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保护现状研究(精选10篇)
虚拟财产保护现状研究 篇1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界定
在互联网广泛渗透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下,网络上存在的财产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影响力巨大的互联网社区本身,有网民在网络平台之上投入自身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创建的彰显个性的个人空间,这些个人空间因其网络影响力的大小而具有不同的商业价值;也有在各类网络游戏中个人购买的游戏装备、游戏币等;还有在网络虚拟支付平台上建立账户存储的金钱。由于可见,网络上的财产这一概念所涵盖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本文所指的网络虚拟财产只是其中一种,如果要对网络虚拟财产所引发的纠纷在立法上提出解决方案必须先对这一概念本身进行科学界定、分类,并根据具体类别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网络虚拟财产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以电磁记录为载体的,可以用客观的度量标准衡量的,以数字为体现方式的的新型财富。当前网络虚拟财产可进行如下分类:一是互联网本身;二是在他人提供的互联网平台上的建立的个人空间;三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四是其他网络虚拟财产。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虚拟财产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充。
二、我国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规定
在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但我国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依然较为落后,这一现状与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身份极不匹配。虽然各级法院一直在处理网络虚拟财产相关案件,但其依据仅仅是民法通则第75条之笼统规定:我国法律对公民、法人财产的规定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如此缺乏具体操作性的法条显然不足以应对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的实践。因此,自互联网勃兴以来,虚拟财产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其权利归属、权利利用规则、权利保护规则展开了各种层次的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蓬勃开展,因网络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也越来也越复杂化、多样化,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2016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第104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的,依照其规定。《草案》在确立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客体的性质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引致性规定。可见,对于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归属及流转规则,《草案》本身并未涉足。因此,需要对以上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网络虚拟财产权利的性质
在《草案》公布前,理论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有以下几种学说:知识产权说、新型财产说、物权说、债权说等。其中,物权说是大部分学者所认可的通说,盖因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可归属于民法上的物的特征。
第一,具有排他性和为人支配性。网络虚拟财产虽然无形,但其由人类劳动而生,并因人类劳动得到管理、控制,完全处于人类的管理之下。同时,个人还可通过账户、密码的设置实现对部分网络虚拟财产排他性的支配、管理。被密码加以保护的网络虚拟财产,他人不得随意侵犯。
第二,具有价值性。网络虚拟财产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体之外,满足人类经济、情感上的需求。
第三,具有存在上的空间性。网络虚拟财产以电磁数据为载体而存在,需占有一定的磁盘空间,这与有体物占有现实空间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财产符合传统民法理论对民事权利客体———物的定义,从性质上讲应被认定为民法上的物,这一理论观点也被《草案》所认可。但仅仅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认定,远不足以解决实践中的各类纠纷。
四、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归属
1、互联网本身型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
实践中,如新浪网、搜狐网等互联网本身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商业价值,网站的创建者在该网络之上建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所有权,并且享有所有权的一切权能。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几乎没有争议。
2、在他人提供的网络上建立的个人空间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归属问题
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理论界争议较大,实践中矛盾也比较突出。
例如:2010年,湖南的王先生意外去世,其配偶要求腾讯公司向其提供王先生生前所用的QQ邮箱密码,以便整理存储于该邮箱内的二人合影,留做纪念。腾讯公司认为QQ邮箱应归属于本公司所有,王先生仅有使用权,因此邮箱密码不属于遗产,王先生配偶无权要求自己向其提供密码,因此双方发生纠纷。
2015年,马某与蔡某签订淘宝店铺转让协议,马某将自己注册的淘宝店铺转让给蔡某。但事后,马某拒绝向蔡某提供该淘宝店铺的密码及支付宝密码,导致蔡某无法使用该淘宝店铺。二人发生纠纷,诉至法院,马某认为,根据自己与淘宝签订的用户协议,淘宝店铺归淘宝网所有,用户不得自由转让,故自己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以上两个案例仅仅是网络虚拟财产相关案例的典型代表,两个案例分别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及转让,虽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案件的矛盾均来自网络财产的流转阶段,但矛盾发生的根源于在网络个人用户和网络服务者之间,在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上,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从立法上确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将会大大减少网络虚拟财产流转过程中的各类纠纷。
关于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类观点认为,建立在他人提供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空间及网络游戏装备所有权应归网络个人用户所有;另一类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建立在他人提供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空间级网络游戏装备的所有权应归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有。
在此类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上,本文倾向于采取将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有,但这种观点也有待完善。如果仅仅把个人用户的地位定性为基于服务合同而取得使用权的债权人,则不利于实现个人用户对虚拟财产利用的需要,不利于虚拟财产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个人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商所签订的服务合同是双务合同,因此当个人用户要转让合同地位时,需征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同意,这将严重影响网络虚拟财产的流通效率。
综上,在确定网络虚拟财产所有权归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的保护网络用户个人的利益,激发人们创造并使用虚拟财产的积极性,促进互联网事业的繁荣,把用户个人定义为用益物权人更为妥当。原因如下:一是用益物权以利用他人之物为核心。个人网络用户可以基于合同,利用所有权归属为他人之物。二是实践中,个人用户对虚拟财产的使用体现了物权的支配性。物权的支配性,“其标志在于,其授予权利人以某个自由领域,在此领域内权利人得以排斥一切其他人,并且无需他人之协作而单独做出决定,这种支配权正是表现在:权利人有权单方面行使其法律权利,而无需他人的积极协助”。个人用户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只有建立物权性的用益,个人网络用户才能对虚拟财产享有更加自由的转让、继承的权利。实践中,本文提到的马某和蔡某的淘宝店铺转让案例,两级法院均认为,尽管依据淘宝网相关规则,淘宝店铺不得转让,但转让淘宝店铺并未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认定转让协议有效,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这说明,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也倾向于赋予个人用户独立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所有权之外的独立支配权。从权利的设立,到存续期间,再到权利的救济方式,个人用户对网络虚拟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完全符合传统民法理论对用益物权的特征描述。
五、结语
从立法上来看,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相对滞后,但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各类归属、转让、继承纠纷越来越多,但《草案》104条也仅仅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对于最为重要的归属问题和流转规则并未提及,这将严重影响司法实践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件裁判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因此,建议应修改现行《物权法》第五章,加上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所有权客体的内容,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归属进行明确规定。扩充《物权法》第2条、第117条关于物权和用益物权的客体范围,将网络虚拟财产补充进来,从立法层面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用益物权客体,更好的保护个人用户利益。在权利归属问题得到明晰的基础上,配套立法也应进行修订,如修订《继承法》中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将纯属于个人生活范畴,与国家、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无关的网络虚拟财产列入遗产范围。因此,《草案》中关于网络虚拟立法性质的界定,及《物权法》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的规定,加上其他民事部门法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内容的补充,将共同构成关于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系统立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
[2]王竹:《物权法》视野下的虚拟财产二分法及其法律规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3]向亮:虚拟财产转让问题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11).
[4]马一德: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问题探析[J].法商研究,2013(9).
[5]李国强: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定位[J].政法论丛,2016(10).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研究 篇2
摘 要:近年来,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使其在发生纠纷进入诉讼阶段法官的判决也截然不同,这对于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通过分析网络虚拟财产处理机制在实践中缺陷和不足,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以期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情况;完善措施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游、网聊、网购等已与我们密不可分。但网络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关于如何更好保护虚拟财产的问题已愈加凸显。
一、什么是网络虚拟财产
广义上的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指包括电子邮件、网络账号等能为人所拥有和支配的具有财产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品。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是指网络游戏中存在的财物,包括游戏账号的等级,游戏货币、游戏人物、技能等[1]。本文主要是以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来讨论。
二、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
我国关于民事财产方面的规定主要存在于以下几部法律:即《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在这些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中,笔者却没有找到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具体法律条文来适用。在2009年6月26日,我国文化部和商务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的工作通知》,此通知给网络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防范提供了一些手段和方式。但很遗憾,除此之外,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及其交易行为,因此也就导致了网络虚拟财产在我国的交易状况十分混乱。
事实上,我国政府一度认为虚拟货币会对现实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曾出台过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限制性规定,但实际作用不大。此外,也有人大代表认为我国应该采用立法的手段来限制或禁止网络虚拟财产的不正当交易,并认为若采取禁止非法中介交易后,网络犯罪分子盗窃的虚拟财产就会难以在市场上流通,从而消减了再次盗窃的“动力”。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现有法律法规极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味的强行禁止是否真的可以收到好的社会效果呢?在采用立法手段强行禁止虚拟财产交易后,会不会导致原来的交易形式从地上转入地下,从国内网络交易平台转向国外网络交易平台呢?若真是这样,且不说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对我国现行的网络游戏产业也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冲击。
2007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审理了一起修改“官服”数据牟利200万的案件。最终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主犯有期徒刑5年,这也是国内首次对出售非法网络虚拟财产牟利做出的刑事判决。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法律发挥了它的作用,甚至连刑法这种严厉的法律都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起到了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刑法还是其他法律,到目前为此对网络虚拟财产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我们在这些法律中完全找不到与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的法条。正是由于缺少成文法的调整和规范,我们才很难像保护民事侵权行为一样对网络虚拟财产起到很好的保护目的。众所周知,我国是成文法而并非判例法国家,以前的判例对相似的案件只具有借鑒的意义,并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因此,要想更好的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不受他人侵犯,我国迫切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措施,以使保障网络虚拟财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
三、完善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措施
如今,在网民普遍拥有网络虚拟财产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的保护公民的网络虚拟财产已迫在眉睫,这不仅需要现有规定的协助配合,更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用立法的手段来加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在笔者看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
(一)制定专门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到执法严、违法究,有法依就是前提,因此,要想更好的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就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发挥法律的教育、预防、强制、评价、指引得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在制定专门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时,必须关注到网络虚拟财产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一方面,因网络虚拟财产有着虚拟性、技术限制性等特点[2]导致其与现实中的财产大不相同,因此,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对其准确定性就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该定义为一种新型的财产,它不单纯的属于物权、债权或其他权利中的一种[3],在网络虚拟财产中,涉及到互联网企业这样一个十分特殊的主体,如果说网络虚拟财产是物权,在网络游戏运营商终止运营某款游戏时,我们却不能因为物权是绝对权而自主支配自己的网络虚拟财产,因此,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网络虚拟财产所具有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另一方面,在立法的时候,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也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譬如:在网络游戏玩家与游戏运营商发生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时,若要求玩家提供证据证明游戏运营商侵犯其利益就显得极不合理,原因在于单个的网络游戏玩家势单力薄,而游戏运营商则相对处于优势地位,玩家在这种情况下举证十分困难。相反,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即当游戏运营商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没有侵犯游戏玩家的权利时,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势必能更好的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二)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从目前我国现有法律来看,并没有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专门法律,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我们可以出台一些司法解释,把网络虚拟财产划入相关法律的保护对象之中,以寻求保护[4]。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第四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针对上述两条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把《民法通则》第二条中的“财产关系”以及第四条中的“合法的民事权益”解释为包括网络虚拟财产,使得网络虚拟财产同样受到民法的调整,同样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把此条文中的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解释为包括网络虚拟财产,用刑法这种严厉的法律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这无疑增加了威慑力度。
(三)互联网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互相配合
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离不开相关互联网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网络虚拟财产遭到侵犯的时候,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认真审查被害人的诉求,在确认当事人的网络虚拟财产确实遭受侵犯时,应该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大量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得以发现和侦破,离不开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技术、证据材料的支持,因此,当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互联网企业提供相关的数据、技术支持时,互联网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只有互联网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良好配合,才能更好的打击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为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驾护航。
总之,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兴事物,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新事物必然对旧有的事物以及制度造成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势必造成人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容易导致人们的种种担忧,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好的办法去管理它,网络虚拟财产就能成为我们能够有效利用的资源。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11年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虚拟财产保护法(草案)》,这是我国在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相信正式颁布此法律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刘慧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周素英.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3).
[3]关博华.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4]李复达.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作者简介:
虚拟财产保护现状研究 篇3
(一) 网络产业正常发展的需要
目前网络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越来越大, 成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但是, 由于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案件的增多, 严重地影响了网络产业的发展。常此下去, 必将给网络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打击。因此, 我国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
(二) 刑法自身发展的需要
刑法设立本身的意义就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的治安。而虚拟网络财产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兴产物, 因此刑法保护网民的网络虚拟财产是非常必要的。在网络这个产业中, 加入刑法的保护, 可以保障网民的虚拟财产安全, 对发生的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件进行立法处理, 加大打击力度, 可以保障公民的各种权利, 维护国家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对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 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目前, 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加大刑法立法程度, 对网络财产的犯罪行为给予打击, 以避免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现在对侵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来加以制约, 因此, 应该建立健全刑法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来保护公民的利益, 维护社会治安。
二、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可行性
(一) 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为虚拟网络财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一项法律法规的出台需要好的社会环境做基础, 如果法律制度和社会现实环境不符, 那么法律法规的推行也会受到阻挠, 难以顺利实施。而刑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与我国的法律环境相一致。而且网民也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个人财产的一部分, 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 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为社会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法律保护成本是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的重要因素, 由于目前技术的进步, 法律保护虚拟财产的成本也逐步降低, 对犯罪案件的财产归属问题以及取证的成本越来越少, 这也会加强网络案件的破获, 所以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的意义重大。
(三) 传统的产权理论
我国传统的产权理论从人的劳动方面说明了产权的归属问题, 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网络虚拟财产和人的实物资产是一致的, 也是网民劳动的成果。因此, 在法律上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也应纳入财产法的法定权利中, 受到刑法的保护。但是由于法律出台的滞后性, 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
三、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措施
(一) 确立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在现实生活中, 发生的许多侵犯虚拟财产的案件没有进行立案审查, 并不是由于受害人愚昧无知, 而是因为无法立案侦查, 这是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没有明确的法律属性。在全国的侵犯虚拟财产的案件中, 有的根本无法立案, 有的则以盗窃财产罪进行处理, 存在很多不合法的地方。因此, 要想保护网络虚拟财产, 就要在司法上对虚拟财产的属性进行法律定位, 规定虚拟财产的性质, 这样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对此类案件做出正确的判断, 进而使网络虚拟财产受到刑法的保护。还应该在刑法中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进行相关的立法, 这样有利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实施。
(二) 明确网络运营商的责任
目前的网络运营商在向客户服务时会签订协议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但是由于协议是由运营商拟定的, 在条款中会有许多对运营商有利的条文, 并且会推掉一切运营商不想承担的责任, 用户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而且, 在侵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发生的时候黑客会在服务器上留下的作案证据就是他的IP地址, 因此在侦破案件时就需要网络的运营商提供其IP地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运营商经常由于各种原因不和警方配合, 使案件的侦破工作更加困难。所以, 应该通过立法来督促运营商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积极配合警方的取证工作, 来保证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 建立标准来确立虚拟财产的价值
要用刑法来保护网络虚拟财产, 就应该先确立虚拟财产的价值, 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虚拟财产的价值认定标准。有些虚拟财产的价值可以有游戏开发商来确定;而有些网络财产是通过花费时间和精力获得的,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网络财产有不同的价格, 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自行商定。只有建立一个合理的价值标准, 才能正确地认定虚拟财产价值, 其交易才能顺利合法的进行。
(四) 借鉴他国经验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较慢, 网络虚拟财产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产物, 但是其他一些先进的国家早已经制定出了合理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 因此, 我们可以在一些科技先进的国家进行借鉴, 学习他国的经验进行取长补短。韩国的网络游戏发展比较快, 有许多的虚拟财产在现实中进行交易, 韩国的司法机构也加强了对网络虚拟财产交易的保护, 在某些方面法律对传统财产和虚拟财产的处理时一样的, 这也使虚拟财产在法律上得到了肯定, 维护了虚拟财产交易的稳定。美国在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完善, 其刑法以保护个人财产, 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基础, 对网络虚拟财产制定了独立性的规定, 因此美国刑法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制度很完善。
四、总结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的一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只有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够被有效合理的使用, 互联网产业也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慧娟.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J].东方法学, 2009 (3) .
[2]张蕾.浅议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3.
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 篇4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法治;财产保护
一、相关概念综述
1.网络虚拟财产概念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可以被人支配,并且具有一定价值的虚拟空间物品表现形式。广义的虚拟财产主要包括网络账号等各类可以被人支配的,具有财产价值的虚拟物品。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主要指网络游戏中的财物,包括游戏等级、游戏货币等等。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逐渐兴起,涉及网络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我国相关法律也针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了相应的保护,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文明的要求积极迈进。
2.网络虚拟财产特征
给予虚拟财产充分保护就要明确虚拟财产的概念及特征,准确划分法律保护范围内的虚拟财产。首先,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无形性。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虚拟性的财产,其不能脱离网络世界而单独存在,脱离互联网而单独存在的财产不能称之为虚拟财产,同时虚拟财产也不具有任何物理性的外观。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客观性。网络虚拟财产多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但这种数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它不能凭借人的主观想象而存在。最后,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我们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是由于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种虚拟财产的价值必须处于某个特定环境下,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
二、我国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现状
相比国外和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尚处于新兴阶段,并没有充足的力量来保护虚拟财产安全;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在保护虚拟财产方面存在极大的滞后性。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项法律来保护虚拟财产安全,处理类似案件也大多依靠《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我国公民的相应权利,但更多深层次的权利仍无法保障。目前我国虚拟财产价值大约在百亿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予以保护,这对于完善我国相应法治建设,建设现代化社会经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稳定社会局面,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现阶段我国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十分不足,非常有必要加强相关法律建设,促进我国法律对于虚拟财产的保护。
三、完善我国对虚拟财产保护的合理性建议
1.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
虚拟财产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虚拟财产具有一定的价值毋庸置疑,我国法律也在对虚拟财产进行相关保护,但笔者认为这种保护尚未做到完善。我国《刑法》相关法律中就没有明确虚拟财产的概念,更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对其进行保护。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虚拟财产的相关概念,并出台相关解释,说明侵犯公民虚拟财产应视为侵犯公民实际财产,应受到与侵犯实际财产等同的法律处罚。除此之外,我国《民法》也应该针对虚拟财产进行一定的保护,虽然我国现有《民法》中以“其他合法财产”的方式囊括虚拟财产,但笔者认为这种囊括的方式并不足以保护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纠纷,甚至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虚拟财产还将引发关于继承的种种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出台专项法律保护虚拟财产,让更多人从法律角度意识到虚拟财产具有同现实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权益。因此,将虚拟财产纳入我国相关法律范畴刻不容缓。
2.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的法律责任
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虚拟财产需要借助互联网而存在,这就使网络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在保护虚拟财产安全方面产生了一定责任。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在保护虚拟财产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保护公民的虚拟财产,大部分虚拟财产受到侵害也是由于网络技术原因造成。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以网络平台盈利,那么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有义务保护公民的虚拟财产不被侵犯,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应该负有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公民因虚拟财产丢失而造成的相应损失。我国也应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的法律责任,通过法律形式让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更积极地履行自身义务,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虚拟财产安全。
3.完善網络监督与管理体制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民虚拟财产遭受侵害多数是在虚拟世界中,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导致财产遭受损失。对于我国公民而言,网络技术存在不对等现象,公民依靠自身能力无法保护虚拟财产安全,需要依靠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进行相应保护。在此时,我国相关法律或部门也要对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互联网公司不侵犯我国公民的虚拟财产安全。试举一例,我国游戏运营商往往有权对公民账号进行封停或删除,这实际上就是对公民虚拟财产的一种侵害。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法律或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监管责任,协调互联网运营平台和公民之间的争议,恰当地处理争议,避免我国公民由于处于弱势地位而遭受损失。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现有法律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导致我国法律无法完善地保护公民虚拟财产,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的法律责任来完善我国相应法律,促进我国法律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茵.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张蕾.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3(1).
[3]张盈娇.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篇5
被告人王一辉原系盛大公司游戏项目管理中心运维部副经理, 其与被告人金珂通过网上聊天, 预谋利用王一辉在盛大公司工作, 有条件接触“热血传奇”游戏软件数据库的便利, 复制游戏武器装备予以销售。王一辉负责打开“热血传奇”游戏服务器6000端口, 同时将服务器的IP地址告诉金珂、汤明, 由金珂、汤明将每次修改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服务器, 王一辉在收到数据包后, 提取数据信息再传送到数据库中, 在游戏人物的身上增加或修改游戏“武器”及“装备”。三被告人共计非法获利人民币202万余元。
二、虚拟财产是否应受到刑罚保护
本案中公诉方认为虚拟财产也是财产的一种类型, 应受到刑法保护;法院认为虚拟财产应受到刑法保护;辩护人认为虚拟财产不应受刑法保护, 我国刑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仅限于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不涉及虚拟财产,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被告人的行为不能以犯罪论处。
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关于虚拟财产犯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法不明文规定不为罪的罪刑法定原则认为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另一种观点认为:虚拟财产应当受刑法保护。网络游戏中玩家账号下的虚拟装备作为一种新事物存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应当说立法者确实没有预见到将来会有这样一种类型的“财物”。从法解释的一般原理来看, 将刑法中财物概念的外延扩大到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本质上是对刑法规范的扩张解释。“所谓扩张解释是指根据立法者作出某一刑法规定的意图, 结合社会现实的需要, 将该规定中所使用的语词的含义扩大到较字面含义更广范围的解释。”应当肯定, 扩张解释如果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就会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风险。
现实中关于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 法律并没有规定一个确切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 关于侵犯虚拟财产的犯罪根据行为性质的不同, 主要认定的罪名有:侵犯著作权罪、职务侵占罪、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 我国刑法并没有对侵犯虚拟财产这一类行为作出统一的规定, 所以现实中认定这类犯罪问题比较困难, 意见分歧较大。
“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指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积累的“装备”、“货币”、“宠物”等“财产”, 实际是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组数据, 这些数据一旦脱离特定的网络游戏环境, 将失去其意义。但它是游戏玩家投入了一定时间、金钱、精力积累取得的, 应算是一种劳动所得。而对玩家来说具有使用价值, 这种价值看似无形, 但它可以转让, 转让时具有—定的市场价格。因此, 它还具有交换价值, 能够体现为现实中的—定财产价值。所以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一般属性, 属于财产的一种, 因为我国刑法保护公私财产, 所以虚拟财产受到我国刑法的保护。
网络游戏中的“武器”及“装备”是计算机软件运行后生成的结果, 是一种虚拟财产, 其在虚拟环境中的作用决定了其可以被人占有、使用等, 但游戏玩家要取得虚拟财产除了花费时间外, 还必须付出一定的费用, 如购买游戏点卡的费用、上网费等, 同时该虚拟财产通过现实中的交易能转化为货币, 虚拟财产是通过玩家的劳动所得, 并用相应的金钱换来的财产。具有一定的精神价值, 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而且可以被用来买卖, 具有交换价值。因为虚拟财产既有使用价值, 又有交换价值, 符合现实财产的属性, 而我国刑法保护公私财产, 当然也就保护虚拟财产, 所以虚拟财产应当受到我国刑法的保护。
三、虚拟财产受刑法保护的社会必要性
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 但它依然需要现实社会的规则、制度对其进行调整、规制。法律不是万能的, 它不能涵盖世间万物, 法律一旦制定就会在形式上具有确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 法律的滞后性必然显现。当新事物出现法律规定空白时, 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法律技巧和规则, 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为相关立法的出台提供参考意见和借鉴依据, 不能简单的以“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一推了之。网络虚拟财产是伴随着网络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财产, 它和现实社会中的财产一样, 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因此, 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得到和普通财产一样的保护, 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利用职务便利侵占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定性为职务侵占罪。
四、虚拟财产的保护措施
1. 构建应对虚拟财产犯罪的立法模式
目前, 虚拟财产的概念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 “虚拟财产犯罪”。这一词汇也逐渐由仅仅媒体的频繁出现转化为在司法实践中频频接触。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 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符合宪法与法律的规定, 不能随意打破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顺序与界限, 而且要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网络游戏产业的实际状况, 避免超前立法, 以维护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
2. 颁布司法解释规制虚拟财产犯罪
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根据法律授予的职权就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制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98年3月对《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对象做出司法解释, 其中将“财物”从有体物扩大到电力、煤气、天然气等无体物。就当前的虚拟财产犯罪形势来看, 最高司法机关可以考虑颁布类似的司法解释从而实现对虚拟财产的保护。通过颁布司法解释的方式给虚拟财产下一个定义, 界定其内涵和外延。
本案中的公诉方认为被告人王一辉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法律依据不足, 对被告人行为性质认识错误, 被告人的行为不符合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 所以本案中的被告人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本案中的辩护方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 理由是不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法中虽然没有对虚拟财产的规定, 但根据法律的解释原则和对虚拟财产性质的认定, 虚拟财产应当受到刑法保护。本案中的被告人侵犯了虚拟财产的运营权, 造成了盛大公司数额巨大的财产损失, 应当受到刑罚的制裁。本案中的法院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但是是从盛大公司造成损失这一角度进行论证的, 论证角度存在偏差。因为盛大公司的损失很难用证据证明, 而且被告人的行为与盛大公司受损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认定。应该从被告人王一辉侵占了盛大公司的财产这一角度进行论证, 先论证本虚拟财产属于盛大公司所有, 然后论证被告人王一辉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了公司的财产, 构成职务侵占罪, 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李希慧著.《刑法解释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2]李阳.《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法律法规》, 1999年第5期
[3]于志刚.《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政法论坛》, 2003年第6期
网络虚拟财产保护进路初探 篇6
虚拟财产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 权利人依法支配和排他享有的以数字化形式虚拟存在的财产信息资源的总称。我们常见的网络游戏账号、游戏道具、QQ号码、游戏金币等就属于虚拟财产。在理论界关于虚拟财产权的性质的界定, 有“物权说”、“债权说”、“新型财产权利说”、“知识产权说”等观点。虚拟财产虽有区别于现实财产的特殊性, 但因其具有支配性、排他性的特征, 虚拟财产权“可以相对于每一个人产生效力”, 笔者更倾向于物权说的观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本法所称物权,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而虚拟财产权无疑属于物权法当中关于物权概念界定的范围。
二、虚拟财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缺乏相应的立法保护
我国网民人数增长突飞猛进, 有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与此同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网络经济尤其是网络游戏正在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它所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利益的驱使下, 部分人铤而走险选择从事了盗窃和倒卖网民虚拟财产资源的勾当。然而, 对于在这些广大网民当中的虚拟财产享有者来说, 也许立法予以保护状况并不乐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刑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均没有涉及。由于中国目前尚未制定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法规, 虚拟财产享有者一旦出现遭受损失的情况, 由于无法可依, 维权之路往往举步维艰。法起源于对立利益的斗争, 法的最高任务是平衡利益, 面对屡屡发生的虚拟财产侵权案件, 作为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维护权利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自然责无旁贷。
(二) 价值考量尺度不易掌握
要实现对虚拟财产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核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网络虚拟财产自身具有特殊从属性, 虚拟财产不可能脱离网络环境, 其价值也仅仅对网络用户才有意义, 因而对它的价值确定有较大的难度。目前来说在实践中当中。虚拟财产的价格确定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网络游戏开发商或运营商自行确定;二是由玩家在交易时自主确定。但是, 稍作思考不难发现这两种方法都各有缺陷。在第一种方法当中, 由于开发商或运行商出发点是以盈利为目标, 其自行确定的价格难以反映物品的真实价值。而且, 很多情况下这些商家会有打折或促销情况的发生, 倘若某甲先购买后遭遇商家打折或促销, 那么这时候虚拟财产价值的衡量怎么确定莫衷一是。另外, 同一件物品在不同服务器当中的价格甚至不相同, 这些都给认定虚拟财产的价格带来的极大的不便。第二种方法看似妥当, 实则也不尽然。一个买家往往面对的是大量卖家 (相反情况亦是如此) , 这时虚拟财产的价格受买卖双方供需市场影响较大。消费者行为学告诉我们, 这些买家当中还可能有部分属于冲动型消费, 因此用这种方法确定虚拟财产的价格也有待商榷。
(三) 举证难问题突出
1、虚拟财产的转移很难取证。“武器”、“装备”、“金币”、“宝物”说白了只是一些电子数据, 是不是真的被别人盗了, 需要对服务器进行很繁杂的查询。如果是服务器运行出现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 也有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仅是证明不见的虚拟财产是上述哪种原因引起的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2、确定侵权责任主体难度颇大。在虚拟网络环境下,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完全实行实名制, 除了一个ID账号, 人们不清楚对方的任何情况, 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很难确定侵权主体。即使在确定责任主体后, 由于很多虚拟财产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一种名称或类别的物品可以被不确定多数人享有, 失主又面临二次举证责任问题。以上列举的是举证方面遇到的难题, 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必然少不了质证, 鉴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数字化虚拟形式, 质证同样也会遭遇比小的难题。
三、虚拟财产保护的价值选择及完善途径
(一) 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法规范畴, 加强立法保护
从不同角度, 具体可以有两种思路供参考:
1、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 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 将虚拟财产纳入现行法律法规范畴。例如, 可以扩大《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对于“物”的解释, 将虚拟财产纳入物的客体。进而, 如果再有类似侵害虚拟财产案件的发生, 就可以依据相关诉讼程序依法追究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另外, 在做出相关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时候, 也可以对“财产”的范围做扩大解释, 使其能够涵盖这种新出现的网络虚拟财产, 并且对虚拟财产也做出进一步的细化, 鉴于目前仍没有对虚拟财产进行定义的条文, 也可不失时机的将对虚拟财产的定义加入其中。
2、制定专门的虚拟财产保护法律法规文件。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现状。首先看美国, 1997年12月16日, 克林顿总统签署了《电子盗窃禁止法》 (E1ectronic Theft, NFT Act) , 该法主旨是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和版权以及虚拟电子信息数据, 根据这个法案, 玩家的游戏ID也列入其保护范围。韩国方面, 在刚开始对虚拟财产也是采取不予保护的态度, 后来随着网络产业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虚拟财产的交易难以阻止, 最终转向地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虚拟财产纠纷不断发生, 最终韩国立法明确规定,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 网络财物的性质与银行账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以上所介绍两种方法, 相比较而言, 第一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供我国借鉴。
(二) 确定虚拟财产价值赔偿机制
上文中有关于虚拟财产价值考量难的论述, 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思路解决涉及虚拟财产价值赔偿的案件——既然价值核定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想办法回避掉这个问题。依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5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包括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形式。遇到虚拟财产侵权案件, 虚拟财产所有权受侵害可以要求游戏运营商或社区管理员恢复虚拟物品或进行虚拟货币的赔偿, 这在网络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虚拟财产作为一段加密数据是不可能从物质上消失的, 是可以进行数据恢复的。因此, 所有权人不得要求现实货币的赔偿, 虚拟财产当然也不具有价值考量的必要。通过此举我们可以回避虚拟财产价值不确定带来的诸多弊端, 这基本上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可以广泛应用于涉及虚拟财产价值赔偿的标准。笔者认为, 这种方法可以被用做为虚拟财产价值的赔偿机制。
(三) 进一步明确用户与服务商或供应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以往, 每个服务商或供应商制定的用户协议虽不尽相同, 但仍可视为是合同形式当中的一种。按照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如若一方违背相关条款另一方可依据此协议追究其承担责任。目前很多服务商都有用户丢失数据的免责条款, 个案当中有黑客攻击了服务器引发用户虚拟财产遭受损失, 而服务商却以免责条款加以抗辩, 这对广大用户显然有失公平。我们应该看到, 既然服务商通过某种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而盈利了, 那么其就应当承担其责任范围之内的义务, 这种义务显然包括了对由于网络安全问题而带来的, 对用户虚拟财产遭受损失进行赔偿的情况。因此, 上述用户协议当中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问题值得商榷。另一方面, 对于广大的用户而言, 其有义务填写个人真实资料 (当然这也有赖于服务商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检测控制) 。这样做有两点益处:一是在发生虚拟财产侵权案件时可以成为索赔方索赔的有效依据;二是一旦身份确认了, 也便于较快锁定嫌疑人。这就自然解决了虚拟财产损失的当中的用户身份确定问题。
综上所述, 本文就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出分析, 以求能引起社会关注, 能得到相关专家更深层次的研究。希望我国能早日出台或完善相关法规, 从而实现保障用户利益、促进网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摘要:我国网络事业发展速度惊人, 网民速度正在呈现几何数量级增长。然而, 与之伴随的网络虚拟财产遭受损失的个案也屡见报端。虚拟财产保护在实践当中遭遇了重重阻碍, 如何寻找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对虚拟财产予以更加有效的保护, 这将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虚拟财产,财产保护,完善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旭霞.虚拟财产性质论[J].中国法学, 2009 (1) .
[2]、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法律出版社, 1996.
[3]、宋旭东.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认定及其民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0 (10) .
[4]、周京.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法律思考[D].西北大学, 2008.
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探讨 篇7
尽管网络“虚拟财产”价值问题尚无定论, 但不断增多的网络盗窃案件已经表明, “虚拟财产”的保护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构成犯罪, 构成何种犯罪, 该财产是否受到刑法的保护呢?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不过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而且完全是无形的, 这种虚拟的所谓财产, 不能算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既然不是个人的合法财产, 那当然不构成犯罪。因为作为游戏玩的过程当中积累的这些装备和武器本身来讲, 没有任何经济意义, 它就是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组数据, 这些数据在电脑游戏这个软件里面运行的时候, 可能是起到了某种作用, 本身独立出来, 没有任何意义。这里面的智力劳动是相对于整个游戏来看的, 显然是属于游戏公司的网络制作者。另一种认为, 虚拟财产存在着其固有价值, 因为网络游戏玩家积累的“头盔”、“战甲”等的武器装备, 是游戏玩家花了时间、金钱、精力所取得的, 在某种程度上, 它应该算是一种劳动所得。这种虚拟财产, 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 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 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 可以进行转让, 接近于知识产权, 因而这种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 应该属于私人财产的范围, 这些财产被盗窃, 应当受到刑法保护, 以盗窃罪追究盗号人的刑事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个人合法财产的性质, 属于刑法盗窃罪中的犯罪客体范畴,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达到一定数额应当依照盗窃罪处以刑罚。理由如下:
1. 盗窃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笔者认为玩家对于网络
虚拟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具备盗窃罪客体的属性。这一点是最具有争议, 也是区分是否构成盗窃罪的最重要的方面。如果这些网络虚拟财产根本就不具有价值, 那么就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一点上, 笔者比较认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教授的观点, 他认为:《民法》中的财产分成三种, 一种是静态的财产, 就是物权里面所说的, 包括所有权等。第二种是动态的财产, 就是在交易当中的财产, 比如说订立合同, 你买人家东西, 要给人家钱, 财产是在交易当中的财产, 第三种财产就是大家说的那种无形的财产, 知识产权、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这里面体现的财产。而网络虚拟财产应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虚拟财产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 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 因而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 其真实价值不言而喻, 也需要依法保护。
再者, 玩家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人, 其对网络虚拟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 这个权利具有对世和排他的性质。而盗窃着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侵犯无疑是对玩家或者称为所有权人权利的侵犯, 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也是法律所要规制的。因此笔者认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已经侵犯了盗窃犯罪所要保护的的客体。
2. 盗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笔者认为在实际发生的
侵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中, 偷取这些财产的行为人的主观上是故意的, 直接的, 即明知是他人的虚拟财产,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实施窃取虚拟财产的行为。
网络虚拟财产毕竟不同于平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形财物, 是以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体现出来的, 而且完全是无形的。笔者认为, 当这些黑客们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使用相关程序和软件把黑手伸向他人的ID及密码 (包括游戏、电子邮件、网上银行等) 时, 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性质, 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采用非法手段破译密码窃取虚拟财产, 在网络上是一个ID对应一个密码, 绝对不会出现现实生活中误人他人的财产为自己的财产而取走的情况。
随后将窃取的虚拟财产通过网络平台在市场叫卖, 获取一定金钱的收益, 已经将网络虚拟财产货币化, 将非法占有的财产转化为自己的利益, 这些种种都客观的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即盗窃网络虚拟财产主观上是明知的、故意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
3. 盗窃罪的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以秘密的手段窃取, 笔者认为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在客观方面也是符合盗窃罪的该项要件的。行为人采用自以为不使别人发觉的方法, 比如利用黑客技术在对方电脑中植入木马来盗取他人帐号, 或者在他人输入游戏帐号密码时偷看等, 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 非法占有或处分, 完全契合“秘密窃取”的盗窃罪行为特征。
4. 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即年满16周岁, 具有刑事责
任能力的自然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主体与盗窃罪主体是一致的, 具有同一的惩罚力度。刑法学中, 单位不能构成盗窃罪的主体, 笔者认为以单位名义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时, 仍然应当适用刑法中有关盗窃罪的规定, 不能对单位定盗窃罪, 只能对单位中的个人处于盗窃罪, 即单位也不能成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主体。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篇8
网络虚拟财产, 就是指互联网当中存在的具有虚拟性与价值性的物品。比如游戏账号, 装备, 金币等物品等, 它们因为只在互联网上存在, 仅仅由一些数字、符号、以及代码所组成, 所以具有虚拟属性, 但这并不意味这它不具有价值性。虚拟财产的取得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用户向网络运营商购买游戏币点卡账号等, 二是用户之间交换或者买卖的虚拟物品, 或者现实物品。两种取得方式一种是通过用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实现比例兑换, 一种是通过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得到, 所以其具备价值属性。
二、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现状
在我国, 网络虚拟财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由于现行法律包括《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 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并且丢失网络虚拟物品的赔偿, 在我国现行法并没有明文规定, 对于现在发生的这种纠纷赔偿案例, 网络运营商一般都不与提供帮助, 而法院法官暂时也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财产损失人的诉讼理由。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商开始使用各种软件来保护公民账号安全, 亦或是现在的网络实名制, 但都因为网络其虚拟属性无法认证真伪而形同虚设。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界定
财产是一个典型的法律概念, 它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为财产权。因此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一定会涉及到财产权的问题, 如何界定虚拟财产所依托的法律权利的权属, 对此理论界存在着三种争议既, “物权说”“知识产权说”以及“债权说”。但于三种学说都不能全面的概括网络虚拟财产所包含的全部, 仅是从网络虚拟财产所具备的某一属性切入进行论证, 由此看来,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必须根据其特有的属性来制定专门规定以及立法进行保护。
四、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侵害手法
不法分子对公民虚拟财产进行不法侵害的手法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语言方式骗取玩家信任, 如“彼此熟悉”“一个地方的”“一起玩那么长时间”的理由, 骗取玩家先将具有虚拟价值或实际价值的物品无偿或不对等交易给自己, 然后通过同伙转移、下线、删号、装作不认识不承认的方式来否认与玩家曾有过交易行为。受侵害人一般对于这种骗取方式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 自认倒霉, 而不法分子正是抓住受侵害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以及网络的虚拟属性为所欲为。但笔者认为, 无论通过什么手段, 首先这是一种利用言语骗取他人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应属于诈骗行为。其次, 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讲, 如果有玩家投诉此类事件, 运营商调取其两账号的交易记录来证明交易存在是简易可行的, 但由于大多数运营商嫌麻烦, 一般都会借口称调取不到, 或者说已经删除交易记录等等。这是运营商的一种不作为行为, 其作为网络运营单位, 有义务为公民调取其交易资料, 保护其合法权益。其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所以如果不法分子诈骗数额较大, 已经构成犯罪, 运营商也应当承担一部分对于玩家的民事赔偿以作为自己监管不力给玩家造成损失的补偿。
另一种就是不法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的方式, 在受侵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盗取其虚拟财物或者现实财物的方式。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称的“公私财物”, 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 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将盗窃罪的客体限定为公私财物所有权。从主体和主观方面来看, 只要行为人年满16周岁以秘密窃取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是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的。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所针对的客观要件, 主要包括行为的客观方面和所针对的客体。根据我国刑法,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 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就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方面而言, 虽然网络是虚拟存在的, 但其对应的用户确是真实存在的公民, 在一定程度上其所持有的账号以及装备等虚拟物品也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就客观方面而言, 行为人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盗窃公民账号以及发布伪造信息等方法施行盗窃行为, 一般并不为他人知晓, 可认为是秘密窃取的行为。但从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来讲,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或多次实施盗窃行为才能构成犯罪。但如何对虚拟财产数额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价值评估是现在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认定为盗窃罪的一个最重要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其虚拟性的特点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就虚拟财产数额认定来讲, 除去用户与网络运营商进行现实货币与网络货币的等比例交换的交易外。大部分的虚拟财产都具有价值的不确定性, 大多数会随着时间的长短以及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例如某网络游戏中甲盗窃某装备时现实价格为5000, 但因为供求关系改变在立案侦查阶段就已经跌至500。这样对于认定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是否达到一定数额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其次由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调查取证十分困难, 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一般以犯罪嫌疑人供述为主, 但犯罪嫌疑人往往抓住其取证困难或者无法取证的漏洞, 避重就轻仅供述公安机关所掌握证据的犯罪事实, 这就导致公安机关认定多次存在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 就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罪行来讲,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无需考虑是否为多次盗窃以及盗窃数额大小都应当认定为盗窃罪。量刑方面可根据盗窃金额大小来衡量量刑的多少。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数额认定应该认定为盗窃时的现实价格, 要考虑时间与供求关系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影响, 最大程度保护公民的合法财物。
五、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法律建议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它的出现确实超出了法律所预测的范围, 这样法律的滞后性便显现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现在的法律资源进行参考与借鉴,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而不能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以缺乏法律根据以及没有明文规定来作为一个万能公式简单的排除。笔者认为, 结合我国现行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完善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一) 将网络虚拟财产明确划分为刑法中对于财产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九十二条中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范围的规定 (1) , 笔者认为, 应当将网络虚拟财产划分进本法九十二条第四款之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虚拟财产与股份股票以及债券由相似之处, 他们都可以实现与现实货币之间的兑换。同时还要通过司法解释等办法将网络虚拟财产进一步细化, 使司法机关可以有法可依, 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害。
(二) 完善盗窃罪犯罪对象的规定
1997年刑法盗窃罪中的财物限于有形财物, 而对于电力、天然气的无形财产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 是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加以确定的, 而虚拟财产其也具有财产属性。笔者认为应当同样通过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完善其犯罪对象, 使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物加入犯罪对象之列。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综上所述, 从刑法上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是切实可行的, 只有通过刑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给予明确的保护, 才能有效的遏制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频频发生。但对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而言, 仅仅依靠刑法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通过完善立法, 以及加强各部门的网络监管, 以及网络运营商的自我完善等各方面的努力, 共同网络虚拟财产, 以维护网络虚拟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六、结论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无论是世界范围还是我国均属新兴问题, 我国立法尚未对该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目前只能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和刑法条文的结合处寻找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方式。随着我国信息网络建设法治化的发展, 对于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等网络犯罪问题的规范应在我国立法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当今社会,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 网络已经在人们生活娱乐中重要地位, 网络交易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迹象, 网络虚拟财产也由此产生, 人们开始花费现实货币来兑换虚拟货币以获得虚拟装备或物品, 亦或是将现实货币存放于虚拟平台上用以购买虚拟或现实商品时方便使用。但是网络虚拟财产的产生, 也使不法分子觉得有利可图,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 来偷取或者骗取公民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其法律属性符合我国对财产的界定, 其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关键词:虚拟财产,法律属性,虚拟属性
注释
浅议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篇9
【关键词】 网络;虚拟财产;民法
网络虚拟财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也逐渐增多,虚拟财产已不是一个虚拟的问题了,而是一个迫切需要法律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
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权利。
首先,网络虚拟财产应该是一种财产。所谓“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是指网民的QQ 号码、电子邮箱帐号、网络名字以及网络游戏玩家在游戏中的帐号、积累的“货币”、“宝物”、“武器装备”、“建筑设施”等“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具有商品的属性,它在网络中就像商品在超市中,与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交换价值,因而虚拟财产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网络虚拟财产既不像有形财产那样有实体存在,也不同于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那样可以有物化的表现形式,它只是一种虚拟的无形财产。就其本质而言,网络虚拟财产是储存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主体对这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享有权利,体现为一种信息权利。这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是无形的,所以,网络虚拟财产也是无形的。再次,网络虚拟财产属于信息类无形财产,信息从本质上讲.就是运行于网络或其他媒介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信号,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表示,它被赋予了一定含义,传递着行为主体一定的意思表示;信息可以人为控制,可以传递、复制和修改。网络虚拟财产本质是主体享有的信息权利。虚,指的是这种财产由信息构成,存续于网络之中,无体无形,无法直接感知;拟,指的是这种财产由信息构成,它的形态和价值是一种主观的拟制。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主体依法取得并享有排他性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特定信息权利,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财产。
二、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一)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必要性
民法的功能就在于确定权利的归属和维护交易的安全。其目的在于保护主体合理的、正当的利益。有学者指出,权利的本质乃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凡依法律归属于个人的利益,无论精神的或物质的,即为权利。所谓利益,本质上讲,是社会主体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化形式;它表现了社会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动关系,构成了人们行为的内动力。
(二)构成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条件: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权利。民法保护的是公民合法的权利,网络虚拟财产要得到民法的保护,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律限定性:
1、须具有合法性。(1)主体资格合法。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主体,同样适用现实生活中民法主体制度的规定。(2)财产内容合法。网络虚拟财产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不能对国家领土、国家标志性建筑、物品进行虚拟进而买卖;网络虚拟财产不得违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等道德、法律观念;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利。(3)取得程序合法。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在合法场所,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
2、须依法取得。网络虚拟财产须经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取得。这种财产的取得方式同样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主体可以自己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赢得或购得,也可以通过接受赠与或受让的方式取得。但这些方式须依法定或者约定程序进行,以盗窃、强取等违法方式取得的,不受法律保护。
(三)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既然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财产,就有被侵犯的可能。当网络虚拟财产受到侵害时,民法应给权利主体以权利救济,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1、网络虚拟财产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本质是一种信息权利。由于信息可以人为控制即传递、复制和修改,因此,侵犯这种财产的行为一般包括盗取、泄露控制虚拟财产密码的行为、无故删除、非法出卖虚拟财产等行为。(2)网络虚拟财产被损害的事实。指由于侵权人的行为,权利人失去对虚拟财产的控制即不能正常支配该财产。例如,权利人虚拟财产的密码被盗,权利人虚拟财产的减少或者被替换等事实。(3)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主观过错。侵害一般民事权利,对于损害事实的出现,侵权人有主观的过错包括故意和過失。由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殊性和权利主体的弱势地位,对侵权者的主观过错没有一般侵权主观过错那样严格,仅一般过失就可以构成主观过错。
2、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我国《民法通则》第l34条规定的十种责任承担方式并非都适用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侵权责任。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权利,而信息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信息可以传递、复制和修改以及恢复原来的状态。因此,网络虚拟财产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即当某项虚拟财产被侵害了,权利主体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可以要求对方返还控制虚拟财产的密码或者恢复自己库存的虚拟财产。对于损失的赔
偿,可以是现实的金钱,也可以赔偿同样的虚拟财产。
三、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建议
法律具有稳定性,也因此具有了滞后性。法律对新出现的社会关系还没来得及规范,于是就出现了“法律盲区”。网络虚拟财产正处于这盲区之中。无论从法律的精神来看,还是从现实需要来说,都应该在法律上承认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地位并加以保护。完善现有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给予法律保护的途径:
1、司法解释途径。对我国《民法通则》第75条规定的“其他合法财产”作扩大解释,将网络虚拟财产包括在“其他合法财产”内。或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作出解释,把购买网络服务的行为也视为消费行为,这样在网上获得的虚拟财产就可以适用该法第7条规定的“财产安全”。这一途径比较简便,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网络虚拟财产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法律关系。
2、行政管理途径。这可以算是一种应急措施。
由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网络管理法规,加强对网络公司、网吧的管理,明确合法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对侵害他人合法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处罚。设立网络虚拟中立第三方,对虚拟财产进行存放、评估和交易,实行网民身份登记制,对网络虚拟财产也可采取登记制度。
3、单独立法途径。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有必要专门立一 部《网络法》或者《信息法》。对与网络有关的各种“网事关系”进行规范。在这部法律中,具体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性质、范围、网络虚拟财产关系主体、客体、内容以及网络虚拟财产取得方式、侵权方式和责任承担方式,具体规定网民、网吧、网络公司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一途径比较艰难,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理论应更新,网络虚拟财产产业已实然存在。我们的观念亦应与时俱进而不能拘于传统理论的束缚。网络虚拟财产是多元财产形态的一种,理应受到民法的保护。
论网络虚拟财产及其法律保护 篇10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
“虚拟财产”是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词。理论界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就是在网络空间存在的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式。它包括网络游戏ID、游戏ID金币、银两, 游戏ID拥有的各种装备、以及网民的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一系列信息类产品。网络虚拟财产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 主要因其具备财产的三大属性:
(一) 有用性。
即价值性, 财产应当具有某种效用。具体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一个作为财产的体现, 一个作为财产的衡量。笔者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的产生, 一般为两种方式:一是游戏玩家劳动获得的对价。二是用现实社会中的货币来支付对价而直接购买。这些虚拟财产的获得和交易, 就取决于其价值属性。
(二) 稀缺性。
稀缺性决定了市场上的供给关系及其财产交易的价格。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来说, 有人认为这种虚拟的东西, 能够依据技术手段无限量的复制, 不具有稀缺性。但是稀缺性并不仅仅是指物体的空间存在方式, 基于法律的设定同样可以。例如软件的复制成本很低, 在技术上我们可以不断复制使其远离稀缺性, 但出于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附着于软件上的知识产权使其成为稀缺性的根源。虚拟财产在交易时, 如果不具有稀缺性, 也不会使众多使用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者对价进行交换。
(三) 合法性。
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取决于:第一, 网络虚拟财产本身的合法性。即网络虚拟财产借助平台的合法性。如果网络游戏本身就是非法的, 那存在于其中的虚拟财产必然为非法财产。第二, 网络虚拟财产取得方式的合法性。“法无明文禁止即允许”是在私权领域普遍使用的原则。网络虚拟财产的产生、存在、交易的过程中, 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其合法性就不容置疑。
二、我国及其他国家 (地区)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状况
目前, 我国虽已经颁布相关制度来规范虚拟财产。但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界定, 至今尚无未明确。我国《民法通则》第75条规定的“其他合法财产”作为一弹性的语言, 能否涵盖虚拟财产, 尚无定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 由于对虚拟财产的界定不明, 网民对虚拟财产的权利, 也不属于现有的消费者基本权利中的任何一种。致使很多玩家在丢失游戏平台财物时, 难以像普通消费者那样通过投诉解决。
在韩国, 法律明确规定,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是具有财产价值的, 运营商的作用在于提供为玩家保存这些虚拟财产的平台。网络虚拟财产在保护上参照电子货币进行管理。网络虚拟财产在性质上与一般银行账号中的财产, 并无本质的区别, 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我国台湾地区, 虽然民法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还有争议, 但在刑事立法中确认了网络虚拟财产的独立价值。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和账户, 认定为存在于服务器的“电磁记录”。而“电磁记录”在台湾刑法的诈欺罪及盗窃罪的认定中, 可视作为动产。窃取、诈骗他人网络虚拟财产会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 从侧面肯定了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的财产价值。
三、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适用
数据进行恢复, 并赔偿相应的损失。违约事实的处理中, 网络用户在游戏开始前进行的同意承诺, 应认定为格式合同的签订, 运营商免除自己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都应属无效条款;因虚拟财产的交易产生的纠纷, 以对价方式获得的, 属于典型的合同关系, 应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虽然上述法律的规定, 在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没有出台的时候, 可以解决一部分现实的问题, 但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认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都是横亘在网络财产保护中的一个问题。要使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进入一个有序化的阶段, 应该推动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
四、完善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考量
从立法技术层面来讲, 考虑到现实中因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层出不穷, 相关法律适用不统一, 而进入立法层面需要的时间较长, 建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通过对《民法通则》第57条做扩大性解释, 确立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性质。关于虚拟财产在法律制度上不同于财产的特殊规定再次进行司法解释, 或者由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制定规章来约束。同时虚拟财产在法律关系中的实体和程序问题准用法律制度关于财产的相关规定。
从举证责任的承担来说, 在归责方式上我国《民法通则》有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三种归责方式。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具体特点, 对运营商与网络用户间的虚拟财产侵权的案件, 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更加有利于保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这主要是运营商具有游戏技术上的掌握权, 信息获取的控制权, 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损毁, 应由其承担举证责任。一般用户需证明其按照正常使用方法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了使用和保管即可。
摘要:伴随着网络虚拟世界的迅速发展, 网络虚拟财产这个名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 我国法律对此并无定性, 更不用说保护了。与此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网络虚拟财产的存在及其固有价值, 甚至卷入到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当中。因此,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并推进立法的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立法
参考文献
[1]、汪炜.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民法保护[J].法制与经济, 2006 (3) .
[2]、杨立新 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J], 《国家检查官学院学报》2004 (5)
【虚拟财产保护现状研究】推荐阅读:
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07-08
虚拟财产的保护方向07-27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07-05
虚拟财产的法律06-14
虚拟财产犯罪论文12-02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07-20
网络虚拟财产权05-14
虚拟财产及其法律属性09-28
网络虚拟财产管理问题10-04
虚拟财产性质的认定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