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水平

2024-12-06

医疗水平(精选12篇)

医疗水平 篇1

摘要: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是医疗业务部门选定并取得审管部门认可的剂量、剂量率或活度值,用以表明一种参考水平,高于该水平时则应由执业医师进行评价,以决定在考虑了特定情况并运用了可靠的临床判断后是否有必要超过此水平。本文简要讨论了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概念、目的、实际应用和制定程序。

关键词: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调查水平,诊断放射学,核医学诊断,最优化

在应用患者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时,患者同时是危害和利益的受体,受到的辐射剂量主要取决于临床需要。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不同,对患者的个人剂量约束是不适用的,因为这样做可能影响患者的诊断或治疗效果,使得弊大于利。但是,对患者所受照射需要实施有效控制,使其与临床目标相称。在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检查程序的照射中,使用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来达到防护最优化的目的[1,2]。本文对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概念、实际应用和制定程序试作简要探讨。

1 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BSS)[3],医疗照射指导水平(guidance level fo medical exposure)是指医疗业务部门选定并取得审管部门认可的剂量、剂量率或活度值,用以表明一种参考水平,高于该水平时则应由执业医师进行评价,以决定在考虑了特定情况并运用了可靠的临床判断后是否有必要超过此水平。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2,4,5]则采用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DRLs)这一术语,对儿童又称“参考剂量水平”(reference dose levels),并定义为:在电离辐射医学成像中,在正常情况下用于指明某一特定程序对患者造成的剂量或施予的活度对这一程序来说是否异乎寻常地高或低。

欧洲委员会[6]也采用DRL这一术语,将其定义为:以广泛使用的设备对标准身材的患者进行典型的检查时,医用放射诊断过程的剂量水平或核医学检查中放射性药物的活度水平。当良好的诊断和技术性能用于正常实践时,标准检查程序中期望不超出这些水平。

不难看出,上述术语含义是完全相同的。GB18871–2002(以下简称CBSS)[7]采用了“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这一术语,并在借鉴BSS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了我国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指导水平[7]。

2 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实际应用

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仅适用于诊断性照射(包括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安全防护管理和质量控制。将指导水平用于放射治疗和核医学治疗过程是不适当的,因为对每个患者逐个选定靶组织剂量应是制定治疗计划的一个部分:靶组织剂量必须大到足以有效,同时应当尽可能降低非靶组织的剂量。

BSS[3]和CBSS[7]要求制定供执业医师使用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指导水平的目的是:对中等身材的患者提供一种合理的剂量指征;对以现行良好的实践可以达到的而不是对被认为是最佳作业条件提供指导;如果可靠的临床判断指明要求采用更大的照射,则可以灵活地加以应用。根据指导水平的这一内涵,应当强调,随着各种设备和技术条件的不断更新与改进,显然应适时修订相应检查的指导水平。

ICRP第三分委员会对诊断参考水平的附加建议[4]指出:诊断参考水平可以用于:(1)通过降低未经正当性分析的高、低值的出现频率,在地区、国家或当地水平上,来改进对一般医学成像观测结果的分布;(2)鼓励获得较窄范围的值,对较为特殊的医学成像任务而言,这代表了良好的实践;(3)对特定的医学成像方案,鼓励获得最佳范围值。当实际观测值明显超出选定的上、下限值时,要进行适当的当地评审并采取行动。一般来讲,此过程有助于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组织剂量,即有助于避免与辐射健康效应相关的不必要危险。文献[4]还提供了上述三种用途的应用示例。

当施行某种检查时,如果受检者的剂量或活度超过相应指导水平,则应加以评审,对该医疗过程和设备进行检查,以判断防护是否已达到适当的最优化;如果没有最优化,则应在确保获取必需的诊断信息的同时,尽量降低受检者所受照射。反之,如果剂量或活度显著经常低于相应指导水平,而照射不能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和给受检者带来预期的医疗利益,就应对所获影像的质量进行地区性评审,按照需要采取纠正行动。

指导水平不是剂量限值,只适用于医疗照射,而不适用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指导水平是对专业判断水平的补充,而不是在医疗的好与坏之间提供一条区分线。这些水平只适用于典型的成年患者,因此,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数值时,要考虑身材和年龄。正如ICRP[5]所言,“它们的应用应有灵活性,以便容许根据正确的临床判断需用较大的剂量”,个人受到的剂量超过该指导水平,并不一定构成违反要求。然而,反复地和显著地高于指导水平则可能提示存在重大问题,并可能是由事故性医疗照射所致,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调查。

对那些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受检者个人剂量或集体剂量的领域,以及降低吸收剂量意味着可导致危险性大幅度降低的情形,指导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这些情况包括:(1)包括健康筛查在内的常用检查;(2)对受检者带来较高吸收剂量的检查(例如CT)或需要进行长时间透视的程序(例如介入放射学);(3)对放射敏感性较高的患者(例如儿童)实施的检查。但是,应当承认,对CT、介入放射学和儿童群体制定指导水平与更为常用的复杂程度较低的照射相比要困难得多。因此应只涉及普通类型的常用诊断检查和型号广泛的设备。因此应当优先考虑对复杂程度较低更为常用的诊断性照射制定指导水平,水平繁多将会损害其实用性[6,8]。

3 制定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原则和程序

3.1 原则

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是通过广泛的质量调查数据推导的。它是以现行良好实践为基础,对一般患者可作到的合理剂量或活度的参考水平,是平均而言的典型值。考虑到当地的医疗实践和可获得设备的性能等具体情况,指导水平应具体到国家或地区。因此,审管机构应鼓励和支持专业机构实施地区性或全国范围的调查,以确定典型的剂量和活度。指导水平的制定应该由相关专业机构与审管机构磋商,并遵循基本安全标准的相应要求[3,7]。

确定指导水平,应遵循下列指导原则:(1)地区、国家或当地的目标要清楚界定,这包括对医学成像任务临床和技术条件的规范程度;(2)要根据有关地区、国家或当地的数据来选择指导水平值;(3)指导水平所用的量可通过实践途径得到;(4)指导水平所用的量是患者组织剂量,因而也是给定医学成像任务的患者危险度相应变化的适宜量度;(5)清楚地阐明应用于实践的指导水平方式[1,4]。

3.2 诊断放射学

诊断放射学中指导水平的推导过程源于以所用的技术参数(例如,千伏特,毫安·秒,焦点胶片距)为基础估算患者所受到的典型剂量的制度。指导水平应以易于测量或估算的度量方式表达,例如,X射线摄影的入射体表剂量(ESD)或剂量-面积之积(DAP),X射线透视的入射体表剂量率,乳腺X射线摄影的腺平均剂量(AGD),X射线CT检查的多层扫描平均剂量(MSAD)等。在复杂程序和无法直接得到患者剂量相关数值(例如DAP)的情况下,可用其他数值(例如,总透视时间和总显像时间)来表示指导水平。剂量评估可以渐进实施,而且通常应当与影像质量评估并行[8]。

审管机构应该鼓励专业协会、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调查常见诊断程序中典型成人患者相应的ESD或DAP等。这些调查结果可使指导水平得以确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随着技术和工艺得改进时加以审查和修订。在未进行广泛调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BSS[3]一览III的表III-I~III-Ⅳ提出的指导水平。这些水平只适用于典型的成年患者。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数值时,要考虑身材和年龄,不应将这些数值应用于患者个体。指导水平对应于75百分位数(P75),即75%的患者个人受到的剂量低于相应的指导水平,提示所受个人所受剂量超过该水平的25%的患者还存在进一步降低剂量的可能性[6,8,9]。

3.3 核医学诊断检查

核医学诊断过程的指导水平用施予受检者的放射性药物的活度(MBq)来表示,它是基于标准程序中获得满意的影像所必需施予的活度,而不是基于P75。对标准的检查程序推荐使用相应指导水平的活度。如果使用推荐的活度也可能产生质量很差的影像,则需要对γ照相机、剂量校准和医务人员所使用的操作程序进行检查[6,8]。

审管机构应该鼓励专业协会、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对常用核医学诊断程序中典型成年患者所施予的放射性活度进行广泛的调查,以确立各国指导水平的“最优化”值,即对标准身材进行检查时足以获得满意的诊断信息的所施予核素活度的参考水平,并随着技术和工艺得改进时加以审查和修订。在未进行广泛调查的情况下,应该使用BSS[3]一览III的表III-Ⅴ规定的指导水平来评价核医学设备的性能。这些水平只适用于典型的成年患者。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数值时,要注意医疗技术水平、身材和年龄。对患者个人不应该应用这些数值[6,8,10]。

在各种体质和病理条件下,偏离常用量可能是必要的。实施检查的医生对这些情况应该给予特殊的考虑。例如,正在生长的骨骼对某些药物(67镓,磷酸盐,磷酸盐化合物等)的摄取增加,应适当减少施予这些药物的活度[8]。

4 对于介入放射学的特殊考虑

对荧光透视引导的介入放射学操作,指导水平原则上可用来改进对患者的剂量管理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随机性辐射危险。但是,即使对一个特定的方案,观测到的患者剂量分布也很离散,因为对于每一个程序的操作,荧光透视照射的持续时间和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临床情况。一个可能的方法就是不仅要考虑通常的临床和技术因素,还有考虑程序的相对“复杂性”。这可能需要多个量值(即多个指导水平),才能充分估算患者剂量和随机性效应的危险度。

指导水平不适用于对来自荧光透视引导的介入放射学操作所产生的确定性辐射危险(即辐射诱发的皮肤损伤)的控制。在此情况下的目的,是要避免来自虽经正当性分析、但时间长的复杂程序引起单个患者的确定性效应。对特定患者进行的实际程序,需要的是实时监测,以明确是否达到或超过了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相对危险度量值是在皮肤最大累积剂量处的吸收剂量。一个实用方法是,对将要采取涉及患者记录或处理的各种临床行动(与潜在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关)处的皮肤,要选择那里的最大累积吸收剂量量值。然后,在实际操作中,对有助于指明皮肤最大累积吸收剂量的适宜量值进行监测[1,4]。

5 我国当前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5.1 放射诊断

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可参见CBSS[7]附录G的表G1.1~表G1.4:

(1)表G1.1中对14种X射线摄影(含不同投照方位)典型成年受检者剂量的指导水平用每次摄影的ESD(m Gy)表示。这些数据适用于通常的相对速度为200的胶片-荧光屏组合。对于高速胶片-荧光屏组合(相对速度为400~600),这些数值应该减少到1/3至1/2。(2)表G2.2给出典型成年受检者3种X射线CT检查以MSAD(m Gy)表示的剂量指导水平。MSAD是由水当量体模中旋转轴上的测量值推导的,体模长15cm(头)和30cm(腰椎和腹部)。

(3)表G1.3给出了以每次头尾投照AGD(m Gy)表示的典型成年受检者乳腺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AGD是在一个50%腺组织和50%脂肪组织构成的4.5cm压缩乳腺上,针对胶片荧光屏系统及专用钼靶和钼过滤片的乳腺X射线照相装置确定的。

(4)表G1.4给出了以入射体表剂量率(m Gy/min)表示的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透视的指导水平。根据我国实际,历史原因X射线透视比例偏高,近年来有所转变,但在基层医院仍然占一定比例,加强对此约束有其现实价值[11]。

5.2 核医学诊断

CBSS[7]在“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核医学常用52种检查分别给出每次常用最大活度值,提出我国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水平,见CBSS[7]附录G的表G2。从检查项目到所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化学形态以及推荐指导水平均与IBSS有较大不同,对指导各地核医学诊断中合理减少受检者内照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注意,BSS[3]和CBSS[7]所提供的指导水平数值,对应于20世纪90年代期间的调查。近年来,核医学发展很快,新技术和新的放射性药物不断涌现,标准中所列的有些放射性药物或检查项目可能已被替代,不再使用。

全球范围内都在持续致力于制修订和应用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文献[4]汇总列出了多个管理机构和专业团体确定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方法和选定的数值,可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参考文献

[1]ICRP.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medicine,ICRP Publication105[R].Oxford:Elsevier,2008.

[2]ICRP.The2007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 Publication103[R].Oxford:Elsevier,2007.

[3]FAO,IAEA,ILO,OCED/NEA,PAHO,WHO.International basic safety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Safety Series No.115[S].IAEA,Vienna,1996.

[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著;刘长安,高磊,译.辐射与你的患者:执业医师指南[R].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5]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著;季明烁,译.医学中的放射防护和安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73号出版物[R].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6]European Commission.Radiation protection109,guidance for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DRLs)for medical exposures[S].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1999.

[7]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8]IAEA,PAHO,WHO.Radiological protection for medical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Safety Guide,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RS-G-1.5[S].Vienn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2002.

[9]IAEA.Applying radiation safety standards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using X rays,Safety Reports Series No.39[S].Vienna:IAEA,2006.

[10]IAEA.Applying radiation safety standards in nuclear medicine,Safety Reports Series No.40[S].Vienna:IAEA,2005.

[11]郑钧正,岳保荣,李述唐,等.我国“九五”期间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频率水平[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20(增刊):s14-s18.

医疗水平 篇2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应当从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和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着手,这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第九届中国医药营销新锐论坛上发表的观点。昨日,第九届中国医药营销新锐论坛在琶洲会馆中心举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营销论坛现场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廖新波称医疗资源过度向发达地区集中,造成了“看病难”;医院中过度医疗问题的泛滥则造成“看病贵”。他同时指出,目前县级基层医院发展有以下几个困境:1.全国90%的县级医院负债经营;2.县级医院面临人才队伍短缺;3.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差距太大。医改该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呢?首先,使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很多常见病、多发病,一些慢以及一些危急重症,包括一些大病的在县城内就可以解决。这就可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其次,在县级医院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老百姓在享受更好服务的同时,药费、后才、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也下降,老百姓在县级医院看病会更积极。这就可以解决看病贵问题。廖新波副厅长表示,县级医院治疗大病的能力有两个必要条件: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提供治疗大病的诊断和治疗平台。这两点缺一不可。但他同时也说,现在政府对于医疗的投入很难出现倍增。怎样解决投入问题还需要积极研究可行的办法。廖副厅长的微博上是这样说的:医改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人。因为是一个晚熟的职业,需要很长的培养,法速成。有钱可以盖最好的医院,却未必能请来最好的医生。所以,为了避免医学人才流失,政府应允许公立医院突破事业单位的薪酬分配限制,提升人力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的比例,扩大可分配薪酬的总量。本文由辉瑞医药http://整理提供,转载注明出处

医疗水平 篇3

摘 要 我国存在经济增长但医疗水平发展缓慢的矛盾,甚至出现了“看病贵,看病难”的倒退现象。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市的数据,分析了医疗水平、经济增长和卫生投入结构的关系,发现三个变量存在一个协整,长期关系稳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卫生投入结构 医疗水平

一、问题提出

直辖多年来,重庆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卫生投入在实现总量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投入结构的变化。面对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状况不相适应的问题,涌现出大量围绕医疗卫生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宏观实证研究,大多数研究支持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美国著名卫生经济学家Kleiman和Newhouse研究了实际卫生支出(HE)与经济增长(GDP)之间关系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对经济增长、卫生投入结构与医疗水平三个变量进行历史考察,揭示重庆市医疗水平改善的影响因素。

二、实证分析

1.模型及变量

我们将医疗水平、经济增长和卫生投入结构之间关系纳入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模型为:

选用1997—2008年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各实际变量含义与数据获得方法如下:

(1)S:医疗水平。因普遍认为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选择以孕产妇死亡率(1/10万)指标来衡量医疗水平,它是一种负向指标。

(2)lnY:重庆市人均实际GDP产出。调整到以1978年为基期水平,且取实际变量的自然对数形式。

(3)W:卫生投入结构。本文选取的指标形式是:个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个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政府医疗保健支出)。

2.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Eviews5.0对变量进行ADF检验,检验发现,S、lnY和W三个变量都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后,三个变量都是平稳的,都是一阶单整I(1)。

下面进行协整检验,根据模型进行回归,得到残差系列,对残差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残差系列是平稳系列,即S、lnY、W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短期分析

下面建立反映变量短期不均衡动态的调整机制即误差修正模型(ECM)。包含医疗水平、经济增长和卫生投入结构变量的ECM模型为:

应用Eviews5.0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得到:

回归结果表明,误差修正模型的 和可调整的 的系数均说明该模型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 的系数为负值且值较小,T值也不显著,说明除实际人均GDP、个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孕产妇死亡率。 的回归系数为正,且T检验值也较显著,表明短期内,个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例的提高,可能会使孕产妇死亡率增加,构成对医疗水平发展的某种负效应。 系数的T值不显著,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对医疗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能存在滞后性。

4.长期分析

建立医疗水平、经济增长和卫生投入结构的长期模型:

应用Eviews5.0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得到:

分析模型变量系数,lnY的回归系数符号为负,且T值较显著,说明在长期过程中,经济增长能够明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医疗水平的促进作用是较大的。 系数较大且T值显著,符号位正,表明长期中,个人卫生投入和孕产妇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和医疗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与事实相符,假如卫生投入中个人比例过高,让民众个人承担过多的医疗费用支出,将受制于个人收入预算的限制,导致健康消费能力不足,个人健康保障和生活质量降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发展。

三、结论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对孕产妇死亡率具有负效应,但其影响不体现在短期,而是在长期中。个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例与孕产妇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公共医疗服务中,個人比例过高,会导致卫生投入效率下降,不仅短期内直接降低了民众健康保障能力和福利水平,而且会长期抑制地区的医疗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洪海,黄丞,陈忠.我国卫生费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预测.2005(6):24-27.

[2]张宁,胡鞍钢,郑京海.应用D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经济研究.2006(7):92-105.

[3][美]A•H施图德蒙德.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16.

[4]邓曲恒.健康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浙江学刊.2007(1).

[5]蒋萍,田成诗,尚红云.人口健康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8(5):44-51.

五举措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篇4

我院采取的五项举措是:

一、加强合理用药监控,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率

处方检查坚持“四个合理”, 即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我院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25种预警药品品种使用和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包括利用电子处方 (医嘱) 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 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重要内容, 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 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 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 逐步树立起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

二、不断完善更新医疗设备, 加强质量通报制度, 完善院长查房制度, 全面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为提高环节医疗服务质量, 我院更新、配置了彩超、CR、心电图、全自动生化等设备, 由于基础设施、装备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 许多疾病都能够做到初诊确诊。不断增加过程质量监控内容, 如合理检查指标、用药指标、护理服务指标、专科病人管理、辅助科室报告质量管理等。同时加大奖励与处罚力度, 做到奖罚分明, 以奖促进, 以罚促改的目的, 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为患者提供优质、便利、及时的医疗服务。完善院长查房制度, 将新方案纳入卫生院日常管理内容, 完善三级医生查房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医疗管理水平。

三、加强特色专科发展, 满足当地群众的健康需求

根据群众需求, 我院专门成立了理疗科, 开展了牵引、刮痧、拔罐、针灸、推拿、按摩等业务。除了原有的3名中医师外, 还专门返聘了1名主治中医师, 他是当地的名老中医, 在治疗疑难杂症上颇有见地, 深受当地百姓的青睐, 前来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原有的中西医结合皮肤专科发展迅速, 配备了专门的设备, 在皮肤病治疗特别是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各种难治性痤疮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技术, 不仅附近的患者前来看病, 就连江西等外省市的患者也慕名前来。

四、实行“驻村医生”制度, 转变服务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自从2010年实行“驻村医生”制度以来, 推动服务重心下移, 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 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驻村的5个全科医师团队, 驻村服务980余次, 开展送医送药、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群达157800多人次,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9895份, 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1688人、糖尿病患者461人、重症精神病患者45人、65岁以上老人1377人。县级医疗机构到乡镇服务103次, 帮扶卫生院, 有效提高了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上述服务, 密切了医患关系, 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卫生院增效益、农民得实惠”三赢的效果。

五、注重细节服务, 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由于乡镇卫生院每天接待的都是熟面孔, 还有很多是街坊邻居, 有的医务人员就觉得反正都是老熟人, 不必太过客气, 忽视服务细节, 结果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医患纠纷。其实, 即便是熟人, 是乡邻, 热情细致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对乡邻熟客更需要周到的服务。

笔者在工作中感受到, 至少在以下8个方面, 需要我们提供细节服务, 在细微之处体现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情怀。1.见面问好。员工在院内遇到患者咨询、接诊服务时, 要面带微笑主动问侯“您好!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2.礼让三先。在进出门诊大厅、出入诊室时, 要礼让患者。当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时应主动搀扶, 并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提供帮助。3.文明对话。与患者对话时要使用礼貌用语, 语言要亲切自然, 首先问“您好”, 并自报科室名称。对话中尽量避免言语冷淡、不耐烦等情形。4.耐心解答。在回答患者的询问时,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诚恳耐心地解答。遇到需要转诊的患者时, 医生或护士要根据病人的情况, 转送或者接送到相应医院。5.安抚患者。当遇到患者对服务有异议时, 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情绪, 再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 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沟通。6.主动道歉。对患者提出的意见或不满, 特别是有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应在第一时间向患者道歉, 敢于承认不足, 善于从自身找问题, 不强调客观理由。7.预约提醒。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用预约的方式进行诊疗, 特别是到卫生院的专科门诊或者特色科室就诊时, 多会事先预约。然而, 有不少患者因为事情繁多, 经常忘记预约就诊的时间。因此, 临床科室对所有预约患者, 要提前一天给予提醒, 确认就诊时间, 保证患者按时就诊。8.节点服务。卫生院有一些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节点, 如早晨开诊前、临近下班时和节假日等。科室应有相应的服务措施, 让患者满意。如临近下班点的摄片、缴费、取药, 应由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联系妥当, 科室间互相配合, 避免患者因“找不到人”而抱怨。

医疗水平 篇5

对提升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的思考

作者:徐雪梅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5期

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患病的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适当医疗费用补助的一种制度。作为一个专项救助制度,医疗救助着眼于最困难群体的就医看病,在减轻困难群众经济负担、有效缓解“治病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最后保命的“底线”,彰显社会公平的内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医疗救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金保障乏力,实施救助受限

目前,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主要靠财政拨款和爱心捐助,资金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来源形式单一,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医疗救助始终只能在低标准范围上徘徊,很容易出现“看菜吃饭、量布裁衣”的尴尬局面,影响了医疗救助工作水平的提高。

2.救助范围偏窄,门诊救助空白

由于现行医疗救助的重点是住院救助,一般疾病门诊就医不能享受救助,特别是那些患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必须天天吃药,加上门诊就医既不能报销,又没有救助,往往导致家庭困难,又因家庭困难,承但不起医疗费用,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小病拖成大病,所需治疗费更多,最终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境地。

3.重大疾病的救助力度仍显不足

大病救助政策带有一定局限性:一是起付线设置较高,自负医药费超过3万元才能申请救助,而部分特困群众连住院押金都得借钱交,出现了“最最困难的人反而享受不到医疗救助”的现象;二是救助标准偏低,救助款与十几万、几十万的医疗费相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三是救助时效性较差,先治病、后救助,致使一些困难群众患大病后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而放弃治疗。

4.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需加强

当今社会,由于竞争压力、家庭矛盾等诸多因素,精神疾病患者日渐增多。精神疾病是一种高致残类慢性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一个疗程的治疗费达数千元,几个疗程下来,就是数万元的经济负担,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拖跨一个幸福家庭。同时,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接受持续治疗,一旦发病,就容易实施暴力行为,给家庭造成灾难,甚至严重危害社会。

5.医疗救助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医疗救助的重点是城乡低保家庭,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福利依赖”,一些处在低保边缘的人受到优惠政策的刺激,千方百计要求进入低保行列,而低保对象信息准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医疗救助的公平、公正。另一外,各定点医院是否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医疗检查、开方用药,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监督力度,避免出现“冒充住院、小病大养、医疗费虚高”等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1.完善医疗救助体制,建立可靠医疗救助资金保障

医疗救助的实施,需要可靠、充足的财力支持。因此,要积极争取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足额预算财政配套资金,同时,通过发动社会捐助、开展慈善筹集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筹资渠道,形成财政主体投入、社会各界捐助、相关医疗保障政策配套和医疗卫生优惠减免等“四道防线”相结合的医疗救助体制,从而实现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有效保证医疗救助制度的正常运转,维护好困难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2.推行门诊定额救助,使困难群众有病能及时医治

一是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老人实行定点门诊定额救助。发放一定金额的门诊医疗卡,在辖区内选择一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就诊单位,签订医疗保健合同,保证低保、五保对象患病能及时就诊、及时购药。二是对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实行定额医疗救助。晚期癌症、中风后遗症、重症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白血病等困难群众,常年需要药物治疗、维持,可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和相关病历及检查资料,每人每年给予一次性定额门诊医疗救助,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3.适当调整救助标准,确保重大疾病救助效果

建议将大病救助划分为不同的档次,设置不同的起付线,分别给予救助;同时,探索推行医前救助,凡属重大疾病,凭相关证明和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书等材料,住院时可申请一次性医前救助金。这样,一些无力看病的困难群众也能够及时入院治疗。另外,建议适当调整“一站式”结算救助比例,按自负医疗费的30%-40%给予救助,以缓解低保边缘家庭因攀比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和工作压力。

4.设立特种救助基金,加大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

鉴于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直接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稳定,应高度关注这部分人的医疗救助。建议政府设立一项特种医疗救助基金,开展医疗救助,使贫困精神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救助。

5.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维护医疗救助制度公平公正

医疗水平 篇6

医疗卫生工作是关乎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大事。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大力开展引进国外优秀人才、选派国内人才出国(境)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中外专家精诚合作,勇闯生命禁区,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之谜。引智工作既提高了我国医疗卫生的整体水平,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本期特别策划中,我们组织报道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团体的引智工作现状,也安排有外国专家在华实录。

我国有不少大学集教、研、学、医于一体,成为了全国的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也成为了我国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中国医学界和国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中山大学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山大学-卡罗琳斯卡肿瘤学合作实验室”、北京协和医学院与美国等国家合作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项目,他们正是利用了这个窗口,提高了我国各科治疗的整体水平。

2003年“非典”疫情,使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为配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中国卫生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连续举办了多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团赴德国、美国等国家培训学习。学员们都十分珍惜这些机会,认真学习,主动交流。如合肥市卫生局应急办主任龚仁俊、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局副局长徐工学、济南市中心医院李云教授,他们都能根据培训所学,对本地区和本部门提出制定或修改意见,其中部分被采纳。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自1991年恢复颁奖活动以来到2007年,共有94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他们对促进我国与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人才交流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改善我国引进国外人才的宏观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表示对这部分“友谊奖”获奖专家的感谢,本文特别记述日本专家水岛裕、美国专家方博博士、奥地利专家温克琳娜、美国专家斯皮尔、日本专家佐久间和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所作出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引进海外华人专家、留学生是我国引智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如今北京市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一批生物技术领域的留学归国人员,正在依托医药园,实现他们的理想,也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更多的希望。

云南省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 篇7

云南省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 随着筹资标准不断提高, 新农合运作机制和补偿方案不断完善, 农民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不断提升。目前, 全省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412万人, 参合率为95%。人均筹资标准由试点初期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140元;其中, 个人缴费20元,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补助60元。据悉, 明年人均筹资标准将提高到150元。总体上看, 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体现了“以大病统筹为主, 适当兼顾小病”的宗旨。全省住院补偿比例乡级达到70%, 县级达到55%~65%, 州市级达到45%~55%, 省级达到30%~40%。2009年, 全省新农合基金共支出34.39亿元, 基金使用率为104.3%;其中, 住院补偿支出占基金支出的73.64%。目前, 全省参合受益农民群众达到7582.56万人次, 受益率达到230.23%, 住院报销封顶线统一提高到3万元。

为确保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云南省加大投入, 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25个边境县 (市) 中边境一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居民、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及年龄不满18周岁的独生子女、只生育了两个女孩并采取了绝育措施的农村夫妻等特殊群体全部实现资助参合。2009年, 全省共全额资助617.15万农村特殊群体参加合作医疗, 资助金额达到1.23亿元。同时, 云南省不断创新新农合运行机制, 为农村医疗服务提供保障。禄丰县通过推行门诊总额预付制、住院床日付费制等支付方式改革, 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开远市每年支出1000万元, 开展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试点工作, 农民与城镇居民报销享受同等待遇。

医疗水平 篇8

一、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泰州市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3年, 省政府、市政府分别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意见》, 并积极开展试点。各级政府均将新农合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加以推进。经过多年的新农合制度的运行, 泰州市的参合率逐年提高, 由2004年的70.96%提高到2010年的99.57%, 筹资标准由当年的人均30元提高到2010年人均不低于150元, 补偿范围从单纯大病住院扩大到门诊住院统筹补偿, 补偿方式从一年一报发展为在市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 最高补偿金额从不足5000元提高到2010年的8万元。通过实施新农合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下几个紧迫性问题:

1. 有病及时诊治, 防止“小病拖成大病”。

新农合制度实施前, 农村居民没有医疗保障,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许多农民是“小病拖, 大病挨, 得了重病才往医院抬”, 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 农民看病得到了报销, 农村居民医疗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原来不想看或不敢看的病现在因为能报销敢看了, 有病能及时治疗, 有效地防止小病拖成大病。2004年, 泰州市新农合住院率仅为1.99, 2010年截止目前住院率为5.29%, 增长了1.66倍。新农合的实施, 帮助农民有效克服了“小病不看, 大病硬拖”的现象。

2. 减轻农民负担, 缓解“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随着筹资标准的增长, 我市新农合实际补偿比逐年提高, 补偿比由2004年15.26%提高到目前的43.55%。2010年截止三季度末泰州市累计补偿32397.98万元 (其中住院补偿29866.67万元, 门诊补偿1609.192万元, 分娩定额补偿676.625万元, 特种大病补偿242.7471万元) 。受益面为23.92%, 住院实际补偿比为43.55%, 有效减轻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同时, 我市根据省新农合实施意见的要求, 在泰兴市开展依托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的试点, 进一步探索建立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补偿办法, 减轻农村居民重大疾病的经济负担。在姜堰市开展“综合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使参合人员得到最大的实惠。

3. 实施医疗救助, 提高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

新农合制度虽然解决了目前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但对于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对农村中的重特大病患者, 光靠新农合制度是无法缓解的。为此, 泰州市政府大力实施医疗救助制度, 我市的低保、五保和重点优抚对象免费参加新农合, 其参合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全额支付。随着《泰州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救助政策的实施, 不但保证贫困人口都能参加合作医疗, 而且对生大病重病、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费用较高的患者给予一定的医疗救助。为进一步简化手续, 方便办理医疗救助, 部分市区已实现了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的同步结算, 提高医疗救助工作效率, 让贫困人口及时获得医疗救助。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存在不足及原因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于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相比而言, 仍有一些差距, 具体表现在:

1、补偿标准偏低

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 我市的补偿比虽然有所提高, 但由于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提高和次均住院费用的上涨, 农村居民的医药费支出未得到有效降低, 主要原因是我市的筹资标准偏低, 部分市区执行的是全国最低限标准。筹资标准和泰州市财政的配套补助标准位列苏中地区的最低水平, 导致少数市区乡镇政策补偿比不足60%, 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政策补偿比不足40%, 参合人员的实际补偿比不足45%, 农村居民自付的医药费仍然较高。

2、管理体制紊乱

我市四市两区新农合经办机构除泰兴、姜堰仍隶属于卫生局外, 其余全部纳入人社局进行管理。由于主管部门的不统一, 新农合政策及相关制度的实施在四市两区难以统一, 管理体制难以理顺。上级文件的出台和相关措施的落实难以统一步骤。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重复参保的现象。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在校学生的重复参保, 根据要求, 农村在校学生应以户籍所在地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农合, 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又将在城区上学的农村学生纳入了学生医保的范围, 造成了部分人员既参加了新农合也参加了城镇居民医保。如2009年, 兴化市共有5653名人员既参加兴化新农合, 又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其中含5434名农村小学生) 。以上情况, 既增加了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的重复投入, 同时, 相关政策规定重复参保的人员无法多重享受医药费补偿, 也增加了部分参合人员的负担。另外, 由于部分地区主管部门的不同, 政策的不统一, 部分参合人员既享受了医保补偿, 也享受了新农合补偿, 既违反了文件的要求, 也影响了我市新农合基金的合理使用。

3、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与要求有差距

市区各新农合经办机构根据省编办要求核定编制, 配备了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经费全部由各市区财政全额拨款, 但经办机构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部分县市无医药专业人员, 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诊疗行为以及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 部分市区镇级经办机构既无专职的新农合工作人员, 又无工作经费, 基层大量的新农合工作由卫生院 (医院) 工作人员兼职承担, 人员流动性大, 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新农合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 提高保障水平。

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结合我市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需求和医药费用自然增长的实际, 建议:我市每年的新农合的筹资标准应达到当地农民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的3%, 其中个人筹资不超过标准的30%, 各级政府财政配套补助不低于70%。加大我市市级财政对新农合的支持力度, 不低于同等地区其他地级市的水平。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等偏上, 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196.72元, 2010年筹资标准只占农民纯收入的1.83%。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 参合人员对医疗的需求不断提高, 我市应建立稳定的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 每年根据要求及时下达筹资标准, 既可提高补偿标准, 也可避免每年由于筹资标准出台较晚, 导致新农合补偿方案滞后, 影响参合人员补偿的及时性, 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2、实施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 提高管理水平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求: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救助之间的衔接, 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并逐步整合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为改变我市新农合经办机构由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的现状, 建议理顺市级、县级、镇级经办机构的关系, 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既要保证人人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又要防止重复参保、重复补偿、重复资源、重复管理。推动我市各项制度平稳、协调发展, 提高我市医疗保障的管理水平。

3、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新农合工作是政府关注民生的一件好事, 为能把好事做好做实, 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建议由市政府统一规定在各县级经办机构配备人员的标准和要求。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 在各镇配备专职的新农合结报人员, 进行新农合的补偿结报和一定的监管工作, 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做到“有人办事, 有钱办事”,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参合人员及时享受新农合的补偿, 进一步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医疗水平 篇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在医院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疗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是医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因此, 如何对医疗设备做好购置前的论证工作, 是提高医院设备的效益、加强资产运行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目前, 临床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设备的发展, 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没有运行良好的医疗设备作保证, 医院的各项业务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实现最优控制的目标就无法达到[1,2]。因此,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不仅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 也是实现医院最优化管理的保障。本文把现代管理理论和医院设备管理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通过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规划、成本效益分析、采购、维修和折旧等一系列工作的合理、高效的管理, 最终提高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疗设备应本着合理、有效、经济、节约的原则配置, 必须结合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3,4,5]、本地区医疗行业的竞争态势、医院自身的竞争优势慎重的选择发展方向, 认真的论证其技术先进性及性能优越性, 把握该设备的发展前景。而要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建立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考虑经济效益, 作为公立医院, 其社会效益更不能忽视。但经济效益的考核一定要做到实处, 做到严格量化、精细化, 与医院的奖惩考核体系相衔接,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备购置论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的高低。

1 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的内容

采购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活动, 更是一项战略选择, 因此, 医疗设备购置的论证是至关重要的。论证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医院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 设备购置计划必须为实现医院战略目标服务。

(2) 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学术水平。临床科室的学术水平高低是影响医院对其进行投资的重要因素。如某科室的学术水平在本地区、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医院就应增加投入, 保持并扩大该科室的学术优势。对于目前处于中等水平, 但该科室科研能力较强, 有望在该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科室, 医院应提供相应的设备条件, 满足科室的发展需要。在制定设备规划时, 还应注意各临床科室的平衡发展。

(3) 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医院在制定设备的购置计划时, 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 认清设备发展趋势, 制定符合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设备计划。

(4) 医院现有设备的状况。医院现有设备的状况是制定设备计划的基础, 现有设备的技术状态的好坏、实际使用率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设备计划的制定。如果现有设备属于临床高频率使用的, 或者现有数量及设备技术状态已不能满足临床病人需要, 则可以引进更多、更先进、更高档的设备, 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

(5) 医院的财务状况。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实现医疗设备计划的经济基础。设备购置计划的预算一定要在财务状况许可的范围以内, 维护医院财政的收支平衡。

(6) 医院所在地的实际消费能力[6]。在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同时, 还应适当考虑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及病人的消费能力, 避免购置进一些使用成本过高, 会给病人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高消耗设备, 尽量做到资源优化配置。

2 医疗设备购置论证中的管理问题

我院经过两年的设备购置大型论证会, 我们发现临床科室主任作为管理者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晰:

(1) 对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认识缺失或者定位不清。

(2) 设备使用部门的需求定位不准确, 经常出现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或者盲目节约成本而选择低配置的情况。

(3) 设备管理部门对于资产的实际日用状态不掌握, 疏于管理;职能处室之间信息相对封闭, 沟通不够, 数据不符。

(4) 设备日常管理投入不足, 基础工作不扎实。日常管理包括资产盘点、使用效率统计、维修保养指标合理性分析、设备选型基础数据采集。

(5) 全成本意识不强, 临床科室重采购、轻使用、轻养护的现象比较突出[7,8]。

3 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的解决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是大型医疗设备计划引进立项的关键性依据, 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求成本最小化, 获得成本与效益的相关性, 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设备决策和管理水平, 为投资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9,10]。

针对目前医疗设备购置论证中发现的管理问题, 我院基于成本效益分析设计了设备使用情况一览表。就具体设备而言, 区分新增设备和更新类设备, 一览表中涉及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现有设备存量, 各自摆放地点 (注明使用区域和具体房间号) 。

(2) 区分设备性质:手术设备、治疗设备、检查设备、辅助设备。

(3) 存量设备的使用效率测算, 日均工作量指标。

(4) 收费情况 (分为按项目收费、按手术收费、不能单独计费三种情况, 如有附加的高值耗材收费, 须注明收费依据及收费标准) 。

(5) 存量设备的年收入情况, 区分单一计费项目和复杂计费项目。单一计费项目按照收费标准和HIS系统统计工作量计算收入额;复杂计费项目按照各个收费项目和各项目的发生量汇总计算年度收入额;总数与财务系统的收费总额进行核对, 计算误差率, 分析原因。

(6) 成本的回收周期 (分为6个月以内、6~12个月、1~2年、2年以上) 。结合设备性质 (必备抢救设备、治疗设备、检查设备、手术设备等) , 结合医院资金的充裕程度, 做出合理决策。

(7) 新技术、新项目或者是涉及设备放射安全的医疗设备, 需首先经过相应的专家委员会论证后才能进行购置论证。

(8) 综合分析设备的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使用年限、折旧年限、维修保养的难易程度 (医院医工部门自行维修、第三方维修还是原厂维修) 、维修保养的年费率是多少 (占设备原值的比例) 、是否为单一来源消耗品, 如为单一来源, 若存在停产风险, 设备的投入将无法回收。

(9) 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基建项目的改造, 预计基建项目的改造投入是多少, 基建投入部分的成本负担主体是否明确。

详细的设备购置论证流程, 见图1。

我院在综合掌握上述情况后, 对于设备购置申请的必要性、经济性及可行性进行多部门的、多角度的充分论证, 从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日常管理、报残各个环节, 各个管控节点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考核和论证。从管理理念上, 充分考虑了医院质量控制、物价、医保等部门的管理要求, 引进设备全生命周期全成本概念作为评判标准, 构建了一整套以科室需求为引导, 以医管局的考核指标为核心, 以科学管理为手段, 以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为目标的论证体系。

我院实施多部门集体决策, 开展设备购置论证工作以来, 提高了设备采购工作的科学性, 杜绝了曾经出现过的设备购置后, 才发现设备无法及时投入使用的情况 (如无法安装, 安装涉及基建改造投入过大、需要房屋改建、电压不达标) , 或是使用科室没有医疗管理部门的准入 (伦理委员会讨论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批准立项程序) , 或者没有进行环境评估等问题。在设备的购置预算会之后, 各个部门围绕设备的及时有效使用开始工作, 保证了国有资产投入的及时、有效的产出, 保证了临床设备的安全使用, 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从当前医院资源配置和管理状况来看, 医疗成本存在很大的可弹性, 医疗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因此, 充分进行采购前设备购置论证, 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控制,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降低成本, 规范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避免损失和浪费, 使医院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富局.大型医疗设备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7, (15) :87.

[2]张福喜, 刘振美, 谢沛芮.医院大型医用设备购置管理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 2010, (12) :41-44.

[3]季长亮.都是“买贵”惹的祸—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低的背后[J].首都医药, 2009, 16 (13) :15-16.

[4]朱平华, 王前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4) :33-36.

[5]陶琳.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6) :1-4.

[6]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S].

[7]陈荣, 陈旭坤, 钟小华.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践与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9 (6) :68-69.

[8]陈博文, 尹德卢, 郝美华, 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07, (6) :8-11.

[9]王凤, 王养民, 张恩科.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11) :59-61.

人民期盼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篇10

在医疗方面,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 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有关医疗改革的内容颇具新意, 虽篇幅减短, 但重要性更大。报告中所有任务都是按照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轻重缓急提出的。首先提到基层, 然后是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 后面是医保。这样的排序符合当前医改的实际工作情况, 也指明了下一步主攻方向。”在两会期间,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指出, “十二五”时期医改规划和实施方案, 对2012年到2015年的医改工作做出了统一的部署, 将主攻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同时, 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明确表示, 人民期盼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是体现了政府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2013年正是换届之年, 新的变化承载新的期待。作为医疗队伍中的一员, 我们有理由相信, 借着医改的春风, 《中国医药导刊》也必将伴随着中国医疗事业一同发展、前进!

本期导读:

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李杨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理想, 其特异性免疫治疗维持时间是治疗CVA的关键。

张加强的“94例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MSCT诊断分析”, 结论:在MSCT诊断中, “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清楚毛糙的界面、棘状突起、分叶、类圆形皆为MSCT鉴别恶性结节的主要征象, 诊断准确率高, 能协助临床早期诊断, 及早对症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张美芳的“舒利迭气雾剂加储物罐治疗2岁以下儿童哮喘50例的疗效观察”, 结论:舒利迭气雾剂加储物罐治疗2岁以下儿童哮喘疗效可靠, 复发较少, 成本较低, 使用方便, 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 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肿瘤疾病方面:

蒋云姣的“蜂黄液早期干预鼻咽癌放疗所致皮炎的效果观察”, 结论:蜂黄液对鼻咽癌放疗所致皮炎早期干预效果良好, 能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反应程度。

陈元鸿的“血清癌胚抗原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癌胚抗原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论:临床中测定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癌胚抗原在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而且通过测定含量情况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 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本期基金论文:

卢联合的首发基金项目“儿童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的研究”;

李盛强的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早产儿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医疗水平 篇11

家住新华公园附近93岁高龄的苏大爷,2014年3月初开始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后,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肠道肿瘤,后又到华西就诊。虽然肠道梗阻应该采取手术治疗,但因年纪大、风险高,老人及家属只愿保守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老人的病情并无好转,经了解后老人就近来到成都新华医院诊治。

苏大爷住院以后,医生通过检查发现老人是因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同时老人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帕金森等疾病,情况危急。外一科主任谭宁坚持每天亲自查看老人病情,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可情况仍然不乐观。5月24日,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能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唯一方法,只有手术,而且必须尽快实施急诊手术。但手术风险很高,存在高龄、肠道肿瘤、高血压、冠心病、长时间卧床、禁食等诸多不利因素。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谭宁没有退缩,一方面与老人的家属积极沟通,详细讲解老人目前的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后果;另一方面积极地做着可能需要立即实施手术的准备。老人及家属经过考虑,最终决定“搏一搏”,选择手术治疗。

经过大量充分的准备,当天下午1点30分,老人被推入手术室,谭宁为老人成功实施了肠梗阻和小肠切除吻合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恢复,老人各方面情况良好。出院时,老人及家属对谭宁连声说着“谢谢”。

谭宁在接受《当代县域经济》记者采访时再次谈起苏大爷的手术,他说:“在当下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背景下,为一个93岁高龄的肿瘤病人做急诊手术,事后想还是有些害怕。但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依然会做出同样选择。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以前老年病不能开展、不敢开展的手术,现在都可以做了,而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所以高龄并不是不能做手术,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可以确保手术安全的。”

新华人的“三甲”梦

新华医院于2004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于2012年顺利通过复审。

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新华医院院长曹继茗在接受《当代县域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就是发扬自身治病救人的特点,在打造治病救人的优良医疗团队上下功夫,在满足患者的治病需求上下功夫。患者对医疗机构存有很多期待,环境的优化、态度的改善等,希望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快捷地为他们看好病。”医疗机构和患者两方面的核心要求都集中到能不能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上来。抓医院管理,能不能抓住核心,关系到能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能不能维系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对医院的管理者来讲,只有从理性的层面认识到核心的目标,时时刻刻围绕这个核心来加强管理,少做一些形式主义的文章,才能推进医院的良性运行。回顾新华医院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有过辉煌,有过徘徊,经历了不少曲折。但有朝阳集团作坚强后盾的新华医院将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了。“争取在未来的三年内实现‘三级乙等’、五年内实现‘三级甲等’ 既定目标。”

同时,有着留洋和外企工作背景的曹继茗在谈到民营医院的机遇与挑战时说:“虽然民营医院有很多机制的灵活,但也存在着科研方面薄弱的瓶颈,希望能与医科院校联姻,出资为医科院校在医院建立实验室等展开深度合作,并探索引进国外实验室的想法。”

医疗水平 篇12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是指运用工作计划、经济数据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 对医疗设备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剖析和研究, 以反映医疗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1]。目前, 大多数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还仅停留在立项管理的最初环节, 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经营分析制度。本文将重点阐述设备经营分析的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

1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的作用

1.1 全面掌握医疗设备经济运行情况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是对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宏观、全面分析, 不仅从单纯的货币资金、财务会计角度进行, 而且还从设备运营角度, 结合卫生资源、医疗数据指标等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此, 该项分析不仅包含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 还涵盖了设备使用活动的动态分析;不仅对设备运行进行事后分析、评价, 还进行发展潜力、前瞻性、趋势性分析, 为管理部门掌握设备经济运行状况提供了翔实的资料[2]。

1.2 准确把握医疗设备运行规律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不仅对设备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剖析, 还对各重要指标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对医疗数量、医疗质量等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 使管理者了解和掌握医疗设备运营规律、归纳运行特点、总结发现先进经验, 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 为医院设备购置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3]。

1.3 有效指导医疗设备经济运行方式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设备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可以促进医院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工作目标的完成, 以及了解医院医疗设备使用及运行是否平稳, 编制购置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各项指标是否在医院规定范围内, 科室间设备发展是否平衡, 收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通过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可减少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 促使医院充分挖掘潜力, 积极控制不必要的设备购置成本支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4]。

2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2.1 分析及时性原则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是针对某一时间段的设备运行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建议。因此, 必须及时对数据进行归集、整理, 以保证分析报告在最短时间内为决策提供依据。

2.2 数据选择性原则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涉及大量数据, 在经营分析时必须加以选择, 挑选最具代表性、最具分析意义的数据, 避免出现数据杂乱、分析模糊的经济报告, 切实提高分析水平。

2.3 部门协作性原则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涉及医疗、财务、经济等多方面内容, 分析难度大、数据需求多, 只靠设备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员独立完成是相当困难的, 需要多科室相互配合, 才能增强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

2.4 文字易懂性原则

设备经营分析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医院中高层管理者和科室管理者, 绝大多数人员都是非财务、经济专业出身。因此, 医院经营分析报告要注重把专业术语转换为简单易懂的文字进行表达, 使阅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报告内容。

3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的主要内容

3.1 设备收支趋势分析

分析包括医疗设备的收入、支出、利润3个部分内容:收入分析包括收入的来源、总量、趋势等分析;支出分析包括支出的总量、范围、标准和效益的分析;利润分析包括利润的总量、结构、增减变动分析[5]。

3.2 设备成本结构分析

分析主要围绕成本结构变动进行:药品成本、医疗设备折旧费用、医疗设备维修费用、人员工资福利成本、水电气成本、高低值耗材成本、房屋折旧成本、计算机系统维修费用等[6]。

3.3 设备医疗效益分析

分析内容涵盖:日均业务量、检查阳性率、治疗有效率、投资回收期等[7]。

4 医疗设备经营分析的主要方法

4.1 经营分析与医疗分析相结合

在进行医疗设备经营情况分析时, 要避免仅从数字表面分析收支增长变动, 而不深入挖掘数据变动原因、出现经营分析与医疗数据分析脱节的情况, 这样的分析报告不仅质量不高, 也不能总结出经济规律, 指导性差。例如:在分析收入时, 要结合检查例数进行分析;科室利润下降时, 不仅要从医疗数量方面进行分析, 还要注重分析医疗效率变动、病种结构调整、收支结构变动等因素;设备效益不高, 要从患者来源、病种结构、医保政策调整、物价变动等因素进行分析。只有将医疗与经济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提高分析质量,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2 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

设备经营分析应做到全面、系统, 应涵盖前述几部分分析内容, 在对单项指标分析的基础上, 将各指标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强化整体性分析, 以掌握医疗设备整体财务状况和效益。同时, 还要针对上次分析报告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分析[8], 如对某设备利润下降、检查阳性率下降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治疗有效率下降进行分析, 并在下次分析报告中反馈改进效果, 应注意把握点和面的关系, 突出重点, 找出差距, 避免分析的片面性。

4.3 定期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

可每月、每季度进行简明分析, 每半年、年度进行详细分析, 重点设备进行专项分析[9]。月、季度分析重点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可采用设计分析数据报表模板、制作增长趋势图、填制对比表等形式, 然后根据数据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点评;半年、年度分析应在全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经济运行特点及规律, 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专项分析主要与医院设备购置决策有关, 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时效性, 此类分析应准确把握分析目的并进行针对性分析, 常采用投资效益分析法。

4.4 部门分析与科室分析相结合

目前, 一些医院开始着手对设备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但发现每次分析报告中总结出的问题类似, 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改进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经营分析由管理部门完成, 科室并没有参与其中, 分析结果不能很好地指导科室实践, 因此要采用管理部门分析与科室自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科室分析应考虑到临床工作特点, 可采用填写简单、清晰的Excel表格方式进行, 电子表格自动设置计算公式, 由科室从设备核算系统中自行提取数据, 并进行表格填制, 打印后由科室主任签字交机关管理科室装订成册。此过程使科室对设备经济运行情况有了直观了解, 有效提高了科室设备管理意识, 促进了科室查找问题, 挖潜增效。

4.5 目标任务与完成情况相结合

近年来, 目标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中, 旨在通过目标设定、目标过程管理、评价目标完成情况这一过程将管理效果进行深化, 提高管理水平。目前, 多数医院都会制订设备长期和短期规划。设备经营分析应根据分析时段将整体目标逐级分解, 转换为各部门、科室的分目标, 并将目标任务与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点评。如果目标没有完成, 应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完成情况较好, 应总结经验、继续发扬。通过分析, 使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目标方向一致, 环环相扣, 相互配合, 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

5 结语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经营分析制度是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使用管理和效益分析应是一个有机整体[10], 必须抓好每个环节和细节的工作, 对长期闲置和利用率低的设备要分析原因, 研究解决办法, 确保设备稳定、高效运行。建立长效分析机制, 对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评价设备服务效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乔爱华, 刘燕汝, 由保健.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用[J].卫生经济研究, 2009, 5 (1) :41-45.

[2]贾智霞.浅议大型医用设备购置的财务评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2 (4) :78-80.

[3]戴顺平.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8) :118-120.

[4]陈丹.加强财务分析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8) :117-118.

[5]任春海.我院大型医疗设备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3) :85-86.

[6]郭峰.浅谈医院经济运行分析[J].现代商业, 2009, 21 (26) :130.

[7]石骥, 颜碧玉.对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 2009, 19 (10) :1030-1031.

[8]宋平, 张文远, 李红樱.大型综合医院设备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2) :304-305.

[9]张敏.经济活动分析在医院的应用[J].财经界, 2010, 12 (11) :75-76.

上一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下一篇:江西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