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护士工作站

2024-06-07

移动护士工作站(精选7篇)

移动护士工作站 篇1

摘要:移动护士工作站是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在床旁工作的一个手持终端执行系统, 它以HIS为支撑平台, 以手持设备 (PDA) 为硬件平台, 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 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 极大地推动了医院向“无纸化、无线网络化”[1]办公, 并成为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大趋势。该系统实现了护士的床边操作, 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 同时促进了护理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创新, 提升了护理管理层次。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局限性,管理规则

1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功能

1.1 将HIS延伸到病人床头

护士利用PDA可在病床边查看所有病人基本信息, 如:病床号、住院号、姓名、出生日期、入院日期、病情、医生、诊断、医疗费等;分类显示单个病人的所有医嘱信息, 如:药疗医嘱、注射医嘱、输液医嘱、护理医嘱、检查医嘱、化验医嘱等;分类显示全科病人的所有医嘱信息;生命体征等临床信息的实时实地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时间和采集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 保存后所有信息即刻回传到HIS系统, 自动生成体温单、生命体征单、重症护理记录单、医嘱执行记录单等, 供医生和护士共享。医生下达医嘱输入HIS系统后, 会即刻自动转移到PDA上, 护士可在病人床头进行读取、查询、查对与执行。“移动到床边”是该系统最显著的特点, 它改变了原有医嘱系统的工作模式, 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护士与病人的距离[2]。

1.2 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

以前的HIS只跟踪到医嘱转抄这一步, 认为医嘱转抄后, 医嘱就被真正的执行了, 计划执行时间就等于实际执行时间, 不再跟踪医嘱实际执行过程。而移动护士工作站真正解决了这一问题, 将HIS延伸至病人床头, 可实时记录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

1.3 床旁病人标识确认

病人入住科室后, 利用PDA扫描病人腕带可进行病人身份的确认。同时病人给药单的条形码与病人腕带上的身份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通过HIS系统相关联, 真正做到了“正确的对象、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法与途径”, 杜绝了差错。这一优势在新生儿、精神障碍、昏迷或睡眠状态病人的护理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1.4 统计功能

护士长能根据数据库中记录的数据, 了解各护士的工作情况, 逐步使各系统的流程更加完善。通过HIS系统自动生成各种报表, 根据护理工作的不同, 分别进行加权计算, 科学统计护士的工作量, 为真正公平准确地对护士进行绩效考评提供数据依据。可统计个人、科室、全院的护理工作量, 为绩效考评及人力资源调配提供参考依据。

2 使用方法

PDA使用时需要各人用密码登陆, 可随时切换用户。各人用户密码的设置分清了责任, 使网络每项信息来源和执行都有据可查, 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并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为医疗举证倒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3 应用效果

3.1 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床旁, 实现病人信息的动态采集, 规避医疗风险。

保证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恰当的处理, 利于医生及时掌握病情及治疗实施情况, 从而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信息的及时性更确保床边查对制度的落实, 临床护理的工作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3.2 优化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使用PDA系统, 护士从表格书写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 实施前病房中午记录体温, 血压单需要40~50min左右, 而实施后实现床旁即时记录, 回到护士站在HIS系统上检查录入的有效性需15~20min, 且省去了以往由于书写不整洁带来重复抄写的大量工作。

3.3

推动了护理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加大了对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力度, 利于护士长掌握全科的护理工作状态。

护士长的权限范围可以及时显示全科及某名护士的工作量统计结果, 并以权重值形式显示, 使护理工作完全实现量化, 加强了管理的深度与广度, 推进医院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加强医护配合, 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责任护士能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与护理信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5 降低纸张消耗

HIS系统没有延伸到病房, 护士在病房的操作和治疗都需要打印到纸张上, 然后到病人的床旁去执行。这就使得医院消耗大量的纸张, 而其中的大部分医嘱执行单不需要保留, 该工作站的应用降低了纸张消耗。

4 移动护士工作站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1 在使用中我们发现, 由于HIS的储存量大, 未及时处理, 引起PDA界面医嘱处理缓慢的情况。工作中必须配备足够的PDA, 才能保证护士日常工作的需要, 以及及时提供正确的信息,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快、更好的优质服务。

4.2 在使用中也曾遇到数据下载失败, 下载缓慢, 自动锁机, 甚至登录失败等情况, 因此造成一些护士不习惯使用PDA, 认为降低了工作效率, 增加了工作量

4.3 PDA轻薄短小, 易于携带, 是其优点, 但也因受限于此优点, 导致PDA的屏幕较小, 而PDA的输入方式是以触控笔及手写辨识为主, 引起输入不易。

5 PDA操作使用管理规则

5.1 值班护士应随身佩带PDA, 并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登录自己的口令及密码, 随时接受医嘱指令及病人呼叫信息。

5.2 医生下达的长期、临时医嘱均在“护士工作站”和PDA上显示, 由办公护士进行转抄和校对。将医嘱按临床路径进行拆分, 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执行护士必须输入口令、密码, 确认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执行时间, 并在医嘱执行后“打勾”。

5.3 严格进行医嘱执行中的交接班制度, PDA上将分别显示已执行的和未执行的医嘱, 将当前班次未执行的医嘱交到下一班, 由下一班护士按时去落实。

5.4 床头实时采集和录入体温单上所有护理信息。值班护士应及时查询PDA床位一览表右上角显示的发热病人标志, 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进行处理。

5.5 妥善保管, 严格交接班, 及时充电。

5.6 加强护士在职培训, 熟练掌握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操作和使用。采用集中培训和各病区单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使每一位操作者都能严格执行PDA操作使用规程。PDA不得挪作他用。

总之,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现有护士工作站在患者床旁的扩展和延伸, 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动态采集, 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目前国外PDA在临床医护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 国内PDA在这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开始阶段, 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同时, 还应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应用意识以及加强其操作方法的培训, 以期能更加方便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推动我院乃至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芬, 陈金雄, 黄平.基于NET的移动护士站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 2007, 2 (9) :34-36.

[2]沈崇德.无线移动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9 (1) :4547.

移动护士工作站 篇2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护士责任管床的工具。方法 2011年6月份开始妇产科在采购办和器械科的协助下更换了旧的呼叫器,改用智能化呼叫器,每个护士可以随身携带呼叫器无论在病区哪个地方都可以收到办公护士,患者和医生的呼叫,从护士管床,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护理有效工作时间,及时解决患者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跟踪。结果 智能移动呼叫器明显提高了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患者的及时服务也明显提高了,缩短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 移动呼叫器作为一个科学工具跟多功能护理车一样推进了护士管床责任制和优质护理工程的进展。

【关键词】 移动呼叫器;护士责任管床;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和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宗旨要求护士人人管床,护理工作站前移,缩短护士的工作半径,减少来回跑动浪费的时间。由于设施没有及时跟上,管床护士深入病区,护士不可能守护在每个患者床旁,护士是穿梭在自己所管患者的区域,虽然有计划的在进行护理,但对于突发事件和实时出现的护理问题患者都是通过呼叫器传达到办公室,办公护士又不清楚护士在哪个病房,医生找责任护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此我购置了移动呼叫器4部,每个责任护士工作时随身携带,效果非常好。背景

1.1 优质护理政策背景 2010 年3 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护士对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1],护士进行责任分组,实现人人分管患者,责任护士进行包干。要求护士深入病房,发现患者的生活上或是护理中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为患者及时处理,解决到位。

1.2 优质护理运行背景

1.2.1 本科是妇产科综合科室,属于部队基层医院,助产士单独管理,负责分娩阶段,产前,产后,妇科及产房分娩的陪台都是护理组负责和管理,分2层楼,医生和护理都是一个单元,主要的患者来源是产科,妇科只站收支的20%,主要的护士办设立在产科楼层,产科病房设立有重病室,主要收支产科的重患者和妇科的手术后患者,妇科平稳后转妇科楼层,2层楼设有内楼梯,实际开放的床位数产科15张,妇科10张,护士总数有17人,包括办公护士和护士长,高责有6人,初责有11人,收支患者平均在20个左右,护士是小组负责制,排班是APN排班模式,产科分2个组,妇科1个组,组长相对固定,管床相对固定,护士管床情况在医生办和护士办都有公示,床位和管床组长相对固定,产科组长和妇科组长一年一换,呼叫器2层楼都有,但主呼叫器在产科楼。

1.3 优质护理旧呼叫器的缺陷 功能制护理模式护士做完治疗和护理除了等级护理巡房时间外,大部分护士到护士站被动的等待呼叫进行服务,对呼叫系统没有过高的要求。责任制管床模式护士都深入到病房,流动式服务,患者的需求和突发情况通过呼叫器传达到护士办,办公护士又不清楚管床护士的方位,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同时也打乱了办公护士的正常工作,医生需要跟管床护士交代事项也不能及时找到管床护士,医生对优质护理服务存在了质疑。实施方法

2.1 智能呼叫器的配置和功效 首先跟采购办和信息科沟通提出自己的要求,厂家先进行调试,主要是覆盖范围和通话的清晰度,要满足能跟患者,办公护士和医生通话,本科要覆盖到2层楼,不能存在盲区,配备的台数根据科室的工作量,我科配备4台,白天4个护士,晚上4个护士,带机充电。移动呼叫器界面除了床号显示外,还有办公护士和医生的呼叫标示。

2.2 智能移动呼叫器呼叫器的使用 根据APN的排班模式,A班是8:00~16:00,P班:15:30~22:30,N班:22:00~8:00。A班有3~4个护士,产科有2~3个护士,妇科有1个护士,产科和妇科各配有一个护工,每个护士配备1台呼叫器,护士上班时准备好自己所管患者的一切治疗和护理的东西带上呼叫器放心的穿梭在自己所管的病区。夜班护士在处理问题、巡房和产房陪台的过程中佩戴呼叫器,医生和办公护士可以随时跟管床护士沟通,患者也可以随时呼叫到自己,自己可以根据患者问题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并做好安排和解释,责任护士随身带一个患者情况笔记本,合理安排好解决患者问题的次序。效果

自从使用了移动智能呼叫器,患者的问题的及时解决情况明显的得到了改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了,护士床旁工作时间增加,工作的计划性增强,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加班的现象减少了,护士工作满意度也提高了,护患,护护(主要指和办公护士)和医护的沟通更加通畅了,医生慢慢的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慢慢接受和喜欢。体会

智能移动呼叫器对护士管床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作为管理者面对护理改革,在理清思路的同时要为护士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结合实际,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好高骛远,跟风的作风只能使我们的护理的道路越走越窄,既耗费了精力又达不到效果,迈小步,不停步就是大行动。建议

移动呼叫器的充电设备最好采用可充电的电池,耐用的。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带机充电,充电时间就不能随身携带。另外,覆盖面要广,最好不要有盲区。

参考文献

移动护士工作站 篇3

1 主要功能

1.1护士利用PDA可在病床边查看所有病人基本信息,如病床号、住院号、姓名、出生日期、入院日期、病情、医生、诊断、医疗费等;分类显示单个病人的所有医嘱信息,如药疗医嘱、注射医嘱、输液医嘱、护理医嘱、检查医嘱、化验医嘱等;分类显示全科病人的所有医嘱信息;生命体征等临床信息的实时实地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时间和采集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保存后所有信息即刻回传到HIS系统,自动生成体温单、生命体征单、重症护理记录单、医嘱执行记录单等,供医生和护士共享。医生下达医嘱通过护士签字校对后,会即刻自动转移到PDA上,护士可在病人床头进行读取、查询、查对与执行。“移动到床边”是该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它改变了原有医嘱系统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护士与病人的距离。

1.2移动护士工作站真正的将HIS延伸至病人床头,可实时记录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能清楚显示每个患者所有的医嘱内容,及该医嘱为长期或临时医嘱,同时能反映该医嘱为正在执行的长期医嘱或是已停的长期医嘱,当日的临时

1.3在PDA里可显示用不同颜色表示的护理级别,使护士可随时随地的在PDA上查看,进行相应护理措施。护士还可随时随地的在PDA上录入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大便次数、体重、出入量等,在PDA上自动显示今天需要测量的4次/d、2次/d生命体征的病人有哪些,大大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1.4病人入住科室后,利用PDA扫描病人腕带可进行病人身份的确认。同时病人给药单的条形码与病人腕带上的身份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通过HIS系统相关联,真正做到了“正确的对象、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法与途径”,杜绝了差错。这一优势在精神障碍、昏迷或睡眠状态病人的护理上体现的特别突出。

2 主要优点

2.1每台PDA与主计算机及HIS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都是广泛互通共享的。护士在自己的PDA上可看到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及医嘱执行情况和护理记录单,保证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恰当的处理。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对医嘱实际执行的全过程跟踪。由于PDA对医嘱的全程执行得到完整的数字化体现,使护理质量监控和护理工作量的量化成为可能,有效地规范了护士行为,及时纠正了一些遗漏和差错,提高了医院整体护理的水平。

2.2护士通过PDA的提示,随时获取和浏览最新的医嘱及其相关信息,并可即刻执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和记录,提高了医疗信息的实时性。同时,可将采集和记录的电子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医生工作站的电脑上,增强了医护之间的实时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护士使用PDA直接在床旁完成病人病情的记录,避免多次转抄、录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错误发生率。

由于采用了无线技术,保证了护理数据采集、护理任务管理及护理监控的实时性,充分体现了医院的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丽芬,陈金雄,黄平.基于NET的移动护士站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07,2(9):34-36.

移动护士工作站 篇4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移动医疗系统于2012年8月开始运行。移动医疗系统包括移动医生站和移动护士站。本文主要介绍移动护士站的设计和应用。

1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设计

移动护士站由PC端、配液端、手持扫描端、平板端、导航屏端等组成。网络设计采用智能分析系统,天线延伸至房间,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终端设备采用Android系统下的手机蓝牙一体机、7寸平板电脑、无线配液扫描枪、电视导航大屏一体机等作为硬件支撑。应用二维码识别技术,实现了输液流程的闭环管理。移动护士工作站使实时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电子护理记录单的书写、病床前健康宣教资料的实时下载等数字化功能得以实现,把护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服务患者。

2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功能

2.1 PC端

将护士每天所要做的工作提炼出来,集成到系统中,方便及时查看、核对移动端的执行情况,以保持医生和护士之间信息的一致性和同步性,降低出错概率。PC端具体实现的功能:

(1)科室一览表。展示该科室的病患、护士、医师等的基本信息。如今日入院人数、在院人数、出院人数、值班医生、值班护士等信息。

(2)病患列表。显示全科病人信息,以及科室病患状态信息。将患者住院号、异常体温提醒、过敏药物提醒、主要诊断、管床医生、联系方式、预存款余额、联系方式等信息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给护士,使护理人员对科室患者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3)护士身份识别码打印。护士身份识别采用二维码方式,将用户名、密码、科室等登录系统识别信息进行存储。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可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

(4)患者腕带打印。传统的输液流程为护士接收病人及其药物后进行核对(人工核对病人、病历、处方以及药物)→手写或者打印输液袋标签→配置药液→注射核对(人工核对病人姓名、年龄以及药物)→病人求助(大声呼喊或者到护士站求助)→护士接瓶操作(再次人工核对)→输液结束(拔针),共7个步骤[2]。采用腕带打印后,患者的上述基础身份识别信息存储在二维码腕带中,为数字化“三查七对”工作做好准备。

(5)电子护理记录单书写。主要用于对重症、普通患者记录单的录入,护理书写小助手模板可帮助护士快速完成病况的描述。手机端、平板端与PC端相互同步体温、血压、脉搏、药输出入量等数据,从而生成电子体温图。

(6)工作量统计。对静滴、口服、处置、注射,皮试的工作进行汇总,作为护理绩效的考核依据。

2.2 静滴配液端

移动静滴配液系统,集合病人基础信息、医嘱信息等,在护士配液时给予快速核对协助,严卡“三查七对”,实时查询医嘱信息、记录配液时间及相关操作人员信息,避免了配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错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

采用无线扫描枪扫描输液瓶签的二维码,扫描成功之后会在显示屏界面上显示输液瓶签上的信息,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当前静滴单药品信息、当前配液状态。然后,扫描护士身份识别二维码,扫描成功之后会在界面上提示查对成功。即完成静滴配液的“一查二对”功能。

2.3 手持扫描端

护士用PDA在病人床旁完成对病人各项护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数据自动存储于数据库。完成的生命体征的记录后,系统自动生成趋势图。

采用触屏手机,方便护理人员携带。因手机扫描二维码定位困难,我们采将蓝牙枪套装在手机外,形成手机蓝牙一体机,扫描患者腕带、瓶签确认等。

病患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床号、姓名、年龄、护理等级、入院天数、术后天数、诊断、预付款、总消费、欠费、费用等。医生给出医嘱后,护士可在无线网络范围内任何区域进行数据读取与执行,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3]。

护士用手机可在病人床旁完成对病人各项生命体征信息的采集和记录,记录数据自动保存于数据库,方便快速切换病患床号、进行患者定位。

护士携带完成“一查二对”的静滴瓶来到患者床旁,扫描患者腕带,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扫描瓶签,进行药品识别,准确无误后,长按手机屏幕,确认执行,最终完成“三查七对”的闭环式管理。

2.4 导航屏端

护理记事板用于住院患者基本信息的汇总,用来提醒和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护理[4]。我院移动医疗系统将患者要做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等以床号为索引显示在护士站的触摸屏上,提醒护士及时准确地开展护理工作。

3 应用效果与不足

3.1 应用效果

(1)护理查房。移动医疗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查房模式,护士长在查房过程中手持7寸平板电脑,即时了解患者的护理执行情况,提高了护理查房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护理查房质量[5]。

(2)健康教育。护士通过互联网可下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6],图文并茂的学习形式使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不再困难。

3.2不足之处

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蓝牙扫描枪与手机蓝牙配对后信号相互干扰,导致频繁重复配对,影响了应用效果,增加了护理人员维护时间。对此,在试运行期间我们继续引进其他手机蓝牙设备进行测试,手机蓝牙一体机将是我们下一步测试的重点。如何减少硬件维护时间和次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将是我们继续改进的重心。

移动护工作站的成功研发,是我院最新IT技术应用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丰富了我院在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平台。该系统满足了临床的实际需求,在试用期间_用户反映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实现了护理管理的床旁操作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医疗差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移动护士工作站,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网络,条码技术

参考文献

[1]杨禾,许庆华.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输液管理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67-70.

[2]曹世华,金瓯,章立中.国内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9(5):396-400.

[3]徐攀.基于PDA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疗装备,2012,25(5):91-92.

[4]陈静,王丽俊,朱玉梅.精神科护理记事栏的优化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9):41-42.

[5]张根萍.改进护理查房方法提高护理查房质量[J].当代护士,2009,(2):79-80.

[6]王莹洁.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1):220-221.

移动护士工作站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系统组成及功能:我院儿童分院门诊输液区移动护士工作站所采用的无线局域网为IEEE802.11b/bg/ng (54M) , 掌上电脑为摩托罗拉MC55A0的企业数字助理 (enterprise digital assistant, EDA) , 支撑平台为医院HIS系统。病区共配置10部PDA。每部PDA均带有条形码扫描头, 同时其内置有全图形化的移动床边护理软件, 使护士在床旁手持PDA便能进行患者身份标识确认、生命体征信息采集、医嘱查询及执行等操作功能。

1.2方法

1.2.1使用方法:每位当班护士人手1部PDA, 使用前需检查PDA有无缺损及电池负荷情况。输入自己的口令和密码, 及时接受网络中的信息和执行情况。每当医师通过HIS系统开出医嘱, 经办公护士审核签名后, 各责任护士即可通过PDA界面选择相应的床号以显示该患者新开和已执行的医嘱、每项医嘱的执行时间和频次以及需要执行的项目等。当护士完成某项操作后, 点击相应的项目, 系统将自动保存操作时间和操作人员姓名, 并将执行情况传回HIS系统, 及时为医师提供患者的治疗情况。

1.2.2调查工具:本实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临床、护理专家自行设计简易调查问卷表[3,4]。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护士问卷内容和患儿家属问卷内容两部分。护士问卷内容包括: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核对、处理医嘱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个方面。选项包括效果明显提高、有所提高、无明显差异、降低。患儿家属问卷内容包括: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患儿家属对响铃应答满意度、患儿家属对就诊等待时间满意度等3个方面。同时本实验还就移动护士工作站对儿童门诊输液区工作流程的影响以及其在护理差错、护理投诉事件、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1.2.3调查方法:由护士长指定人员发放问卷, 并就问卷填写方法进行规范化指导, 以获取更多客观数据。发放护士调查问卷共25份 (每人1份) , 收回有效问卷2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患儿家属调查问卷总共450份 (每人1份,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调查问卷占227份,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调查问卷占223份) , 收回总有效问卷416份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占206份,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占210份) , 总有效回收率为92.44%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占90.75%,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占94.17%) 。

1.3统计学方法:本实验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频数、率和构成比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效果: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护士认为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提高核对、处理医嘱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方面均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结果见表1。

2.2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我院儿科输液门诊运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前后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满意度、对响铃应答满意度以及对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3移动护士工作站对儿童门诊输液区工作流程的影响: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前儿科门诊输液业务流程:收药护士接收患者药物和校对 (输液治疗单和药物) →治疗配药护士校对 (主要校对项目包括输液卡、药物、配药) →输液区护士核对注射 (校对患儿姓名、年龄以及药物) →注射护士巡视病情和续加输液瓶→输液结束等步骤。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后我科门诊输液业务流程:收药护士接收患者药物→电子处方自动打印输液卡、输液瓶签, 门诊患儿身份二维条形识别码→门诊患儿身份二维条形识别码交于患儿家属→治疗配液护士PDA扫描核对输液卡、输液瓶签、配药→注射护士PDA扫描, 核对患者身份、输液单、输液瓶签, 注射→巡视班护士巡视病情和续加液体瓶→输液结束。

2.4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本实验就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后每月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就诊输液等待时间每次等待时间进行调查, 结果见表3。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疗纠纷的好发地与多发地, 一些无法预料甚至难以防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此时, 患儿家属极易把这些责任归结于输液所致, 进而追究护士责任, 甚至辱骂、殴打护士, 索取赔偿[5]。鉴于此, 积极寻求能有效改善儿科输液门诊护理质量的方法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谐护患关系以及确保护士人身和工作安全颇为重要。移动护士工作站是信息化时代在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结晶;它的诞生与实施, 不仅优化了工作模式, 而且还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本院于2012年10月将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工作过程中, 旨在揭示其对提高儿科输液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 儿科输液门诊病区的护士们在核对、处理医嘱的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的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效果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 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态度满意度、对响铃应答满意度以及对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较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均有所提高。此外, 移动护士工作站还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减少了儿科输液门诊病区每月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以及缩短了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由上可知, 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 对护士们而言, 工作效率更高了, 下班更加准时了, 压力有所减轻了;对患儿家属而言, 就诊更加满意了, 投诉与牢骚显著减少了;对医院和社会而言, 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 医患矛盾缓解了, 社会关系和谐了[6]。

综上所述,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施为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护理安全买了一份保险。

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5位护士以及450位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1%的护士认为移动护士工作站提高了她们在核对、处理医嘱,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方面的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响铃应答以及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同时, 移动护士工作站还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减少了每月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 同时也缩短了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施, 不仅优化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流程, 而且还提高了护理质量, 和谐了护患关系,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移动护士工作站,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侯铭, 李萍.基于PDA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8) :642.

[2]肖光, 徐凤, 张文龙.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及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7) :868-870.

[3]王玲玲, 李萍, 贲艳丽.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2) :3222.

[4]周玉洁, 张会芝, 宋伟, 等.某医院移动护士工作站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7) :285.

[5]刘志红.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2) :117-118.

移动护士工作站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ICU选取20名女性护士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22~35岁, 平均年龄为 (28.00±3.67) 岁, 在ICU工作经验为1~15年, 平均 (8.00±3.81) 年。排除外伤史, 骨科, 怀孕和肾脏疾病。

1.2 方法

1.2.1 以帮助病人翻身侧滑冰仿生学原理轴滚动

拉低转速的方法。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者需要移动护士站, 在旁边的一张床, 将病人远端手放其胸口处, 远端膝关节屈曲。护士为两脚前后分离的膝盖站立, 并使重心落在脚上。患者远端手的肩膀, 臀部, 随着移动他们的体重张力[3]左腿, 右腿。在近端半长轴顺势拉 (患者可以配合踏板的同时要求他的床) 的患者, 使患者从仰卧位容易变成侧卧位。

1.2.2 帮助病人站立坐

方法:要协助病人仰卧在床上, 双腿分开与坚实的基础, 护士把病人的右手臂肘关节以上, 放在他的左肩及背部。在顶部的护士, 呼吸密码“向前, 倒几次手, 同时支持右肘的患者, 利用患者的重心落在惯性时间和机会站在你的脚。

1.2.3 帮助患者从平车床

方法:患者平卧于平车, 平车和床平行放置, 靠近床边后制动, 两名护士站在平车和床的两侧。一个人将移动低板放置在病人的身体床边 (移动板上限或在一个气垫移动) , 旁边的床侧护士拉或移动单气垫, 同时保留对侧力水平的10次助攻, 以推病人的肩部和臀部, 将患者移动气垫后, 取舒适体位, 谨防病人在操作过程中, 倒在了地上。

1.3 疗效评价

(1) 职业性腰背痛症状抱怨度 (Y) :1=无职业在调查期间发生腰痛;2=过长有轻微的职业性腰背疼痛症状, 破线后在下一个工作日消失;3=工作与职业性腰背疼痛症状。不影响工作, 休息后能够自行缓解;4=职业腰痛症状, 临床工作是有限的, 损失工作日需要休息。 (2) 前2个月的培训后护士腰痛发作频率。统计2个月内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痛症状抱怨度, 1=1 170~1 210 h;2=1 211~1 250 h;3=1 261~1300 h;4=1 301~1340 h;5=1341 h以上;对职业腰背痛的危险意识水平 (1=认识2=更多的强调3=十分重视;4=非常严重) , 移动患者改善技术的掌握 (1=明白一些基本临床应用;2=基本能源临床应用;3=精通, 灵活应用于临床) 。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 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数据, 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影响症状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时.各将因素数量化值或单位如下:X1年龄 (1=18~22岁;2=23~27岁;3=28-30岁;4=31-35岁) ;X2护士在ICU212作年限 (1=2年以下;2=3-5年;3=6-10年;4=11-15年) ;X3文化程度 (1=中专;2=大专3=本科) ;X4累计监护患者总时数 (2个月内总共监护患者的累积时间, 1=1170-1210h;2=1211-1 250 h;3=1 261~1 300 h;4=1 301~1 340 h;5=1 341 h以上) ;X5对职业腰背痛危害性的认识程度 (1=轻视;2=比较重视;3=重视;4=非常重视) ;X6改进移动患者技术掌握程度 (1=了解, 部分应用于临床;2=基本能应用于临床;3=熟练掌握, 灵活应用于临床) 。以上6个因素依次进人方程的变量分别为X1、X2、X6, 影响腰背痛因素Logistiel N归结果见表1。将患者一般资料, 入方程变量, 影响腰背痛因素Logistiel N归结果见表1发生呈正相关, 而对移动方法掌握程度、文化程度及对职业腰背痛危害性的认识程度与其呈负相关。

2.2 腰背痛的发作频率比较

20例护士年龄22至35岁, 平均龄 (28.00±3.67) 岁, 在ICU工作经验为l~15年, 平均 (8.00±3.81) 年。培训前腰背痛的发作频率 (5.85±1.50) 次, 培训后 (4.10±1.33) 次, 腰背痛发作次数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86, P<0.05) 。

3 讨论

3.1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状况

由于韧带、椎间盘和脊柱因年龄增长会发生退行性变化, 而多数护士日常工作不能正确运用力学原理[4]。同时因为ICU护士特殊的工作环境需经常进行病号的搬运工作, 高负荷的体力活动导致腰痛在ICU护士中常发[1]。该研究结果表明, 年龄、护士在ICU32作年限与腰背痛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 (P<0.05) , 改进移动患者方法掌握程度、与腰背痛的发生程度呈负相关 (P<0.05) 。导致腰背痛发生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移动患者方法掌握程度, 护士在ICU工作年限等。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3.2 正确的移动患者方式可减少护士职业性腰痛的发生

人体运动过程中肌力与重力是相互抵抗的, 搬运患者过程中常用的抬举动作恰好与重力方向相反, 这就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抬举患者, 这种不协调的作用力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甚至损伤, 前移的重心会使脊柱与重力线产生角度, 加大腰椎损伤或腰背肌劳损的可能性[6]。IUC护士由于工作任务重, 本文研究中20名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腰痛。这是长时间脊柱负荷增加, 引起的损伤导致的。针对此情况, 该院在实际工作中, 针对ICU护士的实际情况, 采用简单的辅助工具如塑料片, 移动软垫, 移动板来减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不恰当的用力, 达到防止职业性腰痛的目的。

3.3 加强自身的锻炼

ICU护士由于长时间的护理以及繁重工作带来的工作压力, 身体素质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研究中, 选取的20例ICU护士经问卷调查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研究表明[7], 医务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工作, 但几乎没有躯干的肌肉运动, 这是主要导致腰背痛的发生的发生原因。因此, 对于ICU护士进行良好的腰部保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改进移动方法, ICU护士逐步掌握了正确的工作姿势, 锻炼背部肌肉。该研究显示, ICU护士移动方法的掌握, 可以提高他们预防职业性腰背痛的意识, 降低腰背疼痛的发病率, 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清清, 黄丽萍, 林小兰, 等.泉州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腰背痛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7) :490-492.

[2]田素斋, 唐丽梅, 殷立士.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及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9) :856-858.

[3]谢国莲, 苏嫦娥.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5) :82-84.

[4]杨永丽, 周意, 刘慧珠.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2) :76-78.

[5]Daraiseh N M, Cronin S N, Davis L S, et al.Low back symptoms among hospital nurses, associations to individual factors and pain in multiple body reg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010, 40 (1) :19-24.

[6]唐丽梅, 田素斋, 殷立士, 等.护士职业性腰背痛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 2013, 35 (11) :1715-1717.

移动护士工作站 篇7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 不管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对医疗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多数医院都在使用医疗信息系统来帮助医生护士更好工作。医疗信息系统逐渐覆盖到医院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住院护士工作站是临床服务的最为集中的体现, 护士每天肩负着记录患者体征, 执行医嘱, 采集标本等工作。护士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及时的将患者的体征, 执行的医嘱, 标本采集的信息记录到信息系统中。护士只能在工作时将所要记录的信息记录在纸上, 等护理工作完成后再将记录的内容录入到系统中。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加重了护士本身的工作负担, 并没有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的, 也没能准确及时的记录下护士工作情况。改变这种工作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护士移动工作的特点, 减轻护士繁重的工作, 简化系统的操作方式, 我们设计了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来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2 设计与实现

2.1 问题分析

如何才能让护士工作站移动起来呢?可以需要通过架设无线网络, 使用具有无线网卡的电脑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 护士不可能每天推着笨重的电脑到患者的旁边工作, 给台式机供电也是个不容易解决的事情。那怎样才能让护士使用起来既轻便又简单呢?可以采用便捷式的移动设备, 如PDA, 平板电脑, 笔记本等等。这些设备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PDA小巧轻便, 但是屏幕偏小, 操作不方便;平板电脑便于携带, 但是成本偏高;笔记本既轻便成本又不高, 但是不容易固定在护士车上, 也不符合医疗卫生标准。最终我们选择了具有触摸功能的一体机, 它是专门为医疗设计的一体机, 和护士车一体成型, 车底配备有蓄电池, 保证长效的供电, 而且符合医疗卫生的要求, 轻便易于操作。

解决了硬件上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在软件上怎么使护士的操作更加的方便。传统的医嘱执行的流程是, 医生开立医嘱, 由护士确认医嘱, 然后护士从系统中打印出护士执行单, 然后根据护士执行单, 进行护理, 配液, 取药, 采集标本等工作, 最后护士在系统中将医嘱执行掉。这个过程中, 护士并没有在系统的跟踪与控制下工作, 只有护士把所以的工作全部完成后才能在系统中把要执行的医嘱执行掉。系统记录的信息是滞后的, 数据也是不完全准确的。实效性不高, 准确性不够的数据不能完全发挥出信息系统的优势。重新设计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流程是, 医生开立医嘱, 由护士确认医嘱, 然后由护士执行医嘱。而此处的护士执行是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 护士需要给患者输液了, 在输液的过程中将医嘱执行掉;护士需要给患者采集标本了, 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就把医嘱执行掉。这种即时的执行医嘱, 让信息系统记录的数据更加的准确, 及时。而且规范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行为, 解决了因打印纸质护士执行单造成的医嘱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护士在进行医嘱执行的时候, 我们尽量避免护士过多操作电脑而影响了护士的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在设计移动护士站时的一个重要原则。

2.2 生命体征记录模块设计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士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我们采用结构化病历的方式。将护士每天需要记录的各项指标, 直接编辑在病历模板中。护士在测量完患者的体温, 脉搏等数据后, 直接打开要记录患者的病历, 只需要做点选的动作, 便可以将数据记录到系统中。不需要护士使用键盘录入数据。

2.3 护士执行模块设计

护士执行模块主要是处理医嘱的执行操作, 包括口服药品, 注射医嘱, 输液医嘱, 护理医嘱的执行。传统的执行方式, 需要护士先打印出执行单, 然后按着执行单依次执行。现在的方式并不需要护士打印执行单。护士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查看需要执行的医嘱项目。对于不同的治疗方式, 系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以输液医嘱举例, 通常输液治疗会有专门的护士进行配液操作。配液护士根据系统中提供的医嘱信息进行配液。此时系统会自动将要配液的医嘱项目生成同一组条码, 并且将患者的姓名, 床号等基本信息打印在标签上, 同时打印出配液的医嘱项目。这张集合了患者信息, 医嘱信息, 带有条码的标签会贴在配完液的输液器上。配液护士将配好的液体交给执行护士去执行。为了方便护士的执行操作, 减少护士使用电脑的次数。系统采用了条码扫描的方式, 进行快速的执行。在入院时, 护士会为每位患者打印一张带有条码的腕带, 用来进行身份的识别。护士进行医嘱执行时, 同样使用患者腕带上的条码来确认身份。在护士进行医嘱执行时, 先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码, 系统中会显示患者的基本信息, 接下来护士需要扫描输液器上的条码, 扫描条码的同时系统完成了患者与医嘱执行项目的核对, 只有患者和医嘱项目完全匹配时系统才会带出正确的资料。接着护士只需要扫描自己工作证上的条码便完成了此项医嘱的执行。

以上便是护士执行模块的设计, 这样的操作使得护士执行医嘱变得更加简单, 高效, 准确。只需要三个步骤便能完成医嘱的执行。而且整个执行的过程是在系统全程监控下进行的, 起到了辅助护士进行医嘱核对的功能, 减少了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 规范了护士的操作。即时的医嘱执行保证了系统中医疗信息的准确性。

2.4 检验标本采集模块设计

检验标本采集模块主要是记录护士采集检验标本的相关数据。原有的护士工作站并不能准确记录采集血液, 尿液及其他体液的时间和操作人。而且在采集标本的时候需要人工核对医嘱执行单上的条码和试管上的条码, 这种人工核对及其容易将试管的标签贴错, 或者将病人和要采集的标本弄错, 最终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误, 影响了医生的诊断。现有的设计是, 护士从系统中取得要进行标本采集的医嘱, 根据采集标本的不同从系统中打印出对应的条码, 条码的内容包含了标本的编码, 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医嘱的信息, 护士将条码贴在试管上, 然后到患者的床旁去采集标本。采集标本时, 护士先用扫描枪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码确认患者的身份, 然后扫描试管上的条码, 用来核对患者与要采集标本是否正确, 核对正确后系统会显示此患者要采集标本的信息, 接下来护士只需要扫描自己工作证上的条码, 就完成了标本采集的动作, 系统记录下来了护士采集标本的准确时间和操作人。护士完成采集标本的同时, 系统已经将标本的信息传递给了检验科室。检验科室就能及时的知道有多少标本会送来进行检验。

在护士采集标本时直接扫描条码来核对医嘱信息的操作, 避免了人工核对的错误, 即时的记录标本采集的信息, 实时的传送给检验科室, 使得护士的操作不再是一个点上的工作。充分的发挥了信息系统的即时性, 联动性。为多个科室配合工作, 统一调配提供了可能。

3 应用总结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在原有护士工作站的基础上, 透过便携式一体机,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加上操作方便简单的软件设计来实现。在设计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条码扫描技术, 它本身具有准确可靠, 经济便宜, 易与制作的特点, 大大提高了软件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

上一篇: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下一篇:工业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