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护士工作站(精选9篇)
病区护士工作站 篇1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中最基层的管理者, 是病房或护理单元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完成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1]。大庆市第四医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所以病区护士长的角色应是科主任的助手,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 同时协助主任处理好某些行政工作, 为科室的发展想办法、提建议, 当好科主任的助手。作为病区护士长, 与科主任如何共事协调配合, 完成好科室的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尤为重要。
1 完善自我注重内涵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 一种模式,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2]。因此, 现代护理对病区护士长要求很高, 业务的、技术的、行政管理的等多种工作, 这就要求护士长具备多种能力, 具备多样素质。完善自我注重内涵建设, 护士长必须努力学习, 更新观念, 不仅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社会和人文学科知识及现代管理能力, 还要争取成为科室护理学术带头人, 成为护理工作的技术核心, 赢得主任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认可, 对其所担负的各项护理工作满意放心。
2 摆正位置
护士长上岗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摆正自己在科室中的位置, 当好科主任的助手。科主任是临床科室的第一领导者, 是全科医疗理论与实践的指挥者和参与者, 是科室重大问题的决策者, 处在科室的主角地位。因此, 病区护士长要明确自己的配角地位, 必须善于换位思考。常常设身处地为科主任着想, 这样不仅融洽了上下级的关系, 又能使自己分管的工作与全局工作协调。
3 善于领会意图
医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科主任主管科室大局, 确立科室和学科发展的方向。护士长要善于领会主任的意图, 对于科主任的指示及交办的事情要雷厉风行认真执行, 创造性地付诸实施, 注意工作方法、讲究工作实效, 要让科主任感到与你共事有安全感和可靠感。
4 尊重理解、和谐相处
护士长要尊重理解科主任, 在和谐环境中相处工作, 科室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尊重科主任, 这也是病区护士长能够与自己的科主任配合好工作、协调好关系的前提。作为护士长要知道尊重科主任不仅仅是一个尊重个人的问题, 更是一种组织原则。多看对方的长处, 不拆台、不抱怨、不背后议论。遇有争议问题应从整体利益出发, 要懂得尊重别人, 自己才会被别人尊重。
5 坦诚沟通
沟通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效的沟通是化解矛盾、减少冲突、融洽关系、增加合力、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3]。作为病区护士长, 要完成好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抓好病房管理, 不但要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支持, 更要得到科主任的支持理解。在工作中要注意事先沟通, 与科主任进行有效地交流。若给科主任提出某些建议及想法时, 要注意场合分寸。要敢于进言, 但切忌言不由衷, 虚假造作。作为护士长要心胸豁达, 并能诚恳接受意见和批评, 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 自觉营造和谐氛围, 建立融洽的工作关系。另外, 护士长自身修养乃是人际关系协调的基础, 是与科主任配合好工作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参考文献
[1]何国平, 喻坚, 王红红, 等.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21-428.
[2]刘启华, 王玉玲, 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57-58.
[3]鞠永和.科主任及护士长在医院内部沟通中的作用与优势[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2) :61-62.
病区护士工作站 篇2
病区护士工作站管理和传输着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全部数据信息,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士工作站人员必须做到操作熟练、快速准确、细致认真、一丝不苟。
一、住院患者先由住院处按病案书写要求录入信息,经网络进入病区工作站,在病区护士安排床位后,方可输入病区医护工作信息;治疗终结时由病区护士按医嘱停止全部处置,核实费用无误后做出院处理,并打印出院通知书和结算通知单,患者出院后,病案信息归档保存,再次住院按原病案号输入。
二、为确保护士工作站信息安全,必须实行密码签名登录制度,个人的口令密码要严格保密,防止他人盗用,无密码者系统不予登录。
三、严格落实第四版医疗护理工作常规,进修、实习护士的医疗文书必须由带教老师审签。
四、严格检查、校对、录入、确认、执行医嘱。
(一)所有医嘱必须在计算机中下达、执行。医嘱分为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可下达单条或成组医嘱,可单条或成组停止,必要时(如分娩、手术、转科等)也可一次停止全部长期医嘱;可删除刚下达但未确认的医嘱,作废尚未执行的医 1
嘱;浏览未停的长期医嘱及当日下达的医嘱。
(二)护士执行医嘱前应查对医嘱格式、内容的正确性及开始执行时间,区分临时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必须在规定时间15min内执行,要求先处置、后签名。执行医嘱后根据治疗需要确定用药时间,编辑、打印出每个患者的各类治疗单、护理单等。
(三)各种过敏试验医嘱,必须先处置,待观察结果后再输入试验结果并执行。试验结果阳性应报告经治医师。
(四)护士执行医嘱应认真审核计价项。执行转抄医嘱后,对于“毒麻限剧药品、不可分割药品和免费病人的贵重药品”等要逐条进入单病人医嘱的医嘱框内,调整计价项目,即变为“不摆药”。
(五)手术前需全停全部术前长期医嘱,手术后按序执行新医嘱。
(六)护士应随时查阅有无新医嘱,医师下达即时执行医嘱后应提醒护士立即执行。
(七)已执行的医嘱自动转入“核对”栏内(即√状态),每班护士必须核对上一班执行的医嘱并签名,复查当日医嘱,护士进行医嘱查对,进入医嘱本后,选择“已执行”,根据需查对的医嘱时间选择时间框,按“提取”,显示已执行医嘱内容,进行查对,必要时可利用“医嘱信息”功能浏览,打印全病区当日或7日内任意下达的医嘱、每个患者的医嘱单或未停医嘱记录,便于了解和查对全病区或每个患者的治疗情况。护士长对所有医嘱每周总核对一次。
(八)备用医嘱要于转抄后进入单病人医嘱的该项医嘱框
内,查看医生说明,如使用时间等,明确后方可执行。
五、每天上午12:00前各临床科室医生应下达在院病人医嘱,13:00前办公室护士应完成医嘱的转录及与其他人的校对工作。
六、护士对医生所下达的医嘱有疑问时,应通知医生对医嘱进行修改或校对,不得在护士工作站中擅自修改。
七、在规定时间内测定的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次数由值班护士录入,即可形成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曲线。必要时可以复测体温,再次录入并记录,复测的体温部影响原体温曲线,所有数据不得随意更改。
八、随时核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住院押金及欠费信息。
九、出院病人须提前一天在出院通知一项中做预计出院,出院日期应准确录入。病人出院前,按医嘱下达时间用F4停止所有医嘱。
十、病历首页有关诊断项目在病人出院前及时录入,项目应填写、录入详细全面。
十一、严格查对制度。医师下达医嘱后要认真检查、校对、录入、确认、保存。护士执行前必须审阅医嘱的正确性,核对执行单有无遗漏,患者是否得到及时处置。
十二、计算机系统配置及网络中各种参数不得随意更换。
病区护士工作站 篇3
1 医院信息系统中病区护士工作站分系统的建设
1.1 系统功能
病区护士工作站分系统功能是:处理住院医生给病人开立的医嘱, 协助医生和医技部门对病人进行检查、检验、治疗, 配合住院处完成病人入出院、费用审核工作。该系统提供了护士在病房的常规操作 (如对医嘱的处理和执行, 对费用的收取和控制等等) , 也实现了病人接诊、转科、出院登记、医嘱核对执行、费用的收取、各种单据的打印、病人费用信息查询等功能。我院信息系统中病区护士工作站分系统的主界面包括病房管理、医嘱管理、费用管理、数据维护、查询统计和帮助6项菜单栏, 护士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即可登录该界面进行工作所需的相关操作。我院内部人员信息传递是通过“飞秋”消息提示系统来完成的, 操作模式与我们常用的腾讯QQ相似, 简单、方便且上手快。
1.2 上线前工作准备
医院信息系统上线初期, 首先进行需求调研 (科室调研、资料整理、调研反馈、各科室需求确认、需求汇总并与软件工程师讨论总体需求等) ;下一步便是全院动员 (工作汇报至院领导、召开全院动员大会) ;接着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 (时间、科室、人员、培训内容) , 组织全院护士分批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新信息系统的培训;然后做好上线前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设备安装、软件安装、用户和药品等系统初始化) ;最后, 新老系统切换和各个系统的分批上线。
1.3 现在运行效果
医院信息化建设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帮助,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护士对医嘱处理从繁琐的抄写摆脱出来, 打印清晰的治疗服药单, 方便了护士查对和执行医嘱。系统中的医嘱套餐、批量停医嘱、恢复医嘱等功能加快了医嘱处理的速度, 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1]。护士对新系统的操作越来越熟练, 工作流程越来越清晰, 问题出现率也明显减少。
2 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跟踪调查了全院15个病区新网络下的病区护士工作站的工作情况, 对反馈的意见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分析我院新网络下护士工作站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2.1 培训沟通不到位
每个医院都存在培训不到位的问题。护士的素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护士日常工作量大, 没有太多时间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并且有些临床护士对新技能的学习有抵触情绪, 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行。另外, 我院信息科及软件公司没能为护士提供一个囊括大量上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测试库进行预演及反复操作练习, 最终导致对护士的培训不到位。另外, 由于软件公司在需求调研期与病区护士沟通不到位, 致使设计的软件程序与医院原有工作流程不匹配, 不能适应护士的工作习惯。因此新系统上线后大小问题频频出现, 严重阻碍了病区护士工作站正常工作的进行, 不仅给信息科增加了工作量 (我院15个护理单元分布于东西两院) , 也延缓了后续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
2.2 护患矛盾的突出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 护患矛盾的突出点一下子全部转移到了费用问题上, 在“有纸化”时代这一矛盾已经存在, “无纸化”进程中的该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病人手上拿到的一日清单上面显示的“预估可用额”数据是根据我院财务科提供的一个换算公式估算出来的, 所以病人若是直接用清单上的“预交金”减去“累计费用”便得不出“预估可用额”。给护士的催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使得护士无法清楚地向病人交代其欠费金额、待交金额等, 正因为如此, 病人对此数据的准确性提出很大的质疑, 加剧了护患矛盾, 阻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护士的工作效率下降
护士对新系统的操作不适应、不熟练, 习惯于延续多年的手工处理医嘱, 从手工到电脑是一转化的过程。由于初期的不适应性, 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要付出很多。在不熟悉系统之前, 工作虽然很努力, 但错误率仍很高, 导致护士出现厌烦情绪[2], 影响工作效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由于护士对新系统的操作生疏、日常事务繁多, 影响了工作进度, 拖延了下班时间, 耽误了休息时间, 渐渐地使护士产生低落的情绪, 感到身心疲惫, 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在此期间病人住院费用问题尤为突出, 护士在医院信息系统上线初期, 每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不再是转抄各种执行单, 为病人做相应治疗, 而是被一群手持着一日清单的病人及家属的抱怨声围成一团, 使得原本安静的病区变成了“菜场”, 阻碍了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延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整个医疗秩序处于混乱局面。如静脉输液费多收或少收、护理级别变更时费用变化不及时、附材维护不正确导致产生的费用出现问题等, 上述问题困扰着病人和护士, 护士的工作效率无疑受到了极大影响。
2.4 医护配合不到位
护士不及时将皮试结果反馈给医生;费用已到预警线, 而护士不及时反馈;外科医生上手术台后, 医嘱有偏差, 医护不能及时沟通造成医嘱的执行延误和收费错误[3]。医生对一些收费项目不熟悉, 医护的沟通又不到位, 漏费的情况在“无纸化”进程初期出现得相当频繁, 医院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2.5 客户化开发
近年来,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正在逐年递增, 大到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 小至中小城市的二级医院, 成效显著。但是我国医院信息系统仍然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各家医院的规模、业务流程、应用水平和人员素质均不相同, 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软件功能, 信息系统在医院的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辅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就我们医院而言, 信息化建设初期的病区护士工作站就出现了很多工作流程问题及细节问题, 如弹性排床、输血、护士站向中心药房退药、护士站退费等工作流程再造问题以及护士工作站对于次日出院的病人没有任何提示或标志、护士工作站的医嘱查询界面不利于医嘱核对、在护士工作站显示的医嘱批注提示符较小且不醒目、不利于查看等细节问题。细节流程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解决细节问题、优化工作流程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内容。
3 对策
3.1 组织护士进行全面的培训
动员全院职工“扫盲式”培训, 针对不同层次培训对象, 由我院信息科集中组织模拟网上培训, 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 到软件公司的医院信息系统以及病区护士工作站各窗口功能操作, 再到打印机的使用和简单故障的排除, 最后到常见软件安装及使用, 达到全面了解、熟练操作的目的。抓住骨干强化培训, 在系统上线前的准备阶段, 信息科要求各个病区护士长在本病区挑选出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强的护士作为各病区的信息员, 并把他们列为首批培训对象, 提高培训效率。“护教护”全员培训, 在“无纸化”进程中由各科室首批培训合格的信息员担任各科室计算机操作教员, 组织科室其他人员的培训, 形成“护教护”的培训模式, 发挥护士与护士间相互交流帮带作用。现场指导“钉对铆”式培训, 医院信息科在科室内部组建了信息员小组, 在“无纸化”进程初期该小组成员每天下科室给予具体指导, 解答各科室存在的个性问题, 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和集中解答。对于信息员无法现场立刻解决的问题, 可以将临床科室反馈的意见问题填写至“需求报告单”上并签名, 然后拿到信息员小组会议上跟软件公司讨论同时给出解决方案并记录在此报告单上, 最后到提出该需求及问题的科室确认问题解决情况。在“无纸化”进程中, 信息科本着“全面搜集, 统一整理, 条条分析, 各个击破”的培训宗旨和工作方针, 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多重形式的培训, 成效显著, 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支持。
3.2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网络及电脑使用规定, 确定操作权限和流程, 不得擅自违章操作, 不得强行关机, 以免导致数据丢失和死机, 用指定的身份登录;发现报错信息提示时不继续使用, 立即通知网络管理科解决;个人密码严格保密, 并不定期修改;离开计算机时关闭自己打开的模块;使用计算机时应轻柔, 避免造成损失[3];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得随意使用U盘、MP3、MP4等可移动性的数据存储工具, 以防止医院电脑系统受到病毒的进攻, 影响全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3.3 提高工作效率, 缓解护患矛盾
经过反复的培训练习, 护士对医院新系统的操作逐渐熟练起来, 工作不再杂乱无章, 而是井井有条的。计算机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完成了部分护理工作从“人管理”到“机管理”的转型, 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解放了劳动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队伍的人员素质, 符合整体护理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进一步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病人”的目的[4]。护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正在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被诠释出来。“无纸化”进程初期, 费用问题成为了护患矛盾的激化剂, 然而费用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我院信息系统接口未能与医社保接口成功对接, 经过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和我院信息科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他们最终研究出了切实可行的对接方案, 使之成功对接。这样一来不仅达到病人手上拿到的一日清单内容与病人实际实用费用基本一致的目的, 而且大大缓解了由于费用问题引发的护患矛盾。
3.4 加强医护沟通
“无纸化”进程初期, 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为构建和谐医护环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也进一步加快医院“无纸化”建设的进程, 促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 然而如何加强医护沟通便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把握各自的位置和角色是加强医护沟通的基础。医生和护士虽然工作的对象、目的相同, 但工作的侧重面和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尽相同。医生主要的责任是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护士的责任是能动地执行医嘱、搞好躯体和精神护理, 向病人解释医嘱的内容, 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加强医护沟通应做到真诚合作、互相配合, 医生和护士在医院为病人服务时, 只有分工不同, 没有高低之分。医生的正确诊断与护士的优质护理相配合是取得最佳医疗效果的保证。医护双方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诚合作、不发号施令、不机械执行的关系。该合作的实现, 还是在于医生和护士双方面的磨合, 相互理解, 减少抱怨和指责, 在工作中真诚合作, 共同为医疗安全负责。关心体贴互相理解, 医护双方要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 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支持对方工作, 护士要尊重医生, 主动协助医生, 对医疗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 认真执行医嘱。医生也要理解护士的辛勤劳动, 尊重护士, 重视护士提供的病人情况, 及时修正治疗方案。建立友谊互相监督, 任何一种医院差错都可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灾难, 因此, 医护之间应该监督对方的医疗行为, 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 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一旦发生医疗差错, 应该不护短、不隐瞒、不包庇, 要给予及时纠正, 使之不铸成大错。
3.5 软件优化
新系统上线初期, 为了确保上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每个模块上线前都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病区护士工作站上线工作计划内容如下:①病区护士工作站基础数据维护 (培训室、上线科室硬件及软件系统准备;分步进行测试及测试结果讨论;测试后问题收集及改进) ;②住院护士操作培训 (病区护士工作站操作培训;病区护士工作站功能征集及整理;考核) ;③病区护士工作站上线准备 (再次测试, 模拟上线, 相关领导参与;制订上线应急预案, 安排人员协助上线) ;④病区护士工作站正式上线 (分组责任管理;运行中问题收集、整理;问题反馈及解决) 。病区护士工作站成功上线后, 需求调研及问题收集反馈工作便成为后期的核心工作, 新系统下的病区护士工作站能否给护理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在于新系统下的工作流程是否顺畅。信息化进程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 各个环节和流程都要依据信息化的特点进行本质的变革, 而非仅仅形式的改变, 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这一特点, 在病区护士工作站上线初期, 我们和软件工程师下至各个病区护士工作站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收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并将每个问题列入一张需求表中, 编辑成册, 分类管理, 逐条解决。对于流程再造问题, 信息科先与软件工程师讨论协商, 然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多次测试, 接着安排相关领导、临床一线工作者参与, 模拟上线, 均无误后, 选择性地给试点科室分批上线, 最后全面铺开;对于运行中出现的细节问题, 根据问题严重程度, 分批处理。在与软件工程师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里, 充分地感觉医院信息系统的好坏不在于所购买软件的功能是否强大, 而在于该软件是否能适应医院管理的业务规律、工作流程和流程再造。经过努力, 正逐步将医院管理信息的主体从财务过渡到病人的医疗信息, 实际上经济信息是由医疗信息派生出来的, 因此系统设计应该以医嘱为核心, 研究处理好医嘱与病人的账目、药品、检查、治疗等之间的关系。
4 小结
我们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单机到网络, 从部门信息化到全院信息化的演变过程, 目前我院的病区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 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诊疗过程“无纸化”, 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准确地传递各种信息, 真正地做到“将护士还给病人, 以病人为中心”, 这个不仅是我们医院一直努力的方向, 也是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在病区护士工作站上线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更新旧理念、优化工作流程、抓好基础培训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 电脑是永远取代不了人脑的, 它只有受控于人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新系统上线初期就是人脑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调整电脑程序的过程, 所谓的全信息化并不是指完全依靠电脑来工作, 而是在工作中大量运用了电脑强大的存储、传递等功能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不能仅依靠软件公司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 更多的是依靠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信息科的组织协调得力、工程技术人员保障有力、全院各个科室合理分工密切合作, 正是有了这些支持我院网络系统才得以正常运行。
摘要:介绍医院信息系统中病区护士工作站分系统的建设, 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病区护士工作站常见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病区护士工作站,培训
参考文献
[1]聂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5) :76-77.
[2]李平, 李新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护理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2) :74-75.
[3]张淑红, 伊晓鹏.网络下的护士站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数字医学, 2010, 5 (5) :79-80.
病区护士各班具体工作 篇4
所有护士上班不得迟到、早退,按时投入工作岗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符合要求。
一、办公班护士:
1.负责接待新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安排床位,保持办公室整齐、清洁。
2.执行医嘱及时、准确,签名字迹清楚,如有疑问及时提出,负责抄写治疗单、护理单等。
3.组织查对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4.负责各种办公用品、表格文件、医疗器械的准备补充。5.负责记帐收费工作。
6.填写整理医疗文件,督促检查护士工作
7.护士长不在时,负责安排检查各班工作、处理科内事务。8.办理出入院、转科等。
二、护理班护士:
1、做各种护理:定时护理(测血压、体温等)、尿管护理、引流管护理、吸氧护理等。2、参加床旁交班,了解病人病人基本护理情况(危重病人和手术神志,生命体征,褥疮、管道、切口敷料、卧床病人卧位、二便等情况。)3、负责新病人生命体征的测量,床单元的准备、整理。4、负责手术病人的接送并记录。
5、负责当天所有特殊治疗、护理的记录(如静推西地兰、速尿、肌注去马多、杜冷丁等)6、负重病人的护理记录。
7、下午负责生命体征的测量并记录在体温单。9、下午和治疗班一起负责整理床单元,拆换脏被服。
10、下班前巡视病房监测仪、氧气瓶及护理管道情况。估计晚上不够用氧气的要推备用氧气瓶到床前,不用的氧气瓶推回氧气室。并再次检查整理未整理好的床单元,并锁好未住病人的病房。
三、治疗班护士:
1、加药班:交完班以后负责第一轮输液,输完液后推治疗车加药、取针、巡视病房,掌握病人输液动态。
2、机动班:第一轮输液完后,协助护理班完成晨间护理。和上午的生命体征测量(早上的住院病人8点生命体征测量改为上午统一测。注:严格限定时间测量的特殊病人和危重病人除外。)3、配药班:负责配药和全科室输液、肌注。11点以后值班护士下班后负责配药工作。
4、下午上班后和护理班先理床,再做各自班上的工作。(特殊情况除外,如:抢救病人、病人急性情况突发。)
5、做好治疗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包括治疗盘的清洗、擦拭,压脉带的浸泡,消毒瓶的定时清洗更换。)6、做好抢救物品药品的清点。7、上午有时间做好治疗室清洁卫生。
四、值班护士:
1、早上提前10分钟到科室接班(交接各种常备药品、贵重药品、毒麻类药品、精神类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和技术状态,进行记录并签名;阅读护士交班报告本、医嘱本,对危重病人进行床头接班,查看患者皮肤、各种引流管、输液和伤口包扎情况,与白班交接工作了解全区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上不请下不接。2、参加床旁交班,了解病人病人基本护理情况(危重病人和手术神志、生命体征,褥疮、管道、切口敷料、卧床病人卧位、二便等情况。)和运行治疗情况。
3、测量体温及脉搏,处理并执行临时医嘱;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人病情、睡眠情况,新病人、重点病人重点观察,并及时记录,严防意外及事故发生。测量生命体征,并录入,记录引流液,总结24h出人量并记录,进行病情评估,完成重症患者的特护记录,书写交班报告。
4、进行晨会交班及床头交接班,交班完后分配上治疗班的同志出去输液,并担任配药工作。中午2点以前搞好治疗室卫生(包括治疗室台面、地面);下午提前10分钟到科室接班(物资清点、抢救车的清点、特殊病人、危重病人治疗护理情况的交待,病房整理情况),做到上不请下不接。
五、辅助护士:
病区护士工作站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立意采样法[1], 2012年7月—2012年8月深入访问10名 (以N1~N10依次编号) 在急重症病区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访谈者均为女性;年龄21岁~46岁, 平均33.4岁;已婚6名, 未婚4名;工作年限1年~22年, 平均6.8年;学历:本科2名, 大专5名, 中专3名。研究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 (资料饱和) 为标准。
1.2 伦理问题
访谈前先与受访者进行沟通, 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告知在保护隐私权的前提下对谈话进行现场记录和录音, 承诺使用编码替代姓名,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收集资料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 使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自拟半结构性访谈大纲:①您对压力的认识是怎样的? ②请叙述一下您在精神科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压力, 它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在访谈中进行现场记录、录音。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45 min~60 min, 每名护士访谈1次或2次。场所设在休息室、会议室等不受他人干扰的安静环境。
1.4 数据分析
由经过专业培训、有经验的研究者进行[2]。访谈结束后将所做的录音整理成文字, 然后按以下步骤分析资料:①仔细阅读所有记录;②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备忘录;⑥总结、归纳出共性的观点;⑦返回参与者处求证[3]。
2 结果
2.1 不良的生理反应
在描述自己的生理状况时, 有8位受访者 (80%) 表示在急重症病区工作期间, 出现了全身乏力、头痛、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如N1“一个夜班来了3个病人, 病人哭闹了一个晚上, 下夜班后就感觉头痛, 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 饭都不想吃就休息了”。 N8“有一次梦到一个重症病人把约束带解开了, 去砸门, 手上全是血, 吓了我一身冷汗”。
2.2 不良的心理反应
2.2.1 恐惧感
受访者中的护士都表示存在恐惧的心理。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害怕遭受暴力。N5“一次我给病人打针的时候, 他以为我要害他, 回头就咬了我一口, 都出血了, 现在想起来都挺害怕的”。N10“我有一个同事怀孕了, 病人病情发作, 正好踢到肚子, 结果流产了, 实在太可怕了, 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其中有6位护士表示工作时间越长, 恐惧感越强。N8“我在精神科工作20年了, 见过不少自伤、自杀的病人, 现在越来越害怕了”。
2.2.2 焦虑
受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N2“每天下班后, 总会去想我有没有做错事, 有没有工作忘记做, 害怕看到单位的电话号码”。N7“担心在我当班时有严重精神病病人突然发生自杀、伤人、毁物等行为”。N4“现在医患关系紧张, 每天上班精神绷得紧紧的, 就怕有医疗纠纷”。有4名护士担心自己的工作会影响婚姻质量。N9“日常生活中遇事较以前爱生气了, 因为一点小事就和爱人吵架, 我们感情不如以前好了 (眼圈红了) ”。
2.2.3 压抑、无助感
N6“我们急重症病房都是全封闭式的, 每天见到的不是病人就是医生, 就好像是困在笼子里出不去的感觉, 挺压抑的”。N3“我在重症病区工作时间不长, 经验不足, 就怕病人突然病情发作, 身边要是没有其他护士, 我怎么办呢?”
2.2.4 委屈、不公平
N7“急重症病房的病人意识不清楚, 刚给他更换好床单位, 她又给尿床了, 嘴里还说着, 我就是要累死你, 这时候听到这话挺难受的”。N3“每天工作这么辛苦, 又挨打受骂的, 工资还不如其他科室的护士高, 不公平啊”。
2.3 不良的社会反应
目前社会大众对精神病普遍存在偏见, 同时对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工作的护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8名研究对象表示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 他们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表现为自我价值及满足感、成就感低。如N8“人家给我介绍了好几个对象, 可一听到我在精神科做护士, 害怕情绪受病人影响, 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歧视不仅来自社会, 也来自家庭。N2“我婆婆不敢告诉别人我是精神科护士, 有人问起来都说我是心理医生, 听到这感觉挺惭愧的”。N1“我在急重症病区工作8年了, 一直没有晋升和出去学习的机会, 觉得自己挺没用的, 想换个工作试试 (沉默) ”。
3 讨论
3.1 实施人本化的护理管理是解决精神科护士生理疲惫的根本措施
急重症病区病人病情重、工作量大, 超负荷的护理工作导致精神科护士体力、脑力的大量消耗。8位访谈对象在急重症病区工作期间出现了全身乏力、头痛、睡眠障碍等躯体化症状,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其中有6位护士希望在急重症病区工作一段时间后轮转到病情较轻的其他科室, 如心理病房、行为治疗中心等。所以护理管理者应经常与急重症病区的护士沟通, 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对有困难的护士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另外, 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和轮转制度, 也有利于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的疲劳感。
3.2 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是维持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应对方式是精神科护士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调节因素, 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5]。由于护理对象、工作环境、职业性质等原因, 职业压力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其他科室的护士更为突出[6]。研究发现, 访谈对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反应, 担心遭受暴力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是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体验的主要原因。他们多采用发泄和自我调节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负性情绪, 这些措施也确实有效。但专业的压力管理培训也是我们提倡的[7]。对急重症病区的精神科护士进行压力管理培训, 如一些护士提到希望医院组织心理专题讲座、室外拓展训练等活动, 可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并有助于其采取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
3.3 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提高精神科护士适应能力的有力保障
8名访谈对象认为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低, 得不到社会公众、医院管理者和家庭的支持是导致他们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 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的不合理, 使得护士工作缺乏成就感, 自我价值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工作满意度低。所以,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必要。首先, 加大对精神卫生护理事业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尊重护士, 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其次, 医院应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工资待遇, 创造更多的深造、学习、晋升的机会, 尽可能满足其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 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责任感、成就感, 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后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护士安全保障制度, 保证护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从而稳定精神卫生护理队伍, 提高护理水平, 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enjamin FC, William LM.最新质性方法与研究[M]//黄惠雯, 童婉芬, 译.台北:韦博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3:252-258.
[2]Pope C, Ziebland S, Mays N.Qualitative research in health care.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J].BMJ, 2000, 320 (7227) :114-116.
[3]李晓凤, 佘双好.质性研究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78-184.
[4]唐荣兰, 韩晓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 13 (2) :146-147.
[5]王玉玲.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7) :1065-1068.
[6]冯锦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改善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6) :125-126.
妇儿病区护士手卫生研究 篇6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发布的《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11], 推荐开展含醇手消毒剂或洗手皂液的用量 (ml/1000病人·日) 的监测, 以考核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这一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的实际, 且便于日常督查与依从性考量。然而, 要掌握医务人员的含醇手消毒剂或洗手皂液的合理用量标准, 其手卫生理论频数是关键参数。为此, 本院的妇儿病区开展了手卫生实践理论频数的观察研究,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妇儿片的妇科、产科、小儿科、母婴室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5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为观察研究对象。5个病区拥有病床182张, 医务人员119人, 其中护士77名。
1.2 研究工具
采用直接跟踪观察的方法, 在WHO推荐的“手卫生5个时刻”为金标准[12]的基础上, 增加个人卫生, 即接触病人前, 无菌操作前, 体液暴露后, 病人接触后, 病人周围环境接触后, 以及个人卫生等六大类, 记录观察时间段内应实施的手卫生机会, 并区分采用肥皂加流水洗手与含醇手消毒剂擦手。
1.3 现场组织实施
在7∶30am~5∶30pm的白班期间, 以1小时为观察时间段。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科室调查员分别随机分配到各病房, 调查员进入病房后, 所遇到的要进入病房的第1位护士, 不记录姓名与个人特征, 因此不排除有重复观察对象;跟随观察, 并记录其所涉及的六类手卫生定义内容, 直至到1小时观察时间结束。然后, 在走廊上等待下一个要进入病房的对象。但在同一天内避免对同一人进行2次观察。虽然, 被观察者不告知本研究目的, 但如有提问时告知在开展实施感染控制监测。有关手卫生行为不向被观察者反馈。
1.4 质量控制
两名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控护士, 共同制定执行标准与观察方案, 选择1个病区进行实地预试验, 共同观察1名护士, 记录数个时间段后, 讨论所收集的资料;并对记录表进行修改后作为正式记录表。每个病房抽调1~2名兼职感控护士作为新的调查员, 分别跟随医院感控科护士进行实地学习, 数个观察时段后, 科室调查员与其带教者一起记录观察结果;并比较观察结果, 讨论差异与研究定义的理解;在随后的一天里, 实行组间比较, 培训完毕。
1.5 统计分析
所有原始数据均录入Excel表, 采用均数undefined、标准差 (s) 和95%的可信区间 (95%CI) 描述;观察值的一致性检验, 采用K值 (Kappa) 检验;各病区间观察到的手卫生理论频数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应用相关性检验。
2 结果
2.1 一致性检验结果
现场调查的预试验结果显示, 两名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调查者的观察结果完全一致 (k=1.000, P=0.000) ;7名科室调查员的观察结果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k=0.968, P=0.000) 。
2.2 不同医疗活动手卫生观察结果
自2008年9月22日至11月21日, 共观察了234个时间段, 记录了3 370次的手卫生机会 (表1) , 其中需采用皂液加流水洗手1 250次 (37.09%) , 可用含醇手消毒剂搓手2 120次 (62.91%) ;5个病区的白昼工作时间中, 需实施手卫生的平均频次为14.4±6.6次/小时 (95%CI:13.6~15.2次/小时) (表2) ;观察到最少手卫生频次为8次/小时, 最多为36次/小时。
2.3 各病区护士与病床之比与手卫生观察频次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调查期间在岗护士人数与管辖病人床位数 (不包括空床位) 比例统计显示, 5个外科病区的平均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49±0.459, 其中母婴最低为0.15±0.014, 而妇科最高达到1.17±0.499 (表2) 。
不同的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相关性分析显示, 高比例的妇科病区, 其手卫生频次为12.7±3.1次/小时 (95%CI:11.8~13.5) , 而低比例的母婴病区为11.1±2.1次/小时 (95%CI:10.4~11.9) ;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无显著联系 (r=-0.040, p=0.544) (表2) 。5个不同病区间手卫生实践频次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NICU频次最高, 可达28.1±3.5次/小时 (95%CI:26.9~29.2) , 母婴室最低, 则为11.1±2.1次/小时 (95%CI:10.4~11.9) , 经方差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6.508, P=0.000, 见表2。
3 讨论
Pittet等研究显示[13], ICU护士平均洗手机会为43.4次/小时, 而儿科病房为24.4次/小时。研究表明,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明显改善, 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Won等报道[5], 洗手的依从性由43%增加至80%, 院内感染率由15.13/1000病人·日下降至10.69/1000病人·日 (P=0.003) , 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率由3.35/1000病人·日下降至1.06/1000病人·日 (P=0.002) 。Jonson等研究显示[14], 手消毒剂的用量由干预前的5.7升/1 000床·日上升至28.6升/1 000床·日, 临床MRSA分离率减少了40% (P<0.001) , 患者MRSA菌血症减少了57% (P=0.001) , 临床产ESBL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分离率减少90% (P<0.001) 。
本研究在2个月的观察期内, 共观察了234个时间段, 观察到需实施手卫生实践的机会为3 370次;5个妇儿病区白昼工作时间中, 护士的平均手卫生理论频次为14.4±6.6次/小时 (95%CI:13.6~15.2) ;其中洗手机会占37.09%, 含醇手消毒剂搓手占62.91%;按每位护士工作7小时估算, 其手卫生频次范围在55次~147次, 平均为101次;如按手卫生依从性100%估算, 皂液用量 (1.5ml/次) 约为56ml/人·日, 含醇手消毒剂用量 (1.5ml/次) 约为95ml/人·日。
Johnson等研究显示[14], 手消毒剂的用量为5.7L/1000床·日时, 其手卫生的依从性约为21%。对我院2007年度手卫生用品的用量统计显示, 洗手液实际平均用量约为11.9L/1000床·日, 手消毒剂则为0.6L/1000床·日;两者合计为12.5L/1000床·日。依此推算, 我院手卫生依从性约为35.7%;这一结果基本反映我院的实际情况。
病区护士工作站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6月从吉林市中心医院外科、内科和儿科病区选取愿意参与研究的417名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外科护士138人(33.1%)、内科护士224人(53.7%)和儿科护士55人(13.2%);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29.32±5.34)岁;婚姻状况:已婚239人(57.3%),未婚178(42.7%);职位:护士384 人(92.4%),护士长33人(7.6%);工作时间:<1 年有40人(9.7%),1~3年有119人(28.6%),3~5年有87人(20.9%),5~10年有94人(22.6%),>10年有76人(18.2%);职称:护士211人(50.6%),护师150人(36.0%),主管护师49人(11.8%),副主任护师6人(1.4%),主任护师1 人(0.2%);学历:中专22人(5.3%),专科96人(23.0%),本科296人(71.0%),研究生3人(0.7%)。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CTDI-CV是彭美慈等[7]根据中国的习俗和文化运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Inventory,CCTDI)修订后获得来测量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倾向,CTDI-CV保留CCTDI全部的7 个方面,即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共计7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非常赞同”(6分)至“非常不赞同”(1分)6个等级选项,总分在70至420分之间。总分≥280 表明有正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211~279分之间显示矛盾的评判性思维倾向,≤210分表明有负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8]。每一方面含10个条目,得分在10~60分之间,得分≥50分为较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40~49分之间显示正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31~39分之间显示矛盾的评判性思维倾向,≤30 分有负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8],分数越高评判性思维倾向越强。CTDI-CV的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0,评判性思维倾向的7 个方面Cronbach’sα 系数为0.54~0.77,显示好的内部一致性[7],本研究CTDI-CV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前1周,主要研究者来到病区向护士解释调查评判性思维倾向目的,详细地说明研究的必要性,解释匿名和数据保密的重要性和参与者随时可撤出研究的自由,护士签字同意可参与研究。告知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时间及完成需要时间。发放问卷440份,返回问卷440 份(100%),回收有效问卷417 份(94.8%),人口学资料作为独立变量纳入研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倾向
护士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为268.52分,为矛盾的评判性思维倾向,其表现的7个方面,寻找真相和认知成熟度大于40分,是正性的评判性思维倾向,其余的5个方面分值在31~39之间,是矛盾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认知成熟度为最高分,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为最低分,见表1。
不同病区的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系统化能力和求知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9,<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①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系统化能力和求知欲:外科护士得分高于内科护士(P=0.008,0.003,0.001);② 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外科护士得分高于儿科护士(P=0.007,0.037,0.001),见表2。
注:*P<0.05;#: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两两比较,*P<0.05/3=0.017。
2.2 护士评判性思维倾向与人口学资料相关性分析
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和其表现的7个方面为正相关(P<0.05),开放思想与年龄、职位、工作时间、职称方面为负相关(P<0.05),分析能力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认知成熟度与年龄、工作时间是正相关(P<0.05),见表3。
2.3 护士评判性思维倾向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7个因素与评判性思维倾向水平成正相关(β=0.22~0.29,P<0.001,R2=0.996),认知成熟度对评判性思维倾向影响最大(β=0.29,P<0.001),求知欲影响次之(β=0.26,P<0.001),人口学资料与评判性思维倾向无相关性(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护理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专科化程度不断发展,专业化的学术团体及临床护理专家不断涌现,护士将以合作者、独立工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卫生保健队伍中[9],这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影响评判性思维倾向水平的因素,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倾向。提升评判性思维倾向水平有利于护士观察病情时更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注:*P<0.05;**P<0.01。
研究显示,护士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小于280分,为矛盾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这与高美华[10]、马新翠[11]、黄丽华[12]的结果相似,可能是医院对护理人才模式的培养重视不足,提供的继续教育没有充分地引导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少提供研讨会、信息分析、问题提出、新知识培训和模拟训练等形式来促进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有关。
寻找真相和认知成熟度大于40分,显示护士能客观诚实对待与自身利益相违背的事实,谨慎而有判断力地做出决定,表明每个月实施的护理查房、反思日记和年轻护士考试所取得的成效。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和求知欲5个方面得分在31~39分之间,反应护士对与自己持不同看法忍受性差、没有充分重视使用推理和证据解决问题,缺乏组织有序、专注努力地去处理问题的倾向,没有通过推理评价信任,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动力不足,关注这些阻碍护士评判性思维倾向发展的因素,寻求方式解决它们,通过循证实践找出最佳方式来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倾向。与朱秀丽等[13]结果一致,认知成熟度获最高分,这与护士接受传统的教育模式,接受给定的答案和权威教育有关。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为最低分,与中国儒家文化有关,儒家文化强调尊重教师和知识传承。此外,尊重权威一直贯穿于护理教育,这些限制了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发展。
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系统化能力和求知欲方面,外科护士的得分高于内科护士(P=0.008,0.003,0.001),这与外科护士经常参与病例讨论和病例分析、提供外出进修和学习机会多、注重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有关。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方面,外科护士得分高于儿科护士(P=0.007,0.037,0.001),表明应加强儿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提高评判性思维倾向发展。
护士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和其表现的7个方面为正相关(P<0.05),说明一个方面发生了改善,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也会提高。开放思想与年龄、职位、工作时间、职称方面为负相关(P<0.05),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年限增多,职位、职称提高,易形成闭关自守的思维模式,缺乏接受新事物动力。分析能力与年龄为负相关(P<0.05),体现继续教育应以开发护士分析能力为目标,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模式。认知成熟度与年龄、工作时间为正相关(P<0.05),表明年龄增长,工作年限增多,经验日益丰富,能够谨慎认真对待工作。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7个因素与评判性思维倾向水平成正相关(β=0.22~0.29,P <0.001,R2=0.996),说明随着这7个方面增加,评判性思维倾向水平增加。认知成熟度对评判性思维倾向影响最大(β=0.29,P<0.001),求知欲影响次之(β=0.26,P<0.001),提示护理管理者在提供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这二方面的培养。
谈病区护士长的管理艺术与技巧 篇8
1 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适应护士长角色功能
护士长承担着领导者、联系者、陪伴着、监督者、传播者、协调者等角色。医院、科室、护理组织等角色环境要求护士长应严格执行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树立良好的护理专业价值观, 以满足病人的需要及护士群体利益的需要, 并能与护理相关部门、科室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1.2 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
护士长要重视自身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一个好的护士长不仅要精通护理学知识, 还应该学好相关学科的知识, 如临床医学知识、伦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行为学知识、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要有创新意识, 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 掌握新业务、新技术, 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1.3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护士长是护士的典范, 应以身作则, 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护士。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者, 要在护士中树立较高的威信, 就应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护士长应具有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护士长应引导和培养护士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 以病人为中心, 开展微笑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要, 做到全程优质服务。护士长应具有公关意识, 能根据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对象, 正确地使用语调、表情、措词, 以达到与病人及医院内人员有效的沟通。
2 护士长的管理艺术与技巧
2.1 决策技巧
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1], 是掌握准确信息, 确立关键问题, 确定目标, 拟订多种方案, 进行方案评估, 作出正确决策。决策要集思广益、实事求是, 讲民主, 确立问题时要有多种思维。对于护士长个人能决断的问题, 要敢决断, 重大问题应集体研究。突发事件, 要有一定创造力和判断力,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非程序化决策。
2.2 沟通技巧
富有管理艺术的护士长, 通常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能抓住护士和病人的心理, 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善于交往, 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 辨明是非, 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力, 能及时发现问题, 作出正确的决策。耐心倾听可以表现护士长解决问题的诚意, 倾听时, 应倾注于爱护和关切, 引导和启发护士倾诉内心的一切。护士长对护士既要了解也要理解, 要善于换位思考,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另外, 良好的语言修养、优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谈吐风度, 将有利于进一步沟通。
2.3 激励技巧
作为护士长要善于使用赞美的语言, 对在工作、学习上有微小进步者, 在工作中总结出对工作有益的任何经验、方法者, 要及时给予肯定, 使其获得成就感。应尽可能让护士对病区、集体有极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主人, 以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和热情, 使之为完成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竭尽全力。
2.4 用人技巧
作为护士长, 要了解每名护士的特长, 使其扬长避短, 让每个人都处于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 并定期安排护士外出进修及学习,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减少人力和时间消耗, 提高工作效率。
2.5 工作技巧
及时完成本职工作, 做好各项记录。如:护士长手册, 差错登记, 护士长业务查房和管理查房记录, 座谈会记录, 讲评考核记录, 参加科内会议或护理部会议记录, 输血、输液反应登记, 教学记录, 病种护理科研总结登记等。
2.6 团队技巧
作为护士长, 应考虑到一线护士的实际困难, 恰当地处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宽松、和谐、进取的工作环境。护士长应鼓励护士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积极参加全院的各项活动, 齐心协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俗地分享给病人。这样护士就会觉得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了重视, 更加努力工作。
2.7 人性化管理
作为护士长, 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还要对护士有感情, 要尊重护士、理解护士、信任护士、爱护护士。工作中是上下级关系, 工作以外集体内部关系要和谐融洽, 应尽量避免各种矛盾冲突的发生。护士长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 要以诚相待, 做护士的知心人[2];积极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调动护士积极性的工作氛围, 使护士心情舒畅, 主动工作。
护士长是临床一线护理技术骨干和基层的管理者, 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护理质量, 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是达到高效护理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管理者、被管理者和作用对象构成管理活动的三要素, 其中护士长作为科室和病房护理管理的主体, 他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质量[3,4]。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 是护理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 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 因此护士长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素质和学科带头人的业务素质,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护理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晓英, 马丽和.护士长的领导艺术[J].护理研究, 2009, 23 (8C) :2243-2245.
[2]陈晔.浅谈护士长管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168-169.
[3]孙娜, 封宗超, 杨人懿.护士长非权利影响力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1, 25 (1A) :72.
病区护士工作站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 其中年龄最大者38岁, 年龄最小者22岁, 平均年龄28.7岁;从事护理服务时间最长的已经长达17年之久, 时间最短的也已有者1年的时间, 护理人员的平均从业时间为 (5.3±0.54) 年。所抽取的护理人员的年龄以及从业时间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在优质服务示范病区开展分层分组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当P<0.05时, 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 该项管理模式实施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 且 (P<0.05)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与实施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经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 使护理质量的控制及改进得到持续促进, 并且能够使夜间的护理质量得以保证, 相关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和其他人员的发现以及弥补为保证护理工作可以得以安全正常进行的一个非物化保证因素, 然而现阶段在夜间护理的工作中基本丧失了这种有效的监督措施, 这就说明在管理上夜间护理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盲区[2]。对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予以有效开展后, 因责任护士把中午、前夜、后夜的协调、组织、指挥以及质控职能予以全部担起, 对中午、前夜、后夜护理在管理上的盲区进行了有效的避免, 使夜间护理质量得到保证[3]。而且, 责任护士主要对外科的一线护理工作予以负责, 同其他护士一样均实施倒班制度, 对护士长而言, 这样能够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得以更及时的发现。同时, 对责任护士交班本以及请示报告记录本予以合理建立, 将在本班上发生的一些问题、处理经过、纠正措施、相关经验以及一些重要的工作请示等予以详细的记录[4]。在对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予以实施后, 各组均有固定的医护人员, 这样就是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加强, 让医护患关系能够得以更加的密切。分管护士需要经常深入到病房, 给予患者的心理情况、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家庭关系等全面的了解, 可以对患者遇到的各种问题予以适时发现与解决, 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若是有纠纷发生时应对患者以及家属予以及时的安抚, 对纠纷进行调查与处理。全科的所有医护人员要对分组分层次管理的新护理工作模式的内涵予以充分的了解, 并且应尽量得到科室主任的大力支持, 对医护间各个环节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 医师在进行查房和出医嘱时眼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保证医护工作能够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让专科医师的理论特长可以得以充分的有效的发挥, 带领责任护士定时查房, 让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能够因此而得到提高[5]。责任护士应对每天跟随主管医师查房的机会予以有效的利用, 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医疗要求以及患者需求等, 及时地对各种护理措施予以有效的调整, 让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能够保证高质高效的完成。
总而言之, 采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可以使护理人员得到更加理想的分配, 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进一步减少了临床纠纷的发生, 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对采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资料, 对该护理管理模式在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项管理模式实施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 采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分层分组管理,优质服务示范病区,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惠根, 黄红友, 谢炜坚, 等.层绩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6B) :1529-1530.
[2]丛梅华, 刘华.慎独对夜间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31 (12) :108-109.
[3]周志红, 尚春红.外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9, 15 (13) :289-290.
[4]车文芳.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思考[J].护理研究, 2009, 21 (17C) :193-194.
【病区护士工作站】推荐阅读:
病区护士工作站操作规定08-09
病区护士长护理工作计划07-15
病区工作总结10-10
骨针病区护理工作总结06-30
二病区十月份工作小结05-16
病区管理07-20
内科病区08-22
模拟病区09-29
示范病区10-04
精神病区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