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如何走出困境

2024-08-05

美容院如何走出困境(精选12篇)

美容院如何走出困境 篇1

本来是朝阳产业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从去年开始普遍遭遇严冬。不仅一批后进入的中小企业纷纷关门倒闭, 就是无锡尚德等龙头企业, 也日子艰难, 出现严重亏损。

每一轮经济调整期, 受影响最严重的多是传统产业。比如经济速度放缓后, 首当其冲的是钢铁、原材料等行业, 而新兴产业往往会成为避风港。而此轮调整, 前几年最被看好的新能源领域却成为第一拨受到冲击的产业, 值得反思。面临“前狼后虎”局面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 如何才能摆脱困境?

根本出路是核心技术

光伏企业目前困境重重, 主要是因为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下, 欧美国家减少了相关投资, 并打响贸易战, 使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我国光伏企业受到致命打击。

中国新能源商会会长,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认为, 光伏企业要想重振雄风, 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 绝不能只是跟随, 更不能仅仅充当一个来料加工的角色, 否则没有出路。

道理很简单, 新能源是未来的新兴产业, 未来前景巨大。在传统制造领域, 欧美发达国家可能不屑与我们竞争, 但发达国家要发展实体经济, 重振制造业, 一定会选择新能源这样的朝阳产业与我们竞争。所以, 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 而还想重复过去的低端加工, 就不会有明天。

光伏技术的突破口在哪里?行业专家指出, 发展下一代以薄膜技术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可能才是光伏企业提升技术实力的关键。因为在这一领域我们和国外起点差不多, 并没有多大技术上的差距。

中国新能源商会副会长简明认为, 相比已经成熟的晶体硅技术, 下一代薄膜电池技术从能耗和污染上都优于晶硅, 被认为是未来主流的光伏技术, 已经开始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是, 国内企业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已经有所突破。比如汉能控股集团, 近年来持续大力度在薄膜技术的研发上投入, 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电池核心技术。目前汉能的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率可以达到10%, 成本也低于晶硅电池。今年汉能的薄膜电池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千瓦, 成为全球产能第一的硅基薄膜电池生产商。

过去, 由于薄膜电池生产设备投入比较大, 因此装备是一大瓶颈, 真正有实力进入薄膜领域的企业并不多。但李河君介绍, 随着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设备成本也在逐年下降, 装备的瓶颈已经逐步突破。“当我们硅基薄膜的发电成本能够做到0.3美元, 也就是不到3元人民币, 未来甚至都可以和火电竞争。到那时, 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真正形成了。”

两条腿走路启动国内市场

太阳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 迎来真正的春天, 尽快启动国内市场是关键。这是几乎所有光伏制造企业的共识。

有电力专家指出, 我国目前发电装机突破了10亿千瓦, 其中火电仍然占到70%左右, 水电占20%左右, 核电和风电、光电等只占到10%左右。而在新能源中, 目前主要是风电, 光伏发电装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谈到未来的光电前景, 许多电力专家认为, 光电要想健康发展, 就必须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而不能简单沿用风电集中发展的思路。

我国风电建设一大特点就是采取集约发展的思路。这一思路的好处是发展速度快, 但问题是上网难、调峰难。由于这些问题, 甚至出现一些风电场由于无法上网, 而不得不“弃风”。专家们指出, 如果光电建设仍然采取集约式发展的单一思路, 就很有可能重复风电的弯路。因此, 光电建设一定要并网和离网发电两条腿走路, 采取集约和分布建设并进, 才是最快速和高效的。

李河君说, 在分布式离网式发展上, 采取光电建筑一体化思路前景非常可观。特别在薄膜电池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 从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光电建筑一体化。

所谓光电建筑一体化, 就是指利用目前的建筑屋顶和可以采光的墙体, 通过安装薄膜电池发电。这样既不占用土地资源, 而且可以改变目前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的纯装饰性, 可以一举多得, 既节约了建设成本, 还能提供清洁能源。

据测算, 全国现有及新增新能源建筑物一体化潜在的市场装机容量, 到2020年约10亿千瓦左右, 因此这个市场非常巨大。如果把每年的新建筑的屋顶和采光面用来发电, 发电装机会在5000万千瓦左右。一旦这一思路成为一种建筑标准, 那么从理论上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根本改变, 甚至将彻底告别缺电时代。

令所有光伏制造企业兴奋的是, 一旦这个市场打开, 中国的100多家光伏制造企业所谓的产能过剩将彻底改变。因为, 每年仅国内市场的潜力就达到5000万千瓦。这个数字是当初我们市场最好时期出口总量的3倍。到那时, 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美容院如何走出困境 篇2

京城目前有上百家糕饼生产企业,但大部分都处在小规模的生产作坊阶段,在大企业的竞争格局中艰难生存,基于糕饼食品本身特性,本文尝试通过一种新的理念,为小型糕饼企业找出一个营销拓展点,并以此点为基础构建几个具有强大市场生机的营销线,从而拉动市场潜在需求,增加市场容量,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营销面。

一、机构组建

(1)、成立营销部。

目前的小作坊类企业根本就没有专业的营销部门甚至是营销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远远不能与现行市场相适应,因此成立营销部势在必行。营销部由营销经理主管,专职负责市场策划、终端生动化设计、市场开发,渠道维护并完成产品销售任务。下设一个销售岗位:通路代表,一个信息处理岗位:市场信息分析与督导。其中通路代表3名,信息分析与督导1名。

(2)、职位描述。

考虑到烘焙行业的渠道特性,通路代表前期主要负责开发三个渠道:学校,小区、企事业单位,商超;市场信息分析与督导主要负责搜集客户资料并建立客户档案、竞品信息搜集并分析市场首区、客户要货与意见反馈信息的汇总、整理,各通路产品走势,业务员行为规范与约束,监督区域窜货并明确客户归属。

(3)、人员来源。

市场信息分析与督导要求必须对公司及烘焙行业有足够 的了解,因此应从公司内部选拔产生。通路代表需要较强的业务谈判能力,丰富的通路操作经验,良好的市场驾驭能力,鉴于公司目前未形成过专业的营销团队,此类人才较为缺乏,建议从社会上进行招聘。

(4)、人员薪资分配法。

A:前期――市场启动与培育期(3个月左右)

在这一期间,营销部探索性的工作较多,机构建设与运作体系完善占用精力大,因此,建议采取补偿性的薪资办法,举例如下:

营销经理月薪3000元,

通路代表工资分四个部分:底薪+主力产品任务完成奖+新开客户奖+销售提成。因考虑到前期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建议:底薪800元/月,主力产品任务:在此指公司定期下达给营销部的主推产品类型及任务,即边际贡献较大且市场优势较为突出的产品类型及任务。对于此项考核内容,每个通路代表享受总额300元的浮动奖,分为三个杠杆:通路代表完成所分任务数的50%以下(包括50%),浮动奖为0;50%以上―100%(不包括100%),浮动奖为300×实际完成比例÷2;完成100%以上浮动奖为300元。针对新开客户,营销部将在每月的上、中、下三旬旬初,将各通路的新开客户任务数下达给各个通路的业务代表。新开客户奖是市场启动期对业务代表进行考核的重点,建议采取激励幅度较大的办法,具体措施如下:责任总奖金为800元,同样分为三个杠杆:完成所分任务数50%以下(包括50%),可得奖金为800×实际完成比例÷3;完成50%―100%(不包括100%),可得奖金为800×实际完成比例D100元;完成或超过100%,按实际完成比例计算,即800(1+x%)。针对销售提成在这一时期应采用最低的提成比例(待定)。

信息分析与督导:工资分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奖金,举例:固定工资800元/月,资金体现在营销部每月对其进行的考核中,具体考核拟采取“设计考核表,民主打分、公开汇总、评价”的方式,参照百分制,根据得分确定出优(90分以上)、中(65-90分)、差(65分以下),分别享受200、150、0。如有其它特殊贡献或重大工作失误,呈报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确定具体奖惩。

B 稳定期――市场成长与发展期

这一期间营销部的各项工作正逐渐走向规范,市场在一天天的壮大,实际的业务工作已经慢慢成为重点,市场的拓展、销售业绩的提升已经成为主题,因此建议采取富有弹性的工资政策,接上例:

营销经理:3000元底薪+业务提成(待定)。

通路代表:500元底薪+500元主力产品任务完成奖(同上)+销售提成(待定)+500元新开客户任务完成奖(50%以下包括50%,奖金为0、超过50%按实际完成比例500 ×x%)。

中国如何走出“邻国困境” 篇3

中国遭遇“邻国困境”

其实,李光耀这番话并不令人意外。作为东南亚的小国,新加坡一直是大国平衡外交的主要倡导者,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均势关系。当前,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捉襟见肘,在东亚有收缩之势,故李光耀出来对美喊话,反映了新加坡的一贯政策。但此次有所不同的是,李光耀的这篇讲话被大篇幅报道,加上他的华人身份,更让中国网民感到难以接受。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中国与诸多周边邻国的尴尬关系。一方面,两者之间的经贸关系、人员交往越来越活跃,但邻国们对中国似乎仍然充满戒心,因此不惜拉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在这些邻国中,新加坡其实还是一个在长时期内与中国保持了友好关系的国家。许多邻国如日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与中国有直接的领土领海争端,双边关系更加微妙。

与对中国的态度相反,这些国家大多对美国保持好感,特别是安全关系良好。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泰国与美国保持了正式的军事同盟关系,其他许多东南亚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与美军事合作关系。包括原来曾与美国为敌的越南,都对发展对美关系持积极态度。而至今仍视美国为敌人的朝鲜,一方面在言词上进行对抗,另一方面也急欲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2009年7月,希拉里首访亚洲时高调宣布重返亚洲,更是得到了东盟外长们的普遍欢迎。

邻国中这种普遍性的亲美心态无疑让中国颇感尴尬,虽然自己近在咫尺并日益为地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但邻居却显然更喜欢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现实争端之外,冷战时期的战争(如中越边界战争)和中国曾经的共产主义革命输出活动都给双边关系留下至今未能完全抹去的阴影。但笔者以为,最引起邻国担心的,还是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引起的巨大不确定感:中国将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它在经济上对邻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它的安全政策如何?这些都是邻国们心中无底但又极其关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它们已经开始感受到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也不主张遏制中国,但出于保障起见,还是宁愿把美国拉进来加以平衡。

呼唤中国的地区战略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可能将不得不在长期内忍受这种“邻国困境”。当然,中美在东亚地区已不完全是一种零和关系。因此,即使中国进一步崛起,也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势力就必定要完全退出东亚。但是,作为同一地区的成员,大部分东亚国家选择优先与美国而不是中国发展关系,至少反映了中国的地区印象还不够佳,也不符合地区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趋势。基于中国自身利益与地区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高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势在必行。

事实上,中国政府相当明白这一点,所以它在冷战结束以后长期以来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一方面在领土领海争端方面尽量息事宁人,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让邻国尝到与中国交好的益处。但迄今为止,这种政策收效并不大,就是因为,邻居们最担心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动向与政策主张,中国在这方面不拿出让它们安心的方案,它们永远都会保持对华警惕心理。它们会一方面拿出一只手与中国打交道,另一方面一定会把另一只手紧紧握住美国。

在长期的合作政策没有明显效果之后,有人可能会主张采取强硬的手段来使邻国明白中国的重要性。但是,对抗的手段于事无补。如果中国政府真的像这次网民们那样表达自己的愤怒,只会把新加坡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推到美国的怀抱。

传统媒体如何走出困境 篇4

一、利用实用性

1. 注重服务性。

新闻既是新鲜的, 也是受众最关注的。可以说, 没有新闻的媒体是缺乏活力的。对新闻, 不能简单地“镜头回放”。面对同样的一个新闻, 有的记者可能就会就事写事, 成为—个简单的记录者。而有的记者却由这一突发事件延伸到了服务, 想到了要为所有受众提个醒, 告诉你如果遇到这种险情, 应该怎么做。对于这样的一篇新闻, 受众不仅会一字不漏地仔细看一遍, 还会推荐给朋友阅读。

如果新闻延伸至关怀, 新闻里体现出服务性, 这样的新闻不仅凸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也会拥有更多的忠实受众。

2. 注重通俗化。

实现新闻的通俗化, 首先要将一些部门发布的政策吃透, 然后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 给读者一种亲近感。其次在新闻写作中, 要避免用生僻字词, 要慎用古汉语, 多用熟语及修辞手法。一句话, 新闻的报道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让群众看得明白, 看得有用。

3. 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新闻表现有多种形式, 对于纸媒而言, 除了文字、图片外, 还有表格、示意图、漫画等。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新闻的多种表现形式, 使新闻更快捷、更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让受众在愉悦的心情下主动地去阅读新闻、接收信息。

现在, 许多媒体推出了《图解》版, 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这个版一改传统新闻的表达形式, 把以往一些政策发布类稿件靠文字平铺叙的方法, 变为将稿件进行切割、拆分, 然后用表格、底纹、人工制图等手段, 使一篇独稿摇身一变为由数个条块组成的散稿, 层次分明, 详略得当, 读者阅读起来方便快捷。

二、利用渠道

渠道, 多见于商品的营销。但报纸也是产品, 而且是更高层次的产品, 无疑也有渠道。外部的渠道不说, 就内部渠道建设而言, 创新渠道, 会给传统媒体更多的机会和更强的竞争力。

一是创立品牌渠道。传统媒体有其特有的东西, 其中品牌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坚持通过各种渠道打造名编辑、名记者, 显示传统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设立名家会客室, 邀请名人名家做客, 提升传统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立品牌专栏专刊。

二是完善审读渠道。严格坚持“三审制”, 把好导向和质量关。对上级审读提出的意见建议, 认真采纳, 并积极研究改进。广泛听取意见, 接受读者监督, 发挥热线亲民作用, 直接解答处理读者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强跟中央等主流媒体的信息沟通, 及时发布权威主流声音。扩大信息源, 增进与有关部门、机构的联系和合作, 设立专栏专版, 进行独家和权威报道。

四是改善发行渠道。加强传统媒体对发行的协调, 对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重点赠阅, 对航空、港口、会馆等重点部位和重要公共场所重点投放, 对社区居民和乡镇基层重点发行。注重策划活动, 推广发行, 提升传统媒体的美誉度。

三、利用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 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 给传统媒体带来涅槃般的革命。传统媒体的技术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及时地把握媒体发展脉络, 大胆探索技术创新, 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1. 革新传统报道。

为突破这种大时政新闻“大而硬”的印象, 应大胆舍弃大块头文章, 注重于“3D文字”的应用。新闻的呈现形式, 不但有文字、图片, 还有视频, 在送达环节, 不仅有报纸这种传统形式, 还有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 形成“3D文字”格式。

2. 开发信息系统。

应与电信运营商合作, 开发移动采编系统, 实现移动互联网与方正文韬采编系统对接, 配备互联网3G手机, 实现记者在现场就能用手机传输文稿、视频、音频, 并实现采、编、审签对接, 完成写稿、传稿、改稿、签稿, 签稿上版, 改样, 签样全流程。并实现信息自动分拣, 按类别按权限对应媒体各层级负责人, 按设定流程处理各类信息, 大大提高效率。

3. 尝试报网台联合。

有专家说:21世纪是合作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 谁能整合资源谁就能立于时代前沿;不为所有, 但为拥有。在大型策划活动中。联合网、台, 探索三方联合新模式, 进行立体式联合报道。与最热门的即时通讯工具联合, 开设QQ聊专版, 针对某个话题或新闻事件, 运用QQ群、微博、微信等工具, 实现新闻大家聊, 让读者参与进来,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供有用的信息。

2013年新年开始, 美国拥有80历史的权威杂志《新闻周刊》只发行网络版, 改名为《世界新闻周刊》, 提供网上付费阅读。这个事件给了媒体人诸多震撼:美国稽核部门在7年前就已经承认纸质发行量与电子阅读量具有同等价值, 《纽约时报》等报刊大力发展电子阅读从而降低成本。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篇5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面目可憎。

2、教师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是半路出家,由民师转正的,对写作理论掌握不好,自身作文能力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拈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既无目标,也无路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

3、指导方面: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际。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有许多仍有“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挤不出一点墨水。

2、地域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制约着作文的进步。大部分农村教师对当前作文教改的形势不十分清楚,缺乏作文教学改革精神,理论不够,方向不够明确,教改信息闭塞。一些教师未严格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力,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写出来的文章趋于雷同、缺乏创新,严重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思维发展。再加上素质相对较差,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读写并未做到真正结合,很大一部分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总是占去大量的时间,正当要涉及写法时已临近下课,于是蜻蜓点水,大有走过场之嫌。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作甚至套作上,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漂亮的作文。

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现今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三、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如何才能克服农村不利因素,充分开发农村有利资源,切实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呢?本人在反复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分析,谈些粗浅的看法:

1、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如:(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例如:状物写景,可从山川田野、家乡的特产和四季写:写人可从学校老师同学,邻居大伯大妈,种烟技术员、班车驾驶员写;记事可从农家生活,农事活动,公路硬化,种植植物,养家畜家禽写。

2、学习观察,做好指导,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让孩子们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他们的身边,常常有忙碌的身影,可让他们留心观察。例如,让学生回家跟妈妈做一件家务事,教师提示三方面的内容:(1)学做家务事的时间、地点、名称;(2)做这件事的经过、结果;(3)你学到了什么,妈妈的态度怎样?这种作文由于学生的参与和有意识地观察、记忆、思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也有话可说可写。作文也会有真情实感,能实事求是,杜绝说空话,假话。

3、鼓励阅读,开发书角,在阅读中做好积累。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图书室不健全,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学校可充分发动教师、同学捐书,开展人人每月捐献一本书的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

4、开展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要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还可让学生观察一种动、植物或一处景物,如鸡、鸭,毛竹、杉树等,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

5、说写结合,加强训练,提高作文指导效果。对一个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自己亲身体验,作文就是把自己刚刚说的话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他们还未掌握足够的文字时,就应当不失时机地发展口头语言,到了中、高年级,可采取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办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提高作文指导课的质量。

此外,还要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总之,“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要注意拓宽思路,激发兴趣,使农村学生也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让孩子们在作文这块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

如何走出高职数学教育困境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38-02

一、树立“大众数学”教育观

数学是一门十分古老而又常新的科学,一直被人们誉为“精确科学的典范”,造福人类的伟大智力工程、时代文明的标志。数学对近现代社会所做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近现代发展史已证实,“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率”、“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所以,高新技术本质是一种数学技术。然而,每当人们一提到数学就认为是图形、符号、法则等,觉得枯燥乏味;是抽象思维、逻辑演绎、类比归纳等感到望而生畏。这种认识无疑“败坏”了数学的声誉,这种心态无疑是数学教育的前置障碍。在这种状况下,数学教育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精英教育。1983年在华沙召开的国际数学教学会议上,德国数学家达米洛夫根据科技的进步、时代的要求,首先提出“大众数学”一说,其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大众数学”作为一种数学教育的思想,不仅仅在国外广为流行,而且得到国内数学界的认同,并努力将其付诸实施。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将高等数学列为公共课,不仅说明了我院对数学的认识精当、定位准确,而且为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高职数学教什么

在大众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背景下重新审视、正确认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且对塑造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厚重的文化品位、独特的思想方法、丰富的知识含量、广泛的传播空间,这是用尽人的毕生精力都无法掌握的巨大知识财富。作为公共课开设的高等数学,教学时数极为有限。数学知识的无限性与教学时数的有限性这一矛盾便摆在我们面前。同时,数学自身的“高难”性与教育主体的“低能”性是既不可回避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另一类矛盾。以上两类矛盾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互重叠性。问题的关键是,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应该教什么?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深思与多次反复的探讨,统一了思想,达到了共识,得出了结论:高等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想,教学的重点是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技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魂宝,是数学的精髓。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生动体现,是人类从事科学探究的有效手段,是渗透于社会各领域的实用工具,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孕育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承载着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高等数学的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学生以实用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学习一定的数学知识,能使学生尽快“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数学思想蕴涵于各类教学教材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靠教育主导者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从不同的层面去挖掘。教学生以数学思想是“授人以渔”,能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之“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终身受益”。

三、高职数学如何教

确定了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学的重点是方法之后,用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一位教师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笔便是课堂教学的主架构。教学方式陈旧,基本上采用的是沿袭了几千年的“师傅带徒”式:师傅传授,徒弟照做,重复摹仿,缺乏创意。教学方法简单,讲授法加“注入”式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下列倾向严重: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演绎推理,轻综合归纳;重知识再现,轻思维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将教学视为单向的授受过程,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牵引”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尽可能剔除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首先应积极顺应时代韩流,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将教师为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转化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质疑者。应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能动地学习;其次,我们认真研究教育对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此只论教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在后)。在杜绝“放鸭式”、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同时,积极推行启发式、讲座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双向性与互动性,注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利用互联网,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这一自然科学的骄子。改变教学方式,领略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美妙视听与享受。

四、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将数学教学视为一项整体工程,那么数学教师就是这项工程理所当然的验收者。无精心设计的合理施工方案,难以得到理想的工程效果。我们将数学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阶段:

1.学前教育阶段。高职院校在一定的时期内,招收的新生绝大多数高考总分偏低。高考成绩过低,基础不牢,必定会在心理上产生对数学的厌恶感和畏惧感,这种心态无疑对数学教学设置了极大的障碍。为使学生在接触高等数学之前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学前教育十分必要。这一阶段主要以讨论的形式,用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物为例,着重介绍数学在生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国家昌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用创立某些数学分支的原发性问题为证,突出生活、科学是数学之母,是数学产生、发展、国家的源泉,展示数学成长的动态过程,明确数学在现实中汲取营养,维持生命,得以升化的客观规律。首先减少或消除对数学的厌恶、恐惧心理,提高对数学地位及作用的认识,激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端正对数学的学习态度,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愿、互动的学习氛围,达到自觉能动学习的目的。

2.传承知识阶段。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数学已具有科学和技术双重品质特征。数学更多的作用为一种通用技术,广泛、普通、深入地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越来越表现得与人类的生存质量、社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传承数学文化知识仍是当代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必要、不可或缺的重大任务。在推行素质教育,锁定教育核心,确立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我们于传承知识阶段,在传授“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展现数学思想过程,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展现概念的发生过程,命题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导出过程,思想的探究过程,问题的发展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多信息、多容量、长时间、大范围的潜移默化,势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培养。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篇7

(一) 选准薄弱环节着力, 通过多读多悟提高学生文学积累。

面对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现状, 教师首先要针对现状开展原因分析。当前许多学生阅读量不足、文学积累薄弱, 这是造成作文写作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学生的阅读量和文学积累就像楼房的根基一样, 必须要夯实打牢, 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在教学中, 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

首先, 指导学生制订切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我对学生课外阅读量提出明确要求, 每名学生每学期阅读量不得少于50万字, 并制订阅读计划, 安排阅读进度。其次, 我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的阅读活动。针对不同类型作品采取不同的方式, 有的文章细细品味, 有的文章快速略读, 有的文章不仅深入阅读, 还要分析研究。最后, 在阅读积累方面予以指点。要求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之后, 要回顾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等。一般情况下, 我要求学生摘记精彩的语句片段, 以及文章主题等, 在摘记过程中逐步积累文学知识, 从而为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 发挥下水范文作用, 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长期以来, 语文教师在作文的写作指导方面不够形象具体, 部分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指导要求, 许多学生在听了教师的指导之后, 仍然茫然不知所措, 提高不快。我曾进行问卷调查, 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 优秀范文更有利于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 依托于范文的技巧指导则会更加形象生动。因此, 我在作文写作指导环节进行了尝试, 充分发挥下水范文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之前, 我抽出专门时间进行下水作文的写作, 将各种要求充分考虑进去, 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一篇优秀的范文。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发挥下水范文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首先, 在出示范文之后, 同步出示一组研究题, 包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选题立意的分析, 遣词造句的分析等多个方面, 要求学生分组对教师的范文进行研究。其次, 在学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讨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你认为文章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哪些可以借鉴学习。通过这样的分析, 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将抽象的写作技巧指导转变为形象化的示范;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针对文章的选题立意、布局谋篇等, 说说如果是自己写这篇文章, 将会怎么写, 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集思广益中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启发。最后, 在深入分析活动之后, 我要求学生撰写写作提纲, 将选题、内容组织、文章结构等方面初步罗列, 并开展小组之内的学习交流活动。这能提高学生在作文写作构思方面的层次, 为进一步写作奠定基础。

(三) 着重培养写作兴趣, 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以使写作教学事半功倍, 收到很好的效果。

1. 多元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影视、歌曲、游戏、情景设置等活动, 让学生去听、去看、去玩、去做、去思考、去探索, 在开心中培养起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 再通过指导, 正确引导学生写作。作文指导不宜越俎代庖, 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2. 回归生活, 拓展写作视野,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学生要写作, 首先要有素材, 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作文言之无物, 没有时代感, 没有生活气息, 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 拓展学生生活范围, 开阔写作视野。

(四) 拓展作文教学空间, 通过丰富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条件。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有节奏的, 许多学生埋头于题海之中, 无暇顾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简直成了书呆子。这样的学习环境,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我在作文教学中,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 将教学的空间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拓展开来, 以丰富的活动为突破口,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同步促进学习成效的提升。另外, 结合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 拓展作文训练空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生活素材积累, 增强文章的真情实感, 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 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 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为提升作文教学成效奠定良好基础。

如何走出英语写作的困境 篇8

一、英语书面表达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 英语谓语变化多,有时态、语态、语气及人称和数的变化,加之英汉在语言习惯的差别,许多学生写作时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出现了语言学习中所谓的负迁移现象,产生了词对字的硬译现象,即所谓的“Chinglish” (中式英语) 。

2. 学生词汇量小,词汇活用能力弱,遣词造句能力差,无法准确描绘事物,作文往往辞不达意,错误百出。

3. 写作的有关话题,信息储备量少,作文普遍存在思想内容贫乏和表达不当的现象。

4.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写作能力低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的习惯做法是布置,写作,批改,简单讲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写作训练认识不到位,指导写作时马虎应付,不能进行有效的批改讲评,把写作只停留在“要求写”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地解决“如何写”的问题,造成学生无法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写作的方法和途径

1. 通过词汇教学训练写作能力。

俗话说“滴水穿石”,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最基础的词汇入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词汇方面的训练,力求交代清楚词语的具体用法。对一些重点的、核心的词汇要讲清单独用法和搭配用法,而且要结合英语中的构词法、同义词与反义词的比较,构建词汇链,以此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简单句练习训练写作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句型结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五个基本句型(1) S+V; (2) S+V+O; (3) S+V+O+O C; (4) S+V+IO+D O; (5) S+L+P及“there be”句型的练习。以这几个基本句型为依据,可以延伸变化出英语中其他句型。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牢记这些结构并反复应用。此外,教师要强化句型教学,分析句子结构,培养学生利用不同句式进行同一意义不同表达的能力,以此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课堂上,在教学课文的同时也可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在就课文内容提问时,教师可使用与课文词汇意义相同的不同词汇来提问,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义多法的表达。另外,还可指导学生改写某些特殊句子,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中常用句型。

4. 通过诵读训练写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背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背词句、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短语及一些俗语、谚语和经典句子。背范文,背诵近几年高考各种体裁的优秀范文。多读书,增强课外阅读,扩大视野。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细审题。写作文,审题是关键。学生应根据写作任务,认真审读题目所给信息,确定文章时态及体裁。

(2)拟提纲。根据审题所得信息,构思文章要点,写出主题句关键词,然后确定文章基本框架。

(3)形初稿。在基本框架基础上有意识地使用所学的各种固定句型、关联词,按一定逻辑顺序把文章连成一体,形成初稿。

(4)查错误。在初稿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看要点是否齐全,有无遗漏;看体裁是否恰当,有无偏题;看内容是否连贯,有无缺词;看语法是否正确,人称、时态、语态、冠词及名词单复数等有无错误;看用词是否得当,有无习语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最后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无合适的连接及过渡。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篇9

一、语文作文教学窘境

1. 命题偏离真实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偏于形式, 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 跟实际生活不怎么切合, 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有些教师在作文命题时, 很少考虑如何去挖掘学生的真实世界, 去引发他们的独特感受, 命题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困境。学生经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 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 对作文自然也就没有多大兴趣。

2. 作文重形式, 轻能力。

作文教学中, 不少教师在考试指挥棒和评分标准的指挥下, 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指导学生作文的规范化和格式化上, 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写”而不是“写什么”的问题, 导致了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 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 不知不觉中就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 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将材料套入规范的格式中, 写作变成了一种按部就班的模式运用。当作文失去了它引人入胜的魅力, 沦为格式化、规范化的“假、大、空”的“八股文”时, 学生便失去了深入探索的兴趣, 作文教学也便失去了光彩。

二、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和措施

1. 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指导观, 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写作与做人、生活、读书、训练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不能包办代替, 而是要让学生的习作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不断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写作技巧, 提高学生感受感悟生活的能力, 寻求一切可行的训练, 提高写作效率。与此同时, 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打破沉闷、陈旧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要具备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宽容接纳学生思想观点、情感体验。能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探讨写作问题;要具备宽厚的人文素养, 并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知识, 以自己丰富的见识学识来娴熟驾驭写作教学。使写作教学做到题目、题材广泛新颖、思想深刻、语言生动、点拨到位、分析精辟、课堂和谐活泼;要具备高品位的美学素养,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生活中的美, 教会学生体会欣赏美, 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净化,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写出既有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又具优雅、和谐、美感之特点的生动之作来。

2. 善于观察, 让思维“放飞”。

众所周知,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生活阅历并不丰富的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没有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及丰富的想象, 他们的作文内容在呈现空洞肤浅、思想狭隘的弊病同时, 往往题材雷同。如:下雨天爸爸妈妈送伞、生病了老师同学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人等等。让人感动, 让人深思。有生命力的作文必定要有厚实的生活基础。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 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

对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应让学生学会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有意义的点点滴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他们坚持写日记, 对引起自己情感波澜的事件、现象作200至300字的自我评论。评论完全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可褒可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 从而拓展视野, 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清人袁枚有首诗写道:“但肯寻诗便有诗, 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都为绝妙词。”有了善于观察的眼睛, 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 无从下笔了。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邻里新事、街头新事、家务劳动、校园活动、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 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3. 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

学生有表达的激情, 作文就能够写好。学生激情从何而来呢?来自于对所写事物的感情, 感情又来源于对所写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对直接与间接的生活渠道中接触的众多事物加以分析和思考, 从而认识事物, 他们就会产生写作的激情。作文命题应是开放性的, 应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 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第一, 善于发现闪光点, 及时肯定鼓励。兴趣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 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 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 批改学生的作文, 教师要学会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篇10

一、小学作文无法走出困境的原因

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认识不明确, 这是造成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 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在传统教学观念中, 教师认为“填鸭式”教学是最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考取高分的教学手段, 其他教学手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根本不能获得实际效果。这种观念时刻影响着教师的判断力, 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情况。第二, 很多语文教师受到作文写作理论的影响较为严重。小学作文教学, 很多教师都会用“别人”的经验指导小学生写作, 这种“拿来主义”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写作观念形成。第三, 教师长期以来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违背教育的理念和规律, 不适合小学生的发展。

2. 作文教学难以反映出语文教学的本质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这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水平总体不高的原因之一。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本质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写作是充分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主要方式。换言之, 作文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反映作文本质, 制订作文教学目标就是为了明确作文教学的总体方向。但是有些教师正因为对作文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到位, 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忽略,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帮助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1. 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这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小学生本身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对书本文字的兴趣较低, 而且作文更是直接面对文字, 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基础, 学生很难对作文产生兴趣, 甚至看到文字会直接产生一种逆反。所以, 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先听、先看、后写的方法, 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 进而对写作产生兴趣。为此,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生动的故事作为引导,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进而可以帮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

2. 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根据教育学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小学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 小学生是小学作文教学活动的主体, 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明确其主体地位, 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情感, 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第一, 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其课堂主导作用, 发扬民主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作文的交际化, 培养小学生树立起读者意识, 在交际中练习写作。第二, 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师在构建作文教学策略时, 可以提倡选择性学习, 如作文题目的自拟, 提倡参与性学习, 如成立作文评改小组, 提倡自主性学习, 如让学生掌握整个写作过程。

3. 提升教师的素质

尽可能多地派教师进修培训, 加强不同学校教师之间写作教学的交流, 更要了解当前语文作文教学领域的最新动向。同时,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尽可能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真情实感的评价。

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 语文教师需要从兴趣出发,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阅读, 热爱写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任重道远, 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走出教学的困境。

摘要: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小学作文写作问题,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知识的整体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9 (01) .

初中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篇11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走出困境

作文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作文教学企盼创新。近几年的作文改革也没有使作文教学冲出重围。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引导不够;二是学生积累太少;三是教师的作文评语贫乏。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出作文教学的这种困境呢?

一、正面宣传写作的意义

笔者从语文教学的年级段作文竞赛入手,向全班学生发起“战斗宣言”。以竞赛的荣誉感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介绍当今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重视程度。紧接着,又以朋友为例子,将“短信写手”“网络编辑”“专职写手”等富有写作才能又自由的一些新潮名词说的“天花乱坠”,也许这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刺激了他们,学生对写作重新重视了起来。在我看来,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基本以知识为主,罕有真正能体现学生创造精神的能力训练,然而作文却是唯一的可以任学生纵横驰骋的一片疆域。因为其他学科的训练,答案基本都在老师那里。而作文,却只在学生自己手上。学生明确了作文是挥洒个性的舞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教育专家们公认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在他们对写作毫无兴趣、毫无激情的状态下,哪怕老师讲得再多,说得再重要,学生也感到困惑和无奈,要么无话可说,大脑空空如也,要么“写作开头难,下笔如有鬼”。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情景则截然不同,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妙笔生花,感人肺腑的佳作就会不断产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或是在校外旅游、观赏、爬山、远足等活动中,临场引导,教师启发学生看到的某种景物或场景,该怎样描写,看到某人的表情及状貌该怎样形容,经历了什么过程该怎样叙述。

2.利用语文课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经常向学生介绍名家名作,名篇名段,刻意诵读并欣赏分析其绝妙之处、细腻之处,让学生深切领会到成功的段落和篇章的感人之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范进中举之后喜疯了上街乱跑的丑态描写,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之深,每当教师讲解这些文段时,同学们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3.在批改和讲评作文时,对于学生的习作只要有点滴长处,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批语要恳切热情,重在鼓励,使学生鼓足勇气,充满信心。在讲评作文时,全面讲评与重点讲评相结合,每次选出10篇左右的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赏析。对某些同学作文中的优秀段落也进行赏析,从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爱好。

三、精心批改学生的习作

学生的写作欲望不高,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作文批改的敷衍造成的。当学生千辛万苦,搜肠刮肚写出的一篇作文被老师寥寥几笔轻描淡写的点评之后,学生受到的不仅是冷落,更是伤害。对于我们那些写作基础比较差的孩子,他们已经习惯了敷衍写作,就像习惯了老师敷衍的点评一样。于是,我开始要求自己,每篇打作文做到精批。

第一篇大作文发下去之后,我看到很多学生都在埋头观看老师的批语,并兴奋地与周围同学互相交换。于是,我便趁热打铁,让他们按照老师的建议重新修改并再次上交。就这样,我的学生开始乐于写大作文,他们和我一样,把大作文当成一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写作方法的交流也有思想思维的交流。

为了切实加快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我把精批与面批结合起来,让学生“坐在我的旁边看我对你作文是怎么‘摧残’的!”虽然是“摧残”,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重视,玩笑之间,“摧残”演变成了“荣耀”。毕竟,每天只有一个学生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渐渐的,学生在面批过程中,明确了写作的基本套路,注意到了用词的结构与表达作用,也不断的从老师的建议中知道了拔高主题的方法。

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多读好书,多积累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没有平时的积累,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作文,甚至给人看后有一种无新一病呻吟的感觉。因此,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在教学中,笔者有如下做法:

1.每周积累好词好句,记录在专门的摘录本上,同学之间可进行定期交流。对于那些课内外摘抄的古诗、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要让学生经常拿出来诵读,感受语言的美丽,并慢慢要让学生经常拿出来诵读,感受语言的美丽,并慢慢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2.开展课内自由阅读课。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带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看书,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看的书看,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3.开展读书交流会。利用阅读课、活动课等举行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相互之间有一个交流,不断丰富的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这一些列的活动,让学生写起文章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日子还会远吗?

国产奶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篇12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接连不断发生的“奶粉事件”, 例如从“大头娃娃”事件开始到三聚氰胺、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等, 引起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产生极大的恐慌, 甚至扩展到整个乳制品行业。2008年, 对于中国奶粉市场来说谁都未曾像现在这样对“三鹿”这个品牌关注有加。政府更对整个奶粉市场进行质量检验, 很多国内知名品牌也卷入“问题奶粉”之列, 其中“三聚氰胺”对国产婴幼儿奶粉市场乃至整个国产乳制品市场以沉重打击, 中国乳制品生产企业损失惨重, 未来恢复之路充满挑战。

2009年海关统计数据, 2008年8月我国奶粉进口量4685.799t, 9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进口量上涨至6779.644t, 同比上升44.6%, 此后两个月进口量仍大幅度增长。而与此同时, 9月国产乳制品短期内发生严重滞销。11月积压达30万t。之后随市场信心恢复仍有10万t积压, 奶粉积压未得到有效解决, 杀牛倒奶事件大规模发生。仅宁夏一省奶牛数从去年底37万头降至不足25万头, 下降幅度达30%以上。2009年, 我国乳制品进口量约60万t, 货值10.28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70.24%、19.31%, 而中国乳制品2009年出口36780t, 货值5689万美元, 同比分别下降69.51%、81.14%。2010年1~8月进口平均价2668美元/t, 大幅上涨57.5%。

2 奶粉市场存在问题

奶粉市场安全问题频频出现, 说明现有体制有待改进, 以下, 笔者先对问题进行分析:

2.1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2009年以前, 食品安全法律提议的核心是《食品卫生法》。其一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其中“食品”并未包括种植、养殖、存储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而食品安全问题本身要求法律必须反映食品在整个过程中的生物链关系。仅对生产经营环节中发生的食品安全进行调整使得法律监管存在盲区。其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内容单薄, 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使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新变化, 而其却尚未涉及, 还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其三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严谨。其与刑法的衡量尺度不一致, 前者是已构成伤害才可执法而后者是只要能构成伤害就可执法, 这样给执法者造成困扰, 这种漏洞也容易产生包庇与寻机, 削弱执法力度。“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已成为执法过程中的一个顽症, 如此, 再严谨的法律规范也难以发挥作用;企业违规行为只要未造成重大伤害罚款停业整顿即可开业;消费者维权却困难重重…

2.2 行业协会的推动力和约束力不足

各类食品行业协会本应当肩负起推动食品安全的重任, 对各成员起到约束作用。而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对上不能广集资源为我国乳制品发展打通渠道及开发新技术提高整个行业技术水平, 对下也难以起到规范市场作用, 反而是一些小企业的违规行为迫使大企业发展困扰重重。

2.3 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 各种思潮充斥而来

我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 当时的物质生活水平受到极大限制, 人们都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后, 我国大力发展经济,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各种思潮也充斥而来。这就使得部分思想意识落后的企业主在追逐自身利益时枉顾人们群众的利益。从眼前利益出发, 做出伤害人们利益的事, 也迫使整个行业乃至国家为这种行为负责。

3 对策

我国国产奶粉正处于市场信心恢复期, 不能再遭受无谓的风波, 所以政府与行业必须加强角色扮演, 共同努力。此刻的困境也是机遇, 使不合格企业退出, 净化市场。而幸存企业和新进企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按新标准发展, 有利于规范市场。乳制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特殊在其原材料, 所以它的质量要求很高。为了早日走出困境,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必须要做的:

3.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乳制品方面的法律体系, 加强执法力度

2008年, 三聚氰胺事件使国产奶粉企业陷入困局。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如《乳业整顿和振兴计划纲要》、《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例》、《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食品安全法》等以应对现状, 这些法律措施为我国乳业的恢复指明了方向。时代是不断发展的, 法律法规也会随时间推移而不适用, 所以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方面不容懈怠, 更不能盲目套用西方模式, 例如国家免检制度, 我国企业制度发展不如西方完善, 无法完全承担起企业责任, 它的质量只代表过去, 如果因为它免检而忽视加强监管是有很大误区的, 这次事件不仅使消费者对国内奶粉企业不信任, 也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所以制度可以借鉴但必须结合国内实际状况, 开创出适用于我国的制度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必须重视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 完善责任追究制, 内部牵制制度, 使法律规范落到实处。另外, 消费者投诉机构必须保证消费者的权益维护行为能得以实现。

3.2 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长期以来, 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这样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 另一方面则会出现模糊和真空地带, 所以应重点解决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 将乳业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相对集中, 明晰权责, 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1) 要突破现行的多头管理模式, 改变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职责交叉、执法不力的局面。例如可以考虑将食品安全问题细分, 各行业有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其所属行业的相关问题, 最后向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汇总, 使职责具体化, 防止责任推诿。

(2) 针对我国产业链长、范围广、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可以采用品种管理和分段管理相结合制度。对于分段管理要避免职能交叉, 这就需明确边界与衔接方式。

(3) 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从“三鹿奶粉事件”可看出, 事后的仓促应对, 不能及时控制态势发展, 也难以稳住消费者信心。所以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应包括五个环节: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计划系统、应急检测系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 事中的管理活动要将损害降到最低, 事后的管理活动重在恢复, 汲取教训。

(4) 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目前, 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共四级, 但仍存在标准的总体水平偏低、标准间交叉和冲突、国际承认度低等问题。我国1986年已正式成为CA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成员国, 乳及乳制品在我国23个食品行业中更是率先与国际组织接轨, 1995年加入IDF (国际乳品联合会) , 但我国对食品法典与IDF标准的运用和利用程度并不太理想, 如能结合国情选择适用的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既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源, 又能提高国际可信度。

科技的发展同样要求对乳业加大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投入, 设置检测机构、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及人员储备, 从总体上提高我国乳业检测能力。

(5)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就是评价食品中有关危害成分或危害物质的毒性及相应的风险程度。它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新方法, 同时加强对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及相关新技术等危险因素评价, 从而在实践中完善形成我国自己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

(6) 完善食品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中, 信用已成为一种无形资本。而我国企业的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要加大力度。除了出台各项信用法律体系, 打牢食品安全基础外, 还要加强道德建设, 形成公平的市场环境。

(7) 建立信息检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 可信息繁杂、相互矛盾和无权威性给人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 因此, 尽快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检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8)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奶协应当肩负起推动乳及乳制品产业发展的责任, 加强对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 树立行业意识。奶协也有义务集行业力量进行乳业安全的基础研究, 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达到对内规范成员行为, 维护行业声誉;对外为成员及行业谋求更大利益和发展空间。

(9) 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教育知识。我们应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教育知识, 加快国产奶粉市场信心恢复。 (1) 开展各种方式的法制与安全教育宣传, 定期向公众发布乳及乳制品安全信息, 消除公众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 (2) 对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10)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 构建法治社会。从此次事件中我们明白必须要加强对企业主的长远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的培养, 更要对拿人民生命财产当儿戏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重罚, 以儆效尤。在发展的过程中, 问题是难免的, 但能避免的人为因素绝不可手软, 它会对行业及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不可再存在得过且过思想, 应以法治国、依法办事。

4 结语

使国产奶粉走出困境, 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不管是法律措施、体系建设、道德教育等方面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要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所以我们要注重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不断提高国产奶粉的质量, 恢复市场信心, 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陈志成, 食品法规与管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汤天曙、薛毅,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 (4) .

[3]毕金峰, 微生物风险评估原则与应用食品药品发展与监管, 2004, (2) .

上一篇: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