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共12篇)
作文题目 篇1
第一, 逆向思维法。作文拟题要走走常常规规思思维维的的反反向向之之路路, , 努努力力出新, 出其不意, 给读者以心灵的冲击。比如:“妈妈别给我这么多爱”“爸爸请给予我失败的权利”“我不想长大”“温馨的家, 你给我带来了烦恼”“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开卷未必有益”“吃亏才是福”“良药未必苦口”“善意的谎言”“美丽的一击”“近墨者未必黑”“千里马也会失蹄”“没有芳香的花朵”“渴望停电”“无价的花生米”“我渴望有个后妈”等。就如“我渴望有个后妈”这个题目吧, 一位考生写道:“妈妈离开我们10年了, 这10年, 我长成了半大的姑娘, 弟弟的个头儿也蹿了一大截。才40来岁的爸爸已两鬓染霜了。三千六百天, 就有三千六百个麻烦……买菜、做饭、洗衣, 一日三遍来往于托儿所、幼儿园。早晨还要给我梳小辫儿, 厂里的事又不能耽误。有时, 饭做好了, 我和弟弟争着吃, 爸却倒在沙发上睡着了。略微有孝敬爸爸之心的儿女谁不想给爸找个伴儿, 找个帮手呢?”这篇文章可谓新奇惹眼, 而内容则是入情入理, 不失为一篇好作文。
第二, 熟语引用法。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广告词、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 产生独特的魅力。如“众里寻它千百度”“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对面的老师看过来”“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为有源头活水来”“得失寸心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谁的眼泪在飞”“爱的奉献”“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未来不是梦”“让我悄悄地告诉你”“随遇而安”“月是故乡明”“感时花溅泪”“只缘身在此山中”“怎一个情字了得?”“莫让浮云遮望眼”“横看成岭侧成峰”“待到山花烂漫时”“条条大路通罗马”“都是‘答案’惹的祸”“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常回家看看”“背起爱的行囊”等, 这些标题, 贴近生活, 活泼有趣, 新颖别致, 使人喜闻乐见, 倍感亲切。
当然, 这种命题法的关键在于活用, 就是要“套用”而富有变化, 要变换词语, 翻出新意, 如“谁是最可亲的人”“化作春泥更护人”“课堂历险记”“景是故乡美”“我有正气我怕谁?”“自古人生谁无情”“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真诚诚可贵理智价更高”“为诚消得人憔悴”“只留诚信满乾坤”“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此时有声胜无声”“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 爱你没商量”“都云老汉痴, 谁解其中味”“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勿为情所障目”“你快乐我快乐”“‘爱’在心头口难开”等。这样的作文题目更有新意, 更高明。
第三, 修辞美化法。这是最为常见的拟题法, 就是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算式等修辞手法来拟题。这样的作文题目能给人以形象新颖之感。
运用比喻法来拟题:如“飘落心灵的秋叶”“诚信——人生的指针”“我是一粒沙子”“苦恼方程式”“给美丽做道加法题”“阳光是一种语言”“人生如下棋”“初三光盘”“生命是一支铅笔”“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彩色的翅膀”“爸爸是船”“妈妈是一碗凉茶”“奶奶是本史书”“浸润书香”。另外, “树的叹息”“大海的歌”“让心灵在书中憩息”“月若有情月长吟”“‘诚信’喊冤”“善良回家记”“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我与自信签约”是拟人法, “我是一条鱼”是拟物法, “一针一线总关情”“人生需要掌声”是借代法,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克隆太阳”“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粉身碎骨为考试”是夸张法, “诚以养德, 信以修身”“车无辕不行, 人无信不立”“瞬间选择, 永恒坐标”“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是对偶法;“问世间情为何物?”“幸福是什么”是设问法, “钱, 何罪之有?”是反问法, “5+2=0”“1+1>2”“8-1>8”“现代人=长×宽×高”是算式法, “从‘?’到‘!’”是标点出新法。
第四, 文中取语法, 就是把文中精彩的话语抽出来做题目。毕淑敏、余秋雨等当代作家的文章有不少题目都是这样, 如“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只因他特别忠厚”“请回乔伊斯”“布拉格不后悔”“那句话一直萦绕在心坎”等。这样的作文题目能揭示题意, 一举两得。文中可抽取的话语, 大多为开头语或结尾语, 也可是其他地方。总之, 这样的题目, 要言简意赅, 生动新颖。
第五, 诗情画意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 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 大有抒情的意味。或景中藏情, 或情中见景, 或情景并茂, 或有诗情, 画意。如“白云·夕阳·歌声”“那河·那船·那人”“雨季, 我们一起去看海”“风中飞舞的白手帕”“恋恋风尘恋恋情”“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一地梨花”“悠悠父女情”“母亲, 你是我一生的感动”“雨夜, 何处是家”“孝心, 归来吧”“美味午餐爱意绵绵”“用诚心打造天堂”“让快乐多一条腿”等。
以上标题, 或白云清风, 或黑夜红尘, 或星光灿烂, 或浪花飞溅, 或情思绵绵, 或欢歌飞扬, 语言优美, 形象鲜活, 以有限的言辞显露出无限的生活意蕴, 给读者创造出无限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 很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第六, 新奇制胜法。就是作文题目别出心裁, 出奇制胜, 有时还能制造悬念, 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如“感谢车祸”“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宝钗鸣冤”“孔乙己考研”“孙悟空大闹因特网”“猪八戒减肥记”“拍卖‘诚信’”“带着‘诚信’上路”“爱因斯坦复活以后”“生命的出口”“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三人一双眼”“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孙悟空下岗记”“野狼辩护词”“留给子孙们的一封信”“谎言不开花”“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电脑与人脑的世纪之辩”“Q Q城风波”“李白上网”等。
第七, 哲思醒目法, 就是让作文题目洋溢哲思, 诱人思考, 引人入胜。如“拨开云雾见太阳”“生命的高度”“心灵的颤动”“心灵归属何方”“跪拜自己的心灵”“倾听花开的声音”“为韩寒让出一条道”“雪化了以后是什么?”“谎言能掩盖多久?”“谁是真正的朋友?”“我是谁?”“活出个性”“别让欲望弄昏了头”“让心灵茂盛一片庄稼”“王位与思想”“摆正心灵的天平”“搬掉心灵的石块”“把握人生的细节”“抵制辉煌的打击”“精神的残疾”“放飞精神世界的苍鹰”“让实力说说话话””““用用双双手手创创设设自我背景”“步入精神的天堂”“遗憾是一种凄迷迷的的美美””““拷拷问问灵灵魂”“真想有个星期八”“莫让情云遮慧眼”等。
第八, 添加新词法。就是在话题作文内容关键词语的前面或或后面添加新词, 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 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 在幸福之前可以加新词语构成“珍惜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题;在幸福一词的后面添加新词, 可以构成“幸福时光”“幸福的日子”“幸福无忧”“幸福感觉”“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乐趣”“幸福大观园”等题目。又如以“选择”为话题, 在选择之前可以加新词构成“简单选择”“无悔选择”“消费选择”“唯一选择”等题;在选择之后的后面添加新词, 可以构成“选择成功”“选择自由”“选择新生”等题目。
作文拟题的总体要求是:1.准确贴切;2.简洁明快;3.新颖醒目。即文题应当做到紧扣话题、简洁新颖、文采斐然、含蓄隽永, 要能高度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 让人读题思义, 富有启发性, 在咀嚼、品味、欣赏中, 能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进而急切地读完全文。
同时要注意多种标题的综合运用, 如副标题、小标题等, 尤其是文中小标题的利用, 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 这些方法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明白一个精彩的作文题目, 是可以通过灵活的思维方法而得到的。要结合实际, 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作文题目 篇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漫步雨中,你感受了它的清凉;独坐湖畔,你享受着它的宁静;面朝大海,你欣赏到它的澎湃。水,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感悟,孔子面对流水感叹时光之一去不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子由水联想到至善之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李白借一泓清潭抒写深厚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水,让你想到什么?它又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题目中必须含有“水”字,文体不限。要求内容具体,认识深刻,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写作提示】
提示语的言辞字字珠玑,玉蕴含辉,如此典雅的用语彰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而雅;水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产生,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人格精神,人格美德,甚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而道家哲学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提示语义理方正,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承继。所以此作文题可以称得上文质彬彬。对于今年山东各地的中考作文,有老师和同学认为与往年写作的生活化预期相差较大,准备不足,考场上学生会有畏惧感,不知如何立意选材,找不到写作角度,影响其水平发挥。
其实不然,今年的作文题目可写范围广,立意选材都可遵从学生自己的意愿,或写水的自然属性,或写水的象征性,写人叙事,抒情说理均无不可。面对提示语,考生可选取感悟最深刻最浓烈的切入点来写:或从孔子的感慨中感悟到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换或往者可鉴来者可追,由此可写出个人的成长,故乡的变迁,亲人的老去;或从老子的吟咏中感悟到自然界或人世间的善德善行:水利万物,可由此联想到故乡情、亲情、师生情;水柔若无比又坚韧无比的人或事;水的随物赋形联想到人的博大谦虚平静;至于李白的送别诗更是以水喻情。当然,考场上更有学生凭借自己较好的禀赋、新鲜的感觉、潇洒活泼的思想写出精妙绝伦的文章。
如何命好作文题目 篇3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实践活动; 写下水文;遵循原则
命一个题目,让学生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就叫命题作文。可是小学生看了题目后往往叫苦连天,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种现象的出现到底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低?还是和老师的命题有关呢?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学生平日学习那么多语文课,可看见作文题不会写作文,这难道不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吗?”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老师命的作文题目是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老师如何命好作文题目呢?我认为必须在命题前的准备上下工夫,严格遵循命题的原则,才能命出适合学生习作的题目。
1 命题前的准备
为了命好题目,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决不能在写作文前,老师还没拟好题目,甚至直到上课前,几位老师一商量,盲目地命一题目,为什么命这一题目,怎么指导,都没考虑,现捏佛现烧香。这样只会泯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怕作文,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文可写。所以,在命题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正像毛泽东主席所说:“我们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1.1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我们写作训练的准则,那是专家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实践能力总结出来的。每个年龄段需要让学生写哪方面的文章,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都有具体的可行性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超越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利用好语文课。
语文课的安排,是有一定的科学性计划性的,所以,在命题前一定要看一看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学习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的,利用语文课进行写作训练。然后结合语文课文命题,进行写作训练,这样老师才能明白先练什么,后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1.3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文章都是生活实际的反映,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并密切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学生才能获得素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但学生往往不会观察生活,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材料,这就要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命作文题目,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1.4 命好题目后,先写下水文。
“下水文”是作文前老师亲自动笔写的体验文章或示范文章,这样,一可以具体了解和切实掌握实地情况;二可以为学生做示范。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这就是说教师写下水文能体会到学生作文的甘苦,指导教学吃透实际。自己按要求写一写,体验一下,便会发现这个题目有无东西可写,什么地方是难点,在指导学生时,就会有针对性地多想一些办法帮助学生。
1.5 观察前教师要先观察,做到胸有成竹。
如果观察作文,教师要预先自己观察体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观察点的确定,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重点,以及如何边观察边联想……
2 命题应遵循的原则
题目要生动、形象、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和激情,促使学生把作文写得更精彩。
2.1 命题范围不可漫无边际,要便于学生把握,学生才能写出新意。
例如:可把《绿化祖国》改成《我爱小树苗》、《小树苗对我微笑》、《小树苗向我致谢》,这样一改,不仅具体而且学生还很容易把握内容。
2.2 题目拟得要实一点儿。
题目拟得太空,让人摸不着头脑,无法下笔。如《歌颂园丁》就会使人为难,不感兴趣,而改为《她比妈妈还要亲》、《老师妈妈》、《老师向我微笑》等不但实在,而且富有新意。
2.3 题目要新一点儿。
老掉牙的题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游戏机真害人》,就可改为《游戏机害人精》、《美丽的陷阱》、《它比狐狸更狡猾》,这样一改,就会激起学生的兴趣。
2.4 题目要巧一点儿。
题目太直、太浅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例如:开学第一篇写《表决心》,学生只能干巴巴地写几条,如改为《开学第一天的我》、《当我拿到新书的时候》、《我见到俺老师》、《我要抬起头走路》、《我要更上一层楼》,这样一改,题目富有了启发性,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给人以巧妙之感。
2.5 要善于抓好特写镜头命题。
生活中有些事具有突发性,可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引导好,抓住他们兴头命题,则有利于激发灵感,明辨事非,写出好文章。一次,我刚走进教室,只听“啪”的一声,窗上的一块玻璃碎了,班里立即乱做一团,我就认真观察,发现三种情况:一是打玻璃的刘焱同学低着头,红着脸快要哭了;二是大部分同学都用惊奇目光看着刘焱同学;三是几个平日调皮的学生手舞足蹈叫喊着。这时我让三方学生说明情况,并讲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对讲得真实的,还给予表扬。最后,我命了《玻璃打碎以后》的作文题,三类学生都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
2.6 要依照语文课命题。语文是学生最好的范文,特别是开始,学生有了材料后,如何去写,还需要老师“扶一扶”,这就得以课文为拐棍,让学生有所遵循。
如学了课文《祖父的园子》,我就让学生写《老家的菜园》、《我们的教室》、《学校院里的花坛》;学习了《北京的春节》,我就让学生写《安阳的春节》。这样学生有章可循,做到先模仿后创新,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2.7 结合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命题。
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再加上学生的思维直观性很强,所以我命题总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登山夺红旗比赛,我就命《登山夺红旗》,春天,我带领孩子到野外采集标本,我就命了《扑蝴蝶》。实践证明,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活泼。
2.8 题目要有趣味、有启发。
小学生好奇心强,最厌枯燥、乏味,如果题目有了趣味,就有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兴奋、激动、思绪万千。象玩纸飞机,就可命《让我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
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来 篇4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写信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教科书内新疆王磊同学写给好朋友李阳的信中,不但描绘了家乡迷人的风光,而且介绍了家乡古老的风俗。每年一次的赛马是自己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因此,小作者作了具体、生动的介绍。
同学们,你的家乡肯定也有与众不同之处。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
拓展思路
同学们对自己的家,对自己居住的乡村或城市都很熟悉,都有感情。当你和别人谈起家乡的人、事、物、景时一定是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家乡的名人逸事,你至少略知一二,如古代的爱国将士、现代的科学巨匠、全国闻名的道德模范等。家乡的风土人情、地方特产,你也能娓娓道来,如彝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含有浴佛意思的傣族泼水节等。家乡的名胜古迹,你可能观赏过不止一次,如险峻秀丽的黄山,清如明镜的漓江等。这些都是本次习作的很好素材,可写的内容很多。
习作提示
仅仅略知一二不能引人入胜,娓娓道来还得有根有据,虽不止一次但不能熟视无睹,需要品味和欣赏。所以,想要写好本次习作,同学们要学会请教,既可以请老人讲讲家乡的风俗习惯及其由来,也可以请教书本,查查介绍家乡人情风俗、名胜古迹的报刊书籍,还可以请教画册或相册,学会回顾和欣赏家乡的风景名胜。有了第一手资料或亲身见闻感受,写出的内容就会具体生动,有情有感。假若你掌握的材料多,也不宜都写进一篇作文中,要按照习作要求,选择一两个方面来写即可。例文《给哥哥的一封信》的小作者杨屿汀,在概括地介绍家乡的风景名人后,着重介绍了家乡的美食,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内容,值得借鉴。
初一作文作文题目 篇5
久旱逢雨。
屋外的树任凭那豆大的雨点将每一片叶子上的灰尘洗净,露出了深沉的绿。雨水顺着屋檐淌下,在窗户上勾勒出弯弯曲曲的纹路,模糊了窗外的一切。推开窗子,我感觉一切景物都在淌着水,就连风的褶皱里也夹含着水分。
嘀嗒声中,一段青涩的回忆悄然苏醒,化作一场无声的雨,洒进了我心里,那就是我的童年。
童年是雨,记录着我顽皮的笑。
我记得,我的童年像花朵从小巷一路开放。扔掉手中的伞,我的步点如高高低低的线谱,穿越雨水帘幕,溅起一地的欢快。雨水打湿了我的头发,打湿了我的衣服,打湿了我寂寞的袜子。我尽兴地笑着,这是一个孩子对大自然最直接的聆听和感动。繁密的雨点洗去了我的疲惫,给予了我大自然亲切的抚摸,好一个酣畅淋漓。
童年是雨,记录着我生活的变化。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有过这样一段辛酸的记忆,那时父母经营着一个收入甚微的小摊,一天夜里暴雨骤至,原用来遮阳的大伞在大风的狂吼中摇摇欲坠,坐在一堆杂物上,望着手忙脚乱的父母,我蜷缩着身子,只能无声地落泪。但后来,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我们再也不用冒着暴雨外出谋生,在雨势渐小后,还可以一家人撑着伞散步到想去的地方。生活的变化,让我对雨的恐惧变成了享受。
童年是雨,记录着父母的爱。
每年夏季,湛江总有台风侵扰,每到半夜,一道最深的闪电将雨水释放,电光频闪,伴随着隆隆的雷声,心中的恐惧总让我难以入眠。这时,母亲总会抱住在被窝中瑟瑟发抖的我,告诉我关于雨的美丽传说,用细腻的爱安抚我稚嫩的心灵。如今日渐成熟的我,已再找不回儿时温馨的感觉。
雨声如梦,揉搓着我童年敏感的耳廓。当雨水把生命中最纯真的回忆淋成褪色的风景,我的心仍旧在怀念那独特的感觉。物是人非,童年的雨声不再,但如今的一场甘霖竟也能勾起我心中深深的怀念。现在的生活枯燥得像一口没有一滴水的古井,让人拘束,让人厌烦,但我记忆中的童年有笑有泪。温暖而充实,这怀想倒也能填补我心中的空白,让单调的日子增添一抹亮眼的色彩。
怎样拟好话题作文题目 篇6
一、力求简洁准确
拟题不宜过长,长则冗繁、拖沓,句式复杂,修饰限制太多,会给读者造成不良感觉;求简洁,但不能造成结构残缺,或者有歧义,使题意模糊不清,导致行文漫无目标,偏题、离题。
二、力求語言优美
文章追求有文有章,文采飞扬。题目更是窗口,或者说是眼睛,是文之精髓所在。即使平实质朴,也是文采的某种有意选择,但这很难做到。而求词丽、词新、词奇,求明亮、求润泽、求清新、求华美、求气势等等,在高考作文中则是必不可少的。
三、力求体裁明确
“文体不限”是指选择不限,而不是文章没有体,常见文体,选哪一种,必须明确,即使以某一表达方式为主,也不能几体杂糅,不伦不类。题目一般就应体现文体,题目的文体特征对文章产生约束作用,使文与题相映生辉。
笔者认为拟好话题作文题目,除了需要长期的文化积累,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完美的个人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外,有必要把握以上要点,但不一定面面俱到。考场是个特殊的环境,在考场上话题材料的意义对考生心灵瞬间的扣击,也会不自觉地实现拟出好题的意愿。这,仅是初步探索,相信还有更多的优化要点,有待良师益友指教。
给话题作文拟一个靓丽的题目 篇7
一.适当增补, 化大为小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 对写作的范围进行修饰限制, 使话题由大变小, 由抽象变具体, 这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简便直截的方法。当然, 这种增补, 并非随心所欲, 信手拈来, 它不仅需要搭配得当, 更重要的是所增必须与话题的感情基调一致。而习作中, 一些同学为了求新, 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以“期望”为话题, 可拟《海峡的期望》《期望长大》等, 如果拟成《失落的期望》, 则明显犯有消沉之嫌, 虽然增补的视角别出心裁, 但缺乏文章鲜活的生命力, 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教育意义。
二.准确揭示, 富有文采
话题作文要求根据话题自拟题目, 其实已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必须是与话题密切相关的, 拟题与文章内容不允许有一丝不一致, 不协调的地方, 这就要求习作者做到准确鲜明。首先, 文题要能准确揭示文章的内容, 切忌穿凿附会, 生拉硬套。如以“家”为话题, 通过自己考试失利后, 心情极度失落之时, 父母百般劝慰, 想方设法使我从颓唐的困窘中走出来, 从而越发感受家的温馨, 可拟为《温馨的港弯》, 如果拟成《好想有个家》, 内容与题目显而易见不吻合。其次, 所拟文题的语言要精练, 富有文采。题目多用词语或短语, 一般不用句子。尤其是散文、小小说、议论文之类, 标题过长会给人造成拖沓冗长之感。如写农村某养鸡专业户通过养殖致富后, 带领其他人纷纷办起了养鸡场, 从而使大家摆脱了贫困, 步入了小康, 不妨拟成《吹皱一池春水》。这样的标题优美、生动, 富有诗意, 耐人寻味。
三.刻意求新, 匠心独运
根据文体和内容,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呼告等修辞手法, 引用或化用人们所熟悉的诗词、歌词、成语、俗语等作为文题, 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 使标题显得新颖别致, 妙趣横生, 含蓄隽永。
1、巧用修辞, 增添情趣。一般来说, 文章的标题因其短小常会给人带来枯燥之感, 而修辞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它不仅能增强感染力, 而且更加生动鲜明地揭示文章表达的内容, 使题目成为有思想、有灵性的血肉之躯。如以《环保》为话题, 用比喻拟《森林———大自然的心脏》, 用拟人拟《地球的眼泪》, 用对偶拟《一手老茧, 满山苍翠》, 用呼告拟《人类, 请金盆洗手》。同一话题, 用不同的修辞, 可拟出风格不同的题目, 形象贴切, 不落窠臼。
2、巧引诗句, 引人思辨。我国有数千年文明的历史, 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拟题时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 从记忆深处搜寻出适合文章内容的古诗词作为标题, 更显典雅蕴藉, 富于文学情趣。如以“奉献”为话题, 表现老年教师退休后在农村缺编的情况下主动返回讲台。无偿执教, 可拟《莫道桑榆晚》;写青年教师勤勉耕耘, 热情辅导留守学生, 可拟《为伊消得人憔悴》;突出某退伍军人运用所学技能带领农民致富, 可拟《一花独放不是春》。引用诗句作题目, 常常引人思辨,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巧改成语、熟语, 意境深远。对成语、歌词、影视剧名等进行适当改动, 通过套用、仿造、组合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 常常会使文题显得典雅大方, 妙趣横生。如以“创新”为话题, 断开成语, 组合可拟《没有异想, 哪来天开》;以“信任”为话题, 引用流行歌曲歌词拟为《一句话、一辈子》;以“矛盾”为话题, 套用电影拟为《妈妈, 再爱我一次》。善于翻新改造成语, 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 引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词、影视剧名, 活泼有趣, 新颖别致。
四.转换视角, 不落俗套
作文题目 篇8
本刊“同题作文比赛”栏目2013年题目确定, 此栏目每期选发三篇各具特色的中学生作文, 并聘请专家教授进行精要点评亮分, 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效果显著, 深受中学生喜欢。为了更好地办好学生版《读写天地》杂志, 办好"同题作文比赛"这个栏目, 现将2013年全年12期题目向全国中学生公布, 欢迎学生投稿。投稿地址:430079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同题作文比赛栏目组收;投稿电子邮箱:ywjy@mail.ccnu.edu.cn
作文题目 篇9
一是题目要贴近话题, 切不可置话题于不顾。我曾要求学生以“经典”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有的题曰“文化传承”, 这显然过于宽泛, 将文化与经典等同起来, 并不确切, 也有些偏离话题了。有题曰“徜徉于经典的殿堂——初读《唐诗三百首》”, 这就贴近了话题, 不只有话可说, 而且可以说得很集中。命题者给出的话题往往很大, 但学生自拟的题目, 或者说切入的角度, 一定要小一些, 切忌大而无当。不然, 便往往费力而不讨好, 花费许多笔墨, 也说不到点子上, 让阅卷者摸不着你的思想脉搏, 这岂能得到高分?
二是题目要形象生动, 让人过目不忘。某著名中学给我们发来一份作文题, 要求学生以“果断与犹豫”为话题作文。有学生以“该出手时就出手”为题, 记述他与同学一道协助路人制伏坏人的事迹。题目虽然是引用一句歌词, 但它集中概括了作文的内容和作者的道德倾向, 相当醒目, 是个好题目。有学生自拟题曰“人生的道路”, 我建议他改为“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接受我的建议, 用这个题目来表达为实现崇高的目标, 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的文章主旨。“人生的道路”, 过于平淡, 与话题的核心也有距离;改成新题目, 文章做起来有了抓手, 写起来自然就顺手了。如果内容充实、文字漂亮、层次分明, 阅卷人岂能不高看一眼?
三是题目应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 使之成为文章主旨的诗化, 成为文章的眸子。在话题作文中, 叫人过目难忘的题目不多见, 平庸者居多。怎样才能摆脱平庸?答曰:多读, 深思。这也许是老生常谈。不过, 多读的确能让我们思路开阔, 深思则能让我们抓住要害。某省近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为“答案是可以丰富多彩的”, 有考生自拟题曰“横看成岭侧成峰”, 题文俱佳, 博得阅卷者一片喝彩。原因何在?在于考生活用了苏轼诗句, 揭示了“答案”之所以“可以丰富多彩”的原因。即由于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心态各异, 对同一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由此, 便引出了尊重他人的见解, 对不同的意见应采取宽容态度的观点。无疑, 这是个好题目。如果考生不是熟知苏轼的名句, 找不出它与话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个好题目是不可能顺手拈来的。
作文题目 篇10
【考查形式】
命题作文从考查形式上来说, 除今年没有涉及的半命题作文之外, 大体上还有下面两种方式。
原生态命题作文。所谓原生态命题作文, 是指不提供任何附加材料作引子, 也不像半命题作文先要补全题目。此类命题作文只给一个题目, 不做任何提示, 在文体上或限制或不限制, 字数上有一些要求。如湖南卷的“早”, 重庆卷的“难题”以及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供料式命题作文。所谓供料式命题作文, 指命题加材料的组合形式的命题作文。此类命题作文除给了一个题目, 还有一些文字上的提示, 提示的文字可以是一些较短的词句, 也可以是一段较长的材料。如广东卷的“与你为邻”、江苏卷的“绿色生活”、江西卷的“找回童年”、浙江卷的“角色转换之间”。
【技巧指导】
命题作文的写作, 审题是关键。由于题目已经给出, 命题作文不存在“自拟题目”的问题, 但也正因如此, 审题变得异常重要。审题时要做到“咬文嚼字”, 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以及空间限制、时间限制、人物限制、数量限制、修饰性限制、关系限制等。
一、依循题目是关键
命题作文的限定性主要体现在题目上。题目大多限定了作文的内容、中心主旨, 以及范围、重点等, 故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就在于要严格依循题目来“遵题”作文。
1.紧扣题眼法
命题作文都有显豁的语言标记, 如果我们能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 亦即“题眼”的含义, 就不难准确把握作文题的题意内涵、写作对象等要素;同时, 更应关注和提取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的信息、内涵、对象、范围等, 以便有效选择材料。这种细致读题、关注题眼的方法尤其重要也相当有效。
独词性的命题作文, 所给之词显然就是题眼, 构思时即可围绕该词来组词造句。如湖南卷的“早”, 审题时就可以“早”为中心词来拓展。围绕“早”字, 我们可以列出如短语类型的“早晨”“早晚”“趁早”“早安”“赶早”, 等等;句子类型的“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做任何事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一声:早”“早一点长大”, 等等, 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中心思想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 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库的内容和自己最想说的话而确定下来。
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 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 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 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江苏卷的“绿色生活”, “题眼”当是“绿色”。“绿色”可实指, 也可虚指。实指如具体的低碳生活、乡村宁静自然的田园。虚指可将“绿色”看做喻体, 那么“绿色生活”可喻指为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 “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 崇尚生活的本真, 享受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 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 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 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 它也往往是题眼。如江西卷“找回童年”, 题眼就是“找回”。所谓“找回”, 是与“丢失”相对而言的。它其实告诉我们那“童年”我已经丢失了, 或是“童年所象征的东西”曾失去了, 而那东西又是应该珍惜的, 是不能失去的, 所以要去找回。因此, 写作时紧扣“找回”, 就必须要体现出从“失去”到“找回”的过程。
2.关系分析法
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 然后对每个词语逐一分析。这个分析的过程, 就是审题过程, 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 (例如:喜欢和爱、赡养和抚养等) 、题目的体裁方向 (例如:“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等) 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从而挖掘出题目的语言关系、文字含意, 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对于短语式题目, 审题时就可采用“短语分析法”, 即对每个短语逐一分析。短语有各种关系, 比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主谓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 等等。面对一个短语式命题, 应该先弄清楚它的类型, 再根据这种类型的特点去分析。如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就是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相反的动作并列起来, 组成的关系型命题作文。对于这类命题作文, 我们在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 不可偏废, 否则就有可能偏题。故写作时先要解释什么叫“仰望星空”, 什么叫“脚踏实地”, 然后回答“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最后以诸如“用心仰望, 用脚行走, 这都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之类的辩证观点来收束全文。
3.成分添加法
准确把握文题的成分关系, 成功添加相关成分, 这对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来说, 都是必要的。
词语类的命题作文, 构思时可运用“组词造句”的添加法来拓展写作思路。无论是独字类的还是短语类的命题, 都可以运用此法快速确定写作思路。对于比较具体的词语, 要善于化实为虚;对于比较抽象的词语, 要善于化虚为实;对于虚实兼备的词语, 则要善于虚实结合。为了帮助理解, 可以在给定的词语前后添加词语, 以丰满其内容。要注意的是, 如果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 就应该先揭示它的本体再来组词或造句。一个词语往往就是一个概念, 而概念又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 这样就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办法, 从类别、形式、性质、作用以及意义等诸多方面来加以阐述。具体地说, 可以在所给题目的前、后或中间, 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 使题目内涵和范围更加明确。如重庆卷“难题”, 通过添加法, 就可拓展出“直面难题”“难题之美”“难题?不难!”“抉择——生命的难题”等众多精警之立意。
二、吃透限制自宽泛
吃透限制主要是针对供料式的命题作文而言。供料式命题作文的写作, 除了依循题目之外, 还要对材料进行仔细的审读, 从而挖掘出题目限制之外的宽泛所在。
1.依料解题法
在对题目一时难以准确解读的情况下, 考生不妨依据材料, 挖掘出材料内在的指向性, 以此作为题目之外的宽泛点, 来更好地理解文题。如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 从整段材料看, 第一句话仅仅是为了引出“反哺”这个概念, 再由鸟类的反哺引出人的“文化反哺”——“文化反哺”才是全部材料的核心词。什么叫文化反哺, 材料说了, 是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这句话包含着两个要素。一是必须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二是这影响必须是文化层面的。那么什么才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呢?材料中同样提示了, 是科学知识, 是价值观念, 是生活方式, 是审美情趣, 等等。建立在以上的材料解读基础上, 我们可以相对完整地去解读作文题了:所谓“角色转换之间”, 就是年轻一代接受着师长的教诲, 同时, 也慢慢地对师长施加属于自己的影响, 进而改变师长的观念。
2.借料展开法
从作文题目看中国社会的变迁 篇11
有网友看了民国时期各大学的作文题目,直呼:如果穿越回去,他们或许都考不上大学哩!
[民国各大学的高考作文题概览]
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
——国立中山大学一九三三年
现时培养建设需要人才当以何为最急,试详陈所见。注意:须用文言,以三百字为完卷。字体勿潦草。
——国立北洋工学院一九三三年说明农村破产之原因并筹救济办法。
——河北省立工学院一九三三年
五谷丰登,粮价低廉,农村之好现象也,而丰年适以成灾,谷贱反致伤农。社会病态,竟见于吾国之今日,症结所在,试详论之。(文体不拘)
——河北省立农学院一九三三年
读书志不在温饱论。(文言白语不拘)
——辅仁大学一九四一年
政府在抗战期间对于诸生不征之使从军而招之使求学,其意义安在?试申述之。
——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东北大学一九四二年
拟以改善中学国文教学法上教部书。
——国立武汉大学一九四七年
[1977年后高考全国卷历年作文题概览]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卷)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_~600字
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读《画蛋》有感
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
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
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有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
1987年:根据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8年:《习惯》
1989年: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老9币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条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动口与动手》
1993年:《梧桐树下的对话》
1994年: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1996年:仔细观察下页《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
2.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
3.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
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2.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3.不少于600字
1997年:《乐于助人》
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2000年: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要与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2年: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I)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11)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III)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IV)
2005年:《出乎意料和与情理之中》
2006年:《模仿》(全国卷I)《读书》(全国卷II)
2007年:《帮助》
2008年:《汶川地震》
2009年:《生存的本领》
2010年:全国卷一《有鱼吃还捉老鼠?》漫画作文:
2011年:《彩票》
2012年:《放下顾虑》
2013年:《同学关系》全国卷(大纲版)《经验与勇气》全国卷(新课标版)
2014年:《两人过独木桥》(全国卷I)《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全国卷II)
2015年:《女儿举报老爸》(全国卷I)《谁最有风采》(全国卷II)
作文题目 篇12
一、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 (材料有误, 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 作者注) 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一旦失去这个王国, 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 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二、试题解读
新材料作文, 是考生依据命题者给出的材料和要求, 来写作考场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 材料反映的中心就是考生所写文章中心的依据, 所以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是否准确、优劣、高下的关键。
今年的新材料作文题, 引用了三位作家的话, 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
第一句中国作家丰子恺的话是对孩子“童心”“童真”的赞赏, 强调了“童心”“童真”的可贵。他用比喻的手法, 通过形象的语言对“童心”“童真”作了生动具体的阐释。“直线”含义是纯洁、纯真、直率、朴真等;“不会转弯”含义是孩子童言无忌、心无城府, 孩子无需包装, 孩子无需面具, 孩子眼里直射的光芒能穿透一切。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丰子恺从正面赞扬了孩子的优点:孩子们真诚、直爽, 用童真、率直来观察世界、评价事物, 不拐弯抹角、虚情假意、尔虞我诈、阳奉阴违等等。
第二句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话是对世界的拷问, 拷问少男少女们心灵提前硬化的原因。“硬化”是比喻的说法, 意谓“功利、世故”等。赫胥黎的话揭示了童心、童真、童趣丧失的既定事实, 又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沉重的拷问———“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为什么昨天的儿童血脉里流动着天真活泼快乐, 流动着绵绵不断的天真和火热之情, 弹指间, 当他们成长为少男少女时, 动脉就硬化, 心理即僵冷。为什么人类尚未苍老却失落了那一颗最可爱的童心, 早早出现了童心硬化、青春硬化、灵魂硬化的现象。人类的童年正在缩短, 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孤独,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隔膜、越来越冷淡。
第三句美 (英) 国作家菲 (戈) 尔丁的话是对社会的反思, 反思“伟大的孩提王国”的重要性与失去后的严重后果。为什么社会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就会沉沦?因为“孩提王国”的本质是天真、质朴, 单纯、活泼、快乐、阳光、无忧无虑、敢想敢做、富于想象, 不世故, 有活力。菲 (戈) 尔丁从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童心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意义:童心并不只属于童年, 而属于一切年龄。面对功利、浮躁、纷繁、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无论谁, 一旦失去童心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菲 (戈) 尔丁强调了人类永葆童心与童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返回你的童心, 保住你的童真, 延续你的质朴, 走进你那阳光普照、清泉流淌、熏风和熙的童真世界。
综上解读, 这三位作家的话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内在指向, 其内在指向可以归结为童心童真早泯。总观三段文字, 命题者的主旨意向非常明显, 就是让考生思考当今社会青少年童心早泯的问题。孩子们过早地失去童真, 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它反映了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进入信息社会后, 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率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 成人社会的生存压力过早地传导给了孩子;同时, 我们的教育体制、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让他们日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三、试题立意
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可以以三段话的中心主旨为依据立意写作, 也可以以每段话的中心主旨为依据立意写作, 那本题究竟应该怎样立意写作呢?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必须按照命题者的要求。本题要求里有这样一句话“综合上述材料”, 这句话非常重要, 实际上是限定了考生立意写作的方向。所谓综合, 就是要求把三段话联系起来看, 就是要以三段话的主旨指向为依据立意写作。如果像媒体上有些人所说, 只要根据三位作家中任何一位作家的话意写作成文都算切题, 显然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 偏离了命题者的本意。
所以本题的立意写作, 必须以三段话的主旨指向“童心童真早泯”为基点进行, 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追忆童年的率真纯净、天真无邪、质朴善良、美丽心灵、自然天性, 歌颂“童心童真”的纯洁、伟大、美好, 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如《遗失的童真》《童心的美丽》《守望纯真》《谨怀童心, 拥抱世界》《炽热童心, 纯真本质》等。
直面当下少男少女心灵过早“硬化”的现实, 探讨“童心童真早泯”的原因:工业文明过于注重物质而忽略人的内心, 人容易成为物欲的奴隶, 忽视对自身的反思、内省和道德自律;成人世界中的世俗、功利、权术、机诈等人性之恶, 有意无意地影响了孩子, 使儿童的心智过早“成熟”;应试教育将儿童异化为学习和考试的机器, 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陷入了对长辈的盲从依附。如《童真之逝》《长歌当哭惜沉沦》《我所失去的东西》《卧剥莲蓬何处觅》《“被数字化”了的我们》等。
展望未来如何使人类保有伟大的“童心童真”, 怎样避免“童心童真”早泯?人类应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 而非单纯地追求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 “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教育应注重对学生的灵魂塑造, 去功利化, 避免人的“异化”;成人 (父母、老师、成功人士) 应该注重言传身教, 向孩子多传播真、善、美等正能量, 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学生 (儿童) 自己应该学会独立思考, 避免盲从。如《为赤子之心保险》《童心, 归去来兮》《为童真筑道围墙》《找回“孩提王国”》《孩子, 你慢慢走》等。
也可以对命题材料反弹琵琶, 阐述少男少女心灵过早“硬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少男少女心灵过早“硬化”未必是坏事。如《“提前硬化”未尝不可》《孩子并不令人失望》《童真也需要“转弯”》《适时成长》《“孩提王国”没有失去》等。
总之, 只要能围绕材料的主旨指向“童心童真早泯”做文章, 无论是诠释内涵、阐释作用、探讨原因, 抑或反弹琵琶, 都属切合或符合题意。
四、试题评价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探讨人生的大题目。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直面社会现实
试题所提供的三则材料, 可以概括为“童心”“童真”“纯真”“质朴”等同一话题。这个人文性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纠正了对宏大价值的过度追求, 体现了一种命题导向, 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现实, 关注现实世界, 思考生命的意义, 思考存在的价值。在信仰缺失、精神困顿的当下, 考的是学生自己必须面对的东西。这道题显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 直击学生心灵
“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没有哪一次的考试题目像这一次这样直接关注少男少女的心灵世界。三则材料无论是分拆开来还是综合起来看, 都是要引导考生思考当今社会青少年童心童真早泯的问题。面对纷繁芜杂的成人世界, 少年男女的眼眼花缭乱, 少年男女的心迷茫困惑。他们在人生的青春阶段都会面临各种不同价值观的选择, 都会面临人生的困惑。在困惑面前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安放无依的心?这是青春成长的必修课, 也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学的。命题者引领考生去思考:在这功利物欲的时代, 在这浮躁困扰的当下, 什么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什么才是人生的最终幸福?自己的心灵如何更好地发育成长?同时也警示成人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
(三) 直指教育弊端
毋庸置疑, 我们的教育是功利化色彩极浓的教育。学习过程演化为分数和名次的竞争, 学习目的蜕变成找好工作、赚大钱, 功利之心充塞着教育的各个场所。少男少女们失去了学习的快乐与心灵的满足。正如考场作文《青春需要奋斗》描述的:“我们活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中, 我们活在望不到边的题海里, 我们跑步在千万人想过却只能少部分人能过的独木桥上。”试题直指这样的社会似乎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教育现状, 警示我们迫切需要反思学校目前的教育弊端。一位名人说过, 一个没有童话的世界, 将使儿童失去人性的慰藉。
(四) 直显思辨色彩
思辨是思维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的特点就是全面地分析问题, 避免片面地看待问题。高中生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思维能力。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浅层次思维把“童心”理解为“儿童的天性, 如活泼可爱、无忧无虑, 自由快乐的玩”。深一层挖掘可以把“童心”理解为“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真诚坦率、敢于幻想、执着探索、自由的心性”等。更深挖掘, 可以把“童心”定位在“并非专指儿童天性, 它是一切愿意以最真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的心灵”。正因为考生对“童心”内涵挖掘的层次不同, 所以试题能够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优秀作文体现出很强的思辨色彩:永葆童心并非反对成熟的心智, 更不是提倡青少年儿童无知和懵懂, 而是反对故作成熟。童真是成熟而不世故, 内心丰富却欲求简单, 看穿世俗却热心热肠, 以入世之心做事, 以出世之心待己。
从理论上说, 这个作文题对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 这样的题目比较适合站在18岁节点上的孩子们去思考、去论述。因为高中生“有限”的生活中却有着这份“独特”的生活考察, 这个阶段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成熟的时期。2012年的考题是关注人生经历中的态度选择, 而今年关注的是人生经历中有可能缺失的部分, 而这些都关乎“成长与生活态度”,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只要平时多思索, 能很容易就自己的成长经验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对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吻合的, 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省, 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 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最能区分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道题目了。
但从阅卷实际看, 试题没有达到命题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看准命题者设下的“综合上述材料”这个限制条件, 没有依据三段材料主旨指向来立意构思写作, 而是抓住一个材料或一个材料中的一个关键句抑或关键词立意构思写作, 产生了许多偏题甚至离题的文章。如从第一位作家的话中得出的“要学会转弯”此类立意, 从第二位作家的话中得出的“保护孩子的心灵”此类立意, 从第三位作家的话中得出的“成人世界应保有童心”此类立意, 等等。