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感染管理规范

2024-09-12

病区感染管理规范(精选12篇)

病区感染管理规范 篇1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按照《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并落实。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委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开会讨论。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

4.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每月对医院感染监测及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5.应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应对感染患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并参照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6.每月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每季度考核一次;根据保洁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与指导,每季度考核一次;对患者,陪护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手卫生,隔离等的宣传及教育。7.医疗废物管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要求,正确分类与收集,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一旦发生前述情形时,应按照我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医疗废物交接记录齐全,资料保存三年。

8.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9.接受医院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病区感染管理规范 篇2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医院感染,感染管理,感染控制

我国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耐多药结核病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结核病管理不当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是我国结核病控制的关键环节。要通过管理控制、环境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加强对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的感染控制工作, 防止耐多药结核菌的传播[1]。我院于2011年3月成立耐多药病区, 就耐多药病区感染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 共收治住院耐多药患者332例, 其中女性148例, 男性184例;农村患者300例, 城镇居民32例;年龄15~86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0例, 小学文化程度215例, 文盲77例。

2 耐多药病区感染管理的难点

2.1 住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

为了解患者结核病知识现状, 我们随机抽取住院结核病患者104例, 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有关消毒隔离知识设计问卷进行调查。104例患者中51%的患者不知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47%的患者不知道如何与健康人隔离, 48%的患者不知道如何消毒房间、衣物、餐具。以上数据说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住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0%以上都来自于农村, 患者的文化水平低, 有的患者因经济条件差而不能接受长期住院治疗, 随地吐痰等不良日常行为方式给病区的感染控制带来难度。

2.2 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的自我防护

结核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暴露有传染性的结核患者相关。纵观整个世界, 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生活在一起是感染结核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在医院, 暴露于有传染性的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感染途径。结核流行病学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耐药结核的不断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抗结核及肺病协会进行的一项结核耐药情况调查显示, 原发耐药的平均流行率是10%, 获得性耐药的流行率是36%。多重耐药结核很难治愈, 导致控制结核传播失败, 并且可以产生一些凶险的并发症[2]。呼吸道隔离需要将患者置于负压病房中。而结核病患者, 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尤其和贫穷群体相关, 负压病房的的运行成本将会增加患者的住院开支。近年来, 在美国, 有关怎样才能对暴露于感染性结核的医护人员提供适当的保护一直有很多争议。

2.3 消毒灭菌及医疗废物的处理

肺结核患者可呼出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 其他人吸入这种气溶胶后可被传染。到底需要进行多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是传染性消失尚无确切的数据。传染性大小, 取决于患者患病时间、肺病理病变程度、咳嗽程度及患者呼出气溶胶的环境等。影响结核传播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湿度、通风程度、和环境中紫外线的强度。减少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的机会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单纯换气无效时, 紫外线照射消毒有助于减少周围空气中具有传染性的微粒。病区的地面、物体表面应当每日定时清洁, 有污染时及时消毒。结核患者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消毒, 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3 耐多药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对策

3.1 采用立体化健康教育, 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

立体化健康教育是各种形式和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模式, 方法包括由责任护士实施路径化健康教育、病房走廊设置健康教育专栏、闭路电视视频教育、对住院患者发放的宣教材料、成立健康教育大课堂、病区办健康教育板报等形式。集中的健康教育形式, 内容结合整个病区患者的情况, 倾向于多数患者的需求来设定;个体的健康教育形式内容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如: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讲解各项规章制度, 发给患者痰纸及痰袋, 嘱患者有痰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 统一回收处理, 嘱患者外出散步时随身携带痰杯, 做到不随地吐痰, 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 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 减少结核菌的传播。让患者通过不同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接受、巩固、强化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知识, 丰富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提高患者主动自我监控意识。患者能更有效的进行消毒隔离, 按时服药, 饮食要求, 适当训练, 遵医行为明显提高。

3.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感染控制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耐药结核病管理的主要干涉手段是加强结核病控制, 重点是实验室能力及感染控制。医院需要改善耐多药结核病传播的感染控制操作, 医务人员必须进行感染控制操作培训[3]。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控制感染需要采取的行动、自己在执行计划中的职责和所起到的作用。医院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来培训医务人员。开设专题讲座, 讲解耐多药结核病区工作的标准流程与要求, 环境、物品、器具的消毒方法, 个人防护的原则和措施等;开展标准操作比赛, 如七步洗手法、防护性口罩的佩戴方法等;联系实际工作, 出题进行理论知识考试;院感办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做法。这些能够让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工作更加重视, 并保持良好工作习惯。

3.3 做好环境控制, 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

病室通向走廊的门窗不得打开, 每天病室紫外线消毒1h后, 开窗通风30min, 患者入院即发放痰纸、痰袋和一次性口罩, 用后统一回收交专业公司处理。地面及床单元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被褥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 每月定时做门把手、病室空气培养。病区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单独进行, 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患者产生的一切生活垃圾严格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 交由专业公司统一处置。输液瓶袋, 集中回收后交到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回收。

4 讨论

耐多药结核病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各个国家都在它的控制措施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由于伦理尺度的存在, 与患者的接触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更好地控制耐多药菌株的传播, 要靠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共同努力。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自身防护措施, 患者也应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外出活动时应自觉采取隔离措施, 这是对健康人群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4]。此外, 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家属也应进行体检,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做好耐多药病区的感染管理, 医院应建立以业务院长、感染办主任、科主任、护士长和病区骨干组成的监督管理体系, 定期组织培训, 检查工作, 提出要求, 不到位的立即整改, 并建立职业防范处理流程, 重视一线工作人员, 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 了解他们的困难, 解决实际问题, 适当提高补贴, 定期组织体检, 建立健康档案, 科学合理排班。医务人员也应做好自身防护, 妥善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保持良好心态, 加强营养, 适当锻炼, 劳逸结合,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医院感染[5]。

参考文献

[1]肖东楼, 赵明刚, 王宇, 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71-72.

[2]David A.Warrell, Timothy M.Cox, Johd D.Firth[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66-367.

[3]陈红兵, 俞珊, 李净.关注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及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 48 (3) 201-205.

[4]戴冠群.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0, 17 (15) :2241-2243.

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 篇3

关键词: 儿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43-02

住院患儿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即可引起院内感染,从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高热不退、抽搐、顽固性腹泻,脱水。有文献报道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率为3.89%,且年龄越小的患儿越容易发生。因此,加强病区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是现代护理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简单介绍我院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6 368例(不包括住院天数≤3天者),发生医院感染189例,感染率为2.97%,明显低于3.42%的报道。其中男110例,女79例,年龄1~9岁,平均1岁,住院天数4~28天,平均住院8天。

2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

2.1我院儿科近3年来医院内感染率平均为4.73%,与国内儿科报道(3.05%~5.13%) [1,2] 大致相同。发病年龄多见于婴幼儿,占总量60.7%,这与婴幼儿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虽然国内报道新生儿期院内感染亦高达7.6% [3] ,但我院新生儿发生率仅为2.68%。远较平均感染率低。主要是我科设单独新生儿室,谢绝陪护及直接探视,医护人员诊治患儿时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大大降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率。

2.2医院内感染部位最多见于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由于儿科病房陪护多,探视密,空气污染严重,通风及空气消毒不足所致,造成呼吸道交叉感染。其次为肠道感染,除家人护理不当等因素外,其中医护人员在检查及治疗患儿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消毒隔離制度,不注意洗手,就容易将直接接触了患儿排泄物的双手污染,而再传播给别的患儿[4] 。所以,加强院内消毒隔离,健全无菌操作规程、家属探视制度、污物处理制度,同时向患儿家属进行防病护理知识宣教等都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说明完善传染病的隔离措施亦相当必要。总的来说,感染区还要根据定植细菌种类或感染类型的不同来设置病房,即将同一种细菌感染的病儿集中到一室,并给予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既有利于医疗和护理的开展,又能更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

2.3本组患儿中,使用2种及以上的抗菌药者占90.2%,药敏试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多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并且对一代头孢及青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说明了临床广泛应用抗菌药,联合用药种类多,且选用起点高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本组患儿有22例真菌感染,亦是滥用抗菌药,导致菌群失调所致。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的滥用。

2.4医院内感染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较无院内感染患儿增加67%,既浪费国家医药资源及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亦给患儿造成巨大痛苦。

3 护理管理要点

3.1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护士是各种治疗护理的执行者,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在紧急情况下是否所有的操作处置均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院内感染。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增强消毒灭菌观念,并组织感染知识学习、培训、定期考核,达到感染知识全面提高。

3.2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严格按规定时间、剂量给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时停药或换药。

3.3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做好病房管理

3.3.1密观病情变化,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隐蔽病灶,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加强患者的保护性隔离措施,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2加强病房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医疗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做好病区清洁,坚持每天三扫一拖[4],定时加湿打扫和消毒地面、墙面、桌椅、玩具、便盆等,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消毒;严格执行探视、陪住制度,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室内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3.3.3勤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重要措施。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4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措施,护士长安排并监督消毒管理,了解科内患儿及护士的情况,对科内患感染性疾病的护士暂时调整工作岗位。由于医护人员不洗手导致细菌传播而引起的感染占医院感的30%,所以要严格洗手制度,做到一操作一洗手,护理用品一人一份,在病房放置1∶5000的84消毒液,严格要求医护及陪护人员入病房时洗手。病区开展责任护士负责一个病室的护理工作,减少病房人员流动,降低院内感染率。医护人员处置病房应从非感染病房开始,尽量避免穿工作服哄抱患儿。

3.4认真作好监测工作 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浸泡仪器消毒液每天更换,进行消毒液检测;由专职人员每月定期对空气、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并记录;对治疗室、抢救室、新生儿室及特殊疾病室进行重点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5采取净化空气的措施,时时开窗换气,尽量少用空调。在冬季至少每日2次开窗通风,每次15 min,无人病房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8 ml/m3可杀灭90%的微生物。有患儿居住的病房可降低过氧乙酸浓度为0.02%,病区走廊及治疗室每晚紫外线照射消毒1 h,用1%~2%的来苏水刷床和清洁地面。每间病房的病床数不超过3张,拉长病床间距在1.5 m以上,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房隔离治疗,病房内尽量收治同一病种的患儿,新老患儿不混住一室,治疗时间较长的患儿及时调整床位。

3.6加强基础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眼部、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每天洗脸2次,眼部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青霉素钠盐水作眼结膜囊冲洗(洗眼)q 8 h,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隔离,若有鹅口疮可涂油剂制霉菌素,在喂奶后30~60 min涂药。脐部每天沐浴前用3M透明敷料覆盖,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如脐部湿润或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10%碘酊烧灼创面(注意保护好周围皮肤,以免烧伤),最后用75%酒精脱碘。病情许可者每天沐浴1次,病情较重者行床上擦浴,并用达克宁散扑皮肤皱褶处,预防感染。喂奶后60 min换尿布,换上尿布前用强生婴儿湿纸巾擦干净臀部,有臀红者可用浓鱼肝油滴剂保护皮肤,皮肤有糜烂者可抹上达克宁散。做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动作均应轻柔,剪短指甲,防止患儿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

4小结

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还有很多,有待于大家去进一步发现,找出问题共同解决。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我们必须从最基础抓起,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身边做起,使院内感染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旭.儿科病房院内感染249例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43.

[2] 牛秀琴,张树德,周素琴,等.医护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3] 董慰慈,张桢先.护理学基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2.

[4] 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5.

[5]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2.

[6] 李晓红.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4,4:39-40.

病区危险品管理规范 篇4

为确保病区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护理部特制订本规范。本规范只适用于病区危险物品的管理。

一、危险物品的定义

危险物品是对具有杀伤、燃烧、爆炸、腐蚀、毒害以及放射性等物理、化学特性,容易造成财物损毁、人员伤亡等社会危害的物品的通称。

病区危险物品包括:

1、压缩性助燃气体:瓶装氧气。

2、微波炉。

3、电热开水器。

4、易燃液体:医用酒精,化学名称乙醇。

5、化学性物品:84消毒液。

二、危险物品的管理组织:

(一)院级危险物品的管理小组: 组长: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 组员:各大科护士长

职责:

1、负责制定危险物品管理制度、质控标准及规定,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及增补,做好病区危险物品的督导工作。

2、由护理部负责,每年对危险物品管理人员及全院护士进行知识培训。培训从危险物品的使用、储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

3、积极做好危险品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对以上危险品根据危险品质控标准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每季度组织一次危险品质量管理分析会议,对存在的问题按照PDCA进行讨论及整改。

(二)科室危险物品的管理小组: 组长:护士长或副护士长 组员:骨干护士2名

职责:

1、建立严格的登记备案制度。对科室危险物品从领取、储存、使用直到废弃的全过程都进行登记备案,确保科室危险物品备案资料底数清、情况明。

2、建立科室危险物品自查制度,对科室危险物品每日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科室所有危险物品全部达标。对院级下达的整改通知书,全面分析立即整改。

3、积极参加院级组织的危险品知识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并负责做好科室培训。做好实习生与进修生管理,实习生与进修生使用危险品时,必须带教老师在场指导。

4、严格执行病区危险物品管理规范,组长监管,组员专管。切实做好危险品的防火、防爆、防事故等有关安全措施。发生失盗、短缺及其它意外情况,要立即上报。

三、危险品管理制度

1、保管人员必须熟悉所贮危险品的性质,在贮存中采取适当措施,单独贮存,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贮存,预防事故发生。

2、危险品贮藏时,应按不同特性分类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压缩性气体或易燃性液体应贮存于温度较低之阴凉处,易燃液体贮藏室温度一般不许超过28℃,爆炸品贮温不许超过30℃。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及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品应分开存放,绝不能混存。

3、搬运危险品要避免碰撞、冲击,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摩擦、倾倒。

4、危险品库内严禁烟火和引火物质,禁止明火照明、安装火炉和吸烟。

5、库房中应保持干燥、通风,应准备好消防器材并保持良好状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防火灭火知识。

6、危险品在领用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7、各相关科室建立危险物品自查制度,设专人负责本科室危险物品的日常管理和每周安全自查;并填写自查记录,每月汇总一次;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向本科室负责人汇报。

8、各相关科室应落实病区危险物品管理规定,最好有副主任以上人员担任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做到每月或重要节假日前进行自查,并有书面记录。

9、各相关科室建立报告制度,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院级管理小组报告,并有详细的报告记录。

10、院级管理小组负责每季度督导各科室的危险品管理工作,并填写书面记录。

四、病区危险品管理规定

(一)医院氧气瓶使用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瓶装医用氧的使用,加强氧气瓶的管理,确保瓶装氧气的使用安全、有效,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医用氧气》国家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1、氧气瓶为我院固定资产,由氧房统一负责对我院所有氧气瓶建档、保管、定期检验,定期养护等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2、科室护士长根据本科室的实际需要,固定一定数量的氧气瓶在本科室以备特殊情况下使用,固定科室的氧气瓶清单经护士长和氧房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后留存氧站备案。

3、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应高度重视氧气瓶的安全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氧气瓶安全使用和管理,每周检查钢瓶质量安全情况,悬挂“满”“空”“备用状态”标识,填写记录本,保证处于备用状态。

4、氧气瓶在贮存、使用时必须直立放置,固定在专用手推车上,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

5、氧气瓶为特殊设备,氧房和使用科室应妥善保存,严格管理,钢瓶如丢失的,由保管科室负责赔付。

6、氧气瓶只准在医院各病区内、救护车辆上使用,任何人不准以任 何形式套取、私自外借、换、充装氧气瓶行为,违者按私收费处理。确需借用氧气瓶到院外的,需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并预交1000元/只押金后方可借出,借出的氧气瓶应专瓶专用,不得充装其它气体、改变瓶体设置、颜色、用途等,否则应作为废瓶处理,借出的氧气瓶一个月内必须归还,逾期不还或废瓶的将扣除押金。

7、用氧科室除固定一定数量的基数氧瓶外,如果有临时需要增加的,电话通知氧房,由氧房值班人员填写科室临时使用氧瓶报告单,交当班护士签字接收,护士长确认。科室临时借用的钢瓶应在五天内归还氧站。

8、氧房应加强对氧瓶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和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手续规范。不定期对全院氧瓶安全性进行检查,及时查找、发现、处理存在的隐患,确保氧气的安全使用。

9、氧气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0、氧气瓶充气压力不得超过规定的压力(14.71Mpa),使用中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应保留不少于0.05Mpa的剩余压力;严禁带压对氧气瓶进行修理。

11、氧气瓶在高温状态下不得运输,不得受日光爆晒;氧气瓶阀门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氧气瓶嘴严禁沾污任何油脂。

12、氧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检验在充气单位进行。

(二)医用酒精管理规定

1、护士长指定专人管理,精确计量和记录,定期进行查核。

2、领用医用酒精时,由领取人写书面报告,其内容包括用途、定量及总量,由科室负责人核实及签名,总务科负责人根据需要核发,使用单位必须两人一起到仓库领取。对医用酒精使用过程应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对其领、用、剩、废、耗的数量必须做好详细记录,用 剩数量及时退库,医用酒精的空容器、过期、破损品应妥善处理,严禁随意抛弃。

3、放置医用酒精的仓库必须经常做好安全防患工作,防止危险品泄漏、失窃、火灾等事故发生。

4、医院保卫部门应经常予以指导和检查。

(三)病区微波炉安全使用规定

1、病区微波炉只能用于加热食物,不能烹调生食。

2、加温时必须使用微波炉专用器皿,严禁使用金属容器如:铝制类、搪瓷类、不锈钢类等容器。

3、加温食物时,切勿密封或盖紧容器,一般加热时间只须1至3分钟。

4、专人管理,每天开放时间:上午10:30-12:00,下午16:30-18:00;每天进行清洁,保持微波炉内外干净。

5、特殊情况需使用微波炉,请与专管护士联系。

(四)病区开水房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开水器的管理,保障正常使用,确保各位患者的正常生活用水及安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开水房由总务科统一管理,各病区护士长或副护士长协助管理并指定专人具体管理。

2、做好节约用水的宣传、督察工作,做好患者用水安全宣教工作,墙壁贴温馨提示;开水系统为智能控制,打完水后及时关闭龙头,避免浪费;正确使用设施,预防烫伤,张贴醒目的防烫牌。

3、开水房内禁止随地吐痰、冲洗餐具等不卫生行为,严禁在开水房内洗衣服及其他物品。

4、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熟悉供水设备设施情况,遇到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上报,保证开水供应质量,并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安全供水,防止事故发生。

5、每日要认真检查卫生,做到地面清洁、无积水,地面铺防滑垫、贴小心滑倒地标;定期清理水箱。

6、开水房内电源设备不得随意触摸,有外盖保护;如电源设备出现问题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五)84消毒液安全使用规定 1、84消毒液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慎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2、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3、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消毒液混合使用,否则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4、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在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5、84消毒液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慎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6、84消毒液使用时需注意按照不同的用途而采用不同的配比浓度,做到正确使用。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需25°以下避光保存。

如何做好病区病房管理 篇5

一.病房管理内容

病房管理不仅包括医疗, 护理等技术工作的组织实施,还有行政和生活和管理,是一项细微而复杂的工作。加强病房管理的目的,主要在于是病房保持一个有利于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环境。病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病人的住院管理,探视与陪护管理,膳食调配管理,卫生隔离管理,病房物资装备管理,医疗护理技术管理,医务人员的工作组织管理,病房环境管理等。

1.病房工作人员管理。为了使病房工作能正常运转,首先必须将病房医,护,工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排班,使各项工作紧密配合,有分工,有合作。对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

2.病房管理。病房护士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情况,协助病人熟悉环境。护士应主动了解病情和病人的心理状态,密切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建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由护士长负责征求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护理,饮食,服务态度的意见。为了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治疗,严格执行陪护制度,教育家属和亲友遵守探视时间和要求。

3.物品,器材,药品管理。为了适应医疗,护理业务的管理,病房内要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药品,如精密仪器,器械,药品,家具,被褥,餐具,被褥,餐具,医疗表格以及一般生活用品等。要求供应及时,方便医疗抢救,减少忙乱和浪费,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1)物品管理。物品要有计划领取,即保证需要,又做到不积压,不浪费,不丢失,不损坏,保管人员要掌握物品的管理方法,加强库房管理,建立进出登记本,物品摆放整齐,防止虫鼠咬坏。

(2)医疗器械管理。仪器设备要由专人保管,因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定期检修,并设有仪器档案,要经常保持性能完好,以适应紧急需要。

(3)药品管理。病房内常备药和剧毒药要分开管理,专人保管,固定数量和位置,有标记有账目,发放药品要建立查对制度,准确无误。

病区安全管理制度 篇6

1.凡住院病儿及其陪伴、探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安部、卫生部等《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的通告》和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病区工作人员,做好病房安全工作。

2.住院期间,大额现金和贵重物品,请勿带入病房,随身携带的物品要妥善保管,防止财物丢失。

3.对于非主管医护人员或不熟悉人员的问诊、查体、发放口服药等,病儿及家长有权拒绝,同时要及时报告病区工作人员和院保卫部门。

4.禁止在病房内使用酒精炉、煤油炉、电炉及其他燃具,对不听劝阻的,病房工作人员有权没收。违章使用燃具,造成后果者要承担一切责任。

5.病儿及陪伴、探视人员,不准携带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及其他不应携带的物品进入病房,对违反规定者,除当即没收外,将报告公安机关予以处理。

6.值班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电源、气源、氧气等管理,发现不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通知医院有关部门,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病区药房管理工作探讨 篇7

关键词:病区药房管理,规范,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病区药房不仅要为住院患者提供质量合格的药品, 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品。这就对病区药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由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向开放式科学化管理转变, 由单一保证临床供药向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转变。作者从事病区药房管理工作多年, 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现就病区药房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供同行参考。

1人员管理

1.1 建章立制, 规范操作规程

为加强病区药房管理, 确保药品准确无误地调配, 我们按照工作需要和工作实际, 制定了病区药房摆药工作流程、退药调药工作流程、特殊药品管理工作制度等十余项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 进一步规范了从药品进入药房到药品准确调配的各个环节, 为药学执业人员提供了标准化服务模式, 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管理人, 用制度约束人。

1.2 加强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为使药剂人员熟悉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熟练掌握调配药品的规范流程,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们通过药学进修、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 促使药剂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掌握药学新技术, 提高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 鼓励在职药学人员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更新药师知识结构, 促进药学知识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使药房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娴熟的技术, 通过窗口服务, 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2药品管理

2.1 定位摆药, 提高工作效率

2.1.1 定位摆放药品

我院病区共有药品800余种, 药品种类繁多, 很多药品名称相近、包装易混淆。为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和避免药品调配中出现差错, 我们根据工作实际, 对所有药品按照临床药理作用、药品剂型进行分类, 实行定位摆放。药品柜用英文字母表示。其中常用药放中间层, 不常用的放最上或最下层。层数、顺序用数字表示, 如定位顺序号为A11, 表示药品在A号柜的第1层第1个。

2.1.2 按药品定位顺序号打印取药单

为方便药品调剂, 我们把所有药品的定位顺序号输入药房药品管理数据库, 取药单增加药品定位顺序号栏, 打印时系统会将取药单中每种药品自动按定位顺序号排列, 例:A11→A12→A21→A22→B11→B12……依次打印。药房工作人员在调配药品、盘点药品时, 可以按照药品顺序号快速、准确找到药品, 减少了重复往返的路途和时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定位摆药和按药品顺序号取药, 可以减少漏配药品现象的发生, 防止出现“找药难”的现象, 为岗位轮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 药品效期管理

安排1名兼职药师作为药品质量管理监督员, 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对药品进行检查。对近效期药品按到期先后进行登记;保持与其他药房的联系, 对近期、滞销的药品进行协调, 杜绝药品过期现象发生。同时, 将近效期2个月内的药品集中到一个药品专柜, 安排专人负责并设定货位, 使近效期药物一目了然, 既能保证近效期药品在效期内优先发放, 又可以避免过期药物外流。

2.3 特殊药品的管理

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 确定特殊药品取药流程:医生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对麻醉药品处方书写的规定开具特殊药品专用处方→护士检查处方填写是否有缺项→护士凭处方到病区药房领取特殊药品, 并归还上次特殊药品的空安瓿→药师对处方审核、签字后发放药品, 护士当面核对→药师在《特殊药品发放登记本》上逐项登记, 由护士当场进行签字确认。

麻醉科使用特殊药品时, 要由麻醉科负责人清点并统计处方→由麻醉科指定专人凭处方、已用上次特殊药品的空安瓿至病区药房领取特殊药品→药师对处方审核、签字后发放药品, 麻醉科指定人员当面核对→药师在《特殊药品发放登记本》上逐项登记, 由麻醉科指定人员当场进行签字确认。

3药学服务

3.1 实行药师查房制度,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积极参与每周一、三、五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的药师查房工作, 重点检查病历医嘱、处方是否存在超剂量、禁忌证用药, 不按药品说明书使用现象。通过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信息反馈, 促进药师对病区医嘱的审核把关水平, 提高药事服务的整体水平。

3.2 设立药学咨询, 提升服务理念

利用医院药品信息咨询系统为临床医护人员了解药品发展动态提供快捷途径, 及时方便地查阅医院所有药品的有关信息, 加强药房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合理用药自动监测系统把输入的医嘱/处方经合理用药知识库快速查询, 自动完成检测, 防止不合理用药。在病区药房设立药学服务窗口, 由富有临床药学服务经验的药师值守, 负责群众和患者的用药咨询, 耐心解答患者的用药疑虑, 确保患者放心、安全用药。开展药学服务, 是药师服务观念意识的转变和工作职能的转变与拓展[1]。

4体会

4.1 强化药剂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司药服务安全意识, 是病区供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4.2 病区药房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药师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减少差错发生, 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

4.3 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密切医生、药剂师、护士之间的关系, 便于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 保证患者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隔离病区管理制度 篇8

2.学校进出管理制度,张贴在校门口醒目位置,确保全体师生遵照执行。

3.学校门卫保安确保双人在岗,规范佩戴口罩和疫情防控红袖标,熟练掌握“津门战疫”扫码系统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出入口测温、登记。

4.学校门卫室备齐配足测温仪器(红外线测温仪2-5支、水银体温计2-5支)和消毒用品(酒精、消毒棉球、含氯消毒液)等。

5.学校门口设置消毒地垫,定期喷洒含氯消毒液。

6.学校教职工进出校门时均须严格执行扫码进出。

7.学校开学后,校门口要分别设置教职工自己扫码专门通道,安排足够的工作人员为师生提供扫码服务,尽量减少扫码排队时间,避免出现因扫码产生新的聚集。

8.学校在开学前原则上只开放一个出入口,其余出入口一律关闭。开学后,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开放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必须配足配齐安保力量和防疫设施设备,确保工作标准同一,工作流程统一。

9.学校在开学前及开学后均须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如遇确需进入校园的.,门卫保安人员应首先确认来访人身份并问清来访原因,第一时间通知专管责任人,在征询专管领导同意后对接相关受访部门和受访人员,核实无误后,门卫保安人员履行相关扫码、测温、登记手续,确认来访人员符合防疫要求后,通知受访人员到校门口进行接待。来访人员离开校园后,门卫保安要第一时间向专管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

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篇9

一、目的 通过健全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制度,使检查制度落实到位,防止出现过期、变质药品;避免贮备药品数量过多影响成本控制;防止药物贮存瓶/盒选择不当 而导致药品疗效下降;堵塞药品管理漏洞。

二、依据 《药品管理法》

三、适用范围 临床科室配“备用药品”审核、检查的管理工作。

四、内容 :

(一)备药品种、基数审核。建立合适药品贮存基数,由科室负责人提交备药计划,报医务科和药剂科共 同审核,由医疗主管院长签批。各科根据疾病特点确定所需药品需求量,备药既 要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又要避免积压。

(二)使用登记管理 急救药品的领取、使用要进行登记,记录上应清楚地记载药品的名称、批号、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基本情况及使用后补充药品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 等内容。

(三)备用药品的检查

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 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检查频 率:护士每天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并每月全面 检查1 次,总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

2、建立《病区备用药品质量检查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1)药房人员每月不定期下病区抽查药品管理情况,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 门,做到层层把关。(2)检查内容:包括药品数量、药物有无变质、变色等质 量问题及有效期,任何药品贮存盒上都标有有效期限,便于检查者核对。对于效 月且科内使用量少的药品,及时提醒更换。

(四)备用药的使用 药品使用按“领新用旧”原则,为杜绝科室药品管理不当或更换不及时造成 安全隐患或不良后果,科室应坚持批号旧的先用。

(五)备用药的摆放

1、实行“一目了然”管理方法:药品分类定位放置,通常将使用频率高的 药物放在第一层,使用频率少的药物放在最上一层。

2、所有药品贮存盒/瓶外标识清楚,便于清点,标识上内容:药品名、剂量、单位、基数量及有效期)。

3、基数药品使用标志:基数药品未使用时正向,使用后反向放置,便于提 醒及时补充,各班清点时一目了然。

(六)备用药品的交接 建立“药品基数交接记录单”。做到班班交接、账物相符、确保使用需要。白班夜班进行循环交接。

(七)毒麻、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

1、制定严格的交接制度、建立合理贮存基数,专人定位定数、专柜上锁管 理,实行班班交接,确保账物相符,钥匙随身携带。

2、建立“病区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完善使用记录。

3、毒麻、一类精神药品实行“日清日毕制”。

4、领用毒麻药品特殊要求:注射用的毒麻药品(如哌替啶等),须凭处方 及空安瓿方可到药房换取备用药,由于人为造成安瓿破碎等意外情况,当事人需 提交事情经过报告,并报科室护士长总护士长药学部门负责人。

(八)急救药品的管理

1、产房、病房药柜所有药品,只能供应住院病员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 得私自取用。

2、产房、病房药柜,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和保管工作。

3、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时,停止使用并报药剂科处理。

4、抢救药品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保持随时能取用。

5、毒、麻、精、放药品,应设专用抽屉存放,严格加锁,并按需要保持一 定基数,动用后,由医师开专用处方,向药房领回。每日交班时,必须交点清楚。

病区感染管理规范 篇10

1 项目内容及方法

通过六西格玛DMAIC (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五步法[1], 对现有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 从质量关键点 (CTQ) 入手, 以减少备用药品数量、规范药品储存、标识为切入点, 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控制措施。测量、改进、控制后的效果评价采用MiniTab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1 定义

根据项目涉及的主要范围, 成立由护理部、质控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项目小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 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保证药品质量[2]。我们定义各病区备用药品的针剂 (包括麻醉精神药品) , 基数、储存、标识、使用等四个方面, 其中一项次不符要求即为缺陷, 并确定导致备用药品管理不符要求的各种因素为我们改进、控制的质量关键点。

1.2 测量

数据采集由项目小组成员负责实行, 对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几个重要质点进行原始数据采集, 对象为全院27个病区, 内容是全院各病区普通备用药 (针剂) 、特殊药品、麻醉、剧毒类、抢救车内药品进行检查, 具体项目分:高危类药物 (氯化钾、强心类药物、过敏类药物等) , 需冷藏、避光药物, 特殊药物管理 (麻醉、剧毒类药) 的基数、储存、标识、点交制度及自备药物管理。全院备用药物品种达250余种, 总数量达29 088, 缺陷例次为82, 缺陷支数为2 443支, 总缺陷率达8.4%, 具体缺陷情况见 (附表1) 。通过MiniTab软件得出结论, Z值等于2.879, 该结果表明目前的备用药管理质量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2 分析

根据测量阶段所得的数据, 运用帕累托图进行分析, 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药物管理缺陷中基数不符、药物存放不规范、药物标识存放不清这三类缺陷总和达到了90.8%, 其中基数不符缺陷占总缺陷的41.3%。详见药物管理缺陷帕累托分析图。

我们召集项目小组成员, 根据药物管理缺陷帕累托图, 展开头脑风暴, 对各类存在的缺陷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2.1 药品基数不符

从表1和帕累托中可以看出有32种1 009支药品多余, 出现帐物不符, 主要是由于有些病人用药时只需单包装药量的一部分, 不需全部用完, 这就使某些药物由二个人合用而节约下来, 如氯化钾、氯化钠等;另外各科室备用药设置缺乏针对性, 药物储备品种、基数随意, 太多的品种数量使护士平时每天药物点交流于形式;因临时医嘱更改、病人拒用、病区退药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备用药品增多。

2.2 药品储存不规范

包括特殊药物的存放不规范和高危类药物标识不清晰。特殊药物如需避光与冷藏药物存放不规范全院共43例次, 达698支, 如部分需避光的药打开包装后裸露存放。高危类药物如氯化钾、浓钠、强心类、血管活性药物等标识欠清晰明确, 与普通药物混放一起, 全院共存在缺陷的共有18例, 缺陷支数512支。主要原因是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欠健全, 缺乏对护士相应药品管理知识培训, 平时检查力度不够, 导致病区护理人员药物保管意识淡薄, 还有部分科室无专职药品管理人员, 有专人管理但责任未到位等, 造成了备用药品存放的混乱。

2.3 药品有效期标识不清晰

药物有效期模糊支数为125支。主要原因:药物离开原包装盒, 放入抽屉内, 反复清点, 导致药物标识、有效期模糊, 难以辨别, 存在安全隐患。

2.4 其他

使用不规范, 如需避光的药物未用避光输液皮管, 外用药与针剂混放等。

根据以上对各类缺陷发生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汇总整理, 绘出药品管理不规范原因分析鱼骨图, 找出导致病区药品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因素, 从中找出可控因子, 其中包括:病区备用药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专人管理但责任未到位、贮存不规范、标识不清晰、年轻护士对药物性能不够熟悉、缺乏有效培训、对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不够重视等。

备注:图中C表示可控因素;X表示常量为不可控制的因素;N表示噪音可以忽略不计。

3 改进

3.1 制订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由项目小组成员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相关文件规定要求, 并结合我院实际制订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对病区药品的基数、储存、标识、使用流程进行明确规定;药剂科专职每季下病区检查、审核并签名;将药品管理纳入护理质控内容之一, 促进药品管理规范化。

3.2 强化药品知识培训

由药事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护士进行国家《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并讲授药品储存、标识、使用、观察等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护士的药理知识,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3.3 规范病区药品标识

由项目小组制订药品摆放规范, 标识统一, 对全院类似楼层同一标识, 便于轮转护士适应, 增加用药安全。对高危药品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西地兰等药品专柜存放, 抽屉内外以醒目红色标识警示, 如“严禁直接静脉注射”等温馨提醒, 提供说明书, 供年轻护士随时参考学习;对过敏需进行皮试的药品集中管理, 设有特殊标识, 提供常用药品皮试液浓度配制方法, 供临床护士随时查阅。

3.4 规范毒麻及抢救药品管理

毒麻药品按照国务院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设立专库或者专柜储存, 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 建立专用账册, 实行专人管理[3]。我院将毒麻药品统一放入保险箱内, 由各科设置各自不同密码, 增加安全系数。 抢救药品做到“四定”, 对使用频率每月少于1次的病区进行抢救车封存管理, 并张贴药品摆放示意图, 便于护士知晓抢救车内药品的摆放位置, 为抢救赢得时间。

3.5 病区设立药品专管员

各病区设立药品专管员, 负责申领、退药和保管工作, 定期清点、检查药品, 防止积压、变质, 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时, 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剂科处理[4]。

3.6 加强药品使用过程中管理

新药使用前先需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药物说明书, 熟悉药物的药理性能、作用、副作用等;输液瓶签电子打印, 避免手工抄写, 减少出错的环节与机率;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严把药物配制关, 重点关注药物的配伍禁忌;预先将第二天的药物摆在专门输液陈列架上, 按床号固定位置;严格按医嘱要求给药, 特别注意给药的速度、间隔时间等, 使药物发挥最大功效;建立重点药物使用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 明确巡视的时间、观察内容及处理方法;配制室及治疗车上贴“三查七对”的温馨提醒标识, 时刻提醒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强化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制度, 确保药物保质、保量、安全使用到病友身上。

4 控制

此阶段主要是在实施改进的基础上, 制订控制措施, 并评估改进效果, 巩固成绩。项目小组成员不定期地下病区进行督查, 对不规范的地方予以纠正, 同时建立相应奖惩制度, 在检查过程中对药品管理较好的病区在全院分享, 介绍经验, 既调动积极性, 又为其他病区树立学习的标杆。经过半年的努力, 我们再次收集了改进后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各病区的备用药品基数减少20%, 标识清晰, 摆放规范;总缺陷率下降至1.6%, 主要原因为数量不符, 其中大输液占很大一部分。对改进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Z值为3.645。将改进前后的数据进行T检验, P<0.05。证明改进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5 讨论

医院病区小药柜是医院住院药房的延伸, 其主要功能是为临床一线储备一定品种和数量的急救药品, 为抢救危重病人赢得时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 年轻护士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多, 商品名与通用名不统一, 药品更新快, 给病区安全用药及管理增加难度。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 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 查找原因, 进行突破性改进, 持续性改进的一种方法, 是一个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帮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5]。我院经过不断的跟进、完善, 在病区药品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美) 乔治 (george.M.L) , 编著.方海萍, 魏青江译, 精益6西格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S].2001.1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2005.11.1.

[4]谢学渊, 潘理平, 衣淑珍.病区小药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2) :63-65.

骨外二科病区环境规范 篇11

1、病区安静,无噪音。

2、病区走廊地面、墙面清洁,无物品乱放现象。

3、病房清洁,包括床单元、病房地面、床框、床头柜、氧气管道、门窗、窗台、墙面、卫生间。

4、床、床头柜固定位置,床、床头柜摆正,不得歪斜。病床轱辘只固定床尾两个。床尾摇把不得突出床尾。

5、病人私人物品入柜,外面不允许存放病人自带的被褥、饮料等过多物品。

6、病房内不允许自带陪护床。

7、床头柜上也不允许放过多物品。

8、病房窗台、氧气管道、输液架上不允许乱放、乱挂杂物。

9、保持床单元平整。两头系好,其余塞入床垫下。

10、空调使用规范。及时关灯。清退过多陪护人员。

责任小组分管情况

行1+治1 负责1---9号病房 治+ 早班 负责10--19号病房1、2、3、按病房环境规范管理病房。

督促责任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及时评价。督促责任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治疗班工作

1、与主班接治疗室内物品,物品摆放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在有效期内。2、3、4、5、6、7、配置上午液体。欠费病人及时催费,需要时停止配置液体.负责治疗室、处置室的清洁工作,及时补齐治疗室所备物品。参加医嘱查对工作。

物资库物品请领及摆放。保证病历的使用。做好责任小组长工作。负责7号对面及污库房管理 每月30号以前统计出护理人员工作系数。

行政1工作1、2、3、4、5、6、7、8、9、管理好换药室内物品,保证使用,不得丢失。护理记录单、体温图、医嘱单,每日修改、签名。每日科室病人转账。

负责管理陪护床押金。负责管理被褥押金。负责总库房管理.负责设备科物品请领、摆放。做好责任小组长工作。负责科室实习学生管理工作。

每月30号以前统计出护理人员夜班工作数。

新入院病人管理规范

1、立即到病人身边关心病人,同时通知医生、观察病情、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2、3、铺床时如需离开病人,应向病人做好告知,并妥善安置病人。床单元备好后,由铺床者将病人安置在床单元上。并及时告知主班护士及医生。

4、5、释。

6、主班护士及时执行医嘱。主班护士及时为病人测生命体征,准备病历。

病区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 篇12

为规范各科室急救备用药品管理,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和药品质量,减少浪费,同时避免药品积压,依据《药品管理法》,对我院临床科室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如下。

一、病区内基数药品要根据临床需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科室储存一定数量的常用药品或急救药品,供住院患者临时医嘱或急救时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二、基数药品的配备,应充分考虑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以急需常用药和抢救药为主,其品种、数量不宜过多。

三、配备基数药品的科室,基数药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剂型由医务科、护理部、配备基数药品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按需要确定后,由护士长规范填写由药剂科统一制定的《上犹县人民医院基数药品登记表》一式两份,经分管院长和药剂科负责人签字后,病房、调剂室(药房)各持一份分别存档。

四、各临床科室备用基数药品的管理工作由护士长指定专人管理(基数药品保管人员),负责药品的保管、领取、退药、检查等工作,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和有效期并记录。

五、基数药品应定位、定点、按药品品种分类摆放,领取、码放、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批号和效期,基数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贮存、保管,保证一药一位,并贴标签写明药名、数量、有效期。对同一药品不同规格者要有醒目标识,防止差错。对氯化钾、阿托品等易造成临床混淆、用药错误和风险的高危药品应单独或与其它药品区别存放,并在包装上做显著标示,提醒注意。口服药必须原瓶或原盒包装存放,药瓶(盒)内不能混放不同规格、剂型、颜色的药品。

六、药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做到先进先出,防止过期失效。基数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基数药品使用后由医师处方谁使用谁补充,抢救用药应随时补充,以保持在规定的基数内,保证随时可用。补充基数时,可向药房工作人员要求发放有外包装的药品,以便识别有效期。无外包装的药品应询问并清晰标记。基数药品数量有变化的,及时通知药剂科备案。

七、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其管理严格按“五专”要求,其消耗补充必须凭专用、有资质的执业医师处方到药房领取,做到一日一清一领取,并有交接班登记。

八、基数药品应建立登记,每日交班、核对、清点。核对时注意检查批号、效期、外观质量,发现问题,如有沉淀、污染、变色、潮解、过期、标签模糊、包装损坏或有涂改和其它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情况,应停止该药品使用,同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详细做好登记,以便及时处理。对接近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应及时联系药房予以更换,以确保药品质量。因长期未用过期失效的,护士长填写《药品过期失效销毁申请单》报药械科、财务科,由分管院长签字批准后统一销毁。过期失效药品由科室做科室消耗支出。

上一篇:财务人员拜年贺词下一篇:《囚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