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检测

2024-08-16

汽车安全检测(精选12篇)

汽车安全检测 篇1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也不断持续的发展,现在汽车检测方面主要就是应用电子传感器的检测技术。现在多数的汽车检测技术都是电子传感器技术,在进行汽车检测时电子检测技术主要是将整个汽车的电子系统的数据和信息上传到检测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最后做出相应的修整。随着大量的电子产品在汽车的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关注的视线已经转移到汽车的电子检测上来,汽车的电子检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及时的检测出汽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电子智能系统的检测汽车的质量和汽车中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性能,我们在进行应用汽车电子检测时应该加强电子检测的可靠性,对于检测的结果能够给与确定,对检查出来的结果能够下定论,对于电子检测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使我们目前需要做的事,在应用和推广前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汽车电子检测的检测原理和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于电子产品检测技术是在汽车的电子系统中的输入装置,它把检测到的所有的数据信息上传到检测系统,例如对车速以及介质的温度和发动机运转工况的检测,电子检测系统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转化成检测系统能够识别的信息,最后由电子检测系统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将结果显示出来后整个汽车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性能得到及时的保养和修整。

1 汽车电子产品检测认证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检测技术也不断成熟,在电子检测产品的研发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电子工程技术和汽车工程技术的完美的结合,为了更好的对汽车中应用的电子产品的工作性能进行一个检测,我们对电子产品进行详细的检测,这也成为我们控制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随着各国对汽车电子产品检测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汽车电子产检测的高科技的手段,现在的电子检测技术比传统的检测技术水平提高很多,只有通过电子技术检测的汽车才可以出厂和销售,在销售的汽车只有在市场上得到了认可,我们才能够批量的生产。

2 汽车电子检测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为了保障汽车的安全性能,汽车电子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汽车行业的主要检测技术,对于汽车电子检测技术对于检测标准的规定也是不一样的,国内和国外的电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汽车中电子产品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电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了汽车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能,汽车电子检测在未来汽车的检车中会占有主要的地位,随着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对于电子检测的发展趋势应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电子检测技术就是对汽车电子产品智能性和质量进行检测,只有经过电子检测的汽车才可以下线生产。

3 电子检测在汽车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及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 , 应大力开发具有自动诊断功能的随车诊断装置。增强随车诊断系统对汽车运行状态的监视功能 , 采用大容量的电子检测设备和技术 , 使随车诊断装置能随时监测并实时记录车辆的运行状态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工作状态 , 电子检测系统能够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各种运行参数的数值 , 存储汽车行驶状态下的故障信息 , 以便维修时用于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同时能够利用监测技术 , 开发出机件恶化和故障预测的软技术 , 使预测技术得到发展。电子检测的设备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加的有保障,在汽车产品中电子产品的检测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只有严格的进行电子产品技术才能够保证安装在汽车中的电子产品安全有效的运行,我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检测技术应该加以重视,在今后的检测技术研究上应该加强电子产品在汽车检测技术上的研究。

4 结语

现在汽车的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电子检测技术,以往传统的的“望”〔眼看 )、“闻” ( 耳听 )、“切”( 手摸 ) 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检测的需要了,我们要了解现在国际和国内的检测技术,我们通过对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介绍先进电子检测汽车检测前沿技术,得出我国汽车检测在技术基础规范化、设备智能化、检测方法、管理网络化等方面与西方工业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的修理。即过去人们常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人们已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而且安全、迅速、准确。从检索及搜集的资料可知,国外汽车检测技术比我国的检测技术更加,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电子检测技术,传统的汽车检测主要依据就是外观和简单数据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分析。电子检测是一种能感受被测量的信息,电子检测主要是根据传感器接收到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的检测装置,我们应该加强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对于汽车中电子产品,应该采取先关的技术,关于汽车电子检测在汽车检测中的应用技术只是简单的了解,电子的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未来汽车检测技术的主要环节,我们从传统的检测技术中能够学习到先进的技术。电子检测系统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转化成检测系统能够识别的信息,最后由电子检测系统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将结果显示出来后整个汽车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性能,对于汽车的安全行驶性能得到保障。

汽车安全检测 篇2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主要为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整车维修,汽车维护与修理,汽车技术服务、管理,车载导航、车载影音系统等后装、改装,同时可以在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导航支持、意外救援、汽车防盗、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二手车交易、汽车美容装饰等汽车服务岗位工作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车辆管理所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下,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势头不减,规模达到121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连续五年增长率超过30%,目前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中,车载信息系统成了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的引擎,也是今后的热点。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的关注日益提高,EPS、TPMS、雷达测距等一系列安全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应用越来越广泛,决定了MCU的处理能力必须要提高,32位MCU逐渐登上了舞台。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下游产业链不景气的影响下,市场整体发展速度减缓。市场中,娱乐系统和主动安全设备成为了20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汽车厂商的成本压力也给本土汽车电子厂商带来了机会,市场中产品的国产化率继续提升。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3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近13%。

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将在汽车产业发展的保障下稳步发展,各类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普及率将持续提高,预计到,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亿元。到,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未来的汽车电子产品中,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和娱乐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周边产品将发展最快。目前,中国消费者对车辆需求的增加、网络在车辆中的高速发展、安全与防盗需求的增加、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的转换以及动力总成方面性能的提高,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汽车电子工业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更需要大批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目前,我国主要轿车生产厂家都是中外合资企业(如广本、丰田、日产等),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能力建设、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已达到国际 90 年代的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在流通服务领域,尤其是对最终用户服务,在设备、手段、方式上有的还停留在小作坊经济阶段,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都相对较低,维修操作人员大多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采用的是简单管理方式,用普通设备和手段为轿车用户提供维修技术服务,这些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由此,给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一个信息,汽车电子技术、报务营销人员是一下上升空间较大的就业岗位。

汽车安全 永恒主题 篇3

以前是通过事故提示大家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而这次介绍汽车安全展,是要大家提高对车辆安全的重视。在人与车组成的交通环境中,汽车的安全性能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样重要,所以提高对车辆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样是维护和谐交通环境,避免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9月8日,2012(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拉开序幕。本届汽安展将历时2个多月,巡展于北京、合肥、武汉、厦门、宁波、济南6大城市。包括北京现代、长安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裕隆、华晨汽车、上海通用等汽车厂商,还有博世、天合、好孩子、基德儿童、麦克英孚等与安全相关汽配生产厂商都参与了此次巡展。

本次汽安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携手联合国“道路安全行动十年计划”,与全球70多个国家一同倡导,共同行动,开展推广宣传先进汽车安全技术,普及道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道路安全防患意识。

安全展上还设有众多的安全技术互动体验展区,比如数字互动体验、ESP体验、模拟驾驶体验、碰撞试验体验、儿童安全座椅体验、模拟驾驶仪等项目。

当然,本次汽车安全展的核心,还是安全“星”车展区,参展的众多厂商拿出了经过严格检测后,取得C—NCAP五星成绩的安全星级车型,在主被动安全方面,均为国内汽车市场中的佼佼者。

汽车安全技术是汽车安全发展的基础,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应用也推动汽车安全发展。从最初的保险杠缓冲系统、安全带、气囊,发展到汽车碰撞试验, ABS、ESP,到现在的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安全座椅系统的研发,汽车安全性能的科技含量日趋提升。

安全气囊与汽车安全 篇4

关键词:安全气囊,碰撞,汽车安全

0 引言

随着现代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 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绝大多数交通事故发生后, 汽车遭遇猛烈碰撞, 安全气囊能够及时的打开, 最大可能的保护了司乘人员的安全, 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如一旦汽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 安全气囊就会瞬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 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 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有研究表明, 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发生正面碰撞, 驾驶者的死亡率, 大轿车降低了30%, 中型轿车降低11%, 小轿车降低14%。

1 安全气囊结构原理

现代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缓冲气囊、气体发生器、碰撞传感器以及控制块 (电脑) 等组成。

1.1 碰撞传感器。

安全气囊系统中的重要部件, 其功能是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后的撞击信号, 并把信号传递给控制块, 决定是否展开缓冲气囊。

1.2 缓冲气囊。

气囊是一种能够承受较大压力的半硬泡沫塑料, 一般是由防裂性能比较好的聚酞胺织物制成。我们知道气囊膨胀时会产生很大的惯性力, 可以通过硫化处理的方式降低其惯性力。除此之外, 气囊里面一般都涂有涂层是为了提高气体的密封性。

1.3 气体发生器。

为了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安全气囊系统要求气体发生器必须在30ms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 并且产生的气体首先对人身体无害, 再者就是产生的气体温度不能太高。与此同时气体发生器本身也应当有足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4 控制装置。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 电控装置会接收到多个传感器传过来的减速信号, 由于控制装置一般都是集成在微计算机中, 因此会对这多个减速信号反复不断的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 在决定是否应当发出点火信号。在整个系统中控制装置必须能够做到在复杂碰撞情况下得出非常准确的判断并且还要精确的控制点火时刻。

2 安全气囊的打开条件

传感器和控制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 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 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 使气囊迅速膨胀, 气囊容量约在 (50-90) 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 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 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二氧化碳。

除了驾驶员侧有安全气囊外, 有些轿车前排也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 (即双安全气囊规格) , 乘客用的气囊除了体积大一些以及需要的气体多一些之外, 其他方面都与驾车者用的气囊相似。除了以上位置安装气囊外, 有些轿车还安装了侧面气囊即安装在座位侧面靠门的一侧。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以达到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 气囊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打开。但是在一些交通事故中, 车内乘员撞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了生命危险, 但是没有达到安全气囊的爆炸条件, 气囊还是打不开。

那么, 气囊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安全打开呢?从理论上讲安全气囊的打开需要合适的碰撞角度 (车辆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 和速度 (高于30km/h) ,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气囊才能打开。我们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理解的车速, 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 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3 汽车碰撞后的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在不幸遭遇猛烈撞击时, 碰撞传感器受到冲击, 直接反映给气囊电脑, 指示气体发生器气囊瞬间爆炸, 气袋膨开, 有效地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同时, 司乘人员及所系的安全带系统同时受到气囊电脑的指示发生作用, 爆炸而锁死安全带, 从而保证司乘人员在所得到的碰撞安全区域内受到冲击, 再加上现代汽车的刚性车身从而有效保障了司乘人员的安全和受撞伤面积和范围。整个爆炸反应过程中, 安全气囊系统均会受到冲击, 其各个部件都有变化, 本来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各个部件的冲击触发灵敏度都非常高, 而且均是一次有效作用, 重复使用后果不堪设想。同样伴随着整个安全气囊系统各元件在爆炸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也改变了其原有的设计性能。所以一旦爆炸发生后, 整个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各个元件均应而且必须更换。否则, 非但不能保证该车不幸遭到“二次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打开, 充分保障司乘人员的安全。如果碰撞安全气囊爆炸事故车修复过程中, 个别元件没有更换或使用了不合格的替代产品, 都会致使车辆修复后, 安全气囊故障灯闪烁, 安全气囊系统不工作或者轻微碰撞也能使安全气囊提前或过迟爆炸。当然, 一旦爆炸发生后, 有触发器被直接撞坏的有气体发生器烧结的, 导线烧结的, 安全带涨紧器同时爆炸锁止的。目前仍有少数小型或边远地区的简单汽车维修企业, 他们一来无法及时买到相关的零部件, 或者直接迎合某些客户降低维修成本的要求, 使用翻新的气囊, 简单修复气囊电脑, 不更换气体发生器、断结安全带涨紧器等。更有甚者直接割去安全气袋, 不使用整个安全气囊系统等;也有利用安全气囊系统电路原理加接电阻, 以消除安全气囊故障码而完成修复工作的。这样的修复车一旦上路, 再次不幸遭遇“二次碰撞”时, 对司乘人员的安全将带来无限量后果, 往往车毁人亡;使用不合格的系统元件也会造成安全气囊过早或过迟爆炸, 使司乘人员遭受二次碰伤等等。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各个元件的高灵敏度使得其物理、化学性质相对薄弱, 一旦爆炸发生后, 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商都要求同时更换整个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元件、联接件等, 以有效保障车辆在不幸遭遇“二次碰撞”时, 车身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及时工作, 只要冲击达到极限, 安全气囊都要瞬间即时爆炸, 以保护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1-02-28发布, 2011-05-08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运输行业标准JT-T795-2011《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中, 在配件修换原则部分对安全气囊、安全带有这样的规定: (1) 在事故中发生作用的安全气囊, 涉及的相关安全部件应与更换;未发生作用的安全气囊, 应按整车生产厂的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因事故功能失效的安全带应予以更换;未发生作用的安全带, 根据GB 14166规定的相关方法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所更换的零部件均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因此, 为了珍爱生命, 保证汽车原有设计品质, 广大的维修企业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发生爆炸的事故损伤修复过程中, 全部、彻底的更换整个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元件, 是对司乘人员生命安全负责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顾平林.汽车碰撞钣金修复技巧与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2]李朝晖, 杨新桦主编.汽车新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吴文彬, 李玉新.图解汽车发动机构造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0.

[4]朱军编著.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5]张建峰, 于建锋.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6]刘言强主编.汽车电器设备.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先进汽车安全技术 篇5

xxx(学校,地址)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汽车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趋势,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统,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现[1]。从汽车安全新技术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开发具先进安全汽车对车辆及行人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汽车安全;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先进安全汽车 1引言

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安全、环保和节能世界各国都在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对人类生命财产有直接关系的是汽车安全。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避免交通事故发生之前的主动安全技术包括制动、转向、悬架、车距雷达报警系统,即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被动系统是指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时和发生后对乘客的二次伤害包括安全车声、安全带、安全气囊。以及最新研发的ASV-是一种21世纪开发使用的高度智能化汽车。

2、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又称预防安全技术,是指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1]

2.1、典型主动安全技术[2]

(1)ABS。当车辆制动时,它能使车轮保持转动而不抱死,从而帮助驾驶员控制车辆 并安全停车。在制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控制方向稳定性,还可以减小制动距离,目前已成为 绝大多数车辆的标准配置。(2)ASR。它是在AB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系统。ABS 在汽车制动时控制4个车轮,而ASR只控制驱动轮,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其功能在于避免驱动轮滑转,提高牵引力和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3)ESP,它是博世公司的专利产品,综合了ABS 及ASR 的功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不同传感器实时监控驾驶者转弯方向、车速、节气门开度、制动力及车身倾斜度和侧倾速度,以此判断汽车正常安全行驶和驾驶者操纵汽车意图的差距,然后通过调整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车轮上的制动力分配,修正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ESP 可防止车辆侧滑和侧翻,在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方面效果显著,逐渐在发达国家成为车辆标准配置。ESP的应用使事故降低16%。

2.2、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对车辆动态控制认识的深化,主动安全技术的范畴已在ABS和ESP的基础上拓展出更多的功能,朝着预防纵向碰撞、纵向临近车辆监控、横向稳定及车况实时监控等方面延伸,以满足在各种行驶状态和路面条件下,既保证安全又提高行驶效率的目的,而多系统控制的集成和协调问题也成为技术上的重点和难点。

3、汽车被动安全技术[3]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当交通事故本可避免地要发生时,汽车本身保护乘客和行人,减轻人员伤害和货物损失的能力。

3.1、典型被动安全技术

(1)安全车身。其主要功能是当碰撞发生时能够通过车身前后部的变形有效保护车内 乘员。提高车身碰撞安全性的措施主要集中于汽车车身结构的缓冲与吸能,以在碰撞时能 够有效吸收大部分的冲击能量。

(2)安全带。其主要功能是当事故发生时,限制乘员身体的前移,避免发生乘员与车 体相应部位的碰撞伤害。安全带的使用可以有效约束乘员身体前移而大大降低乘员受重伤 或死亡的概率。

(3)安全气囊。通常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和安全带一同使用。据统计,配备安 全气囊的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可使乘客受伤程度减轻64 %,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 全气囊仍可减轻伤害 3.2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水平越高,其安全性也越高。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的 日益重视,被动安全技术也获得快速发展,如安全车身、安全座椅、行人保护气囊、碰 撞传感器等。汽车安全车身旨在通过车身前后部的合适变形,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乘 员。汽车安全座椅的功能越来越多,座椅头颈部保护、腰部支撑、加热功能、按摩功 能、通风功能及座椅记忆功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使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行人保护气囊可以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行人安全。行人保护气囊安装在发动机罩上,位于前风窗玻璃下部,碰撞发生时气囊打开可减轻行人头部与前风窗玻璃的撞击程度;同时,发动机罩后边缘在爆燃装置的作用下向上抬起,使发动机罩与发动机舱之间形成一定的变形空间,当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撞击时,减轻行人头部伤害。这些被动安全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减轻对乘员及行人的伤害程度。[4]

4、ASV简介

ASV是为21世纪开发使用的高度智能化的安全车,其主要是利用电子技术进一 比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ASV所指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或机构,而是一整套汽车安全平台。涵盖了众多的汽车安全装全平台装备。研究ASV 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轻交通伤害程度。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术等使车辆实现高度智能化,极大地改车辆的安全性。[5]

4.1、ASV 的组成及主要结构与功能[6](1)摄像机和雷达。装置授像机的目的是为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扫除育区,通过车内的显示屏显示出驾驶员看不到的死角和盲区,防止由于视线不佳造成的错误判断。汽车的前端装有雷达。雷达的功能是精确测量距离和速度,以使车辆能自动判断与前方车辆的车距,以及相对前方车辆的行驶速度。

(2)ECU。其可根据车辆的速度计算出安全距离,然后通过节气阀控制器使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间距大于安全距离,让驾驶员能更安全、高速的行驶。ECU 还能通过两车的相对速度和距离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与前车追尾的可能。一旦发现存在与前车追尾的可能,立即报警,警示驾驶员减速直至自动控制制动系统对车辆采取紧急制动。

(3)各种传感器。其包括轮速传感器、轮胎气压传感器、转向角度传感器等一些传统的主动安全装备。有了轮速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再配合制动控制系统和节气阀控制系统,就能实现在高速转弯和湿滑路面驾驶时对车辆速度的动态控制,也就是ABS、ASR.EBD、ESP 等电子系统的控制功能。

(4)心率传感器。通过检测驾驶员的心率判断驾驶者的驾车状态,是否存在打瞌睡的倾向,一旦心率达到临界值,ECU 会自动控制制动系统对车辆制动,并且发出声音和指示灯警报,以提醒驾驶者。

结束语

如今,汽车技术获得飞速提升的同时,汽车安全技术也逐渐涉及到汽车的各个方面,中国汽车安全的发展方向必将走向全面、综合和创新。只有汽车安全相关学科和技术得到完善,才能有效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汽车安全行车 篇6

一、安全行车的注意事项

我是一名汽车驾驶员,从事汽车驾驶车辆已二十余年,在多年的驾驶工作中,认真、负责、安全正点的完成每一次领导交给的任务。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操作技能,使我能独立处理雪、雨、风、泥泞等多种情况,然而在驾驶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要开好一部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汽车驾驶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接受道路信息、正确判断决定、及时反应等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要想保证安全行车驾驶员勿必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切勿疲劳驾驶。疲劳驾驶会直接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严重时会有困意(或造成短暂1-2秒的瞌睡),俗话说“一夜不睡,十天不醒”。如果在疲劳时继续驾驶车辆,那就无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不能及时发现危险情况,更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理,而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悲剧。因此,驾驶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感到疲劳时,最好停车休息一下,活动一下,洗一下脸,喝口茶水等,适当调节一下自己的大脑,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二)切忌酒后驾驶。酒精主要是麻醉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会使人的感知、尤其是视力、运动能力、判断能力下降。据交通管理部门调查核实,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发有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秒,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减慢2-3倍,同速行驶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

(三)切勿带着不良情绪驾驶。情感对驾驶来说影响很大,在积极的方面可以调动身心的一切潜力,朝气蓬勃,心情舒畅,敢于克服困难,可以提高驾驶效率;而消极的心情会使驾驶员无精打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会使自制力下降,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一位驾驶员来说,应积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清除驾驶过程中情绪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努力提高自身驾驶水平。

(四)切勿形成不良习惯驾驶。从多年驾驶实践中,本人发现有些驾驶员存在以下几种陋习:一是自动挡车司机不扶方向盘。自动挡车解放了左脚,但不等于也解放了双手。常有司机,左手打电话,右手挂挡、扶方向。其实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降低司机反应速度的错误习惯。在较高速度行驶(60千米/小时以上)时,如果车轮受到坡坑的颠簸而偏离方向,很容易造成事故。如果双手拿着其他物品,不能迅速回到方向盘处,车辆方向不稳,事故发生的概率会更高。二是开车时抽烟、喝饮料。三是行驶时气囊上面摆放物品。

二、安全行车的制动方法

驾驶员在行车中,要熟悉所驾车辆的制动性能,做到“三勤”合理使用,使汽车制动机构经常保持良好效能。

一是预见性制动使我们常用的制动方法,发现情况迅速抬起油门,首先利用发动机进行制动,同时轻踩制动踏板,使汽车降低车速,减少对机械和轮胎的磨损。

二是紧急制动遇到突然出现的危险情况,可以使用,但要谨慎少用。

三是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对驾驶的车进行定期保养,如定期更换机油、打黄油、检查水箱是否缺水和蓄电池电液液面。对各部机构进行坚固,调整以及润滑。

四是要学会掌握安全系统使用。1、安全气囊系统。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检测到冲击力 超过设定值时,安全气囊电脑立即接通充气元件中的电爆管电路,点燃电爆管内的点火介质,火焰引燃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在0.03秒钟的时间内即将气囊充气,使气囊急剧膨胀,冲破方向盘上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缓冲对驾駛员和乘员的冲击,随后又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2、 ABS刹车防抱死系统。在没有ABS时,如果紧急刹车一般会使轮胎抱死,由于抱死之后轮胎与地面是滑动摩擦,所以刹车的距离会变长。如果前轮锁死,车子失去侧向转向力,容易跑偏;如果后轮锁死,后轮将失去侧向抓地力,容易发生甩尾。ABS是通过控制刹车油压的收放,来达到对车轮抱死的控制。其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

三、安全行车的驾驶技能

1、车速安全。“快与慢”的关系是相对的,也是辩证的,应当是有快有慢,要根据道路交通条件,如果视线良好、道路宽阔,车辆可以中速和较高速行驶。再说,慢是为了快,慢是一种技术性手段,可达到快的目的。要因地制宜,视交通情况掌握车速。要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交通条例》规定车速,灵活掌握,切不能强求。

2、会车、超车与安全。汽车运行中随时都可能与迎面的汽车相遇,相互交会的机会很多,道路的宽窄、视线的好坏、行车的速度等直接影响到会车的安全。我认为驾驶员在会车时,首先应自觉做到“礼让三先”,思想要集中,减速靠右,随时准备应付意外。我在日常的行车中经常遇到一些不正常的超车现象,有的是让车不让速,不给别人创造安全行驶的条件;有的是强行超车,硬挤前车或超过后有意撞对方车辆,猛打方向盘,点刹车吓唬对方,这样超车是极不安全的,而且还是不道德的行为。我认为,如一方礼让,使其对方顺利通过,看起来方便了对方,实质上也方便了自己,这也是个“得与失”的问题,我自己经常这样想,也这样做。在行车中遇到狭路交会受阻时,自己首先做到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对待和处理此类事情,真正做一名遵守职业道德的驾驶员。

3、制动与安全。通常我们把行驶中的汽车能够强制地降低到任意要求的行驶速度,甚至降低到零,下坡又能保持着一定速度的使用性能称为汽车的制动性。影响驾驶员安全制动的因素有如下几点:一是驾驶员思想不集中,未能及时发现情况,延误了采取制动时间;二是观察情况不全面,判断情况不准,采取措施不果断,使反应时间长,反应距离加大;三是汽车速度过快,制动距离拉长,或对制动机构性能缺乏了解;四是制动装置的技术状况变坏,制动跑偏,制动时间侧滑等;五是受道路和天气的影响,如沙石、泥泞路面、雨雪天气等都会对制动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基于被动安全的汽车安全座椅 篇7

目前由于在汽车设计时考虑到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所以座椅设计时会要求座椅的倾角只有5°±2°, 而一旦发生碰撞事故, 由于巨大的惯性力, 乘员会因为其承受极限较大的髋部没有良好的约束, 而使乘员所受的冲击载荷通过安全气囊, 安全带全部施加在乘员的头部, 胸部, 腹部这些人体承受极限较小的部位, 从而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在本文中, 就针对汽车碰撞时的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座椅的倾角可以迅速增大的汽车安全座椅。

1 理论依据

根据葛如海在机械工程学报中的论文《汽车座椅座垫倾角对正面碰撞乘员保护影响分析》中的仿真结果, 随着座椅座垫的倾角的增大, 头部和胸部的损伤值降低, 而髋部的损伤值增加。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承受极限能力不同, 通过调整座椅的座垫角度, 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角度, 从而设计出合理尺寸。由仿真数据可知当座椅座垫的倾角采用25°座椅座垫倾角时头部损伤下降21.4%, 胸部损伤下降16.6%, 而髋部损伤仅仅增加8.2%, 腿部损伤依然较低。但继续增加倾角已不能显著改善头部、胸部损伤值, 而髋部加速度急剧增加。

2 基于被动安全的汽车安全座椅的设计

2.1 整体方案

基于被动安全的汽车安全座椅通过对现有的汽车座椅进行改进, 通过汽车上现有的传感器对汽车的碰撞检测, 当检测到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 控制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驱动装置对汽车座椅进行驱动, 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座椅的椅垫弹起一定的角度, 从而通过弹起的汽车座椅椅垫对乘员的髋部在行驶方向施加一个约束, 从而使乘员的髋部承受一定载荷, 将安全气囊以及安全带作用在乘员头部, 胸部以及腹部的集中载荷转移到座椅椅垫对乘员髋部的均布载荷, 从而降低人体重要部位的受伤害程度。

2.2 工作原理

如图1, 通过汽车上现有的传感器采集汽车的实时状态信息, 所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超声波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以及气压监测传感器 (其中超声波传感器对汽车的车速进行采集;碰撞传感器用于车辆碰撞信号的采集, 其工作原理是当汽车负加速度大于某一加速度时, 会输出碰撞信号;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安全带的卡槽部位, 用于判断乘员是否系安全带;气压传感器安装在高压气瓶口处, 用于对气瓶气压进行检测, 以便在气瓶气压低于安全值时提醒驾驶员对气瓶进行充气) 。然后经单片机判断是否发生碰撞, 如果发生碰撞, 单片机会输出信号, 控制电磁气阀打开, 从而接通高压气瓶对气缸充气, 控制座椅弹起25°, 对乘员进行保护。

2.3 座椅设计

1、气缸;2、活塞杆;3、铰接球;4、椅垫;5、控制阀;6、气瓶;7、底座;8、旋转轴;9、座椅靠背。

如图2, 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 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电磁阀打开, 这时存储于高压气瓶的高压气体会对气缸进行充气, 通过计算, 气缸会在25ms内充满气体, 使气缸活塞杆伸出, 驱动座椅椅垫绕转轴旋转25°, 使座椅的椅垫在汽车行驶的方向给乘员一个束缚, 将由于惯性力对乘员产生的冲击力由人体承受极限较薄弱的头部、胸部、腹部转向人体承受极限较高的髋部, 减少了乘员在汽车急停或撞车时在车内受到的撞击伤害。

3 总结

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在一瞬间发生, 而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反应及补救措施, 是使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伤害的关键因素, 上文中所提出的汽车安全座椅通过存储于高压气瓶的高压气体进行驱动, 具有响应快, 稳定性好的优点。此外, 由于汽车后排座椅没有安装安全气囊的平台, 后排乘员缺少安全保护装置, 通过文中提出的汽车安全座椅, 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文中提出的汽车安全座椅通过在碰撞瞬间使椅垫弹起, 可以将乘员所受的载荷进行转移,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乘员脆弱部位的伤害程度, 并有效的降低或消除安全带的下沉效应。

参考文献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问题的探讨 篇8

1安全气囊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电控系统、气囊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是当汽车受到剧烈碰撞时, 由车身受到的碰撞信息传递到中央控制器, 由控制器决定是否要打开安全气囊, 当所测的速度或者撞击程度超过临界值, 中央控制器会下达点火命令或者是传感器直接点火, 通过电路传递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或者是把储存的安全气体爆炸释放开, 通过膨胀的安全气囊来吸收二次撞击的动能, 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的目的[1]。

2当下安全气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气囊无危险时的自动弹开

汽车在正常行驶时, 由于传感器的接收问题, 或者是气囊的线路故障, 很可能导致气囊的突然弹开, 直接对驾驶员造成伤害或者是对驾驶产生影响发生车祸。而且还会产生完全不必要的浪费, 不仅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反而加大驾驶员的危险。由于气囊电路控制极其敏感的原因, 所以就要找出可能引起电路发生的各种不必要的因素加以排除掉, 这样才会最大限度的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2.2发生危险时, 气体容器弹出碎片

气囊的启动会对驾驶员造成伤害。由于车祸发生的时间只是在一瞬间, 这就加大了对气囊弹开速度的要求。气囊的弹开要非常快速, 而爆炸性弹开的弊端就是气体爆炸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气体容器弹出碎片伤人的事故的发生。2015年11月份, 汽车安全气囊生产商由于高田被美国公路交通管理局开出了高达两亿的罚款, 巨额罚款的背后则是高田使用硝酸铵作为安全气囊的推进剂, 从而引起气囊的爆炸性破裂, 导致7死多伤[2]。

2.3安全气囊正面撞击未起爆

车子发生正面剧烈撞击的情况下, 安全气囊有时候未弹开。汽车发生撞击时, 由于撞击程度不同或者撞击的着力点不同, 有可能导致安全气囊的系统遭到破坏, 从而无法正常的传递弹开信息, 由此起不到保护作用。而许多企业对此不加以改进却以“撞击点不对, 撞击力度不够”等理由搪塞。从而无法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3安全气囊的改进措施

3.1现代化传感器的应用

磁电式传感器的发明, 应该要应用到现代汽车安全气囊中。磁电式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受到碰撞时, 由于撞击力度非常大, 其速度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 而磁电式传感器会接收到这种速度的变化, 变化成感应电势输出。 磁电式传感器的优点在于其不需要辅助电源, 因此会杜绝因为剧烈碰撞导致的电路故障而使气囊无法弹开的现象。

3.2智能化的中央控制器

以前的气囊因为其对撞击程度感应的不精确, 所以会导致非剧烈碰撞而引起气囊弹开, 对驾驶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或者妨碍其安全驾驶。而在信息飞快发展的今天, 现代化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也要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化的处理系统会系统性的对传感器传递过来的信息加以分析处理, 从而更加准确迅速的作出判断。于此同时, 智能化的处理系统会加强对各种干扰因素的抵抗力, 从而有效的减少因为撞击力度或者撞击点不同, 引起安全气囊未弹开的问题。

3.3剧烈反应而又相对安全的气体

由中央控制器下达的点火信息点燃并向气囊充气, 使气囊在短时间内膨胀, 从而使得安全气囊起到对驾驶员的保护作用, 而用硝酸铵等推进剂还是存在许多无法避免的弊端, 由高田案例的调查可知, 是由于高温潮湿等气候条件引起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受损, 而企业在制造的过程中早应该把这些问题考虑周全, 而不是等事故发生后再去弥补。企业在制造过程中要采用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气体, 如:氮气, 首先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不容易被破坏。其次, 其氮气的化学反应十分剧烈, 也满足的瞬间充气的需要。第三氮气相对于以前的发生剂而言较为安全环保, 产生的热量少。因此, 安全气囊要采用相对而言优点较多的安全性气体。

3.4反应罐及周围部件的防爆性

安全气囊的气体是爆炸反应, 短时间内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和冲击力。这就要求气体的反应罐和气囊周围部件的防爆能力要好。防止气体发生反应时, 会引起反应罐发生爆炸, 飞起的碎片飞出伤人。安全气囊周围的汽车部件要采用质优的材料制作, 而不能只考虑企业的制造成本, 要坚持企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样才能造出优质的产品。而气囊的材料既要结实, 还要考虑到避免驾驶员发生二次伤害, 因此要采用羊皮或者更好的质软的材料, 可以避免因剧烈的发气体反应而导致的各种对人体的不利因素。

4结语

安全气囊作为一种当下必不可少的汽车配件, 其中的各种零部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其质量的好坏或者其改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性命。所以他不再是一款产品, 而企业应把其作为一个驾驶员的守护天使来对待, 来研发制造。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 各行各业都有其里程碑式的突破,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相关产业的历史性突破的技术应用到气囊的制造中, 借此以达到造福大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香芹.基于整车安全性的汽车安全气囊模块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 .

汽车安全集成 篇9

主动安全的分类

安全系统可以处于信息、警告、半自动控制,或全自动控制四个层面。每个层面在驾驶员和汽车之间的交互和干预类型是不同的。

主动系统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其中一种,以汽车碰撞前后的时间区间对这些技术进行分类。在这种方法中,针对不同的时段设计不同的安全系统或模式。比如碰撞或事故发生前的时刻,系统根据可预防性碰撞、可能发生的碰撞,以及迫近碰撞这三种不同情境区分,针对不同的情境启动相应的主动安全系统。

主被动的集成

作为汽车安全策略的一部分,各种被动和主动安全系统被自动集成起来,以增强安全性。例如,配备预紧装置的安全带,可以在汽车防碰撞雷达检测到迫近碰撞情况时提前启动,把车内人员更牢固地系在座椅上,从而降低伤害风险。但这只是安全集成策略众多模式中一个简单的例子。

从整体去看集成安全,传感器可以提供额外的状态监控和态势感知功能。安全算法基于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用各种确定性和随机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估、估算、感知和判断。这些算法可以提供最优化、安全的纠正措施,类似于熟练驾驶员在紧急状况下会做出的判断。这些判断可充当智能副驾驶的角色,最后转换成具体的车辆控制操作(如制动、转向等)。互动/干预/驱动的实际功能是安全系统设计的一部分。如表1所示(从信息层和警告层到完全控制层),其执行层次可能不尽相同。

车与基础设施间的通信

车辆间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数据通信正推动着新一波的汽车安全技术革命。一些设备制造商已示范了其车辆通信技术。该技术可以向驾驶员发出路口碰撞警告,减少驾驶员因视觉盲点而导致的事故。目前,相关机构正在评估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和其他通信协议对于不同安全应用的适用性。美国交通部在其智能驾驶计划(IntelliDrive)的指导下,正在进行现场操作试验和协作研究,以推动未来的标准制定。许多其他集成安全系统也将不断涌现:车道偏离控制、偏道警告和控制、辅助制动、盲点警告、路口碰撞警告、智能速度顺应系统、驾驶员困倦检测和警告、违例驾驶员辅助等。这些技术有些已经上市,有些还处于开发之中。

参考文献

[1]Blum J,Eskandarian A.The Threat of Intelligent Collisions.IEEE IT Professional.2004,6(1):24-26

汽车淋雨检测线及其检测标准 篇10

淋雨线是用来检查整车封闭部位的密封性 (如:挡风窗玻璃、行李箱、组合灯等) 。它主要由房体、板链式输送线、喷淋系统、淋雨控制系统、热空气吹风系统和防火系统组成。

1.房体

房体是一个封闭的检测区域, 采用的是复合墙体结构, 内层为镀锌板, 外层为彩钢板, 中间填充隔音材料。墙壁侧面一般都开设玻璃小窗, 便于观察淋雨房里的淋雨动态。

2.板链式输送线

输送线自动将停靠在板链上的车辆送到淋雨房进行淋雨检测。

3.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由淋雨检测区和污水处理区两部分组成。

淋雨系统产生模拟人工降雨, 由水泵、污水过滤装置、吸水池、喷嘴、管路等组成。水由水泵从吸水池中吸出, 车辆经过喷淋后, 污水再回到回水池进行多级沉淀、过滤处理, 处理后的水再循环利用。

4.淋雨控制系统

淋雨控制系统包括远方控制柜与变频控制柜, 根据流量计实际通过流量信号反馈至远方控制柜后, 和给定值进行比较, 通过变频控制柜进行内部PID调节, 自动追踪给定值, 实现闭环连续调节。该淋雨装置控制系统实现雨量可以通过阀门和变频器控制进行调整, 系统调节稳定可靠, 抗干扰能力强。同时该系统还能对淋雨相关设备 (水泵、电动机等) 实施监控, 如遇设备出现故障就会自动报警。

5.热空气吹风系统

进入下道工序检测前, 车身必须保证清洁, 车辆喷淋后要对车身上的水进行吹干。吹干有冷风、热风两种形式。我们采用的是热风吹干方式, 通过燃烧天然气提供热能的方式, 对车身吹干。

6.防火系统

安装在天然气燃烧器周围预防火灾的发生, 包括火警探测仪和气体探测等。

淋雨检测标准

1.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所述汽车防雨密封性是指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在规定的人工淋雨试验条件下, 关闭车窗、门和孔口盖时, 防止雨水进入车厢的能力。

(1) 渗水从缝隙中缓慢出现, 并沿着在内护面上漫延开去。

(2) 慢滴水从缝隙中出现, 并且以≤60滴/min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 断续地落下。

(3) 快滴水从缝隙中出现, 并且以>60滴/min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 断续地落下。

(4) 流水从缝隙中出现, 并沿着或离开车身内护面连续不断地向周围或向下流淌。

(5) 灯雾水前照灯、后组合灯内部出现雾状, 影响灯光亮度和强度。

(6) 灯进水前照灯、后组合灯内部出现水珠。

2.淋雨试验条件

(1) 管道压力soft:160~280kPa (hard:200~420kPa。

(2) 淋雨时间时间T≥5min。

(3) 降雨强度见附表。

(4) 管道流量Q≥110m3/h,

式中Q1、Q2、Q3…——车体不同淋雨部位流量;

F0——车体待测部位规定降雨强度;

A0——车体待测部位对应标准面积。

3.检查程序

(1) 降雨强度测定 (自身测定, 外部测定) 一种情况是自身带有流量计。另一种情况是在与降雨强度规定值不相同的受雨部位对应的淋雨管路上, 分别设置节流阀或全部淋雨管路, 仅设置一个共用节流阀, 并且各淋雨管路上设置喷嘴的密度与它们降雨强度的比值相对应。

(2) 喷射压力测定一种情况是管路系统中已设置压力自动调节阀的淋雨设备, 只需定期进行压力检定, 而试验前喷嘴喷射压力无需再测定。另一种情况是, 管路系统中未设置压力自动调节阀的淋雨设备, 试验前应进行喷嘴喷射压力的测定。其方法是在任意一个喷嘴口处, 用橡胶软管连接喷嘴与水压表, 调节压力调节阀使喷射压力达到规定值。

4.检查步骤

(1) 将试验车停放在淋雨线进行淋雨试验。

(2) 保证关闭好全部门、窗及孔口盖。

(3) 淋雨5min后开始观察车辆渗漏水情况。

(4) 检查大灯、行李箱、车门、驾驶舱等部位, 确定漏水状况。

(5) 最后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查卡上。

5.试验数据整理

每辆受试车的初始分值为100分, 按每出现一处渗扣1分, 每出现一处慢滴扣3分, 每出现一处快滴扣6分, 每出现一处流扣14分累计, 减去全部所扣分值即是实得分值, 如出现负数, 仍按零分计。

6.合格标准

(1) 车辆不允许出现滴、渗、流的现象。

(2) 车灯不允许出现灯进水的现象, 灯雾气的车辆在开灯60min内消失, 认定合格, 否则不合格。

结语

汽车安全座椅,我选择! 篇11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每10位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中,就至少有1人是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

当车速达到每小时50公里时,一个体重40公斤的儿童,相当于动力达到一吨的运动物体。车速增加到70公里,这个动力也就增加到一吨半,所以发生车祸时,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Volvo公司事故调查研究组证明,使用安全坐垫可将危险降低60%,而后向座椅与正向座椅相比,可将撞击力和对儿童颈部的伤害减少一半,与未系安全带的儿童相比,受伤的几率减少90%。

摒弃错误的方法

错误一:抱着孩子坐车

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据汽车安全测试结果表示,当汽车在每小时40公里速度行驶时突然紧急刹车,在惯性的作用下,5.5公斤重的婴儿会变成110公斤,在此情况下,如果把婴儿放在普通的座位上或抱在怀中,家长根本无力保护孩子,孩子甚至会成为你的一个“安全气囊”。

错误二:婴儿正向坐车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婴儿面向汽车前方也是很危险的。原来,婴幼儿头部比例大,重量相当于其全身重量的一半,加上婴幼儿颈部肌肉和韧带十分脆弱,骨骼也不结实,撞车或急刹车时,如果婴儿向前坐,孩子脆弱的颈部极易受到过大的冲力而遭受致命伤害。

错误三: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室内

司机副座是最危险的位置。而后座则是相对安全的位置。因为现在的汽车普遍有安全气囊。汽车安全气囊张开时的冲力对干成年人来说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儿童肌肉骨骼都较成年人脆弱得多,安全气囊张开时的冲击力量很有可能造成胸部骨折等伤害,还有可能造成窒息和颈椎骨折等更严重的问题。

错误四:让孩子使用汽车安全带

一般汽车座椅和安全带是专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儿童体型。如果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带,在车祸时会有机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的压伤。

错误五:不安装车窗锁和自动车门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喜欢东摸摸西看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误开了车门,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有的孩子喜欢玩电动车窗,如果孩子的手和头伸出了行驶中的车外,也是十分危险的。

选择最安全的方法

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关交通安全的专项研究显示,解决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因此许多国家都有明确要求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规定。爸爸妈妈们应该改变自己老一套的错误观念了,儿童安全座椅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须品。

儿童安全座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设计,因此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座椅才能起到最安全最舒适的效果。

1岁以下或体重4公斤以下的婴儿都应使用后向式儿童汽车座椅(婴儿型,或婴幼儿型后向)。

2体重介子9至18公斤的幼儿应使用前向式的儿童汽车座椅(婴幼儿型前向)。

3体重在18至27公斤之间的儿童则应使用儿童增高座椅。使用儿童增高座椅时应当调节汽车腹带紧密环绕儿童的髋部,同时使汽车肩带置于儿童肩膀的中央。这个体重范围的孩子还不能仅仅依靠汽车腹带,很多的事故都证实了这一点。切记不要让您的孩子将安全带绕到背后或者压在胳膊下面,这样一来几乎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

温馨提示:

婴儿皮肤细嫩,因此座椅面料是购买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是否透气、气孔细密程度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弹性和韧度等。

儿童成长很迅速,如果肩带可调空间小,那么购买的安全座椅短期内就会跟不上儿童成长需要。因此肩带有多少可以调节的余地也是购买时需要注意的因素

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1儿童座椅必须安置于后座,尤其是前座配备有双安全气囊的情况时,不要让12岁以下的孩童坐在前座。

2安全座椅要依照厂商的使用说明,用LATCH系统或车载安全带固定,每个方向的移动度不能超过2.5CM,同时还要注意其座椅的放置角度。

3经历过严重车祸的儿童汽车座椅就不应该再次使用了。即使是极其微小的隐性损伤都会导致儿童汽车座椅在下次的紧急情况下失灵。

4儿童汽车座椅的使用寿命一般为8至10年。

热力推荐:租一个儿童安全座椅

刚刚升级的小爸小妈们在挑选儿童安全座椅的时候总是很烦恼,他们的孩子必须用婴儿款,可孩子转眼就大了,几千块钱投资下去的座椅就不能用了,实在让人心痛。

汽车检测系统的组成和检测标准 篇12

目前, 汽车检测参数大多是非电量。非电量的检测多采用电测量法进行检测, 即首先将各种非电量转变为电量,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将非电量参数显示出来, 其测量原理如图所示。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被测的非电量变换成电量的器件, 在整个检测系统中占有首要地位。因为它处于检测系统的输入端, 所以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检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信号处理电路的作用是把传感器输出的电量变成具有一定功率的电压、电流或频率信号等, 以推动后级的显示电路、数据处理电路及执行机构。数据处理装置用来对测试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运算、处理。

显示器的作用是把数据处理或信号处理装置送来的电压和电流信号显示出来。目前常用的显示装置有四类:模拟显示、数字显示、图像显示及记录仪。数字显示目前多采用发光二极管 (LED) 和液晶 (LCD) 等, 以数字的形式来显示读数。图像显示是用屏幕来显示读数或被测参数的变化曲线, 有时还可用图表形式、彩色图等形式来反映多组数据。记录仪主要用来记录被检测的动态变化过程, 常用的记录仪有笔式记录仪、光线示波器、磁带记录仪、快速打字机等。

执行机构是指各种继电器、电磁铁、电磁阀门、伺服电动机等在电路中起通断、控制、调节、保护等作用的电气设备。许多检测系统可输出与被测量有关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去驱动执行机构, 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2.汽车检测参数的标准。

检测参数标准是利用检测参数测量值对检测对象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价的依据, 它能提供一个比较尺度, 如果将测得的参数值与相应的检测参数标准相比较, 就可以确定汽车是否能够继续使用或预测在给定行驶里程内汽车的工作能力。

根据标准的有效范围, 我国把标准分为四级, 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权威性最高, 行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检验标准, 具有法制性, 国家标准一经发布, 全国各个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代号为“国标”, 用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B”表示: 如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495-1993《机动车允许噪声》、GB/T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T15746.1-1995《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以及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等标准。这些标准主要用于与汽车行驶安全和产生公害有关的一些机构的检验。这类标准在使用中需要严格控制, 以保证国家标准的严肃性。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的标准, 并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在本企业范围内使用。这类标准是汽车运输企业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条件制定的, 因为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工作的车辆, 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 如在平原地区行驶的汽车, 其油耗显然比山区行驶的汽车要低;在矿区行驶的汽车, 其润滑油的污染度显然比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要高。因此, 应根据汽车的常用工况, 合理制定油耗标准和润滑油更换标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按标准的性质区分, 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等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有关试验、检测方法的标准, 通常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而制定的标准, 它是政府实施管理的重要基础。如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便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凡是国家标准中带有“T”符号的, 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T” 即为“推荐”的“推”, 汉语拼音“tui”的缩写。CB/T3845-93《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即为推荐性标准。

上一篇:抗炎药物下一篇:毒素-抗毒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