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罗兰

2024-10-13

非洲紫罗兰(精选5篇)

非洲紫罗兰 篇1

非洲紫罗兰 (Saintpaulia ionantha) 又名非洲堇、圣保罗花, 为苦苣苔科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花卉。因其花色艳丽, 品种繁多,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有“室内花卉皇后”的美誉。非洲紫罗兰在一般的人工栽培条件下, 授粉率和结实率都极低, 不易得到种子, 且繁殖周期长, 短期内难以生产大量种苗满足市场需求。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非洲紫罗兰快速繁殖可以缩短繁育周期, 获得大量成株, 并保持其优良性状, 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1]。笔者就国内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外植体的选择

外植体的种类是影响组织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植物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其离体培养的效果大不相同[2]。黄靖[3]分别以茎段和叶片作为外植体, 比较发现茎段诱导率低于叶片;卢慧颖等[4]和戴祥生等[5]发现带叶柄的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几率高于不带叶柄的叶片。同时, 非洲紫罗兰叶片组培时具有极性反应, 叶片朝上放置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叶面朝下放置[3,4]。茎与叶相比较, 非洲紫罗兰的幼嫩叶片为组培试验中最受青睐的外植体材料。

2 不定芽诱导

2.1 直接诱导不定芽

纪绍辉[6]在非洲紫罗兰组培快繁研究中直接将试管苗接种到添加有不同含量NAA和6-BA的MS培养基中, 培养50 d后发现, MS+6-BA 0.1mg/L+NAA 0.1mg/L是最好的诱导芽及丛生苗的培养基配方。曹秀敏等研究发现, 叶片外植体随着培养基中6-BA/NAA的比值逐渐增大, 诱导的芽数逐渐增多。

2.2 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

截至目前, 在诱导非洲紫罗兰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大多研究者在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研究中是采取先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出不定芽的再生途径。赵兴兵等[7]在研究中指出, MS培养基附加6-BA 1.0 mg/L+NAA0.1 mg/L能产生绿色、紧密的愈伤组织并形成大量丛芽。谢雄辉等[8]观察发现当6-BA与NAA的浓度比值为1时出愈时间较短。愈伤组织诱导与芽的分化同外源激素的浓度有很重要的关系, 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于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其调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非洲紫罗兰愈伤组织诱导往往采用6-BA和NAA的组合。张晓军[9]明确指出, 6-BA与NAA的搭配优于KT与NAA的搭配及ZT与NAA的搭配;其他研究者对比研究了在NAA浓度固定的前提下, 与6-BA、KT、ZT和2, 4-D 4种不同激素配合的诱导效果, 结果表明6-BA的诱导率最高。

3 成苗培养

师嘉临等[10]使用MS+6-BA 0.1 mg/L+NAA 0.1 mg/L培养基诱导出的小芽伸长速度快并生长健壮。谢雄辉等通过试验发现, 当6-BA与NAA的浓度都为0.5 mg/L时可使繁殖系数增加7~8倍。但综合比较, MS+6-BA 1.0 mg/L+NAA 0.1mg/L是文献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继代配方。黄靖利用该配方完成了非洲紫罗兰的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戴祥生等则认为该配方和MS+6-BA 0.1 mg/L+NAA 0.1 mg/L作为继代增殖培养基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另外, 邱运亮[11]通过试验发现MS+6-BA 1.0 mg/L+KT 0.1 mg/L+IBA 0.1 mg/L是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增殖最合适的培养基, 并且在培养基中添加0.3%活性碳能显著促进有效苗的分化。

4 生根培养

组培苗的生根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朱立明[12]探讨了NAA浓度固定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对非洲紫罗兰生根情况的影响, 经过对MS、1/2 MS、1/4 MS培养基的比较发现, 1/2 MS培养基诱导生根效率最好。但徐素芳等[13]、赵兴兵等采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作为生根培养基效果亦佳。唐艳[14]在1/2 MS中附加不同浓度的NAA、IBA和IAA, 观察到当NAA浓度为0.2 mg/L时, 生根率最高, 根系生长情况最好。在大多数的生根培养实践中, NAA、IBA和IAA三者的诱根生长效果相类似。但也有文献指出, 在诱导不同品种的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生根时, 三者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如程云清等[15]发现其试验的一个品种在1/2MS+NAA 0.2 mg/L的培养基上不仅生根困难, 而且试管苗大量发生畸变, 部分发生愈伤化, 但在1/2MS+IBA 0.5 mg/L培养基上生根率可达97.3%。谢雄辉等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0.5 mg/L KT, 发现KT在诱导生根的同时也能壮苗。此外, 在培养基中添加0.2%~0.3%活性炭, 能起到壮苗和促进根生长的作用。

5 前景展望

非洲紫罗兰的品种极多, 研究出带有广泛适用性的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指导生产, 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 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研究已经取得喜人的成果, 完全能够建立工厂化快速繁殖的流程体系。今后在进一步探索优化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方案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 根据不同时期组织培养对象内源激素的变化来调整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的配比, 在保证良好的培养效果的同时避免出现药物浪费的现象。 (2) 引入统计学方法设计试验方案和统计试验结果, 避免仅凭主观经验或肉眼观察造成的误差。 (3) 工厂化组培快繁目的要求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因此, 可以采取如瓶外生根、灭菌土作基质、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配制培养基等措施[16,17,18]。

非洲紫罗兰 篇2

非洲紫罗兰原产非洲东部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夏季怕强光和高温。生长适温为16~24℃,4~10月为18~24℃,10月至翌年4月为12~16℃。白天温度不超过30℃,高温对非洲紫罗兰生长不利。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10℃,否则容易受冻害。相对湿度以40%~70%较为合适,盆上过于潮湿,容易烂根。空气干燥,叶片缺乏光泽。非洲紫罗兰夏季需遮荫,叶色青翠碧绿;冬季则阳光充足,才能开花不断;雨雪天加辅助光对非洲紫罗兰的生长和开花十分有利。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土。

非洲紫罗兰(学名:Saintpaulia ionantha )又名非洲堇,是苦苣苔科非洲苦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全株被毛。叶卵形,叶柄粗壮肉质。花1朵或数朵在一起,淡紫色。栽培品种繁多,有大花、单瓣、半重瓣、重瓣、斑叶等,花色有紫红、白、蓝、粉红和双色等。喜温暖气候,忌高温,较耐阴,宜在散射光下生长。面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原产东非的热带地区,植株小巧玲玫,花色斑斓,四季开花,是室内的优良花卉。是国际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欧美栽培特别盛行。

非洲紫罗兰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室内盆栽非洲紫罗兰叶片。

1.2方法

1.2.1外植体消毒剪取非洲紫罗兰带茎叶片放入水中,加适量漂白粉,揉搓搅拌洗涤3 min, 将叶表面的绒毛洗净,放入自来水管下流水冲洗2h。在超净台上将冲洗好的叶片用1% 升汞溶液灭菌8min,无菌水冲洗4~5遍,无菌滤纸吸干,备用。

1.2.2接种与培 养将叶片 切成1.0cm× 1.0cm的小块,分别接种 于诱导分 化芽培养 基上,各培养基 配方分别 为配方1:MS+6-BA 1.0mg·L-1+IBA0.2mg·L-1;配方2:MS改良+ 6-BA 1.0mg·L-1+IBA0.2 mg·L-1;配方3:MS改良+6-BA2.0mg·L-1+IBA0.2mg·L-1+GA31.0mg·L-1。配方4(生根培养 基):MS改良 + 6-BA1.0 mg·L-1+NAA0.5 mg·L-1。各培养基均附加0.7%琼脂粉和3%蔗糖,pH为5.8。培养温度 为 (25±2)℃,光照强度 为2 000~ 2 500lx,光照时间为12h·d-1。MS改良培养基即将微量元素中的硫酸锰含量降低了1/4。

1.2.3生根培养及移栽将2~3cm长丛生芽分割,转入MS改良 +6-BA1.0 mg·L-1+NAA 0.5mg·L-1生根培养基中,25d后进行驯化移栽。 在培养室将封口膜打开,炼苗3d,然后取出植株, 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盛有灭菌土的营养钵中, 套袋保湿。大约7d后,小苗长出新叶去掉遮盖。

2结果与分析

2.1外植体灭菌

经灭菌消毒之后,外植体可达到100% 无污染存活,无细菌和真菌菌落产生,也无细胞杀死现象,叶片生长力旺盛。由于微量元素均富含一定的毒性,但在植物体内又不可缺少,本试验将MS培养基微量元素中含量 较多的Mn元素降低 了1/4,适应了植物的生长,较未改良的1号培养基表现了良好的生长状态。

2.2不同培养基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由表1可知,培养基3上产生的不定芽最多, 分化率、增殖率最高,可增殖近10倍,且能形成大量健壮的不定芽,有利于快速繁殖。诱导结果说明MS改良培养基明显好于未改良的,诱芽个数可提高1倍以上,不定芽生长健壮呈深绿色,另外GA3可以快速提高叶片的分化率及壮苗,3号培养基诱芽数是2号培养基的1.6倍以上,诱芽时间也有所缩短,如适当提高其含量还可使诱导分化速度缩短,分化级数进一步提高。

外植体培养7d后叶片开始膨大弯曲,叶片颜色变暗,培养12d开始在叶面切口处陆续长出绿色的芽点,并进一步发育,在20d左右即可形成不定芽(见图1)。

2.3生根情况

非洲紫罗兰属草 本,易生根,并且生根 率较高,NAA是促进生根的重要激素,无菌苗在生根培养基中10d即可生根,粗细均匀,易发根,生长较快。15d后生根率达100%,移栽10d后成活率达95%以上。

3结论与讨论

考虑成本因素,本试验将激素含量调整为适中程度,既提高了分化率又不至于增加过高的成本。丛生芽生长10d后,将其分割成小丛 或单株,剪去基部的原叶片,转入新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叶片继续分化并不断肥厚、增大健壮,呈深绿色。最佳诱导非洲紫罗兰叶片分化芽培养基为MS改良+6-BA2.0mg·L-1+IBA0.2mg·L-1+ GA31.0mg·L-1,生根培养基为MS改良 +6-BA 1.0mg·L-1+NAA0.5 mg·L-1。充分满足 产业化要求,达到了诱芽、诱根周期短、无菌率高、增殖率高、移栽成活率高、苗壮有活力、贵重药品用量低,从而更高效、节能的达到扩繁效果。

参考文献

[1]谢雄辉,谢怡青,吴炯光.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农业科技通讯,2006(8):53.

[2]龚宇舟,夏明,雷洁琼,等.我国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69,180.

[3]纪昭辉.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2003(8):5,8.

[4]张晓军.非洲紫罗兰组织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2):107-108.

[5]刘爱华.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J].农业与技术,2005,25(5):119-122.

[6]谢雄辉.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农业科技通讯,2006(8):53.

非洲紫罗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篇4

非洲紫罗兰常用扦插繁殖法,主要进行的是叶插,花后选用健壮充实叶片,叶柄留2厘米长剪下,稍晾干,插入沙床,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室温为18~24℃,插后3周生根,2~3个月将产生幼苗,移入6厘米盆。扦插过程中,用维生素比处理对非洲紫罗兰生根后幼苗生长有利,采用25毫克/升的激动素处理叶柄24小时,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从扦插至开花需要4~6个月。

2、非洲紫罗兰茎插繁殖法

茎插繁殖法也是非洲紫罗兰会选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春季花谢后.结合翻盆换土分割地下块茎栽种,成苗快,但株形不够好看,同时由于植株没有更新,生长不够旺盛。

3、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繁殖法

非洲紫罗兰 篇5

关键词:非洲紫罗兰 (Saintpaulia ionantha) ,组织培养,商业化生产

非洲紫罗兰 (Saintpaulia ionantha) 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花卉, 全株有毛, 叶基部簇生, 圆形或卵圆形, 叶背面带紫色, 花1~6朵簇生, 花色艳丽, 品种繁多, 较耐荫, 株型小而美观, 原产非洲, 被誉为“室内花卉皇后”, 极具市场开发前景[1]。其种子不易收集, 因此有性繁殖受到限制, 为此, 我们系统地研究了非洲紫罗兰叶片外植体灭菌和不定芽诱导以及生根壮苗和试管苗移栽等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素, 以期达到节约成本且生产程序简化, 实现非洲紫罗兰优良单株商业化生产的目的。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引自哈尔滨市花卉市场盆栽非洲紫罗兰优良单株, 取叶片作为外植体。

1.2 试验方法

将非洲紫罗兰带叶柄叶片置于流动自来水中洗净尘土后, 浸于洗涤剂的稀溶液中清洗, 无菌水冲洗干净后, 在超净工作台上饱和次氯酸钙溶液灭菌20min,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 将叶片放入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 剪成0.5cm2的小叶块、带长0.2cm叶柄的叶片和叶柄三种外植体, 用于初代培养接种。所有试验用培养基琼脂0.6%, 蔗糖2%, p H值调正为5.8~6.0, 分装后在1.2kg/cm2气压下灭菌20min。培养室温度调正为20℃~22℃, 光照强度1000~1500Lux, 每日光照时间为10h。

2 结果与分析

2.1 6-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非洲紫罗兰的嫩叶叶片腹面向上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每处理接种10瓶, 每瓶接种3株, 接种5-8d后, 部分培养基上的叶片从切口处开始膨大, 15~18d后, 叶片表面出现皱褶, 切口产生少量愈伤组织, 并出现绿色小芽点, 23~27d后, 小芽点长成丛芽。随着6~BA浓度的提高, 叶片外植体切口的芽点数增多, 增殖率有提高的趋势, 但6~BA浓度较高 (6~BA>1.0) 时, 不定芽多呈芽点状, 继代培养后期, 叶片增厚、卷曲、叶黄绿、苗畸形, 成苗率有下降趋势。而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 部分芽上分化的叶呈水渍状, 出现玻璃化现象。6~BA浓度适中 (6~BA0.5~1.0) 时, 叶片开展, 叶柄长度适中, 株型紧凑, 成苗率较高。6~BA度较低 (6 BA<0.5) , 丛芽不明显。从不定芽分化率、出芽系数、试管苗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评, 非洲紫罗兰最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NAA0.1。

将分化出的小丛生芽切割分开, 接到继代培养基MS+6-BA1.0+NAA0.1上继续培养, 15~20天即可继代转接一次, 小苗便以5~8倍的速度繁殖.将幼苗转到壮苗培养基MS+KT0.1上, 增殖系数降低, 长生长加快、变粗。

2.2 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三种不同的外植体, 接种于MS+6-BA1.0+NAA0.1中, 每种外植体接种10瓶, 每瓶接种3个。试验结果见表2, 对于不定芽的诱导, 叶柄诱导率为零, 且随时间延长大部分茎段外植体褐变死亡;而不带叶柄的叶片的诱导率为43.3%, 带叶柄的叶片诱导率为56.67%, 另外试验中观测到带叶柄的叶片由叶柄与叶片相连处首先开始诱导出不定芽, 并且此处不定芽产生的数量也较其他部位多;小叶块不定芽产生于伤口处, 诱导率要低于带叶柄的叶片。因此, 带叶柄叶片是最好的外植体类型。

2.3 不同激素种类与水平对不定根分化的影响

将1~2 cm高增殖苗, 切成单芽, 接种于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 每处理接种10瓶, 每瓶接种5株。培养5~10 d, 部分处理中形成小须根突起, 连续培养20 d后, 随机调查统计生根率及须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非洲紫罗兰较易生根, 在MS中附加IBA0.5生根率最高, 且根生长健壮, 自然匀称。

2.4 生根试管苗的移栽

非洲紫罗兰在移植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 浇水多易烂根, 浇水少易萎蔫枯死, 因此基质选择透水良好的珍珠岩。选生长健壮, 没有玻璃化现象, 具有4片以上叶子的无菌苗进行移植。移植前1-2d将培养瓶口打开进行炼苗, 移栽时把苗从培养基中拨出, 将根上的培养基冲洗净, 要求气温在25℃左右, 空气湿度90%以上, 特别在移栽开始一段时间温度和湿度应与培养瓶内相近。苗移人盆中约1个月后, 发现长出新叶, 说明移栽苗已成活。移栽成活的苗忌直射阳光, 移栽成活率达到94%以上。

2.5 无菌苗体外生根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简化生产程序达到商业化生产的目的, 对生长健壮、高2.5cm以上的增殖苗直接进行体外生根, 其移栽程序与生根试管苗移栽相同, 成活率达到86%。

2.6 快速繁殖程序

非洲紫罗兰工厂化生产全过程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周年进行, 由一株优良单株年扩繁达到50万株的最优程序如下:外植体诱导分化 (在培养基MS+6-BA1.0mg/L+NAA0.1mg/L中24-30天) -继代增殖、壮苗 (在培养基MS+6-BA1.0mg/L+NAA0.1mg/L中15-20天) -无菌苗体外生根 (在珍珠岩中20-35天) -定植上盆 (在素纱或珍珠岩:泥炭土=1:2中25-30天) -开花 (90-120天开花) 。

3 结论

非洲紫罗兰引入我国后, 已有无性繁殖相关技术的报道, 在试验中除了确定组培快繁条件外, 还重点考虑了降低生产成本, 以满足商业化生产的方法。

3.1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非洲紫罗兰进行快繁, 可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种苗, 从而有利良种引进与繁育。

3.2 本试验研究表明:

非洲紫罗兰叶片外植体在MS培养基附加6-BA1.0, NAA0.1, 葡萄糖2%, 琼脂0.6%上培养, 产生绿色紧密状态愈伤组织并同时形成大量绿色丛芽, 并可在同种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壮苗培养基为MS附加KT0.1;生根培养基为MS中附加I-BA0.5。

3.3 生根良好, 炼苗效果好工厂化育苗中最关键的一步, 试验中

我们利用了体外生根方法, 虽然生根率较试管内生根虽稍有下降, 但减少了试管内生根的过程。每株非洲紫罗兰的生产成本约为1.60元, 而利用试管外生根一株苗就可节约生产成本0.20元, 按照年产50万株苗计算, 即可节约生产成本一万元, 计算可节约生产成本的1/8。

参考文献

[1]李宪章.非洲紫罗兰与紫兰[J].中国花卉盆景, 2000 (10) :4-5.

上一篇:汉英翻译错误规律下一篇:基层广电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