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结构缝

2024-12-02

建筑物结构缝(通用10篇)

建筑物结构缝 篇1

摘要:水工建筑物由于在水下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出现结构缝, 针对这些结构缝, 笔者在传统的缝处理方法上加以改进, 提出了新型的结构缝处理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结构缝,处理方法

水工建筑的主要使用材料钢筋砼, 由于多种原因, 水工建筑物在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 由于水压和常年在水中浸泡的原因, 经常发生漏水电现象。由于江河水, 特别是地下水, 是一种混杂的液体, 里面经常有溶解的气体、矿物质、有机物等等, 持续不断的渗漏水会将砼中的钙化物源源不算地带走, 导致砼碳化, 是它的表面形成蜂窝, 麻面的现象, 也会使钢筋受到腐蚀。施工时, 工人因粗心大意, 怠于施工, 不具有责任心造成结构缝周边存在施工杂物, 如木板、木工条等, 形成漏水通道也是造成渗水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既然勾缝渗漏导致的问题, 还有很多, 但是这些问题无疑每个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 水工建筑物的渗漏问题必须及早发现并进行处理。这些渗漏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水工建筑物结构缝、输水隧道和渡槽伸缩缝导致的。

水工建筑的结构缝一般都有止水片, 但是缝表面上的止水胶带因年久老化和破损而失效, 所以结构缝就完全靠沥青防渗, 但是沥青不能形成整体, 是呈现一种输送结构, 这对水工建筑的危害是极大的。所以, 传统的结构缝处理方法有着很多的弊端, 经过施工实践, 逐渐摸索出了新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步骤是:除掉原来结构缝上已经破损失效的止水橡胶带, 然后填入塑性的防渗材料, 再换上新的止水橡胶带。再在重要的部位设立一道止水铜片, 来进一步加固, 以确定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现在已经证实了这种方法确实比较有效。但是由于翻身材料价格比较高, 塑性材料害怕高温, 容易造成流动, 特别是填竖直缝是, 时间越长, 防渗材料脱落的就越厉害, 所以必须用其他材料来固定防渗材料, 这就又为工程增加了一道工序和大量的工作量。不但如此, 止水铜片的价格偏高, 制作难度大, 安装方式复杂, 耗费时间多。但是如果不用止水铜片, 防渗材料就会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破损, 是的化学浆液溢出。因此, 笔者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我们知道, 在以下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泡沫塑料板代替沥青砂板作嵌缝材料, 在水工建筑过程中经常把它用作结构缝的内衬来限制塑料性防渗材料的流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多年的经验, 提出了新的处理措施:在现场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做嵌缝防渗体。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 主要性能如下:

该类型缝在封缝之后, 还要对缝中进行化学灌浆, 所以封缝材料必须要具有抗压能力。封缝处理要由外向内一次为砂浆保护层、止水橡胶带、塑性防渗材料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它的取用厚度可以按照缝宽来确定, 因为混凝土的粘结力很大, 所以在缝宽约10厘米的时候, 其厚度为8~10厘米即可。因为其本身具有防渗功能, 所以其外层的防渗材料可以适当减少用量, 如果为了是施工更加快捷, 成本降低, 可以选择在外层喷施聚氨酯泡沫塑料来代替传统材料。本文只论无压和低压输水隧洞, 因其缝常有地下水渗出, 在处理前必须采取导流封堵措施, 使缝面处于干燥状态, 以利施工。如果缝中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 则只需喷施3~4cm厚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若需化学灌浆, 可先喷施一层3~4cm厚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再做一层较薄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 也可采用其他的塑性防渗材料。下面说明渡槽伸缩缝的处理。此类型缝主要靠止水橡胶带止水, 因而只需在缝内侧给止水橡胶加一保护层, 以防止橡胶过早老化。施工时先在缝中喷施较薄一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 再设置止水橡胶带, 槽身内侧 (过水面) 用丙乳砂浆作止水橡胶保护层。其他类型的伸缩缝处理, 可根据具体情况, 参照上述方案进行处理。

下面来介绍一下主要的施工手法:首先要除掉已经破损和失效的止水设施, 清理表面脏污, 确保粘合面干净、干燥和平滑。然后准备喷入设备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其中包括:料罐、搅拌机、喷施主机、管道和喷枪, 并按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和助剂。接着用喷枪伸到要喷施的面上进行喷施。第一遍喷涂的时候不能够喷涂的过厚, 应该扫动着喷施, 均匀准确的喷施到目标厚度。

除了上述的方法, 改进水工建筑结构缝的新方案还有很多种, 无论是哪一种, 目的都是为了根治渗漏, 提高水工建筑的质量, 确保人民的财产安全。防渗堵漏、加强加固的材料有很多种类, 选择一款质量好、性能稳定、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施工方便的防水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哪一种处理结构缝的方法, 只是选择的防水材料不相同而已。除了上文中所述的防水材料, 环氧树脂也是除了钢筋和水泥以外经常被应用的材料, 而且把环氧树脂喷涂在结构缝的方法也很简单, 施工中主要依靠橡胶管的弹性压力自动完成注浆, 因灌浆压力压入到混凝土毛细管中的空气能够通过混凝上的自然呼吸作用排出。而对于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 则可以采用低热或者中热降低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的方式。对于因为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可以在产生裂缝的位置, 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对裂缝部位的表面进行修补和涂抹。而且在对结构缝进行上述处理加固之后, 可以采用钢板及碳纤维进行加固, 因为此混合物可以与原结构缝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样使得结构能够承受的压力增大, 起到加固的作用。

水利工程和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水利工程的安全是对周边生活的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大的保障。运用新方案对水利工程的结构缝进行填充可以加大水利工程建筑的安全程度, 它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方案和传统的方案相比, 显然更具有优越性, 这对于水利工程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雍传德, 周元, 雍世海.房屋渗漏通病与防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梁文珞.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新方法, 2010.

[3]严振石.水工建筑物结构缝渗漏的处理, 2011.

建筑物结构缝 篇2

【关键词】复合结构;板缝处理;防渗处理;工程实践

1 钢混凝土复合板式结构的开裂情况分析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板式结构的技术不断更新,但是板式建筑结构中板缝防水的技术仍然是均较为重要的关键问题。从施工的实践中得出以下板缝防水施工出现的问题:

1.1 竖向裂缝

此种情况主要是沿着竖向左右两个板间发生,两板之间因为温度的改变而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而导致板缝发生胀缩而形成的。裂缝往往出现在不同材料的边缘,即防水材料与板材相结合的部位,其长短不一,这就是因为不同材料的胀缩差异导致的。

1.2 横向裂缝

此种裂缝与前面的竖向裂缝相似,只是方向不同的是沿着水平方向发展,这种裂缝的成因与温度也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同时也与上下板的活动载荷相关,在此双重作用下形成横向裂缝。在工程结构中,即使板材的宽度大于板高因为水平裂缝而形成也因为受到双重作用而大于竖向裂缝。

1.3 在混凝土复合板板缝防水工程中还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混凝土板上出现一个干粉层,这层干粉粘附在水化良好的混凝土结构上,是一层没有水化的颗粒或者一些其他粉状物质。这时因为混凝土复合板预制和安装的时候,混凝土板面出现脱水,在与其他板材相互粘合的时候,就会因为这层粉状物质与混凝土结构的之间的粘合强度降低。在与其他防水材料粘合的时候嵌缝材料能与混凝土板上的分层结合,但是在发生变形的时候就会因为粉状层脱落而导致粘合层失效。

2 混凝土板缝开裂的机理与防水机理

2.1 板缝的变形和裂缝预估

从前面分析的结果看,开裂主要是因为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的。同时在建筑整体上所承担的还有风载荷。这些都会引起板缝的变形从而引起板缝的防水层开裂而降低了防水效果。

2.1.1 温度影响

在分析中可以利用实际案例进行计算,如果板宽计3.6m,高为2.9m的钢复合混凝土板的板缝为20mm。此时不考虑板缝因为小幅度温度变化而变形,而此时引起开裂的温度就变为混凝土板的温度变形。而公式则为:

△W=α△tW

公式中:△W是混凝土板的温度变形量;α则是混凝土的变形系数;△t则是混凝土的温度变形梯度;W是混凝土结构板的尺寸。利用经验数据夏季和冬季的混凝土板面的温度变形是存在差异的,夏季墙面的低温通常按照20度计;冬季则按照最高温度20度计,此时混凝土的膨胀系数取值为1.5×10-5,但是因为结构上的差异,在冬季墙外的温度差异较大,受到墙体保温层的影响还可能会高于环境温度,因此进行设计和估算的时候应严重墙面的温度进行计算和分析。如:某工程在夏季墙面实测温度为45-55度,冬季夜间温度则降低至-10度到-15度。因此在该地区夏季按照60度计算而冬季则为-15度。

理论上,板间竖缝的横向形变应大于板间的横向缝的竖向变形,但是经过实际的工程测量发现,前者要明显小于后者。可见影响板间的裂缝的因素不仅仅是温度的影响,還有风载荷的影响,也应在考虑的范围内。

2.1.2 风载影响

建筑的体积越大其受到风载荷的影响也就越大,对于横向缝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材料开裂后不能在弹性作用下弥合,所以裂缝还会在下次摆动是开裂,就会产生裂缝叠加。而最大的动态作用和叠加作用对混凝土板横向缝的竖向开裂,不能大于两板向相作用之和,因此考虑的是混凝土板的往复摆动,同时加之混凝土板在竖向承受的温度变形,所以实际上混凝土板横向缝的竖向变形最大。

某项目经过对风载荷的分析和板材承载能力的综合考虑,如果采用防水砂浆对板缝进行填充防水,并在表面利用聚氨酯材料进行涂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的裂缝宽度为2.3mm,而在工程中获得实际数据为2.0mm。因此此种方式可以适应工程需求,这就是考虑到风载而选择材料的基本思路。

2.2 板缝防水机理分析

2.2.1 材料粘合效果

板缝之间如果要达到水密效果,首先就是靠嵌缝物质的粘合作用。同时这种粘合物质应具有较好的粘合强度和变形性能。所以板缝间的嵌缝物质在两板之出现变形时能够承受张拉和压缩、动态载荷。如果这这嵌缝材料不能有较好的抗拉伸性能就不能达到密封的作用。

2.2.2 阻隔效果

防水材料是作为一种阻隔材料可以在较好的粘合条件下可以依靠其自身的防水能力来达到水密的效果,这主要是取决于材料的自身的抗渗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应大于P3级。

2.2.3 憎水效果

憎水主要时候在材料的表面存在一层对水分子排斥的分子,从而降低水分子的表面活性,而到防水的作用。当憎水剂乳液喷涂在粘合材料表面后,水在材料的表面的润湿边角就会增加到90度,使得材料具有了防水的性能。憎水效果的主要原理被应用在憎水乳液和防水粉等材料上,憎水乳液是依靠喷涂附着在板缝的砂浆上,而防水粉则是填充在需要防水的位置。

2.2.4 防裂效果

渗漏有时候是因为结构材料自身开裂而形成的。为了防止此种情况而引发渗漏事故,施工中除了对水泥和混凝土和其他建材进行抗裂防渗的设计,施工时还应对水泥混凝土和建筑砂浆等进行洒水养护,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养护剂等。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对混凝土中增加一些膨胀剂或者在混凝土中添加有机、无机、金属纤维等,依靠纤维来增强技术性抗渗。

3 板缝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

3.1 弹性砂浆材料

具有弹性的水泥砂浆主要是指此种砂浆 的弹性模量不大,但是极限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大的砂浆。这种砂浆在结构材料之间或者表面应用的时候,能与结构材料协调变形,防止其自身出现开裂达到粘性效果。弹性砂浆材料可以利用胶凝材料产生较大的大幅度变形,如树脂弹性砂浆。或者依靠集料性产生较大的变形性能,如胶质集料砂浆。

3.2 防水膜材料

弹性防水膜材料包括弹性防水卷材料和弹性防水涂料。弹性防水膜的极限变形材料可以达到200-400%。如聚氨酯彩色涂料等。在研究发现,如果混凝土基面出现因为载荷而开立,则相当于裂缝边缘附近的防水层在一定单位内出现较大的拉伸,按照实际的测量,防水膜材料需要的最大伸长比例可以达到374%。

某工程中,处于此种情况考虑采用了聚氨酯涂膜材料,此种材料的拉伸比例可以达到400%以上,同时在板粘合的时候利用新工艺措施对其造成非全部粘合的情况,这样就获得了更好的粘合效果,经过试验表明其效果较好。

4 结束语

在实际的应用中,钢混凝土复合板式建筑的墙板间的裂缝出现主要是因为施工环境温度影响和使用过程中的风载荷共同作用,胀缩效果和疲劳作用引发板间的防水层出现裂缝。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建筑板缝的防水机理和裂缝控制方式。其中防水材料则是在防水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采用弹性砂浆应具有较强的拉伸极限变形,即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大于某一变形系数。同时使用砂浆的同时还需要利用其它表层材料对缝隙进行后续处理以此保证材料表层的防渗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越, 张道真.坡屋面的防水概念设计[J].中国建筑防水, 2009,(08)

[2]郑建华. 建筑中屋面防水的探讨及其展望[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1)

[3]龚文晔,吴怀静,白飚.固凝(GT)防水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 2007,(05)

[4]张艳茹.浅谈板缝防水的工程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

[5]王勇,郑家玉.防水涂料在混凝土复合板式结构中的施工与应用[J].中国建筑防水,2010,(08)

建筑物结构缝 篇3

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的统称, 同时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在内的工程。自然状态下的水并不完全符合人对水的利用需求,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采取修建水利工程措施, 以达到控制水流, 防洪治涝, 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水利工程具有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即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 各服务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 又相互矛盾, 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 对环境影响很大, 工作条件复杂, 效益具有随机性, 规模大技术复杂, 工期较长, 投资多, 兴建时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进行等特点。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就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产生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结构缝常采用的结构处理方案有双墙式、交叉式、悬挑式、简支式和联合式。沉降逢的宽度需参考相关标准以达到防震缝的宽度要求。沉降缝设置在建筑物的位置: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等。

2 水利工程建筑传统方案产生裂缝及渗漏的原因

对水利工建筑物结构缝的传统处理方式是采用多层防护措施即一层防渗材料、一层止水铜片和一层止水橡胶带。水利工建筑物结构缝防渗漏水的采取安装紫铜止水片和橡胶止水带的防渗水措施, 从结构看是严密的, 但仍存在渗漏水现象。

防渗材料不只是存在价格相对较高的缺点,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出现裂缝和渗水的一部分原因正是这层防渗材料导致的, 工程在运行过程中, 某些结构部位温度会升高, 在温度较高时塑性材料易流动, 特别运用在填竖直缝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防渗材料久而久之就会落积在缝的下部, 导致上部空虚, 造成渗漏现象。

幸好水利工程建筑结构采用了多层防护形式, 止水铜片材料起到了对防渗材料相对固定的作用, 但是导致相应工序和工作量增加了。止水铜片不仅具有的价格较高, 现场加工难度较大的缺点, 而且安装繁琐、耗长。在需进行化学灌浆等有抗压要求的部位设止水铜片保障了缝中的防渗材料和止水橡胶带避免因灌浆压力而遭到破坏, 从而保障了缝的密封。但是避免不了紫铜止水片和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使用中同时局部发生位移或变形造成建筑结构缝的渗水现象。加之某泵站建筑物结构缝处理中因赶制工程, 节约成本, 怕麻烦图省事, 因止水铜片具有的价格较高、现场加工难度较大、安装繁琐、耗长等缺点,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筑结构没有应用止水铜片材料, 没有抗压措施的保障, 灌浆时缝面止水橡胶带出现破裂, 使化学浆液溢出, 导致水利工程建筑裂缝及渗漏产生。

因为使用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部分结构长年累月浸泡在水中, 不断地受到水流冲击、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的侵蚀, 加之水压的影响都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造成负面影响。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在水的、冲击、压力及化学物侵蚀下加之防渗材料和止水片质量或施工原因, 易产生发生撕裂, 导致水利建筑结构缝的裂缝现象。水利工程的水电站和泵站等建筑物在建成使用后, 因水压力作用, 通常发生渗漏现象。江河水、地下水, 都是相当混杂的液体, 水中不是纯净的水, 常常含有溶解物质如气体、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等, 持续不断的渗漏水会导致主体材料周围积水, 积水的不断累积增加、不断腐蚀冲刷着水利工建筑物的主体材料的钢筋砼, 砼中的钙化物源源不断地带走而导致砼碳化, 结构缝周边由于砼振捣不密实存在空洞、蜂窝、麻面等现象导致钢筋暴露受到化学物质例如酸的腐蚀, 形成渗水通道,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的裂缝和渗漏最终危及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施工时, 工人因粗心大意, 怠于施工, 不具有责任心造成结构缝周边存在施工杂物, 如木板、木工条等, 形成漏水通道也是造成渗水的原因。

室内环境潮湿, 墙壁装饰发霉变质, 家居发潮变形等等, 也都是渗漏水造成的。室内环境、各种家具、门窗地板、墙壁、装饰物等受到严重影响, 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各种设备尤其是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受到严重影响。水工建筑物的渗漏问题必须及早进行处理, 是水利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

3 改进水工建筑物结构缝的创新方案

为了根治渗漏, 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筑的质量, 保证人民财产的安全, 必须对渗漏进行综合治理, 以满足使用要求。

为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处理常采用除去原缝上旧的止水橡胶带等失效的设置, 填入塑性防渗材料, 再安装新的止水橡胶带, 在重要部位或需进行化学灌浆的部位则增设一道止水铜片的处理方案。

3.1 对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工艺进行创新改进

以校核洪水位作为防水设计的基准面, 对基准面以下的渗漏缝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找准水源, 标本兼治, 堵引结合, 给水源找出路, 注堵结合, 刚柔相济 (即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防水结构物, 通过刚性材料和柔性材料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止水兼具结构的伸缩功能的目的) 。

3.2 对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材料进行创新改革

防渗堵漏、补强加固的材料在国内外品种很多, 选择质量好、性能稳定、价格适中、施工方便防水材料非常重要的。

环氧树脂可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 因为它能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环氧树脂类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仅次于钢材和水泥材料被广泛用于。把环氧树脂涂布在结构缝的方法也很简单, 施工中依靠橡胶管的弹性收缩压力自动完成注浆, 因灌浆压力压入到混凝土毛细管中的空气能够通过混凝上的自然呼吸作用排出。

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不透水性, 是一种不吸水、不吸潮的优质材料, 其性能稳定, 耐热、耐霜冻、耐酸、碱、盐腐蚀、耐辐射、且不被生物化解、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聚氨酯也可以应用到水利工程混凝上建筑物裂缝修补上。可采用现场喷涂聚氯酯泡沫塑料于嵌缝防渗体中, 施工方便, 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因温度变化引起应力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可采取选用低热或中热降低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的防治措施。

对因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可采取在裂缝产生的部位, 用水泥砂浆, 环氧树脂对裂缝部位表面进行粘补、涂抹和嵌补等防治措施。

在对结构缝施工后, 可采用钢板及碳纤维技术补强加固。加入钢板和碳纤维与树脂混合材料的填充物质固化后与原结构形成一整体, 碳纤维即可与原结构共同受力。

4 结语

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 水利工程的安全关系到对人民财产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危, 对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的防裂防漏措施其关键作用, 运用创新方案改变传统方案, 对结构缝防渗防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水利工程利国利民, 水利工程的修建质量好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好的工程带给人方便, 不好的工程对人的生活会产生坏的影响, 甚至导致严重的洪涝等灾害, 特别是水利工程中建筑物结构缝的质量要严格把关, 采用何种材料、设计方案及工艺手段避免结构中裂缝的出现, 创新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缝处理,创新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树国, 孙喜龙.水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水利工程, 2010, 8.[1]李树国, 孙喜龙.水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水利工程, 2010, 8.

建筑物结构缝 篇4

摘要: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对施工缝留置的正确位置以及施工缝的处理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施工缝 工程质量 控制

0 引言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

某砖混结构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横墙承重。施工时在楼板中部留了一条施工缝,贯通房屋全宽,将该层楼板一分为二,施工缝接头未作应有的处理,一些松散的混凝土仍留在缝的一边。房屋使用后不久,施工缝处就因混凝土干缩而裂开,裂缝波及外纵墙,室外纵墙中部宜产生竖向裂缝,该裂缝在楼板附近较宽,上下两头较细。这些裂缝对房屋的使用及耐久性影响较大。

某框架结构房屋,施工缝未留在梁柱连接处,而是错误地留在一定梁果位置(即错误地将梁高按上、下两层分期浇筑)。在浇筑梁的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则产生了竖向裂缝,该裂缝处于柱两侧附近,由上向下发展。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浇筑梁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达到足够强度,他既承受上层混凝土重量又受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的震动。这样在梁高范围受拉区内留施工缝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梁的受力不利,甚至会危及安全。

2 施工缝设置的原则

2.1 施工缝设置原则:现行《馄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204—92)》中规定“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设置提出具体要求,故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柱、梁、板的内力作简要分析,进而说明施工缝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2.2 柱、梁、墙、板内力简析:对于混凝土柱,最大弯矩往往位于两端,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无变化,由此看来,施工规范对于施工缝的设置在柱两端的提法主要是基于施工便利,而目前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就不应视为质量问题。

混凝土梁、板两端常常是最大剪力处或最大负弯矩处,但装配式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均设有施工缝,多年来,此类结构在柱、梁相交处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由于混凝土浇筑问题、模板支设问题、施工操作问题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浇筑。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认识,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就不应对施工缝设置作过多的限制,因此施工缝问题。主要是对施工缝处理方法需认真研究,谨慎从事。

2.3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设置施工缝:较长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为克服沉降差异、温差影响和水泥干缩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因此,“后浇带”处会出现两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的保护和混凝土浇捣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包括地下室筏板基础中后浇带的抗渗措施。

2.4 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度问题,而且对池(箱)壁能否具有良好的抗渗、防漏问题也有很大影响。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池(箱)底板同池(箱)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内侧支模无坚硬的硬基层支撑造成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几何尺寸歪斜变形,底板钢筋踩踏位移,严重影响蓄液池或地下室外墙及箱形基础的质量。

正确作法是在池(箱)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era设水平施工缝一道,该缝可以是凹缝、凸缝,也可以是平缝,平缝内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由于池(箱)及地下室底板与侧壁相交处侧压力最大,该处都可以设施工缝,那么,在池(箱)侧和地下室外墙壁中部设置水平施工缝也不应视为不合理,但是施工缝毕竟是个薄弱部位,能少设缝时尽量少设,同时施工缝的结构及处理措施必须周密。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作如下处理:

3.1 若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人,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好的混凝土层内5一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3.2 若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

3.3 若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①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②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③大量实验表明接续面进行粗糙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接续面粘结强度。下面做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粗糙界面:a将旧混凝士适当凿毛,但此法容易伤及旧混凝土;b用高压水枪喷射旧混凝土表面,但高压水设备造价昂贵,技术含量高,在现阶段从我国实际施:技术及施工水平来看,应用高压水处理较少量的施工缝不太实际;c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方法使旧混凝土表面呈现锯齿状,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小(一般为2-4cm)锯齿深度为粘结面旧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4—1/2,切槽的平均宽度为粘结面旧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1.5倍;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④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⑤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筑混凝士。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⑥做板的竖向的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6-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

4 结束语

建筑物变形缝位置的幕墙设计研究 篇5

1 建筑变形缝的概述

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综合性能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提高建筑物综合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筑物建设中, 变形缝是加固建筑物的重要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地震、昼夜温差等因素引起的建筑结构变形破坏, 经常会在建筑敏感位置预先设置一道缝, 将建筑物沿全高断开, 使得建筑各部分成为单独的单元, 这种适应变形需求的缝就称为变形缝。根据外界破坏因素, 可以将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三种情况。

2 建筑物变形缝设计幕墙的重要性

建筑物变形缝是防止不均匀沉降、地震、气温变化等对建筑安全造成影响而设置的, 变形缝的设置能有效地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近年来, 幕墙在建筑外立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进行建筑变形缝设计及幕墙设计中, 必须考虑变形缝对幕墙的影响, 其主要原因是, 变形缝两侧相对独立的单元结构在不均匀沉降、地震、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 产生的位移不幕墙系统本身承受能力要大很多, 如果按照正常的位置进行变形缝设计, 建筑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时, 就会对建筑幕墙系统的安全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 对建筑物变形缝位置的幕墙进行专门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3 建筑物变形缝设计幕墙的基本原则

(1) 确保幕墙系统的平面变形性和抗风压性能符合相关规定。在建筑物变形缝位置设计幕墙时, 要在建筑物变形缝位置设置一个竖向分格, 同时要将幕墙骨架在变形缝的位置断开, 其主要原因是变形缝两侧相对独立的单元结构在不均匀沉降、地震、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 产生的位移不幕墙系统本身承受能力要大很多, 如果在变形缝位置幕墙骨架是连续的, 外力引起的建筑位移会产生巨大的拉剪力, 这个拉剪力会作用在幕墙骨架上, 这就会造成幕墙骨架变形超出相关规定, 从而对幕墙系统的平面变形性和抗风性能造成影响。当幕墙骨架断开后, 变形缝两侧的幕墙骨架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 这时外力引起建筑位移后, 变形缝两侧的幕墙骨架也会随着独立的建筑单元进行位移, 这就能为建筑幕墙系统的平面变形性和抗风压性能提供保障。

(2) 确保变形缝位置的气密性和水密性负符合相关规定。在建筑物变形缝位置设置幕墙时, 确保幕墙系统的安全性符合相关规定后, 要采用二次防水的设计方法来提高变形缝位置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外界作用力引起建筑位移后, 会对变形缝位置的幕墙面板竖向分格绞缝产生一个撕裂力, 从而引起绞缝撕裂, 这就会对幕墙的气密性和水密性造成影响, 因此, 要采用二次防水措施来保证幕墙的综合性能。

4 幕墙设计在建筑物变形缝中的应用实例

某建筑总面积为14325.89m2, 该建筑共有33层, 其中地下1层, 地上32层,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 施工单位为有效地提高建筑外观质量, 通过对该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决定在建筑物变形缝位置进行幕墙设计, 下面就幕墙设计在建筑物变形缝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4.1 玻璃幕墙的应用

根据外界破坏因素, 可以将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三种情况, 其中伸缩缝是建筑物变形缝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土建施工时, 经常会预留出50mm-100mm的伸缩缝, 而建筑物伸缩变形一般在20mm-30mm。玻璃幕墙是一种高级外围护结构, 不仅能确保幕墙外表统一, 还能为建筑物的自由伸缩变形提供保障。在本工程中, 施工人员采用玻璃幕墙跨越伸缩缝时, 分别在伸缩缝两侧将幕墙收口, 并按照一般的建筑物外墙伸缩缝处理方式对伸缩缝进行处理。玻璃幕墙在伸缩缝的交接方式主要是平接, 也就是伸缩缝两侧的玻璃幕墙处于同一个立面上, 分别在伸缩缝两侧安装立柱、横梁、玻璃组件等相关构件, 确保伸缩缝两侧幕墙构件处于同一个垂直面, 然后在玻璃幕墙间留出相应的变形宽度, 并将硅酮密封胶注入接缝处, 从而实现玻璃幕墙的相互连接。在建筑物变形缝位置进行玻璃幕墙设计时, 要注意建筑节能设计, 根据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气密性、透光性、传热系数、窗墙面积比等指标进行设计, 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玻璃类型, 从而确保建筑综合性能满足人们需求。

4.2 石材幕墙和金属幕墙的应用

在建筑物变形缝位置采用石材幕墙和金属幕墙时, 为满足人们对室内的观感需求, 一般会利用剪刀墙将幕墙的背面遮挡住。在对建筑变形缝位置进行石材幕墙和金属幕墙设计时, 施工人员首先要采用二次防水手段对墙体进行防水处理, 从而为建筑物变形缝的气密性和水密性提供保障。

4.3 幕墙在建筑变形缝位置的设置

幕墙在建筑物变形缝位置的设置方式有两种, 一是墩式基础设置, 二是简支设置, 其中墩式基础设置需要先设置基础梁, 然后根据墙体荷载将梁的弯矩、剪力等计算出来, 最后根据剪力的大小、地基承载力等将各个墩的尺寸计算出来, 墩式基础经常应用在一边框架、一边砖混的结构形式中。简支设置是将两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拉开一定距离, 然后利用简支构件将建筑两边联结起来, 从而满足建筑沉降要求, 这种设置方式经常适用于两个建筑物做连廊, 其设计、施工十分简单。

5 总结

幕墙具有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等特点, 将其应用在建筑物变形缝设计中, 不仅能满足建筑外观质量需求, 还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因此, 在进行建筑物变形缝处理时, 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的设置幕墙形式, 并注重幕墙安装的安全防护,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进行建筑建设时, 建筑物变形缝的设计效果不仅对建筑外观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对建筑使用寿命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加强建筑物变形缝设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缝,幕墙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初昕.浅谈建筑物变形缝位置的幕墙设计[J].中华民居旬刊, 2012 (04) :96.

孔缝结构对电磁屏蔽的影响 篇6

随着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 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大量应用于武器系统, 导致武器装备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 电磁敏感度日益增加。电磁环境的日趋复杂, 导致装备间电磁干扰, 影响正常工作。因此,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 我军武器装备能否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 实现武器装备间的电磁兼容和阻止对武器装备的电磁干扰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屏蔽是保护电子设备, 使之不受外来电磁干扰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完整的屏蔽体具有很高的屏蔽效能, 但屏蔽体上一般都不可避免地开有孔缝, 用作电源线的连接、通风或其他用途, 致使屏蔽体完整性受到破坏, 使得设备屏蔽性能下降。外部电磁场通过孔缝耦合进入屏蔽体内干扰电子设备的工作, 甚至可能会对内部设备造成故障甚至损毁。

文章研究孔缝形状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对屏蔽体孔缝效应的原理和解决措施, 对进一步探索电子系统相应的电磁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理论原理及物理模型

1.1 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是采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或低磁阻的导磁材料形成封闭面, 将内外两侧空间进行电磁性隔离, 使电磁波能量的继续传递受到阻碍。当电磁场穿越屏蔽体时, 一些能量在介质表面处被反射, 一些能量会消耗在介质内部, 使得实际透过的电磁能量会有相当程度的衰减, 从而起到屏蔽作用。屏蔽可以将电磁干扰源封闭起来, 降低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也可以将电磁敏感电路封闭起来, 降低外部电磁场对内部电路的干扰[2,3]。各种屏蔽体的性能均可用屏蔽效能 (SE) 来评价。屏蔽效能是指在电磁场中同一地点无屏蔽时的场强度E0 (H0) 与屏蔽后该点的场强度ES (HS) 之比, 常用分贝数 (dB) 表示。电场屏蔽效能表达式见式 (1) :

磁场屏蔽效能表达式如式 (2) :

1.2 孔缝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一般而言, 由孔缝耦合进入腔体中的能量要比穿过腔体壁进入其中的能量多, 因此可以合理假设腔体壁的电导率足够高而只考虑耦合能量[4]。以矩形屏蔽体为例, 根据Robinson M.P等人建立的传输线理论模型[5], 平面电磁波垂直照射的带矩形孔的矩形腔及其相应的电路模型分别如图 (1-2) 所示。传输线长度为La/2, 并且终端短路, 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os, 它是孔缝等效宽度We的函数, 辐射源表示为V0, 源阻抗Z0=377Ω, 等效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由波导腔填充介质决定, Ls, ds, Ws分别为矩形腔的长、宽、高, La, Wa为矩形孔缝的长和宽。腔体的屏蔽效能由腔内P点的电压 (电流) 与无屏蔽腔时该点的电压 (电流) 比值确定。

电磁脉冲等效为内阻等于真空波阻抗的电压源V0, 从入射波方向看, 等效源电压和内部电阻分别为V1, Z1, 如式 (3) 所示:

式中, Za为单个孔缝阻抗:

式中, k0为自由空间中的传播常数。

由于孔缝在腔体表面轴对称, 在矩形腔体里激起TE10模式为主。将等效电压V1和等效源阻抗Z1变换到P, 得电压、电阻, 如式 (6-7) :

式中, Zg, Kg表示波导的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

将腔体壁的等效阻抗变换到P, 可得负载阻抗Z3:

由上述推导可知P点电压为

如果没有矩形屏蔽体, 则P点电压为V0/W, 因此屏蔽效能如式 (12) :

1.3 模型的建立

在图1中的矩形箱体中, 建立一个线缆精简模型, 干扰源为1V电压的单极天线。该天线的一端通过47Ω负载电阻与机箱底板连接, 另一端与穿过机箱顶板的50Ω特征阻抗的同轴电缆芯线相连, 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连接在穿过机箱顶板的圆孔周围, 如图3。单极天线激励电压可由冲激脉冲产生器经同轴电缆提供。

在箱体正面的中部的同一位置设置一条宽度为0.2cm、长度为9cm的矩形孔缝和一个半径为0.75cm的圆形孔缝, 作为电磁波泄漏点, 二者面积相同, 用以比较不同开孔形状的孔缝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图4为存在孔缝时屏蔽腔体空间电场的分布情况。

根据GJB 6785-2009计算, 可得矩形孔缝和圆形孔缝的屏蔽效能分别:SE1为21dB和SE2为18dB, 通过结果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 矩形开口的孔缝屏蔽效果要好于圆形孔缝的屏蔽效果。这也与文献[6]中的分析相符合。

2 屏蔽效能测试工程实例

工程中金属屏蔽层起到屏蔽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的机理[7]: (1) 由于入射波在金属表面的反射, 因为金属的导电率比较大, 因此反射将会很大, 也就是入射波的很大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了回来, 这部分损耗称为反射损耗; (2) 少量的透射波在进入金属体内部后由于传输损耗很大, 也将很快被衰减掉, 这部分损耗称为吸收损耗; (3) 电磁波在金属内部多次反射引起的多次反射损耗。屏蔽效能应为反射损耗 (R) 、吸收损耗 (A) 与多次反射修正系数 (B) 之和。如式 (13) :

其中, 多次反射修正项与吸收损耗有关, 当吸收损耗大于10dB时, 多次反射修正项可忽略。由式 (13) 计算1mm厚度的铝板屏蔽效能。

其中, t为铝板厚度, μr为铝板相对磁导率, σr为铝板相对电导率, f为频率。

因为A>10dB, 所以不计算多次反射修正项B, 则SE=32.3+52=84.3dB。

同理得出工程中常用的金属对应的屏蔽效能, 见表1。

dB

由表1可知, 完整的金属板具有很高的屏蔽效能, 但实际使用中往往达不到较高的要求, 主要原因就是工程中的孔缝效应所致[8]。对某装备进行屏蔽措施工程应用中发现, 金属板采用折弯拼焊成型未进行其他屏蔽处理时, 屏蔽效果在30dB左右, 不满足我国军标的要求, 之后对较大孔缝采用指压簧片结构, 小缝隙使用密封屏蔽衬垫, 适当增加铆钉数量, 减小铆钉间距的间距, 并处理好缝隙处表面的电连接。采取屏蔽措施后装备屏蔽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屏蔽效能见表2。

3 结束语

孔缝耦合是电磁场通过屏蔽体进入内部电子系统的主要途径, 是电子装备系统受干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电磁屏蔽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设计屏蔽体时要合理设计孔缝的形状和大小, 研究电磁场与金属屏蔽体孔缝处的耦合规律、弄清电磁场的分布情况。屏蔽体上孔缝的分析设计对电子装备的设计、电子装备电磁兼容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程二威, 王庆国, 张滋堃.开缝屏蔽体的屏蔽效能仿真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 2008, 1 (5) :44-46.

[2]田东, 陈少昌.孔缝矩形腔屏蔽效能仿真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 2009 (11) :188-190.

[3]张钰.电磁屏蔽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4 (3) :65-69.

[4]汪柳平, 高攸纲.有孔矩形腔的屏蔽效能及其对谐振抑制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 2008, 23 (3) :560-562.

[5]王建国, 屈华民, 范如玉, 等.孔洞厚度对高功率微波脉冲耦合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4, 6 (2) :282-286.

[6]Weston D A.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蔡仁钢.电磁兼容原理、设计和预测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7.

建筑物结构缝 篇7

1 当前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方法及缺陷

1.1 在过去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一般的框架结构施工都是在浇筑完已成之后在进行下一层施工, 这种方法的选择是支模、浇筑同时进行的模式, 只有模板安装结束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但在施工中, 由于受到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工作人员的限制, 使得施工工期的间隔长短不一、浇筑的时候一般节点和混凝土接缝处理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2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对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施工而言, 其在施工中梁柱节点施工技术的选择一直都是工作难点, 也是引发工程质量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和处理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梁柱节点施工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分析, 虽然混凝土施工缝环节的施工质量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但其和原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施工效益提高明显。

1.3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虽然我们已经采用了连续浇筑的施工处理技术, 但是其施工缺陷相当明显。在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钢钎锚固和凿毛处理措施, 极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伤及到工程施工整体, 造成工程施工初始裂缝, 严重影响到新老混凝土持续强度及接触强度, 且凿毛的过程中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基于这种情况,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因为水泥砂浆和原来的混凝土讲题结构凝结及收缩的不同而引发初始裂缝, 虽然这种裂缝不一定全部是恶性裂缝, 但是其出现必然给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造成心理压力, 最终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2 梁柱节点区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要求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 通过震害调查结果进行节点施工技术的选择。在过去多年的工程施工领域, 震害引发的建筑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节点区域, 以节点的破坏、断裂现象最为突出。就这种情况分析, 其节点部位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无箍筋或者箍筋数量较少, 使得节点质量达不到工程预计标准, 从而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以及挤压破坏现象, 造成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屈服。因此, 在工程施工中节点区域的配置需要我们采用足够的配筋进行分析, 设计梁柱需要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注意梁柱节点部位混凝土等级应该和柱混凝土的等级相同或略低 (相差不能超过5Mpa) , 从而实现强节点强锚固.在竖向压力及梁端柱端弯矩, 剪力作用下, 节点区存在较复杂的应力状态, 从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等单位进行的节点实验可见, 在通裂阶段, 当作用与核心的剪力达到60-70%时, 核心区出现贯通斜裂缝, 裂缝宽度约为0.1~0.2mm, 钢筋应力很小 (不超过20MPa) , 这个阶段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

3 规范对施工缝留置及处理要求

为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若因技术或组织的原因不能连续进行浇注, 且中间的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 则应在混凝土浇注前确定在适当位置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就是指先浇混凝土已凝结硬化, 再继续浇注混凝土的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面, 它是结构的薄弱部位, 因而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当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N/mm2后才能进行, 而且需对施工缝作一些处理, 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连接, 尽量降低施工缝对结构整体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处理过程是:先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 冲洗干净, 且不得留有积水;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 需仔细振捣密实,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4 根据科研成果结合实际施工提出改进施工缝处理方法及理论依据

4.1 首先大量实验表明接续面进行粗糙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接续面粘结强度, 但粗糙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接续面粘结强度的提高不再明显。用普通凿毛方法存在明显缺陷, 而采用高压水喷射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粗糙界面, 并且不伤及老混凝土, 但高压水设备造价昂贵, 技术含量高, 在现阶段从我国实际施工技术及施工水平来看, 应用高压水处理较少数量的施工缝不太实际。因此本人提出在浇注下层柱子时, 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方法使柱子上表面呈现锯齿状, 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小 (一般为20~40mm) 。锯齿深度为粘结面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4-1/2;切槽的平均宽度为粘结面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1.5倍。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便于控制施工质量, 使粘结面上的粗糙度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这样既避开了凿毛, 避免伤及老混凝土结构, 又实现了接续面的粗糙, 且容易控制质量标准, 在接续时只用剥离松动的粗骨料。

4.2 为了减少节点区薄弱界面数量, 本人认为应在节点区二侧把梁断开浇注 (即使不断开, 由于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与梁混凝土, 也会产生界面薄弱层) , 而节点连同上层柱子一起浇注, 这样使得节点区存在三个接续面, 柱子只有一个接续面 (少了一个接续面) , 有利于提高柱子混凝土的抗剪能力, 延缓柱子斜裂缝的出现。同时也符合抗震要求的强柱弱梁原则, 延缓柱子屈服的时间, 因而使节点区同上层柱子构成整体。

4.3 根据本人多年的施工经验, 由于节点部位梁柱钢筋交叉通过及箍筋加密, 锚固等因素使得节点部位钢筋稠密, 难以施工, 因此建议使用小直径震动棒 (比如50棒) 振捣节点部位, 这样不容易伤及老混凝土结构, 且容易控制振捣质量, 尽量减少泌水量, 改善结合面的微细观结构, 有利于提高施工缝的粘结强度。

结束语

总之, 施工缝的施工和处理是任何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不可回避的, 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福林.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的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 2005 (2) .

[2]刘桂琴, 董玉华, 刘波.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和技术要求[J].一重技术, 2005 (2) .

建筑物结构缝 篇8

有些建筑物由于长度过长, 或平面曲折变化较多, 或者同一建筑物中个别部分高度、荷载或所处地基土承载能力差异悬殊, 往往使建筑物在受到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等作用时产生变形、裂缝, 甚至使建筑物遭到破坏,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需要人为地设置相应的构造缝, 使建筑物能相对位移, 以防止或减轻建筑物可能受到的损坏, 这种人为设置的使建筑物可以自由变形的竖向缝就是通常所说的变形缝。

1 变形缝的含义与分类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 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 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 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 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 沉降缝和防震缝。变形缝按其作用不同, 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1 伸缩缝

定义: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 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30mm。

1.2 沉降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 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 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 自由释放结构变形, 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 (1)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 (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 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 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 (1) 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 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 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1.3 防震缝

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避免或减轻破坏,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设置防震缝, 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 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 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 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 宜加宽20mm。

(2) 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 (1) 项规定的数值的70%, 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 (1) 项规定的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3)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 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 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 规则的结构单元, 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 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

1.4 后浇带

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 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和收缩变形缝, 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生的裂缝, 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 减小约束力, 避免出现贯通裂缝。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 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 通常每隔30~40一道, 缝宽70~100cm。一般在两部分砼浇灌后两周至一个月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N/mm2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砼补浇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应该指出, 设置结构缝会增加造价, 施工也不方便, 因此, 在确定房屋的造型和布置时, 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结构缝的设置, 尽可能不设或少设结构缝。

2 设置沉降缝

在具体设计工作中, 对建筑物变形缝设置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设置沉降缝。

2.1 双墙做法

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 其基础做法又分为二种情况:

(1) 采用偏心式基础。这种方式多用于一般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 它要求地基土承载力比较高, 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很大, 基础适度的偏心不致影响整个结构。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 低层部分基础偏心层可能大一些, 因为它的基础断面尺寸相对要小一些, 使两侧基础偏心都较合理可行。

(2) 墩式基础。也称互相跨越的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 采用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基础梁的位置、跨数、跨度确定下来, 然后根据墙体能下来的荷载把梁的弯矩、剪力计算出来, 再根据剪力的大小 (支座处) 与地基土承载力来确定各个墩的尺寸, 墩与墩之间应完全分开, 如果有必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方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 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2.2 悬挑做法

要求沉降缝一侧纵墙端部为悬挑基础, 纵墙端部没有承重横墙, 这种方式灵活性大、结构布置比较简单, 适用于各种地基情况, 但建筑构造处理比较复杂, 它需在悬挑端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自重。实际上我们也可把悬挑基础做成悬挑梁, 与墩式基础结合起来用, 这样纵墙端部也可以是承重墙, 它能更好地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

2.3 简支做法

即将两个独立单元建筑拉开一段距离, 利用简支构件联结两边, 来满足沉降要求。这种方式适用于在两个建筑物间做连廊。设计、施工均比较简单易行。

2.4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是近年在本地区应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 后浇带就是在主楼 (高层) 与附房 (低层) 间在低层部位人为地留出一道800~1000mm宽的缝, 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 主楼处沉降已基本完成, 方可将后浇带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浇筑。主楼越高, 沉降完成的越好, 越宜采用后浇带。

做后浇带的前提必须是项目所在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比较高, 压缩率比较小。后浇带应设置在梁或板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都较小的部位, 尤其是梁, 必须以梁为主要因素来考虑。后绕带的具体位置还应结合具体工程来定。

建筑中, 由于建筑使用和立面要求, 在尽管平面形状复杂、立面体型不均衡的情况下, 也要求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 况且设置这种结构缝, 防水处理较困难, 材料用量较多, 结构复杂, 施工困难, 特别是剪力墙结构, 结构缝的施工更为困难。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 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 对某些建筑物, 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 就会产生裂缝, 甚至破坏。结合多年来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经验, 对建筑中变形缝如何设置、怎样设置进行了归纳总结, 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做得更好。

建筑物结构缝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结构变形缝工艺技术要点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防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

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房建施工结构稳定的基础,在房建施工结构中,变形缝施工环节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按照设计工艺进行施工,防止出现工程事故。

变形缝施工中,其施工的难点主要是在模板环节及变形缝内的混凝土处理环节。在施工时,模板的变形、跑模及膨胀都是会影响施工质量的,所以要在模板材料选择及模板支设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此外,缝内的模板受到挤压以后,在拆除的时候难度较大,应该提前做好拆除模板的必要措施,变形缝施工完成以后,要对缝内长出的混凝土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在处理时难度较大,因此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剔除,防止混凝土固结以后进行剔凿的时候破坏变形缝的质量。

二、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关键

1.梁模板的施工。在将梁底模板铺好并将位置基本固定好之后进行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在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中,不用采取加强措施,当两侧的模板立设好之后安装撑条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用一个圆钉钉在撑条上侧面使得模板和撑条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在设置撑条的时候,要根据梁截面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间距,一般如果下梁截面的截面不超过30 cm×60 cm时,可以将撑条的间距设为10 cm~20 cm,但是考虑到模板的刚度,撑条的间距最好不要超过20 cm。在进行梁模板的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1)在配置梁底模的时候,方木楞要比模板宽1cm确保梁侧模能完全落在方木上面。

(2)在撑条上端的钉应该交错进行固定,以防出现位移或者是扭斜情况,同时要使得钉钉入之后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在拆模的时候将钉取出。

(3)如果梁截面比较高梁的侧模不稳定或者是容易出现变形的话,可以通过在梁内按照1 m~1.5 m的水平间距来钢筋支撑来加设进行改善,同时可以通过加设PVC套管钢筋拉结螺栓来对梁侧模板进行加固

(4)要用封盖模板将梁侧模顶的变形缝缝补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适当变形缝发生堵塞。

2.柱模板的施工。(1)首先,沿着柱边线立设除了变形缝所在面之外的另外三侧的模板,然后在立设变形缝面的模板,该处模板无需采取加强措施,只用做好柱箍加固的施工。等到校正好模板之后进行变形缝撑条的安装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并在撑条端部钉入圆钉使其和模板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要确保钉钉入之后要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于在拆模时将其方便地取出。

(2)对于柱模板变形缝处的模板,应支设到和梁底模底相同的高度,其上部由梁侧模支设并根据梁变形缝校正固定方式来施工。将柱变形缝处的撑条按照10 cm~15 cm的间距来进行设定,撑条要避开拉结螺栓所在的位置。用加长钻从柱的另一侧穿过柱身的方式来实现变形缝处模板的螺栓孔的开孔。当梁和柱模板完成加固之后要做好校正工作,对撑条进行检查确保其牢固没有变形才能浇筑混凝土。

(3)在拆除模板的时候,首先将钉入的钉取出来,然后将加固的支撑以及撑条去掉,随之进行其他模板的拆除,最后在对变形缝处的模板进行拆除。

3.撑条的施工。(1)如果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不相同,撑条的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梁侧模支模时,在支设好模板之后进行梁撑条的放置,用小钉将撑条和梁侧模之间固定好,然后用楔形小木楔子将撑条和梁侧模固定好。在撑条中部加设一到两根木楔子来加强撑条中部的支撑能力。(2)在拆模的时候,首先取钉,然后拆掉木楔,最后取出撑条;当柱和墙侧模支模时,在采取上述的方法的同时,要将木楔子楔在撑条的前后部以及中部。

4.钢筋的施工。(1)钢筋是房建施工中重要的建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房建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中应该选择质量达标的钢筋材料。(2)在进行钢筋环节的施工时,只需采用常规的方法将钢筋绑扎固定好并假设垫块即可。

5.混凝土施工。(1)在进行柱和墙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对于同一为位置的两柱以及墙的混凝土要交替进行浇筑,每侧每侧浇筑的高度不能大于50 cm。(2)同样采用交替的方式来浇筑梁的混凝土,要先浇筑变形缝一侧的梁,然后进行另一侧的浇筑,两侧浇筑的高度均不能大于20 cm。采用这样的浇筑方式可以确保模板两侧受力均匀以免变形缝处的模板出现位移或者是变形。如果柱的高度比较高或者是截面积比较大的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停歇一到两个小时然后继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三、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做好交底以及施工。

(2)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中规定的尺寸做好对撑条宽度的计算和控制,要使得撑条的尺寸稍微比要求的尺寸大一点,然后刨平去侧面并校准宽度尺寸以尽量减小误差。

(3)要使得柱侧模或者是梁底模板的楞面将变形缝处的侧模抵紧。

(4)要控制好撑条的间距,同时要其放置横平竖直。

(5)要确保盖板的严密性以防混凝土流淌给撑条造成破坏。

(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得梁模板支撑体系起拱,但是要确保盖板是钉紧的。

(7)在梁柱的接头处,撑条应该伸向柱模板上部10mm~20mm进而避免接头处的模板出现严重的变形。

(8)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交替进行进而保证模板受力均匀,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要防止混凝土浇筑中间隔的时间过程使得混凝土初凝,要记得个模板的表面刷一层隔离剂。

(9)在完成模板的制作之后要统一放置,尤其是当撑条遭到损坏,要及时进行回收存放。以上都是在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只要注意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对变形缝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和重点,关系到整体的工程质量。因此,为了确保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做好对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控制。

参考文献

建筑物结构缝 篇10

一、变形缝的含义与分类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 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 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 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 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 沉降缝和防震缝。变形缝按其作用不同, 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

定义: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 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 m~30m m。

2、沉降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 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 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 自由释放结构变形, 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沉降缝的设置部位: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 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 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原则: (1) 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 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 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3、防震缝

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避免或减轻破坏,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设置防震缝, 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 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 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 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 宜加宽20mm。⑵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70%, 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⑶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 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 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 规则的结构单元, 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 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

4、后浇带

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 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和收缩变形缝, 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生的裂缝, 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 减小约束力, 避免出现贯通裂缝。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 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 通常每隔30-40一道, 缝宽70-100CM。一般在两部分砼浇灌后两周至一个月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N/MM2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砼补浇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应该指出, 设置结构缝会增加造价, 施工也不方便, 因此, 在确定房屋的造型和布置时, 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结构缝的设置, 尽可能不设或少设结构缝。

二、设置沉降缝

在具体设计工作中, 对建筑物变形缝设置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设置沉降缝。

1、双墙做法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 其基础做法又分为二种情况:

(1) 采用偏心式基础这种方式多用于一般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 它要求地基土承载力比较高, 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很大, 基础适度的偏心不致影响整个结构。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 低层部分基础偏心层可能大一些, 因为它的基础断面尺寸相对要小一些, 使两侧基础偏心都较合理可行。

(2) 墩式基础也称互相跨越的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 采用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基础梁的位置、跨数、跨度确定下来, 然后根据墙体能下来的荷载把梁的弯矩、剪力计算出来, 再根据剪力的大小 (支座处) 与地基土承载力来确定各个墩的尺寸, 墩与墩之间应完全分开, 如果有必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方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 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2、悬挑做法

要求沉降缝一侧纵墙端部为悬挑基础, 纵墙端部没有承重横墙, 这种方式灵活性大、结构布置比较简单, 适用于各种地基情况, 但建筑构造处理比较复杂, 它需在悬挑端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自重。实际上我们也可把悬挑基础做成悬挑梁, 与墩式基础结合起来用, 这样纵墙端部也可以是承重墙, 它能更好地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

3、简支做法

即将两个独立单元建筑拉开一段距离, 利用简支构件联结两边, 来满足沉降要求。这种方式适用于在两个建筑物间做连廊。设计、施工均比较简单易行。

4、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是近年在本地区应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 后浇带就是在主楼 (高层) 与附房 (低层) 间在低层部位人为地留出一道800mm~1000mm宽的缝, 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 主楼处沉降已基本完成, 方可将后浇带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浇筑。主楼越高, 沉降完成的越好, 越宜采用后浇带。做后浇带的前提必须是项目所在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比较高, 压缩率比较小。后浇带应设置在梁或板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都较小的部位, 尤其是梁, 必须以梁为主要因素来考虑。后绕带的具体位置还应结合具体工程来定。

建筑中, 由于建筑使用和立面要求, 在尽管平面形状复杂、立面体型不均衡的情况下, 也要求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 况且设置这种结构缝, 防水处理较困难, 材料用量较多, 结构复杂, 施工困难, 特别是剪力墙结构, 结构缝的施工更为困难。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 建筑物已不再是人们简单的居所, 而逐渐成为人们生存空间中的一个个景点, 建筑物的形态越见参差不齐, 错落有致了。丰富的立面使设计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 变形缝就是其中之一。在工程实践中, 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 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 对某些建筑物, 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 就会产生裂缝, 甚至破坏。

上一篇:质量标准纲要下一篇:多元分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