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

2024-10-13

综合素质(共12篇)

综合素质 篇1

护士素质是护士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是护士通过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而获得的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1]。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 “以病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护士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护士素质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的焦点。作者探析了护士该具备的素质模型, 并将其应用于护士素质的培训以弥补传统培训的片面性, 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1 素质和素质模型

1.1 素质

素质通常定义为工作中所必需的行为、知识和动机, 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从事某项工作的起点, 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好坏差异的个体特征。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需要。上述素质特征常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来描述, 知识、技能属于表层素质特征, 飘浮在水上很容易被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需要属于深层素质特征, 隐藏在水下, 越往水下, 越难发现。深层特征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2]。我们要善于开发和评价隐藏在水下的深层特征。

1.2 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 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 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术水平[3]。

2 护理人员素质模型框架

如今护士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大多数医院对护士的培训内容注重于知识技能方面, 不能全面提高和正确评价护士的整体素质。现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试就新形势下我院对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建立素质模型, 见表1。

3 护士培训的现况

护士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终身的行为, 但工作早期的规范化培训对护士素质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为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 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培训[4];是对护理专业毕业后工作三到五年的在职护士, 进行的有计划的培训。培训方法主要通过岗位轮转、科室培训、集中培训等。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 轮转科室对理论、操作方面都有规范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而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在一个科室轮转结束时除了在理论、操作方面有考核成绩, 其他素质方面没有书面的考评。而下一个科室的护士长不能全面地了解该护士的综合素质, 有的往往通过电话向上一个科室的护士长了解, 而此时了解到的也是上一个科室护士长一人对该护士的综合评价, 有一定的主观性。

4 素质模型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考虑到以上的不足, 在规范化培训中, 可以按照素质模型中涉及的素质要求设置各种培训课程。当护士轮转到第一个科室时, 先利用素质模型对该护士进行评估, 确认素质差距, 明确目标, 然后科室针对该护士的薄弱之处制定出具体的培训内容和计划。避免了以往千篇一律的只强调业务培训, 而忽视沟通、礼仪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培训。同时在科室轮转结束时可以再根据素质模型对该护士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 有利于下一个轮转科室更全面地了解该护士的综合素质, 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目前, 大多数医院对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都有较成熟稳定的培训方法, 而在人文素质方面没有系统规范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在护士人文素质的培训上可通过组织人文方面的专题讲座、优秀事迹报告、欣赏弘扬人文精神的名片名著, 还可通过礼仪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情景模拟等培训方法来提高护士的素质[5]。在培训结束的考核中除以往的操作和理论考试外, 还可以通过模拟事件、案例分析, 来全面评价护士的综合素质。值得注意的是, 在考核过程中要全方位测评而不能是护士长一人考评。

通过护理人员素质模型框架, 可以帮助明确护士的培训需求, 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蒲霞.构建多层次护士素质教育体系[N].现代护理报, 2005-12-8 (6) .

[2]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 (1) :1-14.

[3]彭剑锋, 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30.

[4]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150.

[5]徐习, 何晓滨.医院护士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2) :109-110.

综合素质 篇2

在实践过程中我和组员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开始两个星期都没有按计划做事,当我看到其他组已经有了不少成果资料,作为组长感到很失望,在这样下去将一无所获,我和组员商量了几次按计划实践,可是最终大家都没做,于是我决定撤销我们组。

做完课间操,我去找 吕老师说了这件事,老师问我:“虽然解散小组是一个办法,但这是一种逃避,害怕困难。可是你作为组长想没想过,你们为什么都不去做事?只有找到了问题出在哪儿才能找办法去解决。”老师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是呀,我们为什么都不做?后来我按老师的建议在组内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就是懒,想玩!我想:我作为组长一定要改变,于是对大家说:“为什么都想玩呢?这个主题可是我们自愿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到现在怎么又不想做了呢?这样下去别人会很瞧不起我们的,到时成果展示也会很丢人,你们想在台上别人笑话吗?”说的大家都低下了头,这时组员龙天娇说:“对!我们不能丢这个脸!我们又不是做不好,我们一定要打赢挑战我们的7号组。”经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抬起了头,很认真的说:“对!我们不能再懒了,赶快行动!我们一定要超过他们,一定要赢!”

经过这次组内讨论,我们组真的行动起来了,而且还重新商量了一个奖励办法,谁表现得好每人给他奖一个小礼物。后来我们做得很好,成果展示时我们终于大获全胜,我们太高兴了!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3

进村调查

口子头村位于阜平县城北部的太行深山区,离县城40公里,辖上口子头、下口子头、夹石窑三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3.2万亩,其中山地面积2.2万亩,林地面积4000亩,耕地301亩,荒山5200亩,荒滩500亩。口子头村位于阜平县低山区,东西地势较高,中部平坦,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口子头村属于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差距较大,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间2500小时至2900小时,无霜期165天至210天。

全村共198户,541人:上口子头村58户,166人;下口子头村99户,264人;夹石窑村41户,111人。其中贫困家庭136户,39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1.8%;孤寡和独居的75人;一、二、三级残疾人员22人;体弱多病、久治难医者也为数不少。享受低保待遇的109户,111人,享受五保户待遇的16人。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900元、1100元、1300元、1500元,比国定扶贫标准的2300元还低很多。

关注老人、儿童

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实践小分队了解到,口子头村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所以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小分队成员们去了村里的31户老人家里,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并且帮他们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由于每户人的院子都比较杂乱破旧,小分队成员的劳动技术也不熟练,很是费了精力和汗水。笔者还和孤寡老人们聊天,老人都把笔者当成亲人一样,讲述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渴望。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笔者体会到一个孤寡老人的孤单和痛苦。贫困的生活是物质的不足,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抚慰,更渴望亲情的温暖和有人聆听他们心声。孤寡老人在新时期党的照顾下不愁温饱,他们最怕的就是寂寞和孤独。因此,小分队成员们在整个服务时间用热忱的心来温暖老人心底的那块“寒冰”,给他们以春风般的抚慰,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体贴和家庭的温馨。

小分队成员还与村里的小朋友主动交朋友,辅导他们做暑假作业。在与他们交流中,小分队成员了解到,村里的教育还很落后,小学要到离家3公里远的地方去上学。有几个孩子还是在外地上学,现在是在回村里度暑假的。

专业优势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口子头村坐落在山谷,周边的山上是满山浓郁的树木和藤草。森林防火责任重大。但多数村民们还生活在靠山吃山的惯性思维里,用火随意性较大,防火的意识很差。假如失火大火烧山,那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森林火灾不仅烧毁、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高强度的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不利森林更新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森林更替,对当地的环境将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所以,小分队成员就在村里宣讲有关森林用火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让大家增强安全和责任意识,做到安全用火,避免火灾发生。

与此同时,大家还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优势,趁此机会向村民们进行了有关信息技术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希望通过结合实际和细致入微的宣讲,能够让大家了解法律,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此次去口子头村是跟随河北省推进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工作组”一起去的。我们帮助工作组一起向村民们分发图书、大米和面粉等慰问品,帮助工作组一起清理村里河道的淤泥,帮助工作组修建防洪坝等改造提升农村面貌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表扬。虽然干完活之后筋疲力尽,但是大家更多的是收获,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村民的赞许,心里还是非常高兴。

实践活动的影响与意义

这次“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们了解太行山区的农村面貌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家回到学校之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自己的热血,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合素质评价反思 篇4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的诉求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而提出的。从世界的潮流和中华民族的前途着眼, 亟需全面提高我国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

要全面评价一个学生就必须采用多元的视角和多样的方法手段, 必须覆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必须包括终结性的考试和过程性的考评, 以及采用多种量化的和质性的手段。同时, 考虑到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 调动被评价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在评价过程中聆听学生的意见, 要有评价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样, 从促进发展的目的出发, 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所有这些也就成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所必须遵从的原则。

因此, 从评价方法本身来看, 综合素质评价和传统的考试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是本质性的。这两种评价各有所用, 可以各施其职, 互为补充, 但不宜简单地加在一起。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从管理的视角出发来衡量学生是否达规定的标准, 而是从发展的视角出发来描绘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进步情况, 诊断存在的问题, 找到前进的方向。

然而, 综合素质评价从本质上来说不适用于功利性的目的。因此, 在功利思潮极度泛滥和诚信缺乏的今天, 它被冷落是必然的。试图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功利性轨道的努力不可能实现, 强行做的结果是使综合素质评价变质变味。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需要做的是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本质的认识, 淡化急功近利的思想, 放眼长远发展, 同时不断改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工具, 提高其可行度和质量, 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展现评价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以提高学生、教师、家长以至全社会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使大家乐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5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积极推动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努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树立一个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为师生确定工作和学习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二、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于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能力、运动体魄与心里健康、和谐自然与审美表现几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参见《兰西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从诚实守信、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能力、运动体魄与心里健康、和谐自然与审美表现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2、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四、评价具体过程和方法:

(一)评价宣传

学校将评价各要素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提前以各种形式告知学生,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大力宣传评价要素,并结合评价要素修改、完善和进一步健全学校和班级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长效工作机制。学校和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各要素发展情况的教育与引导、检查、督促力度,以达到在过程中教育学生、提高素质的目的。并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告诉家长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基本方法,以赢得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以充分调动家庭因素,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工作环境。

(二)评价实施和时间按排:

1、分项评价:分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反馈。评价时间为每学年第二学期。

(1)自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参照《综合素质评价操作表》完成。5月份第二周(2)互评,学生互评前应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引导,避免以偏概全。每名学生都参与对全班其余同学的评价,评价按“优(A)、良(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进行,学生互评完成后,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对同学互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5月份第三周(3)教师评,各任课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平时、阶段考核成绩给予评价等级。5月份第三周(4)家长评,让学生把《综合素质评价操作表》带回家,由家长结合学生在家表现填写反馈意见。5月份第四周自评与互评结束后,班主任应组织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对每名同学的自评与互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首先,对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反差较大的,班主任应结合平时对该生的观察与了解,及时给予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次,学生互评结果原则上应成为学生该次评价的结论主要依据,但评价小组若发现互评结果与学生实际表现不符合的,可进行调整。

2、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在学年结束前,由班级评价小组(至少五名成员)集体进行,终结性评价应参考学生之前各学期的评价结果,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表现,由班级评价小组集体完成。学生的评价结果依据必须保留。

五、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等级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综合素质的六项指标,均采用“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其计算方法为P=Ph*0.4+Pj*0.6.(其中Ph为互评结果,Pj为师评结果)其他评价为参考评价。

为了便于操作,在“测评内容”的各项指标中,根据不同的权重赋以一定的分值,通过测评以后,再把分数折算成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结果应以等级方式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六项评价考核指标中,凡达到4项合格(C),即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标准。

六、学校审查

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分工负责、严格把关,对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综合等级和综合评语进行认真审查确认。要重点审查年级或班级综合等级比例是否恰当,评语字量是否符合要求,评语内容是否丰富而具针对性、个性化、深刻而有激励性、人性化。同时还要重点审查不合格学生的不合格具体表现是否事实清楚、依据是否准确,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是否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是否与家长多次联系共同教育。对审查不符合要求的,须由班级评价小组重新评价或调整。审查合格后,学校审查人员签字、校长盖章。

七、家校沟通

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特别是不合格学生的评价结果,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若家长和学生对评价有异议,教师和学校应予以解释、澄清和调查处理,提供事实及教育过程依据资料,形成家校共识,进一步与家长商讨教育方式方法,增强育人效果。

八、评价工作的保障机制。

1、对评价者弄虚作假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除取消评价者资格外,工作考核不合格;对被评价者弄虚作假的,其评价结果可降级处理或直接定为不合格。

2、班级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程序、时间及评价结果使用、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名单和各班级评价小组名单等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公示,接受咨询和监督。

3、加强评价工作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对各年级各班级评价工作质量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其检查结果作为对班级教师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质量的奖惩依据,切实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规范、有效地实施。

4、学生、家长、教师或社会人士若对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程序、结果等存在疑问,可向学校和教委逐级举报或申诉,各次举报、申诉及处理过程和结果,接待机构和人员要作详实记录,并及时作出答复和处理。

5、举报和申诉电话:5440631

兰西县长岗一中

探究小学综合素质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综合素质;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62-01

一、重视理论学习,转换教育思想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组织者,小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推动综合素质的发展,想要落實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就要完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教育收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始终受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重视教育技能训练,强化教师素质

1.完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要使用简单精准、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比如小学数学中有一些名词术语和关系符号,教师除了要自己能够使用这些符号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符号。比如把算式(56+27)÷(76-45)读作“56与27的和除以76与45的差,求商是多少”,这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双重能力的教育方法是所有小学教师都要努力完成的教育目标。

2.规范板书。

小学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板书,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内容,还能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教师要规范合理的书写板书,在黑板上合理安排布局展示知识重点。好的板书能够明确的展示教学重点,为一节课的开始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3.使用制作教具学具。

一些小学教学科目也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直观性的教具来解决。小学老师要能够制作和使用教具,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其心理特点确定教学需要的教具,比如在讲授几何知识的时候,给年龄较小的学生做教具的时候就要使用色彩丰富、种类多样的材质做;给稍高一点年纪的学生做教具的时候可以采用实用性较高的材质做;给高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制作教具。再有,教师在确定教具的使用的时候要重视事物的实际特点,要根据其表现出来的特征适当的调整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

4.教学组织管理。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除了要按照常规要求使用教具、批改作业,教师还要根据自身敏感的观察力对班级学生的教学工作展开组织管理。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神态语言,感受学生内心的起伏,教师要第一时间发现并总结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三、完善课程方案和标准

1.实现学科改革。

首先要坚持德育教育进行学科改革,新的教育环境下要以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为基础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怀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文化素质,教师可以从各门学科当中发掘思想内涵,从学生的文明行为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重视学校风气和纪律要求的建设。

2.实现不同学科和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发展,其发展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的整体提升。多疑,教师要构建活跃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保证学生几级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主动掌握新的知识,成为新的教育环境下的教学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实践的模式强化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内容的前提下,能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文字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要求,完成语言和事物相统一的理论,实现基础知识和个人特长的协调发展。

3.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

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4.构建环境课程。

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几方面的环境,学校环境的形成主要通过强化其环境塑造入手,这种学校环境教育是教育领域经常且大量出现的教育形式,结合学校环境教育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比如,让学生认真了解周围的人物,让学生总结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文学作品。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另外,要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长期的、普遍的教育,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的社会信息。

再者,要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完善教学方法

想要实现学生的智力发展,强化素质教育,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完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讲解法、实验法等等,这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在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进行教育。

五、推进课外活动

想要实现教育的整体发展,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推进,课外教育活动占据着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两者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法。

总之。小学综合素质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多方面努力,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角色定位来开展教学工作,要转变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落实改革方案,改善教学方法,结合课外活动实现综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学;论如何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05期

刍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7

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国家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 以此来展现素质教育的实质。但是, 社会上对此仍然有很大的质疑声, 认为此测评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很大的主观性, 很难做到测评的客观和中立。为了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 最大限度地体现客观公正, 笔者在此抛砖引玉, 发表几点看法。

一是建立机构, 制度先行

学校和班级都分别成立领导小组, 由专人分管, 再按六个纬度分六个工作小组, 层层分解落实, 项项有人抓, 项项抓落实, 呈金字塔式人员结构。同时,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 可以建立考核机制, 奖惩制度与之挂钩, 拟定好行事历, 按计划逐一认真实施;建好学校和学生档案, 以便每次评价活动材料能及时规范收集、建档。这些可分阶段、分远近计划进行。比如起始年级、年度、学期、月、周等逐时间段开展。

二是执行有力, 严谨客观

评价的客观公正, 就是要有据可依。所以, 在平时的每次实施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必需严谨周全, 最大限度避免主观性、情感因素。比如, 笔试是以集体为对象, 让每个学生共同回答事先仔细拟定的问题, 那么, 事先就要笔试内容高度保密, 形式的组织和安排要周密、细化, 参评的人 (老师或学生或专家等) 要避嫌, 答题卷或卡要密封, 对要求相同的问题, 评价工具要相同, 评判尺度更要相同,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的相对公平。

三是引导鼓励, 张扬个性

学生时代是个性形成的时代, 因此, 要循循善诱, 培养特长, 尊重个体差异, 发掘特殊人才。有的学生爱捣鼓, 就引导做点小发明小制作;有的学生爱唱爱跳, 就培育其文艺特长;有的学生爱写写画画, 就辅导其书法、绘画能力;有的学生爱走进大自然, 就培养其生物生态和环保意识;有的学生爱跑跑跳跳, 就打造其运动技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 需我们用心去打磨。把他们独立的、合作的作品和荣誉装入他们的档案袋。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又能为他们综合素质成长佐证。

四是深度观察, 深入交流

教师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是很直接的评价, 这是很多测验和作品都无法体现出的, 它可以对学生更直观的了解,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差异、发现问题, 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际交流的很好办法。通过观察和交流, 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能力等情况也能较全面的、客观的了解。一个有经验、有洞察力的老师是可以非常准确、深刻地掌握和描绘出学生成长变化情况的。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 深度观察, 多多观察, 从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表象能深入地去交流, 找到内因, 走近学生, 迅速扬长避短, 茁壮成长。教师深入观察好后,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像备一堂优质课一样, 然后再去与之交流。其方法有三:一是把观察到的一些有不妙苗头的新问题记录下来, 再去交流, 叫预案记录法;二是把学生变化比较多而明显的情况列个清单, 再去交流, 叫清单记录法;三是把学生突然间的波动很大的反常表现记录下来, 再去交流, 叫应急记录法。这样, 既可以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又可以作为学生的成长记录入档。

五是课堂主战场, “三位一体”促完善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所以, 课堂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体现的主战场。因此, 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特别是在课堂上的收获, 应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课堂上要认真的“传道授业解惑”, 对学生的表现也要及时收集整理, 不管是听课、笔记、回答问题, 还是作业、测试、问卷等都要教师全面掌握情况, 能形成书面材料的, 要客观记录在案, 装入学生的“成长袋”。要顺利完成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即“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的要求, 虽然课堂是主战场, 但是仍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完成。特别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三个纬度, 更依赖“三位一体”的协同努力。所以, 很多活动都要社会和家庭积极参与, 不管是社会实践, 还是问卷调查, 不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 还是正能量的传播, 社会和家庭都要积极主动支持, 并且客观公正地予以反馈, 既培养了学生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又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不但促进学生的进步, 而且客观评价了学生。

六是收集整理, 规范建档

要想客观公正, 就必需有理有据。所以, 学生平时的所有表现, 不管是视频材料, 还是固化作品, 不管是纸质依据, 还是荣誉奖章, 不管是宏篇大论, 还是只言片语, 都必须认真收集整理, 规范建档。这样在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才有依有据, 有说服力, 有操作性, 既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 又能保障评价工作的有序高效完成。

综合素质 篇8

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省、市先进技工院校, 办学资质快速提升, 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以我校特有的办学资质和强劲的校企合作能力为出发点, 依托于学校教师资源形成的教学体系, 不断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大胆突破与创新 (成为北车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准确定位,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毕业生, 根据学校相关数据显示, 学校于2014年已完成预分学生100%就业, 企业满意率99.8%的高目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一、树立新的人才观,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1. 转变观念, 坚持把以知识传授、继承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教学观念上来。教学计划需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方面上, 教学计划增加一定的人文教育课程和内容, 使学生善于处理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 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会合作;为学生顺利就业构筑成长的平台。

某段时期, 我校为追求创一流的专业技能人才, 着重学生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 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的培养方面稍有放松, 在省、市级技术比赛中, 即使我校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取得较好名次, 但离我们最近的装备制造业用人单位却频频到其它院校去招聘大学生。从我校的整体实力、口碑乃至学生的专业功底都略胜其它院校一筹, 出现这种局面, 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很是困惑。我们通过走访兄弟院校进行比较观察, 发现我校学生在言谈举止等小节方面存在弊端;并对相关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市场调研, 结果显示企业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对毕业生的选择与否。通过总结经验教训, 我校加大了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力度, 通过尝试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从生源到就业都有较大的改变, 一些用人单位主动到学校招聘学生, 实现了学生就业率99.9%的可喜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我校春季招生出现了额满为止,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校动用了社会关系, 打破了多年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历史局面。

我校不仅重视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教育, 同时也关注着毕业生在企业的种种表现, 通过信息反馈, 不断总结教育经验, 提炼和改进教育方法, 从而推进培养高素质学生的进程。

2. 建立知识、能力、修养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观。高素质人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知识—具有形成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我们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知识、能力、修养必须达到岗位一线的要求, 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岗位的要求;二是必须加强修养教育, 老师对自己所教课程, 必须提出创新教育、修养教育的思路和具体培养点。

3. 实行由知识教育向知识和认知教育的转变, 由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

知识点的多少对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越来越小, 认知能力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纵观以往我校毕业生就职企业后的发展, 在技术岗位上履创佳绩的大多数是那些勤于动脑的毕业生, 他们凭借已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知识, 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工件的加工特点, 并进行改进和技术创新, 生产的工件工时短、产品质量精细, 逐步成为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例笔笔皆是, 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轨迹再次证明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促学生素质提高

多年来, 我校充分依托企业资源优势,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实践了教育与生产全程合作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方式。

自2010年, 经双方意愿, 我校与玉田县星铄锯业签订了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 我校选派有着多年专业教学经验教师, 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班组, 与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实际情况, 量身定做出一套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涵盖该企业文化等诸多元素。

几年间, 我校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 这些技术工人适应力强, 能够很快进入角色, 深受企业的好评, 有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这种“订单式”培训计划不仅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学生和家长也非常愿意,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企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用, 这样减轻了一些困难家庭的学习负担, 是多方双赢的一种培训模式。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促学生素质提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 即由同一教师担任同一班级的理论和实习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成度, 教师能客观及时地把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

一直以来, 我校非常重视一体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教务处牵头制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计划, 特别要求年青理论教师, 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期, 到工厂去参加实习, 以便提高自身的经验和技能水平。经过一段时期刻苦训练, 我校教师大大提升了自身技能操作水平, 大部分教师已通过考试, 获得不同等级技能证书, 其中具体高级技师资格证书比例已占70%, 为我校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夯实了基础。

经过推行多年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训课脱节, 避免了给学生带来学习困难的弊端, 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理论和实训课由教师一人担任, 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同步进行的特点, 实现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的过程,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

运用“素质”教育, 符合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改革与发展的产物, 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勿庸质疑的。技工教育中的教学摸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是强国战略的需要, 是人超越自我、彰显个性的需要。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工作, 努力形成高素质学生辈出的局面, 迎接“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的时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贯追求。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积极开发学生潜在能力, 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形成过程的分析, 以我校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 篇9

一、实践中培养能力,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实践是人类认识的首要环节,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就是强调实践。学生主要是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学习的,在变革活动对象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从而增长知识经验,发展智慧和才干。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并非追求某种统一的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行知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性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一再指出,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一点也离不开各种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学生只有在多样的实践中,在多样的直接体验中,才能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二、培养良好品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又一显著特点,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格、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特别重视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他说:“教育上的问题就在于怎样抓儿童的活动并予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真正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行。因为情感、意志和良好的品德行为等是在学生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有助于良好的品格、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激发活动和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如果说学科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狭窄的课堂空间,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的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广阔的、充满着弹性的开放性的空间。由于活动课程的内容广泛多样,与之相适应的活动方式必须有很大灵活性,方能保证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活动课程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各种特长,十分珍惜每个人在活泼、身心愉快的环境下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而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同时不追求活动结果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设想、认真干好。

综合素质 篇10

近几年来, 我们“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 摸着石头过河,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一、抓学习之“本”, 夯理论之“基”

1. 组织学习, 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 了解它与传统学科、传统教法的不同呢?

一方面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开展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活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创新与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发展的天空》, 从“走出去”———组织教师前往扬州、姜堰等外校观摩、参观到“请进来”———邀请兴化专家、内行来本校听课、指导。另一方面是定期组织教师收集资料, 了解其他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学生活动情况, 学习优秀案例, 借鉴成功经验, 做到扬人之长, 补己之短。

通过系列学习, 教师消除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组织实施提供了帮助, 为课程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加强领导, 提供保障

为了顺利推进本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实践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工作。近年来, 教导处经过精心的研究, 每学年都制定详细的计划, 让3至6年级结合校本课程和班级特点, 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 优化学科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领导小组的成立, 职能科室的重视, 使得本校实践课程的开设既有连续性又有梯度性, 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挖本土之“源”, 掘兴趣之“泉”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 我们本着“在实践中探索, 在体验中感悟”的理念, 立足本土, 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 围绕“三个紧扣”, 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活动素材, 设计活动主题。

1. 紧扣学生生活

开学初, 针对家长们反映孩子用钱大手大脚的意见, 本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 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摸底, 开展了一次“零花钱如何花?”的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 本校有3位同学患重病, 各班都开展了《和你在一起》的主题教育活动:“走进生病同学家中”“为生病同学捐款”“珍爱生命”……身边人, 身边事, 教育了学生,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陈明同学一脸不快地说:“刚才, 我们在打扫包干区, 刚扫完地面, 几个三年级的学生跑着去倒垃圾, 纸篓里的垃圾撒得满地都是, 害得我们白忙活一场……”还没等他说完, 班长唐梦语就接过话茬:“有一次, 我去倒垃圾发现路面上有许多碎玻璃片, 一定是哪个班同学倒垃圾时扔的, 万一被小同学捡去玩了, 那多危险啊!”“用纸篓倒垃圾确实不太好, 有些小尘土一边走一边就漏了, 有些废纸片, 被风一吹, 就刮得满校园都是。还有最近同学们喝完的牛奶袋, 乱丢现象比较严重。老师们为此感到头疼。”王源同学说:“不如我们试试用塑料袋来装垃圾, 这样既干净又方便。”仅仅一个班使用是不行的, 怎样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呢?朱老师说:“不如我们就以此为课题, 开展一次‘袋装垃圾与学校环境’的研究活动吧!”

联系学生生活, 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用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 帮助学生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课程主题,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2. 紧扣学校特色

本校是省农村实验小学, 校园书香四溢。近年来, 本校开展了“我读书, 我快乐”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各班制定读书计划, 安排综合实践内容, 最后推荐班级小能手, 参加学校组织的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一路书香”现场手抄报、绘画、作文比赛, 古诗文诵读比赛, 课文朗读比赛, “我爱讲故事”比赛……在创建“书香班级”的活动中, 我校涌现出了很多的“书香班级”。上学期, 本校30名同学在市级以上的读书征文及其他比赛中获奖。2009年10月22日兴化市课外阅读教学研讨会在本校举行, 会上我校两位老师做了专题发言。在系列活动中, 学生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更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开放的思想空间。

本校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每年10月下旬, 本校实施学生健康行动的“体育节”。学校还以“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为主题, 开展了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田径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系列活动, 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2009年12月, 在兴化市教育局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上, 本校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校环境怡人, 花香四季。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挖掘活动资源。春天到了, 学生驻足于花圃四周, “‘花花’世界”主题诞生了;秋天到了, 好玩的同学总喜欢捡几片树叶带入教室, 将它张扬着摆弄着, 引来同伴欣赏和品味, “秋天的树叶”主题产生了。主题选定后, 怎样开展, 学生各抒己见, 畅谈构想, 师生共同分析哪些问题有条件去探究, 值得去探究, 最后确定子课题。学校有一竹园, 四季长青, 分外引人注目, 主题“竹缘”应运而生:竹型、竹画、竹诗、竹魂以及与翠竹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活动的开展, 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领域, 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能在活动中掌握研究方法, 提高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秋天的树叶》获泰州市二等奖。

本校少先队活动很具特色。学校结合少先队主题活动月, 开展了系列专题实践活动:三月的“感恩父母”, 四月的“缅怀先烈”, 五月的“劳动光荣”, 九月的“难忘师恩”, 十月的“国歌声中”……尤其是寒暑假, 这段时间是家长沟通留守儿童、沟通亲情的最佳时期。为了弘扬中华传统, 增进相互亲情, 构建和谐家园, 我们围绕“感受亲情·感恩父母”设计了亲情作业, 多篇作品在市“三爱”主题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奖。专题活动的开展, 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 增长了才干, 提高了创新能力。

3. 紧扣地方特色

本镇是“泰州市文明小城镇”, 其中蒋庄村被誉为“江苏番茄第一村”, 我们请蒋庄的学生牵头, 带动邻村的学生, 走进“番茄王国”, 了解种植、施肥、防治、采摘技术, 感受菜农一份耕耘的辛劳, 一份收获的喜悦。在蒋庄村委的关心下, 我们拥有了一分地的实践基地。同时, 活动案例《昨天今天明天》先后被泰州市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在开展此活动的同时, 六年级组的同学还搞了一次乡村环保调查, 在乡村进行了一次环保宣传, 对家乡致富能手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本镇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可是近几年的水源受到污染, 居民只能引用地下水。喝着略带咸味的“地下自来水”, 学生们不管是在家还是在校, 都是议论纷纷。为此, 我们借助这一契机, 围绕“如何保护水资源”开展了“蓝天碧水在我心”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调查后通过交流、讨论, 说出自己的感想, 发出保护水资源的倡议, 编写手抄报, 在校内展览;书信《给XX的一封信》, 寄给了市长、镇长;作文、诗、儿歌, 寄给了报社;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画, 张贴到大街小巷……本次活动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并且立即展开调研与整改, 有效改善了我镇的水面貌, 记录活动过程的展牌也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

三、择时机之“苗”, 绽创新之“花”

在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实施过程中, 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 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逐步使他们由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在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同时, 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索、勇于去创新。

如劳技教学《凉拌豆腐》, 书本上把需要的配料和制作过程介绍得很清楚, 学生自己就能看懂, 学会。如何教学呢?教师课前先作调查, 有哪些同学在家自己独立做过或和家长一起做过, 课上请他们起来介绍。想不到有同学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配料“番茄酱”。教师当场肯定并表扬了他, 于是其他同学受到启发, 纷纷讲还可以有肉松、肉沫、小虾、辣椒、胡椒粉等;还有同学提出给凉拌豆腐配上一些西瓜片、桔子片, 这样色、香、味更佳。一盘盘凉拌豆腐在学生的手下, 俨然成了一件件艺术创作。这样的综合实践课, 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起来了, 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又如, 科学老师在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 师生一起做实验。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放入水中, 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 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这时,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让浮着的小木块沉入水底?学生马上动手实验, 并在探索性的操作中找到了办法, 有的学生把稍大的一块橡皮泥按在小木块上, 有的则直接用手把木块按入水底;接着, 教师又提出问题:能否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同样, 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实践中很快作出反应:有的把橡皮泥放在稍大的塑料泡沫块上, 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或小船的形状, 等等, 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出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样做, 学生手脑并用, 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既训练了发散思维, 锻炼了创新能力, 又学到了有关物体沉浮的初步知识。无疑是给了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提高综合素质 传承人文艺术 篇11

关键词:综合素质 手工制作 人文艺术

手工技艺是农业文明时期最重要的动力模式及生产方式,围绕着手工技艺而产生的文化运行机制,也都是地方性和乡土性的,是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早期的人类学家普遍认为,在外来更先进文化的冲击下,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是一种必然的规律。现在社会的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人类学家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地方,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相结合,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和人文艺术。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我们何不将这种人文资源和人文艺术贯穿到我们的生活中呢?这有助于将人类从纯粹的物质追求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生活进入一个精神化追求的新的领域。在这样的领域中,我们不再以量取胜、不再以廉价取胜,而是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创意、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设计而取胜。我们不需要仅仅做廉价工业产品的制造者,还要去设计和去制作有知识含量、有文化特色和高附加值而又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化产品,如工艺陶瓷等等,用这样的产品去为人类新的生活服务。我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争取去做到这一点。

人文艺术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人文资源的发扬光大需要新一代人才的涌现,作为小学教师应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既有既有知识水平和创新意识、又有动手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人格与智力同步发展的人才幼苗,而是生产出一批一切为了考试而死读书的高分低能儿。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上好小学手工制作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以下,结合本人在小学手工制作课方面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谈谈看法: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

如我们南城中心小学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南部,与沙埠镇首尾相接,沙埠镇有着许多的地方技艺,把这种民间的技艺引进学校,有利于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通过请当地老爷爷讲授地方民俗传统技艺相关知识,沙埠青瓷窑的起源和发展、规模大小、产品种类及学会用橡皮泥制作一些简单的瓷器等等。把这种民间技艺引进课堂,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类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创作能力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

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易拉罐制作《高跷》一课中,我先找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同时可以借助学生操作器材表现平衡站立、走等简单的平衡性、操作性活动,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引导他们发挥创意多利用自然资源自己动手制作游戏器材,体会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多进行手工制作可以促进智力发展,手工制作中主题与材料的开放性,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不受行为模式的定型,不受规范习惯的束缚,只有大胆地尝试,因此他们在手工制作中思维较其他活动更开阔,能最充分地表达现有水平,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对想象中的东西进行创造,在从虚到实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更有益的是它还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孩子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和幫助,这就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说,从小抓孩子的动手能力比从小紧抓孩子的文化成绩来的更加重要。现在的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给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适当的手工制作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制作的工艺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手工制作中,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手工课作业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上好小学手工制作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其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作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先珍、范井桂,《怎样上好手工制作课》,《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年第06期。

2、王璇,《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8期。

坚持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篇12

总之, 常艺凡是一个坚持全面发展的典型。

坚持全面发展,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理论, 就是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就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从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 要加强和改进体育。体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 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有效解决学生的运动量不足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应按照课程标准规定配齐体育老师,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确定的课时规定, 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育课。针对学生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突出问题, 鼓励学生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到阳光下参与体育锻炼。降低学生近视率, 控制学生肥胖率, 抑制学生体质下降趋势。要组织开展适应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 培养锻炼习惯,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要加强和完善心理健康的教育体制, 增强学校、家庭、社会间的配合, 形成有效的合力。要将教育重点放在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上,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魄强健, 意志坚强。

第二, 要加强和改进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的根本过程。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其一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 也是美育教育的基本任务。通过教育, 使学生发展个体的审美感受力, 使之更加敏感、细腻和丰富。其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掌握美的基本知识, 具有理解美的形式和能力, 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审美能力。其三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其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 应大胆鼓励学生表现美。其四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这是美育将要达到的根本目标之—。

上一篇:规范化检修下一篇:中考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