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方案

2024-10-13

中考改革方案(精选12篇)

中考改革方案 篇1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中考命题在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等目标的基础上,日益呈现出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同时,学生所呈现出的厌学,尤其是对思品学科的轻视(思品只有10分,占中考总分太低),让教师无从下手。面对这些变化和发展,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复习阶段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师都需要思索和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思想品德的学科地位

2015年云南省中考改革方案中,思想品德总分从以前的100分降为10分。成绩达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中考改革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就认为思想品德不重要了,其实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功能虽然降低,但它的育人功能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思想品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只是中考分值比重降低了,所以教学和复习侧重点也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再一味地逼着学生背知识,而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分别涉及知识包括:学会交往———我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塑造自我———认识自我并开发自己的潜能,过富有情趣、健康、安全的生活,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珍爱生命、不怕挫折,学会宽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承担责任,了解国情、国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活,积极应对社会挑战,过自己希望的生活。这些涉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内容。对这些内容的复习要全面、系统,对所有的知识点要认真梳理,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使学生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抓准复习重点和复习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教材知识的关键点,在复习时对重点内容要认真领会。难点是教材中较难理解和学生学习时容易出错的知识。在初三复习中,有许多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和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复习时只有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主次分明,有的放矢。“眉毛胡子一把抓”既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达到好的复习效果。特别是到了总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效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免陷入题海战,做无用功。

四、围绕热点问题和教材知识进行复习

热点一般包括社会热点和时事热点,前者如“环境保护”问题,后者如“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问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常以对热点问题的认识作为考核的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进而围绕热点问题,找出热点问题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可以选择一则国内外重大时事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的时政就可能联系教材中“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形象”及“当今时代主题”、“国际合作”等知识进行考查。鉴于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五、选取有效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

顺藤摸瓜法。所谓“顺藤”就是顺着教材的一条主线,它常表现为教材的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所谓“摸瓜”就是抓住教材中与这条“藤”有关的内容,从而构建起相关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中,责任和使命是贯穿课文的一条主线,顺着这条“藤”可摸到许多“瓜”,如:为什么要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为什么要认清基本国情?为什么要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为什么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和关注经济发展?为什么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如何选择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等等。用顺藤摸瓜法进行复习,既可以巩固学习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重点知识,又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合并同类项法。思想品德知识中有许多都带有“同类项”,如果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善于把这些带有“同类项”的知识合并在一起,就便于学生对其区分、记忆和掌握。以复习初三思想品德为例,把其中带有“同类项”的知识点合并如下:1.“原则”类,如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2.“核心”类,如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等。3.“目的”类,如对外开放的目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等。4.“根本”类,如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基础、制度等方面归类,也可将一些知识点列成图表进行归类。通过这种方法复习,使学生既能很快掌握一个知识点,又能区分同类知识点,可谓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六、抓住中考特点,加强审题训练,注重学生学法和考试方法训练

思想品德的中考命题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试题的思想教育功能,体现课改理念,突出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学科时代性等特点。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要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审题是关键。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审题训练,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首先,要弄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最后,要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审题时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中考试题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解题策略,以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例如,我在总复习中对学生答题技巧做了分类要求:

第一类:选择题(50分)

1.单选:①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若选项中有多个答案是正确的,则选择与材料关系最密切的“最优选项”。

2.组合式选择:①排除法(排除与题目无关或知识错误的)。

②只要与题目有联系,又是正确的选项就该选。

③如果有条件限定的,要选对的,并与材料有关的,还要是符合条件的。平时的准备:多读课本,熟悉基础知识,知识点不混淆;必须记忆重点知识;多练。

第二类: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50分)

(一)答题总要求:

1.条理清楚、书写清秀;

2.答题要完整,要多角度回答,切忌只抓住某一方面反复阐述;

3.多用政治术语(会书面语、用书上的知识),少用自己的语言;

4.要读懂材料,必须联系材料,不可脱离材料;

5.认真读材料,看清材料重点讲什么,讲了几件事,从材料中找答题的切入点、关键点;

6.看清题目要求,一定按题目要求答题。

(二)典型题型及答题技巧

1.启示类、感想类、启发类、认识类、理解类、评价类

(1)一般答题步骤:

①是什么?(材料反映什么?材料中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②为什么?(用书上的知识分析原因,既要会用书上知识又要会联系材料,少用口头语)怎么办?(联系我们实际,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以后怎么做?)

(2)评价行为类题:

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②细读材料,有几个人?每个人有几种行为?要一一评价(题目有限制的除外)。

(3)法律常识的评价类的题:

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②为什么?要找到法律依据来说明。

2.说明类的题

第一类:直接反映材料说明什么?

①读材料,找出材料讲了几件事,找出联系,答出共同点。

②若是多个材料“问分别反映什么?”则要分开回答。

第二类:要答出反映的政治观点

3.原因类、意义类、建议类

多角度答题:

从国家、社会、相关部门、家庭、学校、自我的角度;

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角度;

从国家、工商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角度;

从国家、青少年的角度;

从生活、学习、纪律的角度等。

4.漫画类题

⑴看漫画、读文字,弄清漫画到底要反映什么事;

⑵用教材知识分析漫画。

5.图表题

⑴学会比较、读数据、看项目,“横比”、“纵比”,找区别、找共同点;

⑵联系教材回答。

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思想品德课每课时复习的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倦、厌倦。为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不能把复习课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或学生的自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教学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练习。

总之,复习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始终围绕教材主线,夯实基础,把握重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做好复习工作,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制定翔实的复习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实效,为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中考的重要学科之一。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抓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梳理教材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调整,实现复习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九年级思品,复习方法,中考改革

参考文献

[1]卞国虎.浅谈中考政治复习[J].学科网,2013.

[2]廖丽艳.如何做好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

[3]蒋葵红.农村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方法对我校的教学价值[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4]张满林.如何应对初中政治开卷考试[J].学苑教育,2010.

中考改革方案 篇2

2014-03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 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

180分;

4、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中考改革

1、增加市级示范校名额;

2、扩大市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不鼓励小班化;

3、不鼓励市级示范校办国际班;

4、扩大市级示范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标,从今年的12%,逐年递增,三年内涨到50%;

5、取消“三限”择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内);

6、大幅度调整中考内容,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突出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语从120分到100分,其中要增加到40分;

8、语文从目前的120分要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学和卷考试,逐步体现科学综合,总分160分,其中物理约100分,化学约60分;

中考改革:路向何方? 篇3

实施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

将原来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施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很多地方中考改革的一种重要做法。由于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全面考查,促进了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也有利于督促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从根本上扭转“考什么、学什么”和“考什么、教什么”的群体性偏科现象,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利于促进初高中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同时,“两考合一”也避免了重复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试负担。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由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考科目涵盖了初中阶段设置的主要科目,考试科目过多,特别是一些科目考试放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使学生过早地处于备考状态,压力和负担明显加重,且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由于“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存在功能上的差异,相对于“选拔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使得学生成绩的区分度变小,高中招生的筛选难度加大。目前通过增设附加题等方式体现“选拔性”,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多、次数多,学校组织考试的管理难度加大,经济负担加重,传统的“以考养考”方式难以为继,需要财政投入予以保障。

风向标:尽管推进“两考合一”,实施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改革的基本方向。与此同时,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考试方式、命题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等有待进一步探索。

考试成绩使用“等级呈现”

考试成绩使用“等级呈现”,是一些地方中考改革的重要变化。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用“等级呈现”取代“分数呈现”,模糊了分数的细微差异,避免了分分计较,为“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中招生提供了一定空间。同时,实施“等级呈现”有利于杜绝炒作中考状元,以及按中考分数为学校排名等现象,也有利于缓解高中学校无序的生源争夺。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现行的“等级呈现”都是通过分数转换而来,且等级的划分大多依据教育资源状况、高中招生计划等因素,没有按照一定的分数区间确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等第,科学性不强;二是从分数转换为等级的方式过于复杂,直观性不强,不易为大众所理解,甚至造成一些误解,以至于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难度较大;三是相对“分数呈现”而言,“等级呈现”的区分梯度减少,极易出现报考志愿扎堆的状况,甄别不易,招生计划难以控制。特别是在“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没有真正实现“硬挂钩”的情况下,招生难度相应加大;四是由于目前高考仍然沿用“分数呈现”方式,中考实施“等级呈现”改革,难以与高考实现对接。

风向标:鉴于各地在实施考试成绩“等级呈现”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今后中考改革过程中,应考虑对不同科目采取不同的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部分核心科目(如语文、数学等)沿用“分数呈现”方式,部分科目实行“等级呈现”方式,还有部分科目采取“合格”与“不合格”的呈现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既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区分度,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分计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市在尝试“等级呈现”后,重又回归“分数呈现”,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对于这一情况应当予以考虑,并对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部分学科实行“多次考试”

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中,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部分科目实行“多次考试”,为学生提供多次机会,避免了考试的“一锤定音”。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对于学生而言,只要成绩不满意,一定会争取再考的机会,而“多次考试”也意味着“频繁备考”,无形中增加了考试的压力;二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每一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必须保持一致,这对命题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三是对于统一组织的考试而言,“多次考试”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风险较大,安全问题难以保证。

风向标:从高中招生改革的视角看,“多次考试”的理念固然很好,但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大部分科目是在初三举行,不具备“多次考试”的条件,通常只有地理、生物和信息技术等科目的考试在初二下学期举行,因此,“多次考试”在大部分地方并没有真正实施。从长远看,如果将学业水平考试的部分科目(如英语)纳入社会化考试,“多次考试”的意义和作用会更加明显。

“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挂钩

推进初中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依据之一,这是各地推进中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做法。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强调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有利于改变用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将综合素质分解成日常的行为表现并一一加以量化评分,再将成长中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为ABCD不同等级,这种做法的科学性不强;二是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部分指标难以量化,仅靠“定性”又不好评价(如:审美、生活态度等),操作弹性较大,客观性难以保证;三是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工作量较大,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容易流于形式。以至于出现“说起来很重要、干起来很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尴尬局面。

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挂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由于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科学性、客观性不强,在高中招生中的实际作用较为有限。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中招生还只限于“资格条件”(如指标分配生、推荐生的资格条件)、同等条件下的“优先录取条件”等,至多只是一个“门槛”,难以真正实现与高中招生的“硬挂钩”;二是在目前诚信意识相对薄弱的社会环境下,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之一,极易受到种种不诚信行为的干扰,影响高中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三是由于初中学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使用初中学校各自提供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以此作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有失公平。此外,很多初中学校为了确保自身的升学率,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力,往往在综合素质评价上给学生打高分,违背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挂钩的本意和初衷。

风向标:从总体上看,各地对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予以高度认同,认为此举有利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操作性不强,在高中招生中的实际作用不大。当务之急,必须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增强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透明度。如完善“成长档案”“记录袋”,强化事实性材料、写实性评语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从“软挂钩”向“硬挂钩”的转变。

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

由高中学校依据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自主制定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认定办法,是推进中考改革的一种重要探索,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符合高中多样化发展方向,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也利于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对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公正性存有顾虑,高中校长对“招生自主权”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担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压力和质疑。可能的结果是学校仍然将分数作为录取的标准,改革的意义和作用难以真正体现。

风向标:在今后的高中招生改革中,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应当成为一个基本方向。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可先行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探索实验,待时机成熟后再行推广。

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

将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是各地中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此举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为在薄弱初中就读的学生提供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

这一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分配方式还不完善。目前指标分配的主要依据是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还有的是根据初中学校的综合情况进行分配,包括毕业生人数、办学水平、素质教育实施状况,往年升入高中的学生数量等。如果单纯依据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分配指标,对于那些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显得不够公平;二是录取方式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如果设定录取分数的底限要求,很多学校由于达到分数要求的学生数量不足而造成指标浪费,使得分配生政策难以按计划完成,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不设录取分数的底限要求,只要获得分配生指标,就能够获得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造成学生之间入学成绩差异巨大,给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造成一定困难。

风向标:将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各地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印证。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应当逐步完善分配方式和录取方式,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在分配方式和录取方式尚不完备的地区,不宜搞“一刀切”。

综上所述,在进行国家层面的中考改革的制度设计时,必须对近年来中考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有一个客观认识和评估,同时充分考虑各地实际,使中考改革真正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考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张珊珊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副处长;王建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链接

中考改革艰难破冰

云南省:推进毕业考中考“两考合一”

云南省取消原来的毕业考试和中考,推进“两考合一”,建立并实施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作为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从2010年起,取消全省统一中考,2010年、2011年过渡期间的中考,由各州(市)自行命题制卷,按全省统一的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分值、考试方式组织考试。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科目共11门: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其中艺术(或音乐、美术)为学校考试科目,其他为统一考试科目。考查科目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地方与学校课程、理化生实验。考查办法由各州、市自行确定。

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在学科结束时进行。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地理、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体育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学校考试与考查科目在课程结束时进行。

点评:水平考试科目多,负担是否再加重?水平考试重基础,选拔功能咋体现?在推进“两考合一”,实施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过程中,这些问题无法回避。转换一下思路,考试形式是否可以更加多样,不同科目可以分别采用考试、考查和考核等不同方式;考试命题是否可以更加灵活,一张试卷既考查了基本水平,又能体现一定的选拔性,这样的目标并非不可达成。

潍坊市: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硬挂钩”

将纸笔测试无法表达的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录取,并且与语文、数学、外语三个主要学科等值对待,是潍坊市中考改革的一个突出做法。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三个评价层次、三个评价主体、六个评价维度。三个评价层次是:常规性评价、主体性评价、标志性成果;三个评价主体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六个评价维度是: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

高中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和综合素质认定等级。高中学校录取时,根据等级实行组合录取,即把综合素质视为一门学科,将其与各学科分成三至五个组合,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素质为第一组合;物理、化学及体育与健康为第二组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及实验操作技能为第三组合。每一组合内各学科成绩可以等值互换;组合之间是否等值互换由各招生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录取。对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推荐生,根据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等级以及高中学校确定的推荐生录取照顾政策择优录取。

点评:只有让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硬挂钩”,它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体现。但不得不承认,“硬挂钩”其实很难,难就难在它的科学性、客观性,如果没有这两点作保证,“硬挂钩”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当务之急是要在做好综合素质评价上下工夫,少一点终结性评价,多一点过程性评价;少一点主观评判,多一点客观呈现,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真正为社会所认同。

武汉市:从“等级制”回归“分数制”

2005年,武昌区作为全国首批17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在全省率先推出“新中考”,其核心内容就是将分数转为对应的“位置值”。2007年该项改革在全市整体实施。

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等级以原始分数为基础划定。根据招生计划、各学科特点,在分等的基础上各科再分若干级,并对每个级别赋予相应位置值。具体地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合卷)按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和学科地位划为A+、A、B、C、D(不合格)五等,在此基础上又将五等分为A+1、A+2、A+3…若干级,每级对应一个位置值;思想品德与历史、体育按成绩分布和学科要求划分等级,思想品德与历史的成绩为A、B、C、D(不合格)四等;每等对应一个位置值;体育成绩为A、B、C三等,每等对应一个位置值。总位置值为各学科位置值之和,总位置值小的考生排序靠前。

尽管等级制淡化了分数,但由于中考的位置值转换方式复杂,直观性不强,老百姓并不认可,而且由于中考的位置值与高考分数不对接,增加了初中和高中日常教学的管理难度。基于以上考虑,2011年,武汉市对中考成绩呈现方式重新做出调整,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学科成绩由“等级制”回归“分数制”。

点评:中考实施“等级制”,常常被人认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从“等级制”回归“分数制”,也就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中考改革毕竟很复杂,改革同样需要防范“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考试计分、录取排名,看似简单明了,但分分计较又能何时了?我们不妨从“分数制”“等级制”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中跳出来,去找寻一种更为多样化的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上海市: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

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工作意见,招生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发展需要,自主制定招生录取方案,按照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初中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的基础上,由招生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推荐或自荐意见自主择优预录取。

被高中学校预录取的考生须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录取总分(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共6门科目学业考试成绩和政策性或奖励性加分的总分)不得低于市统一划定的“提前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录取”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其中推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30%,自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0%。承担“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试点高中“提前录取”招生计划可增加到学校招生计划的50%。

各招生学校成立“提前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公布“提前录取”招生方案。学校按照招生方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经领导小组集体讨论,自主择优确定预录取学生。预录取学生名单应实行两级公示(由招生学校和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分别公示)。

点评: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必须给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正因如此,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应当成为一个改革方向。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诚信体系还不健全,学校行使招生自主权的环境与条件尚不具备。但诚信体系的健全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革也不能一味等待,诚信体系建设与制度约束同步推进,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并非遥不可及。

(点评人汪明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如何应对中考英语改革 篇4

一、认真分析英语改革

尽管提倡素质教育多年, 但大多数学校、老师依然围绕着“考试分数”这跟指挥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念完小初高, 都会做题、考试, 但其中真正会用英语交流的孩子又有几个。我们都知道,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 最根本的不是考试, 而是交流。学习英语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气质修养, 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西方的文化, 风土人情。语言是孩子了解外界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我认为, 英语改革不是说英语不重要了, 可以不学了, 而是英语侧重点的转变, 更强调了英语的交流功能和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提高英语教育教学理念

有了改革我们就应该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 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 交际为中心, 操练为重点。其次, 一定要有授之于鱼, 不如教之于渔的思想。教师应做到少讲、精讲, 适可而止, 更重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再次, 真正做好素质教育。英语课程必须注重素质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 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增强实践能力。

三、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 体验, 实践和合作实现任务目标, 感受成功。纵观多年中考, 语法分值呈逐年下降, 而听力分值却一升再升。对此, 教师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 增强听力的训练, 增大阅读量, 增强写作方面的练习, 强调英语作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重视交际, 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手段

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景,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将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简笔画或电化手段投影仪, 多媒体等教学把视、听、说三者有效结合,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带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营造出极好的英语氛围。

中考改革方案 篇5

经省教育厅批准,从2004年秋学期开始,我市进行初中新课程实验。为了与初中新课程相衔接,盐城市2007年中考模式为“学业成绩考试+实践技能考查+综合素质考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从构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大力推进中考改革,以有利于实施中小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基础性的原则。初中是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开齐开足课程的要求,引导各地各学校认真执行新课程计划,在科目设置上,应尽可能地构筑更基础更广泛的平台。

2.导向性的原则。中考必须坚持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利用中考引导社会科学地评价学校和学生,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高中摒弃“唯分录取”,注重录取素质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创新性的原则。既要继承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又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中考内容的选择和表现形式上按照实施新课程的要求,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为新课程体系下的中考积累经验。

4.综合性的原则。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和综合性的评价,用综合性评价代替一次性的考试;注重平时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实践基本技能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5.整体性的原则。要提高社会对高中阶段招生的认同程度,保持招生大局的稳定。招生过程既要顾及普通教育,又要顾及职业教育,既要突出窗口学校又要兼顾一般学校,既要满足市区又要兼顾县区,既要立足提高教育质量又要注重提高办学整体效益,既

学行为和招生行为,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制止各种违规招生现象,克服无序竞争,以有利于高中阶段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利用,使高中教育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中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1.学业成绩考试。

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合一,统称为学业成绩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与笔试部分)、物理、化学、综合(含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考试命题依据2007年“盐城市初中各科中考考试说明”。

语文: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写作的分值为70分,写作以外的试题素材直接取自于教材的占50-60%,其余将取自于与教材难度相当的课外读物(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读物、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等)。

数学: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推进计算器教学,今年计算器暂不带入中考考场,但在命题中将注重考查有关使用计算器知识。

英语:分口语测试和笔试两种形式。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由江苏省统一命题,满分10分,按省规定以10分、7分、4分、0分四个等级计入英语成绩。笔试部分闭卷考试,满分为140分,其中听力部分的分值为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

物理: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化学:闭卷考试。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综合科:开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政治、历史各50分,地理、生物各25分。四学科实行合场、合卷考试,均有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以上科目阅卷方式:试卷客观题均由市集中采用阅读器读卡,主观题试卷分别由县(市、区)集中交叉批阅,考生成绩由市教育局统一发布。

体育:体育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次,分别折算成10、8、5分计入中考录取总分。具有体育、艺术等特长的学生,根据招生学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和艺术

取名单(不超过本校统招生计划的5%),上报市教育局中教处公示后审批正式录取。具体测试工作按市教育局《盐城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方案》文件精神执行。

中考满分为780分。2.实践技能考查。

考查科目为:理化实验、信息技术,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等。理化实验、信息技术考查由市统一命题,考查方式由县(市、区)教育局确定,市组织抽查。考查时间另行通知。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方式由各县(市、区)决定。

考查科目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有一门考查科目不合格者不得录取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高中。

3.综合素质考评。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厅《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学生《留下脚印一串串》,对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资格认定。市和各县(市、区)成立初中毕业生成长记录认定领导小组。各校成立校级初中毕业学生成长认定工作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学校认定工作委员会确定聘任成长记录认定者,每个初中毕业班成立一个认定小组,由班主任、教师3人组成。各小组成员给该班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学生综合素质确定为A、B、C等。报考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为A的优先录取。

4.所有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中考。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05]20号)精神,为有效控制辍学,全市所有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中考,凡不参加中考的均作为辍学,纳入当地年辍学率计算之中。

5.改革中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法。

报考志愿分两类:第一类为普教师范类志愿:星级高中、师范学校、普通高中、综合高中。第二类为职教类志愿:五年制高职(大专)、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

中、综合高中、电视中专、技工学校。所有考生两类志愿一律不得兼报。普教类和职教类同时录取。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实行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公示,学生严格按序填报志愿;统一招生,一次录取的办法进行。

1.实行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公开预示制。各地各学校要将统招生、择校生及民办学校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及收费办法,在学生填报志愿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依据,并接受社会、学生、家长的监督。

2.完善学生填报志愿办法。填报普通高中志愿时继续将同一学校统招生、择校生作为两个档次志愿严格按序填报,实行“一校两序”分开填报。

3.坚持统一招生,一次录取结束。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为切实规范招生行为,坚决防止随意录取现象发生,确保招生秩序稳定,由教育行政部门高中招生办公室统一按考生志愿和分数录取,统一办理入学籍手续,由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具体招生程序是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中教处(中教科)招生、市教育局审批、入市教育局学籍库、在盐城教育网和市主要媒体公布。所有学校招生必须在市教育局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段要求一次性录取结束,超过时间不再补录或调剂录取。

4.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控制最低分数线。对公办高中择校生的招生,要根据报考择校生人数、学校招收人数划定各校择校分数线,按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低于择校分数线的不能录取。坚决制止乱收费,任何学校不得擅自收取未经市教育局批准正式录取的学生任何费用。

5.坚持热点高中指标定向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录取的制度。全市所有四星级高中一律拿出高于35%的统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录取。所在县(市、区)的四星级高中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的招生指标必须在招生前上报市教育局中教处。

新课改背景下中考英语改革探析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中考英语 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中考英语试题,每年都在有所突破,实现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考查,主要包括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词汇、翻译句子、书面表达,注重对学生英语单词、词汇、语法、阅读能等的培养,题型更具全面化、系统化。本文以2014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卷为例进行了分析。

一、中考英语试卷的综合评价

我们以2014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为例,对试卷进行了分析。在试卷中采用闭卷考试,总分150分,听力和口语占30分,其他占120分。该试卷中的题型大都考查实用性的英语,对话都是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句型,英语知识的的覆盖面更广,相较于传统的中考英语试题更加合理,适应了现代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提出,是中考英语改革的重要表现。我们针对2014年盐城市英语中考试题内容进行例如具体的分析。

二、中考英语试卷具体分析

1、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

英语语言知识是初中英语学习基础,是对英语单词、词汇以及语法等的测试,测验学生的英语功底[1]。单项选择、词汇、翻译句子属于英语语言知识部分,单项选择中,蕴含有英语单词用法、固定搭配、语法以及情景式语句,考查的内容相当全面。在词汇中,重点在于学生对英语单词、时态的掌握情况,也是相对简单的题型,四个小部分内容涉及的相当全面,将英语单词、用法、时态、语境等都囊括其中。而在翻译句子中,选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句子,重点测验学生对英语词组以及固定搭配的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试题的改革,考查的更为全面,中是体现英语的实用性和生活型,体现英语语言学习的本质性目的。

例1、单选部分 14.-Mum, I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school drawing competition.

-_________, Sam. I’m proud of you!

A. Have a good time. B. Good luck. C. Best wishes. D. Congratulations

这个小题考查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对话,译为“妈妈,我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而作为妈妈首先英语予以祝贺,这是最为合适的回答,故选D。

例2、词汇部分 60.Taylor Swift held a concert in Shanghai on ______(三月)30,2014.

该小题是其中最为简单的题目,只要记住“三月”的英语单词“March”就可以,该题目的基础性很强。在后面的三个小部分都是在词汇的基础之上相应的增加了些许的难度,向第67小题“I think A bite of China is well worth ______(watch).”这个句子就是考查的“be worth doing sth”的用法。

2、英语阅读能力的考察

英语阅读部分在英语中考试卷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验,不仅仅局限于英语语言知识,还会重点考验学生的的阅读能力。像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都是阅读性试题,重视理解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寻找题目的答案,提倡带着问题去阅读[2]。该阅读题型改变,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既能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其中,完形填空是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会涉及到词汇、固定搭配、语法等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情境来解题。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利用小标题的形式,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文章的内容,是题型人性化的重要体现。该试卷的任务型阅读就是青少年在生活中怎样对待感觉这个问题,对初中生来说任务型阅读一直是弱点部分,丝毫没有头绪,但是这种题目的答案都会隐藏在文章中,要注意发现和仔细阅读,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力。

3、英语习作能力的考察

2014年江苏盐城市英语中考卷的书面表达题目是“English Textbooks are

Good Friends.”写作的对象就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选用的课本教材,考验学生平时的洞察力,了解课本教材的优势所在。该书面表达的题目主要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并且对写作思路给予了提示,从阅读课本教材的原因、体会等方面出发,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3]。同时,题目的要求比较宽泛,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是写作人性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改下中考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中考英语题型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考查,从单词到写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通过对江苏盐城市英语中考试卷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试卷更具人性化的特点,呼吁学生重在观察生活,尤其是从最后的书面表达可以看出。中考英语试题改革方案的提出,教师应根据改革方案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积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中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家银.基于新课改背景的中考英语试卷评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4,10:43.

[2]浦晓红.英语中考书面表达之我见[J].学园,2014,12:108+110.

中考改革方案 篇7

一、透视近两年我市中考思品试卷,明晰中考命题方向

2007、2008年思品学科中考是使用新教材后的第一、第二次中考。试卷关注真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许多试题的材料都是精选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能力。试题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 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考查。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多处涉及的考点为教材、新航标中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基础题约占全卷的60%。试题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凸显了思品学科的价值。

2. 关注热点,突出时代性。

联系国家和本地区的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创设情景,灵活设题,既是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特点,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如:2007年卷抓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2008年卷抓住党的十七大、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又链接“打造和谐徐州”等地方资源,结合初中学生自身实际,遵循“大问题,小切口,活而不难”的原则,创设情境,灵活设问,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链接社会热点,具有鲜活的时代特色。

3. 联系学生实际,凸显生活化。

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新课程追求的理念,许多题目是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的。如:2007年卷第31题,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等;2008年卷第37题,王爷爷家的变化等,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从多角度联系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 德育回归生活,体现教育功能。

德育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近两年试卷命题时,教育立意非常明显。通过考试,力求对考生进行一次再教育过程。如:2007年卷第6题,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人生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教育;第32题,对青少年进行自立自强教育;第33题,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2008年卷第12题,进行孝敬父母教育;第38题,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等等。上述试题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做负责任的公民,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关爱生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教育立意的思想。

5. 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有机整合,体现人文性、创新性。

试题将设问的开放性与答案的多元化有机整合,命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满人文关怀;开放性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2007年卷第31题:“只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留守儿童就能健康成长。”考生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保护及自我保护等角度分析作答;2008年卷第35题第(2)问:“实现消费者的心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其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多元化的答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近两年的试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选材生活化,设问灵活开放,试题的设计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同时注意将立意、情景、设问和教材主干知识有机统一,对思想品德教学方向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中考考试改革对今后思品教学改革的启示

1.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

课程标准既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日常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中考试题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综合能力考查的同时,也明显加大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又要着力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达成度。

2. 践行生活德育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大教材观,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倡导德育回归生活的重要理念。为此,我们的教学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交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感悟人生,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3. 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泼向上的和谐课堂,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角色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角色,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以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课程追求。

4. 联系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生活。

时事热点已成为思想品德中考的主要背景材料。在分析热点时,应切实把握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做到有条理、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注意将教材基础知识、国内外重大时政及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接触生活,走向社会,以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新课程不懈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社会生活,并从社会生活中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引入“源头活水”。

5. 关注学生生活,引导自主发展。

近两年的试题基本上做到了把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不仅反映了考试的教育导向,还较好地体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命题思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发展、思想动态、言行表现,要注重将教材知识同学生的自身思想和行为联系起来,从而指导学生的言行,使其思考如何应对困境。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探究、感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中考改革方案 篇8

一、中考项目多元化, 增强体育学习兴趣

在一些地方进行调查分析时, 发现很多地方的中考体育项目还是在继续沿用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中考体育项目。对于现在个性化的学生来说, 项目已经过于陈旧。有些地方做得很好, 可以学习和借鉴。比如, 积极引入三大球, 将原本身体素质类的中考体育项目, 加入一些技巧类的项目, 并及时和正确地引入过程性评价, 将中学体育变得多姿多彩。此外, 很多地方和院校为了凸显终身体育的价值, 增设了高考体育加试, 甚至增设了大学体育加试, 反而将应试教育从小学带到了大学, 并不能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 把体育中考当做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更加实际和有效。宁可“赋之以渔”, 而不可“赋之以鱼”。

二、分地区设定特色项目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文化。将地方特色体育文化传承下去也是年轻人的职责所在。比如, 地方的竹竿舞, 武术之乡的武术学习, 发展“特色体育乡镇”“民族地方特色”, 乡镇的舞龙舞狮等等, 能成为中学生的体育项目之一。研究和申报特色体育项目一定能成为地方体育的亮点, 同时为中国的非文化遗产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作用。

三、体育中考融入并延伸“体艺2+1”

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体艺2+1”活动, 让学生在中学毕业之前, 能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终身体育和终身艺术带来的魅力。但是, “体艺2+1”并不是孤立的, 我觉得体育中考正是“体艺2+1”的延伸和升华。将“体艺2+1”中的项目融入到中考体育加试中来, 培养学生连续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艺2+1”的项目变成中考体育的首选项目和必选项目, 让学生在平时“体艺2+1”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和认真。

总结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此时此刻我们正享受着和谐的社会, 和谐的校园。体育中考不是为了让孩子们丢分, 也不是为了让孩子临时简单应付, 而是让孩子享受幸福的体育, 享受终身体育的好处。所以, 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在体育中考显得尤为重要。

(1) 科学合理地尝试使用骨龄。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 有些初三学生还没有发育成熟, 无论是身高还是力量都不能达到同龄人的水平。这给学生的体育中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统一的标准对于发育晚的学生来说, 体育中考是很吃亏的, 很多家长有怨言但是也没有申诉的地方。同时, 很多的家长建议也汇集到我们体育教师这里, 觉得很有道理和必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过调查和分析, 发育较迟缓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平均分数要比发育正常的孩子的中考体育分数要低10分。如果教师对这10分视而不见的话, 对于学生和学生的家庭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其实, 对于发育迟缓的学生而言, 还是有方法帮助他们的。可以在本人申请和教育部门审核下, 尝试进行骨龄鉴定, 同时给出一个相对于统一考试标准略微低一点的中考体育加试标准。这样, 就使得发育迟缓的学生在体育加试中不至于失分太多。

(2) 同类项目的横向测评。在中考体育加试中, 有部分项目设定的比较笼统和硬性。比如, 在跑步类的项目中, 很多地方设定了50米跑这个必选项目, 这是对速度要求很高的项目, 也是很多同学很难拿分的项目。尤其是对那些偏胖和未发育的孩子。如果给出短跑和中长跑相结合的体育中考选项的话, 则能给很多短跑能力较差的孩子带来福音, 他们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长跑练习, 应该能达到理想的成绩。所以, 给出的设计方案就是, 在如此和谐的校园里, 尽量减少必选项目, 毕竟必选项目总会是一部分同学的弱项, 能避弱就强, 才能将体育加试的精神发扬光大。同时, 对同类项目进行, 横向测试, 使得在同类项目中,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起跑线。

中考改革方案 篇9

一、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有机结合,体育中考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

现在许多地方,体育中考成绩都是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平时锻炼。但实施以后发现,初三年级的体育课平时成绩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许多校领导要求体育教师给那些文化成绩好的学生打满分,而因为满分比例是有规定的,所以平时真正积极锻炼的学生却不一定能拿到满分。平时成绩成为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手中的专有权利,滋生了腐败现象,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现在大多数地方都已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那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优秀级的学生得5分、达良好级的学生得4分、达及格级的学生得3分、不及格的学生得2分,并为免试学生定一个得分标准。为防止在最后弄虚作假,要求各校每年把学生测试的成绩公示,学生平时都是现场测试,对自己的成绩很清楚,公示后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成绩。初三体育中考时,对学生的平时分也要进行公示,让学生可以对照其测试成绩,增加透明度。这样学生在平时就能认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设立有氧练习项目作为必测项目

现在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耐力素质下降,这是当前社会大环境和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所致。耐力素质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且耐力项目的成绩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如果不坚持练,耐力项目的成绩会明显下降。所以设立耐力体育中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对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也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如1000米、800米、2分钟跳绳等项目。

三、不要固定体育中考的选测项目

现在普遍的现象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而许多教师并不重视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技巧,学生也根本不去练,虽然这些项目对学生有很大的锻炼意义,但就因为它不考、和学生的分数不挂钩,所以学生和教师都不重视。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身体素质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均衡的。现在有的地方规定体育中考的项目,或是从几项中选其中某一项或几项。这导致有的学校在初一时就定下体育中考项目,且只练中考项目,其余的体育项目都不练。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要求偏低,锻炼项目太少,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全面发展。

由于现在新课程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作统一要求,对于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空间,教师很可能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宣布体育中考的项目范围,这个范围应该包括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基本内容。初三体育中考时分类随机抽取,抽到什么项目就考什么项目。虽然这对于组织者来说比较麻烦,加大了工作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可能投机取巧,而必须全面锻炼。

四、建议将体育中考放在文化考试后面

中考改革方案 篇10

同2015年相比,2016年长春市中考政策有多个变化。强化命题导向作用,中考命题要在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素质要求;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2016年,长春市还将体育纳入中考,以40分满分计入总成绩,中考科目由原来增至8门,总分值由原来的600分调整为640分。今年中考,还将强化对物理、化学学科实验能力的考核,各学科实验题目的分值不低于试卷总分值的30%。

中考与教材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冲击 篇11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中考 教材改革

从教30年,2013年是高考、中考、教材改革浪声最高涨的一年,也是我从事教学以来最无奈、最厌教的一年。我蹲教初三15年、三届轮回(循环),对初中教材驾轻就熟,在初中教学大纲中,初中学生要求掌握的词汇我已可以倒背如流。哪一个词汇在哪一年级,哪一课文出现过我都知道,哪些词汇在哪一年中考考过我也了如指掌。初中教学重点是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提高学科的学习兴趣。我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教育、级组管理、后进生转化思想工作等材料。初中学生初生牛犊不怕死,难教,不管你是研究生学历,还是教授级人马都未必能把初中学生教好,只有一线初中教学老师才知道其中的苦。一个具有高学历、能说会道或高级(职称)教师未必是一位成功教师,能让学生既尊敬你又怕你——亦师亦友,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对管教初中学生我有独特的教学、教育风格,我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我诚信,言出必行,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急学生之所急,为学生着想。让所任教班级学生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对学英语不敢怠慢,心甘情愿地按我的要求做,给足我面子。在大、中、小统考,统改我所任教班级成绩名列前茅,超市平均分、同级兄弟班级十几二十几分不在话下。我愿教、学生愿学,我付出、学生有收获,何乐而不为?

我自认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严而有度,严中有爱,我爱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加我微信,我加他们QQ。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到他们在学校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课后或校外思想活动,全方位关注他们的成长、学习动态,年复一年地教,一届又一届把他们送走。我感到满足、欣慰,不厌烦甚至比那些刚毕业出来工作的新老师还有激情。我的付出,师生是有目共睹的,一个爱学生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言传身教,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我3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履行学校的办学宗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人人学有所成,人人成功,我做到了,记得在2012届毕业晚会黄德辉同学的感言:“没有梁老师我早就学坏了,梁老师批评我最多,分分钟盯住我。她对我从生活到学习上不离不弃的帮助,不厌其烦、孜孜不倦的教育感化了我。所以我最想感恩的人是梁老师,‘梁老师在哪?我一定要拥抱一下她’。”是的,我把每一位学生都看做自己的孩子,不离不弃、不管成绩好与差。多年来我不但在精神上,帮助过处于迷途的边缘生,在物质上也资助过不少学生。例如2008届的苏宇深及2009届的朱嘉威、罗正杰(每人送过四双校鞋和两套校服)等一大批学生。

我爱教育行业、喜欢做老师,我桃李满天下,在石岐区曾经的学生现在已成了我的同事。但2015年是我教书生涯中最厌教的一年,高考改革、中考改革、教材改革使得本来对学习成绩不在乎的“90后”(学生)更肆无忌惮。上课无精打采,上课等着下课,下课往小卖部、球场跑,课后不写作业、不复习、不背书,缺交作业大有人在,追交作业像打仗、玩捉迷藏,找不着人,背书不过关的、听写不及格的留堂。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不干就不干。你追紧一点,他们会说:“中国人学英语没有用,今日关注都有说:北京、山东山西、高考不用考英语啦!迟早广东中考英语也不用考的、学那么好来干吗呢?大不了读个专业技术学校出来就业也用不上英语。我也不想考公务员、研究生,更不想出国深造读书。”是的,我还能对他们怎样?尤其像我们这类普通中学,生源差。语文都学不好,他们巴不得不学英语。信息时代,对他们说英语的重要性还管用吗?不少“90后”的孩子,该学习掌握的知识未必知道,不该知道的网络东西他们一定都会知道。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有90%的学生想继续读书、想升学。一些政策的不定性,道听途说的谣传对初中英语教学冲击非常大。教材改革英语知识范围更广、更贴近生活,但学习难度大,课文篇幅长,句子结构复杂,练习量大。每周只有四节英语课,每周也只有一节早读课(周一早上要进行升旗礼。周三,周四学生要进行体育锻炼),这样课时比例是非常难于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再有就是上级(教育局)已下命令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7小时,监护人家也要有更多的时间共同教育孩子,更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天所学科目的课外作业不能超过1.5小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书不会背的也不敢留堂,动不动就投诉,学校也怕一票否决。到时到点(下午5:30)校警吹哨赶人、关灯、锁门,“英语越来越难学,语法复杂、单词难记,听、说、读、写都要兼顾”是学生的心声。我做了一次调查统计,本学年每学月检测的成绩都比往届同期低。三率就更不敢比了。学生厌学现象非常严重,家长不配合,初中老师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初中英语教学何去何从?有待深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9-139.

[3]林崇德.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49-152.

中考改革方案 篇12

一、试卷结构和分值有所调整

单项选择由原来的20题变成15题, 阅读增加了一篇任务型阅读, 写作由原来的20分增加到25分。目的是加大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试卷容量大, 试题多样化

试卷容量大, 面广, 基本覆盖了初中英语考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但知识范围把握的很准, 没有超出《课程标准》中的《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的要求;词汇控制在课标规定的范围之内;语法知识方面考查的内容也在要求范围之内。

三、重视双基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与运用的考查, 在听力部分表现的很明显:不仅所听材料的词、句、篇容易理解, 且听力速度也较慢;其次, 单选题整体上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了交际用语如34、45题和词义辨析如36题考查的是名词词义, 38题考查的是动词词义, 41题考查的是形容词词义。其他的考查点有时态, 连词和情态动词。完型在选项设置侧重语境和灵活运用的考核, 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答题。题目的设置兼顾了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对文章的理解及根据语境进行逻辑推断。阅读理解难度适中, 文章内容包含了关爱, 诚实, 分担责任以及生活习惯, 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容易理解。任务型阅读是一篇谚语故事, 要注意归纳型问题的回答。单词拼写较为容易, 考查的为4—6个字母的单词, 仅一题涉及词形变化。书面表达题是中考题型中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输出能力的一个重要形式, 好的书面表达题取材应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内容要表达。今年的话题是网络用语, 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注重实际运用, 语境设置合理

全卷基本上是通过在对话和语篇中考查的, 单选题也在题干中设置了较为清晰的语境, 在一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五、对教学的启示

(1) 加强听说训练, 培养学生听力技巧。听力测试是中考试题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听说能力的训练应该从初一开始抓起, 紧密结合中考题型, 掌握听力解题技巧, 同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将听说融入并贯穿到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各项教学活动中。

(2) 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 一般说来, 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 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 才能真正学好英语。这个道理虽然简单, 但不少学习英语的人却未必明白。时下, 很多人都热衷于做题目, 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结果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 试题集一套又一套, 做得头昏眼花, 兴趣全无, 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练习。但我认为, 归根结底,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 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自然的, 因为使用者依持的是“语感”:“做”出来的英语往往流于生硬, 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做”的。

一谈到阅读, 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苦读”。如果把这两个字理解成读书需要花功夫, 倒也有理。但如果认为阅读一定是很苦的, 很少有欢乐, 那就大错特错了。然而, 目前的很多英语学习者都视英语阅读为苦事, 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教师让学生读点英语材料, 就像给孩童吃中药, 需要捏着鼻子硬灌下去。自然效果也不会好。

(3) 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 也可以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也就是说, 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 (或书籍) 。这类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可读性很强, 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 一旦上手, 就放不下来了, 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了。二、容易读, 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三、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提高文化素养。

上一篇:综合素质下一篇:水彩画创作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