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2024-07-08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精选11篇)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篇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 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6800万, 网上游戏在上网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里占18%。据估计, 内地网络游戏爱好者达到数百万人, 每天约有100万玩家同时在线玩网络游戏。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游戏当成了他们的最爱, 游戏装备、QQ号码、电子邮箱账号、网络实名……这些在某些人眼里也许只是一堆数据, 一钱不值, 可是在游戏玩家和网民眼里, 它们却是有着特殊价值的“财产”。

尽管网络“虚拟财产”价值问题尚无定论, 但不断增多的网络盗窃案件已经表明, “虚拟财产”的保护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构成犯罪, 构成何种犯罪, 该财产是否受到刑法的保护呢?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不过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而且完全是无形的, 这种虚拟的所谓财产, 不能算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既然不是个人的合法财产, 那当然不构成犯罪。因为作为游戏玩的过程当中积累的这些装备和武器本身来讲, 没有任何经济意义, 它就是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组数据, 这些数据在电脑游戏这个软件里面运行的时候, 可能是起到了某种作用, 本身独立出来, 没有任何意义。这里面的智力劳动是相对于整个游戏来看的, 显然是属于游戏公司的网络制作者。另一种认为, 虚拟财产存在着其固有价值, 因为网络游戏玩家积累的“头盔”、“战甲”等的武器装备, 是游戏玩家花了时间、金钱、精力所取得的, 在某种程度上, 它应该算是一种劳动所得。这种虚拟财产, 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 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 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 可以进行转让, 接近于知识产权, 因而这种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 应该属于私人财产的范围, 这些财产被盗窃, 应当受到刑法保护, 以盗窃罪追究盗号人的刑事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个人合法财产的性质, 属于刑法盗窃罪中的犯罪客体范畴,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达到一定数额应当依照盗窃罪处以刑罚。理由如下:

1. 盗窃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笔者认为玩家对于网络

虚拟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具备盗窃罪客体的属性。这一点是最具有争议, 也是区分是否构成盗窃罪的最重要的方面。如果这些网络虚拟财产根本就不具有价值, 那么就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一点上, 笔者比较认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教授的观点, 他认为:《民法》中的财产分成三种, 一种是静态的财产, 就是物权里面所说的, 包括所有权等。第二种是动态的财产, 就是在交易当中的财产, 比如说订立合同, 你买人家东西, 要给人家钱, 财产是在交易当中的财产, 第三种财产就是大家说的那种无形的财产, 知识产权、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这里面体现的财产。而网络虚拟财产应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虚拟财产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 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 因而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 其真实价值不言而喻, 也需要依法保护。

再者, 玩家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人, 其对网络虚拟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 这个权利具有对世和排他的性质。而盗窃着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侵犯无疑是对玩家或者称为所有权人权利的侵犯, 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也是法律所要规制的。因此笔者认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已经侵犯了盗窃犯罪所要保护的的客体。

2. 盗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笔者认为在实际发生的

侵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中, 偷取这些财产的行为人的主观上是故意的, 直接的, 即明知是他人的虚拟财产,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实施窃取虚拟财产的行为。

网络虚拟财产毕竟不同于平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形财物, 是以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体现出来的, 而且完全是无形的。笔者认为, 当这些黑客们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使用相关程序和软件把黑手伸向他人的ID及密码 (包括游戏、电子邮件、网上银行等) 时, 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性质, 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采用非法手段破译密码窃取虚拟财产, 在网络上是一个ID对应一个密码, 绝对不会出现现实生活中误人他人的财产为自己的财产而取走的情况。

随后将窃取的虚拟财产通过网络平台在市场叫卖, 获取一定金钱的收益, 已经将网络虚拟财产货币化, 将非法占有的财产转化为自己的利益, 这些种种都客观的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即盗窃网络虚拟财产主观上是明知的、故意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

3. 盗窃罪的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以秘密的手段窃取, 笔者认为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在客观方面也是符合盗窃罪的该项要件的。行为人采用自以为不使别人发觉的方法, 比如利用黑客技术在对方电脑中植入木马来盗取他人帐号, 或者在他人输入游戏帐号密码时偷看等, 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 非法占有或处分, 完全契合“秘密窃取”的盗窃罪行为特征。

4. 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即年满16周岁, 具有刑事责

任能力的自然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主体与盗窃罪主体是一致的, 具有同一的惩罚力度。刑法学中, 单位不能构成盗窃罪的主体, 笔者认为以单位名义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时, 仍然应当适用刑法中有关盗窃罪的规定, 不能对单位定盗窃罪, 只能对单位中的个人处于盗窃罪, 即单位也不能成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主体。

综上所述,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 已经开始渗入到我们生活之中, 尽管它只存在于网络中, 但是却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市场交易, 具有了一定的价值, 并且关系到互联网众多玩家的切身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加以承认和保护这种新型财产关系。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四个犯罪构成要件, 对于到达刑法规定数额的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 我们应该以盗窃罪给予严厉打击, 将网络虚拟财产尽快融入到刑法的保护范畴, 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篇2

受让方(甲方):

让与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网络游戏玩家马川理制订的虚拟财产转而合同示范文本,推荐网络虚拟财产转让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中国目前并无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网络游戏账号)转让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合同范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要求编写,但只作为一种虚拟财产转让的参考合同。

三、本合同适用于让与人将拥有的网络虚拟财产转让给受让方,明确相互之间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和拥有权,受让方支付约定转让费用而订立的合同。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另行约定,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明“无”等字样。虚拟财产转让合同

受让方(甲方):住所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电话: 电子信箱:

让与方(乙方):住所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法

通讯地址:电话:电子信箱:

本合同乙方将其拥有的 网易互动娱乐公司通行证账号: 的(使用权、拥有权)转让给甲方,甲方受让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乙方转让甲方的虚拟财产虚拟内容如下:

1、网易互动娱乐公司通行证账号:

梦幻西游;服务器;游戏ID:游戏人物:

2、此通行证账号:网易互动娱乐公司旗下所有的服务(详细内容参考网易互动娱乐公司主页)

。

第二条 为保证虚拟财产今后的安全,乙方应向甲方提交以下资料:

1、注册此通行证时填写身份证的复印件

2、此通行证下游戏账号以前的详细资料包括:飞升等级、人物造型、技能等级(可另附纸)

3、此账号以前充值的点卡

4、无

第三条 乙方在在本合同生效前应对此账号进行如下操作:

1、清空所有能清空的安全资料包括:密码、保密邮箱、密码提示问题、电话密保、将军令、手机密保、解锁密码。

2、在游戏中进行公开说明,以免甲方在以后的使用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3、无

第四条

乙方保证网络虚拟财产的真实性、可靠性,并保证本项虚拟财产不侵犯运营商网易互动娱乐公司的合法权利。如发生账号丢失,且网易互动娱乐公司不承认甲方对此账号的拥有权时,乙方应当负责同网易互动娱乐公司交涉,并要回此账号交给甲方。

第五条

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发生账号被盗的情况,甲方负责账号的取回工作。如因乙方的原因致使甲方产生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予以赔偿。

第六条

双方确定因履行本合同应遵守的保密义务下如:

甲方:

1、保密内容:甲方应对乙方的私人资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电话进行保密,不能对乙方身份证等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传播。

2、泄密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处理。

乙方:

1、保密内容:甲方私人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不得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2、泄密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处理。

第七条

双方确定,乙方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没有登录及更改包括此账号所有资料的权利。

第八条

甲方向乙方支付受让该网络虚拟财产的费及支付方式为:

1、虚拟财产转让费总额为:大写(¥数字)

2、虚拟财产转让费由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

具体支付方式为第 1 种方式:

(1) 现金

(2) 支票

(3) 银行汇款

(4) 其他方式

乙方开户银行名称、地址和帐号为:

开户银行: 无

地址:无

帐号:无

第九条

双方确定,按以下约定承担各自的违约责任:

1、 乙 方违反合同第 一、二、三条约定,合同作废。

2、 乙

方违反合同第四、五、六、七 条约定,应当赔偿支付甲方全额虚拟财产转让费以及额外损失。

3、甲 方违反合同第六 条约定,应当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甲 方违反合同第八 条约定,合同作废。

第十条

 双方确定,出现下列情况,致使本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可以解除本合同:

1、发生不可抗力;

2、合同生效前网易互动娱乐公司倒闭;

3、合同生效前梦幻西游网络游戏停止运行。

4、合同生效前梦幻西游网络游戏发生重大变化,已经不符合甲方的需要。第十一条

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应协商、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确定按以下第 1 种方式处理:

1、提交(甲方所在城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甲方所在城市)人民法院起诉。第十二条

双方约定本合同其他相关事项为: 无。

第十三条

本合同一式 贰 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十四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字)

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 篇3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法治;财产保护

一、相关概念综述

1.网络虚拟财产概念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可以被人支配,并且具有一定价值的虚拟空间物品表现形式。广义的虚拟财产主要包括网络账号等各类可以被人支配的,具有财产价值的虚拟物品。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主要指网络游戏中的财物,包括游戏等级、游戏货币等等。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逐渐兴起,涉及网络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我国相关法律也针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了相应的保护,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文明的要求积极迈进。

2.网络虚拟财产特征

给予虚拟财产充分保护就要明确虚拟财产的概念及特征,准确划分法律保护范围内的虚拟财产。首先,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无形性。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虚拟性的财产,其不能脱离网络世界而单独存在,脱离互联网而单独存在的财产不能称之为虚拟财产,同时虚拟财产也不具有任何物理性的外观。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客观性。网络虚拟财产多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但这种数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它不能凭借人的主观想象而存在。最后,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我们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是由于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种虚拟财产的价值必须处于某个特定环境下,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

二、我国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现状

相比国外和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尚处于新兴阶段,并没有充足的力量来保护虚拟财产安全;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在保护虚拟财产方面存在极大的滞后性。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项法律来保护虚拟财产安全,处理类似案件也大多依靠《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我国公民的相应权利,但更多深层次的权利仍无法保障。目前我国虚拟财产价值大约在百亿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予以保护,这对于完善我国相应法治建设,建设现代化社会经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稳定社会局面,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现阶段我国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十分不足,非常有必要加强相关法律建设,促进我国法律对于虚拟财产的保护。

三、完善我国对虚拟财产保护的合理性建议

1.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

虚拟财产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虚拟财产具有一定的价值毋庸置疑,我国法律也在对虚拟财产进行相关保护,但笔者认为这种保护尚未做到完善。我国《刑法》相关法律中就没有明确虚拟财产的概念,更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对其进行保护。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虚拟财产的相关概念,并出台相关解释,说明侵犯公民虚拟财产应视为侵犯公民实际财产,应受到与侵犯实际财产等同的法律处罚。除此之外,我国《民法》也应该针对虚拟财产进行一定的保护,虽然我国现有《民法》中以“其他合法财产”的方式囊括虚拟财产,但笔者认为这种囊括的方式并不足以保护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纠纷,甚至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虚拟财产还将引发关于继承的种种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出台专项法律保护虚拟财产,让更多人从法律角度意识到虚拟财产具有同现实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权益。因此,将虚拟财产纳入我国相关法律范畴刻不容缓。

2.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的法律责任

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虚拟财产需要借助互联网而存在,这就使网络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在保护虚拟财产安全方面产生了一定责任。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在保护虚拟财产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保护公民的虚拟财产,大部分虚拟财产受到侵害也是由于网络技术原因造成。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以网络平台盈利,那么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有义务保护公民的虚拟财产不被侵犯,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应该负有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公民因虚拟财产丢失而造成的相应损失。我国也应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的法律责任,通过法律形式让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更积极地履行自身义务,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虚拟财产安全。

3.完善網络监督与管理体制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民虚拟财产遭受侵害多数是在虚拟世界中,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导致财产遭受损失。对于我国公民而言,网络技术存在不对等现象,公民依靠自身能力无法保护虚拟财产安全,需要依靠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进行相应保护。在此时,我国相关法律或部门也要对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不侵犯我国公民的虚拟财产安全。试举一例,我国游戏运营商往往有权对公民账号进行封停或删除,这实际上就是对公民虚拟财产的一种侵害。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法律或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监管责任,协调互联网运营平台和公民之间的争议,恰当地处理争议,避免我国公民由于处于弱势地位而遭受损失。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现有法律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导致我国法律无法完善地保护公民虚拟财产,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的法律责任来完善我国相应法律,促进我国法律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茵.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张蕾.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3(1).

[3]张盈娇.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篇4

网络虚拟财产, 就是指互联网当中存在的具有虚拟性与价值性的物品。比如游戏账号, 装备, 金币等物品等, 它们因为只在互联网上存在, 仅仅由一些数字、符号、以及代码所组成, 所以具有虚拟属性, 但这并不意味这它不具有价值性。虚拟财产的取得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用户向网络运营商购买游戏币点卡账号等, 二是用户之间交换或者买卖的虚拟物品, 或者现实物品。两种取得方式一种是通过用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实现比例兑换, 一种是通过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得到, 所以其具备价值属性。

二、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现状

在我国, 网络虚拟财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由于现行法律包括《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 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并且丢失网络虚拟物品的赔偿, 在我国现行法并没有明文规定, 对于现在发生的这种纠纷赔偿案例, 网络运营商一般都不与提供帮助, 而法院法官暂时也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财产损失人的诉讼理由。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开始使用各种软件来保护公民账号安全, 亦或是现在的网络实名制, 但都因为网络其虚拟属性无法认证真伪而形同虚设。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界定

财产是一个典型的法律概念, 它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为财产权。因此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一定会涉及到财产权的问题, 如何界定虚拟财产所依托的法律权利的权属, 对此理论界存在着三种争议既, “物权说”“知识产权说”以及“债权说”。但于三种学说都不能全面的概括网络虚拟财产所包含的全部, 仅是从网络虚拟财产所具备的某一属性切入进行论证, 由此看来,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必须根据其特有的属性来制定专门规定以及立法进行保护。

四、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侵害手法

不法分子对公民虚拟财产进行不法侵害的手法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语言方式骗取玩家信任, 如“彼此熟悉”“一个地方的”“一起玩那么长时间”的理由, 骗取玩家先将具有虚拟价值或实际价值的物品无偿或不对等交易给自己, 然后通过同伙转移、下线、删号、装作不认识不承认的方式来否认与玩家曾有过交易行为。受侵害人一般对于这种骗取方式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 自认倒霉, 而不法分子正是抓住受侵害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以及网络的虚拟属性为所欲为。但笔者认为, 无论通过什么手段, 首先这是一种利用言语骗取他人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应属于诈骗行为。其次, 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讲, 如果有玩家投诉此类事件, 运营商调取其两账号的交易记录来证明交易存在是简易可行的, 但由于大多数运营商嫌麻烦, 一般都会借口称调取不到, 或者说已经删除交易记录等等。这是运营商的一种不作为行为, 其作为网络运营单位, 有义务为公民调取其交易资料, 保护其合法权益。其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所以如果不法分子诈骗数额较大, 已经构成犯罪, 运营商也应当承担一部分对于玩家的民事赔偿以作为自己监管不力给玩家造成损失的补偿。

另一种就是不法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的方式, 在受侵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盗取其虚拟财物或者现实财物的方式。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称的“公私财物”, 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 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将盗窃罪的客体限定为公私财物所有权。从主体和主观方面来看, 只要行为人年满16周岁以秘密窃取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是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的。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所针对的客观要件, 主要包括行为的客观方面和所针对的客体。根据我国刑法,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 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就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方面而言, 虽然网络是虚拟存在的, 但其对应的用户确是真实存在的公民, 在一定程度上其所持有的账号以及装备等虚拟物品也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就客观方面而言, 行为人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盗窃公民账号以及发布伪造信息等方法施行盗窃行为, 一般并不为他人知晓, 可认为是秘密窃取的行为。但从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来讲,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或多次实施盗窃行为才能构成犯罪。但如何对虚拟财产数额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价值评估是现在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认定为盗窃罪的一个最重要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其虚拟性的特点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就虚拟财产数额认定来讲, 除去用户与网络运营商进行现实货币与网络货币的等比例交换的交易外。大部分的虚拟财产都具有价值的不确定性, 大多数会随着时间的长短以及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例如某网络游戏中甲盗窃某装备时现实价格为5000, 但因为供求关系改变在立案侦查阶段就已经跌至500。这样对于认定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达到一定数额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其次由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调查取证十分困难, 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一般以犯罪嫌疑人供述为主, 但犯罪嫌疑人往往抓住其取证困难或者无法取证的漏洞, 避重就轻仅供述公安机关所掌握证据的犯罪事实, 这就导致公安机关认定多次存在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 就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罪行来讲,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无需考虑是否为多次盗窃以及盗窃数额大小都应当认定为盗窃罪。量刑方面可根据盗窃金额大小来衡量量刑的多少。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数额认定应该认定为盗窃时的现实价格, 要考虑时间与供求关系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影响, 最大程度保护公民的合法财物。

五、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法律建议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它的出现确实超出了法律所预测的范围, 这样法律的滞后性便显现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现在的法律资源进行参考与借鉴,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而不能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以缺乏法律根据以及没有明文规定来作为一个万能公式简单的排除。笔者认为, 结合我国现行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完善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一) 将网络虚拟财产明确划分为刑法中对于财产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九十二条中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范围的规定 (1) , 笔者认为, 应当将网络虚拟财产划分进本法九十二条第四款之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虚拟财产与股份股票以及债券由相似之处, 他们都可以实现与现实货币之间的兑换。同时还要通过司法解释等办法将网络虚拟财产进一步细化, 使司法机关可以有法可依, 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害。

(二) 完善盗窃罪犯罪对象的规定

1997年刑法盗窃罪中的财物限于有形财物, 而对于电力、天然气的无形财产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 是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加以确定的, 而虚拟财产其也具有财产属性。笔者认为应当同样通过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完善其犯罪对象, 使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物加入犯罪对象之列。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综上所述, 从刑法上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是切实可行的, 只有通过刑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给予明确的保护, 才能有效的遏制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频频发生。但对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而言, 仅仅依靠刑法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通过完善立法, 以及加强各部门的网络监管, 以及网络运营商的自我完善等各方面的努力, 共同网络虚拟财产, 以维护网络虚拟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六、结论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无论是世界范围还是我国均属新兴问题, 我国立法尚未对该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目前只能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和刑法条文的结合处寻找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方式。随着我国信息网络建设法治化的发展, 对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等网络犯罪问题的规范应在我国立法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当今社会,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 网络已经在人们生活娱乐中重要地位, 网络交易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迹象, 网络虚拟财产也由此产生, 人们开始花费现实货币来兑换虚拟货币以获得虚拟装备或物品, 亦或是将现实货币存放于虚拟平台上用以购买虚拟或现实商品时方便使用。但是网络虚拟财产的产生, 也使不法分子觉得有利可图,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 来偷取或者骗取公民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其法律属性符合我国对财产的界定, 其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关键词:虚拟财产,法律属性,虚拟属性

注释

浅议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篇5

【关键词】 网络;虚拟财产;民法

网络虚拟财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也逐渐增多,虚拟财产已不是一个虚拟的问题了,而是一个迫切需要法律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

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权利。

首先,网络虚拟财产应该是一种财产。所谓“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是指网民的QQ 号码、电子邮箱帐号、网络名字以及网络游戏玩家在游戏中的帐号、积累的“货币”、“宝物”、“武器装备”、“建筑设施”等“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具有商品的属性,它在网络中就像商品在超市中,与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交换价值,因而虚拟财产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网络虚拟财产既不像有形财产那样有实体存在,也不同于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那样可以有物化的表现形式,它只是一种虚拟的无形财产。就其本质而言,网络虚拟财产是储存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主体对这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享有权利,体现为一种信息权利。这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是无形的,所以,网络虚拟财产也是无形的。再次,网络虚拟财产属于信息类无形财产,信息从本质上讲.就是运行于网络或其他媒介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信号,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表示,它被赋予了一定含义,传递着行为主体一定的意思表示;信息可以人为控制,可以传递、复制和修改。网络虚拟财产本质是主体享有的信息权利。虚,指的是这种财产由信息构成,存续于网络之中,无体无形,无法直接感知;拟,指的是这种财产由信息构成,它的形态和价值是一种主观的拟制。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主体依法取得并享有排他性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特定信息权利,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财产。

二、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一)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必要性

民法的功能就在于确定权利的归属和维护交易的安全。其目的在于保护主体合理的、正当的利益。有学者指出,权利的本质乃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凡依法律归属于个人的利益,无论精神的或物质的,即为权利。所谓利益,本质上讲,是社会主体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化形式;它表现了社会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动关系,构成了人们行为的内动力。

(二)构成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条件: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权利。民法保护的是公民合法的权利,网络虚拟财产要得到民法的保护,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律限定性:

1、须具有合法性。(1)主体资格合法。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主体,同样适用现实生活中民法主体制度的规定。(2)财产内容合法。网络虚拟财产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不能对国家领土、国家标志性建筑、物品进行虚拟进而买卖;网络虚拟财产不得违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等道德、法律观念;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利。(3)取得程序合法。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在合法场所,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

2、须依法取得。网络虚拟财产须经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取得。这种财产的取得方式同样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主体可以自己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赢得或购得,也可以通过接受赠与或受让的方式取得。但这些方式须依法定或者约定程序进行,以盗窃、强取等违法方式取得的,不受法律保护。

(三)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既然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财产,就有被侵犯的可能。当网络虚拟财产受到侵害时,民法应给权利主体以权利救济,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1、网络虚拟财产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本质是一种信息权利。由于信息可以人为控制即传递、复制和修改,因此,侵犯这种财产的行为一般包括盗取、泄露控制虚拟财产密码的行为、无故删除、非法出卖虚拟财产等行为。(2)网络虚拟财产被损害的事实。指由于侵权人的行为,权利人失去对虚拟财产的控制即不能正常支配该财产。例如,权利人虚拟财产的密码被盗,权利人虚拟财产的减少或者被替换等事实。(3)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主观过错。侵害一般民事权利,对于损害事实的出现,侵权人有主观的过错包括故意和過失。由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殊性和权利主体的弱势地位,对侵权者的主观过错没有一般侵权主观过错那样严格,仅一般过失就可以构成主观过错。

2、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我国《民法通则》第l34条规定的十种责任承担方式并非都适用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侵权责任。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权利,而信息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信息可以传递、复制和修改以及恢复原来的状态。因此,网络虚拟财产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即当某项虚拟财产被侵害了,权利主体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可以要求对方返还控制虚拟财产的密码或者恢复自己库存的虚拟财产。对于损失的赔

偿,可以是现实的金钱,也可以赔偿同样的虚拟财产。

三、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建议

法律具有稳定性,也因此具有了滞后性。法律对新出现的社会关系还没来得及规范,于是就出现了“法律盲区”。网络虚拟财产正处于这盲区之中。无论从法律的精神来看,还是从现实需要来说,都应该在法律上承认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地位并加以保护。完善现有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给予法律保护的途径:

1、司法解释途径。对我国《民法通则》第75条规定的“其他合法财产”作扩大解释,将网络虚拟财产包括在“其他合法财产”内。或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作出解释,把购买网络服务的行为也视为消费行为,这样在网上获得的虚拟财产就可以适用该法第7条规定的“财产安全”。这一途径比较简便,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网络虚拟财产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法律关系。

2、行政管理途径。这可以算是一种应急措施。

由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网络管理法规,加强对网络公司、网吧的管理,明确合法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对侵害他人合法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处罚。设立网络虚拟中立第三方,对虚拟财产进行存放、评估和交易,实行网民身份登记制,对网络虚拟财产也可采取登记制度。

3、单独立法途径。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有必要专门立一 部《网络法》或者《信息法》。对与网络有关的各种“网事关系”进行规范。在这部法律中,具体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性质、范围、网络虚拟财产关系主体、客体、内容以及网络虚拟财产取得方式、侵权方式和责任承担方式,具体规定网民、网吧、网络公司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一途径比较艰难,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理论应更新,网络虚拟财产产业已实然存在。我们的观念亦应与时俱进而不能拘于传统理论的束缚。网络虚拟财产是多元财产形态的一种,理应受到民法的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保护进路初探 篇6

虚拟财产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 权利人依法支配和排他享有的以数字化形式虚拟存在的财产信息资源的总称。我们常见的网络游戏账号、游戏道具、QQ号码、游戏金币等就属于虚拟财产。在理论界关于虚拟财产权的性质的界定, 有“物权说”、“债权说”、“新型财产权利说”、“知识产权说”等观点。虚拟财产虽有区别于现实财产的特殊性, 但因其具有支配性、排他性的特征, 虚拟财产权“可以相对于每一个人产生效力”, 笔者更倾向于物权说的观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本法所称物权,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而虚拟财产权无疑属于物权法当中关于物权概念界定的范围。

二、虚拟财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缺乏相应的立法保护

我国网民人数增长突飞猛进, 有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与此同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网络经济尤其是网络游戏正在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它所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利益的驱使下, 部分人铤而走险选择从事了盗窃和倒卖网民虚拟财产资源的勾当。然而, 对于在这些广大网民当中的虚拟财产享有者来说, 也许立法予以保护状况并不乐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刑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均没有涉及。由于中国目前尚未制定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法规, 虚拟财产享有者一旦出现遭受损失的情况, 由于无法可依, 维权之路往往举步维艰。法起源于对立利益的斗争, 法的最高任务是平衡利益, 面对屡屡发生的虚拟财产侵权案件, 作为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维护权利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自然责无旁贷。

(二) 价值考量尺度不易掌握

要实现对虚拟财产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核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网络虚拟财产自身具有特殊从属性, 虚拟财产不可能脱离网络环境, 其价值也仅仅对网络用户才有意义, 因而对它的价值确定有较大的难度。目前来说在实践中当中。虚拟财产的价格确定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网络游戏开发商或运营商自行确定;二是由玩家在交易时自主确定。但是, 稍作思考不难发现这两种方法都各有缺陷。在第一种方法当中, 由于开发商或运行商出发点是以盈利为目标, 其自行确定的价格难以反映物品的真实价值。而且, 很多情况下这些商家会有打折或促销情况的发生, 倘若某甲先购买后遭遇商家打折或促销, 那么这时候虚拟财产价值的衡量怎么确定莫衷一是。另外, 同一件物品在不同服务器当中的价格甚至不相同, 这些都给认定虚拟财产的价格带来的极大的不便。第二种方法看似妥当, 实则也不尽然。一个买家往往面对的是大量卖家 (相反情况亦是如此) , 这时虚拟财产的价格受买卖双方供需市场影响较大。消费者行为学告诉我们, 这些买家当中还可能有部分属于冲动型消费, 因此用这种方法确定虚拟财产的价格也有待商榷。

(三) 举证难问题突出

1、虚拟财产的转移很难取证。“武器”、“装备”、“金币”、“宝物”说白了只是一些电子数据, 是不是真的被别人盗了, 需要对服务器进行很繁杂的查询。如果是服务器运行出现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 也有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仅是证明不见的虚拟财产是上述哪种原因引起的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2、确定侵权责任主体难度颇大。在虚拟网络环境下,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完全实行实名制, 除了一个ID账号, 人们不清楚对方的任何情况, 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很难确定侵权主体。即使在确定责任主体后, 由于很多虚拟财产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一种名称或类别的物品可以被不确定多数人享有, 失主又面临二次举证责任问题。以上列举的是举证方面遇到的难题, 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必然少不了质证, 鉴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数字化虚拟形式, 质证同样也会遭遇比小的难题。

三、虚拟财产保护的价值选择及完善途径

(一) 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法规范畴, 加强立法保护

从不同角度, 具体可以有两种思路供参考:

1、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 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 将虚拟财产纳入现行法律法规范畴。例如, 可以扩大《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对于“物”的解释, 将虚拟财产纳入物的客体。进而, 如果再有类似侵害虚拟财产案件的发生, 就可以依据相关诉讼程序依法追究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另外, 在做出相关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时候, 也可以对“财产”的范围做扩大解释, 使其能够涵盖这种新出现的网络虚拟财产, 并且对虚拟财产也做出进一步的细化, 鉴于目前仍没有对虚拟财产进行定义的条文, 也可不失时机的将对虚拟财产的定义加入其中。

2、制定专门的虚拟财产保护法律法规文件。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现状。首先看美国, 1997年12月16日, 克林顿总统签署了《电子盗窃禁止法》 (E1ectronic Theft, NFT Act) , 该法主旨是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和版权以及虚拟电子信息数据, 根据这个法案, 玩家的游戏ID也列入其保护范围。韩国方面, 在刚开始对虚拟财产也是采取不予保护的态度, 后来随着网络产业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虚拟财产的交易难以阻止, 最终转向地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虚拟财产纠纷不断发生, 最终韩国立法明确规定,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 网络财物的性质与银行账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以上所介绍两种方法, 相比较而言, 第一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供我国借鉴。

(二) 确定虚拟财产价值赔偿机制

上文中有关于虚拟财产价值考量难的论述, 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思路解决涉及虚拟财产价值赔偿的案件——既然价值核定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想办法回避掉这个问题。依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5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包括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形式。遇到虚拟财产侵权案件, 虚拟财产所有权受侵害可以要求游戏运营商或社区管理员恢复虚拟物品或进行虚拟货币的赔偿, 这在网络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虚拟财产作为一段加密数据是不可能从物质上消失的, 是可以进行数据恢复的。因此, 所有权人不得要求现实货币的赔偿, 虚拟财产当然也不具有价值考量的必要。通过此举我们可以回避虚拟财产价值不确定带来的诸多弊端, 这基本上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可以广泛应用于涉及虚拟财产价值赔偿的标准。笔者认为, 这种方法可以被用做为虚拟财产价值的赔偿机制。

(三) 进一步明确用户与服务商或供应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以往, 每个服务商或供应商制定的用户协议虽不尽相同, 但仍可视为是合同形式当中的一种。按照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如若一方违背相关条款另一方可依据此协议追究其承担责任。目前很多服务商都有用户丢失数据的免责条款, 个案当中有黑客攻击了服务器引发用户虚拟财产遭受损失, 而服务商却以免责条款加以抗辩, 这对广大用户显然有失公平。我们应该看到, 既然服务商通过某种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而盈利了, 那么其就应当承担其责任范围之内的义务, 这种义务显然包括了对由于网络安全问题而带来的, 对用户虚拟财产遭受损失进行赔偿的情况。因此, 上述用户协议当中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问题值得商榷。另一方面, 对于广大的用户而言, 其有义务填写个人真实资料 (当然这也有赖于服务商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检测控制) 。这样做有两点益处:一是在发生虚拟财产侵权案件时可以成为索赔方索赔的有效依据;二是一旦身份确认了, 也便于较快锁定嫌疑人。这就自然解决了虚拟财产损失的当中的用户身份确定问题。

综上所述, 本文就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出分析, 以求能引起社会关注, 能得到相关专家更深层次的研究。希望我国能早日出台或完善相关法规, 从而实现保障用户利益、促进网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摘要:我国网络事业发展速度惊人, 网民速度正在呈现几何数量级增长。然而, 与之伴随的网络虚拟财产遭受损失的个案也屡见报端。虚拟财产保护在实践当中遭遇了重重阻碍, 如何寻找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对虚拟财产予以更加有效的保护, 这将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虚拟财产,财产保护,完善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旭霞.虚拟财产性质论[J].中国法学, 2009 (1) .

[2]、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法律出版社, 1996.

[3]、宋旭东.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认定及其民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0 (10) .

[4]、周京.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法律思考[D].西北大学, 2008.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篇7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与现实具有隔离性的网络空间中、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志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网络虚拟财产主要应用于以网络为载体, 具有实际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网络游戏账号、网络游戏装备、游戏币等网络物品。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财产具备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个特征。网络虚拟财产完全具备这四个条件, 与现实生活中的财产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也是财产的一种。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

要想对虚拟财产进行具体的法律保护, 首先应该对其法律属性进行定位:

(一) 虚拟性

网络虚拟环境为网络虚拟财产提供了媒介, 也是决定网络虚拟财产不同于现实意义财产的最主要因素。离开网络虚拟环境, 虚拟财产将不能够单独存在和使用。

(二) 财产性

为了使游戏中角色的级别、能力更高, 玩家用现实中的货币向游戏商购买等价的游戏装备充实自己的游戏角色, 这也是游戏商收入的最大来源之一。而且玩家在游戏中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些都决定了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性。

(三) 交易性

随着玩家需求的增长和网络游戏的发达, 就使得虚拟财产有了交易性。网络游戏中的各种装备, 都可以通过现金交易完成。玩家用现实中的货币向游戏商购买等价的游戏装备, 玩家之间也可以通过现金交易来买卖自己需要或者不需要的游戏装备。这种普遍现象决定了网络虚拟财产需要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四) 期限性

网络虚拟财产的存在依赖于游戏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器, 现实中没有任何一款网络游戏会永远的存在, 当游戏商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运行该游戏服务器, 那么网络虚拟财产将没有存在的意义, 同时随着服务器的停止运行而终止、消灭。

三、国内外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现状

2003年9月8日, 我国首例游戏玩家因为虚拟装备丢失而将游戏运营商告上法庭的案件轰动全国, 即北京的游戏玩家李某诉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案。2004年12月终审结果与一审结果相一致, 玩家李某败诉, 他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与享受游戏中1000级玩家待遇的请求因为证据不足被驳回。网络游戏界的业内人士称:“如果游戏公司败诉影响将无比深远, 中国成千上万家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经营规则可能都会因此发生改变。对于游戏运营商是否应该为玩家装备丢失承担责任, 问题的难度在于证实这个装备丢失事件的真实性。”

这个案件给了我国相关法律建设很大启示。虚拟财产作为一项新兴的财产类型, 关于其性质、保护方式及其法律地位规定并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颁布的法律中也不能找到有明确提出虚拟财产及其相关的条例, 甚至出现法律保护的空白。但我们可以从立法精神、法律原则和一些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现行法律中找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依据。根据2004年修改后《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这从根本上肯定了虚拟财产保护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为虚拟财产能有效得到法律保护提供了总的原则。此外,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都对公民虚拟财产保护及网络交易提供了法律框架。虚拟财产具有一般财产的属性, 为了积累游戏中的财物, 玩家要付出金钱和时间等, 所以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围是必要的。尽管如此, 我国宪法并未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是否包含网络虚拟财产做出明确规定, 《民法通则》第75条:“公民私有财产的种类:公民的个人财产, 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虽然阐明了公民合法财产范围, 但是“其他合法财产”这一说法仍然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物权法》并没有将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项普通财产进行规定和保护。因此,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和法律归属没有明确规定, 是我国法律建设制度中的一项缺失。

像李某一样的网络玩家在我国目前有数亿名, 这些网络虚拟财产的消费者在丢失网络虚拟财物后投诉无门的现象屡有发生, 因而为了保护网络玩家的合法利益, 促进网络事业的有序发展, 加快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认定、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归属、制定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性法律法规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网络游戏产业发达的韩国, 在立法和司法上均明确承认虚拟财产的价值属性, 并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与日常生活中的货币具有同样的现实价值, 运营商只是为这些私有财产提供存放场所, 并没有权利对这些财产进行肆意处置。这就将虚拟财产与一般财产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不仅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更是对法律精神所提倡的自由、平等的重要体现。除了韩国, 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很重视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2006年7月1日台湾地区最新刑法出台, 其中第三十六章“妨害计算机使用罪”引人注意。新增的“无故入侵电脑罪” (第三百五十八条) 中规定:“无故输入他人账号密码破解使用电脑的保护措施或利用电脑系统的漏洞, 而入侵他人的电脑或相关设备者, 处三年以下尤其徒刑、拘留或并处以十万以下的罚金。”同时, 新增的“破坏电磁记录罪” (第三百五十九条) 明确规定:“无故取得、删除或变更他人电脑或其相关设备的电磁记录, 致生损害于公众或者他人者,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并处二十万以下罚金。”。许多玩家的网络游戏装备、网络游戏账号等都是储存在其电脑的电磁里, 台湾地区这一新增条例的出台, 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事前保护与事后解决的统一。用明确的立法规定告诫众人, 达到保护虚拟财产的目的;在发生了由于该条中规定情节而导致的虚拟财产纠纷案时, 该法条又能作为事后的解决依据。

四、国内虚拟财产的法律完善

(一) 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

虚拟财产作为物权的一种, 要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至关重要的就是明确它的所有权究竟归谁所有。也就是说, 游戏运营商和游戏玩家当中的哪一方取得了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我认为, 虚拟财产类似于现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的聊天软件腾讯QQ。腾讯公司曾经在对客户的回复函中说道:QQ号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 而用户只享有使用权。游戏运营商也是一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自己享有所有权, 而玩家仅仅享有使用权。理由很简单, 运营商认为自己从开发商处得到了整个游戏的所有权, 而虚拟财产是依赖于整个游戏社区而存在的, 自然也是游戏的一部分, 理所应当的属于运营商所有。玩家却认为自己享有虚拟财产的所有权。不论是通过玩家自己练习获得或者是通过现实中金钱交易所得, 这些虚拟财产都是耗费了玩家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的, 应该归自己所有,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 玩家享有了对这些虚拟财产的支配权。

从公平的角度来说, 我认为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应属于运营商, 但是玩家在使用它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支付了金钱, 应该得到自己已投入了金钱和时间的特定虚拟财产的他物权。他物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 对他人之物享有的进行有限支配的物权。在运营商与玩家签订的合同中, 应该有双方明确划分的不同支配范围。在满足运营商享有所有权的情况下, 又能使玩家享有他物权, 从而达到一种利益的均衡。

(二) 关于民法保护

由于在现实的网络服务中, 供应商与使用者之间通常是以合同协议的形式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例如:注册游戏账号通常需要同意游戏运营商的协议。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合同法》方面的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

通常网络服务合同中会约定, 如果服务使用者违反其特定义务, 服务商可注销账号并终止提供产品和服务, 或者对账号的数据做出相应修改, 并可根据《合同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如果服务使用者被无故注销账号和更改数据, 服务使用者可以要求服务商恢复服务或提供合理解释, 在无法获得服务和合理解释的前提下, 服务使用者可以根据《合同法》提起违约之诉。游戏运营商和玩家之间的协议合同是一种格式条款, 玩家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或拒绝。要让虚拟财产得到《合同法》的保护, 需要明确这种格式合同对于双方是否公平。《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 该条款无效。”。因此, 双方之间的用户协议应当本着公平自由的原则进行引导, 运营商给予玩家足够的空间去协调双方之间的约定, 而不是运营商强加自己的意志给玩家。

(三) 关于刑法保护

虚拟财产权属于物权的一种, 他人对物权的侵害都能得到刑法的保护。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运营商所有, 但是玩家在使用的过程中, 付出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所得到的这部分虚拟财产应该归玩家自己所有, 也可以说是玩家在运营商的所有权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他物权, 这部分权利完全的归玩家所有。如果有人恶意的侵犯玩家所享有的这部分权利, 理所当然的能得到刑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第266条分别规定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情形, 这些情形适用于我国公民所有的合法私人财产, 自然也能适用于虚拟财产。

(四) 完善虚拟财产诉讼中证据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玩家会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自己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纠纷。这当中最核心的两个问题是怎样确定虚拟财产的价值多少以及如何取得更多的相关证据。

玩家在诉讼运营商的时候, 很多玩家会要求通过得到实际生活中金钱的赔偿从而弥补网络中虚拟财产的损失。如何精准的确定虚拟财产转化为现实财产后的价值高低, 成为了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发挥监督与调控的职能, 成立认定虚拟财产价值的相关部门, 出台一套有效、公平、合理、系统的虚拟财产评估体系, 让政府充当公平的角色, 让玩家与运营商都满意。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 这类关于虚拟财产的诉讼所能提供的证据少。目前诉讼中实行的是“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这个原则对于提起诉讼的玩家来说是极度困难的。由于虚拟财产的特殊性, 取得的证据大多数都是存在于网络虚拟游戏社区的服务器上, 这类证据不仅具有时效性, 而且容易被更改, 真实性和数量都不高。在实践中, 因为虚拟财产的特点, 可以例外适用“举证倒置原则”, 使得相对而言处于弱势的玩家能更有可能的获得法律的保护, 让游戏运营商来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无罪”。

(五) 规范虚拟财产交易

网络虚拟财产私下交易泛滥也是导致虚拟财产不能较好的得到法律保护的原因之一。虚拟财产交易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玩家在交易中容易上当受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法律为其保驾护航, 法律应该发挥其维护稳定、公平的积极作用, 在强制规范虚拟财产交易的同时, 也发挥调节改善的长处。使玩家避免走入虚拟财产交易误区, 抑制网络虚拟财产交易的不良之风, 减少虚拟财产交易犯罪案件的发生, 促使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市场健康、规范、平稳、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若思.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归属及保护[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 (6) .

[2]李东静.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现状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09 (10) .

[3]王天瑞.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

[4]贾宾.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1) .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篇8

随着网络经济产业的高速发展, 网络虚拟财产交易日益增长。同时, 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网络虚拟财产的盗窃、诈骗, 以及交易过程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 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确认和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与现实具有隔离性的网络空间中、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特征:

(1) 网络虚拟财产究其本质是一种电磁记录, 具有无形性。互联网是由许许多多的服务器联网组成的大型网络系统, 各种网络资源都以电磁记录的方式保存在服务器中, 当网络使用者登录时, 服务器对信息指令进行处理, 使网络使用者看到屏幕上显示的网络环境, 因此, 网络虚拟财产不可以由知觉直接认识, 人们的认识基于其一定的表现形式。

(2) 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网络虚拟财产存在于与现实具有隔离性的网络空间中, 它的限制性是基于其对网络环境的依赖而产生的。

(3) 具有价值性和交易性。虽然网络虚拟财产与现实生活相隔离, 只能在网络环境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类型

网络虚拟财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研究。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的专属性的虚拟财产。因此, 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相关的研究。网络虚拟财产分为以下两类:

(1) 网络本身。网络本身包含了网络服务商的资金投入和劳动, 为其他网络虚拟财产提供了必需的平台, 因此, 可以认为是网络虚拟财产的一种。

(2) 存在于网络上的虚拟网络财产。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第二种为虚拟社区中的财产;第三种为其他存于网络的虚拟财产。

四、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 虚无说, 即虚拟财产仅是计算机中的一段字符串, 不是实体的事物, 不存在类似于现实财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即使拥有价值, 其价值也无法用现实社会中的准绳加以衡量;第二, 物权说, 即网络使用者通过劳动或通过交易获得的, 可视为动产;第三, 智力成果说, 即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使用者通过创造性智力活动和劳动形成的;第四, 债权说, 即网络服务商和网络使用者之间存在消费服务合同关系, 网络虚拟财产是产生于该服务合同关系的一种债权性质的权利。

笔者认为四种观点皆有不足。首先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无形性, 但不等于虚无。这种财产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网络服务商及使用者对其的投入,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应当理解为一种合法创造的财产。

智力成果具有“独创信息性”, 而网络虚拟财产并不具备这一特性。它虽然是由网络使用者专有使用, 但其属性在网络服务商开发设计时就已确定。智力成果在发布后具有“无限传递、无限复制”性, 而网络虚拟财产是专有的, 但不具有此特性。

“物权说”和“债权说”两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应当先明确物权和债权的内涵。物权作为一个法律范畴, 是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权利。换言之, 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 并排斥他人的干涉的权利。物权是绝对权和“对世权”, 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人所享有的物权的义务。债权是指债权人享有的请求债务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债权是相对权和“对人权”, 债权人只能向特定债务人主张权利。

根据物权的内涵, 网络虚拟财产不宜看作网络使用者拥有的动产。虽然网络虚拟财产是由网络使用者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或交易获得的, 但是网络使用者并不拥有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第一, 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使用者在网络服务商开发的网络环境中按照网络程序进行操作获得的, 网络虚拟财产为网络使用者对网络服务商资源享有的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第二,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 当网络服务商停止服务时, 网络虚拟财产随之而丧失价值, 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动产将不利于网络产业的长期发展;第三, 网络使用者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投入目的是获得网络服务商更好的服务, 从根本上说, 这是网络使用者的投入基于网络服务合同获得的债权;第四, 如果网络虚拟财产被认定为网络使用者拥有的动产, 那么在网络服务商要停止服务时就会面临保全网络虚拟财产的问题, 但是网络虚拟财产在离开特定的网络环境时不会再现其原有的价值, 这样的规定有悖于民法中的公平原则。

债权关系仅存在于特定人之间, 规范债权人与人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那么,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 还应该明确网络服务商和第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笔者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虽然与传统的有形物存在形式上的区别, 但其所有者依旧能够对其享有排他的占有、处分、支配和收益的权利, 应当认定为一种无形物。物从本质上说是所有权的标的, 物随权利移转而移转。无形财产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利, 它与有形财产从权利角度而言是相同的。

(1) 网络虚拟财产需要客观存在的载体。网络虚拟财产虽然是一种无形物, 但可以保存在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器中。

(2) 网络虚拟财产能够被人类所支配。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在开发时已经由网络服务商设定完成, 使用者按照网络服务商的设定进一步操作获得网络虚拟财产;网络服务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各种属性和状态进行修改。

(3) 网络虚拟财产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网络虚拟财产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具有很多现实功能。

(4)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稀缺性。网络虚拟财产不是无限供给的, 它受制于网络服务商的开发设计能力和硬件投入水平, 并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

综上所述, 网络虚拟财产应当认定为一种无形物, 网络服务商对其享有所有权, 网络使用者通过与网络服务商签订网络服务消费合同取得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 这是网络使用者与网络服务商通过合同确定的债权, 具体说是对无形物的租赁权, 根据我国民法中“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 在合同期限内网络使用者的租赁权可以对抗网络服务商的所有权。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无形物, 能够很方便地解决网络产业运营中的权利归属问题。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电磁记录归网络服务商所有, 网络使用者付出一定成本购买到的是一种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 并不是所有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29条的规定, 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 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因此, 在合同生效期间, 网络服务商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任何所有权的变更都不会影响网络使用者正常行使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 承租人的租赁权实际具有了物权化的性质。

五、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网络服务商、网络使用者、第三人。 (第三人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网络消费服务合同双方当事人之外的一切民事法律主体)

对一下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1) 网络服务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侵犯。在现实生活中, 网络服务商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网络虚拟财产被侵犯的, 应当根据网络消费服务合同规定, 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第三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侵犯。我国目前发生的网络虚拟财产侵权案件基本是由于第三人侵犯网络虚拟财产引起的, 第三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侵犯可以分为由交易的侵权和非交易的侵权。交易的侵权是指网络使用者与第三人在线或离线时, 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交易, 第三人使用诈骗等手段对网络虚拟财产造成侵权。非交易的侵权是指网络使用者与第三人并未发生交易, 第三人在网络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方式对网络虚拟财产造成侵权。在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中, 网络使用者本身有转让网络虚拟财产使用权的意思表示, 但由于在交易过程中不慎造成了网络虚拟财产损失。网络使用者依法有权向第三人主张权利。网络服务商在交易的侵权中没有过错, 不承担责任, 网络使用者不得向网络服务商主张权利。第三人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的非交易的侵权, 直接侵犯了网络使用者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从本质上讲, 第三人进行的非交易的侵权篡改了储存在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器上的电磁记录, 通过侵犯网络服务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 妨碍了网络使用者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的正常行使。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服务商应当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网络使用者正常行使使用权, 同时向第三人依法主张权利。

(3) 网络使用者对网络虚拟财产享有的权利。网络使用者享有的是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 而不是所有权。网络使用者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实际上是对网络虚拟财产使用权的交易, 而不是所有权的移转。

参考文献

[1]调查:瑞星网络游戏安全市场调查.http://it.rising.com.cn/newsite/Channels/info/rav_media/rav_media/200200/05-105013050.htm.

[2]杨立新.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http://www.yanglx.com/dispnews.asp?id=505.

[3]陈旭琴, 戈壁泉.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J].浙江学刊, 2004 (5) .

[4]陈敏建, 尚志龙.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辨析.北大法律信息网.

[5]张林海“.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分析[J].企业活力, 2007, (12) .

[6]网络游戏红红火火.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hp-?id=103349.

[7]彭诚信.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与占有制度[J].法商研究, 2002, (6) .

[8]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 篇9

一、我国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保护的现状

总体上, 我国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并没有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虽然《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甚至《宪法》都对公民的财产提出了明确的保护, 但是并没有把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纳入公民的合法财产之列。造成了很多游戏玩家在虚拟财产遭受到损失的时候投诉无门, 执法者无法可依的现象。因此, 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利的保护, 然而在现实中,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屡屡出现并且出现了一系列后果严重的恶性案件。

二、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范围、特征、属性

(一)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范围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可以分为很多种:1、游戏帐号2、游戏里的人物3、虚拟金币4、虚拟的装备5、虚拟的宠物6、虚拟的游戏社会关系等等。凡是在网络游戏里存在交易价值的都可以看做是虚拟财产。

(二)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特征

对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特征虽然存在争议, 但是笔者认为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特征:

1.虚拟财产一般为无体物属于无形财产;

2.虚拟财产不是仅仅限于绝对权, 还有其他的权力和权益;

3.虚拟财产并不是都能转让交易的, 有些虚拟财产具有人身属性, 是与权利人绑定的;

4.虚拟财产是可以变通为现实中的其他财产的, 可以对它进行价值转换。

(三) 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不再是完全的虚拟、虚拟财产已经突破虚拟空间向现实中过渡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发展的新现状。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和现实中财产的联系也渐渐紧密起来了。因此,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了现实社会中真实财产的价值。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只是需要在保护的方式以及手段方面做出不同的调整和规定而已。[1]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因此笔者认为其有以下特征:

1.无形性

其本质就是一组保存在服务器上面的数字信息。

2.有价性

虚拟财产也是有其价值的, 也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3.可交易性

只有具有可交易性, 其才有被侵犯的可能。

4.依赖性

不能独立的存在, 它必须依附于网络游戏的存在而存在。

5.时效性

由于其依赖于网络游戏而存在, 所以当网络游戏一旦停止运行, 虚拟财产也将消失。

笔者认为虚拟财产之虚拟并非指其财产的本质是虚拟的, 而是指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并非像传统的财产一样显而易见。只是彼此存在的领域不同。但是不可否认, 它们都具有财产的属性, 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侵权方式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侵权方式有很多种, 笔者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首先, 游戏代理商的原因。包括数据的丢失造成玩家的损失、封外挂帐号给玩家造成的损失、游戏停止运营给玩家带来的损失等等。

其次, 网络运营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网速慢从而造成玩家在游戏里的损失。

最后, 网络游戏里其他玩家的原因。包括游戏里面的诈骗, 盗窃等。

多种的侵权方式暗示着: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四、关于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自从被称为“中国网络游戏第一案”——李宏晨诉北极冰案之后,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纠纷引起的诉讼不断增多。全国各地网吧因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纠纷出现的暴力案件屡见不鲜, 惨案不断。有些网络游戏的玩家之间为了网络游戏里面的“装备”的归属问题而大打出手。这些问题并不是都有法可依。鉴于我国网络游戏发展如此之迅速, 这一问题急需得到立法方面的解决。但是当前我们现行法律的现状, 这一问题想得到根本解决不是一时就能办到的, 需要从立法到执法各个方面有次序的实施。尤其是立法, 是最现行的同是也是最重要的。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专门立法将是解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侵权问题的关键办法。然而, 我国当前法律对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方面的保护相当的有限, 甚至可以说是空白。现行法律只是对公民的合法财产进行了保护。总结一下, 当前的法律对公民的财产保护的也只能在一下三个地方找到。

(一) 我国《宪法》对公民的财产作出了相关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也就是说只要公民的财产是合法的, 就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并未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范围进行具体的划分。

(二) 我国《民法通则》对公民的个人财产作出的相关规定

《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中就对公民的个人财产进行了大概的划分, 主要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但是仍然没有提到网络的虚拟财产。

(三) 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都对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犯罪作出了规定在《刑法》第二条中提到了刑法的任务, 其中有一点就提到了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而在分则中, 则对一系列的侵犯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不管是总则还是分则, 都没有提到网络虚拟财产, 也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

从分析以上三个部门法的具体条文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的现行法律在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方面, 不管是民事领域还是刑事领域, 都受到了法律的明确保护。而《宪法》更是在2004年修改后, 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的列入宪法所保护的对象。这说明国家更加重视对公民合法私人财产的保护, 也是更加最重人权的体现。但是不论是宪法还是民法或者刑法都没有提到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到底属于不属于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 从法律上找不到依据。这就为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公民网络虚拟财产收到侵害时适用的法律也存在很大的争论。公民的合法网络虚拟财产是要保护的, 这是毋庸置疑, 但是如何保护却是一个大难题。笔者认为, 应该在法律中把网络虚拟财产纳入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同时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保护单独立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到司法上有法可依, 不给别人留下钻法律不健全空当的机会。同时, 网络虚拟财产的商品属性也渐渐的显现出来, 应当立法进行保护。

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 这种保护变的必要而且迫切。

五、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立法保护的方式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个新事物,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 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对旧有的事物和制度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社会各个层面的。因此对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保护应该不仅仅限制于民法方面, 而应该从民法、刑法、甚至于宪法, 整个法律体系进行保护。

第一, 民法方面, 也是最能直接解决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财产侵权纠纷的方面, 应该看到虚拟财产和传统财产在本质上的共性, 像保护传统财产一样保护公民的虚拟财产。

第二, 刑法方面, 刑法不应当也没必要对所有的虚拟财产都加以保护, 也并不是所有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都需要刑法加以规制。但是一旦虚拟财产成为了多种犯罪的犯罪对象, 比如盗窃罪、诈骗罪等, 这时刑法就应该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定。[2]

第三, 宪法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的效率, 是母法。因此如果在宪法上明确的对于虚拟财产进行保护将具有最大的影响。以宪法为中心的整个法律体系也将对虚拟财产足够的重视起来。

然而, 网络虚拟财产做为一个新生事物, 从某一方面来看, 已经导致了一层新的社会关系, 光靠民法、刑法上面的保护是不够的, 应该专门立法对其进行保护。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快速的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 更好的适应网络虚拟财产的发展。[3]

庆幸的是,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虚拟财产保护法 (草案) 》已经出台, 相信正式颁布指日可待。这是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一个重大进步。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法官卡多佐所说:“法律就像旅行一样, 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因此, 把虚拟财产纳入法律调整和保护的范围之内, 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虚拟财产已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 是网络游戏产业的法律保障, 也是公民合法网络虚拟财产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00-204页.

[2]康泽洲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浅析网络虚拟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篇10

关键词:网络;刑法;保护;财产

一、网络虚拟财产概述

1.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和特征

网络虚拟财产也被称为虚拟财产,是一种能为人所支配的具有价值的权利,是财产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表现形式。在法律方面同样是受到相关法规保护的一种财产。其特征为:

(1)具备客观性质。网络虚拟财产并不具有现实形体,而是用一堆电子数据所体现,因此网络虚拟财产具备客观性质,不等同于虚构财产。

(2)具备排他性。玩家是拥有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主体,该财产应由玩家全权管理,并排除其他玩家及服务商入侵、盗窃等,因此为了维护玩家权益虚拟财产必须具有排他性。

(3)具备稀缺性。在特定网络环境中,虚拟财产的供应必须是限时、限量的,这也是导致虚拟财产频繁被盗的主要原因。

(4)具备可让渡性。网络虚拟财产可通过玩家间的交易拥有现实价值,其已经突破网络的限制在现实世界形成了交易市场,因此网络虚拟产品已经成为可以进行让渡的商品,并具备现实价值。

(5)具备价值性。网络财产要想获得法律的保护,就必须拥有一定的现实价值,该价值体现在虚拟财产能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并能够使用金钱进行衡量。虚拟财产只有拥有财产的性质,才能取得法律对其的保护,财产的性质主要有,财产是凝结人类劳动成果的产物,其具有价值及使用价值,并具备相当的稀缺性。

2.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网络虚拟财产不仅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拥有价值,其在现实生活中也拥有能用金钱衡量的价值。网络虚拟财产是游戏玩家在特定网络环境中获取的具有排他性、限量性的物品,其财产权完全属于玩家所有,并由玩家所实际行使。网络虚拟财产不等同于虚构的财产,其具有客观存在性,并符合财产的相关特质要求,是财产保护制度的发展热门方向,因此网络虚拟财产应被认作是财产的一种全新表现形式,应得到相关法律的维护和保障。

二、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常见行为

1.网络诈骗

这种犯罪行为的目的是实现非法占有,犯罪分子使用互联网等工具向受害者虚拟及隐瞒一些事情真相,进而骗取受害者现实价值较高的财产及物品。此类案件中互联网作为诈骗者所使用的工具,究其本质和一般的通讯、交流等工具的意义是一致的,如电话、传真、广播以及电视等,这些工具都是犯罪分子为了达到其犯罪目的所使用的和依靠的工具。互联网在此类诈骗案件中只是充当交流工具的作用,而实际意义上的犯罪环节则由犯罪分子在现实社会中进行主动实施才能完成。而从网络诈骗案件实质上看,其与一般的诈骗案件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2.网络盗窃

网络盗窃的犯罪目的是非法侵占他人的财物,其中网络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和手段。如,黑客利用自己的网络特长窃取别人的账号,进而将其财物侵占,如银行储蓄、股票收益,网银账密等等。

在网络盗窃案例中,网络资金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信号代表了人们的储蓄资金,因此其并非是简单的符号,更具备现实价值,将直接和金钱划等号,盗窃者在系统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就能自主支配及利用这些资金。由于电子资金一般具有多主体性和无形性以及流通环境特殊性等操控性质,因此其和大多数犯罪对象有所不同,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司法实践及刑法理论中已经将电子资金看作是网络盗窃犯罪的对象。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1.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借鉴

据2012年香港警方的统计数据表明,其当年共破获关于网络犯罪的案件达到272起,其中包含了164起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案件,及52起其他类型的盗窃案,和前年相比上涨了四成到五成之间。但香港网游服务商提出,报警数字仅仅是九牛一毛。有些网络游戏服务商透露,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超过百起的游戏投诉,其内容大多是游戏中购买的“武器”无故消失。

为了改善网络犯罪的现状,香港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条例,以规范互联网和电脑等高科技犯罪行为。如,《电讯条例》第27A条规定,任一在籍电讯,在未获取计算机拥有者授权的前提下,获取本计算机内部存储的任何程序及数据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将处以20000万元的处罚。此外根据《刑事罪行条例》第200章第161条中的规定,具有犯罪意识及不诚实理念的人使用计算机损害他人利益并使自己獲利的行为,最高将面临5年的监禁处罚。若使用欺骗方式获取他人财物,据本《条例》第201章第17条的内容,最高将判处10年监禁。

2.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颁布法律的目的是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法律为某项财产提供保护的原因不是其的物质性,也不是其的经济价值,而是该财产具有的社会关系需要获取法律保护。虚拟财产和现实财产两者间的相似点不能被作为法律保护的原因,虚拟财产取得法律保护的原因也只能是由社会关系所驱使。同时,法律作为现实世界的产物并不能在虚拟世界中改变社会关系;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并不是完全脱轨的;当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出现关系交叉时,该交叉点隶属现实世界。在这里,我们将为法律能否给虚拟世界提供保护制定一个基本限定:即就是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出现具有法律涵义的社会关系时,法律才能介入其中。

3.刑法保护的可行性

网络刑事立法对于可操作性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利用网络来犯罪即被称为侵财型网络犯罪,然而人们对于与网络有关的刑事法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并不了解其技术因素。如某些学者对做了如下描述:与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律必须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若将法律的作用无限扩大,就会导致人们对于已有法律持有满意的态度而不愿再去更新前行。对于侵财型网络犯罪,我们只有掌握了其网络技术特征,才能保证财产不受侵犯,抵制犯罪。

参考文献:

[1]余谋吕.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保护问题研究 篇11

在互联网广泛渗透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下,网络上存在的财产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影响力巨大的互联网社区本身,有网民在网络平台之上投入自身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创建的彰显个性的个人空间,这些个人空间因其网络影响力的大小而具有不同的商业价值;也有在各类网络游戏中个人购买的游戏装备、游戏币等;还有在网络虚拟支付平台上建立账户存储的金钱。由于可见,网络上的财产这一概念所涵盖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本文所指的网络虚拟财产只是其中一种,如果要对网络虚拟财产所引发的纠纷在立法上提出解决方案必须先对这一概念本身进行科学界定、分类,并根据具体类别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网络虚拟财产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以电磁记录为载体的,可以用客观的度量标准衡量的,以数字为体现方式的的新型财富。当前网络虚拟财产可进行如下分类:一是互联网本身;二是在他人提供的互联网平台上的建立的个人空间;三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四是其他网络虚拟财产。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虚拟财产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充。

二、我国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规定

在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但我国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依然较为落后,这一现状与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身份极不匹配。虽然各级法院一直在处理网络虚拟财产相关案件,但其依据仅仅是民法通则第75条之笼统规定:我国法律对公民、法人财产的规定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如此缺乏具体操作性的法条显然不足以应对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的实践。因此,自互联网勃兴以来,虚拟财产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其权利归属、权利利用规则、权利保护规则展开了各种层次的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蓬勃开展,因网络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也越来也越复杂化、多样化,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2016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第104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的,依照其规定。《草案》在确立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客体的性质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引致性规定。可见,对于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归属及流转规则,《草案》本身并未涉足。因此,需要对以上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网络虚拟财产权利的性质

在《草案》公布前,理论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有以下几种学说:知识产权说、新型财产说、物权说、债权说等。其中,物权说是大部分学者所认可的通说,盖因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可归属于民法上的物的特征。

第一,具有排他性和为人支配性。网络虚拟财产虽然无形,但其由人类劳动而生,并因人类劳动得到管理、控制,完全处于人类的管理之下。同时,个人还可通过账户、密码的设置实现对部分网络虚拟财产排他性的支配、管理。被密码加以保护的网络虚拟财产,他人不得随意侵犯。

第二,具有价值性。网络虚拟财产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体之外,满足人类经济、情感上的需求。

第三,具有存在上的空间性。网络虚拟财产以电磁数据为载体而存在,需占有一定的磁盘空间,这与有体物占有现实空间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财产符合传统民法理论对民事权利客体———物的定义,从性质上讲应被认定为民法上的物,这一理论观点也被《草案》所认可。但仅仅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认定,远不足以解决实践中的各类纠纷。

四、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归属

1、互联网本身型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

实践中,如新浪网、搜狐网等互联网本身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商业价值,网站的创建者在该网络之上建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所有权,并且享有所有权的一切权能。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几乎没有争议。

2、在他人提供的网络上建立的个人空间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归属问题

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理论界争议较大,实践中矛盾也比较突出。

例如:2010年,湖南的王先生意外去世,其配偶要求腾讯公司向其提供王先生生前所用的QQ邮箱密码,以便整理存储于该邮箱内的二人合影,留做纪念。腾讯公司认为QQ邮箱应归属于本公司所有,王先生仅有使用权,因此邮箱密码不属于遗产,王先生配偶无权要求自己向其提供密码,因此双方发生纠纷。

2015年,马某与蔡某签订淘宝店铺转让协议,马某将自己注册的淘宝店铺转让给蔡某。但事后,马某拒绝向蔡某提供该淘宝店铺的密码及支付宝密码,导致蔡某无法使用该淘宝店铺。二人发生纠纷,诉至法院,马某认为,根据自己与淘宝签订的用户协议,淘宝店铺归淘宝网所有,用户不得自由转让,故自己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以上两个案例仅仅是网络虚拟财产相关案例的典型代表,两个案例分别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及转让,虽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案件的矛盾均来自网络财产的流转阶段,但矛盾发生的根源于在网络个人用户和网络服务者之间,在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上,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从立法上确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将会大大减少网络虚拟财产流转过程中的各类纠纷。

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类观点认为,建立在他人提供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空间及网络游戏装备所有权应归网络个人用户所有;另一类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建立在他人提供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空间级网络游戏装备的所有权应归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有。

在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上,本文倾向于采取将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有,但这种观点也有待完善。如果仅仅把个人用户的地位定性为基于服务合同而取得使用权的债权人,则不利于实现个人用户对虚拟财产利用的需要,不利于虚拟财产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个人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商所签订的服务合同是双务合同,因此当个人用户要转让合同地位时,需征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同意,这将严重影响网络虚拟财产的流通效率。

综上,在确定网络虚拟财产所有权归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的保护网络用户个人的利益,激发人们创造并使用虚拟财产的积极性,促进互联网事业的繁荣,把用户个人定义为用益物权人更为妥当。原因如下:一是用益物权以利用他人之物为核心。个人网络用户可以基于合同,利用所有权归属为他人之物。二是实践中,个人用户对虚拟财产的使用体现了物权的支配性。物权的支配性,“其标志在于,其授予权利人以某个自由领域,在此领域内权利人得以排斥一切其他人,并且无需他人之协作而单独做出决定,这种支配权正是表现在:权利人有权单方面行使其法律权利,而无需他人的积极协助”。个人用户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只有建立物权性的用益,个人网络用户才能对虚拟财产享有更加自由的转让、继承的权利。实践中,本文提到的马某和蔡某的淘宝店铺转让案例,两级法院均认为,尽管依据淘宝网相关规则,淘宝店铺不得转让,但转让淘宝店铺并未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认定转让协议有效,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这说明,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也倾向于赋予个人用户独立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所有权之外的独立支配权。从权利的设立,到存续期间,再到权利的救济方式,个人用户对网络虚拟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完全符合传统民法理论对用益物权的特征描述。

五、结语

从立法上来看,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相对滞后,但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各类归属、转让、继承纠纷越来越多,但《草案》104条也仅仅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对于最为重要的归属问题和流转规则并未提及,这将严重影响司法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件裁判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因此,建议应修改现行《物权法》第五章,加上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所有权客体的内容,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进行明确规定。扩充《物权法》第2条、第117条关于物权和用益物权的客体范围,将网络虚拟财产补充进来,从立法层面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用益物权客体,更好的保护个人用户利益。在权利归属问题得到明晰的基础上,配套立法也应进行修订,如修订《继承法》中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将纯属于个人生活范畴,与国家、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无关的网络虚拟财产列入遗产范围。因此,《草案》中关于网络虚拟立法性质的界定,及《物权法》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的规定,加上其他民事部门法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内容的补充,将共同构成关于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系统立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

[2]王竹:《物权法》视野下的虚拟财产二分法及其法律规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3]向亮:虚拟财产转让问题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11).

[4]马一德: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问题探析[J].法商研究,2013(9).

上一篇:羟基含量下一篇: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