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请求

2024-09-21

变更请求(共4篇)

变更请求 篇1

《证据规则》35条规定:“诉讼过程中, 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 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 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 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关于《证据规则》35条的适用, 在人民法院在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后, 当事人拒不变更, 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有人主张裁定驳回起诉, 也有人认为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关于这个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释义》对《证据规则》三十五条做如下释义:

“本条是对人民法院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以及重新指定举证责任期限的规定。

在开庭审理案件过程中, 人民法院发现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 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如果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 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如果法律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那么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诉讼证据就得作出相应的修改, 否则当事人的权利就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 相当于重新起诉, 案件的争点则需要重新确定, 人民法院也就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从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立场来看, 最高人民法院将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后重新起诉的案件作为新的案件处理, 进一步推论即将原案件撤回, 或者进一步说应当是裁定驳回起诉。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又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 所以关于此案件的处理也会陷入法律适用的困境。

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将案件全部采用裁定驳回诉讼的方式欠缺合理性。

一、该规定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证据规定》第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做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该规定架空与虚化了《证据规定》34条的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证据的意见》第156条, 将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 第三人提出独立之诉, 限定在法庭辩论结束后。因此, 《证据规定》35条与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具有体系上的冲突。

二、该规定违反了意思自治与私权保护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条和第13条分别规定了平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平等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法官应当诚实、善意、客观中立。民事诉讼的基础是当事人的私权, 即当事人有权对自己的权利进行处分。法官应当中立, 就现有事实与证据进行审查与认定, 不得作出倾向性裁判行为。《证据规定》35条第一款中, 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 格局案件事实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行为也就是告知当事人败诉的结果, 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侵犯, 违背了诚实信用与不告不理的原则。笔者认为, 人民法院应当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就既有证据与案件事实进行审理, 当事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应当自己控制诉讼风险与承担诉讼结果。

三、该规定容易引起诉权与审判权的冲突。

程序正义要求法官的客观、公平与中立。在民事诉讼中, 当事人基于诉权,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官应当居中裁判, 不能有所偏倚。在《证据规定》35条中, 人民法院主动介入当事人之间事实与诉讼请求的选择, 这样是对方当事人程序性权利的侵犯并且可可能丧失去法律权威的信任。这种行为无疑也侮辱了正义之源, 造成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对立, 并不利于更好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导致新的社会矛盾, 并且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加之, 该规定仅限于一审程序, 基于我国两审终审的审判制度, 一审判决并不能绝对具有最终效力。

四、该规定不符合相关纪律的基本要求并且违背了法官职业道德。

我国《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一条和第十一条要求, 法官应当在中立、客观、公正的审理案件, 并且避免以自身行为使民众产生对司法公正产生不合理的怀疑。这里的公正除了实体的公正外, 当然还应该包括程序公正, 而程序公正重要的和主要的又是程序的中立性, 即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当事人双方均要保持形式上和实体上的中立。同时, 在审判纪律方面, 也有类似的规定。我国《法官法》规定, 未经宣判, 法官或合议庭应当对当事人保守秘密, 不能向他人 (包括当事人) 泄露。

笔者认为解决现实情况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有利于缓解当事人诉权与法官审判权之间的矛盾, 将决定权交给理性的当事人, 同时诉讼风险由当事人承担, 又保持了人民法院中立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钢.论法官对诉讼请求变更事项的告知义务[J].法商研究, 2005 (6) .

[2]江伟, 刘敏.论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与法官的释明权[A].陈光忠、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论丛[C].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3]熊跃敏.民事诉讼中法院的释明:法理、规则与判例[J].比较法研究, 2004 (6) .

变更请求 篇2

申请人xxx,男,汉族,1972年5月14日出生,工作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矿职工。请求事项:

1、原诉讼请求第2项要求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变更为:依法确认《离婚协议书》第三条无效。

2、其他诉讼请求不变。变更理由:

现女方及女儿居住的两间平房是申请人结婚后卖掉婚前房产后购买的房产,自今没有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也就是说两间平房没有房产证,属于产权不清,不属于男女双方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没有权利处分不属于自己的房产,其约定违反法律规定,应属无效约定。所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变更诉讼请求,恳请法院依法确认《离婚协议书》第三条无效。此致

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变更请求 篇3

业务的变化总是被业务需求所驱动,支撑着整个业务运行的ERP平台也随之相应的变化。因此在ERP整个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变更请求。通过ERP标准的传输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员面临下面几个问题:

1)系统管理员需要登录到多套ERP系统,因此需要记住多套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

2)操作环节和通知环节脱离,即系统管理员操作完成后,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例如邮箱或OA等方式去通知下一环节的人做相关操作;

3)对已经完成的变更请求记录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例如维护一张Excel表)来完成;

4)集成信息系统架构(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ARIS)配置管理、流程管理和变更请求管理脱节。

变更请求传输工作在整个ERP运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RP标准的传输管理系统,仅仅提供操作功能且操作繁杂。变更请求提出者无法直观、快捷地查询开发进度和测试状态。ERP系统变更请求内容和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ARIS系统之间缺乏使ARIS和ERP系统变更同步化的功能,因此需要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以简化传输管理操作,串联ARIS和ERP系统的变更。SAP NetWeaver工作流解决方案是个理想的选择。

1 SAP工作流技术

SAP NetWeaver的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ing Management,BPM)作为NetWeaver技术平台的一部分,提供了用于业务流程管理所需要的一系统工具和技术,包括流程梳理和标准化、流程建模、流程发布和执行等[1]。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的BPM可以将各种业务过程、各种业务应用集成到一个平台中进行管理。

在当前的SAP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中,存在诸如Cross-Component BPM,Guided Procedures,SAP Business Workflow,NetWeaver BPM等产品[2]。在业务应用系统中(“嵌入式”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自动化需要将工作流产品和应用系统的核心对象(比如Sales Order Business Object)集成。SAP的应用系统中已经定义了丰富的工作流模板,在实际项目开发或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将这些模板应用到企业的定制实现中(见图1)。

1)跨组件的业务流程管理(Cross-Component BPM,CCBPM)。通过SAP NetWeaver流程集成平台交付用户使用,主要用来处理跨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消息流集成流程。它依赖于消息传输和业务发起动作或者反馈,并通过输入消息的内部状态来定义流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一个流程实例的消息可以通过组合消息中的关键字段来识别,比如采购流程中的采购订单、订单确认和发票可以通过组合订单标示和合作伙伴(供应商)标示或者企业Code来识别。CCBPM也支持系统异常和警告的处理。

2)SAP工作流,已集成到SAP Business Suite解决方案中,主要用于处理应用系统内部的核心业务流程。SAP应用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和ERP)可以利用工作流的特性,并结合组织机构管理和标准的SAP报表工具,使得SAP解决方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客户在IT方面的投入。

3)通用工作列表(Universal Work List,UWL),可以看成一个日常工作项的“收件箱”或者代办任务列表,通过统一访问UWL,用户可以处理其日常代办任务。UWL中的待办任务可以来之于不同的业务场景活动。对于每一个业务流程,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UWL提供了满足不同需求的不同视角的“收件箱”。同时,它还提供了访问任务的统一入口。

2 ERP变更请求传输工作流的审批流程

系统变更管理由关键用户提出申请,通过消息的触发,系统判断此申请是由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提出的还是地市公司关键用户提出的,然后进行不同的处理。

1)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提出的申请处理流程。提出申请后,通过消息的触发,在信通中心运维人员处产生一个待办事项,等待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不可行,流程结束;技术可行,触发流程,在集团公司业务归口部门负责人处产生待办事项,等待审批,审批不通过,流程结束;审批通过,判断是否与其他业务部门有关,如果无关,触发流程到集团公司科信部负责人处;如果与集团其他业务部门相关,则触发流程到集团公司业务相关部门负责人处,等待审批,如果申请拒绝,流程结束;如果审批通过,则流程被触发,在集团公司科信部系统负责及审批人处产生待办事项;待办事项被审批人审批,申请被拒绝,流程结束;申请批准,转发给信通中心系统管理执行人,系统管理执行人把系统变更完成的信息确认给申请人,流程结束。

2)地市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提出的申请处理流程。关键用户提出申请后,通过消息的触发,在地市公司分管部门负责人处产生待办事项,等待审批,如果审批被拒绝,通知申请人,流程结束;如果审批通过,申请被触发,其余流程与集团公司的申请处理流程相同。

ERP变更请求审批流程如图2所示。

3 ERP变更请求传输工作流的传输流程

地市公司和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对系统有变更需求时,经需求变更管理流程审批通过后,转到本传输流程。在本传输流程中,进行ARIS与解决方案服务器(Solution Management,SLM)的双向同步,针对变更需求进行传输请求和对程序的版本管理,对传输请求进行审批管理、自动释放及传输、传输前的版本检查。变更请求传输流程主要涉及以下5个部分的内容。

1)更新ARIS流程。

由业务部门的变更实施人员更新ARIS流程,根据需求变更号的单据信息,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涉及流程变更,如需变更流程,在ARIS中更新其流程。根据需求变更号的单据信息,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涉及系统变更,如不需变更流程,涉及系统变更,则直接转至下一流程,并更新完成后进入企业门户(Enterprise Portal,EP)待办。

2)发布流程并同步SLM。

SLM系统集中管理ERP系统的配置变更、流程变更以及系统测试。ARIS系统更新完成后,进入EP待办。由系统管理员发布ARIS流程,并同步到SLM上。

3)指定需求处理顾问。

由信通中心负责人指派需求处理组长,再由需求处理组长指派具体的需求处理顾问。这里的需求处理顾问主要指业务模块顾问和高级业务应用编程(Advanced 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ABAP)开发顾问。指定的需求处理顾问主要负责开发、配置需求提出者的具体内容。在EP代办中,需求处理顾问可以看到详细的信息。

4)需求处理流程。

由顾问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及开发。需求提出者可以随时点击EP中开发进度按钮来查看配置或者开发进度。待配置或开发完成后,进入变更请求传输流程。

5)传输变更请求。

系统管理员进入EP待办,变更请求首先根据传输规则(在开发系统中产生变更请求,然后传输到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最后传输到生产系统)进行传输。涉及到此次变更的相关用户,会根据EP待办提醒进行,进入到相应流程,并严格执行每一步的操作,直至流程结束。

ERP变更请求传输流程如图3所示。

4 变更请求传输工作流的技术实现

SAP NetWeaver是支撑新一代SAP应用产品(例如SAP ERP)的技术平台,而企业服务架构SOA是支撑SAP NetWeaver的框架,可以将企业服务模块集成为组合应用程序。将两者结合,可以为创建企业特定的业务流程提供灵活性服务[3,4,5]。根据这一思想,可以把同样基于SAP NetWeaver架构的ERP的变更请求传输这一特定的业务迁移到SAP NetWeaver工作流产品上。然后对ERP标准的程序和函数做变更,通过SAP NetWeaver合成环境(Composition Environment,CE)调用相应的功能函数和业务应用编程接口(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BAPI)来实现同等的功能。SAP变更请求传输的实现方式有以下2种。

4.1 创建自定义表

ERP变更请求的号码、传输目标、传输日志,均记录在ERP系统表内[6]。在SAP工作流中实现变更请求的传输同样需要一批这样的表。由于在SAP工作流中除了实现标准的传输功能外,还要实现其他新的功能,例如传输审批功能、传输过程查看功能等。因此除了使用标准的表之外,在ERP端还需要创建自定义表。这些表包括:传输请求日志表、联合审批人员配置表、项目组配置表、项目组组员配置表、需求处理日志表。这些自定义表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记录传输请求相关的需求号、版本号、请求类型、创建释放传输日期及时间、传输结果、检查结果、错误日志、审批人清单、顾问和开发人员清单、流程各步骤的处理人、处理步骤、处理日期、时间、处理结果等信息,供SAP NetWeaver工作流使用[7]。具体自建表的描述和实现的功能见表1所列。

4.2 创建自定义函数

变更请求号的产生、变更请求号的传输最终都是在ERP系统内部完成的。在SAP工作流中实现变更请求的传输过程,实际上就是调用ERP系统功能函数的过程。其业务逻辑、技术逻辑和实现逻辑必须与系统标准功能一致。在此项目中,除了要在SAP工作流中实现标准的传输功能外,还需要实现更多新的功能,例如传输审批功能、开发进度查看功能、传输日志查看功能等。因此除了调用ERP标准的功能函数外,还需要创建自定义的功能函数,以满足新的功能需求。自定义的功能函数(示例)的具体实现逻辑见表2所列。

通过系统标准表和标准功能函数、自定义表和自定义功能函数,利用SAP NetWeaver的工作流技术,配合SAP门户页面,除了实现变更请求传输的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了项目要求的新的功能,最终实现的效果如图4所示。

5 结语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把ERP变更请求传输在SAP工作流中实现,针对不同的请求来源(来自于集团公司本部关键用户或地市公司关键用户)分别作出不同的响应,并且传输的每个步骤都有审核人进行审核,最后通过EP待办的方式自动通知用户,传输过程有详细的日志记录。对于ARIS系统和ERP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流程。通过实施该项目,整个SAP变更请求传输变得更简单,步骤更清晰,提高了SAP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提升系统实用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SAP标准的传输管理系统,仅提供了基本的操作功能,缺乏自动化、灵活性,无法满足日常运维的需要。为了简化操作步骤,控制操作流程,便于查看操作日志,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决定采用SAP NetWeaver平台的工作流技术,通过调用SAP系统标准或自定义的业务应用编程接口和功能函数,把SAP变更请求传输的整个生命周期移植到SAP工作流上。项目完成后,SAP的变更请求传输在工作流中就变得操作更简便,过程更严谨,结果更透明,提高了关键用户、顾问和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关键词:变更请求,SAP NetWeaver,工作流,技术实现

参考文献

[1]黄佳.SAP高级应用开发:RFC、BAPI、ALE、Workflow、SAP连接器、Web Dynpro及BSP[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斯帝芬·卡奇,洛伦·海利希.SAP NetWeaver路线图[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JAY R.SAP NetWeaver Portal technology:the complete reference[M].First Edition.McGraw-Hill Osborne Media,2008.

[4]关宇平.SAP R/3系统客户化接口程序的开发方法及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23(11):71–73.GUAN Yu-ping.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of SAP R/3system’s customized interface program[J].Computer Systems&Applications,2007,23(11):71–73.

[5]CAMPBELLS.Mastering enterprise SOA with SAP NetWeaver and mySAP ERP[M].First Edition.Wiley,2006.

[6]陈岩冰,龙策景,彭丹.SAP系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变更诉讼请求的时间问题 篇4

[ -2-8 17:10:00 | By:?shuaifaqiang?]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的时间,民诉意见和证据规定都有体现,但有冲突。

第一,《民诉法意见》(1992年7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第二,《民诉证据规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

第34条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第三,因同级别的法规,时间在后的效力优先。《民诉证据规则》的效力优先,因此,变更诉讼请求,应在举证期满前提出。但另一方面,《民诉证据规则》在实践中适用备受争议,法院也使用也较松动,因此,当庭变更诉讼请求,也是可以的。

综上,我认为,保险起见,变更诉讼请求应区分具体情况不同对待:

属于变更诉讼标的(法律关系或行为效力),应举证期内提出;被告认可的除外(法院一般不会干预)

属于变更诉讼标的额(请求赔偿数额变更),可以在当庭提出(补交诉费后进入审理),不征求被告意见。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民事诉讼变更诉讼请求的是与非

[基本案情]

一起常见的交通事故财产损害赔偿案件,原告方在立案时被要求分开立案,即同一事故中受伤的三位原告要分成三个独立的案件,加之被告另案起诉原告赔偿,一起交通事故演变成四个案件,并由不同的审判人员承办。立案庭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分别向原告与被告、第三人提供了举证通知,举证期限的最后一天相差七天。

直到开庭时,被告及第三人的举证期限仍未过,而原告的举证期限已经过去七天。审判长在询问原告诉讼请求时要求原告阐明,并提醒原告诉讼请求的数额是否要增加,原告当庭决定增加诉讼数额,并提交了书面的《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审判长就此询问被告是否需要重新指定举证期限,被告回答不需要,而第三人保险公司表示需要,就此庭审笔录记录在案。

于是,审判长将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再次延长两周,并另行通知开庭时间。

一个多月后,审判长通知原告就增加的诉讼请求补交诉讼费。原告立即赶赴法院,得知第三人在重新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了书面的答辩意见:原告变更诉讼请求是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后提出,根据12月21日发布、4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据此,第三人要求法院驳回原告增加的诉讼请求部分。

原告对此坚决反对,认为:

其一,庭审笔录中被告明确表示不需要重新指定举证期限,第三人表示需要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并且法院为此也的确重新

第一文库网指定了举证期限,这意味着被告及第三人于对原告的变更诉讼请求予以了确认。

这一重新指定的举证期限也应当适用于原告,即便原告在这期限内再提出变更诉讼请求也于法有据。

其二,在庭审时,原告变更诉讼请求是在法院的提示下进行的变更,只是就数额进行了增加,如果不增加数额,法院明确知道裁判结果将与事实真相不一致,违背了“以事实为依据”的法律裁判原则。

其三,第三人在重新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并未就原告增加的诉讼请求提出任何反驳证据,其此时提交的答辩意见与庭审时的意见不一致,应以庭审时的意见为准,对其答辩意见不能予以采信。

其四,法院给被告及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后于原告到期,在程序上对原告显示公正和公平,应以后届满的被告及第三人的举证日期为准,因此,原告庭审调查时提出变更诉讼请求应当获得法院支持。

[争议焦点]

原告变更、增加诉讼请求的有效截止日期,是举证期限届满?还是法庭辩论终结前?

对此,有观点认为,案件适用普通程序时,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而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时,则允许原告在法庭辩论结束前随时提出变更申请。

[笔者分析]

就此问题,法律规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也是司法实践中产生争议的根源。

法律依据之一:

10月28日发布,41日生效的最新《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评论意见:此规定赋予了原告变更诉讼请求的权利,而且并未加以限制条件。

其不足在于“变更”、“增加”并存,词意上存在交叉,给司法实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就原告的申请,办案人员据此可能会以表述的不同而作出允许或不允许的不同结论。]

法律依据之二:

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评论意见:此规定虽然也是对《民事诉讼法》相应规定的限制,但是相对于高法的《证据规定》更为宽松,允许原告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增加诉讼请求,并规定了法院的 “合并审理”的法定职责。

但是,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此规定在效力上似乎低于下面的《证据规定》]

法律依据之三:

2012月21日发布,204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评论意见:此规定就《民事诉讼法》赋予原告的权利加以了限制,其初衷应该是考虑到司法成本和法律效率的问题,正所谓“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以原告提出变更诉讼请求的时间来界定原告是否属于法律不应该保护的懒惰的人则违背了常识,偏离了正义的方向。]

第三十五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评论意见:此规定貌似可以弥补上述规定的致命缺陷,但是过于抽象的表述根本不能灵活适用于纷纷复杂的司法实务,反而让很多法官不敢轻易适用以免因此产生所谓的“错案”,而且条件仅仅限于“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方面,实在是过于苛刻,如果原告诉讼请求的法律关系或性质与案件事实不一致,那应当撤销案件、另案起诉。而在原告连法律关系性质都搞错的情形下,允许原告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变更诉讼请求,那么只是增加诉讼数额的原告的过错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却不能获得此等待遇,违背逻辑,有失公正。]

法律依据之四:

12月1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诉讼举证、质证和认证的意见(试行)》第十条规定

“(变更诉讼请求提出时间的例外)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仅涉及诉讼标的金额的增加,无新的.事实需要证明的,不受《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关于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的限制,但应当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评论意见:此规定解决了上述规定之间不一致所引发的争议,非常有针对性的规定彻底解决了问题,即原告只是增加诉讼数额时,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申请。

但问题在于,四川省高院规定的效力是否高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呢?

答案毫无疑问,司法解释的效力肯定高于连司法解释都算不上的省高院出台的意见(还是试行)。但是作为下级法院如果不遵从上级法院即省高院的办案指导意见,就违背了上下级法院之间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法定关系,当然,这里面同时也存在着省高院违背了与最高院之间的同样的上下级关系,问题让人纠结,更让下级法院的承办法官纠结。]

附:《宪法》

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结论]

立足于查清案件事实、妥善解决纠纷,应当允许原告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但这一变更或增加出于拖延程序、明显违背事实真相时,则不予准许。

其一,司法理念:在追求实质正义的理念指导下,灵活应对的举措更利于纠纷解决的情形时,程序正义应当适当妥协。

比如,本案中,如果第三人的答辩意见成立,则就增加部分的诉讼请求,原告或者在撤诉后重新起诉,或者另案起诉,并为此花费更多的诉讼成本(撤诉只退一半的诉讼费),法院也必将耗费更多的司法资源,而且原告将不得不承担“一事不再理”的诉讼风险,尤其是当审判人员坚定地认为“增加的诉讼请求属于没有起诉的情形,法院不告不理,意味着原告的放弃”时,原告的风险更大,如此纠纷无法化解,法院将矛盾抛向了社会,任由其滋长,这显然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发挥法院能动作用的大政策背道而驰。

其二,司法原则:便民、利民的司法原则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切实地予以保障。

本案乃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却要分成四个案件立案,并由不同的审判庭负责审理,这意味着诉讼参与人都需要多次往返,而且造成了案件处理复杂化后失误几率的上升,只为了解决一个交通事故引发的争议。

当然,这样做的唯一好处就是法院只要顺利裁判这四个案件,那么在年终的统计数据上就会有小幅度的上扬,除了这样的动机揣测,实在想不出还能有什么让人信服的理由。

其三,司法程序: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并非冤家,如果相处得当,将实现最大司法效益。

本案所引发的问题,部分源于程序上,法院在确定举证通知时分别给了各方当事人不一致的举证届满日期;部分源于庭审时,审判人员对原告的变更请求并未要求被告及第三人明确回答,庭审记录模糊不清;部分源于审判人员重新指定了举证期限后并未明确告之各方当事人也享有同样的举证期限得以延长的权利。

当然,不可否认,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原告诉讼请求的瑕疵。

上一篇:非工程性措施下一篇:建筑垃圾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