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2024-07-05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精选8篇)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篇1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2007级法学专业研究生班

雷志军

2009年5月12日,《魔兽世界》大陆服务器例行更新之后,玩家在登陆时发现其用户条款出现变化,其中第七条声明第九城市有权终止和删除用户账号。此条款引发玩家不满,纷纷将矛头对准九城。但很快,九城发布声明称该补丁并非自己所为,自己对此毫不知情。而游戏开发商暴雪则表示,该条款去年10月份就已修改成现有内容,不过是这次更新才出现而已。5月20日中午,CCTV2的《全球资讯榜》栏目中出现了《魔兽世界》的报道,持续时间长达5分钟多,且被冠以“今日特稿”,节目对魔兽“补丁门”事件做了大致回顾,虽然有“买装备花数十万人民币”这种语句出现,但一改以往“战网魔”的立场,完全视作是对日常民众生活的正常报道,态度上客观正面。值得注意的是,这是CCTV第一次旗帜鲜明对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关注。

一、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意义

虚拟财法律保护问题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大众对这一财产形式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认同,因此,明确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意义是在立法、司法等环节保护虚拟财产的前提条件。

(一)虚拟财产的概念 什么是虚拟财产?一般认为,虚拟的财产,非现实的财产,又称网财,实际上是存贮在游戏服务器上的电磁记录,是一组数据,一个程序。因此,虚拟财产一般定义为:数字化的、非现实的、观念上的财产。虚拟财产不仅指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还应包括ID号、QQ号、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等。

可以称之为“虚拟财产”的事物,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现实性的结合

虚拟财产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虚拟性,又称无形性。这种虚拟性表现为它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于虚拟的“赛博空间”。正如学者指出的,“虚拟财产首先要满足虚拟的特性,这就意味着虚拟财产对网络游戏虚拟环境的依赖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不能脱离网络游戏而存在,当然也正是这一特征使得按照现行的法律难以调整与规范。” 但是,虚拟财产如果仅仅发生在虚拟空间里也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虚拟财产,只有与现实社会发生了某种联系才有可能被界定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由此,就排除了纯粹游戏行为产生并仅存在于虚拟空间的财产,比如大富翁游戏里的楼房、股票等,对玩家而言在虚拟世界里是有‘定的意义的,但这不能作为法律上的虚拟财产。但如何判断这种联系,这种联系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称其具有了现实性这一特征呢?笔者以为,一个可的衡量标准就靠是,这种所谓的虚拟财产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对价,而且能实现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间的自由转换。

2、可再现性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形财产,一旦被毁损、灭失或者消耗,就会出现财产的绝对减少(排除使用价值转移的情形),不可重新出现。但是,存在于网络空间里的虚拟财产,由于它以数字化的电子数据形态存在,如果遇到数据丢失(如电脑死机)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重新获得该份数据,达到虚拟财产再现的目的。所以,较之于有形财产,虚拟财产具有一定的可再现性。

3、合法性

这一特征之所以区别于传统(形态)财产主要在于强调虚拟财产获得方式的合法性,而非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因为我国目前法律尚未明确对虚拟财产能否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作出任何限制性的规定。所以,那些通过非法方式获得虚拟财产,比如通过使用“私服”、“外挂”。、通过玩非法游戏积累以及通过非法途径入侵游戏程序修改虚拟财产属性等手段而得到的虚拟财产,它们对于特定范围内的玩家而言或许有一定价值,也可能发生了真实的交易关系,但这种虚拟财产不能被界定为合法的财产,这也体现了打击私服、外挂等网络游戏顽症以维护虚拟世界之公平秩序的法律价值。

此外,单就娱乐本身而言,我们认为也完全可以成为获得财产的一个合法方式。比如购实彩票应成为市民的娱乐活动,一旦中奖,奖金便是其合法所得。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借“游戏不是劳动,而是娱乐”的论调以否定虚拟财产的获得,显然是缺乏填密逻辑的。

4、期限性

期限性这一特点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界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这也是理论和实务中都最易引起争议之处。我们认为,虚拟财产是具体网络游戏的组成部分,并依托其而存在,否则便荡然无存。作为自主经营的SIP 向市场推销的一种依托于网络的娱乐服务,网络游戏必定随着ISP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存在服务期限,该期限也就决定了虚拟财产的期限性。否则,会给ISP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游戏中虚拟财产往往数额巨大,勉强维继经营某些衰落的游戏,ISP将无利可图甚至不堪重负,尤其是当ISP经营不景气而被申请破产时,面临对玩家巨大的损失赔偿,无疑会给新兴的网络游戏产业成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5、易变性

虚拟财产主要存在于游戏玩家所控制的帐号(DI)项下,该DI所记载的虚拟财产等是一系列可变的动态参数。功相关的参数(正面)提高后所产出的虚拟财产能给玩家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刺激,这也是虚拟财产交易活跃的重要原因。

(二)虚拟财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

为什么要对虚拟财产予以法律保护?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这一财产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己经占据重要地位,实际上己成为公民乃至国家、单位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虚拟财产虽然是虚拟的,但产生的利益却是实际的。网络空间中的虚拟财物究竟有没有真实价值?对普通群众而言,这依然有点陌生。虚拟财产虽然虚拟的其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虚拟财产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个人劳动和财产投入而取得的。在游戏过程中,游戏参与者获得的虚拟财产,往往是通过数百小时乃至数千小时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以及个人智力投入来获取的。虚拟财产获得时所投入的劳动量,丝毫不比现实社会中真实财产所投入的劳动量小。同时,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所消耗的数千小时的上网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虚拟财产的价值及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实体世界里的真实财产。我们还应该看到,网络现在已经完全融入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消费、创作等各种活动,产生的数据普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于志刚认为,虚拟财产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因而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其真实价值不言而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心稳则认为,网络玩家的“虚拟财产”其实是由实际财产演变过来的,玩家有实际花费,也能从这些财产中得到满足和快乐。现在法律中虽然没有针对保护“虚拟财产”的明文规定,按照《民法通则》中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的精神,虚拟财产是虚拟的,但是产生的利益却是实际的。

2、立法保护虚拟财产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我国仅2009年1月到10月,仅仅去公安机关报案的案件中与网络有关的犯罪达到4.5万件,其中与网络游戏有关的虚拟犯罪占到36%,达到16200件。这仅仅是报案的,如果加上因为各种原因未报案的那网络犯罪的数字就远远不是这个。电脑犯罪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体犯罪中网络游戏的黑客攻击及欺诈占47.9%,一般欺诈占 10.7%,黑客及病毒传播占7.4%,个人信息侵害占6.1%。近年来因为好奇心、冲动而引起犯罪的少年明显减少,反而在网络游戏现金交易等财产取得上的欺诈行为增加,而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则以青年、中年为主。在台湾地区,网络游戏犯罪案件属于高发性案件,数量占整个网络犯罪案件的第二位。根据资料显示,以2008年为例,总数五千多件的网络犯罪里就有三千余件属于网络游戏犯罪案件,犯罪型态包括:盗取玩家的虚拟宝物、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用社交或是木马工具,入侵或骗取诈欺虚拟物品、账号。另外还有强盗、恐吓以取得游戏相关物品等事件。众所周知,网络犯罪的一大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欺诈或者盗窃甚至是攻占的方法,实现侵占用户私密信息和网络虚拟财产的目的。打击网络犯罪,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整顿混乱的网络秩序,培养良性网络使用习惯。

3、权利需要法律来保护,虚拟产权作为新生的权利更需要法律的保护。

在国外立法和司法上承认网络虚拟财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网络游戏发达的韩国,在立法和司法上均明确承认虚拟财产的价值,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独立与运营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运营商只是为游戏玩家的这些私有财产提供一个存放的场所,无权对其肆意删改。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均已出台了相关法律,并且已经出现了侵犯虚拟财产刑事判决的先例。尤其是台湾地区有关部门作出规定,确定虚拟财产属于存在于服务器的“电磁纪录”,在诈骗罪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被视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网易、盛大、九城、金山、腾讯五家互联网企业曾联合发表《关于联合打击网络盗窃、维护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声明》,强烈要求加快立法保护虚拟财产。但在我国始终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虚拟财产一个合法的名义,在这种尴尬的背景下,关于虚拟财产保护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4、加快立法保护虚拟财产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玩家的权益,完善国家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不管游戏厂商允不允许买卖虚拟宝物,虚拟宝物都有行情表,玩家之间的买卖及交易非常普遍,而且数量相当庞大。由于网上游戏的武器有价,“网上武器失窃”层出不穷。2008年11月中旬。由于香港葵涌16岁的游戏参与者梁某不能忍受被人偷去辛苦“练功”换来的网上“武器”而跳楼自杀。从法理角度说,受到侵害必然需要赔偿。但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网民对虚拟财产的权利也不属于现有的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何一项。法律缺失导致网络游戏玩家“网财”失窃以后只能“独自受伤”,即使索要也无门。近年来网游投诉居高不下,玩家游戏账户和网游装备被运营商肆意封杀或者修改,或者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被盗事件,都充分说明当前虚拟财产保护的缺位。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的游戏产业将很难得到发展,社会稳定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加快立法保护虚拟财产,也是当前我国虚拟财产保护现状的内在要求。

二、我国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现状

面对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纠纷,我国的立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而并没有对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规定;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认定、所有、交易、保护还处于空白状态。当前,在我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利的保护。2009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3.8亿,网络物品正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靓号、网游装备、虚拟货币等等越来越具备现实货币价值规律聊天记录、通讯录、博客文章往往还具有超越金钱的纪念意义。网游公司“数字巧克力”总裁崔普。霍金斯称,“中国的虚拟物品市场达到了70亿美元”。网络游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这种“注意力经济”的出现不仅对传统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挑战,更是对我们的法律,司法机关提出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因虚拟游戏而引发的纠纷,因虚拟财产被盗,遗失而产生的诉讼,我们的理论和时间如何应对?对这些纠纷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无疑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一)现状之一:以刑法第264条盗窃罪加以认定 案情简介:2004年8月至10月期间,被告人颜某在广州网易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易公司)组织的“大话西游Ⅱ”网络游戏两周年庆典活动上,利用其担任工作人员的便利,盗取被害人梁某、程某、金某等参加庆典活动的游戏玩家的个人资料,伪造被害人的身份证和截取被害人的网易通行证号,然后以被害人网络游戏帐号的安全码被盗或丢失为由,骗取网易公司向其发出新的安全码,之后再利用该安全码登陆“大话西游Ⅱ”网络游戏,先后盗得被害人的游戏装备一批,其中包括被害人梁某的六级男衣避水甲、八级男帽子乾坤帽、十级项链万里卷云„„非法获利人民币3750元。经网易公司估算,被盗装备价值虚拟货币69,070万大话币,折合人民币4605元。

法院判决:被告人颜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骗取网易公司后获得被害人游戏帐号安全码,非法进入被害人帐号,盗取多名被害人在网络游戏中价值人民币4605元的虚拟装备,并销赃非法获利人民币3750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判处被告人颜某罚金人民币5000元。(参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5)天法刑初字第1230号,第2~3页,第11~12页)。

另外,2006年上海、宁波、林芝等各地宣判数起虚拟财产盗窃案。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是否符合现行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有待证成。

盗窃罪是一种最常见的侵犯财产的犯罪,罗马法中,作为财产罪的“盗”(furtum),被定义为“以获利为目的而非法夺取他人动产的行为”,不仅包含现代刑法中的盗窃罪,而且还包括抢劫、侵占、诈骗等多种犯罪类型;我国早在夏代就已有强盗罪的规定,①可谓源远流长。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②不难发现,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能否以盗窃罪来评价,主要看财产罪(盗窃罪)的对象是否包括虚拟财产,也就是说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决定了其作为犯罪对象进而影响罪名的归类。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与财产上的利益。盗窃罪是以财物作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因此,对盗窃罪而言,行为的对象是财物还是财产性利益,决定了盗窃罪的成立与否,是罪与非罪的分水岭。

各国刑法对于财产罪中“财物”的概念大多没有加以明文规定,这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的分歧与争论。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作为解释者,心中当永远充满正义,目光得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惟此,才能实现刑法的正义性、安定性与合目的性”。③(P1)“面对具体的个案,永远也不可能放弃个人所感觉到的正义的活生生的声音;这种声音是永远不可能被排除的。不管法是多么努力想把正义变成原则的制度,法也不可能缺少正义,相反,只有在正义里面,法才变得生机勃勃”。④(P186)

盗窃罪的对象——财物是否包括无体物以及财产性利益呢? 首先,财物是否包括无体物,各国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对窃电行为,德国过去的帝国裁判所从有体性的立场出发,认为电不具有财物性,对盗用电的行为应该另外立法,而不能按盗窃罪处罚;但法国的审判实践则把财物的范围扩大到了包括电力。在日本,刑法理论与实务界也有较大争议,主要存在有体性说与管理可能性说两种观点的对立。其刑法学界通说与法院判例所持的立场是“管理可能性说”中的“物理的管理可能性说”,认为财物应限定在有物理的管理可能性的范围内,仅有事务管理可能性,而无物理管理可能性的东西不是财物。如电力、热能等有物理管理可能性的能源是财物,但权利等观念上的东西不是财物。⑤(P22-23)我国台湾学者认为,“关于财物之概念上特质,其可得而言者,有如下述,即(1)须为有体物,即有形体之财物,惟刑法例外将有管理可能性之电气以动产论(刑法第三二三条),苟无法律此项特别规定,自不宜将无体物视为财物,惟是利益自非财物。(2)须为有价值之物,„„无此则亦不能称其为财物”。⑥(P153)而我国大陆刑法学界的通说是“作为盗窃对象的财物,不仅指有体物,而且包括无体物,如电力、煤气、天然气等”。不仅如此,我国现行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但不能以此推断出通说理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刑法第265条的规定是一种特别规定,除此规定之外的无体物,自然不能依照刑法中盗窃罪来定罪处罚,否则就是一种实质的类推解释,也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一切不合理的任意解释,都会使刑法文本失去其固有的含义,进而使刑法失去其应有的效力。因此,罪刑法定主义并不只是排斥类推解释,而是排斥一切的不合理的解释。“法治表现在刑法领域,就是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格言所表述的罪刑法定原则。如果信仰法治,就必须信仰罪刑法定原则。”⑦(P39)

我们认为,最好的规范方式是以有体物为原则,以法律的特别规定为补充,法律明文规定的无体物以财物论,而法律没有规定的无体物,不能任意的进行解释。“通晓正义的诸方面,或者如果人们愿意„„是解释法律的一个必要的基础;解释犹如法律本身一样,也服务于正义,正义的各种原则表现在实在法的解释里。”⑧(P213)虚拟财产本质上也是一种无体物,所以,在刑事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宜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

其次,财物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一般的说,财产性利益是指财物以外的有财产价值的利益。按照日本学者前田雅英教授的观点,“取得财产性利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使对方负担债务;二是使自己免除债务(或延期履行债务);三是接受别人提供的劳务。”⑨(P38-39)我国刑法并没有像《日本刑法典》中规定了利益罪,只是因为盗窃罪的性质决定了财产性利益不能成为该罪的侵害对象,应现有的刑法典规定而言,虚拟财产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当然就不能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但这并不妨碍财产性利益成为刑法加以保护的对象以及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以其它的刑法规范来评价。因此,刑法应作适时调整,这不仅是保护法益的要求,更是罪刑法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现状之二:以刑法典第252条侵犯通信自由罪加以认定 案情简介:1999年2月,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推出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软件。腾讯QQ软件能够为注册用户提供文字语音通讯、传达文件、视音频交流、电子信箱、网络硬盘等功能。用户向腾讯公司提出申请,在接受腾讯拟定的有关协议后,由腾讯公司向用户派发QQ号,并由用户自设密码,用户凭QQ号获得本人对QQ软件的使用权。依据该协议,腾讯QQ号的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并禁止转让、继受、售卖;用户若有违反协议或长期不使用QQ号码,腾讯公司有权无条件将号码回收。

被告人曾某于2004年5月受聘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公司),后被安排到公司安全中心负责系统监控工作。2005年3月初,被告人曾某与被告人杨某在网上相识,二人遂合谋通过窃取他人QQ号出售获利。2005年3月至7月间,由被告人杨某公司将随机选定的他人的QQ号(主要为5、6位数的号码)通过互联网发给被告人曾某。曾某本人并没有查询QQ号用户密码保护资料的权限,便私下破解了腾讯公司离职员工柳某使用过但尚未注销的“ioioliu”帐号的密码(该帐号拥有查看QQ用户原始注册信息,包括证件号码、邮箱等信息的权限)。曾某利用该帐号进入本公司的计算机后台系统,根据杨某提供的QQ号查询该号码的密码保护资料,即证件号码和邮箱,然后将查询到的资料发给杨某,由杨某将QQ号密码保护问题答案破解,并将QQ号的原密码更改后出售,造成QQ用户无法使用原注册的QQ号。经查,二被告人共卖出QQ号约130个,获利61,650元。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曾某、杨某秘密窃取他人QQ号出售获利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指控的法律依据是将QQ号码归入《刑法》第九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中的“其他财产”并以盗窃罪起诉至法院。二被告人的辩护人认为,QQ号码不属于刑法规定的“其他财产”,因此,二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法院判决:被告人曾某、杨某采用篡改他人电子数据资料的方法,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且系共同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第六十四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四条第(二)项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二)项„„判处被告人曾某、杨某拘役六个月,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浙江省金华市也有一起类似的案件。

首例QQ号码案件由检察院以盗窃罪起诉,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控、辩双方观点后,最终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罪处罚。理由如下:刑法规定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而现行的刑法和司法解释尚未将QQ号码纳入到《刑法》第九十二条所规定的“其他财产”之中。鉴于QQ号码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产,所控二被告人构成盗窃罪的法律依据尚不充分,根据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本案不宜认定盗窃罪。反观该案公诉机关出示被害人的陈述可以证实,腾讯QQ软件的功能是对外联络和交流,以QQ号码为代码提供的网络通信服务为才是其核心内容。不论是QQ软件的实际使用功能,还是从本案被害人所证实被损害的内容看,QQ号码应被认为是一种通信工具的代码,因此,在目前立法和司法解释不具体、不完备的情况下,应依法认定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

“为了市民的安宁,法律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确定的”,这是罪刑法定原则明确性的要求,“法律不安定、不确定时,事态就不幸”,“在模糊的情况下,做出的解释应当避免不协调和不合理”。⑩(P29-37)所以,明确性的实现不仅有赖于立法质量的提高,而且有赖于解释水平的提高。实现刑法的明确性不仅是立法者的任务,也是解释者的任务。其中,有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单纯的解释就能够解决的,还要通过立法使之明确化,从这一角度来看,是催生对刑法中“财物”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的一剂“催化剂”。

(三)现状之三:以刑法典第286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加以认定的困境。

如在广东省的一起案件中,法院认为被告人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处理的应用程序进行增加操作,后果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11 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以及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12(P602)不能说按此罪名定罪没有道理,但也会存在诸如“困境二”同样的难题与困境,究其实质,也是对传统刑法理论中“财物”的定位出现偏差的结果。“通过事实解释规范,与将某些事实强加于规范、以某种事实限制规范大相径庭。‘将熟悉与必须相混淆’是人们常犯的错误。人们在解释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时,习惯于将自己熟悉的事实视为应当的事实,进而认为刑法规范所描述的事实就是自己熟悉的事实。”13(P36)所以,传统的未必就是合理的,有时需要对其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实现刑法的正义性、安定性与合目的性,以实现法律正义。

可见,对虚拟财产加以刑法保护的三种困境皆产生于虚拟财产是否属于“财物”的范围,刑法无明确性的规定。刑法虽具有谦抑性的品格,但在该介入时必须及时介入社会生活,所以,当务之急是提升或构建刑法对虚拟财产保护的路径。

三、我国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新的犯罪,即使是传统犯罪,也不乏新的手段和方式,所以,刑法如何应对新的犯罪、如何做出适时性调整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刑法保护有诸多的困境与无奈。但“法的理念作为真正的正义的最终的和永恒的形态,人在这个世界上既未彻底认识也未充分实现,但是,人的一切立法的行为都以这个理念为取向,法的理念的宏伟景象从未抛弃人们;哪怕在最苍白无力的节日讲话的腔调,谈论责无旁贷的‘法的理念’也还总是余音绕梁,继续发挥影响。”14[10]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义是一种社会的美德。刑事法的立法与司法都应符合这一美德,即实现正义,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也要在正义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基于此,着眼于现实刑法欲保护虚拟财产而苦于于法无据的困境及未来刑法对虚拟财产保护的发展方向,着眼于刑法典的成熟程度及社会对刑法适用效应的宽容限度,渐次通过以下路径达致刑法对虚拟财产的全面保护:

(一)路径之一:通过司法解释,完善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司法解释,是指由司法机关对刑法条文含义所做的解释。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通常表现为解释、通知、批复、规定、意见的形式。”15(P95)由于“刑事立法规定的概括性、立法语言的歧义性、立法规定的漏洞性等因素的存在”,16(P98)即成文刑法的局限性决定了司法解释存在的必然性,刑法的司法解释在审判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其作用也是有目共睹和不容忽视的。我们认为,现阶段可以首先通过对司法解释的方式实现刑法对虚拟财产的保护。这有先例,1997年刑法典盗窃罪中的财物限于有形财物,对于盗窃电力、煤气、天然气等无形财产的行为应否以盗窃罪进行认定,就是先通过司法解释加以确认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3月17日起施行)第一条第(三)项明确规定了,“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通过这样的司法解释,就将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扩大至电力、煤气、天然气等无体物,有力的保护了法益。同样,最高司法机关可以通过颁布类似的司法解释来保护虚拟财产。当然,“不存在任何纯粹理性的刑法,也不存在任何纯粹理性的刑法解释,刑法解释的合理路径是在接近理性的刑法基础上产生接近理性的刑法解释。而接近理性的刑法的标志是刑法关怀的倡行。刑法的关怀最大价值在于刑法必须以维护人的自由、尊严和社会安全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人是全部刑法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应以此构架以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普适性、司法解释的具体性和判例制度的针对性为模式的刑法解释体系”17(P93).(二)路径之二:通过立法解释,完善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刑法的立法解释作为刑法解释的一个分支,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标签,是指最高立法机关对法律条文和法律事实所作的有权解释。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7条第(四)项的规定,解释法律是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职权之一。立法解释一直活跃于应然的刑法理论研究之中而逊于实然的刑法实践,“刑法的立法解释权则是对立法机关所形成的法律文本的一种阐释和说明,目的在于刑法规范的正确适用,重心在于关注共性的法律与事实间的互动关系,相对法律文本而言,刑法的立法解释是一种事后行为。所以,不能抹杀刑法的立法解释的独立性,而将其归入立法权。刑法的立法解释的独立性不仅仅是与刑法的立法权相比较的结果,而且是法律规范自身和社会境况赋予了其独立性。我们可以从成文法不能自足、立法语言的空缺性和模糊性及法律依据等方面论证刑法的立法解释存在的法理基础”。“刑法的立法解释必须遵循合目的性原则,刑法的立法解释者一定弘扬合目的性原则。合目的性原则从宏观上讲就是符合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从微观上讲,就是对立法文义射程的追问。”18(P60-64)按照这样的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我们认为,也可以对“虚拟财产”进行单独的立法解释从而实现刑法保护。从法的效力位阶上来看,立法解释的效力要高于司法解释的效力,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贯彻与执行,有利于法益的刑法保护,有利于实现法律的人文关怀。

(三)路径之三:通过刑事立法,完善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刑法的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或许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刑事立法方面着手。也就是说,适时修订刑法。

首先,修正或明确刑法第92条关于“其他财产”的规定。现行刑法第92条主要是规定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范围,“本法所称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四)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1997年刑法修订时,社会还处在转型时期,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而今科技的进步可谓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诸多观念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革或者更新,而不能抱残守缺,无视社会的变迁。刑法观念也是如此,当今刑法也可称之为变动中的刑法,如果不适时做出调整与应对,则不能充分的保护法益与保障*,损害刑法社会控制、法益保护以及保障机能的实现。活生生的正义也就不能被具体化、实证化。“其他财产”作为“兜底式”条款是成文法所必须的,这样避免了列举的不周延,有效的保障了法的形式合理性,符合程序正义。但是,随着“生活事实”的开放,“这些原则需要进行某种具体化,才能应用于某些特定的生活情景。这种必要的改造由实证化(Positivierung)来完成,实证化把那些原则变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法的规则。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创造性的贡献。”19(P5-7)因此,建议将刑法第92条的第四项修改为:

(四)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与现实社会关系发生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的虚拟财产和其他财产。

其次,对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重构。

在对刑法第92条修改的基础之上,完善刑法第264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建议 增加“盗窃虚拟财产”一款作为刑法第265条的一部分。这样有了成文刑法的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就会避免出现以上类似的诸多困境,这是罪刑法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刑法关怀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法律正义的必然选择。当然,在侵犯虚拟财产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其他的犯罪行为,对其则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刑法不能回避,同时,只有正视刑法对虚拟财产保护的困境,才能厘清刑法对虚拟财产保护的合法和合理的的路径。刑法应及时回应社会生活对其及其适用提出的挑战。

① 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② 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③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④ 德]H.科殷.法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⑤ 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⑥ 蔡墩铭.刑法各论[M].台北:三民书局,2001.

⑦ 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⑧ [德]H.科殷.法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⑨ 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⑩ 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格西.法律责任:从虚拟到现实[N].人民法院报,2007-01-29,(3). 12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张明楷.从生活事实中发现法[J].法律适用,2004,(6). 14 [德]H.科殷.法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徐岱.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J].当代法学,2004,(1). 16 徐岱.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J].当代法学,2004,(1). 17 徐岱.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J].当代法学,2004,(1). 徐岱.刑法的立法解释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19 [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M].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篇2

网络虚拟财产, 就是指互联网当中存在的具有虚拟性与价值性的物品。比如游戏账号, 装备, 金币等物品等, 它们因为只在互联网上存在, 仅仅由一些数字、符号、以及代码所组成, 所以具有虚拟属性, 但这并不意味这它不具有价值性。虚拟财产的取得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用户向网络运营商购买游戏币点卡账号等, 二是用户之间交换或者买卖的虚拟物品, 或者现实物品。两种取得方式一种是通过用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实现比例兑换, 一种是通过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得到, 所以其具备价值属性。

二、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现状

在我国, 网络虚拟财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由于现行法律包括《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 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并且丢失网络虚拟物品的赔偿, 在我国现行法并没有明文规定, 对于现在发生的这种纠纷赔偿案例, 网络运营商一般都不与提供帮助, 而法院法官暂时也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财产损失人的诉讼理由。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开始使用各种软件来保护公民账号安全, 亦或是现在的网络实名制, 但都因为网络其虚拟属性无法认证真伪而形同虚设。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界定

财产是一个典型的法律概念, 它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为财产权。因此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一定会涉及到财产权的问题, 如何界定虚拟财产所依托的法律权利的权属, 对此理论界存在着三种争议既, “物权说”“知识产权说”以及“债权说”。但于三种学说都不能全面的概括网络虚拟财产所包含的全部, 仅是从网络虚拟财产所具备的某一属性切入进行论证, 由此看来,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必须根据其特有的属性来制定专门规定以及立法进行保护。

四、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侵害手法

不法分子对公民虚拟财产进行不法侵害的手法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语言方式骗取玩家信任, 如“彼此熟悉”“一个地方的”“一起玩那么长时间”的理由, 骗取玩家先将具有虚拟价值或实际价值的物品无偿或不对等交易给自己, 然后通过同伙转移、下线、删号、装作不认识不承认的方式来否认与玩家曾有过交易行为。受侵害人一般对于这种骗取方式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 自认倒霉, 而不法分子正是抓住受侵害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以及网络的虚拟属性为所欲为。但笔者认为, 无论通过什么手段, 首先这是一种利用言语骗取他人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应属于诈骗行为。其次, 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讲, 如果有玩家投诉此类事件, 运营商调取其两账号的交易记录来证明交易存在是简易可行的, 但由于大多数运营商嫌麻烦, 一般都会借口称调取不到, 或者说已经删除交易记录等等。这是运营商的一种不作为行为, 其作为网络运营单位, 有义务为公民调取其交易资料, 保护其合法权益。其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所以如果不法分子诈骗数额较大, 已经构成犯罪, 运营商也应当承担一部分对于玩家的民事赔偿以作为自己监管不力给玩家造成损失的补偿。

另一种就是不法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的方式, 在受侵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盗取其虚拟财物或者现实财物的方式。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称的“公私财物”, 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 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将盗窃罪的客体限定为公私财物所有权。从主体和主观方面来看, 只要行为人年满16周岁以秘密窃取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是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的。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所针对的客观要件, 主要包括行为的客观方面和所针对的客体。根据我国刑法,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 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就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方面而言, 虽然网络是虚拟存在的, 但其对应的用户确是真实存在的公民, 在一定程度上其所持有的账号以及装备等虚拟物品也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就客观方面而言, 行为人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盗窃公民账号以及发布伪造信息等方法施行盗窃行为, 一般并不为他人知晓, 可认为是秘密窃取的行为。但从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来讲,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或多次实施盗窃行为才能构成犯罪。但如何对虚拟财产数额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价值评估是现在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认定为盗窃罪的一个最重要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其虚拟性的特点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就虚拟财产数额认定来讲, 除去用户与网络运营商进行现实货币与网络货币的等比例交换的交易外。大部分的虚拟财产都具有价值的不确定性, 大多数会随着时间的长短以及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例如某网络游戏中甲盗窃某装备时现实价格为5000, 但因为供求关系改变在立案侦查阶段就已经跌至500。这样对于认定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达到一定数额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其次由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调查取证十分困难, 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一般以犯罪嫌疑人供述为主, 但犯罪嫌疑人往往抓住其取证困难或者无法取证的漏洞, 避重就轻仅供述公安机关所掌握证据的犯罪事实, 这就导致公安机关认定多次存在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 就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罪行来讲,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无需考虑是否为多次盗窃以及盗窃数额大小都应当认定为盗窃罪。量刑方面可根据盗窃金额大小来衡量量刑的多少。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数额认定应该认定为盗窃时的现实价格, 要考虑时间与供求关系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影响, 最大程度保护公民的合法财物。

五、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法律建议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它的出现确实超出了法律所预测的范围, 这样法律的滞后性便显现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现在的法律资源进行参考与借鉴,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而不能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以缺乏法律根据以及没有明文规定来作为一个万能公式简单的排除。笔者认为, 结合我国现行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完善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一) 将网络虚拟财产明确划分为刑法中对于财产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九十二条中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范围的规定 (1) , 笔者认为, 应当将网络虚拟财产划分进本法九十二条第四款之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虚拟财产与股份股票以及债券由相似之处, 他们都可以实现与现实货币之间的兑换。同时还要通过司法解释等办法将网络虚拟财产进一步细化, 使司法机关可以有法可依, 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害。

(二) 完善盗窃罪犯罪对象的规定

1997年刑法盗窃罪中的财物限于有形财物, 而对于电力、天然气的无形财产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 是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加以确定的, 而虚拟财产其也具有财产属性。笔者认为应当同样通过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完善其犯罪对象, 使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物加入犯罪对象之列。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综上所述, 从刑法上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是切实可行的, 只有通过刑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给予明确的保护, 才能有效的遏制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频频发生。但对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而言, 仅仅依靠刑法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通过完善立法, 以及加强各部门的网络监管, 以及网络运营商的自我完善等各方面的努力, 共同网络虚拟财产, 以维护网络虚拟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六、结论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无论是世界范围还是我国均属新兴问题, 我国立法尚未对该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目前只能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和刑法条文的结合处寻找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方式。随着我国信息网络建设法治化的发展, 对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等网络犯罪问题的规范应在我国立法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当今社会,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 网络已经在人们生活娱乐中重要地位, 网络交易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迹象, 网络虚拟财产也由此产生, 人们开始花费现实货币来兑换虚拟货币以获得虚拟装备或物品, 亦或是将现实货币存放于虚拟平台上用以购买虚拟或现实商品时方便使用。但是网络虚拟财产的产生, 也使不法分子觉得有利可图,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 来偷取或者骗取公民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其法律属性符合我国对财产的界定, 其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关键词:虚拟财产,法律属性,虚拟属性

注释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篇3

关键词:互联网;虚拟财产;财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47-01

网络虚拟财产概述

网络虚拟财产根据字面来解释,首先看到的是“网络”,说明此类虚拟财产是依赖网络而存在的,而后是“虚拟”两个字,不难理解,就是如同真实一样,却并非真实。所以网络虚拟财产是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在网络中利用他们设定好的程序,来复制现实中存在的物体,让它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表现出来。

我所认为的应受到法律保护的网络虚拟财产是狭义上的虚拟财产,主要包括了:游戏账号、虚拟装备、虚拟货币、虚拟角色、虚拟宠物和虚拟技能等。这些事当今网游爱好者所主要担心被侵害的虚拟财产。当然这些网络虚拟财产想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肯定需要符合一些特定的规定,首先获得这些虚拟财产的方式必须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虚拟财产受不受法律保护先不说,但是用非法手段得到的任何物品都是不会受到法律保护的,在《文化部、商务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第21条规定:“网络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服务企业应积极配合管理部门,采取技术手段打击“盗号”、“私服”、“外挂”等”。第25条也有相关规定。这种通过非法手段得到的网络虚拟财产以及通过非法方式篡改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的行为是极为恶劣的,靠这样的行为得到的虚拟财产更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要通过更严厉的打击来减少这种事的发生。其次虚拟财产想要得到保护就得有价值,广大的网游爱好者在网游中想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时,就得通过有限的方法来实现了,一种就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升级”,二就是购得虚拟货币来直接购买想要的虚拟财产。所以,虚拟财产的得到方式体现了它具有价值性,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

对比各国各地区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在网络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通常来说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都各有独到之处。

在韩国,网络游戏十分昌盛,但曾经却禁止过虚拟财产的交易活动,这项决定的结果只能是无疾而终,因为虚拟财产的交易源于现实网民的需求,是不可遏制的。最终,韩国法律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独立于网络游戏运营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运营商只能负责存放虚拟财产,而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修改变更。

在香港,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也立法进行了规范,可能会判处5年的监禁及最高2万元的罚款。

然而在我国,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是不周全的,在《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企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企业申报指南》对于网络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的企业进行了规范。在《文化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公安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对虚拟货币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但是对于更广泛意义上的其他网络虚拟财产则没有明确的进行规范及保护。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对于公民的合法财产会进行保护,但是这“合法财产”并没有明确的把网络虚拟财产列入其中。《民法通则》也未对其所保护的合法财产作出包含网络虚拟财产的解释。《刑法》中也没有把盗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定罪。这导致很多游戏玩家在网络虚拟财产被盗窃时投诉无门,从而导致对法律的不满,对网络游戏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网络游戏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网络虚拟财产急需法律方面的保护。

对加强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法律建议

存在即合理,网络虚拟财产既然长久的存在于虚拟世界中,那就有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

要想加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明确它的法律属性是十分有必要的。我认为,网络虚拟财产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堆什么电子数据或电磁记录,它其实拥有着物的属性,我们应该把网络虚拟财产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物。网络虚拟财产和物一样有价值,网络游戏运营商开发游戏需要金钱,玩家获得服务也需要付出时间与金钱,这使得网络虚拟财产拥有价值性。最后,和传统的物相类似,网络虚拟财产也是需要空间的,虽然它不像不动产或动产一样需要现实的空間,但是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电子数据需要有一定的磁盘空间,这空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网络虚拟人物需要游戏中“地图”的活动空间,武器装备需要“仓库”的存放空间,武学也需要“书架”的存放空间。这些空间虽然不是现实中的空间,但是与现实中的空间是相类似的,所以网络虚拟财产与现实中的物是存在共性的。所以。我们应当把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物,利用现有的《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同时采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其实我国的《宪法》和《民法通则》都有着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法规,只是没有把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明确法定的范围内,所以,我国应该增加适用条文,在这些法律中增加关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明文规定,对于敢于盗取他人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让受害者可以根据这些条款规定进行诉讼,捍卫自己的权益。还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规定,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依法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所以在网络虚拟财产这方面,也应该规定,玩家们可以要求网络游戏运营商来保障虚拟财产的安全,如果虚拟财产受到损害,玩家应有权要求赔偿。在刑法上,也要增加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可以将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列入盗窃罪或诈骗罪当中。

我国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考察 篇4

我国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文本考察

财产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对私有财产权的.态度已在逐步地由侧重于绝对保护到相对保护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转型.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对于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则走过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作 者:王仰文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法学院,江苏,苏州,215006刊 名:唯实英文刊名:TRUTHS AND FACTS年,卷(期):“”(7)分类号:B920.2关键词:私有财产权 法律保护 法律文本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篇5

【摘要】社会分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一定程度上,社会中贫富差距和社会差别对待未必是件坏事,它对于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会有效的促进社会竞争,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转效率。但是,凡是都得把握一定的度,若是任由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层加剧,势必会扰乱社会秩序,增加社会矛盾,影响经济发展。

【关键词】弱势群体;平等观念;正义观;人权观念

环卫工受伤事件、幼儿园虐童事件、农民工受歧视事件等层出不穷,无一不呼唤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与生活状况。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必然的,但若不对其及时的进行保护与救助,势必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一、保护弱势群体,是人权观念的要求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权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权,是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与主体的生存、发展和地位相关,是作为人享有或者是应当享有的重要权力,不可被剥夺,不可转让,并且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权利。尊重和保护人权,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人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促进人的发展。人权是和人不可分割的东西,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根本参照点。人权对于社会活动主体的重要性,以为世界人民所共识:人权是人的利益的度量分界,是对公共权力评价的道德标准,是人和人和谐相处的共同尺度。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事业进步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以根本法的方式来确认、宣示和保障人权。我国法律意义上的人权,是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基本权利。“所谓基本权利,就是那些对于公民或其他自然人不可或缺的、不可取代的、不可转让的、稳定的、具有母体性的共同权利。”从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都有权从社会中获得救济和寻求保护,并无需附带任何义务。只有这样,社会中的边缘群体的物质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才能到到维护和发展,才符合现代人权观念的要求。因此,保护弱势群体,是人权的价值追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是人权观念的核心要求。

二、保护弱势群体,是平等观念的要求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掘弃了出身、地位等身份差别,开始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又具有政治性,所以在进行社会活动时,渴望平等,渴望自己的尊严得到别人的维护。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真正的社会平等权不仅是政治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更是机遇上的平等,实质的平等。即在社会资源如何分配时,权利义务如何享有和承担时,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同样的社会规则。卢梭认为,“恰恰是因为事物的力量总是倾向于破坏平等,所以,法律的力量就应该总是倾向于维护平等”。现代法律普遍承认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再依据人们的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而给予区别对待。随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在社会资源日益集中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愈演愈烈的时候,看似平等的社会表象下,却掩盖着一系列的实质不平等,如起点的不平等,机会、教育等的不平等。如果不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加以特别的保护,实质意义上的不平等势必会出现在强者和弱者当中,侵害到弱势群体的实质性权益,违背现代平等理念的要求。

社会中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总是包含着一些差别对待,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些政策法规是不平等,不合理的。英国学者彼得・斯坦指出,“一视同仁的原则必须有些例外,应考虑到个人特性如需要、才能、性格等差异予以区别对待”。因此,按照实质平等的要求,应该对于那些由特殊原因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给予特殊保护,一定程度上的对社会中的人进行差别对待,这是和平等理念的基本要求相吻合的。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平等,是法律的价值追求。

三、保护弱势群体,是正义观的要求

按照马克思辩证统一的原理,正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历史的长河里,在世界这个空间里,虽然对正义的具体理解就如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但不得不承认,在正义千变万化的脸庞下,它的底线是不变的,那就是公平、公正。在法律的领域中,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假若弱势群体不能被特殊保护,那么这些法律对弱势群体来说是不公平、不正义的。正是因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才使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越来越被边缘化。罗尔斯认为社会结构的第一要义是正义,“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有在他们最终能对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对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这些原则拒绝以某些人的苦难可以从一种更大的总体善中得到补偿这种借口去为体制进行辩护。”只有对社会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补偿和保护,从社会的角度处理这些不平等的情况,来实现社会正义。

当前我国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突显了我国社会内在结构的不合理性,而这必然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因而,关注弱势群体,完善他们的权利保障机制,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根据社会学理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因为权利被弱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如果得不到切实保障,社会秩序将会遭遇到稳定、信任、共识与认同等多方面的危机。特别是在当前依法治国、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中,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其处境的改善与权利的维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试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篇6

近年4来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加强旅游者权益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在旅游过程中尚还存在_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从立法 旅行社以及旅游者三方面来共同努力 一起构筑一个良好的旅游业市场。本文从旅游者合法权益侵害现状与原因、必要性、法律对策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者 合法权益 受损原因 必要性 完善

旅游者是离开住地以寻求改变精神状态、获取最大的身体和心理满足.达到精神愉快过程的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的旅游者或者单个的或者团体的资费出游的消费者。从这一定义来看.旅游者本质上是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明确对消费者的范围作了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中规定的消费者的九大权利在旅游者身上也同样适用。

一、旅游者合法权益侵害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有关旅游的投诉也在逐年增多。旅游者对旅游消费的不满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在旅游者的投诉中包含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擅自降低食宿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旅游景点与时间、强行安排旅游者购物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旅游者维权意识不强和有关旅游的知识不够在旅游过程中.其实最能够做到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是旅游者自己。旅游者维权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维权意识的觉醒.旅游者应该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作为旅游消费者的我们.应该主动的了解有关旅游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旅游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在旅游中自身权益的内容以及维权的途径等等。这样,我们从自身方面为很好的掌握了维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的提高的维权效果。

(二)旅行社自律性不强由于旅游活动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还涉及了多个行业和部门.因此作为旅游组织者,旅行社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企业自身的自律意识,熟悉、掌握、遵守有关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诚信、守法经营。在《旅行社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也作了明确规定: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旅行社并没有做到.例如:虚假广告宣传、擅自在旅游途中改变行程或者降低住宿标准等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说明。我国旅行社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

二、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旅游者角度来考虑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旅游者的弱势地位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旅游途中,旅游者往往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人或朋友,有时还是孤身一人,又身在异地,加上为了不影响玩耍的心情,当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真是敢怒不敢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此时作为旅游组织者的旅行社一方。恰恰也看到了旅游者此时的尴尬处境.因此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在旅游结束后.旅游者往往会感到身体的疲惫,急切希望回家休息.因此往往会对旅游途中的侵权行为采取不再追究的态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此时,旅行社面对纠纷也采取要么不承认或者承认却对处理的事项一拖再拖的态度,让旅游者感到无可奈何。第三。在众多的旅行社中.其中很多旅行社的身后都有行政机关和旅游行业的支撑.而旅游者的身后没有任何行政机关和行业的支

撑.他们只有孤军奋战。第四。在产生纠纷后的诉讼中,不论在时间、金钱还是旅游专业知识上,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行社都占有大大的优势。普通的老百姓难以与这些强有力的经营者相抗衡。在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里.旅游者赢得战争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了。

(二)从旅行社和旅游业角度来看旅游业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旅行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旅行社数量增多。也就形成了旅行社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同一条旅游线路往往是多家旅行社在竞争.各家旅行社在价格上一般都相差不大。因此旅游者在选择旅行社时.更加注重的是旅游服务。也就是说旅行社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除了优惠的价格.更重要的是优良的服务。这样旅行社自身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里生存下来。如何才是优良的服务?具体来讲,我认为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旅游社向旅游者介绍旅游项目时,应实事求是。不欺瞒旅游者。包括旅行费用、交通和住宿条件、景点安排等。第二。在旅游中.应该严格履行之前签订的旅游合同中约定的事项,也就是说应依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向旅游者提供服务.全面履行其合同义务,以保证旅游者利益的实现。第三,在旅游中。旅行社应当保证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旅行社作为组织者。就应该尽自身的义务保证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旅游中.旅行社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暴力、意外事件等对旅游者人身和财产的损害。从旅行社自身出发。切实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让旅游者真正收获到快乐。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才是旅行社服务的最终目的。

三、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

(一)立法上的完善为了更好的保护旅游者的利益,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虽然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制定了旅游地方性法规。很多城市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国务院也对《旅行社管理条例》作过修订,但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综合性旅游基本法。旅游纠纷不断产生.现有的相关法规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鉴于这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上予以完善

1.制订保护旅游者权益的单行法规。虽然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仅仅靠这些非专门针对旅游者权益的法律还无法完全有效调整我国的旅游中的法律关系.仍然需要一些专门的旅游方面的立法。该法规与《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食品管理法》等消费者保护特别法具有同等地位,我们可以在该法规中.对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求和方式作全面具体的规定。该法的制定.最大的好处在于既可以规范我国的旅游市场.让旅游业良好发展。

又可以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旅游消费者的权利及保护措施.可以更加有力的保护旅游者的权益。

2.在各种涉及旅游者权益的立法中明确规定旅游者的权益在我国,涉及旅游者权益的相关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我们可以在这些法规中明确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途径,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旅行社自身上的完善作为旅游活动中的一方当事人.旅行社也应当在自身的管理与行为上进行完善.以减少甚至避免与旅游者发生纠纷。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市场贡献出自已应有的力量旅行社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管理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一,要提高自律意识。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用实际行动维护好企业自身的形象,用守法、诚信经营打造企业自己的金字号牌。第二、要遵纪守法自觉自律,在旅游活动中的各各环节中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并主动到相关单位办理好认可的文件或者准许经营的文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旅游服务。第三、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在旅游进行中或者旅游结束后出现的问题.应该主动解决问题或者积极配合旅游者解决问题.赢得行业内外的好评.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篇7

(一) 虚拟财产的定义

谈及什么是虚拟财产, 可以肯定的是虚拟财产已经是法律所保护的财产, 但是对于其具体定义, 学界尚无定论, 主流观点主要有两类, 即广义的虚拟财产和狭义的虚拟财产。广义的虚拟财产主要是着眼于虚拟财产的虚拟性, 认为其是存在于虚拟空间的、非物性的财产形式, 因而其范围也非常广泛, 包括虚拟金币、游戏装备, 甚至于账号ID、邮箱账号等。狭义的虚拟财产则仅指在网络空间中, 游戏玩家通过支付各种形式的费用, 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取得、控制、使用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有很大的现实交易可能性的虚拟游戏资源, 主要包括游戏中的货币、装备、宠物等。但是考虑到虚拟财产一词产生于网络游戏中, 并且在广大公众眼中,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有更大的代表性和认可度, 因而本文讨论的虚拟财产仅仅只狭义的虚拟财产。

(二) 虚拟财产的特征

1. 虚拟财产的虚拟性。

虚拟财产之所以得名就是由于其虚拟性, 这主要体现在其存在上无法脱离其赖以存在的存储介质———电磁存储设备。然而虚拟财产本身与其存储介质的价值又存在很大差异, 存储介质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虚拟财产有的却价值不菲, 一旦失去了其存储介质, 虚拟财产的价值也就会不复存在。而且虚拟财产的价值往往要通过玩家之间一种虚拟的, 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社会关系来实现, 这是在运营商虚构的场景中存在的, 这些财产都严重依赖这个虚拟的网络环境, 这都证明了虚拟财产在脱离这个特定的环境就没有了其存在的依据和意义。

2. 虚拟财产的有价值性。

首先, 虚拟财产具有使用价值, 它能够满足某些人的精神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乐此不彼地在网络游戏中努力获得虚拟财产, 他们能够从中获得荣誉与羡慕等等精神享受, 这和其他用于娱乐的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一样的。而且虚拟财产不论是在虚拟世界中的玩家之间, 还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易, 很明显具有交换价值。在现实中, 很多玩家会用人民币等现实货币购买游戏中的虚拟财产, 并且某些已经成为产业, 明码标价, 例如, 魔兽世界中的金币。在同一个特定服务器中, 这些金币具有稳定的与人民币进行交换的价值, 很多人也以此为职业, 产值不菲。因此笔者认为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

3. 虚拟财产具有时空上的有限性。

在时间上, 虚拟财产的存在时间受制于游戏运营商服务器的存在时间, 虚拟财产的产生发生于服务器开始运营之后, 消失与服务器运营的终止。现在存在的任何一款游戏都有其周期性, 没有任何一款游戏能够经久不衰, 在缺少运营商或者玩家任何一方的情况下, 游戏空间都会在时间上终结。运营商可能会因为利润问题结束游戏, 玩家也会因为游戏的更新换代或者失去兴趣而离开游戏, 这都会导致游戏的结束。在空间上, 玩家进行游戏必须在运营商创造的虚拟空间。离开这个虚拟空间玩家的虚拟财产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其记录数据也都存在于这个虚拟的社区中, 因而说它的存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 虚拟财产归属的争论

围绕虚拟财产的归属, 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包括智力成果说、无形财产说、权益说等等, 但是本文中笔者只围绕几种法定权利发表看法:

1. 虚拟财产属于物权。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认为虚拟财产的存在形式上是一种电磁记录的数据, 通过玩家的一定付出获得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成果, 这种劳动成果是记录在电磁数据中的有可能转换成现实财富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抓住了物的两个属性, 那就是它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并且它和物一样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忽略了物权最主要的区分与其他权利的特点, 那就是支配性。在民法理论中很多东西虽然客观存在, 但是无法为人们所直接控制, 像这种物质并不能成为民法中的物权客体。虚拟财产虽然可以通过电磁记录为人们所掌控, 但是这种掌控不同于人们对物权的掌控, 不具有直接的排它的支配性。虚拟财产是存在于网络游戏服务器中的, 玩家对它的支配往往需要游戏运营商的积极配合, 离开运营商玩家所拥有的财产就会化为乌有。对于虚拟财产的任何法律行为都无法摆脱运营商的束缚, 根本无法谈及支配权。

2. 虚拟财产属于知识产权。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虚拟财产是玩家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包括时间、精力、财力上的努力, 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财产, 在其取得过程中, 往往需要玩家动用自己的智慧, 通过自己一些创造性的方法。玩家的装备和形象等一些东西是不受运营商控制, 仅仅玩家依自己的喜好创造的, 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并且基于其电磁存储的特性, 还具有可复制性, 因而有的学者认为其属于知识产权。笔者看来, 虚拟财产三个方面的缺陷阻碍了其被归入知识产权。一是创造性, 知识产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在于其创造性, 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可以不断地产生财富。笔者认为, 虚拟财产严格意义上不具有创造性, 玩家打出的装备已经是运营商程序中设计好的, 不具有创新性, 只是玩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些虚拟财产, 而不是创造出来的。二是知识产权能够不断产生财富, 推动社会进步, 而虚拟财产的价值可能仅仅存在于它本身, 玩家无法通过它创造其他价值。三是知识产权往往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物化为其现实载体的, 而虚拟财产只能按其交换价值转化, 并没有现实对应的物质载体。

3. 虚拟财产属于债权。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网络游戏中, 玩家与运营商是一种债权关系, 玩家在支付点卡等相关费用的同时就意味着他同意运营商所提供的格式条款。玩家在游戏中的所有行为都要遵循运营商创造的游戏环境, 都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进行的, 这是一种默示的约定。此处的虚拟财产只是玩家与运营商之间债权的标的物之一, 两者的合同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玩家支付价款, 运营商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且满足玩家在规则允许情况下获得他应获得的产品的买卖合同与服务合同关系。因而玩家在此过程中都需要运营商的配合, 玩家在游戏中的任何行为都受到运营商的限制, 这与债权关系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 笔者认为虚拟财产也不属于债权。之所以有人会认为虚拟财产属于债权是将虚拟财产单纯视为运营商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虚拟角色和装备等已经产生就脱离了运营商的服务, 是特定服务造成的结果, 具有了其独立性, 不再是运营商的服务。比如在不触犯运营商创建的规则的情况下, 玩家对虚拟财产可以随意处分, 这就造成虚拟财产的交易中, 玩家具有极大的自由, 连向运营商进行通知的基本义务都没有。在我们肯定虚拟财产的价值性的前提下, 将虚拟财产作为债权合同凭证的观点也存在明显不足, 例如玩家与运营商签订的是完全相同的格式条款, 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价值相差极大的装备或者账号,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合同条件下, 运营商与不同人所签订的合同造成的给付相差很大, 这明显有违合同的基本原则。

因此, 笔者也认为虚拟财产应该属于一种新型的财产, 虽然各方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学界有人提出要通过对物权, 或者其他权利范围进行扩大解释的方式来讲虚拟财产纳入其中, 但是不论哪个权利体系都是有其缜密的逻辑的, 对于权力范围的扩大可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 因此笔者也认为将其新列为其他财产权力进行保护更加合理。况且财产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从物权开始, 知识产权、著作权等权力也是伴随着经济发展陆续建立的, 也就是说财产权是在逐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 按照现实情况的要求增加新型财产权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虚拟财产侵权主要形式的法律探讨

在探讨保护虚拟财产的问题之前, 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那就是虚拟财产纠纷的主要形式。只有了解了纠纷的情况、产生纠纷的原因, 我们才能有效地提出保护虚拟财产的相关问题。下面笔者就从虚拟财产的纠纷的主要形式开始阐述有关虚拟财产保护的一些问题。

(一) 虚拟财产被盗引发的所有者与盗窃者、所有者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

虚拟财产被盗是虚拟财产侵权中一种主要的纠纷来源形式。首先, 虚拟财产盗窃不同于现实中的盗窃案, 它是在运营商提供的环境中产生的, 是在运营商的“营业场所”中发生的, 因而笔者认为, 运营商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有一个补充责任, 因为玩家与运营商之间存在一个买卖或者服务合同关系, 玩家支付了点卡或者其他费用, 运营商就要对玩家在这个环境中的行为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在运营商不仅没有提供应有的保护, 甚至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依法使其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这样将民法中的规则直接引用还可以节约立法成本。其次, 虚拟财产盗窃案发生在运营商网络中, 运营商掌握大量的资源, 而被害人往往无法对其遭受的损害进行追踪, 即使能够发现侵权人也无法进行举证, 并且网络侵权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账号拥有人和侵权人很可能不是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虚拟财产拥有人往往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 此时网络运营商应该负有一个必要的辅助义务。

(二) 网络游戏玩家之间交易纠纷

玩家与玩家之间的买卖行为虽然发生在运营商网络中, 但是环境对于双方订立合同的因素影响微乎其微。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很难对运营商进行归责, 因而其一般不负任何连带责任或者补充责任。玩家之间的交易侵权的主要形式就是诈骗。这完全可以依照合同欺诈的相关法律条款进行规定, 只是此时在强制执行上相较于现实有所区别, 那就是可以通过绕过侵权人, 通过运营商的辅助来完成受害人虚拟财产的恢复与补偿。

(三) 虚拟财产数据丢失引发的纠纷

这种纠纷主要是玩家与运营商之间产生的。运营商在玩家付款创建账号、进行游戏之后, 负有很明显的服务合同关系。玩家为此支付的对价就包括购买运营商为其游戏进行服务, 并提供一些必须的安全义务。对于虚拟世界这个环境来说, 虚拟数据的存储是一种类似于格式条款的义务, 应当是基于公平原则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义务。因此, 对于数据的丢失, 运营商应该承担过错责任。由于运营商在此环境中的强势地位, 玩家往往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举证责任方面, 玩家只需提供虚拟财产遭受损害的证据, 而对于主张不承担责任的举证责任则由运营商承担, 也就是举证责任倒置。

(四) 运营商停业引起的纠纷

运营商停业引起的纠纷主要就是停业之后玩家虚拟财产的赔偿问题。首先对于运营商的停业可以分为经营不善导致的停业和恶意停业两种。在运营商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停业的情况下, 运营商对于玩家的损失没有过错, 其倒闭也是单纯的合理的商业风险。如果运营商是处于任何目的的恶意导致游戏停业, 则因其过错责任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对玩家进行相应的赔偿。

摘要: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 虚拟财产的价值在逐步显现和提升, 针对虚拟账号、装备、金币等等的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线。然而想要对这类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其法律性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归类, 才能按照其特点加以保护, 文章就在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界定上略述己见。

关键词:虚拟财产,有限性,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先钰, 陶军, 郝连忠.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N].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 (04) .

[2]杨立新, 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N].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 (06) .

浅析解决保护虚拟财产的法律途径 篇8

关键词:虚拟财产;法律;保护途径

一、虚拟财产的定义、特征及法律属性探讨

(一)虚拟财产的定义

虚拟财产与传统的财产是有着显著区别的,虚拟财产是客观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具有效用性、稀缺性、可支配性和合法性四个属性,并与网络参与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虚拟物。

(二)虚拟财产的特征

1.有体无形性

虚拟财产就是电磁粉以特定的排列形式而储存于服务器上的一组数据源代码,是一种可以被人们接触、掌控的有体物。然而虚拟财产又是开发商投入资金,设计者投入智力、精力构建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其所反映的内容是完全虚构的。比如历代传奇中的各种虚拟财产(生命水、裁决刀、传奇金币等)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说虚拟财产是现实的、可为人们所把握的电磁粉,但其所反映的内容又是虚幻的、无形的。这种看似矛盾的有体无形性特征,恰是虚拟财产有别于其他财产的本质属性。

2.稀缺性

稀缺性是财产的必备属性,没有稀缺性就不会有其价值,如空气、风、阳光等,就不能称之为财产。所以虚拟财产需要具备一定的稀缺性才可被视为财产对待。在网络游戏中,装备的级别不同,具备的战斗力就不一样,越是难以得到的装备,价格就越高。这些难得的装备正是虚拟财产稀缺性的体现。可见,虚拟财产是具有稀缺性的。有些虚拟财产的稀缺性更是明显突出,如QQ、邮箱等,具有一定的唯一性。

3.依附性

严格来说,虽然虚拟财产具有有体性,但它并不能独立于网络游戏而存在,特定的虚拟财产只有在特定的网络游戏中才具有价值意义。因此它依附于特定的网络空间,具有极强的依附性。

4.交易性

虚拟财产所具有的价值性和相对稀缺性,也就决定了其可以进行交易。在网络游戏市场中,对于不同的游戏装备有着不同的价格。尽管虚拟财产无法像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一样被感知到,但是它同样可以根据网络游戏的市场需求、虚拟物的稀缺程度等来确定合理的市场价格,方便虚拟财产在网络中进行交易。

5.期限性

虚拟财产并不能像其他有体物那样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它存在的时间总是较短的、有期限性的。因为每一个网络游戏的开发潜力总是有限的,而且玩家们所喜好的总体趋势也是变动的。因此,每个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经营策略、投资计划乃至于发展方向都是可变之数,甚至有些还较为频繁地变动,这就直接导致了虚拟财产存在的网络空间在不断变化,如红月、传奇、奇迹、石器时代等曾红极一时的网络游戏都早已了无踪迹,而这正是依附于网络空间的虚拟财产具有期限性的根本原因。

(三)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单纯的用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来保护虚拟财产都有其不妥之处。主要是因为虚拟财产是在两大关系中,一种是用户与运营商之间,一种是用户之间及用户与第三人之间。这主要是因为虚拟财产的占有状态具有特殊的双重属性,即运营商的占有和用户的占有,正是因为虚拟财产占有的特殊双重性,导致了虚拟财产的民法属性的特殊性。

首先,运营商是网络游戏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网络游戏世界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它与众多用户间是服务合同的债权关系,表现在用户通过购买或下载客户端、注册、购买点数卡等一系列民事法律行为与服务商缔结了服务合同,这一基础法律关系决定着网络虚拟财产的存亡。其次,用户之间及用户与第三人之间的网络虚拟财产权体现出物权关系,此物权关系表现在用户可以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用户可以放心的在游戏中积累财富,离线交易各种财产。由此可见,虚拟财产应该是兼有物权与债权属性的。

二、我国关于虚拟财产法现存在的问题

由于网络游戏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我国面临着网络虚拟财产纠纷问题,但目前我国相关的立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虚拟财产引发的主要问题为:①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不确定,没有良好的法律框架加以保护;②虚拟财产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容易引起纠纷;③虚拟财产的价值难以评估,使案件难以判决;④虚拟财产案件中的举证责任不明,加大了判决的主观性,有碍司法公正。

三、完善我国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措施

(一)规范和指引虚拟财产主体的行为

(1)运营商应提供性能良好的服务器及相关设施,并保证对服务器经常的、勤勉的维护。

(2)运营商应提供完善的游戏环境,保证游戏良好的运行状态。

(3)要提高用户的谨慎防范意识,让用户对自有的虚拟财产加以保护,不轻易泄露密码与个人信息。

(4)要加大对恶意第三人的惩处,预防第三人侵权及犯罪。(二)统一虚拟财产的价值计算问题

因为虚拟财产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其价值有显著的特殊性,很难清楚的辨别其价值,统一一个虚拟财产的价值计算方案是一个非常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黑市的交易价格计算法,游戏运营公司定价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等方法。每个计算方法都有各自的利弊,相比较而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法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虚拟财产的价值必须运用统一的计算方法计算,才符合市场化需求,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才能使案件的审理有据可依。

(三)明确分配虚拟财产中举证责任

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特殊性及举证责任价值目标决定了其不能简单的适用一般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所以要综合各方面考虑来分配虚拟财产的举证责任。

笔者认为,首先虚拟财产适用无过错责任,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侵权诉讼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再将服务商的故意或过失作为证明的对象,玩家无须证明服务商的主管过错,从而减轻了玩家在证明上的负担。因为玩家属于弱者,这符合实体法向受害者、弱者的倾斜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赵程.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几种观点之评析[J].法制与经济,2011,(21):166.

[2]谢国春.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保护[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43-46.

上一篇:教师年度思想汇报下一篇:育婴员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