西省生态资源调查统计

江西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0.5%, 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7 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量为32505.2万立方米。省内拥有国内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境内的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五大河流流入鄱阳湖, 水质优良, 水域总面积达167 万公顷, 其中可养殖面积36 万公顷。2006 年水资源量为1630.0 亿立方米, 占全国水资源的6.4%;人均水资源量为3768.7 立方米。动植物资源方面, 全省有845 种脊椎动物, 珍稀陆生动物种类占全国种数的24.8%;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 种, 有白鹤、黄腹角雉、白鹳、黑鹳、白鳍豚、扬子鳄、华南虎、梅花鹿等, 二级保护动物68 种, 包括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金猫、云豹、黑熊、毛冠鹿、水鹿、小天鹅、白头鹤、鸳鸯、白颈长尾雉、大鲵等。境内有5115 种高等植物, 用材植物、薪炭植物、木本粮食植物、食用野果和富含维生素类植物、野菜和野生饲料植物、芳香植物、药用植物、鞣料植物、纤维植物、观赏植物、油脂植物、净化环境和监测环境污染植物应有尽有。江西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 有各类名胜古迹2400 余处,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和鄱阳湖[1]。

2 江西省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2007 年, 温家宝同志视察江西时发出了“要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 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的号召。江西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号召, 及时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全省上下迅速掀起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热潮, 先后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三个基地, 一个后花园”、“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等科学理念。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 江西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已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2014 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超过9000 亿元[2,3]。

江西省生态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脚步虽然已经迈出, 但面临诸多问题, 由于起点低, 高端人才匮乏, 技术力量薄弱, 资金不足且投入分散, 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及产业带动能力。

3 江西省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对策

江西省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有了生态环境优势并不等于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首先将发展生态经济作为重大发展战略, 以“立足生态、着眼经济、全面建设、综合开发”为发展思路, 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高新技术产业。

3.1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

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 因地制宜, 加强宏观管理, 实施正确引导, 以避免产、供、销、加各环节脱节和盲目性, 防止因局部利益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造成损失, 挫伤各方面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应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妥善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要充分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建设与保护是生态环境安全持久保障的基础, 也是生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2 发展绿色生态食品产业, 形成支柱产业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意识的增强, 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江西完全有条件将自己建成沿海发达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首先, 应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优先发展优质稻、蔬菜、果树、茶叶、食用菌、油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 这将有助于我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积极参与省内外市场的竞争, 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转型的需要, 并可缓解我省农产品难卖的矛盾, 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 依托当地的资源, 选取合适的农林产品进行培育, 从农产品种植供应向深加工发展, 增加产品附加值, 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最终实现品牌战略[4]。

最后, 以开发名牌健康产品为先导, 形成规模化系列名牌产品, 抢占国际国内市场, 带动健康产业发展, 整合和扩大企业集团, 形成省内优势产业, 从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大战略。

3.3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江西省地处华东地区, 与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接壤,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国家对铁路、公路的大量投入与建设, 使江西省与周边省份的交通十分便利, 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与市场都有保障。

首先, 应力争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优先发展以回归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宣传科学、游乐健身、陶冶情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 江西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正好有这个基础,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经济效益。

其次, 完善现有的特色旅游景点与项目, 发掘整合新的旅游资源, 全力打造“休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品牌, 同时发展民俗文化休闲游、饮食文化旅游、水上娱乐及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

3.4 加强基础建设, 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1) 加强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随着节假日近郊游、自驾游、农家乐旅游体验等的兴起, 游客旅游的目的地有了很大扩展, 游客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有名气的大旅游景点, 具有地方风俗文化特色的乡村也逐渐成为游客青睐的对象, 而交通则是决定这类旅游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县、镇及以下建制村公路交通建设。此外, 加油站、停车场、休闲设施、钓鱼台、路灯、公厕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应该及时跟上。农村基础建设的完善, 能极大的方便当地农产品的种植及输出, 并带动乡村观光旅游, 特别是一些离国道、高速路口较近的乡村, 应及时修通硬化路面, 打通“最后一公里”。

(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强化质量安全法律约束;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农业补贴、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突破贸易壁垒等政策支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素质, 依托高新技术和规模经营, 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引进资金, 积极争取信贷专项资金。

(3) 指导和帮助企业、农户牵线搭桥, 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与电子商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将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 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改进农产品加工和储运技术设备, 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协会以及农产品出口流通龙头企业, 降低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成本。

(4) 加强生态旅游规范化管理, 可以成立管理委员会, 对经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按照行业规范要求, 统一定价和服务标准, 做到配套完备、干净整洁、突出特色、服务周到。定时对卫生、服务、设施等进行管理督察和整改, 抓质保量, 提升景区各方面的服务品位。

4 结束语

发展江西生态经济不仅是要将生态旅游与休闲、红色文化、饮食等相融合, 更要将养生、健康保健等与旅游相结合。打好生态牌的同时应坚持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思路不动摇, 逐步形成以生态优势为龙头、多维价值联合开发的格局, 充分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此外, 发展生态经济,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需要各级政府与全社会的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姚木根.江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分析[J].价格月刊, 2008, (10) :3-8.

[2]陶表红.江西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与对策分析[J].老区建设, 2010, (Z1) :12-13.

[3]肖运萍, 袁展汽, 陈述.江西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与对策[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03, (02) :57-60.

[4]王善元.农业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研究[A].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06.

江西经济发展 篇2

摘 要:县域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地位,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县域经济的发达程度。进贤县作为南昌市的一个远郊县,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如何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02502

县域兴则国家兴,县域强则国家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以项目战略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为导向,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近年来,进贤县紧紧围绕“一年强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七大指挥部项目推进机制,拼搏奉献,敢于担当,着力项目建设,强攻工业园区,努力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平稳发展。2014年工业运行情况

1.1 规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934%;实现工业增加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1.8%。

其中:医疗器械、服装加工、钢构网架、五金机电、烟花鞭炮等五大重点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县平均增幅。

主要经济指标按不同行业分类的完成情况如表2:

1.2 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总体实力稳步增长。2014年,规模工业总产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9.34%;规模工业增加值70.41亿元,同比增长11.5%;企业资产总额108.4亿元,同比增长0.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3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1445人,同比增长1.04%。

(2)支柱产业作用凸显。医疗器械、钢构网架、纺织服装、烟花鞭炮、五金机电等五支柱产业共完成增加值44.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3.4%。其中:医疗器械行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28.4%;钢构网架行业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16.6%;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比2.1%;烟花鞭炮行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占比8.4%;五金机电行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占比7.8%。全县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烟花鞭炮、钢构网架、五金机电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占规模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3)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614.26,比同期提高38.1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3.52%,提高0.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7.66%,提高6.6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42%,全员劳动生产率22391元/人。

(4)节能减排取得进展。2014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13.1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8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35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04%;工业用电量366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7%,规模工业用电2027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57%;单位GDP电耗306.9千瓦时,同比增长5.8%。能源综合利用效益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进展。存在的问题

(1)工业增速放缓,全市占比下降。201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13.0%)下降0.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1%,比上年占比(5.47%)下降0.37个百分点。

(2)产品附加值低,研发投入不足。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少,产品档次普遍不高,附加值偏低。2014年,全部规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3.42%,低于工业经济指标平均水平(3.71%)0.25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企业R?}D资源投入1730万元,同比-9.2%,技术研发经费增长缓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更新换代慢。

(3)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101426.4万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1445人,人均工资32255元,工人工资占据企业流动资金较大份额。主营业务成本257.4亿元,其中企业三费13.2亿元(销售费用5.5亿元、管理费用6.5亿元、财务费用1.2亿元)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较大份额。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3.03%,企业利润下降。

(4)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库存增加。工业企业产销率96.7%,产品库存加大,市场需求疲软。企业产品以低档为主,比如医疗器械大部分是三类产品(即接触血管、皮肤的一次性器械),钢构产业大部分是轻钢产品(如门式结构为主导),市场扩张能力不足,占有率不高。企业库存增加,产品积压,销售形势走低。

(5)企业税负较重,产品竞争力弱。受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应交税收28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分别占利税总额24%、76%。税负较重,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6)发展环境偏紧,投资意愿不足。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外需持续萎缩、内需增势放缓,新兴企业培育不足、传统企业发展不足,企业面临发展升级难、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部分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投资扩张动力减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几点建议

工业是县域经济根基所在,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主动适应新常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打造县域工业升级版。

3.1 推进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趋势,企业面临“招工难”和技术工人短缺双重困境,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阻碍。针对县域工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应引导鼓励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生产,减少用工量,节约人工成本。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成果,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3.2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积极改变工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等现状,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努力生产中高端产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积极消化吸引再创新,逐渐淘汰低端产品,生产中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3.3 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市场占有率

发展县域工业,应从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中高端制造业,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工业发展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应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加大对企业扶助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加强新产品研发,快速更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3.4 突出项目带动,优化工业结构

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培育骨干企业的目标,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着力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搞好跟踪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落实帮扶措施,重点培植拉动力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县域工业的龙头、财源建设的根本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抓好项目谋划、推进和建设,既要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和新项目,又要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抓实际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实际产出率等,使项目尽快达产增效。通过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以投资增量促产业壮大、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3.5 搞好企业帮扶,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抓好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营造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企业资金扶助力度。注重资金使用绩效,切实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研究落实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对策措施,抓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等问题,助力企业持续发展。加强民营企业技能培训和业务洽谈对接等各项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江西经济发展 篇3

摘 要: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物流的不断进步,物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奠基石。江西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备,物流尚不发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从江西实情出发,在江西区域物流与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旨在为江西省物流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区域物流;地区经济;江西省;对策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进行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的建设离不开物流的保障和支持,物流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江西应把握机会,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物流发展水平,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江西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一)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表现在提高区域经济活动效率的和水平,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二)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物流是实现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的必要因素,物流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大分工,促进区域市场活力,从而使之与区域经济相互协同,相互依赖。

三、江西省区域物流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 区域经济现状

1.工业增长明显。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的增长有利于政府增加税收,改进民生,加强基础性建设。2.农业稳步发展。2011年江西省粮食总产410.56亿斤,创历史新高。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区域物流现状

1.物流业发展迅速,涨幅较快。2012年,全省物流业发展迅速,社会物流总额为33856亿元,较上年增长27.6%,物流发展迅速。2.物流运行效率提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显著。3.企业物流现代化进程加快。江西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对物流需求明显增长,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企业纷纷加强物流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

(三)江西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物流在我国发展与研究时间较短,企业对现代化物流认识不强,物流运行方式比较传统,现代化水平落后,信息流通不畅,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物流运行成本较高,资源严重浪费,企业利润低下。

2.缺乏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作为新兴行业,对物流的引进与研究时间较短,政府、企业、个人对它的认识不强,由于物流是个低门槛行业,人员素质不一,从而造成中高端管理人才缺乏,造成招工难,难招工现象。

3.物流设施建设分散,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江西地处中部,多以山地地形为主,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成果显著,当自身的地理环境导致基础设施难以形成一个网络,不能连成一个整体,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的发展,从而导致物流水平明显滞后周边省份。

4.物流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低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还不完善。

四、通过区域物流发展地区经济对策

(一)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推动物流科学与良性发展

1.政府要树立现代物流的意识,重视现代物流的作用。2.企业要增强物流现代化。物流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现代化的建设,物流企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社会成本,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社会分工,拉动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3.个人要摒弃旧的物流观念,正确认识物流。旧的物流观念已不适宜个人的发展,物流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在物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更好在物流行业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二)利用区域物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1.利用区域物流有效改善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江西是农业生产大省,江西农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比较发达,但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产品运行不畅,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区域物流建设。

2.利用区域物流有效改善我省工业产业。良好的区域物流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创造很好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很好的保证工业的正常进行,产品的顺畅流通,促进工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利用区域物流有效促进我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还存在明显不足,物流还存在一些缺陷,保持良好的区域物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第三产业顺畅进行。

(三)加强物流基础性建设和人才建设

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江西高校较多,但对物流认识,物流人才培养还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江西必须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加强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和成就一批新经济时代条件下的物流人才,为更好加快物流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源源不穷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谢鹏,王健.试论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J]. 物流科技, 2006(10): 30-32.

[2] 李力,杨柳.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Vol28(6):115-123.

[3]杨湘玉.产业集群对区域物流中心形成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3):8-10,17

作者简介:刘运芹(1982-),女,汉族,湖北荆州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江西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运输与物流。

江西经济发展 篇4

一、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概述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金融通过融通资金、调节资金、聚集资金和配置资金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一方面, 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 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业本身也需要不断壮大和发展。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总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 金融的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运作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资本效率。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 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的命脉和媒介, 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从微观上看, 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 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 成为个体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宏观上看, 正是因为金融联系着微观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而也就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

(二) 金融功能的发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推进, 而金融机构是连接储蓄资金和投资资金的桥梁。金融通过资金融通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 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将储蓄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 再从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 或者说, 将银行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 从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 金融是调节区域经济的重要杠杆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金融通过价格、税收和竞争机制实现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控, 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是连接国民经济的枢纽, 是国民经济的信贷收支、现金收支和结算的中心, 是国民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通过金融运行轨迹, 可以反映区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同时在国家金融政策下, 又可以通过利率、汇率、信贷规模、结算等金融手段对区域经济主体产生影响, 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 通过金融业自身的发展, 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

在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的过程中, 金融业也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有规律不断推进着自己的发展进程。现代金融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使之在运用金融手段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通过自身产值的增长为经济发展直接作出贡献, 直接成为国民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2006年一季度来, 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5亿元, 其中,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 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12.75亿元, 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55.13亿元。①

二、江西经济发展现状需要区域金融支持

(一) 农村地域广, 农业面积大, 农业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

1.农业人口素质偏低, 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人力资源是解决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农业人口素质整体偏低, 在农村还存在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 (其实在城市“半文盲”现象也比较严重) 。由于人口素质偏低, 因而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发达经济地区比起来相形见绌。这是江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本资源缺乏性障碍”。

2.农村信息滞后, 城乡信息流动性差。近年来, 中央政府非常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工作虽然有了一些改善, 但差距还很大。其表现: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 缺乏城乡信息连动作用, 农业经济活动大都凭“感觉”, 缺乏可行性研究, 因而农民经济活动难以凭借其自身力量获取信息并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这是江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智能性障碍”。

3.农民缺乏职业技能和管理经济水平,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从事农业经济的农民文化素质低, 缺乏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因而所从事的产业层次不高, 产品上不了档次, 低技能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普遍, 很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 因而也难以得到资金支持。这是江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技能缺乏性障碍”。

4.支农资金不足, 农业产业难以发展。其原因:一是农民自身收入水平低。尽管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减免了一些税费, 但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农民口袋里还是没有钱;二是农业经济周期性长, 投资大, 产出漫长, 受“区位因子”制约明显;三是农民缺乏融资渠道, 银行信贷支农资金在政策上、投资方向上和服务方式上都还存在问题。农业不是没有好项目, 而是没有好的金融政策支持。其实, 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潜力和发展后劲的乃是农业经济, 只是人们尚未认识到而已。这是江西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匮乏性障碍”。

(二) 工业基础薄弱, 企业集群和规模经济难以形成, 高技术产业发展辐射作用和推度作用尚未得到发挥, 需要金融支持的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不高

1.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组织结构松散, 产业一体化程度低。由于江西经济基础薄弱, 起步发展较晚, 而又迫于经济发展大趋势, 因而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选择、组织和分布上还存在一定的雷同性。区域间在选择主导产业、确定骨干龙头型经济、龙头企业尚缺乏认真、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区域经济的雷同性, 有的地区形成了内部不经济现象。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 没有形成制度, 组织结构松散。突出表现在: 一是产业关联程度不高, 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在市场形成和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上不能恰当地体现产业组织特征。二是大多数企业不能按照企业组织原则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随意性, 偶然性和碰运气, 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有效生产, 有效协作程度差, 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2.龙头企业较少, 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低于周边地区;企业集约化和集聚程度较低, 规模经济效应不强, 产业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不明显。其原因:一是地区工业企业基础差, 难以形成大型龙头企业。二是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难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不能形成企业集群。三是研发能力不强和技术力量薄弱, 难以形成大型企业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四是企业缺乏创新意识, 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不大, 资金供应来源不通畅, 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过高, 获利能力较弱,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化规模的发展。

3.高技术产业的作用已经凸现, 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还不明显。其表现:一是产业规模偏小, 产业层次和水平较低。据资料统计, 全省高技术产业仅300余家, 存在企业少, 规模小, 产品附加值低, 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产品少。二是创新能力不强, 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研发机制。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2.2%左右, 产、学、研存在成果转化的“空间地带”。三是高技术产业布局不合理, 地区发展不平衡。南昌, 九江, 景德镇区域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86%左右, 而其他地区严重不足, 并且工业园区大多数企业仍旧是传统产业。四是产业化投入不足, 产业内源型经济比重高, 外源型经济比重低。“十五”期间省级立高技术引导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总量太小, 2005年, 在全省高技术产业企业300余家中90%是内源经济 (内资企业) , 仅有10%是外源型经济。五是高技术产业人才总量不足, 人才供求矛盾突出。山西省科技活动人员数为2人/万人, 高技术企业人员平均22人/万人, 研发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占在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中的占有比例分别为6.6%、12.5%、4.7%, 科学家, 工程师占科技人员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7.6%, 低于全国水平。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人才结构性短缺严重, 如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物工程, 现代医药, 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

(三)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差异在拉大, “城市经济无差异”导致城市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竞争

从全国情况来看, 正像刘易斯所说的城市现代部门与农村传统部门的差距是“陡峭的海岸”而不是“平缓的沙滩”。可喜的是, 在城乡收入差异、城乡居民生活差异、城乡居民财富差异和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四个指标中, 江西与全国相比城乡差异是低于全国水平的, 在中部六省地区是最低的。近年来,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比下降, 农村居民存款不到城镇居民存款的十分之一, 这说明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在拉大。在城市经济方面, 除南昌地区外, 赣东、赣西, 赣北、赣南城市经济在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上来看特色不明显, 差异不大, 城市经济缺乏竞争和活力。

(四) 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不协调, 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现状也不相适应

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按照“市场感觉”走, 只要是符合市场需求, 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和充分利用资源的, 有存在和发展必要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就是协调的;反之, 就是不协调的经济运行体系。从全国范围看, 由于“改革滞后于开放, 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 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这个事实, 因而在区域经济上表现为:一方面, 需要金融支持的企业处于“金融瓶颈”状态;另一方面,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能有效地通过信贷途径发挥效用。因此多数企业处于“精神欠佳状态”。由于经济主体不能很好地得到金融支持, 因而表现为江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可持续发展。

三、江西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 金融支持现状

为了突出问题, 笔者仅以银行货币信贷资金的运行情况为例。从2006年上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931.88亿元, 同比增长18.10%,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01个百分点, 其中, 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28%, 保持了较快增长水平。全省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定期存款占全部新增存款的60.17%, 高于全国平均水4.77个百分点。从存款结构上看, 企业存款增加较快, 新增企业存款71.29亿元, 同比增长12.50%;新增储蓄存款346.83亿元, 增速同比回落。一季度,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45.11亿元, 同比增长13.34%, 其中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快, 同比增长14.01%。从新增贷款期限结构看, 全省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短期贷款 (含票据融资) 和中长期贷款的比值为1.78:1, 高于全国1.53:1的平均水平。从新增贷款的机构分布看,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份额同比下降6.07个百分点;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贷款份额分别扩大1.73、2.22和2.56个百分点。从贷款企业特征分布情况看,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有所减弱。全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2.09%, 对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占全部累放贷款的45.41%, 占比同期下降6.15个百分点。从贷款周转速度看, 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按累收累放统计, 银行、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653.61亿元, 同比增长25.16%;累计收回贷款462.24亿元, 同比增长19.50%。贷款周转次数为0.60次, 比上年同期加快0.07次, 周转天数较短80.37天。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金融统计月报》。) 以上数据说明, 全省金融系统人民币存款保持了较快增速, 但人民币贷款增速较慢,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江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二) 金融支持存在制度性缺陷问题

1.金融支持政策和措施偏离实际。

商业银行有关信贷政策统得过死, 政策和措施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不灵活, 过分看重于宣传效应而忽视实际效应。国有商业银行“一刀切”的信贷政策, 使企业不易得到信贷支持。在信贷管理上, 银行仍将国有大型企业信贷操作模式用于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上, 非公有企业也用国有大中型企业评级标准进行评定, 致使非公有企业达到A级的很少;在信贷业务操作上, 不适应企业贷款需求急、频度高、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 企业由于资金紧张而得不到银行及时支持从而错失企业商机的现象普遍存在。

2.金融支持在手段和方法上统得过死。

国有商业银行集中调控资金, 使欠发达地区企业信贷支持难上难。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统一运筹资金, 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优势行业、大中型企业, 这对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获取贷款更为不利。

3.资金供应渠道不通畅。

近年来, 商业银行贷款指向于重点扶持效益好的大企业, 银行贷款权力的上收和贷款条件的严格, 既使得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又使得申贷企业交易成本过高, 一笔贷款企业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才有可能得到。突出现象是县域信贷主体弱化, 非公有经济难以得到贷款支持。一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收缩, 信贷权限上收, 非公有经济申请贷款要层层向上级行报批, 程序多, 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县域的农业发展银行在服务对象和范围上没有改变和拓宽, 在信贷上也不能助非公有经济一臂之力, 农村信用社定向“三农”, 原则上7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 支持非公有企业心有余力不足。

4.金融支持存在“金融结构性”问题。

金融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中介, 金融的基本功能只有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才能发挥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 就江西区域金融支持现状还存在“金融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市场结构性问题。在江西金融市场上是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金融市场的格局, 金融机构结构 (性质上) 比较单一。据江西省统计局有关信息表明, 近几年来江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占金融资产总额比重在80%以上, 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 缺乏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组织。二是金融产品 (工具) 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一方面是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金融机构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业务领域, 中间等业务不足, 没有形成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另一方面是金融创新不够。金融机构没有很好地利用电子化与网络化工具, 各银行结算系统独立运行, 缺乏合作精神, 保守排外, 竞争意识不强, 增加了银行自身和企业的交易成本。三是企业融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金融统计资料表明, 江西企业外源性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高达90%以上, 银行贷款成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而企业内源性融资的比重不足10%, 企业的贷款融资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而债券、股票融资份额很小。四是重工商轻农贷结构问题。农业是一个特殊行业,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农业投资周期限长, 单位产出低, 因而金融机构多半不愿意投资农业, 又由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不健全, 从而导致金融重工商轻农贷。据金融部门统计, 从2004年到2006年上半年, 江西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介于2 854亿元到3 000亿元之间, 其中的农业贷款仅为254亿元到300亿元之间, 比重约为10%。

5.信贷担保或保险制度缺失。

金融机构为防患金融风险, 大部分贷款需要抵押或担保, 而大部分企业经济实力弱, 没有足够的抵押品, 也没有经济主体为其担保, 因此难以获得贷款。一方面, 中介机构担保能力不足、收费高, 影响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尽管近年贷款担保中介组织有了较快发展, 但担保能力仍显不足。同时, 财产评估收费高, 也使企业无法承担。另一方面, 由于担保中介机构自身能力弱, 对一些项目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融资贷款额度大的企业, 担保机构难以承担此重任, 即便是担保机构同意担保, 银行也不放心。但如果建立了贷款保险制度, 担保机构也可以投保, 担保风险就可转嫁给保险机构了。

6.缺乏政府机构对经济发展的引导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机制一方面起着资源配置和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 又因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来为企业服务, 政府在形式上成立了诸如“信息服务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之类的专门机构, 但实践中指导作用不强, 不能较好地指导指导企业经营。这是形成金融支持不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四、区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正如前文所述, 区域金融支持对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 应把区域金融的内力、企业的动力和政策的外力结合起来, 充分有效地发挥区域金融功能和作用, 使区域金融更好地服务和支持江西经济的发展, 从而优化江西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质量。因此, 对区域金融支持江西经济发展问题应当作为是一项政策和措施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来研究。

(一) 区域金融支持江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完善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在修改现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准则》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放宽办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 特别是扩大支行一级的贷款权限。二是改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融资功能。首先, 银行应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引导企业朝着“信用”方向发展;其次, 银行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 对一些资质好、信誉高的企业, 可签发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工具, 但目前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还存在相互排斥行为, 如, 不同系统商业银行不使用跨系统存单作抵押贷款, 人为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最后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机构、网络、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为企业提供行业分析、决策咨询, 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信贷条件。

2.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

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它是利用民间资金促进企业发展的主渠道, 应当重点发展。一是要拓宽城市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城市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机构新、机制灵活的优势, 扬长避短, 将市场定位在中小企业, 同时健全内部机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减少民间资金进入的风险。二是提升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农村信用社大都分布在乡镇一级或地域较广的村级, 它应该成为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资金供应链。相对来说, 企业或农民在农村信用社贷款方便一些,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 监管手段、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不是很规范, 尤其是贷款利率上存在“人情利率”, 在贷款问题上, 有索、拿、卡、要的嫌疑。三是有条件地建立区域性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对经营较好、更适合商业化运作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钱庄”、“银座”, 可通过吸收合并形式, 吸收民间资本改造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 着力解决农村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3.促进健全为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主要是解决科技型企业创业资金。在我国目前的投融资体制下, 要发展技术创新型企业比较困难, 主要是缺乏一种风险投资机制。要分散金融风险, 增加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必须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资本构成体系。风险投资之所以能够比普通投资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更具效率, 是因为风险投资在资本内部构成上的先进性。这里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不意味有真实的资本存在, 而是以契约化方式形成的财产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这样的安排大大提高了技术和管理的地位和价值, 从而提高了资本运作的效率和追逐利润的能力。风险资本构成国情不同构成上有差异。如在美国, 风险资本构成是由大公司资金、年金、国外资金、捐赠和公共基金、个人和家庭资金构成, 分别占全部风险资金的11%、46%、14%、12%、8%。欧洲国家的风险资本构成是银行、保险公司和年金, 分别占全部风险资本的31%、14%和13%, 其中, 银行是欧洲风险资本最主要的来源, 而个人和家庭资金只占到2%。在日本, 风险资本构成是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资金, 分别占36%和37%。国外资金和证券公司资金, 各占10%, 而个人与家庭资金也只到7%。由于我国民间资金市场活跃, 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有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因此, 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是我们的选择。

(2) 大力发展区域性的风险投资基金。基金具有面额小, 投资主体多样化, 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风险基金的发展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资金支撑作用, 是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的组建模式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 欧美国家是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建立风险基金的。在有限合伙制内部设立两类不同的法律投资主体:一类是有限合伙人, 一类是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提供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 以投资额为限对基金组织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应持有基金股份的一定比例, 普通合伙人也是基金公司的管理人, 并享有公司破产善后求偿权。在收益分配上, 普通合伙人除了获取基金股份收益外, 其劳动报酬还直接与基金公司效益挂钩, 这样就有利于发挥基金公司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作用, 从而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诚然, 我国尚不具备这个条件, 但可以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可以在资金或税收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 使广大投资者认识与了解风险投资基金;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 区域性试点, 出台优惠和保护政策, 刺激投资者的投资欲望。

(3) 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一般是带有政策性的特定类型的创业投资公司, 具有半官方性质, 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对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目前已有的一些创业投资公司虽然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但其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针对一般中小企业, 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 而是定位于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型企业, 不利于一般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从支持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应定位于提供中小企业信托、投资与咨询服务, 以此推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水平。

(4) 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体系是否具有通畅的退出通道, 是关系到风险投资资本能否实现价值回报与进一步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 也是影响风险投资对其投资者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全省现有的企业中产业档次高的企业不多,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经营者本身层次不高, 二是单个企业要发展高档次产业还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胆识和资本。在这方面, 风险投资就可发挥作用。因为风险投资本身担负着扶持高科技企业, 促使其成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的使命, 被培育出的高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则是风险投资退出及获得高利润回报的最有效的途径。区域风险投资体系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必须要为风险投资提供通畅的退出通道, 从而起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4.拓展金融市场, 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要大力发展以股票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除在国内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以及场外市场上融资外, 可偿试设立区资本市场体系, 为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 从而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为此, 首先对经营规范、业务运行正常、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行重组和改制, 建立符合上市要求的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次, 要做好准上市公司的辅导期工作, 为上市作好准备。二是为中小企业开辟债券融资渠道。可参照我国的《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制定一套适合江西经济发展要求的地方性法规, 使之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让有成长性强、资产结构合理、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 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和债券资信评级的基础上发行短期企业债券。三是有条件地规范发展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在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下, 股权流动与股份转让是股份制企业内在机制的必然要求, 这就需要有一个为股权流动和转让而设立的市场, 这个市场就是场外交易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武汉地区就试验过, 效果还是理想的, 但由于当时政府和经济环境的局限性没有延续下去。所以, 政府有关部门应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制定统一的进入标准、发行和交易制度, 加强监管, 为经营条件和经营状况差异较大的各类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 金融支持江西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安排,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实现金事支持经济的重要保障。

1.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一般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在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状况下, 一个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体系有助于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 提高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在处理少数银行构倒闭事件中, 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安全网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邓迟, 2006) 。相对于银行, 中小金融机构吸收的资金主要是民间资金, 相当于民间金融性质。而民间资金贷款期限灵活, 手续简便, 民间金融提供的多为信用贷款, 一般不需要抵押物, 也无须担保, 风险防范多以亲朋好友获取的信息为保证, 这种人缘或血缘、地缘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银行金融风险评价体系的替代。中小金融机构象大银行一样, 也会有大规模的资金流动, 会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由政府出资负责, 设立政策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公司, 对实行吸收公众存款的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强制投保, 从而保证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安全, 增强客户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 分散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 增强其融资能力, 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2.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制度。

在资金市场上, 一个不言的事实就是中小企业很难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那里得到贷款。虽然各地政府也纷纷成立担保公司, 但因其规模小, 资金有限, 中小企业获得信用担保的条件较为严格, 政府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基于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态, 民间担保公司出现了, 他们相当于中间商, 收取一定费用, 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承担了贷款不能归还的风险, 为中小企业融资搭桥铺路。这种民间担保公司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 是自发产生的, 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因此, 一方面, 政府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鼓励、支持和规范民间担保公司的发展, 使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另一方面, 用政府“看得见的手”配置和整合现有资源, 让更多的民间担保公司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 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在具体做法上, 浙江省的经验是:完善了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财产担保制度, 建立了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制度与再担保制度和省级信用再担保机构。这在不同地区是可以借鉴的。

3.培育和建立企业征信制度。

信用制度是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 征信制度的建立是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和民间金融进入民间金融市场的重要制度保障。应该说, 中国的优良传统是讲信用。但在过去的几年间信用问题曾在一些地区造成了危机, 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就为政府高度关注。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度, 我国是从五个方面加快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一是加快征信法规建设;二是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三是积极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征信机构, 逐步开放征信服务市场;四是加强征信市场监督管理;五是抓紧制定信用服务行业标准, 推动信息共享。因此,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健全企业投融资的信息制度, 方便金融机构了解企业和企业之间及时撑握各种信息。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投资信息、地域投资信息等投资信息发布制度, 同时充分发挥收集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为资金持有者牵线搭桥, 使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政府还应鼓励民间信息服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投资咨询中心等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信息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其信息灵的优势, 为企业提供各种经济金融信息、投资信息等。其次培育条件创建征信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应根据上述要求, 建立一个由中央银行牵头、由各金融机构参与、相关部门配合, 如工商管理、税务、保险、资产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征信体系, 建立包括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自然人在内的信用数据库。随时向客户提供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黑名单, 以保证金融交易中有关当事人的利益。

(三) 区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1.产业政策支持。

产业政策是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服务的。在市场经济作用下, 产业政策的作用是具大的。一是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限;二是可以促进产业超常规发展;三是可以增强要土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四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 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方面, 除有重点地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外, 应当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的产业限制, 逐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有不同程度限制的金融保险业、进出口贸易、通讯网络建设、邮政网点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医疗机构等行业, 同时加紧清理和制定有关的政策或法规, 确保民间资金有序进入这些行业。政府在产权改革上还应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组, 对企业兼并、联合、收购所引起的土地转让、房屋不动产和水电等生产要素的过户费用, 应予以政策扶持。此外, 政府还应当引导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 强化企业治理, 使之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支持。

财政政策是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的支持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投资补贴、加速折旧、减免税等措施加速发展薄弱产业, 扶持新兴产业, 补贴亏损产业, 促进企业投资, 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和产业发展合理化。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公平合理, 大企业和小企业一视同仁,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样对待。在政策的运用上应遵循如下原则:财政拨款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财政补贴应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税收优惠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于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先导产业。此外, 在某些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投资领域, 财政还可以对民营企业风险投资给予担保, 以解决其融入民间资金的后顾之忧, 同时又更好地发挥了民间资金的作用。

3.金融政策支持。

一方面, 中央银行要大力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地区经济服务。在吸收民间资金和放贷方面 中央银行应给予 地方性金 融机构一些特殊政策, 比如, 在服务方面如何当好“最后贷款人”和“最后清算人”;另一方面, 构建区域经济金融支持体系。一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分行设置企业信贷管理部门, 研究支持民营企业计划, 制定支持企业的信贷管理政策及措施。二是商业银行要不断探索实施方便企业和城镇居民的担保、抵押、结算金融服务措施, 比如贷款限时服务, 业务公开和收费公开等。三是商业银行要实行金融创新, 在金融工具创新方便大胆设想, 比如四川省建行实行的“集资委托贷款”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工具, 在现有条件下, 可开展股票、国债、产业投资基金、保险和信托产品等创新业务。四是城市商业银行要转轨定向, 以支持民营经济为主, 并逐步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的份额。五是加强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农村劳动力很难和资本相结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资本在农村越来越为一种稀缺的要素。江西是传统的农业大省, 必须从经济发展战略高度, 重视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金融部门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业务布局, 加大对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做好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和扩大工作, 支持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以支持“三农”为主线, 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县域农业发展银行适时转轨, 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 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农业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与地方政府之间积极进行沟通与协调, 在严格监管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积极促进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创新。

4.发挥政府在构建区域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仅靠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区域金融支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这个环境需要当地政府的努力创造。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 改进服务, 调整领导驾驭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 创造一个充满创新和生机活力的体制和机制, 为区域金融支持江西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和服务性作用。因此, 政府作用应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法律法规。中小企业是江西经济发展的主体, 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 比如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强, 创立和管理成本低,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速度快等, 但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是存在“融资瓶颈”, 又是容易被金融机构“忽视”的经济主体。因此, 加强中小企业立法, 对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 将所有中小企业视为一个统一整体, 从法律上确定其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和管理原则, 以保护它们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层面上给予中小企业融资重点保护和支持, 为它们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建立为经济主体提供综合辅导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经济主体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靠自身的力量很难使经营管理、融资能力快速提高, 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成立一批提供咨询、信息、教育、技术等方面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通过中介机构引导经济主体实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引导经济主体诚信经营, 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3)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和合作, 促进产业升级。在竞争与合作上, 构建政企合作舞台, 由政府鼓励支持企业主动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需求, 与外商、外资联姻,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加快与国际著名企业的联结, 形成产品加工链, 谋求在高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同时, 政府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邦助企业改制和转型, 实行产权多元化发展, 积极举荐集团形成上市公司, 依托信息资源, 积极融入全球经济。

(4) 促进企业行业性自治机构的建立。在目前条件下, 如果依靠企业自身成立行业性自治组织还存在一定困难, 应由政府牵头, 依托工商联或商会来组建一批行业性自治组织, 而且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启动和规范行业性自治机构的成立与运作。但应保证企业行业性自治机构的民间性和自律性, 避免机构的官办色彩, 政府在组建过程中, 要注意将其培育成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性和自律性组织, 依靠行业组织来建立起企业自我融资服务体系。

(5) 当好企业融资参谋和助手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影响企业的融资活动, 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财政直接投资政策, 制定财政补贴政策等。

(四) 强化企业自身建设, 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创造微观环境

金融直接的服务对象是经济主体, 而经济主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 因而企业本身也应该做好自身发展工作, 只行这样, 才能创造一个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因此, 应着力以下方面的建设:

1.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改变原有形象。金融服务最为直接的对象是企业, 企业的信用好坏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资产经营, 企业要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 应牢固树立信用观念。一方面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规章制度, 定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 做到规范发展, 产权清晰, 提高自身资信等级, 创造条件使企业在硬件上更多地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另一方面, 企业经营者要加强金融法规的学习, 尤其是在转轨建制过程中, 应充分尊重银行的债权, 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 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信用度, 增强筹资能力, 必须要尽快转变经营机制, 通过企业改组改制, 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 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企业只有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 注重质量内涵型发展, 用内涵型发展带动外延型发展, 使自己成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企业, 才能保持发展活力, 才能赢得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任, 使自身的融资地位得到提高。

3.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当今, 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世界性的发展主题, 技术演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由于科技进步导致产业不断发展, 新产品不断出现,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质量不断高度化。而企业本身是新思想、新发明、新竞争形式的源泉, 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企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必须发挥自身所长, 走高科技发展道路, 依靠科技成果, 加速企业技术进步, 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4.实现企业自主创新, 全面提升企业质量。首先, 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包括产权的明晰和产权结构的合理两个方面。从企业的制度创新实践来看, 凡是产权明晰的, 企业发展就顺利;凡是产权模糊不清的, 企业发展困难。因此, 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还是股份合作制企业, 都需要明确产权关系。至于企业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各具特色, 在产权结构上不一定要讲求产权的多元化, 但不能一股独大, 以产权结构合理为宜, 能起着制衡作用的产权结构就是合理的。其次, 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从理论上讲, 企业的创新分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来说, 这三类创新都是相当重要的, 他们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 构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涵。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 形成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任何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活动都需相应的激励机制, 而企业制度创新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改变产权结构为企业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制度创新的组织管理方面的保证, 形成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保障机制。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活动, 必然面临相应的组织管理问题, 没有不断的企业管理创新, 逐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功的制度创新是不可想象的。三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能力保障机制。任何创新活动除需有动力因素外, 还需有相应的能力保障。技术创新的结果——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方法为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推动力。

因此, 企业只有通过创新, 既可以得到银行资源共享金的支持, 又能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区域金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是调解区域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区域金融支持下, 近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很快, 但从江西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金融支持江西经济发展方面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离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需要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要制定一系列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对策, 促进金融、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在发展江西经济方面有所作为。

江西旅行社发展成果 篇5

江西是农业大省,从而其旅游资源也因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江西旅行社孕育而出,在现代化的今天,旅行社也必须做成适应社会的改革,解决困扰和阻碍旅行社发展的各种因素和问题。

在部门挂靠承包问题上,江西旅行社降低了旅行社及其分社、服务网点的设立条件,明确并简化了设立程序,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开展分社、服务网点设立备案、指导、规范工作和规范、简化江西旅行社设立许可工作程序,使得大部分中小投资人进入江西旅行社市场开展经营服务的要求,和江西旅行社企业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招徕咨询服务网点,实现网络化、规模化经营和发展的要求,都能够合法顺畅地得到实现,从根本上动摇了部门挂靠承包等问题存在的基础,使问题已开始松动缓解,并将进一步得到更为彻底有效的解决。在超范围经营问题上,由于江西旅行社取消了分类,调整了业务经营权划分,所有江西旅行社都可以经营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彻底消除了江西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入境旅游招徕接待的问题。此举为开放招徕旅游者委托代理业务留出空间,也为解决出境旅游(包括边境旅游)超范围经营奠定了基础。

这些突出的问题都正在得到解决。江西旅行社业正在按照旅游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发展创新。

一是江西旅行社按照有关精神,江西旅行社积极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为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的公务差旅、会议展览和企事业单位的商务旅行、奖励旅游等,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优质高效和廉价的服务,在扩展业务空间的同时,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力量。

二是江西旅行社加快网络化、集团化步伐,积极调整服务方向,扩展经营服务规模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努力为大众提供更为周到便捷的旅游服务,江西旅行社更好地适应游客休闲大众化、日常生活化发展的需要。

三是江西旅行社及时规范合同,修订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合同示范文本,制定赴台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和组团接待合作规范要点,继续提高履约质量,进一步推进江西旅行社诚实守信经营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顺畅、舒心出游,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四是江西旅行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认真贯彻落实新条例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实行国民待遇的规定,外资旅行社出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并积极依据新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开展外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试点、开放工作。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继续扩大对内资开放旅行社投资和经营服务市场,消除体制、制度、政策方面的障碍,江西旅行社跨地域投资设立子公司、分社和在规定区域内设立服务网点也出现了新高潮。

江西公安高等教育发展前瞻 篇6

关键词:公安高等教育必要要求发展规划

一、申办江西公安学院的必要性

(一)申办江西公安学院是我省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社会治安形势新变化、犯罪形式新特点看,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犯罪形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不仅犯罪数量增加,而且犯罪的复杂性和社会危害程度越来越大。

2从民主法制建设、公安执法的新要求看,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现代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对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传统的公安工作方法、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全面推进我省公安工作的内容、方式、运行机制等改革的过程中,各级公安机关迫切需要增加民主法制观念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迫切要求加强对公安工作警务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迫切要求加强公安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

3从公安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看,办学层次与规模都需要提高一个档次,才能适应公安工作客观实际的需要。截至2006年,我省公安民警中,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民警总数的比例偏低,且多数为第二学历,低于党政部门,也低于法院、检察院。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国每万人中的警察平均数量为12人,我省不到8人。加上每年退休、转行、伤亡等因素自然减员1000人左右,如果在10年内达到全国的平均数,我省公安民警每年约需补充2000~3000人。

(二)申办江西公安学院是我省公安(政法)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全国公安(政法)教育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要求看,由于公安工作的性质对公安民警综合素质有比较特殊的要求,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不能主要依靠社会院校培养,而要靠自己运用特殊手段打造。警察素质的养威教育具有特定的阶段性,大学期间正是最重要也是最佳的阶段。我省基层公安机关普遍反映,公安院校毕业生在政治素质、警察意识、业务能力以及对公安工作的整体适应性等方面明显具有突出的优势。我省多年公安教育的实践表明,高层次的公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加强在职干警教育培训、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治安保卫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公安科学研究、进行公安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为公安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科技支持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从我省公安(政法)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为实现省委提出的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必须急起直追建设本科公安院校。我省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近年虽然得到了长足进展,但和兄弟省市比起来,我省目前还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安(政法)本科院校。为此,省政府已把设立一所公安政法类的本科院校放在了江西高教发展规划的优先位置,这为公安本科高等教育赢得了一定的先机。

(三)申办江西公安学院是我省公安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我省公安高等教育已走过的发展历程看,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是我省目前唯一的一所公安高校。多年来,它为我省政法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同时为兄弟省(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公安机关输送了大批公安专业人才,包括公安教育的精英。在学院各方面已经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如不顺势而上。则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本来规律,抑制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2从形势发展对我省公安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与兄弟省同类院校比较看,从人才培养规格来说,随着形势发展,专科教育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安工作人才,有必要提高公安教育的办学层次,吸收优秀的生源。

二、申办江西公安学院的可行性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现有在校学生人数近5885人,现有新校舍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教职工406人,校内专任教师256人,校外兼职教师64人,校内专任教师中教授36人。副教授7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硕士研究学历(学位)教师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超过18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27.31万平方米,生均45.52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量均基本达到升本要求。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改革,特别是近些年围绕教育部和江西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目标,在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走在了全国公安院校和全省高校的前列。目前,学校有《侦查措施与策略》、《公安实用法学概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还有2门公安部精品课程,7门江西省优质课程:有江西省高职高专唯一的国家名师,6名省高职高专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4个,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3个:主持完成了国家、江西省教育教学科研课题60余项,包括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20余个奖项。自1984年至2008年,该校教师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l 750篇,主编(参编)出版教材、专著306部,主持各类课题258项(其中国家、省部级132项),获得各级学术成果奖650项(其中省部级131项),已基本达到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

三、江西公安学院的发展规划

1校名。学校名称为江西公安学院。

2校址。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新建县云湾公路1666号(现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新校区)。

3办学主体及管理体制。江西公安学院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公安部共建,江西省公安厅主管,业务上接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4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规模。学院着眼于为“科教强瞽”战略服务,立足公安部门,面向政法系统,兼顾企事业单位对保卫人才的需要,培养实用型与研究型相结合、以实用型为主的高素质公安保卫人才。建立江西公安学院后,在一定时期内保留专科教育,逐步过渡到以本科教育为主,并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在职干警教育培训。

学院规模预计在2010年将达到6000人,2015年计划规模达到12000人。

5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以法学、工学为主,兼教育学、管理学。根据新时期公安工作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调整专业方向,积极办好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适时发展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实行公安专业与非公安专业并重发展的战略。公安专业要办出特色,在现有公安专业开设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物证技术、交通管理、警察管理、法学(警察法方向)8个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本科的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学等专业。同时,积极申报警察战术与指挥和防暴专业。非公安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找准切入点,重点定位在为社会安全产业培养人才,办好安全防范技术工程、公共安全管理、行政管理、法律英语专业等等。

6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按照50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充实、培养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总数将达到280人以上;教师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教授、副教授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50%以上:通过引进选调、选优培养、重点扶植、送外进修等方法使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50%。

7建设经费投入。(1)投资体制:学院的教育事业经费由省政府投入,公安部予以支持:学院的创建费实行省政府和主管部门投入、岱山校区土地变现、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学校自筹等多途径筹措资金的体制。(2)建设经费投入:建设江西公安学院新校区经费投资总额需8.8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2006~2010年投资约5.1亿元,建成目标为入驻学生6000人,年培训50D0人次:第二期2011~2015年投资约3.7亿元,建成目标为入驻学生12000人,年培训10000人次。

江西经济发展 篇7

江西智慧旅游网网站上的产品均链接显示在江西旅游旗舰店上,省旅游局独家授权江西旅游旗舰店(http://jxlyqjd.tmall.com)经营。本文主要以江西旅游旗舰店为探究对象,分析其智慧旅游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旗舰店优化、旗舰店产品和旗舰店营销三个方面提出江西旅游旗舰店的发展建议。(本文分析数据截止时间为2014年2月19日)

一、江西旅游旗舰店现状分析

江西旅游旗舰店导航包括景区目的地、出发地、旅游行程天数、自由行产品等,网站框架比较完善。旗舰店有十八个不同的产品,大多为门票和酒店预订产品,如婺源、南昌星期八小镇、明月山、庐山秀峰门票、龙湾温泉电子门票,庐山如意卡,宜春维景国际大酒店门票,三清山田园牧歌度假区、凤凰沟门票、婺源清华园大酒店,婺源滨江宾馆、庐山锦绣盛世宾馆,明月山、酌江溶洞二日游、庐山锦绣假日宾馆、庐山锦绣嘉园宾馆。

(一)产品更新规范方面

第一,产品更新维护滞后。点击网站上的产品,大多数产品已下架。能够预订的产品为季节性不强的产品,如南昌星期八小镇门票,销售数量为45张。其中秋游产品已经不合时宜,店铺首页还未更改。第二,产品类别少。江西旅游旗舰店,主要有温泉游、特色线路、秋游、省内特色游四类产品,四类产品中以门票和酒店预订为主。如庐山、三清山、明月山、婺源、龙湾温泉电子门票。现阶段的产品较少,像其他网站展示的一些踏春游和错峰游产品均未显现。

第三,旗舰店导航产品有限。景区目的地主要有庐山、婺源、明月山、南昌周边;出发地有南昌和九江两地;旅游行程天数为一日游和二日游;自由行产品为三清山和庐山;产品类别为温泉游、特色线路、秋游、省内特色游。旗舰店导航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第四,产品有待进一步的规范。江西旅游旗舰店的产品名称和产品详情等还需规范。如南昌星期八小镇门票在店铺中的显示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显示为南昌星期8小镇等。同一个产品出现不同的显示,会给顾客造成困扰;同时显示旗舰店店铺不够规范和专业。另外,在产品详情里,产品的描述排版不统一、不美观。

(二)产品运营方面

第一,主要销售量为门票。江西旅游旗舰店的主要销售的产品为门票,销售数量为数百笔。销售较好的宝贝依次为差价补拍——1元拍1个(与另一个相同产品合并,已售出33934笔)江西上饶婺源景区门票(891笔)南昌星期八小镇(368笔)庐山秀峰门票(210笔)。

第二,收藏量较多的产品为门票。收藏数较多的产品依次为南昌星期八小镇门票(120笔)江西上饶婺源景区门票(收藏58笔)明月山景区门票江西宜春(8笔)庐山秀峰门票(5笔)庐山如意卡(3笔)。

三、江西旅游旗舰店发展建议

(一)旗舰店优化

优化旗舰店首页。江西旅游旗舰店网站首页设计不够突出江西地方旅游特色色彩,不能显著的区别于天猫上其他的旅游店铺。因此在旗舰店首页多加入一些江西旅游特色元素,能够很好的区别于天猫上其他的旅游旗舰店。

(二)旗舰店产品

第一,规范并维护旗舰店产品。旅游服务栏目显示内容是旅游包车,而实际显示内容为明月山、酌江溶洞二日游,网站需要及时更新产品信息。第二,丰富旗舰店产品。旗舰店产品十分有限,仅为十八个产品。江西旅游旗舰店亟需增加旅游产品类别,丰富旅游内容。

(三)旗舰店营销

重视旗舰店软文营销,积极构建旗舰店口碑,奖励旗舰店顾客分享旅游体验。策划具有噱头的营销活动,吸引顾客眼球,提高旗舰店浏览转化率。

摘要:近年来,江西省旅游局大力推动江西智慧旅游的发展,并主办江西智慧旅游网,促进江西智慧旅游快速发展。江西智慧旅游网网站上的产品均链接显示在江西旅游旗舰店(天猫网)上,省旅游局独家授权江西旅游旗舰店经营。本文主要以江西旅游旗舰店为探究对象,分析其智慧旅游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旗舰店优化、旗舰店产品和旗舰店营销三个方面提出江西旅游旗舰店的发展建议。

江西多联机市场发展迅速 篇8

日前, 本刊从市场上了解到, 江西市场多联机发展迅速, 同比以往增幅较大。一直以来, 江西市场都是以水系统机组为主。近2年,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以及各多联机品牌的努力推广, 多联机得到各大设计院所和消费者的认可, 多联机的整体市场容量也不断上升。

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西市场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在进行, 各多联机品牌加大了对家用中央空调的宣传力度, 大金、东芝及国产“家电派”在上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江西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9

1 江西兔业现状

1.1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7°97′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江西作为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和海西经济区的腹地,京九铁路、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和大广高速纵横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省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左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无霜期长,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农业、林业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是中国的稀土、钨、陶瓷、脐橙、甜柚、蜜柚、蜜桔、白莲、毛竹、板鸭、肉兔、灰鹅和油茶之乡。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由于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江西在兔养殖方面具有很长的养殖历史、群众基础好,非常有利于兔业快速发展壮大。

1.2 兔品种

20世纪50年代,江西引进法系皮肉兼用獭兔、青紫兰兔和力克斯兔。60~70年代,随着全省创办农林垦殖场,英、法系安哥拉毛兔成为全省兔种结构中的重要品种。80~90年代,引进了大型皮肉兼用兔“日本大耳兔”在江西推广养殖。21世纪初,在全省推广著名优质肉兔新西兰兔。目前,全省饲养的兔品种约有20个,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吉安、九江、丰城、宜春和抚州等地。

1.3 兔的生产及加工状况

近年来,江西兔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兔专业养殖户,如赣州市畜牧研究所种兔场、海燕兔业有限公司、江西东鹏兔业有限公司、兴国盛达兔业等。据统计,2009年江西共出栏商品肉兔800多万只,实验兔约2万只。

肉兔加工是肉兔产业的配套项目,也是延伸兔产业链、提高其副价值的渠道,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农业开发政策。目前,江西拥有一批兔肉加工企业,如圣丰高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兔肉加工厂、婺源县江湾镇荷田野兔养殖加工厂等。开发的腊兔、板兔、五香兔、熏香兔、兔肉松、野兔干、缠丝野兔等产品供不应求,开发前景很好。

1.4 兔市场

近年来,肉兔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有的地方活肉兔价格高达20元/kg。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人们对健康、绿色、安全食品的追求,使得兔肉越来越受欢迎。兔肉内销市场广,需求量大,仅邻近江西的广州市搓头和南海大沥批发市场的活兔日销量就达60多吨。由于江西靠近广东、福建等发达沿海地区,江西的肉兔生产被许多经商及加工者看好,纷至踏来,争相收购。兔毛用来制作纺织品,具有比其他天然纤维纺织品更好的保健功能,而且轻、软、滑、白、吸湿性强。环保、健康、舒适、漂亮的兔毛制品,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时尚着装,受到广泛青睐。目前江西的兔毛价格为150元/kg左右,獭兔生皮为30~60元/张。

生命科学、医学教学、医药实验、有关科学研究及药物生产与检验等方面需要大量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的实验兔。江西实验兔生产相对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每年100万只的市场需求。

2 江西兔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西兔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2.1 兔业科研支持力度较小

由于兔业在畜牧生产中所占比例偏小,属于新兴产业,与省内牛、猪、鸡、鸭、鹅业等方面的研究相比,兔业方面的研究获得的政策及经费支持力度小,影响了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2.2 养殖技术有待进一步普及

与全国一样,兔养殖在江西不如其他猪、羊、禽类那样受到重视,因此从事家兔育种的兔场或专业科研单位较少。近年来,受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及市场的影响,农民养兔的积极性很高,提供的种兔和技术服务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今市场上流通的种兔大部分来自农户或外省,由于饲养者专业技术水平有限,购买的种兔不合格或良种引进后退化,导致家兔长得慢、个头小、生产性能低、畸形、抗病力差、死亡率高等。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

从良种的供应、专业化的饲养,到专用疫苗和药物及技术服务、培训,商品兔的回收、加工、销售等,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些养兔户使用的饲料没有按照科学的要求配制,饲料浪费较大。在疫病防治上,由于疫苗品种不全、质量问题以及防疫程序等问题导致疫病防治效果不佳,常常有疫病发生,死亡率高,致使兔农亏本。

2.4 受传统观念束缚,规模化兔场少

江西许多地方素有养兔习惯,但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兔业作为副业来对待。目前,农户仍以分散养殖为主,饲养规模大部分在10~30只母兔,饲养管理粗放。有些养殖户风险意识不强,盲目跟风,出现新养殖户不断涌现,老养殖户不断消失的现象。

3 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江西的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是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和海西经济区的腹地,京九铁路、浙赣铁路、泸昆高速和大广高速纵横贯穿全省,交通便利,区域优越突出,称为沿海地区的后花园。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9℃,农作物生长茂盛,非常适宜兔的生长发育。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为兔提供了大量饲料来源。同时,劳动力成本低,可降低生产成本。江西到广东、福建发达沿海城市仅需4~5小时,运输快,成本低。

3.2 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江西率先在全国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而培育新农民、新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肉兔养殖投资小、见效快、劳动强度低、利润空间大。与其他畜禽相比,兔属于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节粮型草食动物,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是发展农村特色养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好项目,好产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把兔业作为发展农村的新兴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实现农业增值、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各地政府应该重视和支持的。

3.3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兔业人才的培养,解决技术难题

江西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肉兔之乡的优势,以科研院所为依托,成立兔产业研究工程中心,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和完善兔业技术,依托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机制,整合畜牧科技机构、养殖业、兔业协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围绕兔业产业化链条中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善,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如饲料配方、选种选育、良种供应、疫病防控、兔加工技术、技术培训等,构建一个实用的兔业技术服务体系。

3.4 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运作程度

减少小户养殖模式,扩大规模化养殖,加快中型规模养殖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组建专业合作社、养兔协会等组织,采用“公司+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提高组织化运作程度。以企业为主体,有机结合江西的养兔专业合作社和科研单位,建立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科学管理,与养殖户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江西兔产业的健康发展。

3.5 培植龙头企业,创建行业品牌

浅谈江西红色旅游发展 篇10

1.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红土地”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品位极高,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一定的垄断性。如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红色故都———瑞金、秋收起义策源地———萍乡等革命圣地。省内有81个县(市)被国家定为老革命根据地,赣州瑞金、上饶集中营、井冈山茅坪等景区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336处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文物4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72件(套)。由此可见,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是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1.2 区位条件优越,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西省地处中部,是东西部的腹地,东南沿海的后花园,加之紧邻“长珠闽”等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国际航线,吸引了更多的海外游客;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航线;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建立了“天”字型高速公路的格局,不仅形成了与相邻六个省会城市省际8小时经济圈和以南昌为中心的省内4小时经济圈,而且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交通的便利,可以带来大量的游客。

1.3 客源市场充足,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红色旅游,在游览中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途径。本省、外省很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都会在江西召开,是重要的一个顾客来源。

1.4 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为了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其开发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明确将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通过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另外,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星级饭店实行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的价格优惠;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红色旅游开发用地。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西不断完善红色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初具规模,红色旅游产品渐成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江西红色旅游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旅游产业机构还不够合理,计划经济痕迹尚未消除,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景区涉及到林业、文物、文化、旅游及地方政府等部门,互相掣肘,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也不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项目和产品开发无法按市场化运作,竞争力差,发展活力不足。这种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对正在推进中的红色旅游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体制瓶颈。

(2)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只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没有针对具体的资源特性来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使开发显得过于粗糙,产品单一;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内容雷同,展示方式单调、僵硬,与悠久历史文化结合不多,特色不浓,品味不高,失去了自身魅力。景区均以参观为主,缺少体验性、参与性的项目,不能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参与的要求,对游客吸引力不高。

(3)我省红色旅游企业融资方式非常有限,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筹,外源性融资过分依靠银行贷款,但所获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4)宣传力度不够,发展极不协调。除井冈山、南昌、瑞金等主要红色景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外,其他许多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景区只在当地或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极不相称。这是因为宣传投入较少,使其一直鲜为人知,游客稀少,造成红色资源的极大浪费。发展极不协调,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的贺龙指挥部旧址平时门可罗雀,而与之仅两街之隔的滕王阁内却游人如织。

(5)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保护意识不强。随着旅游发展,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总体学历水平、文化、业务素质偏低,从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较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而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受过正规培训的不多,尤其是优秀营销人才及高层管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本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红色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由于保护意识差,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更是急功近利,只是一味满足快速扩张的旅游需求,以致吸纳游客过多,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都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3.1 创新旅游市场化经营思路,突出地方特色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应体现其独特性,注意发掘自身潜力,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各显特色,展示区域独特性,避免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陈列,使表现手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可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立体多维展示,可开发一些体验、参与式的旅游项目,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譬如利用战争遗迹、题材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等参与性项目,激发游客的兴趣。

3.2 加强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客源市场

强化宣传推介。继续广泛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展销会等进行旅游促销,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各种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促销。要大力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旅行社要适时利用革命纪念日、伟人纪念日、旅游黄金周等喜庆节日,开展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一等系列红色旅游活动。积极开展“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旅游研讨会,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力。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去保护、去挖掘,从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3.3 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旅游业能否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效率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途径有:一是培养内部人才。应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培训或选派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引进专业人才。首先应依托省内高校开设的旅游营销、旅管、导游、景观设计等专业,吸收优秀的旅游毕业生。三是可以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游营销人才、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3.4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失去这些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不能竭泽而渔,应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资源。应以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留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准确把握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力保红色资源不“褪色”,适度地开发利用。要严格遵守旅游规律,保护性开发,加强景点维护管理,使之永续利用,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倡导绿色消费和红色旅游的观念,取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丰收。

摘要: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推动红色旅游向纵深发展,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红色旅游,优势,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文军.开发江西赣州六县(市)红色旅游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3]叶周.“红色旅游”独具魅力[J].人民论坛,2004,(10).

[4]林明太.莆田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莆田学院学报,2003,(4).

江西经济发展 篇11

以特色带动发展

特色板块初步形成

2007年,江西出版集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完善市场定位原则,充分发挥各出版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整合资源,现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板块结构。如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红色文化历史读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少儿读物和青春文学读物;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高考与美术基础类读物等。特色板块的形成,促进了集团公司和各出版单位图书品牌的形成、出版物结构的优化。根据开卷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江西出版集团市场综合排名第11位,比2006年上升了5位。

开放联合成果显著

2007年,江西出版集团在美国洛杉矶成功举办了“中国江西出版文化周”活动,与多家海外出版单位签订了15种版权合作协议和多项版权合作意向。集团各出版单位与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签订版权合作协议148项。同时,集团还积极探索参股海外出版社,以期真正“走向世界”。

2007年,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控股重组中国和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全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区域兼并重组。

江西出版集团与香港利奥集团合作,在南昌建设现代化高端产品印刷基地,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它直接面向海外印刷加工的市场,为集团做大总量创造了条件。

三大“利润中心”业已形成

为改变集团利润构成单一,主要依赖教材教辅的局面,江西出版集团2007年在继续突出“教育图书”利润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加快了“资本运作”和“房地产”利润中心的建设,初步形成了集团三大“利润中心”:一是资本运作实践成功。集团所属蓝海国投公司,成功推进资本运作实践,所产生的利润约占2007年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二是重点项目精心谋划。集团“红谷滩电子城”项目于去年10月开工,而“出版产业大楼”项目和“出版产业基地”项目正在运作中,这些项目建成后,具有大幅升值空间,将大大提升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2008年将实施“五大工程”

2000万元打造精品

江西出版集团为了抓好“精品工程”, 计划投入2000万元,扶持精品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其中1000万元用于扶持“走出去”和精品一般图书,1000万元用于扶持精品教材教辅图书。江西出版集团将改革教材教辅图书选题申报机制,完善精品图书申报审批程序。集团公司将采用选题招投标的方式,由各出版单位独立或联合提出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和市场营销方案,集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后中标的出版社将取得编辑出版权,也将获得集团公司的资金支持。

营销改制,鼓励多种新模式共存

2008年,江西出版集团将积极推进出版物营销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在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出版物销售业务做大做强、员工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出版物营销模式,组建股份制出版物营销公司;二是在保证集团公司和出版单位收益的前提下,鼓励员工投资参股;鼓励市场营销力量强的出版社,通过联合或兼并方式整合其他出版社的营销业务和营销队伍。

科学规划,抓好“走出去”工程

江西出版集团要求各出版单位加强科学规划,积极抓好“走出去”工程。一是加强对国外出版市场的系统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出版物。二是要认真选择可靠的合作对象,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推动版权贸易以增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与海外各阶层华人的联系,借助他们在职业范围内的影响,为各出版社策划选题、联系作者、组织稿件。四是建立“走出去”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确定专人负责“走出去”工作,制订“走出去”长期规划,有目的、分步骤加以落实。

明确分工,推进多元投资

江西出版集团制定了“一元为主,多元投资”的战略。在此战略中集团总部以房地产和资本运作为多元投资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各出版社则要充分依托专业特长和文化优势,在延长产业链上做足文章。一是开展多媒体互动。走书报刊、音像电和网络联合之路,通过对出版资源进行多梯次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版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二是依托专业分工与特长,向教育、艺术、农业等产业延伸,通过外引内联,积极开发相关相近产业,不断衍生新的产品。

深化改革,推进股改上市

江西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议 篇12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 包含五大城市群, 覆盖11个省市, 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21%;共有约6亿人口, 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覆盖五分之一国土与六亿人口。

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在向长江流域转移。长江经济带占全国比重从2000年的40.76%, 到2014年提高到41.59%, 在产业转移和内需扩大的持续影响下, 长江流域正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流域占全国比重将不断提高, 预计未来将提高到50%。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 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 布局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等一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企业。钢铁产量全国占比36%, 汽车产量全国占比47%, 石化工业产量全国占比50%以上。

二、江西支持长江经济带投融资分析

江西省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领域包括推航道、港口、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综合交通枢纽等, 主要任务包括确保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 2016年达到6000公里, 建成“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到2020年铁路运营里程5000公里以上、长江航道通航里程795公里等, 预计政府投资总资金需求超千亿元。根据江西省“十三五”规划, 全省经济社会“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台阶、力争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年均财政资金供给增长10%, 预测2016年江西省财政支出方面可供给资金为4783亿元, 财政资金基本可满足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投资需要。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分析,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结合江西支持长江经济带的重点领域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等方面, 相应设计合理的融资模式, 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投入长江经济带领域, 如长江沿江岸线港口设施可采取港口经营性设施补贴基础性设施的融资模式, 可采取以电养航的模式, 用水利发电收益作为水运航道建设的资金;铁路项目针对其规模较大的特点, 可采取传统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创新的融资模式, 通过资产证券化, 盘活铁路存量资产, 用于新建铁路建设;公路项目可采取贷款+债券的融资模式, 扩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

二是结合当前江西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集中项目、资金等资源, 强化自主创新, 提升主动研发能力, 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速高端产业集聚到城镇区域, 按照江西省产业发展导向, 不断提升产业的结构层次, 结合江西的自身特点, 拟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设定必要的工业进入门槛和投资强度及能耗污染控制标准。支持江西省设立省级工业园区融资平台, 实现工业园区企业的聚集, 保证园区新增企业都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要求的高质量企业, 通过工业企业的“出城入园”促进居民就业、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

三是差异化支持江西省内市县区工业发展, 重点支持“一群、两带、三区”城镇化建设, 支持“全国百强县”、财政实力较强的县域项目建设, 鼓励县域突出地方特色, 发展优势工业。重点推动产城结合的工业产业项目, 包括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建设及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支持江西工业快速发展, 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工业转移。

参考文献

[1]郭濂, 李志伟.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论支撑与国际借鉴[J].开发性金融研究, 2015 (3) .

[2]张红梅.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J].开发性金融研究, 2015 (3) .

上一篇:医疗水平下一篇:蔬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