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管理

2024-09-12

财产管理(共11篇)

财产管理 篇1

网络虚拟财产, 广义而言是指长时间虚拟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 这点是不能转换到现实生活中的虚拟财产;狭义而言是指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式, 它包括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一系列信息类产品。但由于目前网络游戏的盛行, 虚拟财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网络游戏空间存在的财物, 包括游戏账号的等级, 游戏货币、游戏人物拥有的各种装备等, 这些虚拟财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现实中的财产。究其本质, 虚拟财产即一段加密的计算机代码。

一、网络虚拟财产地位

(一) 从财产管理的角度来看

虚拟财产应视为广义的财产。我国现有法律规定, 一切具有价值可以为人们拥有的东西都可以泛称为财产, 核心在于价值属性。法律意义上的价值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含义一样, 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指产品或劳务中所体现的无差别化劳动, 使用价值即物品或劳务能满足人们需要的那一部分属性。现在网络游戏中的游戏币、经验值, 还有一些网络的虚拟空间、人物等都具有使用价值, 即恰当地满足网络使用者的需要, 同时想得到一些虚拟的财产, 网络用户必须付出劳动, 其就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一些价值属性。以网络游戏为例, 网络用户需要游戏的金币来提高其战斗力, 同时获得这些金币需要网用户的时间和金钱;在休闲类游戏中, 如斗地主等这类游戏, 想获得金币需要时间积累。因此, 虚拟财产中也凝聚了网络用户的劳动, 具有某种价值, 其具有价值属性。

(二) 从虚拟财产交易的角度来看

虚拟财产的存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而且交易规模很庞大。自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 伴有虚拟的财财产交易的网站就诞生了, 比如5173网络游戏交易网、易趣网、淘宝网等交易网站成为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先驱。同时, 一些虚拟财产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格。2011年我国仅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就高达468.5亿元, 而游还不包括一些非游戏的业务, 他们的运营基本都是以实际资产进行购买或虚拟劳动的付出为基础, 虚拟财产的形式进行交易, 可见, 我国虚拟财产市场的规模很宽广。但由于这不分资产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和界定的模糊性所以市场规模估计很难, 同时国家财经部门的空白管理也导致该方面的数据缺口大。近年来关于虚拟财产的纠纷一直不断, 法院在解决这些法律问题上也找不到合适标准, 因此关于建立虚拟财产管理的法律体制呼声一直不断。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虚拟财产管理体制, 将虚拟财产纳入管理体系变成当务之急, 承认虚拟财产的地位也是推进我国信息化的一部份。

二、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

(一) 虚拟财产市场的宽松准入方式不利于建立比较规范化的虚拟财务管理体系

游戏市场是虚拟财产的主要市场, 但目前这个市场各种游戏比较泛滥, 从而虚拟财产的保值就成为问题, 虚拟财产管理的问题也很突出。网络游戏的运营公司达到1000多家, 但真正有势力的公司比较少, 从产业的市场份额来看盛大排名首位, 占据了21%的份额;网易位居次席, 市场份额为19.2%;巨人网络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为15%。

(二)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缺失使部分运营公司管理困难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的缺失, 使得部分运营公司有“打钱工作室”或者称为“装备工作室”的情况存在, 在游戏中虚拟装备和虚拟资产不合理供给, 是虚拟资产的价格处于巨幅波动的状态。这种“卷钱模式”, 虽然能让一些运营公司获得巨额利润, 但同时可能使运营公司的商业信誉受到巨大冲击, 可见这种运营模式对于一些大型的网络运营公司没有实际运用价值。然而, 如果通过正常的基本游戏运作来维持, 网络运营的一款游戏要想盈利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因此, 同样可以看到一些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公司虚拟财产市场的管理同样存在缺失的现象, 暗地设立“装备工作室”或“打钱工作室”, 从而获取额外的收益。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一方面个体性质的交易, 即在游戏交易平台提供交易信息, 并按照一定价格进行购买游戏币和装备, 这样使得用户活动高额的回报;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平台与资产交易平台来抬高虚拟财产的价格, 这样其他玩家如果想要在游戏中更好地取得优势就必须花费更高的代价。这种做法可能缩短网络运营公司的盈利周期, 但波动的虚拟资产市场价格会使公司长期的信誉造成影响, 同时不论对于游戏运营公司管理虚拟财产价值, 还是对于政府加强虚拟财产市场的监管同样不利。

(三) 虚拟财产主体之间矛盾加剧

鉴于网络运营公司与网络用户在进行虚拟财产处理时的权利和责任没有相关的条例, 这样虚拟财产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 严重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两个主体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关于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部分网络运营公司一位虚拟财产的数据来源于本公司的程序人员, 所以虚拟资产应该归公司所有, 因此如果有必要其可以对玩家的虚拟财产进行任意支配。然而, 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对此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虚拟财产是自己花费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所得, 它的所有权是归自己所有, 网络运营公司在未取得自己的许可是不能够动用或者删除虚拟财产的;二是如果用户的虚拟财产出现被盗, 谁应该为被盗的财产负责, 并赔偿用户的损失。运营网游的公司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是用户应该自己为被盗财产负责;二是运营网络游戏的公司, 只负部分责任, 即运营网络游戏的公司与用户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责任。前提是他们一直认为用户的虚拟财产被盗是由网络技术问题所造成的, 而且一些被盗事件的频繁发生也与用户的上网环境不安全或者使用外挂等原因所造成;而用户则认为这些被盗事件的发生应该归咎于网络运营公司, 应该有他们负全部责任。他们认为公司的技术缺陷以及其提供不安全的网络游戏环境是虚拟财产被盗的主要原因, 这样所带来的损失应由网络运营公司承担。

(四) 虚拟财产统一监管缺失造成交易者财产缺乏法律保障

在相关虚拟财产交易的管理条例中, 对交易双方虚拟财产权益方面保障存在以下问题:保护范围过窄, 条例仅仅包含用户充入运营公司的现实货币才加以保, 而虚拟财产交易市场交易的其它财产却没有相应规定;另外由于虚拟财产规范条例过于宽松, 其对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无法起到一定作用。鉴于以上两方面的漏洞, 关于用户财产盗用存在以下方面:交易一方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其他用户, 但却没有一定条例加以规范;网络运营公司的相关人员监守自盗, 企图从中获得高额的收益。基于利益的考量, 虚拟财产的管理者尽量避免给出现实财产和虚拟财产的交易比价, 这样对于虚拟财产的衡量尺度就变得难以界定, 造成规范管理和虚拟财产的价值得到广泛承认变得遥不可及。当前我国相关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虚拟财产管理的条例中, 关于现实财产和虚拟财产的比价问题解释含糊不清。因此, 当用户发生虚拟财产纠纷时, 涉及相关问题就变得非常麻烦。

三、网络虚拟财产管理完善对策

(一) 加强游戏市场的准入条件限制

即游戏管理公司将虚拟财产应该纳入一般财产的管理范畴。加强网络游戏市场准入的限制, 主要是用于限制虚拟财产发行主体虚拟财产保值方面的信誉和减少低质虚拟财产种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建立国家性质的或者国家认可资质的专业评审和监督机构, 对公司的经营状况, 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从而核定出公司能进行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二是运用税收的方式进行调控, 即对超过核定的公司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进行征税。可以考虑运用附加税的模式。附加税的征收对象是企业扣减相应的税费后的总收入, 同时就公司的资信等级和运营网游的数量确定相应的税率。三是按照一些制度性的退税原则。这样不仅能限制网络游戏的违规发行, 减少虚拟财产的发行相关主体, 还加强了网络游戏市场的相关建设, 保障虚拟财产的价值。这可以运用行政法规的模式进行管理, 即如果相关网络游戏企业停止一项游戏服务必须提前60天通知, 并将之前预付或未使用的相关虚拟财产给游戏厂商的相关费用进行退还。那些没有虚拟货币但是拥有一定虚拟财产的用户, 需要根据相关虚拟财产交易价格的一定比例来进行返还。这样经过上述管理和落实, 虚拟财产的保值力和公信力可以得到重建, 从而能有效明确虚拟财产的价值和地位。

(二) 建立适合网络发展态势与虚拟财产交易规则的虚拟财产交易机制

加强相关机构对虚拟财产市场的审计力度。对网络公司与相关网络支付机构的相关账户要严查, 从对公司相关运营账户的正常使用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 因为“打钱工作室”等相关不合理的运作途径主要是采用网上银行的方式进行支付, 消费存在异常的用户的消费行为也是通过网络支付完成, 所以通过网上银行可以查到相关交易异常的行为。

(三) 制定虚拟财产相应责任条例

明确网络运营公司同交易用户双方在虚拟财产交易过程中的权责利、责任归属、缓和市场矛盾的措施、用户财产安全的保护以及网络市场良性发展的促进等。具体可为:首先, 对虚拟财产所有权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即需要明确虚拟财产所有权的用户, 其可以进行自由支配虚拟财产, 网络运营商不能在未得到用户的许可的情况下动用或更改用户的虚拟财产。所有的虚拟财产和账号必须实名注册, 未按实名注册的用户财产损失责任能够按照规定归属给用户本身。确认为公民基本财产一部分的虚拟财产在网络虚拟特殊性条件下, 需要进行必要的身份的确认。而就我国最有效对其财产进行确认的方式就是进行身份证确认, 这样才能够保障其虚拟财产权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同时, 还需要对那些违反规定非法运用相关软件、道具和用户本身原因造成的网络环境不安全行为等所造成的虚拟财产损失, 可以规定运营公司必须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对用户进行赔偿。特别是对于那些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 由于运营公司提供的网络技术未能满足网络财产的安全的需求的, 导致虚拟财产被盗造成的用户损失, 全额损失应该由网络运营公司负责。

(四) 将虚拟财产交易加入同普通财产一样的管理体系

虚拟财产交易者在受保护范围有效拓展的基础上, 明确自己的交易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进行不法交易是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从而降低用户在虚拟交易中违法违规的发生率。同时, 还可以通过建立公开且有监管的交易平台来对虚拟交易进行规范, 从而实现对虚拟财产交易者的保护。对政府而言则是需要加强对进行虚拟交易企业的审核和监管, 应该要求企业在其业务发展报告中提供下列资料:用户购买方式 (包括现金和网上支付等方式) 、用户权益保障模式、服务模式、技术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内容用户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情况等, 制度上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设立实时的虚拟财产申诉平, 有效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五) 妥善处理虚拟财产与实体财产之间的比价关系

通常情况下, 虚拟交易平台、网络运营公司以及政府有关机构和第三方鉴证机构等虚拟财产市场主体能够共同确定价值水平, 同时这样的虚拟财产交易平台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虚拟财产市场的交易状态, 其具有约40%价值决定度;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发行主体的网络运营公司, 其入价值决定度可达20%;政府有关机构决定虚拟财产交易市场是否有序, 对虚拟财产市场的良好运行具有较大的监督和管理责任, 因此它的价值决定程度可以界定为40%。因此, 可以将虚拟货币的价格定为:虚拟货币的价格=虚拟财产交易平台加权平均价格×40%+网络运营公司自定价格×20%+政府有关机构定价×40%。在此基础上, 为了保证虚拟财产市场交易的流动性, 可以根据定价模式每个季度给予变更一次。而且一切虚拟财产只能对其所规定的网络游戏、相关网络工具等有效, 其不能成为网络运营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而被人用来虚增企业的资产或者收益, 来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

参考文献

[1]刘俊彦、王化成、荆新:《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史竞群:《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增长规模》,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

财产管理 篇2

(1)各病区的医疗器械和被褥等用品,均由护士长统一领取和登记报帐,病房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财产清点簿,一般每季(被服类每月)清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

(2)各类物资可分工管理,常用流动物资需每日或每周清点,如有不符,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损坏、遗失医疗器械,当事人应按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4)财物领取应有计划,不能有积压现象,取用应按日期顺序,防止过期浪费。

(5)掌握各类物品性能,按要求妥善保管,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及物品质量。

(6)借出物品要有登记手续,经手人签名,重要物品须经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借出,备用抢救器械、药物一般不得外借,所有物品不得借出院外。

(7)贵重医疗仪器要设保管卡,建立规范操作手册,使用后要检查性能,由检查者及保管员签名,必要时班班交接,定期保养。

家族财产管理的制度化思考 篇3

家族财产的积累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一,财产拥有者的经营创造;其二,国家对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管理。所以,我们既要保障财产所有权人的合法财产权,同时要引导家族财产的良性流转。为此,应当以制度的方式保障家族财产追求的合理目标。

家族财产的增值是财产拥有者的首要选择,也是家族财产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从理论上讲增值的渠道很多,比如:直接的产业投资、资本投资、购买信托产品、保险理财、银行存款、购买债券等等。但是,这些所谓的“增值”渠道,本身蕴含着诸多风险。

由此也派生出家族财产管理者和运作者的选择。由于目前我们国家的投资理财渠道相对比较少,且有关投资理财机构运作不够规范,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这个选择过程涉及问题较多,经常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件。重点是提高专业投资理财机构的专业素养,树立对待委托人的高度责任,建立公开透明的诚信档案,强化外界监管和处罚机制。

家族财产的传承是全世界存在的普遍而必然的现象,是财产所有者的重要愿望,也是财产承继者的美好期待。家族财产传承的目的各有所望,生活所需、教育所需、发展所需、奢侈消费等等。我们赞同家族财产在资助亲属生活、提高亲属教育水平、帮助亲属创业、支持亲属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举措,这有助于亲属安居乐业。但是,我们反对由于家族财产的传承助长亲属贪婪、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家族财产传承的失策和无序不仅浪费了财产,同时还制造了一批“寄生虫”,损害家族的声誉,伤害社会肌体,后患无穷。家族财富通常是以物质形态经营和传承,而事实上,我们第一代的创业者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勤奋、刻苦、节俭的精神财富更值得传承。没有这些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也不可能积累巨大的财富。

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决策是我们创造财富的重要条件,在价值财富管理和传承过程中应当有国家意识,兼顾社会责任,关注公益事业。树立“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普世价值。

家族财富不仅是物质的,还包含了精神财富,同时蕴含着国家和社会的基因。家族财富的管理和传承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命题,需要引入于有关专业人士的参与,如:投资顾问、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等等。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制度?需要国家立法层面的制度,也需要财富管理机构的制度,更需要财富拥有者的制度意识和行动。

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初探 篇4

一、财产保险公司人员构成

财产保险公司人员按照职能划分为四大序列:

(一)销售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销售;主要指客户经理等人员。

(二)技术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核保、核赔;主要指各级核保、核赔人员。

(三)管理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管理;主要指各部门的负责人等。

(四)业务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主要指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人员。

对上述四大序列人员的薪酬管理,构成了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销售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销售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与销售业绩挂钩。

销售序列员工的薪酬结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无论基本工资还是绩效奖金都以销售业绩为基础。

基本工资按照上年度个人保费业绩核定套入销售序列员工职级体系,职级确定后一年内保持不变;销售序列员工基本工资职级体系总公司统一制定,分公司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成所在地相应基本工资职级体系。

绩效奖金按照险种奖金计提比率计算,以实际收到的保费为标准,上不封顶;按照销售人员当月各险种的实收保费计算的业绩奖金就是该销售人员的月度绩效奖金。

确定销售人员薪酬时,有两个问题是难点:一是如何合理确定销售人员基本工资职级标准,也就是说确定基本工资职级标准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不确定;二是各险种奖金计提比例如何确定才能更合理。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在确定上述问题时一般采取经验数据加主观判断。

三、技术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技术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所有技术序列的员工都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财产保险公司中这类人员特指核保、核赔人员。

各保险公司总公司有比较规范完善的资格考试制度,不同的资格等级对应不同的薪酬等级。

技术序列员工薪酬为年薪制;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年终绩效三部分;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及年度考核绩效比例固定,通常是四比四比二;工资发放时,基本工资按月100%发放,月度绩效按照月度考核指标考核发放,年终绩效按年度考核指标考核发放。

保险公司制定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奖金不仅与技术人员自己的工作质量相关,与所在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相关,更与整个公司绩效完成情况相关。

目前,核保、核赔人员工作的量化管理已经提到日程,保险公司希望通过量化工作量计算该类人员的绩效奖金,这正是该序列人员绩效奖金确定的难点。

四、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管理序列员工指销售部门的管理者,即各部门负责保费收入指标的责任人。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与部门经营成果紧密相连。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结构是:基础年薪+效益年薪。

基础年薪是根据管理者对所负责部门的年度经营的基本回报,从根本上体系了管理者价值,不与经营成果相联系。因此,基础年薪在管理序列员工的总薪酬中比重较低,基础年薪一般根据上年度该部门的保费规模确定。

效益年薪即效益收入,效益收入取决于其所管理部门的经营成果,核算管理者的效益收入的指标一般包括质量和效益类指标及业务发展类指标两大类,每一大类指标中包含若干个小指标。年度终了,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出管理者的效益收入。管理者的效益收入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分公司经营成果的分享。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难点是效益年薪考核指标的确定。

五、业务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业务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证是薪酬体现岗位价值,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岗变薪变。

以岗定薪指薪酬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根据薪酬等级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结构,并根据岗位序列和岗位等级确定目标现金总薪酬。

以能定资指根据员工胜任岗位的能力水平,确定同一薪酬等级不同员工的薪酬档次。

以绩定奖指根据员工绩效表现和工作业绩,确定员工的绩效奖金。

岗边薪变指员工岗位变动后,根据新任岗位确定其薪酬等级,保证薪酬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并随之调整岗位目标薪酬水平。

业务序列员工的薪酬是年薪制,结构为: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年度考核绩效,各部分的比例固定。

由于业务序列员工的工作无法量化, 因此业务序列员工的绩效考核成为该序列薪酬管理的难点, 目前业务序列员工的绩效考核基本上采取了与分公司整体绩效挂钩的办法。

六、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的评价

(一)财产保险公司员工薪酬管理的优势

1. 基本工资结构全司统一规范,便于管理比较,并有利于员工在系统内的流动。

2. 薪酬管理以绩效为导向,员工薪酬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实行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的绩效考核的指标,对所有员工均实行月度绩效和年终绩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应用于发放绩效奖金。这样,公司员工会更多地关注公司与部门的绩效,真正实行员工薪酬与公司业务发展共沉浮。

(二)财产保险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有待改善和提高

1. 职务梳理基础工作需强化。

加强基础工作,严格职务设置、职级评定等相关原则和办法,对分公司职务、职级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校核,确保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在明确部门关键职责基础上,加强职务说明书的修订,完善工作,使其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并成为分公司员工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 薪酬管理集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

哪些财产为夫妻一方特有财产 篇5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依物权法关于所有权取得的原理,夫妻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应属个人财产。如果该财产的取得权利发生于婚前,而财产的实际取得在婚后的,也属婚前财产,应属夫妻个人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该规定颇值商榷。第一,该项规定创制了物权的取得时效制度,但我国现行民法尚无物权的取得时效制度,因此,该规定没有立法根据。第二,该项规定没有区分财产的原物与添附。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作为原物并未包含夫妻双方的财产投入和劳务投入,若将其转化为夫妻婚后共有财产则有悖于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则。第三,该项规定不利于人们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正确观念,如果适用不当会助长有的婚姻当事人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因此,针对实际中的问题,应该特设规定,明确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特有财产,不因夫妻关系的存续而发生改变。当然,当事人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婚姻法》修订案施行(2001年4月28日)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的上述规定将失去效力。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所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是专门用于夫妻一方的治疗费用,应属夫妻特有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医疗费用的支出在前,医疗费用的赔偿在后,而医疗费用提前支出是用夫妻共有财产支付的,则在医疗费赔偿获得后,应扣除预先支付的部分。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确定继承人及遗产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在遗嘱继承中,遗产的继承人及其继承遗产的数额都是由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指定的。国家确立遗嘱继承制度,是为了使公民能够充分行使对其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分遗产,选择自己忠实可靠的遗产继承人。如果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依遗嘱继承的方式继承所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规定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实质上是改变了遗嘱的内容,是与《民法通则》中的所有权制度、《继承法》中的遗嘱继承制度相矛盾的,不仅违背遗嘱人的意志,而且是对遗嘱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享有的处分权的无理限制。遗赠也属如此,因此,本次《婚姻法》修订将遗嘱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规定为夫妻特有财产。不过本规定似乎还不够彻底,因为在法定继承中,《继承法》有关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内容,是立法者根据在一般情况下被继承人可能具有的意志制定的,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依法定继承取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变相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违背了被继承人的意志,显有不当。

夫妻一方受赠的财产,包括受赠人接受他人赠与或接受他人遗赠所得的财产。赠与是一种合同,赠与合同是一方(赠与人)自愿将自己所有的财物无偿地给予对方(受赠人)所有,而对方 (受赠人)也表示接受的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受赠,包括接受遗赠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財产。根据赠与(包括遗赠)的法律特征可以看出,在赠与这一民事法律关系中,赠与人与受赠人都是确定的,是不可替代的。赠与人所以将自己的财产赠与受赠人,是由赠与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只赠与给受赠人,而不赠与其他人,包括不赠与给受赠人的配偶,都是赠与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合法的。如果将夫妻一方受赠所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实际上就是对赠与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处分权的一种限制或否定(部分否定亦为否定),是违背赠与人意志的。而这种对赠与人处分权的限制或否定,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也是与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的,所以,是不恰当的。本项明确规定,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特有财产,颇值赞同。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具有严格的个人性质,应属夫妻特有财产,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将之视为夫妻个人财产。《婚姻法》本次修订只是对司法实践的进一步确认。

网络虚拟财产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篇6

网络虚拟财产, 指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 具备现实交易价值或不具备交易价值的, 由持有人随时运用的数据资料, 包括ID、电子邮件、QQ号, 游戏专用币 (QQ农场金币等) 、虚拟货币 (Q币、游戏元宝等) , 虚拟装备、虚拟宠物等。究其本质, 虚拟财产, 即一段计算机代码。

(一) 从财产角度看, 虚拟财产应视为财产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财产是指具有价值可以为人们拥有的东西, 核心在于价值属性。法律意义上的价值, 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使用价值是满足人的需要, 价值是凝结在物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虚拟装备、金币、银两等满足的是虚拟人物在虚拟社区空间活动和发展的需要, 即满足用户的需要, 因此虚拟财产具有使用价值, 且虚拟财产的获得需要耗费劳动。以在虚拟社区空间使用的“金币”为例, 在大型网络游戏中, 如魔兽世界、完美国际等这类游戏, “金币”的获得需要用户自己去做任务或者战斗;在休闲类游戏中, 如开心农场、斗地主等这类游戏, “金币”的获得则需要花费用户的时间、精力;而像迅雷、快车等这类下载工具“金币”的获得则需要用户花费时间和金钱。所以说, 虚拟财产的获得也凝结了网络用户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也具有了价值属性, 因此, 虚拟财产作为财产无可厚非。

(二) 从市场角度看, 虚拟财产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

虚拟财产的买卖早已存在, 并且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市场。自我国进入网络时代始, 就一直存在着虚拟财产的交易网站, 比较著名的如5173网络游戏交易网等。易趣网、淘宝网等交易网站也设有虚拟财产的交易平台。同时, 一些虚拟财产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格。2009年我国仅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就高达270.6亿元, 还未包括迅雷、QQ等普遍的大众化通讯工具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 我国虚拟财产市场的规模不容小视。但市场规模难以作出合理估计, 因为国家财经部门的空白管理导致该方面的数据缺口大。近年来关于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 法院的判决也令人难以信服, 因此为虚拟财产建立完善管理体制的呼声不断。要建立科学的虚拟财产管理体制, 首先必须在法律上将虚拟财产纳入财产范畴, 承认虚拟财产在法律上的财产地位, 这是市场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网络人群进入信息时代后期的希望。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管理问题

笔者认为, 虚拟财产管理存在以下方面的缺失:

(一) 虚拟财产市场准入条件过于宽松

网络游戏市场是虚拟财产市场的主要市场, 其市场准入条件过于宽松, 导致游戏泛滥, 进而使得虚拟财产也泛滥, 从而造成虚拟财产公信力和保值力过低的恶果, 影响了虚拟财产的规范管理。截止到2009年年底, 全国共有499家网络游戏运营企业, 但真正有规模、有实力、专注于游戏运营的企业不过数十个。因为很多企业采取了卷钱的经营模式, 使得网络虚拟财产的更迭速度过快, 造成许多用户的虚拟财产毫无保障。在用户心目中, 虚拟财产的“财产”地位都不保, 规范管理就显得多余了。

(二)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的缺失使部分运营公司管理困难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的缺失, 使得部分运营公司存在“打钱工作室”或“装备工作室”, 令许多虚拟财产的交易价格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难以合理管理。“卷钱模式”虽然可以让某些运营公司短期暴富, 但会对运营公司的信誉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大型的网络游戏运营公司基本不采取这一模式。但单靠正常的运营, 一个游戏盈利所需要的周期过长。所以部分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公司利用虚拟财产市场监管的缺失, 暗地设立“打钱工作室”或“装备工作室”, 从中获取除正常运营游戏以外的收益。这种做法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去获取额外利益:一是在虚拟财产交易平台设立个人交易摊位, 以一定现实货币的价格拍卖游戏装备和游戏币, 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二是通过交易平台和游戏中的虚拟市场不断炒高虚拟财产的现实价格, 促使用户为了在虚拟社区更好地活动而大量充值。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令运营公司的盈利周期大大缩短, 但同时也会使得虚拟财产的现实价格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引起虚拟财产交易市场秩序混乱, 从而导致管理者根本无法对虚拟财产实行科学管理。

(三) 虚拟财产责任规范条例的缺失造成运营公司与用户责任不明确

网络运营公司与用户关于虚拟财产责任规范条例的缺失, 导致虚拟财产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加剧、纠纷不断。运营公司与用户的责任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虚拟财产的所有权问题。部分运营公司认为用户的虚拟财产是自己公司开发出来的服务数据, 所有权的持有者归为自己, 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支配用户的虚拟财产。但绝大多数的用户认为, 虚拟财产是自己花费金钱、时间、精力获得, 虚拟财产应只属于自己, 运营公司不能在未经自身同意的情况下删除或冻结自己的虚拟财产。二是当发生虚拟财产被盗事件后, 谁应为用户虚拟财产的损失买单。网络运营公司对此类的事件的处理态度主要有两种:不负责赔偿用户虚拟财产损失;不负全责, 只负部分责任, 即对于用户的损失, 运营公司只赔偿部分损失, 不赔偿全部损失。因为他们承认用户虚拟财产的被盗有自己游戏或网络工具技术上缺陷, 但同时也强调盗窃事件的发生用户也要承担起上网环境不安全或使用外挂等的责任。而用户认为这是运营公司的责任, 应由运营公司买单。他们觉得, 自身虚拟财产的被盗是由于运营公司的技术缺陷和运营公司提供的不安全游戏环境导致的, 所以损失应由运营公司全面承担。

(四) 虚拟财产交易监管空白造成大量交易者利益受损

在关于虚拟财产交易的管理条例中, 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的条例缺乏:保护范围过窄, 仅仅包括用户充入运营公司的现实货币 (以游戏元宝或其他为形式存在于虚拟市场) , 而虚拟财产交易市场交易的虚拟财产主要是虚拟物品或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规范条例过于宽松, 无法真正起到监督虚拟财产交易平台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以上两方面交易管理的缺失, 所以用户虚拟财产被盗被骗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交易一方以欺骗手段骗取另一方的虚拟财产, 但因为骗取的虚拟财产不在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而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虚拟财产交易平台工作人员监守自盗, 获取高额而又不为人知的利益。同时, 由于专门监管虚拟财产交易机构的缺失, 所以许多受虚拟财产损失的交易者无从申诉。

(五) 虚拟财产的衡量尺度缺失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者回避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的关系, 使得虚拟财产的衡量尺度缺失, 从而令虚拟财产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难以规范管理。就当前我国文化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关于虚拟财产管理的条例中, 对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的关系含糊不清。如此, 虚拟财产的价值大小就难以在社会上得到公正的确定。因此, 当发生虚拟财产纠纷时, 涉及到虚拟财产赔偿的问题显得无法可依、无理可循。同时, 这方面管理的缺失也使得虚拟财产的交易价格浮动性加剧, 影响虚拟财产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网络虚拟财产管理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在虚拟财产管理方面的缺陷, 笔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 提出对策如下:

(一) 严格网络游戏的市场准入条件, 加强对运营公司的主体管理

将虚拟财产的管理纳入法律财产的管理范畴, 维护虚拟财产的公信力和保值力。加强对于网络游戏的市场准入的限制, 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过多的虚拟财产发行主体和公信力低的虚拟财产种类。而加强对运营公司的主体管理, 是为了限制虚拟财产的滥发, 从而达到维护虚拟财产公信力和保值力的最终目的。要将这两方面的管理落到实处的具体步骤是:首先, 通过国家指定的网络游戏审核机构对运营公司的资金、规模、团队、诚信等方面进行评估, 从中得出该运营公司适宜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然后, 对该公司正在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作出统计, 对超出适宜运营数量的游戏进行征收附加税。附加税的征收对象是运营企业扣除企业所得税后的总收入, 而征收的税率则与企业超出的运营游戏数量和企业资信等级挂钩。最后, 按照出口退税的原则和制度进行退税。这样, 不仅能有效地限制网络游戏的乱发滥发, 成功地减少虚拟财产的发行主体, 还可加强网络游戏市场的诚信建设, 减少“卷钱企业”的存在, 鼓励出口, 从而达到维护和保障虚拟财产公信力和保值力的目的。管理依赖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 具体说来, 是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 如果计划终止其某一种产品和服务时, 须提前90天予以公告。终止服务时, 对于用户已经购买但尚未使用的虚拟货币, 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或用户接受的其它方式退还用户。而对于无虚拟货币但有相当数量虚拟财产的用户, 则需根据虚拟财产的市值给予一定比例的赔偿。通过这两方面管理的落实, 能重建虚拟财产的公信力和保值力, 从而巩固虚拟财产在用户心中和在现实的“财产”地位。

(二) 建立与健全虚拟财产市场机制

加强政府对运营公司的审计力度, 特别是要严查运营公司与网上银行的交易的账目, 最大限度地保证运营公司账目的清明。因为“打钱工作室”等行为的主要经营都是在网上经营, 而且消费不正常虚拟财产的玩家也主要是通过网上付费消费的, 所以网络游戏运营商的不法运营行为在其网上银行的账目上都有迹可查。而对于无法在网上查询的“打钱工作室”类行为, 则可以通过增多对运营公司的审计次数和提高对运营公司的审计力度来打击。

(三) 制定合理的虚拟财产责任条例

明确网络运营公司和用户在虚拟财产保护、使用时各自应付的责任、缓和市场矛盾、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 应该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的所有权。虚拟财产应归用户所有, 用户可以自由地支配和交易虚拟财产, 网络运营商未经用户的同意不可随便对其虚拟财产进行更改或删除。对于无身份证注册的账号所拥有虚拟财产的损失网络运营公司可以不负任何责任。虚拟财产是公民财产的一部分, 但由于其自身形态的特殊性要求自身必须具有一个明确的财产持有者证件来证明。而就我国用户只有将自己的虚拟财产用自己的身份证进行注册, 其虚拟财产才真正享有法律的保护效力;对于有身份证注册但由于用户自己使用违规道具、上网环境不安全等引起的虚拟财产被盗的损失, 网络运营公司可以酌情根据具体情况赔偿用户10%—30%的损失。对于有身份证注册但由于网络运营公司提供的网络服务环境不安全引发的虚拟财产被盗形成的用户损失, 网络运营公司要负全额责任。

(四) 加强虚拟财产交易监管, 减少财产交易中不法事件的发生

扩展虚拟财产的保护范围, 将虚拟财产的保护纳入法律轨道。通过保护范围的拓展, 可以使得交易者意识到自己的交易行为是具有法律性质和需要负法律责任的, 进而降低虚拟财产在用户交易中不法事件发生的概率;规范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行为, 维护虚拟财产交易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从事“网络虚拟财产交易服务”的企业, 政府在审核时, 企业除依法提交的材料外, 须在业务发展报告中提交服务 (平台) 模式、用户购买方式 (含现金、银行卡、网上支付等购买方式) 、用户权益保障措施、用户账号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情况、技术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从制度的层面上去维护交易者的合法权益;设立专门的网络虚拟财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站, 给消费者提供申诉的平台, 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有保障。

(五) 妥善处理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的关系

处理好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的关系, 即要确定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法定价值比率。而价值比率的确定, 须从以下几个虚拟财产市场主体出发: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网络运营公司、政府的有关机构。虚拟财产交易平台, 是虚拟财产市场的主要反映者, 其价值决定度可以达到40%;网络运营公司, 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发行主体, 其入价值决定度可以达到20%;政府的有关机构, 作为虚拟财产市场秩序的管理者, 对虚拟财产市场的正常运行负有重大的责任, 所以其入价值决定度可以达到40%。综上所述, 虚拟货币的价格=虚拟财产交易平台加权平均价格×40%+网络运营公司自定价格×20%+政府有关机构定价×40%。为了符合市场流动性的原则, 每个季度应制定一次。而虚拟产品现实价格的确定, 则须根据其虚拟货币价值来确定。一切的虚拟财产只能对其所属的网络游戏或其他网络工具有效, 不能跨越这个法定范围。而且, 虚拟财产的价值不能用作网络运营企业的资产, 虚增企业的资产和收益。

参考文献

[1]刘俊彦、王化成、荆新:《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史竞群:《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增长规模:《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

浅议医院财产物资的合理管理 篇7

(一) 财产物资全面管理的意识不强

医院长期以来就缺乏积极进行全方位的财产物资管理的意识, 很多医院尚未明确财产物资管理的目标, 也未形成明确的财产物资管理架构。一是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医院对财产物资的日常采购、领用、使用等制度规定多数基于医院会计制度, 不能很好的与医院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 因而在某些财产物资管理上不具有良好的操作指导性。二是财产物资管理缺乏规划性, 特别是对财产物资的采购上, 很多医院制约机制薄弱, 医药材料等采购之前不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最佳的采购预算, 随意或盲目采购, 对采购成本也不加限制, 存在很大的资产流失漏洞。

(二) 财产物资日常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医院财产物资日常管理诸多环节存在重大的隐性损失。首先, 医药物资管理不严格。物资入库环节, 采购人员与库管人员交收缺少第三者监督, 一些在途损失不反映, 或者库管也负责采购, 不利于采购成本管控。物资领用环节, 缺乏定额领用标准, 各科室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 一些物资被重复领取, 造成浪费。清查盘点也执行不严, 盘存周期长, 未建立损耗登记制度, 一些金额不大的差额不上报自行处理, 都不符合标准管理程序。其次, 固定资产主要是医疗设备存在隐性损耗。一些医院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 但却没有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员使用, 导致设备的暂时闲置或使用率极低, 同时医院不重视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 没有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使医疗设备出现集中维修现象, 一次性支出巨大。另外, 对报废资产的处置未建立明确的程序, 设备不加以科学的评估就卖掉, 降低了可能的处理收益。第三, 低值易耗物资管控不力。很多医院对于这些低值易耗物资, 如洗涤用品、纸巾、劳保用品等, 在请领上管控不严, 有关领导一支笔签字, 也不核查请领人员用途, 数量也不加限制, 使得低值易耗物资成本并不比其他物资低。

(三) 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财产物资成本核算体系

对于财产物资, 在保证其安全完整之外, 就是要尽量降低其利用成本, 而就医院当前的成本管理来看, 成本核算还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体系。一是未建立全面的成本构成指标体系, 对于各科室的成本核算与评价多以总量或者按成本对象进行简单的分类, 未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联动关系, 使成本管理缺少明确的重点指标。二是未进行实时的财产物资成本监测体系, 医院财务部门对各科室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大多集中在年度, 日常每月很少进行成本发生的跟踪核算, 因而日常成本监管力度不高。三是成本绩效评估也不科学, 医院多数情况下以科室或病种为成本归集的对象, 虽然简单易使用, 但对一些成本交叉发生、关系复杂的项目, 很难达到公平的责任分配效果而引致不满。

二、对医院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完善制度, 健全财产物资管理规划

医院要将财产物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开展。首先要从制度上为财产物资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 根据医院财产物资种类分别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 对财产物资各环节的管理责任人及其职责作出明确的界定, 对财产物资出入流程作出明确的操作规定, 使医院上下各部门及人员有章可循。其次, 完善财产物资规划管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借鉴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 对财产物资的采购、使用、核算等各环节形成一定的预算约束, 要通过开展业务预测, 结合各部门的预算, 制定出财产物资的管控计划, 重点确立财产物资的最佳采购数量, 及各项财产物资的分配领用额度计划, 以最小的成本争取最大的使用效益。

(二) 强化财产物资日常管理, 堵塞各种漏洞

医院必须要针对财产物资日常管理的各种漏洞严格要求, 降低日常效率损失。一是加强加强财产物资的入库管理, 采购人员要由库管以外人员担任, 采购人员要第一时间将采购发票报财会部门, 库管人员要在第三人监督下完成物资交收与入库, 做好在途物资损耗的记录。二是加强财产物资的领用管理, 各部门及人员要自觉按照财产物资领用定额, 在额度限制内履行必要的审核批准程序再向财产物资保管部门领取, 审核责任人要认真检查领用人员及物资用途是否合理, 严禁非医务人员领用医疗物资。三是加强财产物资日常保管与维护, 做好定期盘查。库管人员每月定期编制库存盘点表, 对出现的自自然损耗和非自然损耗都要详细记录, 并及时查明原因, 重要事项上报管理部门解决。要分派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等固资的日常维护, 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转, 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流程, 在科学价值评估基础上经由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再行处置, 确保资产处置的安全。

(三) 实施全面有效的成本核算, 加强监督

成本核算可以帮助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财产物资的使用状况, 并为财产物资使用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首先, 成本核算要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标准体系, 医院要以全面管理为指导, 在对医院成本构成进行汇总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类, 并根据各项成本所占比例大小, 确立重点核算项目开展重点监控。其次, 成本核算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要建立责任成本核算体系, 以责任中心为归集对象, 选择合理的成本归集与分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特别注意成本与效益的匹配和联动关系, 对交叉成本要合理分解到有关部门及人员。再次, 成本核算要形成实时的分析体系, 强化动态监督。医院各部门、科室要根据成本核算指标指派专人负责每月统计所发生成本, 并及时上报给财会等管理部门, 由其根据各部门业务收益实现与成本核算结果进行配比分析, 确立盈亏情况, 对重大差异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和作出业务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庆年.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09年第2期[1]陈庆年.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09年第2期

[2]崔今顺.对于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年第12期[2]崔今顺.对于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年第12期

财产管理 篇8

一、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集体财产数量不清

农村集体财产按照政府要求, 应该定期清查, 但基层乡镇存在清查工作并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表现为在集体财产管理中有的账实不清, 一些财产没有账面记录或在账面上存在的记录的财产而实际并没有实物资产。此外, 有的在进行集体财产统计时, 未将村办企业占用的农村土地等资产纳入到财产管理范围。因此在集体财产核算源头上就缺乏数据的可靠性, 当发生财产增加或减少时不能及时在资产账户中进行调整, 导致财产数量不清的问题。

(二) 对农村集体财产管理认识不够

认识不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理人员对财产管理的认识不够, 缺乏增加集体财产的收益的热情, 认为集体财产管理主要是村干部的事情, 自身管理意识不强。此外在财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村集体财产是本村的事情, 财产管理如何并不影响自身政绩的考核, 更谈不上职位提升问题;同时在财产管理上, 担心因自身管理不善而导致村集体财产亏损的发生, 因此在管理上大多数管理人员的态度是维持现状。二是村民参与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的积极性不够。作为村集体财产的主要股东, 村民负有参与管理集体财产和监督财产管理的责任。但在农村, 受自身知识水平和缺乏管理意识的限制, 村民对集体财产管理存在盲目性, 村民对集体财产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 更谈不上积极参与问题。村民过多关注村集体财产是否盈利以及分配问题, 而不是注重参与集体财产管理问题。

(三) 民主决策、监督工作不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集中制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则。依据规定, 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 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投票进行讨论, 并通过透明程序做出决策。但在实际操作中, 在进行投票决策前, 村委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并无意有意地暗示村民进行有选择的投票, 使得民主决策形同虚设, 走过场是村集体财产管理决策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部分村干部, 无视程序的要求, 在决策制定后进行公布, 对实际涉及的内容或发生变化的部门并不进行详细说明, 缺乏村民监督。

(四) 农村集体财产流失问题严重

实际操作中, 在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上部分管理者利用自己的权力擅自变更财产性质, 如通过开办村级企业形式把村级财产进行入股, 而在入账记录上漏记或少记投入金额, 或通过其他形式不断蚕食集体财产;同时在管理上由于监督力度不够, 可能会发生管理人员连同村组干部贪污、私自占用集体财产问题, 从而引起集体财产丢失问题。此外, 在集体财产运用上, 管理者缺乏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 难以有效驾驭集体财产, 实现财产的增值。

二、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 缺乏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竞争和相配套的激励机制, 很难提高村集体财产管理者的积极性。村干部作为基层组织的管理者, 并没有正式的国家编制, 工资收入低, 工资无法满足日常开支需要, 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其他经营生产活动, 村干部离任情况时有发生, 甚至在贫困村会出现无人竞选村组干部的现象。即使竞选成功, 但村干部多数农民出身, 往往自身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对村集体财产管理重视不够, 管理疏松。

(二) 国家关于村集体财产的法规不完善, 工作执行力度不强

虽然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发展问题做了规定, 但一号文件作为总的指导思路, 在具体实施上与村镇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在关于村集体财产所用问题上, 虽然规定村集体财产归村集体所有, 但村集体内部分配问题并不明确, 同时乡镇政府在对村集体财产管理上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无法在制度上达到约束村级干部行为的作用。此外, 在政策上虽然中央做出明确规定, 但在村镇对农村集体财产扶持的优惠政策工作执行力度不强。在产权制度改革上, 国家并未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出明确界定, 对产权改革后所形成带有股份制性质的法人地位也未做出明确规定。

三、改善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村集体财产数量的清查工作

在村集体财产数量清查上, 不仅要对资产进行清查, 也要对负债进行查实。首先要对经营性财务进行清查, 在清查方式上主要为合同的审查, 要对签订的合同针对合同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权力包、是否严格执行问题进行清查, 通过清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 对违反规定签订的合同要依法律规定予以变更或撤销, 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达到保护集体财产的目的。其次要做好账实清查工作, 要结合实际财产量、种类以及价值核对账面资产, 对漏填或多填的财产及时更正, 对已有的财产要做好明细记录和发生时间记录, 根据财产的性质妥善分类, 对分类不清的应依据集体财产管理规定进行划分, 维护集体利益。

(二)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管理村集体财产管理意识

村集体财产不仅是财产管理者的责任, 也是村民的责任。在具体措施上, 针对激励机制缺失问题, 乡镇政府应该结合各村情况, 通过物质激励和政绩考核相挂钩的方式, 依据村集体财产所获收益建立阶梯式的奖励机制, 若村集体财产管理者通过管理实现集体财产收益的大幅增加, 则管理者收益分配比重也会相应上升。同时村组部首先要做好带头作用, 要认识到村集体财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规范集体财产管理行为, 通过村集体财产的内部分配增强村民的参与集体财产的管理意识, 做好奖励工作, 若村民在参与村集体财产管理上所做的工作越多, 则根据工作量进行额外的村集体财产收益的奖励。如某村有1000万村集体财产, 年末获得利润200万, 其中拿出50万作为额外奖励, 150万按村集体财产内部划分的比例进行分配, 依据村民及管理者的贡献, 管理者与村民都获得了额外收益, 从而可以激发村民和村集体财产管理者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 规范民主决策流程, 加强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是村处理本村重要事务的主要方法, 通过政治教育培训增强村级干部的政治素养, 同时要有明确的民主决策投票流程, 村级干部应尊重村民意愿, 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村集体财产进行有效管理。在民主监督上, 一方面乡镇政府应加强监管, 根据村集体财产内容落实监督制度, 不定期对村集体财产账户和财产进行清查, 并组织专门人员下村抽查村集体财产管理工作, 并要求各村定期上报村集体财产管理现状。同时要加大村务公开栏对村集体财产的宣传, 使村民对村集体财产违规问题有大致的了解。此外要为村民提供举报平台, 可以设置专门的举报热线为村民举报提供便利。如在进行村投票选举时, 村委会增添了村务监督机制, 并设专门人员对村务活动进行监督。

(四) 提高村集体财产管理人员水平

在提高水平方面, 一是乡镇政府应重视集体财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当前村集体财产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析, 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要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并在培训结束后要有相应的考核内容, 强化村级集体财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 应抓住大学生下乡当村官的机遇, 引入财产管理人才, 通过人才的引进为村集体财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但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注重人才素质问题。如某村引入一大学生村官, 但该大学生因为工资低却没有为村财产管理做出任何贡献, 平时在县城打工, 从而不会促进村集体财产管理工作的改善。

四、结语

农村集体财产有效管理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家不仅要加大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的扶持力度, 各村也应该规范财产管理流程, 全员参与, 创新村集体财产管理制度, 引入如信托等财产管理方式, 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摘要:本文以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为主线, 针对村集体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 并分析了其内部原因, 最后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集体财产,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翠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集体财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2) .

[2]柯江.福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浅谈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篇9

一、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含义与目标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意见》指出:“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公司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防范经营风险,对内部各种业务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特殊性,在此主要对财务保险公司控制活动进行分析。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活动具体包括:承保、理赔、财务会计、信息技术等等,由于受公司发展体制机制以及成立时间长短等因素制约和影响,许多财产保险公司仍然在各控制环节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许多风险。

(一)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承保方面

(1)承保政策不稳定,缺乏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

对一些高风险和垃圾业务控制不严,影响了公司的业务品质和经营效益,造成财产保险公司效率低下,也是车险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

(2)在承保管理上存在提供虚假信息、投保单无投保人签字、保单录入错误等问题

为回避投保政策,一些分支机构采取提供虚假信息的方式,将原来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业务改变性质,从而通过核保;在信息录入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负责任或粗心大意而导致信息录入错误的现象,从而给后续环节造成不良影响。

2. 理赔方面

(1)理赔关键环节管理缺失,人为道德风险严重

如理赔查勘员技能低下、与修理厂勾结、扩大事故损失;岗位设置不明确、核损、核价、核赔等岗位设置缺乏有效监督,假赔案屡屡出现,赔款支出存在水分。

(2)理赔数据质量不高

各家保险公司对理赔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都有要求,然而,有些保险机构理赔数据不容乐观。由于操作人员人为故意、失误重复录入系统、操作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对长期未决数据未能及时清理,产生大量垃圾和异常数据,不仅给系统造成负担,而且也造成赔款成本不真实,最终影响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和会计报表真实性。

3. 财务会计方面

(1)费用列支不真实、不合理

变通费用的存在是各保险公司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手续费和销售人员展业费用变通上,通过报销虚构的会议费,办公费、汽油费等违规套取资金。直接导致了费用列支的不真实、不合理,也直接导致了营业费用的不真实。

(2)财务职能转换使合规风险有所增加

随着会计核算各模块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财务人员的传统职能进一步弱化,保费结算及赔款支出集中后,无论保费的确认,还是赔款的支付,都是在没有原始单据的情况下批量操作的。这样如何保证保费资金的合法合规、赔款支付对象的真实有效。由于财务部门不再保管赔款计算书及保单等业务资料,应对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出现风险。

4. 信息技术方面

信息技术系统不能形成各系统之间的完整对接。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相互分割。

(二)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各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问题的产生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原因。

1.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合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保险公司员工内部控制教育相对薄弱,部分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和执行表现出“无所谓”的思想;有些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简单化,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由监督部门或审计部门对问题的事后监督和检查,有的认为有了规章就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

2. 重制度、轻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有了制度,不去落实,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再严密,也是纸上谈兵。从近年来检查发现的问题看,不是没有制定详细的具体的规章制度而是没有认真执行和落实。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重视事后监督,而轻视事前防范,或者不出问题就意识不到风险的严重性。

3. 考核体制上重规模、轻效益、重业务、轻管理

从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情况看,上级部门的考核不当,造成各分支机构将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净利润等经营指标作为工作重点,考核体系上偏重与保费规模等经营绩效指标挂钩,使各保险公司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投入在业务拓展上,关注业务规模,而忽略了内部控制。

4. 内部审计不到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虽然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建立了合规稽核部,但种种原因,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难以真正履行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

三、加强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一方面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保险行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加强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财产保险公司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地说,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控制管理。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培育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

1. 治理结构

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法律和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管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 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

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3. 内部审计机制

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4. 合规文化培训

加强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培养合规企业文化,营造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效益的公司文化。

(二)提高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能力

风险是指公司运行过程中,出现偏离公司目标的情况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展业、理赔、财产资产、组织运行、人力资源等都可能存在风险或发生偏离既定目标的情况。内部控制应当对这些风险及时监控与分析,发现分险。财产保险公司应有风险管理和监测评估人员,对本部门及条线管理的主要业务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应进行模拟观察,定期汇总和适时调控。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执行力

在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就要切实做好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控制风险发生。

1. 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险公司在特定的环境下,在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中,对整个公司各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内部管理体系通盘考虑,将公司内部管理的各环节,如承保、理赔、财务管理、单证管理、信息技术等,以及与这些管理相互交汇的所有中间管理环节统一纳入到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之中,并将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在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后,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围绕保险业务控制、资金运用控制、财务会计控制等方面,建立既无空白又无重叠、覆盖经营全过程的、切实可行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

2. 建立一套高效率的内部控制管理配套运行保障机制

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离不开相关配套运行机制的保障。各项配套机制的有效运行是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的关键,包括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完善的内部评价考核体系和奖惩管理办法。建立内部管理责任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问责制,建立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发挥协调效应,切实提高执行力。

(四)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畅通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与引进先进的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效果。

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使他们及时掌握整体运营状况,员工能充分了解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在横向和纵向上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无阻,确保决策层和相关人员掌握必要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正常运转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在出现紧急情况或重大突发事件时,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报告和有效沟通。

(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问责制,加大违规成本

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看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运行和遵循,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备和完善,权利与责任的平衡是否对称,重要职能和关键岗位的设置是否相互制约,独立的内部稽核和公正的外部审计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管机制是否执行落实。职业道德水平和培训质量是否对称,违法违纪行为和有意误导是否得到遏制,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否得到执行等。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六)建立准入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活动,增强内部管理的学习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建立准入制度,首先是行业准入,积极倡导在全行业及案例保险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对存在违规行为人员实行行业禁入;其次是公司准入和岗位准入,实施管理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组织准入资格考试,上岗前必须通过相应岗位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通过资格认证准入制度的实施,能使管理专业队伍保持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各种专题的培训获得,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财产管理 篇10

我家兄弟二人。我哥哥于1979年考进大学,毕业后进入省城一家大型国企,任工程师。而我一直在农村老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居住在父母所有的5间房屋内。1988年,母亲因病去世;1990年初,父亲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父亲死亡后,我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父母所有的5间房屋内。1992年,我把这5间房屋登记在我的名下。2010年6月,这5间房屋因修建公路被动迁,根据相关规定,我得到了36万元的动迁补偿款。我拿到这笔钱后,专门到省城的哥哥家,向他说明情况并给即将要结婚的侄子送上2万元贺礼。当时,我哥哥也没有对这36万元发表任何意见。但前不久,哥哥对我说,他认为这36万元是兄弟二人共同所有的5间房屋款的转化,理应当由兄弟二人平分,但鉴于我一直在老家照顾父母,他只要16万元,其余20万元归我。而我认为,我哥哥以前从未就这5间房屋的归属问题发表意见,我早就认为这房屋已经是属于我一人继承了,我不同意哥哥和我分这36万元。请问:我哥哥所说的5间房屋是共同所有的说法成立吗?他要求和我分这36万元有法律依据吗?

读者:孙××

孙××同志:

财产管理 篇11

当前, 保险企业存在一种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在保险市场多家竞争的情况下, 一些领导产生了“只要有市场, 不怕无收人”、“只要上保费, 不怕无效益”的模糊认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开展保险业务上, 而对成本管理抓得不严, 力度不够, 对公司费用率、赔付率升高的情况不够重视。鉴于此种情况, 企业领导层必须对保险成本管理引起充分注意和足够重视, 做到一手抓业务发展, 一手抓成本管理,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同时要提高全体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做好全民进行成本预算和全民成本管理。职工是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所以应经常召开职工会议, 宣传成本管理思想, 进行成本管理的讨论, 明确成本管理的意义, 让职工感到成本管理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使职工从头脑中消除“成本管理是领导们的事, 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

2加强业务管理, 把好承保、理赔关

赔付支出是财产险保险公司最大的成本项目, 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的多少与保险业务的承保、防灾与理赔工作密切相关。

(1) 注重承保质量, 避免骗保损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 保险企业业务发展越来越迅猛。保险市场多家竞争局面日益突出, 使得一些保险公司只顾抢占市场份额而忽略承保质量, 业务员主要精力用于拉客户、签保单、收保费, 很少在承保前对被保险人及保险标的进行必要的调查和验证, 导致时常出现骗保骗赔的现象, 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 抓好承保质量, 减少骗保损失, 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加强防灾防损, 减少灾害事故。

对财产保险企业来说, 在承保之后应强化对保险风险的调查分析, 采用必要的防灾防损措施。如把保险赔付率与业务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使业务人员经常对其所承保标的进行检查, 在被保险单位的配合下, 做好防灾防损工作, 减少灾害可能发生率, 从而减少赔款支出, 增加保险企业经济效益。

(3) 把好理赔关, 避免错赔、骗赔。

保险赔款支出是保险企业最大的业务支出。保险企业业务成本随赔款的增高而增高, 随赔款的降低而降低, 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在理赔环节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严格理赔勘查的调查制度。理赔查勘员应按规定查勘现场, 有效地组织对案件的调查, 或与有关部门协同做好勘查工作, 以避免出现道风险的欺骗行为, 杜绝理赔中骗赔、错赔案件的发生。严格理赔案件的审批制度。通过制定赔款案件的等级确定各级审批权限, 建立审批负责制, 做到谁审批谁负责, 把住理赔审批关。建立理赔监督机制, 防止“以赔谋私”。

3加强财务管理, 把好费用开支关

保险企业手续费、营业费用是较大的业务支出。这些支出不象保险赔款会受到不可预料的灾害事故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波动较小, 相对稳定。但不可忽视。

(1) 严格遵守财经制度, 执行费用计划。

要组织职工学习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 明确有关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同时依据年初制订的费用预算, 严格控制运行中的发生额。对无预算、超标准的开支应予制止, 对制度规定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 应一方面按规定执行, 一方面反映给有关领导部门研究修订, 在没有修订前, 不得擅自列支, 使各项费用的发生合理合法, 经济有效。

(2) 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主管财务的领导应严把费用审批关。

财会部门要经常主动地为主管领导提供有关费用支出情况, 当好领导参谋, 使领导对企业的费用开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一支笔审批”, 对费用开支进行有效的控制。

(3) 严格控制手续费的提取比例, 不得随意提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手续费的支付比例呈上升趋势, 影响着保险成本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为此必须对手续费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 应根据业务险种、开展领域以及展业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 制订出相应的较为合理的手续费开支比例和开支标准, 由业务部门与财会部门严格掌握, 不得随意超出, 如遇特殊情况应请示上级, 待批准后再进行处理。

(4) 对重点费用实行重点管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营业费用包括宣传费、防灾费、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印刷费等重点费用, 在管理上应分清主次, 衡量轻重, 定期检查, 对开支较大的费用, 实行跟踪, 进行重点管理

4加强会计核算, 把好会计监督关

财会部门是进行财产险业务成本核算的职能部门。应在日常核算中加强与业务部门、有关行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对发生的费用支出及时做好帐簿登记工作, 如实向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以及经理部门提供有关保险成本的信息资料, 以便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5做好全面预算工作, 使企业各项支出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

费用预算是财险保险企业控制业务成本支出、保证企业创造最大利益的保证。因此, 制订切实可行的全面预算尤为重要。

6搞好考核评价, 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保险企业要定期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以成本计划为标准, 确定实际完成计划的程度, 并据以衡量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成本管理业绩, 不断改进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陶涛.当前经济形势下财产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11) .

上一篇:最小支持向量机下一篇:低年级的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