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

2024-10-04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通用10篇)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 篇1

网络虚拟财产, 广义而言是指长时间虚拟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 这点是不能转换到现实生活中的虚拟财产;狭义而言是指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式, 它包括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一系列信息类产品。但由于目前网络游戏的盛行, 虚拟财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网络游戏空间存在的财物, 包括游戏账号的等级, 游戏货币、游戏人物拥有的各种装备等, 这些虚拟财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现实中的财产。究其本质, 虚拟财产即一段加密的计算机代码。

一、网络虚拟财产地位

(一) 从财产管理的角度来看

虚拟财产应视为广义的财产。我国现有法律规定, 一切具有价值可以为人们拥有的东西都可以泛称为财产, 核心在于价值属性。法律意义上的价值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含义一样, 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指产品或劳务中所体现的无差别化劳动, 使用价值即物品或劳务能满足人们需要的那一部分属性。现在网络游戏中的游戏币、经验值, 还有一些网络的虚拟空间、人物等都具有使用价值, 即恰当地满足网络使用者的需要, 同时想得到一些虚拟的财产, 网络用户必须付出劳动, 其就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一些价值属性。以网络游戏为例, 网络用户需要游戏的金币来提高其战斗力, 同时获得这些金币需要网用户的时间和金钱;在休闲类游戏中, 如斗地主等这类游戏, 想获得金币需要时间积累。因此, 虚拟财产中也凝聚了网络用户的劳动, 具有某种价值, 其具有价值属性。

(二) 从虚拟财产交易的角度来看

虚拟财产的存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而且交易规模很庞大。自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 伴有虚拟的财财产交易的网站就诞生了, 比如5173网络游戏交易网、易趣网、淘宝网等交易网站成为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先驱。同时, 一些虚拟财产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格。2011年我国仅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就高达468.5亿元, 而游还不包括一些非游戏的业务, 他们的运营基本都是以实际资产进行购买或虚拟劳动的付出为基础, 虚拟财产的形式进行交易, 可见, 我国虚拟财产市场的规模很宽广。但由于这不分资产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和界定的模糊性所以市场规模估计很难, 同时国家财经部门的空白管理也导致该方面的数据缺口大。近年来关于虚拟财产的纠纷一直不断, 法院在解决这些法律问题上也找不到合适标准, 因此关于建立虚拟财产管理的法律体制呼声一直不断。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虚拟财产管理体制, 将虚拟财产纳入管理体系变成当务之急, 承认虚拟财产的地位也是推进我国信息化的一部份。

二、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

(一) 虚拟财产市场的宽松准入方式不利于建立比较规范化的虚拟财务管理体系

游戏市场是虚拟财产的主要市场, 但目前这个市场各种游戏比较泛滥, 从而虚拟财产的保值就成为问题, 虚拟财产管理的问题也很突出。网络游戏的运营公司达到1000多家, 但真正有势力的公司比较少, 从产业的市场份额来看盛大排名首位, 占据了21%的份额;网易位居次席, 市场份额为19.2%;巨人网络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为15%。

(二)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缺失使部分运营公司管理困难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的缺失, 使得部分运营公司有“打钱工作室”或者称为“装备工作室”的情况存在, 在游戏中虚拟装备和虚拟资产不合理供给, 是虚拟资产的价格处于巨幅波动的状态。这种“卷钱模式”, 虽然能让一些运营公司获得巨额利润, 但同时可能使运营公司的商业信誉受到巨大冲击, 可见这种运营模式对于一些大型的网络运营公司没有实际运用价值。然而, 如果通过正常的基本游戏运作来维持, 网络运营的一款游戏要想盈利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因此, 同样可以看到一些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公司虚拟财产市场的管理同样存在缺失的现象, 暗地设立“装备工作室”或“打钱工作室”, 从而获取额外的收益。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一方面个体性质的交易, 即在游戏交易平台提供交易信息, 并按照一定价格进行购买游戏币和装备, 这样使得用户活动高额的回报;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平台与资产交易平台来抬高虚拟财产的价格, 这样其他玩家如果想要在游戏中更好地取得优势就必须花费更高的代价。这种做法可能缩短网络运营公司的盈利周期, 但波动的虚拟资产市场价格会使公司长期的信誉造成影响, 同时不论对于游戏运营公司管理虚拟财产价值, 还是对于政府加强虚拟财产市场的监管同样不利。

(三) 虚拟财产主体之间矛盾加剧

鉴于网络运营公司与网络用户在进行虚拟财产处理时的权利和责任没有相关的条例, 这样虚拟财产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 严重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两个主体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关于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部分网络运营公司一位虚拟财产的数据来源于本公司的程序人员, 所以虚拟资产应该归公司所有, 因此如果有必要其可以对玩家的虚拟财产进行任意支配。然而, 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对此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虚拟财产是自己花费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所得, 它的所有权是归自己所有, 网络运营公司在未取得自己的许可是不能够动用或者删除虚拟财产的;二是如果用户的虚拟财产出现被盗, 谁应该为被盗的财产负责, 并赔偿用户的损失。运营网游的公司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是用户应该自己为被盗财产负责;二是运营网络游戏的公司, 只负部分责任, 即运营网络游戏的公司与用户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责任。前提是他们一直认为用户的虚拟财产被盗是由网络技术问题所造成的, 而且一些被盗事件的频繁发生也与用户的上网环境不安全或者使用外挂等原因所造成;而用户则认为这些被盗事件的发生应该归咎于网络运营公司, 应该有他们负全部责任。他们认为公司的技术缺陷以及其提供不安全的网络游戏环境是虚拟财产被盗的主要原因, 这样所带来的损失应由网络运营公司承担。

(四) 虚拟财产统一监管缺失造成交易者财产缺乏法律保障

在相关虚拟财产交易的管理条例中, 对交易双方虚拟财产权益方面保障存在以下问题:保护范围过窄, 条例仅仅包含用户充入运营公司的现实货币才加以保, 而虚拟财产交易市场交易的其它财产却没有相应规定;另外由于虚拟财产规范条例过于宽松, 其对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无法起到一定作用。鉴于以上两方面的漏洞, 关于用户财产盗用存在以下方面:交易一方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其他用户, 但却没有一定条例加以规范;网络运营公司的相关人员监守自盗, 企图从中获得高额的收益。基于利益的考量, 虚拟财产的管理者尽量避免给出现实财产和虚拟财产的交易比价, 这样对于虚拟财产的衡量尺度就变得难以界定, 造成规范管理和虚拟财产的价值得到广泛承认变得遥不可及。当前我国相关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虚拟财产管理的条例中, 关于现实财产和虚拟财产的比价问题解释含糊不清。因此, 当用户发生虚拟财产纠纷时, 涉及相关问题就变得非常麻烦。

三、网络虚拟财产管理完善对策

(一) 加强游戏市场的准入条件限制

即游戏管理公司将虚拟财产应该纳入一般财产的管理范畴。加强网络游戏市场准入的限制, 主要是用于限制虚拟财产发行主体虚拟财产保值方面的信誉和减少低质虚拟财产种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建立国家性质的或者国家认可资质的专业评审和监督机构, 对公司的经营状况, 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从而核定出公司能进行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二是运用税收的方式进行调控, 即对超过核定的公司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进行征税。可以考虑运用附加税的模式。附加税的征收对象是企业扣减相应的税费后的总收入, 同时就公司的资信等级和运营网游的数量确定相应的税率。三是按照一些制度性的退税原则。这样不仅能限制网络游戏的违规发行, 减少虚拟财产的发行相关主体, 还加强了网络游戏市场的相关建设, 保障虚拟财产的价值。这可以运用行政法规的模式进行管理, 即如果相关网络游戏企业停止一项游戏服务必须提前60天通知, 并将之前预付或未使用的相关虚拟财产给游戏厂商的相关费用进行退还。那些没有虚拟货币但是拥有一定虚拟财产的用户, 需要根据相关虚拟财产交易价格的一定比例来进行返还。这样经过上述管理和落实, 虚拟财产的保值力和公信力可以得到重建, 从而能有效明确虚拟财产的价值和地位。

(二) 建立适合网络发展态势与虚拟财产交易规则的虚拟财产交易机制

加强相关机构对虚拟财产市场的审计力度。对网络公司与相关网络支付机构的相关账户要严查, 从对公司相关运营账户的正常使用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 因为“打钱工作室”等相关不合理的运作途径主要是采用网上银行的方式进行支付, 消费存在异常的用户的消费行为也是通过网络支付完成, 所以通过网上银行可以查到相关交易异常的行为。

(三) 制定虚拟财产相应责任条例

明确网络运营公司同交易用户双方在虚拟财产交易过程中的权责利、责任归属、缓和市场矛盾的措施、用户财产安全的保护以及网络市场良性发展的促进等。具体可为:首先, 对虚拟财产所有权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即需要明确虚拟财产所有权的用户, 其可以进行自由支配虚拟财产, 网络运营商不能在未得到用户的许可的情况下动用或更改用户的虚拟财产。所有的虚拟财产和账号必须实名注册, 未按实名注册的用户财产损失责任能够按照规定归属给用户本身。确认为公民基本财产一部分的虚拟财产在网络虚拟特殊性条件下, 需要进行必要的身份的确认。而就我国最有效对其财产进行确认的方式就是进行身份证确认, 这样才能够保障其虚拟财产权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同时, 还需要对那些违反规定非法运用相关软件、道具和用户本身原因造成的网络环境不安全行为等所造成的虚拟财产损失, 可以规定运营公司必须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对用户进行赔偿。特别是对于那些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 由于运营公司提供的网络技术未能满足网络财产的安全的需求的, 导致虚拟财产被盗造成的用户损失, 全额损失应该由网络运营公司负责。

(四) 将虚拟财产交易加入同普通财产一样的管理体系

虚拟财产交易者在受保护范围有效拓展的基础上, 明确自己的交易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进行不法交易是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从而降低用户在虚拟交易中违法违规的发生率。同时, 还可以通过建立公开且有监管的交易平台来对虚拟交易进行规范, 从而实现对虚拟财产交易者的保护。对政府而言则是需要加强对进行虚拟交易企业的审核和监管, 应该要求企业在其业务发展报告中提供下列资料:用户购买方式 (包括现金和网上支付等方式) 、用户权益保障模式、服务模式、技术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内容用户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情况等, 制度上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设立实时的虚拟财产申诉平, 有效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五) 妥善处理虚拟财产与实体财产之间的比价关系

通常情况下, 虚拟交易平台、网络运营公司以及政府有关机构和第三方鉴证机构等虚拟财产市场主体能够共同确定价值水平, 同时这样的虚拟财产交易平台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虚拟财产市场的交易状态, 其具有约40%价值决定度;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发行主体的网络运营公司, 其入价值决定度可达20%;政府有关机构决定虚拟财产交易市场是否有序, 对虚拟财产市场的良好运行具有较大的监督和管理责任, 因此它的价值决定程度可以界定为40%。因此, 可以将虚拟货币的价格定为:虚拟货币的价格=虚拟财产交易平台加权平均价格×40%+网络运营公司自定价格×20%+政府有关机构定价×40%。在此基础上, 为了保证虚拟财产市场交易的流动性, 可以根据定价模式每个季度给予变更一次。而且一切虚拟财产只能对其所规定的网络游戏、相关网络工具等有效, 其不能成为网络运营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而被人用来虚增企业的资产或者收益, 来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

参考文献

[1]刘俊彦、王化成、荆新:《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史竞群:《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增长规模》,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研究 篇2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网络游戏;网络虚拟世界;法律性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00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5.004

网络游戏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尤其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青睐,网络游戏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在网络游戏中,个别人为了达到更高的级别,不惜花重金购买相应的设施、游戏币、游戏人物和装备等。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网络虚拟财产概述

1.1 网络虚拟财产的涵义

网络虚拟财产主要指在一些网络游戏中,依托网络虚拟环境,各个玩家经过自己的努力,按时登录,积累在线时间,购买游戏币、装备、武器,利用真实金钱进行充值,提升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级别,或者从其他游戏玩家手中购买实现自己网络中的角色成功者。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可以转化为现实财产进行交易,例如在QQ空间中的农场、牧场、超市、餐厅等,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来满足自己的休闲娱乐需求。

1.2 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

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的财产,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 虚拟性。网络虚拟财产顾名思义其是虚拟的、无形的,依托于网络而存在,如果没有网络,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也是因为此法律对其调整很有难度。

1.2.2 价值性。网络虚拟财产本身没有价值,而其可以派生出新的财产利益。有些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为获得更高级别,不惜牺牲时间、金钱和精力去获取,如果自己不能完成,还要从其他游戏玩家手中购买,这样网络虚拟财产就具有了价值性。

1.2.3 合法性。网络游戏中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玩家自己通过游戏平台,一点一点“通关”得到的;二是游戏玩家用真实货币从其他玩家手中购买得到的。这些方法在形式上没有任何违法之处,实质上也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可以认定其合法性。

1.3 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笔者赞成债权观点。理由如下:

1.3.1 不管什么网络虚拟财产都是基于网络游戏公司和玩家之间的服务合同为前提的。在互联网中,有数以千万种类的游戏供玩家选择,不同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为吸引更多的玩家,想尽办法开发并提供服务平台,研制各种各样的游戏角色供玩家挑选。游戏玩家通过在特定的平台注册账号同运营商家缔结正式的服务合同,享有了请求运营商家提供角色服务的权利。

1.3.2 不同玩家和不同游戏公司的服务合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网络虚拟财产是玩家根据同商家之间的服务合同才拥有的,他们根据不同的物品及数量划分等级,不同等级的玩家所享有的服务也不一样,级别越高服务就越好。

1.3.3 网络虚拟财产在不同的游戏玩家间转让,是对债权权利范围的限制和扩充。虚拟财产在游戏玩家之间交易,实际上是对债权的重新整合,交易的广泛性、快捷性和灵活性也符合了债权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其属于债权类别中。

2 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必要性

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关于此方面的专门法律,所以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法院大多适用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规定。网络虚拟财产虽然不像现实财产,但也融入了游戏玩家的心血,因此应该从法律层面上加强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力度。

2.1 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

虚拟物品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合法利益。韩国实施过保护措施,可是效果很不理想。在立法方面禁止了,但在现实中进行的很多虚拟交易却很难阻止,因此韩国立法机关没办法,只有重新审视虚拟交易,重新制定法律承认虚拟物品和虚拟交易的合法性。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也出台了相关法律保护虚拟财产,有的国家也对侵犯此权利的案件进行了刑事判决。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亟待立法部门出台相应的关于虚拟财产的专门法律与世界

接轨。

2.2 网络的发展与网络游戏用户虚拟财产保护不相适应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网民总数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及其他设施登录相应的网站,而与网络的迅速发展相伴的则是大量纠纷的出现,尤为突出的就是虚拟物品交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虚拟物品纠纷中玩家权益的维护、运营商责任的界定、虚拟物品的物权归属等问题,由于虚拟财产法律性质的不明确很难得到解决。运营商只能摸索着前行,而游戏玩家的利益受到侵害以后也无法寻求法律救济。由于法律的不明确给网络游戏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法律制度的健全是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为了规范和发展网络游戏,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快进行网络虚拟财产方面的立法。

2.3 现行法律关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规定的匮乏

面对各种各样网络虚拟财产方面的纠纷,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依据。只是在《民法通则》第75条中有一些简要的规定,其中“其他合法财产”只是弹性规定,具体如何解释却没有明确的依据,现行法律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方面的规定十分匮乏。

3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对策

3.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网络游戏基本法

如果仅仅通过扩大《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权、构成要件、法律特征和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财产纠纷的解决方式等都未提到,然而这些却是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现在有些网络游戏还存在着外挂和私服,网络游戏格式合同,网络虚拟交易平台的规范等问题。在预防和打击网络虚拟财产犯罪方面,我国还处在初期阶段,窃取网络游戏账号和网络虚拟物品的行为在现行的刑法中未规定为犯罪,因此建议制定网络游戏方面的法律系统彻底解决这些

问题。

3.2 司法实践中加强保护

从司法解释方面扩大其解释范围,将网络虚拟财产划入民法规定的合法财产的范畴,认为是公民合法收入的一种。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行为定性,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哪些行为属于民事侵权。对于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司法机关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制裁时,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行为人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民法中的侵权,区分好民事和刑事责任关键就是以数额大小作为分界线,这个问题也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因此提出将网络虚拟财产保护问题纳入刑法和民法的保护中。

综上所述,虚拟财产的存在和其财产属性已得到公认,但目前一些不法分子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漏洞来取得诈骗他人钱财机会。另外还有一些游戏玩家不通过游戏商自己直接交易,这样游戏开发商就会误认为他们的装备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因此就会冻结其账号,也就产生了纠纷。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问题的探讨,都会对将来的立法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大钧.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思考[J].法制日报,2004,(27).

[2] 李志.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保护[J].武警学院学报,2005,(5).

[3] 杨向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性质浅议[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4] 陈旭琴.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J].民商法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11).

[5] 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荣(1979-),辽宁辽阳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锦州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法学。

网络虚拟财产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篇3

网络虚拟财产, 指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 具备现实交易价值或不具备交易价值的, 由持有人随时运用的数据资料, 包括ID、电子邮件、QQ号, 游戏专用币 (QQ农场金币等) 、虚拟货币 (Q币、游戏元宝等) , 虚拟装备、虚拟宠物等。究其本质, 虚拟财产, 即一段计算机代码。

(一) 从财产角度看, 虚拟财产应视为财产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财产是指具有价值可以为人们拥有的东西, 核心在于价值属性。法律意义上的价值, 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使用价值是满足人的需要, 价值是凝结在物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虚拟装备、金币、银两等满足的是虚拟人物在虚拟社区空间活动和发展的需要, 即满足用户的需要, 因此虚拟财产具有使用价值, 且虚拟财产的获得需要耗费劳动。以在虚拟社区空间使用的“金币”为例, 在大型网络游戏中, 如魔兽世界、完美国际等这类游戏, “金币”的获得需要用户自己去做任务或者战斗;在休闲类游戏中, 如开心农场、斗地主等这类游戏, “金币”的获得则需要花费用户的时间、精力;而像迅雷、快车等这类下载工具“金币”的获得则需要用户花费时间和金钱。所以说, 虚拟财产的获得也凝结了网络用户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也具有了价值属性, 因此, 虚拟财产作为财产无可厚非。

(二) 从市场角度看, 虚拟财产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

虚拟财产的买卖早已存在, 并且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市场。自我国进入网络时代始, 就一直存在着虚拟财产的交易网站, 比较著名的如5173网络游戏交易网等。易趣网、淘宝网等交易网站也设有虚拟财产的交易平台。同时, 一些虚拟财产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格。2009年我国仅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就高达270.6亿元, 还未包括迅雷、QQ等普遍的大众化通讯工具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 我国虚拟财产市场的规模不容小视。但市场规模难以作出合理估计, 因为国家财经部门的空白管理导致该方面的数据缺口大。近年来关于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 法院的判决也令人难以信服, 因此为虚拟财产建立完善管理体制的呼声不断。要建立科学的虚拟财产管理体制, 首先必须在法律上将虚拟财产纳入财产范畴, 承认虚拟财产在法律上的财产地位, 这是市场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网络人群进入信息时代后期的希望。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管理问题

笔者认为, 虚拟财产管理存在以下方面的缺失:

(一) 虚拟财产市场准入条件过于宽松

网络游戏市场是虚拟财产市场的主要市场, 其市场准入条件过于宽松, 导致游戏泛滥, 进而使得虚拟财产也泛滥, 从而造成虚拟财产公信力和保值力过低的恶果, 影响了虚拟财产的规范管理。截止到2009年年底, 全国共有499家网络游戏运营企业, 但真正有规模、有实力、专注于游戏运营的企业不过数十个。因为很多企业采取了卷钱的经营模式, 使得网络虚拟财产的更迭速度过快, 造成许多用户的虚拟财产毫无保障。在用户心目中, 虚拟财产的“财产”地位都不保, 规范管理就显得多余了。

(二)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的缺失使部分运营公司管理困难

虚拟财产市场机制的缺失, 使得部分运营公司存在“打钱工作室”或“装备工作室”, 令许多虚拟财产的交易价格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难以合理管理。“卷钱模式”虽然可以让某些运营公司短期暴富, 但会对运营公司的信誉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大型的网络游戏运营公司基本不采取这一模式。但单靠正常的运营, 一个游戏盈利所需要的周期过长。所以部分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公司利用虚拟财产市场监管的缺失, 暗地设立“打钱工作室”或“装备工作室”, 从中获取除正常运营游戏以外的收益。这种做法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去获取额外利益:一是在虚拟财产交易平台设立个人交易摊位, 以一定现实货币的价格拍卖游戏装备和游戏币, 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二是通过交易平台和游戏中的虚拟市场不断炒高虚拟财产的现实价格, 促使用户为了在虚拟社区更好地活动而大量充值。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令运营公司的盈利周期大大缩短, 但同时也会使得虚拟财产的现实价格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引起虚拟财产交易市场秩序混乱, 从而导致管理者根本无法对虚拟财产实行科学管理。

(三) 虚拟财产责任规范条例的缺失造成运营公司与用户责任不明确

网络运营公司与用户关于虚拟财产责任规范条例的缺失, 导致虚拟财产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加剧、纠纷不断。运营公司与用户的责任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虚拟财产的所有权问题。部分运营公司认为用户的虚拟财产是自己公司开发出来的服务数据, 所有权的持有者归为自己, 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支配用户的虚拟财产。但绝大多数的用户认为, 虚拟财产是自己花费金钱、时间、精力获得, 虚拟财产应只属于自己, 运营公司不能在未经自身同意的情况下删除或冻结自己的虚拟财产。二是当发生虚拟财产被盗事件后, 谁应为用户虚拟财产的损失买单。网络运营公司对此类的事件的处理态度主要有两种:不负责赔偿用户虚拟财产损失;不负全责, 只负部分责任, 即对于用户的损失, 运营公司只赔偿部分损失, 不赔偿全部损失。因为他们承认用户虚拟财产的被盗有自己游戏或网络工具技术上缺陷, 但同时也强调盗窃事件的发生用户也要承担起上网环境不安全或使用外挂等的责任。而用户认为这是运营公司的责任, 应由运营公司买单。他们觉得, 自身虚拟财产的被盗是由于运营公司的技术缺陷和运营公司提供的不安全游戏环境导致的, 所以损失应由运营公司全面承担。

(四) 虚拟财产交易监管空白造成大量交易者利益受损

在关于虚拟财产交易的管理条例中, 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的条例缺乏:保护范围过窄, 仅仅包括用户充入运营公司的现实货币 (以游戏元宝或其他为形式存在于虚拟市场) , 而虚拟财产交易市场交易的虚拟财产主要是虚拟物品或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规范条例过于宽松, 无法真正起到监督虚拟财产交易平台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以上两方面交易管理的缺失, 所以用户虚拟财产被盗被骗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交易一方以欺骗手段骗取另一方的虚拟财产, 但因为骗取的虚拟财产不在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而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虚拟财产交易平台工作人员监守自盗, 获取高额而又不为人知的利益。同时, 由于专门监管虚拟财产交易机构的缺失, 所以许多受虚拟财产损失的交易者无从申诉。

(五) 虚拟财产的衡量尺度缺失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者回避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的关系, 使得虚拟财产的衡量尺度缺失, 从而令虚拟财产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难以规范管理。就当前我国文化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关于虚拟财产管理的条例中, 对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的关系含糊不清。如此, 虚拟财产的价值大小就难以在社会上得到公正的确定。因此, 当发生虚拟财产纠纷时, 涉及到虚拟财产赔偿的问题显得无法可依、无理可循。同时, 这方面管理的缺失也使得虚拟财产的交易价格浮动性加剧, 影响虚拟财产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网络虚拟财产管理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在虚拟财产管理方面的缺陷, 笔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 提出对策如下:

(一) 严格网络游戏的市场准入条件, 加强对运营公司的主体管理

将虚拟财产的管理纳入法律财产的管理范畴, 维护虚拟财产的公信力和保值力。加强对于网络游戏的市场准入的限制, 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过多的虚拟财产发行主体和公信力低的虚拟财产种类。而加强对运营公司的主体管理, 是为了限制虚拟财产的滥发, 从而达到维护虚拟财产公信力和保值力的最终目的。要将这两方面的管理落到实处的具体步骤是:首先, 通过国家指定的网络游戏审核机构对运营公司的资金、规模、团队、诚信等方面进行评估, 从中得出该运营公司适宜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然后, 对该公司正在运营的网络游戏数量作出统计, 对超出适宜运营数量的游戏进行征收附加税。附加税的征收对象是运营企业扣除企业所得税后的总收入, 而征收的税率则与企业超出的运营游戏数量和企业资信等级挂钩。最后, 按照出口退税的原则和制度进行退税。这样, 不仅能有效地限制网络游戏的乱发滥发, 成功地减少虚拟财产的发行主体, 还可加强网络游戏市场的诚信建设, 减少“卷钱企业”的存在, 鼓励出口, 从而达到维护和保障虚拟财产公信力和保值力的目的。管理依赖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 具体说来, 是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 如果计划终止其某一种产品和服务时, 须提前90天予以公告。终止服务时, 对于用户已经购买但尚未使用的虚拟货币, 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或用户接受的其它方式退还用户。而对于无虚拟货币但有相当数量虚拟财产的用户, 则需根据虚拟财产的市值给予一定比例的赔偿。通过这两方面管理的落实, 能重建虚拟财产的公信力和保值力, 从而巩固虚拟财产在用户心中和在现实的“财产”地位。

(二) 建立与健全虚拟财产市场机制

加强政府对运营公司的审计力度, 特别是要严查运营公司与网上银行的交易的账目, 最大限度地保证运营公司账目的清明。因为“打钱工作室”等行为的主要经营都是在网上经营, 而且消费不正常虚拟财产的玩家也主要是通过网上付费消费的, 所以网络游戏运营商的不法运营行为在其网上银行的账目上都有迹可查。而对于无法在网上查询的“打钱工作室”类行为, 则可以通过增多对运营公司的审计次数和提高对运营公司的审计力度来打击。

(三) 制定合理的虚拟财产责任条例

明确网络运营公司和用户在虚拟财产保护、使用时各自应付的责任、缓和市场矛盾、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 应该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的所有权。虚拟财产应归用户所有, 用户可以自由地支配和交易虚拟财产, 网络运营商未经用户的同意不可随便对其虚拟财产进行更改或删除。对于无身份证注册的账号所拥有虚拟财产的损失网络运营公司可以不负任何责任。虚拟财产是公民财产的一部分, 但由于其自身形态的特殊性要求自身必须具有一个明确的财产持有者证件来证明。而就我国用户只有将自己的虚拟财产用自己的身份证进行注册, 其虚拟财产才真正享有法律的保护效力;对于有身份证注册但由于用户自己使用违规道具、上网环境不安全等引起的虚拟财产被盗的损失, 网络运营公司可以酌情根据具体情况赔偿用户10%—30%的损失。对于有身份证注册但由于网络运营公司提供的网络服务环境不安全引发的虚拟财产被盗形成的用户损失, 网络运营公司要负全额责任。

(四) 加强虚拟财产交易监管, 减少财产交易中不法事件的发生

扩展虚拟财产的保护范围, 将虚拟财产的保护纳入法律轨道。通过保护范围的拓展, 可以使得交易者意识到自己的交易行为是具有法律性质和需要负法律责任的, 进而降低虚拟财产在用户交易中不法事件发生的概率;规范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的行为, 维护虚拟财产交易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从事“网络虚拟财产交易服务”的企业, 政府在审核时, 企业除依法提交的材料外, 须在业务发展报告中提交服务 (平台) 模式、用户购买方式 (含现金、银行卡、网上支付等购买方式) 、用户权益保障措施、用户账号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情况、技术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从制度的层面上去维护交易者的合法权益;设立专门的网络虚拟财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站, 给消费者提供申诉的平台, 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有保障。

(五) 妥善处理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的关系

处理好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的关系, 即要确定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法定价值比率。而价值比率的确定, 须从以下几个虚拟财产市场主体出发:虚拟财产交易平台、网络运营公司、政府的有关机构。虚拟财产交易平台, 是虚拟财产市场的主要反映者, 其价值决定度可以达到40%;网络运营公司, 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发行主体, 其入价值决定度可以达到20%;政府的有关机构, 作为虚拟财产市场秩序的管理者, 对虚拟财产市场的正常运行负有重大的责任, 所以其入价值决定度可以达到40%。综上所述, 虚拟货币的价格=虚拟财产交易平台加权平均价格×40%+网络运营公司自定价格×20%+政府有关机构定价×40%。为了符合市场流动性的原则, 每个季度应制定一次。而虚拟产品现实价格的确定, 则须根据其虚拟货币价值来确定。一切的虚拟财产只能对其所属的网络游戏或其他网络工具有效, 不能跨越这个法定范围。而且, 虚拟财产的价值不能用作网络运营企业的资产, 虚增企业的资产和收益。

参考文献

[1]刘俊彦、王化成、荆新:《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史竞群:《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增长规模:《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 篇4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形成提供了平台,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发生在电子商务或网络游戏中侵犯财产犯罪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网络虚拟财产能否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对象成为学术和实践中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对侵犯财产犯罪对象和网络虚拟财产定性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从而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这一命题。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侵犯财产犯罪;犯罪对象

一、 对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的探讨

(一)现行刑法对侵犯财产犯罪犯罪对象的规定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侵犯财产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公私财产权益犯罪行为的集合,包括聚众哄抢罪﹑盗窃罪﹑抢劫罪等多个侵害财产法益的相关罪名。关于对“财产”的界定,我国刑法中所给出的定义不仅需要具有使用价值,也需要其具备客观实在的市场交换价值。

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直接对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给出直接的规定,但在其总则部分第五章其他规定中第九十一条解释:本法所称公共财产是指:1﹑国有财产;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3﹑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第九十二对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范围界定为:1﹑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2﹑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活资料;3﹑个体户和私人企业的合法财产;4﹑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二)新时期下对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的进一步界定

在现行刑法订立之初,立法者根本无法预知到网络虚拟财产这一新型犯罪对象的出现,因此就无法解决网络技术日益发展条件下的诸多问题。在此境况下,传统刑法理论没有可能是针对网络技术环境出现的犯罪情况而总结的理论成果,完全以传统刑法理论资源来诠释虚拟财产可否产为犯罪对象,势必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①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开发商编制成的适用于特定网络环境的数据,是数字化的﹑非物化的特殊财产表现形式。网络虚拟财产虽然具有特殊性,但却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因为传统刑法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对象即公私财产在新时代下要作最广义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上述九十一﹑十二条解释规定。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界定

网络虚拟财产即网络虚拟财产中的“虚拟财产”,是指以网络游戏为基础,由网络游戏的玩家在网络游戏中控制的账号下所记载的该账号通过各种方式拥有的“货币”﹑“宝物”﹑“武器”﹑“宠物”﹑“级别”等保存在游戏服务器上,可供游戏玩家随时调用,创建或加入游戏的各种数据资料和参数。换言之,虚拟财产就是在网络游戏中存在的数字化的﹑非物化的财产形式。②

根据对上述概念的分析,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依附性﹑交易性﹑持续性的技术性特征,而其中的交易性和持续性的特征使得虚拟财产取得财产性的特征。③网络虚拟财产的持续性更突出了虚拟财产具有财产性的特征: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数据编码存在于网络之中而非所有者的电脑里,其网络虚拟财产会依存于网络持续性的存在。网络虚拟财产所具有的交易性和持续性的财产性特征使得网络虚拟财产在其本身内涵上就具备了财产性的性质,因此,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

(二)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虚拟财产名为“财产”,但是否真正属于财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争议。在理论界存在否定说﹑肯定说和区别说三种学说分类,本文支持肯定说,理由分析如下: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经济价值。从虚拟财产的取得方式来看,购买者可以通过消费一定金钱来购买“装备”﹑“游戏币”﹑“游戏等级”等虚拟财产。在司法实践当中,国内首例“网财”被盗案(李宏晨诉北极冰公司案)中,北京朝阳区法院认为:虽然虚拟财产是无形的,但并不影响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的表现形式得到法律的救济,获得游戏的时间和游戏卡都是用金钱买来的,这都说明虚拟装备有价值含量。

网络虚拟财产是劳动所得。于志刚教授认为:虚拟财产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劳动,同时存在着伴随性财产的投入获得虚拟财产的主要方式,根据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虚拟财物,并以此作为参与游戏的主要目的。网络游戏参与者通过劳动和金钱投入,其价值以及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实体世界里的真实财产。④

就是因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上所述的几种财产属性,更证明了其作为财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符合刑法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对象即公私财产在新时代下要做最广义的理解后的条件的。因此,我们说,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

三、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进步推动着网络虚拟财产的进一步发展,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准确定性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这一命题不仅在理论上符合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在网络犯罪实践中更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在理论上,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这一命题符合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刑法对于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并没有给出直接规范。因此,需要对刑法第九十二条中的“其他财产”进行相应解释,将其外延扩大到网络虚拟财产是对刑法规范的扩张解释,而非类推解释。因为网络虚拟财产本身就具备作为财产所应该具有的价值性,劳动性和交易性;而且对这一法条的扩张性解释符合了国民的一般预测可能性,这一解释是能够被接受的,是将“其他财产”进行扩张解释后得出的结论。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现代来说,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字化财产而独立存在着,这是一个全新的财产概念,传统犯罪对象理论无法包容这一新的概念,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犯罪对象理论模式。

在实践中,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这一命题符合现实的客观发展规律,并且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立法和司法的成本。将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财产进行相应的刑法保护,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不仅降低了立法和司法的成本;符合大多数人将其看作“财产”的心理预期,便于广大民众接受这一法律上的完善;而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动用刑罚这一最严厉的“武器”对其进行保护,只有将虚拟财产纳入刑法保护的范畴,就能够将目前所有侵犯虚拟财产的不法行为纳入刑法的视野,真正达到对网络虚拟财产采用刑法进行相应保护的最终目的。

随着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渗透,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网络充满商机,同时,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网络犯罪构成中最常见的财产表现形式在犯罪中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不断引发与传统刑事法律规范的部分内容相冲突的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这一命题是肯定的,这对于更好的用刑法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的广泛关注。(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注解

①徐富仁﹑庄啸:《传统犯罪对象理论面临的挑战——虚拟犯罪对象》,载《河北法学》,2007第2期第43页。

②于志刚:《网络空间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9页。

③林钺:《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9页。

④于志刚:《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刑法保护》,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

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相关问题分析 篇5

网络虚拟财产在一般民法意义上属于财产的范畴, 也是能够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虚拟财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虚拟财产, 指具有现实交易价值的虚拟物品, 只包含那些网络用户通过支付费用获取的、并可以在特定交易市场中交易, 及可能获取现实财产的一种虚拟物品。”而广义的虚拟财产, 指网络用户在运营商所虚构的虚拟空间内进行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客体。

由于虚拟财产依赖网络而存在, 且拥有独立于现实财产的价值属性, 因此, 虚拟财产通常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赖虚拟网络而存在。虚拟财产只能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之中, 不能单独存在, 这正是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的根本区别。2、以虚拟数据为根据来模拟事物。虚拟财产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组虚拟数据, 它通过网络环境来模拟成其他事物, 但不管是模拟成文字、图形还是人物, 都必须具有可视性。但它只是人们通过想象产生的, 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与这种事物相一一对应的对象。3、具有排他性。虚拟财产在属性上应当与其他一般意义上的财产相区别, 例如, 电子货币是由现金所兑换成的一种电子数据, 它同现金一样可以用来清偿债务及流通, 而且有风险小、交易简便等优点, 但电子货币只是现实财产在网络上的另一种体现而已, 并不具独立价值属性, 若无现实财产做依据, 电子货币就无任何意义。4、可以被独立占有。虽然虚拟网络空间是无限的, 但这些虚拟数据和信息却可以单独的保存在某些固定的计算机或主机之中, 被他人独立占有, 这正是虚拟财产具有财产性的根本条件。从而我们可以这样确定虚拟财产的概念, 所谓虚拟财产应当是指在虚拟网络空间内, 以虚拟数据为根源来模拟事物, 然后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特定的计算机或主机之中的, 可以被他人独立占有的一种信息资源, 它包含有网络游戏账号、电子邮件等一切网络信息资源。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现状

在我国, 司法机关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主要处理方式通常为以下几种:

第一, 不受理。由于国内没有法律对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进行明文规定, 所以即使有确切证据, 也无法律依据对其进行保护。如浙江省某QQ音速玩家价值6000 多元的帐号被盗, 玩家提供确切的盗号者交易记录及信息, 公安局依然以虚拟财产不受法律保护为由拒绝受理该案件。

第二, 根据刑法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2007 年王华雇用编程高手龙斌, 利用木马程序入侵“征途”等网络游戏案件, 2009 年3月, 检察院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对王华等人提起公诉, 经过法院审判后, 被认定为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三, 以盗窃罪进行处罚。2005 年一月, 于海斌在第三方游戏交易网站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资料, 通过第三方游戏交易网站公开寄售其非法获取的游戏账号及虚拟物品。检察院将其定性为盗窃罪, 以盗窃罪对于海斌提起公诉。本案成为广东省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件, 以盗窃罪起诉并以盗窃罪判决在全国也是尚属首例。在法律适用、数额认定等方面均开创全国先河。

第四, 以抢劫罪进行处罚。孙洋、李勇通过威胁、殴打方式迫使他人将游戏币和游戏装备转让给自己的案子, 沈阳法院认为, Q币、游戏币和游戏装备是网络虚拟财产,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虚拟财产的合法地位给予确定, 但虚拟财产的获得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 虚拟财产完全具备了财产的一般属性, 因此应当纳入刑法保护范围。本案中的4 名被告人以暴力手段抢劫虚拟财产, 已经构成抢劫罪, 鉴于4 名被告人系初犯, 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 并主动与被害人达成调解协议, 故酌情从轻处罚。根据虚拟财产纠纷的成因和处理, 可以说, 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的属性并没有显著差异。随着虚拟市场的发展和扩张, 虚拟财产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这也是虚拟财产也应纳入我国法律规范调整范围的直接原因。

三、建立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机制

( 一) 建立独立的虚拟网络行政机关

在我国, 网络游戏的出版审批由新闻出版总署管理, 而网络游戏的监管则由文化部、公安网监等部门负责。由于部门不同, 责任不同, 当游戏玩家遭受侵害, 特别是当游戏服务商侵害玩家利益时, 玩家有种不知向何方寻求帮助的迷惑感。正是由于这种无处求助, 使得玩家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变得麻木, 使非法分子猖獗, 使游戏运营商无法无天。若建立相应的独立管理机构, 对网络游戏全权处理, 则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管理问题。

( 二) 制定虚拟网络交易规则

我国的网络游戏交易平台多数为一些私人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如5173 游戏交易平台。这种第三方交易平台并无任何交易双方的信息, 也不对此类交易做任何担保。而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 交易双方并无法判断对方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源、信用等, 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双方容易需要承担各项风险, 容易产生大量纠纷。且由于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参与, 此类纠纷更加难以解决。笔者认为, 制定虚拟网络交易规则, 创建官方的、正式的、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 制定合理的虚拟财产价值评估体系, 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网络交易纠纷。

( 三) 加强开发商责任

由上可知, 网络虚拟财产产生并储存运营商的服务器之中, 玩家创建游戏角色的过程中需要与运营商签订服务协议。按照协议规定, 运营商将游戏程序的最终解释权留给自己, 这样做是极不公正的对于玩家, 同时也违反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玩家由于非自身原因虚拟财产遭受损失时, 向运营商索赔时, 运营商总能巧妙的规避自身责任。笔者认为, 玩家在创建游戏帐号时应当仔细阅读有可能对自己产生不利后果的法规。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部门规章对游戏运营商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避免其滥用权力侵害玩家利益。

( 四) 独立立法

针对网络发展的特点, 虚拟财产的单独立法势在必行。当前虚拟财富的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 规模巨大。关于虚拟财产的保护大多分散于不同的法律规范之中, 没有同一的标准, 各个条款之间也存在冲突, 对于类似案件处理的方式也不一而同, 因此有必要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保护, 也是对网络环境进行规制的有效手段, 能够有效的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和社会稳定。这部法律规定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 界定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主图、客体等内容, 规范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并制定相应的交易及惩罚制度, 并且能够适应网络环境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

四、结语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新生事物, 因其复杂的属性以及特殊的产生方式, 其价值尺度和保护方式都难以确定, 并且随着时间发展将会更加复杂, 目前只能依赖虚拟财产的性质与相关的法条结合来寻求保护。因此, 我国除了应当加强法制管理之外, 另外还需要从根源上治理网络游戏市场, 培养健康的网络游戏观念, 建立完善的司法制度。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深入和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必将得到根治。

摘要:当前, 网络交易频繁, 特别是在网络游戏等领域出现许多具有“货币”性质的“财产”, 而在刑法领域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 各类处罚结果不一而足。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具有解决现实纠纷、保护公民合法虚拟财产等意义。本文欲通过对我国当前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现状分析, 认为可采取责任认定、立法保护、构建虚拟财产交易规则等措施进行完善。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现实纠纷,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志刚.间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2]刘慧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M].法律出版社, 2008.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保护问题研究 篇6

在互联网广泛渗透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下,网络上存在的财产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影响力巨大的互联网社区本身,有网民在网络平台之上投入自身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创建的彰显个性的个人空间,这些个人空间因其网络影响力的大小而具有不同的商业价值;也有在各类网络游戏中个人购买的游戏装备、游戏币等;还有在网络虚拟支付平台上建立账户存储的金钱。由于可见,网络上的财产这一概念所涵盖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本文所指的网络虚拟财产只是其中一种,如果要对网络虚拟财产所引发的纠纷在立法上提出解决方案必须先对这一概念本身进行科学界定、分类,并根据具体类别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网络虚拟财产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以电磁记录为载体的,可以用客观的度量标准衡量的,以数字为体现方式的的新型财富。当前网络虚拟财产可进行如下分类:一是互联网本身;二是在他人提供的互联网平台上的建立的个人空间;三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四是其他网络虚拟财产。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虚拟财产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充。

二、我国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规定

在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但我国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依然较为落后,这一现状与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身份极不匹配。虽然各级法院一直在处理网络虚拟财产相关案件,但其依据仅仅是民法通则第75条之笼统规定:我国法律对公民、法人财产的规定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如此缺乏具体操作性的法条显然不足以应对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的实践。因此,自互联网勃兴以来,虚拟财产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其权利归属、权利利用规则、权利保护规则展开了各种层次的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蓬勃开展,因网络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也越来也越复杂化、多样化,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2016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第104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的,依照其规定。《草案》在确立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客体的性质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引致性规定。可见,对于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归属及流转规则,《草案》本身并未涉足。因此,需要对以上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网络虚拟财产权利的性质

在《草案》公布前,理论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有以下几种学说:知识产权说、新型财产说、物权说、债权说等。其中,物权说是大部分学者所认可的通说,盖因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可归属于民法上的物的特征。

第一,具有排他性和为人支配性。网络虚拟财产虽然无形,但其由人类劳动而生,并因人类劳动得到管理、控制,完全处于人类的管理之下。同时,个人还可通过账户、密码的设置实现对部分网络虚拟财产排他性的支配、管理。被密码加以保护的网络虚拟财产,他人不得随意侵犯。

第二,具有价值性。网络虚拟财产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体之外,满足人类经济、情感上的需求。

第三,具有存在上的空间性。网络虚拟财产以电磁数据为载体而存在,需占有一定的磁盘空间,这与有体物占有现实空间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财产符合传统民法理论对民事权利客体———物的定义,从性质上讲应被认定为民法上的物,这一理论观点也被《草案》所认可。但仅仅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认定,远不足以解决实践中的各类纠纷。

四、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归属

1、互联网本身型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

实践中,如新浪网、搜狐网等互联网本身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商业价值,网站的创建者在该网络之上建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所有权,并且享有所有权的一切权能。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几乎没有争议。

2、在他人提供的网络上建立的个人空间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归属问题

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理论界争议较大,实践中矛盾也比较突出。

例如:2010年,湖南的王先生意外去世,其配偶要求腾讯公司向其提供王先生生前所用的QQ邮箱密码,以便整理存储于该邮箱内的二人合影,留做纪念。腾讯公司认为QQ邮箱应归属于本公司所有,王先生仅有使用权,因此邮箱密码不属于遗产,王先生配偶无权要求自己向其提供密码,因此双方发生纠纷。

2015年,马某与蔡某签订淘宝店铺转让协议,马某将自己注册的淘宝店铺转让给蔡某。但事后,马某拒绝向蔡某提供该淘宝店铺的密码及支付宝密码,导致蔡某无法使用该淘宝店铺。二人发生纠纷,诉至法院,马某认为,根据自己与淘宝签订的用户协议,淘宝店铺归淘宝网所有,用户不得自由转让,故自己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以上两个案例仅仅是网络虚拟财产相关案例的典型代表,两个案例分别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及转让,虽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案件的矛盾均来自网络财产的流转阶段,但矛盾发生的根源于在网络个人用户和网络服务者之间,在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上,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从立法上确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将会大大减少网络虚拟财产流转过程中的各类纠纷。

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类观点认为,建立在他人提供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空间及网络游戏装备所有权应归网络个人用户所有;另一类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建立在他人提供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空间级网络游戏装备的所有权应归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有。

在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上,本文倾向于采取将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有,但这种观点也有待完善。如果仅仅把个人用户的地位定性为基于服务合同而取得使用权的债权人,则不利于实现个人用户对虚拟财产利用的需要,不利于虚拟财产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个人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商所签订的服务合同是双务合同,因此当个人用户要转让合同地位时,需征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同意,这将严重影响网络虚拟财产的流通效率。

综上,在确定网络虚拟财产所有权归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的保护网络用户个人的利益,激发人们创造并使用虚拟财产的积极性,促进互联网事业的繁荣,把用户个人定义为用益物权人更为妥当。原因如下:一是用益物权以利用他人之物为核心。个人网络用户可以基于合同,利用所有权归属为他人之物。二是实践中,个人用户对虚拟财产的使用体现了物权的支配性。物权的支配性,“其标志在于,其授予权利人以某个自由领域,在此领域内权利人得以排斥一切其他人,并且无需他人之协作而单独做出决定,这种支配权正是表现在:权利人有权单方面行使其法律权利,而无需他人的积极协助”。个人用户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只有建立物权性的用益,个人网络用户才能对虚拟财产享有更加自由的转让、继承的权利。实践中,本文提到的马某和蔡某的淘宝店铺转让案例,两级法院均认为,尽管依据淘宝网相关规则,淘宝店铺不得转让,但转让淘宝店铺并未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认定转让协议有效,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这说明,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也倾向于赋予个人用户独立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所有权之外的独立支配权。从权利的设立,到存续期间,再到权利的救济方式,个人用户对网络虚拟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完全符合传统民法理论对用益物权的特征描述。

五、结语

从立法上来看,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相对滞后,但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各类归属、转让、继承纠纷越来越多,但《草案》104条也仅仅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对于最为重要的归属问题和流转规则并未提及,这将严重影响司法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件裁判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因此,建议应修改现行《物权法》第五章,加上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所有权客体的内容,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进行明确规定。扩充《物权法》第2条、第117条关于物权和用益物权的客体范围,将网络虚拟财产补充进来,从立法层面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用益物权客体,更好的保护个人用户利益。在权利归属问题得到明晰的基础上,配套立法也应进行修订,如修订《继承法》中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将纯属于个人生活范畴,与国家、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无关的网络虚拟财产列入遗产范围。因此,《草案》中关于网络虚拟立法性质的界定,及《物权法》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的规定,加上其他民事部门法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内容的补充,将共同构成关于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系统立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

[2]王竹:《物权法》视野下的虚拟财产二分法及其法律规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3]向亮:虚拟财产转让问题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11).

[4]马一德: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问题探析[J].法商研究,2013(9).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 篇7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述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内涵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与现实具有隔离性的网络空间中、以网络空间为载体,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衡量其价值的数字化新型财产,其中具有比较普遍认知性的包括淘宝店铺、Q币、游戏装备等,此类财产是网民用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买入的用来满足自己精神上需求或者用以获取收入的信息资源。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 虚拟性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组电磁记录,是存储于一定的服务器上的电子数据。这些记录只能依赖于网络空间,它所表现出的形态也存在于网络世界中,是一种虚拟社会里的虚拟财产。它与现实世界的转换依靠它的其他属性来实现。

2. 价值性

财产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财产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一般用货币这一商品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网络虚拟财产如游戏账号的等级、淘宝店铺的信誉等这一般要耗用一定的时间去实现,同样也可以用与其相当的货币来衡量其价值。

3. 时间性:

网络虚拟财产有其存续的时间期限,但这种性质并不能阻断其作为财产的本质,比如债券、支票、本票等票证也是有时间期限的,但它们仍然是属于财物,其中的少数还属于现金等价物。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从物权的属性上来看,传统的物权理论认为物权的客体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是有形的,即具有有形性和独立性的特征,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既有有体物也有无体物。物的范围早已不限制在有形、有体的范围内,只要其具有法律上的排他支配可能性或管理上的可能性都可以被认定为物。现代各国的立法确认空间为物,便是物的概念扩张的结果。由此可见,物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只要不危及物权体系的基本理念,对其中的个别部分进行修补都在允许的范围内。由此可见,虚拟财产虽然是无体物,但其仍然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虚拟财产被归入物的范围,是时代的趋势,是社会的需求。

众所周知,网络用户拥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大多数还具有转让该用益物权的权利,而所有权仍归运营商所有。网络用户拥有以上权利是基于网络用户与网络运营商所签订的服务合同,网络用户在享有这些权利的同时对网络运营商也负有一定的义务。通常网络运营商会限制网络用户一些行为,要求网络用户遵守一些不作为义务。如果不履行义务,网络用户将丧失对虚拟财产的相关权利,这又表现出债权的属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事物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关系,使得物权与债权的界限在某些场景下显得不够清晰,同时具备物权和债权的特征。可以看出,虚拟财产就具有这一特性,可以认定它属于一种新的混合型权利。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可继承性

(一)虚拟财产不属于现行《继承法》的遗产继承范围

虽然虚拟财产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但是它可否认定为我国继承法中的遗产呢?我国《继承法》第三条对遗产的范围作出了规定,即:“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我国的继承法对于遗产范围的规定采用了列举加兜底的方式,显然虚拟财产不属于前六种界定。那虚拟财产是否属于“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从《继承法》所列举的情况来看,被纳入遗产范围的财产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财产是可以被解释为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的。但是我国大多数虚拟物品纠纷案件被定性为侵犯通信自由或者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而非盗窃罪,似乎又不承认其是合法的财产性权利。随着虚拟网络世界的丰富,由网络财产引发的纠纷时常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虚拟物品迫切需要《继承法》作出新的界定以对其进行管理。

(二)网络虚拟财产可纳入继承法范围的理由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归网络运营商所有还是用户所有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归网络运营商所有,即网络账号及其附属物等一切都归网络运营商所有;另一种认为归网络用户所有,即账号归网络运营商所有,而由用户自己从零到有创建起来的付出劳动或金钱等有价值的虚拟财产则归用户所有,如Q币、网游装备、网店信誉等。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网络运营商和用户通过自愿签订服务协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网络运营商通过提供网络平台的相关服务,并享有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等的权利;而用户负有支付费用等的义务,同时享有创建并使用平台账号等的相关权利。用户在使用账号的过程中所购买的Q币、装备等都是其花了一定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创建的属于自己的虚拟财产,这样的虚拟财产应属于用户的个人财产,用户对这一部分财产具有排他支配的权利,即使是网络运营商也不得随意干涉。

网络虚拟财产的组成成分是十分复杂的,它的继承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一个网络财产可能由很多份网络财产组成,就好像一组数据是由好几个程序有效运行而形成一样。对网络财产进行继承,首先要对其进行分割。将其分割成属于网络服务商和属于网络用户的两部分。这一标准可以遵循是否耗用了网络用户的劳动时间或者是网络用户是否付出了相应的对价,即在该虚拟财产初始状态下至它现在所呈现的状态间增值的部分。这一部分可按市场价来衡量其价值,没有市场价值就按双方协商的价格,双方无法协商就参照该网络虚拟财产相似的网络虚拟财产的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价格。另一类网络虚拟财产不具备财产意义上的增值部分,仅仅在该虚拟财产上增加了依附于具体人格的电子数据,如图片、文字、邮箱地址等。这一类财产的继承意义即安慰被继承者亲人的心灵的缺失,对他们具有不同的意义。有观点指出这类财产的继承会侵犯被继承者的隐私。隐私是仅对于有权利能力的人而言的,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止于死亡,当自然人死亡时,权利能力终止,自然也就不存在侵犯其隐私的可能。可以将具有纪念意义的部分作为财产拷贝出来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由继承人继承。

2012年由24岁淘宝女店主熬夜死亡而引起的淘宝店铺继承的讨论对我国现行的《继承法》造成了冲击。下面以淘宝为例分析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根据2015年4月24日生效的《淘宝平台服务协议》第4.1条店铺管理中的第二款规定:“由于店铺转让实质为店铺经营者账户的转让,店铺转让的相关要求与限制请适用本协议3.2条账户转让条款。”根据该协议第3.2条规定:“由于用户账户关联用户信用信息,仅当有法律明文规定、司法裁定或经淘宝同意,并符合淘宝平台规则规定的用户账户转让流程的情况下,您可进行账户的转让。您的账户一经转让,该账户项下的权利、义务一并转移。”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淘宝店铺的转移实质上是淘宝账号的转移,在有法律、司法裁定或者经淘宝同意的情况下,只要符合一定淘宝规定的程序条件,就可以进行转让。目前淘宝同意的转让有两种,即支持因离婚和继承的情况下进行店铺的过户。在过户的时候,账号的权利和义务一并继承。但是我国《继承法》并未明确将虚拟财产纳入继承遗产的范围内。然而这种需求是存在的,《继承法》应对其进行明确规范。

三、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立法的构想

我国《继承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已经有30年了,人们所拥有的财产形式从有形到无形,从单一化到多样化。随着虚拟财产问题日渐突出,现代化的财产形式有待于被法律认可。虚拟财产继承的客体表现为网络信息数据的数字信息或磁条记录,虚拟财产继承的主体是继承人。继承人在向网络运营商提供被继承人死亡证明、遗嘱等以及证明自己是继承人的材料后有权享有被继承人拥有的一切权利,如使用、下载、转让等,并对网络服务商负有被继承人应负有的一定义务,如给付一定的费用等。

那如何将虚拟财产纳入《继承法》的遗产界定范围中呢?目前关于界定遗产范围的规则,主要有三种立法模式:第一种是“正面概括加列举”模式,如我国《继承法》中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并列举了七类具体的财产形态(第3条和第4条);第二种为“正面概括加反面排除式”模式,如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之规定,被继承人财产上之一切权利是遗产,专属于被继承人本身者除外;第三种为“正面列举式与排除式”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在《葡萄牙民法典》中,列举了四类属于遗产的财产,并将基于性质或法律规定随主体死亡而消灭的排除在外(第2025条和第2069条)。由于现在的财产形态和财产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地变化,采用正面列举恐怕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节奏,有些例外情形也难以规定。笔者认为第三种模式具有相对优势,既可以包含一定的例外情况,又能使公民有期待的可能性。把虚拟财产列入继承范围是迫切的,但是这又是需要等待的,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摘要: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财产形式,它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的《继承法》并未将其纳入继承范围内,而因虚拟财产引发的争议日益频繁,因此加大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内涵、法律属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继承法范围的构想,旨在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继承,立法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王中和.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06).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 篇8

(一) 网络产业正常发展的需要

目前网络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越来越大, 成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但是, 由于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案件的增多, 严重地影响了网络产业的发展。常此下去, 必将给网络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打击。因此, 我国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

(二) 刑法自身发展的需要

刑法设立本身的意义就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的治安。而虚拟网络财产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兴产物, 因此刑法保护网民的网络虚拟财产是非常必要的。在网络这个产业中, 加入刑法的保护, 可以保障网民的虚拟财产安全, 对发生的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件进行立法处理, 加大打击力度, 可以保障公民的各种权利, 维护国家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对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 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目前, 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加大刑法立法程度, 对网络财产的犯罪行为给予打击, 以避免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现在对侵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来加以制约, 因此, 应该建立健全刑法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来保护公民的利益, 维护社会治安。

二、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可行性

(一) 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为虚拟网络财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一项法律法规的出台需要好的社会环境做基础, 如果法律制度和社会现实环境不符, 那么法律法规的推行也会受到阻挠, 难以顺利实施。而刑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与我国的法律环境相一致。而且网民也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个人财产的一部分, 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 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为社会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法律保护成本是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的重要因素, 由于目前技术的进步, 法律保护虚拟财产的成本也逐步降低, 对犯罪案件的财产归属问题以及取证的成本越来越少, 这也会加强网络案件的破获, 所以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的意义重大。

(三) 传统的产权理论

我国传统的产权理论从人的劳动方面说明了产权的归属问题, 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网络虚拟财产和人的实物资产是一致的, 也是网民劳动的成果。因此, 在法律上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也应纳入财产法的法定权利中, 受到刑法的保护。但是由于法律出台的滞后性, 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

三、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措施

(一) 确立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在现实生活中, 发生的许多侵犯虚拟财产的案件没有进行立案审查, 并不是由于受害人愚昧无知, 而是因为无法立案侦查, 这是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没有明确的法律属性。在全国的侵犯虚拟财产的案件中, 有的根本无法立案, 有的则以盗窃财产罪进行处理, 存在很多不合法的地方。因此, 要想保护网络虚拟财产, 就要在司法上对虚拟财产的属性进行法律定位, 规定虚拟财产的性质, 这样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对此类案件做出正确的判断, 进而使网络虚拟财产受到刑法的保护。还应该在刑法中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进行相关的立法, 这样有利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实施。

(二) 明确网络运营商的责任

目前的网络运营商在向客户服务时会签订协议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但是由于协议是由运营商拟定的, 在条款中会有许多对运营商有利的条文, 并且会推掉一切运营商不想承担的责任, 用户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而且, 在侵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发生的时候黑客会在服务器上留下的作案证据就是他的IP地址, 因此在侦破案件时就需要网络的运营商提供其IP地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运营商经常由于各种原因不和警方配合, 使案件的侦破工作更加困难。所以, 应该通过立法来督促运营商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积极配合警方的取证工作, 来保证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 建立标准来确立虚拟财产的价值

要用刑法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 就应该先确立虚拟财产的价值, 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虚拟财产的价值认定标准。有些虚拟财产的价值可以有游戏开发商来确定;而有些网络财产是通过花费时间和精力获得的,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网络财产有不同的价格, 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自行商定。只有建立一个合理的价值标准, 才能正确地认定虚拟财产价值, 其交易才能顺利合法的进行。

(四) 借鉴他国经验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较慢, 网络虚拟财产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产物, 但是其他一些先进的国家早已经制定出了合理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 因此, 我们可以在一些科技先进的国家进行借鉴, 学习他国的经验进行取长补短。韩国的网络游戏发展比较快, 有许多的虚拟财产在现实中进行交易, 韩国的司法机构也加强了对网络虚拟财产交易的保护, 在某些方面法律对传统财产和虚拟财产的处理时一样的, 这也使虚拟财产在法律上得到了肯定, 维护了虚拟财产交易的稳定。美国在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完善, 其刑法以保护个人财产, 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基础, 对网络虚拟财产制定了独立性的规定, 因此美国刑法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制度很完善。

四、总结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的一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只有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够被有效合理的使用, 互联网产业也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慧娟.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J].东方法学, 2009 (3) .

[2]张蕾.浅议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3.

探讨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篇9

关键词 网络 虚拟财产 民法保护

虽然互联网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对虚拟财产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相关的网络虚拟财产受到侵犯的事件常常出现,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侵害到人们的财产安全,也不利于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事件的处理上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网络虚拟财产受到侵犯的问题长期不得到解决。在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关规章制度也应该事先同步完善,也应该意识到实行网络虚拟财产民法保护的必要性。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基本介绍

大多网民对网络虚拟财产没有太多的了解,在实际中对网络虚拟财产没有明确的定义,而较为常规的理解是用户在网络中的虚拟财产。我们知道实际中的财产是事物的,而虚拟财产相对事物财产而言则是无形的,这也是网络虚拟财产的主要特征,但是虚拟财产是实际存在着的,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淘宝商铺、QQ号、网游装备等都属于网络虚拟财产,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虚拟产品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对虚拟财产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解。现如今,对网络虚拟财产有着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上的网络虚拟财产主要就是网游的账号等,而广义上的网络虚拟财产则更加广泛,主要是能够在网络上创造一定的价值,而且可以人为的控制,也是属于用户的一种资源。

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虚拟性,从网络虚拟财产的字面上可以知道虚拟性是其本质特征,虚拟财产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在网络中通过人们的控制体现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而离开了网络这个大环境,网络虚拟财产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其二是稀少性,有些网络虚拟财产并不是像所有用户开放的,例如QQ上的蓝砖或是超级QQ、淘宝商户上的等级、网游的有限装备等,也正是这些网络虚拟财产的稀缺性,不仅体现了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也说明虚拟财产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其三就是限制性,网络虚拟财产首先只存在于网络中,而且某些虚拟财产在另外一个网络区域可能是无效的,而另一方面在时间上虚拟财产是有期限的。

二、我国网络虚拟财产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全面的网络财产法律保护

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我国没有针对网络虚拟财产而制定的专门法律,很多案件的处理都是依照现行法律,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其次就是虚拟财产的相关纠纷事件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虚拟财产案件得不到合理的解决,用户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市场逐渐混乱。

2、不同地区虚拟财产案件有不同的法律依据

由于缺乏固定的法律法规,各地在网络虚拟财产的处理上也有一定的区别,现行的法律只能作为一部分网络纠纷案件的解决依据,而其余的案件既不能不解决也不能随意处理,各地在解决这类案件在法律条例的选取上不可能完全相同,而这样的情况极容易造成不公平的现象。随着纠纷事件的不断增多,亟需确立专门的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基础。

3、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过程存在很多的争议

网络虚拟财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虚拟财产经过频繁复杂的交易,用户之间、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也难以确定。例如虚拟财产的归属权,很多网游装备的所有权是属于运营商,而用户只有使用权,用户在交易时没有注意相关合同,因此发生纠纷时难以做出准确的判决。网络财产的特殊性要求它需要特定法律的支持,减少解决过程中的纠纷,维护互联网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三、建立健全的网络虚拟财产民法保护

1、完善现有的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

针对现有法律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根据解决纠纷案件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民事法律。网络虚拟财产具备了法律性,很多纠纷案件在解决上更加公平和正规,同时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纠纷案件也能够得到解决。同时在相关法律的执行上,相关部门和机关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执行,这不仅是法律有效性的体现,也是真正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民法保护的范围。

2、制定相关的网络仲裁机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纠纷多种多样,其中的一些案件由司法机关解决反而会拖延案件解决时间,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仲裁机构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解作用,当事人之间灵活的解决既可以满足双方的需求,也能节省一定的成本。同时网络仲裁机构可以对虚拟财产交易进行监督,尽量避免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事件的发生。

3、明确规定虚拟财产交易的规章制度

网络虚拟财产交易的频繁和复杂是纠纷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网络财产交易的管理和监督是有必要的。首先在整体上会各大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平台进行管理,保证其交易的合理性;而在另一方面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具体事项,例如价值、归属权等,使得在纠纷解决中能够有相关的依据。

四、结论

网络虚拟财产实行民法保护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虚拟财产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因此更加应该将其重视起来,让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王瑜.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民法保护[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1(04)::33-34.

[2]王滢.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2(04):19-20.

网络虚拟财产保护进路初探 篇10

虚拟财产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 权利人依法支配和排他享有的以数字化形式虚拟存在的财产信息资源的总称。我们常见的网络游戏账号、游戏道具、QQ号码、游戏金币等就属于虚拟财产。在理论界关于虚拟财产权的性质的界定, 有“物权说”、“债权说”、“新型财产权利说”、“知识产权说”等观点。虚拟财产虽有区别于现实财产的特殊性, 但因其具有支配性、排他性的特征, 虚拟财产权“可以相对于每一个人产生效力”, 笔者更倾向于物权说的观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本法所称物权,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而虚拟财产权无疑属于物权法当中关于物权概念界定的范围。

二、虚拟财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缺乏相应的立法保护

我国网民人数增长突飞猛进, 有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与此同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网络经济尤其是网络游戏正在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它所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利益的驱使下, 部分人铤而走险选择从事了盗窃和倒卖网民虚拟财产资源的勾当。然而, 对于在这些广大网民当中的虚拟财产享有者来说, 也许立法予以保护状况并不乐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刑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均没有涉及。由于中国目前尚未制定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法规, 虚拟财产享有者一旦出现遭受损失的情况, 由于无法可依, 维权之路往往举步维艰。法起源于对立利益的斗争, 法的最高任务是平衡利益, 面对屡屡发生的虚拟财产侵权案件, 作为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维护权利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自然责无旁贷。

(二) 价值考量尺度不易掌握

要实现对虚拟财产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核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网络虚拟财产自身具有特殊从属性, 虚拟财产不可能脱离网络环境, 其价值也仅仅对网络用户才有意义, 因而对它的价值确定有较大的难度。目前来说在实践中当中。虚拟财产的价格确定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网络游戏开发商或运营商自行确定;二是由玩家在交易时自主确定。但是, 稍作思考不难发现这两种方法都各有缺陷。在第一种方法当中, 由于开发商或运行商出发点是以盈利为目标, 其自行确定的价格难以反映物品的真实价值。而且, 很多情况下这些商家会有打折或促销情况的发生, 倘若某甲先购买后遭遇商家打折或促销, 那么这时候虚拟财产价值的衡量怎么确定莫衷一是。另外, 同一件物品在不同服务器当中的价格甚至不相同, 这些都给认定虚拟财产的价格带来的极大的不便。第二种方法看似妥当, 实则也不尽然。一个买家往往面对的是大量卖家 (相反情况亦是如此) , 这时虚拟财产的价格受买卖双方供需市场影响较大。消费者行为学告诉我们, 这些买家当中还可能有部分属于冲动型消费, 因此用这种方法确定虚拟财产的价格也有待商榷。

(三) 举证难问题突出

1、虚拟财产的转移很难取证。“武器”、“装备”、“金币”、“宝物”说白了只是一些电子数据, 是不是真的被别人盗了, 需要对服务器进行很繁杂的查询。如果是服务器运行出现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 也有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仅是证明不见的虚拟财产是上述哪种原因引起的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2、确定侵权责任主体难度颇大。在虚拟网络环境下,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完全实行实名制, 除了一个ID账号, 人们不清楚对方的任何情况, 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很难确定侵权主体。即使在确定责任主体后, 由于很多虚拟财产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一种名称或类别的物品可以被不确定多数人享有, 失主又面临二次举证责任问题。以上列举的是举证方面遇到的难题, 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必然少不了质证, 鉴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数字化虚拟形式, 质证同样也会遭遇比小的难题。

三、虚拟财产保护的价值选择及完善途径

(一) 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法规范畴, 加强立法保护

从不同角度, 具体可以有两种思路供参考:

1、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 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 将虚拟财产纳入现行法律法规范畴。例如, 可以扩大《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对于“物”的解释, 将虚拟财产纳入物的客体。进而, 如果再有类似侵害虚拟财产案件的发生, 就可以依据相关诉讼程序依法追究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另外, 在做出相关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时候, 也可以对“财产”的范围做扩大解释, 使其能够涵盖这种新出现的网络虚拟财产, 并且对虚拟财产也做出进一步的细化, 鉴于目前仍没有对虚拟财产进行定义的条文, 也可不失时机的将对虚拟财产的定义加入其中。

2、制定专门的虚拟财产保护法律法规文件。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现状。首先看美国, 1997年12月16日, 克林顿总统签署了《电子盗窃禁止法》 (E1ectronic Theft, NFT Act) , 该法主旨是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和版权以及虚拟电子信息数据, 根据这个法案, 玩家的游戏ID也列入其保护范围。韩国方面, 在刚开始对虚拟财产也是采取不予保护的态度, 后来随着网络产业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虚拟财产的交易难以阻止, 最终转向地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虚拟财产纠纷不断发生, 最终韩国立法明确规定,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 网络财物的性质与银行账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以上所介绍两种方法, 相比较而言, 第一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供我国借鉴。

(二) 确定虚拟财产价值赔偿机制

上文中有关于虚拟财产价值考量难的论述, 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思路解决涉及虚拟财产价值赔偿的案件——既然价值核定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想办法回避掉这个问题。依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5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包括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形式。遇到虚拟财产侵权案件, 虚拟财产所有权受侵害可以要求游戏运营商或社区管理员恢复虚拟物品或进行虚拟货币的赔偿, 这在网络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虚拟财产作为一段加密数据是不可能从物质上消失的, 是可以进行数据恢复的。因此, 所有权人不得要求现实货币的赔偿, 虚拟财产当然也不具有价值考量的必要。通过此举我们可以回避虚拟财产价值不确定带来的诸多弊端, 这基本上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可以广泛应用于涉及虚拟财产价值赔偿的标准。笔者认为, 这种方法可以被用做为虚拟财产价值的赔偿机制。

(三) 进一步明确用户与服务商或供应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以往, 每个服务商或供应商制定的用户协议虽不尽相同, 但仍可视为是合同形式当中的一种。按照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如若一方违背相关条款另一方可依据此协议追究其承担责任。目前很多服务商都有用户丢失数据的免责条款, 个案当中有黑客攻击了服务器引发用户虚拟财产遭受损失, 而服务商却以免责条款加以抗辩, 这对广大用户显然有失公平。我们应该看到, 既然服务商通过某种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而盈利了, 那么其就应当承担其责任范围之内的义务, 这种义务显然包括了对由于网络安全问题而带来的, 对用户虚拟财产遭受损失进行赔偿的情况。因此, 上述用户协议当中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问题值得商榷。另一方面, 对于广大的用户而言, 其有义务填写个人真实资料 (当然这也有赖于服务商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检测控制) 。这样做有两点益处:一是在发生虚拟财产侵权案件时可以成为索赔方索赔的有效依据;二是一旦身份确认了, 也便于较快锁定嫌疑人。这就自然解决了虚拟财产损失的当中的用户身份确定问题。

综上所述, 本文就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出分析, 以求能引起社会关注, 能得到相关专家更深层次的研究。希望我国能早日出台或完善相关法规, 从而实现保障用户利益、促进网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摘要:我国网络事业发展速度惊人, 网民速度正在呈现几何数量级增长。然而, 与之伴随的网络虚拟财产遭受损失的个案也屡见报端。虚拟财产保护在实践当中遭遇了重重阻碍, 如何寻找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对虚拟财产予以更加有效的保护, 这将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虚拟财产,财产保护,完善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旭霞.虚拟财产性质论[J].中国法学, 2009 (1) .

[2]、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法律出版社, 1996.

[3]、宋旭东.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认定及其民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0 (10) .

[4]、周京.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法律思考[D].西北大学, 2008.

上一篇: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导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